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所見的教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1:19:04
古詩所見的教案(模板16篇)
時間:2023-11-26 11:19:04     小編:薇兒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地思考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教案的編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下是一些教師編寫教案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一

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就不乏“詩中有畫”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泵烤湟痪埃瑥亩鴺?gòu)成了一幅農(nóng)村春末特有的溫暖熱鬧、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案。

【廣東省湛江市第八小學 黃土娣】。

〖讀誦結(jié)合,引導學生體會意境〗。

“好詩不厭百回讀”。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序,其獨有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使古詩更是瑯瑯上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fù)地朗誦,學生可以揣摩出詩句中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情境,感受古詩的藝術(shù)魅力。如教《春曉》時,教師先讓學生正確地、流利地讀上幾遍,然后由教師范讀,此時教師的語氣輕重、語調(diào)的升降、語速的快慢都務(wù)必做到標準化,再由學生模仿教師的讀法反復(fù)吟讀,最后達到處我吟味的境界。在自覺與不自覺的反復(fù)誦背之中,學生就會進一步領(lǐng)悟詩的內(nèi)涵。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qū)和盛小學校 陳 蓉】。

〖通過音樂感受詩歌意境〗。

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fù)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聯(lián)系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如教學孟浩然的《春曉》時,可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讓學生微微閉眼,凝神細聽,聯(lián)想春天和風、細雨、繁花,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就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境界中。實踐證明,運用音樂來感受詩中意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龍虬中心小學 李小雙】。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

由于詩歌有其藝術(shù)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是有語言、音樂、繪畫、情感多種因素的美,在挖掘這些美的因素時,多媒體技術(shù)有著強大的、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古詩對仗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顯現(xiàn)出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然而要讀出古詩的音樂美來,也并非是一件易事,因為詩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語言,貫穿其間的一般是“情感”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的線索。

教學《春曉》這首詩時,我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進行“詩畫欣賞”,這時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先讓學生聽配樂詩朗誦,伴著舒緩的音樂,學生靜靜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遠的畫,耳中聽到是曲調(diào)宛轉(zhuǎn)的古曲和充滿激qing的朗誦。此時,詩、書、畫、曲多種美的因素融為一體,既使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與感染,也使學生有了一種讀好古詩的強烈愿望。有了這種愿望,每位學生都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美,朗讀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廣東省新會師范附屬小學 黎長齊】。

〖低年級古詩教學談·以圖導讀,啟發(fā)想象〗。

新大綱對古詩教學要求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我體會到讀固然重要,但低年級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限,讀熟了詩歌,也不一定讀懂了詩意。因此,我在古詩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助學生感悟詩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人們贊一個地方景色美,常會用上如詩如畫。一首詩是一幅畫,一幅畫也是一首詩。教材的編者給每首古詩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動、精美的畫,這更好地配合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詩句?!洞寰印愤@首詩寫的是詩人高鼎居住農(nóng)村親眼看到的“樂春圖”?!安蓍L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边@一句詩里有幾個詞語較難理解。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詩句讀流利后,我展示課文的插圖,讓學生觀察圖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點。學生能這樣描述:山坡上小草發(fā)芽了,嫩綠嫩綠的,小鳥在空中飛來飛去。河堤旁的柳條發(fā)芽了。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小鳥一邊飛一邊干什么?有一學生答:“小鳥在唱歌?!绷硪晃粚W生答:“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蔽以賳l(fā):春風微微地吹來,柳條怎樣呢?學生連忙加上手勢搶著說:“柳條輕輕地搖搖擺擺,好像陶醉在這美麗的春色里?!蔽乙龑W生把圖意連貫地說一說,理解的難點不攻而破。然后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讀出韻味,體會詩意,便事半功倍。

【遼寧省沈陽市杏壇小學 李 萍】。

〖話談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在教學中強調(diào)文本的意義來識記〗。

心理學家曾研究證明:孩子對有意義的記憶效果要比機械記憶要好。當出示要求背誦的文本時。我先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到篇,去領(lǐng)會文章的內(nèi)容。再反復(fù)熟讀成誦。

