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于個人成長,還是對于團隊協(xié)作,總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平時多積累寫作素材,對于寫好作文很重要。情感表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們不斷地練習和探索。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一
大家好!我今天的說課題目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手段、說教學環(huán)節(jié)、說重難點、說效果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桃花源記》是河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課的一篇文言散文,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
全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xiàn)實和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一種隱逸的情懷。
另外,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學習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分步品味,培養(yǎng)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該課文選自七年級下冊,其針對的是一群剛升入中學的最小的初中生,其語言能力、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理解能力等還不成體系,對于美的鑒賞能力也會有所欠缺,而他們也不太能接受老師刻板的教學,在接受能力上更偏重圖像與畫面的質感。
因為所面對的是低年級的中學生,所以本堂課采取的教學手段有:
1、誦讀法,通過熟練的誦讀,達到背誦的效果。
2、想象法,所謂“想象是最好的老師”,單是文字上的誦讀,并不能深刻的體會到桃花源的美景,所以采取想象法,通過想象,讓同學們感受桃花源的美與真。
3、合作探究法:“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進行探究,從而更好的體會陶淵明創(chuàng)作《桃花源記》的初衷。
對本篇課文的講解,我將會用兩課時的時間完成,其中第一課時,主要是基礎字詞的解釋和翻譯;第二課時則主要講解陶淵明的思想以及桃花源所象征的意義,并引導學生追求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第一步:課前導入,截取《中華好詩詞》中楊雨老師和喻恩泰爭論桃花源到底是在湖南還是江西的爭論,引出《桃花源記》這篇課文。
第二步:提出相關問題,讓同學們先做筆記,然后帶著問題走進課文(便于其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步:集體誦讀,先播放名家朗誦的視頻或音頻讓同學們體會其中飽滿的感情,然后再集體朗讀。
第四步:帶領學生介紹陶淵明,標出重點字詞,劃分段落,然后進行翻譯。
第二課時
第一步:找同學回答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第二步:結組討論,并選出代表,說出自己對《桃花源記》的看法。
第三步:回答上一節(jié)課留下的問題。
第四步:課外延展,陶淵明的其他詩篇,如《飲酒》、《歸園田居》等,使同學們更多的了解陶淵明,了解陶淵明的思想。
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樂、奇,理解穩(wěn)重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對于這二者的處理方法,依照上面課堂教學的方式,結組討論,并加以適當?shù)囊龑А?/p>
通過兩課時的講解與學習,大部分同學都可以掌握基本字詞和翻譯,較多的同學可以感受桃花源的美,并內省自己,想象、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但因為個人水平的差異,肯定有極少數(shù)的同學跟不上進度,而對這一點,可以采取寫作文或讀后感的方式,然后,再針對其中有問題的同學進行一對一談話,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學會知識,理解作者,明白詩歌“緣事而發(fā)”的道理。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二
《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文。
教材內容:作者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一定的社會理想。
教材特色:語言淺顯易懂,簡練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教材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審美情趣的作用。
新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p>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理解文章的內容。
3、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培養(yǎng)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重難點:
【重點】。
1、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難點】。
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題思想。
2、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應該可以自行疏解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思維的獨立性有所發(fā)展,但仍很片面,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點撥法。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睂W法:誦讀法、圈點勾畫法、合作探究法等。我計劃用多媒體課件1課時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我將從情境導入,檢查預習,譯讀品味,體驗欣賞,拓展延伸,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設置情境導入。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教師以一幅桃花源圖片配上輕音樂,在這其中導入新課:同學們,有這樣一個地方,四季風景如畫,當春天桃花盛開時,人們在田間自由的耕種,老人和小孩悠閑自在地生活著,這個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它源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文中去領略一番吧。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美麗的圖片能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對課文的感知和想象。
(二)預習檢查。
新課標指出:“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同時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簡介作者。教師先檢查學生對陶淵明的了解情況,學生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能從課下注解了解到陶淵明的部分知識,顯然這些知識還不夠,教師出示課件上的知識并引領學生去了解。
2、全班齊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學生對字音、節(jié)奏、情感的把握情況。如果學生對字音、節(jié)奏、情感把握有偏差,就安排學生對照課下注解自讀課文糾正字音、節(jié)奏、情感的環(huán)節(jié)。
3、學生對照課下注解自讀課文。教師講明自讀要求。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班級,對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查字典等提出表揚,以期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
4、展示朗讀成果。教師請幾位學生讀課文,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字音、節(jié)奏、情感。并安排教師師范朗讀:“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p>
5、再次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
1、讓學生簡介作者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習慣并形成能力。
2、將字音的教學放在朗讀中,符合學生接受新知的規(guī)律。
3、教師在學生最需要的地方示范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譯讀品味。
新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p>
1、復習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和信達雅要求。
2、同桌互譯全文。教師先提出要求:用鉛筆圈下較難的字詞或句子,然后學生對照課下注解一人一句翻譯全文,教師在此巡視全班掌握學生翻譯的情況,并相應答疑。
3、全班交流疑難點。
4、教師出示檢測題。
【設計意圖】。
1、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八年級學生,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文并能嘗試著用現(xiàn)代漢語把文意表達出來,已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2、通過檢測題既可以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四)體驗欣賞。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p>
1、教師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設置了一個有趣的情境——穿越時空連線,讓學生扮演記者和漁人、桃花源村人對話,在這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學生較難回答的問題教師記錄并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
2、問題有:
(1)、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風尚如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3、教師補充寫作背景并組織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符合新課標的閱讀要求。
(五)拓展延伸。
因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我們今天的社會便出現(xiàn)了很多桃花源。假如你是導游,你怎樣向游客介紹桃花源呢?寫出你的導游詞。
(六)總結全文。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桃花源,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的。老師希望每位同學能樹立起自己的理想,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設計意圖】完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七)布置作業(yè)。
1、必做題:背誦全文。
2、選做題:用自己的話敘述文中的故事,并說給父母聽。
3、拓展題:預習24課《大道之行也》,找出和《桃花源記》的內在聯(lián)系。
【設計意圖】。
