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精選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6 17:28:06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精選18篇)
時間:2023-11-06 17:28:06     小編:雨中梧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時間,掌握教學進度。編寫教案時,要考慮教學活動的連貫性和銜接性,確保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匆幌逻@些教案,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一

3、會利用平行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1、讓學生以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帶著問題,體驗科學

2、經(jīng)歷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過程,并嘗試對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做初步評價

1、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養(yǎng)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2、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

重點: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難點: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學法指導: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jié)歸納規(guī)律。

預習導學:本節(jié)課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做”,通過“解決問題”,通過“交流與合作”,感知有關(guān)方法,構(gòu)建關(guān)于透鏡的科學內(nèi)容。在問題給出時注重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導入:同學們知道,用放大鏡可以把小字放大我們會看得更清楚;旅游時有看到美好的風景我們會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眼睛近視的同學配一副眼鏡就又可以看清楚東西了,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揭開上述現(xiàn)象中的秘密,引出課題,閱讀教材并完成以下題目:

預習習題:

1透鏡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規(guī)律制成的。透鏡有兩類:一類是中間比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如鏡片;另一類是中間比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如鏡片。

2、光心大致在透鏡的中心處,通過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透鏡的。

3、凸透鏡對光有作用,凹透鏡對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將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稱為凸透鏡的,到光心的距離叫做,一個透鏡有兩個。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二

(1)通過對滾擺實驗的分析,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2)通過引導學生舉例并解釋一些有關(guān)動能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簡單物理現(xiàn)象,理解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的轉(zhuǎn)化知識分析有關(guān)物理現(xiàn)象的轉(zhuǎn)化。

(2)培養(yǎng)學生從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意識。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wèi)星,結(jié)合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重點: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得出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結(jié)論。

2、難點:組織、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滾擺實驗并進行分析、歸納,領(lǐng)會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滾擺,棉線,鐵鎖,人造衛(wèi)星掛圖。

1.復習。

手持粉筆頭高高舉起。以此事例提問:被舉高的粉筆具不具有能量?為什么?

2.引入新課。

學生回答提問后,再引導學生分析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首先提出,當粉筆頭下落路過某一點時,粉筆頭具有什么能量?(此時既有重力勢能,又有動能)繼而讓學生比較在該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筆頭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各有什么變化?(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3.進行新課。

在粉筆頭下落的過程,重力勢能和動能都有變化,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變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們共同觀察滾擺的運動,并思考動能和勢能的變化。

實驗1:滾擺實驗。

圖14.5-1,出示滾擺,并簡單介紹滾擺的構(gòu)造及實驗的做法。事先應在擺輪的側(cè)面某處涂上鮮明的顏色標志,告訴學生觀察顏色標志,可以判斷擺輪轉(zhuǎn)動的快慢。

引導學生復述并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開始釋放擺輪時,擺輪在最高點靜止,此時擺輪只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擺輪下降時其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少;擺輪旋轉(zhuǎn)著下降;而且越轉(zhuǎn)越快,其動能越來越大。擺輪到最低點時,轉(zhuǎn)動最快,動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勢能最小。在擺輪下降的過程中,其重力勢能逐漸轉(zhuǎn)化為動能。

仿照擺輪下降過程的分析,得出擺輪上升過程中,擺輪的動能逐漸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想想做做”用鐵鎖做單擺。

此實驗擺繩宜長些,擺球宜重些。最好能掛在天花板上,使單擺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動,以便在黑板上記錄擺球運動路線中左、右最高點和最低點的位置。分析單擺實驗時,擺球高度的變化比較直觀,而判斷擺球速度大小的變化比較困難,可以從擺球在最高點前后運動方向不同,分析擺球運動到最高點時的速度為零,作為這一難點的突破口。

綜述實驗,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實驗2:彈性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演示能和彈性勢能的轉(zhuǎn)化實驗。實驗可分兩步做。首先手持著木球?qū)椈善茝?,而后突然釋放木球,木球在彈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nèi)運動。讓學生分析在此過程中,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第二步實驗,讓木球從斜槽上端滾下,讓學生觀察木球碰擊彈簧片的過程。然后,分析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和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的過程。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也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事例很多。其中有一些比較直觀,例如:物體從高處落下、瀑布流水等這些事例也可以讓學生列舉,說明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有些事例比較復雜,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條曲線(拋物線)運動過程中,動能和勢能是如何相互轉(zhuǎn)化的呢?(板畫足球軌跡,依圖分析)首先我們來分析足球離地面的高度的變化,這是判斷足球重力勢能變化的依據(jù)。很明顯,在上升過程中足球的重力勢能增加;在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接著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點時不再上升,說明它向上不能再運動。所以,足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逐漸變??;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又逐漸變大。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階段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在下降階段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4.科學世界。

1.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運行過程中,也發(fā)生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人造地球衛(wèi)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圍繞人造衛(wèi)星,同學們還有許多的謎沒有揭開。例如:人造衛(wèi)星為什么能繞地球運轉(zhuǎn)而不落下來?在人造衛(wèi)星內(nèi)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這些問題還有待于同學們進一步學習,今天我們只討論衛(wèi)星運行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行,它的位置離地球有時近、有時遠。(出示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軌道圖)現(xiàn)以我國發(fā)射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為例,它離地球最近時(此處叫近地點)離地面439公里,離地球最遠時(此處叫遠地點)離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是114分鐘。它在近地點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此時離地地面最近,重力勢能最小。衛(wèi)星由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向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直到遠地點時,動能最小,重力勢能最大。衛(wèi)星由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重力勢能向動能轉(zhuǎn)化。在衛(wèi)星運行過程中,不斷地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2.關(guān)于人造衛(wèi)星的知識,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鑒于學生的知識基礎,難以使學生揭開謎底,往往由此而損傷學生的求知欲。本節(jié)課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紹衛(wèi)星為什么能繞地球運行。講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參看圖1,水平地拋出一個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它會落回地面,但是拋出的物體速度越快,它飛行的距離越遠。人拋物體,拋出的距離不過幾十米,但汽、槍、子、彈能飛行幾百米,步槍、子、彈能飛行幾千米,而炮彈能飛行幾十公里。我們可以設想,物體的速度足夠大時,它就能永遠不落回地面,圍繞地球旋轉(zhuǎn)。這個速度大約是8公里/秒。如果速度再大些,物體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就由圓形變?yōu)闄E圓形。人造衛(wèi)星就是根據(jù)這個道理發(fā)射的。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三

