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該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能得到充分的展開和實施。教案的編寫還應充分考慮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教案范例中所包含的教學步驟和評價方式可以啟發(fā)我們對教學過程的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一
“上課不能玩玩具!你不知道嗎?“廉老師氣得頭頂冒煙,使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勁兒把水晶泥甩在講桌上,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田光耀,大聲吼道。
田光耀呆若木雞地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挨著老師地批評:“光耀啊光耀,你就天天上課玩玩具,拿個大大的鴨蛋光宗耀祖嗎?”看著老師雙手比畫著一個比臉盆還大的鴨蛋,有的同學眼睛笑成了月牙,臉成了一朵盛開的牡丹花,有的同學竟然膽大包天,哈哈哈哈哈哈地笑出了聲。廉老師把如刀子一般的眼神投向我們:“再笑你們就和田光耀一起罰站。”我們的嘴就像安了拉鏈,這會兒都被齊刷刷的拉上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只聽見我們的小心臟咚咚的敲著鼓。
下課了,同學們都變成了一個個小采訪員,跑到田光耀的座位上去采訪他:“你被老師訓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是痛苦的?是委屈的?還是感覺非常難堪?”
田光耀大手一揮,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吼道:“都一邊去?!?/p>
龔廣元和王凝皓還要張嘴,田光耀臉拉的比書包帶還長,眼珠子像兩把利劍,手指著一圈圍著他的同學:“不想和你們說話,趕緊給我走開。”望著橫眉怒視的田光耀,同學們如飛鳥走獸一樣紛紛地逃散,再也不敢靠近他。
下課十分鐘一晃就過去了,第二節(jié)課還是語文課,田光耀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是在認真聽講嗎?不像!雖然眼睛看著黑板,可是他總不聚光。那他一定是在想下課時間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仔細看也不像,因為臉上沒有憤怒的表情,對肯定是在反省自己。廉老師從四十六雙眼睛中看到跑神的我,就把我叫起來,問我在看什么?田光耀有那么好看嗎?你是不是想像田光耀一樣?我忍著不讓淚水落下來,可淚水就像斷了線的珠子滴滴溜溜往下流,老師看到我哭了,就語重心長的對我說:“上課的時候要用心聽講,不要想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你坐下吧,希望下不為例。"于是我面紅耳赤的坐了下來。
“叮鈴鈴!叮鈴鈴!下課了。這時有幾個同學向我走來:“老師訓你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感覺委屈嗎?”此時我才體會到被同學們采訪是多么丟人的事?滿臉通紅,惱羞成怒的我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把同學們趕走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學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方式,養(yǎng)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習慣。
2、幫助學生懂得并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會融洽人際關系,緩和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教學重點:“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教學難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視頻導入。
1、播放電影《孔子》片段。
細雨淅瀝,秋風瑟瑟。車靠站,上來一位中年婦女,她走進一個座位,打量了一番,皺起眉頭,面露不悅,嘴里喃喃自語。原來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幾滴水,弄濕了椅面。
她重選了一個空著的雙人座位。入座時,隨手把她那滴著水的雨傘放在了旁邊的座位上??????探究:
1、中年婦女為什么會“皺起眉頭,面露不悅”?
2、你們認為她“喃喃自語”些什么?
3、請你評價一下中年婦女的言行?生活在線(續(xù))。
材料:大人都喜歡逛商場,特別是媽媽。但我們注意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尤其是人多熱鬧的商場。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納悶。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就不能吸引小孩子呢?探究:
1、為什么小孩子不喜歡待在商場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得出結論)。
你不想被人欺騙,就不要欺騙別人;你不想被人傷害,就不要傷害別人;??。
環(huán)節(jié)五:情感升華。
展示兩組圖片,學生比較得出結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三
當你看出了一條狗的寒冷,給它墊上了溫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會久久地看著你,它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它的感激;當你看到一只鳥受傷了,將它從貓嘴里奪下來,用藥水治療它的傷口,給它食物,然后將它放飛林中。它飛到樹梢上也會回頭來看你。它同樣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銘記你的救助。
低智能動物尚且會感激別人的救助,人類難道不也應該有顆感恩的心嗎?狗和鳥會長久地凝視你以表達感激之情,可是這一刻很快就會過去;它們可能很快忘卻你。但有了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來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彌散在天地間,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溫暖,有了親切。因而我們應當培養(yǎng)人與人之間的這份情感。
初中物理課本上明確定義無實用價值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而額外功就是尋常所謂的無用功,由此可見,無用功是有用功的必要條件,說到底,我們一直是在做有用功。
