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優(yōu)質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13:06:06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優(yōu)質19篇)
時間:2023-11-09 13:06:06     小編:LZ文人

教案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具體方案。教案的評價要客觀準確,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反饋。以下是一些教學改革中推崇的教案模式和教法,供大家參考。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一

1、了解什么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非常密切。

2、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fā)學生親近、熱愛。

教師準備:

1、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鏈接)。

2、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

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魅力,“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fā)揮教科書“圖文并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yǎng)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

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調查的信息,能較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于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

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課題1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b案)。

1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2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會問題,認識化學學習的價值。

【】如何讓學生知道“化學是什么”。

實驗準備。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試管架。

1課時。

一、魔術激趣。

甲:(展示a、b象呢?

(在同學們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節(jié)目叫“花開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個制造商,產品是什么呢?(展示藍色的e液體和無色的f液體)。

丙:同學們,我的產品是什么呢——“果凍”,但這種假果凍是不能吃的。

師:謝謝三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同時感謝所有同學的積極參與。

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都與化學。

密切相關。

(將噴霧壺內液體向一張白紙噴去,白紙顯示出紅色的“化學大世界”。)下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神秘的“化學大世界”。

二、動畫展示。

教師課前制作由不同圖片組成的動畫: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學生欣賞動畫同時思考問題:什么是化學,化學與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有何關系?

三、討論交流。

學生欣賞動畫、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同學交流對化學的認識。

四、探究活動。

1、閱讀教科書、研究插圖。

2、小組競賽。

(1)說出你所知道的化學家。

(2)列舉生活、生產與化學有關的現(xiàn)象或事例。

(3)展示帶來的相關資料和實物。

五、圖片展示。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灘。

2、堆積如山的工業(yè)有害廢物。

3、工業(yè)廢料“紅塵”滾滾。

4、資料“綠色化學”。

揭開了化學學習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又寓意著“化學探----猜測----設計----實踐----結論----反思”,同時暗喻了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體。

課堂內容選取觸目驚心的“反面教材”顯示了化學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學生呼喚出“綠色化學”。

這種教學處理對培養(yǎng)學生作為現(xiàn)代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師在化學第一課學習中,就涉及到了學生“化學學習成長袋”,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新的學習評價實踐和新的教育評價觀的具體體現(xiàn),這種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二

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走進化學實驗室》。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學習基礎、習慣有較大的差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實驗充滿興趣,不僅樂于觀察實驗更愿意親自動手來做。由于學生們學習的熱情都很高,所以課堂教學上應該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規(guī)范操作,為今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九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2)掌握常見儀器的名稱和使用方法,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基本操作的學習,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有關實驗的觀察、操作,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化學實驗操作的學習過程,發(fā)展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題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能力?!蔽腋鶕菊n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首先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提出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參觀實驗室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是走進化學實驗室。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jié)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化學實驗室以及一些常用的儀器和使用方法。第二課時通過前面的學習內容進而學習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第三課時將學習儀器的洗滌以及做出本課題的總結。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教學程序。

教學要點:化學實驗室的實驗規(guī)則和常用儀器的名稱、作用。

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步驟:這節(jié)課我是按“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通過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講述,讓同學們深刻的認識進入化學實驗室也是要遵循實驗室規(guī)則的。以及讓同學們回憶家里的廚房中儲存白糖、食鹽、酒、醋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2、講授新課:讓同學們看書中的彩圖,然后通過課件投影出更多的實驗室圖片。然后讓同學們認真閱讀實驗室規(guī)則,讓同學知道規(guī)則的重要性,最后讓同學們觀看一些儀器圖片,展示實驗室一些常用的真實儀器。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畫出一些儀器,讓同學說出儀器的名稱。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最后的總結。

5、布置作業(yè):讓同學回去看家里廚房的容器使用方法以及預習下節(jié)課的內容。

六、板書設計:

一、藥品的取用。

1、固體藥品的取用。

保存:廣口瓶。

取用:藥匙、紙槽(粉末狀)、鑷子(塊狀)。

2、液體藥品的取用。

保存:細口瓶。

取用:傾倒。

3、滴管的使用。

二、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用火柴點燃,用燈帽蓋滅。

2、給物質加熱:用外焰加熱。

三、儀器的洗滌。

干凈的標準: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三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本節(jié)我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利用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學會判斷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發(fā)生了質的改變的基礎上而展開的。開始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的方向過度,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從量的方向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為學好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同時也完善了化學用語的教學,更關鍵的是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和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力。學生有學好化學的愿望,對該課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動手實驗,有較強的參與意識。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過探究,解決問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教學難點:微觀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1.對于質量守恒定律,設計并安排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產生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lián)系,利用flash制作動畫―電解水的微觀分析,不但讓學生突破難點,同時使學生又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qū)別。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從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變化的本質,發(fā)現(xiàn)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強化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酸 堿 鹽》奠定了基礎。

2.通過一個個真實的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把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如此貼近生活,因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會得到進一步激發(fā)。采用以實驗為先導,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分層次自主式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個體差異,從實際出發(f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分層要求、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信造就一個人,自卑毀掉一個人,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每位學生都充滿自信,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欲望。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體課件:動畫

總結演示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展示一瓶變質的牛奶

提問:這是什么?

解釋:但這瓶牛奶已變質,不能再飲用。

追問: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提出問題】 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fā)生改變?

