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讀完一本書,深受觸動時,寫一篇讀后感是分享和傳達自己的思想的一種方式。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結(jié)構(gòu)的合理安排和邏輯的清晰,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一
“無為”就是合道之為。通行本《道德經(jīng)》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tài)稱作“無”(無,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沒有,僅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運行,布生天地和萬物??梢姟暗馈本褪鞘澜绠a(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本原,是天地萬物的母體,也就是此刻所稱的事物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無”是道的根本屬性?!盁o為”即是根據(jù)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而采取的管理對策,是在對天地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有透徹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盁o為”是一種管理理念,更是一種境界。
那么怎樣才算是“無為”怎樣實施和推行“無為”由于現(xiàn)階段對世間萬物及其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還很有限,對這些問題也許還沒有準確一致的答案。但個人認為“無為”必有以下特點:
一、“無為”以平等為基礎(chǔ)。雖然用現(xiàn)代科學的眼光看,天下萬物因進化程度或組成的不一樣,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動物、有機物和無機物等的分別,但在老子看來,天下萬物都是由道產(chǎn)生的,它們既沒有高低之分也沒有貴踐之別。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們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都是一樣的、平等的。從人類社會的角度看,天下萬物有些是我們生活所必須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從某種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們都是道安排給我們的朋友,它們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為天地萬物一員的人,不能也不應當根據(jù)自我的喜好來決定其它萬物的生死。
比如細菌會使人類致病,許多人都厭惡它,但現(xiàn)代科學已證明如果地球上沒有細菌,動植物的殘體將無法分解,綠色植物將因缺乏養(yǎng)分而死亡,人類將無法從食物中得到營養(yǎng),最終地球上的生命將會全部消亡。又比如,若地球上沒有土壤等無機物,植物就沒了食物來源無法繼續(xù)生存,若沒了植物,食草動物就沒了食物,也不能存活,沒了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也無法繼續(xù)存在。由此可見地球上的萬物是一個生命鏈條,每一個都是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的。所以人們只能按道的要求與萬物平等共處。人和人之間也一樣,雖然膚色不一樣、語言各異、所從事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有區(qū)別,但在道這個母體面前都是兄弟姐妹,都是這個世界的平等一員。
萬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樣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樣是必然的結(jié)果,因為萬物是平等的,它們各自有自我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規(guī)律即有各自的“德”。誰也不屬于誰,誰也不能命令別人該怎樣生活。世間萬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樣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無為策略,讓萬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長、生活。
在一個合道的社會里,因為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們在世間享有的權(quán)益(陽光、空氣、財富、權(quán)勢、自由、親情、健康、病痛、歡樂、痛苦等的總和)也是均衡的。比如,你若捐出了財富,你占有的財富是少了,但你卻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和感激,享受了歡樂,你的權(quán)益并沒有所以而減少;你搶劫得了許多錢,你的財富多了,但你得天天防著警察,天天受到心靈的譴責而痛苦,你的權(quán)益也并沒有增加。如此等等。如有人想要改變這種均衡性,這是不貼合道的準則的,長期看也是肯定辦不到。僅有采取切實的措施來保護這種平等的權(quán)利,保障均衡的權(quán)益,才是社會長治久安的最優(yōu)選擇?!笆ト恕闭峭笍氐乩斫饬诉@一點,才順勢而為,采取“無為”的策略。
二、“無為”以加強個人修養(yǎng)和以身垂范為手段。“無為”就是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就是不妄為、不胡為。所以,要推廣和實行“無為”就必須加強對客觀規(guī)律的研究和探索,以增加所采取對策的目的性和準確性。同時,更為主要的是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做到以身垂范。要秉持“道德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按取本褪瞧降葘Υ煜滤腥?,不分善、惡、美、丑都要照顧和關(guān)懷,象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儉”就是不甚、不奢,不占有別人的資源和權(quán)益,天下人的資源天下人共享,天下人的權(quán)益天下人均分。要做到少私寡欲,多予少取。少私寡欲是前提,僅有做到少私寡欲了,才可能多予少取;“不敢為天下先”就是在必須的范圍內(nèi)不提倡什么,也不反對什么,即不干涉別人的自由,同時,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功。有了這樣的修為,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就會更深入、更全面,采取的管理措施才會更合道。
道布生了天地,衣養(yǎng)了萬物,但道并不占有萬物,也沒有從中獲得一點私利,因為他不謀私利,所以道成了世間萬物的母體,它的功勞和功用才永遠不會失去。受此啟發(fā),創(chuàng)立和管理一家公司也不能僅僅為了本公司的利益而巧取豪奪,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必須要以有利于公司員工和合作伙伴的成長為前提,僅有這樣才能成為百年老店;同理“圣人”治國也不是為了個人或為某個小團體獲取私利,而只是為了保護萬物的平等權(quán)利,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是為了民眾生活得更自由幸福。僅有以此為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才是貼合廣大百姓利益的措施,才是合道的“無為”政策。
