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文獻讀后感(專業(y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3:59:36
會計文獻讀后感(專業(yè)19篇)
時間:2023-11-22 03:59:36     小編:文軒

讀后感是通讀一本書籍、文章或觀看一部電影、聽音樂等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一種寫作形式。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深入品味作品的內涵,體驗作者的情感,拓展自己的思維。在讀完一本好書后,我想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這段閱讀的心路歷程。讀后感要體現讀者的真實感受和情感體驗,避免泛泛而談和空洞無物。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了一些讀書感悟和思考,下面是一些讀后感的范文分享,供大家共勉。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一

會計是現代企業(yè)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可以離開快計工作而經營發(fā)展下去。而會計本身是一項專業(yè)性和實務操作性都很強的工作,因此不但專業(yè)會計要學習,而且作為實際經濟人員,無論你是單位領導還是業(yè)務人員,同樣都需要有豐富的財務會計知識,才可以清楚的了解所在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大家已經了解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尋找一本合適的書籍就顯得十分必要。而對于初次接觸會計工作的人員而言,尤其是像我這樣的未接受過正統(tǒng)會計教育的人,更容易被專業(yè)書中的抽象的名詞和繁雜的處理程序弄得一頭霧水。如何才能理論結合實際呢?《會計出納財務報表》這本書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與其他同類的書籍相比,此書不拘泥于枯燥冗長的理論,而是從日常生活的常見案例入手,以通俗的語言,輕松說明企業(yè)中會計工作的原理,進而帶你走進會計的世界。

此書有三個特點:第一,實用性:此書針對會計學專業(yè)實踐。

教學。

課程體系,按課程設計指導書體系,可以較好地滿足各門課程實踐教學的需要。第二,針對性:此書的各章節(jié)均以課程教學中實際使用的教學軟件為依據,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第三,可操作性:此書通俗易懂,盡量詳盡的介紹實訓操作的基本步驟,便利與學生的實踐活動。

此書結構清晰、條理清楚,共有二十八章內容。首先從先熟悉業(yè)務以及技能出發(fā)(即先介紹會計這個行業(yè)),再到會計記賬再到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與管理、會計報表編制的相關內容具體實務操作等等內容進行了詳實的講解。最后兩章節(jié)講解了有關企業(yè)的經營情況(即現金流量表)和最終制成的財務報表的一些分析。此書適合會計專業(yè)大中專院校學生、會計從業(yè)資格應考人員、剛參加工作的財會人員、想要自己記賬的私營業(yè)主及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學習使用,是每一個學會計者的良伴。

本書內容由淺入深,每一章節(jié)的開頭都有本章實訓概述,為你勾勒一章的主要內容。每章節(jié)中又細分為各個小部分,使你學習知識成竹在胸。而在通篇行文之中,在必要處隨時點撥說明,破解理論和實務難點。每一章先看章前概述,明確各章基本內容,各章講訴過程中的提點文字均用不同的字體標明,以便閱讀時抓住重點。通過學習,用于實踐。一是可以幫企業(yè)增加利潤:掌握資金進出,規(guī)避各種財務風險;一是可以幫灰機清理工作:解析規(guī)章制度,瑣碎業(yè)務有條不紊;三是幫新手掌握技巧:歷姐會計準則,迅速成為行家里手。

當然,會計工作不是通過紙上談兵就可以達到熟練的。學習了本書之后,還需要在工作事務中不斷積累經驗。工作過程中,本書也同樣隨時可以充當工具書,簡明扼要的目錄便于你迅速按圖索驥找到所需內容,即查即用,隨時輔助你的實務操作。語言通俗易懂,實列具體直觀,內容簡單明了,配有插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充分考慮到會計新手的特點,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和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技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會計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對會計人員的素質及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今,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已是高等會計教育的根本目標。這就要求會計學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應以應用為導向,在注重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不斷完善實訓教學。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二

[7]劉勇.我國企業(y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學20xx.

[8]周新穎.我國煤炭行業(yè)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南華大學20xx.

[10]金曼.我國社會責任會計核算體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xx.

[11]秦榮生.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審計與我國國家審計改革[j].審計研究,20xx(06):

[14]文碩著.世界審計史(第二版)[m].北京:企業(yè)管理出版社,1996。

[17]尹平.國家審計理論與實務[m].北京:北京時代經濟出版社,20xx。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三

地方文獻是人類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國家文獻和歷史文獻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區(qū)域性和實用性。同時,地方文獻是圖書館、特別是藏書建設的重點之一,它對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文化科學事業(yè)的繁榮,越來越顯示它的咨詢與決策作用,因而,受到了國內外圖書館界所關注。

一、關于地方文獻的概念。

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地方文獻工作的發(fā)展和它所發(fā)揮的作用,使得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人們都熱衷于地方文獻的研討。由于人們認識理解的不同,于是便衍生出數十種有關地方文獻的定義來,幾乎有多少人研究地方文獻,就有多少種地方文獻的定義,誰要探討地方文獻問題,誰就要首先申明他對地方文獻概念的見解。讓我們先看看西方及東歐幾種有代表性的看法:

(1)英國。在《哈羅德圖書館員術語》(《harrod’slibarians’geossary》)一書中對“地方文獻”作如下表述:“圖書館所收藏的有關當地的文獻資料,包括書籍、地圖、畫片以及其它資料”。此外,在1962年英聯邦頒布的地方政府法案中規(guī)定:“給地方當局以通過捐贈購買或接受寄存等方式,獲取地方文獻(記錄)權利。這些地方文獻(記錄)或者其中的大部分,是有關某地利益的。因此,允許一個地方當局單獨存貯,也允許與其它地方當局聯合存貯”。

(2)美國。圖書館學學者愛德華?g?伍爾夫認為:地方文獻包含某一地區(qū)生態(tài)變化的文獻,這些生態(tài)變化是由人與人之間的影響,人與變化中的環(huán)境和人與一些政治行政集團權力范圍相互影響以及人與自然區(qū)域的相互影響。

(3)蘇聯。著名的目錄學家h?a?茲多勃洛夫,在《地方文獻目錄基礎》一書寫道:“地方文獻書目,本身就包含著內容方面帶有地方性的各種出版物的著錄,不管它出版和印刷的地方如何……”。他還把“地方文獻”定義以明確和具體化:“如果出版物中報導、記載、分析或總結著以下幾方面,那么它們在內容上就是屬于地方性的出版物:(a)在某一地方范圍內所觀察到的現象;(b)在某一地方范圍以外所觀察到的,但是由于這個地方的力量的活動所產生的現象;(c)在某一地方范圍以外所產生的、但為了影響或研究某一地方而由與這一地方無關的力量的活動所造成的現象。例如,敘述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北方工作委員會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幫助雅庫梯自治共和國的活動的出版物,就是屬于雅庫梯的地方文獻”。

我國圖書館界近期興起對地方文獻的討論,又給出了不少關于地方文獻的定義和界說,總的說來,不外乎兩種基本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地方文獻是指有關本地方的一切資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與著述、地方出版物三個部分,這是以杜定友先生為代表的意見。另一種觀點認為地方文獻就是以出版物的內容是否具有地方特點作為劃分的唯一標準,這是以甘肅、湖南省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為代表的意見。這兩種觀點的分歧在于:地方文獻僅指內容涉及該地區(qū)的文獻,還是包括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不管內容如何。于是又有人把這兩種觀點引伸為狹義與廣義的概念,并提出圖書館應從廣義上搜集地方文獻,狹義上保管利用地方文獻的意向。上述國內外諸多的地方文獻概念,均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描述,如何從中選擇、評價、總結出一種新的科學概念,我認為應從分析地方文獻的特點入手,才能揭示地方文獻的本質屬性,以便更好地開展地方文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

文獻是人類歷史的產物,它伴隨著人類的出現和發(fā)展而產生與發(fā)展,而人類的出現首先就是分地域的,他們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化和文獻,因此,地方文獻是以區(qū)域為中心的記載物,其內容、形式都應與區(qū)域有關。所以,它在空間上具有鮮明的區(qū)域性。其次,地方文獻在時間上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界限,我們對一切文獻,尤其是歷史文獻,都有一個認識、應用的價值觀念問題。地方文獻中的地方志、地方史、譜牒、地方年鑒、方言、風情、經濟等,大多出自當地名人手筆或機關團體的編纂,而且多經過實在調查、采訪,有比較確切的統(tǒng)計數字,資料翔實、可靠,所以,地方文獻在價值觀上又具有史料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同時,地方文獻的內容涉及人口學、民族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語言學、宗教學以及農業(yè)科學、地質科學、地球物理學、醫(yī)學地理、自然地理、動植物學等,幾乎包括了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所以,地方文獻在內容上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認識地方文獻的特性,對探討地方文獻的概念,有很大的意義。概念是事物內在本質屬性和它適用范圍的反映,要科學地表達事物的概念,必然首先要對事物的本質特性作全面分析與了解。既然地方文獻具有空間的區(qū)域性、價值的史料性、內容的廣泛性,故其概念一定要反映這些本質的特性,所謂特點決定概念。據此,我們試圖這樣來界定“地方文獻”的涵義:地方文獻是反映特定區(qū)域內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以及群體活動方式的記錄,凡在內容上涉及該區(qū)域并具有一定價值的軟文化,均屬地方文獻。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是事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外部聯系,是本質的外部聯系,任何事物都是本質和現象的統(tǒng)一。人們通過斗爭,不僅可以認識自然界的現象、性質和規(guī)律,認識人和自然界的關系,而且還不斷加深對人和人的關系與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地方文獻主要體現這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反映改造自然和社會的主體――人的群體本質、群體現象。它主要對群體也包括對個人的描述,但僅體現個人特征和現象,就不能構成全部地方文獻。人類活動方式是一種較廣泛的社會現象,它包括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社會遺傳方式等七個主要方面,這是人類文化現象最基本的內容。正因為這種自然和社會現象及人的活動方式,成為群體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區(qū)別的最基本、最有意義的依據,并產生和構成了各區(qū)域地方文獻的內容、特色和重點。而人類通過各種斗爭和智慧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產品(軟文化),它可能是財富,也可能是腐朽之物,所以地方文獻主要指那些有價值、有實用性的軟文化。

這就是地方文獻的概念和涵義。認識這一概念,對于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范圍的厘定、工作重點的選擇,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有人認為地方文獻是指有關某一區(qū)域的一切文獻,這個“有關”是指內容有關還是形式有關?抑或兩者皆有?而“一切”顯然含有史料應用價值的文獻,也包括沒有史料應用價值的文獻,我認為這一觀點沒有抓往地方文獻的特點,顯得含混概念不清??茖W研究是探索認識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而實踐活動則是具體的生動活潑的一種過程,如果概念過于含混,對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都是無所適從甚至是無所作為的。

二、地方文獻的范圍及其中的幾個問題。

“為了使地方文獻概念具體化,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地方文獻的范圍。劃定事物的范圍,關鍵的一點是確定標準,這一標準既要考慮科學研究的目的,又要考慮實踐工作便于掌握??梢赃@樣說,科研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實踐工作是為了發(fā)揮事物的潛能作用,范圍的劃分就是為了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對地方文獻范圍的劃分,也應作如此考慮即如何深刻地認識地方文獻工作規(guī)律?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地方文獻為社會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科學事業(yè)的繁榮服務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選擇、存貯、整理與開發(fā)地方文獻等等。為此,我認為地方文獻范圍,應包括下列三個方面:區(qū)域事物,區(qū)域人物,區(qū)域出版物。

區(qū)域事物。主要指在特定區(qū)域內所存在、發(fā)生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在特定區(qū)域內歷史上和社會上所發(fā)生的事,如事件、事故、事變、事情以及社會形成的階級關系、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等,在文獻的表現方式上,有地方史、地方志、大事記、地方年鑒、區(qū)域經濟以及地方風情等;另一是指在特定區(qū)域內所存在的一切有形的物質,如動物、植物、礦物、物產等,在文獻的表現方式有動、植物學、農業(yè)科學、地質科學、礦藏學、土特產、名勝古跡、金石碑碣等。上述文獻,都能從宏觀或微觀上反映一個地區(q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對認識與開發(fā)某一區(qū)域,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地方文獻的主要部分。

區(qū)域人物。人是構成一地區(qū)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是建設開發(fā)地區(qū)的主要力量。同時,人物是某一行政區(qū)域或某一地理范圍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的體現,民族素質的高低,反映了該地域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基本狀態(tài)。因此,有關區(qū)域人物的記載,是地方文獻的一個組成部分。區(qū)域人物一般以籍貫作為劃分標準,但人具有職業(yè)的選擇性,居住的流動性,并非所有人都能長期固定在一地工作與生活,但他們的地區(qū)與民族屬性(如語言、生活習慣、地方觀念、氣質情感等),卻是十分明顯的。對表述他們一生的事跡的傳記、傳略、評傳、年譜等,無疑是研究一個地區(qū)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文獻。因此,有關一個地區(qū)的歷史與現代的重要人物(不以官階劃分,而主要看影響),包括社會活動等,都屬于地方文獻。區(qū)域人物,應不以政治制度或政治態(tài)度去劃分,當然,我們要盡量反映新社會新制度的進步人物,但不能完全摒棄舊社會的“反動人物”,對封建社會的“孝子”、“烈女”等人物,自然可不必收入。至于地區(qū)人物的著述,是否可收入地方文獻?我認為應以是否反映該地區(qū)的事物作為劃分的標準。本地人寫本地事是常有的,本地人寫外地事也是有的,歷史上如宋濟南人李格非撰《洛陽名園記》、宋建安范致明撰《岳陽風土記》、清道州何紹基撰《金陵雜述》、近人新會陳垣撰《明季滇黔佛教考》等,如果都歸入作者原籍的地方文獻,就顯得很不協(xié)調。因此,我們對待一切著述,應緊緊圍繞地方內容這一要點而決定去舍,這是一個明確的界限,不然,將會造成邏輯概念與實踐工作的混亂。

區(qū)域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反映一個地區(qū)文化水準的標志之一。同時,也能反映這個或那個地區(qū)在本地區(qū)文化、科學、經濟發(fā)展上的成就和地位。然而,從內容上來說,地方出版物并非完全反映地方性的,尤其是科學理論著作。可以這樣說,一切出版物相對地可分為三類:(1)內容完全涉及這個或那個地區(qū)的出版物;(2)內容部分涉及一個地區(qū)的出版物;(3)內容僅是一般性問題或科學理論的出版物。我認為地方文獻只能包括第一類和部分第二類的出版物。綜觀我國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它具有古代出版業(yè)的壟斷性、近代出版業(y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以及現代出版業(yè)矛盾斗爭的錯綜復雜性的特點。作為地方出版事業(yè),由于受出版與發(fā)行、經營與管理的制約,出版物的內容未必反映當地的特點。目前,我國地方出版社有近二百家,過去一直堅持以“三化”(地方化、通俗化、群眾化)為出版方針,近年來,又提出“立足本地,面向全國”的方針,出版的范圍、內容都擴大了,特別是近年來各地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出版社,如安徽的黃山書社、山東的齊魯書社、河南的中州古籍出版社、陜西的三秦出版社、湖南的岳麓書社、四川的巴蜀書社等,這些出版社出版過一批地方文獻。但由于經營上的問題也出版了一些小說或稀見古籍,并不一定具有地方內容的圖書,如山東的齊魯書社在1987年出版的文史哲圖書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僅有一半左右,其它類型的地方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文藝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科技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美術出版社等,出版具有地方特色的圖書比例,自然要比上述出版社更低些,有的甚至還出版了外地史料的圖書,如近年來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雷峰塔奇?zhèn)鳌?,岳麓書社出版了《閩產異錄》等。因此,把所有地方出版物都作為地方文獻,顯然是不恰當的。