作業(yè)分層次,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1、對于這篇文言文的學習,我認為朗讀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在備課時主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對照課下注解自行朗讀課文、疏解課文。通過朗讀展示,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充分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二主”作用。
2、創(chuàng)設情境,時空連線讓學生與文中人對話,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作業(yè)設計分層次,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各位聆聽。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三
《桃花源記》是一篇臉炙人口的佳作,文章故事性很強,虛構了一幅“沒有戰(zhàn)亂、沒有剝削、沒有階級、人人平等、自給自足、”的理想社會美圖,表達了一種美好的憧憬,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其語言凝練又雋永,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散文。學生在此之前已經(jīng)接觸過這類文體。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識和學法已經(jīng)有所了解和認識,教師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教師應引起足夠重視,盡力引導學生對美景美情的感知。
1、說《課標》的要求:《課標》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
2、說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
《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3、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熟讀、合作探究,理解課文的內容。
能力目標:分步品析,培養(yǎng)想象能力、整體感知能力。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感知文中的美景及美好的人情。
4、說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文言常識有了一些積累,借助于工具書和語境學生完全可以疏通文意。但因文章與現(xiàn)在生活相隔甚遠,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課時界限,《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將其確定為:
教學重點:注重文言能力提升。依據(jù)線索人物,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樂、奇。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將朗讀、背誦課文結合到對文章的賞析當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的目的。具體采用如下方法:
1、朗讀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情境教學法。
(一)情境導入,審美入文;
利用漢語言文字特點導入,小角度切入課文,有利于檢查預習,引起回憶并有效進入課程學習。圖片激發(fā)想象,詞語引起聯(lián)想,有利于審美入文,契合本課時重難點突破。
(二)朗讀入境,合作感知;
朗讀有利于鋪墊,合作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積極性,高效解決詞句理解問題。
(三)讀議反饋,有效鞏固;
反饋是檢查,更是鞏固和強化,教師的引導和講解是必要的,有利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兩個大問題的設計符合建構主義理念和分層教學原則。
(四)快速瀏覽,復述故事;
復述也是為了掌握和理解,實現(xiàn)反饋詞句意義之后的更高層次的強化,這符合認知心理學規(guī)律。我們之所以記住部分,是因為我們記住了整體。
(五)朗讀入情,表演誦讀;
為了突破難點,必須使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由情入境,由境入情,反復螺旋升華,品足美感。與下一環(huán)節(jié)桃源消失,形成鮮明對比,激發(fā)學生強烈認知沖突。
(六)設疑結課,繪圖展示。
課堂延伸,有利于鞏固所學,并為第二課時做足鋪墊。
文言文教學有著過分重視文言知識傳授的傾向,機械分析易使本來意蘊豐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枯燥的詞、句,這顯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見其“言”而不見其“文”。我簡明地利用了漢語言文字的特點介入文本,用充滿詩意的畫面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優(yōu)美的意境,首先讓學生由詞到景,由景入境,仿佛身臨桃花源,初步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和愜意;接著弄懂文意,以復述為抓手,進一步讓學生說內容,再度感知其中之美,最后,通過開放性的“先放后收”策略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審美層次有所提升。第一課時的界限因此清楚,又為第二課時深入探究主旨意蘊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整個解讀過程,充分借助注釋和語境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由小組到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并通過多種品析形式充分感知美景美情,力求課堂有內在的邏輯。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四
《桃花源記》是初中八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單元中的課文,大多講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與志趣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操。五篇文章的體裁不同,有的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并通過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自己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
教學目的: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聯(lián)系實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積累文言詞語對照課文注解獨立完成課文翻譯;誦讀課文并背誦。
教學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培養(yǎng)并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看待課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誦讀、啟發(fā)、欣賞、探究。
1、主要運用誦讀、啟發(fā)、讀書指導及欣賞、探究法,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
2、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才有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
3讀書指導是對朗讀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討性題目,可運用探究法,同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思維。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運用朗讀法、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討論。
朗讀法: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反復朗讀,也可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小組合作討論:可使學生交流意見,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對文言文的生疏感、膽怯感。
根據(jù)教學內容及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安排導入——朗讀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賞析、研讀——知識拓展延伸——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并題解。
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tǒng)。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自從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后,桃源仙境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今天我們就與東晉大文豪一覽桃源仙境。
叫兩、三個學生書寫課題。
分析: 源 、 園
“源”字的偏旁是“シ”,與水有關,從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寫水的句子有“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林盡水源”,從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盡頭、源頭,在比較隱秘的地方。所以不僅僅是指“桃花園子”。以后不要書寫錯了。
2、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齊讀,掌握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復述故事并口頭疏通文意。
3、走近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
一學生讀,讀后點評。
4、賞析及探究問題 。
聽錄音朗誦感受桃花源的美的意境。
讓同學到文中尋找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并說說是什么美?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活美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人情美
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用一組句式整齊的句子描繪桃源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及社會風尚。
探究桃源人舉家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的原因?
由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
要求:朗讀是應讀出文中人物的語氣,如“乃大驚”,“皆嘆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源人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戰(zhàn)亂連年的年代,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是否存在?(結合前面的寫作背景分析)
(同學可通過讀課文最后兩段來了解)
暗示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個故事?
