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精選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8:15:22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精選21篇)
時間:2023-11-20 18:15:22     小編:雅蕊

社交網絡的興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對自己的信心,可以克服困難和挑戰(zhàn)。總結范文中的例子和案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總結的方法和技巧。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一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快速地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中國奇跡。這些成績的取得和產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尤其是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快速從一個農業(yè)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yè)大國、第一制造大國,并引發(fā)全球產業(yè)競爭格局和分工體系的深刻變化。如何系統(tǒng)梳理和客觀評價40年來中國產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成就,明晰未來產業(yè)發(fā)展航向,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解答的重要課題。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產業(yè)發(fā)展成就回顧。

改革開放40年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人們可以從很多角度對其歷史進程和成就進行解讀。如,黃群慧(2018)以市場化改革為階段劃分標準,梳理中國產業(yè)結構變化和要素變革,把40年改革開放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探尋階段(1978-1993年),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完善階段(1994-2013年),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新時代(2013年之后)。王岳平(2018)從產業(yè)結構演變的角度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改革開放初期至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產業(yè)結構“撥亂反正”階段;二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上世紀末以消費升級驅動的輕工業(yè)為主導的階段,中國產業(yè)結構基本上步入了正常演變的軌道;三是21世紀頭10年以投資主導的重化工化階段;四是2013年以來以追求高質量為主要特征的高加工度化與服務化階段。這里試圖從驅動力的角度進行劃分,重點分析不同時期產業(yè)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及階段特征。主要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2000年),是一個以加快改革為動力釋放改革紅利的發(fā)展階段;第二個階段(2001-2012年),是一個以擴大開放為標志釋放開放紅利的發(fā)展階段;第三個階段(2013年以后),是一個以創(chuàng)新驅動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釋放創(chuàng)新紅利的產業(yè)發(fā)展新時代。

1978年改革開放一聲驚雷在安徽小崗村拉開序幕。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改革開放的總基調,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1980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土地改革、國企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等,逐步放開搞活、釋放巨大的生產力。并在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方面,鼓勵“殺出一條血路”。到1992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基本確立。隨后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也明確了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等市場體系培育的要求,促進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的格局。這一階段,長期以來束縛我國產業(yè)發(fā)展的思想、理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得到極大掃除,全社會生產力和產業(yè)發(fā)展活力得到極大釋放,除少數年份外,經濟得到快速增長,產業(yè)結構明顯優(yōu)化,產業(yè)體系逐步完善。

從經濟總量看,這一時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得到快速躍升,從1978年3678億元增長到2000年的超過10萬億元,跨越了兩個數量級。按gdp排名,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wěn)步提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從1978年的第10名上升到第6位,提升了4個位次。

從產業(yè)結構看,這一時期我國產業(yè)結構明顯優(yōu)化,三次產業(yè)結構從1978年的27.7:47.7:24.6調整至2000年的16.4:50.2:33.8,呈現(xiàn)出快速工業(yè)化的特征。分行業(yè)看,在改革開放初期,受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紅利效應,農業(yè)制度變革的驅動力顯著,農業(yè)勞動生產率提升顯著,從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長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1.3倍,這一時期第一產業(yè)占gdp比重也比較高,由1978年的27.7%上升到1984年的31.5%,期間,1982年達到最高點,占gdp的32.8%。此后,隨著工業(yè)化的深入推進,農業(yè)占比才逐漸下降,2000年已降至16.4%,約為1982年的一半。工業(yè)占比穩(wěn)中有升,內部結構不斷優(yōu)化??傮w上矯正了計劃經濟時代重工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造成的結構失衡特點,形成了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驅動的紡織、縫紉、服裝、食品等輕工業(yè)為主導的經濟增長,輕工業(yè)在工業(yè)中的比例1978年為43%,到1981年就已經超過50%,并一直在50%上下波動一直到2000年。第三產業(yè)中的商業(yè)、飲食、居民服務、交通運輸等領域增長較快,連鎖經營等新業(yè)態(tài)快速發(fā)展,服務業(yè)占gdp比重提升超過9個百分點。

從產業(yè)體系看,到上個世紀末,我國已經基本建成獨立完整的,有一定競爭能力的產業(yè)體系,涵蓋國民經濟各行各業(yè),并保持快速增長,在輕工業(yè)領域擁有一批量大面廣的民營經濟產業(yè)集群,競爭優(yōu)勢突出,在重化工業(yè)領域,一批國有企業(yè)快速壯大,并加快“走出去”部分,做好了擁抱全球大市場,整合全球資源的準備。

2001年加入wto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非常突出的大事件。事實上,在2000年中國就已將“走出去”戰(zhàn)略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但只有加入wto,融入全球大市場分享全球化紅利,中國制造的成本、性價比、門類齊全和規(guī)模化生產等優(yōu)勢才得到極大的發(fā)揮,中國快速成為世界工廠,多種產品出口額躍居世界第一,甚至以高科技產品為口徑的全球出口排名中超過美國躍居第一并保持長期順差,2005年就已超過2000億美元,并加速從工業(yè)化中期向工業(yè)化后期邁進。值得一提的是,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于2001年在多哈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的日子正是11月11日,和現(xiàn)在以電子商務為代表,在全中國范圍內興起并連續(xù)多年刷新成交記錄的大型購物促銷狂歡日“雙11”正好是同一天,歷史就是這么巧合。

從經濟總量看,這一時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10萬億元級的平臺上繼續(xù)快速增長,從2000年10萬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接近54萬億元,增長了4倍多。按gdp排名,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實現(xiàn)新的跨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一發(fā)動機和重要引擎,并于2010年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相比2000年繼續(xù)提升了4個位次。

從產業(yè)結構看,這一時期我國產業(yè)結構持續(xù)優(yōu)化,三次產業(yè)結構從2000年的16.4:50.2:33.8優(yōu)化至2012年的10.1:45.3:44.6,服務業(yè)快速發(fā)展,服務業(yè)占gdp比重上升明顯,累計提高接近11個百分點,幾乎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農業(yè)和第二產業(yè)占比分別下降6.2和4.9個百分點。其中,2011年服務業(yè)就業(yè)人數首次超過第一產業(yè),成為國民經濟中吸納就業(yè)最多的產業(yè),服務業(yè)成為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和吸納就業(yè)的穩(wěn)定器。這一階段,我國產業(yè)結構呈現(xiàn)出鮮明的重化工化特征,特別是居民消費升級進入新階段,城鎮(zhèn)居民需求由過去的以吃穿用為主轉向汽車、住宅等耐用消費品為主,帶來產業(yè)結構重化工業(yè)轉型。與此同時,這一階段出口導向的工業(yè)化戰(zhàn)略取得巨大成效。加入wto以后,中國出口增長率連續(xù)多年在30%以上,到2009年中國出口貨物貿易總量超越德國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占世界貨物貿易總量的比例達到11%(劉偉和蔡志洲,2015)。利用外資額連續(xù)多年位居發(fā)展中國家首位、全球第二,2017年達到1310億美元。

從產業(yè)體系看,得益于擴大開放的紅利,中國經濟的外向度極大提升,中國制造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都能見到“中國制造”的身影,2010年以后中國就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16年中國制造業(yè)占全球比重高達26.7%,幾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國和第三的日本的總和。在聯(lián)合國工業(yè)大類目錄中,中國是唯一擁有所有工業(yè)門類制造能力的國家,在500多種工業(yè)品種有220多種產量位居全球第一(魏際剛,2015)。并且,通過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國產業(yè)體系的開放性和全球產業(yè)鏈的關聯(lián)不斷增強,既快速地推進了自身的經濟增長和工業(yè)化進程,又對全球產業(yè)鏈的構建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2013年至今:以創(chuàng)新驅動為主要動力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全面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成為新發(fā)展理念之首和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若干意見》,著力破除一切制約創(chuàng)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fā)全社會創(chuàng)新活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chuàng)新成果同產業(yè)對接、創(chuàng)新項目同現(xiàn)實生產力對接、研發(fā)人員創(chuàng)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四個對接”,營造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政策環(huán)境和制度環(huán)境。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明確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和發(fā)展路徑。

這一時期,我國產業(yè)發(fā)展呈現(xiàn)速度變化、結構優(yōu)化、動力轉換的階段性特征。從經濟發(fā)展看,雖然我國經濟總量突破82萬億元大關,并不斷縮小與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的差距,約為美國的66%左右,但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已經從10%以上的高速區(qū)間下降到6%—8%的中高速增長區(qū)間,2013—2017年經濟增速分別為7.8%、7.3%、6.9%、6.7%和6.9%。從產業(yè)結構看,產業(yè)結構高級化趨勢明顯,第三產業(yè)占gdp比重迅速提升,并成功地實現(xiàn)了“兩級跳”,一是2013年服務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yè),在三次產業(yè)中服務業(yè)增加值躍居首位;二是2015年服務業(yè)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第二產業(yè)之和,服務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大關。2012—2015年,按可比價格計算的服務業(yè)增加值增速,分別快于gdp增速0.7個、第二產業(yè)增加值增速0.8個、工業(yè)增加值增速1.0個百分點。到2015年第4季度,服務業(yè)增加值的增速連續(xù)14個季度超過第二產業(yè)增速,連續(xù)15個季度超過gdp增速。三次產業(yè)結構也從2013年的9.3:44.0:46.7調整至2017年的7.9:40.5:51.6。服務業(yè)正在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動力,成為穩(wěn)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新依托。

在創(chuàng)新驅動的大背景下,中國產業(yè)發(fā)展的重點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必須加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經濟發(fā)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我國產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大物移智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新能源革命成果不斷應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傳統(tǒng)產業(yè)改造升級步伐加快。中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力強勁,新產業(yè)、新動能不斷涌現(xiàn),并帶動了產業(yè)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中國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盛朝迅,2018)。根據最新發(fā)布的《2018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我國在128個經濟體中名列第17位,成為第一個躋身全球20強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從創(chuàng)新投入看,我國研發(fā)經費支出繼2010年超過德國后,2013年又超過日本,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fā)經費投入國家。從創(chuàng)新產出看,我國發(fā)表sci論文數量連續(xù)8年位居世界第二、發(fā)明專利受理數連續(xù)7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為25%,排名均高居全球首位。

主要經驗啟示。

40年來,我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階段變化,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遵循“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的產業(yè)發(fā)展邏輯,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調整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業(yè)發(fā)展和結構升級之路,在世界產業(yè)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中國篇章”,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發(fā)揮好兩個作用。我國產業(yè)發(fā)展和結構升級取得的成就,是政府和市場充分互動的結果,是尊重市場經濟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結果。這其中,中國式產業(yè)政策通過補貼、稅收、法規(guī)等形式直接支持、扶持、保護或者限制某些產業(yè)發(fā)展,以加快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實現(xiàn)經濟趕超,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沒。既符合中國國情,也是美國、日本、德國等發(fā)達國家的通行做法。

深化體制改革,有效激發(fā)市場主體的發(fā)展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緊扣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矛盾和瓶頸制約,聚焦產權制度改革、商品和要素市場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國有企業(yè)改革這四大重點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構建公平競爭、透明開放的市場環(huán)境,有效保護和激發(fā)了各類經濟主體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為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何立峰,2018)。

擴大對外開放,堅定不移融入全球產業(yè)分工體系。開放合作是我國產業(yè)發(fā)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我國開放遵循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的開放路徑,從沿海起步,由東向西漸次推進,最終形成陸海內外聯(lián)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我國堅持引資引技引智并舉,在引進外資的同時,不斷擴大先進技術、理念、人才、經營管理和模式等“溢出效應”,并把開放的大門越打越開,開放領域從制造業(yè)逐步向農業(yè)、服務業(yè)延伸,市場準入條件不斷放寬,加快形成高水平深層次開放新態(tài)勢。我國還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提高“引進來”質量的同時,加快推進“走出去”步伐,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引領,不斷創(chuàng)新對外合作內容和方式,加大國際產能合作力度,推動我國從貿易大國到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技術、服務輸出轉變,深度融入全球產業(yè)分工體系。

