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次回顧,它幫助我們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時刻和寶貴的經(jīng)驗??偨Y的語言要準確、清晰,力求表達精準,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上的靈感和參考。
邊城教學設計篇一
2、能力目標:即通過小說的閱讀,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閱讀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接受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湘西古樸、淳厚的人文美的熏陶。
1、教學重點:以文本為基礎,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欣賞“邊城之美”
2、教學難點:由文本向全部小說延伸,引導探究“邊城之痛”,展示、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邊城》第二課時是在了解《邊城》故事的基礎上,對《邊城》做深入的鑒賞分析,預計學生的閱讀鑒賞情況有兩個特點:一是基本閱讀能力有,但深層挖掘能力不夠,淺閱讀把握故事的能力有,深閱讀分析主題的能力不夠;二是學生鑒賞的層次有一定差異。閱讀面有不同,部分學生會停留在基本的人物、情節(jié)的分析上,把握邊城的純樸,少數(shù)人能對邊城隱含的悲痛的做出個性的分析。所以在課程設計上特別講究難易層次,意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
1、教法:啟發(fā)式引導點撥法。
2、教學設計:核心是:“一句話+兩個問題”。
一句話:沈從文創(chuàng)作《邊城》的動機——“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兩個問題:其一是從課文出發(fā)合作鑒賞“邊城之美”;
其二是向課外延伸個性探究“邊城之痛”。
兩個問題圍繞創(chuàng)作動機這句話展開思考?!斑叧侵馈本o扣“健康、優(yōu)美的人生形式”,鑒賞邊城的“人性美”,全面挖掘“人性美”在小說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邊城之痛”以“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啟發(fā)點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對小說深層創(chuàng)作意圖的領悟,領悟到整部小說的核心。此設計體現(xiàn)鑒賞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有梯度感;另外由課文到整個小說,能開闊閱讀的視野,提升鑒賞水平;并在鑒賞探究中進行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的訓練,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此設計的亮點在于從沈從文創(chuàng)作《邊城》的目的出發(fā)來閱讀小說,合乎作者原意,“邊城之美”的緊扣文本,欣賞講究層層深入解讀;“邊城之痛”的挖掘讓學生對整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有更深的領悟。最后“美”與“痛”合二為一句話,一個字“愛”,回到小說創(chuàng)作的本源。在進行廣度與深度探究的同時,核心明確,整堂課首尾圓合。
但此設計對學生的閱讀欣賞而言有一定難度,一是小說本身有閱讀難度,問題設置也有難度,對于師生都是一個挑戰(zhàn)。
這里山青青水碧碧,這里水寨苗家韻依依,這里就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邊城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
(播放視頻)。
這段文字是描寫茶峒白河沿岸的優(yōu)美風光,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濃翠逼人的細竹,那恬靜幽美的山村,那桃花深處的人家,沈從文給我們勾畫出一個如詩如畫,如煙似夢的田園牧歌似的美麗湘西世界。
(二)“美的贊歌”——邊城之美。
然而作者在談到小說的創(chuàng)作動機時說:“我的主意個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今天我們將圍繞這句話來欣賞《邊城》。
課文鑒賞:邊城之美。
小組合作、比賽,欣賞小說的人性美。
活動要求:
1、請結合課文內容,選取小說當中的某個人物(翠翠、爺爺、儺送、天保)欣賞小說的人性美。
2、寫幾句話,寄語人物。
如:翠翠,你就像。
翠翠,我想對你說。
(學生小組交流展示)。
邊城人們“優(yōu)美、健康的人生形式”,這種“優(yōu)美、健康”的人性美,在每個人身上展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其一,每個人身上閃耀的人性閃光點:
天真純潔的少女。
純樸厚道的老人。
真摯善良的少年。
友愛互助的鄉(xiāng)民。
其二,人與人的關系上,體現(xiàn)的人情關系的和諧,親密:
(人性美:優(yōu)美健康)。
老師總結:
文藝評論家劉西渭:“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于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p>
《邊城》就是這樣一曲“美的贊歌”
(三)“愛的悲劇”——邊城之痛。
“到了冬天,這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
個性探究:邊城人們是那樣的善良、純真,翠翠的愛情為什么會以悲劇結束?
(學生自由展示)。
老師引導:“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這是一種自然、原始的人性,所帶來的悲劇。(原生態(tài))。
這種自然、原始,是源于邊城的偏遠,閉塞;這種人性是“未經(jīng)城市文明污染”的純凈的人性,是源自人本性的自然而然。
這鐘自然、原始的人性,是純凈的,也是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2、這是一種因“愛”而深情,因“愛”而絕望,因“愛”而矛盾,因“愛”而有所顧忌,符合“愛”的邏輯,不悖乎人性的悲劇。
邊城的人是可愛的,他們因愛而勇敢,又時為愛而奮不顧身,又時又因親情而對愛有所顧忌,所有的悲歡離合生死都因真摯的愛而起,而不是因罪惡邪念,最終悲劇的結局符合“愛”的邏輯,是不悖乎人性的“愛的悲劇”。
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但隱伏著作者很深的悲劇感;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部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作品。是沈從文美麗而帶點傷感的戀鄉(xiāng)夢。
(四)結束語。
《邊城》是一曲優(yōu)美健康純潔的“美的贊歌”,又是一出彌漫著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的悲劇”。我們對《邊城》小說的解讀雖告一段落,但《邊城》帶給我們的對真、善、美與愛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息。
(五)課后探究。
閱讀《邊城》整部小說,探討《邊城》散文化的寫作風格。寫一篇讀書報告。(或自選角度)。
邊城教學設計篇二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教學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內容和過程。
1、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園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xiāng)村世界的主要表現(xiàn)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于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樸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xiàn)出鄉(xiāng)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后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xiāng)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xiàn)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xiàn),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xiāng)村世界的橋梁,也正由于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xiàn)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xiàn)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3)、人物可愛,是沈從文先生小說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愛善良,可又為什么能從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請讀課文。
2、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翠翠心中的凄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粗焐系募t云,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么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么”。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fā)。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么翠翠會產(chǎn)生“懲罰”爺爺?shù)哪铑^?(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shù)牟俪謫幔坎?,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愿。)。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么”,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并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后帶給爺爺?shù)膽土P。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仿佛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xiàn)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chǎn)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xiàn)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huán)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明確: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捌綍r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里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xiàn)在明確起來了?!安恢腊堰@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xiàn)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明確: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耙黄菹x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確:翠翠最后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边@時她已經(jīng)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9)關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明確: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jié)選部分以后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xiàn)她愛的執(zhí)著。
3、分析討論作品人物間的親情關系和愛情關系,感受湘西民間獨具的風俗美風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明確: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兩個人物。相隔著中間一代人,祖孫倆組成的家庭是殘破的,所以在悠長的歲月中,祖孫二人不僅生活上相依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點分析第13章(課文前部分)翠翠的“負罪”和“贖罪”。再讓學生找表現(xiàn)祖孫親情的文段,讓他們意識到這真摯親情是植根于純樸民風中的。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明確:愛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對物欲的排斥,愛情愈純潔,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課文節(jié)選的三章沒有直接寫到幾個青年男女相愛的動機,但卻寫到了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最動人的當然是儺送的歌聲和翠翠夢里的虎尾草。儺送用整夜的歌聲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慕,讓人不由想起《詩經(jīng)》《樂府》里詠嘆愛情的美麗詩章,這是湘西古風猶存的明證,更是這里的人把愛情視作圣潔感情的表現(xiàn)。同樣,翠翠在睡夢中受到歌聲召喚,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準備送給意中人,一個少女纖塵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讓人感動。
可作補充的是翠翠父母的愛情,他們在對歌中相愛,在絕望中殉情。爺爺對翠翠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原來,翠翠就是純潔愛情的結晶。
(3)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
分析中讓學生感受悲劇中的人性美。
作者深情地歌詠親情愛情的美麗,意圖何在,這可能是個復雜問題,可不必在教學中深究。沈從文先生在內地看到了許多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美德的銹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說可能反映著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愿望,他把這些美好的愿望交給了家鄉(xiāng)湘西的鄉(xiāng)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4、開放討論題:小說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5、教師總結。
6、課后訓練:要求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內容,并思考:這些景物描寫有何共同特點?又有何作用?(提示:文中集中描寫的有四處——景情結合、烘托)。
邊城教學設計篇三
在文中尋覓沈從文著力歌頌的“恰如其分的愛與美”,體會《邊城》田園牧歌式情調。
了解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風土人情,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
體會小說的情感境界和人性之美。
自主、合作、探究。
1課時。
1、提前預習,通讀課文,標好段落,梳理故事情節(jié)。
2、劃出反映民俗風情和人際關系的語句。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鄉(xiāng)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亂癡心。”
二、整體感知。
1、迅速瀏覽課文,然后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標題。
2、《邊城》堪稱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扛鼎之作。大家已經(jīng)讀了,現(xiàn)在我想請大家用一句話談談自己對作品的印象。
3、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為,哪個字比較好?