在教學一年級的高鼎的古詩《村居》中,對于一年級學生最難以弄懂詩中的:“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意思,在背誦中也背不到這半句。為此,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春光明媚的鄉(xiāng)村二月美景,當畫面至楊柳隨風飄蕩在拂堤上時,我問學生:“看到這些,這時令人覺得怎么樣?”“是呀,楊柳也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庇辛舜巳肭槿刖车母形颍瑢W生對這句也就不難記憶了。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附小 曾秀蘭】。

〖語文教學情趣化·用激疑性語言設(shè)置情景〗。

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根據(jù)學生實際,設(shè)置一些探究式問題,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有關(guān)的情景中,從而觸發(fā)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師生在課堂上的交往,最常見的方式是提問。提問是啟動思維的主要形式。提問的設(shè)計應(yīng)以能夠引起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的沖動,回答的愿望為基本要求,使學生從外部到內(nèi)部都動起來,從而進入思維狀態(tài)的最高境界。

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可以采用激趣問,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或思考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比如,我在教古詩的《村居》時正值春天,課剛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記住了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請背給大家聽聽?!睂W生立刻活躍起來,爭先恐后地舉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轉(zhuǎn)移話題:“讓我們看看今天這首古詩是怎樣描寫春天的吧!”學生帶著激qing和熱望進入了對古詩《村居》的學習,教學效果十分好。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實驗小學 王 莉】。

〖利用多媒體,點撥渲染,激發(fā)學生情感〗。

“詩言志”,古詩感情深沉而內(nèi)涵,古詩教學只要抓住情感這條無形的紐帶,就能縮短時空的界限,縮短學生和詩人之間的心靈距離。多媒體教學具有充分的優(yōu)勢,能渲染點撥,造就一種特定的氛圍,使內(nèi)涵之情外露為可以感知的內(nèi)容。學生不僅被審美對象吸引,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而且與審美對象發(fā)生強烈的感情交流,引起他們感情上的沖動和共鳴。

如:《春曉》描寫了詩人孟浩然昨夜聽到的各種聲音,表達了對春天風光的喜愛和對春天在不知不覺中逝去的惋惜之情,讀了之后感覺如同一幅生活小景。如何讓學生能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受到陶冶呢?我采用化靜為動、化虛為實的聽聲教學,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眠欲曉的風聲、雨聲、鳥鳴聲?!疤幪幝勌澍B”是聽覺形象,播放一段春天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學生頓時浮想聯(lián)翩,感覺仿佛置身于生機勃勃的春天,歡快的春天里,到處是百鳥歡騰的景象,由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愛春之情。一段“嘀嗒、嘀嗒”的春雨聲正如永不停歇的鐘聲,不僅回響在學生的耳邊,也敲打在學生的心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產(chǎn)生時間不等人的感受。“花落知多少”,雖然未聞花落之聲,但借聲示形,滋生視覺形象,學生由風雨聯(lián)想到落花紛紛的場景,體會到了詩人惜春之情。這種如夢如幻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潛在的想象力的馳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由“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

【浙江省臺州玉環(huán)縣陳嶼中心小學 盧君秋】。

〖畫一畫,激發(fā)興趣〗。

研究表明: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顏色不僅能夠構(gòu)成生活的絢麗畫面,而且能夠影響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調(diào)節(jié)人的情緒。如果巧妙地利用,不僅能夠給學生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如古詩《春曉》的教學,為了使學生能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領(lǐng)略到春天的無限美好。我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先在頭腦中勾勒出古詩所描繪的圖畫,然后再動手把它畫下來。通過畫畫使本來抽象的語言文字一下子變得那么具體,使學生與古詩反映的生活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仿佛自己也融進那春光之中。從而較好地幫助學生去體會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內(nèi)涵。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qū)稅鋼小學 孫興華】。