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引領產業(yè)升級。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我國向來高度重視技術創(chuàng)新在產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早在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隨后,我國先后制定了“科教興國”“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等一系列戰(zhàn)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chuàng)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在科技研發(fā)投入、重大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區(qū)域創(chuàng)新體系完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科技成果轉化、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升級版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積極構建富有活力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激發(fā)全社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力。

未來方向前瞻。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產業(yè)發(fā)展取得輝煌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產業(yè)發(fā)展總體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水平,新動能規(guī)模較小,傳統(tǒng)產業(yè)改造提升任重道遠,主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大而不強、大而不優(yōu)等問題仍然很突出。下一步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部署,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條主線”、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加快推動質量、效率和動力“三大變革”,著力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chuàng)新、現(xiàn)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協(xié)同”的產業(yè)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產業(yè)的競爭力和整體實力。

一是堅持“一條主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加制度供給,加快完善現(xiàn)代產權制度,保護和激發(fā)企業(yè)家精神,最大程度激發(fā)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繼續(xù)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通過財稅、金融、投融資、戶籍制度等方面改革,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繼續(xù)深化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yè)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推動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抓好重點領域去產能,統(tǒng)籌做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各項工作,加快改造提升傳統(tǒng)產業(yè),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yè)技術變革和優(yōu)化升級,推動制造業(yè)產業(yè)模式和企業(yè)形態(tài)根本性變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促進新動能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推動生產、流通、消費模式深刻變革,在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xiàn)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更多新增長點。

二是面向“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全球市場資源。要堅持產業(yè)為民,發(fā)揮國內市場規(guī)模巨大優(yōu)勢,牢牢把握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推動新型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xiàn)代化同步發(fā)展,持續(xù)提升產業(yè)結構、質量和效益,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保障。同時,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對接全球高水平國際貿易投資規(guī)則和做法,縮短負面清單長度,加快建設自由貿易港,促進外貿優(yōu)進優(yōu)出,提升傳統(tǒng)優(yōu)勢產品出口競爭力,推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fā)展。持續(xù)舉辦進口博覽會,搭建與世界深化開放合作的新平臺,不斷增強全球技術和產業(yè)創(chuàng)新資源整合能力。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外資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yè)和一般制造業(yè)開放。完善走出去服務保障機制,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促進國際技術和產能合作,推進重點產業(yè)領域國際化布局,支持企業(yè)更好融入全球產業(yè)分工體系。

三是加快“三大變革”推動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要適應階段變化,調整經濟發(fā)展的考核指標,從原來主要考核經濟增長速度、規(guī)模等數量指標轉向考核全要素生產率、稅收貢獻、就業(yè)、利潤等經濟發(fā)展質量指標。要系統(tǒng)推進先進制造、壟斷行業(yè)、流通等領域改革,加快發(fā)展先進制造、數字信息、高端研發(fā)、商務服務等高生產率行業(yè),以高生產率行業(yè)替代低生產率行業(yè),實現(xiàn)整個國民經濟行業(yè)效率提升。要推進壟斷行業(yè)、國有企業(yè)和要素市場改革,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人力資本素質,激發(fā)土地、金融等要素活力,全面提高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率。要深入推動流通革命,加強智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拓展“互聯(lián)網+流通”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新品牌,打通流通“中阻梗”,切實提高流通效率。通過質量變革提高我國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培育形成“中國品牌”,獲取更大的市場規(guī)模和附加值,推動我國產業(yè)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重大轉變。通過效率變革強化設計和新產品研發(fā),著力培育自主品牌和打造營銷網絡,推動我國產業(yè)由單純加工制造向設計、研發(fā)、品牌、服務等價值鏈中高端延伸,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通過動力變革著力將產業(yè)發(fā)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技術和創(chuàng)新驅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chuàng)造”轉變。

四是促進“四個協(xié)同”構建有競爭力的產業(yè)體系。要改革現(xiàn)有科技體系,真正釋放科研人員活力,提高企業(yè)科研決策話語權,建立以企業(yè)為主體、產學研金介用深度合作、軍民融合、開放共享的創(chuàng)新體系,著力攻克一批制約我國產業(yè)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的“卡脖子”技術和關乎未來發(fā)展的前沿技術。繼續(xù)開放創(chuàng)新,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引進國際領先企業(yè),獲得知識與技術的溢出。要加快現(xiàn)代金融要素培育。支持現(xiàn)代金融機構通過資本紐帶構建產業(yè)鏈上下游協(xié)作互動的產業(yè)生態(tài)圈,發(fā)揮現(xiàn)代金融的資本媒介功能、跨期風險配置、財富管理、并購重組和高效支付服務等功能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優(yōu)化配置,分散科技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風險,從而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和實體經濟發(fā)展。要加大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fā)。厚植創(chuàng)新沃土,重點加強企業(yè)家人才、科技領軍人才、中高端技能人才等“三類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吸引和培育一大批有經驗和影響力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才和團隊投身實體經濟發(fā)展,實現(xiàn)人力資本積累和產業(yè)發(fā)展協(xié)同。同時,通過重塑產學研合作機制,改革不合理的金融體制和教育體制,破除制約要素流動的不合理障礙,優(yōu)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增強人力資本提升與產業(yè)發(fā)展的協(xié)同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形成實體經濟與高端要素協(xié)同發(fā)展的有效機制。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二

選擇項目時應以工作為導向,結合崗位需求,使這個項目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立知識聯(lián)系。項目不必過大,過大會涉及較多知識,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一個零件的鑄造、一次服務的完成或者一個故障的排除都可以作為一個項目??蓪⒁粋€項目分解為不同的任務,但項目不同于任務,任務沒有完成的作品,而項目一定要有呈現(xiàn)結果的作品。以“軟件word”為例,教師與所在市三甲醫(yī)院護理部溝通,與護理部醫(yī)護管理人員共同確定項目——制定“患者入院宣教及安全告知”文件[2]。

2.2確定教學內容。

教師應依據所選項目,梳理教學內容,優(yōu)化知識結構,把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融入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表面上沒有講解理論知識,實際上是把知識講解貫穿于學生操作全程,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主動查找資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3準備素材。

完成項目所需的素材可由學生自主搜集,為保證項目順利完成,教師可根據項目預先準備所需素材,如操作要求、項目文件完成樣例等,然后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有選擇地發(fā)放給學生。

2.4預演項目實施過程。

教師親自制定項目文件,預想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并根據學生操作過程驗證自己提供的素材是否符合學生需要。

2.5教學實施。

基于項目的'教學步驟:導入情境—分析項目,分解任務—嘗試操作(提示、討論、示范)—完成任務—知識歸納—新任務(難度提升)—嘗試操作(提示、討論、示范)—完成任務—總結匯報(技巧、知識)[3]。以制定“患者入院宣教及安全告知”文件為例。2.5.1導入情境王平受護理部領導指派,制定一份面向新入院患者及其家屬的宣教及安全告知資料(可提供樣例),內容包括入院注意事項和各科室時間安排,然后面向全院科室印發(fā)。假如你是王平,能否做出這份宣教告知文件?2.5.2展示任務目標可將本項目細分為3個任務:建立入院宣教告知文件,編輯入院宣教告知文件,對入院宣教告知文件進行格式化處理和排版。2.5.3學生分組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競爭意識,提高操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及團結協(xié)作能力,增強凝聚力。2.5.4任務實施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把課堂歸還學生。教師不需要詳細講解和示范項目完成的整個過程,只需根據項目難易程度有選擇地給予操作提示或示范,向學生提供任務實施所需素材,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項目細分的3個任務難度逐步提升,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邊做邊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良好職業(yè)道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發(fā)現(xiàn)及解決問題能力和職業(yè)素質。在學生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操作情況,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解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對整個學習過程予以監(jiān)督[4]。2.5.5總結匯報項目完成后,各小組選派代表匯報項目實施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情況予以補充。2.5.6教學評價基于項目的教學中,應以是否完成項目任務、任務完成質量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標準。以“患者入院宣教及安全告知”文件制定情況作為衡量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標準,而不是以某知識點如“邊框和底紋的設置”是否掌握作為考核依據。該評價環(huán)節(jié)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

3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應用效果。

3.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機械記憶教師講解的知識點,缺乏主動思考,教學效果欠佳?;陧椖康慕虒W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3.2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注重實際操作的課程,需要師生共同參與?;陧椖康慕虒W活動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在項目任務設計、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實施及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結語。

基于項目的教學模式以能力為本位,但其并不是一種適用于所有職業(yè)院校的“萬能”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2]章炳林,趙娟,劉艷麗,等.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3]戴士弘.職教院校整體教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4]劉美鳳.教育技術基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三

很多大專院校的學生還受到高中學習慣性和接受新事物的學習興趣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習中存在著目標單一的情況。例如為了獲取獎學金,學生會專注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學生也會因為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而減弱學習目標的強度。例如學生上網不是為了練習打字或者通過瀏覽網頁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而主要是為了娛樂。教師受教學時間所限,在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以外,就很少安排單獨的有關計算機應用價值的課程來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標主管隨意,缺乏系統(tǒng)認識計算機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意識。

2.2理論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

大專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學生很難抽出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同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模塊之間聯(lián)系性不強,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發(fā)現(xiàn)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熟練的應用他們。此外,每一個模塊自身的知識體系過于龐大,學生缺乏時間進行重復的復習和理解。這些陰虛都使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不完全,操作技能不熟練,或者忘記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

2.3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學生在進入大專院校之前具備的計算機基礎不同。例如部分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就已經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與簡單的操作技能,對這些在教學中重復出現(xiàn)的內容卻發(fā)學習興趣,而有的學生只熟悉某方面的計算機在線操作,而對其它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有限。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對計算機的認識更為模糊和有限。因此,不同的家庭背景、個人的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等因素使學生的計算機認知與操作水平處于不同的層次。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四

在當今時代,掌握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練操作計算機已成為如今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必備技能。高等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此門課程的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占95%以上。它的目標是使大學生成為既能掌握本專業(yè)知識,又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隨著全國中小學計算機課程的普及,大部分學生在進入高校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一些來自偏遠地區(qū)或信息技術教育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接觸計算機比較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有限。因此,學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除了與教師的教學有關外,還與使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有關,它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當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內容大多陳舊。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課,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不僅包括了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辦公軟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演示文稿制作軟件),還包括一些計算機的核心內容,比如計算機的數制與編碼、數制之間的轉換、ip地址、域名等。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繁瑣,知識更新快,課本的內容更新沒有跟上發(fā)展。

二、課程學習情況。

大多數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學生,仍然對計算機基礎操作不熟練,比如:硬件軟件安裝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練,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這都說明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訓練還不夠。學生都明白,計算機已成為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學習和辦公設備,熟練計算機基礎操作是畢業(yè)生必備技能之一。但在學習計算機課程當中,很多學生上課只是為了拿學分或應付等級考試拿證書,并未花更多心思練習計算機基礎操作。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講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課方式“黑板+粉筆”變成了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ppt+投影儀”教學。高校教師因科研項目多,教學任務重,課后沒有太多的時間同學生交流。部分教師也忽視了“知識”與“能力”的區(qū)別,忽視了信息化教學設計,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恰恰是“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使他們最終成為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困難。比如:學生個人差異明顯,起點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個人差異又要力求學生全體發(fā)展,教學任務較為艱巨;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更新快,教材教學內容滯后,無法滿足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學習體系無法及時補充完善;教學資源主要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圖片和相應教材教輔上的內容,表現(xiàn)形式單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較少;計算機課程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任務量大,沒有太多時間去練習操作。改革創(chuàng)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當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將課程分2個學期教學。第一學期以學習計算機基礎操作、計算機網絡安全等基礎知識為主,同時鼓勵學生加強計算機基礎操作的訓練,為第二個學期學習辦公軟件打下基礎。第二學期主要學習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工具。

2.考核方式。從“理論+上機”考核,變成各個章節(jié)的綜合操作。每一章節(jié)設計好題庫,學生只有把每一章節(jié)要求的相關題目成功完成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才算順利通過。考核內容應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比如員工工資表、企業(yè)產品登記表、銷售表、企業(yè)ppt簡介、word的字體編排等。