學生觀察并回答--牛奶

化學變化

同學經過思考后提出一些問題。傾聽思考、產生學習興趣從學生生活實例入手,激發(fā)興趣停頓,期待。引導學生能把研究化學的思路從定性拓展到定量精心設疑,激發(fā)求知欲。

學生大膽猜想與假設: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 1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過教師活動

【演示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1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

【演示實驗2】氯化鈉溶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2結論: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 )。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 )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 克。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燒杯+試管+兩種溶液)是( )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克。

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分組實驗】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反應名稱 實驗現(xiàn)象 反應后

質量和 結論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組:把學生分成三組

1:設計方案

2:實驗探究

3:匯報結果

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

帶著上述問題做實驗,并記錄本組實驗測定的數據(操作方法同演示實驗2)。

1: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與實驗用品,自行設計實驗方案

2:能積極分工、協(xié)作、觀察并記錄。

3:代表匯報,其他同學可以提出質疑。

2:培養(yǎng)操作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3:體現(xiàn)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

1、定律內容(略) 記憶定律內容 初步記住定律。

教 學 過 程 【講述】科學家也是沿著我們剛才所走過的研究路線,發(fā)現(xiàn)并一次次的驗證了這條定律。該定律的最早發(fā)現(xiàn)要歸功于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

【投影】史實資料--《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

閱讀材料 滲透化學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產生過程,重溫歷史,學習科學家敢于質疑、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把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沒有經過科學理論的證明的經驗歸納,不能稱之為定律,只有經過科學理論證明的經驗歸納才可以成為定律。

思考

【學生實驗】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師生交流: 實驗記錄:

反應前、后質量 加深對定律的理解教 【問題討論】(1)鐵生銹后質量大于鐵的質量,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蠟燭燃燒后無影無蹤,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守律? 聯(lián)系實際,討論、體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初步運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初步理解定律中關鍵字的涵義。

【板書】2、幾點說明:

(1)參加化學反應

(2)總質量(沉淀或氣體)

(3)審題時要注意關鍵的字,如“充分反應”、“恰好完全反應”、“足量反應”等字所表示的意義。 領會定律中關鍵字的意義。 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

【問題討論】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 思考 再次設疑,啟發(fā)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過 【多媒體課件】

電解水微觀過程演示,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

學生在觀察基礎上,認識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 引導學生從化學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xiàn)象到本質,產生質的飛躍。

【板書】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不改變。

(三個不變) 學生歸納并記錄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遷移與應用】投影 思考并回答 知識的運用

程 【反思評價】 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長進?學的快樂嗎?把你的認識和體會與大家共享。 學生自由發(fā)言 學習的反思是一個知識內化、認識提高、情感升華的過程。

布置作業(yè):

(中)在反應

3a+2o2點燃h2o+co2中,a的化學式為 。

課外提高:你還想知道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請你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上網去查詢 自愿

開拓學生視野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等于反應后生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

三、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十一、教學反思: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本節(jié)的知識將貫穿學生學習化學的始終。因此學生的學習與教學顯得猶為重要。學習這一定律應注意三點。

第一點要重視實驗。從觀察白磷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第二點正確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強調“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第三點從本質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是因為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變,原子的數目沒變,原子的質量沒變?;瘜W反應的實質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它物質(生成物)的過程。

現(xiàn)在回想起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說的并不多,我把許多空間留給了學生,學生發(fā)揮的余地較廣,從練習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于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可以把這節(jié)課的形式推廣應用到其它章節(jié)的教學中呢?我還會努力嘗試。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四

概念:

1、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克數。在未注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氣體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該氣體(其壓強為1標準大氣壓)在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水里的體積數。

通常把在室溫(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質叫易溶物質;。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質;。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質叫微溶物質;。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質叫難溶物質.

可見溶解是絕對的,不溶解是相對的。

影響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物質溶解與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決定于物質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與外界條件如溫度、溶劑種類等有關。在相同條件下,有些物質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質則難于溶解,即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質溶解在另一物質里的能力稱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們對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氣體的溶解度還和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則越小;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低。

溶解度曲線:

1點。

溶解度曲線上的每個點表示的是某溫度下某種物質的溶解度。

2線。

溶解度曲線表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

根據溶解度曲線,選擇分離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點。

兩條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該點所示的溫度下兩物質的溶解度相同,此時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

大部分固體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鉀;少部分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食鹽;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反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化學反應現(xiàn)象。

1、鎂條燃燒:劇烈燃燒.耀眼白光.生成白煙。

2、紅磷燃燒:放熱.產生大量白煙。

3、銅絲加熱:紅色金屬變?yōu)楹谏腆w。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熱。

5、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產生白光、放熱、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6、硫在空氣中燃燒:劇烈燃燒、放熱、有刺激味氣體生成、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藍紫色火焰)。

7、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火焰、放熱、生成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8、白磷燃燒:劇烈燃燒、大量白煙、放熱斑斕。

9、甲烷燃燒:藍色火焰、放熱、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和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10、鐵釘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溶液變成淺綠色。

11、鎂條放入稀鹽酸: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迅速溶解,放出熱量。

12、co還原氧化鐵:紅色固體逐漸變?yōu)楹谏⑸墒故宜儨啙岬臍怏w。

13、cuso4與naoh溶液的反應:藍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溫加熱:黑色逐漸變?yōu)榧t色,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16、將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石蕊變紅。

17、加熱通入co2的紅色石蕊溶液:紅色變?yōu)樽仙?/p>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9、大理石與稀鹽酸: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0、na2co3粉末與稀鹽酸: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1、鐵絲放入cuso4溶液中: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藍色溶液變成淺綠色。