〖感受文學形象,發(fā)展思維能力〗。

小學生多讀古今優(yōu)秀詩文名篇,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思維,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分,文學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聯(lián)想和想象,發(fā)展想象力,進而誘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偉人對詩歌都表現(xiàn)出相當大的熱情,據(jù)說,拿破侖出征時,騎在馬上還在讀歌德的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都愛讀中國古典詩歌,他們多數(shù)人還能寫作精彩優(yōu)美的詩詞。這些偉人的思想境界又如天馬行空,富有創(chuàng)造性,跟他們深厚的古詩詞素養(yǎng)具有密切的關(guān)系。形象思維則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而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比如高鼎的《村居》描寫的是在明媚的春天,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放風箏的歡樂情景。在學習這首古詩時,可以開拓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讓他們邊背邊想象詩的意境,并且用手中的彩色畫筆畫出詩中描寫的自然美。畫出在春光明媚的一天,一條小河的兩邊楊柳隨風飄揚,綠草茵茵,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在草地上放起了“大蝴蝶”,“小金魚”,“小燕子”,“小蝌蚪”等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的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可使學生在動手畫畫的過程中感受文學形象,開創(chuà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

【廣東省深圳市沙井教研室 鄒武林】。

要寫的生字共6個,其中5個是在第一首《春曉》中的。因為此詩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大部分學生能背誦,教學重點應(yīng)該放在識字寫字上面。

課題教學之后即先教課題出現(xiàn)的3個生字“古 詩 首”。

【安徽省巢湖市柘皋鎮(zhèn)中心小學 湯恒寶】。

新課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關(guān)注的是滿足學生知識、技能、品德、情感體驗、價值觀等各方面的需要,教師從課程設(shè)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yīng)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fā)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diào)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時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引導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個種啟迪,如同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如同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

如在教學《古詩兩首》時,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我不是每一首都從頭到尾分別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春曉》的方法,利用學到的方法再去學習第二首《村居》,這樣很容易地掌握了這首詩。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的:

1、以《尋隱者不遇》為例,學習并運用讀懂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2、訓練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抽象思維變成生動畫面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三、教學難點:如何把話變成畫。(即:如何使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四、教學準備:復(fù)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兩張、錄有古曲的音樂磁帶一盤。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法。

1、指名請學生背誦課內(nèi)、課外學過的古詩。

2、根據(jù)學生的背誦情況相機小結(jié),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說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入勝的景色,進而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不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把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從而正確領(lǐng)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讀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打出投影,出示復(fù)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對照投影片審題、解題,搞清楚話和畫的'含義。)。

(二)指導學法。

1.抓字眼、明詩意。

逐字逐詞逐句弄懂詩的字面意思。(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教師作適當?shù)狞c播。)。

2.提問題、想詩境。

以松下問童子這一句為例。

(1)逐詞就詩句提出問題。

例如:什么樣的松樹下面?誰問童子?怎么問?問什么?童子什么樣?

(2)就問題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語言描述出來。

(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幫助學生形成畫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合理想象,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看過的電影、電視劇、圖書等進行想象。)。

(3)學生借助投影片,根據(jù)想象描述畫面。

3、悟詩情、詠詩句。

(1)根據(jù)你所描述的畫面,體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感情。

(2)把體會到的感情通過讀表達出來。

(三)總結(jié)學法。

(再次出示復(fù)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總結(jié)歸納學法。)。

(四)遷移鞏固學法。

在老師適當?shù)狞c播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后三句。

1、抓字眼、明詩意。

2、提問題、想詩境。

(出示第二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學生填充內(nèi)容、描述畫面。)。

3、悟詩情、詠詩句。

(播放古曲,配樂詠詩,引學生進入到廣闊而幽深的山中境界,從而體會詩人對隱者這種與世隔絕,甘與大自然為伍,自得其樂的采藥生活羨慕和神往之情。)。

(五)獨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六)布置作業(yè)。

用把話變成畫的方法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七)板書設(shè)計。

松下問童子,(興奮)。

言師采藥去。

(回答)。

只在此山中,(羨慕)。

云深不知處。(向往)。

(彌漫,繚繞)。

悟詩情詠詩句。

提問題想詩境。

抓字眼明詩意。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三

1、同學們,老師先帶大家觀賞一下美麗的田園景色,看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季節(jié)?(課件出示秋景圖)。

