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攝影作品技巧篇一
1、陽光16法則。即在拍攝處于明媚均勻的陽光下的主體時,快門定為感光度倒數(shù),光圈為f16為宜。以此為基準,可以估算出,在海灘用f22光圈,有云的晴天用f11等。
2、月光11,8,和5.6法則。攝影月亮的曝光組合有多種。但最為人樂于使用的是11、8和
5.6組合。當快門速度為感光度倒數(shù)時,滿月用f11光圈,半月和3/4月分別用f8和f5.6.3、相機抖動法則。安全的快門速度是焦距的倒數(shù)。如使用50毫米的鏡頭時,如果手持拍攝,速度至少要在1/60以上為宜(當然,防抖頭不算)。如果低于此速度,請使用閃光燈,腳架,或為相機找其他支持物。
4、18%灰測光。用18%中灰板測光會帶來最好的效果。如果沒有灰板,可以將手掌攤開面向陽光,對手掌測光讀數(shù),然后加一檔曝光拍攝。(不同的膚色對結果的差別幾乎連一檔都達不到。)
5、景深法則。對焦點取在整個景深的前三分之一位置可以得到最大的景深。因為焦點后的景深是焦點前的二倍。
6、數(shù)碼沖印尺寸法則。數(shù)碼照片最佳的擴印尺寸應該不超過長與寬的像素數(shù)之和除以200。如果需要影展素質的照片,請除以250。
7、曝光法則。經(jīng)典的建議是:保證高光區(qū)曝光準確,低光區(qū)隨他去。這一建議適用于反轉和數(shù)碼相機。而對負片,特別是彩色負片,最好增曝一檔。
8、快速閃光輸出法則。在使用沒有自動輸出控制的閃光燈時,將閃光燈的感光度設為膠卷的二倍,對主體測光,機身選光圈整檔,閃光燈設同樣光圈。這種設置下,照片的陰影區(qū)會比主體的亮度低一檔。
9、閃光距離法則。距離乘2,感光度乘4。比如,你的閃光燈在感光度100時的有效距離為20英尺。如果你需要閃光距離達到40英尺,則需要使用感光度400的膠卷。
10、像素翻番法則。要使數(shù)碼相機分辨率增倍,像素數(shù)要翻兩番。
11、動態(tài)捕捉法則:這是一個角度與速度的經(jīng)驗公式。如果物體沿鏡頭的軸線運動你能夠用(1/125)的快門捕抓下來,那么它垂直于鏡頭軸線的運動(從取景框的一邊到另外一邊的運動)能用比(1/125)高2檔的快門(1/500)捕抓下來,如果物體沿鏡頭軸線成45度運動的話,只需要提高一檔快門(1/250)就能捕抓下來。
12、日落測光法則。拍攝落日時,要對落日上部測光,但取景器中不要取到太陽。如果想讓照片上的日落看上去比實際晚一小時,可在曝光補償中減1
攝影作品技巧篇二
1、拍靜止的小東西的特寫,如花、鳥、蟲:
用av檔,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盡量在1m以內(nèi)拍攝,使背景虛化!光線好的話,iso100,光線不好的話,iso最好400以內(nèi)。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較大的光圈(f5.6以內(nèi))、50mm以上的焦距,拍攝距離視全身、半身、大頭照而定,使背景虛化,使用av檔!
光線好,iso100,光線不好,iso400以內(nèi)。
運動中的人使用追拍,體現(xiàn)運動感(詳見下面的運動物體的拍攝)!
3、拍景:
av檔,使用適當?shù)墓馊?,f8以上吧,焦距隨便,但是,一般廣角端都有畸變,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腳架,av檔,自定義白平衡或白熾燈,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燈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減少按快門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機震;并用背帶上的那個方蓋子,蓋住取景器,以免雜光從后面進入影響畫質;iso200以內(nèi),盡量使曝光時間加長,這樣可以使一些無意走過的人從畫面消失,不留下痕跡,凈化場景!
例如拍一個廣場,人來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這樣,曝光時間就會很長,那么,走動的人影,不會留在照片上!廣場將會很干凈!
5、拍煙花:
使用快門線,b快門,可以拍出多煙花重疊的效果!
6、拍運行的東西:
光線好的情況:av檔,光圈大小酌情處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淺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動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檔,快門1/30左右,對焦按快門的同時,鏡頭以合適的速度追著對象移動,會出很動感的效果!
光線不好的情況:只能酌情處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噴泉:
使用tv檔,1/50左右的快門速度,可以拍出緞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門,噴泉拍出來就都是不連續(xù)的水滴了!