1、理解人聲音的特性。

2、體驗聲音的特性一——音調(diào)、響度、音品。

3、了解聲音的特性在生產(chǎn)與生活中的應用。

(課前已讓同學們準備好教學案、課本和器材)

用不同樂器演奏同一樂曲“愛的奉獻”問學生能否分辨出來,反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我們學習了這節(jié)課后就明白了,(激起學生氣氛“大聲回答想不想知道”)

(板書:一、音調(diào))

1、 音調(diào)是指聲音的高低

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們生活中聲音的大和小,是從音樂學中講的音階的高低,比如1 2 3 4 5 6 7 i(用唱或是演奏讓學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有的渾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細。前者音調(diào)低,后者音調(diào)高(用畫眉哨演示讓學生感受聲音的高低變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調(diào)低而女生的音調(diào)高,那么音調(diào)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

我們來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長度撥一下聽聽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導到橡皮筋振動的快慢上去)

再拿鋼鋸條做實驗:撥動伸出桌面不同長度的鋸條撥聽聽聲音的音調(diào)高低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導到鋸條振動的快慢上去)

學生填寫教學案學習研討的2、3小題并歸納

教師總結(jié):

2、 物體振動得越快, ,聲音的音調(diào)越高,物體振動的越慢, ,音調(diào)就越低。

物理學中為了表達物體振動的快慢引入了一個重要的物理量-------頻率,

3、 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diào)(介紹頻率的概念)

赫茲 hz

大家知道我們?nèi)祟惤涣饕埠酶璩埠?,發(fā)聲是有一定頻率范圍的(比如調(diào)高了唱不上去,過低了說不出來),實質(zhì)上我們的聽覺也有一定的頻率范圍,大家快速閱讀課本20頁,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重要知識點,小組交流分享并填寫教學案學習研討的4小題。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聲音的第二個特性,好不好?

學生回答

教師要求大聲點

再大點聲回答

板書并定義(二、響度)

1、 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大?。?。(有些詞語“震耳欲聾”、“竊竊私語”)

那么響度又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我們探究一下:

幾次敲響音叉且使這幾次響度不同,觀察叉股彈開乒乓球或鑰匙幅度的不同,引導學生分析響度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

2、 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響度的聲音在示波器上的差異

完成教學案(二)響度與振幅的關(guān)系填空部分并思考響度還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

響度還跟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guān)

兩個小游戲:

大家都閉上眼我拍到誰誰就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大家僅憑聽說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閉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教師演奏學生來猜

板書:

可以區(qū)別不同的人或樂器

小結(jié)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礎訓練(比比誰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 另一人回答選擇

作業(yè)

仔細閱讀p23科學世界:打擊樂器、管樂器、弦樂器

如果有時間做中考鏈接可在課上完成(比比誰最棒)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四

1、了解電壓的作用,知道電壓的單位及其換算。了解一些常見電壓及我國家庭電路電壓。

2、知道電壓表的用途、符號,會正確將電壓表接入電路中,并能正確選擇量程和讀數(shù)。

本節(jié)教材主要學習了電壓的初步概念、電壓的符號、單位名稱及換算關(guān)系、幾個常見的電壓值、電壓表的構(gòu)造、電壓表的使用方法、用電壓表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的關(guān)系。

(一)、電壓

1、電荷在電路中定向移動時,形成 ,此時電路兩端必須有 。

所以電壓的作用是:使電路中形成( )的原因

2、電壓是加在導體兩端的, 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電壓。

3、電壓的字母符號 、單位名稱 、單位符號 、

4、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1kv= v 1v= mv

5、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為 ,一節(jié)蓄電池的電壓為 ,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為 ,安全電壓為 。

(二)、怎樣使用電壓表

1、記住電壓表的電路符號:

2、說出電壓表的構(gòu)造:標有 、 、 的三個接線柱。

3、電壓表的兩個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為 v,一小格為 v,0~15v量程中一大格為 v,一小格為 v。

4、請畫出電壓表的表頭,練習讀數(shù)訓練。

5、對照電流表的使用說出電壓表的使用有哪些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1、用學校實驗室常用的電壓表測量1.5~2.0v的電壓時,選用其中 量程,可以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確些,要用它測量三個蓄電池串聯(lián)成的電源電壓,應選用 量程。

2、使用電壓表時,必須把電壓表 聯(lián)在待測電路兩端,并且使電流從 接線柱流入電壓表,從 接線柱流出電壓表;和電流表一樣,使用時要注意選擇 。

3、兩盞相同的電燈,每盞電燈在2.5v電壓下才能正常發(fā)光,把它們串聯(lián)起來,接在2.5v的電源上,兩燈的發(fā)光情況將 ,這是因 為 。

4、家庭照明電路的用電器都要 聯(lián),因為各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都是 v。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是36v

b、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蓄電池的電壓每個都是2v

c、電壓只能使自由電子 發(fā)生定向移動

d、電壓是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

2、用電壓表測得l2兩端的電壓,如圖1所示的電路中,連接正確的是( )

3、如圖2所示,電源電壓是由兩節(jié)干電池組成,當

開關(guān)閉合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l1燈不亮,v示數(shù)為零

b、l1l2兩燈都不亮,v示數(shù)為3v

c、l1不亮l2亮,v示數(shù)為3v

d、l1亮l2不亮,v示數(shù)為3v

4、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當開關(guān)s斷開時,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開關(guān)兩端的電壓為零 b、電燈兩端的電壓為零

c、電源兩端的電壓為零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5、關(guān)于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電壓時,電壓表必須與被測電路串聯(lián)

b、測量電流時,電流表必須與被測電路串聯(lián)

c、不管是電流表還是電壓表,連接時電流必須從正接線柱流入

d、電壓表的量程改變后,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仍保持不變

6、某同學用電壓表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它測出的值為10v,原因是 ,正確電壓值為 v。

