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優(yōu)秀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7 16:07:18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優(yōu)秀20篇)
時間:2023-11-07 16:07:18     小編:雁落霞

通過總結(jié)心得體會,我們可以積累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提供參考和指導。為了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我們首先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總結(jié)對象和時間范圍。在總結(ji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客觀地分析自己在這段時間內(nèi)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并找出原因和改進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和教訓,吸取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在書寫時,要注意語言簡潔明了,層次清晰,突出重點。通過合理的組織和表達,使讀者能夠清楚地了解我們總結(jié)的主要內(nèi)容和觀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心得體會的例子,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一

論語是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對于研究中國傳統(tǒng)思想和倫理道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八佾篇是《論語》中的一篇,其中第三章內(nèi)容尤為引人深思。本文將圍繞這一章節(jié)展開,從隱喻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孔子對于人們修身養(yǎng)性的啟示和教誨,以及對于人生哲學的獨到思考和深入洞察。

首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第三章中出現(xiàn)了關于修身的比喻??鬃诱f,“君子之學,文以載道,問以辨惑,有以為興?!痹谶@句話中,孔子將學習比作運行的車輛,道德與智慧則是文化的載體。這表明孔子認為,修身養(yǎng)性是一種艱深而迂回的道路,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才能達到道德的高峰。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這也是一種重要的提醒,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和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智慧水平。

其次,孔子還提到了具體的修身方法。他說,“平志于道,平道以德,平德以修,修德以敬?!边@句話告訴我們,修身的關鍵在于始終追求道德的平衡和修養(yǎng)的完善。只有以道德為基準,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和實現(xiàn),才能真正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教誨,我們應該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第三章還提到了一種重要的心態(tài),那就是虛懷若谷??鬃诱f,“虛而詡之,行而告人,由也夫!”這句話意味著孔子主張以謙虛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成功和成就,同時也要有勇氣和能力將道德之道傳授給別人??鬃拥倪@種態(tài)度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不斷提升自己,但同時也要有分享和傳遞的精神,將自己的智慧和道德觀念傳授給他人,共同促進社會的進步。

此外,在第三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孔子對于人生哲學的思考。他說,“君子生非異也,善性也?!边@句話表明孔子認為,人生的本質(zhì)是善良的,人與生俱來就具備了善的品質(zhì)。這給我們帶來了積極的啟示,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善良本性,始終秉持善良的品質(zhì)和道德標準,遵循良心的聲音,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總而言之,論語八佾篇第三章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思考和啟示??鬃油ㄟ^比喻和警示,告訴我們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時也給出了一些人生哲學的思考。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將道德和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為一個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社會的進步。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二

近日閱讀了《論語》,其中八佾篇第三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章主要談論人與禮的關系,對于我們?nèi)绾我远Y待人以及身心修養(yǎng)有著重要的啟示。在我的理解中,這一章教導我們要尊重他人,以禮待人,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將從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以禮待人的原則、社會秩序、家庭價值觀、國家民族的和諧等方面,分別進行探討。

首先,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是以禮待人的基礎??鬃釉凇墩撜Z》的八佾篇第三章中強調(diào)了內(nèi)心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他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首先要知道身份和職責的界限,遵守自己的分內(nèi)之事。只有心懷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以禮待人。此外,孔子還提到了自律和謙遜的原則:“子曰:‘君子不器?!边@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君子不會過分追求功名利祿,而是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品德。只有心胸開闊,不忘本心,才能以大義和深情待人。

其次,以禮待人的原則對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和諧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論語》中提到的“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一句話表明了以禮待人對于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在我看來,以禮待人不僅是對他人基本的尊重,更是維護社會秩序、凝聚社會力量的重要途徑。只有每個人都能以禮待人,尊重他人的存在和權益,社會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和諧與穩(wěn)定。

此外,以禮待人的原則也在家庭中有著重要的價值觀??鬃釉f:“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為基,而仁愛為本。”這段話表明了孝悌與以禮待人的密切關系。以禮待人不僅體現(xiàn)在對他人的尊重,更體現(xiàn)在對家庭的責任和孝敬。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家庭成員能夠以禮待人,互相尊重,才能營造出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最后,以禮待人的原則對于國家民族的和諧和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鬃釉鴱娬{(diào)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边@句話告訴我們,尊重他人的存在和不同,能夠促進和諧的共處。在建設一個和諧的國家民族時,我們需要尊重、欣賞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宗教、價值觀和習俗。只有不同的個體和群體之間能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形成一個和諧共存的社會。

綜上所述,八佾篇第三章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關于以禮待人的重要教誨和啟示。只有我們尊重他人,以禮待人,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通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在社會秩序中的體現(xiàn)、在家庭和諧中的實踐以及在國家民族和諧的推動中,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使社會更加公平、和諧和繁榮的人。讓我們共同努力,倡導以禮待人的原則,為構建美好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三