8、夜間人像留影:
上三腳架,調節(jié)白平衡,自動或自定義白平衡;iso100-400;av檔,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閃光,后簾閃光模式;此時,閃光燈會閃兩次,按下快門閃一次,曝光結束前會再閃一次,所以在閃兩次前,人不要離開。
這樣拍出來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過暗。av光圈優(yōu)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門,不然別開最大光圈拍。2.拍風景請盡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靜物特寫可使用最大光圈縮1~2級之光圈。
4.安全快門請盡量控制在焦距倒數(shù)以上.廣角端快門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較保險.若快門不足請?zhí)岣吖馊騣so。
測光方式:
1.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2.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3.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ae lock 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后再來拍攝。4.盡量別對白色或黑色物體測光,不然就請記得黑要減ev、白要加ev。
ev 即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huán)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小型數(shù)碼相機大多通過菜單來調節(jié)曝光補償
數(shù)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門,液晶屏上就會顯示和最終效果圖差不多的圖片,對焦,曝光一切啟動。這個時候的曝光,正是最終圖片的曝光度。圖片如果明顯偏亮或偏暗,說明相機的自動測光準確度有較大偏差,要強制進行曝光補償,不過有的時候,拍攝時顯示的亮度與實際拍攝結果有一定出入。數(shù)碼相機可以在拍攝后立即瀏覽畫面,此時,可以更加準確地看到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明暗程度,不會再有出入。如果拍攝結果明顯偏亮或偏暗,則要重新拍攝,強制進行曝光補償。
拍攝環(huán)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進行曝光補償?shù)臅r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 1/2(0.5)或1/3(0.3)的單位來調節(jié)。
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很環(huán)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shù)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機的快門時間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總是能達到2ev的調整范圍,因此曝光補償也不是萬能的,在過于暗的環(huán)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時要考慮配合閃光燈或增加相機的iso感光靈敏度來提高畫面亮度。
一般的說,景物亮度對比越小,曝光越準確,反之則偏差加大。相機的檔次有高有低,檔次高的,測光就比較準確,低的則偏差也會加大。如果是傳統(tǒng)相機,膠卷的寬容度是比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圍內(nèi)不會有大問題,但是數(shù)碼相機的ccd寬容度就比較小,輕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響整體的效果。
總而言之,曝光補償?shù)恼{節(jié)是經(jīng)驗加上對顏色的敏銳度所決定的,用戶一定要多比較不同曝光補償下的圖片質量,清晰度、還原度和噪點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圖片。
注:
佳能說明書上的光圈是指f數(shù)值,光圈越大,景深越大。
一般人們所說的光圈是指光圈孔徑,和f數(shù)值成反比,光圈(孔徑)越大,景深越小。av--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tv--快門優(yōu)先自動曝光 ae-自動曝光
af-自動對焦
af-s--和saf應該一樣,是單次自動對焦。相對的是連續(xù)自動對焦。
maf-監(jiān)控af,這個模式可以縮短對焦所需的時間。相機在快門按鈕按下一半之前就會調整焦點,讓您以調整好的焦點進行構圖。將快門按鈕按下一半,而且af 鎖定完成時,焦點會被鎖定。
ev-曝光值,通常在進行曝光補償時會用到這個術語。
iso-感光度,感光度每差一檔,相當于光圈或者快門相應的一檔曝光值。
關于數(shù)碼相機幾種測光模式詳解
相機測光模式
大多數(shù)的數(shù)碼相機或傳統(tǒng)傻瓜相機,大多數(shù)都具備這幾種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中央局部測光、點測光以及評價測光。這幾種測光方式基本可以應付目前所有的拍攝,但是在影樓以及一些專業(yè)場合或者廣告拍攝,攝影師依舊依賴測光表的數(shù)值來進行拍攝。
一、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或簡稱:中央平均測光)
中央平均測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幾乎所有的相機生產(chǎn)廠商都將中央平均測光作為相機默認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主要是考慮到一般攝影者習慣將拍攝主體也就是需要準確曝光的東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間,所以這部分拍攝內(nèi)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負責測光的感官元件會將相機的整體測光值有機的分開,中央部分的測光數(shù)據(jù)占據(jù)絕大部分比例,而畫面中央以外的測光數(shù)據(jù)作為小部分比例起到測光的輔助作用。經(jīng)過相機的處理器對這兩格數(shù)值加權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攝的相機測光數(shù)據(jù)。例如尼康的相機采用的就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尼康相機的中央部分測光占據(jù)整個測光比例的75%(這個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漸延伸至邊緣的測光數(shù)據(jù)占據(jù)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數(shù)拍攝情況下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非常實用、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測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攝的主體不在畫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中央重點測光就不適用了。
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傳統(tǒng)測光方式,大多數(shù)相機的測光算法是重視畫面中央約2/3的位置,對周圍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慮。對于習慣使用中央重點測光的攝影者,用這種方式測光比使用多區(qū)評價測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適用拍攝用途:個人旅游照片,特殊風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測光(或稱:局部測光)
中央部分測光和中央平均測光是兩種不同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是以中央?yún)^(qū)域為主其他區(qū)域為輔助的測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測光則是只對畫面中央的一塊區(qū)域進行測光,測光范圍大約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進行測光。中央部分測光模式是適合一些光線比較復雜的場景,此時需要得到更準確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測光可以得到拍攝主體準確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測光可針對一些特殊的惡劣的拍攝環(huán)境應用,能更加確保相機處理器計算出畫面中央主要表現(xiàn)對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臺、演出、逆光等場景中這種模式最為合適,不過由于分割測光(矩陣測光)模式的興起,這種模式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漸較少在相機中出現(xiàn)了。而佳能是堅持采用中央部分測光(局部測光)的廠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膠片相機以及eos 20d數(shù)碼單反相機中都設計了9%區(qū)域范圍的局部測光,這可以讓沒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在拍攝一些光線復雜條件下的畫面時減小光線對主體的影響。
局部測光方式是對畫面的某一局部進行測光。當被攝主體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攝主體所占畫面的比例不大時,運用這種測光方式最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局部測光比第一二種測光方式準確,又不象點測光方式那樣由于測光點太狹小需要一定測光經(jīng)驗才不容易失誤。
適用拍攝用途:特定條件下需要準確的測光,測光范圍比點測光更大時。
三、點測光(spot)