隨著我對感恩的認識,在生活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把別人幫助自己變成我?guī)椭鷦e人,讓愛心延續(xù)下去。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我自己身上。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要上課外課,碰巧媽媽的電動車又壞了,我只好改乘公交車。這時黑壓壓的烏云在天上翻滾??公交車還不來,我都有些著急了,一陣風刮來我心想:糟了,要下雨了。我趕緊把事先準備好的雨傘撐開,忽然我眼睛一亮,熟悉的22路公交車來了!終于來了!我很興奮,迅速地準備上車。同時,雨點也噼里啪啦地砸了下來。這時遠處傳來孩子的哭聲。我回頭望去,只見一位老奶奶拉著個三四歲的孩子深一腳淺一腳地朝站牌跑來,她手里還拎著許多東西。我趕緊收住腿,往邊上一閃:“老奶奶您快上!”我看見車上乘客已滿,趕忙幫老奶奶把小孩接上去,“孩子,謝謝!”老奶奶不停地說。她伸出一只手:“孩子,快,我拉你一把!”車門卻哐當一聲關上了。是的,車上人已滿騰騰的了,擠得水泄不通,實在上不去了。我揮揮手,微微一笑,轉身又回到站牌下面去了,耐心地等著下一輛車。雖然我那天上課遲到了,但我仍然覺得很快樂,因為我終于幫助了別人。我不禁想起了文立芳的一句名言:“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其實,感恩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遙不可及,它做起來也很簡單。當他人向你投來美好的目光時,你要回贈一個親切的眼神;當?shù)玫剿说膸椭鷷r,你要投去一個甜甜的微笑;當受到他人的鼓勵時,你要說聲:“我會努力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落葉對根的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兒子對母親的感恩。
我們感恩不是為了感恩而感恩,總是為了點什么,像二娃那樣為國家做貢獻,像小利軍那樣為了孝順爹娘,都是很好的,做明星不會有錯。不過,等你長大了,真的走在社會的路途上,要記得你最開始的堅持,不管你面對什么人,很多事都不能退縮,不管你現(xiàn)在懂不懂這句話,我都希望大家能記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2、了解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換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體表現(xiàn)及要求;。
1、學會表達自己的寬容;。
2、學會助人、樂于助人;。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與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間需要幫助與支持,從而為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打下較好的基礎。
重點: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難點:在生活中怎樣做到寬容。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堂。
教學設計。
古代的前賢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給人啟迪、幽默雋永的妙語箴言。這些格言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這千萬條格言中的一句,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以發(fā)現(xiàn)這句話的被人們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東西強加給別人。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和實踐前賢的至理名言。請大家暢所欲言,用自己的話表達你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學生交流)。
【教師提問】:有誰愿意根據(jù)動畫片意境編個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孫叔敖的人,小時候,他在路上見到一條兩頭蛇,趕快把蛇殺死并且深深地埋起來。當時傳說見到這種兩頭蛇的人必死無疑,孫叔敖哭著告訴媽媽。媽媽問他:“那條蛇現(xiàn)在在哪里?”他回答說:“怕它再害別人,已經(jīng)把它殺死埋起來了?!眿寢屨f:“你有幫助別人的心,老天必然會保佑你?!焙髞?孫叔敖不但沒有死去,長大后還做了楚國的名臣。
【教師提問】:你能想象出當時孫叔敖見到兩頭蛇時的情景嗎?請你描述一下他當時的心情。
【教師提問】:你覺得孫叔敖媽媽的話有道理嗎?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孫叔敖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教師提問】:從孫叔敖的這種舉動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樣的品德?
這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師講述】:孫叔敖見到兩頭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問題,他自己碰到的不順心的事情,不希望別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見麻煩后常替別人著想。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一種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問題,常替別人著想。
心靈劇場:(選三位同學演一演)。
人物:李勇朋友王小海同學甲。
故事梗概:李勇號稱班里的“大哥”,好講哥們義氣,平時待他的朋友也不錯。一天中午,李勇與班里的一位同學因意見不一致而發(fā)生爭執(zhí),并一時氣憤地將那位同學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覺得李勇有點過分,下課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學。這令李勇非常惱怒。他想:我對王小海不錯,可他居然去幫助別人,太不夠朋友了。于是他揚言今后與王小海勢不兩立。
【教師提問】:李勇為什么氣惱?
【教師提問】:李勇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響?
猜一猜:故事會怎么繼續(xù)下去?(鼓勵同學多設想幾種結局。)。
【教師提問】:造成這幾種不同結局的原因何在?