上述三個組成部分,它們之間是互相區(qū)別又相互聯系的。區(qū)域事物是以內容體現地方文獻的,過去古人有謂“地近則易核,時近則易真”“以一方之人修一鄉(xiāng)之書,其見聞較確,而論語亦較詳也”(章學誠語),所以,區(qū)域事物的著述,往往多出于當地人手筆,并由當地出版,因此,這是地方文獻的主體。區(qū)域人物則是以居民與民族的關系作為地方文獻的,他們當中不少人以家鄉(xiāng)事物為題材,寫出了不朽的著作,即使有的人(如孫中山、郭沫若等)長期在外間工作,但他們的事跡往往在故鄉(xiāng)或他鄉(xiāng)廣為傳頌??梢?,人物與地區(qū)有著一種自然的維系。區(qū)域出版物之所以作為地方文獻,主要從文獻角度去考慮的,因區(qū)域出版物從內容到形式,都或多或少反映地方的特點,如古代有謂“蜀本”“浙本”“閩本”“麻沙本”“平水本”等,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絕對性與相對性,以哲學觀點看,地方文獻也同樣具有相對性與絕對性,可以這樣認為,任何一種地方文獻,都可能同時具有上述三者之一以上,它們之間的關系、主要圍繞以區(qū)域事物而展開,我們可以圖示:

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a:區(qū)域事物b:區(qū)域人物d:區(qū)域出版物。

從上圖結合演變,地方文獻可以產生如下方式:

(1)區(qū)域事物是由區(qū)域人物著述的,如圖一。

(2)區(qū)域事物的文獻是由區(qū)域出版社出版,如圖二。

(8)區(qū)域人物事跡是由區(qū)域出版社出版,如圖三。

(4)區(qū)域事物是由區(qū)域人物撰寫并由區(qū)域出版社出版,如圖四。

在地方文獻的范圍中,有幾個問題是需要注意和掌握的。

(1)地方文獻的地域范圍,應考慮該地區(qū)的歷史、自然、經濟和民族特點,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時有古今,地有沿革,各個時代的行政區(qū)域多有所不同,如歷史上的廣東,包括海南島及北海,如今北海欽州劃歸廣西省建制,海南島單獨建省,地域范圍有較大的變化。又如甘肅,歷史上原屬陜甘總督管轄,明代分設陜西和甘肅建制,民國又將青海、寧夏劃出分建行省,所以,西北陜、甘、青、寧數省,歷史上關系密切,故他們把地方文獻的地域范圍,擴大到整個西北地區(qū)。因此,我們考慮地方文獻的地域范圍時,除應以現行區(qū)域為主外,還應注意本地區(qū)的自然、經濟及民族特點以及歷史上有密切關系的鄰近地區(qū)的文獻。

(2)地方文獻的收藏應有重點,體現地方特色。地方文獻除應全面收藏外,還要根據當地的特點,如自然、地理、物產、民族以及其他因素,去考慮收藏的重點。如我國旅居國外的華僑,廣東籍華僑約占總數的百分之七十,約為820萬人,華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美洲各地。同時,廣東地處我國南疆,大部分地區(qū)屬亞熱帶氣候,經濟作物種類繁多,約有一百多種,水果品種達二百七十多種。木材資源豐富,是我國南方木材重要產區(qū)之一。廣東還是我國南大門,毗鄰港澳,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大洋洲、中近東和非洲等地區(qū)的最近出???,是歷史上就已發(fā)展形成對外貿易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口岸。因此,廣東的地方文獻可以華僑、外貿史意義通商和熱帶及亞熱帶作物作為收藏的重點。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區(qū),有少數民族二十五個,人口在一千萬以上,約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學與文獻,故少數民族可作為云南地方文獻的收藏重點。其他地區(qū),也相應地有自己的特點,如上海的工業(yè)、外貿,陜西的名勝古跡,山東的齊魯文化,遼寧的礦產與滿文化等,都可以作為收藏的重點??梢哉f,沒有重點,就沒有特色,如果事無大小、面面俱到地收藏,就會削弱地方文獻的應有作用。

(3)對某些歷史人物的掌握處理問題。我國歷來以世居之地作為一個人的籍貫,相沿為襲,是否科學?先不作討論。但人要生存要交往,從此地到彼地,或由彼地到此地,因而時間長了,又產生寄籍、僑寓等問題。在地方文獻中,對歷史人物如何掌握,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尤其是一些人長期任職或居住在外地,他們對當地有一定貢獻和影響,到底算不算區(qū)域人物?這個問題帶有普遍性,值得探討。以廣東為例,歷史上的韓愈、蘇軾、阮元、林則徐、張之洞及近現代的魯迅、朱光、陶鑄等,他們在廣東的業(yè)績,是盡人皆知的?,F在一般的做法是,有關外地人的傳記不入此地的地方文獻,如他們的著述內容與該地區(qū)有關的,應作為地方文獻,否則,從略。

(4)關于地方文獻中有關文藝作品的問題。文藝作品是作家、藝術家在現實生活中,對人物或事件經過選擇、提煉、集中和概括之后,塑造出生動、具體的形象,從而反映出一定社會生活的本質。文學作品經過作家的藝術加工,雖有虛構、夸張之處,但不少作品,還是以一定的事實作為基礎去描寫的。如《歧路燈》,這部小說對在康熙至乾隆年間、河南地方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可以說是河南前清時期的風俗史。又如著名的小說《聊齋志異》,在近五百篇故事中,絕大部分是記載山東,尤其是作者家鄉(xiāng)淄川縣(今淄博市)的故事,書中雖多敘仙鬼狐魅之事,涉幽冥虛幻之境,但一般都以“耳目所睹記、里巷所傳聞、同人的籍錄”為依據,并非完全出于作者的虛構,有些還可補正史之不足,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所以,《歧路燈》、《聊齋志異》,可以作為河南和山東的地方文獻。同樣,歐陽山的《三家巷》、佚名氏的《三春夢》等文藝作品,也可作為廣東的地方文獻。

(5)關于現代文獻的問題?,F代文獻的`出現和發(fā)展,突破了文獻的傳統(tǒng)出版形式,朝著文獻縮微化、文獻存貯磁性化和文獻形式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地方文獻當然包括現代文獻類型,并且要積極收集這方面的地方文獻。在現代文獻中,收集視聽資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其中尤以唱片和影片具有較大的地方特色。在唱片中,表現了我國民間歌曲的曲調豐富多彩,有優(yōu)美抒情的地方山歌,有節(jié)奏強烈的勞動號子,有流利暢達的地方小調等,如東北民歌、陜北民歌、四川民歌。唱片中還有我國傳統(tǒng)的地方戲曲,如京劇、評劇、豫劇、昆劇、滬劇、漢劇、川劇、粵劇、越劇等,極富地方色彩,是表現一個地區(qū)的方言、舞蹈、音樂等于一體的藝術。在影片與錄象中,主要指那些具有地方內容的部分,大體有這些類型:歷史故事片,如“甲午風云”、“怒潮”、“西安事變”等;民間故事片,如“劉三姐”、“五朵金花”、“芙蓉鎮(zhèn)”等;名勝風情片,如“漓江漫游”、“南粵風采”、“瑤族風情”等;人物傳記片,如“孫中山”、“節(jié)振國”、“林則徐”等。這些影片,都具有濃厚、形象的地方色彩,可以作為地方文獻收藏。

三、國內外地方文獻工作的發(fā)展。

地方文獻與其它學科一樣,都有一個產生發(fā)展的過程。早在周代,周官分別掌管“方、策、版、簡”,有謂“小史掌邦國之志”(即皇室家族譜牒),“外史掌四方之志”(即諸侯國之志,如魯之《春秋》、晉之《乘》、楚之《禱》),這些都屬于地方文獻,只不過當時沒有意識地把它們聚集在一起,我們再通過《隋書?經籍志》查檢,僅地理記一類就收地理書139部,1400余卷,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史和地域地理,如《洛陽記》、《荊州記》、《會稽古地記》、《南州異物志》、《隋諸郡土俗物產》等,可見專記一地事物的文獻越來越多了,據王欣夫先生考證,地方文獻書目。約創(chuàng)始于北齊與北周之間、在宋代劉知幾《史通?書志》一書中,載有宋孝王《關東風俗傳》,內有“墳籍志”一項,專錄鄴下(今河北省)文人學士所著之書、此書雖已亡佚、但仍可認為是開地方文獻書目的先河。在現存最早的地方文獻書目中,恐怕要推宋高似孫《剡錄》了,剡為今浙江乘縣,該書載有“先賢傳,和“著述”兩欄,內容一取本地人及其著述,二取僑居本地名人及其著述,如收外籍人戴逵、玉羲之、謝靈運等名流。書中所錄文與詩,皆取與剡有關內容,并不一定是本地人之手筆,如有白居易的《沃洲山禪寺記》、舒元輿的《吊剡溪古藤文》等?!敦咪洝返捏w裁與內容,對后來的地方文獻工作有所啟發(fā)與影響。

利用地方文獻編纂地方志,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至今仍經久不衰,而地方志的發(fā)展,又有力地推動了地方文獻向縱深方向開展。所以,以明清以來,我國出現了以地區(qū)為范圍專收一地文獻的叢書,即“郡邑叢書”,如有的認為最早的一縣叢書――《海鹽志林》,就是明人樊維城編輯的。此外,還有一府之叢書,如《紹興先正遺書》、《常州先哲遺書》;《武林掌故叢編》等;有一省之叢書,如《畿輔叢書》、《嶺南叢書》、《豫章叢書》等。據《中國叢書綜錄》著錄的郡邑叢書就有七十六種之多。民國以后,出現了一些專門收集、編纂地方文獻的地方文化團體和機構,編印了許多地方文獻,如國立東北大學文科研究所編印的《東北文獻叢書》、山西省文獻委員會的《山右叢書初編》、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編纂委員會的《吳中文獻小叢書》、廣東叢書編印委員會的《廣東叢書》、紹興公報社的《越中文獻輯存書》等。在湖北由石榮璋、劉契園等人組織了“楚學精廬”,專門搜集、整理地方文獻,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魯迅先生對地方文獻工作也很熱心,親手編制了《舊紹興八縣鄉(xiāng)人著作目錄》、著錄鄉(xiāng)邦文獻80種,選錄極為精審,為研究浙江地方文獻提供了重要資料,廣東地方文獻工作,從明代開始,就有一定的基礎,曾被譽為“廣東文獻學者”的黃佐、香山縣人,正德進士,主修過《廣東通志》、《廣州府志》、《羅浮山志》、《廣州人物傳》等書,對鄉(xiāng)邦文獻的編撰與收集,于后來都有深遠的影響。以后的郭編撰《廣東通志》、《粵大記》、《嶺海名勝志》、《西樵山志》、《粵東名臣志》《嶺南諸夷考》,屈大均編撰《廣東新語》、《廣東文選》等,都名噪一時。在明清兩代廣東曾編有《嶺南文獻》、《廣東文獻》、《嶺南文鈔》、《粵東文?!贰ⅰ稄V東文征》等圖書。民國以來,番禺冼玉清女士,執(zhí)教嶺南大學,收集粵人著述甚多,撰有《粵人著述過眼錄》、《廣東文獻叢談》.與其同時的還有黃蔭普先生、李景新先生、分別撰有《廣東文獻知見錄》和《廣東研究參考資料敘錄》。專門從事廣東地方文獻的收集研究工作,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更應提出的是杜定友先生,他對地方文獻的研究與貢獻,是十分令人欽佩與贊揚的。他在《廣東文化與廣東文獻》等一系列文章中,首先提出了“研究鄉(xiāng)邦文化,發(fā)揚民族精神”的口號,并大聲疾呼“各地方的圖書館,對于保存地方文獻,尤為專有之責”,他身體力行的,既研究又實踐,對推進廣東地方文獻工作,作了卓越的貢獻?!?/p>

現在,地方文獻已成為社會和圖書館所關心的一項重要工作,許多出版社都在編印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獻叢書”。如廣東、山東、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甘肅等地出版社,分別編印了《廣東地方文獻叢書》、《齊魯英杰》、《山左名賢遺書》、《杭州掌故叢書》、《安徽名特產》、《桐城派文選》、《八閩文獻叢刊》、《閩臺史料叢刊》、《福建歷史人物傳記叢書》、《江西革命歷史資料叢書》、《絲路訪古》、《敦煌研究》等等。臺灣地方文獻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他們成立了“中國地方文獻學會”的專門研究組織,除每年出版年刊外,還編輯出版了《四川文獻》、《湖南文獻》、《山東文獻》等各省地方文獻。1987年,臺灣還出版了《中國地方文獻社團會要》,是近三十年來臺灣地方文獻工作概況和實錄。

收集整理開發(fā)利用地方文獻,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職責。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在《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中,就明確規(guī)定,要“收集縣志、府志、省志、家譜,加以研究”,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還多次發(fā)文,收集保存地方文獻作了專門指示,為此,一些省市圖書館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具有戰(zhàn)略性的工作來抓,有的館還成立了“地方文獻部”,把這項工作全面深入開展起來,有的館則編排地方文獻目錄和設立地方文獻閱覽室,專備讀者查閱、如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目前收藏地方文獻已達十八萬多冊,僅1984年,使用廣東文獻的讀者已達七千五百一十九人次,流通文獻四萬四千余冊,該館還特建“孫中山文獻專藏室”,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為了加強對地方文獻的現代化管理,該館還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用縮微技術搶救稀有文獻和破舊文獻,并且還特別應用了電腦技術,建立了“廣東地方文獻數據庫”,這一新的技術,已通過部級技術鑒定和獲得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獎,為地方文獻的有序存貯和快捷檢索,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基礎。我國西北、東北及其他省的圖書館,在地方文獻工作方面,也同樣取得了一定經驗和成果。

在國外,地方文獻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蘇聯在建國初的1921年,在文化部下設立了地方(文獻)研究中央執(zhí)行部,發(fā)行專業(yè)雜志《地方研究》。1926年,著名的圖書館活動家克魯普斯卡在全蘇圖書館工作會議上,作了題為“地方文獻和圖書館”的專題報告,對推動這項工作的開展,起了積極的作用。1959年,蘇聯又制訂了《各州、邊區(qū)和共和國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條例》,1960年,召開了全蘇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會議,對多年來的工作經驗進行了交流和總結,并就貫徹上述《條例》提出了積極意見,因此,蘇聯地方文獻工作能得到持久深入的開展。蘇聯學者還著有《地方文獻目錄學》、《地方文獻書目基礎》等專著。在英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薩維奇很熱心地方文獻工作,他是倡導圖書館進行地方文獻研究的英國圖書館館長之一,他曾一手組織著名的考文垂和沃里克郡藏書,并為之悉心設計了一個直到現在仍在使用的特殊分類法,其水平在當時的地方藏書中,是首屈一指的。美國地方文獻工作開展得也很好,近年來,美國《圖書館雜志》發(fā)表了八位著名的學者對圖書館未來的看法,他們認為,在今后十年內,技術將在圖書館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地方文獻將會成為圖書館館藏的主要成分。