7、如圖4所示,電源電壓為3v,閉合開關(guān)后,l1l2都不亮,

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3v,則電路中出現(xiàn)的故障是 。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五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是:初速度方向為水平,只在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運動軌跡是拋物線。

2、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3、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并且這兩個運動互不影響。

4、會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解答有關(guān)問題。

重點: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

難點: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實驗觀察、推理歸納

平拋運動演示儀、多媒體及課件

引入:粉筆頭從桌面邊緣水平飛出,觀察粉筆頭在空中做什么運動,這種運動具有什么特點,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一)平拋運動

1、定義: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拋出,不考慮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舉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小球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并且我們看見它做的是曲線運動。

分析:平拋運動為什么是曲線運動?(因為物體受到與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拋運動的特點

(1)從受力情況看:

豎直的重力與速度方向有夾角,作曲線運動。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勻速運動,速度為v0。

c.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沒有初速度,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體運動。

(二)、實驗驗證:

【演示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a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b球被松開,做自由落體運動。

現(xiàn)象:越用力打擊金屬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無論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總是與b球同時落地。

(2)、用課件模擬課本圖5—16的實驗。

結(jié)果分析: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是自由落體運動,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

并不影響平拋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而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的,且不受豎直方向的運動的影響。

(3)、利用頻閃照相更精細地研究平拋運動,其照片如課本圖5—17所示

可以看出,兩球在豎直方向上,經(jīng)過相等的時間,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豎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體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過相等的時間前進的距離相同,既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的。由此說明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是同時、獨立進行的,豎直方向的運動與水平方向的運動互不影響。

(三)、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1、拋出后t秒末的速度

水平分速度:vx=v0

豎直分速度:vy=gt

合速度:

2、平拋運動的物體在任一時刻t的位置坐標

水平位移:x=v0t

豎直位移:

合位移:

運用該公式我們可以求得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坐標并找到物體所在的位置,然后用平滑曲線把這些點連起來,就得到平拋運動的軌跡,這個軌跡是一條拋物線。

(四)例題分析

答:不能。因子彈和松鼠在豎直方向都是自由落體運動,豎直方向的位移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在子彈的射程內(nèi),就一定能射中松鼠,松鼠在劫難逃。

解:用多媒體模擬題目所述的物理情景

讓學生對照課本上的例題解答——書寫解題過程。

飛機投彈時,沿水平方向它與敵艦之間的距離位744m,由于飛機和炸彈在水平方向的速度相等,所以在炸彈擊中敵艦時飛機在敵艦正上方。

(五)、課堂練習

1、討論:練習三(1)(2)(3)

a.傾斜直線b.豎直直線c.平滑曲線d.拋物線

【b】

3、平拋一物體,當拋出1秒后它的速度與水平方向成45o角,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成60o角。( g取10 m/s2 )

(1)求物體的初速度;

(2)物體下落的高度。(答案:v0=10m/s h=15m )

(五)、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

1、什么是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3、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六、課外作業(yè):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六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jù)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3)學習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1、重點:

(1)理解機構(gòu)效率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2、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一、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

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根據(jù)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

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guān)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guān)系?……)

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2、動手動腦學物理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七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內(nèi)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nèi)部發(fā)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科書采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fā)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jié)構(gòu)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jié)構(gòu)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guī)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附有章節(jié)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shù)。章下面分節(jié),每節(jié)內(nèi)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jié)等環(huán)節(jié),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fā)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jié)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基本情況。

從本學期開始,八年級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因為是新課程,學生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好奇心,期待學習這門新鮮的學科。同時,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因而學生對物理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和現(xiàn)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初步印象,通過引導也能挖掘一些學生潛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著“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必能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育目標。

1、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要盡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加強物理觀察、實驗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并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3、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并重并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教學質(zhì)量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

難點:讓學生領(lǐng)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研究方法探究問題。

六、教學具體措施和方法:

1、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jié)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2、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盡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3、及時布置作業(yè),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yè),有時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4、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yè)。

5、做好每一章的復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jié)尾工作。

6、適當?shù)拈_展相關(guān)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lián)系生活、多聯(lián)系社會,突出“科學技術(shù)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七、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安排表: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八

1.會使用表、刻度尺測量平均速度.

2.正確觀察和測量平均速度.

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行為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2.通過實驗養(yǎng)成和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實驗來鞏固平均速度的知識,練習用鐘表測時間,用刻度尺測長度,選用的器材簡單,木塊、斜面和小車,在斜面的中間放上鐵片,用來劃分兩段路程,在小車或小球撞擊到鐵片上時能記錄時間,兩段時間之和就是小車在斜面上的總路程所通過的時間.

教材要求學生計算前半程、后半程、總程的平均速度,應當嚴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計算,在計算中復習物理計算的步驟.

教法建議。

用實驗法教學,觀察實驗儀器,看各部分的在實驗中的作用,并分析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測量該物理量,實驗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對應著哪步的測量結(jié)果.

要分小組做實驗,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小組可以有發(fā)令成員,負責使小組各位準備完善后統(tǒng)一進行實驗.有手持小車準備實驗的成員,當聽到發(fā)令后進行實驗,有記錄成員,當小車到達鐵片時,聽到撞擊聲就記錄鐘表所用的時間,并記錄在表格中,三個成員共同完成本實驗.

還可以在條件較好的學校、學生中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過程,只要能完成測量平均速度的目的就可以采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實驗要求學生會用鐘表和刻度尺正確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時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對于實驗器材可以自行選擇.