3.采用目標教學法。根據工作崗位要求的目標進行案例設計,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對知識、技能進行歸納總結。

四、結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生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師生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五

考試;實踐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實訓作業(yè)成績作為考核依據。成績?yōu)榘俜种?,理論考試?0%,實驗成績考試占70%。另一種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以證書的成績來評價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成績。這種評價方式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拿到等級證書后增加了就業(yè)的籌碼,是符合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它也推動著我們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更新,是值得去探究的。

綜上,計算機作為現(xiàn)代高科技的產物,其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性強。作為這門前沿學校的授課教師首先就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改革,從“以教師為主體、以課程為中心”過渡到“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上,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建立起知識和能力個人結構;其次就應該結合計算機學科更新快、實踐性強的特點,運用專業(yè)組教師的集體智慧,在教學中選擇一套適合中職學生的教材;再者就應該全面掌握教材,篩選出教學的重點、難點,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靈活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輔助教學軟件,把理論和實訓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理論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論。通過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的綜合素質最終得到提高,達到了職業(y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2]王柯等,計算機應用基礎上機實訓與測試[m],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

[5]方向_因材施教——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勢在必行[i],計算機教育,(5)。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六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學習為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準則奠定基礎,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成為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

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意義的課外活動側重于對所學知識內容的預習梳理和復習鞏固。課前學生對照教材學習知識點,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預習的進度和效果缺乏有效的監(jiān)控;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普遍采用謄抄重要知識點、完成練習等作業(yè)形式鞏固教學重難點,作業(yè)完成后還以教師書面批改或口頭講解為主,呈現(xiàn)出形式單一、思路狹窄、評價簡單等特點,而忽略了知識的外延性、拓展性、綜合性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筆者對江陰市南華中等專業(yè)學校15級各專業(yè)學生進行了關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外學習活動現(xiàn)狀的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3份。調查結果顯示,73%的學生較少進行該課程的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學生反饋的課外學習活動:23%的學生基本能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預復習,61%的學生漫無目的,無從下手。如何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利用好時間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外學習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值得教師積極探索和嘗試。

“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催生了移動教學技術的變革。藍墨云班課作為一種即時反饋互動教學app,為學生課外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平臺保障。教師邀請學生加入自己創(chuàng)建的班課,通過手機端或pc端向學生推送課程信息(通知、調查問卷)和資源(微視頻、音頻、圖片、導學案等),為學生課前預習搭建支架。課前學生通過移動設備或電腦登錄班課,通過微視頻、課件、圖片等資源的在線學習和參與教師組織的答疑/討論、頭腦風暴等在線活動,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初步認知,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課后學生在成果展示、即時測試等活動中增進師生交流,提升自信,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提升。利用移動技術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為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和內化知識做出積極貢獻。

1.課前鋪墊。

(1)掌握學情。

當代著名的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認為,“學生具備從事每一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就越積極”。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著新的知識的輸入、理解和接納,對學習結果及其以后學習都有重大的影響。教師應提前編制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反饋情況,掌握學生知識儲備等學情,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2)共享資源。

基于課前學情調查,教師有針對性地制作和整合相關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資源,如微視頻、課件、動畫等,及時推送給學生。學生登錄云班課,學習微視頻、課件等各類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記錄,及時提醒和督促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

(3)答疑解惑。

云班課提供了包括即時測試、答疑/討論及頭腦風暴等師生交互活動方式。教師在學生資源學習基礎上組織典型問題的答疑、討論和測試等交互活動。教師可實時參與答疑討論活動,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進行正向引導,同時通過測試活動的即時成績分析,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課前內化情況,以便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及重難點。

通過課前先學,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初步知道了學習要點;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基礎及學習難點,能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變盲目教學為有針對性教學。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在課前完成初步的認知活動,積極思考遇到的問題,能激發(fā)在課堂上主動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探討的積極性,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2.課后交互。

(1)多元評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成果最終多以電子文檔形式呈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展示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漸缺失。運用云班課的“作業(yè)/小組任務”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上傳學習成果進行自我展示,教師和其他學生則可適當點“贊”。同時教師對學生成果存在的典型問題在“答疑/討論”模塊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在交互中提升自信,激發(fā)學習的內驅力。

傳統(tǒng)測試的評價往往滯后且無法面面俱到,而運用云班課平臺發(fā)布知識點測試,可實現(xiàn)學生即時答題,即時評分。教師在平臺上發(fā)布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點測試題,學生用手機或電腦進行在線測試,測試完成后可以給出成績并分析總體情況,比如每個學生的分數匯總表、每個問題的正確率統(tǒng)計等。這樣教師能夠即時看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能省時、高效、全面地分析課堂狀況。

(2)鞏固拓展。

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作業(yè)因環(huán)境限制多以抄寫為主,無法達到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內化及問題反思。教師通過云班課布置作業(yè),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上的差異,把作業(yè)設計成基礎作業(yè)與拓展作業(yè)兩個層次?;A作業(yè)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為學生必做;拓展作業(yè)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由學生量度自選,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作業(yè)素材包括文字、圖片、語音、視頻、ppt等多種形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學生登錄云班課完成電子作業(yè)后,教師及時回復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通過群發(fā)的形式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到,而有些批評性評語只能由學生本人看到,以保護學生自尊心。教師利用學習的平臺指導學生作業(yè),與學生交流情感,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

作為即時反饋教學app,云班課為教師分享教學資源、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通過課前資源,如微視頻、課件等,使學習重點容易掌握,難點輕松突破。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測試成績等實時反饋,使學習過程變得易監(jiān)控,成效易檢測。除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外,云班課將師生交流從課中拓展到課外,搭建了師生溝通新途徑,促進師與生、生與生的融合。

在體驗云班課帶來便捷的同時,云班課學習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如課前對發(fā)布資源的科學整合、學生課前資源學習的真實效果、討論等交互活動參與度的有效把控、學生移動設備的科學使用等問題,仍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科學有效的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肖海彬.布魯姆教育理論對中國學校體育的借鑒與啟示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

[2]周云虹.基于云班課平臺翻轉課堂英語口語教學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3).

[3]廖素清.課外學習活動的評價與管理策略——以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專業(yè)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10).

[4]張錳.會計專業(yè)一體化教學初探——云班課翻轉課堂[j].職業(yè),2016(2).

[5]孟婷婷.關于藍墨云班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5).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七

摘要: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課教學主要側重于基礎知識、基本操作的練習,比較專業(yè)的應用及硬件維護實踐課教學少,要求也不高,使得教學落后于社會的要求。要從加強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教學作為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目前,對于一些簡單的軟件操作學生都能掌握,但是,各個領域中計算機網絡的管理、計算機硬件的維修和維護、信息處理的多媒體設計制作、廣告影像行業(yè)的圖形圖像處理、設計行業(y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都缺少有一定技術水平的人才。為此,如何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其綜合素質,對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本課程實踐教學的現(xiàn)狀。

1、實踐條件與設備落后。

受經費制約,學校的實踐條件與設備明顯不足。(1)計算機數量和型號速度上難以適應學生數量的增長,一些辦公硬件設備如打印機、傳真機等也是學生們在校期間難以接觸到的。(2)計算機陳舊,且缺乏維護。

2、學校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

由于條件和觀念所限,學校在計算機教學方面仍然是重理論教學和知識傳授,輕實踐教學和能力培養(yǎng)。加之對實踐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實踐內容的制定隨意性很強,由此,造成學生輕視實踐課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3、教材內容滯后。

計算機發(fā)展迅猛,各種應用軟件更是層出不窮、應接不暇。而教材內容卻顯得滯后,不能適應教學的要求。同時沒有實驗指導書,只能根據教材安排實驗。

4、注重軟件系統(tǒng)操作的教學,不重視硬件的實踐。

教師只注重講解計算機各部分的名稱、性能、參數等,接著拿一些舊的電腦進行拆裝演示,然后讓學生對這些舊電腦折騰。對于較新的電腦,老師一般只用于組裝演示而不敢給學生用于實踐操作練習,結果是學生實驗過程中所用的舊電腦和實際的差距較大,故障率較高,碰到的問題也多,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實驗教學效果差。

1、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

首先,計算機實踐教學是計算機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計算機實踐教學的目的是要通過實際操作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實際,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計算機實踐教學無論在掌握計算機理論和原理,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其他各專業(yè)問題的能力方面,都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次,實踐課易于發(fā)現(xiàn)問題,更有利于及時解決問題。計算機課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單純的理論講解幾乎貫穿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能夠充分利用好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分析解決問題,教學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能夠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八

讓三牛精神在雪域高原閃耀。

前幾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xié)新年茶話會上發(fā)表聲明,為民服務孩子的牛,創(chuàng)新發(fā)展開拓牛,必須努力奮斗老黃牛的精神。辭舊迎新時,總書記這句話思想深刻,內涵豐富。

發(fā)言不僅是委托,也是鼓勵。作為西藏的年輕干部,應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希望和要求,保持真正努力、獻身的精神和銳意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熱情,扎根雪域高原,志向艱苦奮斗,用汗水灌溉收獲,堅定前進,積極為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

不要忘記你的首創(chuàng)精神,記住使命,愿意成為服務人民的牛群。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切都往前走,不能忘記走的路。走得更遠,走到更輝煌的未來,不能忘記走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fā)。初心是年輕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和源動力。年輕干部總是想起初心是什么,如何堅持最真實的愿望,繼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走到人民群眾之間,拉動日常生活,問冷溫,聽民聲,解除民意。從人民至上以人為本到我沒有我,不負人民,從我們要記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到以給人民帶來幸福為最大的成績,從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日子是我們所有工作的起點和落腳點到人民大眾歡迎,笑的話,再難也要做到最后……總書記心里裝著人民,頭腦想著人民,為我們立了基準,做了表率。年輕干部作為黨事業(yè)的新鮮血液,像總書記一樣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總是以人民的名義放置人民,無論做什么都要堅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決不做勞動者傷害財產的事情,決不做違反民意的事情,決不做以為領導滿意而失望的傻事情。走在大眾之間,走在大眾意見多的地方,切實加強為人民解憂的工作能力,解決人民大眾最關心的公共安全、公平正義、權益保障等問題,始終不支持人民大眾,不高興,不承諾作為衡量所有工作好壞的基本標準,不斷提高人民大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開辟天地,敢于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開拓牛。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qū)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鼓勵許多干部群眾保持突破的精神、創(chuàng)造的力量、干燥的做法。回顧建黨百年以來的這個輝煌歲月,以無數革命先烈的勇敢戰(zhàn)斗、勇敢突破的精神,不斷激勵世代和世代共產黨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目前,中國正處于實現(xiàn)兩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復雜。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保持乘風破浪的攻勢氣概,敢于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經濟建設的主戰(zhàn)場、疫情對策的第一線選擇最重要的負擔,啃最硬的骨頭,接受最熱門的芋頭,在急難等待的地方磨練意志,鍛煉能力,勇敢地成為急先驅,成為開拓牛,把開拓牛的精神貫穿黨的事業(yè)全過程,突破點子,突破力點,突破新的道路。

雄關漫道真如鐵,現(xiàn)在從頭越走。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設黨的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的70周年,旅程萬里風正,重任千鈞再次奮斗,新的起點,新的旅程,很多年輕干部繼續(xù)三牛精神,鍛煉牛的習性,鉚接牛的干勁,磨練缺氧不缺精神的昂揚斗志,鍛造辛苦不怕辛苦的意志品質,鍛煉海拔高境界更高的黨性修養(yǎng),青春在雪域高原上綻放光彩。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九

作為教學實施的主導者,每位教師都應該在教學開展前理清一條清晰的、有效的教學思路,才能在一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把握方向,從而獲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另外,一門課程的教學思路不應該是固定而不能變化的,要能夠因教學對象、具體教學過程的情況變化而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現(xiàn)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本文針對《計算機應用》課程,從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個方面,詳細論述了這門課程的教學思路。

