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捉迷藏教案(實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0:26:10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實用13篇)
時間:2023-11-06 10:26:10     小編:雅蕊

教案是教師對于所教授內容的一種理解和總結,也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規(guī)劃的重要手段。教案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這些教案范文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促使教師們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學工作。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一

1、會跟唱歌曲。

2、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

學會唱歌曲《小動物捉迷藏》。

經驗準備:有跟唱的經驗。

物質準備:小動物頭飾(小雞、小鳥、小狗、小貓)cd。

1、依次出示小動物頭飾,引導寶寶與小動物打招呼。

2、請寶寶用雙手蒙住眼睛,和小動物玩捉迷藏的游戲,并學唱歌曲。

--在寶寶發(fā)現并說出藏起來的小動物后,老師開始唱歌曲前段部分"xx在哪里?xx在哪里?大家快來找找,大家快來找找"(白)xx在哪里啊?寶寶找出后并回答"xx找到了"--逐一將小動物藏好,在藏好第三個小動物時,引導寶寶一起跟唱歌曲。

3、給寶寶帶上小動物的頭飾,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二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學習蹦跳步,動作較合拍。

2、能創(chuàng)造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游戲活動中小兔和兔媽媽捉迷藏時的愉快情緒。

二、活動準備:

1、兔媽媽及小兔手偶,花園范圖,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2、觀察過各種造型的花并嘗試模仿。

三、活動過程:

(一)手指謠《開小花》導入。

(二)出示小兔手偶,講述故事。

今天,天氣真好,小兔很高興,她決定到花園里去玩一玩。

1、學習隨音樂做有節(jié)奏的蹦跳步。

(1)隨a段音樂節(jié)奏,小兔手偶示范跳一遍。提問:小兔是怎么跳的?

(2)在教師帶領下,幼兒隨a段音樂節(jié)奏用手指在腿上練習小兔跳。

(3)在教師帶領下,幼兒隨a段音樂在座位上用雙腳腳尖輕輕點地練習蹦跳步。

(4)在教師帶領下,幼兒隨音樂學習兔跳動作并將手指豎起保持兔耳朵的造型。(練習兩遍)。

2、用身體動作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小兔在外面玩的很久了,兔媽媽很生氣,就到外面來找她,她怕媽媽找到她,就和媽媽玩起了捉迷藏,躲到花園里變成了一朵小花。

(2)個別幼兒示范動作,全體幼兒模仿。

(3)隨音樂,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花的不同造型。

(1)在故事情節(jié):去花園――捉迷藏――回家的引導下,了解動作的順序:兔跳――做花的造型――兔跳。

(2)聽音樂分角色做游戲,教師(扮演兔媽媽):“媽媽來了!”幼兒(扮演小兔)聽b段音樂做花的造型靜止不動。

(3)分角色,游戲若干遍。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膽想象及表現音樂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節(jié)奏感。

3、引導幼兒了解樂曲中重音出現的規(guī)律,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表現音樂形象。

活動準備:

1、貓和老鼠布偶。

2、打擊樂器:鼓、沙錘、雙響筒、鈴鼓等。

3、道具:報紙棒、塑料玩具、蒼蠅拍、蛋糕盒、帽子等。

4、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討論:追老鼠和打老鼠時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3、教師與幼兒共同聽音樂用手指玩游戲,引導幼兒了解重音出現的規(guī)律,熟悉音樂形象。

5、教師出示打擊樂器,鼓勵幼兒用打擊樂器來表現音樂形象。

6、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音樂作品——撥弦。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感受aba三段體的音樂結構。

2、能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并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3、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音樂。

2、圖譜。

3、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故事導入:

1、老師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門想到花園里去玩,一路上小兔跳三次揮一揮手和好朋友打招呼,來到了花園里?;▓@里的花真美呀,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大有的小,小兔可高興了。這時,兔媽媽來找它。小兔想和兔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于是,它就變成一朵小花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地躲在花園里。果然,兔媽媽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來,小兔玩累了,就和媽媽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二、幼兒初步傾聽音樂。

1、師:今天老師講的故事藏在了一段好聽的音樂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的時候可以想想哪里的音樂講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園,哪里的音樂是講小兔變成了一朵小花。

2、聽后提問:聽音樂的時候感覺怎么樣?音樂可以分成幾段?