論語心得——“禮”

說到“禮”字,很自然我們會想到“禮貌”、“禮節(jié)”等詞語?!岸Y”的本義是社會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在儒家看來,禮是個體生存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說,“不學禮,無以立?!倍Y,是一切的根本,我們?nèi)f事都要以禮為先。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p>

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他們的大事小事都做得恰當。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變?yōu)榍‘敹笄‘?,用?guī)矩制度來加以節(jié)制。如果一個君主以禮治國,大到國家政治格局不會動蕩,小到百姓生活不會出現(xiàn)偷盜之事。正所謂“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p>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p>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君子使用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君主應該以禮來使用臣子,臣子應該忠心的服侍君主。君主應當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臣子應當盡心盡力,忠心愛國,為國家大業(yè)出謀劃策。臣子上朝時,君主沒有到來,同下大夫說話時應呈現(xiàn)溫和而快樂的樣子。同上大夫說話,因呈現(xiàn)出正直而恭敬的樣子。等到君主來的時候,因呈現(xiàn)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樣子,行步安詳?shù)臉幼?。這便是君臣之禮,臣對君恭敬,君對臣賞識。共同為國家大業(yè)付出,使得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

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鄉(xiāng)飲酒禮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自己這才出去。這是對長者的尊敬以及對自己行為的約束。不與長者計較,對長者保持尊敬,虛心向長者學習,讓自己品格得以升華。這便是禮。

雖然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二十一世紀,不再是君主制國家。但在那個時代,禮制非常重要。君與民之間的禮,使得百姓安居樂業(yè)。君與臣之間的禮,促進國家興旺發(fā)達。民與民之間的禮,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然而在這個浮躁的世界,禮已經(jīng)逐漸淡化,鄰里之間沒有往來,對待親人態(tài)度冷漠,對待老者態(tài)度敷衍。這都是我們應該修正的行為。我們應該懂禮,用禮,以友好的方式待人,以奉獻的精神報效國家!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四

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從《詩經(jīng)》到《易經(jīng)》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說,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fā)展進程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幾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zhì)量。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對待事業(yè):“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谝粍t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nèi)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nèi)?,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直到被環(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對于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閑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后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國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詞典,一邊笑著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說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后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shù)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chuàng)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xiàn)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說,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五

《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經(jīng)典,其中八佾篇被認為是對人際關系和處世態(tài)度的重要講解。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論語》八佾篇的心得,分享我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以及個人體會。

《論語》八佾篇主要講述了如何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從“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朋友之交淡如水”再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八佾篇對人際交往提出了具體用處。這些道理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關注自己,還要注重與他人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最終目標。

三、八佾篇的實踐意義。

通過對《論語》八佾篇的研究,我感到它的實踐意義非常重要。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中,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和溝通,同時處理好與不同人的關系。淡如水的交往方式和友情是值得珍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警惕小人的交往方式,從而讓人生之路更加平坦和快樂。

四、八佾篇的應用。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把八佾篇中的道理常識化、應用化。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和如何避免世俗的陷阱,都需要我們?nèi)谌雽嶋H應用中去。我們需要學會用一種合適的方式處理與他人的交往,如何平衡自己和對方的關系,讓自己得到更廣泛的認同和支持。

五、結(jié)論。

總之,《論語》八佾篇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關于如何處世、待人接物的重要思考。這篇篇章的重要性在于其實踐性質(zhì)。只有真正踐行“不患寡而患不均”之理念、實踐“淡如水”的交往方式,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們的長遠目標?!墩撜Z》八佾篇的價值在于它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建立長遠而且真誠的朋友關系才是最好的選擇。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六

《論語》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匯集,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之一。其中,八佾篇是《論語》中的第十二篇,也是較為重要的一篇。它主要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在典禮上使用樂器的表現(xiàn)和道德規(guī)范,也著眼于人們的心態(tài)和情感,提出了一系列人生的價值和修養(yǎng)觀念。

在《論語八佾篇》中,孔子曾強調(diào)“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提出了不看重人們地位或名望而關注他們的言談和待人接物的道德規(guī)范。他還認為,人們應該有敬畏之心,以及對時間和父母的尊重;同時在修身方面,他強調(diào)人們應該追求仁慈、正直、公正等品質(zhì),不斷完善自我。

第三段:八佾篇的實踐指導。

《論語八佾篇》為我們提供了實踐指導,以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它告訴我們,要做到真誠、正直,應該在言行舉止中體現(xiàn)出來,還要關注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規(guī)范。與此同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注重尊重他人,不要以身處高位而自大,做真正的君子。