三、“無為”以達至和諧為最終目標。實行“無為”就是為了到達人和人、人和環(huán)境、各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全面和諧。要實現(xiàn)這樣的全面的和諧。領(lǐng)導者除了前述加強個人修養(yǎng)外,在目前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還很有限的條件下,尤其要做好以下二點:一是善于傾聽百姓的心聲?!笆ト藷o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處于第一線的“百姓”對客觀事物的接觸最直接,認識也最清楚,他們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往往也最接近客觀規(guī)律,他們也最清楚自我是不是得到合道的對待,他們的心聲往往也就是“道”的要求,“以百姓心為心”就容易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是實行“無為”的捷徑。二是要當好調(diào)和萬物矛盾的“氣”?!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個世界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不光人和人之間,人和物、物和物之間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陰陽),矛盾本是對立的、不可調(diào)和的,但因為(道向陰陽之間)沖填了“氣”而實現(xiàn)了和諧,由此可見“氣”是調(diào)和矛盾、實現(xiàn)和諧的關(guān)鍵。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二
魯迅曾說,“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這無疑是對老子高度的贊譽。的確,老子作為一代偉大的哲學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間萬物的奧秘,展現(xiàn)了人生別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樣,老子被奉為中華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00多年前,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時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還一向被我們實踐著,追求著。
《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老子思想精華的凝聚體。它告訴我們,凡事要取法自然,僅有取法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擺脫痛苦與煩惱;它告訴我們,“一”為萬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訴我們,禍福相扶相持,無中能夠生有,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它告訴我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訴我們,“功成身遂”,應對成功,應對金錢、權(quán)利的誘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約義豐的短短五千言,教給了我們道的哲學,教給了我們處世之道,教給了我們治國之道。
老子教誨我們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宇宙間的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對立中存在,在對立中發(fā)展的。在必須條件下,事物是能夠互相轉(zhuǎn)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如果世人對于美、善的認識改變,那丑與惡的標準也就變了,正如難易相對、長短相對一樣。所以,世間沒有絕對的真善美,也沒有絕對的假惡丑,有時,不好的事情不必須就是壞的,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還教誨我們物極必反,所以,強者要學會收斂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弊跃佑谌鮿荨㈧o態(tài)而堅持一種彈性,促使敵對一方向膨脹、夸張發(fā)展以至成為脆弱,即產(chǎn)生盛衰的對轉(zhuǎn),這也就是“強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強者鶴立雞群,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弱者則不然,所以,人要學會收斂自我的光芒,學會韜光養(yǎng)晦。
老子還教給我們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業(yè),要先從身邊瑣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標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暫時無法到達目的,也別氣餒,老子告訴我們“大器晚成”,再接再厲,終會成功。應對成功,要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卻沒成功,沒關(guān)系,老子告訴我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長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謂知足常樂。
老子還教誨我們,做事學會“慎獨”?!疤熘溃粻幎苿?,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千萬不要以為自我做壞事別人看不見就沒關(guān)系,須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對于處世,老子還教誨我們要“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柔弱勝剛強”。做到“無為而無不為”,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順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
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老子還教給我們很多,如人際關(guān)系方面,告訴我們“善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貴其事,不愛其智,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善者能夠做我們的教師,不善者能夠教給我們智慧,學會應對善者與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水孕育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名奪利,擁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訴我們“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處,眼觀全局,全面研究問題。