22、銅絲放入agno3溶液中: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無色溶液變成藍色。

23、生銹的鐵釘放入稀鹽酸中: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鐵器除銹。

24、黑色cuo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五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2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情趣。

【實驗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蠟燭、水等。

學生準備:蠟燭、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引入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實驗探究:

點燃蠟燭“前”

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

1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外焰最先碳化,內焰燃燒不充分,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

學生觀察

結論:石蠟可以氣化〔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

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六

1.知識目標:

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

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xiàn)象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重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及其應用。

難點:

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

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qū)別。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1.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xiàn)象等方面加以區(qū)別;從變化發(fā)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lián)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xiàn)象,如變色、發(fā)光、放熱、放出氣體、發(fā)出聲音……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guī)律。

2課時

導入新課:

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qū)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瘜W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程序:

投影:

變化前: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

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xiàn)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

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xiàn)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xiàn)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xiàn)象常??梢詭椭覀兣袛嘤袥]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qū)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a.導電性b.揮發(fā)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qū)別開的一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鐵塊和鋁塊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qū)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xiàn)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yè)的過去和現(xiàn)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

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

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

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yè)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變化前: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

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xiàn)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

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

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化學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七

2.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復習提問: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組成的?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新授:

提問:什么地方存在水?

學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問:有沒有同學看到黃河?(電視上也行)黃河水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答:很渾。

提問:能不能說一下原因?

學生:因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問:那么你說黃河水是純凈物還產混合物呢?

學生:是混合物。

提問: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嘗一下是什么味道?為什么?

學生:是,是咸的。因為含有食鹽。

提問:那么,海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學生:是混合物。

總結: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這樣不溶性雜質還有象食鹽這樣可溶性的`雜質,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雜質,這就是水的凈化問題。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怎樣除去這些不溶性的雜質。請同學們看書參照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總結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來除去這些不溶性的雜質。

1.沉淀演示實驗:觀察混濁的水的靜置,并比較顆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從而得出加絮凝劑的作用:使小的顆粒凝聚成大的顆粒,加快沉淀。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問題:上述操作哪個凈化效果最好?

通過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經是澄清透明的了,這些水是純凈的嗎?

學生答:不是,還有可溶性的雜質。

提問: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喝礦泉水好呢?還是喝純凈水好呢?為什么?

學生答:礦泉水。因為礦泉水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質。

學生答:鈣的化合物、鎂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問:能帶來什么樣的麻煩?請同學們看書。

提問:你能鑒別硬水和軟水嗎?

學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軟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軟化:有哪此操作?

學生答:煮沸水蒸餾。

提問:同上面的幾個操作相比,蒸餾的凈水效果怎樣?

練習題:56頁1、2、3。

下面咱們重點學習一下過濾的實驗操作。

“一貼”

“二低”

“三靠”

練習:基礎訓練。

小結:請學生總結都學到什么?

作業(yè):一課三練。

檢測。

水:化學符號,組成;構成。(純凈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混合物)。

1.沉淀(加絮凝劑)“一貼”

2.過濾: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變化“三靠”

1.硬水:含鈣、鎂的化合物較多。

2.鑒別:用肥皂:渣硬沫軟。

3.軟化:煮沸:家庭。

蒸餾:液氣液。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八

知識目標:

1.能用分子、原子觀點分析化學反應實質;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相似點、相異點和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概念及基本性質;

4.解原子的組成,了解核電荷數、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5.了解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以及相對原子質量和原子組成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認識物質的可分性,逐步培養(yǎng)量變引起質變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分子是否可分?前一章有關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知識,為這一節(jié)的學習做了鋪墊,能順利的引導學生做出正確判斷--分子還可再分。

教材是以氧化汞受熱分解生成汞和氧氣的事實,導出氧化汞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氧原子和汞原子構成的,并繪出了形象的示意圖。將宏觀知識與微觀知識建立起了聯(lián)系。通過示意圖的展示,能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得出原子的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原子的真實存在,教材以形象的描述、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想象原子的大小和狀態(tài),并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硅原子照片,確鑿證明原子也可以構成物質的事實。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原子不能再分,那么用其它方法或在其它變化中是否能分呢?教材圍繞這個問題討論了原子的組成。

人的認識過程是在實踐活動中,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有些理論性知識由于學生缺乏與之相關的感性認識基礎,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在講解原子概念時,由于概念抽象學生難懂,建議教學過程中首先演示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實驗,使學生從宏觀上得到結論:加熱氧化汞能生成汞和氧氣(汞蒸汽有劇毒,實驗可在下圖中進行)在此基礎上,再采用電腦(或磁性黑板)模擬分子、原子圖象展示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結合學生的`分析、討論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便于學生理解。通過微觀展示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的"分"與原子的"合"得出原子的概念,并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如:對質量守衡定律的學習及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對有關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學習(置換反應、分解反應等)能加深理解。

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原子也可以構成物質。學生已經了解了分子的性質,那么原子有哪些性質那呢?通過展示氧化汞受熱分解的微觀過程,結合閱讀課本、想象由學生總結分子的性質。

至此,學生對分子、原子概念及性質都有了了解,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過分解反應得出的。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將分子和原子加以對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異和相關指處。重點應放在兩者的主要區(qū)別--在化學反應中能否再分上。對比時可以采取復習、總結、討論的方法。

最后,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應讓學生閱讀"原子和分子發(fā)現(xiàn)"的選學內容,并組織相關的討論:為什么自從用原子-分子論來研究化學以后,化學才有了教快發(fā)展?使學生初步意識到,任何科學原理的創(chuàng)立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評價科學家在科學上的貢獻。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