第四段:八佾篇的現(xiàn)實意義。

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我們可以從《論語八佾篇》中獲得很多啟示。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其復雜,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人們的角色和互動更具挑戰(zhàn)性和復雜性,因此我們必須變得更為謹慎和謙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使自己在與人接觸時更能站穩(wěn)腳跟。

第五段:結(jié)尾。

總之,《論語八佾篇》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遺產(chǎn),讓我們理解了人生中的一些重要道理和修養(yǎng)之道。通過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實踐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貫徹其中的思想,修身養(yǎng)性,成為更好的人。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七

前生命如穿越千年,橫貫時空,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孔子的智慧。而《論語》作為被譽為“萬世師表”的經(jīng)典之作,一直以來都啟迪著后人。八佾篇第三章是《論語》中的一段重要文字,它提到了“禮之用”,深化了人們對禮節(jié)之道的理解。在讀完這段文字后,我深有感觸,仿佛回溯到孔子的時代,感受到他對人倫關系、社會互動和人性追求的思考和啟發(fā)。通過對這一章節(jié)的深入思考,我從中領悟到了三個方面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刻認識到了孔子對于孝道的強調(diào)。在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說:“君子之舉言也,由是而及召也;非禮勿言?!边@句話意味著舉止言談需要符合禮儀規(guī)范,不合乎禮的事情不應該說出口。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對于言行一致的要求??鬃幼非蟮牟⒉恢皇亲彀蜕险f的好聽,而是要實際地去踐行。這也可以讓我們想到孔子在《論語》中其他篇章中對于孝道的強調(diào)。他認為孝順父母是為人之本,是培養(yǎng)品德的基石和社會和諧的關鍵。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nèi)匀恍枰獙⑿⒌婪旁谥匾奈恢?,因為孝道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遞親情和人性關懷的表達方式。

其次,我注意到孔子對于社交與人際關系的看法。八佾篇第三章中提到:“進不入,以言不求也?!边@句話意味著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不主動去攀附,不以言辭來索取。這與現(xiàn)代社會中普遍強調(diào)的人脈關系和利益交換有所不同。孔子更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和對于別人的尊重,而不是通過取悅別人來追求個人利益。這樣的觀點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要注重以人為本,尊重他人的價值和尊嚴,以誠實、寬容、真誠的態(tài)度面對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建立起真正的人際關系,獲得他人的認可與信任。

最后,我認識到孔子對于人性追求的思考。在八佾篇第三章中,孔子說:“君子猶言不及德也。”這句話意味著君子言談中的目的不在于顯示自己的才學,而在于傳遞德行的信息。這就需要我們明晰我們自己的追求,并將其體現(xiàn)在言行中??鬃拥倪@種追求不僅在于自我修養(yǎng),更在于將德行傳遞給他人,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同樣需要明確我們的人生追求,積極踐行內(nèi)在的德行并傳遞給他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人生道路上獲得真正的成就。

總結(jié)起來,八佾篇第三章給我們提供了思考人倫關系、社會互動和人性追求的重要論述。在這一章節(jié)中,我認識到了孔子對于孝道、社交與人際關系以及人性追求的思考。這些思考對于現(xiàn)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需要重視孔子的這些教誨,注重自我修養(yǎng),尊重他人,追求德行,并通過言行來傳遞人性的關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建立起真正的人際關系,獲得社會的認可與成功。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八

孔子是非常重視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據(jù)著很高的地位。他關于“友情”、“朋友”的言論,在我們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孔子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會在一起策劃,就更談不上交友了。因此,有著相同的追求,共同的愛好、志趣,才有可能成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經(jīng)說過,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他認為,朋友之間交往,還應當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質(zhì)。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靜下心來思索的機會越來越少,從而帶來情緒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顯得如此珍貴。我非常贊賞劉心武先生的說法:友不過三。他認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會超過三位。檢視自己,在蕓蕓眾生中走過了幾十年,其實真正能夠稱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來人往,常不過是泛泛之交,過眼煙云。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學會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實屬不易,一定要認真交往,用心呵護這份友情。如果缺少機緣,無緣相逢,也不必過于急躁,擁有一份寧靜的心情不被打擾,也是一件美麗的事情。世間事大多是不能夠強求的。