5、教師總結并布置作業(yè) 。
師小結:這篇課文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實中有虛,以“不復得路”“未果”等句寫出仙境在恍惚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人覺得似夢似真,這些都不過是陶淵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實際上是子虛烏有的,桃花源讓后人津津樂道,可見桃花源已成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了。
作業(yè)背誦全文。
6、知識拓展延伸 。
抽一生描繪一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明天。
7、最后讓同學隨著音樂朗讀課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
8、 說課板書:
景色美 戰(zhàn)亂
生活美 沒有 壓迫
人情美 剝削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五
大家好,我是山東莘縣實驗初中的一名語文老師,我叫趙妹芳,我執(zhí)教的課題是《桃花源記》。非常感謝您認真投入地陪伴我度過了45分鐘,也真誠地期待著您的批評和指導。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一直是我的追求。語文課堂力求趣味性。有了興趣,學生才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欲望,才能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作為快樂的享受。而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321教學模式的推廣,讓這種愿望變成了現(xiàn)實。
教學這篇名篇,我依然遵循“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踏踏實實地上好這一節(jié)課,力求使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有知識上的收獲,又有能力訓練上的提高。
為了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我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借助注解和工具書自主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在讀書過程中,把讀不懂的問題匯總起來,準備在展示課上合作交流。然后學生自主預習開始。讓學生充分的自主預習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具有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將會終身收益。
學生在自主預習后,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看看能不能在小組內自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板書在黑板上,以便在展示課上全班同學交流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實現(xiàn)了“兵教兵,兵練兵”這種“傳幫帶”的學習方式。學生在互動中實現(xiàn)了知識的共享。
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確定展示課的內容,從而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而大家看到的這節(jié)課就是交流展示課,在展示課上,小組內首先討論已經(jīng)板書在黑板上的疑難詞句,部分疑難問題在小組內已經(jīng)內部消化,而小組代表分別進行展示時,是以搶答和點號的方式進行的,在搶答和提問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依然弄不懂或者沒有把握,缺乏自信,小組代表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老師再適當點撥。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鼓勵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請大家勇敢地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見解?!薄澳吓诺耐瑢W真棒,非?;钴S,希望北排的同學給自己爭取展示的機會?!薄按蟛糠滞瑢W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很好。”“有自己獨特的體會,有沒有更精煉的語言來表達呢?”“很棒,北排的同學都站起來了!”“咱先把機會讓給牛君文?!薄芭>氖切〗M六號,但他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他有時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不斷的鼓勵聲和贊揚聲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勇氣被激發(fā)。課堂呈現(xiàn)出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良好狀態(tài),爭搶有序的搶答氛圍已經(jīng)形成。
就這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弄懂了重點詞句的意思,從而解釋疑難并溫故知新。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主持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一直掌握在學生手中,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適當點撥,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了學習的整體效應。
然后,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桃花源的美麗和寧靜,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你認為桃花源怎么樣?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請用原文回答?!边@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書感悟,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美麗、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安寧祥和,有的讀出了桃花源的神秘,學生邊讀書邊談感受,從中領悟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體會出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并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在學生理解了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后,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獨到的體會和感悟。學生先在小組內試讀,然后小組之間進行賽讀,每兩小組讀完,都有學生進行評價,然后激勵其他小組直接挑戰(zhàn)。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感受到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體驗情感的目的。
此時,我又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桃花源在陶淵明時代真正存在嗎?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學生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jù),然后全班交流辯論,在辯論后,老師補充有關陶淵明的生活時代背景,讓學生重新思考,并順勢引導學生感受陶淵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時,也感受到他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提升。
整堂課的學習,實現(xiàn)了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真正對話的過程。老師、學生和陶淵明之間進行了真誠的交流,從而感受到陶淵明理想中的社會和他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
最后,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感受到現(xiàn)在生活的幸福,老師適時補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數(shù)據(jù)資料,讓學生體會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活,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學生的反饋提升。
自此,完成了我們321教學模式中的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交流展示,反饋提升。
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又體現(xiàn)了兩種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落實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實現(xiàn)了一個最終的目的:那就是“落實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這就是我們的3·2·1教學模式。
因本課采用的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所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對文章內容疏通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步完成了本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直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平等對話,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有富有個性的火花閃現(xiàn),讓語文課堂靈性飛揚。
當然,根據(jù)不同學科的特點,根據(jù)語文教學中不同的文體要求,每堂課的教學流程都可能有所不同,但不變的是我們對課堂改革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的執(zhí)著。
謝謝大家!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六
(一)、教材位置及單元目標:
《桃花源記》是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有五篇文言文,依照先后順序,它們分別是《桃花源記》、短文兩篇(包括《陋室銘》及《愛蓮說》)、《核舟記》、《大道之行也》、杜甫詩三首(有《望岳》、《春望》和《石壕吏》)。至于本單元的目標,語文書上已明確指出: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二)、本課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3、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和剪裁功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4、背誦全文并體會作者所提出的社會理想;
見上述目標2、3、4
所需課時:
三課時
所需媒體:
幻燈片6張、光碟一張、錄音帶一盒及多媒體課件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由于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興味甚濃,疏通文意決非難事。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能力。因此,我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對內容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學習,逐步完成本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shù)慕巧牵阂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一本百科知識全書,給學生提供必需的知識。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七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課文。這是一篇“記”類文章、文質優(yōu)美、又居單元之首,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鞏固學生的文言常識和學法,并引導學生利用以往學習現(xiàn)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來學習這篇文言課文。
(二)教學內容。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給作者展現(xiàn)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
作為本單元的重點,又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于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文的角度對文章作進一步品讀,這里我要講得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學設想。
1、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jīng)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又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位?;谝陨蠗l件,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美文美教”,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的幾點: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并背誦課文。
(2)技能目標: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3)情感目標: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2、說教學重點、難點。
《桃花源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作者用精妙的筆墨為我們構置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勝境。怎樣引導學生去品讀這個桃源勝境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可以這樣設定:
(1)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麗、神奇和幸福。
(2)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說課前準備。
學生:(1)課前預習,根據(jù)注釋及工具書自行通譯課文,找出疑難問題。
(2)查找出作者及寫作本文的有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情境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xiàn)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眾所周知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學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xiāng)鎮(zhèn)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力爭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
根據(jù)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為: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桃花源記》是一篇美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道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姡胂罅θ说陌l(fā)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源社會。
3、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課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guī)律并形成習慣。通過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是力求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從單一“接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轉型。教師作為啟發(fā)者和鼓勵者,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實現(xiàn)知識的能力化、認知和情感的結構化。整個教學過程主要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一)導入情境,激發(fā)興趣(約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導入?,F(xiàn)在請大家觀看一段“再現(xiàn)桃源生活”的視頻進入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界。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
設計意圖:以視頻渲染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想,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為本節(jié)課學生的認知活動尋找一個“??奎c”“發(fā)展點”。
(二)配樂朗讀,促進理解(約10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出發(fā)點是以誦讀促理解,以理解促鑒賞,以鑒賞促陶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1、學生聽配樂朗讀,感受畫面,讓學生進入情境;
2、學生聽音樂誦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出感覺。
3、“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既有精美畫面又有名家朗誦,再加上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品味語言”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三)賞讀課文、品說桃源之美(約15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樂,樂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導學生從“美”“樂”“奇”三個方面走入文本,品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描繪。
由于學生是個靈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無拘無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寫一段描繪桃源之美的文字。經(jīng)過預習,課堂上學生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的畫面。在互相傾聽中,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賞讀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敘事簡明,情節(jié)曲折,語言雋永。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質疑探究,評說桃源情結(約10分鐘)。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值得探究之處。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形成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千百年來,“桃花源”已經(jīng)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成為一種“桃源情結”。怎樣評價“桃源情結”也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源勝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評價桃源勝境的?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明白桃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問題一拋出,學生肯定有不同的觀點,對于他們的看法,我們不能粗暴的否定,只要他們言之有理,應加以鼓勵。同時,在課堂要讓他們互相辯論,拓展思路,弘揚個性,展示自我,以取得思想上的共鳴。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疑問;如“東晉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外人進入桃花源,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等。對于他們的疑問,可讓他們分組討論,也可輸入課件,作為課后探究題。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另外也是語文課程與歷史課程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五)歸納總結(約3分鐘)。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錦秀,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讀課文,并了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八
《桃花源記》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美文,居單元之首,是重點篇目,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
(二)教學內容。
《桃花源記》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是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還是要幫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的大意,了解的主旨。于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解決文言字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的主旨,這里我要講的是第二課時。
(三)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jīng)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品讀美文”,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幾點:
(1)理清結構。
(2)品味的美點。
(3)品評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
(四)、教學重點、難點的設置。
由于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這樣設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樂,奇。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時教法如下:
1、品讀法。
2、提問法。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這也是課堂是否能高效的關鍵。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xiāng)鎮(zhèn)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
根據(jù)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為:
1、誦讀法。
3、合作探究法特別是合作探究法,運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體現(xiàn)“高效課堂”。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一)課堂導入。
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這一課時的導入就設計為:檢查上節(jié)課作業(yè)的基礎上,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
(二)回顧內容,梳理結構:
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美讀課文,設計問題:課文以什么為線索?