關于原子結構部分,就目前的實驗手段及教學條件來說,還難以讓人們直接看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學生缺乏作為分析原子內部結構的感官材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的小資料,用以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研究原子結構所采用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原子的構成情況。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九

1、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

2、掌握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和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對溶液的“濃”和“稀”具體分析,提出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質量分數,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奠定基礎。

2、討論影響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的因素,加深對溶質質量分數概念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和練習,對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能做到步驟完整、字跡工整有邏輯性。知道化學計算格式美。

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一、

溶液的組成與。

“濃溶液”和“稀溶液”的關系

(閱讀)課本143頁第一,二段。

(討論)怎樣判斷兩杯糖水的濃度大小。

(小結)。

(觀察)兩杯不同濃度硫酸銅溶液。

(討論)怎樣判斷兩杯硫酸銅溶液濃度的大小。.

(小結)。

(討論)決定溶液濃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結)。

(觀察)將一杯硫酸銅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

(討論)(1)、每一份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否改變。

(2)、將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3)、將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4)、原溶液減少溶質,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5)、原溶液蒸發(fā)溶劑,其溶質、溶劑、溶液的是否改變。

(小結):

溶質質量。

溶劑質量。

溶液質量。

溶液的組成。

每一份。

加水。

蒸發(fā)水。

加入溶質。

減少溶質。

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

1、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什么叫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如何。

(提問)怎樣理解。

質量:。

溶質的質量分數:。

(提問)某硝酸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解釋其含義。

2、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討論):下表中的數據:

硝酸鉀溶液。

kno3固體。

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克。

96克。

200克。

10克。

150克。

16%。

100克。

25克。

(小結)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的關鍵是。

(閱讀)課本例題1和例題3以及解題格式。

(討論)找出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

(練習)蒸干20克食鹽溶液得到1.5克氯化鈉。計算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將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餾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a小于10%。

b等于10%。

c大于10%。

d無法判斷。

2、從200毫升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質量分數為()。

a.0.2%b.2%。

c.10%d.20%。

3、將6克食鹽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答:。

1)若將溶液分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質質量分數呢。

答:。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鹽,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

四、

反思評價:

1、我能理解溶質質量分數的概念嗎。

2、我能說出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關鍵嗎。

3、我掌握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格式嗎。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通過對燃料的選用來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燃料對環(huán)境影響的學習來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討論來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的科學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fā)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建議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石油液化氣、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認為最理想的燃料;調查當地燃料的來源和使用情況,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議。新課程標準提出可選情景素材有城市“環(huán)保汽車”的興起,“西氣東輸”工程等。確定選用人教版的九年級《化學》上冊中的第七單元課題3《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情景素材,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在前兩個課題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本課題內容主要分兩大點,一是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二是使用和開發(fā)新的燃料及能源。學生在前兩個課題的基礎上主要通過探究煤燃料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車用燃料的燃燒時產生的.尾氣的探究,歸納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對空氣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氫氣的燃燒反應、制取等內容,討論燃料的選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開發(fā)。結束時總結歸納本課題應該知道的知識是:1、一些燃料燃燒對環(huán)境有不良影響,應選擇使用不污染環(huán)境或對環(huán)境污染小的燃料;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3、應使用和開發(fā)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潔燃料,綜合利用資源和開發(fā)新能源具有重要意義。

了解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fā)重要性。

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新燃料及能源的優(yōu)點。

電腦、小燒杯,稀硫酸、植物葉子或果皮,金屬?;驐l(如鐵、鋁等),小石頭粒。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探究煤的燃燒形成的酸雨。

從煤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酸推測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引導復習煤的知識引入酸雨的形成。

分組進行有關酸雨的探究實驗,并開展討論p140的“討論”。

指導實驗,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fā)言。

探究酸雨的危害。

從汽車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燒產物,分析尾氣中污染物。

引導復習石油的知識引入燃燒產物的探究。

探究汽車用燃料的燃燒。

歸納總結化石燃料燃燒造成對空氣污染的原因。

引導從燃燒的反應總結歸納。

了解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引導探究。

從酒的釀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從燃燒的反應推出其優(yōu)點。

引導從酒精的制備、性質來探究酒精。

探究乙醇。

引導探究。

說出應用的例子及優(yōu)點。

引導從乙醇燃燒的優(yōu)點探究其使用。

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況。

引導探究。

回憶氫氣的性質推出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從制備考慮其應用前景。

引導從氫氣的性質制備來探究。

探究氫氣。

討論。

從掌握的知識分組討論p143的“討論”

組織開展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發(fā)言。

確定選擇使用的燃料。

引導探究。

從掌握的知識描述知道的新能源。

引導描述新能源。

認識開發(fā)新能源的重要性。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一

常識性介紹化合價的涵義;了解常見元素、原子團化合價;初步學會應用。

結合課堂上對問題的設疑、解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的能力,從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鞏固學生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通過化合價基礎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的記憶力。

在學習元素化合價的知識更新中,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教育。

隨著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層層置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以及克服困難的持久力。

在對元素化合價的學習中,使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從現(xiàn)象到本質、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方法。

[引入]請確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價。

請兩個同學分別回答,其他同學思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確讀法是什么?