沈從文在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時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來“說明”怎樣的愛才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簡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么樣的愛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三、文本探究。
作者在小說中從祖孫情、愛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擺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構筑了一個人性美的理想王國。擷取最打動你的細節(jié),在課本上進行圈點批注,然后與同學互相交流,談談你在當中感悟到的人性之美。
四、拓展探究。
五、課堂總結。
來自《邊城》的美——沈從文《邊城》賞析。
被譽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純凈的一個小說文本”,“中國現(xiàn)代文學牧歌傳說中的頂峰之作”的《邊城》被遴選進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使高中學生得以領略沈從文筆下湘西世界的美。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表現(xiàn)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xiāng)土小說。
一、山水美。
《邊城》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
小說中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腳樓,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系茶峒“風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麗,優(yōu)美如畫讓人如入夢境,無不給人美的享受。
二、風情美。
沈從文在《邊城》描繪了一幅他童年記憶中、理想世界中的美麗湘西地域風俗畫。這幅風俗畫是優(yōu)美的、精致的、奇麗的,它蘊涵了湘西邊地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際關系、人情人性等等,積淀著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麗的楚文化。
這種氛圍里生活的人們質樸而又善良,任何劍拔弩張在這里都顯得格格不入。
在劃船比賽中,勝利的隊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銀牌,在邊城之外,總會有人計較誰會得到它,但是在邊城人看來,銀牌不拘纏到船上哪一個人的頭上,都顯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榮。在邊城,沒有爭名奪利。
“從文出生于苗漢雜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這一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熱愛?!笔┫U存如是說。
三、人性美。
邊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chuàng)造的人物閃爍著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在《邊城》里面,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肮芾磉@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么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婪呕磉_,不拘常套小節(jié)……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p>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yǎng)著她,教育著她?!彼盀槿颂煺婊顫?,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邊城的風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guī)追竹娉?、幾分嬌氣的少女。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翠翠乖巧、心善、勤勞,是爺爺?shù)暮脦褪帧K妥娓赶嘁罏槊瑢ψ娓戈P心備至。翠翠對祖父的愛帶著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翠翠性格內斂,心事多裝在肚子里,更多地是在希望和等待的夢境中期盼幸福生活降臨。小說著重表現(xiàn)了翠翠樸實真摯的情愛美,描寫了翠翠情竇初開時對愛情的朦朧向往渴望幸福的健康情懷。她的愛情充滿詩意美,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他們初次見面這個場景非常浪漫,非常有詩意。在他們對話過程中,二佬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說:“你在這里,大魚會吃掉你。”結果這個大魚吃你這句話,就成了后來兩個人關系發(fā)展非常好的一種隱喻。只要提起這句話,翠翠心頭就會洋溢起濃郁的詩意,一種溫柔的回憶。翠翠在愛情中的`表現(xiàn)向來被視為人性美的表現(xiàn)。
儺送遠走他鄉(xiāng),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并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著擺渡的崗位,苦戀著并等待儺送歸來,充分表現(xiàn)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展現(xiàn)著柔中有剛的美,她懷著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里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欲;這里有貧富區(qū)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互相親善著、扶持著;這里也有矛盾,但那決不是善與惡的沖突;小說結局是悲劇性的,但也絕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正如批評家劉西渭所說:“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于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p>
《邊城》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為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yōu)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因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著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yǎng)與療補。
邊城教學設計篇四
溧陽市光華中學史立萍。
教學目標:
1、結合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yǎng)語言鑒賞能力,歸納人物形象特點。
2、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3、感受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和人情美。
教學重點:
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現(xiàn)出來的“愛”和“美”的人性特質。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
沈從文先生(1902~1988),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蕓蕓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chuàng)作集《鴨子》,有7o余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chǎn)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chuàng)作,成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在文學態(tài)度上,沈從文先生一直堅持自由主義立場,堅持文學要超越政治和商業(yè)的影響。1948年沈從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責沈從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識的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下半生從事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于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研究。于1980年應邀赴美國講學,并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
二、《邊城》解題。
邊地的小城。指遠離城市的邊遠小鎮(zhèn)。
從時間、文化上考慮,“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是沈從文先生在體會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之后,對其故鄉(xiāng)未完全被現(xiàn)代物質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賞析課文。
閱讀課文,分析小說節(jié)選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美。
1、投影資料。
布置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歸納小說語言的特點。
提示: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寫景優(yōu)美舒展,
寫人親切真摯,敘事更是如歌如誦,
和如詩如畫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諧。
2、小說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人情美。
學生篩選有關信息,同桌討論交流,匯報。
提示:《邊城》以大量篇幅展開著民性淳樸的風俗畫,待人以誠,樂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贈,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就連吊腳樓的妓女,升年個千毫年個也浸潤著邊民的淳厚等等。這些鄉(xiāng)村社會淳樸的民性,是小說社會環(huán)境的構成因素。
小說中的.人性美和環(huán)境美是相得益彰的。表現(xiàn)出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文明。當然傳統(tǒng)文明上一一種封閉的農(nóng)業(yè)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們去繼承,但農(nóng)業(yè)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優(yōu)美、勤勞、淳樸可愛的人們,由于不善表達,不善爭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3、分別用一個詞概括翠翠、儺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說出理由。
《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xiàn)實。“純粹的美”和“清潔的靈魂”是這篇小說的人物特征:
翠翠的形象是清純。十五歲的純美少女她純真聰慧、像一只小鹿那樣活潑健美。恬靜、溫柔、純凈、靈動、忠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滿青春活力,從外表到內心都姣好無比。這樣美的人性的悲劇就更令人傷感和哀婉。她對愛情的追尋卻總是在夢境狀態(tài),如同期待那每夜都會入夢而來的儺送的歌聲。
儺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視權財、責任感強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見鐘情,不走車路,執(zhí)著地為翠翠唱歌求愛。對王團總陪嫁的碾坊,毫不動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愛。當知道哥哥闖灘而死的時候,他心懷愧疚,舍棄一切,遠走他鄉(xiāng)。
祖父的形象是淳樸。他是一位勤勞、善良、堅強、古樸、帶點狡猾的老人,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典范。對孫女愛憐備至,為其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其愛情的實現(xiàn)。
(解說理由時必須結合文本,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角度加以闡述。持之有據(jù)、能自圓其說即可。)。
四、學生總結。
要求學生結合課堂討論的內容,對這篇小說作總體的概括。
明確:小說極力謳歌傳統(tǒng)文化中殘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于現(xiàn)代傳統(tǒng)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滿著物欲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xiàn)實而言的。
作者筆下的小鎮(zhèn),風光秀麗、民風淳樸,人們沒有等級功利之爭,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外公對孫女的愛憐,翠翠對儺送的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兄弟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農(nóng)業(yè)文明的傳統(tǒng)美德。在自然的明凈之中,更有人情心靈的明凈。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隱含了對現(xiàn)實生活古老美德和價值觀失落的痛心,是對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wǎng):http//:。
邊城教學設計篇五
本文節(jié)選自《邊城》第三至六節(jié)。第三節(jié)敘述了第三個端午節(jié),邊城人們緊鑼密鼓地籌備著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第四節(jié)追述了兩年前第一個端午節(jié),翠翠在河邊看龍舟,巧遇二老儺送時的情形。英俊勇敢又關心體貼人的儺送占據(jù)了翠翠的心。她和儺送相識時儺送說的“大魚咬你”的玩笑話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從此象征著愛情的“魚”的意象維系著儺送與翠翠的關系。第五節(jié)回到現(xiàn)在,補敘上一年端午節(jié)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時巧遇大老天寶的情景。祖父拿天寶試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儺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對愛情的執(zhí)著。這種情感上的執(zhí)著,以及拒絕其他選擇和外來誘惑,讓爺爺擔心會導致不幸。第六節(jié)又回到現(xiàn)在,重點寫迎婚送親的花轎來到渡口渡河,撩撥著翠翠內心深處的情思,引發(fā)了她對愛情的美好憧憬。這四節(jié)小說,時間的回環(huán)往復銜接得天衣無縫,情節(jié)鋪設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勝。
讓學生在熟悉小說情節(jié)的基礎上認識翠翠、認識爺爺,并通過他們來體會作品中的風俗美與人情美。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小說情節(jié)鋪設上運用順敘、補敘的敘述手法,在時間的回環(huán)往復中使作品情節(jié)銜接得天衣無縫的寫作特點。
2.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yǎng)語言鑒賞能力并認識翠翠、爺爺?shù)茸髌分械娜宋镄蜗蟆?/p>
3.通過環(huán)境對描寫的分析了解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閱讀發(fā)現(xiàn)為線索,教師的閱讀提示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整合閱讀信息的能力。
2.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與閱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閱讀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翠翠這個人物是“愛”與“美”的化身的含義。教學難點。
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
氛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課前先作一個調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過?