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計算三個階段的平均速度,如果用停表計時,可以用教材中的表格,如果用鐘表計時,應當將運動時間改為三個欄目“計時開始、計時結(jié)束、運動時間”,再分別計算出運動時間.

對于時間的測量,應當進行適當?shù)木毩暎?jīng)過幾次實驗,時間就會測得準確些.

一.實驗指導。

小車的坡度要很小,小車在斜面的運動時間就會較長,測量時間增長,最后結(jié)果的誤差就會減小.金屬片放在斜面的中間,測量出斜面的總長,則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離都可以得到.

二.表格設計。

提供一個表格供參考。

路程運動時間平均速度。

計時開始計時結(jié)束運動時間。

s1=t11=t12=t13=v1=。

s2=t21=t22=t23=v2=。

s=t=v=。

三.實驗過程輔導。

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實驗器材可以讓學生說明,指出長度、時間的測量可以用測量工具直接測量,而速度測量需要測量長度和時間再根據(jù)速度公式計算,所以實驗原理是速度的公式,由公式也可以看出實驗器材是鐘表和刻度尺.

平均速度測量,實驗難點是計時結(jié)束以聽到撞擊聲為準,即聽到聲音的同時記錄結(jié)束時刻,注意學生區(qū)分時刻和時間的概念,時刻是結(jié)束或開始時刻在時間軸上的位置,而運動時間是這兩個時刻之間的在時間軸上的長度,所以表格中的t13=t12-t11,t23=t22-t21.

平均速度的計算,注意物理量的對應,.而決定不能認為,可以讓學生分析兩個問題以加深理解:

1.某運動過程中,行駛的路程前半程的速度是10m/s,后半程是20m/s,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2.某運動過程中,前半段時間行駛的速度是10m/s,后半段時間行駛的速度20m/s,計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對于問題1,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對于問題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九

1.分子動理論的內(nèi)容是:(1)物質(zhì)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不同物質(zhì)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xiàn)象。

3.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xiàn)為斥力大于引力。

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xiàn)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

5.湯姆遜發(fā)現(xiàn)電子(18);盧瑟福發(fā)現(xiàn)質(zhì)子(19);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夸克設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銀河系是由群星和彌漫物質(zhì)集會而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tǒng),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大多數(shù)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于距今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這種爆炸是整體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質(zhì)及時間、空間,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則相應下降。

9.1au(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0.y.(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jīng)過的距離。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

(1)結(jié)合實例知道機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功都不省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功的概念。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引人新課:

提問:平時,我們常用力去移動物體,使其位置改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三個小實驗。

1.學生實驗:用手勻速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和4本書分別提到桌面上。

問:兩次移動的距離怎樣?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2.學生實驗:用手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分別勻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問: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3.學生實驗:用手將書包提5厘米左右和將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

講述:由此,人提物體“累”的程度,不能僅僅單獨由力的大小或單獨由移動的距離大小來比較或表示,所以我們引人一個新的物理量——機械功(簡稱功)。

二、講授新課:

功這個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呢?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1:

這兩幅圖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體都移動了一段距離。

問:移動的距離和力之間有何關(guān)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講述:在物理學中就說圖中的力對物體做了功。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2:

甲:用力而未移動距離;。

乙: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但水平方向上卻沒有力。

分析得出: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演示1]手提著鉤碼在空中靜止不動,問拉力是否對鈞碼做功?為什么?

[演示2]手提著鉤碼勻速水平移動一段距離,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演示3]手提著鈞碼勻速上升,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功的大小與力和距離這兩個因素有何關(guān)系呢?

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學中,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即功=力×距離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力-牛頓(n),s-距離-米(m)。

3.功的單位:焦耳(j)。

1焦耳=1牛頓o米1j=1nom。

分析:因為馬在水平路面上前進,豎直方向上沒有通過的距離,所以車受的重力不做功。求馬的水平拉力,可從已知拉力做功和車前進的距離,由w=fos公式求得。

答:車受的重力沒有做功,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學生閱讀課本106頁,小結(jié):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三、鞏固檢測:

[例題3]回憶上課起始做的三個實驗,若勻速提書包和4本書所需的力分別為30牛和5牛,課桌高80厘米,計算下面情況下拉力做功的大?。?/p>

(1)把書包和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別做功多少?

(2)把書包提高5厘米,把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別為多少?

小結(jié):功的大小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大小共同決定的,作用力大的做的功不一定多,距離長的過程做的功也不一定多。解題時要注意單位統(tǒng)一。

[例題4]小剛把重為1000牛的箱子沿著水平地板推動1米,小剛對箱產(chǎn)做的功()。

a.1000焦b.1焦c.0焦d.無法確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一

四、具體措施:

1、繼續(xù)做好物理單元過關(guān)評價檢測的工作。

2、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jié)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3、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盡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4、及時布置作業(yè),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yè),有時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5、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yè)。

6、做好每一章的復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jié)尾工作。

7、適當?shù)拈_展相關(guān)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lián)系生活、多聯(lián)系社會,突出“科學技術(shù)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七、課時計劃:

第一章:機械運動6課時。

第二章:聲現(xiàn)象6課時。

第三章:物態(tài)變化10課時。

期中考試復習5課時。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9課時。

第六章:質(zhì)量與密度9課時。

期末復習。

八、實驗安排:

1、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1課時。

2、平面鏡成像特點1課時。

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2課時。

5、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1課時。

6、水的沸點1課時。

7、演示“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1課時。

8、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1課時。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二

2012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jié)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guān)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guān)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guān)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jié)定義結(jié)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fā),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yè)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chǎn)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xiàn)欲被調(diào)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而對于學生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jù)學生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guī)范的結(jié)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guān)注學生學習的結(jié)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jù)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xiàn)象,在此掀起課堂的-,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jié)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jié),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三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下面的教學主要是為了通過具體的實驗去深入了解力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diào)零.

