最優(yōu)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案例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07:53:10
最優(yōu)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案例13篇)
時間:2023-11-03 07:53:10     小編:書香墨

教案是教師為了教學目標而編寫的一種詳細的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和學習需求。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參與程度。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一

初秋的一天,在午餐后,帶著孩子們在幼兒園內(nèi)參觀。這時候,一片被風吹落的樹葉飄落在徐悅的頭上。其他人看見了,都覺得很有趣,都搶著把樹葉拿了起來,并圍繞著這片樹葉進行了交流活動。有的說:這樹葉圓圓的,像把扇子。有的問:這是什么樹的葉子。有的說:昨天爸爸媽媽帶他去了棲霞山看紅樹葉的……孩子們似乎越聊越高興。這時,寧達好奇的問:樹葉為什么回掉下來呢?聽了他的.問題,有的說:它是被風吹下來的。有的說:天冷了,樹葉就會掉下來。還有的說:這是因為秋天到了。看著孩子們從一片小小的落葉上發(fā)現(xiàn)了季節(jié)的變化,不由的感嘆幼兒的季節(jié)知識比較全面,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秋天的探索,感受秋天的多彩,生成了《樹葉舞會》、《參觀農(nóng)科院》、《秋游中山植物園》等活動。

1、有觀察秋季景色的興趣,能感受秋天的美,會連貫地描述秋天景色的變化(動物、植物、人們生活的變化),會用多種自然材料(如:樹葉、花瓣等美術材料)表現(xiàn)秋季特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造型活動。

2、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認識一些秋天的水果蔬菜及花卉。

3、注意保持手、臉、服裝的整潔,并能根據(jù)氣溫自己增減衣服。

4、鼓勵幼兒午睡時自己把被子蓋好。

參觀農(nóng)科院。

xxxx。

2、使家長能積極關注、支持幼兒園的活動,懂得如何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資源進行教育。

1、張貼通知,請家長自愿報名參加活動。

2、家長委員會討論活動計劃、分工合作。

3、與農(nóng)科院聯(lián)系,請求給予支持。

1、上午8:30,家長陸續(xù)來園,教師清點幼兒人數(shù),提出注意事項。

2、教師提請家長關注孩子的安全,并適時給孩子介紹有關內(nèi)容。

生成:孩子對認識蔬菜很好奇,并不停的讓家長介紹這些蔬菜的食用方法,于是又生成了《蔬菜品嘗會》的活動。

5、在飼養(yǎng)場,幼兒認識了豬、羊、兔,觀察他們的外形特征。

6、組織幼兒、家長休息。

7、親子娛樂活動。

(1)搶報紙。

家長和幼兒聽鈴聲,鈴聲停迅速站在同一張報紙上。

(2)袋鼠跳。

家長將手搭在幼兒的肩膀上,兩人同時跳起,從起點至終點,距離5米。

(3)蜈蚣走。

家長與幼兒一個接一個成一圓形后,同時起步,繞圈走,看誰堅持的時間長。

8、感謝家長的支持,組織家長與幼兒離開活動場地。

在活動中,家長能積極參與,并積極配合開展游戲活動,通過家長的參與,幼兒學會可更多的知識,了解到糧食成熟時的特征,活動的開展增進了家長與幼兒園的交流,從活動后的反饋信息看,家長們對本次活動的開展給予可很高的評價,希望能多開展此類活動到大自然中去學習。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二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感知秋天景色的美麗,了解秋季氣候與人們生活、動植物等的關系,獲取相關的感性經(jīng)驗,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所以設計這一活動。

1、用多種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體驗豐收的喜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農(nóng)作物,水果和菊花,知道秋天是多彩的季節(jié)。

3、能用優(yōu)美的詞句描述秋天的田野,果園豐收和菊花盛開的景象。

4、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5、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1、孩子們還小,還不知道自己吃的糧食和水果是怎樣來的。

2、讓孩子們對秋天的喜愛。

1、一張豐收季節(jié)的圖片。

2、常見的幾種農(nóng)作物,水果和菊花。

提問: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的大自然有些什么色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看圖觀察:美麗的秋天。

引導幼兒看豐收節(jié)的圖片,并提問:

1、秋天是什么樣的?

2、小朋友喜歡做什么?

3、秋天有哪些糧食豐收了?哪些果子成熟了?

4、人們是怎樣收果子和糧食的?

5、看到豐收的景象,你心里怎樣?

引導幼兒談話:秋天里有哪些花開放了?這些花是什么樣的?

1、交流與表現(xiàn):豐收的秋天。

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秋天的喜愛。

1、談話:秋天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你有什么感受?

2、唱豐收的歌,跳豐收的舞。

1、在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要比小班、中班的孩子的學習能力要強,在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些方面只需要老師稍微的指點一下,他們就能很快的接受了。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都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甚至主動幫助老師完成活動。他們的討論,判斷能力,游戲活動能力使得這個活動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幼兒的語言表達,判決斷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熱鬧的掌聲培訓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得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

4、如果讓我重新來上這個活動,我會帶著孩子們親自去參觀附近的田地和果園,并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所變現(xiàn)的秋天落葉美的意境,能用較流暢的歌聲唱出樹葉飄落的舞動感。

2、學習邀請舞。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落葉飛舞的輕盈姿態(tài)。

教學準備:

1、磁帶及錄音機。

2、落葉頭飾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錄音一遍,提問:

你聽到歌曲里長了什么?

