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圖形創(chuàng)意教學設計篇一
【教材分析】
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結合實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并經歷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本內容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教具、學具準備】
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gu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課件1出示)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制作美麗的圖案。
[通過欣賞生活中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
二、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2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通過再次欣賞花瓣圖案,觀察分析圖案的構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2、小組內進行交流.3、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4、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操作相結合,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
5、課件出示 笑笑能將線面的圖1變成圖2,你知道她是怎樣做的嗎?(同桌交流后回答)
6、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guī)律。
三、
設計圖案。獨立完成書38頁練一練1題、2題。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知道自己本節(jié)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不足,今后應該注意的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小組合作設計圖案。
[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在交流和教師的
總結
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板書設計
圖案設計
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方法設計圖
教學反思
優(yōu)點:
這節(jié)課我巧妙地設置數學活動情境,如通過欣賞生活中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如讓學生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的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的來的?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如學生提出的幾種花瓣圖案的形成過程,鍛煉了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從各方面展開思考,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打下了基礎。
不足之處:
由于本班學生人數較多,課堂提問的面還不夠廣,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如果課前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剪一個花瓣圖案的基本圖形,課堂上探究花瓣圖案形成過程時,借助剪得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轉一轉,效果會更好。
圖形創(chuàng)意教學設計篇二
反思一:圖案設計教學反思
優(yōu)點:
這節(jié)課我巧妙地設置數學活動情境,如通過欣賞生活中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想象力和操作能力,如讓學生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的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的來的?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如學生提出的幾種花瓣圖案的形成過程,鍛煉了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從各方面展開思考,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打下了基礎。
不足之處:
由于本班學生人數較多,課堂提問的面還不夠廣,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如果課前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剪一個花瓣圖案的基本圖形,課堂上探究花瓣圖案形成過程時,借助剪得基本圖形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轉一轉,效果會更好。
反思二:圖案設計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安排了平移以及利用平移進行圖案設計的內容;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軸對稱安排了軸對稱以及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內容,并指出將平移和軸對稱結合起來,可以設計出更美麗的圖案。通過平移與軸對稱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圖案設計的知識與經驗,這些是學生運用平移、軸對稱、旋轉的組合進行圖案設計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交流等數學活動。學生在應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的應用價值,增強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為此,本節(jié)課設計了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1、知識回顧
教師將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通過模型逐一演示,幫助學生回顧圖形變換的基本特征,為進一步從圖形變換的角度辨析組合圖案奠定知識基礎。
2、圖案辨析
再現了組合圖案的設計過程,使學生認識到圖形變換是圖案設計的基礎,圖形變換的本質是基本圖形的再組合,使學生能從復雜的圖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圖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能描述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
3、圖案搜索
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
4、圖案設計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數學知識,學會與他人合作,集思廣益。
5、成果展示
以學生為主,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欣賞并分析出其中用到的圖形變換。促進學生的交流意識,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相互協作,共享成果。
6、反思小結
學生經歷圖案設計的過程,欣賞變換產生的美,體驗數學的美學價值,這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本節(jié)課學生雖然有極大興趣,參與度很高,但是圖案設計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同學設計的圖案很有創(chuàng)意,圖形的組合很巧妙,包含的數學知識豐富,有整體美感,品味較高;但有的同學設計的圖案比較單調,缺乏創(chuàng)造性,就是簡單的應付式設計,建議老師要注意評價的方式,找出設計中的亮點,多表揚,多鼓勵。由于課堂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生很難完成較復雜的圖案設計,建議開展圖案設計比賽等課外活動。如我們開展了設計班徵的活動,表彰設計優(yōu)秀的同學,將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
在圖案設計時,讓學生如借助計算機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有條件的話,應多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反思三:圖案設計教學反思
1.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發(fā)展過程。據此,我設計了欣賞激趣、臨摹畫圖、自由創(chuàng)作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安排既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通過精選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美麗圖案,引導學生欣賞圖案的和諧美、對稱美、規(guī)則美,讓他們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感受數學美,激發(fā)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在美好的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學習內容上,不知不覺中進入課題。
2.根據學生對所學內容了解情況,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分組探究、合作交流,作品展示、自主評價,適時點撥,激勵評價的教學模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新知;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和見解,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觀察、討論、操作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與表達。在學習六花瓣畫法時,我沒有采用課件演示畫圖過程,而是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師生合作的方式,在充分感知畫圖的方法與要領的基礎上,自主畫出六花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規(guī)的使用技能,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接著,引導學生分析三花瓣、太極陰陽圖結構,自主畫出圖形,實現了知識的遷移。通過自主探究,自主評價,使人人都參與了學習過程,體現了創(chuàng)新的教材、創(chuàng)新的教法、創(chuàng)新的課堂環(huán)境。