(3)會正確讀數(shù)并記錄測量結(jié)果.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chǎn)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jié)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說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于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于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并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jù)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并通過幾個插圖說明彈簧秤的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有關(guān)“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nèi)部構(gòu)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對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可作簡單的說明: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幾倍,伸長也增大幾倍.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shù)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diào)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shù)據(jù).

最后向?qū)W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有關(guān)“力的單位”教學建議。

教師可向?qū)W生直接說明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并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zhì)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還可以讓學生拿起兩個雞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就不必講了.

有關(guān)課堂實驗的教學建議。

本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可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再按實驗步驟去做.2、3、4、5步都是為了讓學生多使用幾次彈簧測力計.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讀數(shù),把實驗結(jié)果記錄下來.在做第3、第4步時,要向?qū)W生說明勻速的要求.對于程度好的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可讓他們思考為什么第3、第4步兩次拉力大小不同,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把測出的自己頭發(fā)拉斷時的力跟課本中給出的各年齡組的頭發(fā)的數(shù)據(jù)比較,以提高興趣.

本節(jié)后面的“想想議議”問題,可在學生開始實驗前討論,來回拉動幾次掛鉤,可以避免彈簧破殼子卡住.如果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針不指在零位置,應進行校正.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提出:除調(diào)零外,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提示:可以作零點誤差的調(diào)整.)。

有關(guān)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測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彈簧伸長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區(qū)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并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chǎn)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四

打撈沉船與物體的沉浮有關(guān),今天我們就親自來來探究影響物體浮沉的條件。

探究過程一:將實驗桌上的石蠟塊、小瓶、牙膏皮分別投入水中,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探究過程二:請同學們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并嘗試思考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它們原來的浮沉情況的?(學生實驗,展開進一步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過程)。

結(jié)論:控制物體浮沉的途徑:

1、保持物體重力不變,增大浮力使物體上浮,減少浮力使物體下沉。

改變液體密度。

改變物體排開液體體積。

保持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不變,減小物體自身重力使物體上浮,增大物體自身重力使物體下沉。

(設計理念:影響物體的浮沉的因素不可能只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講授,教師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動中學生不是面對教師和課本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而是需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本設計中,教者想盡量用學生身邊的器材如石蠟塊、小藥瓶、鉛制牙膏皮鉛筆等設計實驗讓學生先動手實驗,再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實驗結(jié)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激發(fā)自主探索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從而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探究過程三:探究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下沉、上浮或懸浮,即探究物體的沉浮條件。

研究物體的懸浮條件。

將雞蛋放入濃鹽水中,逐漸加入清水,使雞蛋懸浮在鹽水中。

改變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的位置,觀察雞蛋懸浮時的狀態(tài)。

分析雞蛋懸浮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懸浮在液體中時,滿足:f浮g物。

研究物體的下沉、上浮條件。

在鹽水中加入,可使雞蛋上浮。

分析雞蛋在鹽水中上浮時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在液體中上浮時,滿足:f浮g物。

在鹽水中加入,可使雞蛋下沉。

分析雞蛋在鹽水中下沉時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時,滿足:f浮g物。

分析討論得出物體漂浮時的條件:。

分析雞蛋漂浮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時,滿足:f浮g物。

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上浮下沉。

力的關(guān)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設計理念:這部分內(nèi)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設計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新知識的探究過程和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實踐,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體驗,逐漸認識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探究的意義,引導學生在探索中主動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素質(zhì),發(fā)展能力,在這里,教師需精心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教學情景,教師的功夫,主要花在設疑,導疑上,最后的釋疑留給學生自己解決)。

多媒體演示:解釋下沉、上浮和懸浮所表示的運動過程.(由學生填入物體所受浮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提出問題:產(chǎn)生漂浮和懸浮的條件都是f浮=g,它們有區(qū)別嗎?

啟發(fā)思考:兩種情況下v排與v物關(guān)系不同。

(教學設計理念: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考慮結(jié)合初中學生特點及教學的要求,選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媒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到對問題的理性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對概念、規(guī)律的正確的認知結(jié)構(gòu),使學生對物體在液體中的五種情況(“三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岸^程”:上浮、下沉)有比較深的認識。)。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五

識進行回憶、整理、總結(jié)、使之深化、條理化、系統(tǒng)化。在復習課中,如果教師多次簡。

單重復、講解,那一定會使學生興致索然。所以,即使是復習課也要有新的知識,新的。

方法,新的題目給學生,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內(nèi),如何有效地。

時行這項工作,我上的‘杠桿復習課例’受到我校老師們的好評,使我感到得意,現(xiàn)與。

一開始上課就引導學生一起回憶復習杠桿的定義,在學生不夠確切回答后,提示:棒是。

怎樣的棒,力要如何作用,繞著轉(zhuǎn)動的固定點如何找?啟發(fā)學生回憶出杠桿的正確定。

義。接著讓學生回想杠桿的五個名稱,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并用例一圖的實。

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彈簧秤讀數(shù)畫力臂,進一步理解力臂的定義(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

作用線的距離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2)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要使作用于。

一些變形杠桿,是這堂復習課的一個主要特色。除老師設計例二(一個半徑為r,重為g。

的均勻圓輪,現(xiàn)要在輪的邊上作一拉力,使輪能滾上臺階,則拉力應作用在那一點上?