傾聽,思考。

引出新課題。

[板書]5表示方法及讀法。

+1-1?+1-2?+1-6-2?+1-2。

nacl、?h2o、h2so4?、h2so4。

讀法:+1價的鈉元素。

—2價的氧元素。

—2價的硫酸根。

練習標化合價,練習讀法。

naoh、?hcl、al2o3?、cu、?s。

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能力的培養(yǎng)、再現(xiàn)、鞏固知識。

[引言]化合價和化學式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根據物質的化學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價。同樣,運用化合價知識,可以正確地寫出物質的化學式。

傾聽,領會。

引出新課題。

[板書]四、化合價的應用。

1.寫化合物的'化學式。

[點撥]一般正價元素在前,負價元素在后,并且正、負化價的代數和等于零。

[舉例](1)已知鐵元素化合價為+3價,氯元素化合價為—1價。

化學式:fecl3。

(2)課本第81頁例1、例2、例3。

練習寫化學式:

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練習寫給出不同的化合價的物質間反應生成物的化學式,如:氯化鈉(鎂、鋁)、氧化鈉、氫氧化鈉等。其余同學做練習。分小組討論,全體同學一起糾正。

再現(xiàn)、鞏固新知識。加強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集體合作精神。

[板書]。

2.推斷某元素化合價。

例:試確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

解:查表得知:鉀為+1價,氧為—2價,氯有—1價、+1價、+5價、+7價等不同的化合價。

根據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等于零的原則求氯元素的化合價。

設:氯元素化合價為x。

+1+x+(—2)=0。

x=+2—1=+1。

則: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

鞏固新知識。

強化應用概念,認識新事物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態(tài)度。

[板書]。

3.根據化合價判斷化學式的正誤。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二

第一節(jié)奇妙的化學(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與實際生活,生產聯(lián)系感受化學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

2、能復述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含義及基本特征,會判斷常見的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

3、認識化學的兩面性,初步樹立綠色化學觀。

自主探究:

一、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教室的物品有:

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

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

通過觀察和統(tǒng)計你有什么感想:

二、觀察化學變化。

生活中有很多變化,試比較下面變化的區(qū)別:

1、涼水燒成熱水2、木炭燃燒變成灰燼3、布料做成衣服。

4、葡萄釀成酒5、水結冰6、鐵礦石煉成鋼鐵。

7、酒精揮發(fā)8、礦石粉碎。

將這些變化分類:

你這樣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歸納總結:1、是物理變化。

是化學變化。

2、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實驗探究:完成以下實驗。

1、點燃鎂條,觀察現(xiàn)象。

2、在試管里加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加幾滴酚酞試液觀察現(xiàn)象。

3、將一粒鋅放入試管中,加入1~2毫升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

4、取3~4毫升硫酸銅溶液于一試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xiàn)象。

回答問題:

1、這些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理由是什么?

2、這些變化伴隨著什么現(xiàn)象?

結論:1、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化學變化的過程常常伴隨著、、、、等現(xiàn)象。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現(xiàn)象來推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化學變化有生成,而物理變化只是物質在、發(fā)生了變化。

3、化學變化不但生成新物質而且還伴隨著的變化,這種變化經常表現(xiàn)為熱能,光能和電能的放出和吸收。

4、人類開展化學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

我的收獲:

1、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絕大多數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這些材料都是通過變化制得的。

2、物質的變化一般分為兩大類:變化和變化。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是?;瘜W變化過程中伴隨的現(xiàn)象不能作為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3、綠色化學的理念是。

當堂測試:

1、發(fā)生的下列自然現(xiàn)象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冰雪消融b.沙塵暴c.閃電引發(fā)的森林大火d.汽油揮發(fā)。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發(fā)光發(fā)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化學變化。

c.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d.有沉淀生成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地板b.鋁合金門窗c.玻璃d.木質桌椅。

4、下列變化中前者屬于化學變化,后者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燈泡通電發(fā)光發(fā)熱;瓷瓦破碎。

b.煤炭燃燒;水的蒸發(fā)。

c.酒精揮發(fā);食物腐爛。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鐵生銹。

5、幾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從事的活動中,使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建筑房屋b.磨制石器c.用麻織布d.燒制瓷器。

6、下列廣告語中你認為不科學的是()。

a.食用含碘食鹽可預防甲狀腺腫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預防齲齒。

c.本飲料由天然物質配制而成,絕對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d.經衛(wèi)生部門檢測合格的礦泉水中含有少量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一種健康飲料。

7、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化學變化,而物理變化只是在。

和等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同一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可發(fā)生不同變化,如加熱蠟燭,溫度稍高就可融化,這是變化,溫度再高就可燃燒,這是變化。

第一節(jié)奇妙的化學(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每一類原子稱為一種元素。

2、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相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

自主探究:

閱讀課本第7---8頁后討論并完成以下問題。

1、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如分子、原子等)構成的。例如我們熟悉的物質水就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而每個水分子又是由兩個和一個構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氫氣是由構成的,氧氣是由構成的。每個氫分子又是由兩個構成的,每個氧分子又是由兩個構成的。

3、什么是元素?水、氫氣、氧氣分別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4、什么是化學?

化學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質的、、及其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交流共享:想象一下:一桶水如果無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們會得到什么?