3.為了更好地揭示教材豐富的內涵,分解教學難點,我精心設計制作了課件。通過色彩和動畫,充分展示了幾何圖案的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圖案的結構,掌握畫圖的步驟。
4.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臨摹畫圖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考考你自由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根據本節(jié)所學知識,用圓規(guī)、直尺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有一定含義的圖案。這是本節(jié)課設計比較成功之處。令我驚喜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與創(chuàng)作能力是巨大的。從隨機抽取的四名同學的作品看,第一幅是禁止吸煙圖案,體現關注環(huán)保、關注健康的主題;第二幅是萬箭穿心,反映了射手高超的技藝;第三幅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表達了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第四幅是請照顧好您的孩子,表達了對下一代的關愛。多了不起的學生,多了不起的構思!試想,要是不放手讓學生嘗試,這些奇妙設計就會被埋沒,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火花也將熄滅。
5.精彩無限,課堂時間有限。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了解更豐富精彩的圖案世界,我提供了奧博(中文)網站的網址,供學生在課外瀏覽。并要求學生為班級創(chuàng)作一幅學習園地圖案,體現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題。作業(yè)反饋表明,絕大多數學生不僅能按要求完成了圖案設計,而且創(chuàng)作了豐富多彩的作品,較好地實現了本節(jié)課預定的教學目標。
6.通過教學《圖案設計》,我感到,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不僅可為,而且大有作為。由于課堂時間所限,在自由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僅展示了四幅作品,沒有能滿足更多學生的表現欲望。此外,新教材怎么教,尤其是數學活動課怎么上,對每位執(zhí)教者都是全新的課題,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
圖形創(chuàng)意教學設計篇三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6頁“圖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1、能夠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窘叹?、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guī)、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制作美麗的圖案。
二、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4、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guī)律。
三、設計圖案。
1、獨立完成書37頁練一練1題、2題。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1)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五、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通過欣賞生活中美麗圖案,激起學生對美麗圖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制作圖案的興趣。
通過再次欣賞花瓣圖案,觀察分析圖案的構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操作相結合,分析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研究空間圖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活動成功的喜悅。
通過學生的作品展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對別人作品多種形式的進行評價,在交流和教師的總結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愉悅,知道自己本節(jié)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不足,今后應該注意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圖形創(chuàng)意教學設計篇四
《吉祥圖案》教學設計
北京市朝陽區(qū)白家莊小學 黃晶惠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
《美術課程標準》中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闡述中明確指出美術課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在“基本理念”中進一步闡述:要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美術傳統(tǒng)的熱愛。在“‘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說明”中還明確指出了這一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并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chuàng)意、設計和制作活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p>
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教材內容的文化性,并將文化學習與審美教育貫穿教學始終,在注重對學生設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熱愛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美化生活的愿望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以布魯納的認知──發(fā)現學習理論為基礎,組織和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小學美術第三學段“設計?應用”領域的教學內容?!睹佬g課程標準》中對第三學段設計?應用領域提出的學習目標是:“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對比第一學段的“簡單的組合和裝飾”及第二階段的“簡單的設計和裝飾”,去掉了“簡單的”一詞,意味著進入較高一級的層次。本課與第4課《吉祥圖案
(一)》屬于同一單元的內容,是在上一課了解吉祥圖案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表現方法以及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與現代設計如何巧妙結合。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感悟吉祥圖案豐富的文化內涵,體驗我國民間藝術中吉祥圖案的美感,激發(fā)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整合前:本課主要采用的表現方法是刮畫,刮畫的方法二年級上冊學生就已經學習過。整合后:本課主要采用的表現方法是校本課程瀝粉畫表現,這種形式更加適合表現吉祥圖案題材。
學生愿意積極嘗試與借鑒新奇、適當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手法,有意圖的表現作品。校本課程瀝粉畫與美術教學有機整合,整好滿足了學生的這一需求。
(二)學情分析
1.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意和表現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
2.吉祥圖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校正是以傳承民族文化為特色,校園中京味文化樓的環(huán)境布置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校本課程中的傳統(tǒng)文化類更是占據很大比重。《瀝粉畫》校本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對瀝粉畫技法有過接觸,這一切使我校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和更多的了解,為本課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教師的經驗積累:
1、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熱愛,對這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積累。
2、以傳承民族文化為內容開展過課題研究,做過相關研究課,撰寫的案例、論文多次獲獎。
3、開設《瀝粉畫》校本課程,并以吉祥圖案為主要表現內容,研究出一套適合小學生初步學習瀝粉畫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了解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并根據我國民間吉祥圖案的表現形式,完成一幅能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美術作品。
2、過程方法:以發(fā)現式教學模式為主,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資料分析、學生探究、藝術實踐等教學方法開展學習。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fā)學生熱愛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體驗傳統(tǒng)與現代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
難點:如何用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進行構思、構圖。
教學過程與資源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補充性教學資料、課件、范畫、瀝粉畫工具、美術書等。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圖片資料等,瀝粉畫材料等。
【教學流程】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以競賽的方式復習上節(jié)課學的知識。
(1)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寓意。
(2)吉祥圖案的表現手法。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搶答:
吉祥圖案的寓意:牡丹──富貴、雙“喜”字──雙喜臨門、魚──年年有余,蝙蝠──幸福,??