【教師講述】: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每個人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記住他人的幫助,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萬不能己所不欲,卻施于人,這是一種很明顯的損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種做法。我們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人,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充滿陽光,日子將會更加多姿多彩。
:我來做選擇。
1、考試后,全班誰的成績最好,最好成績是多少,你總是:。
a特別感興趣,因為這關系到我的排名b無所謂。
c尋找自己與同學們之間的差距d恨那些成績比自己好的同學。
2、在你幫助別人后,會有這種感覺:。
a很自豪,覺得自己生活得有價值b很后悔,覺得自己吃虧了。
c很自然,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這樣d下次一定找機會讓他幫我。
探究話題,價值引導。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78材料。
【學生回答】:吉伯是個樂于助人而又性格急躁的人,馬沙是個知恩圖報,心胸開闊的人,他有著一顆寬容的心。
【教師提問】:當你受到委曲、被人誤解時,你是怎么做的?
你如何表達你的寬容?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述】:寬容其實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異;適度忍讓,體諒別人;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正視缺點,自我提高。剛剛這幾位同學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寬容之心,這就十分難得。
【教師小結】:生活在團體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寬容的心,真正地學會了換位思考,那么我們就是擁有善良之心的人,我們就是一個能扶危幫困的人,那么,我們就能在危難之時顯身手,既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欣賞歌曲《好漢歌》。
【教師提問】:你最欣賞歌詞中哪幾句?能不能試著唱給大家聽聽?
【學生回答】:我最欣賞開頭兩句: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學生回答】:我最喜歡“世界需要熱心腸”這句。
【教師提問】:能說明你喜歡的理由嗎?
【學生回答】:在生活中,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任何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教師提問】:你覺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他人?
【學生回答】:一個會心微笑。
【學生回答】:一句真誠的安慰。
【學生回答】:一次無私的幫助。
【學生回答】:一句真摯的祝福。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xiàn)嗎?
【學生回答】:待人和善、關心他人,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企求回報;以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讀讀議議。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能小結出相互支持的表現(xiàn)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指名兩學生配樂朗誦《盲人點燈籠》)。
【教師提問】:閱讀“盲人點燈籠”這則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學生自由發(fā)揮談感想)。
【教師小結】:人應該盡力去幫助別人,同時也不應一味拒絕別人的幫助,適當接受別人幫助,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所付出的愛的承認。生活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將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厭惡,自己視為痛苦、災禍的、不愿意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切記不可“己所不欲,卻施于人”。
板書設計:。
1、換位思考能保持樂觀心態(tài),坦然面對生活。
2、換位思考能感受到團結和睦的力量。
3、換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極端的思維習慣。
4、學會表達寬容。
尊重他人,求同存異;。
適度忍讓,體諒別人;。
坦誠相待,主動溝通;。
正視缺點,自我提高。
1、相互支持的表現(xiàn)。
2、相互支持的作用。
教學后記:我之所以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初的意圖是想跳出以往上課的套路和框架,給自己一片全新的天地,自由地構建自己的教學模式。經(jīng)過較充分的準備和學生的積極配合,我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這只是初次嘗試,整堂課有閃光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1、圍繞教學重點,借助信息技術,選取有意義、有啟發(fā)、有深度的視頻片斷和文字材料,通過觀看和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問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材料豐富,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3、思想品德課堂留出協(xié)作討論和自由辯論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學生許多回答都閃光之處,可見這種方式能夠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1、由于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點,因此,在有限的時間課堂上,必須去粗取精,講解詳略得當。
2、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問題的設置較多地由老師提出,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較少,因此,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五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jié)選中的基礎知識(詳見《預習檢測》)。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習檢測》)。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重點: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難點: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翻開《論語》,圣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鉆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
什么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內的第二人),即心懷他人,并與他人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么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么解說的。
1.你能準確朗讀全文嗎?
指名學生朗讀12則語錄,糾正讀音錯誤。
2.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則,能讀準譯對嗎?
教學難點(根據(jù)學生預習確定):
對第7、8、9三則理解有難度。
你最喜歡哪一則,為什么?
師生討論完成對各則的理解及其學生學習后所受到的啟示。
1.我們節(jié)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聯(lián)系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lián)系的。(盡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么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節(jié)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于“仁”的內容呢?請大家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施“仁”之后會怎么樣?怎樣做才能達到“仁”?