綜觀國內外地方文獻工作,具有如下特點,(一)開展比較普遍,尤以公共圖書館系統(tǒng)更為突出;(二)得到上級行政機構的重視,不少部門還專門為此制訂條例,發(fā)布文件;(三)地方文獻的作用、地位,越來越明顯,(四)地方文獻的開發(fā)利用,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是今后發(fā)展的方向;(五)地方文獻的研究,正逐步開展起來,并有了新的突破。

四、文獻工作與地方文獻學。

文獻工作在我國漢代已有開展,劉向、劉歆整理宮廷典籍,就是一項文獻工作。以后魏晉、隋、唐各代多次大規(guī)模整理古籍,尤其是明代編纂《永樂大典》、清代編纂《四庫全書》,也都是大規(guī)模的文獻工作。可見文獻工作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文獻學的出現卻姍姍來遲,大約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初,才由鄭鶴聲、鄭鶴春在《中國文獻學概要》一書提出的。他們對文獻概念的理解,僅限于古文獻,因此,文獻學是指考訂和論述古文獻在分類、目錄、校勘、編纂、翻譯、版本等方面的源流和做法,與章學誠、范希曾、張舜徽等所說的”校仇學”相似。八十年代初,張舜徽先生又新著了《中國文獻學》,他在書中說,“我國古代,無所謂文獻學、而有從事于研究、整理歷史文獻的學者,在過去稱為校仇學家。所以,校仇學無異成了文獻學的別名。凡是有關整理、編纂、注釋古典文獻工作,都由校仇學家擔負了起來”。這可說把我國傳統(tǒng)文獻學的涵義、內容、范圍和任務,作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的總結。根據張先生本書的內容,文獻學是指研究我國古文獻的分類、目錄、版本、???、辨?zhèn)?、注釋、編纂與印刷、源流和整理等的一門學科。不久,我國又出版了吳楓先生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和王欣夫先生的《文獻學講義》等新著,但從內容上說,都沒有脫離古文獻的范圍。如王欣夫先生說:“廣義的文獻學是無法在課堂上講授的,然而,既稱為文獻學,就必須名副其實,至少要掌握怎樣來認識、運用、處理、接受文獻的方法”,他把目錄、版本、校仇三個部分作為該書的主要內容,“編目錄是為了介紹文化遺產,講版本為了檢擇可靠的材料,校仇是整理材料的方法”。這幾部有關文獻學的專著,有的已標明是古文獻學,無所非議,而稱“文獻學”的,實際也只是古文獻學,沒有涉及近現代以及國外文獻的基本情況和研究的問題。

其實,現代的文獻學和我國傳統(tǒng)的文獻學,在涵義、內容、范圍和任務等方面,是不盡相同的。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產生,因此,文獻學不但內容、范圍相當廣泛,而且涉及許多理論、方法和新技術的問題,并由此派主出各個學科的文獻學,如“文學文獻學”、“史學文獻學”、“經濟文獻學”、“醫(yī)學文獻學”、“化學文獻學”、“社會科學文獻學”等。但是,總體的文獻學卻被人忽視了,以至出現對文獻學與文獻工作定義的紛爭,甚至有人只承認文獻工作,而不承認文獻學這種狀況,反映了現代文獻學還不很成熟。如英國文獻學家s?c?布拉福德認為文獻學“是搜集分類和迅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動記錄的技藝”,德國學者r?s?泰勒認為文獻學“指一系列的技術而言,其目的是為了有條不紊地提供組織傳遞記錄的專業(yè)知識,使所包含情報達到最高的取得率和利用率”。美國圖書館學和文獻學家j?h?希拉認為文獻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發(fā)展新的分析、組織與檢查方法以充分利用各種記錄得來的知識”。上述論述大多側重于文獻處理的技術和方法,并沒有全面系統(tǒng)地闡明文獻學的定義。我國袁翰青同志在六十年代曾發(fā)表《現代文獻工作基本概念》一文,他指出“文獻工作是組織知識的工作。……通常的所謂文獻工作實際有兩個方面:知識組織工作的一方面和情報檢索工作的一方面,只有經過科學地組織起來,檢索工作才有基礎。組織工作是本,檢索工作是用,這本和用的兩方面,構成文獻工作的基本內容”。后來郭星壽同志在《社會科學文獻學》講義中又有所發(fā)展:“文獻工作是以特定的文獻為工作對象,采用科學的方法搜集、評價和選擇文獻,并通過書目索引、主題索引、文獻題錄、文獻綜述或述評等多種途徑,以傳遞社會科學知識為目的,來滿足廣大讀者和研究工作者對社會科學情報和資料以及文獻檢索方法等的要求的一系列的活動”。

從上述國內外學者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現代文獻學的定義和內容已大大擴展了,現代文獻學研究和現代文獻工作,比傳統(tǒng)文獻學傳統(tǒng)文獻工作,已有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囿于文獻的分編、???、版本、典藏等模式,而是注重于文獻的產生、分布、交流、利用等規(guī)律的探討,它的明顯特點是對文獻從收集典藏轉到開發(fā)利用,即從靜態(tài)特征研究轉為動態(tài)特征研究。這是工作與研究一個質的飛躍。因此,文獻學的研究,應與傳統(tǒng)的目錄學、校勘學,版木學結合以外還應與圖書館學、情報學、信息學以及教育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新學科結合起來,而且有的學科內容已成為文獻學本身構成的有機部分。

地方文獻屬于文獻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地方文獻工作呢?我認為地方文獻工作,就是根據圖書館的性質方針和任務,對地方文獻進行系統(tǒng)地開發(fā)、科學地整理和有效地利用的一種過程。

系統(tǒng)地開發(fā),主要根據地方文獻的范圍內容與地區(qū)發(fā)展戰(zhàn)略的要求,通過各種方式與渠道,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采訪收集(包括古今中外的有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對反映地區(qū)特色的重點文獻,更要系統(tǒng)地全面地進行搜集。

科學地整理,主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則,對地方文獻進行了加工和組織,使之序列化與標準化。

有效地利用,就是運用必要的手段和先進的技術,及時地便捷地把文獻傳播到讀者和用戶手里,使之轉化為新的知識或生產力,更好地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地方文獻學是文獻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研究區(qū)域文獻的形成發(fā)展及開發(fā)利用的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它以區(qū)域文獻與文獻工作為研究對象,以文獻學、目錄學與情報學的原理為基礎,探討區(qū)域文獻如何系統(tǒng)開發(fā)、科學的整理、有效地利用的一門新興學科,地方文獻學的內容和任務主要有兩個面:一方面,要研究與揭示地方文獻的內容、特點,掌握地方文獻的分布與存貯的規(guī)律,為做好地方文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要研究地方文獻的開發(fā)與利用,區(qū)分文獻的類型與探討地方文獻的工作規(guī)律,使之迅速轉化為新的知識或生產為,為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科學事業(yè)的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探討某一學科的研究方法,這是任何學科不可缺少的認識活動,其目的在于使用已有的認識和經驗,特別是使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去獲取新的知識,達到新的認識階段。方法既是以往研究的理論結果,又是以后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條件。一個理論上的突破,必然伴隨著研究方法上的革新。在實踐中,方法與理論是不可分離的,沒有不以理論為依據的方法,也沒有不籍助于方法的理論。

地方文獻學的研究方法與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都具有科學研究方法的普遍特征,他們是互相統(tǒng)一的,而不是互相對立的,但又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研究方法。地方文獻學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去進行研究與探索呢?我認為主要有下列幾種。

(1)哲學方法。哲學方法是最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人類認識的歷史表明,最基本的哲學方法乃是唯物主義辯證法。我們在地方文獻的研究中,可籍助哲學方法,去研究地方文獻工作的性質、方針和任務,探索地方文獻的基本原則及其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2)數學方法。又稱數學化方法,是運用數學語言對客體加以精確的定量描述,建立理論模型以及進行可靠的分析判定的方法。特別是運用數學中計量學的原理,去探索地方文獻的定量與定性分析、統(tǒng)計與評估以及科學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情報學。情報學是研究情報的構成、特性、分布和社會情報交流全過程的規(guī)律。具體地說,情報學是研究有關情報的收集、整理、存貯、檢索、報導服務和分析研究的原理原則與方式方法的學科。情報學與地方文獻學不但關系密切,而且還要借助情報學的原理方法去探索地方文獻的獲取與篩選、組織與控制、檢索與咨詢、報導與分析以及現代化技術在地方文獻工作的應用等等。

地方文獻學的研究方法當然還包括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等基本方法,這里只選擇上述要者加以簡單的闡述。

地方文獻要成為一門科學,就需要對它的概念、范圍、特點、作用、類型、整理利用規(guī)律等,作為一門科學的理論基礎去研究,只有深刻的認識與高度的理論升華,才能揭示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僅僅停留在一般工作方法的描述與工作經驗的總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構筑一門學科的。

〔出處〕《廣東圖書館學刊》,1988年第3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四

威廉·h·比弗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會計學家和教育家。是推動實證會計研究產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財務呈報會計革命》立足于現實的經濟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會計價值觀的范式變革是一本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經典會計學著作。其立論深刻論證嚴謹結論可靠。

作者將會計價值觀從計量觀到信息觀的轉變評價為一場深刻的會計革命。計量觀產生于完美和完全市場核心思想是以會計收益準確反映經濟收益。信息觀則放寬了對完美和完全市場的假設將會計呈報的功能僅定位在提供能夠改變投資者未來預期的增量信息上。深入闡述了財務呈報有待深入研究的兩個基礎問題一是處于現行財務會計結構中心位置的應計制會計的功用問題二是作為財務呈報環(huán)境主要構成的財務呈報規(guī)范的功用問題。本書被譽為近幾十年來最權威的會計學術著作之一。前兩版,作者主要側重于從信息觀視角討論財務呈報,較多依據基于盈余計價方法的研究。第三版則拓寬到了從資產負債表視角的研究。本書針對財務呈報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現實建議和前瞻性理論。突出了揭示非財務數據、前瞻性數據和公允價值數據,可以看成是財務呈報自然拓展的主題。本書論證嚴密、觀點新穎、大量運用實證研究成果,是會計學術研究的重要讀物。

在本書的第一章比弗著重描述了會計革命的內涵,為讀者理解財務呈報的革命提供了一個基礎20世紀初,受托理論是主導財務呈報的主要觀點。在這一觀點下,財務報表就是提供給投資者的以評價管理當局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報告。因此,傳統(tǒng)會計主要傾向于經濟收益的計量,對經濟收益的計量大量采用了應計觀點。然而,由于應計程序的模糊性和沒有很好的定義,導致了選擇最佳應計方法的難題。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信息方法在財務呈報中的廣泛運用,導致財務呈報從經濟收益計量觀向信息觀轉移,這種轉移一直持續(xù)到現在,比弗稱之為會計革命。財務呈報的信息觀主要表現為信息經濟學、證券價格和行為科學在財務會計研究領域中的運用。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表現出的信息觀。在財務呈報信息觀下,財務報表應當有利于投資者決定如何在當前消費和投資之間分配財富,以及如何在各種證券之間安排投資所需的資金數額。比弗認為,在信息觀下,盈余數字能夠提供比當前的現金流量更好的有關未來現金流量和股利支付能力的信息,從而應計會計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這一章比弗還描述了財務呈報的投資者、信息中介、財務報表的規(guī)范者、管理當局、審計師等主要利益關系人以及財務呈報環(huán)境的主要特征、財務呈報的經濟后果和財務呈報的發(fā)展傾向。

在本書的第二章比弗進一步探討了財務報表向投資者、信貸人和其他人士提供有用信息的意義。為此,比弗以財務報表的個別用戶為起點,然后擴展到在多重個體背景下進行分析。比弗認為,在單一個體背景下,信息價值是個人的和主觀的,并且可能因投資者的個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多重個體背景下,比弗把其他投資者和其他利益關系人一并納入研究范疇,指出財務信息系統(tǒng)的經濟后果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利益關系人。由于財務呈報有許多潛在的經濟后果,因此財務呈報制度之間的選擇可以在本質上被看成是涉及利益關系人之間平衡的一個社會選擇問題。比弗認為,依據這種觀點會計準則制定便成為政治程序的結果。由于決策的不確定性,各種利益關系人都可能受到具體財務會計準則或公司披露要求的不同影響,同時,它也可能以不同方式受到信息的影響,所以對何為“最佳會計方法”就不會達成共識。因此比弗特別強調,財務呈報制度的選擇雖然是一種社會選擇,但仍然需要規(guī)范財務呈報提供信息的形式。

威廉?h?比弗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即財務呈報正處在從經濟收益計量觀向信息觀轉變的過程中。其由之前向投資者提供用以評價管理當局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報告,轉向幫助投資者決定如何在當前消費和投資之間分配財富,以及如何在各種證券之間配置所需資金。比弗將這一過程稱為會計革命。正如比弗所說,企業(yè)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外部投資者的需求。外部投資者需要在不同投資方案中進行選擇、取舍,為此需要有統(tǒng)一的、公認的會計準則作為..對外財務報告的通用標準。

研究財務呈報應以財務呈報的目標為起點。財務呈報的目標應該是,對財務信息進行適當、公允、充分地揭示和表述,以滿足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出決策。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有很強的主觀性,受社會政治、法律以及經濟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影響。在新世紀知識經濟環(huán)境下,世界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知識資本將取代財務資本成為企業(yè)的核心資本。這些對傳統(tǒng)財務呈報模式下的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核算、報告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財務呈報要滿足新形勢的要求,保持信息的決策相關性,就必須進行革命,而且是一種根本性的變革。

知識經濟使信息資源空前豐富,有關信息選擇、利用及處理方法必將會對財務呈報體系產生重大的影響。財務呈報的觀念將從傳統(tǒng)的經濟收益計量觀轉移到信息觀。經濟收益計量觀下的財務呈報僅僅局限于對本企業(yè)資產、負債的反映,對經營成果和財務收益的計量,不能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偏好;而信息觀下的財務呈報,可以提供有助于投資人、債權人等評價企業(yè)預期的相關現金凈流入的數量、時間和不確定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滿足其進行決策和管理的要求。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對財務信息的需求,必然是在可靠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相關性,信息觀將取代經濟收益計量觀。

協(xié)調謹慎觀念與公允揭示,公允揭示是人們對于企業(yè)財務呈報的一個基本要求。然而隨著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案件的屢屢發(fā)生,財務信息使用者逐漸地意識到要確保自身最起碼的利益就必須將需求的目光轉向更為謹慎、保守的信息,這是他們無奈的選擇。因為“公允揭示”在現實中很可能變質成為企業(yè)操縱利潤的手段,往往夾雜著公司經營者的某種隱瞞真實情況的動機。目前,世界各國都將謹慎性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加以運用,我國也更加重視謹慎性原則。此外,現金流量表的產生及應用實質上也是謹慎觀念的延伸,以最值得信賴的資產——現金的收付作為計量及報告的基礎,避免了企業(yè)賬面存在大量的資產卻無法按期償債現象的發(fā)生。然而我們也看到在謹慎觀念的約束下,不少企業(yè)的潛在價值被嚴重低估,使其財務成果和經營潛力難以得到正確反映,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財務報告信息的失真。所以,本人認為,謹慎的做法往往是針對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具體會計行為而采取的暫時性措施,從長遠角度來講.隨著報表使用者素質的提高和經濟法律環(huán)境的健全,在有必要考慮謹慎性原則的同時應將公允揭示擺到前面來。