生:(紛紛搶答)長城、海南、泰山、周莊……。
師:喲!看不出來,大家“走南閆北”,真可謂“行萬里路”,堪比當年的徐霞客啦!
【眾生笑?!俊?/p>
師:那我想問一問,有沒有人去過一個叫“鳳凰”的地方?
【學生議論紛紛,互相詢問“鳳凰”是什么地方?!?。
師:(故作得意)難住了吧?
生:老師,你給我們說說看吧!
師:鳳凰可是個美麗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師:(看到學生表現(xiàn)出一種憧憬的神情,略做停頓)不過——目前,老師也是“心神往之”?。?/p>
【學生大笑?!?。
師:不過,“凡事預則立”——。
生:(爭相搶答)“不預則廢”。
師:所以,我找了這些圖片,以備日后游鳳凰一用,現(xiàn)在先拿來與諸君共饗。
【投影?!?。
【出示一組湘西風景、民俗的圖片。】。
【學生邊看邊議論,對部分圖片嘖嘖贊嘆。】。
[推進新課]。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特別想去這個地方嗎?
生:(七嘴八舌)當然是去看風景啦!
師:(笑)大家只說對了一小部分,其實還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么???
師:(看到學生很期待的樣子,故意賣個關子)一言難盡啊!
(學生笑問為什么。)。
師:(停頓一下)怎么說呢?這樣說吧:看不盡的鳳凰美,說不盡的沈從文。
生:(恍然大悟)老師你說的是《邊城》吧?
師:對!可以說邊城就是鳳凰。這里不僅有著清山秀水,淳樸的民風,更走出了沈從文先生這樣一位質樸、博學,將“愛”與“美”演繹得動人肺腑的“湘西的兒子”。
【投影。】。
1.沈從文照片及生活書店1934年首版《邊城》圖。
2.19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原名沈岳煥,苗族)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從文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xiàn)代文學作家,僅次于魯迅”(金介甫.~effei·eyc.kinkley著《沈從文論》j。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lián)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qū)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zhàn)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學生們讀了這段話后,不禁再次贊嘆?!?。
師:就是這樣一位“湘西的兒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學作品中表達對他的故鄉(xiāng)——鳳凰的牽掛??梢赃@樣說,鳳凰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zhèn)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橫空出世的光環(huán)之中。沒有莎士比亞,英國的斯特拉福小鎮(zhèn)不會蜚聲世界;沒有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不會成為世界音樂中心;沒有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不會成為旅游勝地;同樣,沒有沈從文、黃永玉這樣的世界文化大師,鳳凰不可能馳名海內外。鳳凰的美,不僅在山水,更在于沈從文筆下所描繪的、人間最淳樸的風情,這才是吸弓l老師的地方啊。
【學生若有所思。】。
師:好的。那么鳳凰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剛才是直觀的圖片,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沈從文是怎么寫鳳凰的。
【投影?!?。
(選自沈從文《鳳凰》)。
【學生看后竊竊私語?!?。
師:大家在討論什么啊,能不能說說看?
生1:這個地方給人一種很古老的感覺,但是它又那么小。
生2:很神秘,感覺上去和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不一樣。
生3:過去這里是不是經(jīng)常打仗???
生4:老師,我想問一下,這個地方遠不遠?
師:怎么樣,想去了吧!(學生笑。)。
師:的確,僅僅是看這些文字的東西,我們就有一種被深深吸引的感覺,更何況生于斯、長于斯的沈從文呢?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邊城》的世界,去看看在這湘西一隅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個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
師:這樣一個令沈從文念念不忘、令我們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這里的民俗吧。下面大家看書,看看書中都寫了哪些風俗。
生l:端午節(jié)的時候,婦女和小孩們穿了新衣服,還在頭上用雄黃蘸酒畫個王字,這一天還可以吃魚吃肉。
師:在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生1:有的,過年時也這樣,那時感到很高興。
師:很留戀那段光陰吧?
生1:是的。
師:哎——無奈光陰一去不復返??!(很多人都會意地笑了)我問一下,為什么要用雄黃蘸。
酒畫個王字呢?
生1:……。
師:誰能告訴大家?
生:(有人舉手)是為了辟邪,傳說雄黃酒可以除病去災。
師:很好。大家接著看下去,還有些什么風俗?
生:賽龍舟。
師:好像有許多地方都有這個風俗,我們都知道,這是為了紀念一個人——。
生:(爭相回答)屈原!
師:對。那么我們看看在這里,賽龍舟賽出了幾個主要人物,他們是誰呢?
生:(繼續(xù)看書后有人回答)龍頭大哥順順、天保和儺送。
生:(有人補充)這里也提到了翠翠。
師:翠翠也去賽龍舟嗎?
生:她是去看。
師:看龍舟的人多不多呢?
生:當然很多,課文里說“大約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
師:嗯,看來端午節(jié)對這里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對于故事的主人公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日。
師:好的,下面大家來看一看翠翠和儺送是怎么相識的。
【學生看書,之后請一位同學復述相關情節(jié)?!俊?/p>
師:好的??梢哉f這是一次邂逅。起初翠翠對儺送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生:開始的印象不好?!八詾槟悄凶泳褪且嫌信顺璧臉巧先ァ比缓筮€罵了儺送,而且文中還有這樣一句“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給狗‘那輕薄男子還不值得叫”。
師:接下來的變化是什么?
生: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時,她“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說什么,默默的隨了那火把走去”。
師:從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生:我認為她很淳樸、也很可愛。她不愿意別人把她看成那種唱歌的女子,同時,在她錯怪了別人的時候她感到很難為情。
師:是的,正是好一個“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小姑娘。這就是翠翠,一個很單純的小姑娘的形象,然而我們繼續(xù)看下去,就是這一次邂逅在翠翠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請大家閱讀第五部分的內容,把這方面的內容找出來。
生1:“兩年日子過去了”,“但這印象不知為什么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jīng)過的事情甜而美”。
生2:“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生3:翠翠在聽祖父和嘍羅的談話時也一直在想著聽到有關二老的消息。
師:(笑)看來翠翠開始為二老而傷神了。(生笑)不僅如此,在小說的第六部分又有相關的描寫。說說看。
生:當爺爺提起當年端午的事情時,“翠翠還正想起兩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這時也可以看出她在想著二老。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一時間答不上來)……。
生:當她聽到“遠處有吹嗩吶的聲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并且還把船拉過岸去,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這是有人娶親,或許她想到了自己和儺送,我理解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對未來有一種向往。
師:(笑)是向往結婚嗎?
生:應該是。
師:可以這樣理解。不過,或許翠翠心里還沒有想到那么遠,或許這只是表明了她內心里剛剛開始萌動起一種對愛情的渴望,一種對于未來的模糊的感覺。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翠翠,才更使人感到真實、可愛。
師:除了翠翠與儺送的感情故事外,《邊城》還給我們展示了爺爺與翠翠間的親情。文中這樣的文字比較多,請大家選幾處來談一談。
生1:(笑)爺爺非常疼愛翠翠。比如看賽龍舟時,他不忘叮囑別人送翠翠回家。
師:你是說那個替爺爺撐船的人嗎?