1課程定位和教學內容。

1.1課程定位。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面向我校計算機專業(yè)和非計算機專業(yè)專科層次學生的一門職業(yè)素質必修課,是培養(yǎng)信息時代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性課程。該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具有信息社會背景在所必須的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知識,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充分認識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科學技術進步以及社會整體環(huán)境的深遠影響。在學習本課程后,學生能主動并積極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能掌握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獲取、加工、傳播和應用的能力;能適應信息社會的網絡環(huán)境,為今后的主動學習、終生學習和適應信息化工作環(huán)境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

1.2教學目標。

1.2.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與應用的基礎知識,包括以下具體內容:信息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信息、信息處理、信息系統(tǒng)、信息化以及信息社會的基本概念;數字技術的基本概念、數值、文字等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方法;電子元器件、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和集成電路卡的概念。計算機硬件方面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的邏輯組成和各個部件的功能;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和分類;中央處理器的概念、結構、基本任務和性能指標;指令、指令系統(tǒng)的概念;指令和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主板、芯片組與bios的概念;存儲器層次結構和主存儲器的基本知識;個人計算機輸入輸出操作的原理;i/o總線的類型;常用i/o接口的知識;常用輸入設備(鍵盤、鼠標器、觸摸屏、掃描儀、數碼相機)和常用輸出設備(顯示器和打印機)的作用、分類方法、主要性能指標和工作原理。計算機軟件方面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程序和軟件的概念、軟件的分類及基本特點;操作系統(tǒng)的作用和分類;操作系統(tǒng)的處理器管理、存儲管理、文件管理和設備管理的基本知識;win-dows、unix和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特點;算法的概念、屬性、表示和分析方法;計算機語言的作用;程序設計語言的分類;常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知識;語言處理系統(tǒng)的概念和工作過程。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組成與分類方法;通信的基本模型、信號的分類;多路復用技術的作用與類型;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信道的概念和常用傳輸介質的特點與分類;局域網的基本知識;以太網的類型和特點;因特網的發(fā)展、組成與常用接入技術;網絡分層結構和tcp/ip協(xié)議;ip地址和ip數據報的概念;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域名系統(tǒng)的概念;電子郵件、萬維網、im和文件傳輸服務的基本知識。數字媒體方面的相關知識:字符編碼標準;文本處理和常用文本處理軟件;圖像與圖形的概念;圖像的'獲取、參數及常見文件格式;計算機圖形的應用;聲音的概念;數字聲音的獲取過程與獲取設備;數字聲音常用的壓縮編碼方法;計算機合成聲音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數字視頻的概念、獲取方法與獲取設備;數字視頻的常見文件格式、壓縮方法和應用。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及數據庫方面的相關知識: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概念、類型和特點;db、dbms、dbs的基本概念;數據模型、關系型數據庫的基本原理;數據庫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的基本語法;典型信息系統(tǒng)的特點。

1.2.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具備以下操作能力: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部分: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與管理;個人計算機常用應用軟件的安裝;常用外設的使用與維護;文件的創(chuàng)建、保存、復制、移動、刪除、屬性設置等基本操作;使用瀏覽器軟件瀏覽網頁、檢索信息、下載資源等操作;winrar、訊雷等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撰寫和收發(fā)電子郵件。microsoftword的操作方面:文本的編輯和格式設置;段落格式和頁面格式的設置;分欄、首字下沉、邊框和底紋的設置;圖片、圖形、藝術字、文本框等對象的插入和格式設置;通過插入或文本轉換為表格的方法創(chuàng)建表格、表格屬性設置和計算操作;文檔的創(chuàng)建、保存、打印和保護。microsoftexcel2010的操作方面:電子表格編輯;填充柄的使用;公式的編輯;相對地址、絕對地址的使用;常用函數的使用;工作表格式化;各種類型圖表的創(chuàng)建和編輯;使用數據透視表對數據進行分析;工作簿的新建和保存。microsoftpowerpoint2010的操作方面:幻燈片的基本編輯;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圖片、圖形、文本框、藝術字、smartart圖形等對象的插入和格式設置;為演示文稿應用主題;幻燈片背景的設置;母版的使用;文本、圖片、圖形等對象的動畫效果和幻燈片切換效果設置;使用超鏈接;演示文稿放映方式的設置;演示文稿文件的新建和保存。

1.3教學內容。

《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內容包含了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計算機硬件、第三章計算機軟件、第四章計算機網絡、第五章數字媒體技術、第六章數據庫與信息系統(tǒng)、第七章windows7操作系統(tǒng)、第八章因特網應用、第九章microsoftword2010文字處理、第十章microsoftexcel2010電子表格和第十一章microsoft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操作的相關內容。

2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2.1教材。

根據《江蘇省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的考核要求和我校的《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同時為了適應我校??茖哟螌W生的學習和能力特點,選用了以下教材。江蘇省普通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配套教材《大學計算機教程》作為理論知識的主要教材,該教材由吉根林、王必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緊跟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發(fā)展,結構合理、專業(yè)知識覆蓋面廣,力求將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與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以“十三五”高職高專重點規(guī)劃教材《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實驗實訓指導》為操作知識的主要教材,該教材由戴銳青、桑一梅等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備較強的實用性,主要針對高校在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踐操作的教學,同時滿足江蘇省高校計算機一級考試中操作部分的考核要求。

2.2教學參考資料。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兩大部分,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而信息技術領域的知識、技術具有發(fā)展迅速、更新速度快的特點,需要廣泛的教學參考資料作為補充。因此建議學生以各類計算機類的教材、雜志、站作為參考資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和實際應用能力。

3教學方法與手段。

3.1教學理念。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一門既要求學生具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課程,在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著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中應理論實踐并重,注意基本的理論知識在實際問題解決中的應用,突出課程的實用性。采用教學與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實際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在教學的同時,配合大量的操作訓練,注重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3.2教學方法。

3.2.1分層教學法本課程的理論知識部分采用分層教學法,即將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按必修類、提高類和補充類進行組織,使得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已掌握知識的差異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既能滿足教學需要,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3.2.2項目驅動法本課程的實踐部分采用項目驅動法,即將教學內容以項目的形式呈現(xiàn),并將內容按任務進行劃分,要求學生按要求完成項目。使用項目驅動法的優(yōu)點是能夠清楚地呈現(xiàn)操作的實際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主動完成學習并進行拓展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方法的具體實施步驟為:第一步:教師呈現(xiàn)項目效果,分析使用的主要操作內容;第二步:教師以任務為單位介紹各知識點,講練結合,指導學生完成指定的操作;第三步:教師對項目進行整體的重點、難點分析講解,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思路、提高應用能力。

3.3作業(yè)安排。

針對《計算機應用》課程理論與實踐性并重的特點,本門課程的作業(yè)包括了理論知識的課后作業(yè)、操作知識的課堂作業(yè)、操作知識的課后作業(yè)三部分。操作知識的課堂作業(yè)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并提交給任課老師,所有課后作業(yè)要求按時完成并統(tǒng)一提交批閱。

3.4課程考核模式。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我校專科層次各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素質必修課程,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規(guī)定,該課程為考查類課程,由任課教師隨堂完成考核,具體考核采取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按過程考核成績30%、期末考核成績70%的比例分配。期末考核包含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考核兩部分,并參照江蘇省高校計算機一級考核的內容分布,包含45分的理論知識和55分的操作兩部分,總分為100分。

4學習方法指導。

《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圍繞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因此區(qū)別于純理論課程或純操作課程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采取適合本課程的學習指導方法。理論知識學習方面,針對教材、課堂教學內容、補充閱讀材料和課后作業(yè)涉及的知識點,鼓勵學生展開一些專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未知知識的能力。操作能力學習方面,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提高學生協(xié)同合作的能力,并結合組間競爭機制,以競爭促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5結束語。

成功的教學與教學思路的形成、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效果的反思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而其中教學思路是根本,關系到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成功開展。本文從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實施思路。

參考文獻:

[1]吉根林,王必友大學計算機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戴銳青,桑一梅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實驗實訓指導南京大學出版社,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如科技、醫(yī)藥、工廠、學習等。而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校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入門學習的學科。本文在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能力本位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改革對策。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中專學生的必修課,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多年來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對于計算機專業(yè)與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學生入門學習的基礎,主要闡述了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

能力本位教育,產生于二戰(zhàn)之后。其最主要的思想就是要從崗位實際需要出發(fā),明確能力發(fā)展目標。職業(yè)學校通常要聘請行業(yè)中一些具有權威性的專家學者來組成專業(yè)的委員會,通過崗位群的要求,進行詳細的分解,明確從事行業(yè)崗位工作所要具備的能力,以此來樹立正確的培養(yǎng)目標。能力本位教學則是通過職業(yè)活動中所具備的實際能力,通過在職業(y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組織、教學的開展以及教學評價。通過全方位的分析職業(yè)活動里從業(yè)者的活動內容、素質要求為出發(fā)點,以提供學生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為基本原則,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里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從事某一職業(yè)所具備的實際能力。能力本位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注重學校和社會、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聯(lián)。

1.教學方面。

其一,很多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都是在計算機機房中使用多媒體來教學的,大多數教師都是將課程內容做成ppt課件后進行播放,使用ppt課件的好處是教師可以避免大量的板書書寫,減少因書寫板書而浪費的時間,課堂內容更多更充實。缺點是,這種授課方式信息量過大,學生不易全部吸收,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掌握膚淺,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二,教學內容不能時時更新,課件中的內容雖然均是節(jié)選自教科書中,但是信息科技的發(fā)展是迅速的,教科書更新的速度卻是有限的。所以會導致學生學習內容滯后,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無法適應崗位的要求。其三,很多高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評定標準是期末考試,學生只需要掌握最常見的一類題型便可順利過關,學生往往只是在期末的時候針對某一類題型進行機械學習,這樣不利于學生全面的掌握知識,也不利于日后對于所學知識的應用。

2.學生方面。

其一,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目標不明確。大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不夠了解,不清楚這門課程與日后需要從事的工作之間有何關聯(lián)。所以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報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不求甚解,只求“不掛”。其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自學動手的能力差。在大部分的高職中專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基礎差,自制能力弱,導致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在課堂上都是在玩手機、聊天等,在實際操作演練的環(huán)節(jié)中也多是以應付教師為主。其三,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低。一些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自身文化課較差,對于語言的理解能力與數據的分析能力較差。

1.加強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指的就是在進行信息技術學習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一個任務活動,以這個活動為中心進行學習的開展,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學生根據運用學習資源,進行學習探索和配合,然后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進行任務目標以及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會在探索中帶著任務去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來對任務進行解決,以此來獲得成就,這樣的話就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的能力。運用這種學習方式,使之前的被動式學習變?yōu)橹鲃邮綄W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主角不再是教師也不再是教師的ppt。

2.上機操作的改革。

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部分的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學生學習的注意和興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濃厚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具備“能源”,使大腦處于積極活動狀態(tài),促進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動;教師通過各種示例,創(chuàng)設“舊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的情景,從而揭示矛盾,促使其產生探究心理和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動腦思考。教師將新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上機操作時進行探究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理論教學的改革。

高職中專學校的計算機理論教學最后還是需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要想教學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因時代的飛速進步,教材研發(fā)緩慢,導致學生學習的教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學生無法學習到最新的知識。所以這就要求學校具備自主研發(fā)的能力,根據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情況自主編寫教材,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這也需要學校具備一流的教研團隊。具備了“一手”的教材、課件后,還需要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認真的去練習實踐,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只有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對教學中“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予以改變,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的獲得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能夠提高,讓學生獲得主動的知識。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行業(yè)廣泛的對計算機進行應用。突出了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要求。這需要學校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一

近年來,職業(yè)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國家出臺各類政策促進就業(yè)和升學。其職業(yè)性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傳統(tǒng)的中職教育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需求,那么中職學校必須做出調整和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學校為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1]。由此看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

模塊化教學法大大增加了組織教學內容的靈活性,能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更好地把控教學過程;能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