《道德經(jīng)》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巨作,這些所感所想只可是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細閱讀《道德經(jīng)》這部智慧巨著,反復推敲其中的奧秘,展此刻你眼前的風景將會別有洞天。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三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用此刻的話來翻譯一下,那就是:具備最好的人的稟性好象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質(zhì)最接近于“道”。居處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堅持沉靜,待人善于真誠相愛,說話善于遵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處事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掌握時機。只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
這是一首對水的頌歌,歌詠的對象是具備像水那樣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為提綱,指出一個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謙退守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水,具有滋養(yǎng)萬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如古人所說:“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敝灰茏龅嚼氖拢陀啦煌妻o地做??墒牵鼌s永遠不占據(jù)高位,更不會把持要津。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質(zhì)的人世間,寧愿自居下流,藏污納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所以古人又拿水構(gòu)成的海洋和土構(gòu)成的高山寫了一幅對聯(lián),作為人生修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p>
水,與物無爭,謙下自處。所以老子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能做到如水一樣,善于自處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養(yǎng)到像水一樣,善于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心善淵”;行為修到像水一樣助長萬物的生命——“與善仁”;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準時有信——“言善信”;立身處世做到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正善治”;擔當做事像水一樣調(diào)劑融和——“事善能”;把握時機能做到像水一樣及時而動,隨著動蕩的趨勢而動蕩,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動善時”;再配合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與世不爭,那就永遠沒有過失了。
在中國古代許多哲學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體道之物。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币驗樗偸翘幱谝环N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里。蘇軾也說: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p>
老子講了一連串人生哲學的行為大準則,如果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實在太難了。除了歷史上所標榜的堯、舜以外,幾乎難得有一完人,??墒牵绻覀兙邆湟豁椷@樣的美德,也就能夠名垂千古了。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四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則。讀完道德故事,你會寫什么感悟呢?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道德故事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暑假里,我讀了《曾子殺豬》一文,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后讓你吃豬肉?!眱鹤右宦犛腥獬?,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后,發(fā)現(xiàn)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舍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后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旁樣?!庇谑窃影沿i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后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jīng)常說話不算數(shù),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后要寫一篇。
日記。
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蒙混過關(guān)?,F(xiàn)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jīng)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道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我們在學習文化的過程中,要發(fā)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學到知識,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皶接新非跒閺健?,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我堅信道德會被人們永遠傳承,會在這個流芳百世,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讓道德永駐!