樹葉是怎樣飛落的。

(2)播放歌曲錄音第二遍,請幼兒跟著歌曲做樹葉飛舞的動作。

秋天,樹葉飛到哪里?(引導說出"到處")"到處"是什么意思?(很多地方,每一個地方)。

三、幼兒跟唱。

(1)第一遍跟著老師輕輕唱。(教師配伴奏陪唱)。

(2)第二遍邊唱邊隨歌曲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四、學習邀請舞。

(1)幼兒集體坐成圈,教師示范邀請舞動作。

(2)教師重點講解邀請舞伴的方法。

(3)請1~2位幼兒學習并示范。

五、幼兒集體跳邀請舞數(shù)遍結束。

主題名稱: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體驗小小鳥在秋天撿花瓣的愉快心情。

2、采用部分替換的方式,嘗試仿編詩歌。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四

1、知道秋天的顏色是多彩的,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

2、了解菊花的種類、形狀,會用多種方式表征菊花。

3、家長與幼兒合作,能用秋天的自然物表征美麗的秋天,體驗合作的快樂。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過程。

1、會變色的小樹林。

待孩子們對秋天多彩的'顏色有了初步認識后,我們又學習了兒歌《秋天的顏色》,幼兒還畫了各種各樣的落葉樹和常青樹。

2、美麗的菊花。

我?guī)Ш⒆拥綉敉庥^賞菊花,回到幼兒園,孩子們還沉浸在對菊花的談論中。于是我趁熱打鐵,請幼兒對看過的菊花進行表征。有幼兒選擇了用水彩筆,有幼兒選擇了棉簽畫,他們邊畫邊討論自己看到的菊花。畫完后,我把幼兒的作品貼到了墻上,讓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

3、表征活動:美麗的秋天。

我邀請家長來園和孩子們一起用秋天的自然物表征《美麗的秋天》。在活動前我把這次活動的意義做了說明、并請家長收集一些秋天的自然物,如樹葉、果實、種子等帶到幼兒園。家長們與孩子一起商量制作,都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家長和孩子還就作品內(nèi)容進行了故事和兒歌的創(chuàng)編,有的幼兒還把學過的兒歌讓家長寫上。做完后,家長就征求孩子的意見把作品放在墻的什么位置合適。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美麗的秋天》主題墻飾誕生了。

活動反思:

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幼兒、家長都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我有以下體會:

(1)科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緊密配合,要把主題引向深入需要家長的充分參與。

(2)教育有愛才稱之為教育,所以在活動中除了對幼兒進行一些綜合性的教育外,我們還注重了對幼兒愛的情感教育,如關心落光了葉子的大樹,讓幼兒學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心他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教師要及時捕捉幼兒在活動中最感興趣的東西,判斷它的教育價值來生成活動,引領幼兒把主題推向深入。如幼兒對秋天的樹葉感興趣。我就組織幼兒開展了一系列的有關樹葉的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五

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jié),孩子們在秋天里是快樂的,他們有數(shù)不清的發(fā)現(xiàn):形狀各異的秋葉、五顏六色的果實、金色的稻穗、紅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等等。經(jīng)過孩子們的一系列觀察、制作,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了幼兒積極探索、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圍繞“金色的秋天”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孩子們?nèi)ゴ笞匀粚ふ仪锾欤煤⒆觽儙Щ貋淼那锾斓淖匀晃飿吮?,進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種操作技能,選擇各種材料自由表現(xiàn),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秋天豐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豐富性。在活動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綜合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熱愛大自然。

2、能把觀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大膽的運用各種美術方式和材料表現(xiàn)出來。

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進一步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課件:搜集有關秋天的圖片及光碟。圖片:大樹、蘋果、梨子、柿子、樹葉。

字卡:金燦燦,紅彤彤,果實累累。

一)、歌曲《小樹葉》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師: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秋天)。

那你們知道秋天有什么變化呢?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欣賞畫面,感知秋天的變化。

1、欣賞第一幅圖感知楓葉的特征。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幅圖表現(xiàn)的是哪一個季節(jié)嗎?

那請你們仔細的觀察一下,小樹葉都有什么變化呢?

有沒有小朋友見過它,知道它的名字呢?

小結:楓葉的葉子很小,到了秋天葉子就會變成紅色,像我們的手掌。

2、欣賞第二幅圖感知梧桐樹葉的特征。

師:你們在這幅圖中,觀察到了什么呢?

小結:梧桐樹葉的葉子很大,秋天到了樹葉會變枯變黃,像手掌一樣。秋天有各種各樣的秋樹和秋葉,它們到了秋天就會變得枯黃,然后飄落下來,秋天呀!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各種各樣的水果都成熟了。

師:你們知道秋天都有什么水果嗎?

3、欣賞第三幅圖秋天的水果,感知秋天水果的特征。

小結:秋天可真是果實累累呀!

4、出示字卡果實累累。

5、欣賞第四幅圖秋天的柿子樹,感知柿子樹的特征并認識詞語紅彤彤。

師:秋天到了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枝頭,好像一個小燈籠一樣,很美很美。你們覺得美嗎?

小結:秋天還有很多的顏色需要我們仔細的尋找,就請小朋友們跟著張老師一起去秋天的田野上看一看吧!

6、欣賞第五福圖秋天的田野,感知田野的美并學習詞語金燦燦。

提問:秋天的田野是什么顏色的呀?田野上都有什么?農(nóng)民伯伯在田野上面干什么呢?

小結:秋天的田野是一片金黃色,金燦燦的稻穗都成熟了,農(nóng)民伯伯正在收割稻穗。

三)、出示大樹媽媽,讓幼兒運用手中的材料,來裝飾秋天里的樹。

幼兒一邊制作教師在一旁、指導。

四)、展示作品。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瞧,大樹媽媽被我們裝飾的多美啊,樹上還結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可真是一棵神奇的大樹啊。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六

1.知道秋天的顏色是多彩的,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

2.了解菊花的種類、形狀,會用多種方式表征菊花。

3.家長與幼兒合作,能用秋天的自然物表征美麗的秋天,體驗合作的快樂。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1.會變色的小樹林。

待孩子們對秋天多彩的顏色有了初步認識后,我們又學習了兒歌《秋天的顏色》,幼兒還畫了各種各樣的落葉樹和常青樹。

2.美麗的菊花。

我?guī)Ш⒆拥綉敉庥^賞菊花,回到幼兒園,孩子們還沉浸在對菊花的談論中。于是我趁熱打鐵,請幼兒對看過的菊花進行表征。有幼兒選擇了用水彩筆,有幼兒選擇了棉簽畫,他們邊畫邊討論自己看到的菊花。畫完后,我把幼兒的作品貼到了墻上,讓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

我邀請家長來園和孩子們一起用秋天的自然物表征《美麗的秋天》。在活動前我把這次活動的意義做了說明.并請家長收集一些秋天的自然物,如樹葉、果實、種子等帶到幼兒園。家長們與孩子一起商量制作,都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家長和孩子還就作品內(nèi)容進行了故事和兒歌的創(chuàng)編,有的幼兒還把學過的兒歌讓家長寫上。做完后,家長就征求孩子的意見把作品放在墻的什么位置合適。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美麗的秋天》主題墻飾誕生了。