中央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雖然可以充分的表現(xiàn)整個畫面的光線反應,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需要精準的小范圍物體曝光準確時,中央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測光(局部測光)有時范圍也有些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之處,一些廠商研發(fā)出此種點(spot)測光模式來避免光線復雜條件下或逆光狀態(tài)下環(huán)境光源對主體測光的影響;點測光的范圍是以觀景窗中央的一極小范圍區(qū)域作為曝光基準點,大多數(shù)點測相機的測光區(qū)域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機根據(jù)這個較窄區(qū)域測得的光線,作為曝光依據(jù)。這是一種相當準確的測光方式,但對于新手來說,卻不那么好掌握,怎樣去區(qū)別一個測光點,變成了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錯誤的測光點所拍出來的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造成嚴重的曝光誤差。由于點測光的技巧,還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數(shù)字相機微距拍攝時大放光彩上,這樣可以讓微距部分曝光更加準確。因此喜愛微距拍攝者必須盡力學好這種測光方式,初步可以選則畫面中的中間小區(qū)域來作為測光基準點。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也是一個好武器,可以準確的對人物局部(例如臉部、甚至是眼睛)進行準確的曝光。
點測光只對很小的區(qū)域準確測光,區(qū)域外景物的明暗對測光無影響,所以測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對遠處特定的小區(qū)域測光。掌握這種測光方式一是要求攝影者對所使用相機的點測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選定反射率為18%左右的測光點,或能對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測光點憑經(jīng)驗作出曝光補償。點測方式主要供專業(yè)攝影師或對攝影技術很了解的人使用。點測方式使用不當會添亂。
適用拍攝用途:舞臺攝影,個人藝術照,新聞特寫照片等.四、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
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是一種比較新的測光技術,出現(xiàn)時間不超過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開發(fā)這種獨特的分割測光方式。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與中央重點測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獨立測光后在整體整合加權計算出一個整體的曝光值。最開始推出的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一般分割數(shù)比較少,例如尼康是將測光區(qū)域分割為八個部分,各自獨立測光后分析而得,佳能、美能達、賓德等品牌的相機也都有類似的測光模式設計,區(qū)別僅在于測光區(qū)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頂級機器上設計的21區(qū)域ttl測光準確并且快速,這不僅僅依賴于相機本身的硬件性能,還和相機的處理能力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算法關系緊密。
多區(qū)評價測光是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測光方式,是模擬人腦對拍攝時經(jīng)常遇到的均勻或不均勻光照情況的一種判斷,即使對測光不熟悉的人,用這種方式一般也能夠得到曝光比較準確的片子。這種模式更加適合于大場景的照片,例如風景、團體合影等等,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目前已經(jīng)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
適用拍攝用途:團體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風景照片等。
上面介紹了測光的原理以及幾種常見的測光方式,希望能給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帶來幫助,不過實際拍攝中受到物體色彩、各種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會影響到相機的測光精度。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曝光補償?正補償還是負補償,這些都需要您根據(jù)實際情況以及經(jīng)驗來判斷。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攝影作品技巧篇三
點測光:
如需要精準的小范圍物體曝光準確時,點測光模式來避免光線復雜條件下或逆光狀態(tài)下環(huán)境光源對主體測光的影響;點測光的范圍是以中央的一極小范圍區(qū)域作為曝光基準點,大多數(shù)點測相機的測光區(qū)域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機根據(jù)這個較窄區(qū)域測得的光線,作為曝光依據(jù)。點測光是一種準確的測光方式,對新手來說不好掌握,怎樣去區(qū)別一個測光點成了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錯誤的測光點所拍出來的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造成嚴重的曝光誤差,準確的測光可以讓微距部分曝光更加準確,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可以準確的對人物局部如臉部、眼睛進行準確的曝光。
點測光只對很小的區(qū)域準確測光,區(qū)域外景物的明暗對測光無影響,所以測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對遠處特定的小區(qū)域測光。掌握這種測光方式一是要求攝影者對所使用相機的點測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選定反射率為18%左右的測光點,或能對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測光點憑經(jīng)驗作出曝光補償。
評價測光:
評價測光測光方式是分割區(qū)域測光方式。將取景畫面分割,每個區(qū)域獨立測光后在整體整合加權計算出一個整體的曝光值。各自獨立測光后通過相機的中央處理器以及內(nèi)建數(shù)據(jù)場景而取得最佳曝光值,佳能設計的63或35區(qū)域測光,不僅依賴于相機本身的硬件性能,還和相機的處理能力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算法關系緊密。
評價測光是是模擬人腦對拍攝時經(jīng)常遇到的均勻或不均勻光照情況的一種判斷,即使對測光不熟悉的人,用這種方式一般也能夠得到曝光比較準確的片子,這種模式更加適合于大場景的照片,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目前已經(jīng)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適用拍攝一般的風景照片等。
另外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差不多是二者的折中。
數(shù)碼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一般是測定被攝對象反射回來的光亮度,也稱之為反射式測光。測光方式按測光元件的安放位置不同一般可分為外測光和內(nèi)測光兩種方式(l)外測光:在外測光方式中,測光元件與鏡頭的光路是各自獨立的。這種測光方式廣泛應用于平視取景鏡頭快門照相機中,它具有足夠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一般不使用這種測光方式。(2)內(nèi)測光:這種測光方式是通過鏡頭來進行測光,即所謂ttl測光,與攝影條件一致,在更換相鏡頭或攝影距離變化、加濾色鏡時均能進行自動校正。目前幾乎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相機都采用這種測光方式。相機自動測光的原理
相機自動測光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其實原理非常簡單,相機自動架設所測光區(qū)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過這個比例進行測光隨后確定光圈和快門的數(shù)值,光圈和快門是有相關聯(lián)系的,在同樣的光照條件下,光圈值越大,則快門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門值則越大。18%這個數(shù)值來源是根據(jù)自然景物中中間調(灰色調)的反光表現(xiàn)而定,如果取景畫面中白色調居多,那么反射光線將超過18%,如果是全白場景,可以反射大約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場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幾。標準灰卡是一張8×10英寸的卡片,將這張灰卡放在被攝主體同一測光源,所得到的測光區(qū)域整體反光率就是標準的8%,隨后只需要按照相機給出的光圈快門值去拍攝,拍攝出來的照片就會是曝光準確的。如果整個測光區(qū)域的整體反射率大約 18%,就像我們上面說的背景以白色調為主,這時如果之按照相機自動測光測定的光圈快門值來拍攝的話,拍攝得到的照片將會是一張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來會顯得發(fā)灰,如果是一張白紙的話拍攝出來的就會變成一張黑紙了。所以,拍攝反光率大于18%的場景,需要增加相機的ev曝光補償值,具體補償?shù)膃v值則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再分析了,此時經(jīng)驗就顯得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拍攝反光率低于18%的場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會過曝,黑色的背景也會變成灰色。所以,拍攝反光率低于18%的場景,需要減少ev曝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白加黑減”的原理。
如果相機支持手動設置曝光補償,則可以通過這個方法解決,如果相機不支持這個功能,那么可以設置在相機的手動檔,記錄下相機用自動檔第一次測光得到的光圈快門數(shù)值,隨后切換到m檔,通過適當增減快門速度來實現(xiàn)曝光補償?shù)哪康摹?/p>
什么是ttl測光?