2、秋天的確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jié),可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xiāng)情緒。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xiāng)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

3.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了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xiāng)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出示課件:葉紹翁)。

2.現(xiàn)在,我們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如《游園不值》和《夜書所見》。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解題。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

3.那誰能說說這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二)、初讀詩詞。

1、詩人究竟在夜晚看見了什么?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

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注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讓我們先讀讀這幾個生字(課件出示生字詞)。

4、讓我們試著讀讀這首詩,用斜線劃分好節(jié)奏。

5.古詩是一種內(nèi)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lǐng)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里,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看課件,聽錄音,感受詩中意境。(出示主題圖)。

2.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2.師:是什么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么吹?發(fā)出什么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么感覺?(好冷?。┪闹姓f到風聲,用的是什么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么?(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么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我們都做些什么?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里,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fā)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tǒng)一,說說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xiāng).

7.你怎么知道他在異鄉(xiāng)?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xiāng)做客,這時候,他一定……..

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郁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并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么這句又該怎么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仿佛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郁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頭,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后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后面兩句,然后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后面應(yīng)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里知道的?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么嗎?(斗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么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lǐng)下去捉一捉蛐蛐。

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么感覺???)。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yīng)讀tiao(第三聲)。

20.那你覺得應(yīng)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后兩句?(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愁,又從一盞明燈里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chǎn)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復(fù)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辟的詩句來演繹,并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杰作吧。

五、背誦詩歌。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四

1、引導學生們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nèi)容。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nèi)容。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們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你們有什么學習方法嗎?

2、學生們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么?

2、學生們質(zhì)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6、學生們質(zhì)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1、齊讀,同桌互相說說你腦海中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

2、自愿上臺描述。

3、背誦古詩。

教學反思:。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了詩意,能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了解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

(3)能通過詩句體會作者的心情。

(4)領(lǐng)會到了這首詩“寓問于答”的特色。

(5)能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能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心情,領(lǐng)會“寓問于答”寫作的特色。

課前:

投影出示課文插圖,配以古琴音樂,渲染氣氛。

課中:

一、提示課題。

二、了解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詩人賈島,誰是他的“粉絲”呢?學生交流自己對他的了解你。

引用作者自己的詩評價。賈島有一首詩這樣寫自己: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三、理解詩意。

1、出示詩句。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詩,結(jié)合插圖想一想詩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學可以小聲地討論。

2、指名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

3、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樹下的對話。在理解和解說詩意的時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出示填空題: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4、思考:你認為作者為什么不把問句寫出來?

所謂“寓問于答”,它并不是“不問”,而只是不把問話內(nèi)容寫入詩中。關(guān)鍵在于把問話內(nèi)容寓于答話之中,使讀者可從答話里體味和推導出所問的內(nèi)容。如果把問和答都寫進詩中,不僅沒有必要,還很羅嗦?!霸栍诖稹?,可以使詩句變得簡練而耐人尋味。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處。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體會這種“寓問于答”的妙處。

四、體悟作者的心情。

1、詩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歷經(jīng)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這里。心情怎樣呢?出示填空題:

讀詩句,感受詩人的心情,填空:

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下站著隱者的徒弟,于是滿懷。

地問:“請問你師父在嗎?”童子答:“師父采藥去了。”詩人有些,又問:“去哪里采藥?”童子答:“就在這山里?!痹娙艘宦?,覺得還有找到隱者,于是又問:“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霧彌漫,不知道在哪里?!薄鞍?!”詩人嘆了口氣,徹底了。

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五、兩首詩對比,感悟詩人用詞精準!