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幼兒、家長都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我有以下體會:

(1)科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家長的緊密配合,要把主題引向深入需要家長的充分參與。

(2)教育有愛才稱之為教育,所以在活動中除了對幼兒進行一些綜合性的教育外,我們還注重了對幼兒愛的情感教育,如關心落光了葉子的大樹,讓幼兒學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心他人,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教師要及時捕捉幼兒在活動中最感興趣的東西,判斷它的教育價值來生成活動,引領幼兒把主題推向深入。如幼兒對秋天的樹葉感興趣。我就組織幼兒開展了一系列的有關樹葉的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七

1、通過遷移經(jīng)驗,加深幼兒對葉子形狀、顏色的認識。

2、會用多種形式來表現(xiàn)多彩的樹葉,具有初步表現(xiàn)美的能力。

3、樂于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1、已剪好各種樹葉形的手工紙。

2、在卡紙上貼有已經(jīng)壓平的樹葉、剪刀、油畫棒、白紙。

3、在各色手工紙上畫有各種樹葉的'輪廓。

4、背景圖:上有三棵大樹(另有小花、小草)。

一、出示已采集的樹葉,激發(fā)幼兒想動手制作的愿望。

二、師邊講述邊示范制作樹葉相片的不同方法。

第二組:拓印畫在已經(jīng)貼好壓平的樹葉的卡紙上,覆蓋一張白紙,用油畫棒橫著在樹葉的上方來回涂。注意上下兩張紙要壓住不能動,印好后再用剪刀剪下已拓印好的樹葉。

第三組:撕貼畫在已經(jīng)畫有不同形狀樹葉的手工紙上,用食指拇指捏緊紙一上一下沿樹葉輪廓慢慢撕。

三、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第一組:提醒幼兒先將樹葉分成幾大塊,裝飾時,線條與圖形一定要豐富,要有規(guī)律。

第二組:拓印時,上下兩張紙不能動,要等到拓印好了才可以移動,拓印時油畫棒必須橫著涂。

第三組:撕貼時左右手必須協(xié)調(diào),要沿著樹葉輪廓方向慢慢撕。

四、活動結束。

1、展示幼兒的作品。

師:把樹葉相片送到大樹媽媽的身邊。分組進行講評。

2、和大樹媽媽一起跳個《歡樂舞》。

師:大樹媽媽有了那么多孩子,變得更有精神更年輕了,我們和大樹媽媽一起跳個舞吧。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八

1、學習將彩色紙條撕成小紙片,發(fā)展手指靈活性。

2、在示范講解的引導下,掌握拼貼技能。

3、對撕紙活動感興趣。

4、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xiàn)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若干不同顏色的長條紙,一棵樹,范畫,膠水,抹布。

一、復習兒歌《片片飛來像蝴蝶》。

1、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秋天樹葉變成什么顏色?秋風吹來了,樹葉會怎么樣呢?

2、師幼共同表演兒歌《片片飛來像蝴蝶》。

二、觀察圖片引起興趣。

1、師:嗚嗚嗚是誰在哭呀?它為什么哭呀?

2、師:大樹媽媽的樹葉寶寶被風吹走了,我們幫大樹媽媽把寶寶找回來吧!

3、師:大樹媽媽的寶寶都躲在這些彩色的紙條里。(師出示彩色紙條)4、師示范并講解把彩條撕成紙片以及粘貼的方法。

5、幼兒嘗試用長紙條撕成小紙片。

6.幼兒嘗試將撕碎的紙粘貼在樹上。

邊做邊說一說:我給什么大樹找到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例如:我給大樹找到了紅顏色的寶寶……。

三、共同欣賞作品。

1、共同欣賞作品。

2、師幼共同演唱歌曲《秋天》,感受秋天落葉的美麗。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要上好一堂課是需要做充分的準備的,不僅僅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重要是要讓他們感興趣,這樣,孩子們才能跟著你的思路走。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九

春天到了,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在自然角里,小朋友對各種各樣的種子很感興趣,經(jīng)常有小朋友問我:“老師,這是什么豆子?”“老師這個豆子是長在哪里的?”……等等問題,于是在幼兒的興趣點上,我班生成了以豆子為研究對象的主題探索活動,讓孩子了解豆子的餓種類、顏色、形狀、用途等,目前結合季節(jié),我拋出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豆子是怎樣發(fā)芽的呢?”

《小芽天天長》是這次主題活動探索活動中的一個內(nèi)容,活動的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親自嘗試種豆子的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孩子非常關注豆子的生長情況,很多孩子每天入園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自己種的豆子生長情況,并很主動的把發(fā)現(xiàn)的結果告訴大家。

通過實驗的整個過程,我班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同時也知道了科學現(xiàn)象是無處不在的。

活動目標。

1、大膽講述豆芽的生長過程及外形特征。

2、學會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種子生長的過程。

活動過程。

一、講述豆子生長過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種了一些豆子,誰來說說你種的豆子現(xiàn)在怎樣了?”

2、“誰來說說你的豆子是怎樣發(fā)芽的?”

3、“你種的豆芽長的是什么樣的?”

4、“你種的豆芽和別人一樣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樣?;.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和小伙伴說一說?!?/p>

5、“誰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6、教師總結:“今天小朋友觀察上午豆芽是生長在水里的,其實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發(fā)芽,你們回去可以再試一試?!?/p>

二、記錄豆芽生長過程。

1、出示豆芽生長照片。

2、幼兒用畫的方式記錄豆芽生長過程。

3、教師總結。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十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借助圖片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將歌詞與旋律相匹配,鞏固學習領唱和齊唱的方法。

活動準備:

磁帶、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律動練聲。

1、律動;《手腕轉動》、《擠奶》。

2、練聲:《小鳥醒來了》、《山谷回音真好聽》,《國旗多美麗》。

二、導入部分。

1、小朋友,你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秋天)秋天到了一切都在悄悄地變化,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自由地說一說)。

2、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有很多果實都成熟了。秋天多么美呀!(播放音樂《秋天多么美》)。

三、觀看掛圖,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意思。

1、(手指棉花圖)這是什么?你知道嗎?你看它正咧開嘴在對著我們笑呢,多可愛呀。我們叫她:“棉桃姐姐!”(引導幼兒觀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樣)你知道棉桃姐姐為什么笑得這么開心嗎?(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2、(手指稻谷圖)這是什么?你看她梳著她的金發(fā)呢。我們叫她:“棉花姐姐!”(引導幼兒觀察稻花垂下來的部分像金色的頭發(fā)。)。

3、老師把秋天這么美的景色用一些美麗的話語來說,請小朋友聽一遍吧!(教師根據(jù)節(jié)奏,并有感情地把歌詞朗誦一遍)。

四、教師示范唱,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美麗的話語用歌的形式唱出來吧!(教師示范唱一遍)。

2、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你最喜歡哪一句呢?