3、教師引導語:接下來,我們再來仔細聽音樂,聽聽哪里的音樂講小兔一蹦一跳地去公園,哪里的音樂是講小兔變成了一朵小花。

三、分段欣賞,跟著音樂合拍地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并表現花的不同造型。

1、聽a段音樂猜什么事情。

2、出示圖譜,幼兒跟著音樂練習a段節(jié)奏,然后跟著音樂合拍做蹦跳步和揮手動作。(強調幼兒要跟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跳,針對幼兒情況進行再練習。)。

3、聽b段音樂猜什么事情。

4、創(chuàng)編表現花的造型。

指導語:小朋友都認識很多的花,誰來說說你知道什么花?會用什么動作來做出這種花的樣子。(個別幼兒回答并表現花的造型)。

5、請全體幼兒表現不同的花的造型。(坐在椅子上)。

四、完整游戲。

1、幼兒完整地跟著音樂做蹦跳步和變花,教師提醒小花不能動,以及提醒幼兒音樂變化時要馬上變成花。小兔子要先想好你要變成什么樣子的花。

2、老師或小朋友做兔媽媽,分角色表演。

五、結束。

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五

1、培養(yǎng)幼兒聽辨音級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過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過程。

小朋友你們聽,誰來了,“喵喵……”(小花貓)。

小花貓可喜歡交朋友了,你們想和小花貓交朋友嗎(想)。

那快過來和我一起玩吧,咱們一起說個兒歌好不好(一只小花貓,聰明又勤勞,喵喵,聰明又勤勞)站著說用高音說。第二遍蹲著說用低聲:第三遍站著說用高聲。

噓,你們聽誰來了(老鼠)。

這個可惡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糧食,還總是跑來跑去,可煩人了,你們聽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階)再聽(下行音階)。

好,那咱們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勁兒?!耙恢恍』ㄘ垺毙』ㄘ堔D過身,聽仔細,小老鼠們你們也要小心了?!ㄍ妫?。

交換一下……。

結束。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六

發(fā)現螳螂體色的作用。

學習念唱兒歌。

活動準備。

兒歌讀本、兒歌圖、互動式教育光碟。

螳螂、小鳥圖卡。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主題爆米花封底,請幼兒找找看畫面中有什(螳螂)并說說身上是什色,想想什兩螳螂會有不一樣的色。

2、展示「綠螳螂」兒歌圖,請幼兒從畫面中找找揩螂在哪并分享什螳螂要和小鳥捉迷藏引導幼兒認識螳螂了保護自己不被吃掉,所以身上的色會和旁邊的環(huán)境色相似。

3、播放兒歌「綠螳螂」,帶領幼兒一邊念唱,一邊做動作。

4、老師將螳螂圖卡〔附〕分給幼兒,請幼兒想一想自己要當什色的`螳螂(土黃色、綠色),然后自己的螳螂上色,并做成頭套,老師則戴上小鳥頭套,進行「一二三小螳螂」游戲:參考「一二三木頭人」的玩法,老師念唱兒歌,當唱到最后一句,小螳螂們就要靜止不動。

評量。

1、能說出螳螂不同體色的原因。

2、能完整念唱兒歌。

活動結束。

老師可收集樹蛙圖片或變色龍、章魚的變色影片讓幼兒觀察、欣賞,認識動物界中的變色師。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七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體驗大自然四季變化帶來的無限生機,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情趣和熱愛。

2、熟悉3/4拍節(jié)奏,強調三拍子“強弱弱”的律動感。

3、通過對歌曲的學習加深對四季各自特征的了解;

2、認識3/4拍節(jié)奏特點。

電子琴、打擊樂器、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1、讓我們隨一段好聽的音樂開始我們今天的音樂課吧?。úシ艠非蹲矫圆亍罚?。

2、再次欣賞

請同學隨音樂用動作表現三拍子的特點。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隨音樂(再次感受歌曲,感受三拍子的特點)。

4、教師播放《捉迷藏》音樂,讓學生小組討論本首歌曲應該選擇什么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好聽嗎?聽出老師唱的內容了嗎?沒關系,我們再來完整的聽一遍。)

2、再次聽范唱

3、揭示課題,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是怎樣捉迷藏的

4、教師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 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中是誰在捉迷藏?)