(重點句)。
a.克己復禮為仁。(什么叫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后會怎么樣:天下歸仁。什么樣的行為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c.愛人,知人(是什么。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b.施仁之后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表述)。
下面,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施行仁后會怎么樣,怎樣才能達到仁。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guī)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為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欲望,而應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并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啟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guī)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各種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jīng)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默默奉獻的員工,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宿管老師,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wèi)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jīng)是一個“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wěn)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fā)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則寫一點讀后感。
小結: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營養(yǎng),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為圣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著圣人為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和發(fā)展著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么幾句話: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六
千百年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一句關于待人接物的至理名言,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讓別人做。這句話在當今社會仍然有很深借鑒之處。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中國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員工,有一位女大學生去應聘,她面試時的那個經(jīng)理問了她幾個職業(yè)性的問題,又看了看她的臉,委婉的告訴她,她沒有應聘上。那個女大學生失望的從凳子上站起,可一個小鐵釘刮住了她的褲子,她弄了好一會兒才把它弄下來,她看了看那個鐵釘后,伸出手把那根釘子撥了出來。正當她要向門口走時,經(jīng)理對她說,她被錄取了。后來,女大學生參加了工作,一天她終于忍不住問經(jīng)理,為什么當初改變主意而錄取她。經(jīng)理笑了笑說,“可以說是那個釘子救了你,在你之前,有很多應聘者,都坐過那個凳子,但他們都沒有去拔掉那顆釘子,只有你拔掉了它。我想,一個能為他人著想的人,一定也可以為公司著想。”
這個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它挽救了那個女大學生的求職命運,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應當先想到這個待人接物的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七
這是《論語》中極具教育意義的篇目之一,主要內容是孔子仁的學說,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它一方面告訴人們不能做什么,一方面又告訴人們該干什么,在現(xiàn)代社會,孔子仁的學說蘊含著很多值得弘揚的思想精華。
對于本課來說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講授選文時,作為教師應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現(xiàn)代價值。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思考現(xiàn)實問題,學會應用“仁”這種思想。
學生課前預習閱讀孔子的資料。
知識與能力:把握文章內容,掌握文言知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和討論,體會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教學重難點:體會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鬃铀鶑娬{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xiàn)?!八 钡朗恰叭省钡南麡O表現(xiàn),而其積極表現(xiàn)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鬃铀U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墩撜Z》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鬃铀允侵溉藨斠詫Υ陨淼男袨闉閰⒄瘴飦韺Υ?。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廣義的,是指大眾,然而《論語》誕生的那個時代“人”的定義通常是指狹義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對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寫著的是“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是在同一句話中敘述的,很明顯這里的“民”是指被剝削階級,勞動人民。用現(xiàn)在的語言來說,狹義的“人”是指奴隸主,即剝削階級,而“民”是指奴隸,即被剝削階級,所以這句話當然也就可以理解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人際關系原則適用于剝削階級,而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關系卻未必如此。這種理解并非無稽之談,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眾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處的“人”應當是指廣義的。
孔子所道出這么一句話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fā)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huán)境下才適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然而在現(xiàn)實中許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條,一切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只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無論是在處理人際關系,還是政治關系方面都應當毫不猶豫地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條經(jīng)久不衰的人際關系原則的重要性。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對方愿意,則不屬于“施”的范圍。己所欲,別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強加給別人。
總的說來,無論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強加給別人,給別人的東西,只有一個標準,即別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據(jù)我們的標準來強加給別人。
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這句話道出了我們做人的真實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或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們應該從自己的內心出發(fā)去理解他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這和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等等指的都是同一個意思。
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在戰(zhàn)國時期,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大禹治水的事,他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我只要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這不是省事得多了嗎?」孟子聽后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會使洪水倒流回來,從而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惯@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這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錯誤思想,是會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九
2、祖父去世后,這拐杖歸了我。他的體格非常強健,而且名聲在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和而不同”、“親仁善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樣性中的統(tǒng)一性。
12、在中華文明中,早就有“和為貴”、“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偉大思想。
20、當人們看到你生活變得有多精彩時,他們就會跟著你一起做了。正如俗話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除此之外,我們特別設計的“凡事不埋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品德課程幫助孩子塑造全球所有家長期待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優(yōu)良品德。
22、楊繼繩:傳統(tǒng)價值管包括如何對待生命,如何對待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jié)選中的基礎知識(詳見《預習檢測》)。
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習檢測》)。
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二、教學重點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點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三、教學難點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四、課時安排:1.5課時(0.5為預習檢測,達到認知、技能目標,本課時為1)。
五、課型:多媒體授課。
六、教學方法:啟發(fā)、探究。
七、教學過程1.導語。
翻開《論語》,圣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鉆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
什么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夠聚在一起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么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么解說的。
2.學生集體背誦。(落實背誦,活躍課堂氛圍)。
教師:其實,文言文的語感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讀來完成。在平時,只要你想讀,敢讀,然后大聲讀,就可以讀出味道,讀出情感,讀出人生?!隘偪裾Z文”,讓我們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瘋狂,領略文言文這塊質樸的土地帶給我們的享受。3.文本解讀:
(1)我們節(jié)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聯(lián)系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lián)系的。(盡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么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節(jié)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于“仁”的內容呢?請大家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
什么是仁?怎樣做才能達到“仁”,施“仁”之后會怎么樣?(重點句)。
a.克己復禮為仁。(什么叫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后會怎么樣:天下歸仁。什么樣的行為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f.我欲仁,斯仁至矣!