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發(fā)展和完善,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企業(yè)未來的經營發(fā)展情況。同時,由于報表使用者受到自身經驗、技術和對企業(yè)的了解程度等問題的束縛,無法對企業(yè)的未來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因此要求編制預測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預測信息雖然缺乏可靠的保證,但畢竟能克服歷史信息的不足,應當成為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越來越體現在其對人力資源的爭奪和利用上,人力資產在企業(yè)總資產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對此,會計要轉向對人力資源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以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F行財務報告雖然涉及到了這方面的內容,但大多只是在財務報表附注中簡要列示,由于它的機會與風險對企業(yè)的價值影響很大,所以也需要對其加以充分揭示。

預測信息雖然缺乏可靠的保證,但畢竟能克服歷史信息的不足,應當成為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是非財務信息還是企業(yè)的預測信息,都將對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影響,因而都應屬于財務相關信息,完全可以包含在財務報告中予以披露。會計人員也應承擔起充分披露的責任,不能忽視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應盡量向其提供對決策有用的、體現企業(yè)現在及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相關信息。從信息觀的角度看,會計盈余可被看成是信息系統(tǒng)的一個信號。因此在財務或會計學領域的經驗研究中,證券價格與會計盈余之間的關系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在本書第五章比弗對12個令人感興趣的關于會計盈余與股票價格之間關系的經驗研究進行了回顧,這些經驗研究的主要結論是:(1)價格變..動與盈余變動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2)盡管價格變動與盈余變動之間的關系很顯著,但它并不是簡單的一對一關系,原因之一是價格會隨著盈余中包含的某種暫時性因素而變動;(3)股票價格會隨著投資者對企業(yè)間存在的許多會計方法反應差異進行部分調整;(4)股票價格會隨著對盈余變動中的現金流量和應計項目部分分別進行定價而變動;(5)價格預測盈余是因為有更及時的信息源;(6)股票價格可以用來預測盈余;(7)價格會隨著市場參與者意識到盈余和普通權益賬面價值中的延遲確認因素而變動;(8)價格會隨著市場參與者意識到盈余和賬面價值中的保守因素而變動;(9)權益的賬面價值和盈余在解釋價格中似乎是很重要的;(10)年度報告附注中所披露的信息也能解釋證券價格;(11)市場對會計數字的酌定性部分和非酌定性部分進行差別定價;(12)股票價格系統(tǒng)風險的計量標準與會計數字的系統(tǒng)性波動計量標準呈顯著正相關。比弗認為雖然經驗研究在證券價格與會計盈余之間的關系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或尚未解決。如由于應計會計是現行財務呈報制度的一個主要特征,因此,比弗認為應計項目問題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需要研究的問題。另外,他認為盈余是否是影響股票價格的信息還很難下定論。

《財務呈報:會計革命》一書主要是為會計學術團體的學術研究所寫,該書對財務呈報與證券市場之間的關系的當前狀況和未來發(fā)展作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描述。該書著重闡述了財務呈報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兩個基礎問題,一個是處于現行財務會計結構中的中心位置的應計會計功用問題,另一個是作為財務呈報環(huán)境主要構成的財務呈報規(guī)范的功用問題。作為一本關于會計未來的書,本書著重描述了一個概念框架,以使我們能夠把對可能發(fā)生變化的環(huán)境的認識放在其中來解釋會計革命,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不過,正如比弗在他的書中聲明,為了避免預測失誤的尷尬,他只對會計的未來作最低限度的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是站在美國人的角度寫作的,作者并沒有嘗試從國際視角來研究相關問題,因此本書對于美國以外的所有與財務呈報的計量和披露相關的經驗研究結論被忽略了;另外本書主要側重于研究投資決策、金融市場和證券價格行為,對財務會計理論的研究較弱,沒有討論會計規(guī)范、會計實務以及盈余數字的經濟后果,同時將財務呈報的使用者幾乎完全集中在投資者身上,忽視了其他一些主要利益關系者(hoogendoorn,1998)。而且本書雖然把應計會計的功用作為重點來探討,但僅對這個問題的某些概念進行了詮釋,僅為解釋不確定性和不完善市場背景下的會計盈余提供一個框架,分析不夠深入。但本書在激發(fā)讀者的學術研究,幫助他們找尋相關的研究主題方面有獨特的學術價值。本書作為“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著作之一”,入選了由著名會計學家、aaa前會長、芝加哥大學教授凱瑟琳?希柏(katherineschipper)主編的“會計名著系列”(prenticehallcontemporarytopicsinaccountingseries)。本書第三版于1998年由prentice-hallinc出版,1999年該版經薛云奎等譯成中文后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并被收入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西方會計學名著導讀》一書之中。

本人認為,作為一個會計人員應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眼光,能夠組建跨職能團隊,了解市場需求并管理競爭情報,理解并積極實施互聯網電子商務,同時把握機會和風險,開源節(jié)流,實現戰(zhàn)略成本管理,對績效進行評價和獎懲。應實現企業(yè)運營及業(yè)務內容更深入的結合,并盡早對現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彌補,建立起商務邏輯思維框架,提升其商業(yè)判斷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做這些事情時,必須要秉持勝任、保密、正直、誠信的職業(yè)道德原則。讀完此書,我對會計專業(yè)有了很深的了解,也有了很深的感觸,原來會計不像我想的那么簡單,它里面沒包含了好多專業(yè)的知識,好多的專業(yè)名詞你不學會計是不會懂的。于此,更加堅定了我要好好學習會計的這一決心。.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五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本文是關于讀后感的,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

通常我們對會計在認識上有一個誤區(qū):認為會計是無趣的、刻板的。大概因為它是數字的工作,要嚴格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設置科目、賬戶進行會計處理、登記賬冊并出具報表,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準則和制度限定著,感覺好像和個人的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和分析力、自我發(fā)揮,完全靠不上邊兒。

但是實際上則并非如此。學好和干好會計,你會按照規(guī)則老老實實地算數和登帳固然是基本,可是要真正的的深入這門專業(yè),就必須了解商業(yè)環(huán)境、經濟業(yè)務的實質、企業(yè)經營管理和投資人等商業(yè)人士對會計的需要和依賴,而商業(yè)的世界是一個變幻莫測充滿競爭挑戰(zhàn)的世界,成功經營管理一家企業(yè)或是進行投資則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現代人對于獲取成就的渴望,而會計和這一切都緊密地相關,你說它怎么還能是無趣和刻板的呢?那是你還沒有真正地走近她。

新手學會計,容易陷入枯燥情緒的主要原因,作者也以自身體會在本書中做出了總結:

1、學生時代完全沒有商業(yè)概念就接觸會計學,消化不良。

2、教科書的內容和釋例生硬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3、對會計學與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性完全沒有了解。

當然,你若是初級會計那本小書因為抽象和枯燥的原因都根本沒。

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有盡到一個會計專業(yè)(經濟類專業(yè)初級會計都是必修課)一個其他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起碼的職責,連最起碼基本的學力都不愿投入的話。那任何再有趣和有益的專業(yè)書和周邊讀物,你都沒機會領路其中的奧妙和無限趣味。給你個建議,先把初級會計掃一掃,再去看一些推薦的有趣的專業(yè)書,就能夠豁然開朗,慢慢進入到會計專業(yè)這個奇妙多彩的世界里。你得有起碼的“勤力”吧。這本書也是如此,任是讀它能獲取多少營養(yǎng),你沒有基礎會計的概念,也是無力消化的。

這本書寫如何解讀報表,最可貴的地方是擴展到商業(yè)現實地寫,從考慮投資者保護自身利益、運用好報表的角度寫,也從企業(yè)經理人如何真正經營好企業(yè)的角度寫。

寫出了很多我認為有創(chuàng)見性的投資和經營觀點。比如企業(yè)經營的罄石是什么?不是財報上列報的表面的資產數字(有些數字有很多水分,可能是不良資產了),經營者的心智——創(chuàng)新精神和競爭精神也是無形資產,和優(yōu)質資產相結合,才是企業(yè)的業(yè)績根基。

強調企業(yè)的競爭力,也提出不少好的提法。比如我們都知道財務管理的目標通常是利潤最大化,但是銷售收入的增長也是很重要的。作者認為企業(yè)不能夠僅靠著降低和擠壓成本的策略來獲得利潤,僅把利潤一個指標作為衡量和企業(yè)發(fā)展目標,銷售收入的增長,能夠表明企業(yè)在市場開拓、在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的成就,而這是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始終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簡單地說就是你想家里的財富越來越多,不能只靠節(jié)流,必須重視開源。我前個時期就很迷惑于企業(yè)的挖潛能力,純利潤的增長,但是忽視了如果你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競爭力、讀后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就沒有新的盈利點,那么被同業(yè)趕超甚至淘汰都是很可能的,所以,該投資新項目還是要大膽投資,必須把銷售的增長與否也注重起來,從財務報表上我們能夠很容易地看出一家企業(yè)它的利潤的來源,是出于成本費用的節(jié)省,還是真正地在不斷地開拓事業(yè)尋求新的盈利點,我們應該投資于那些真正的擁有并保持競爭力的企業(yè)。

像這樣的好的經營、投資觀點還有很多。深入商業(yè),認識到報表和會計的重要性,能夠激發(fā)你學習的興趣,也能夠使你獲得確實的能力去進行商業(yè)活動帶給你你個人的競爭力優(yōu)勢。學和實踐相結合,會計學是實用和有趣的。,希望能幫助您!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六

我是大二上學期才開始學習社會心理學的,盡管大一下學期也學過消費心理學,但是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社會心理學和消費心理學的區(qū)別是很大的。消費心理學主要是傾向于研究消費者行為和心理變化的影響,以及心理學對于消費者、對于企業(yè)如何更好的銷售產品的影響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和說明。

社會心理學是在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母體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帶有邊緣性質的獨立學科,既有極其深厚的理論淵源,又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價值。

很多人都對社會心理學不感興趣,認為沒有什么值得去學習的。一到上這門課程的時候,很多人要么不來,要么就是來了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當然也有很多是來睡覺的,上課聊天的。我從來沒有覺得社會心理學是一門沒有用的課程。只要是開的課程就會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學習的必要,不然學校也不會花精力來開設這樣的一門課程。社會心理學給我很多的知識和見解,使我對于社會問題的認識更近一步,準確性也多了一些。運用所學的方法對于認識社會現象和平時我們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有很大的作用。

社會心理學雖然學習的時候比較枯燥,也比較的乏味,但是真正學習好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很多有用的知識和方法。盡管我上課的時候有時也會去看小說什么的,開小差,但是我不會不來上課,不會去和別人說話從而影響老師的講課,也不會上課的時候睡覺的。開小差我落下的內容我也會用晚上的自習時間給補回來的,不會一下課什么就不管的。

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自產生以來,有關其學科性質的爭議就從未平息。由于社會心理學是在心理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等母體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具有邊緣性質的獨立學科,要想獲得對人類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完整解釋,就應該從多角度出發(fā)。

社會心理學是從社會這個大的整體出發(fā)的,起先就是闡述一下人們對社會的認知和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們如何去看待和認知這個我們每天所面對的社會。同時敘述了影響社會認知的主要因素、認知的內容、基本過程、社會行為的歸因、社會認知的過程以及對于社會認知的偏差和偏見,還敘述了社會認知中如何認知他人,以及對他人的看法。

在社會認知中,每個人都是會存在社會認知偏差的。

于某種人格特征形成號或壞的印象后,人們偏向于據此推論其他方面的特征;定式效應,定式是由過去經驗造成的、比較固執(zhí)而往往有意識不到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

由社會認知就產生了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它是我們人們產生認識的基礎和對于看待一切的社會和他人事情的有機體之基。沒有它,我們每個人對于別人的看法和對社會的認知都不會成立。自我意識的內容廣泛,理論眾多,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對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好的、正確的自我意識,可以推動我們每個人的前進和進步。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會決定他采取什么樣的行動、進行怎么樣的人際溝通,形成什么樣的人格,進而決定他的人生的方向和價值。

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的方法:1、注重自我評價-----剖析自己;a、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評價自己,b、通過與別人比較來評價自己,c、通過和自己比較來評價自己。2、調整自我體驗----接納自我;3、強化自我控制-----發(fā)現自我。正確的自我意識能決定自我行動的方向,但是,如果不掌握自我行動的方式與技巧,自我行動很可能受阻,從而挫傷個體的自信心。

有了自我意識之后,便開始有了我們人類對于一切的社會的認識和了解,以及和處理這個社會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方法及技巧。有了社會的自我意識,便有了我對社會的態(tài)度,認識和了解社會中的人際關系、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社會動機,就是我去對社會的一些行為和行動,產生的對他人有用的利他行為,甚至也有產生的侵害他人的行為。社會是一個大的群體,我們在眾多的群體中生存,更離不開某些我們相處的群體。群體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逐漸發(fā)展和形成的,它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我們每個人一打出身就融入了某些我們面臨的群體。從而社會群體影響這我們的成長。我們在伴隨著的社會影響之下,逐漸產生某些具體的特征,特點和不同于外在的行為,當然我們也會受某些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這樣的約束是我們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逐漸慢慢地的形成的,這樣的形成構成了一個地域,甚至一個國家特有的共同屬性,使這里的成員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樣的一種特征就是民族心理。這樣的心理對于鞏固和發(fā)展一個民族和國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我對于本學期社會心理學的感受和體會,我相信社會心理學在我以后的人生中還會占有重要的地位的,畢業(yè)以后我們都是社會上的人,我們離不開社會這個大集體。更離不開我們所屬的某些群體,社會心理學我也不會學完就不管的,有時間還是會拿起來看看。正所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這些都將做為指導我前進的必要因素和知識儲備。學習必要的社會心理學,對于每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很有用的,不論以后是否繼續(xù)學習深造,還是工作,堅持心理學的學習和感悟是必要的。學習心理學你將會獲得很多重要的處理問題事情的技巧和方法,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你事業(yè)成功的秘訣。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七

讀后感:要達到科學膳食,就必須通過一整套的烹藝工程,以滿足人們攝入食物后,有足夠的營養(yǎng)來維持生命和增進健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烹飪工藝促進人體健康。運用豐富的營養(yǎng)學知識,對食品原料進行科學解剖,通過營養(yǎng)素互相配制,烹調技術的合理運用,才可達到“食療,食養(yǎng),食補,食冶”的功效,真正地做到合理膳食。

一、合理搭配:(一)、葷素搭配,望文生義(二)、酸堿搭配(三)、蛋白質搭配。二、合理烹調合理烹調是實現合理營養(yǎng)的基本條件之一。人體從食物中獲得全面營養(yǎng),除了合理搭配使食物本身含有營養(yǎng)成份外,還取決于通過合理烹調使這些營養(yǎng)成份的消化程度提高,中國的烹調技術常見的有20多種,對于比較科學的方法,對于營養(yǎng)素保存較好的,就應該繼承和發(fā)揚;而對于那些營養(yǎng)素保護較差的,就應該像羅丹對待“巴爾扎克”雕像那樣把附贅懸疣堅決去掉。