沿那一個方向才能用最少力?試在圖中畫出這個力,設輪子不會打滑)。畫輪能滾上臺。

階的最小力的圖示,例三(曲棒的杠桿如圖,為杠桿的支點,杠桿重力不計,在端掛一。

個重物,要求在bc加上最小的動力,使杠桿在圖示位置平衡。試畫出這個力示意圖和。

它的力臂。)作出動力最小值的圖示。引導學生通過確定支點,確定動力作用點,確定。

動力作用的方向而求得。這是對杠桿知識的深化和拓寬。在我有限的啟發(fā)下,學生通過。

自己的思考、研究和類比遷移,綜合出了這類杠桿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種從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既是使學生回憶、理解杠桿的知識,又使學生懂得了特殊到一般的科學方法。??三、靈活多變、設置高潮??我還精心為這堂課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靈活多變的問題,學生討論問題的高潮迭起。

高潮之一是出現(xiàn)在討論題中例四圖甲分別用f1、f2、f3三個力拉定滑輪這三個力的大。

判斷。而大部分同學則按我教給的:定支點、畫力臂的科學方法得出f1〈f2〈f3的正。

寬知識后,又引導學生討論有關(guān)杠桿的平衡條件上來。出示右圖中的杠桿a、b兩端分。

別懸掛體積相同的銅塊和鐵塊、杠桿能保持平衡,問懸掛點同時向支點o移近相同的距。

離杠桿如何轉(zhuǎn)動?這又把學生問住了,顯然、使用原來的定支點,畫力臂的推導方法是。

行不通的,由此引出學生產(chǎn)生尋找新的、更有效、更一般化的方法的熱潮和興趣。當個。

別同學二次使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對比得出答案后,我啟發(fā):杠桿兩邊的fl的乘積減少,

減少量大的那一端會怎么樣?減少量小的那一端會怎么樣?由于啟發(fā)得當由此引發(fā)了第。

二個高潮。學生能很快就從:fl的乘積減少,減少量大的那端上升。銅塊上升、鐵塊下。

降、杠桿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當學生正興趣盎然時,我再次變換條件提出問題:(1)懸。

掛點同時移遠相同的距離,杠桿如何轉(zhuǎn)動?(2)懸掛點不變時,銅塊和鐵塊同時減少。

相同的物重,杠桿如何轉(zhuǎn)動?(3)懸掛點不變時,在銅塊和鐵塊同時掛等重的砝碼杠桿。

如何轉(zhuǎn)動?(4)懸掛點不變,把兩金屬塊浸沒在水中(金屬塊與容器不接觸)杠桿如。

何轉(zhuǎn)動?(5)當杠桿兩端a、b懸掛大小不同的兩鐵塊平衡,把兩鐵塊同時浸沒在水中。

的小題,使學生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學到了新方法及新題目的解題方法。既鞏固了。

雙基,又有較大程度的提高,既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

力。聽課的老師一致認為這堂課學習和指導作用。我自己也認為是我最得意的一堂復習。

課。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六

1、理解物體浮沉條件。

2、知道密度計、氣球、飛艇、潛水艇的浮沉原理。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安排以科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歷典型的科學研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問題——猜測——驗證——結(jié)論{檢驗、應用、推理、解釋}——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使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樂趣,獲取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認識,增長探究物體沉浮的本質(zhì)的能力,培養(yǎng)觀察實驗,思考等科學能力,為后續(xù)乃至終生學習能力及達到高級的思維水平準備認識基礎。讓學生初步了解浮沉條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參與制作密度計的實踐活動和成果的展示活動,感受到科學——技術(shù)——社會的發(fā)展關(guā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1、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對實驗現(xiàn)象認真觀察和對實驗操作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浮力知識應用實例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

3、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習欲望。發(fā)展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謀求內(nèi)部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成功體驗。

重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施教策略:

1、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情境,以打撈沿船引入新課,并利用flash模擬潛水艇下潛、上??;巨輪在海上航行;飛艇在空中飛翔等現(xiàn)象引入到浮沉條件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邊學邊實驗,在實驗、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物體的浮沉條件,并用flash制作動態(tài)的受力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3、用多媒體制作潛水艇、孔明燈等浮沉原理并結(jié)合演示實驗,讓學生掌握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難點:影響物體浮沉條件的因素。

克服策略: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總結(jié)得出,加深認識。

課堂組織策略:采用主體參與教學策略。具體應用:

1、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際關(guān)系;

2、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

3、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參與的意識和不斷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能力。

4、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發(fā)言中的積極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時給以肯定和鼓勵;

學生控制策略:創(chuàng)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guān)的、盡可能與實際相關(guān)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帶著與自身相關(guān)的任務進入學習,使學生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能根據(jù)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xiàn)自我反饋)。

教學設計策略:本課的設計采用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模式,通過各種學習媒體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教與學活動的中心地位,從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獲得信息到使用信息,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并提供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如學生實驗,課件展示等),學生通過自己制作密度計等實驗不僅僅提高了綜合素質(zhì),而且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可能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1、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2、運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在實驗中學會研究,初步學習探究式學習方法。

2、密度計,潛水艇模型,自制熱氣球(教師演示用)。

3、制作powerpoint,。

引入:你知道俄羅斯和“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嗎?假如把打撈沉船的任務交給你,你將采取什么措施?(打開powerpointrt,學生瀏覽有關(guān)“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有關(guān)圖片,學生交流、討論)。

(設計理念:開頭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景:這個情景圍繞學科教學內(nèi)容展開,是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與深化,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而且稍高于學生現(xiàn)有的基礎,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沒有一個明顯的正確答案或固定的答案,學生也許不可能一開始便獲得對提出問題的全面認識,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想法也許很幼稚,作為教師,要肯定學生想法中合理的一面,進而進一步提出問題)。

新授。

一、研究影響物體的浮沉條件的因素。

打撈沉船與物體的沉浮有關(guān),今天我們就親自來來探究影響物體浮沉的條件。

探究過程一:將實驗桌上的石蠟塊、小瓶、牙膏皮分別投入水中,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浮沉情況。

提問: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探究過程二:請同學們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并嘗試思考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改變它們原來的浮沉情況的?(學生實驗,展開進一步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過程)。

結(jié)論:控制物體浮沉的途徑:

1、保持物體重力不變,增大浮力使物體上浮,減少浮力使物體下沉。

改變液體密度。

改變物體排開液體體積。

保持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不變,減小物體自身重力使物體上浮,增大物體自身重力使物體下沉。

(設計理念:影響物體的浮沉的因素不可能只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講授,教師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動中學生不是面對教師和課本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而是需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本設計中,教者想盡量用學生身邊的器材如石蠟塊、小藥瓶、鉛制牙膏皮鉛筆等設計實驗讓學生先動手實驗,再由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實驗結(jié)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從而激發(fā)自主探索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從而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