在許多相機的規(guī)格表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常見的名詞“ttl測光”,這個“ttl測光”究竟是什么含義呢?“ttl測光”的英文全文是through the lens,意思是通過鏡頭,用在測光這里就是表示這是一種通過相機鏡頭測量光線的方法,簡稱為“ttl測光”。
“ttl測光”技術起源于1964年,當時人們外出拍攝時都需要攜帶一塊測光表,先測光之后再設定相機的光圈值以及快門值,隨后進行拍攝,整個過程比較煩瑣。而“ttl測光”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拍攝時,攝影師半按快門,相機啟動ttl測光功能,入射光線通過相機的鏡頭以及反光板折射,進入機身內(nèi)置的測光感應器,這塊測光感應器和ccd或者coms的工作原理類似,將光信號轉換為電子信號,再傳遞給相機的處理器運算,得到一個合適的光圈值和快門值。用戶完全按下快門,相機按照處理器給出的光圈值和快門值自動拍攝?!皌tl測光”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ttl測光”得到的通光量就是標準底片的曝光參數(shù),如果相機前面加裝了濾鏡,“ttl測光”得出的測光數(shù)值和不加濾鏡時是不同的,用戶此時不需要根據(jù)相機加裝的濾鏡重新調節(jié)曝光補償,只需要直接按下快門拍照即可。
大多數(shù)的數(shù)碼相機或傳統(tǒng)傻瓜相機,大多數(shù)都具備這幾種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中央局部測光、點測光以及評價測光。這幾種測光方式基本可以應付目前所有的拍攝,但是在影樓以及一些專業(yè)場合或者廣告拍攝,攝影師依舊依賴測光表的數(shù)值來進行拍攝。
相機測光模式
大多數(shù)的數(shù)碼相機或傳統(tǒng)傻瓜相機,大多數(shù)都具備這幾種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中央局部測光、點測光以及評價測光。這幾種測光方式基本可以應付目前所有的拍攝,但是在影樓以及一些專業(yè)場合或者廣告拍攝,攝影師依舊依賴測光表的數(shù)值來進行拍攝。
一、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或簡稱:中央平均測光)
中央平均測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幾乎所有的相機生產(chǎn)廠商都將中央平均測光作為相機默認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主要是考慮到一般攝影者習慣將拍攝主體也就是需要準確曝光的東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間,所以這部分拍攝內(nèi)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負責測光的感官元件會將相機的整體測光值有機的分開,中央部分的測光數(shù)據(jù)占據(jù)絕大部分比例,而畫面中央以外的測光數(shù)據(jù)作為小部分比例起到測光的輔助作用。經(jīng)過相機的處理器對這兩格數(shù)值加權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攝的相機測光數(shù)據(jù)。例如尼康的相機采用的就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尼康相機的中央部分測光占據(jù)整個測光比例的75%(這個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漸延伸至邊緣的測光數(shù)據(jù)占據(jù)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數(shù)拍攝情況下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非常實用、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測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攝的主體不在畫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條件下拍攝,中央重點測光就不適用了。
中央重點測光是一種傳統(tǒng)測光方式,大多數(shù)相機的測光算法是重視畫面中央約2/3的位置,對周圍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慮。對于習慣使用中央重點測光的攝影者,用這種方式測光比使用多區(qū)評價測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適用拍攝用途:個人旅游照片,特殊風景照片等。
二、中央部分測光(或稱:局部測光)
中央部分測光和中央平均測光是兩種不同的測光方式,中央平均測光是以中央?yún)^(qū)域為主其他區(qū)域為輔助的測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測光則是只對畫面中央的一塊區(qū)域進行測光,測光范圍大約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進行測光。中央部分測光模式是適合一些光線比較復雜的場景,此時需要得到更準確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測光可以得到拍攝主體準確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測光可針對一些特殊的惡劣的拍攝環(huán)境應用,能更加確保相機處理器計算出畫面中央主要表現(xiàn)對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臺、演出、逆光等場景中這種模式最為合適,不過由于分割測光(矩陣測光)模式的興起,這種模式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漸較少在相機中出現(xiàn)了。而佳能是堅持采用中央部分測光(局部測光)的廠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膠片相機以及eos 20d數(shù)碼單反相機中都設計了9%區(qū)域范圍的局部測光,這可以讓沒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在拍攝一些光線復雜條件下的畫面時減小光線對主體的影響。
局部測光方式是對畫面的某一局部進行測光。當被攝主體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攝主體所占畫面的比例不大時,運用這種測光方式最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局部測光比第一二種測光方式準確,又不象點測光方式那樣由于測光點太狹小需要一定測光經(jīng)驗才不容易失誤。
適用拍攝用途:特定條件下需要準確的測光,測光范圍比點測光更大時。
三、點測光(spot)
中央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雖然可以充分的表現(xiàn)整個畫面的光線反應,但是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需要精準的小范圍物體曝光準確時,中央平均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就不那么好使了,即使是中央部分測光(局部測光)有時范圍也有些大。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之處,一些廠商研發(fā)出此種點(spot)測光模式來避免光線復雜條件下或逆光狀態(tài)下環(huán)境光源對主體測光的影響;點測光的范圍是以觀景窗中央的一極小范圍區(qū)域作為曝光基準點,大多數(shù)點測相機的測光區(qū)域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機根據(jù)這個較窄區(qū)域測得的光線,作為曝光依據(jù)。這是一種相當準確的測光方式,但對于新手來說,卻不那么好掌握,怎樣去區(qū)別一個測光點,變成了一個需要學習的技巧,錯誤的測光點所拍出來的畫面不是過曝就是欠曝,造成嚴重的曝光誤差。由于點測光的技巧,還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數(shù)字相機微距拍攝時大放光彩上,這樣可以讓微距部分曝光更加準確。因此喜愛微距拍攝者必須盡力學好這種測光方式,初步可以選則畫面中的中間小區(qū)域來作為測光基準點。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也是一個好武器,可以準確的對人物局部(例如臉部、甚至是眼睛)進行準確的曝光。
點測光只對很小的區(qū)域準確測光,區(qū)域外景物的明暗對測光無影響,所以測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對遠處特定的小區(qū)域測光。掌握這種測光方式一是要求攝影者對所使用相機的點測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選定反射率為18%左右的測光點,或能對高于或低于 18%反射率的測光點憑經(jīng)驗作出曝光補償。點測方式主要供專業(yè)攝影師或對攝影技術很了解的人使用。點測方式使用不當會添亂。
適用拍攝用途:舞臺攝影,個人藝術照,新聞特寫照片等。
四、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