1.模塊劃分。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要“按需施教”,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能解決其他專業(yè)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各專業(yè)學生的接受能力,滿足各層次、各專業(yè)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以提高學生崗位應用能力,從而大大提高就業(yè)競爭力[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為以下五個模塊:計算機基礎知識模塊:模塊內容包含計算機的發(fā)展史;計算機組成;各種進制間轉化;操作系統(tǒng)。模塊目標是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計算機;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管理功能等。文字處理軟件應用模塊:模塊內容包含文字錄入、字符和段落設置、頁面設置和打印、word表格、圖文混排的技能訓練。模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文字處理能力,掌握文檔排版技巧。電子表格處理軟件應用模塊:模塊內容包含表格基本操作、字符和表格的格式化、數據計算和處理等,模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數據處理能力,能夠熟練進行數據計算、排序、篩選、匯總等操作。演示文稿軟件應用模塊:模塊內容包含幻燈片基本操作、幻燈片版式設計、插入對象的編輯、動畫設置等,模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能夠獨立設計演示文稿電子作品。網絡應用模塊:模塊內容包含信息檢索、電子郵件收發(fā)。模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使用網絡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2.教學案例。以電子表格處理軟件應用模塊為例,設計教學案例。

(1)案例導入:新年在即,各商場計劃統(tǒng)計一年來商品的銷售情況,建立數據檔案,以備來年參考。建立“某電器商場20xx年度銷售統(tǒng)計表”,以excel數據處理為依托,完成每季度電器的銷售額、各電器年度總銷售額、各電器年度平均銷售額、各電器銷售額的年度百分比、本年度銷售前三名的電器名稱等操作。

(2)案例分析:對比excel電子表格與word表格的異同點,引導學生體驗電子表格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通過執(zhí)行表格中數據錄入和計算處理任務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掌握各部分的知識與應用能力。

(3)教學目標:學會創(chuàng)建電子表格及其基本操作,掌握數據錄入的方法,掌握并熟練運用電子表格數據處理功能。

(4)教學步驟:首先給出樣表讓學生建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掌握電子表格建立、編輯等技能;其次分析數據,以便在計算時選擇正確的函數,在進行數據處理時理清思路,按照正確的操作順序進行。

3.效果評價。為了證明模塊化教學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進行教學時分別設置了對照班和實驗班。兩個班由同一老師授課,學生情況相同,班級人數大致一樣,教材相同,課時相同,教學內容相同。通過模塊化教學法的實施,實驗班學生期末測試成績及格率比對照班高,而且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比對照班強。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對實驗班的學生就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在學期末,同樣的問卷卻有不同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自我評價高了很多。

模塊化教學法能把專業(yè)理論和操作技能有機地、系統(tǒng)地結合在一起,它在理論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之間找到了的切入點,并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但在實踐時還應注意:。

1.模塊劃分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教學方法都是為育人服務的,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所以劃分模塊時務必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特征,設置難易適中的模塊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不斷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建設。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雖不再占主體地位,但模塊化教學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反而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運用最新的教學理念,最先進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大量教學案例。所以教師有必要通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訓,來提高自身素質,以便更靈活地開展教學。

3.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足以體現(xiàn)教學成效,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從各方面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4.完善評價體系。改變一貫以教師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給予評價的模式,增加學生評價、小組互評等形式,可以考慮從知識遷移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能力等多維角度進行評價,在評價標準上也不要執(zhí)行“一把尺子”,要根據授課對象知識水平、專業(yè)要求等因素設置不同的標準,讓每個學生都切實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從而為模塊化教學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數據。

[1]周南岳.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二

中等職業(yè)院校的硬件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在這種限制下,學生們的水平無法得到更大層次上的提高。隨之也帶來一些問題,如一些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美術專業(yè)學生素描基礎差、造型能力不強、理解能力較弱,未來的職業(yè)道路上無法與高等院校的畢業(yè)生進行抗衡,很難達到更加理想的職業(yè)位置。

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學中的可取之處中等職業(yè)學校著力于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們畢業(yè)之后能盡快的上手操作,畢業(yè)生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過很多實踐活動,有較強的作圖能力和較強的造型能力,這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素描基礎課程教學之中的可取之處。

1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造型表達能力,所以速寫在素描教學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的理論課程。其中對于速寫的內容和形式還有時間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策劃和研究,以最完美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們對速寫的積極性和熱情。這樣學生的快速造型表達能力才能有所高。強調學生對物體的結構、透視理解能力,強化造型基本功,要求學生理解透視規(guī)律,同時要重視學生對結構素描方法的掌握與應用以及對以線造型的能力培養(yǎng);掌握線條的輕重、粗細、剛柔等的對比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對物體的透視、比例的正確觀察與表達能力;強調學生的'嚴謹造型態(tài)度,避免浮光掠影,曲解物體造型。

2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原則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教學中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重視素描習作教學訓練過程。實踐訓練時最關鍵的部分,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睙o論我們速寫或造型的課程開的多好,多生動,請得教師多么有名,學生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想要成才也是枉然,所以實踐的教學任務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教學中應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教師們應按部就班的進行培養(yǎng),首先要制定長遠的訓練目標以及階段性訓練目標,同時還要提出分階段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要求;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和“適當重復”的原則,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牢固地掌握造型規(guī)律及其有關的知識,獲得靈活而又熟練地表現(xiàn)各種環(huán)境下的復雜物象的技能。所以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基礎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守“注重基礎,抓好實踐,穩(wěn)扎穩(wěn)打,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科學合理又可以帶動同學們積極性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學硬件設施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只有這樣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畢業(yè)生才能成為社會大生產中一顆合格又優(yōu)秀的螺絲釘。

中等職業(yè)學校美術素描基礎教育從教學大綱到教學法,從課程設置到教學目標,都與傳統(tǒng)美院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但又要有很大的差別。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教學基本都是根據自身條件參考普通高等美術院校的相關課程來設置的,缺少權威范本。作為基礎課,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辦學特色和理念,并不斷向高等學校學習其教學方法和硬件設施配置,做到不斷完善自己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應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同時,更關注其將來的就業(yè)發(fā)展和未來出路的將來畢業(yè)生的現(xiàn)實出路,為國家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三

在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等院校的課程體系中應當是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但是從該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本課程一直處于被大多數師生忽視的狀態(tài)。本文從課程教學體系的方面提出改進思路,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大多數高等院校,該課程一般是從一年級開始教學,課程教學時間根據學生專業(yè)進行差異化處理,或為1個學期或為1學年。該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通常是各個地區(qū)指定的統(tǒng)一教材和大綱,其初衷少不了為了配合相應的計算機等級或證書的相關考試這一點。這使得該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呈現(xiàn)出大而全的特點,為了檢驗教學效果,該課程的紙質和網絡習題也是應有盡有。就這種教學設計體系的設計初衷而言,當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體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

(一)學生忽視該課程的學習。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很多內容在中學階段的信息技術類課程中已經涉及,理論上學生進入高等院校后學習本課程,應該沒有很大的壓力。但據筆者調查,近八成學生在中學階段上此類課程時就是以聊天和玩游戲為主,這使得他們認為本門課程在高校階段也是以娛樂為主,從而忽視了對本門課程的學習。我認為,學生不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怎么也難學好的。

(二)教材不能滿足學習需求。

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需要在計算機等級考試、職稱考試等一系列考試中進行考核,而不同的考試對知識點和技能掌握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于是造成現(xiàn)在大多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材考綱化現(xiàn)象嚴重。書中知識點極多,且編寫得枯燥乏味,甚至為了應付考試,連一些過時的知識點也依舊編寫在教材中。即使在模塊化或案例化教學的教材中,很多案例也是基于知識點拼湊起來的。學生在看這樣的'教材時,普遍反映難以理解學會某種“案例”的操作與實際生活有何幫助,于是便把本門課程的學習作為應付式的學習,得過且過。

(三)教學評價體系有欠缺。

(一)端正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作為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心態(tài),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務必糾正學生對本門課程長期以來產生的錯誤認知。之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讓學生拿出對待專業(yè)課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門公共基礎課。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真正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時間,才能做到像口號喊得那樣———向45分鐘要效率。

(二)合理并正確把握教學內容。

筆者不反對依據大綱和教材進行教學,但古訓也有“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說法。在眼下這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紛亂蕪雜的時代,若以某本不合理的或千篇一律的或因某種利益驅動而產生的教材進行教學,不僅是不負責的問題,更是對學術的極不尊重。對于不同專業(yè)、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生應當因材施教,要以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可能涉及的信息化方面的情景進行教學設計。教材或講義的編寫要符合學習的規(guī)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例如,教師不能先對學生講馮諾依曼體系結構是怎樣的,基于此種體系結構又提出數據總線等等概念?,F(xiàn)代計算機的體系結構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讓學生如何理解和掌握?而只能先讓學生認識計算機內部有什么硬件,這些硬件是如何配合工作的,然后在提及馮諾依曼體系結構之類的理論知識。相信這樣教學效果會好得多。筆者理想中的情形是,學生可以把教材或講義當作小說一樣看得津津有味,天天在手機或各種pad上愛不釋手。一本接地氣的教材或教師的講義,遠勝于“某某規(guī)劃”的教材。

(三)構建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體系。

我想新東方不會要求他的廚師學員必須每分鐘用五筆輸入法錄入60個漢字,而藍翔也不會強求學開挖掘機的學員去把excel數據透視表做得花樣百出。既然本門課程是公共基礎課,那么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做個性化的考核評價標準就是十分必要的。必須要掌握的計算機應用常識作為大眾化的考試依據是比較合適的,如果一定要應付體制下的一些證書或等級考試,搞搞強化輔導也無傷大雅。但是在日常教學及其日常教學評價中搞統(tǒng)一標準無異于掩耳盜鈴,有些貽笑大方了。

本文是筆者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后提出的教改方向,核心指導思想是“實事求是”“把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筆者也期望將這些改革措施落到實處。教學是要以人為本,但是不能搞形而上學的東西,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分清此人非彼人啊。

鄭鳳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14).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四

計算機在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在快節(jié)奏的勞作過程中各行各業(yè)都在將計算機進行普及和應用。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形式的要求下中學教學已將計算機課程納入學科教學并進行認真學習。

前言:在中學教學中,計算機的應用概念早已普及,這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而且對學生計算機運用能力方面會越來越細致,要求將會越來越嚴,這是社會科技以及諸多方面的快速發(fā)展所決定的。在中學計算機教程普及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這并非是失誤和巧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發(fā)展速度較快而引起的,因此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完善。

在我國計算機應用時間比較短,對計算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較差,從師資力量的角度來講實力也比較弱,其中包括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存在問題,另外對相關科學研究重視程度不夠,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選取不夠合理。

1.從教學角度出發(fā)的相關問題探討。

伴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fā)展和崛起,相關部門進行了很多的調整,例如進行了大規(guī)模計算機教師培養(yǎng)計劃,在中學計算機教師學歷上沒有很高很嚴格的要求,一般為大專學歷,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實行的教學路線較為傳統(tǒng),基本是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講解之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整個學習過程在學生心中基本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無限的進行重復和循環(huán)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是從內心討厭計算機學習。

2.從教人員科研經驗不足。

教學歸根結底并不只是簡單的只是傳授過程,所有的知識都是在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

的更新和發(fā)展,對于中學計算機教學而言,一味地進行原有的知識傳授將會使計算機的應用和發(fā)展停滯不前,許多計算機的應用是不斷發(fā)現(xiàn)與開發(f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相關的思維意識,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將自身所掌握的有限的計算機知識教給自己的學生,沒有真正領悟計算機教學的發(fā)展核心。

科研是將計算機教學不斷更新和完善的過程,從中發(fā)現(xiàn)相關問題,將問題不斷的完善,并將此過程帶到課堂上與學生們進行實際交流。計算機領域發(fā)展遲緩的大部分原因便是相關教師的教學更新意識不強,被禁錮的傳統(tǒng)教師思想所束縛,導致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與社會相關的全新應用脫節(jié)。