這樣學生在找線索的同時,就把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以及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的情形,貫串了起來。
(三)賞讀課文、品說桃花源。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1、問學生:這篇課文美嗎?學生肯定說:“美!”
你知道它美在何處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為這篇尋找美點。學生比較容易找出桃花林很美,桃花源中的環(huán)境很美的句子。這時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桃花源中的人美?!跋虂韱栍崱?,“皆出酒食”,“各復延至其家”熱情,好客,慷慨,這不都能體現(xiàn)桃花源中的人美嗎?接下來繼續(xù)引導學生從情節(jié)的曲折是一種美,語言的流暢也是一種美,敘事的簡明也是一種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去欣賞的美,不要拘限于的語言,人物的行為。
2、接下來讓找出表現(xiàn)桃花源人心情的句子。哪個字是重點?
明確:樂。繼續(xù)追問:樂在何處?
此處我設計一個情境:讓一個學生扮成記者,穿越到晉朝,來到桃花源,進行采訪,以“你快樂嗎?”采訪桃花源中不同身份的人,老人,小孩子,婦女等,讓他們學出他們的快樂。然后再采訪一下漁人,讓漁人說出他在桃花源外的痛苦,與桃花源中的人的快樂形成對比。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當時的社會的黑暗。
3、讀過此文,同學們肯定覺得其中有很多神奇之處吧?那你覺得奇在何處呢?引導學生找出景物之奇,山洞之奇,桃花源中的人之奇,故事的結局之奇。
為什么“處處志之”,又“不復得路”呢?這就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作了引子。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是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有批判地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花源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筆下的桃源世界?
題意在引導學生明確桃花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用多媒體展示桃花源人生活圖片和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圖,形成對比,讓學生知道,虛構的桃花源再美,也美不過我們現(xiàn)在人的生活,應辨證地看待桃花源的美,并了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以此引導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五)歸納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品味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景,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如今的中國與東晉相比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六)布置作業(yè)。
有人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是消極避世,你怎樣評價。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九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人教版語文初二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優(yōu)美,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課文,今天把它作為一節(jié)復習課來上是希望讓學生能對文言知識進行再積累、再鞏固的同時學會一些復習文言文的方法,這對今后的文言文學習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共同發(fā)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文言文的體裁特征,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清本文的線索,把握課文內容。
(2)理解重要實虛詞的含義,歸納文言現(xiàn)象。
(3)體會世外桃源虛實相生,寄托的社會理想。
3.教學重點。
本文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4.教學難點。
本文的難點就是目標的(3)。
(1)這節(jié)課主要采用問題導引法、討論法、歸納法。對于已經(jīng)學過的文言文,學生對于文中的字、詞、句子以及課文的內容,都已經(jīng)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放開手讓學生去識記字詞句子的解釋和翻譯的同時,讓學生自己歸納整理重點字詞和文言現(xiàn)象并互相補充、完善。老師略起指導性作用。從而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對于課文內容及主旨情感的理解和把握,我采取問題導引法,使學生在問題中閱讀,閱讀中思考,努力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另外組織課堂討論可以節(jié)約時間,擴大容量,是達到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產(chǎn)生好的視聽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擴大教學容量。
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了解內容、歸納整理、探討主題、拓展延伸。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對內容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學習,逐步完成本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shù)慕巧牵阂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一本百科知識全書,給學生提供必需的知識。本節(jié)課具體的教法有:
一、激發(fā)興趣法。文言文的復習課相對比較枯燥,所以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重要。于是我在復習課文之初先回顧課文的線索和主要內容,以便幫助學習盡快進入課文。緊接著面向全體學生檢查課文背誦,以喚起學生的整體感知,同時采取男女生背誦接力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比如對文言現(xiàn)象的整理過程,學生討論歸納交流心得,老師就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指導,并對學生展示的討論成果給予肯定性評價。師生共同營造平等交流的氣氛。就極大的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分組討論歸納文言現(xiàn)象并上講臺整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合作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也讓學生做一回小老師,去感受“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快樂和成就感。
三、問題引導法。是指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課文重難點。本文中對于主旨的理解與把握是難點。因此我采用問題引導法。先展示桃源美景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其優(yōu)美、祥和的特點,再展示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將二者結合起來讓學生思考陶淵明描述世外桃源的真正用意,從而理解作者寄托于此的社會理想。這樣引導可以避免學生生硬機械的背誦主旨,而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把握。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看圖描述畫面內容,而后在文中找出對應的原話,其目的是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為了讓學生對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也是為了讓學生開拓思維,培養(yǎng)其寫作能力,從而設置了“寫出你心中理想的家鄉(xiāng)”一個環(huán)節(jié),希望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拉近課堂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積極上進的人,進而完成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線索:漁人進出桃花源。
情節(jié)發(fā)展:發(fā)現(xiàn)桃源—訪問桃源—再尋桃源。
寄托的理想: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由快樂的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向往。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杰出的詩人,他的詩已成為我國古典文庫中的寶貴遺產(chǎn),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桃花源記》乃《桃花源詩》的序文),已經(jīng)成為我國人民雅俗共賞的精彩作品?!短一ㄔ从洝肥且黄适滦院軓姷乃囆g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陶淵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寫出這樣一個美好社會,同他本人的經(jīng)歷也有密切關系。陶淵明平生厭惡晉朝朝廷上下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討厭官場上的舞弊營私的行為,他曾經(jīng)三次因此辭去官職,隱居起來。陶淵明在農(nóng)村過了幾十年的隱居生活,親自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和農(nóng)民交朋友,生活雖然窮一點,但和淳樸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淵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場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人相處,心情要愉快得多。這些都說明了陶淵明對當時政治黑暗的社會極為不滿,對廣大農(nóng)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構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xiàn)的。讀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內容和寫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這篇名作,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領會情感,學懂課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興味甚濃,疏通文意也很容易就解決了。因此,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新課、走近作者、背景資料、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文言知識積累,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對內容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學習,逐步完成本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shù)慕巧牵阂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講的是第一課時。具體的教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教學時主要是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采用這種方法。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理解文意,文言詞匯的積累上讓學生自主探究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本課教學時主要是在疏通文意時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區(qū)疏通文意。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的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讓學生背誦并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學生回答(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表達了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教師自然地導入新課。然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淵明,并板書課題及作者。(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處世思想)。
(二)、展示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能準確朗讀并背誦課文。
2.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能夠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預習檢測。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主要是正音,劃分停頓的節(jié)奏線。使學生能按正確的節(jié)奏朗讀課文。
(四)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朗讀課文。
1.聽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正音、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四)學生合作疏通文意。
學生四人一組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學生再次對課文進行翻譯。
5、讓學生起來復述本文所講述的故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當堂檢測。(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匯,也是檢察學生疏通文意的情況)。
1.翻譯重點的句子:
2.文言詞匯的積累:
1.通假字。
2.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義:
妻子:古義:()今義:()。
絕境:古義:()今義:()。
無論:古義:()今義:()。
3.一詞多義。
(六).:理清思路:
1.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故事情節(jié)是怎樣的?完成最后一個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七).背誦課文。(預習時已經(jīng)布置背誦,課堂上再給點時間,估計就會了。)。
板書設計:
發(fā)現(xiàn)桃花林:景色幽美。
生活環(huán)境土地肥沃。
社會風尚和平安寧。