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是一種比較新的測光技術,出現(xiàn)時間不超過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開發(fā)這種獨特的分割測光方式。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測光方式與中央重點測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評價測光(或稱分隔測光)將取景畫面分割為若干個測光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獨立測光后在整體整合加權計算出一個整體的曝光值。最開始推出的評價測光(或稱分割測光)一般分割數(shù)比較少,例如尼康是將測光區(qū)域分割為八個部分,各自獨立測光后通過相機的中央處理器以及內(nèi)建數(shù)據(jù)飩蟹治鲇胝希庵植夤夥絞皆諛持忠庖逕俠此蕩俳巳遠嗷姆⒄埂d殼靶魯齙哪崢迪嗷蠖嗖捎昧?56區(qū)域測光功能,佳能、美能達、賓德等品牌的相機也都有類似的測光模式設計,區(qū)別僅在于測光區(qū)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頂級機器上設計的21區(qū)域ttl測光準確并且快速,這不僅僅依賴于相機本身的硬件性能,還和相機的處理能力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算法關系緊密。
多區(qū)評價測光是目前最先進的智能化測光方式,是模擬人腦對拍攝時經(jīng)常遇到的均勻或不均勻光照情況的一種判斷,即使對測光不熟悉的人,用這種方式一般也能夠得到曝光比較準確的片子。這種模式更加適合于大場景的照片,例如風景、團體合影等等,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目前已經(jīng)成為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最常用的測光方式。
適用拍攝用途:團體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風景照片等。
上面介紹了測光的原理以及幾種常見的測光方式,希望能給大家在實際拍攝中帶來幫助,不過實際拍攝中受到物體色彩、各種光源以及自然界的光影都會影響到相機的測光精度。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曝光補償?正補償還是負補償,這些都需要您根據(jù)實際情況以及經(jīng)驗來判斷。多拍片,多看片,多理解,希望大家都能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攝影作品技巧篇四
新聞攝影在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新聞事業(yè)中越來越顯現(xiàn)出其重要的作用,新聞攝影集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將新聞主體的情感濃縮在畫面之中,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有“一圖勝千言”的作用。
新聞攝影是以附有簡短文字說明的新聞照片形式同讀者見面的,它不同于電影和電視上的活動形象,而是以靜止的形象,即將新聞自身的形象瞬間定格在一幅畫面上。蔣齊生先生曾提出:新聞攝影應當“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這就要求新聞攝影記者必須深入生活,在嚴格遵守新聞攝影規(guī)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攝的新聞照片新聞性與藝術性并存,既有較強的新聞價值,又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新聞攝影要求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實現(xiàn)真善美的統(tǒng)一,要運用藝術手法、把握典型瞬間,讓形象“說話”。這樣才會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會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阿富汗少女
一、新聞圖片定義
《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對新聞圖片的闡釋是:“以圖片的直觀形象和簡要文字說明結合起來報道新聞、傳播信息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這個闡釋表明,“新聞”與“信息”是圖片的“內(nèi)核”,圖片只是承載“新聞”和“信息”的“外殼”。如果圖片里沒有“新聞含量”,僅剩圖片這種“外殼”,圖片也就失去了意義。(1)視覺沖擊力定義
視覺沖擊力是指不需受眾想象,直接呈現(xiàn)在受眾眼前,并能在受眾腦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觀形象的作用力。(2)使新聞圖片具有沖擊力的物理拍攝方法
對景物的某個具有特色的地方進行強調,使之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所做的只是離被攝物體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遠距離拍攝更好的視覺沖擊力效果。另外,拍攝點的選取也要不落俗套,攝影語言要簡潔明了。
二、使新聞圖片具有畫面沖擊力的方法(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間
新聞攝影主要是以瞬間形象來揭示新聞事實、傳播新聞信息的。新聞照片所濃縮的信息越多,新聞價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蘭,當一次車禍發(fā)生時,德新社和美聯(lián)社的兩名攝影記者都在場。德新社記者拍攝了一輛汽車撞到墻上,穿樓而出的瞬間。美聯(lián)社記者拍攝的則是這輛汽車穿出樓后與迎面開來的一輛汽車相撞的瞬間。結果,多數(shù)報紙采用了美聯(lián)社的照片。因為美聯(lián)社記者的照片不僅反映了汽車撞墻穿樓而出的情節(jié),還交代了穿樓而出后與另一車輛相撞的結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兩個方面:一是事實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聞攝影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新聞照片似乎并沒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樣倍受讀者青睞。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新聞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兩個方面,事實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許多新聞照片盡管事實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樣受人歡迎。
《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拍攝的《我要上學》系列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幅照片與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師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實信息含量顯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師生》中,鄉(xiāng)野背景、大碾盤、穿中式制服的鄉(xiāng)村教師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濃縮了貧困山區(qū)兒童學習的種種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卻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麗與貧困山區(qū)險惡的環(huán)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著天真、純樸、執(zhí)著和希望,像探照燈一樣逼視著受眾的良知和靈魂,強烈沖擊著受眾的心靈,讓你無法逃避。正因為如此,作者和讀者都已經(jīng)習慣把這幅照片作為整個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國希望工程的組織者也把這幅照片作為活動宣傳的標識。
大眼睛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間
它是一種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見長的瞬間,其畫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種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著某種畫外之間的內(nèi)涵,更多地滲透著攝影記者的主觀認識和思想情感。這種瞬間形象每每不把傳遞的信息直觀地、清楚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而是在較大程度上依靠調動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引起受眾深層次的思索補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聞價值更高,視覺沖擊力更強,也更富有新意。
此外,象征性瞬間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現(xiàn)出來,讓人窺一斑而知全豹,因而,為記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拍攝出富有新意的畫面,提供了廣泛而自由的空間。