探究過程三:探究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下沉、上浮或懸浮,即探究物體的沉浮條件。

研究物體的懸浮條件。

將雞蛋放入濃鹽水中,逐漸加入清水,使雞蛋懸浮在鹽水中。

改變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的位置,觀察雞蛋懸浮時的狀態(tài)。

分析雞蛋懸浮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懸浮在液體中時,滿足:f浮g物。

研究物體的下沉、上浮條件。

在鹽水中加入,可使雞蛋上浮。

分析雞蛋在鹽水中上浮時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在液體中上浮時,滿足:f浮g物。

在鹽水中加入,可使雞蛋下沉。

分析雞蛋在鹽水中下沉時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時,滿足:f浮g物。

分析討論得出物體漂浮時的條件:。

分析雞蛋漂浮在鹽水中的受力情況。

結(jié)論: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時,滿足:f浮g物。

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上浮下沉。

力的關(guān)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設計理念:這部分內(nèi)容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設計的目的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新知識的探究過程和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究實踐,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體驗,逐漸認識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探究的意義,引導學生在探索中主動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素質(zhì),發(fā)展能力,在這里,教師需精心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教學情景,教師的功夫,主要花在設疑,導疑上,最后的釋疑留給學生自己解決)。

多媒體演示:解釋下沉、上浮和懸浮所表示的運動過程.(由學生填入物體所受浮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提出問題:產(chǎn)生漂浮和懸浮的條件都是f浮=g,它們有區(qū)別嗎?

啟發(fā)思考:兩種情況下v排與v物關(guān)系不同。

(教學設計理念: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考慮結(jié)合初中學生特點及教學的要求,選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媒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對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到對問題的理性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對概念、規(guī)律的正確的認知結(jié)構(gòu),使學生對物體在液體中的五種情況(“三狀態(tài)”:漂浮、懸浮、沉底?!岸^程”:上浮、下沉)有比較深的認識。)。

二、研究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

人類利用浮力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最初可能從抓住漂浮的樹木免于滅頂之災得到啟示,而抱住或騎在一段樹干上順水漂流。這是人類最早的航行,利用了密度小于水的木材受到的浮力。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物體浮沉的例子嗎?

(由學生舉例,教師利用演示文稿插入一個flash:大屏幕上展示萬噸巨輪在大海上航行;潛水艇在水中潛行;飛艇在空中遨游等動畫,色彩鮮艷,聲象并茂,同時刺激了學生多種感覺器官,使學生對浮沉條件的應用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在此時提出問題:它們是如何利用物體的浮沉條件來工作的?)。

應用一:密度計。

探究密度計的原理的它的刻度特點。

密度計(利用鉛筆和一小段鐵絲),要求:使自制密度計能豎直地漂浮在液體中。

結(jié)論:密度計是用來測量液體密度的儀器,它是利用漂浮條件工作的。

(教學設計理念: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增強能力,完成個體社會化過程的主要場所,教師要開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關(guān)鍵的問題是要敢于“放”。學生習慣了老師在臺上講,在臺上演示,學生在下面被動聽課,被動看實驗的慣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模式上也應有所創(chuàng)新,把自己的三尺講臺向?qū)W生開放,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感受與探索未知,學生自已制作一個密度計來探究密度計的刻度特點及原理的效果,事實證明不知比教師在講臺上再次強調(diào)效果好上多少倍)。

應用二、潛水艇。

介紹潛水艇: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察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用艦艇。

問: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jié)撍聺?、懸浮在水中或浮出水?

2、演示:潛水艇小實驗,簡介裝置,進行演示,使模型上浮和下沉。

多媒體演示,重點觀察潛水艇的水艙及水艙中水的多少對潛水艇浮沉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

結(jié)論:潛水艇——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來實現(xiàn)的。

(教學設計理念:在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中,教師調(diào)用多種教學方法,全面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五官并用地進行學習,同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設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應用三:氣球和氣艇:

閱讀課文思考。

問:其體內(nèi)充的是什么氣體?這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還是小?它為什么能夠升空?

問:節(jié)日氣球、熱氣球、飛艇能不能無限制升空?

問:若要它下降,可采取什么方法?

(這部分教學設計中,筆者把教材中原來由教師講授的部分內(nèi)容必為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學、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根據(jù)問題或綱要閱讀課文,找出重點、鉆研難點,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可設計實驗加以解決,筆者在上這節(jié)課時,用家用垃圾袋、酒精棉球做了模擬熱氣球升空實驗,教學效果很好,學生興趣高漲)。

應用四:打撈沉船。

在沉船下部用結(jié)實的鋼帶將其托住,在鋼帶的兩端固定浮筒,現(xiàn)在浮筒中注滿水,使筒沉到船附近與鋼帶結(jié)合,然后排出筒中水,水的浮力就把筒和船一起推向水面。

布置作業(yè)。

(1)課外小實驗:浮沉子的制作。

(2)課外小調(diào)查:就我國在長江中打撈中山艦的.故事寫出一個綜合報告,并就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和“泰坦尼克號”沉船打撈問題寫出建議,要求從報刊、雜志、網(wǎng)絡、電視臺的科學頻道和時事頻收集信息,從科學書刊、科學雜志了解浮力的知識,沉船打撈技術(shù),過去的打撈案例等。

(設計理念:課外的學習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它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

第十一章功與機械能。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zhuǎn)化或轉(zhuǎn)移的過程。

本章教材圍繞“機械能”的概念展開,重視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作用,而把“功”的概念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因此,要認真分析其特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節(jié)功。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含義,學會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3)學會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物理規(guī)律,樂于參與觀察、實驗、探索活動。

(2)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功的概念。

2、難點: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三)教學準備。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里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nèi)容。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力學中關(guān)于“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實例,分析、總結(jié)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jié)。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實例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fā)現(xiàn)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