離開桃花源:不復得路,無問津者(虛幻)。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一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課文。這是一篇“記”類文章、文質優(yōu)美、又居單元之首,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鞏固學生的文言常識和學法,并引導學生利用以往學習現(xiàn)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來學習這篇文言課文。
(二)教學內容。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給作者展現(xiàn)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
作為本單元的重點,又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于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文的角度對文章作進一步品讀,這里我要講得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學設想。
1、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jīng)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又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位?;谝陨蠗l件,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美文美教”,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的幾點: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并背誦課文。
(2)技能目標: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3)情感目標: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2、說教學重點、難點。
《桃花源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作者用精妙的筆墨為我們構置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勝境。怎樣引導學生去品讀這個桃源勝境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可以這樣設定:
(1)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麗、神奇和幸福。
(2)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說課前準備。
學生:(1)課前預習,根據(jù)注釋及工具書自行通譯課文,找出疑難問題。
(2)查找出作者及寫作本文的有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情境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xiàn)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眾所周知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學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xiāng)鎮(zhèn)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力爭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
根據(jù)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為: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桃花源記》是一篇美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道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姡胂罅θ说陌l(fā)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源社會。
3、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課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guī)律并形成習慣。通過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是力求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從單一“接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轉型。教師作為啟發(fā)者和鼓勵者,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實現(xiàn)知識的能力化、認知和情感的結構化。整個教學過程主要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一)導入情境,激發(fā)興趣(約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現(xiàn)在請大家觀看一段“再現(xiàn)桃源生活”的視頻進入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界。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
設計意圖:以視頻渲染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想,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為本節(jié)課學生的認知活動尋找一個“??奎c”“發(fā)展點”。
(二)配樂朗讀,促進理解(約10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出發(fā)點是以誦讀促理解,以理解促鑒賞,以鑒賞促陶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1、學生聽配樂朗讀,感受畫面,讓學生進入情境;
2、學生聽音樂誦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出感覺。
3、“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既有精美畫面又有名家朗誦,再加上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品味語言”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三)賞讀課文、品說桃源之美(約15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樂,樂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導學生從“美”“樂”“奇”三個方面走入文本,品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描繪。
由于學生是個靈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無拘無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寫一段描繪桃源之美的文字。經(jīng)過預習,課堂上學生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的畫面。在互相傾聽中,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賞讀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敘事簡明,情節(jié)曲折,語言雋永。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質疑探究,評說桃源情結(約10分鐘)。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值得探究之處。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形成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千百年來,“桃花源”已經(jīng)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成為一種“桃源情結”。怎樣評價“桃源情結”也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源勝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評價桃源勝境的?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明白桃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問題一拋出,學生肯定有不同的觀點,對于他們的看法,我們不能粗暴的否定,只要他們言之有理,應加以鼓勵。同時,在課堂要讓他們互相辯論,拓展思路,弘揚個性,展示自我,以取得思想上的共鳴。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疑問;如“東晉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外人進入桃花源,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等。對于他們的疑問,可讓他們分組討論,也可輸入課件,作為課后探究題。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另外也是語文課程與歷史課程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五)歸納總結(約3分鐘)。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鄙裰荽蟮?,山川錦秀,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讀課文,并了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二
1、欣賞理解故事,體會故事中蘊含的快樂氛圍,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2、創(chuàng)編故事。
3、認讀生字詞:小豬、河、有、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我有意識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表達、表演,營造氛圍,體驗快樂,使幼兒的認識經(jīng)驗、表達經(jīng)驗及情感體驗得到整合?;顒又?,在以下方面我還得加強:
二、如果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增加一個環(huán)節(jié)——制作花瓣禮物并贈送禮物,那樣的話更能讓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更能理解故事的內涵。
在以后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嘗試運用其它的教學模式,并根據(jù)這次活動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三
《桃花源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并通過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自己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新課標注重學生閱讀淺顯文言的能力,這篇課文正是對文言知識的積累與鞏固,為今后的文言學習大有幫助。
本單元的主題是“學會讀書”,學生應在文章的學習中,體會到文言注釋的重要性。
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文章內容的分析,我制定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熟讀成誦;能夠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整理把握文章內容,理解桃花源人美、景美、社會生活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借助課文注釋,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正確看待課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體會世外桃源虛實相生,寄托的社會理想。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積累文言詞匯,感受“桃花源”的美,而本課的難點在于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并具有初步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更深入地去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樣式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本文線索分明,語言樸素優(yōu)美,意蘊深廣,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課文。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我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為了貫徹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我將適時采用點撥、提問、評價的教學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學會與文本對話,與同學與老師對話,指導學生通過品讀,分組討論來關注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理想中的桃花源的人美、景美、社會生活美,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為了使教學手段更加直觀、形象,我將運用多媒體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陶行知先生的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痹趯W法上,我將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學法指導,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基礎,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用朗讀法讀懂課文,用圈點勾畫法來分析難點,用討論法來學習文章重點,從而領悟文章的主旨。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認識、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我會以“美”為突破口,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
上課伊始,播放《天仙配》的音樂,讓學生欣賞。音樂可以渲染情境,吸引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這樣更利于整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疏通文意。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通過聽范讀錄音、自由朗讀、齊讀等方式,更好的進入情境,同時對學生的朗讀在字音、句讀方面提出要求,并指導語調、節(jié)奏等。
2、學生自由閱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疏通文意。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積累文言知識。若仍不懂,則提交全班一同解決,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了解文章線索,通過這幾遍的讀,學生能夠總結出文章的線索,即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學生想象力豐富這一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