1.組織相關從教人員進行課后培訓。

現(xiàn)存的中學計算機教師培訓選擇多數為一些高學歷的在職教育,其中包括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等,雖然說高等學歷提高了教師的綜合實力,但是不可逃避的事實就存在這里,中學計算機教學與這些在職培訓顯得有些高低不平,雄厚的師資力量無法得到真正的利用。

對于此現(xiàn)象相關部門應組織中學計算機教學人員進行職后培訓,培訓內容主要針對中學計算機教育過程的教育方式方法,讓教師與學生擁有共同的話題,將一系列教學活動引進課堂,使學生對計算機學習感興趣。

教材是教學工具的基本所在,好的計算機教材應實現(xiàn)全面的知識普及,隨著外界信息。

的不斷更新來不斷的補充和完善。教材對于教師來講是課程講解的主要范圍,一部好的教材會使教師的`教學非常的順利,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卻更加的關鍵,課堂永遠是滿足不了學生的知識獲取標準的,全面系統(tǒng)的教材是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優(yōu)秀導師。因此教材選擇是一件需要相關人員仔細斟酌的一部分,在系統(tǒng)、全面的基礎上要面向現(xiàn)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

2.計算機教學與相關課程緊密結合。

計算機在現(xiàn)代社會的應用價值和具體定位是有效的輔助工具,他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們。

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精準程度。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可以將相關學科引入其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在二者相互結合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計算機來進行其它課程的處理和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根本所在就是掌握利用計算機來處理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困難的技巧,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計算機對相關課程進行學習便是模仿性的練習過程。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科與計算機應用結合,例如計算機word與文字處理相結合,還有相關立體圖的繪制等等。

計算機軟件技術屬于高新技術,它的更新?lián)Q代頻率極高,這也使得計算機教學具有很。

大的困難。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面對計算機學科一定要掌握合適的教學方法,學會靈活運用。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結合計算機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不能一味的進行原始知識講解,不懂得使教學內容與時代同步,教學成果就不會明顯,我國計算機事業(yè)就會停滯不前。

教師應具有非常豐富的相關教學經驗,并組建相應課程更新的科研小組,定期的進行教材整改,在教學整改過程中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其中,目的便是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計算機學科的特性所在,要學會適應計算機的更新速度,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進行計算機更新教學探討,以便于更加靈活的掌握以及運用計算機。

結論:計算機將是時代的主流工具,每個人都需要靈活掌握的一項技術。對于現(xiàn)代中學生來講,如果想更好的在未來社會取得更加優(yōu)秀的發(fā)展,計算機學習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

因此中學計算機教學的任務也變得十分艱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計算機的相關知識通過不同的方式傳授給每一位學生,但是教師除此以外的任務便是要面向社會的發(fā)展不斷的進行科學探究,以便于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教學體系。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五

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技校學生綜合技能以及實踐能力的主要課程,具有應用性強、操作性敏捷以及知識更新快速等特點。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已逐漸從技能訓練向信息化素養(yǎng)教育的方向轉變。在對技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探索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課程的改革,建立一個滿足技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要求和特點且具有積極作用的教學體系。

技工學校作為教育機構,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在眾多教育機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強烈沖擊下,技工教育的發(fā)展同樣面臨著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在信息化時代,加強技工學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技校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由于高考失利,使其自信心不強。而計算機的多變性、多樣性、復雜性特點在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技工學校在計算機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技工學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基本原理和理論上,從而忽視了實踐和具體的操作方法等內容,這就使教學內容與具體的職業(yè)知識存在對接上的問題。

2.教學的形式過于陳舊和傳統(tǒng),大部分還停留在單向的“老師教學,學生聽講”的基本狀態(tài),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缺失,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由于不同地區(qū)教學的方式和經濟實力存在差異,這就使得計算機的具體應用水平也存在高低之分。

知識的范圍較為廣泛,但是可以將其歸類為人們在對世界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所得出的經驗以及知識,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意義,包括事實、判斷、方法論等方面,是人們對數據及信息的綜合思維和處理能力。在過程化、機構化、直觀化知識的基礎上知識地圖得以全方位的建立,其是一個具有相互交流特點的開放式交流系統(tǒng),幫助人們更好地進行方法、經驗和知識的獲取,對需要了解的知識以及相關資源進行準確快速的獲取。

以知識地圖為基礎的技工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知識地圖構建的具體原則、功能以及模型。其中,構建的具體原則包括發(fā)展性、合作性、導向性、主體性原則,主要以學生的具體需求為構建導向,以學生為構建主體;功能主要包括導航、評估;而模型主要包括三個主要因素,知識的`重點、存儲的要素以及相互關系。知識地圖運用中計算機基礎學習模式如下:

通過分析,可以將知識地圖分為以下兩種:一是根據目標和實際應用方向來分類,根據應用具體場合的不同,學生將應用和知識進行結合,并且以原有概念為基礎,對知識的概念以及結構進行構建,從而實現(xiàn)教學實際目標。二是根據目標情況的不同,其可以分類為針對社會關系、能力、程序、概念等幾個方面。技工學校教育是目前我國進行技術教育的主流形式,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高素質的人才,根據學生教育以及知識程度的不同,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質的職業(yè)技能及知識培訓和教育,而技校計算機類教學是指在技工學校的基礎教學中加入計算機基礎專業(yè)的相關課程。

(一)知識地圖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

知識地圖的準確概念是在最近幾年才提出的,在技工學校的基礎計算機教育教學中還是處在初級探索的階段,因其將信息互聯(lián)網的相關技術進行了結合,使得可以利用的資源變得豐富多樣,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學習積極性進行了促進。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的形式進行相關知識的探索和理論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空間以及時間的限制,將多媒體與信息互聯(lián)網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并且最大限度上將二者的優(yōu)點進行發(fā)揮,其主要的特點包括以下兩點:一是增強了學習的意義。教師首先以關鍵詞入手,對課堂或者單元知識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進行整體模式的構建,促進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記憶,將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提高整個技校類教育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

(二)知識地圖的具體教學概念圖制定。

知識地圖具體在技工學校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知識的獲取、檢索、提取等幾個方面,知識的檢索功能為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以及教師的多種形態(tài)教學提供了主要的途徑;另外信息數據的提取方式分為自低向上、自頂向下兩種;知識數據的獲取主要是以關鍵詞的形式,對知識地圖的信息進行挖掘。

另外,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內容較為復雜,所涉及的知識也特別廣泛,知識地圖在此基礎上拓展了計算機教學實踐的空間。由于知識地圖的含義和內容清晰,在實際的運用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更便于學生進行記憶。而為了將學生的短期記憶轉變成知識的長期記憶,就需要對教學的步驟進行合理的設計:

1.課前做好教學設計。知識地圖是以網絡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對其進行運用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備課,對文字進行結構圖的編程,使之可以以圖形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通過圖2(搜索引擎概念圖)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將知識地圖教學策略應用到教師的課前備課同樣十分適用。概念圖的制作使得知識的重點和結構更加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知識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這種方式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知識內容更加便于學生的記憶。

2.課堂上掌控好教與學的節(jié)奏。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學的基礎,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以教師的單方面教授,形式較為單一,學生也是被動學習,加上計算機教學本來就較為復雜,因此學生很難投入其中。而知識地圖的引用,使原本的教學模式得以改變,學生成了學習的發(fā)起者和主體,知識點內容和關系一目了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3.做好課后的總結。課后總結包括測試環(huán)節(jié)和評價環(huán)節(jié),其結果能夠對教學的情況進行反饋,知識教學的逐漸應用,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計算機知識進行了解。其中,評價體制一直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充斥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便于及時對教育教學的質量進行測評,并且根據結果對教學的目標和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技工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為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yǎng)提供了基礎和條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以后的就業(yè)和發(fā)展方向,而在計算機綜合教學中引入知識地圖的概念和內容,已經成為目前具有獨特意義的教學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并且成了目前重要的教研對象。因其具有透徹、直觀、清晰、生動等優(yōu)點,所以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但是知識地圖在技工學校計算機具體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一個探索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六

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更新了人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認識,它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原有課堂教學順序進行反轉,不但沒有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反而取得意外的收獲,使廣大學生非常欣喜地接受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不僅提高了學生課外時間的學習利用率,更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這種模式必將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成為課堂教學長期堅持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為課堂主導,通過灌輸式教學,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堂轉變?yōu)閷W生與教師互動交流的場所,教師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指引學習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翻轉課堂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

(1)教學視頻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幾分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它能夠重新建立學習流程,它是學生在課前完成的學習過程,教師不僅提供視頻,還可以在線進行輔導,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在課堂上加以針對性輔導。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反轉了原來的課堂教學順序,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間都放在了課下,有效地節(jié)約了課堂的教學時間。傳統(tǒng)的教學是將新知識在課堂教學,然后課下去鞏固提高,問題是到下堂課再一一解決。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正好解決了這一弊端,讓學生逐步提高了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時代的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在不斷跟隨潮流變化發(fā)展,新型的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對傳統(tǒng)教學變革的要求,使學生更加主動、更加有興趣。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使課堂教學活動放在課外,學生能夠自己安排學習實踐,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更積極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讓教師可以更好地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展開互動交流、小組討論、一問一答等活動,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多一些互動交流,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促進友好情感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以微視頻作為載體,通過精心制作的微視頻傳播課堂教學的主要知識內容,達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微視頻的特點是簡短精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其學科知識的傳達,時間稍長會帶來乏味之感。微視頻的制作需要教師精心制作,要對課堂教學內容精心編排,把知識點的語言縮短凝練,表述清楚。

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難度并不是很大,課前的自主預習更能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預知。這要求我們教師應當給學生安排學習任務,為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正確地引導學生預習新知識,在預習的基礎上再配合教師提供的微視頻教學,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

自學和微視頻教學已經解決了大部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但這還不夠。抓住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是關鍵之所在。教師通過收集學生的學習疑問,提前設計好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不論是問答互動還是小組討論交流,都要突出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討論并解決問題,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還能鍛煉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識。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課堂中的應用,使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也使教師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為輕松。雖然這種方式依然為大眾學生所接納,但我們教師仍舊不能放松自己,要時刻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習新的課堂教學知識,大膽地改革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總之,實現(xiàn)翻轉課堂教學的過程會越來越順利,其也會成為計算機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七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對中職教育的要求是培養(yǎng)生產一線的熟練技術工人和具有較高素質的社會服務人員。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越來越重視,中職教育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引入新型教育模式,使得學生能夠用最新的技術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現(xiàn)在的社會是“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模式,中職教育應該更加重視計算機的教學;由于計算機專業(yè)自身的特性,也是其成為中職教育的重點。為了使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教育水平更上一層樓,基礎遷移教學可以運用于中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本文從基礎遷移教育著眼,結合中職教育的現(xiàn)實情況,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進行策略研究。

中職教育的特點是教育培養(yǎng)一批技能型人才,計算機專業(yè)屬于應用型專業(yè),自然就成為了中職教育中重要的一門學科?,F(xiàn)在強調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學科采取了新穎的教學方式,故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促進中職教育的發(fā)展。

基礎遷移教學最早出現(xiàn)在十八世紀中葉,它一直都是以理論的形態(tài)存在于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它的特點是重視知識的原本性和知識的目標性?;A遷移教學認為,老師不會也完全不可能在課堂上將所有的新知識全部交給自己的學生,即使是將知識全部教授給了學生,學生也不可能理解并消化相關的知識。故而,教師需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將最新的知識穿插其中,這種教學發(fā)放就是基礎遷移教學。

1.通過基礎遷移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直接的影響,只要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情況都會得到很好的解決,中職教育的學生也是如此。中職教育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綜合能力相對低,在學習方面的興趣也不是很濃。針對以上情況,中職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做好課前的教學工作,使得教學的內容可以很好的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并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使得學生主動加人課堂的討論,這就為基礎遷移教學打下了優(yōu)良的教學基礎,確保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2.創(chuàng)新教學教育方法。