吉祥圖案的表現手法:文字、諧音、象征等
【設計意圖】復習并使學生對吉祥圖案這種傳統(tǒng)民間文化有進一步理解。
(二)講授新課
1、分析探究
(1)【教師活動】設問:他們與傳統(tǒng)吉祥圖案相比有什么特點?(出示一組現代吉祥圖案)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答:題材廣泛,更具時代特色等。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現代吉祥圖案與傳統(tǒng)設計構思的巧妙結合。
(2)【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傳統(tǒng)吉祥圖案與現代設計巧妙結合的方法。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分析回答。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概括。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現代思想與傳統(tǒng)圖案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
2、吉祥圖案的設計與制作 (1)共同探究,教師示范演示
【教師活動】設問:如果以幸福、吉祥為立意設計一個吉祥圖案,應該從哪方面來思考?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及課上師生的講解,進行構思并回答。
【教師活動】示范:教師根據學生的設想提議,在黑板上進行示范,并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示幾組不同的構圖。
【學生活動】觀看學習。
【設計意圖】了解用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進行構思、構圖的不同方法。
(2)教材中學生作品分析
【教師活動】看書第12頁、第13頁。
設問:這些作品運用了我們學過的哪些表現方法?還可以用哪些工具材料來表現?
【學生活動】欣賞教材中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感受吉祥圖案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產生的美。
(三)藝術實踐
【教師活動】1.提出作業(yè)內容與要求。
作業(yè)內容:根據我國民間吉祥圖案的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一幅瀝粉畫作品。
作業(yè)要求:能夠通過作品表達出自己的美好愿望。
2.為學生提供吉祥圖案的基本形象,供學生參考。
【學生活動】聆聽作業(yè)內容與要求,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實踐。
【設計意圖】提出明確的作業(yè)內容和要求。在實踐中體驗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師巡視輔導
教師輔導圍繞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進行輔導。
(1)針對沒有設計思路的同學進行啟發(fā)指導。
(2)對線條畫的不夠大膽、肯定的作業(yè)進行個別輔導。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巡視輔導,將本課的重點、難點進行強調,指導學生提升作業(yè)效果。
(四)評價拓展
1.作業(yè)展評
評價方式: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結合的方式。
評價要點:(1)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2)是否了解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
(3)能否通過本課了解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并根據我國民間吉祥圖案的表現形式,完成一幅能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美術作品。
【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作品,營造激勵的評價氛圍。在評價中相互傳遞美好的愿望。
2.拓展延伸:我國的吉祥圖案因物寓意,物吉圖祥,將情與景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濃郁的民族特色。請把你們的作品介紹給自己的老師、家長、鄰居,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并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我國民族文化傳承和發(fā)揚。
五、學習效果評價分析
1.通過學生作業(yè)效果評價。能否通過本課了解吉祥圖案的設計方法。并根據我國民間吉祥圖案的表現形式,完成一幅能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美術作品。
2.通過學生學習過程表現評價。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表現是否積極,并進行認真的觀察與思考。
3.通過學生學習后的感受評價。能否感悟民間藝術的魅力,增加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六、本次教學設計與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注重“學以致用”的設計思想。
2.整合校本課程資源。
本課采用民族傳統(tǒng)工藝瀝粉畫的形式進行藝術實踐,整合我校校本課程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傳承民族工藝。
3.突出美術的文化性學習。
在體現學科特色的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藝術的關注與熱愛。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能力。
板書內容:
2011-07-06 人教網
圖形創(chuàng)意教學設計篇五