1、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首先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第一、二、三段,啟發(fā)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進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樣的景色?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
接著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結合文本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描繪。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2、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疤一ㄔ闯司懊?,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再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這樣學生既發(fā)現(xiàn)了“美”,又創(chuàng)造了“美”。
在學生講述之后,我將進一步提問:衙門在哪里?這地方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桃源中人樂不思出,甚至忘了年代?我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
學生展開討論,自主發(fā)言,從而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同時,還能將鍛煉學生的理解力與口語表達能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學生進行總結,教師做補充,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新課改提倡開放性的作業(yè),因此針對本節(jié)課我預留了以下兩個作業(yè)。
1、學完本文,以“我心中的桃花源”為題,寫一篇文章。
2、拓展閱讀陶淵明的其他作品,了解陶淵明。
3、背誦課文。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四
《桃花源記》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jié)貫串起來。
一、說教學目標。
《桃花源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很多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另外,淺顯易懂,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瑯瑯上口,值得品味。把本文的目標定為以下的幾點:
(1)知識目標: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情境,結合語境解釋詞語,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領會本文的主題。
(2)能力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景的描繪,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想象思維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為追求個人理想而努力學習的興趣。
教學方法:朗讀法、想象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課件教學法。
二、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使用抄、查、讀的方式讓學生的自主學習,進一步的熟悉文章。
抄就是將注釋抄在字的上頭(藍筆);查就是查閱工具書將理解有困難的字解決掉(紅筆);讀就是就以上的解釋進行全文的翻譯。
設計意圖:教師放手,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然會對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高度關注。符合新課標中閱讀淺易文言,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內容的要求。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用三國兩晉時的軍閥混戰(zhàn),時局動蕩的背景切入,我們要了解的大詩人陶淵明就生活在東晉,他的名篇《桃花源記》也在那個混亂丑惡的時代應運而生。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背景簡單認識,暗示他們更好的理解文章須以此為依托。
(二)提出問題:
a說出自己對成語世外桃源的理解。
b聽讀課文,陶淵明筆下的桃源具有怎樣的魅力成為眾人向往的洞天福地呢?
設計意圖:邊聽錄音示范邊思考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加專注閱讀課文,無形中加強對全文進行了整體感知。在這個主問題的之下,師生互動,更容易牽引一些小問題:
(1)找尋描寫自然風光優(yōu)美和桃源人安居樂業(yè)的段落指導朗讀。
總結提升朗讀效果的方法:
(1)了解內容,準確翻譯。
(2)明確作者抒發(fā)的情感。體味表達的意境。
(3)、注意節(jié)拍、重音、語速。
(2)對表現(xiàn)桃源另一特點即村民的純樸善良的語句賞析。結合本節(jié)留白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
從景物描寫入手。
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入手。
設計意圖:符合新課程教學標準的要求:學習誦讀古文,有意識的積累,在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和審美情趣。所以,主問題牽引細碎的小問題更容易讓學生推敲朗讀方法、結合語境解釋詞語,訓練發(fā)散思維。
(三)揭示主題。
a找出虛構的痕跡。
b陶淵明為什么沒有直揭社會現(xiàn)實,而是虛構了一個理想化、至少。
在當時不會有的世外桃源?
學生先說,教師不馬上說出答案,將課前學生查找的、老師整理匯總過的資料分發(fā)給他們,在其中找到答案,進而概括主題。
設計意圖:很多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不是太強,或者說不愿意查,抱著雙蘋果書不放,那里的介紹并不十分全面,這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應全面了解作者,了解風格、了解他的遭遇,了解他的故事。培養(yǎng)篩選、積累和閱讀課外文字的習慣。
1、反復誦讀,讀出感情,結合注釋理解大意。
2、先忠于原文模仿性地講故事,再運用想像創(chuàng)造性地講故事,加深理解。
3、查找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簡介,更好地把握主題。
4、結合以前所學的有關陶淵明的詩歌或本冊第三十課的《歸園田居》(其三),進行比較閱讀。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五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課文。這是一篇“記”類文章、文質優(yōu)美、又居單元之首,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鞏固學生的文言常識和學法,并引導學生利用以往學習現(xiàn)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來學習這篇文言課文。
(二)教學內容。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給作者展現(xiàn)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
作為本單元的重點,又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于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文的角度對文章作進一步品讀,這里我要講得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學設想。
1、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jīng)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又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位?;谝陨蠗l件,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美文美教”,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的幾點: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并背誦課文。
(2)技能目標: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3)情感目標: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2、說教學重點、難點。
《桃花源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作者用精妙的筆墨為我們構置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勝境。怎樣引導學生去品讀這個桃源勝境成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可以這樣設定:
(1)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麗、神奇和幸福。
(2)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說課前準備。
學生:
(1)課前預習,根據(jù)注釋及工具書自行通譯課文,找出疑難問題。
(2)查找出作者及寫作本文的有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情境設置法——激發(fā)感情,引起興趣。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xiàn)象的一把金鑰匙。
眾所周知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學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xiāng)鎮(zhèn)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力爭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
根據(jù)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為: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短一ㄔ从洝肥且黄牢模挥凶寣W生熟讀成誦,才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道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想象力對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源社會。
3、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課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guī)律并形成習慣。通過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本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是力求實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從單一“接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轉型。教師作為啟發(fā)者和鼓勵者,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實現(xiàn)知識的能力化、認知和情感的結構化。整個教學過程主要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一)導入情境,激發(fā)興趣(約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導入。現(xiàn)在請大家觀看一段“再現(xiàn)桃源生活”的視頻進入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界。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
設計意圖:以視頻渲染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想,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為本節(jié)課學生的認知活動尋找一個“??奎c”“發(fā)展點”。
(二)配樂朗讀,促進理解(約10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出發(fā)點是以誦讀促理解,以理解促鑒賞,以鑒賞促陶冶,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1、學生聽配樂朗讀,感受畫面,讓學生進入情境;
2、學生聽音樂誦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出感覺。
3、“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既有精美畫面又有名家朗誦,再加上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品味語言”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三)賞讀課文、品說桃源之美(約15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樂,樂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導學生從“美”“樂”“奇”三個方面走入文本,品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描繪。
由于學生是個靈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無拘無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寫一段描繪桃源之美的文字。經(jīng)過預習,課堂上學生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的畫面。在互相傾聽中,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賞讀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敘事簡明,情節(jié)曲折,語言雋永。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質疑探究,評說桃源情結(約10分鐘)。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值得探究之處。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形成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千百年來,“桃花源”已經(jīng)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成為一種“桃源情結”。怎樣評價“桃源情結”也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源勝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評價桃源勝境的?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明白桃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問題一拋出,學生肯定有不同的觀點,對于他們的看法,我們不能粗暴的否定,只要他們言之有理,應加以鼓勵。同時,在課堂要讓他們互相辯論,拓展思路,弘揚個性,展示自我,以取得思想上的共鳴。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疑問;如“東晉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外人進入桃花源,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等。對于他們的疑問,可讓他們分組討論,也可輸入課件,作為課后探究題。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另外也是語文課程與歷史課程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五)歸納總結(約3分鐘)。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毛澤東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鄙裰荽蟮兀酱ㄥ\秀,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讀課文,并了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六