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a.什么是仁: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表述)。
下面,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施行仁后會怎么樣。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guī)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從字面意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為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欲望,而應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
4.“仁”與生活。
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并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啟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guī)定。
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山茶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
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愛人。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jīng)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默默奉獻的陳秀金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wèi)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jīng)是一個“仁”
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wěn)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fā)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5.總結:從生活到智慧,從智慧到著書立說,從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們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營養(yǎng),明天,我們雖然不能成為圣人,但我們絕對可以說我們一直正在沿著圣人為我們描繪的藍圖在建設和發(fā)展著我們的文化,再此,請讓我們再一次用真誠來朗讀這么幾句話: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一
學生收集“志愿者”助人的故事?;顒舆^程。
2.感悟名言:學生先閱讀傳統(tǒng)美德故事《買屋讓屋》,從中領悟蘇軾買屋又讓屋的道德心境,即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絕不施加給別人,然后閱讀第五頁的開頭一段文字,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內在含義。
6.將心比心:先在左邊軸心圓下面的空白圓內填寫自己不喜歡別人的行為內容,然后按照“我不喜歡別人......”“我就應該......”的思考方式,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右邊的五個空白圓內寫出自己所應表現(xiàn)的行為內容。
7.教師總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待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我們要學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時時處處做到善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二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人。”這是一句世人皆知,淺顯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對這句話我是百分百的同意,可是己之所欲就能夠濫施人了嗎?當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別人的事情都要研究別人的觀點和感受。
有人說,普希金說了,“走自我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所以自我是最重要的,只要自我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對自我有利即可。我想,這種思想未免有點太自私了,對自我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上司接納了員工的意見,能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誤;自我聽了朋友的勸告,能夠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彎路。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別人,別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呢?這樣的人隨后只能是眾叛親離,沽名釣譽!
當初,楚王想攻打宋國,魯班的云梯都給他造好了,可最終為什么沒有打成?這要感激兩個人。一是出使楚國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當初是用心研究過墨子的話的,否則他也不會放棄這次攻宋的機會??梢?,楚王是一個己所不欲,亦不施人的人。假若楚王當時不管墨子,現(xiàn)將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雙方損失慘重,對楚王也是不利的。
還有兩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鵲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為高超的醫(yī)術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個以他而來的成語“諱疾忌醫(yī)”在民間流名百世。蔡桓公為什么會死?原因就是他自我想著自我沒病,而不讓醫(yī)術高明的扁鵲來給她治療,最終病入骨髓,一命嗚呼了。
過分的獨斷主義帶了樂如此嚴重的后果,以至把命都丟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人”。吾云:“己之所欲,聽人,關人,人亦思爾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三
“己所不欲勿施人”,這是我們課本里記載的一句摘自《論語》的話。一個高尚的人就必須要做到:自我不喜歡的東西,不能強加給別人。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將心比心,可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我在學校一向都是好學生,輪值班長,大隊委員,深得教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可一回到家里,有時就表現(xiàn)出了一些固執(zhí)和不好的習慣。我不愿意做一個兩面性的.人,可多數(shù)時候真的克制不了自我,無意間惹長輩生氣,事后自我也后悔。從上學到此刻,我都是每個周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周五晚上才能回自我的家。在姥姥家,定點睡覺到點起床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為我怕姥爺?shù)牧P我??墒怯只氐阶晕壹彝砩喜幌胨绯烤蛻写?。有一天早上,媽媽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來,還跟媽媽發(fā)脾氣,耍性子。媽媽十分生氣。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書,叫媽媽給我拿點水果來,我連叫了三遍,媽媽都沒有理我。我急眼了,沖到廳里,對媽媽說:“我叫了你三遍,你為什么不理我?”媽媽很正經(jīng)地對我說:“越越,媽媽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能給你拿,媽媽就是讓你體會一下,你叫別人別人不理你的感受?!碑敃r,我沒有理會媽媽的意思,“哼”了一聲,又回去看書了。睡覺的時候,媽媽就這件事,又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我強加給媽媽太不應當了。我后悔了,后悔自我常常任性不尊重媽媽。是,我真心地向媽媽道了歉,并表示今后必須改。