《道德故事》這本書,通過很多神話故事、詩篇、寓言、童話等豐富體裁,讓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讓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中認識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價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觀。
道德,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積累。中華民族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而著稱于世。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寶庫中,有許多我們應當繼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揚的傳統(tǒng)道德:戰(zhàn)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fā)奮苦讀,使學業(yè)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
這些故事使我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五
今天我剛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獨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個拐彎處,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叼著香煙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掛,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黃綠青藍紫,他的發(fā)色一樣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裝束,我斷定他是一個混混。
于是我猶豫著不敢向前,就在此時,一個小學生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那個混混攔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臉奸笑的說:“小子,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吧,大爺我沒錢花,接我點錢?!笨粗切W生害怕的樣子,我真想沖上去一腳把他踹到東門揀菜屑去。
可一想:現(xiàn)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來,一會沒把他干到,自己兩眼一翻,兩腿一伸,跑到西方游樂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換算了吧。我就繞到回家了。
又一個夜晚,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月亮下同一個混混。這回,他攔住了一個中學生。我想,這回再也不能放過他了。正好一個叔叔從商店里出來,我急忙拉著叔叔說:“叔叔,那有個混混正在搶錢。”那叔叔聽完話丟下東西,對我說了聲謝謝,就沖了上去。幾下就把那個混混抓住了,只見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銬,銬住了混混的手。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這位叔叔是警察??!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著月亮,覺得今天的月亮特別美麗。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六
《中華美德》這本書是我喜歡的書之一。因為書里告訴了我們很多美德,而這些我都沒有。所以,我從里面學到了很多,比如節(jié)約、尊老愛幼等等。但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人,家里很窮。除了妻子兒女需要照顧,還有一位老母親。但是,他卻把老母親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東西都留給母親,同時還教育孩子們事事都不能讓奶奶生氣。所以,奶奶身體非常健康,和他們生活了許多年,而他們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讓鄰居們非常羨慕。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有一次,媽媽買了一雙新鞋,我見自己沒有,便不高興。可沒想到,媽媽的鞋子早已壞了,而自己還有好幾雙好鞋呢!當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媽媽起早貪黑,而自己卻一點都不為她著想,更不要說孝順了,與書里的那個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從那以后,我就開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順父母了。
弟弟在我的帶領(lǐng)下,也越來越懂事了。當我看見窮孩子被人欺負,有一個青年挺身而出保護窮孩子,自己卻被打得遍體鱗傷時,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對他說:“謝謝你,你是一位偉大的人!”當我看見有人對待花草非常認真,把它們照顧得像自己的親人,真誠的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我多么像對他說:“謝謝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會開得更加燦爛。你是大自然的使者?!?/p>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七
老子的“道”,其實并不像很多人說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質(zhì)世界及精神世界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關(guān)于“道”是物質(zhì)還是精神之爭,是膚淺的,屬于表象范疇。
所謂自然規(guī)律:它是自然界的運行法則,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運動形式。人們只能經(jīng)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卻無法改變它,否則,就會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guī)律。醫(yī)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醫(yī)生豈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這一點,或不愿相信這個簡單道理。異常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術(shù)士,服用什么“靈丹妙藥”,妄圖長生不老,結(jié)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對立統(tǒng)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規(guī)律,也是老子反復強調(diào)和證明的觀點之一。所謂對立統(tǒng)一,不是單個事物的對立與統(tǒng)一,也不是事物簡單的一分為二,而是無數(shù)對立的事物交織在一齊而相互依存、影響、變化、轉(zhuǎn)換,構(gòu)成了動態(tài)的、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基礎(chǔ)。
“物極必反”,是事物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是老子反復強調(diào)和證明的又一觀點。如:鐘擺,您說它是在左邊右邊中間不好說這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鐘擺,只是它在某一時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鐘擺,人們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時段運動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關(guān)因素的制約,只能在必須范圍內(nèi)運行,所以,——物極必反。人們由此誤以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某一時段的短暫現(xiàn)象。試問古往今來,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遠堅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沒有!也決不可能有!