其實,只要我們用心感悟,用心尋覓,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遠處微笑著等待我們。

以上是《教師學習《論語》心得》的詳細內(nèi)容,主要描述朋友、我們、友情、真正、孔子、認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覺得有用請記得收藏。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九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簡短樸實的語句中,每個人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對于我這個初學者來說,可能還不能完全領悟孔子說的那些治國的大道理。但自從朱老師教了《論語》開始,我便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也慢慢喜歡上了《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開學第一天,朱老師便興致勃勃地講起了《論語》。他站在黑板前眉飛色舞地講著,而我們卻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呆呆地聽他講,簡直就是對牛彈琴。慢慢地,我們在朱老師的指點下有了全新的領悟,想想孔子老人家真的非常了不起,他對社會生活獨具一格的想法,令我茅塞頓開、贊嘆不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論語》中古人用的語言和我們現(xiàn)在不大一樣,書中所寫的句子都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這樣不僅可以懂得孔子這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悟出許多哲理、道理。經(jīng)常讀《論語》,它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能教會我們怎樣學習、做人、做事?!墩撜Z》中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好好琢磨?/p>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

論語八佾篇是儒家經(jīng)典《論語》中的一篇,內(nèi)容涉及到一個人的責任、情感、修養(yǎng)等方面,是一篇非常深刻的文章。我很喜歡這篇文章,讀完后深有感觸,因此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二、責任。

孔子曾在八佾篇中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所謂善,就是人們天生就具有為社會謀福利的本性。當一個人成長起來,就應該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我們身處于一個社會之中,應該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造福社會。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情感。

在八佾篇中,孔子也曾說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在我看來,這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核心價值觀。人是一個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情感世界也構成了一道奇妙的風景線。無論是我們的家庭、朋友,還是我們的同事、上司、下屬,我們都應該去珍惜、去維護。只有真正做到了成人之美,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四、修養(yǎng)。

八佾篇中提到了“孝悌忠信”等儒家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孝悌忠信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循的準則。為了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我們要孝順父母;在工作中,我們需要關心同事,以友愛相處;在團隊中,我們更需要忠誠、信任和誠實守信地對待自己的伙伴。只有通過這種修養(yǎng),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做到職責所在,成就一番事業(yè)。

五、結(jié)語。

八佾篇是一篇充滿生活哲學的文章,具有非常強的社會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人忽略了責任、情感、修養(yǎng)這些重要的價值觀,給個人的生活和整個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此,閱讀八佾篇,讓我們深受感動,更進一步弘揚孔子的儒家思想,傳承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讓我們身負重任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社會。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一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余,但真的沒有更現(xiàn)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jīng)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并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zhí)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tài)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shù),思辱矣;朋友數(shù),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結(jié)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么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我們學校是一個經(jīng)典古詩文學校,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讀了:《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我們現(xiàn)在上了四年級就開始讀了《論語》,這本書寫了許多篇值得我們學習的話,其中我最喜歡:《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訴你吧!這句話是說:花言巧語,一副偽善面目,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給你講一個小故事吧!:唐玄宗時李林浦任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個人品德敗壞,凡是才能比她好,聲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擊。對唐玄宗他又開始討好賣乖。有一次,他對李適之說:“華山有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采出來,那就可以為國家增加財富?!保ɡ盥犃?,趕快向皇帝報告,建議開采。唐玄宗聽了,找李林莆商量??衫盍制螀s說:“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還是不要開采了。”唐玄宗聽了他的話,以為他是個忠君愛國的好臣子,對李適之卻疏遠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又聯(lián)想到了了我自己,不禁臉紅了。因為在上一次,媽媽給弟弟買了一盒糖果。我花言巧語的對弟弟說:“今天你讓我吃一個糖,明天我給你買一個漢堡包,你讓我吃個糖唄!”,弟弟聽了,把糖給了我好幾顆。到了第二天,弟弟早把這件事忘了個一干二凈。所以我什么也沒有給弟弟買,我本以為這只是一個好玩的游戲。但這一次讀了“巧言令色,鮮矣仁?!蔽揖驮僖膊贿@樣做了,每次弟弟買糖,我不再花言巧語了!

我一定堅持把論語讀完,在把我的壞毛病改掉!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二

第一段:介紹《論語》以及個人初次接觸的心情(150字)。

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寶,《論語》自問世以來就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我第一次接觸到《論語》時,內(nèi)心充滿了無比的好奇與期待。作為一本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它肯定蘊含著久遠而又深邃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探索其中蘊含的真諦,尋找自己對于人生的理解和啟示。

第二段:對于《論語》的思想內(nèi)涵的總體認識(300字)。

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逐漸對其思想內(nèi)涵有了整體的認識。其中孔子強調(diào)的道德修養(yǎng)、君子風范等思想觀點使人們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和修養(yǎng)。而孔子對于教育的重視,也使我深受啟發(fā),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人的品格和培養(yǎng)美好的品質(zhì)。另外,孔子關于仁愛之道的闡述,也讓人們意識到親情、友情和社會關系的重要性,這也成為我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相處時的寶貴參考。