說實話,我異常羨慕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因為他們在學校在家里一個樣。當我學過“己所不欲,勿施人”這句論語之后,就嘗試著將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處,做一個在家里在學校沒什么兩樣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變著自我,結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jié)選中的基礎知識(詳見《預習檢測》)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習檢測》)3.情感目標: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二、教學重點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點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
三、教學難點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課型:多媒體授課。
六、教學方法:啟發(fā)、探究。
七、教學過程。
1.導語。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語文》選修之“先秦諸子選讀”“。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課文簡單,9個小節(jié),就幾句話,也沒有幾個文字。所以今天的課盡可能輕松。想同學們已經(jīng)做了很好的預習,因為學生是最聰明的,最自覺的。對吧?即使沒有預習,也不要緊,據(jù)說這樣的同學更聰明,只要現(xiàn)在趕緊看一眼,就全部明白了。
翻開《論語》,圣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學生個性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在學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師者,看到了一位讓學生感到“仰而彌高,鉆之彌堅”的師者,看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智者,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堪稱“萬世師表”。
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
什么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
《論語》的核心部分是“仁”?!墩撜Z》共21,469個字,其中“仁”字出現(xiàn),有人統(tǒng)計有109次,這也就是說,《論語》中,平均十幾個字中就出現(xiàn)一個“仁”。密度之大、頻率之高,實屬罕見。這位孔圣人是事事講“仁”、處處講“仁”,為政講仁政,做人講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們昭示:仁愛同情是人間正道,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仁者愛人。
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夠聚在一起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么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么解說的。
重點詞:
(1)克己復禮為仁克:克制。(2)天下歸仁焉歸:稱許,贊許。
(3)請問其目目:條目,詳情。請:請求對方做某事;請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4)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不敏:資質愚鈍;事:實踐,實行。(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躬自:自身,自己。(6)樊遲未達達:明白,理解。(7)問知知通智。
(8)舉直錯諸枉錯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9)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鄉(xiāng)通向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問知。子曰:“知人?!?/p>
“知”通“智”
(2)舉直錯諸枉。
“錯”通“措”
(3)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
“鄉(xiāng)”通“向”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明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立、達為使動用法。
(2)選于眾狀語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定語后置句。
(4)克己復禮為仁判斷句。
疏通文意,理解語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譯文】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復禮,全天下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行仁,完全靠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具體條目?!笨鬃诱f:“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鳖仠Y說:“我顏淵雖然資質愚鈍,但愿意實踐這些話?!?/p>
2、【原文】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仲弓問仁??鬃诱f:“出門時要象會見貴賓一樣莊重,使喚百姓就像承當重大祭祀一樣嚴肅。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強加于人。在諸侯國做官、為諸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敝俟f:“我雖不才,愿照此辦理?!?/p>
3、【原文】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狈t退,見子夏曰:“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智,子曰:”舉直措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譯文】樊遲問仁,孔子說:“對人慈愛。”問智,孔子說:“對人了解?!狈t不理解??鬃诱f:“以正壓邪,能使邪者正?!狈t退出來,見子夏說:“剛才我見到老師,問什么是智,老師說:”以正壓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這話很深刻!舜管理天下,從群眾中選拔人才,選了皋陶,邪惡之徒從此銷聲匿跡。湯管理天下,從群眾中選拔人才,選了伊尹,不法之徒從此無影無蹤?!?/p>
5、【原文】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文】子貢說:“如有人能讓百姓都得到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怎樣?可算仁人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堯舜都做不到!所謂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時先幫別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時先幫別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實行仁的方法?!?/p>
6、【原文】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p>
【譯文】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想要仁,仁就來了?!?/p>
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yǎng)遠大的抱負、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xiàn)全人類和平友愛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為理想奮斗終身,這樣的道路不是很遙遠嗎?”