“失衡而動”是事物動因的自然規(guī)律,是宇宙的原動力。大家明白:事物都是運動的,但為什么要動恐怕就很少有人明白其中原因了。近代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物質(zhì)是無限可分的,我們今日所看到的物質(zhì),事實上是無數(shù)物質(zhì)的復合體,從某一個體,到相近物體,乃至整個宇宙,它們相互依存、制約、影響、變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體運行,甚至鳥兒飛翔,人類行走,汽車行駛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環(huán)往復,構(gòu)成了對立統(tǒng)一、五彩繽紛的美麗世界。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平衡是局部的、暫時的。物質(zhì)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難道不是這樣嗎放眼世界:小到人際關(guān)系,大到國家政局乃至國際形勢,概莫能外。
水往低處流,這是人們所熟知的水的一條自然規(guī)律。也是水在常態(tài)下的一種運動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熱就會變成氣體,會往高處跑;再如:水在太空能夠懸浮,這是由于水脫離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兩種現(xiàn)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規(guī)律所能涵蓋的。由此可見:自然規(guī)律也是有條件的。同一件事物,時、空及環(huán)境改變了,規(guī)律也會隨之而改變。這就是“規(guī)律”的規(guī)律了。
老子云:“道可道,十分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們僅有經(jīng)過自我的感官,全面認識和系統(tǒng)分析客觀事物,進而掌握自然規(guī)律,利用自然規(guī)律,而不違反自然規(guī)律,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才是人間之“正道”。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八
說到“道德”二字,真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老師和父母常常教育我們,要做一些有道德的事情,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這一點我很自豪,因為我相信我做到了。我做的道德事情是很多的,有些我不記得了,但有一些事情卻讓我終身難忘,記得前些日子,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里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和爸爸媽媽在公園里散步,我看見路旁邊有許許多多的松樹在那里,那些松樹不怕寒冷,在這樣寒冷的冬天毅然長的那樣蔥綠、那樣茂盛。真是“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彼鼈兡穷B強的生命力令我贊嘆,令我佩服。這些松樹原本長的好好的,可不曾想到的是卻遭到了人為的破壞,上面出現(xiàn)了許多刀刻的字,我湊上去看了一番,大多數(shù)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看著這些字我很氣憤,覺得那些在樹上亂刻亂畫的`人都沒道德精神,都是品質(zhì)有問題。
想到這里我真是越來越痛恨那些人,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片文章,講了一個童話故事,一位樹爺爺因為受到那些頑皮的小朋友在身上亂刻亂畫的行為,決定要懲罰一下人類,便下了一個咒語:如果 有人在它身上亂刻亂畫的話,那么那個人就立刻變成一棵樹,直到受到別人也在他身上亂刻亂畫之后,讓他也受到刀刻所帶來的傷痛之后才能變回人。
所以,樹也是有靈性的植物,樹也會痛,而人又是如何對待它們的呢。所以,我們堅決不能那個在樹上亂刻亂畫的人。我決定要制止這樣不道德的行為,于是,我回家后和爸爸合作,做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樹木也有生命,樹也會疼,人何以堪,請愛護每一棵樹!”我親手把這塊牌子豎立在公園里,希望能起到作用??墒鞘郎嫌心敲炊嗟臉洌疫@區(qū)區(qū)一塊小牌子卻保護不了那么多的樹木啊,想到這不免對那些亂刻亂畫的人感到悲哀。我們?nèi)祟愂怯兄腔鄣?、有頭腦的,我們應該做到愛護樹木,這是我們?nèi)祟惖穆氊熕凇?/p>
光說不練假把式,從現(xiàn)在做起,從這一刻做起,請愛護樹木,請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吧!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九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jīng)》是一部蘊藏著豐富人生哲理的經(jīng)典著作。千百年來,人們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髓。當今時代,“物質(zhì)第一”的浪潮無情地沖擊著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講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變得非常物質(zhì)化和金錢化。對于一名人民警察來說,如何去面對物質(zhì)時代的各種誘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個人以為,就是要按照《道德經(jīng)》一書中所倡導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靜處世,清靜自省,堅忍不拔。
一、致虛守靜是安于本職工作的根本
《道德經(jīng)》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边@句話強調(diào)了致虛守靜的工夫修養(yǎng)和復歸之理。所謂“致虛極”,就是“致極虛”;“守靜篤”,就是“篤守靜”。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爸绿摌O”是說,自己如果想修道的話,要努力使自己達到極端空虛的境界。極需指心靈一塵不染,近于真空?!吨芤住钒堰@種境界叫做“潔凈精微”,叫做“洗心”,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雜欲?!昂V”是敦厚,篤守就是堅守。“守靜篤”就是堅守靜寂。動與靜是互為因果的,自己靜才能感知外界的動,自己動就無法知道外界的真實。孔子說:“人皆鑒于止水,而莫鑒于流水?!本褪钦f,人都是到平靜的水面上才能照見自己的相貌,沒有人能在流動的水面上照見自己。心靈如水一樣,靜下來才能觀照真實,觀照真實才能入道??傊?,人們的心境只有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工作作風,才會在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二、凈心寡欲是保持清正廉潔的源泉