第三段:對于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的領悟(300字)。

在《論語》中,孔子的思想傳遞給我最深的領悟就是要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币馕吨覀円獜腻e誤中汲取教訓,不斷改正自己的過失??鬃舆€強調(diào)“學而時習之”,這使我意識到人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的過程,只有不斷努力和堅持,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會想到孔子的思想,堅持著樂觀地面對,這使我不斷成長和進步。

第四段:對于親情和友情的思考(250字)。

《論語》中不僅強調(diào)了仁愛之道,也提及了親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孔子對待父母的言語和行為,毫無怨言,總是以敬而不親的態(tài)度對待。這使我領悟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因為只有感恩并尊重父母,才能真正關愛他們。此外,《論語》中也有關于友情的闡述,例如孔子對于弟子們之間相互尊重和交流的要求。這啟示我要珍惜友情,與朋友之間互相支持和理解,共同成長。

第五段:對于實踐《論語》思想的感受(200字)。

在《論語》這本古代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讀到關于品行、修養(yǎng)、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眾多深刻的思考和智慧。而這些思想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和思考,漸漸融入我的生活之中。當我遇到煩惱和困惑時,我會回想孔子的教誨,通過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來解決問題。同時,我也將孔子的思想分享給身邊的人,希望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示和幫助。通過實踐《論語》中的思想,我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從容和睿智,也漸漸成為別人心中可以依靠的朋友和家人。

通過閱讀和思考《論語》,我對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鬃拥闹腔鬯枷胩N含著長久的人類文明和智慧,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研讀和傳承。它不僅僅是一本古老的經(jīng)典,更是我們在當代社會中尋找智慧和指導的重要資源。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三

【原文】。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p>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p>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p>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p>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痹唬骸拔粗芍??”

閔子侍側(cè),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叭粲梢?,不得其死然?!?/p>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p>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唬骸叭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p>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p>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p>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p>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痹唬骸叭粍t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p>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弊勇吩唬骸坝忻袢搜桑猩琊⒀?,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弊釉唬骸笆枪蕫悍蜇摺!?/p>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捍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唬骸胺蜃雍芜佑梢??”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后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p>

孔子說:“曾跟隨我從陳國到蔡地去的學生,現(xiàn)在都不在我身邊受教了。”

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于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p>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于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么異議?!?/p>

南容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钡脑娋???鬃影阎杜藿o了他。

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了?!?/p>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鬃诱f:“(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柞幩赖臅r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p>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過度,又為誰呢?”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要隆重地安葬他??鬃诱f:“不能這樣做?!睂W生們?nèi)匀宦≈氐匕苍崃怂???鬃诱f:“顏回把我當父親一樣看待,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這不是我的過錯,是那些學生們干的呀?!?/p>

季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鬃诱f:“沒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悅而溫順的樣子;子路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溫和快樂的樣子??鬃痈吲d了。但孔子又說:“像仲由這樣,只怕不好死吧!”

魯國翻修長府的國庫。閔子騫道:“照老樣子下去,怎么樣?何必改建呢?”孔子道:“這個人平日不大開口,一開口就說到要害上。”

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么在我這里彈呢?”孔子的學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鬃颖阏f:“仲由嘛,他在學習上已經(jīng)達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p>

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說:“子張過份,子夏不足。”子貢說:“那么是子張好一些嗎?”孔子說:“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p>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還要富有,而冉求還幫他搜刮來增加他的錢財??鬃诱f:“他不是我的學生了,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攻擊他吧!”

高柴愚直,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

孔子說:“顏回的學問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貧困。端本賜不聽命運的安排,去做買賣,猜測行情,往往猜中了?!?/p>

子張問做善人的方法??鬃诱f:“如果不沿著前人的腳印走,其學問和修養(yǎng)就不到家。

孔子說:“聽到人議論篤實誠懇就表示贊許,但還應看他是真君子呢?還是偽裝莊重的人呢?”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笨鬃诱f:“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孔子在匡地受到當?shù)厝藝?,顏淵最后才逃出來??鬃诱f:“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呢?!鳖仠Y說:“夫子還活著,我怎么敢死呢?”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是問別人,原來是問由和求呀。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這樣不行,他寧肯辭職不干。現(xiàn)在由和求這兩個人,只能算是充數(shù)的臣子罷了?!奔咀尤徽f:“那么他們會一切都跟著季氏干嗎?”孔子說:“殺父親、殺君主的事,他們也不會跟著干的?!?/p>