合作探究:完成課本第9頁挑戰(zhàn)自我2。

歸納總結:

1、宏觀物質都是由組成的,又是由極其微小的構成的。

2、構成物質的粒子有、等。

3、分子都是由構成的。

當堂測試:

1、化學研究的對象與物理、生物、數學、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不同,取一塊食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學研究領域的是()。

a.食鹽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b.食鹽的產地在哪里。

c.食鹽有什么性質和用途。

d.食鹽的微觀結構如何。

2、水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關于它的組成結構說法正確的是()。

a.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b.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一個水分子是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

d.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

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構成物質。

c.實際上元素就是所有原子的總稱。

d.把每一類原子稱之為一種元素。

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物質是由許許多多微小的粒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鐵是由鐵原子構成的。

b.有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而有的物質則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

c.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能拍攝到鐵原子,說明原子是真實的存在的。

d.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已經實現(xiàn)了對原子、分子的移動和排列。

5、下列廣告用語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補血口服液”可補血補鐵,防止缺鐵性貧血。

b.本飲料由天然物質配制而成,絕對不含化學物質。

c.含氟牙膏可以預防齲齒。

d.礦泉水中含鉀、鈉、鈣、鎂等元素,是一種健康飲料。

6、打雷閃電的時候,空氣中有極少的氧氣(o2)變?yōu)槌粞酰╫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變化是物理變化。

b.該變化是化學變化。

c.氧氣和臭氧是同一種物質。

d.氧氣和臭氧不是同一種物質。

7、1993年8月,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一塊晶體硅(si)的表面通過探針的作用搬走原子,寫下了“中國”兩個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上述操作中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上述操作中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

c.這兩個漢字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漢字。

d.這標志著我國科學已進入操縱原子的階段。

8、人類的下列活動中,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的是()。

a.設計新程序開發(fā)電腦軟件。

b.培育新品種,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提高品質。

c.提煉石油,生產各種燃料。

d.利用指南針航海。

9、“民以食為天”。下列過程中,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釀酒。

10、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主導方向。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消滅污染,是一門能徹底阻止污染產生的化學,它包括綠色生產和綠色銷毀等內容。泰安市在整頓音像市場的活動中,查獲了一批盜版光盤,并進行綠色銷毀。以下做法屬于“綠色銷毀”的是()。

a.潑上汽油焚燒b、倒入大汶河中。

c.埋入土中d.碾碎后回收再利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三

知識目標:初步學習觀察和描述化學實驗的方法。體現(xiàn)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能力目標:1、能說出實驗探究的過程。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給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能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能正確填寫探究(實驗)報告。

2、能說出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四

1、知識目標:

(1)了解幾種碳的性質和用途。

(2)了解金剛石、石墨、c60的微觀結構。

(3)掌握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學生辨別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組成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通過物質的.結構影響其性質,性質又決定用途,增強學生對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實驗法、討論法。

(二)講授新課:

一、[碳的單質]。

(1)金剛石:

(2)石墨:

(3)c60。

觀看科利華軟件。

(1)上述三種單質有哪些物理性質?

(2)它們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碳的化學性質:

用墨(用碳黑制成)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木樁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冬天生煤爐能引起煤氣中毒,為什么?

(2)氧氣的有哪些化學性質?

2、碳跟氧氣的反應可燃性。

(1)反應現(xiàn)象:

(2)反應方程式:碳完全燃燒:碳不完全燃燒:

木炭與氧化銅的反應。

(1)觀察實驗現(xiàn)象,

(2)共同分析反應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還原性。

(1)反應現(xiàn)象:

(2)反應方程式:

這個反應的特點:在這個反應中,氧化銅(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木炭得到氧化銅中的氧而使氧化銅還原為銅,導出:

a、還原反應,

b、氧化反應。

c、木炭具有還原性。

木炭的還原性在冶金工業(yè)上的應用。

(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業(yè):書p109習題1-6。

本節(jié)內容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五

2. 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水的凈化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

過濾和蒸餾的原理及實驗操作

復習提問: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組成的?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新授:

提問:什么地方存在水?

學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問:有沒有同學看到黃河?(電視上也行)黃河水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答:很渾

提問:能不能說一下原因?

學生:因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問:那么你說黃河水是純凈物還產混合物呢?

學生:是混合物

提問: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嘗一下是什么味道?為什么?

學生:是,是咸的。因為含有食鹽

提問:那么,海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學生:是混合物。

總結: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這樣不溶性雜質還有象食鹽這樣可溶性的雜質,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雜質,這就是水的凈化問題。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怎樣除去這些不溶性的雜質。請同學們看書參照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總結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來除去這些不溶性的雜質。

1. 沉淀 演示實驗:觀察混濁的水的靜置,并比較顆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從而得出加絮凝劑的作用:使小的顆粒凝聚成大的顆粒,加快沉淀。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問題:上述操作哪個凈化效果最好?

通過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經是澄清透明的了,這些水是純凈的嗎?

學生答:不是,還有可溶性的雜質。

提問:對我們的身體來說,喝礦泉水好呢?還是喝純凈水好呢?為什么?

學生答:礦泉水,化學教案《水的凈化 ―― 初中化學第一冊教案》。因為礦泉水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質。

學生答:鈣的化合物、鎂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問:能帶來什么樣的麻煩?請同學們看書。

提問:你能鑒別硬水和軟水嗎?

學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軟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軟化:有哪此操作?

學生答:煮沸水 蒸餾

提問:同上面的幾個操作相比,蒸餾的凈水效果怎樣?

練習題:56頁1、2、3。

下面咱們重點學習一下過濾的實驗操作。

“一貼”

“二低”

“三靠”

練習:基礎訓練

小結:請學生總結都學到什么?