3、教師再次進行示范唱,并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4、歌曲節(jié)奏練習:

五、學習領唱和齊唱。

1、教師領唱幼兒齊唱。

現(xiàn)在,我們來進行領唱和齊唱,老師來唱前半段部分,小朋友就齊唱“來來來”的部分。

2、一部分幼兒領唱,另一部分幼兒齊唱。

現(xiàn)在,請女孩子領唱,男孩子齊唱。

3、個別幼兒領唱,其他幼兒齊唱。

現(xiàn)在,請一個小朋友來領唱,其他小朋友齊唱。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十一

1.學習朗誦散文詩,理解、感受散文詩所表達的秋天的多姿多彩。

2.嘗試根據(jù)散文詩的句式結構仿編單句散文詩。

活動準備。

1.《秋天的顏色》教師資源、秋天景物幻燈片、鋼琴音樂。

2.白菊花、小草、松樹、大地等圖示、白板。

3.單調(diào)秋天的掛圖;各種裝扮秋天的裝飾品,如樹枝、楓葉、各種蔬菜水果、小動物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秋天的圖片,讓幼兒感受秋天的美。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幅圖片,請看這里?!?/p>

師:“猜猜看這是一年四季中的哪個季節(jié)?”

幼:“秋天?!?/p>

師:“你怎么知道是秋天,你看到了什么?”(幼兒發(fā)言)。

師:“秋天是什么顏色?”(幼兒發(fā)言)。

(二)過程。

1.引出詩歌,完整欣賞。

師:“原來在小朋友眼中秋天是這么豐富多彩。有一位小詩人,也想知道秋天到底有哪些顏色。我們一起跟隨他去看看好嗎?”(播放教師資源,幼兒完整的欣賞)。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完這首詩歌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幼:“很美、很舒服……”

師:“老師和你們的感受一樣。那這么優(yōu)美的詩歌你們想不想學會它并分享給你的好朋友呢?”

幼:“想?!?/p>

教:“那我們一起先來回憶一下這首詩歌吧?!?/p>

2.分析詩歌,幼兒理解記憶,教師帶領幼兒回憶詩歌并逐句分析,細致理解、記憶詩句。

師:“詩人是這樣說的‘秋天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秋天里有許許多多的顏色,那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小朋友還記得他都問了誰嗎?”

師:“你們還記得詩人最先問的是誰嗎?”

幼:“小草?!?/p>

師:“小草(教師將小草的圖片貼在固定位置)那小草是怎樣回答他的呢?”

幼:“秋天的黃色的。”

師:“小草是用怎樣的語氣說的呀?”

幼:“輕輕地?!?/p>

師:“小朋友一起來做做怎樣是輕輕地?(抓住幼兒的`典型動作,如小腳輕輕地走)我看到這位小朋友兩只小腳輕輕地走,那我們就用這雙小腳丫來表示輕輕地好嗎?”(粘貼小腳丫圖片。)。

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這一句“我問小草,小草輕輕地告訴我,秋天是黃色的?!焙竺娴脑娋渥層變鹤约赫ㄆ迟N,既能讓幼兒直觀的理解記憶詩句又能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

師:“你們學的非常認真。在不知不覺中你們已經(jīng)學會了這首詩歌,我們一起跟隨優(yōu)美的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歌吧?!?/p>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跟隨音樂完整朗誦詩歌,伴隨優(yōu)美的動作。)。

3.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詩句。

師:“你們朗誦的詩歌真是太優(yōu)美了。那小朋友們想不想來當一位小詩人,也試著編寫美麗的詩句呀?!?/p>

幼:“想?!?/p>

師:今天老師特意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秋天的蔬菜和水果,小朋友們選擇一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你來問問它秋天是怎樣的,想一想它會怎樣回答你?!?幼兒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

教師:小詩人們都已經(jīng)找到創(chuàng)作的靈感了吧。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我們創(chuàng)編的詩句好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句。教師及時總結,并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說完整話,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詩句的積極性。)。

4.聽著音樂,幼兒自由裝扮秋天的畫紙,進一步感受秋季的美。

師:“小詩人們,你們的詩歌真是太富有想象力了。那么優(yōu)美那么讓人陶醉。秋天不僅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還是一個豐收季節(jié),但是你們看這里的秋天好孤單呀,空空的什么都沒有。你們想不想為他裝扮一下啊?”

幼:“想。”

師:“老師正好準備了一些秋天蔬菜和水果的圖片,我們一起來裝扮秋天吧?!?幼兒拿著自己喜歡的裝飾物裝飾秋天,教師輔助幼兒裝飾。)。

5.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欣賞一下自己裝扮的秋天美不美啊?感謝你們讓這個秋天不再孤獨。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優(yōu)美的詩歌,還當小詩人,創(chuàng)造出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秋天里還有什么呢,它們又會怎樣說呢,我們一起到大自然里找一找吧?”(播放音樂,帶領幼兒離場。)。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十二

主題的產(chǎn)生與說明: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花草樹木變換的季節(jié)。在小朋友的周圍,都悄悄的發(fā)生。

著變化,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氣候、植。

物的變化,欣賞秋天的美陶冶幼兒的審美情趣,我們預設了“多彩的秋天”的主題。

活動。

在“多彩的秋天”的主題活動中,通過各種動手操作、外出參觀、感性操作等。

活動讓幼兒感知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了解秋季人們?nèi)绾问斋@,。

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主題目標:

1、通過有目的的觀察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知道秋天天氣。

漸漸變涼,小草和樹的葉子開始枯黃,菊花開放了,果子成熟了。

2、能用完整的語句講述所觀察事物的簡單印象。

3、在老師引導下有目的地觀察幾種蔬菜,知道名稱,懂得多吃蔬菜身體好。

4、能用水果、蔬菜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感受水果、蔬菜帶來的造型美和藝術美。

活動設計重點。

活動名稱。

重點領域。

活動方式。

秋天的大樹。

(第十周)。

拾落葉。

小黃葉變顏色。

掃落葉。

采松果。

小樹葉。

肥肥的螃蟹。

樹葉拼貼。

科學、語言、生活。

藝術、科學。

社會、藝術。

藝術、科學、運動。

藝術、語言。

藝術、語言、生活。

藝術、科學。

小組。

集體、小組。

集體。

集體。

集體。

小組、集體。

小組、區(qū)域。

秋蟲的歌(第十一周)。

小瓢蟲。

蜘蛛織網(wǎng)。

小蟈蟈。

科學、藝術。

藝術、科學、語言。

科學、藝術。

小組。

小組、集體。

集體、小組。

果子熟了。

(第十二周)。

摘果子。

蝸牛和蘋果。

水果品嘗會。

水果娃娃。

橘皮制作。

藝術、語言。

語言、科學。

社會、語言、生活。

藝術、語言。

藝術、生活。

集體。

集體。

集體。

小組、區(qū)域。

小組、區(qū)域。

農(nóng)貿(mào)市場。

(第十三周)。

參觀農(nóng)貿(mào)市場。

看菊花展。

撕貼菊花。

郊游。

米和面。

社會、語言。

科學、社會。

藝術。

藝術、語言、社會。

科學、生活。

集體、小組。

集體。

集體。

小組、集體。

秋天的蔬菜。

(第十四周)。

水果。

切片花盤。

蔬菜。

韭菜大蒜蔥。

蔬菜火鍋。

科學、計算。

科學。

科學、生活。

藝術、科學。

生活、科學、社會。

集體。

小組。

集體。

集體、小組。

集體、個別。

日期

課程與內(nèi)容。

組織與實施。

第十周。

11.1。

周一。

上午。

拾落葉。

目標:1、感知秋天許多樹葉發(fā)生了變化,有采集、欣賞和用樹葉制作的積極性。

2、能動腦筋,將樹葉以粘貼、穿綴或其他方法裝扮活動室。

準備:小筐、膠帶、繩子等。

過程:1、采集各種樹葉。

1)在園內(nèi)散步,感受樹葉的變化。

2)激發(fā)幼兒拾落葉的興趣。

3)幼兒帶上小筐在園內(nèi)觀察和采集樹葉。

2、討論、交流自己采集的樹葉。

1)將自己采集的樹葉放在桌上,用抹布擦干凈。

2)看、摸、聞樹葉。

你采集的樹葉是什么樣子?你知道它是什么樹葉的葉子?

11.2。

周二。

上午。

小黃葉變顏色。

目標:1、通過感知秋天許多樹葉發(fā)生了變化。

2、了解樹葉變黃的原因。

準備:故事、籃子。

過程:1、欣賞故事:想一想。

1)說一說:小黃葉是怎么變黃的?

2)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葉子變綠?

3)小黃葉能不能變成其他的顏色?

4)你覺得什么顏色的葉子最漂亮?

2、討論。

你看到了哪些葉子是黃色的?

3、戶外撿黃葉。

1)找一找:黃色的葉子在哪里?

2)撿葉子,將撿來的葉子放在籃子里。

3)注意戶外的安全和衛(wèi)生。

4、集體裝飾樹葉和教室。

11.3。

周三。

上午。

掃落葉。

目標:1、通過觀察阿姨掃室外的樹葉,了解拾落葉不但能保持環(huán)境的清潔,而且落葉是很好的肥料。

2、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勞動的樂趣。

過程:1、觀察。

1)觀察阿姨在干什么?

2)做了些什么事情?

3)如何做?

2、幫助阿姨打掃,撿樹葉。

1)知道將撿來的樹葉放到垃圾桶。

2)幫助別人是很快樂的事情。

3)做事情要認真,不要到處亂跑,要一心一意。

3、討論。

為什么要將樹葉堆到樹根下?

了解拾落葉不但能保持環(huán)境的清潔,而且落葉是很好的肥料。

11.4。

周四。

上午。

采松果。

目標:1、通過戶外尋找、采集松果,體驗活動的樂趣。

2、活動中了解松果的用途。

準備:籃子。

過程:1、要求。

1)到戶外尋找松果。

2)觀察松果的樣子。

3)摘松果。

2、討論。

1)小朋友是怎么摘到松果的?

2)松果里面的種子是什么?――松仁。

3)松果是什么動物最愛吃的?――松鼠。

3、將幼兒摘的松果送到區(qū)角,幼兒可以將其制作掛件、顏料涂色,進行裝飾。

11.5。

周五。

上午。

小樹葉。

目標:1、體會小樹葉和大叔媽媽的情感。

2、學習用連貫、舒緩和斷頓、跳躍的歌聲表達兩段歌詞的不同情感。

準備:錄音、人手一片樹葉。

過程:1、熟悉歌曲旋律。

1)幼兒聽音樂自由舞蹈。

2)幼兒手拿樹葉模仿樹葉飄落的動作。

3)師以故事導入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熟悉歌詞。

4)隨音樂朗誦歌詞,理解歌詞內(nèi)容。

2、學習歌曲。

1)討論兩段歌曲的處理,第一段輕柔,第二段快而有力。

2)幼兒完整學唱。

第二周11.8。

周一。

上午。

肥肥的螃蟹。

目標:1、能根據(jù)孩子對螃蟹外型的認識,剪貼螃蟹。

2、激發(fā)幼兒對于動手操作的興趣。

準備:手工紙、范例。

過程:一、觀察。

1、螃蟹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2、蟹鉗的樣子?