語文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語文教材七年級、八年級(上)對淺易文言文已有了一定量的編寫。通過三冊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有必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學習、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樣式。文言散文在整個中學教育階段占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在八年級(下)第七單元開始安排文言散文,三篇“記”篇幅相對前三冊出現(xiàn)的文章來得長。而《桃花源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它是我國千古散文中的奇葩,傳誦千古而不衰。這一課給學生印象好壞必將影響到以后學生對文言散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有必要對這一課進行時代的處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散文的興趣。
本單元在文體上屬于“記”一類的文字,四篇都被選入《古文觀止》作為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習、背誦這樣的文章對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文言語感很有幫助。教學中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在學習現(xiàn)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能力來學習這幾篇文言課文。
(二)教學內容。
本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而作為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因此,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xiàn)代文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這是第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掌握“交通、問訊、絕境、間隔、無論、妻子”等詞的古今異義,掌握“志、尋”等字的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運用。
2、初步了解“記”的一般特點。
3、疏通文章。
4、流利運用普通話朗讀。
(四)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文的重點實詞和部分虛詞。
2、順暢朗讀并熟讀成誦。
3、領會本文按漁人所經(jīng)歷的順序記敘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且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1、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以存疑——質疑——解疑的模式解決字面上的翻譯。
2、運用歸納教學法學習實詞、虛詞,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同類知識點。
3、邊讀邊譯,反復朗讀增強語感。
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guī)律并形成習慣。
1、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養(yǎng)成查閱資料、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前布置學生預習,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現(xiàn)的字詞的含義,并能翻譯全文。
2、為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讀。
(一)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準備課文錄音帶、錄音機,并準備好《天仙配》音樂磁帶,小黑板。
(二)設置情景導入。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天仙配》———(曲終)你從歌曲中聽見了什么?看見了什么?(待學生回答后歸結)歌曲描繪的是一副環(huán)境優(yōu)美、夫妻怡然自樂、男耕女織的社會生活美景。這種美景過去有嗎?現(xiàn)在有嗎?將來有嗎?(學生作出回答后)不會,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比喻?——“世外桃源”。是的,這個成語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現(xiàn)在我們一起跟陶先生走進世外桃源吧。
以音樂渲染情境,美好的音樂能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
(三)預習檢查。
1、全班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卡片指名解釋字詞。
3、讓學生說說對“記”的理解。
4、指名概述課文內容。
朗讀一是為了檢查學生預習時關于字音的掌握情況;二是引導學生初步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地熟悉課文。卡片解詞有利于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程度,符合初二學生應側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原則。概述內容符合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四)閱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讀音及朗讀節(jié)奏,進一步感知全文。
錄音示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加專注閱讀課文。
2、了解作者及背景——以《愛蓮說》及《飲酒》兩篇詩文回顧作者,并讓學生借助資料進一步介紹作者。之后,教師強調與本文創(chuàng)作有關的內容:陶淵明生活在東晉的分裂崩亡時期和晉末的換代之際,社會矛盾尖銳,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他對東晉的黑暗現(xiàn)實不滿而歸隱,而對這些慘痛的現(xiàn)實,越來越堅決地否定自己所處的社會,不斷構思和向往理想的生活圖景?!短一ㄔ从洝肪褪撬H筆繪出的理想社會圖景。
讓學生簡介作者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通過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習慣并形成能力。教師的進一步補充強調則是為了后面文章主旨的理解打下基礎。
3、解疑、掃除文字障礙。
請同學把預習中碰到的不理解的詞句指出來,同學間互相解疑,未能得到解決的疑問由老師解答明確。
符合課標的閱讀要求——對課文的內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5、在個別字、詞、句排除疑難的基礎上準確翻譯并反復朗讀。方法:同桌一人讀原文一人口譯,逐句疏通文章。對于串譯有不妥之處,師生共同加以糾正。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對于初二學生,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詩詞并能嘗試著現(xiàn)代漢語把文意表達出來,已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反復朗讀并能熟讀成誦是初中生閱讀淺易文言美文最基本的要求。
6、默讀課文沒,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武陵人一路上見到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
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作者描繪的“世外桃源”有個感性認識,同時讓學生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七
2、學情分析。
3、學習目標的確定。
4、重點難點的確定。
確立。
《桃花源記》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記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翻譯全文。
2)、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yǎng)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3、說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是初三學生年級學生,同樣需要積累文言實詞,另外對于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1、賞讀結合法朗讀是學生獲得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賞讀課,以“賞”為突破口,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獲得語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體會作者渴望的理想社會。
2、創(chuàng)設情景、想象法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3、討論探究法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是: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貫徹這一思想,同時有效地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啟發(fā)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xiàn)實的,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1、朗讀賞析法。
2、合作探究法。
3、情景創(chuàng)設法。
教學手段。
1、音頻、與課文相關的圖片。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fā)者和鼓勵者,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具體操作如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投影顯示陶淵明的詩《飲酒》其五,讓學生讀并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如此學生既可以溫故,老師又可以自然地導入新課。然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淵明,并板書課題及作者。
2、簡介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今九江)人。陶少年則有“大濟蒼生”之壯志。29歲才處仕。在39歲時,方為彭澤縣令,在官80余日,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便結束仕隱不定的生活,走上了歸田的道路。死后謚號“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五柳先生)。
3、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獲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范向導,讓學生進入情境;了解課文大意。
2)讀:
a、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同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絕境、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b、“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c、指名疏通文意。
d、再讀課文,讀懂內容,理清故事情節(jié)。
4、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分兩步進行:
帶領學生走進自然美的桃源,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描繪。
首先讓學生個別地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啟發(fā)其他學生思考:
a、解釋下列文言字詞:豁然開朗交通古義()今義()。
b、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并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著,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
c、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的又是怎樣的畫面?同時,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引領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1、“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
2、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更進一步地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里沒有戰(zhàn)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著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huán)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5、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討論來突破,同時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guī)律的認識,即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具體做法: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后請學生根據(jù)我提供的背景,聯(lián)系歷史知識思考,并分組討論:
1)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么根據(jù)?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虛構呢?