教學方式對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該根據基礎遷移教學的特點,認真研究計算機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新的體驗,獲到新的感受。第一,老師應該按照根據教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要結合新型的教學軟件和教學設備的運用,依據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狀況來確定教學的內容。由于計算機專業(yè)自身更新?lián)Q代非常的迅速,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時代同步,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尤其是軟件運用等技術的運用。與此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學的內在邏輯性和連貫性,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任何遺憾。第二,重視教學工作的編排,合理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得教學的雙方都輕松,確保教學的質量。

3.展現(xiàn)計算機教育優(yōu)勢。

對于計算機教學來說,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是采取操作的方式解決。計算機技術又與其他的技術不相同,計算機技術具有聲音、圖畫、視頻等動態(tài)因素。故而,在運用基礎遷移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向學生展示計算機的優(yōu)良技術,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優(yōu)越性,增強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信心。堅持方法創(chuàng)新,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程序的設計,又例如根據現(xiàn)在大學生愛玩游戲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小游戲的創(chuàng)作,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計算機科學知識,同時也是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得到歡樂。

4.教給學生自主的方法。

計算機時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技術也在不斷地發(fā)展之中,計算機技術更新?lián)Q代的速度達到幾個月一次的頻率,這就要求計算機技術的科技發(fā)展需要更上時代的腳步。對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培訓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現(xiàn)有的計算機科技知識,還要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計算機知識之上,積極創(chuàng)新,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確保能自行完成計算機學習。故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交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可以在離開老師后繼續(xù)學習。

5.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就計算機專業(yè)來說,計算機專業(yè)對實踐的要求很高,擁有廣闊的社會基礎,因而,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到廣度和深度,使得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而做到這一切都需要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支撐。第一,老師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即對學生的學習展開評價,這種做法既可以保證評價的公平公正,又可以使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中職教育的學生基礎普遍偏弱,在理解和接受方面能力普遍偏弱,故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多引導學生,多給學生予以獎勵,并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茁壯成長。第二,做好教學總結評價工作,計算機教育不可以和其他學科的教育相同,計算機教育不能光看卷面的成績,應該看中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在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產品一一展出供老師同學觀看,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來確定學生最后的成績,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建立個人學習冊,隨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第三,要加強學生的道德水平建設。加強道德建設可以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理參加學習,這種全方位的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化的.素質教育理念相匹配,是培訓學生的有效方式。

遷移心向是一種積極的遷移意識和遷移思維。在中職計算機應用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在遷移方面的意識,引導學生做好遷移準備工作,使學生能夠構建起有效的知識框架,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計算機知識的遷移。第一,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意識。在一般的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都和教學密切相關。故而在中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吸收新知識,了解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完成高水平的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遷移理念加入到備課、授課等其他環(huán)節(jié),這樣可以確實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遷移意識和遷移能力。第二,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遷移意識。隨著計算機發(fā)展日新月異,計算機的運用已經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故而,在中職的教育中,應當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計算機運用,使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思維,積極將學習理論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是知識落到生活中,為生活服務。最后,加強計算機與其他專業(yè)的聯(lián)系。隨著計算機專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機專業(yè)的運用越來越廣,計算機已經成為了其他學科學習的工具,越來越多的專業(yè)由于計算機的加入而變得豐富多彩。計算機應用是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教學的培訓,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樹立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意識。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知,基礎遷移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有效運用可以減少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尤其是對中職教育學生基礎薄弱、接受能力薄弱具有良好的效果。

[1]陳寧寧:中職計算機應用墓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xx。

本文從創(chuàng)設合適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重視知識實踐應用,加深學生理解程度;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遷移思維等三個方面,探討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的策略,以期為提高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在中職計算機用用基礎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的知識進行遷移性的引導,這樣既不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又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應用遷移教學策略,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質量。

很多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無法有效進行知識遷移,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設計趣味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從而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目的。以復雜表格的制作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先制作兩個略有差別的lfash課件,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等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再順勢提出課堂教學目標,這樣“找不同”的方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有利于讓學生迅速進人學習狀態(tài),積極投人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事半功倍。

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遷移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講解計算機理論知識,而且需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計算機教師在指導機械專業(yè)學生進行word繪圖工具的練習時,既要讓學生進行名片、燈籠和倒福字等方面的練習,又要指導學生進行機械零件繪制,這樣可以將中職學生的專業(yè)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相互結合,在提高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理論知識學習到實踐遷移應用。又如,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計算機技能比賽,比賽內容包括計算機的常識知識、網頁制作、計算機組裝、圖文混排和組織錄人等,比賽可以采取個人和團隊等不同參賽形式,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團隊觀念,又可以在參賽過程中提高學生計算機知識的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知識的遷移應用。一119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技能練習和組織學生進行技能比賽時,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專業(yè)相互結合,這樣才能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進行檢驗與鞏固,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遷移的品質。

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產物,其硬件和軟件升級換代的速度非???所以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可以從容應對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帶來的挑戰(zhàn)。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有目的地強化學生的遷移意識,以生活中的計算機應用作為教學的切人點,幫助學生掌握遷移技巧,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例如在excel中建立圖表時,可以先錄人圖表需要的數據源,并選擇圖表生成時的數據范圍,依據需要表達內容合理選擇圖表的類型,并填寫圖表中的信息。又如在word中進行文字編輯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聯(lián)想菜單項和命令,如分欄、段落和字體等格式菜單;圖片、符號和頁碼等插人菜單;打印、保存和頁面設置等文件菜單等。在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遷移思維的過程中,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幫助制定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有步驟、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學習,從而讓學生在學以致用過程中,順利完成計算機知識的遷移。

總之,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fā)展,計算機應用的重要性愈發(fā)顯現(xiàn),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遷移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遷移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思維,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中職學生順利融人社會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社會經濟發(fā)展促進各行各業(yè)的壯大,這也造成人才需求量急需增加,國家與社會對教學事業(yè)越來越看重。加上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正在不斷完善,經濟模式向集約型經濟轉變,這導致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方向也在逐漸變化,特別需要具有一定專業(yè)技能的中等專業(yè)人才,這種形勢給中職院校帶來發(fā)展的機會,抓住機會可以實現(xiàn)院校的進一步發(fā)展。本文中主要闡述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中遷移教學策略的具體應用。

科學技術發(fā)展帶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步,加上計算機技術更新?lián)Q代速度加快,幾乎可以用一日一變化來形容,所以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教學依然停留在以前,明顯沒有跟上社會的發(fā)展,造成教學中出現(xiàn)教材落后于課堂內容,課堂內容落后于社會應用水平的怪圈。學生不可能在學校學到所有的知識,能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而且一旦出現(xiàn)技術進步,所學的知識就會落伍。造成培養(yǎng)出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實行滿堂灌的理論模式,教學模式僵化,學生只能被動的選擇接受,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被限制。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所以需要構建相應的配套實踐課程。但分析實際情況來看,教學教材質量普遍較低,教材中的軟件落后于實際應用軟件,或是對軟件沒有進行深入講解,都是一點帶過。

2.1創(chuàng)設相應教學環(huán)境。

中職生大部分都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的問題,本身對學習興趣不大,也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目標,也不能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而且時間一長,學生本就不多的學習興趣將被消磨干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教學情況,借助教學用具與設備等構建相應的教學情景,通過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而言,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場景,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與實踐性特點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這些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達成知識遷移目的。再以復雜表格制作課程為例,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提前制作好兩個略有差別的flash課件,在課堂上讓學生找出兩個課件的差別,等學生找到不同點后,教師順勢提出此次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趣味性,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當然教師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景時需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不能想當然設置一些花哨不適用的情景,這就需要以教學實際為基礎,了解學生個人情況與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2.2做好實踐能力培養(yǎng)。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就需要教師在講解與計算機相關理論時,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具現(xiàn),將理論知識轉為自身的技術儲備,而且通過具現(xiàn)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知道機械專業(yè)學生練習word繪圖工具時,除了讓學生完成常見的名片、倒福字和中國結等聯(lián)系外,還需要知道學生繪制機械零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同時達成理論知識學習到實踐遷移應用的目的。再比如,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計算機技能比賽,比賽內容包括計算機常識、網頁制作和組織錄入等,比賽模式可以分成個人與團隊兩大類。通過比賽的組織,可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實現(xiàn)知識遷移。與此同時,教師組織比賽時需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種計算機技能,在賽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檢驗學生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出學生學習遷移的良好品質。

遷移心的內容較多,一般情況下可以劃分成遷移意識與遷移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心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遷移意識,在學習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實現(xiàn)計算機知識遷移。通常而言,提高學生遷移心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實現(xiàn)。首先教師教學水平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隨著時代進步與課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學方法逐漸不能適應這些改變。教師就需要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前沿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水平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當然僅僅做到這些是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在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運用遷移理念,提高學生遷移意識與遷移能力;其次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遷移意識。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其在社會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變原有的生活模式。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以致用的思維習慣,實現(xiàn)理論知識為生活服務的目的;最后聯(lián)系其他專業(yè)。伴隨著計算機專業(yè)進一步發(fā)展,計算機已成為很多專業(yè)的基本學習工具,大幅度提升專業(yè)教學水平,促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計算機應用是教授相關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科,因此日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培訓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學生步入社會走上崗位奠定基礎,幫助學生逐漸培養(yǎng)學習信心與遷移意識。

現(xiàn)如今計算機在人們生活、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更改變人們生活模式,也促進教學手段的改變。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中,遷移教學方法的選擇十分重要,需要教師綜合考慮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最終實現(xiàn)教學水平的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的中端計算機人才。

[2]張濤.基礎遷移教學策略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分析[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xx(07):78.

[3]張云飛.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j].現(xiàn)代國企研究,20xx(12):12.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八

中職學校項目教學是中職師生通過實施項目工作進行的教學活動,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文章主要探討了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期望能夠對于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項目教學,計算機教學,教學方法。

《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基礎性,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教育于一體。本課程培養(yǎng)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和信息處理的能力,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基礎,是學生在今后工作與生活中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學生在未來社會中自我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項目教學法在該課程中的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通過解決學生身邊一些實際問題來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學生探索、創(chuàng)造的力量源泉,是學生的最好老師。《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基礎課,所涉及的學生人數多、專業(yè)面廣。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技能已成為學生必備的素質要求?!队嬎銠C基礎》的教學要求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注重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學生各自的專業(yè)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未來崗位上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從事自己的工作,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所以,項目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該項目任務是否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是否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項目任務應是開放的,即給學生充分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空間,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維得到發(fā)展。項目任務應是真實的`,即將學生置生于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項目任務應是結構不良的,即這個問題是一個未加明確說明的既定狀態(tài),一個并不十分明確但希望達到的目標狀態(tài),而且不一定有現(xiàn)成的、普遍贊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確定方法。結構不良的任務往往有多個可接受的結論,要求學生必須對整個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思考,然后才能得出一個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它對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而在解決問題后,學生各方面得到的提高也很大。

這一階段是學生按照制訂的計劃收集解決問題資料的過程,這一階段可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和技巧,還要保證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參與并很好的合作。在項目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與項目問題解決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包括文本、圖形、聲音、視頻、動畫和案例等。其中案例是重要而典型的資源,它可以支持學生回憶相關知識,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經驗,有效彌補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經驗上的欠缺,有利于學生與要解決的項目任務加以比照和模仿。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這部分中,先展示一個事先做好的演示文稿《我的家鄉(xiāng)》,讓學生在幻燈片中看到真實的照片和相應的介紹,美麗的畫面和動畫效果,再加上背景音樂,無一不引起同學們的贊美和好奇,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明確了學習的目標,為項目任務的學習提供了參考。

這一階段是項目教學是重要階段,是項目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具體體現(xiàn)。在這一階段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形成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制作過程中,學生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作品的制作。項目教學中的小組是“由兩個以上成員組成的團體,成員之間相互信賴且彼此通過面對面或網絡媒介進行交流,具有調節(jié)小組成員行為的價值與規(guī)范,小組個體根據所完成的項目任務扮演特定的角色。因此,在項目教學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小組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而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交流實際上是非常普遍的。