二、制作過程。

1、剪圓形的身體。

2、尖尖的蟹鉗。

3、細細的八只爪子。

三、幼兒集體制作。

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

將作好的螃蟹粘帖在墻上。

11.9。

周二。

上午。

樹葉拼貼。

目標:1、通過選擇樹葉、想象作品、粘帖樹葉,完成樹葉粘帖作品。

2、活動中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準備:樹葉、固體膠、紙。

過程:

一、談話(根據(jù)教室中的物品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我們教室中間的椅子上放了許多的什么???(在幼兒園撿的各式各樣的樹葉)。

2、這些樹葉可以組合成些什么?(幼兒在昨天撿樹葉后,教師組織幼兒拼樹葉)(幼兒講述自己想拼的東西)。

3、等會請小朋友將自己想好的東西拼貼在紙上。

二、幼兒活動。

1、幼兒開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2、注意:與同伴不要拼貼的一樣,要與眾不同。

三、活動作品展示。

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11.10。

周三。

上午。

小瓢蟲。

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瓢蟲世界的興趣,了解瓢蟲家族的益蟲和害蟲。

2、發(fā)幼兒關心、保護樹木的情感。

準備:瓢蟲課件。

過程:

1、幼兒看課件,引發(fā)幼兒交流討論。

1)、果樹林里有兩棵果樹生病了,請誰來幫助他們?

2)來了哪些瓢蟲,他們叫什么名字?是怎樣排隊飛到果樹林中的?

3)誰飛到了果樹哥哥的身上,誰飛到了果樹弟弟的身上?

4)過了幾天,這些果樹怎么樣了?為什么會這樣?

5)哪些瓢蟲是益蟲?哪些瓢蟲是害蟲?

2、幼兒操作。

啟發(fā)幼兒看圖示折瓢蟲,并在瓢蟲身上畫上點子,貼在果樹身上。

11.11。

周四。

上午。

蜘蛛織網(wǎng)。

目標:1、通過活動,初步了解蜘蛛的生活特點,學習繪畫蜘蛛及蜘蛛網(wǎng)。

2、激發(fā)幼兒喜愛繪畫、喜歡創(chuàng)作。

準備:圖片、紙、筆、剪刀、手工紙、固體膠。

過程:1、欣賞圖片(提出問題):

1)、你看到了些什么?

2)、你覺得蜘蛛是什么樣子的?

3)、蜘蛛的網(wǎng)是什么樣子的?

4)蜘蛛網(wǎng)有什么作用?

幼兒集體討論、回答總結。

2、繪畫。

1)、繪畫蜘蛛網(wǎng)。

2)、運用各種彩色手工紙制作蜘蛛,并粘帖。

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繪畫時畫面的整潔。

3、作品展示。

11.12。

周五。

上午。

小蟈蟈。

目標: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小蟈蟈的基本特征。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口頭的表達能力。

準備:蟈蟈。

過程:

一、到草地上捉蟈蟈。

1、幼兒自由捕捉,教師觀察。

2、說說如何能夠更快的捕捉到蟈蟈?

二、觀察蟈蟈。

1、蟈蟈是什么顏色的?

2、有幾條腿?有什么不同?

3、身體有幾部分組成的?

三、討論蟈蟈的生活習性。

1、生活在什么地方?

2、喜歡吃什么。

四、將捉到的蟈蟈帶到教室飼養(yǎng)。

第三周。

周一。

11.15。

上午。

摘果子。

目標:1、通過對樂曲的理解,感受秋天果實豐收的美麗景色。

2、能初步合拍的隨音樂做摘果子及踵趾小跑步的動作,能創(chuàng)編不同方位摘果子的動作。

準備:錄音、圖片。

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蘋果豐收的景象。

2、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重點強調(diào)蘋果很大需用力摘,應將手腕轉一下。

3、學習舞蹈。

師用語言講述摘果子的情節(jié),并完整示范。

幼兒學習,啟發(fā)幼兒用踵趾小跑步來表現(xiàn),

4、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方向的摘果子動作。

問:上面的蘋果摘完了,其他地方的蘋果怎么摘呢?

師反饋幼兒的動作并帶幼兒集體練習。

11.16。

周二。

上午。

蝸牛和蘋果。

目標:1、通過活動初步理解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

2、能夠在活動中探索蘋果變化的原因。

準備:故事。

過程:一、欣賞故事。

1、故事中有誰?

2、發(fā)生的一件什么事情?

3、蘋果怎么會病了?

二、討論問題。

1、幼兒集體、個別討論教師的問題。

2、再次聽故事,教師請幼兒從故事中找到正確的答案。

3、教師總結。

三、故事表演。

1、教師請幼兒扮演蝸牛、蘋果。

2、集體幼兒分別選擇自己的同伴來扮演角色。

四、活動結束。

11.17。

周三。

上午。

水果品嘗會。

目標:

1、幼兒知道秋天的水果種類很多,有營養(yǎng),加深對秋天水果的認識。

2、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水果拼盤,體驗成功的喜悅。

準備:幼兒收集秋季各種水果,每組各放置水果、塑料刀、抹布,水果拼盤幻燈片等。

過程:

1、引導幼兒談談秋季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

2、討論水果的作用和價值。

3、幼兒觀看水果拼盤幻燈片。

4、幼兒制作水果拼盤。

教師巡回觀察,提醒幼兒小心并正確使用塑料刀、鼓勵幼兒拼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圖案。

5、幼兒互相展示作品,共同分享品嘗。

11.18。

周四。

上午。

秋天的水果。

目標:

1、認識常見的幾種水果。

2、激發(fā)幼兒對蔬菜的喜愛。

準備:水果。

過程:一、活動導入。

1、介紹活動的內(nèi)容。

2、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3、自由結伴觀察水果。

二、組織活動。

1、說一說你摸的水果。

2、聞一聞水果的各種味道。

3、嘗一嘗水果的不同味道。

三、分享。

教師、幼兒共同分享對水果的新的感受和認識。

11.19。

周五。

上午。

制作菊花。

目標:

1、觀察菊花的多種顏色和姿態(tài)造型。

2、引導幼兒合作性學習,用多種材料繪畫、制作菊花展覽會。

準備:幻燈片、各種制作材料。

過程:

一、回憶上次看過幼兒園里的菊花。

感知菊花的特征:菊花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莖、葉子是什么顏色?

葉子是什么形狀?菊花什么時候開?花有什么用?