子路讓子羔去作費地的長官??鬃诱f:“這簡直是害人子弟?!弊勇氛f:“那個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靈都是學習,難道一定要讀書才算學習嗎?”孔子說:“所以我討厭那種花言巧語狡辯的人?!?/p>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鬃诱f:“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你們平時總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要怎樣去做呢?”子路趕忙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內(nèi)又鬧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zhàn),而且懂得禮儀。”孔子聽了,微微一笑??鬃佑謫枺骸叭角?,你怎么樣呢?”冉求答道:國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國家,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飽暖。至于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要等君子來施行了?!笨鬃佑謫枺骸肮鞒?,你怎么樣?”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說能做到,而是愿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在同別國的盟會中,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孔子又問:“曾點,你怎么樣呢?”這時曾點彈瑟的聲音逐漸放慢,接著“鏗”的一聲,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nèi)徽f的不一樣。”孔子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也就是各人講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說:“暮春三月,已經(jīng)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想法的?!弊勇?、冉有、公西華三個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問孔子說:“他們?nèi)说脑捲趺礃??”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痹f:“夫子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痹謫枺骸澳敲词遣皇侨角笾v的不是治理國家呢?”孔子說:“哪里見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嗎?”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一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評析】。

孔子認為,前三個人的治國方法,都沒有談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贊賞曾點的主張,就是因為曾點用形象的方法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xiàn)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這就談到了根本點上。這一章,孔子和他的學生們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負,從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四

學習了孔子“八佾”,主要是孔子為復“禮”而做的一些論述??鬃咏K身為天下和平而游說諸侯,希望通過復“周禮”而實現(xiàn)各階層“守其序,司其職”,從而天下太平。但在弱肉強食的春秋紛爭時代并不被統(tǒng)治者接受。這可以理解,那時代的諸侯趁周天子勢微,都想借此機會強大自己,沒人想做狼群中的羊,弱者意味著滅亡,強者才能生存。這時候孔子的“禮教強國”之路必然不合時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條路對于競爭日趨激烈時代而言,對于急于求成的各路諸侯而言,太過漫長。但他們并不否認這條路的可行性,所以諸侯對儒家一行敬重但不重用,他們更看重法、墨、兵、縱橫家之類能快速幫其強國稱霸的實戰(zhàn)派。所以孔子終身比較落迫,也曾自嘲“累累若喪家之狗”。

如此這般,孔家學說沒用么?然而并非如此,雖然當時儒家不受待見,但我們不可否認,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統(tǒng)治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及其演化,包括現(xiàn)在!這是相當偉大的,世界上甚至把儒家與三大宗教相提并論可想,儒家思想不僅對中國,對世界都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近代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更是印證了儒家在世界的地位。

孔子的思想,在戰(zhàn)亂年代不被接受有其根本原因,那就是人性的特點??鬃拥睦硐牖卫韲业氖侄问歉嗍墙⒃诰駥用?,但人性的基本需求是先物質(zhì)后精神,即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不知道的自己百度)。所以,在物質(zhì)需求有保證的時代下,儒家思想自然大行其道,首先它非常符合統(tǒng)治階級利益,儒家倡導的“修齊治平”“君臣兄長父子”理念完美的規(guī)劃了社會的層次與制度,保證了社會這個大熔爐有序安定,同時也為各階層之間的規(guī)劃好了發(fā)展路徑,保證了社會有序和平穩(wěn)定幸福的發(fā)展。所以,和平時代需要儒家思想!

人們在滿足了物質(zhì)生存需要之外,呼喚精神滿足與幸福感的提升。不可否認我們的物質(zhì)條件較40年前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因為思想約束的不到位,社會上出現(xiàn)了很多不良的現(xiàn)象,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年大家感慨、報怨的原因,因為不幸福??鬃涌藦汀爸芏Y”,其實是在克復一種和諧的社會準則和規(guī)范,或者講是規(guī)則。禮只是行為規(guī)范和規(guī)則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我們經(jīng)常講“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其實是一個道理。做人要講忠孝節(jié)義,做事要講智信仁勇,人活一世,修身齊家,立已成人,服務社會……這些道理在我們前幾十年一心注重經(jīng)濟建設的時代慢慢遺忘了,丟失了!更恐怖的我們差點永遠失去它們,我們的孩子,80后的我們被社會教導理想是科學家、教師、工人,長大服務人民,那時候感覺人生很精彩,社會很精彩,前途很光明,我們的人民幣上印的是農(nóng)民與工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尊敬最羨慕的人,勞動最光榮,奉獻最光榮!90后呢?他們被教導的是超女,網(wǎng)游,早戀,富二代、炫富……一切向人民幣看齊,只不過這時的`人民幣上已不再是農(nóng)民與工人!