生1:是的。
師:可是接下來他們兩個人都喝多了?。?/p>
生1:(笑)爺爺有點老糊涂了。(眾生笑。)。
師:(笑)看來這個爺爺也是有些老頑童的脾氣。(生笑。)。
生1:不過,爺爺后來還是認錯了。當他看到翠翠回來后,還在問“翠翠,你怎么不答應我,生我的氣了嗎”,這說明爺爺很在意翠翠,怕她生氣。
生2:不對。這是因為翠翠掛念儺送而有了心事,和她跟爺爺?shù)母星闆]有關系。從其他情節(jié)來看,爺爺對翠翠的關心和翠翠對爺爺?shù)年P心都是一直沒有改變的。
師:舉個例子說一說?
生2:第六部分當爺爺說到翠翠長大了時,翠翠說“人大了就應當守船呢”,“人老了應當歇憩”,這些話表現(xiàn)出的是翠翠對爺爺?shù)年P心。況且下面還有這一句:“翠翠睨著腰背微駝白發(fā)滿頭的祖父,不說什么話”,我認為這句話也是寫翠翠對爺爺?shù)母星榈?,她看到爺爺越來越老,已?jīng)想著替爺爺守船了。
師:很好??梢?,雖然這祖孫倆偶爾會有一些小矛盾,但在一些微小、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中,時時都讓人感到祖孫二人相互關心、相依為命的那分濃濃的親情。很多時候這祖孫二人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真正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啊!(生笑。)。
【學生討論。】。
師:這個問題有一些難度,請大家自由發(fā)言吧。
生:應該是在翠翠愛戀儺送這件事上。第五部分寫到爺爺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話。
師:(鼓勵)你的閱讀非常仔細,很好!這么說,在這件事上,爺爺有點“自以為是”了。(生笑,表示同意。)。
師:從全文來看,在愛情問題上,一開始.祖父的確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這也給翠翠帶來了煩惱。不過雖然如此,但這并沒有影響到祖孫二人的感情。翠翠對爺爺一如既往地依賴和關心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師:在剛才的討論中,翠翠與爺爺之問的親情,翠翠對儺送的愛情讓我們看到了小說中所表現(xiàn)出的人情美。在這種人情美之外,小說還為我們展示了湘西地方的風俗美。下面請大家看看,小說中都有哪些情節(jié)表現(xiàn)出了湘西人的美好、善良。
【學生討論。】。
生1:這里的人們有一種自己的生活樂趣,像是自娛自樂。在第三部分寫到“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還不曾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似乎就沒有什么事情能打擾他們,很有一種世外桃源的味道。我想,這就是湘西吸引人的一個原因,也是這里的人們更為善良的原因吧。
師:“世外桃源”,我認為你的這個詞用得很好。老師在讀這篇小說時也有這樣的感受。這也是老師向往這里的一個原因啊。(生笑。)。
生2:這里的人情非常淳樸、厚道。第六部分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乘船過河后,一定要給錢,而爺爺卻堅持不肯收,為此兩人還起了爭執(zhí)。爺爺?shù)囊痪湓捊o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禮輕仁義重”,雖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錢,但他還是領了這分情。
師:你說得很好!不過,我替你補充一點,爺爺和翠翠的生活是不是很寬裕?
生2:不是。他們的生活是很拮據(jù)的,節(jié)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還是順順給他們的鴨子和粽子。這也就更顯示出爺爺和這里的人彼此之間的感情都很厚道。
師:也就是說,物質利益的東西在邊城這個環(huán)境里顯得并不重要,盡管這里有些人,如爺爺和翠翠,他們的物質生活可以說是清貧的,但他們并沒有為此而成為物質利益的追逐者。
【學生邊聽邊點頭。】。
生3:在邊城里,他是一個富有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師:文中有哪些內容表現(xiàn)了順順這種品格?
生3:第三部分說“但下水救人呢,當作別論。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
師:也就是說,在順順這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在這里,沒有貧富貴賤的分別,只有人和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多好的人,多好的邊城啊!(生會意地笑了起來,不時有人在議論著)請大家繼續(xù)往下看,還有哪些內容可以看出這里民風的善良、淳樸。
生4:我覺得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非常安詳。
師:安詳?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和善良、淳樸的民風有什么關系呢?
生4:這里的人除互相幫助外,還能以一種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生活,在這里沒有那種尖銳的矛盾,似乎大家都很平和,就連翠翠的那條狗都很善解人意。我認為這正是受淳樸民風的影響所致。
師:你說得很好。正如沈從文先生自己在談到《邊城》時所說的:“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與世無爭、平和安詳不正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的形式嗎?(學生若有所思,時而竊竊私語、時而贊嘆。)。
師:(略作停頓)不過說到與世無爭,說到?jīng)]有矛盾,這里我想給大家補充一個情節(jié)——。
師:大家知道天保和儺送同時都喜歡上了翠翠嗎?
【學生搖頭?!?。
生:(很急切地問)那他們怎么樣了?
師:(笑)這個結果,老師希望大家課后自己在小說里尋求答案。相信大家會在其中發(fā)現(xiàn)更富意味的人情美。
[課堂小結]。
師:有人這樣評價《邊城》:“《邊城》是古今中外最別致的一部小說,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仙女?!被蛟S每一位初讀《邊城》的人,都會為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唯美淳樸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靜的氛圍、醇厚幽遠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邊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沖泡的清茶,淡香緩緩飄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遺世獨立、只可遙望而無法靠近的伊人,有著不可企及的絕塵之美。作為一個喜歡邊城、喜歡沈從文的老師,我希望同學們能再次走進邊城;沈從文是一個相信純情的力量的人,那就讓我們也到邊城中去尋找一種恒定而久遠的感動,去尋找一種超于物外的純粹的美!
[布置作業(yè)]。
課后完整地閱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并將自己的感悟寫成一篇文章,以備交流。
邊城教學設計篇六
1.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領會翠翠的心理和情感。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體現(xiàn)的人性之美。
3.進行聯(lián)想想象,使翠翠的形象更加明晰可感。
教學重難點。
1.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領會翠翠的心理和情感。
2.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感受理解翠翠身上體現(xiàn)的人性之美。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沈從文先生(1902~1988),現(xiàn)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蕓蕓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chuàng)作集《鴨子》,有7o余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chǎn)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chuàng)作,成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在文學態(tài)度上,沈從文先生一直堅持自由主義立場,堅持文學要超越政治和商業(yè)的影響。1948年沈從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責沈從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識的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下半生從事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于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研究。于1980年應邀赴美國講學,并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
二、《邊城》解題。
邊地的小城。指遠離城市的邊遠小鎮(zhèn)。
從時間、文化上考慮,“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是沈從文先生在體會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之后,對其故鄉(xiāng)未完全被現(xiàn)代物質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賞析課文。
閱讀課文,分析小說節(jié)選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美。
1、投影資料。
布置學生閱讀課文,思考歸納小說語言的特點。
提示: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寫景優(yōu)美舒展,
寫人親切真摯,敘事更是如歌如誦,
和如詩如畫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諧。
2、小說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人情美。
學生篩選有關信息,同桌討論交流,匯報。
提示:《邊城》以大量篇幅展開著民性淳樸的風俗畫,待人以誠,樂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贈,人與人之間相互同情,就連吊腳樓的**女,升年個千毫年個也浸潤著邊民的淳厚等等。這些鄉(xiāng)村社會淳樸的民性,是小說社會環(huán)境的構成因素。
小說中的人性美和環(huán)境美是相得益彰的。表現(xiàn)出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文明。當然傳統(tǒng)文明上一一種封閉的農(nóng)業(yè)文明。農(nóng)業(yè)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們去繼承,但農(nóng)業(yè)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優(yōu)美、勤勞、淳樸可愛的人們,由于不善表達,不善爭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3、分別用一個詞概括翠翠、儺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說出理由。
《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的,這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xiàn)實?!凹兇獾拿馈焙汀扒鍧嵉撵`魂”是這篇小說的人物特征:
翠翠的形象是清純。十五歲的純美少女她純真聰慧、像一只小鹿那樣活潑健美。恬靜、溫柔、純凈、靈動、忠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滿青春活力,從外表到內心都姣好無比。這樣美的人性的悲劇就更令人傷感和哀婉。她對愛情的追尋卻總是在夢境狀態(tài),如同期待那每夜都會入夢而來的儺送的歌聲。
儺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視權財、責任感強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見鐘情,不走車路,執(zhí)著地為翠翠唱歌求愛。對王團總陪嫁的碾坊,毫不動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愛。當知道哥哥闖灘而死的時候,他心懷愧疚,舍棄一切,遠走他鄉(xiāng)。
祖父的形象是淳樸。他是一位勤勞、善良、堅強、古樸、帶點狡猾的老人,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的典范。對孫女愛憐備至,為其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其愛情的實現(xiàn)。
(解說理由時必須結合文本,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角度加以闡述。持之有據(jù)、能自圓其說即可。)。
四、學生總結。
要求學生結合課堂討論的內容,對這篇小說作總體的概括。
明確:小說極力謳歌傳統(tǒng)文化中殘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于現(xiàn)代傳統(tǒng)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滿著物欲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xiàn)實而言的。
作者筆下的小鎮(zhèn),風光秀麗、民風淳樸,人們沒有等級功利之爭,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外公對孫女的愛憐,翠翠對儺送的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兄弟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農(nóng)業(yè)文明的傳統(tǒng)美德。在自然的明凈之中,更有人情心靈的明凈。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隱含了對現(xiàn)實生活古老美德和價值觀失落的痛心,是對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習題。
邊城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方法:點撥。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導入:人類的真愛有什么?(親情愛情友情。親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祖孫情手足情等)。
一,總體感知:1。本文表現(xiàn)的是什么感情?(愛情和親情中的祖孫情手足情。)。
2.具體怎樣表現(xiàn)的?