三、

烹調療補:古人很早就建立了“醫(yī)食同源”的理論體系,用食補虛,用食冶病的觀點至今流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食代藥”已成為人們追求的趨勢。古老的中醫(yī)食療在現代科**流的沖下獲得新的活力,光是味的選擇對于患病者就大有講究:(1).辛味:能宣散,行氣血,潤燥,用于感冒,氣血瘀滯,腎燥,筋骨寒痛,血瘀痛經。(2).甘味:能補益氣,和中,緩急作用,主要用于虛證。(3).酸澀味:能收斂,固澀,遇氣虛,陽虛不攝而致多汗虛,以至泄瀉不止,尿頻,遺精,滑精等癥狀,均可食用。(4).苦味:能泄,能燥,能堅,用于冶熱癥,濕癥,氣逆癥。(5).咸味:能軟堅,散結,潤下,用冶熱結,痰核,瘰癘等不利癥狀。但營養(yǎng)素的選擇對不同疾病的需要也有講究:比如肥胖病患者的膳食要有計劃的減少熱能;對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膳食要高熱能,高維生素,高蛋白質;而腎臟病患者的膳食則要減少食鹽。

5.碳酸飲料加工工藝。

碳酸飲料汽水混合原理即碳酸化原理,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稱為碳酸飽和或碳酸化作用。碳酸化作用在碳酸化器(汽水混合機)中進行,實質就是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過程。

7.曾慶梅碭山酥梨汁超高壓處理和降壓措施的研究。

食品0801許明軍勤勞的蜜蜂有糖吃。

20083325。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八

會計定義: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的計量單位,采用一套專門的程序和方法,對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jiān)督,它是企業(yè)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外部――財務會計內部――管理會計。

會計職能有評價經營業(yè)績,會計核算,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等。

首要職能――核算(確認,計量,計算,記錄,報告)。

核算特點:1、以貨幣量度為主,實物及勞動量度為輔。

2、完整,連續(xù),系統(tǒng)。

3、預測未來(了解過去,把握現在,預知未來。)。

第二個基本職能――監(jiān)督(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評)。

監(jiān)督特點:1、價值指標,2、事前事后事中監(jiān)督,3、合法性、合理性。

兩者關系:會計核算與監(jiān)督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對經濟業(yè)務活動進行正確核算的基礎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資料作為監(jiān)督依據,同時,也只有搞好會計監(jiān)督,保證經濟業(yè)務按規(guī)定的要求進行,并達到預期的目的,才能發(fā)揮會計核算的作用。核算是監(jiān)督的依據,監(jiān)督是核算的保證。

會計目標: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使用者:投資者――關注的是投資的內在風險和報酬(盈利能力,資本結構和利潤分配)。

企業(yè)管理人員――關注的是財務狀況,經營業(yè)績。

企業(yè)職工――關注的是提供的就業(yè)機會的穩(wěn)定性,勞動報酬,福利情況。

社會公眾――企業(yè)的興衰及其發(fā)展情況。

會計信息包括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

會計要素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體現靜止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利潤體現動態(tài)的經營成果。

會計對象即指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的內容。能夠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是會計的對象。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又稱價值運動,資金運動。

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huán)與周轉,資金的退出。資金退出指的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資產:企業(yè)擁有/控制,貨幣表現,帶來利益的流入,過去交易事項形成。

資產重要的幾個:有融資租入的設備,委托加工的商品,無形資產。

負債:貨幣計量,償還勞務/資產,償債的現時義務,過去交易事項構成。

流動負債: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及福利)應交稅金應付股利預收帳款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所有者權益:不償還可長期使用,參與企業(yè)經營管理,按照比例承擔風險,分利,貨幣計量。引起所有者權益增加的有:注冊資本增加、利潤增加、資本公積增加、盈余公積增加、公益金增加。

費用:經濟利益流出。

收入:經濟利益流入。

補充:收入類,費用類,損益類月末一般沒有余額。

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引起會計等式發(fā)生變化的九種業(yè)務。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

會計主體:會計核算服務對象,特定單位。

界定了空間范圍,會計信息僅與該企業(yè)的會計主體的整體活動和成果相關。

持續(xù)經營:歷史成本作為計價基礎。

界定了時間范圍。是核算的基礎和假定前提。

會計分期:期間劃分越短,信息質量越不可靠。

界定了時間段落。為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貫徹落實權責發(fā)生制原則。

貨幣計量。

會計核算一般原則:

1信息質量要求的原則:謹慎性,相關性,客觀性,可比性,重要性,實質重于形式性,及時性,清晰性。

2、其他原則: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收入費用配比原則,按歷史成本計價原則。

補充:資本性支出:不僅與本會計年度有關,與幾個會計年度有關。

收益性支出:僅與本會計年度有關。

會計處理方法:確認,計量,記錄,報告。

確認是基礎,核心是計量。

確認分初次確認和再次確認。

初次確認――發(fā)生交易或事項可否用貨幣計量。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

再次確認賬簿――會計報表。

確認標準:可計量性,可定義性,可靠性,相關性。

會計計量是根據被計量對象的計量屬性,選擇運用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單位,確定應記錄項目金額的會計處理過程。

計量單位――貨幣量度為主,實物量度和勞動量度為輔。

計除了經營業(yè)務可采用權責發(fā)生制外,其他大部分采用收付實現制。

會計計量基礎: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即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公允價值,現值。

會計計量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等假設也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

計量模式:歷史成本/名義貨幣。歷史成本/不變購買力?,F行成本/名義貨幣。現行成本/不變購買力。

會計記錄專門方法:1、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2、復式記賬,3、填制與審核憑證,4、登記賬簿,5、成本計算,6、財產清查,7、編制財務報告。

簡單介紹會計報表:

資產負債表――財務狀況。

1、企業(yè)財務狀況。

2、償債能力。

3、籌資能力。

4、分析企業(yè)資產。

5、負債。

6、所有者權益構成的合理性。

7、財務狀況的優(yōu)劣。

8、評價企業(yè)財務狀況的安全性。

利潤表――經營成果。

1、企業(yè)利潤構成情況。

2、盈利能力。

3、分析企業(yè)利潤形成的合理性。

4、評價經營業(yè)績優(yōu)劣。

會計循環(huán):基本步驟:

會計科目與賬戶是兩個既相互區(qū)別,又有聯系的不同概念。

兩者的共同點是:都要對經濟業(yè)務進行分類,都說明一定的經濟業(yè)務內容。

(一)聯系:

1、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二者都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科學分類,口徑一致,性質相同,會計科目是賬戶的名稱,也是設置賬戶的依據,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2、沒有會計科目,賬戶便失去了設置的依據;沒有賬戶,會計科目就無法發(fā)揮作用。

不同點是:會計科目:會計科目是經濟業(yè)務分類核算的項目或標志,只說明一定經濟業(yè)務內容。賬戶:具體記錄經濟業(yè)務內容,提供具體數據資料。具有登記增減變化的不同結構。

(二)區(qū)別:

1.會計科目僅僅是賬戶的名稱,不存在結構;而賬戶則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

2.會計科目僅說明反映的經濟內容是什么,而賬戶不僅說明反映的經濟內容是什么,而且系統(tǒng)反映和控制其增減變化及結余情況。

3.會計科目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開設賬戶、填憑證所運用;而賬戶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體會計對象的會計資料,為編制會計報表所運用。

會計科目設置原則: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

賬戶的格式:1、賬戶的名稱,2、日期,3、憑證號數,4、摘要,5、增加和減少的金額。賬戶的借貸計增加或減少根據的是賬戶反映的經濟內容與賬戶性質。

賬戶之間的應借應貸的相互關系――賬戶的對應關系。――對應賬戶。

分類:1、賬戶按照會計要素分類一般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損益類,成本類。

2、按照提供指標的詳細程度分類,分為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偡诸愘~戶對明細分類賬具有統(tǒng)馭控制作用,明細分類賬對總分類賬具有補充說明作用。(兩者是平行登記:同依據,同方向,同時間,同金額。)。

3、按照用途和結構分類:盤存類賬戶,資本賬戶,結算賬戶,期間賬戶,跨期攤提賬戶(已取消),成本計算賬戶,計價對比賬戶,財務成果賬戶,調整賬戶。

記賬方法:

單式記賬法:只在一個賬戶中進行記錄。缺點是:造成賬戶之間的記錄沒有直接的聯系,沒有相互平衡的關系,不能全面的,系統(tǒng)的反映經濟業(yè)務的來龍去脈,也不便于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真實性。

復式記賬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特點:由于對每一項經濟業(yè)務都要在相互聯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做記錄,根據賬戶記錄的結果,不僅可以了解每一項經濟業(yè)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通過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全面的,系統(tǒng)的了解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由于復式記賬要求以相等的金額在兩個以上的`賬戶同時記賬,因此可對賬戶記錄的結果進行試算平衡,以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

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賬戶結構(理論基礎:會計等式,記賬規(guī)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借貸記賬法是以借,貸二字作為記賬符號,記錄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情況的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的借方與貸方的記錄是根據每個賬戶的基本性質決定的。

試算平衡:期初余額,本期發(fā)生額,期末余額相等。(全部賬戶借方=全部賬戶貸方)。

試算平衡表無法查出:重記,漏記,方向相反的,科目弄錯的。(不能由試算平衡表來發(fā)現的錯誤有漏記,重記,一筆業(yè)務同時借貸金額錯誤,顛倒記錄,會計分錄借貸雙方或一方,在過賬時誤記了賬戶。)。

憑證分類:

會計憑證按照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為:原始憑證,記賬憑證。

原始憑證按照來源不同分為:外來原始憑證,自制原始憑證。

原始憑證按照填制方法不同:一次憑證,累計憑證,匯總原始憑證。

原始憑證按照格式不同:通用憑證,專用憑證。

貨幣資金業(yè)務有關,轉賬憑證與貨幣資金業(yè)務無關。銀行和現金之間的劃轉業(yè)務只編制付款憑證。

記賬憑證按照填列方式不同:復式憑證,單式憑證。

一次憑證有購貨發(fā)票、銷貨發(fā)票、收據、領料單、借款單、銀行結算憑證、收料單、工資結算單等。外來原始憑證都是一次憑證,自制原始憑證絕大多數是一次憑證。限額領料單是累計憑證。

累計憑證有限額領料單。

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同屬于會計憑證,但是二者存在以下差別:

1、原始憑證是由經辦人員填制的,記賬憑證是由會計人員填制的。

2、原始憑證是根據發(fā)生或完成的經濟業(yè)務填制,記賬憑證是根據審核后的原始憑證填制。

發(fā)生或完成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歸類、整理。

4、原始憑證是填制記賬憑證的依據,記賬憑證是登記賬簿的依據。

填制時間:

原始憑證的填制時間是填制當天,記賬憑證按編制的當天,帳薄的日期是填會計憑證上面的日期(即使你不是同一天登記帳薄的)

對上一月的損益賬戶進行結轉,填制憑證日期為上一月末。

記賬憑證有如下內容。

(1)填制單位的名稱;。

(2)記賬憑證的名稱;。

(3)憑證的填制日期和編號;

(4)經濟業(yè)務的內容摘要;。

(5)應借應貸賬戶的名稱及金額;。

(6)所附原始憑證的張數;。

(7)會計主管人員、復核、記賬和填制人員的簽名或蓋章;收付款憑證還要出納人員的簽名或蓋章等。

原始憑證審核: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確性,及時性。

記賬憑證審核:合規(guī)性,完整性,正確性。

記賬憑證的審核內容有以下幾方面:(內容是否真實,項目是否齊全,科目是否正確,金額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正確。)。

(1)審查記賬憑證所根據的原始憑證的內容。如名稱、張數等與記賬憑證所記的經濟業(yè)務的內容是否相符。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九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之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秘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說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fā)現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粗糙,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

對于我們打學生而言,心理學可以在學習生活中給予很大的幫助,現在許多新聞都報道過大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些現象的發(fā)生絕對不是偶然。當我們去分析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這些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學校中很優(yōu)秀很出色,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一:心理咨詢的目的在于人格塑造。

第二:學會了自我分析。

第三:調整了對“挫折”的認識。

第四:善于運用各種“資源”,做好心理疏導。

還有一些認識: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通過學習心理學,使我認識到在現今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豐富的時期,在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和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劇加快的環(huán)境下,我們更應盡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以適應于社會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通過學習,使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動基本現象,懂得了怎么去調節(jié)去把控自我,并同時也使我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更注重于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和怎么樣去幫助開導他人。我覺得自己學習心理學后做任何事情比別人和比以前耐心了,對周圍的人也更加寬容了,對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很少產生沖動的行為。

談談對心理學學習的收獲。

心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和很多人一樣,覺得心理學可以解決一切關于人的精神問題,學了心理學之后可以窺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釋一切難以解釋的現象。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從專業(yè)的角度,對心理學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認識到心理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為的科學;它不僅研究人類,也研究其他的動物,它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如犯罪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等等。而現在,心理學也正成為大眾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國,有一種說法:“沒有學過心理學,就不能算受過完整的教育。

進了心理學的大門,讓我豁然開朗。盡管四個月的心理學學習帶給我們的東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東西需要靠我們自己去領悟,去體會。做人,不但需要被愛,還要去愛人,更要愛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時間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愛,才會找到一條比旁人更美麗,更寬廣,離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人來說,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鍵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心理學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也有人因為自己沒什么優(yōu)點和特長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郁郁寡歡,自暴自棄,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心理學讓我們更全面地去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存在什么公平與不公平,也不存在誰強誰弱。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或快樂、或悲傷。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一個人只有同時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個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社會下,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進意志、個性、氣質等非智能結構發(fā)展的需要,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學習心理學,對于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關注他人,幫助他人也有重要意義。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學習心理學之后,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里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為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后,才學著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總之,這四個月的心理學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

本部門通過對余世維教授《贏在執(zhí)行》講座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特別是讓我明白了做一個有執(zhí)行力的人對一個公司的發(fā)展和員工個人職業(yè)化的成長的重要性。一句話概況即為:個人執(zhí)行力決定個人的成敗,企業(yè)執(zhí)行力決定企業(yè)的興亡。

執(zhí)行力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按質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任務。這是執(zhí)行力最簡單也是最精辟的解釋。但是正是這么簡單的執(zhí)行力,卻是很多個人、團隊、企業(yè)所欠缺或者說是不完備的。下面我就從提升個人執(zhí)行力方面談一談幾點看法。

一、個人執(zhí)行力是指每一單個的人把上級的命令和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沒有任何借口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能力。團隊執(zhí)行力是指一個團隊把戰(zhàn)略決策持續(xù)轉化成結果的滿意度、精確度、速度,它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表現出來的就是整個團隊的戰(zhàn)斗力、競爭力和凝聚力。一個優(yōu)秀的員工從不在遇到困難時尋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問題,從而出色完成任務。要提升執(zhí)行力,就必須學會在遇到阻礙時不找借口而是積極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摒棄囫圇吞棗式的盲目執(zhí)行。有些員工把簡單重復上級團組織的文件和講話精神看著是貫徹執(zhí)行,好像是上級組織的文件和講話精神的忠實執(zhí)行者,其實不然。把上級精神與本部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教條式地執(zhí)行,這不是真正在執(zhí)行上級精神,而是對上級精神的消極敷衍。