《計算機基礎》課程借助網絡做好了教學資源平臺,使學生獲取更多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后續(xù)學習服務。學生上課用的教室是多媒體教室,實現(xiàn)了多種媒體教學的功能,符合教學的要求。學生上機用的實驗室是由學生用機和教師用機構成。機器中裝有教師講課、輔導用的和供學生學習使用的各種教學軟件,如:有電子教學用的電子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供學生練習使用的考試系統(tǒng),這樣學生可以自己檢測和教師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另外,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精品課程網站,學生可以從網上下載或瀏覽豐富的資料,以及教師制作的課件、授課錄像及優(yōu)秀作品,還有供學生練習使用的各種題庫和常用的一些軟件,為學生項目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越的環(huán)境。

項目教學這種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得學習了計算機知識的方式很有效。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的不再是枯燥的知識,而是實際存在的工作任務,他們在做具體工作的時候可以即時獲得行為的反饋、接受老師和同學的指導,以及參與對完成任務的方法和途徑的創(chuàng)造。完成了項目后,他們了解了實際工作流程中應掌握的技能,獲得了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對個人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進行了自我的認可,建立起了自信心,培養(yǎng)了良好的職業(yè)心理。經過學習對計算機知識很感興趣。因在學習中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權,這樣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并且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過程,激發(fā)了學生對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計算機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理論上的知識,如果單憑課堂講解和演示操作來教學,學生只是去死記一些理論知識和操作步驟,很難達到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況且本門課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在實際應用中,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所以,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自動手操作,解決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才會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1]許長斌。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實施項目教學法的研究[j]。江蘇教育,20xx,(9)。

[2]舒榮。淺談項目式教學法在網絡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茀f(xié)論壇(下半月),20xx,(6)。

[3]賈秀香。項目教學法在落葉樹種冬態(tài)識別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20xx,(11)。

[4]馬百年。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應用[j]??荚囍芸?,20xx,(44)。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十九

本文就如何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質量,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管理為主線,通過嚴謹的課堂組織和科學的輔導方法兩方面進行論述。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計算機作為一種基本的信息查詢、交流工具,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因為如此,在技工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也成為中技生必須學習的一門基礎課,計算機操作能力也是技校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能力。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好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除了計算機老師的精心的演示講解之外,還應注重學生的親自操作練習。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水平,合理地安排“教”與“學”,從而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上計算機課前,教師先要了解清楚所帶班級及本班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課堂紀律如何等等。

計算機基礎課老師必須首先掌握好基本情況,然后再因材施教,準備好上課的內容,由簡到難安排教學過程:認真分析弄清學生將會在哪里容易出錯、如何解決,然后提前設計好教學的重點、難點,妥善分配好學生獨自練習的時間、老師巡回指導及檢查作業(yè)的時間和老師集中釋疑的時間,最后還要給學生一部分時間消化難點。做好了這一步,老師才能胸有成竹地走入計算機實訓室。

以往的計算機課存在這樣的情況:老師在不停地認真地講授、演示操作,學生一直在聽,但是等練習的時候,學生拿著鼠標在桌面上左點右點,不知該做些什么。上完一節(jié)課后,學生本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學會了些什么。

為了改善這一情況,筆者仔細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太多、太雜,學生反而容易糊涂,并且如果老師沒有非常明確地布置任務的話,他們也不知道該做些什么。

因此,每一堂課,老師對知識點的講解應分層次,逐一講解,即老師講授演示完一個操作,就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消化吸收。另外,老師還要給學生布置適當的練習任務,逐步引導學生自主練習。

但是有時布置了任務后,上完課后,仍有學生提出疑問:“都不知今天學了些什么,感覺什么都不會”。因此,為了上好每一堂計算機課,老師必須要給學生提供一個緊張有序的學習氛圍。

首先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知道上課要做些什么,要掌握哪些內容和操作,這樣才容易提起學生的學習勁頭。

其次要耐心地巡回指導。為了避免有的學生上課偷懶,不練習,或是有的學生遇到難題卡住,所以老師,應不停地巡視課堂,為每一位學生耐心地答疑,同時提醒不練習或練習不認真的.學生。

再次要給學生及時中肯的評價。在每一位學生做完練習后,老師都應給每一位學生檢查、打分,肯定學生自己的練習成果,對成績高的學生多鼓勵,耐心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分析原因,教他們改正,這樣學生每上完一堂課,都會對自己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最后總結,讓學生自查、自改。下課前,老師應把當堂課中所出現(xiàn)的難點,用多媒體教學軟件,為大家集體講解一遍,以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為接受慢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復習的好機會,讓大家在自查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留一點時間給學生改正錯漏。

對于任何一個老師,上一堂課容易,但要上好那就不是那么簡單了,而且要組織好一堂課,更加離不開好的教學方法。

一是任務驅動法。即每堂課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目標,以任務為主線,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操作。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講授演示法,它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三是巡回指導法。很多實習指導老師都習慣用這種方法,它也是實訓課基本的教學方法。四是“小老師”指導法。有時帶的班人數過多,一時間需要答疑人數較多,但老師又要檢查學生的作業(yè),所以在分身乏術的情況下,筆者大膽起用了“小老師”,也就是找?guī)讉€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做助手,幫著筆者檢查作業(yè),同時還可以幫其他學生答疑。用了這個方法后,老師可以有更多時間集中輔導那些性格內向、學習接受能力差的學生。

總之,不論是理論老師還是實習老師都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主,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努力。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二十

:隨著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大高校都很重視計算機課程的建設,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的重視度隨著市場需求增長而逐漸提高。本文以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對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整合和教學改革措施進行論述。

根據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教學的特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既要保證實用性,還要保障其先進性。因此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整合而言,可以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頁制作、辦公自動化、多媒體技術與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整合,并將整合后的課程作為目前高校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和基本知識框架,從而使高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如今社會對計算機能力的要求。對課程整合后的課程內容,應當繼續(xù)堅持知識充實和技能實用的教學原則;并在課程整合下,實現(xiàn)對基礎知識教育的良好分層,以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作為主要層次,為高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打下基礎。

隨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和教學都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尤其是在我國教育教學新課標的改革要求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教學水平大幅度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專業(yè)技術能力也都得到了較好的提升。不過,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筆者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整合下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簡要的論述。

1、缺乏實操課程建設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整合發(fā)展過程中,很多學校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對教學課程整合下的實踐教學內容重視度相對比較低,對于一些實操類課程如多媒體技術與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等實操開展不足,導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整合的效果得不到較好的體現(xiàn)。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只有理論知識,但缺乏良好的應用技能。

2、教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且教學模式單一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整合的過程中,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更新。在如今社會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帶動下,計算機產品的更新速度很快。在快速更新的趨勢下,目前的課程教材比較落后,即使開展課程整合工作,但始終取得不了較好的發(fā)展成效。而且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整合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和聽課效率,甚至影響到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加之在課程整合下,教學的內容和信息量日漸增多,留給學生們消化的時間卻越來越少,因此更需要對課上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進行提高,進而實現(xiàn)學生課下學習壓力的緩解,讓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自主發(fā)展。

3、缺乏對學生學習特點的掌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整合下,原本多方面的教學內容被整合到了這一本書中,因此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掌握程度的考驗比較大。而高校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在計算機知識的儲備上,因為受到了地域教學特點和教學模式差異性的影響,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再加上受到課程安排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時候,因為課程內容比較綜合,加之教師對整合下的教材的解讀不到位,導致目前計算機教學主要是針對于一些學習基礎相對比較穩(wěn)固的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的關注度相對較低,這就導致了兩極分化問題愈演愈烈。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整合下,各方面的問題不斷顯現(xiàn)出來。為了實現(xiàn)課程整合效果的提升,教師就需要正視這些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的對策。下面筆者就針對上文中提到的幾點問題,談一下如何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旨在通過本節(jié)的論述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發(fā)展打下理論研究基礎。首先,作為高校的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融入如今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要建立良好的計算機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較為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學習思想和學習模式的轉變,并讓學生逐漸對計算機學習產生興趣。其次,對于目前的兩極化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將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與新型的教學方法結合,從而盡可能地縮短兩極分化的差距。在計算機課堂上,教師的多媒體控制臺可以進行個別演示以及分組播演的教學,教師可以在上課前選擇做好相應的教輔課件,然后通過控制臺進行分層教學的實施,并隨時隨地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正確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而實現(xiàn)在同步教學的同時進行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其次,在具體的教學課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單元和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改革,例如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課程的教學上,可以選擇實驗教學法;對于一些理論知識的教學,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媒體教學方法。通過實驗教學法,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練習,進而實現(xiàn)學習和練習的同步發(fā)展。實驗教學法加上教師的深入研究,設置多個知識點的教學案例,再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計算機教學之中。最后,在課程考核的改革上,教師可以設置分層測試、合作測試、技能測試等考核方法,轉變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的考核機制缺失的問題。對于分層測試,教師可以采取當堂考核或者課下線上答題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學習階段上自己的提高,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合作測試而言,可以針對一些大型的設計類考核項目,如用vep設計一個管理系統(tǒng)等等。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分工,學會合作,進而在考核學生水平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技能測試而言,主要是將測試與現(xiàn)代社會需求結合,根據現(xiàn)階段大學生職業(yè)技能需求情況,結合行業(yè)特點進行技能考核,主要是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

隨著目前計算機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革新,高校計算機教學尤其是基礎知識的教學一定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進而保障學生能夠在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快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基礎技能的應用。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推進,高校一定要注重計算機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要通過師生交流、師企交流來保障教學模式與時俱進,保證高校的計算機教學能夠取得長足的發(fā)展。

論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篇二十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社會對高校畢業(yè)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高校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課程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畢業(yè)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改革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在當今時代,掌握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練操作計算機已成為如今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必備技能。高等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此門課程的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占95%以上。它的目標是使大學生成為既能掌握本專業(yè)知識,又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隨著全國中小學計算機課程的普及,大部分學生在進入高校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一些來自偏遠地區(qū)或信息技術教育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接觸計算機比較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有限。因此,學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除了與教師的教學有關外,還與使用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有關,它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當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內容大多陳舊。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課,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不僅包括了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辦公軟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軟件、演示文稿制作軟件),還包括一些計算機的核心內容,比如計算機的數制與編碼、數制之間的轉換、ip地址、域名等。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繁瑣,知識更新快,課本的內容更新沒有跟上發(fā)展。

大多數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學生,仍然對計算機基礎操作不熟練,比如:硬件軟件安裝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練,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這都說明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訓練還不夠。學生都明白,計算機已成為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學習和辦公設備,熟練計算機基礎操作是畢業(yè)生必備技能之一。但在學習計算機課程當中,很多學生上課只是為了拿學分或應付等級考試拿證書,并未花更多心思練習計算機基礎操作。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講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課方式“黑板+粉筆”變成了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ppt+投影儀”教學。高校教師因科研項目多,教學任務重,課后沒有太多的時間同學生交流。部分教師也忽視了“知識”與“能力”的區(qū)別,忽視了信息化教學設計,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恰恰是“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使他們最終成為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困難。比如:學生個人差異明顯,起點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個人差異又要力求學生全體發(fā)展,教學任務較為艱巨;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更新快,教材教學內容滯后,無法滿足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學習體系無法及時補充完善;教學資源主要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圖片和相應教材教輔上的內容,表現(xiàn)形式單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較少;計算機課程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任務量大,沒有太多時間去練習操作。改革創(chuàng)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當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將課程分2個學期教學。第一學期以學習計算機基礎操作、計算機網絡安全等基礎知識為主,同時鼓勵學生加強計算機基礎操作的訓練,為第二個學期學習辦公軟件打下基礎。第二學期主要學習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工具。

2.考核方式。從“理論+上機”考核,變成各個章節(jié)的綜合操作。每一章節(jié)設計好題庫,學生只有把每一章節(jié)要求的相關題目成功完成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才算順利通過。考核內容應與社會實際需求接軌,比如員工工資表、企業(yè)產品登記表、銷售表、企業(yè)ppt簡介、word的字體編排等。

3.采用目標教學法。根據工作崗位要求的目標進行案例設計,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進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對知識、技能進行歸納總結。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生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師生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這樣可以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7623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