祖孫情:爺爺:疼愛孫女:勸其莫坐熱石頭,怕她生板瘡;
關心孫女:述說故事,解其孤獨。
教育其做人”不許哭,要扎實一點,結實一點”
關心其婚事,親到城里去探。
為她唱歌,幫其傳情。
翠翠依戀爺爺:“到門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來”“祖父不理會”她“很覺得悲傷”“我要你”
爺爺來慢了就哭。
“爺爺,我一定不走”
孝敬爺爺:為爺爺“安排晚飯在燈光下跑來跑去”
不敢生爺爺?shù)臍狻?/p>
愛情:儺送愛翠翠:拒絕團總女兒的碾坊,站在高崖上為她唱了半夜的歌。
翠翠愛儺送:在他又軟又纏綿的歌聲中做有趣的夢,“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
獨守渡船癡心地等待離去的情人歸來。
手足情:大老(兄):喜歡翠翠卻離開家鄉(xiāng)成全弟弟的愛情。
儺送(弟):為手足情而暫時舍棄愛情。
二。重點研討:
1。“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一語中“哀”作何解,“樂”作何解?
“樂”在各人都是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地為對方付出。
“哀”在爺爺愛孫卻不能陪她到老;
翠翠愛爺爺卻不能長與其廝守;
大老愛翠翠卻只能孤獨地離開,闖灘而死;
儺送愛翠翠卻痛失仁兄,愛情與手足情不能兩全。
翠翠愛儺送卻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獨地苦等。
2.他們之間的感情表現(xiàn)了什么?(人類心靈的明凈,人性的純美)。
3.“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說明了什么?
------“愛”是純潔的無私的,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甘愿犧牲。它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純美的人性發(fā)生于什么環(huán)境下?
---------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的湘西。
4.文中具體是怎樣表現(xiàn)的?
黃昏時: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杜鵑叫個不停溫柔美麗平靜。
深夜時: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
三。分析鑒賞人物語言有什么特點?
翠翠的語言:24--25頁“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
27頁:“我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
30頁:“鳳灘、茨灘不為兇,下面還有繞雞籠;繞雞籠也容易下,青浪灘浪如屋?!?/p>
爺爺?shù)恼Z言:26頁:“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后來的事情當然長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p>
“大老,你這個人,又走車路又走馬路,是怎樣一個狡猾東西“。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一定是個最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分給人的也是許多快樂;可又像個最不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同時也引起人不快樂”
大老的語言:28頁:“你把寶貝孫女兒送給了會唱歌的竹雀吧?!薄澳阋袢缸鰧O女婿,竹雀在那里啊”
------說話像吟詩作歌,富有哲理性和湘西苗族地方色彩,“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p>
四。課外拓展。
研討:1。作者沈從文為什么能把邊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寫得如此美好?
“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么渣滓,透明燭明,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么愛著,十分溫暖地愛著/------我看到小小漁船,載了它的黑色鸕鶿向下流緩緩劃去,看到石灘上拉船人的姿勢,我皆異常感動且異常愛他們。-----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保視?。
-------沈從文是湖南鳳凰縣苗族人,生于湘西長于湘西,21歲時抱著對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熱烈追求與向往才來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官僚們共同統(tǒng)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每日每時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虛偽、卑鄙卻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靈魂。“五四”運動創(chuàng)造的精神使他愈來愈堅信:目前這個黑暗社會舊有的一切實在不能也不應繼續(xù)存在下去了。我們這個老大的國家要脫離目前的苦難,惟有重造有形的社會和無形的觀念。因此,重造國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從文最熱切、最堅決的追求。為此,他一面以憤怒、顫栗的感情,選擇男女關系為解剖的切入點,對都市上流社會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眾生相進行了細致入微地描畫,另一方面他又把探尋的目光轉而投向他早年生活過的每那個“充滿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織著野蠻與優(yōu)美、浪漫與嚴肅的”湘西社會,憑著他對故鄉(xiāng)下層人民懷有的那份“無可言說的溫愛”之請,用熱情、迷醉的歌喉對那里的風物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靈的戀歌,而了《邊城》正是其中最優(yōu)美動聽的一支。
“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這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邊城》所寫的那種生活確實存在過,但到《邊城》寫作時(1933---1934)已經(jīng)幾乎不復存在。他在《長河。題記》中說:“去鄉(xiāng)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nóng)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yǎng)成功的一種惟惟利的人生觀?!?/p>
由此,不難看出,他創(chuàng)作《邊城》的用意在于要跟兩種現(xiàn)實進行對照:一種是用“邊城”人的淳樸、善良、正直、熱情跟都市上流社會的虛偽、懦弱、自私、勢利、男盜女娼相對照;二是把湘西社會的“過去”與“當前”相對照,即把過去的“人情美”與今天的“惟惟利的人生觀”相對照。在這兩種對照中,使人們能夠“從一個鄉(xiāng)下人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一種燃燒的感情,對于人類智慧與美麗的傾心,健康誠實的贊頌,以及對于愚蠢自私極端憎惡的感情”。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它既是現(xiàn)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生活是真實的,又是理想化的。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
他主張: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p>
五。布置作業(yè):利用可以利用的條件了解沈從文及其創(chuàng)作,閱讀《邊城》。
邊城教學設計篇八
《邊城(節(jié)選)》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閱讀鑒賞第一單元。本單元設立的目的在于引領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本單元選取了三篇文章,有情節(jié)沖突激烈的小說,環(huán)境描寫出彩的小說,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說。這些文章都是文學寶庫中的經(jīng)典之作,具有很高的鑒賞和審美價值?!哆叧恰肥且黄l(fā)著魅力的小說,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qū)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xiāng)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1、品讀文中關于邊城風土人情的描寫,把握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2、品味作者樸實而清新,流暢而優(yōu)美,富有生活氣息的散文化的語言。
3、通過交流和討論,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尋人性之美。理解作者在這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1、教學重點:緊扣課文的有關情節(jié)與細節(jié),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培養(yǎng)分析鑒賞能力,養(yǎng)成勾畫圈點的習慣。
2、教學難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體會作者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心理的寫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文章之美。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三元信息教學,圍繞教師、學生、媒體展開互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立足于文本,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本。
1.運用誦讀法、合作探究、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課文中的風土人情。
2.運用勾畫圈點法和點撥法,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1、導入。
沈從文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的`“風俗畫家”,他的小說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是一幅用水墨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說,就不能領略個中真趣。
沈從文用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現(xiàn)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fā)現(xiàn)它,展示它,品味它。
2、閱讀小說,概括故事情節(jié),擬寫小標題。(預習)課上請同學們交流擬寫的小標題,并復述或概括課文內容。
小標題:
第三節(jié)邊城風俗/端午日。
第四節(jié)端午邂逅(翠翠—儺送)。
第五節(jié)說親事(翠翠—天保)。
第六節(jié)看迎親送嫁/心事。
通過同學們的復述和概括,發(fā)現(xiàn)節(jié)選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性不是很強,既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沒有懸念迭生出人意料。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huán)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邊城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方法:點撥。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步驟:.導入:人類的真愛有什么?(親情愛情友情.親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祖孫情手足情等)。
一,總體感知:1。本文表現(xiàn)的是什么感情?(愛情和親情中的祖孫情手足情.)。
2.具體怎樣表現(xiàn)的?