三、避免老套陳舊的之行方式。不少員工還是習慣于用開會、發(fā)文、寫總結的辦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開會,發(fā)文就是工作,寫總結就是工作效果,有的甚至錯誤地認為用會議、發(fā)文形式安排、督促工作,顯得規(guī)范、正統(tǒng),具有權威性。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自覺不自覺地把開會、發(fā)文、寫總結當成推動工作的“萬能鑰匙”,這導致個別基層團組織工作不踏實,只會做表面文章。

四、執(zhí)行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自覺習慣,摒棄惰性。觀念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而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成敗。在工作中常有的狀況就是:面對某項工作,反正也不著急要,我先拖著再說,等到了非做不可甚至是領導追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習慣成了自然就變成了一種拖拉辦事的工作風格,這其實是一種執(zhí)行力差的表現。執(zhí)行力的提升需要我們改變心態(tài),形成習慣,把等待被動的心態(tài)轉變?yōu)橹鲃拥男膽B(tài),面對任何工作把執(zhí)行變?yōu)樽园l(fā)自覺的行動。

五、執(zhí)行需要加強過程控制,要跟進、跟進、再跟進。有時一個任務的完成會出現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的情況,這主要是工作過程未管控所造成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項工作都制定進度安排,明確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時間會有階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同時要自己檢查計劃實施的進度,久而久之,執(zhí)行力也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六、執(zhí)行更需要團隊精神。大家都聽過三個和尚喝水的故事:當廟里有一個和尚時,他一切自己做主,挑水喝;當廟里有兩個和尚時,他們通過協(xié)商可以自覺地進行分工合作,抬水喝;可當廟里來了第三個和尚時,問題就出現了,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愿意干,其結果就是大家都沒水喝。這則寓言使我們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在完成一項任務時,缺乏團隊協(xié)作的結果是導致失敗。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在做工作時,需要相互協(xié)作,相互幫助,相互提醒,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成任務的能力。

因此作為部門的一份子,我們要樹立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愛崗敬業(yè),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執(zhí)行力,實現企業(yè)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的雙贏。

陳世澤。

2011年8月22日。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一

最近讀了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經營與會計》,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27歲創(chuàng)立了京瓷,從零開始學習企業(yè)經營與管理,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一個重要的關鍵,會計將成為現代經營的中樞,因為經營者必須正確的掌握企業(yè)活動的真實狀態(tài),才可能帶領企業(yè)長期有效的發(fā)展。

稻盛和夫的會計學基本思維模式是追求事務的本質,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基礎對事物進行判斷,判斷的同時必須追尋到事情的本質同時要以做人的基本道德和良心為基礎,這個是最重要的部分。在經營的重要領域---會計學領域,我們不能盲目的去湊合會計學的常識習慣,而是要追溯到事物的本質。在這種經營哲學的基礎上稻盛先生創(chuàng)立了會計七原則:

1、現金流經營原則:會計為企業(yè)經營服務,最重要的是關注現金流,一個企業(yè)的經營者必須要知道“賺的錢在哪里,已什么樣的形式存在”。

2、一一對應原則:規(guī)范了企業(yè)及其員工們的行為,在實現玻璃般透明的經營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看,企業(yè)及員工都不能有舞弊的行為。

3、徹底的實行筋肉堅實的'經營:這是稻盛和夫會計學的精髓,不受欲望的驅使,不追求表面的繁花,要塑造一個本質上強壯的企業(yè)。

4、完美主義原則:企業(yè)各級領導認真貫徹完美主義,讓完美主義滲透到整個公司,成為每個人的習慣。

5、雙重確認原則:注意到人性脆弱的一面,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創(chuàng)造一個珍惜人的職場環(huán)境,營造出一個具有緊張感,而又生機勃勃的職場氛圍。

6、提高核算效益原則。銷售額最大化,經費最小化原則是單位時間核算制的基礎,經營的根本就是在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必須防止浪費、消減開支,通過全員參與,關注細節(jié),開源節(jié)流的方式實現企業(yè)經營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7、實行透明經營原則:經營過程注重“以心為本”與員工在互信的基礎上開展經營。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二

摘要以浙江圖書館的實踐和探索為例,論證在復合型圖書館發(fā)展階段,在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中,應以系統(tǒng)科學理論為指示燈,以特色數據庫為制高點,以地方文獻為重頭戲,以開發(fā)利用為生命線。

關鍵詞數字化;復合型圖書館;系統(tǒng)科學;特色數據庫;地方文獻。

中圖分類號g25o.76。

文章編號1005―821403一ooo9―02,

文獻資源數字化和數字化資源開發(fā)是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核心問題,也是復合型圖書館研究課題的核心問題。本文圍繞這一命題,以浙江圖書館的實踐探索為例進行理性思考。

1以系統(tǒng)科學理論為指示燈。

系統(tǒng)科學將系統(tǒng)作為研究對象,構成與自然科學、數學科學和社會科學并立的新興科學門類。系統(tǒng)科學一方面以提煉融合20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現的運籌學、控制論、信息論等技術科學為基礎,另一方面因20世紀六七十年代誕生的自身綜合性橫斷學科自組織理論的創(chuàng)立而豐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系統(tǒng)科學前進的步伐。

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一項典型的系統(tǒng)工程,具備了系統(tǒng)的整體性、關聯性、目的性、環(huán)境適應性、動態(tài)性、有序性等基本特征。

1.1數字圖書館是人類大智慧的結晶和高科技產物的龐大人造系統(tǒng),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從宏觀視角而言,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脫離不了國際間的攜手合作。例如美國聯邦政府提供資金的合作規(guī)劃――數字圖書館創(chuàng)始工程第二階段,是一個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單位主辦,由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協(xié)會(imls)等單位協(xié)辦的政府機構內的計劃。該啟動計劃是由多機構發(fā)起,旨在尋求提供下一代數字圖書館基礎研究的統(tǒng)一領導,以推動分布于全球的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并贊助現存的和新建的團體關注有所創(chuàng)新的應用領域。我國文化部于2ooo年開始在全國倡導實施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旨在建設超大規(guī)模的優(yōu)質中文信息資源庫群,并通過國家高速寬帶網向全國及全球提供服務,最終形成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網上中文信息基地和服務中心。再如中美100萬冊圖書數字化計劃,預計耗資近2ooo萬美計劃在3年內對100萬冊中、英文圖書進行數字化加工,實現網上全文檢索、閱讀。該計劃已于上半年正式啟動。從微觀而論,數字圖書館的準確定義應該是超大規(guī)模的、分布的、多文化、多媒體、多語種,可無縫連接、跨庫檢索的海量數字化信息資源庫。由若干子系統(tǒng)構建,包括數字資源的采集、加工、知識挖掘、信息發(fā)布與檢索、管理、參考咨詢、用戶培訓等。因此,無論從規(guī)模、內容到形式、技術都遠非僅憑任何一個館的實力能夠企及的。

數字圖書館系統(tǒng)以計算機硬件、網絡通信設備等物理狀態(tài)的存在作為組成要素,又由概念、原理、指令、程序等非物質實體構成。比如,以處理文獻資源為基本目的的元數據標準,以揭示收藏和服務功能的opac體系,知識產權的授權使用,數字化資源質量保障體系和效益評估體系,與環(huán)境有信息、物質和能量交互作用,系統(tǒng)內部結構也可以隨時間變化。數字化信息資源組織形式從順序的、線性結構轉變?yōu)橹苯拥?、網狀結構;信息存儲形式從單介質轉變?yōu)槎嗝襟w。技術是數字圖書館系統(tǒng)演化進程系統(tǒng)的序參量,技術軌跡的斜率,即技術突變,引起局面的突變。數字圖書館建設本身充滿著不確定性,無處不在的非線性永久地發(fā)生作用。

互聯網實現了計算機硬件的連通,萬維網實現了網頁的連通,如何將物理上互連的眾多資源匯聚起來,聯合提供服務,是近幾年新興的網格技術的實質。網格就是要實現互聯網上所有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軟件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的全面連通,其應用將遍及各個領域,成為具有高性能處理、海量數據存儲和大量儀器設備等特征的21世紀人類社會的信息處理基礎設施,最終實現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上的資源共享和協(xié)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島和資源孤島。

2以特色數據庫為制高點。

2.1拿來主義。

數字圖書館好比長江大海,不棄涓流,容納百川;而形形色色規(guī)模不等的數據庫構成其主體和實質性基礎。我國已建成一批特色鮮明、內涵宏富、使用成熟的大型數據庫,僅浙江圖書館先后引進及建成的大型鏡像站就有超星數字圖書館》《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tǒng)》《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信息網》《中國財經報刊數據庫》《新華社多媒體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基本古籍庫》等。上述數據庫可能其內容有交叉,但已沒有必要重復建設。國家圖書館制定的數字資源建設八原則:即統(tǒng)籌規(guī)劃有序推進的原則,公益性為主的原則,突出重點原則,嚴格遵照標準規(guī)范的原則,自建與購進并舉、相互協(xié)調與相互補充的原則,注重規(guī)模與時效的原則,統(tǒng)一管理、定期維護的原則,自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歸納精當透辟,可資各圖書館借鑒。

2.2自建。

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宗旨是將中文信息為主的各種信息資源數字化,加速改變互聯網上中文信息匱乏的狀況,形成中華文化在互聯網上的整體優(yōu)勢。將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當代建設的輝煌成就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展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各圖書館正根據自身館藏特色與地域優(yōu)勢,利用“都柏林核心元數據”格式,按照選題、編排、數據質量、檢索途徑、用戶界面等規(guī)定建立專題數據庫,盡全挖掘、掃描、收集(或鏈接)、整合、存貯、揭示有價值的實體和虛擬資源。

2.2.1古籍善本數字化。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亟待保護的文物價值和不涉及知識產權保護范疇的可操作性,應當列為先行實施數字化的文獻資源。已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的《浙江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收錄范圍為:“一般以清代乾隆六十年為下限。凡乾隆六十年以前之寫本、刻本、活字本、抄本與稿本,皆在選錄之列。清代嘉慶元年以后宣統(tǒng)三年以前之稿本,流傳較少之刻本、抄本、名家批校題跋本,19以后罕見之傳抄本,亦在選錄之列?!惫彩珍浌偶?935種7506部,其中經部864種955部,史部1894種部,子部1528種1641部,集部2574種2805部,叢部75種84部。2oo2年7月起,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華再造善本”工程。確定再造善本1300種,首期再造唐宋善本700種。2oo3年已再造善本4o余種,耗資2ooo萬元。2oo4年再造200種。古籍尤其是孤本、善本的數字化,堪稱是最妥善的保護、保存措施。

2.2.2縮微膠片轉化。

縮微攝影技術采用專門的設備、材料和工藝,把文獻資料以縮小影像的形式攝影記錄在膠片上,經加工制作成縮微品保存和使用,為保護文獻原件、提高文獻利用率、降低管理費用發(fā)揮過重要作用,成為文獻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與數字化資源比較,其存儲空間仍舊占用大,保管條件要求高以及檢索不便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浙江圖書館經過2o年的努力,已將大量古籍和特藏制成縮微膠片,僅清末民國期間的浙江版舊期刊就逾530余種、舊報紙250余種,共計50萬拍。將這批珍貴資源的數字化已納入議事日程。

2.2.3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庫。

集中精兵強將,開發(fā)研制既兼容通用又特性鮮明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本身極具科學探索意義,并且蘊涵著明顯的或潛在的經濟實用價值,應當予以重點扶持和鼓勵。比如,浙江圖書館初步建成的《中國歷代名人圖像數據庫》和《外國名人圖像數據庫》,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濃縮了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中的代表人物的風貌,具備文化、教育、審美、統(tǒng)計、工具等多種功能。前者設立了名人姓名、漢語拼音、生卒年、生平功名(例如官銜升降、職業(yè)變更、中舉登第等)、字號別稱、時代(分遠古、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近現代)、籍貫(古今地名)、圖片說明等檢索點,已收錄人物5ooo余名,圖像10000余幅,預計人物將達10000余名,圖像2o00o余幅;后者設立有英文名、中譯名、身份、生卒年、生平事跡、國別及出生地、所屬大洲、圖片說明等檢索點,已收錄人物2ooo余名,圖像4oooo余幅,預計將達10000余人,3ooooo余幅圖像。數據庫分別可通過局域網和廣域網訪問.問世以來廣受歡迎。

家有譜,方有志,國有史。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钡胤街咀鳛橹腥A文化寶庫的珍貴財富和奇葩,享有“地域百科全書”的美譽,具備資治、存史、教化、興利等功能。開發(fā)、利用其宏富祥瞻的信息內涵,為社會主義精神、物質文明服務,意義顯著、前景廣闊。但紙質地方文獻不少系非正式出版、未廣泛流通的灰色文獻,存在著冗余度大,頭緒紛繁,查檢不便,引用困難等諸多缺陷。浙江圖書館從19建館肇始,就將盡全收藏本省地方文獻臚列為文獻采集條例的重中之重。迄今為止,經多方征集和采購已入藏新編浙江省省級志、綜合志、專業(yè)志1600余種。浙江圖書館正著手將此1600余種新編方志印刷本全文,采用先進錄入加工技術數字化。并經標引,建成操作電腦化、檢索智能化、傳遞網絡化、存儲自由化、資源共享化的浙江省新編地方志數據庫,為浙江省地方志的取精用弘開創(chuàng)一個嶄新的局面。地方戲曲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財富,根深而葉茂,浙江圖書館將建立多媒體數據庫的首選目標鎖定為發(fā)源于本土而影響全國、享譽環(huán)球的越劇》。其框架結構為越劇史料、越劇簡史、梨園往事:軼聞、傳記;越劇之最;越劇劇目:傳統(tǒng)劇、經整理的古裝劇、新編古裝劇、現代劇;流派唱腔:越劇音樂、常用樂器;越劇表演流派和藝術特色,表演行當及表演程式,名家新秀:演員、編劇、導演、作曲;舞臺美術、化妝;越劇機構和學校(19個):戲班、劇團、研究機構,另有相關資料,包括:越劇研究、相關論著、演出習俗、越劇戲考、戲曲會演資料、評獎資料、拍攝電影、錄像名單等。

浙江圖書館初步建成和在建的數據庫尚有《浙江旅游文化多媒體數據庫》,以遍及浙江的成千上萬的名勝古跡、文化景觀為經,以名人、翰墨、特產、佳話為緯;浙江藏書研究數據庫》全面揭示1260余位浙江籍藏書家的獨特魅力和藏書活動的文化底蘊,以及浙江期刊選目數據庫》《關注長三角專題數據庫》等。

4以開發(fā)利用為生命線。

紙質出版物增長勢頭依然迅猛,而網上可利用資源更呈海量發(fā)展趨勢,智能化模糊檢索體系極大提升了文獻的查準率、查全率,強化了信息的可共享性和增值性;紛至沓來的信息用戶也愈漸成熟,需求更凸顯多元化、理性化、專業(yè)化和個性化的特征。全天候開放f下轉第頁)(上接第1o頁)和全方位揭示各類實體和虛擬資源,構建便捷的信息通道、知識平臺和導航系統(tǒng),理所當然地成為以保存文化遺產、傳播知識信息、開啟智力資源為己任的圖書館工作者在知識經濟新時代的神圣職責。