世界著名的新聞照片《博帕爾的災難》([?。菖敛紕凇ぐ腿蹇姅z)和《烏干達干旱的惡果》([美]邁克·韋爾斯攝)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幅報道災難新聞的照片都沒有正面地詳細地描述災難,只是選取災難中最有象征性的一角來展示災難,新穎獨到,獲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前者選擇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間,突出地表現(xiàn)了受害兒童那雙圓睜著受到致命傷害的眼睛,象征著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動的嘴唇似乎還殘留著他臨終時的呻吟與控訴。后者的畫面是白皙寬厚的手掌與一只類似雞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寫鏡頭,用干枯瘦小的手掌來象征烏干達干旱的惡果。
博帕爾的災難
烏干達干旱的惡果(3)善于捕捉幽默瞬間
在大多數(shù)新聞事件的發(fā)展過程中,都不乏幽默瞬間。這是一種表面上似乎與事件的意義,本質無關或關系不大,但實際上是從另一角度、側面反映事件意義、本質,又能啟人心智、令人輕松愉快的瞬間。捕捉這一瞬間需要攝影記者必須具備幽默思維,幽默思維能夠使人們扯斷事物之間習以為常的聯(lián)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世界。幽默瞬間畫面常常賦予形象以神奇、新穎的意義,采攝這一瞬間是新聞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視覺感受的主要途徑。
1987年12月7日,美蘇關于裁減中程戰(zhàn)略核導彈的談判歷時七年終于取得突破性進展,簽署了中導協(xié)議。美攝影記者蒂姆·克拉里在這一非常程式化和嚴肅的新聞事件中,采攝到了一個幽默瞬間——戈爾巴喬夫和里根在簽署協(xié)議交換文本后,將要握手祝賀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間。在拍攝出的照片《成交了》上,里根和戈爾巴喬夫宛如商人,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后,終于達成了交易,非常富有新意,視覺上盡管沒有太強的沖擊力,但卻沖擊了人們的思想。(4)善于采攝新穎瞬間
即在新聞事件發(fā)生的現(xiàn)場,由于記者特殊的拍攝位置和角度,所采攝到的新聞事件讓人耳目一新、與眾不同的瞬間形象。這種瞬間以畫面的新穎、獨特見長。
新聞攝影所面臨的題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種程式化、很少變化的題材,如體育比賽中的獲獎,每年的人代會等等。捕捉新穎瞬間是讓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勝人一籌的主要方法。如每年的人代會,主席臺都是一樣的布置,在這種情況下,攝影記者似乎很難拍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然而,1988年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時,一位攝影記者把照相機綁在自己的手上,把胳膊伸出去,這樣,拍攝點就向前移動了幾十厘米,拍攝角度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因而,他拍出來的會議照片使讀者覺得新鮮。
胡越拍攝的《新記錄誕生》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國跳高運動員朱建華在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以2.38米的成績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記錄,在全場觀眾的熱烈歡呼中,朱建華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此時許多攝影記者紛紛涌上前,追隨拍攝,胡越則冷靜地站在看臺上,拍攝了《新記錄誕生》這幅獨具一格的新聞照片——后面是熱情激揚的觀眾和體育記者,前面是朱建華向觀眾歡呼致意——畫面新穎,讓人耳目一新。
(5)拍攝出獨家照片
富有新意的新聞照片常常是新聞現(xiàn)場的獨家照片,必須做好充分的采攝準備,除了必要的采訪準備和技術準備外,更重要的是對新聞現(xiàn)場的情況要仔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中國青年報記者劉占坤拍攝的獨家新聞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照片內(nèi)容是當薩馬蘭奇宣布2000年奧運會主辦地為悉尼時,在北京電視臺“9·23北京之夜”直播現(xiàn)場人們或驚異、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異的一瞬。這是一張獨家照片,其拍攝成功,無疑得益于記者事先的現(xiàn)場觀察。在當時的拍攝現(xiàn)場,只有北京電視臺的記者可以在會場正面攝像,所有的記者被安排到二樓,只能看到直播大廳眾人的背影。劉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從哪個門沖到會場正面的距離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當牽動億萬人心的一刻來到時,他悄悄迅速地沖下樓,靈活地躥到會場正面,非常冷靜地拍下了這稍縱即逝的一瞬。(6)仔細觀察人物動作
表情、動作是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外部表露,是揭示人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征的關鍵所在。新聞攝影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必須通過人的動作,動作是新聞攝影用以“說話”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征,即活動形象,或者是群體活動中的某種情節(jié)形象。在新聞攝影中用動作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必須與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起來,即通過人物在動作中富有特征的表情和姿態(tài)顯現(xiàn)的情緒,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現(xiàn)出來。(7)適當運用擺拍
對于擺拍現(xiàn)象,中國日報社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學術委員王文瀾曾稱:“在中國新聞攝影界,抓拍、擺拍的爭論是在‘文革’結束,因為那時候對拍攝方法的區(qū)別來自于‘文革’很多照片的弄虛作假,持續(xù)地引起了很長時間的爭論?,F(xiàn)在這個問題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從荷賽的照片來看,有很多都是經(jīng)過擺拍、設計、策劃,比如像科技類二等獎的面膜,但是沒有絲毫影響照片的真實性和新聞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讀性,反而通過畫面的設計,提高了沖擊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拍攝,抓拍、擺拍,你要達到畫面的效果,應該是你成敗的惟一標準?!堡?/p>
三、尊重新聞攝影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新聞攝影的特點
新聞攝影報道的策劃必須能夠充分發(fā)揮攝影的長處:即視覺沖擊力??紤]策劃題材的原則是要具備鏡頭感。所謂鏡頭感有三個衡量標準:一是新聞主體能夠被畫面展現(xiàn),特別是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二是新聞背景及其環(huán)境能夠被畫面展現(xiàn);三是新聞場面具備較強的沖擊力,即是否可以通過新聞性和畫面構圖共同形成使人共鳴的高潮。(1)新聞圖片沖擊力與圖片大小無關
目前,報紙中出現(xiàn)一種虛“大”現(xiàn)象。即報紙版面,無圖不活,但新聞圖片編發(fā)的“大”與“小”,應有一個“度”。把握這個“度”的命運的尺子,只能是“新聞含量”的“大”與“小”。然而,在某些編輯記者(包括少數(shù)總編輯在內(nèi))眼里,認為把圖片發(fā)得越“大”,視覺效果越好,沖擊力越強。
于是,圖片編發(fā)的貪“大”之風似有加劇之勢。長而空的文字,常常被讀者貶為又臭又長的“懶婆娘的裹腳”,同樣,沒有“新聞含量”的大而空的圖片,就是一種“泡沫”。這種新聞圖片雖然看起來篇幅很“大”,但由于內(nèi)容平淡,無味,蒼白,空洞,不僅沒有絲毫的沖擊力,只能擠占、浪費甚至污染寸土寸金的版面。
攝影作品技巧篇五
攝影不單單是一種技能。如果可以把它當作興趣,就不妨就讓它融入你的生活習慣。并不是一定要在帥哥、美女面前和旅途中才能派上用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做為你的拍攝對象和拍攝場景。正如那句經(jīng)典口頭禪:“哪里有鋼琴,哪里就是我的舞臺;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是我的現(xiàn)場!” 一部便利且強大的拍照手機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創(chuàng)作激情。技術不是一切。只要有激情,創(chuàng)意和感覺就是順水推舟、信手拈來的事。剩下的就只能靠操練了。作為興趣,而非職業(yè),拍好照片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一、手機攝影七宗罪
你拍的照片之所以“不好看”、“不動人”,極可能是因為你犯了以下七大錯誤:
1、不懂手機;
2、不懂光;
3、不懂構圖;
4、沒有對焦;
5、背景太臟;
6、距離太遠;
7、沒有創(chuàng)意。
二、9個快速提升魅力的手機攝影技巧
目標:
1、用手機拍出好看、且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照片;
2、培養(yǎng)興趣,攢rp、贊魅力;
3、賺外快,和未來女友/男友不期而遇!!