祖孫情:爺爺:疼愛孫女:勸其莫坐熱石頭,怕她生板瘡;。
關心孫女:述說故事,解其孤獨。
教育其做人”不許哭,要扎實一點,結實一點”
關心其婚事,親到城里去探。
為她唱歌,幫其傳情。
翠翠依戀爺爺:“到門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來”“祖父不理會”她“很覺得悲傷”“我要你”
爺爺來慢了就哭。
“爺爺,我一定不走”
孝敬爺爺:為爺爺“安排晚飯在燈光下跑來跑去”
不敢生爺爺?shù)臍狻?/p>
愛情:儺送愛翠翠:拒絕團總女兒的碾坊,站在高崖上為她唱了半夜的歌。
翠翠愛儺送:在他又軟又纏綿的歌聲中做有趣的夢,“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
獨守渡船癡心地等待離去的情人歸來。
手足情:大老(兄):喜歡翠翠卻離開家鄉(xiāng)成全弟弟的愛情。
儺送(弟):為手足情而暫時舍棄愛情。
二.重點研討:
1?!案魅藨玫囊环职贰币徽Z中“哀”作何解,“樂”作何解?
“樂”在各人都是自覺自愿真心實意地為對方付出。
“哀”在爺爺愛孫卻不能陪她到老;
翠翠愛爺爺卻不能長與其廝守;
大老愛翠翠卻只能孤獨地離開,闖灘而死;
儺送愛翠翠卻痛失仁兄,愛情與手足情不能兩全。
翠翠愛儺送卻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獨地苦等。
2.他們之間的感情表現(xiàn)了什么?(人類心靈的明凈,人性的純美)。
3.“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說明了什么?
“愛”是純潔的無私的,不計得失,不求回報,甘心付出,甘愿犧牲。它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純美的人性發(fā)生于什么環(huán)境下?
---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的湘西。
4.文中具體是怎樣表現(xiàn)的?
黃昏時: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杜鵑叫個不停溫柔美麗平靜。
深夜時: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
三.分析鑒賞人物語言有什么特點?
翠翠的語言:24--25頁“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
27頁:“我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
30頁:“鳳灘、茨灘不為兇,下面還有繞雞籠;繞雞籠也容易下,青浪灘浪如屋?!?/p>
爺爺?shù)恼Z言:26頁:“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
“后來的事情當然長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p>
“大老,你這個人,又走車路又走馬路,是怎樣一個狡猾東西“。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一定是個最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分給人的也是許多快樂;可又像個最不快樂的人作的,因為他同時也引起人不快樂”
大老的語言:28頁:“你把寶貝孫女兒送給了會唱歌的竹雀吧?!薄澳阋袢缸鰧O女婿,竹雀在那里啊”
說話像吟詩作歌,富有哲理性和湘西苗族地方色彩,“每一句都‘鼓立’飽滿,充滿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籃新摘的煙臺瑪瑙櫻桃?!?/p>
四.課外拓展。
研討:1。作者沈從文為什么能把邊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寫得如此美好?
“山頭夕陽極感動我,水底各色圓石也極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什么渣滓,透明燭明,對河水,對夕陽,對拉船人同船,皆那么愛著,十分溫暖地愛著/我看到小小漁船,載了它的黑色鸕鶿向下流緩緩劃去,看到石灘上拉船人的姿勢,我皆異常感動且異常愛他們。---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保視?。
-沈從文是湖南鳳凰縣苗族人,生于湘西長于湘西,21歲時抱著對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熱烈追求與向往才來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官僚們共同統(tǒng)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每日每時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虛偽、卑鄙卻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靈魂?!拔逅摹边\動創(chuàng)造的精神使他愈來愈堅信:目前這個黑暗社會舊有的一切實在不能也不應繼續(xù)存在下去了。我們這個老大的國家要脫離目前的苦難,惟有重造有形的社會和無形的觀念。因此,重造國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從文最熱切、最堅決的追求。為此,他一面以憤怒、顫栗的感情,選擇男女關系為解剖的切入點,對都市上流社會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眾生相進行了細致入微地描畫,另一方面他又把探尋的目光轉而投向他早年生活過的每那個“充滿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織著野蠻與優(yōu)美、浪漫與嚴肅的”湘西社會,憑著他對故鄉(xiāng)下層人民懷有的那份“無可言說的溫愛”之請,用熱情、迷醉的歌喉對那里的風物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靈的戀歌,而了《邊城》正是其中最優(yōu)美動聽的一支。
“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這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哆叧恰匪鶎懙哪欠N生活確實存在過,但到《邊城》寫作時(1933---1934)已經(jīng)幾乎不復存在。他在《長河。題記》中說:“去鄉(xiāng)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nóng)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yǎng)成功的一種惟惟利的人生觀?!?/p>
由此,不難看出,他創(chuàng)作《邊城》的用意在于要跟兩種現(xiàn)實進行對照:一種是用“邊城”人的淳樸、善良、正直、熱情跟都市上流社會的虛偽、懦弱、自私、勢利、男盜女娼相對照;二是把湘西社會的“過去”與“當前”相對照,即把過去的“人情美”與今天的“惟惟利的人生觀”相對照。在這兩種對照中,使人們能夠“從一個鄉(xiāng)下人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一種燃燒的感情,對于人類智慧與美麗的傾心,健康誠實的贊頌,以及對于愚蠢自私極端憎惡的感情”。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它既是現(xiàn)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生活是真實的,又是理想化的。它“精致,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這廟里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
他主張: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p>
五.布置作業(yè):利用可以利用的條件了解沈從文及其創(chuàng)作,閱讀《邊城》。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
1、全面掌握《邊城》的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分析、概括、濃縮篇幅較長的文章的能力。
2、抓住文中的對話語言描寫,深刻體味作者運用散文化語言細膩呈現(xiàn)主要人物形象的特點。
3、品味文中“三美”,即環(huán)境美、風俗美、人性美。
4、理解“歌聲”對主人公翠翠的意義,同時合理探究翠翠的命運。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
2、品味鑒賞重點段落精彩語言,合作探究語言內含的精彩故事。
3、采用故事新編法探究原文給讀者留下的懸念。
1、感受沈從文先生清新、典雅的敘事抒情文風,領會作者創(chuàng)造的獨特的主人公魅力。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環(huán)境美、風俗美與人性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歌聲”的意義,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淳樸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字里行間滲透的美學內涵,合理續(xù)寫文本故事可能的結局。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誘導啟發(fā)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學生發(fā)言并主動演唱:
學生甲:威寧草海寬又寬,四面八方都是山。
郎是青山不會老,妹是海水不會干。
學生乙:苞谷樁樁一排排,要唱山歌坐下來。
要唱山歌唱兩個,不唱山歌你別來。
學生丙:哥在巖上放羊來,妹在巖下掐菜薹。
哥要菜薹抓把去,要唱山歌晚上來。
學生?。焊呱角嗨汕嘤智?,我倆情誼比海深。
如果哪天水干掉,我比妹妹還傷心。
…………。
這些都是我們家鄉(xiāng)傳唱的民歌,內容豐富多彩,歌詞表達的情感樸素真摯。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通過歌聲來傳情達意,通過歌聲再現(xiàn)人性之美。讓我們共同聆聽這首沈從文先生譜寫的真摯之歌吧!