二、幼兒合作畫。

一邊看電腦中的照片,一邊請小朋友講講。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布置菊花展覽會,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做?請幼兒。

來講。

幼兒操作:每組幼兒商量合作怎樣來完成一幅畫。

三、菊花展覽會。

幼兒欣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幼兒學習從形態(tài)、顏色上進行評價。

11.22。

周一。

上午。

橘皮制作。

目標:鼓勵幼兒利用桔皮可撕、可剪、可釘?shù)忍攸c創(chuàng)造性地制作玩。

具,體驗桔皮制作的樂趣。

準備:大頭釘、橘子皮、橡皮泥等。

過程:1、介紹活動內(nèi)容。

用桔皮制作自己想象的物品。

2、認識活動的工具及作用。

3、組織幼兒活動。

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與創(chuàng)作,及時的表揚幼兒大膽的創(chuàng)新。

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注意活動中工具的安全。

1、活動結束。

作品展示。

互相交流、討論。

11.23.

周二。

上午。

撕貼菊花。

目標:1、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小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2、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創(chuàng)作的欲望。

準備:彩紙、作業(yè)紙。

過程:

一、回憶。

1、看到的菊花的樣子?

2、象什么?

二、觀察。

1、圓形的手工紙如何制作菊花?

2、教師總結。

三、幼兒制作。

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1、不要將紙撕壞。

2、粘帖時注意位置。

四、作品展示。

將作品粘帖在墻壁上。

11.24。

周三。

上午。

熱鬧的。

農(nóng)貿(mào)市場。

目標:

1、帶領幼兒認識農(nóng)貿(mào)市場,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各種蔬菜、家禽、魚類等,知道農(nóng)貿(mào)市場是人們購買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地方。

2、了解農(nóng)貿(mào)市場營業(yè)員的工作及與人們?nèi)粘I畹年P系。

準備:選擇好附近的農(nóng)貿(mào)市場。

過程:

1、參觀前談話。

問:到農(nóng)貿(mào)市場去看什么,怎么看?并提出注意事項。

2、參觀農(nóng)貿(mào)市場。

1)觀察商品攤點。

2)觀察顧客怎樣買東西。

3)重點觀察蔬菜、水果的擺放和品種。

3、參觀后談話。

農(nóng)貿(mào)市場是干什么的?

市場里的人是怎樣勞動的?

沒有農(nóng)貿(mào)市場會怎么樣?

11.25。

周四。

上午。

看菊花展。

目標:1、通過觀察感知菊花繽紛色彩和多才形態(tài),知道菊花是秋天特有的植物。

2、萌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準備:菊花。

過程:

一、參觀前談話。

1、地點。

2、注意保護菊花。

二、觀察。

1、欣賞菊花不同的顏色、花瓣、形態(tài)。

2、菊花的不同造型。

3、觀察的同時想象與之相似東西。

4、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菊花的知識。

三、活動結束。

安靜的回到教室。

四、活動延伸。

繪畫各種各樣的菊花。

11.26.

周五。

上午。

郊游。

目標:1、引導幼兒分析歌曲結構,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b段音樂的優(yōu)美。

2、學習用歌表演動作表達音樂的不同情緒。

準備:幼兒已學會唱歌曲。

過程:

1、復習歌曲,進一步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情緒。

2、創(chuàng)編動作。

引導幼兒進行講述后,鼓勵幼兒探索用什么動作表示手拉手、很高興得去郊游的情景。

鼓勵幼兒探索怎樣表演第二段音樂中表現(xiàn)的優(yōu)美景色。

教師根據(jù)幼兒想象的動作組合成歌表演進行集體練習。

3、聽錄音,唱著歌到戶外去郊游。

11.29。

周一。

上午。

水果。

目標:

1.通過用手觸摸,感知幾種常見水果的主。

要特征,并能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2.嘗試、探索用顏色代表水果進行大小排序,用數(shù)字代表顏色來讀數(shù),發(fā)展幼兒的記憶力、觀察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

準備:

箱5個;蘋果、柚子、獼猴桃、葡萄各5份,切好的各1份;卡片;盤子;叉。

過程:

一、摸一摸。

1.幼兒自由摸箱子,猜一猜,里面是哪些水果寶寶?

2.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幼兒依次摸出自己摸的水果。

二、排一排。

1.每組四位幼兒合作按水果的大小進行排序。說說:哪個水果排在第幾個?

2.游戲:捉迷藏。

教師拿走一種顏色,引導幼兒說說:“第×個什么樣的水果寶不見了?”

3.一種顏色代表水果,幼兒游戲、大小排序。

三、讀一讀:看色讀數(shù)。

四、嘗一嘗。

1.分水果。

2.幼兒將客人老師的答案總結。

3.自己嘗一嘗:說說是什么味道?

11.30。

周二。

上午。

切片花盤。

目標:

1、能用幾種蔬菜的切片擺放出造型美麗的圖案。

2、感受有規(guī)則圖案所表現(xiàn)出的美。

準備:

1、和幼兒一起將胡蘿卜、藕、黃瓜等蔬菜切成小片,將蒜苗、芹菜等切成小段,分類擺放在盤中。

2、人手一塊裝飾板。

3、投影儀、廚藝書。

過程:

1、欣賞廚藝盤菜。

問:這些菜好看嗎?廚師為什么要這么擺?(引導幼兒感受蔬菜擺放的.美可以給大家?guī)砻赖母惺埽?/p>

2、討論廚藝盤菜的制作方法。

如:每盤菜擺放得象一朵花,中間有中心點,四周用蔬菜擺放成對稱的花邊圖案;不同的裝飾板,蔬菜擺放的特點也不一樣。

3、幼兒操作。

介紹活動材料,看一看各種蔬菜的切面,猜一猜是什么蔬菜?

幼兒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裝飾板,拼擺“切片花盤”,提醒幼兒注意蔬菜顏色、形狀的搭配。

4、相互欣賞、介紹自己的“切片花盤”

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做的“切片花盤”

集中,用投影儀介紹幼兒的“切片花盤”,并請幼兒自己介紹。

5、延伸。

鼓勵幼兒在家中也來做小廚師,和父母一起將燒制的菜裝飾得更美麗,使菜又好看又好吃。

12.1。

周三。

上午。

蔬菜品嘗會。

目標:

1、進一步感知蔬菜的不同味道和多種吃法。

2、能簡單介紹自己家制作的菜肴。

準備:

幼兒在家與父母商量共同做一種菜,并參加買菜、擇菜、洗菜、燒菜的全過程。

每人一套餐具,公用的勺子若干。

過程:

1、相互介紹自己準備的菜肴。

引導幼兒從制作的材料、方法和過程等方面進行介紹。

幼兒將自己帶來的菜肴擺放在餐桌上。

2、參加蔬菜品嘗自助餐會。

討論自助餐的進餐禮儀(用公用的勺子盛菜、相互禮讓、不浪費等)。

幼兒自選菜肴品嘗,在快樂的氣氛中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喜歡蔬菜的情感。

引導幼兒品嘗更多品種的蔬菜。

引導幼兒有重點的品嘗同種蔬菜的不同做法。

12.2.