8、【原文】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p>
【譯文】孔子說:“志士仁人中,沒有貪生怕死出賣正義的人,卻有舍生忘死維護正義的人。”
9、【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p>
【譯文】孔子說:“品質惡劣的人,忍受不了貧窮,享受不了快樂。有仁德的人安于實行仁,算計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文本解讀:
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么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
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施行仁后會怎么樣。
1、什么是仁。
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guī)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幫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達就使別人先通達。
請同學們從自處和處世的角度來談一談“仁”的內涵。
從自處的角度來看,孔子所說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禮的規(guī)定。具體地來談,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從處世的角度來看,“仁”就是對他人的關懷,即能夠設身處地地體貼他人。在孔子的語錄里,“仁”的基本含義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為“恕”,或者“忠恕”。
2、當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啟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來,讓我們再一次與孔子親密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仁”學。
(1)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guī)定。
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jīng)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默默奉獻的老師,如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老師,如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wèi)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jīng)是一個“仁”者了。(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wěn)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fā)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五
“己所不欲勿施人”,我想,這句話大家必須都很熟悉了吧!這是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說的一句話。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人”就是用自我的一顆心去幫忙別人、感化別人,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準確的說,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我們要同農(nóng)民伯伯一樣,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成。而我們在生活中的唯一不一樣就是,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忙別人、理解別人、感化別人,將“禮貌”與“寬容”栽在他人的心靈的土地上。
醫(yī)院里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在醫(yī)院里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想想那些在街上乞討的老人與孩子;想想那些因為天災而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的人們你的心里總是會泛起一絲絲的辛酸,不是嗎想想看,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你會期望自我被別人看不起嗎?我想沒有。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權力,不,應當是每一個生物,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權力。即使是那些做錯了事情的人,也是有法律來懲罰他的。
“己所不欲勿施人”。為別人想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要以自我的真誠與真心去換取別人的真誠與真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六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愿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傊瑥淖约旱膬刃某霭l(fā),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為什么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么,收獲的就是什么。
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其他人,但你這種非公平的態(tài)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而且,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每一種思想的后果,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因為你對其他人的所有行為,以及你對其他人的思想,都經(jīng)由自我暗示的原則,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些行為和思想的性質會修正你自己的個性,而你的個性相當于是一個磁場,把和你個性相同的人或情況吸引到你身邊。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我國產(chǎn)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達達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涂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里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jīng)過13年的奮戰(zhàn),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yè)績。之后,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nóng)田萬民歡。
到了戰(zhàn)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夸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只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jù)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里,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語錄,體現(xiàn)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系的向往。
中國有句俗語:「人和萬事興」。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xiàn)「人和」的潤滑劑。愿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艷麗芳香。這一點推廣開來,對于整個社會,意義是很了不得的,那樣就經(jīng)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實現(xiàn)了全球的和諧、共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七
共享,一個能夠完全詮釋現(xiàn)代社會狀況的詞語。
秋風蕭瑟,黃葉紛飛。冷風調皮地灌入我的喉嚨,胸腔以及全身上下數(shù)以萬計的毛孔。我打了個寒顫,想立刻回到家中喝上一杯暖融融的熱茶,溫暖我早已冰冷的身體。可是一抬頭,便看見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現(xiàn)象:隨著風兒的“輪番轟炸,窮追猛打”,一輛共享單車轟然倒地,激起一地塵埃。灰塵飄飛,連鎖反應接踵而至,共享單車一輛接著一輛陸續(xù)與大地來了個親密接觸。就這樣,一排共享單車全部歪歪扭扭的倒在地上,倒地時強大的噪聲波鉆進了十米之內每一個人的耳朵當中。
我愣住了,連忙上去扶起共享單車。擺正車頭,使車身平衡。卻見路人行色匆匆,神情漠然,或低頭欣賞自己散發(fā)著魅力的手機,或抬起頭裝作沒看見這一“壯觀”的景象,或腳步急促,似乎有急事。我詫異萬分,心灰意冷,小心臟好似被冷風撕開了一個大洞,“呼呼”地刮著冷風,隱隱作痛。
“姐姐,你在干什么呀?要不要我來幫你?“我扭頭看去,一個身穿紅衣的小女孩正站在路邊,笑盈盈地看著我。那純真無邪的臉龐和清澈動人的眼眸,似誤惹凡間的天使,令人從心底升騰起一股濃濃的喜愛之情。
只見小女孩笨拙費力地扶起比自己略微高的共享單車,就這樣重復了三次。我怔怔地看著,冰冷的心似乎被溫暖填滿,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涌動并雀躍著。“你看姐姐,這樣就好了吧!”我望著排列整齊的共享單車和這個不到我腰部的小女孩臉上純真的笑容,陽光鉆出云層,照在她的臉上,那金黃的細密的絨毛依稀可見。我的心中翻涌著強烈的情愫,千言萬語融成一句話:“謝謝你!”