2、回顧第一課時的內容(“三情”)。
相依為命——翠翠和祖父的祖孫之情。
與君相依——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純真愛情。
同根相生——天保和儺送的誠摯手足之情。
1、選文有很多關于湘西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請結合提示(教師多媒體展示有關湘西風景的圖片)快速尋找出來,并概述所寫景物的特點。
2、作者對環(huán)境的描寫,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3、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人物哪些特征?
4、根據(jù)掌握的信息,描繪整個湘西的自然環(huán)境,感受沈先生筆下的環(huán)境美。
教師情境啟發(fā)誘導:
悠悠的湘西水,流淌在吊腳樓旁,日夜重唱著美妙的歌;青青的山彌漫著薄薄的輕霧,續(xù)寫著湘西人的古老故事;林間飛翔的鳥兒,穿梭的人群,編織成和諧而寧靜的畫卷。山高水長,鳥語花香,不變的還是那份神韻,這就是湘西人世代演繹的傳奇。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選代表發(fā)言。
1、引導學生尋找選文中有關“歌聲”描寫的語句,同時播放有關湘西民謠,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湘西的情愛故事。
4、“虎耳草”在翠翠的情感世界里有什么象征意味?
5、第二天早晨翠翠趕忙把昨晚夢到的情景告訴祖父,祖父為什么不想把實情告訴她?
6、當祖父把實情告訴翠翠的時候,翠翠此時的心理有哪些變化?
8、最后,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么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9、教師播放有關湘西少數(shù)民族婚禮片段的視頻,結合家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婚嫁的風俗習慣,尤其是苗族對歌娶親的習俗,要求學生就“走車路”“走馬路”的娶親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10、以翠翠聽歌后心理變化為主線,理清思路,闡述“歌聲”對翠翠造成的影響。
11、選擇原文有關“歌聲”描寫的經(jīng)典段落,學生分角色美讀,感知翠翠的純美形象。
學生活動: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教師提示:“歌聲”觸動了翠翠心靈的琴弦,是翠翠魂牽夢縈的“虎耳草”,也是天保外出闖灘悲劇死去的開始,因此,一切因歌而起,一切因等而結束,一定注意分析品鑒。
1、本文寫了“三情”,第一課時已分析,請同學們根據(jù)前課的總結,總結人性美在翠翠、祖父、天保兄弟身上的體現(xiàn)。
2、教師出示視頻資料:專家解讀《邊城》中的人性美。
學生討論,代表發(fā)言:
學生甲:我會一直等儺送,哪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學生乙:這是一個“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等待,世界上的好男人太多,何必單戀儺送?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我會改嫁。
學生丙:漫長的等待或許換來的是心靈的再次傷害,我決定離開這讓我傷心的地方,離開渡口,去遙遠的地方追求新的生活。
學生丁:我要主動去找儺送,告訴他,這一生,他是我的唯一。
…………。
《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xiàn)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們譽為“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園詩的杰作”。我們對《邊城》小說的解讀雖已告一段落,但人類對愛與美的追求將永遠不會停息。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一
過程與方法自讀法、研討法、引導法。
情感與價值觀欣賞品味沈從文筆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一課前反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3節(jié):敘述了眼前的端午節(jié),邊城人們籌備龍舟賽的熱鬧場面。
第4節(jié):追述了兩年前的端午,翠翠看龍舟賽,巧遇儺送的情景。
第5節(jié):追述上一年端午,翠翠和爺爺看龍舟賽巧遇天保的情景。
2、課文寫了幾個端午節(jié)?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點?
明確:共寫了三個端午節(jié):眼前的端午——兩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
結構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回環(huán)往復,跌宕起伏,采用順敘和補敘相結合的敘述手法。
四、把握“邊城”的文化內涵。
1、問:小說題為“邊城”,邊城與其他城市究竟有何不同之處呢?
明確:地處“兩省接壤處”——可見其地理上邊遠、偏僻。
“十余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并無變故發(fā)生水陸商務既不至于受戰(zhàn)爭停頓,也不至于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
“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發(fā)生別的死亡大變,為一種不幸所絆倒覺得十分傷心外,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遠不會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
“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三個節(jié)日過去三五十年前如何興奮了這地方人,直到現(xiàn)在,還毫無什么變化,仍舊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義的幾個日子”
——受外界影響小,這里的傳統(tǒng)風俗保留完好。
2、由此可見,文題“邊城”究竟有些什么含義呢?
明確:“邊城”包括兩層含義:
(1)地理上的邊地小城,客觀上與世隔絕。
而作者之所以以“邊城”作為小說的標題,則更側重于后者沈從文先生這樣解釋他的“邊城”,他說“邊城”是大城市的對立面,是“中國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種事情”可見“邊城”是沈從文先生在體會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氣自私市儈”的風氣之后,對其故鄉(xiāng)未完全被現(xiàn)代物質文明摧毀的淳樸民風的懷念”
五、賞析品味邊城的風情美。
1、問:“邊城所在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過年”,在這仨節(jié)日里,人們是怎么熱鬧的呢?(速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
明確:(1)課文第三節(jié)“端午日,當?shù)貗D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雄黃蘸酒畫了個王字……船和船的競賽,人和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3)第五節(jié)第二段“兩個新年雖照例可以看到軍營里和各鄉(xiāng)來的獅子龍燈,在小教場迎春……玩燈的兵士,卻在火花中繞著圈子,儼然毫不在意的樣子”
2、除了這些熱鬧,小說還寫了什么熱鬧嗎?
明確:(4)過渡人多給了錢給老船夫,老船夫堅決不要時,雙方爭執(zhí)、旁人含笑的熱鬧。
(5)迎婚送親的花轎隊,路過渡口時敲鑼打鼓吹嗩吶,還送給老船夫一個小紅包時的熱鬧。
3、你是怎么看待沈從文筆下的這些熱鬧的`?
4、品讀課文最后一段——青山綠水白塔,還有藍天白云。
六、賞析品味人情美,概括歸納人物形象。
明確:爺爺對翠翠的百般疼愛翠翠對爺爺?shù)囊蕾囮P愛。
翠翠對儺送的朦朧的愛。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二
2課時。
概括情節(jié)并分析第一部分。
教學導入:
介紹作家作品。
1902-1988),我國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小學畢業(yè)后曾入本鄉(xiāng)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xiàn)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fā)表作品,并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志,并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箲?zhàn)爆發(fā)后到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并繼續(xù)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chuàng)作宏富,數(shù)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種,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多產(chǎn)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于創(chuàng)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xiāng)土文學,并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fā)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xiāng)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yōu)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于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xiāng)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后來作家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識字與解詞:
)黑黝黝()燜菜()挪移()竹篁()碧溪且()儺送()涎皮()甬道()莞爾()濱水()蒿艾()角隅()胡謅()嗤笑()茨灘()碾坊()茶峒()。
間或悲憫信口開河自言自語。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三
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致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內容和過程?。
1、?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沈從文。?。
(2)《邊城》情節(jié)。
2、?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課文。?。
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為主線,師生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么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么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么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明確:一個思春少女的感情。
(9)關于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孫情: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愛情:
(3)天保和儺送的手足情。
分析中讓學生感受悲劇中的人性美。
4、開放討論題:小說中人物孤獨感的分析。
5、教師總結。
(新教材高二語文《邊城》教學設計詳案?桂林市第十八中學??楊進紅)。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邊城(節(jié)選)》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閱讀鑒賞第一單元。本單元設立的目的在于引領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本單元選取了三篇文章,有情節(jié)沖突激烈的小說,環(huán)境描寫出彩的小說,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說。這些文章都是文學寶庫中的經(jīng)典之作,具有很高的鑒賞和審美價值。《邊城》是一篇散發(fā)著魅力的小說,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qū)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xiāng)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學目標:
1、品讀文中關于邊城風土人情的描寫,把握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2、品味作者樸實而清新,流暢而優(yōu)美,富有生活氣息的散文化的語言。
3、通過交流和討論,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尋人性之美。理解作者在這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緊扣課文的有關情節(jié)與細節(jié),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通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培養(yǎng)分析鑒賞能力,養(yǎng)成勾畫圈點的習慣。
2、教學難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體會作者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心理的寫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文章之美。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三元信息教學,圍繞教師、學生、媒體展開互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立足于文本,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本。
五、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合作探究、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課文中的風土人情。
2.運用勾畫圈點法和點撥法,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沈從文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的“風俗畫家”,他的小說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是一幅用水墨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說,就不能領略個中真趣。
沈從文用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現(xiàn)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fā)現(xiàn)它,展示它,品味它。
2、閱讀小說,概括故事情節(jié),擬寫小標題。(預習)課上請同學們交流擬寫的小標題,并復述或概括課文內容。
小標題:
第三節(jié)邊城風俗/端午日。
第四節(jié)端午邂逅(翠翠—儺送)。
第五節(jié)說親事(翠翠—天保)。
第六節(jié)看迎親送嫁/心事。
通過同學們的復述和概括,發(fā)現(xiàn)節(jié)選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性不是很強,既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沒有懸念迭生出人意料。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huán)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五
在文中尋覓沈從文著力歌頌的“恰如其分的愛與美”,體會《邊城》田園牧歌式情調。
【學習重點】。
了解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風土人情,走進作者構筑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
【學習難點】。
體會小說的情感境界和人性之美。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課時】1課時。
【預習指導】。
1、提前預習,通讀課文,標好段落,梳理故事情節(jié)。
2、劃出反映民俗風情和人際關系的語句。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風聲水聲歌聲談話聲啜泣聲聲聲驚殘夢,鄉(xiāng)情民情愛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亂癡心。”
二、整體感知。
1、迅速瀏覽課文,然后給各部分命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標題。
2、《邊城》堪稱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扛鼎之作。大家已經(jīng)讀了,現(xiàn)在我想請大家用一句話談談自己對作品的印象。
3、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邊城》內容,你認為,哪個字比較好?