2)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xiàn)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6、歸納總結:
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們對文章的認識已開始從感知形象認識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獲”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獲”變?yōu)閯?chuàng)造。這三件事是:
1)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2)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后,如果學生愿意,就通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3)背誦你最喜歡的段落。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心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美”的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7、課堂達標。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文章有個回顧與反思。
1)用一個成語()概括本課的內容。
2)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詞義的不同:妻子古義()今義()絕境古義()今義()。
3)默寫描寫桃花源自然風光及社會風尚的句子?
8、課后延伸:
我將通過布置課后作業(yè),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了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或者陶淵明歸隱后的其他詩作。
陶淵明。
自然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社會美:和平恬靜怡然自樂。
此板書直觀,簡潔明白,充分體現(xiàn)了文章的主要脈絡,學生能從中抓住要點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八
《桃花源記》是初中八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單元中的課文,大多講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與志趣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操。五篇文章的體裁不同,有的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短一ㄔ从洝愤@篇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并通過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自己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
教學目的: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聯(lián)系實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積累文言詞語對照課文注解獨立完成課文翻譯;誦讀課文并背誦。
教學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培養(yǎng)并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看待課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誦讀、啟發(fā)、欣賞、探究。
1、主要運用誦讀、啟發(fā)、讀書指導及欣賞、探究法,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
2、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才有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
3讀書指導是對朗讀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討性題目,可運用探究法,同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思維。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運用朗讀法、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討論。
朗讀法: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反復朗讀,也可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小組合作討論:可使學生交流意見,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對文言文的生疏感、膽怯感。
根據(jù)教學內容及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安排導入——朗讀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賞析、研讀——知識拓展延伸——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并題解。
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tǒng)。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自從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后,桃源仙境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今天我們就與東晉大文豪一覽桃源仙境。
叫兩、三個學生書寫課題。
分析:源、園。
“源”字的偏旁是“シ”,與水有關,從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寫水的句子有“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林盡水源”,從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盡頭、源頭,在比較隱秘的地方。所以不僅僅是指“桃花園子”。以后不要書寫錯了。
2、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齊讀,掌握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復述故事并口頭疏通文意。
3、走近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一學生讀,讀后點評。
4、賞析及探究問題。
聽錄音朗誦感受桃花源的美的意境。
讓同學到文中尋找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并說說是什么美?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活美。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人情美。
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用一組句式整齊的句子描繪桃源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及社會風尚。
探究桃源人舉家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的原因?
由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
要求:朗讀是應讀出文中人物的語氣,如“乃大驚”,“皆嘆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源人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戰(zhàn)亂連年的年代,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是否存在?(結合前面的'寫作背景分析)。
(同學可通過讀課文最后兩段來了解)。
暗示這個故事是虛構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這個故事?
5、教師總結并布置作業(yè)。
師小結:這篇課文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實中有虛,以“不復得路”“未果”等句寫出仙境在恍惚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人覺得似夢似真,這些都不過是陶淵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實際上是子虛烏有的,桃花源讓后人津津樂道,可見桃花源已成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了。
作業(yè)背誦全文。
6、知識拓展延伸。
抽一生描繪一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明天。
7、最后讓同學隨著音樂朗讀課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小豬家的桃花樹說課稿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杰出的詩人,他的詩已成為我國古典文庫中的寶貴遺產(chǎn),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桃花源記》乃《桃花源詩》的序文),已經(jīng)成為我國人民雅俗共賞的精彩作品?!短一ㄔ从洝肥且黄适滦院軓姷乃囆g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陶淵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寫出這樣一個美好社會,同他本人的經(jīng)歷也有密切關系。陶淵明平生厭惡晉朝朝廷上下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討厭官場上的舞弊營私的行為,他曾經(jīng)三次因此辭去官職,隱居起來。陶淵明在農(nóng)村過了幾十年的隱居生活,親自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和農(nóng)民交朋友,生活雖然窮一點,但和淳樸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淵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場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人相處,心情要愉快得多。這些都說明了陶淵明對當時政治黑暗的社會極為不滿,對廣大農(nóng)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構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xiàn)的。讀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內容和寫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名作,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領會情感,學懂課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興味甚濃,疏通文意也很容易就解決了。因此,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入新課、走近作者、背景資料、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文言知識積累,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對內容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學習,逐步完成本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shù)慕巧牵阂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講的是第一課時。具體的教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教學時主要是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采用這種方法。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理解文意,文言詞匯的積累上讓學生自主探究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本課教學時主要是在疏通文意時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區(qū)疏通文意。
三、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的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讓學生背誦并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學生回答(表達了詩人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表達了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教師自然地導入新課。然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淵明,并板書課題及作者。(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處世思想)。
(二)、展示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能準確朗讀并背誦課文。
2.能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能夠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預習檢測。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主要是正音,劃分停頓的節(jié)奏線。使學生能按正確的節(jié)奏朗讀課文。
(四)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朗讀課文。
1.聽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正音、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四)學生合作疏通文意。
學生四人一組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學生再次對課文進行翻譯。
5、讓學生起來復述本文所講述的故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當堂檢測。(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匯,也是檢察學生疏通文意的情況)。
1.翻譯重點的句子:
2.文言詞匯的積累:
1.通假字。
2.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義:
妻子:古義:()今義:()。
絕境:古義:()今義:()。
無論:古義:()今義:()。
3.一詞多義。
(六).:理清思路:
1.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故事情節(jié)是怎樣的?完成最后一個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
(七).背誦課文。(預習時已經(jīng)布置背誦,課堂上再給點時間,估計就會了。)。
板書設計:
發(fā)現(xiàn)桃花林:景色幽美。
生活環(huán)境土地肥沃。
社會風尚和平安寧。
離開桃花源:不復得路,無問津者(虛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13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