教師引導學生按節(jié)奏說歌詞(解決節(jié)奏難點)

5、接龍游戲,讀前半部分歌詞

6、用“l(fā)u”模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7、教師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感受三拍子的.特點,有感情的演唱

8、學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9、歌曲處理

在唱熟練以后,采用稍快、活潑的方式演唱,要注意學生的咬字吐字清晰。同時注意用輕巧的聲音、圓潤飽滿的發(fā)音來演唱。

三、創(chuàng)造表現

1、歌曲都會唱了,我們還可以用什么形式把我們學過的歌曲展示給大家呢?(小組討論)

2、選擇合適的樂器及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為歌曲伴奏

請同學們自己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為歌曲伴奏,到講臺上展示。

四、完美結課

同學們,讓我們伴隨著著歡快的音樂,一起走出教室跟大自然去捉迷藏吧!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八

1、在不規(guī)則的線條畫里擦出小魚形象,并添畫魚的眼睛、嘴巴、鰭及花紋等。

2、學習合理搭配顏色,樂于表現美。

1、畫紙、黑色水彩筆、油畫棒每人一套。

2、范畫,錄音機,輕音樂磁帶。

1、產生興趣。

(1)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畫線:有一條奇妙的線,它最愛在紙上快樂地跳舞。你瞧,它在這兒轉了一個圈,又在那兒轉了一個圈,在每一塊空地上部留下了它的痕跡。

(2)幼兒徒手練習"畫"會跳舞的線。

2、師幼一起觀察會跳舞的線留下的痕跡,找找小魚藏在哪里。

3、從這些會跳舞的線里找到小魚后,教師添畫小魚的眼睛,嘴巴、鰭,花紋等。

4、討論:怎樣讓這些小魚變得更漂亮?(涂上漂亮的顏色。)

5、出示茫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了解繪畫過程:先用黑色水彩筆在紙上畫出會跳舞的線,再把藏在線里面的小魚找出來,然后給小魚添畫上眼睛、嘴巴、鰭和花紋,并給它穿上漂亮的衣裳,最后還可以添畫水草,小石頭等。

6、播放輕音樂,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啟發(fā)能力強的幼兒注意色彩搭配和畫面安排。

7、展示、欣賞、交流作品,關注能力稍弱幼兒并給予鼓勵。

在美工區(qū)投入相應的材料和作品,引發(fā)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作。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九

1.欣賞散文詩歌,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和美麗的意境。

2.認識各種顏色,以及自然界中與之對應的物體。

3.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理解詩中“靜悄悄”的意思,并學會“靜悄悄”躲藏。

4.嘗試用已有的經驗,擴展散文詩的內容。

1.欣賞詩歌,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和美麗的意境。

2.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理解詩中“靜悄悄”的意思,并學會“靜悄悄”躲藏。

嘗試用已有的經驗,擴展散文詩的內容。

1.教師準備

(1)活動課件。

(2)紅、黃、藍、白、綠標記多個。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用不同顏色的柵欄布置“紅、黃、藍、白、綠”五個區(qū)域。

2.幼兒準備

讓家長提前帶幼兒郊游一次。郊游的時候,提醒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顏色。

(一)靜聽朗誦,進入情境

教師配樂有感情輕輕朗誦詩歌,幼兒安靜傾聽。

(二)初步欣賞,理解內容

1.教師有感情朗誦,幼兒安靜地聽。

2.提問:太陽和誰在捉迷藏?你還聽到了什么?(幼兒說)

3.師再次有感情朗誦,幼兒安靜聽。

4.說說你覺得最感興趣的地方。(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5.配合課件逐句欣賞、理解。(重點理解:顏色都躲到哪里了。)

6.師幼合作,邊做動作,邊有感情朗誦。

(三)再次欣賞,理解“靜悄悄”

1.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

2.提問:顏色們怎么躲的?(靜悄悄)

3.提問:什么時候“靜悄悄”?(幼兒說)

4.幼兒活動:學學顏色們“靜悄悄”地躲起來。(要求一點聲音也沒有。)

(四)聯系生活,拓展提升

1.紅色除了躲在楓葉里,還會躲在哪里?藍色除了躲在天空里,還會躲在哪里?……(幼兒自由大膽說。)

2.集體跟誦,可嘗試仿編造句。

(五)游戲活動,提高應用

組織游戲“捉迷藏”。

1.說規(guī)則。(師扮演太陽,幼扮演顏色。)

(1)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標記,并說說自己是什么顏色?將顏色的標記掛在胸前。