花間問童子,言師挖菜去。只在南山中,馬上就回來。

學生交流討論,從中感悟詩人用詞的精準。

六、作業(yè)。

寫《評價手冊》上的相關(guān)題目。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六

1、通過小組合作讀、賽讀、表演讀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會背誦古詩。(重點)。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鄉(xiāng)之情。(難點)。

1、結(jié)合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說一說每一句詩的意思。

2、采用學生自學、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學法會說詩意。

葉紹翁:南宋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xiāng)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

一、自主學習。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2、再讀全詩,結(jié)合注釋說一說每句詩的大意,把不懂的字、句在課文中標出來。

3、想一想自己讀懂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chǎn)生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蕭蕭”“挑”“促織”“籬落”等詞義。

2、《夜書所見》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可以從詩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

3、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夜書所見》描繪一幅怎樣的情景,和同學交流一下。

三、積累運用。

多么優(yōu)美的古詩,多么優(yōu)美的詞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并把它背下來吧!

四、拓展延伸。

1、老師給大家推薦幾首描寫秋景的詩,請大家讀一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五、學習小結(jié):

通過學習葉紹翁的《夜書所見》這首詩,從中懂得詩人的思想感情。

六、當堂檢測。

1、填空。

(1)《夜書所見》是代詩人寫的,表達詩人。

感情。

(2),夜深籬落一燈明。

2、說出下列詩句的含義。

(1)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2)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掌握本詩的生字、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3、學會借助注釋理解詩意,在此基礎(chǔ)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過程方法:1、反復(fù)朗讀詩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2、讓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詩句并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反復(fù)朗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1、詞語積累。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3、通過誦讀悟詩情。

教學難點:1讓學生借助注解、理解詩意。2、通過誦讀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ppt。

過程設(shè)計。

1、解詩題。

書:寫所見:(詩人)所看見的`。

詩人把夜晚所看見的景物寫下來。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嗎?讓他穿越時空來給我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吧!

(一)一讀解字詞。

1、初讀古詩,用筆圈出詩中的生字、詞語,并畫出詩歌的節(jié)奏。

2、教師檢查學生完成情況。

生字:蕭、梧、促。

詞語:書、見、蕭蕭、寒聲、動客情、知、挑促織、籬落。

節(jié)奏劃分:2/2/3。

(二)二讀繪意境。

1、孩子們,詩歌的文字高度凝練,一字、一詞、一句話就會呈現(xiàn)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請孩子們再讀詩歌,邊讀邊想,把自己讀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試用“讀了這首詩,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我是從詩中---------讀出來的”句式說話。讀完同桌之間交流。

2、抽學生班上交流,師生作評價。

(三)三讀悟情感。

好詩我們要反復(fù)朗讀,理解詩意,才能更好地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1齊讀詩歌,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2、抽生講述詩意。

3、男女生互讀,思考:這首詩寫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1、讀一首好詩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讀一首好詩如欣賞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讀一首好詩如與詩人促膝交談。好詩就讓我們把它背下來,珍藏在記憶深處。孩子們,快快背下來吧,看看誰是最強大腦!

2、教師巡視并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八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1、課文插圖。

2、學生們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3、學生們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們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們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jié)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nèi)成員互相補充。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們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們讀好這首詩。

圖文結(jié)合,熟讀成誦。

根據(jù)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們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學生們練習書寫生字。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huán)境、心情,并反復(fù)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p>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p>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tài))。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tài),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是什么?請談?wù)劺碛伞?/p>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yè)。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借助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入。

1、朗讀、背誦《尋隱者不遇》。

2、同學們,如果說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詩就是其中的一顆美麗的明珠,古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現(xiàn)出豐富的畫面,讓有多產(chǎn)生無盡的想象。今天,我們用讀詩句、想畫面的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古詩。

3、解題。

“所見”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嗎?讀了這首詩就會明白了。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古詩,讀準生字,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

3、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嗎?