解決方案:介紹9個簡單、實用的拍照技巧,并配合『50』多幅手機攝影作品、電影截圖實例講解。
1、了解攝影的基本元素——光(順光、側光、頂光、逆光、黃金時段)
光是攝影的生命。有了光,萬物才有了可以被感知的形態(tài)和顏色。
拍攝前,頭腦中一定要有光的概念,注意拍攝主體、拍攝位置和角度、與光這三者構成的關系,是順光、側光,還是頂光、逆光。用好光,創(chuàng)造性地用光,就要在平時的鍛煉中心中有光,慢慢找到對光的感覺。
最糟糕的拍攝時間是正午,這時的光線最刺眼,對比強烈,缺乏生氣,曝光很難掌握,拍攝人物時容易出現(xiàn)“陰陽臉”。
攝影的『黃金時段』是清晨或傍晚,這時的光線柔和,色調溫暖,給拍攝主體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如果你可以做到創(chuàng)造性構思,清晨或傍晚的光線會為你的作品裝點上一抹魔幻色彩。
2、了解你的手機(場景、人臉識別、人像美化、全景、延時曝光)
要拍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照片,先要了解你的手機。通常,手機的拍照功能里都有如下幾個常用項目:
場景:拍照功能強大的手機一般都支持這些場景——普通、智能、微距、人像、風景、運動、夜景、雪景等,接近于專業(yè)的數(shù)碼單反,如果拍照前有時間,盡量調到對應的場景,便于機器找準最恰當?shù)墓馊?、焦距和快門時間,控制好白平衡。當然,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在掏出手機拍照時都不會調來調去浪費大家表情和興致的,所以建議平時把場景設置到『智能』這個檔上就好了。
人臉識別: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智能機都有這個功能,而且是自動的,就不再多說了。拍人像時,只要等小白框出來并且對準人臉再按下快門就好了。
人像美化/美顏:這時應廣大女生和基友們的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強大功能,可以在拍照的同時實現(xiàn)祛斑、磨皮、調整膚色等需求,有的甚至可以實現(xiàn)瘦臉、美瞳等等……但注意,拍攝風景的時候要把這個選項關掉,不然會損傷畫質。
全景:全景是個非常好玩的功能,以前只能通過使用數(shù)碼相機+三腳架+后期ps來完成,現(xiàn)在只要端著手機轉一圈就可以做到。如果遇到壯美的山巒、怡人的海灘、繽紛的彩虹、絢麗的晚霞、或者誘人的樣板間,就該請出全景功能大展身手了。
慢速快門/延時曝光:又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功能。當年這也是單反的專利,如今也開始移植到了手機上。特別適合拍攝夜晚川流不息的人群與車流,創(chuàng)造有趣的光涂鴉。如果你足夠聰明,也可以嘗試在這個模式下,讓手機與拍攝主體保持同步運動和相對靜止的關系,捕捉速度帶來的快感。
3、構圖(對稱、黃金分割)
在攝影和電影中,『對稱』和『黃金分割』是兩種最常用、也是不會犯錯的構圖方式。
對稱,可以給人一種平衡、古典、端莊的美感,甚至可以營造詭異、陰森、壓迫式的氛圍。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都是對稱構圖的典范。
黃金分割,可以讓作品透露出一種優(yōu)雅、神秘的藝術氣質。部分手機拍照時,可以顯示“井”字格,這是最容易掌握的黃金分割構圖工具。
而要想拍出文藝復興時期古典油畫一樣的優(yōu)雅構圖,就需要了解和體驗『黃金螺旋(又叫斐波那契螺旋)』和『黃金三角』這兩個高階構圖工具了。當然,目前沒有任何一部手機、單反相機、甚至攝像機,會提供這種高難的構圖工具,必須全靠腦力。
不過,千萬不要讓這些被學術界公認的規(guī)則限制住你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你可以建立自己獨特的構圖風格,但這需要多思考、多操練。
4、對焦(焦點、層次、前景、中景、遠景)
焦點,決定了一張照片的視覺重點。很多對焦點沒有概念的朋友拍出的照片經(jīng)常是失焦的——就是拍攝主體是模糊的,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對焦,或者手抖造成的。手機攝像頭都能實現(xiàn)自動對焦,但自動對焦采用的是中心對焦或散點/全局對焦方式,只能照顧大多數(shù)拍攝需求。如果自動對焦模式無法將焦距對準你要拍攝的主體,就要用手指定一下焦點的位置。
要想讓你的照片富有『層次感』,就要知道怎么擺前景、中景、遠景。通常,應該把拍攝主體放在中景位置,把焦點對在中景上,讓前景(亦可沒有)和遠景都虛掉。
『如果照片拍的不動人,很可能是由于距離不夠近,或者取景位置不夠低。』大膽地接近你的拍攝對象,捕捉到充足的細節(jié),才能讓照片更動人。
5、給照片加點兒創(chuàng)意(逆光、錯位、玩鏡子/玻璃、多重曝光)
『照片拍的太平淡?那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走心!』想來點新意?先玩玩逆光……
下面這三張都是攝影師自拍照,通過『玩玻璃』,實現(xiàn)了『多重曝光』的效果。
6、濾鏡(寶麗來、漏光、黑白)
我最喜歡的三款濾鏡是(在不同的app里,名稱不一樣):
寶麗來:可以拍出自然、生動、懷舊的生活情趣;
漏光:這是膠片時代造就的意外驚喜,lomo相機也常會用到,如今被搬進了app濾鏡,大大降低了收獲這種意外的成本,但玩漏光的人依然是小眾,所以你不妨試試;