共享,于人方便,于己方便。共享,不是看見別人而對困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笑對每一個有困難有需要的人,并伸出那只溫暖的援手,才能讓人間的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讓人間真情溫暖每一個人。
共享的初衷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并不是大家一起享有的東西便可隨意損壞。在這個共享時代中,我們要本著“”的原則,并通過共享使人們充分體會共享真正的意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八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jīng)典,所以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于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jīng)歷,最終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終還很委屈的說:這么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點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于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必須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么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必須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只可是是一個很普通的網(wǎng)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么好的網(wǎng)站為什么他們全都置若罔聞可是此刻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chuàng)網(wǎng)這樣能發(fā)表文章的網(wǎng)站,反之如果對一個厭惡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那里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一樣,個性不一樣,他所構成的世界觀也就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必須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理解自己厭惡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理解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十九
一個富人去問一個哲學家說:“為什么自己有了錢以后,朋友們都不喜歡我了,而且對我都避之不及?!闭軐W家只淡淡地說到:“因為你富有之后,你眼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富人對這句平淡不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都是自私的,只是看自私的程度的不同。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心重的人永遠都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與尊重。因此我們要學會想到理解、相互尊重、多為他人考慮人活在世界上,無時無刻都需要溝通,多為他人考慮,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懂得與學會“?!?/p>
在我們同學之間,有些人喜歡給別人起綽號,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殊不知這種行為是多么的可恥。當這些同學得到快樂的時候,是否想過別人的感受。在這里我想問一下這些同學,當自己遭到別人侮辱的時候,又會作何感想呢?我想奉勸那些同學,千萬不要再這樣做,古人孔子在幾千年前,就意識到為創(chuàng)優(yōu)質服務考慮,吶喊出了千古名句。古人都能做到,更何況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的我們呢?做人要知道“”。
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動物們,如果是我們人類自己呢?倒在獵人槍管下的動物更是不計其數(shù)難道這些地球上的“精靈”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們嗎?難道這個藍色的母親,就只能哺育人類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yōu)榱俗约旱乃嚼?,漠視法律的存在,置大多?shù)人的呼吁于不顧,置地球母親呻吟于不顧,置子孫后代于不顧這種不顧自然、不顧他人、不顧地球母親的行為將會遭到世人的唾棄,這正是他們不懂得“”的表現(xiàn),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保護自然環(huán)境。
“”。為別人著想,只有用真誠才能換取別人的真心。如果人人都為他人考慮,這個世界將更加和平與美麗,你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讓我們謹記“”的真諦,去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二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我們課本里記載的一句摘自《論語》的話。一個高尚的人就必須要做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不能強加給別人。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將心比心,可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我在學校一向都是好學生,輪值班長,大隊委員,深得教師和同學們的喜愛??梢换氐郊依铮袝r就表現(xiàn)出了一些固執(zhí)和不好的習慣。我不愿意做一個兩面性的人,可多數(shù)時候真的克制不了自己,無意間惹長輩生氣,事后自己也后悔。
從上學到此刻,我都是每個周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周五晚上才能回自己的家。在姥姥家,定點睡覺到點起床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為我怕姥爺?shù)牧P我。可是又回到自己家晚上不想睡早晨就懶床。有一天早上,媽媽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來,還跟媽媽發(fā)脾氣,耍性子。媽媽十分生氣。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書,叫媽媽給我拿點水果來,我連叫了三遍,媽媽都沒有理我。我急眼了,沖到廳里,對媽媽說:“我叫了你三遍,你為什么不理我?”媽媽很正經(jīng)地對我說:“越越,媽媽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能給你拿,媽媽就是讓你體會一下,你叫別人別人不理你的感受。”當時,我沒有理會媽媽的意思,“哼”了一聲,又回去看書了。睡覺的時候,媽媽就這件事,又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己強加給媽媽太不應當了。我后悔了,后悔自己常常任性不尊重媽媽。于是,我真心地向媽媽道了歉,并表示今后必須改。
說實話,我非常羨慕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因為他們在學校在家里一個樣。當我學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論語之后,就嘗試著將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處,做一個在家里在學校沒什么兩樣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變著自己,結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二十一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出自于《論語》。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這短短的八個字,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在飯桌上,你夾菜給客人吃,但是,你怎么知道這道菜客人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如果他這時不吃你夾的菜,你會顯得很為難情,如果他強行吃下去,那么有可能他對這個菜過敏,這是己所不欲,施于人的體現(xiàn)。
你可以先問清楚他喜歡吃什么,根據(jù)自己的口味來點菜,而不是這這樣直接夾菜給別人。
老師上課發(fā)本子下來讓我們寫小練筆,但是,你恰巧拿到了一個有些破損的本子,這時,你趁著同桌在發(fā)本子,你把自己的本子和同桌的換了一本。這也是己所不欲,施于人。
可以和老師講換一本或者將就著用,不能偷偷拿別人的的和自己換。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們從小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篇二十二
戰(zhàn)國時期,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在各自的地界里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與梁亭的瓜田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覺得沒有面子,有一天,乘夜無月色,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涼亭的人第二天發(fā)現(xiàn)后,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扭斷好了。宋就說,這樣做當然很能解氣,可是,我們明明不愿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為什么還要翻過去扯斷別人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日起,每一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更好,并且,你們這樣做,必須不能讓他們明白。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fā)現(xiàn)自我的瓜秧長勢一天好過一天,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每一天早上瓜地都被人澆過了,并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為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后,趕到十分慚愧和佩服,是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這件事后,感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給梁王,既以示自責,也用來表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
由此可見,以己度人,推己及人,這樣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往,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甚至能夠化敵為友。世間萬物是相通的,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42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