三、整體感悟。

1、自由讀全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詩句。

(1)出示課文插圖:這是怎樣的一幅情景?(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的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呢?

(2)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這可真是個快樂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牧童此時的心情呢?

(3)是啊,讓小牧童高興的事可多了,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走進樹林,大家邊讀邊想,邊讀邊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風景。

(4)多么美的田園風光啊,讓我們也騎上小黃牛,把前兩行美美地讀一讀。

3、理解三、四行詩句。

(1)詩人袁牧看到牧童騎在黃牛背上,聽到那悅耳的歌聲,正欣賞著,突然,一個小插曲出現(xiàn)了:

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2)邊讀邊想象牧童尋蟬的樣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誰能用一兩句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4)誰能把這有趣的一幕讀出來呢?

4、指導朗讀。

四、總結(jié)。

同學們,你們能從短短二十個字想象出色彩絢麗的風景,人物可愛的表情,有趣的動作,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五、作業(yè)。

2、填空。

《所見》一詩是代詩人的作品,讀完詩后,在我們腦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組成的動靜結(jié)合、生動有趣的畫面。

蘇教國標版語文第九冊《古詩兩首》教案教學設(shè)計來自本站。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反復(fù)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lián)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也叫牧童。)。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nèi)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反復(fù)練習,讀準讀熟。

(一)初讀課文。

l.教師范讀古詩。

2.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4.學生試讀、教師檢查讀。

(三)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2、學生質(zhì)疑。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4、牧童在牛背上高聲唱歌時的心情怎樣?想象這時畫面的情景。

5、指導讀出牧童高興的心情。

7、學生質(zhì)疑。

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9、你捉過什么東西?“忽然閉口立。”,你能想象出牧童當時的樣子嗎?

11、教師引讀。

12、這個小牧童捉到蟬了嗎?為什么?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1、想象著古詩的內(nèi)容,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分析結(jié)構(gòu),說偏旁。

2、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

課文掛圖。

一課時。

1.出示掛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jù)自己的想像創(chuàng)編小故事。

2.“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男蜗笾庇^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并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一個輕松的開始,創(chuàng)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期待,預(yù)熱課堂。)。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齊讀題目。

3.根據(jù)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老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5.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jié)奏,男女生分組讀。

6.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nèi)容,邊讀邊想,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1.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說說感受。

2.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什么呢?(板書“動客情”。)。

3.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圖文結(jié)合,自由讀文,聯(lián)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聯(lián)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

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看圖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圖文結(jié)合是第二學段閱讀的重要途徑。)。

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家鄉(xiāng)、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童年。

(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nèi)容,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nèi)涵,也學會了閱讀。)。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xiàn)“朗讀疲勞”。)。

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升華了詩歌的情感。)。

3.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己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

4.回憶一下關(guān)于思鄉(xiāng)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回應(yīng)本課情感體驗。)。

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現(xiàn)代詩。

(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jié)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jié)交流。)。

板書:

見:梧葉挑促織一燈明。

夜書所見聽:寒聲秋風思鄉(xiāng)、孤獨。

感:動客情。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二

當我再重新審視古詩《所見》的教學時,心中有了許多的想法。

我把這節(jié)課分成了四大塊:生字教學,朗讀教學,詩意感悟,拓展學習。但這四大塊并不是獨立成塊的,而是互相融匯,只不過有時是突出了生字的認讀,有時是突出了朗讀的感悟,有時突出了對詩意的理解,有時又注重了拓展學習。

當然,古詩教學重點在于朗讀。整節(jié)課中“讀”應(yīng)當占較大的比重,更應(yīng)該體現(xiàn)出讀的層次性,讀的有所收獲。首先讓學生初讀,要求大聲朗讀,讀準讀通。糾正字音后,讀正確。第二步聽老師配樂范讀,讓學生初步感悟,粗知詩意。第三步自由朗讀,指導劃出節(jié)奏及韻律,讀出語感。第四步的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想象畫面,讀出夏天的有趣,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讀的方式也可多樣化,如齊讀,指名讀,配樂讀等,適當讓學生互相點評,學生將讀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詩意,是我的最大啟發(fā)。這首詩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鳴蟬”的情趣,我認為可以扣住“歌聲振林樾”的“振”字進行理解,為什么牧童歌聲響亮?(因為牧童高興、活潑可愛。)那為什么又“忽然閉口立”呢?(因為牧童要捉知了,怕驚嚇了知了。)一幅天真可愛的牧童捕蟬圖就展示在了學生眼前。