作業(yè):一課三練。

檢測

板書 水的凈化

水:化學符號,組成;構成。(純凈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雜質和可溶性雜質(混合物)

1. 沉淀(加絮凝劑) “一貼”

2. 過濾:小的走,大的留 “二低”

3. 吸附:物理變化 “三靠”

1. 硬水:含鈣、鎂的化合物較多

2. 鑒別:用肥皂:渣硬沫軟

3. 軟化:煮沸: 家庭

蒸餾:液 氣 液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六

1、了解分子的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教學重點:分子的概念和性質、

教學難點:分子運動的想象、

復習提問: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通過緒言和第一章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節(jié)將進入對物質組成結構的研究、在。

初中物理中,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

基本性質。

一、分子、

實驗1:品紅的擴散、

實驗2:氨分子的擴散、

觀察現(xiàn)象,解釋原因、

實驗3:酒精和水的混合、

觀察:v酒精+v水1v酒精與水混合、解釋原因、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說明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質。

閱讀p271---3段、

小結: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很小,質量也非常小;。

2、分子不停地運動;。

3、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討論:舉出生活中幾個事例,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分子間有間隔、

教材p292、

提問:通過對分子的學習,我們應更進一步理解什么是分子。

討論:分子的概念、(閱讀p26第4段和第5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討論:分子是否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舉例說明、

二、混合物與純凈物、

演示實驗2–2、鐵粉與硫粉混合、用磁鐵在混合物上方移動、

觀察現(xiàn)象:磁鐵可吸引混合物中的鐵、

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么問題,什么是混合物。

(分子1)。

1、混合物:p28、

舉例說明哪是些物質是混合物、

什么是純凈物舉例說明、

2、純凈物、

三、用分子的知識解釋:。

討論: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混合物與純凈物、閱讀p28第5段、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混合物與純凈物:。

都限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的。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

四、鞏固練習:。

1、簡答下列各題:。

(1)、根據分子的性質解釋,。

a)、氣體易被壓縮,固體不易被壓縮、

b)、水在夏天比冬天蒸發(fā)的快、

2、選擇題:。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錳;(b)、氯酸鉀;(c)、氧化鎂;(d)、液氧、

(2)、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a)、鐵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生成物;。

(b)、氯酸鉀,二氧化錳混合后加熱制取氧氣的剩系物;。

(c)、硫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

(d)、石蠟燃燒后的生成物、

本節(jié)概念很抽象,需多次打比方,并加強與生活實際的練習、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七

知識目標:初步學習觀察和描述化學實驗的方法。體現(xiàn)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能力目標:1、能說出實驗探究的過程。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給定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能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能正確填寫探究(實驗)報告。

2、能說出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

【教學重點】化學實驗的觀察及描述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描述化學實驗現(xiàn)象。

【教學方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引入情境,生成新知:

自學研討,生成能力:

知識點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

2、古代煉丹和煉金術士對化學實驗的貢獻:發(fā)明了許多化學實驗器具及一些分離物質的方法,如過濾、蒸餾等。

3、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化學的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新的化學知識。

4、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做出結論――反思與評價――交流討論。

知識點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著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

1、點燃蠟燭“前”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tài)、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各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得出的`結論:

現(xiàn)象:點燃前:白色圓柱狀固體、略有氣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分析:可用小刀切割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浮在水面上說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察燃燒過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2)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xiàn)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得出的結論:

現(xiàn)象:燃著時:石蠟熔化并發(fā)光放熱,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暗,火柴梗兩端逐漸變黑。燒杯壁上出現(xiàn)水珠,石灰水變渾濁。

分析:石蠟熔化說明熔點較低;發(fā)出明亮火焰有燭淚,火柴兩端最先碳化變黑,說明外焰溫度最高;火柴中間未變黑,說明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燒杯壁上出現(xiàn)水珠,說明燃燒生成了水;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還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分析得出的結論:

現(xiàn)象:熄滅后:冒白煙,用火柴點白煙,蠟燭重新被點燃。

分析:煙是固體小顆粒,并且可以燃燒,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

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及結果。

歸納:

1、蠟燭燃燒時發(fā)生的變化:

2、蠟燭火焰的溫度高低及明亮程度:

焰心是由于沒有與氧氣接觸而不能燃燒的石蠟蒸氣,故溫度最低,且最暗;外焰與空氣充分接觸,燃燒充分,故溫度最高,且最亮。

3、蠟燭熄滅時的白煙能燃燒的原因:

沒有燃燒的石蠟蒸氣遇冷凝結成石蠟固體小顆粒即白煙,具有可燃性。

提示:煙和霧的區(qū)別: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小液滴。

知識點三: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比較。

我們人既吸入氣體也呼出氣體,人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一樣嗎?

1、此探究主要觀察呼吸前后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含量的變化。

把盛滿水的瓶子連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內(瓶底不能有氣泡),將導管小心地插入集氣瓶內,并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直到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將集氣瓶的瓶口蓋好,然后取出集氣瓶正放在實驗臺上。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組織學生組內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并提醒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現(xiàn)象:滴入澄清石灰水后,吸入的空氣瓶中無現(xiàn)象,呼出氣體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說明了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

現(xiàn)象:插入人體吸入的空氣集氣瓶中的小木條比插入人體呼出氣體集氣瓶中的小木條燃燒更旺,且燃燒時間要長。

結論:說明了空氣中氧氣含量大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3、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的一個玻璃片呼氣,有什么現(xiàn)象產生?說明了什么?