三、堅忍不屈是全力履行職責的保證
總之,細細品讀《道德經(jīng)》,大力挖掘其有利于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民教師來說,只有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時刻保持無私的關(guān)愛學生、滿腔的工作熱情,才能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十
《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來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經(jīng)》以外被翻譯的最多的經(jīng)典名著。經(jīng)過為期一年的學習,我對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體會,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講究無為而治。如書中所說“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笔钦f人們相互之間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間并無交集,僅有附近的雞犬之聲能夠聽到。老子期望國家按照小農(nóng)經(jīng)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自給自足且不需要社會交際,以此來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導致國家破裂的消極情緒。如果我們單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無為而治貌似是不現(xiàn)實的??墒俏覀儚纳畹慕嵌葋砜矗椒参磭L不是一種幸福。隨著我們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而少私寡欲生活過得平平淡淡,沒有大起大落,有一顆平靜的心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處在人們所厭惡的地方可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眾人的事而不與爭,處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們尊敬的。我們生于這樣一個快節(jié)奏的世界,有時候可能需要保護自我而不得不做一些自我不喜歡的事。可是我想說,幫忙他人堅持謙卑的態(tài)度也未嘗不可,也許你會失去一些東西,可是回報卻是無窮的。
“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這句話是說把自我當做天下,那么天下就能夠寄予他了:把天下當做自我的生命來愛惜,那么天下就能夠托付給他了。我們中國目前仍處于發(fā)展中國家,復興之路還有很長要走,而我們正處在國家的頂端,我們需要為國家的利益不懈奮斗,貢獻出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力量?!吧倌陱妱t國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道德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系統(tǒng),它經(jīng)過做人處事以及治國方針向我們闡述了我們應當堅持己身,且長且久等道理。我們生于一個從應對面交際向全面數(shù)字化科技化互動的過渡時期,所以我們更需要堅持《道德經(jīng)》里做人處事的道理并且沿襲發(fā)揚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使之始終堅持我們中國的特色甚至引領(lǐng)世界。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經(jīng)》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子《道德經(jīng)》,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今社會科學發(fā)達,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疤锰谜鋈?,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tài)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tài)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兜赖陆?jīng)》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睆娬{(diào)了致虛守靜的修養(yǎng)?!爸绿摗本褪且撵`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yǎng)洞察力,才會“知?!保陜椿?。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diào)少私寡欲,以靜養(yǎng)神,這是道教靜中養(yǎng)生的思想理念。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凈處人生方向。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安蝗尽钡暮x很廣泛,老子《道德經(jīng)》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tài)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由此,凈心能使自己自覺地堅持自我反省,能時刻檢束自己的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凈心是保持清醒認識的源泉。
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明智則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經(jīng)》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jīng)》的誤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而有作為。只有“不妄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盡心扮好社會角色,干好本職工作,擔起家庭責任,就是“有作為”。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本職的話,那他的心態(tài)肯定是時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tài),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為先”,崇尚“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各行各業(yè),各村各戶都在努力提高群體的道德水準。具體來說,就是將“靜心、凈心、盡心”三心衍化為“六心”教育: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熱心獻給集體,關(guān)心獻給同事,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下,重讀和闡釋圣典《道德經(jīng)》,讓人們能致虛守靜、凈化心靈,從而盡心盡職,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工作團結(jié),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天尤。”上善若水,當屬人生的最高境界。