古詩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課前導入中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創(chuàng)設(shè)了學古詩的意境;在學完《所見》后,又展示了課外的一首描寫小孩童趣的古詩讓學生讀一讀,加深感悟童趣;課外又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guān)描寫童趣的古詩,學習積累古詩。這樣就不是為了教古詩而學古詩,舉一反三,充分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三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所見古詩改寫6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夏天的樹林幽靜、安閑,但在涼爽的樹林中的幾聲蟬鳴卻為這個樹林添了一些聒噪與生機。微風拂過,蟬鳴戛然而止;烈日穿射,蟬鳴再次響起。

“踏、踏、踏”什么聲音呀?一個七八歲的小牧童手握一支短笛騎著牛過來,小牧童臉上紅潤潤的`,口中一會兒浪漫地吹著短笛,有種“短笛無腔信口吹”的情趣;一會兒舞動短笛,口中唱出高昂愉快的歌聲。小牧童在樹蔭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愜意,真令人神清氣爽。

小牧童歌聲嘹亮,響徹樹林。一唱歌,蟬不叫了,鳥不啼了,風不吹了,樹不搖了,一切都安靜下來,都聆聽著自由演奏家動人的歌聲。須臾,蟬飛落在牛背上,用拍動翅膀來為他鼓掌,鳥兒接著為牧童高歌,風柔和的為小牧童吹著,樹則擺動著樹枝隨歌而舞,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小牧童周圍。

正唱到興頭上呢,突然,猛烈的驕陽竄了進來,樹枝中冒出了幾根傾斜的光柱,四周馬上向蒸籠般熱了起來。蟬鳴立刻從四面八方傳來,富有節(jié)奏感的歌唱起來?!爸酥恕薄斑@個聲音蠻好聽的!”小牧童想,“那我就抓一只蟬,讓它為我唱歌吧!”

牧童下了牛背,找了根細竹竿,四下一望,爬到牛背上。抬起頭,只見樹上有一張蜘蛛網(wǎng),便不顧一切三抓兩撓,抱起樹干爬了上去,呲溜一下又滑了下來。這可把小牧童嚇醒了,因為樹上正停著一群吸樹汁的蟬,要是驚動了蟬,一只蟬逃跑,其他蟬就要接二年三的溜走啦!牧童連忙挺直背,踮起腳尖,屏息凝神,再次爬上牛背,用竹竿再次一繞蜘蛛網(wǎng)。嗨!這第一步ok了。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四

夏天的樹林幽靜、安閑,但在涼爽的樹林中的幾聲蟬鳴卻為這個樹林添了一些聒噪與生機。微風拂過,蟬鳴戛然而止;烈日穿射,蟬鳴再次響起。

“踏、踏、踏”什么聲音呀?一個七八歲的小牧童手握一支短笛騎著牛過來,小牧童臉上紅潤潤的,口中一會兒浪漫地吹著短笛,有種“短笛無腔信口吹”的`情趣;一會兒舞動短笛,口中唱出高昂愉快的歌聲。小牧童在樹蔭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愜意,真令人神清氣爽。

小牧童歌聲嘹亮,響徹樹林。一唱歌,蟬不叫了,鳥不啼了,風不吹了,樹不搖了,一切都安靜下來,都聆聽著自由演奏家動人的歌聲。須臾,蟬飛落在牛背上,用拍動翅膀來為他鼓掌,鳥兒接著為牧童高歌,風柔和的為小牧童吹著,樹則擺動著樹枝隨歌而舞,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小牧童周圍。

正唱到興頭上呢,突然,猛烈的驕陽竄了進來,樹枝中冒出了幾根傾斜的光柱,四周馬上向蒸籠般熱了起來。蟬鳴立刻從四面八方傳來,富有節(jié)奏感的歌唱起來?!爸酥恕薄斑@個聲音蠻好聽的!”小牧童想,“那我就抓一只蟬,讓它為我唱歌吧!”