黑白:這是最經(jīng)典的色調,也是在這個大家都尋求刺激和飽和度的時代,大眾不怎么能夠欣賞的色調。在黑白的世界里,你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光』帶來的『線條』和『層次』,感受到『灰度』的微妙。黑白濾鏡適合表現(xiàn)線條、形態(tài)、質感、冷靜、沉淀、永恒的內(nèi)容和主體。
7、對象、場景和故事(清場、決定性瞬間)
攝影不單單是一種技能。如果可以把它當作興趣,就不妨就讓它融入你的生活習慣。一部強大、便利的拍照手機可以大大提升你的創(chuàng)作激情。并不是一定要在帥哥、美女面前和旅途中才能派上用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做為你的拍攝對象和拍攝場景。正如我的音樂人好友思聰?shù)哪蔷浣?jīng)典口頭禪:“哪里有鋼琴,哪里就是我的舞臺;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是我的現(xiàn)場!” 技術不是一切。只要有『激情』,創(chuàng)意和感覺就是順水推舟、信手拈來的事。剩下的就只能靠『操練』了。
對象:就是你要拍攝的中心和主體,它是你構思的原點。你是想拍出它的線條、輪廓、姿態(tài),還是色彩、速度、或者驚人的一瞬,決定了你采取什么樣的拍攝技巧。想想看,你手機里是不是有大量不假思索就隨便按了快門的流水照?從下一張照片做起,先想想你要拍什么,再去想怎么拍。
場景/背景:是拍攝主體所處的環(huán)境。干凈的背景給人以簡單、平靜、主題鮮明的感受。畫面里的一切元素都應該和拍攝主體構成某種關系,或者是為了營造氛圍、增強故事性而存在的,否則就應該毫不留情地清除?!耗愕恼掌缓每吹脑蛑唬壕褪潜尘疤K、太亂。』。所有與拍攝主體和故事無關的元素都不應該存在于畫面之上。所以拍攝前的第一要務就是——清場!
決定性瞬間:也就是造成某張照片非?!皠尤恕?、“有感覺”的那個瞬間。這個瞬間可以通過自然捕捉,但對拍攝功力和器材的要求非常高;也可以通過人工引導來營造,尤其對于拍攝小孩和寵物來講,這個尤為奏效。因為他們都是多動癥!根本無法安靜到等你按下快門!下面這張3個月大的薩摩耶的照片,就是用美味食物誘導出來的動人一瞬(你造有多累嗎?我趴在地上一邊引誘一邊拍,折騰了半個多小時……)。
故事:是作品的靈魂。如果可以調動畫面里所有的元素和細節(jié),講出一個故事,那這幅作品就有了生命。
下面這幅照片拍的是,某一天早上盛放碎水晶和鵝卵石的碗里長出了一棵幼苗??赡苁顷柵_上某株植物的種子碰巧掉進了這個碗里,而碗里的碎水晶我前幾天剛洗過,碗底還有殘留的水分,所以放在陽臺上曬了兩天。正是這一切機緣巧合孕育出了這個頑強的小生命。
下面的這幅照片,前景是一個精致的茶壺狀木雕,陳列在石板上;背景模糊掉了,隱約可以看到綠色的復古臺燈、兩尊佛像、一些文玩,還有一位戴眼鏡的男子。他是在做木工活兒?還是在玩手機?!!
8、旅行與紀實
旅行的路上,是最好的攝影練兵場。比如,練習一下高難度的構圖……
練習一下如何抓拍人像。不要擔心他們會反感,事實上,國外多數(shù)當?shù)厝撕吐眯姓叨紩ε恼者@件事非常友善。
9、如何把mm拍得瘦、白、高?(自然、自信)
答:拍完后在照片上寫三個字:瘦、白、高。這是一個偽命題。你自己是胖還是瘦,是白還是黑,是高還是矮,你和你的朋友都知道,何必要自欺欺人?雖然角度可以造就錯覺,但幅度非常有限。生活已然如此艱辛,何必對直男苦苦相逼?
下次如果再有mm向你提出這個要求,你要毫不猶豫地對她說:“在我眼里,健康、自然、自信的女生才是最美的?!?/p>
下面這幅照片里,模特even非常自然,所以非常美。
復古騎行活動的上的馬燕和她的朋友,她們穿著時髦,且足夠自信,所以非常美。
復古騎行活動的上的涼度。她把頭發(fā)染成了比較少見的藍色;在臉上穿刺;脖子上戴著鉚釘配飾。這樣的裝扮會讓人聯(lián)想到是性格非常張揚和自我的朋克青年,容易讓人產(chǎn)生距離感。但她自然、自信、毫不做作、且親和,所以非常美。
三、有關審美和價值觀的吐槽
1、會拍照,并不是成為一個好朋友或好男友的必要條件。
近期有一篇關于多位女生吐槽男友拍照技術差到只能捉住她們的丑態(tài)的帖子,很多門戶網(wǎng)站和自媒體都在風傳。我真要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媒體錯亂的價值導向和大眾審美水準的底下感到嘆息。
拍照不是生存技能,也不是家務,只是一個愛好,一個加分項而已。事實上,朋友和男友根本沒有責任和義務為女生拍出讓你的所有女性朋友都說你“美”的“好照片”。如果你有一個會拍照的男友或著男閨蜜,那是你的榮幸;如果你的朋友和男友都不擅長拍照,那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其他優(yōu)點。如果你非常在意這一點,你盡管可以去找個會拍“私房照”的“射硬濕”來做你的男朋友好了。
2、每個人對美的認知都是有偏差的,我無法捕捉你所認同的美。
直白說,很多人的審美都是有問題的——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沒自信,又愛慕虛榮,所以就隨大流,造就出了泛濫于整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畸形審美:瘦,一定要瘦,非常瘦,瘦成筷子;臉一定要小,無斑+無痣+無毛孔;下巴要尖,鼻梁要高;胸要大!眼睛要大!瞳孔要大!要非常大!這些尤以多數(shù)淘寶賣家的審美為甚。
我認為的美是什么樣的:如上文所說,健康、自然、自信的人才是最美的。如果我們的審美不同,我就無法達成你的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7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