4.1弘揚先進文化,倡導網絡文明。

的骨干力量。

4.2主動激活信息,積極參與競爭。

數字化資源因其多文化、多語種,紛繁而虛擬,既形成汪洋大海式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知識、智力源頭活水,也造就了深不可測、奧妙無窮的科技迷宮,增大了深度挖掘、精當整合的難度,對于圖書館工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業(yè)務功底和動手能力相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浙江圖書館在網頁上不僅啟用館藏書目查檢、預約、續(xù)借,自建和引進數據庫,搜索引擎推薦和技巧指導,有關網站鏈接、網絡資源導航等功能,并且開辟信息服務和互動熱線,快捷解答咨詢,代為檢索遍及科研課題、專利發(fā)明、技術革新、編史修志、策劃設計、留學深造、論文撰寫等各類資料,并編匯和原文傳遞包括飲用水、乳制品、酒業(yè)、保健品、管理營銷、房地產、等多項專題系列資料。占有優(yōu)勢的豐瞻廣袤的資源,訓練有素的嫻熟查檢技能和世代相傳的職業(yè)道德根基,構建了圖書館介入市場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4.3建設開發(fā)并舉,紙質網絡雙贏。

枯樹無果實,空話無價值,數字資源建設不僅需要坐而論道,更需要起而行動。我們親身參加了數據庫建立的實踐,真切地體會到其調研、籌謀、搜尋、輸入、校對、補充、更新..道道工序的繁瑣艱辛,也領略到其包含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智力展現與個性張揚的成就感,尤其可以分享被開發(fā)使用、發(fā)揮效益的喜悅。而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識、所使用乃至信賴和倚重,正是數據庫建立以及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終極目標。邊建邊用,以使用的深度、廣度、力度作為評估價值、改進質量的試金石和催化劑,可以確保文獻數字化的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

人類文化傳統(tǒng)和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注定了復合型圖書館的長期客觀存在,事實雄辯地證明,數字化資源建設不會因為停電的煩惱以及病毒、黑客的作崇,減緩前進的步伐。與此同時,紙質文獻的全方位開架閱覽、外借,也沒有因為失竊頻仍而畏首畏尾;以人為本的精神貫穿于這一不可逾越的圖書館發(fā)展階段的各個工作環(huán)節(jié)。遵循系統(tǒng)科學要素,前瞻性地通盤考慮實體和虛擬資源的現狀與發(fā)展,有目的地推動兩者的相濟互補、共存共榮,制定一館一地一省以至全國的文獻數字化建設、開發(fā)及共建共享規(guī)劃,采取切實有效的建設與使用并重的措施,圖書館必定會取得文獻數字化的飛躍,開創(chuàng)紙質與數字化資源管理及利用雙贏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5]勞萊斯?萊斯格.重圍中的因特網。

[6]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指導小組.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2003--20規(guī)劃)。

(趙達雄,男,浙江圖書館研究館員)。

(陳蓓,女,浙江圖書館館員)。

(張蓉,女,浙江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出處〕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3期。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三

財務會計會計核算也稱會計反映,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對會計主體的資金運動進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對會計主體已經發(fā)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報賬的總稱。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業(yè)務量和利潤三者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它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yè)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guī)律性,以便為企業(yè)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會計分錄是指對某項經濟業(yè)務標明其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簡稱分錄。會計分錄是由應借應貸方向、對應賬戶(科目)名稱及應記金額三要素構成。按照所涉及賬戶的多少,分為簡單會計分錄和復合會計分錄。簡單會計分錄指只涉及一個賬戶借方和另一個賬戶貸方的會計分錄,即一借一貸的會計分錄;復合會計分錄指由兩個以上(不含兩個)對應賬戶所組成的會計分錄,即一借多貸、一貸多借或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四、1、(1)被沒收的財務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2)彌補企業(yè)以前年度虧損。即彌補超過用所得稅的利潤抵補期限,按規(guī)定用稅后利潤彌補的虧損。

(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即按稅后利潤扣除前兩項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盈余公積金已達注冊資金的50%時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積金可用于彌補虧損或按國家規(guī)定轉增資本金。

(4)提取公益金。公益金主要用于企業(yè)職工的集體福利設施。

(5)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yè)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資者分配。

2、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四

(2)梳理出文章的論證框架、思路和方法;。

(3)將文章嵌入到作者當時的研究背景中考察,即了解作者的研究背景、這篇文章要解決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有什么學術意義?比如,張五常的“企業(yè)的契約性質”就是沿著coase和alchiananddemsetz對企業(yè)的本質的探究,這條研究進路所做的擴展和深入,這樣來考察文章的話,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進行本項工作的學術意義。

(4)因此,難免會牽涉和擴展到對其他相關文獻的閱讀。比如,acemoglu的文獻研究的是國家理論,那么最好也順便研究下諾斯、奧爾森、巴澤爾,或者哈耶克、羅斯巴德的國家理論,做個橫向對比研究也很有趣!其他的,比如研究企業(yè)理論、契約理論也一樣。

(5)此外,還要詳細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數理模型,包括假設、變量使用、推導等,尤其是經典的ghm模型,陳老師對這方面要求比較高,現代經濟學研究,模型就是靈魂。

(6)最后,不僅要讀,還要寫,所以,希望大家都寫點讀后感。

(1)讀書筆記的幾種類型(可添加):

第三種是論文式,篇幅一般較長。

(2)下面重點介紹第三種論文式的讀書筆記寫法:

一般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作者的個人背景、學術閱歷以及社會影響(盡量精煉);。

第二,作者寫作本篇文章的問題意識,即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并適當闡述問題重要性;。

第三,文章主要的脈絡線索與分析框架,可以借助圖表進行闡述;。

第四,本文章的主要理論貢獻和突破口;。

第五,可以適當聯系與本作者相關的理論學派,或者持有相反觀點的學者進行比較研究;。

第七,對本篇文章的現實意義或者政策意義進行探討,如果有的話;。

第九,總結,作者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不足之處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第十:附錄部分,可以是作者的背景介紹、個人網站、或者讀書筆記中的數學推導公式以及相關數據。

第十一,不要忘了文章中的腳注或尾注,以及參考文獻。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五

馬克思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關于他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很多人都是從小讀著馬克思的故事長大的。馬克思作為一代偉人的事跡自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卸去偉人光環(huán),還原一個真實的作為普通人的馬克思,他的故事卻未必有很多人知道,比如馬克思與夫人燕妮的愛情故事。

雖然馬克思生活在十九世紀的歐洲,但是跟當今很多中國人年輕人一樣,青年馬克思在愛情上一樣面臨著很多考驗,雖然他與出身名門的燕妮彼此相愛,但是他們的愛情卻遭到燕妮父母的強烈反對,他們兩人的背景相差懸殊,以至于馬克思努力了七年才與心愛的姑娘結婚,這與今天的年輕人面臨的現實情況多么相似。

燕妮放棄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跟著馬克思一起顛沛流離,還要時刻擔心當局的通緝圍捕,但是她毫無怨言。她不僅在生活上對馬克思悉心照顧,在事業(yè)上更是馬克思的賢內助,馬克思偉大的著作《資本論》就是在燕妮的整理下,才最終出版的,他們兩人相濡以沫,給馬克思在生活上很大慰藉,這也是馬克思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重要后盾。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六

摘要:佛教文獻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種特殊文學,構成了我國古代文學的內容,佛教文獻促進我國古代文學的繁榮,對于我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現如今,隨著我國對古代文學的研究發(fā)現,佛教文獻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本文對這三個方面做了系統(tǒng)的闡述,從中國文學發(fā)展的各個方面來說,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與佛教文獻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發(fā)展文學多樣性,豐富文學內容,促進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實現中國文化走向繁榮進步。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佛教文獻;促進文化繁榮;新文體的誕生。

引言。

從文獻的定義可知,文獻是記錄知識的載體,佛教文獻則是記錄佛教一切知識與活動的載體,佛教文獻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可以保存下來,不像佛教文學那樣不可以看見。

我國研究佛教文化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則是通過佛教文獻來完成的,由于佛教文化是一種外來文化,在其傳入到我國的時候,佛教文獻也記載了我國古代的一部分文學作用,佛教文獻影響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中國古代文學包含佛教文獻,總的來說,佛教文獻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是比較深遠悠長的,本文著重說明佛教文獻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產生的影響,從此方面來解釋中國古代文學與佛教文獻之間的關系。

一、佛教文獻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內容,促進中國古代文學的繁榮。

佛教文獻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內容的豐富主要體現在對詩歌、戲曲、小說及俗文學的影響等方面,佛教文獻成為很多文人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所借鑒的情節(jié),其思想滲透到古代文學各個領域。

創(chuàng)作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文學發(fā)展受政策影響比較大,比較明顯的是唐代,唐代的對外開放程度是中國前所未有的,這項政策加強了唐代的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使這個時候的文學展示了空前的活力[1],讓我國在文學發(fā)展上跨入了一大步,這個跨越性的發(fā)展與這個時期的佛教文化在唐朝廣泛流傳是離不開關系的。

自從佛教文學傳入我國以后,文學創(chuàng)作也開始改變以往的陳舊思想,漸漸取材于佛教故事,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與佛教里的故事結合,充實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造內容,使文學作品更加有內涵、有深度,比如流傳甚廣的《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這個形象及其部分情節(jié)就是借鑒了佛教的經典情節(jié)。

并且,佛教文化的傳入也改變了一些詞的含義,比如“龍”的含義發(fā)生變化就是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在六朝還催生了一種新的詩體,即“宮體詩”,佛教文獻影響到佛教僧侶文人,大量比較華麗的詩歌從他們筆下誕生,中國的戲曲則是由印度傳入,其中的三世輪回、因果報應思想就是佛經里面的鮮為人知的代表觀念。

二、佛教文獻影響文人的思想觀念,促使中國古代文學理念的形成。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原本也有形、神、言、意只說,只不過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部分文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祿而忽視了文學作品的形、神、言、意,而一些成績比較顯著的文人在追求自己的文學作品上已經達到了一個極端,佛教文獻強化了中國古代文學對形、神、言、意的追求,在其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文學作品愈加豐富,文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逐漸形成了中國文學的又一獨特理念,即“境界說”。

佛教文獻的“形近神不滅”打破了文人們對原來的“形神”關系的理解局限,將文學當中的“形神”關系的論述推向一個歷史高度,并促使中國新的文學理念的形成,比如傳神寫照、以形寫神和重神輕形理念。

佛教文獻解放了文人的思想,使其不再局限于固有的認識,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同時,佛教文獻促使了中國古代文學新的理念形成,至今這些理念還被應用到現代文學創(chuàng)作當中[2]。

三、佛教文獻創(chuàng)新了古代文學的體裁,對今天的文化繁榮產生深遠影響。

佛教文學影響到古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與理論,從而影響到文學體裁與形式,另一方面,佛教文獻的傳播方式對于文體的產生也具有一定意義。

在文人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中,佛教文獻對文人的思想形成沖擊,使其尋找更加新穎的創(chuàng)作體裁與形式,滿足自己對文學的追求,比如“永明體”的出現,這是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發(fā)生變化的根本性標志,也使中國古代文體的發(fā)展方向徹底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文獻促進了中國古代文體形式“俗文體”的誕生,從此,俗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在我國出現并逐漸發(fā)展壯大起來。

佛教文獻對我國今天的文學發(fā)展依然具有重要意義,文學是文化的一個方面,文學的進步發(fā)展必然帶來文化的繁榮,在今天的文化發(fā)展中,復雜的國際形勢又使文學的發(fā)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3]。

結語。

綜上所述,佛教文獻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影響重大,雖然其中有不少負面影響,但進步作用是主要的,我國應辯證地看待佛教文獻與中國古代文學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在今天各國文學相互交融的發(fā)展趨勢下,我國更要正視佛教文獻作為外來宗教文化典籍的事實,直面其中的文本形式與思想觀念帶來的消極影響,深入剖析佛教文獻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系[4],為現代文學的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幫助,積極推動中國古現代文學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世界,促進文化繁榮進步。

參考文獻:

[1]劉育霞.魏晉南北朝道教與文學[d].山東大學,.

[2]韓洪波.從變文到元明詞話的文體流變研究[d].揚州大學,.

[3]王永丹.佛教傳播對唐傳奇小說通俗化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

[4]楊瑰瑰.《維摩詰經》文獻與文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古代文學中的儒家用世精神【2】。

摘要:儒家用世精神是我國歷史經驗與文學積累的產物,具有廣泛的使用性,從而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個性。

古代文學作品豐富多彩、各有千秋,但其中都包含著儒家文化思想。

本文以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儒家用世”精神作為研究對象,從不同方面探討我國文學作品中所體現的儒家用世精神,從而了解儒家用世精神在推動我國文學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古代文學作品儒家用世精神探討分析。

我國古代的文學作者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儒家用世精神。

這種精神突出表現在,古代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者期望能夠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入仕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體現個人的價值。

儒家用世精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創(chuàng)作者處于意氣風發(fā)的狀態(tài)下,以當時社會等級秩序為目標而奮斗。

處于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大多慷慨激昂,表達自己的人生理想多以立志、立功、立德為思想主線。

其次,是創(chuàng)作者處于失意時期,選擇追求精神樂園超凡脫俗的精神狀態(tài)。

處于這時期的創(chuàng)作者大多游山玩水,享受自然風光,文學作品多以嫻靜悠然為主,向往在世外實現人生價值尋找人生樂趣。

通過這兩方面的分析,能夠看出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1、儒家用世精神的基本內涵。

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用世精神”,在很大從程度上表現在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

其主要意思是說明人生于世需要為整個世界、社會作出貢獻,從而體現自己的人身價值。

儒家用世精神的主要思想是提醒世人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工作,對人生充滿激情在生活中遇到挫折與磨難,要積極樂觀的面對,自己的事情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儒家用世精神主要是警示人們,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人的作用力非常小,無法逆轉人世間出現的很多不幸與磨難,但是只要通過自己的付出與努力,即使不能有很好的收獲也可以做到無悔于心。

孔子可以說是儒家用世精神體現最為突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一生都面對著入世不成的打擊,空有治國方略卻不得伸展。

孔子的一生都在為整個社會以及統(tǒng)治階層的治國之道而奔走。

雖然他最后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能夠成為流芳百世的大圣人無疑是他不放棄積極追求的結果。

孔子所處的社會發(fā)展時代中,并沒有社會主義也沒有民主選舉,更沒有任何的革命運動。

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要想實現自己的從政理想唯有被君主賞識,才是最有效的途徑。

以此從政治層面來看需要真正做到有所作為,很多文學作者唯有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的途徑讓世人知曉自己的用世才能。

縱觀我國古代的整個文學歷史的發(fā)展過程,無論是李白、范仲淹或是蘇軾、辛棄疾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了各自的用世精神,在文學表達過程中由于作者在用世道路上的發(fā)展不同,具有不一樣的文學情感表達。

2、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學載體上的體現。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在不同的作品載體中儒家用世精神體現的方面也不盡相同。

以儒家用世精神的角度上來分析,古代文學作品要體現儒家用世精神,需要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體現出文學性與服務性于一體的精神思想,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催生出了各種文學體裁類型。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者不同程度上都凝結了作者的用世精神,其中有部分文學作品積極表達了作者的個性與思想,在體現出儒家用世精神的同時,展現了自己的的獨特性。

如李白的文學作品極具個性,被成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陶淵明悠然自得的田園派代表。