周四。

上午。

大蒜哥哥、蔥弟弟、韭菜妹妹。

目標:

在揀菜的過程中進行比較分類,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準備:韭菜、大蒜、蔥。

過程:

1、出示一筐混在一起的菜。

請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

2、幼兒一邊揀菜,一邊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3、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放?

4、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問:誰象哥哥,誰象弟弟,誰象妹妹?

5、小結:韭菜葉子是窄的、扁的,大蒜葉子上圓下扁,蔥葉子是圓柱形的,里面是空的。

12.3.

周五。

上午。

買菜。

目標:

1、歌曲輕松愉快的情緒,唱出歡快的氣氛。

2、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動作。

準備:音樂錄音。

過程:

1、討論買菜的游戲。

我們怎樣去買菜?

師邊唱邊表演情景表演,幫助幼兒了解歌曲內(nèi)容。

2、學唱歌曲。

幼兒有節(jié)奏地隨音樂念歌詞。

幼兒學唱歌曲。

學習用接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3、創(chuàng)編歌表演。

引導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相應的動作。

啟發(fā)幼兒根據(jù)所買小菜的不同替換歌詞。

名稱。

內(nèi)容與材料。

指導要點。

語言區(qū)。

小圖書。

拼圖認字(拼圖)。

1、提供認字的卡片,讓幼兒在操作、游戲中認識漢字。

2、閱讀圖書,通過觀察圖片,自由講述故事,培養(yǎng)幼兒的看圖講述的能力。

探索區(qū)。

花開有幾朵?(數(shù)字、花)。

拼圖(各種拼圖)。

找影子(圖片、影子)。

1、提供各種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擺弄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2、通過幼兒的活動提高幼兒對于活動的興趣。

3、教師適時的指導幼兒活動,讓幼兒能夠從活動中、游戲中找到知識。

生活區(qū)。

編辮子(毛線辮子、橡皮筋)。

小廚房(廚房用具)。

1、教師提供幼兒編辮子的材料,讓幼兒通過動手嘗試,將辮子扎起來。

2、在小廚房的操作臺面上活動,把幼兒生活中的事情搬到幼兒園中進行。

美工區(qū)。

剪貼水果(圖例、手工紙)。

折紙(圖例、手工紙)。

裝飾圖片(圖片、裝飾材料)。

1、提供各種活動的材料,通過幼兒觀察圖例、示范,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會制作作品。

2、教師提醒幼兒將作品粘帖在墻壁上供同伴欣賞。

3、注意活動中的整潔。

主題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指南》,教師逐漸懂得了在實施課程計劃時,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喜歡的、

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尊重幼兒的自。

主活動,支持幼兒的發(fā)展。

本次主題活動――“多彩的秋天”通過兒歌、游戲、運動等多種活動,讓幼兒。

感知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觀察到了各種動植物的變化,了解到了秋季人們?nèi)绾问斋@,。

樂意參加各種收獲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幼兒逐漸有了“秋天”的概念,并常。

常會在交往中不自覺地對同伴說:“秋天--------?!辈粌H如此,他們還在活動。

中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和各種各樣的蔬菜。許多幼兒還在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去。

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熟悉買菜的過程,并和家長一起揀菜、洗菜、看家長做菜,感受勞動。

的過程。幼兒還在活動中認識了許多昆蟲,并且了解了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在。

這段時間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幼兒對于這個秋天的主題是非常的感興趣,時常將看到的、

聽到的說出來、畫出來,真正體現(xiàn)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另外,從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動。

特別感興趣,如:水果品嘗會,蔬菜拼盤、參觀農(nóng)貿(mào)市場等活動幼兒參與積極,探索。

欲望強烈,收效非常明顯。

最后,我們的主題活動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無論是讓孩子們帶水果,還是讓。

家長和孩子一起去買菜,家長們都配合做到,為孩子們的自主探索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中班多彩的秋天教案設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受顏色,體驗玩色的樂趣。2、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具:兩個有清水的瓶子,一個蓋內(nèi)附有顏料(紅、黃、藍),紅、黃、藍色管狀顏料(備用)學具:人手兩個盛有清水的瓶子,一個蓋內(nèi)沒有顏色、一個附有顏料;重點難點:體驗玩色樂趣;感受顏色變化。活動流程:引題激發(fā)興趣——體驗色的變化——延伸活動活動過程:一、引題激發(fā)興趣1、師出示內(nèi)附顏料的瓶子:這里面是什么?什么顏色?2、師變魔術:這里面住著個小精靈,它會變顏色,你們想看嗎?師隨音樂節(jié)奏邊唱邊搖。3、觀察瓶里水的顏色:現(xiàn)在是什么顏色?4、小結:原來瓶里住著個x顏色的小精靈。二、體驗色的變化(一)變顏色1、幼兒操作:你們想不想也來變變?那我們一起跟節(jié)奏搖搖變變,看看你的瓶里住著什么顏色的小精靈。(1)幼兒隨音樂搖動瓶蓋中沒有顏色的瓶子(2)你變出了什么顏色?怎么變不出呢?——幼兒猜想2、顏色從哪來(1)幼兒隨音樂搖動瓶蓋中有顏色的瓶子(2)你變出了什么顏色?——探索:怎么這次變出來了呢?瓶里的小精靈到底躲在哪里?(檢驗兩個瓶子的不同之處)分享成果——顏料和水混在一起就變成了有顏色的水,就像兩個相親相愛的好朋友(二)顏色排排隊:老師把幼兒交上來的顏色瓶按紅黃藍三色有序排列,請幼兒說說顏色小精靈排隊的規(guī)律(三)我喜歡的顏色1、請幼兒說說喜歡剛才變出的顏色嗎?還喜歡什么顏色?2、請幼兒選取自己喜歡的顏色,在瓶蓋中擠入顏色,邊唱邊搖動瓶子,再次感受!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71204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