(2)靜悄悄躲到相應的顏色區(qū)域。

(3)老師問時,要回答“我是xx色,我躲在xx里”。

2.開始游戲。

3.師邊配樂朗誦,邊找顏色。

4.躲好后,師問:“xx寶寶,你在哪里呀?”幼答:“我在xx里?!?/p>

(六)活動延伸

用你的小巧手,畫出藏在不同東西里面的顏色寶寶。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十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說介詞在;方位詞:上、下、里、后、旁

2、能用完整話我在……上(下、里、后、旁)

3、幼兒喜歡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故事背景圖、小貓的圖片、歌曲、在教室布置好捉迷藏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故事引入主題

1、出示故事的情境圖片,邊看圖邊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的天氣特別好,三只貓姐妹們高高興興的來到草地上玩耍,你看他們多開心啊!過了一會,小黃說:‘跑跑跳跳的沒意思,咱們做個游戲吧。’其他兩只小貓拍著手同意了。‘咱們玩捉迷藏’。一會的.工夫他們就跑的沒影了,藏了起來,呀!他們都到哪去了呢?”

2、小朋友們幫助找一找吧

請三名幼兒到前面來找到三只小貓,并且要告訴其他小朋友它藏到哪里了

二、請幼兒參與幫助小花貓藏起來

1、請兩組幼兒到前面來,分別幫助小貓藏起來,請其他的孩子來找

“小貓說小朋友們真聰明,但是它玩了一次還沒玩夠,還想再玩,它想請小朋友幫助它藏,讓別的小朋友來猜,這幾個小朋友藏的時候其他人要把小眼睛閉上,不能看?!?/p>

2、請幼兒用“小貓藏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三、游戲:捉迷藏

1、小貓玩累了要回家了,不如我們自己來玩這個游戲吧!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請幼兒兩個人一組,一個藏,一個找。找到的幼兒要說出,是從哪找到的他的,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第二遍時互換角色。

2、提醒幼兒在游戲時注意安全,藏的人不能有聲音。

3、幼兒聽音樂放松,回座位。

四、歌曲《捉迷藏》

活動自評:在這次活動中,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幼兒的興趣很高,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以小貓的形象與幼兒對話,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是圍繞著目標進行的教育活動,用方位詞貫穿始終。通過這個活動,幼兒進一步的明確了方位詞的使用,在語言的表述上有一定的進步。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十一

1、理解歌詞,萌發(fā)愛護小金魚的情感。

2、學會用自然的聲音唱歌。

3、了解小金魚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音樂、課件、小金魚圖片。

活動過程

一、入室。

——教師帶幼兒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做動作進場。

二、談話導入。

——(出示金魚圖片)師:“小朋友,這是什么?”“小金魚長什么樣子的?它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師:小金魚真漂亮,花肚皮,紅衣裳。今天,兩條小金魚出來玩了。它們玩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一、學習歌曲。

1、播放音樂課件,請幼兒欣賞。

2、學習歌詞。

——師:小金魚出來玩什么?(練游泳、捉迷藏)

——師:它們練游泳、捉迷藏時的心情怎么樣?(高高興興練游泳,歡歡喜喜捉迷藏)

3、學唱歌曲。

——教師帶領幼兒按節(jié)奏念歌詞。

——教師請幼兒邊拍手邊念歌詞。

——教師帶領幼兒邊拍手邊演唱歌曲。

——教師跟幼兒一起唱歌曲,同時教師做動作。

——教師播放音樂,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

二、開心游戲:“小金魚捉迷藏”。

——教師將呼啦圈以任意形式擺放在地上。

——教師和幼兒一起唱兒歌《小金魚捉迷藏》,歌曲唱完后,幼兒迅速跳進呼啦圈內,沒有進入呼啦圈的幼兒被淘汰,游戲繼續(xù)。

活動應變

開心游戲也可以不用呼啦圈,捉迷藏時改為躲在椅子后面。

活動延伸

美術活動:用彩色塑料袋包住紙球然后用繩子幫助做成金魚身體,然后貼上眼睛,制作成金魚。

區(qū)角活動

表演區(qū):為幼兒提供小金魚頭飾,鼓勵幼兒戴頭飾表演兒歌。

科學區(qū):飼養(yǎng)小金魚,供幼兒觀察。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用幼兒制作的小金魚作為吊飾裝飾活動室。

家園同步

1、鼓勵幼兒大膽在家人和親戚面前表演歌曲,提高自信心。

2、請家長跟幼兒玩捉迷藏的小游戲,增加親子互動。

3、家里有養(yǎng)金魚的幼兒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小金魚的特征。

隨機教育

日常引導幼兒定時喂養(yǎng)小金魚,激發(fā)幼兒的愛心和責任感。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十二