現(xiàn)象:對著干燥的玻璃片呼氣后,玻璃片上會產生極小的水珠。

結論:說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水蒸氣。

歸納:

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比較:

吸入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

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吸入的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

提示:人體的呼吸是新陳代謝的過程,吸入氧氣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同時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氣,它也是人體排泄的一種方式。

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1、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是(d)。

a.空氣?b.二氧化碳?c.水蒸氣?d.氧氣。

2、常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物質是(b)。

a.食鹽水?b.澄清石灰水?c.純凈水?d.蔗糖水。

3、不屬于蠟燭燃燒實驗現(xiàn)象的是(c)。

a.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亮b.熄滅后有白煙產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白霧。

4、通過探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實驗,得出結論正確的是(?d)。

a.吸入的氣體全部是氧氣?b.呼出的氣體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氣體極易溶于水?d.呼出的氣體里含有較多水蒸氣。

5、,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科恩(美)、波普爾(英),以表彰他們在理論化學領域作出的重大貢獻。他們的工作使實驗和理論能夠共同協(xié)力探討分子體系的性質,使整個化學領域經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是(a)。

a、化學不再是純實驗科學?????b、化學不再需要實驗。

c、化學不做實驗,就什么都不知道?d、未來化學的方向還是經驗化。

6、蠟燭燃燒既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又發(fā)生了物理變化,火焰分外焰、內焰和焰心三層,外焰部分的溫度最高,焰心部分的溫度最低。將干燥的燒杯放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迅速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

【課后作業(yè)】課后“練習與應用”習題。

【板書設計】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2、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3、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比較。

【教學反思】將此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實施方案調整為教會學生如何探究,如何做實驗,通過直觀的演示實驗,用清晰的語言敘述,適時的課堂提問,必要的板書及簡單的原因分析等,讓他們看到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聽到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學生以后的化學學習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和實驗基礎。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八

1、使學生了解金剛石、石墨和木炭等碳的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通過金剛石與石墨組成元素相同而性質不同的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自學能力。

金剛石、石墨在物理性質方面的特性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自學與講解相結合

[引言]種類有限的元素構成數不清的物質,你們知道哪種元素形成的物質種類最多嗎?這種元素是第六號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僅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它們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此本章將學習碳和碳的化合物。

[板書]碳和碳的化合物

[實驗]

1、用鉛筆在玻璃上劃一下,然后用布擦一下。

2、用玻璃刀裁玻璃。

[引言]從實驗可見,鉛筆芯的主要成份——石墨與玻璃刀上的金剛石不光“長相”不同,它們的“脾氣”也不一樣,表面上看石墨和金剛石是兩種不相干的物質,然而它們的組成元素卻是相同的,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板書]第一節(jié)碳的幾種單質

[說明]本節(jié)課閱讀自學,提出閱讀要求、范圍,并用小黑板寫明自學思考題。

1、金剛石的外形、硬度如何?有何用途?

2、石墨的外形、硬度如何?導電性能如何?有哪些用途?

[閱讀]學生閱讀課本。

[講述]學生圍繞思考題做閱讀匯報,教師講評補充并板書

[板書] 1、金剛石與石墨比較

[提問]

1、什么事實說明金剛石很硬?石墨很軟?

3、高溫下工作的機器,常用石墨粉末作潤滑劑,這都利用了石墨的哪些性質?

[實驗]

1、用玻璃刀裁玻璃。

2、學生自己刮一點鉛筆芯,用手捻一下。

[提問]上面的實驗說明什么?根據這個性質可在哪些方面應用?

[討論]根據已學過的知識,試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來證實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分析得出結果。

[板書]接上表

[講解]我們知道結構決定性質,性質不同結構顯然不同,它們在結構上的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就好比用同樣的.磚塊可以建造不同風格的建筑物。至于碳原子怎樣排列形成的就是金剛石,怎樣排列就形成石墨將在今后的學習中再研究。

[引言]碳元素形成的單質除了金剛石、石墨外,還有一類無定形碳,在小結這部分知識前,先來觀察兩個實驗。

[實驗]

1、木炭吸附二氧化氮

2、木炭吸附紅色顏料

[引言]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木炭有吸附性能,木炭是無定形碳中的一種,別的物質是否也具有吸附性?除吸附性外,還有什么性質?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請一名同學來小結。

[說明]學生小結時,教師板書

[板書]

[小結]學生談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

[練習]

1、把性質與所決定的用途用直線連起來

2、選擇

(1)金剛石是[]

a、單質b、化合物c、純凈物d、混合物

(2)金剛石粉末與石墨粉末混合在一起,對所得物質描述正確的是[]

a、所得物質因為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所以是純凈物。

b、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質,所以是混合物。

c、它們是混合物,所以元素種類不止一種。

d、把它們共同灼燒,所得產物只有二氧化碳。

[作業(yè)]略。

水的凈化初中化學教案篇十九

1、知識與技能:知道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氣污染及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lián)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對物質進行分類是化學學習方法之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研究,激發(f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1、帶雙孔膠塞的集氣瓶、導管、膠管、彈簧夾、燒杯、燃燒匙、酒精燈、火柴。

2、紅磷。

(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1、思考并回答。

(1)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

(2)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

2、實驗探究2-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學生猜想:

教師演示:

現(xiàn)象:

文字表達式:。

學生閱讀教材第22頁-23頁,交流對空氣組成及成分的了解。

討論(第23頁及25頁):

識記:空氣的成分(計算)。

純凈物:定義舉例。

混合物:定義舉例。

(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閱讀教材第24頁-26頁,列表說明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用途。

(四)還記得化學學習的特點嗎?物質的性質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試一試:描述氮氣的物理性質。

(五)保護空氣。

b閱讀《資料》,了解空氣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觀察圖2-8,小組討論:

(1)在你身邊發(fā)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事?

(2)大氣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3)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你能做些什么?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97475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