沈從文在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時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
作者的意思是:他想用平凡的故事來“說明”怎樣的愛才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簡言之,作品就是在回答“什么樣的愛是合符人性的,是美的”
三、文本探究。
作者在小說中從祖孫情、愛情、軍民情、鄰里情、朋友情、擺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構筑了一個人性美的理想王國。擷取最打動你的細節(jié),在課本上進行圈點批注,然后與同學互相交流,談談你在當中感悟到的人性之美。
四、拓展探究。
沈從文想用“邊城的世界”告訴我們什么?
五、課堂總結。
來自《邊城》的美——沈從文《邊城》賞析。
被譽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純凈的一個小說文本”,“中國現(xiàn)代文學牧歌傳說中的頂峰之作”的《邊城》被遴選進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使高中學生得以領略沈從文筆下湘西世界的美。
《邊城》所寫的故事很簡單,然而卻極美: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shù)卮偟亩贍攦?,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愿作個擺渡人。于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xiāng)。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癡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表現(xiàn)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xiāng)土小說。
一、山水美。
《邊城》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p>
小說中那清澈見底的河流,那憑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腳樓,那攀引纜索的渡船,那關系茶峒“風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麗,優(yōu)美如畫讓人如入夢境,無不給人美的享受。
二、風情美。
沈從文在《邊城》描繪了一幅他童年記憶中、理想世界中的美麗湘西地域風俗畫。這幅風俗畫是優(yōu)美的、精致的、奇麗的,它蘊涵了湘西邊地的自然風光、社會風俗、人際關系、人情人性等等,積淀著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麗的楚文化。
這種氛圍里生活的人們質樸而又善良,任何劍拔弩張在這里都顯得格格不入。
在劃船比賽中,勝利的隊伍可以得到一枚小銀牌,在邊城之外,總會有人計較誰會得到它,但是在邊城人看來,銀牌不拘纏到船上哪一個人的頭上,都顯出一船人合作努力的光榮。在邊城,沒有爭名奪利。
“從文出生于苗漢雜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這一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非但熟悉,而且是熱愛。”施蟄存如是說。
三、人性美。
邊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們保持著昔日寧靜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與純樸勤儉的古老民風。透過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沈先生努力建構了一個充滿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創(chuàng)造的人物閃爍著人性中率真、美麗、虔誠的一面,邊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在《邊城》里面,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肮芾磉@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盍似呤?,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么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仿佛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yè)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么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婪呕磉_,不拘常套小節(jié)……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只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只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p>
主人公翠翠是其中刻畫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她在風日里成長著,皮膚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撫養(yǎng)著她,教育著她?!彼盀槿颂煺婊顫?,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殘忍的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邊城的風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個眉清目秀、聰慧溫柔,且?guī)追竹娉?、幾分嬌氣的少女。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
翠翠乖巧、心善、勤勞,是爺爺?shù)暮脦褪?。她和祖父相依為命,對祖父關心備至。翠翠對祖父的愛帶著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翠翠性格內斂,心事多裝在肚子里,更多地是在希望和等待的夢境中期盼幸福生活降臨。小說著重表現(xiàn)了翠翠樸實真摯的情愛美,描寫了翠翠情竇初開時對愛情的朦朧向往渴望幸福的健康情懷。她的愛情充滿詩意美,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他們初次見面這個場景非常浪漫,非常有詩意。在他們對話過程中,二佬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說:“你在這里,大魚會吃掉你。”結果這個大魚吃你這句話,就成了后來兩個人關系發(fā)展非常好的一種隱喻。只要提起這句話,翠翠心頭就會洋溢起濃郁的詩意,一種溫柔的回憶。翠翠在愛情中的表現(xiàn)向來被視為人性美的表現(xiàn)。
儺送遠走他鄉(xiāng),爺爺溘然長世,她痛苦悲傷但并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她像爺爺那樣守著擺渡的崗位,苦戀著并等待儺送歸來,充分表現(xiàn)她性格堅強的一面,展現(xiàn)著柔中有剛的美,她懷著希望與自己坎坷命運作持久的抗爭。
《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里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里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欲;這里有貧富區(qū)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互相親善著、扶持著;這里也有矛盾,但那決不是善與惡的沖突;小說結局是悲劇性的,但也絕非是奸邪之徒所致。
正如批評家劉西渭所說:“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他們心口相應,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掙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對于生活沒有過分的奢望,他們的心力全用在別人身上:成人之美。”
《邊城》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為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為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yōu)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因此,讀這樣的作品,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文學藝術的美的享受,更有著對我們心靈人性的滋養(yǎng)與療補。
邊城教學設計篇十六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把握作者在《邊城》中極力要表現(xiàn)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邊城》題目的含義,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
二、過程與方法:
1、美讀課文,咀嚼品味小說詩一般的意蘊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2、啟發(fā)點撥、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多種方法結合,完成文本中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的情操。
2、了解古老的民俗及其豐富的內涵,培養(yǎng)熱愛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通過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心理描寫、培養(yǎng)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說情節(jié),把握民俗活動和情節(jié)之間的關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閃光點。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人物的性格、語言和心理,把握小說中至真、至美、至善人性。
預習課文品讀重點段落。
要求:1、勾畫出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
2、標出自然段。
3、找出小說主要人物的言行,品味小說中的淳樸的人性。
4、勾畫出小說中的民俗描寫,體會這些民俗的特點以及內涵。
5、理順出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6、明確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用自己的話復述,補充相關的其他情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導入教學:《邊城》這部小說問世不久,湘西的鳳凰鎮(zhèn)就成為旅游勝地。它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zhèn)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的光環(huán)之中。因為莎士比亞,英國的斯拉特福小鎮(zhèn)才會蜚聲世界;有了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才成為世界音樂中心,有了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才成為旅游圣地。同樣,因為有了沈從文以及他的系列湘西小說,鳳凰鎮(zhèn)也成為了風景名勝之地,鳳凰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個小鎮(zhèn)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邊城》去欣賞那里的山水之秀,去感受那里的民俗、人情之美。
二、文本解讀。
1、讀第一段,這里的人們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情況?明確安分樂生,井然有序。
2、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是怎樣的呢?通過文本的描述,
請同學們概括一下:
明確:碼頭、碉堡、河灘、軍營、河流、山、水、船。
這里的風光秀麗、美好。是一個干凈的自然所在,就象是這里的人一樣。
3、文本寫了哪些民俗?這些民俗有怎樣的特點?又有怎樣的內涵?學生討論完成。
端午節(jié):賽龍舟、穿彩衣、畫王字、捉鴨子。
中秋節(jié):賞月、男女青年對歌。
新年:舞龍燈、耍獅子、放鞭炮。
婚嫁:小轎子、羊、男孩、糍粑。
意的氛圍。更能體現(xiàn)人們之間的和諧親切的關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2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