第11課《吉祥圖案》教學設計執(zhí)教者:余小敏 日期:2010.09.05 教學內容: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人美版)教材分析:
吉祥圖案是一種裝飾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民間藝術形式。它倔中藏巧,樸中顯美,以它特有的裝飾風格和民族語言,幾千年來在民間裝飾美術中流行,給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它那豐富的內涵和善美的理想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征。吉祥圖案的應用極廣,無論是雕刻、織繡、繪畫、印染等都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本課的意圖是通過學習,了解吉祥圖案豐富多彩的題材和千變萬化的造型,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學生通過欣賞、感受、設計、制作等過程,充分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在民間剪紙中,吉祥圖案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只要有生活,就有民俗。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如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都可化為民間剪紙的吉祥內涵而成為民間審美的主題。民間剪紙既具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
這節(jié)課是以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讓學生用剪紙的形式設計、制作出形象各異、題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圖案,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裝飾美化生活,提高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及審美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目標:
通過對吉祥圖案的欣賞,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知識,了解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及吉祥圖案的設計特點和造型方法。啟發(fā)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而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與態(tài)度,以及形象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文化,加深對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嘗試用剪紙的形式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福。教學難點:
圖案的造型要生動、有趣,并且能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教學準備:吉祥圖案范作、彩紙、剪刀、膠水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看?。ǘ嗝襟w播放迎春圖片)
師:看到這些場面,你想到了什么?
——過年了,我們要買年貨、貼對聯、貼“?!弊帧?/p>
2、出示“?!弊?,問:誰會貼?學生把福字倒貼。
師:福倒了,福到了,是取一個諧音。大家一起說:福到了!師“像這樣具有美好寓意的圖案有一個很美的名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課題——《吉祥圖案》齊讀
二、講授新課。
1、體會圖案的寓意
師:人們很早就知道用圖案來表達吉祥美好的寓意,課前你們了解到哪些圖案有吉祥的寓意呢?
(1)出示:桃子——長壽
牡丹——富貴
魚——剩余、富裕
蝙蝠——福氣、幸福
(2)出示作品《五福捧壽》,問:這是什么小動物?數一數有幾只?五只蝙蝠,中間一個壽字,這個圖案寓意是五福捧壽,這是祝福老年人的。(3)出示《喜上眉梢》,問:有什么圖案?喜鵲站在梅花上,喜上眉梢,祝福人們生活幸福美滿。
(4)出示《年年有余》,“年”“余”取諧音,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游戲:看圖案說吉祥成語。
《龍鳳呈祥》 《雙喜臨門》 《富貴平安》 《三羊開泰》 《福壽雙全》 《萬象更新》
師小結:剪紙深受人們的喜愛,他通過用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心愿。
(過渡)在新的一年里,老師也有一個心愿,(出示吉祥圖案《健康成長》),祝愿同學們健康成長!這個圖案是有一個愛心、打開的書本和一棵幼苗組成。你們知道老師的這個圖案是怎樣剪的嗎?指名說。
3、教師示范剪吉祥圖案的步驟和方法。(1)設計構圖:畫出基本結構。(2)剪紙:鏤空,剪出輪廓。
4、交流學習。
師:在新的一年里,你們有什么心愿呀?跟你的同學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圖案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呢?
指名說,送禮物。
師:聽了你們的想法,老師的眼前就好象看到了一個個精美的吉祥圖案!同學們,動起手來,用彩紙把你們的心愿剪出來。(播放古箏音樂,多媒體反復播放吉祥剪紙作品)
三、展示評價。
1、出示《心愿樹》,播放喜慶音樂,把剪好的作品貼上去。
(1)師:才一眨眼的工夫,同學們的作品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誰來告訴大家哪個作品是你的?告訴大家你剪的是什么?表達了你的什么吉祥心愿?
(2)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個?(指名說)告訴大家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圖案?這個作品是誰的?告訴大家你要表達的心愿是什么?