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治國用世之道,在他們的文學作品當作雖然表達出了儒家用世的精神,但也帶有濃厚的個人性格特征。

在我國優(yōu)秀漫長的文學發(fā)展史中,文學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朝代的更替,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文學風格和體裁。

除去詩歌在我國文學發(fā)展中這條重要引線外,唐代傳奇也是其中輝煌的一頁。

唐朝的傳奇小說最初創(chuàng)作的目的帶有十足的實用性,注重用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驗證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詩文以及寫作造詣。

傳奇小說具有創(chuàng)作過程連貫、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創(chuàng)作時間長等特點,在表達儒家用世精神時雖然沒有詩歌的方便快捷,但是表達的意義深遠,并且通俗易懂便于百姓閱讀。

從兩種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分析發(fā)現,以詩歌表達自我理想抱負的作者通常積極尋求能被君王賞識的方式,而傳奇小說更注重在百姓生活中進行警示實現自我思想,例如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的三部短片小說,無不教導人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怼?/p>

3、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

從儒家用世精神角度上來說,自詩歌出現時期起,大致從“言志”、“情態(tài)“到“寫意”最后發(fā)展到“傳神”,這一連串的思想模式都表現出,這一體裁的古代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重點向創(chuàng)作者的心理轉變而發(fā)展,在于強調創(chuàng)作者的內在精神與神韻的統(tǒng)一。

由此看來我國大部分的古代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者均屬于表現型的創(chuàng)作者,而非再現型創(chuàng)作者。

例如在杜甫的詩詞中很少提及現實主義細節(jié),主要以抒發(fā)情懷為主。

又如孔子周游列國,游說各路諸侯,以此希望得到君主任用。

盡管最后孔子并未如愿,但在后續(xù)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并未提及在用世追求中的事跡,而是注重表達自我感受與以及感悟。

由此表明了我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者儒家用世精神,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方式。

結束語:

在儒家用世精神的影響下,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都呈現出兩面性。

既以通過進入仕途實現個人理想,或至于世外對他人進行感悟,實現自我價值,本文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分析,促進有關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研究工作的深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應佩.中國古代文學鑒賞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夏至輕.中國古典小說史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七

為認真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切實增強學校黨員思想理論武裝,根據縣委《關于在全縣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意見》(組辦[2015]17號)精神,結合實際,現就學校開展學習活動,制定方案如下:

校黨員自覺把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為一種精神境界、工作習慣和價值追求,不斷增強工作中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學校改革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

學習經典著作要以研讀原文為主,通過黨員個人自學、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等形式,深刻把握精神實質和思想內涵,著力提高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由學校黨委擇優(yōu)推薦到縣委組織部并在《涇縣黨建》、《涇縣報》、《涇縣先鋒網》等媒體擇優(yōu)刊發(fā)。

2、集中學習。充分利用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支部會議學習,行政會集中學習等載體,每季度組織1次集中學習,通過精選代表性篇目研讀、納入黨組織學習計劃、看輔導錄像等多種形式開展理論學習,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認識與理解。

3、交流研討。學學校黨組織每季度召開1次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心得交流會,每半年組織開展1次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專題討論,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進行深刻反思,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闡述的基本原理來正確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4、舉辦專題報告會。創(chuàng)新專題學習教育方式,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相關專家、領導進行專題輔導講座,同時也可與其它院校積極開展交流活動。

5、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充分利用我縣紅色現場教學示范基地作用,組織。

各支部黨員干部到基地,采用專題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等多種方式,弘揚新四軍精神,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強化黨員干部黨性鍛煉,堅定理想信念,為服務涇縣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提供思想保證。

1、學校黨組織要高度重視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工作,把學習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列出學習專題,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

2、學校黨組織要結合實際,采取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好學習活動,擴大學習教育的覆蓋面,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入人心。

確?;顒佑新曈猩掷m(xù)深入開展。

4、學校黨委要加強督促檢查,嚴抓落實,確?;顒尤〉脤嵭?。各支部要及時總結學習情況,將學習制度、學習計劃、學習記錄及學習心得等資料整理歸檔,于每學期末報校黨務辦公室。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八

威廉·h·比弗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會計學家和教育家,是推動實證會計研究產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財務呈報:會計革命》立足于現實的經濟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會計價值觀的范式變革,是一本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經典會計學著作。其立論深刻,論證嚴謹,結論可靠。

作者將會計價值觀從計量觀到信息觀的轉變評價為一場深刻的會計革命。計量觀產生于完美和完全市場,核心思想是以會計收益準確反映經濟收益。信息觀則放寬了對完美和完全市場的假設,將會計呈報的功能僅定位在提供能夠改變投資者未來預期的增量信息上。深入闡述了財務呈報有待深入研究的兩個基礎問題:一是處于現行財務會計結構中心位置的應計制會計的功用問題,二是作為財務呈報環(huán)境主要構成的財務呈報規(guī)范的功用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時,美國著名會計學家威廉·h·比弗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即財務呈報正處在從經濟收益計量觀向信息觀轉變的過程中。其由之前向投資者提供用以評價管理當局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報告,轉向幫助投資者決定如何在當前消費和投資之間分配財富,以及如何在各種證券之間配置所需資金。比弗將這一過程稱為會計革命。他還針對21世紀的財務報告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廢棄掉傳統(tǒng)的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格,而采用綜合數據庫方法加以展示的話,那財務報告將會是什么樣子?遺憾的是,他并沒有給出答案。

事實上,基于權責發(fā)生制的角度,以上問題是不可能得出答案的。

正如比弗所說,企業(yè)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外部投資者的需求。外部投資者需要在不同投資方案中進行選擇、取舍,為此需要有統(tǒng)一的、公認的會計準則作為對外財務報告的通用標準。財務會計準則聚焦在與企業(yè)對外財務報告相關的確認、計量、記錄、編制和列報方面。所以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相關性,最終還要落實到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上。

而這種可比性,雖然也可被理解為決策有用性,但這里所指的決策者,更多的是指投資者或外部決策者,而非企業(yè)內部決策者。

對象是企業(yè)內部的各級決策者。它涵蓋了企業(yè)的管理決策、設計規(guī)劃與績效管理系統(tǒng),管理會計師可利用其在財務報告與控制方面的專業(yè)技能幫助管理者制定及實施組織戰(zhàn)略??梢姡芾頃嫷姆懂犚h大于財務報告,幾乎涵蓋了企業(yè)需要運用到分析和決策的所有領域,它給企業(yè)各級決策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決策支持。不僅如此,當今世界的發(fā)展速度已經遠超出了比弗當初的想象。步入21世紀以來,企業(yè)的組織形式、技術、市場等各個要素都在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迅猛變化,更加地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的各種物質和情感需求。而會計界對此普遍缺乏足夠的敏感和關注。

隨著3d打印機等新技術的出現,制造業(yè)將有機會突破人力資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憑借壓低員工福利所取得的競爭優(yōu)勢將不能持續(xù)。假以時日,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再配合以個性化產品制造軟件的爆發(fā)式增長,由企業(yè)來提供大部分的日常產品和服務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

從企業(yè)信息系統(tǒng)的發(fā)展來看:管理大師、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稻盛和夫所推崇的阿米巴經營方式彌合了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鴻溝,實現了全員的信息共享;以sap、oracle為代表的erp平臺建設,將企業(yè)管理和會計信息化建設融為一體;而可擴展式商業(yè)語言的出現,打破了會計專業(yè)人士對會計信息的壟斷;對大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甚至可以得出遠比財務報表信息更及時、更可靠的決策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還需要保留大量的專職財務會計人員嗎?從產品或服務的銷售以及物流配送方式來看,以淘寶網為代表的網絡交易異軍突起,配之以物流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得零售業(yè)格局在未來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同時云計算和遠距離海量信息傳輸技術的出現,又催生了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使得未來汽車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物物之間可以實現信息的自動溝通和交互控制,生產效率將大幅提升。

會計人員如何應對?

企業(yè)革命已然發(fā)生,會計革命也勢在必行。有人調侃說,中國會計人員的失業(yè)率將取決于sap產品的降價幅度。讓人難以輕松的是,這個調侃很有可能變成現實。目前中國1400萬財會人員中,90%的人員的知識結構可能在未來5年內完全過時。而剩下的140萬會計人員,如果不能保持持續(xù)學習的能力,也將在隨后幾年喪失競爭優(yōu)勢。

對于廣大會計人員來說,該如何應對?盡快實現職能轉換可能是唯一的應對之道。會計人員應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眼光,能夠組建跨職能團隊,了解市場需求并管理競爭情報,理解并積極實施互聯網電子商務,同時把握機會和風險,開源節(jié)流,實現戰(zhàn)略成本管理,對績效進行評價和獎懲。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做這些事情時,必須要秉持勝任、保密、正直、誠信的職業(yè)道德原則。而所有這些,在管理會計公告中都有系統(tǒng)的闡釋,并提供了開展相關工作所需的工具和方法。

在此基礎上,對于中國的會計從業(yè)人員來說,應實現企業(yè)運營及業(yè)務內容更深入的結合,并盡早對現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彌補,建立起商務邏輯思維框架,提升其商業(yè)判斷力。此外,在全球一體化的現實背景下,還應盡早養(yǎng)成國際化視野,關注國際同行業(yè)企業(yè)以及會計領域的發(fā)展和變化。

在這方面,以神華集團為代表的部分企業(yè)已經做出表率。他們已經要求財會負責人必須要熟悉企業(yè)的運營。因為,在erp實施環(huán)境下,企業(yè)資源變化與會計報表已經可以實現聯動。傳統(tǒng)會計人員的確認、計量和記錄職能已經被極度壓縮,未來財務人員的主要職能將更多的集中在對財務報表的前提、假設、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的合理性把握上。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也加入到企業(yè)形態(tài)革命、業(yè)務模式革命以及會計信息系統(tǒng)革命的進程中來。

由于會計信息的質量及其競爭力直接關系到會計職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所以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均不斷強調用戶需求。aicpa主席robertmednick曾經指出:“如果會計行業(yè)不按照it技術重新塑造自己的話,它將有可能被推到一邊,甚至被另一個行業(yè)——對提供信息、分析、鑒證、服務有著更加創(chuàng)新視角的行業(yè)所代替”。會計人員不用信息技術武裝自己,高校會計教育不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tǒng)的專業(yè)課程內容,在會計變革的大趨勢下必將處于一種尷尬境地。因此,會計人員應該盡快用信息技術將自己武裝起來,減少對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技術人員的依賴,把握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會計發(fā)展和變革的脈搏。

會計文獻讀后感篇十九

不得不說,這是目前為止書單中花費時間最多,花費精力最多而閱讀的一本推薦書目。翻看第一遍的時候,是硬著頭皮看完的,只覺得晦澀難懂,需要大量的數學基礎與演算。直到翻看第二遍的時候才慢慢體會到此書的精妙,邏輯清晰,架構明晰,順著作者的思路勾勒出一張清晰的管理圖像,當圖像越清晰,越能感受到這確實是一本值得每位管理者研讀的好書。

此書從成本管理會計的起娓娓談起,進而具體用經典的量本利分析,機會成本、生產能力成本和約束理論,作業(yè)成本法等具體的方法,再到平衡計分卡等業(yè)績激勵薪酬系統(tǒng)的闡述,進而用收集、分類、處理、分析和報告信息這樣的工作鏈講述了管理會計工作的實質與內涵。管理會計側重于為企業(yè)內部經營決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服務。因此,信息相關性的價值要遠高于信息的客觀性和可驗證性。

而再好的理論,也需要實踐,而無錫市國資委所屬的一家上市公司無疑是管理會計的先行者與先進者。

作為企業(yè),特別是成功的企業(yè),基業(yè)常青的企業(yè),成本管理的精細可以說是非常的苛求完美,特別是德國公司和日本公司。對細節(jié)的注重更是到難以想象的地步。無錫市市屬國有企業(yè)所屬一家上市公司,歷年和德國公司合作甚多,并和德國公司合資一家公司,互派員工,互相學習,而從那家公司熏陶鍛煉后再回到國有企業(yè)時,他們同樣開始對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控制在深入剖析好每一個步驟與細節(jié)后通過預算開始,步步為營,企業(yè)效益的逐年提升就是對這種管理方式最好的肯定。

該上市公司將成本控制提升到全方位,更是生產全過程中,一是對戰(zhàn)略決策成本控制,以董事會為核心的戰(zhàn)略決策機構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決定投資方向、規(guī)模、地點、時間;二是對預算績效成本控制,由核心管理團隊中的生產經營決策者調動企業(yè)人財物信息,進行資配置;三是對經營過程成本控制,由企業(yè)日常成本控制重點中的決策執(zhí)行者進行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中尋找控制點進行成本控制。

對于戰(zhàn)略決策成本控制,該公司是梳理了子公司的各項業(yè)務,對公司的業(yè)務進行調整,雖然從某個子公司或是某個方面說,成本是有可能增加的,但是站在整個公司的角度,不僅進行了產業(yè)結構調整,整合了資,并且取得了明顯的降本增效效果顯著。

對于預算績效成本控制,通過重新梳理組織框架及流程,對預算執(zhí)行進行職責分工,并將考核指標分解落地,并通過運行分析進行跟蹤反饋,并進行專項評估及改進,從而與年終考核掛鉤。

對于經營過程成本控制,企業(yè)資配置好以后,余下就是企業(yè)各層面員工如何執(zhí)行落實公司預算目標,這一層面的成本控制涵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組織生產,產品銷售到售后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以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控制和運營資金成本控制為兩條基本主線通過價值鏈分析,提高運營質量,有序控制成本。在采購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搭建采購平臺,進行商務談判取得了大宗物資采購降本%,外協(xié)采購成本發(fā)展板塊下降%,成熟板塊下降%的成果。在制造環(huán)節(jié),通過量化成本要素并目標化,通過單成本、人工成本、刀具成本、原材料成本、原材料、產成品、設備利用率、報廢率等要素進行分析,并對產線過去年及近6個月的銷售情況及成本結構情況進行分析,充分了解產品的銷售情況,成本變化情況及盈利能力,分析當年及當月生產運營情況,通過數據展示的形式,反映生產經營差異的主要組成部分,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實現員工效率提高10%的目標。對于銷售環(huán)節(jié),一是對應收帳款進行管理,對客戶進行分級,及時跟進,對于寄售銷售進行取消,從而以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控制和運營資金成本控制為兩條基本主線,通過價值鏈分析,提高運營質量,有序控制成本。

正是因為深得《高級管理會計》的精義與要旨,所以該企業(yè)借助完備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將成本控制深入到管理的各個細節(jié)與步驟,從而取得了喜人的實效。20xx年上半年在沒有增加人員的基礎上,通過內部挖潛與降本,實現了訂單增長0%多,銷售利潤均增長0%的業(yè)績。

成功的企業(yè)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業(yè)各有各的難言之癮,作為一家行業(yè)內的標桿上市企業(yè),基業(yè)常青的不僅是高素質的員工,高品質的產品,更主要的`是精細核算到分的高級管理會計方式的理念與實踐。

高級管理會計確實是經典教科書,值得我們每個從事與企業(yè)相關工作的人員好好研讀,更要將這些要義與企業(yè)的精細化管理相聯系,從而真正使企業(yè)能在商海無情的競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業(yè)界翹楚,行業(yè)標桿。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1046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