還好,中華民族是最聰明的民族,5千年歷史的經(jīng)驗讓我們的人民,讓我們社會,保持著時刻反省與改進的好習慣,世界4大文明古國只剩中華民族屹立不倒體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感恩社國,改革開放不到40年,我們完成了外國佬100年才能達到的小康水平。今日,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我們開始發(fā)掘自己的先進文化,重溫傳統(tǒng)優(yōu)良思想,重塑中華之魂。感恩我們的祖國,感恩我們的政黨,我們的小初高開始推行國學教育,我們的媒體開始宣傳中華瑰寶,我們的社會開始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fā)的加入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回歸與建設的服務當中。雖然現(xiàn)在我們的時代仍然金錢至上,雖然我們的青年仍然哈韓哈美,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時代的趨勢不容改變,國學的發(fā)揚必然不容改變。儒家“禮”是現(xiàn)時代我們最需要的工具,做一個知禮,懂禮,身體健康精神富足的時代幸福者,我們愿意與孔子同行!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五

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譯文】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在祭祖完畢撤去祭品時,也命樂工唱《雍》這篇詩??鬃诱f:“(《雍》詩上這兩句)‘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里主祭?!@樣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里呢?”

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么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么能運用樂呢?”

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p>

【譯文】林放問什么是禮的根本??鬃踊卮鹫f:“你問的問題意義重大,就禮節(jié)儀式的一般情況而言,與其奢侈,不如節(jié)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nèi)心真正哀傷?!?/p>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譯文】孔子說:“夷狄(文化落后)雖然有君主,還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p>

6、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汝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簦≡^泰山,不若林放乎!”

【譯文】季孫氏去祭祀泰山??鬃訉θ接姓f:“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笨鬃诱f:“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

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p>

【譯文】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后上場。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后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p>

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譯文】子夏問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來打扮啊?!@幾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這是說先有白底然后畫畫?!弊酉挠謫枺骸澳敲?,是不是說禮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說:“商,你真是能啟發(fā)我的人,現(xiàn)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jīng)》了?!?/p>

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p>

【譯文】孔子說:“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后代)杞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后代)宋國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于文字資料和熟悉夏禮和殷禮的人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的話,我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10、子曰:“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p>

【譯文】孔子說:“對于行e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p>

11、或問諦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譯文】有人問孔子關于舉行e祭的規(guī)定??鬃诱f:“我不知道。知道這種規(guī)定的人,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里一樣(容易)吧!”(一面說一面)指著他的手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p>

【譯文】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鬃诱f:“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p>

13、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也。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p>

【譯文】王孫賈問道:“(人家都說)與其奉承奧神,不如奉承灶神。這話是什么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沒有地方可以禱告了?!?/p>

14、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譯文】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鑒于夏、商二代,是多么豐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制度?!?/p>

15、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唬骸笆嵌Y也?!?/p>

【譯文】孔子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問。有人說:“誰說此人懂得禮呀,他到了太廟里,什么事都要問別人?!笨鬃勇牭酱嗽捄笳f:“這就是禮呀!”

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p>

【譯文】孔子說:“比賽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為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自古以來就是這樣?!?/p>

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p>

【譯文】子貢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廟用的活羊??鬃诱f:“賜,你愛惜那只羊,我卻愛惜那種禮?!?/p>

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p>

【譯文】孔子說:“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p>

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p>

【譯文】魯定公問孔子:“君主怎樣使喚臣下,臣子怎樣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按照禮的要求去使喚臣子,臣子應該以忠來事奉君主?!?/p>

20、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孔子說:“《關雎》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21、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唬骸俺墒虏徽f,遂事不諫,既往不咎?!?/p>

【譯文】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么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zhàn)栗。”孔子聽到后說:“已經(jīng)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jīng)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p>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文】孔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么談得上節(jié)儉呢?”那人又問:“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設備,管仲也有這樣的設備。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

23、子語魯太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玻枞缫?,繹如也。以成?!?/p>

【譯文】孔子對魯國樂官談論演奏音樂的道理說:“奏樂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各種樂器合奏,聲音繁美;繼續(xù)展開下去,悠揚悅耳,音節(jié)分明,連續(xù)不斷,最后完成?!?/p>

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p>

【譯文】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里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后(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fā)愁呢?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來號令天下?!?/p>

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譯文】孔子講到“韶”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美極了,內(nèi)容也很好。”談到“武”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nèi)容卻差一些?!?/p>

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譯文】孔子說:“居于執(zhí)政地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論語學而篇第一論語為政篇第二論語八佾篇第三論語里仁篇第四論語公冶長第五論語雍也篇第六論語述而篇第七論語泰伯篇第八論語子罕篇第九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論語先進篇第十一論語顏淵篇第十二論語子路篇第十三論語憲問篇第十四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論語季氏篇第十六論語陽貨篇第十七論語微子篇第十八論語子張篇第十九論語堯曰篇第二十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六