接下來看老師這里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杠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杠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事例分析、總結(jié)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二、功的計算。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題,啟發(fā)學生分析計算。

三、功的原理。

1.啟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注:這里強調(diào)使用機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與后面的機械效率對應,指的是使用機械會做額外功。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jié)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nèi)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

附:課后總結(jié)。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七

1、《在山的那邊》選自《長江文藝》,作者王家新,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人運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xiàn)。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本文記敘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jīng)歷。文章卻蘊含著一個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劉俠)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三個事例引出了對生之、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從不同的側(cè)面引發(fā)出了三點思考:即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要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了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蘿瀑布》選自《鐵簫人語》,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一樹盛開的紫藤蘿的駐足觀賞,使原先的悲痛和焦慮化為寧靜和喜悅。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詩人流沙河的一首現(xiàn)代哲理詩。這首詩從理想的歷史意義、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三個方面告訴人們: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樹立了理想,并為之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7、《短文兩篇》中的《行道樹》是由臺灣女作家張曉風所作。這篇文章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了奉獻者的襟懷,贊美了奉獻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臺灣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達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當然,作者所說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國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訴人們: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堵潆y的王子》通過王子的經(jīng)歷又告訴人們: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蘭科學家瑪麗?居里(即居里夫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闡述了一個位科學工作者應當具備三個方面的品質(zhì)。其一,科學工作的宗旨是探討真理,而不是謀求物質(zhì)上的利益。其二,科學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寧靜,需要時間。其三,科學研究需要獻身精神。其中獻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質(zhì)的根本。

10、《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課文所選的十則,有的談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還有變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繪春和贊春的思路來結(jié)構(gòu)全文。在繪春部分,依次描繪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最后運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1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稘系亩臁芬晃模_篇就以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濟南無風、無霧(響晴),無毒日(溫晴)的寶地特點,然后,從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不結(jié)冰的水三個方面寫了濟南的冬天。表達了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13、《山中訪友》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文章充滿了浪漫色彩。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要到山中尋訪一位朋友,原來是古橋、古樹等自然界的朋友。然后通過與這些朋友互拆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4、《秋天》這首詩,選自詩人、評論家何其芳的《預言》。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由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和少女思戀圖組成。

九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首先要培養(yǎng)濃厚的興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fā)覺其中的樂趣,發(fā)現(xiàn)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于我們?nèi)コ种院愕貙W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并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yōu)樽约旱臇|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九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1)了解??凑n文、看注釋、看課后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后,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jù)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nèi)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扎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鉆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shù)刈晕乙蟾咭恍?/p>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后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蘇科版初二物理教案篇十八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能夠自行發(fā)光,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

2.光源分類: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線傳播:。

在同種均勻物質(zhì)中,光沿直線傳播。

4.光線:

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

5.光的直線傳播實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導掘進方向;。

(5)排隊看齊;。

(6)射擊瞄準。

(7)立竿見影。

6.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guān),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

當光屏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物體離小孔越遠,像越小。(物體離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為光沿著直線傳播,且光不能穿過不透明的物體,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體上,在物體的另一側(cè)會有一個光照不到的區(qū)域,這就是影子。

8.判斷月食:

太陽、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在中間。

9.判斷日食:

太陽、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月亮在中間。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學中,是一個非常大的距離單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內(nèi)傳播的距離,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線:

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叫做法線。

2.入射角:

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于同一個平面內(nèi);。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cè);。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類:

反射有兩種,一是鏡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在桌上豎立一塊玻璃當做平面鏡,平面鏡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平面鏡后面放一支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移動蠟燭,直到從前面看上去也像點燃的一樣,這就是燭焰的像。通過觀察可知,像與燭焰的大小相等;像與燭焰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實物到鏡面的距離。

2.面鏡分類。

平面鏡。

曲面鏡:凹面鏡、球面鏡、凸面鏡。

3.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4.球面鏡的應用。

凹面鏡: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凸面鏡:汽車后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5.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經(jīng)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虛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zhì)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潭清疑水淺、海市蜃樓。

3.光的折射規(guī)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

(3)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5)光從速度較慢的介質(zhì)斜射入速度較快的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從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陽光經(jīng)三棱鏡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彩帶。

2.色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

3.顏料的三原色:

品紅、黃、青。

4.物體的顏色: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無色透明物體的顏色能讓所有的光都透過。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白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5.光譜:

把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6.天空呈藍色的原因:

大氣對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光散射較多。

7.傍晚太陽發(fā)紅的原因:

傍晚的陽光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層,藍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紅光、橙光射入我們的眼睛。

8.霧燈選擇黃色的原因:

人眼對黃色光敏感度較高,且黃光不易被空氣散射,有較強的穿透作用,能讓更遠的人看到。

9.紅外線的應用:

(1)紅外線夜視儀;。

(2)紅外線遙感。

10.紫外線的應用:

(1)殺菌;。

(2)防偽;。

(3)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11.紫外線的危害:

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十分有害,輕則使皮膚粗糙,重則引起皮膚癌。

光的傳播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guān),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初二剛剛學習物理,是從頭開始的好機會,拿到課本以后,像看圖書一樣,先翻一翻,感受一下,找一下自己感興趣的,這里有許多生活中我們不知道的理論,首先建立興趣。

接下來,認真看物理書,課前預習,記錄不懂不會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自己周邊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這樣在你預習的基礎上又提高了一步,下課后要復習,把不懂的問題搞清楚,實在不行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課后要獨立完成作業(yè),有精力可以做些課外習題,舉一反三,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循序漸進,一定會學好物理,基礎打好了,將來上高中就更上一層樓了,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

如果自己確實沒有辦法跟上學校進度,可以考慮請一對一的家教(網(wǎng)上也行),一定針對性的補課,如果同一本書,靠講4~5遍獲得的高分,最后也會被甩在后面,許多事情不會給你幾次機會,孩子越早懂得道理,知道學習為自己長本事,就會越努力,成績就越好,家長是榜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84401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