水是無私奉獻的。古有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蹦睦镉兴?,哪里就會有生命,水作為生命之源,無私地像萬物獻出它晶瑩的身軀,卻不索取一分一毫。當酷暑籠罩著大地萬物,當連片的土地相繼裂開,水幻化成另一種身姿,從天而降,化為甘霖,滋潤著生靈。
水是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的。莊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钡缟街星迦?,自然而純潔;淡如涓涓細流,清澈而透明;淡如一畝方塘,平靜而清幽。水,以其低身的姿態(tài),穿行在崎嶇的土地之間,從不與人爭高下,只默默地,悠閑地開墾出生命之園,流出一曲又一曲的佳謠。它沒有虛名浮利,只懂得寧靜致遠,悠悠地流向遠方。
水有其寬廣的胸襟。因為寬容,才有了浩瀚無垠的大海;因為寬容,才有了那山林深處的溪流;因為寬容,才有了那波濤滾滾的江河。包羅萬象,影布水面,給日月星辰一個夢幻的世界。河水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水不擇優(yōu)去劣,而是以有容乃大的胸懷,接受萬物,洗凈除塵。
水是謙虛,虛懷若谷的。水以其最低的姿態(tài),穿行逶迤于土地山川之中,俯身親吻著那一方土地,即使到最高處,也會找個罅隙縱身跳躍,然后摔個粉身碎骨,回到它賴以生存的寄居所,也就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瀑布。水從不居高自傲,即使用它的身軀喂養(yǎng)了人們所需的大米,也默默地流淌著,教會稻谷即使豐碩也要垂下頭顱,謙虛地飽含鮮食等待人們的豐割,才造就了人們的一日三餐。
水,不僅是我們的生命之源,也是我們?yōu)槿颂幨赖陌駱?。人心亦如水,于淡泊以名志,寧靜以致遠的淡然中,陶醉于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里,漫步于水流低吟的閑情雅致中,臨溪側(cè)畔,靜聽流水嘩啦,細思人生哲理。
上善若水,以其無私奉獻,淡泊名利,有容乃大,虛懷若谷的精神,詮釋人生的品質(zhì),它將永遠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們難以迄及的高度。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非???,備受矚目,中國文化也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兜赖陆?jīng)》就是我們?nèi)松胁豢扇鄙俚臅!兜赖陆?jīng)》中包含著我們中國人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潛移默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道德經(jīng)》里面蘊含的內(nèi)容也在塑造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墩撜Z》里面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也不要硬塞給別人,這是從反面來論證你應該怎么對待別人,是一種“防御性”的方式。另外《孟子》里面講“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意思是當你身居高位,或者處于優(yōu)勢地位時,要包容比你差的人,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不要讓人對你恨之入骨,這是中國人的行為方式。
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強調(diào)要建設(shè)一個學習型社會,從《論語》到《孟子》,我們看到了一個人應該怎樣學習。中華經(jīng)典中《道德經(jīng)》的作者就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曾經(jīng)老子的出生地是一個謎,為了破解這個謎1990年以來繼清代所以前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才得知老子出生在今渦陽縣閘北鎮(zhèn)太清宮的流星原址。兩千多年以來,在老子故里渦陽人民心田里,長期浸潤著老子光輝的智慧和思想。老子對于人類的貢獻,在于他博大精深的思想。老子思想是中國人揭示自然界奧秘的一種嘗試,在中國哲學史上,老子第一個系統(tǒng)提出了“道”,這個“道”來源于自然,以“無”為本,以“有”為用,以“反始守柔”為處事之方。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與無”成為《老子》五千言的綱領(lǐng)。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jīng)》最受世人崇仰;尼采曾評論《老子》一書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是可以闡說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渾然一體,永恒存在,運動不息的大道。無,稱天地的初始;有,稱萬物的本原。因此,從常無中,將以觀察道的微妙;從常有中,將以觀察道的端倪。這無,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又玄妙,正是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頭。天地是長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而生,所以能夠長久。因此,圣人把自身置于眾人之后,卻能得到大家的推崇而占先;把自身置于度外,卻能保存自己。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反而能夠成就自己,所以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樣我們才能從《道德經(jīng)》中汲取營養(yǎng)。
道德小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進入qq,只為緣而來,為朋友而來,為美好的心情而來,又何必去計較那些雞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綱上線,輕松事要嚴肅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38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