近期,我讀了學校推薦的書《論語》。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尤其一些古文,還沒讀懂的感覺。讀第一遍,雖然有些不流利,但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讀了一遍,隨著閱讀的深入吸取著更多的心靈雞湯。我覺得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激動時,我把其中一些感動的句子畫了下來。

書的封面上有一段話:《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溫暖。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老師卻用通俗的語言將這種樸素的哲學以生活的事例展現(xiàn)給觀眾。這樣紛繁的喧囂世界,有多少人還有心中的凈土,有多少人懂得“愛人”和“禮遇”?于丹老師用《論語》來感受、解讀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讓每一個讀者看了之后,如沐春風,心靈獲得了一次清洗,有一種心靈的觸動,對人生的態(tài)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在“天地人之道”中有這么幾句話感受深刻:“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薄拔覀兊难劬偸强赐饨缣?,看心靈太少。”是啊,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nèi)心相連。一個人能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讓每個人的心里開出一片樂土,這是一種多么清亮的歡樂!“孔子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的確,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在,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調(diào)整與他人的關系。不僅遇事要拿的起放下,還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霸谶@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痹诤芏鄷r候,很多事,自己想到了,卻想等一會兒再做,“明日復明日”到頭來著急、后悔。

“君子之道”這一講對我也感觸頗深。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墩撜Z》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jīng)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交友之道,《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說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huán)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雖然只寫了自己感悟深刻的兩方面,但是,自己的感悟遠遠不只這些。很多感動是心靈的觸動,用語言不能表達得很清楚。的確,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常的反思、多一點靜靜的傾聽,少一點抱怨的聲音,多用明亮的雙眸的去世界萬物的變遷,多想想生活的快樂與感動,少一點不實際的言論。也許,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許多人還可以說的頭頭是道,只是在付諸于行動的時候好像很難把握,有計劃、有責任、有理想的人先將自己的人生座標定位好,然后按照座標一步步的付諸于行動,只可惜有時候付出的努力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偏離理想的軌跡,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把握好自己前進的方向。

讀了這本書,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獲。但是真正對論語的了解以及它與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系,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活的真諦與快樂!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七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于戰(zhàn)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jié)?!墩撜Z》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最后的編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漢代以后,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后來成為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全書大體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記,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資料。

歷代研究《論語》的書籍很多,現(xiàn)存的主要有三國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是儒家學派對《論語》的代表作。

《論語》在西漢時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即《魯論語》、《齊論語》和《古論語》。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書記錄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多方面表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故《論語》成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最古的散文小品,應可遠溯自《論語》。普通把《論語》作經(jīng)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冉有也問道:“聞斯行諸?”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么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是我國經(jīng)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jīng)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是在說:“孝順父母,順從長兄,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歡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長兄,這就是“仁”的根本?!傲x”是在仁的基礎上理解的,即:一個人在社會中要做到為人所想,去幫助別人“禮”讓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復禮”!大家要是都謙讓一點,不就好了嗎?“智”我覺得就是知人之言為智!也就是明白別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發(fā)展!其實,我們現(xiàn)在都是在學習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經(jīng)驗!我們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會明白自己在社會上的意義!當然對身邊人的意見應該是選擇好的,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fā)展接受!“信”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誠信。從我們的先祖開始就提倡“信”,而當今社會有時卻缺失了傳統(tǒng)文化的美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發(fā)揚《論語》中的道理。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少年君子”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八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步語錄體散文,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

在我看來,最為深刻的當屬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稍為遜色那么有李澤厚的《論語今讀》,當然少不了熱得如火朝天的《于丹論語心得》,這也可以作為一個群眾化的.版本來參照,除此之外,還有一本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稱經(jīng)典,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參照版本,我們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還是得親身去品味《論語》那些古老的文字,還得親身去體味孔子的箴言,親自去領悟孔子的智慧。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十九

賞析。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這三句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后,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后句子也沒有什么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采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采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里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采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見《齊魯學刊》1986年第6期文)這種解釋可以自圓其說,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讀者在理解本章內(nèi)容時參考。

此外,在對“人不知,而不慍”一句的解釋中,也有人認為,“人不知”的后面沒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么呢?當時因為孔子有說話的特定環(huán)境,他不需要說出知道什么,別人就可以理解了,卻給后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說,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說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卻不怨恨。這樣,“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樣的解釋似乎有些牽強。

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在《論語》書中多處可見,有助于對第一章內(nèi)容的深入了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語八佾篇心得體會篇二十

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釉缒陠矢福揖乘ヂ?。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做過委吏與乘田。

直到20年后,他才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于是回到故土,從事教育活動和古籍,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開展做出了重大奉獻。從孔子苦難與輝煌并行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從中學到孔子那種在求知上的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智慧的人生態(tài)度;還有他那種對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實現(xiàn)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罷休的毅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8965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