2、出示小畫框,教師示范把作品貼在畫框里,問:是不是變得更加漂亮了?你們想不想也把作品貼在畫框里?貼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畫框,從里到外把作品貼牢。
3、把作品送給在座的老師,同時也把美好的祝愿送給他們,感謝他們的光臨指導。
四、總結。
同學們的作品實在是太美了!同學們,老師祝愿你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更精美的吉祥圖案,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圖形創(chuàng)意教學設計篇六
(一)導入:
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患貏e的禮物。看,這是什么作品?
教師張貼剪紙—連年有余。
師:我們來看看這件剪紙作品剪的是什么圖案?那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這件剪紙作品剪的是兩條鯉魚,中間還有一朵蓮花。這兩個圖案組合在一起有一個美好的寓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寓意是什么嗎?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啊,都非常豐富!這個美好的寓意就是連年有余,祝愿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板書:連年有余)
1、師:這四個字中有兩個字是根據圖案取的諧音字,你們知道是哪兩個字嗎?
2、師:老師還找了幾幅連年有余的吉祥圖案,大家仔細找找看,這幾幅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師:人們把這種借用具象圖案表達抽象概念的圖案稱為吉祥圖案。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同學們,請仔細想想,你見過哪些吉祥圖 案,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介紹自己了解的吉祥圖案。
師:我們的小朋友啊知道的都非常多,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剪紙藝術中,感受一下中國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板書:吉祥圖案)。
2、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賞析這幅《四季平安》和《喜上眉梢》
通過美好漂亮的事物表達美好的心愿。
師:在欣賞了這么多漂亮的剪紙作品后,那么同學們動動小腦筋思考一下這些吉祥圖案有什么作用嗎?
婚慶、祝壽、祈福等等非常多的吉祥寓意
(二)欣賞感受、拓展思維:
1、這是一位同齡小朋友的作品,而接下來的是一位北京的老人,她過去剪的最多是一些傳統(tǒng)的吉祥圖案(例如我們剛剛欣賞的——喜上眉梢)。如今,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這位老人又會剪些什么內容呢? 生講述內容。
師:她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和象征奧運的“五環(huán)”作為吉祥圖案設計成剪紙,很有創(chuàng)意。你能說說這幅圖案的寓意嗎?
生講述。
師:作品表達了老人支持奧運,祝愿祖國成功舉辦奧運的美好心愿。這是老人在繼承了傳統(tǒng)吉祥圖案之后的一次創(chuàng)新。同學們,生活中具有美好寓意的事物,我們都可以把它設計成吉祥圖案。
例如我們可以在身邊人過生日的時候送上一幅我們的藝術作品——《福壽雙全》 師:作品剪的是什么圖案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師:你知道圖案的寓意嗎? 師:我們從蝙蝠二字上取一個蝠字。桃子代表長壽,取壽字。兩個拳頭稱為雙全,即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我們想要的東西。圖案的寓意是“福壽雙全”。這里有兩個諧音字,你找出來了嗎?
(三)探索學習:
師:同學們,生活中具有美好寓意的事物非常多,我們都可以把它設計成吉祥圖案。
師:再請看這件剪紙作品,同學們,想不想看看這個圖案是怎么剪出來的?老師剪給大家看看。
師:圖案中有的地方是連接在一起的,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因為剪紙的特點就是“千剪不連,萬剪不斷”。
師:這兩個圖案是對稱的,老師采用對折的方法來剪。教師演示。師(邊剪邊介紹):先畫外形(展示),外形畫好后,同學們告訴老師,還需要畫什么?(和有花紋的剪紙作比較)。畫完之后,我們就開始剪了
師:我們還需要在圖案上設計一些花紋,讓剪紙作品更生動、更精彩。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總結吉祥圖案的制作步驟: ⑴、畫出外形
⑵、設計內部裝飾紋樣(設計紋樣時要選擇與表現內容相符的紋樣)
⑶、剪按照從小到大、由里到外的順序來剪。里面的圖形可以運用對折的方法剪掉。
(四)、大膽表現: 教師:大家在欣賞了這么多吉祥圖案的剪紙作品后,大家一定非常想動手來制作一幅屬于自己的吉祥圖案了吧,接下來請同學們通過制作吉祥圖案來為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是一個陌生人送上一份屬于你的祝福。
接下來請同學們大膽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輔導。
(五)展示評價
展示: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手多巧!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做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吉祥圖案,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么?
(六)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吉祥圖案有了更深的認識,同學們,擁有了一份美好的心愿,對生活就有了一個美好的向往。讓我們從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和發(fā)揚,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
今天的課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6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