1.在熟悉第一段歌曲內容并能按歌詞表演的基礎上,學習聽辨音樂的變化進行游戲。在教師動作的提示下,學習有節(jié)奏地做鴨走、游水等動作。

2.借助觀察的經驗,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不同的小鴨子躲藏的動作。

3.在成人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戲規(guī)則:扮演小鴨子時,躲好后不隨便移動,等鴨媽媽唱完最后一句時,才能走回座位。

【教案準備】

1.日常生活中觀察小鴨子,并用身體動作表現過它們游水,走路。

2.鴨媽媽頭飾一個。

3.磁帶、錄音機。

【教案流程】

一、出示鴨媽媽頭飾,引起幼兒興趣,復習表演第一段歌詞。

1.出示鴨媽媽頭飾:這是誰?上次鴨媽媽教小胖鴨子唱了一首什么歌?我們一起邊唱邊表演。

2.引導幼兒用手部動作和身體動作來表現鴨的造型。

3.小胖鴨子是什么樣的?請幾位小朋友表演,我們學一學。

4.他們是怎樣捉迷藏呢?“頭兒鉆到水里,尾巴在水上”是什么樣的?誰來做一做?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并學習游戲玩法。

1.鴨媽媽帶小胖鴨在哪里捉迷藏?

2.創(chuàng)編曲二的身體動作。

鴨媽媽沒來找小鴨時,小胖鴨在池塘干什么?

3.練習有節(jié)奏地鴨走、游水等動作。

小胖鴨是怎樣走路的?誰來做動作,學一學?小胖鴨是怎樣游水的?大家一起學一學?

4.討論游戲玩法,建立游戲規(guī)則。鴨媽媽來找小胖鴨時,小胖鴨怎樣不被媽媽發(fā)現?我們學一學。

三、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做游戲,進一步熟悉游戲規(guī)則。

1.教師扮鴨媽媽,幼兒扮小胖鴨,教師哼唱并用語言、動作提示幼兒變化動作。

2.教師演唱曲一第二段歌詞,進一步發(fā)展游戲情節(jié)。

鴨媽媽唱到“我可愛的寶寶,跟我回家吧”時,小胖鴨子到哪里去了?他們的家在哪里?

3.播放磁帶,帶領幼兒完整地做游戲,提示幼兒游戲結束前的規(guī)則。

等鴨媽媽唱完最后一句什么歌詞時,小胖鴨才能走回家?

《小胖鴨子捉迷藏》兒歌歌詞:

1.許多小胖鴨子,河里捉迷藏。頭兒鉆到水里,尾巴在水上。

2.鴨子媽媽高聲喊,呷呷呷呷呷。“我可愛的寶寶,跟我回家吧!”

音樂課捉迷藏教案篇十三

設計意圖:散文詩《捉迷藏》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黑夜、太陽、顏色等比擬成一群可愛的娃娃在玩游戲。根據我們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在讓他們感受散文的.優(yōu)美外,還設計了部分內容仿編。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發(fā)展其發(fā)散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學習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進行仿編。

2、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大膽想象,發(fā)展其發(fā)散性思維。

3、引導幼兒細心傾聽,體驗散文詩所蘊涵的美感。學習詞:靜悄悄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2、油畫棒,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太陽和各種顏色,引導幼兒想象他們是怎么玩捉迷藏的。

今天,太陽要帶一群顏色寶寶玩捉迷藏的游戲,你猜他們會怎么玩?

二、結合課件完整欣賞并學習散文詩。

(一)欣賞第一遍。

2、欣賞后提問:

(1)散文詩里誰和誰在捉迷藏?他們怎樣玩的?

(2)顏色寶寶都躲到哪里去了?為什么要躲到那里去?

(3)顏色寶寶們是怎樣去躲的?學習詞:靜悄悄

(二)欣賞散文詩第二遍。

1、師:這首散文詩可真有趣,我們再來聽一聽。

2、欣賞后提問:

(1)黑夜用手帕把太陽的眼睛蒙起來是什么時候?(晚上)

(2)黑夜解開手帕,太陽睜開眼睛又是什么時候?(白天)

(3)你喜歡這首詩歌嗎?為什么?

(三)教師小結并學習朗誦散文詩。

師:這首散文詩可真好聽,把黑夜和太陽說成是兩個可愛的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2974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