牧童下了牛背,找了根細竹竿,四下一望,爬到牛背上。抬起頭,只見樹上有一張蜘蛛網(wǎng),便不顧一切三抓兩撓,抱起樹干爬了上去,呲溜一下又滑了下來。這可把小牧童嚇醒了,因為樹上正停著一群吸樹汁的蟬,要是驚動了蟬,一只蟬逃跑,其他蟬就要接二年三的溜走啦!牧童連忙挺直背,踮起腳尖,屏息凝神,再次爬上牛背,用竹竿再次一繞蜘蛛網(wǎng)。嗨!這第一步ok了。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五

1、在欣賞與游戲的基礎(chǔ)上,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

2、能用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圖畫。

相關(guān)圖片,樹林、蟬等背景圖。

一、引導講述。

1、師:今天我班要來一個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是誰好哇。(出示牧童圖片)。

2、提問:認識嗎?和我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服飾、頭發(fā)上辨認)。教師講解:這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所以和我們的穿戴都不一樣。

3、(出示牧童騎牛圖)提問:這個小孩在干什么?教師解釋什么是牧童。并引出第一句:牧童騎黃牛。

4、他開心嗎?從哪里看出來?你開心了會干什么?

5、出示第三幅圖片,引出第二句:歌聲振林樾。師小結(jié):這個牧童騎著黃牛也很開心,大聲的唱著歌,把樹林里的小鳥也驚醒了。師念:歌聲振林樾。

7、師:牧童也想去抓這只鳴蟬呢,抓住了養(yǎng)在家里,讓它天天給牧童唱歌。引出第三句:意欲捕鳴蟬。

8、怎么去抓?你有什么辦法?(在幼兒講述的基礎(chǔ)上引導幼兒表述去要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去抓)。讓幼兒學學怎么樣才是輕輕地沒有聲音的。引出第四句:忽然閉口立。

二、學念古詩。

1、師: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剛才的故事也是一首古詩,名字叫《所見》,聽陳老師念一遍。

2、師完整念古詩,引導孩子一起念2—3次。

三、情景游戲。

1、(播放鳴蟬叫聲)聽,我們這里也有鳴蟬,快找找在哪里?引導幼兒觀察樹林背景圖,上面也有許多鳴蟬。

2、想不想抓住它們?要怎么抓?(引導幼兒說出輕輕的沒有聲音的去抓、或者捂住嘴巴等)。

3、師幼一起邊念古詩邊把椅子當黃牛游戲,念到最后一句時下椅子站立,沒有聲音,輕輕地走向背景圖去抓鳴蟬。分享抓住后成功的喜悅。

古詩所見的教案篇十六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字詞解釋: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陰的樹。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下。

賞析:

野外林陰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爸耍?,知了……”樹上,一只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一手呢!

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寫進詩中。

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廳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作者資料閱讀:

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政聲好,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三十三歲父親亡故,辭官養(yǎng)母,在江寧(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筑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自此,他就在這里過了近50年的閑適生活,從事詩文著述,編詩話發(fā)現(xiàn)人才,獎掖后進,為當時詩壇所宗。袁枚24歲參加朝廷的科考,試題是《賦得因風想玉珂》,詩中有“聲疑來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總裁們以為“語涉不莊,將置之孫山”,幸得當時總督尹繼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隨園食單1卷;散文,尺牘,隨園食單說部等30余種。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創(chuàng)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后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

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后停住歌聲準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后,詩興大發(fā)而創(chuàng)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2514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