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教案含反思(優(yōu)質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3:07:14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優(yōu)質23篇)
時間:2023-11-27 03:07:14     小編:紙韻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以及評價與反思等要素。教案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希望這些教案范文能對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和促進。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一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幾種民族服裝,會畫出穿著藏族、回族、維吾爾族、高山族服裝的正面人。

2、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藏族、回族、維吾爾、高山族四個少數(shù)民族掛圖,圖畫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題。

2、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上各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介紹其服裝特點:

如藏族男人喜歡穿藏袍、統(tǒng)靴,女人喜歡腰前圍一條五顏六色的圍裙,身穿白色長袖衣;維吾爾族人愛戴繡花小帽,女人喜歡把頭發(fā)編成許多條細辮子,在裙子外加一件繡花背心;高山族人上衣的前襟、領口、袖口都有彩色花邊,他們喜歡系彩線腰帶,包頭巾,過節(jié)時愛穿有成行的裝飾物的珠衣;回族男人喜歡戴白色或黑色的無沿小帽,女人喜歡戴綠色、白色或黑色的蓋頭。

3、教師講解、示范四種民族服裝的畫法:先畫出每個人的形象,再根據(jù)四個民族不同的服裝再進行添畫裝飾。如高山族的要畫上頭巾,前襟、領口要畫上彩色花邊等。

4、提出作畫要求: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畫出四位不同民族娃娃的正面圖,注意畫出有新年氣氛的'背景。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畫幾個中國的小朋友,能力弱的幼兒只要畫四名民族娃娃。

6、展示幼兒的作品,幼兒互相評價,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孩子們的參與是積極的,情緒是熱烈的。首先是教室環(huán)境,不少孩子都帶來了有關新年的物品來布置教室。幼兒大膽地交流以往過年的經驗,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過年的習俗,渲染了新年的氣氛。在新年環(huán)境和新穎教具的影響下孩子們熱情高漲。最后環(huán)節(jié)我們是歌表演,進一步增添了節(jié)日的氣氛。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為世界多數(shù)國家通行的節(jié)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新年都有不同的日期,現(xiàn)代世界多數(shù)國家定為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F(xiàn)代中國將“元旦”稱為公歷新年,將“春節(jié)”稱為農歷新年。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理解樂曲的結構aba的形式,感受樂曲ab的不同。

2、理解樂曲并能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cd。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師生問好,引入課題。

二、組織教學。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下面就請小朋友來欣賞一遍。

提問:仔細聽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樂曲。)。

2、請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

提問:

(1)小朋友聽完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呢?

聽完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這首有幾段嗎?

這首曲子有三段。

(3)你們聽出這首曲子哪里是一樣的嗎?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4)這兩段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歡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抒情的、慢慢的。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聽起來比較歡快,第二段曲子聽起來比較抒情。

3、教師出示圖譜,請幼兒欣賞第三遍音樂。

老師還給這首曲子畫了一幅畫呢?“出自:屈;老.師”想看嗎?

下面就請小朋友來欣賞吧!(出示圖譜)。

提問:

看一看圖上畫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線、小河。

下面我們來看著圖譜欣賞第四遍音樂。

(教師手拿小棒,指圖譜欣賞音樂)。

三、請幼兒給這首曲子創(chuàng)編動作。

1、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

教師挑出做的好的動作請幼兒學一學。

2、組織幼兒聽音樂來表演。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比較歡快,第二段比較抒情。在這首曲子里我們聽到了過年的氣氛,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包餃子吧!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這節(jié)課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內容太多,我應該把這節(jié)課分成兩節(jié)課來上,圖譜也不合適,應該改進。這節(jié)課我應改為韻律活動,那樣這節(jié)課的活動效果就不一樣了。通過這次講課各位老師給我提的建議,下次上課一定注意,爭取上一節(jié)好的優(yōu)質課。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三

活動目標:

1.根據(jù)《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情節(jié),感受回旋音樂種ab短的不同音樂性質,并初步學玩音樂游戲《喜洋洋和灰太狼》。

2.能夠創(chuàng)編不同的小羊動作,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羊胸飾人手一個;灰太狼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主題。

二、感受音樂。

2.邊聽音樂邊提醒誰出來了。

3.誰先出來了?小羊是怎么走路的?

師幼學小羊走路。

4.小羊在羊村干什么?

跳舞――是怎么跳舞的?――教師示范,幼兒學習。

捉迷藏――師幼做動作。

拍皮球。

5.師幼聽音樂做相應動作。

6.聽音樂,誰來了?(聽音樂)。

灰太狼來了,小羊怎么辦?怎么蹲?

7.聽音樂做游戲。

提醒孩子:大灰狼出來的時候能動嗎?千萬不能動,不然會被大灰狼抓走的?

三、角色扮演:請一名幼兒當大灰狼,幼兒繼續(xù)聽音樂做游戲。

本次家長開放日我班選擇了動靜結合的兩個活動,一個音樂游戲《喜洋洋和灰太狼》,另一個是繪畫活動《毛毛蟲》,分別從音樂感受表現(xiàn)和構圖表達出發(fā),發(fā)展幼兒的審美能力,表達表現(xiàn)能力。

一、根據(jù)目標,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景。

我組織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意在達到這樣的目標:根據(jù)《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情節(jié),感受回旋音樂種ab短的不同音樂性質,并初步學玩音樂游戲《喜洋洋和灰太狼》;能夠創(chuàng)編不同的小羊動作,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于是我根據(jù)“喜歡動畫片的形象和情節(jié),樂意模仿……”這些小班幼兒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以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為原型,選用合理aba結構的《檳果》音樂,創(chuàng)設“小羊玩耍――大灰狼來了,幼兒躲藏――大灰狼離開,小羊又再次出來”的音樂游戲情景,通過感受故事――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三部曲來開展活動。

二、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想象熱潮。

三、教師示范,促進幼兒積極表現(xiàn)。

開始第一、二遍,孩子的表現(xiàn)“平淡、羞澀”,我通過夸張的肢體語言進行引導,并配合生動、富有節(jié)奏的語言,如大喊、跺腳“大灰狼來了”,并作側耳傾聽狀,又如“小羊和同伴快樂的舞蹈……”等等,來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表達,孩子們非常投入,玩了數(shù)次都不舍得停下來!教室里充滿了歡笑聲!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四

冬天,外面下著大雪,整個羊村都一片雪白。喜洋洋出去玩,它走啊走啊,發(fā)現(xiàn)有一個山洞,喜洋洋就進去冒險了。里面很黑,只聽見滴滴的水滴聲,很可怕。忽然,出現(xiàn)了很多入口,喜洋洋動了動腦子,在走過的路上,都做好了記號。突然,他看見灰太狼在張牙舞爪地捉著什么,喜洋洋喊了聲:“快逃啊?!被姨钦f:“我好像聽見了小羊的聲音。”它一看:“喜洋洋,別跑?!薄叭思矣心敲幢柯铮阆茸サ轿以僬f?!被姨悄贸隽怂拿孛芪淦鳌帮w跑鞋”。它穿好飛跑鞋就去追喜洋洋,結果,灰太狼掉進了自己設計的陷阱,他爬出陷阱又繼續(xù)來追,結果掉進了羊村著名的360個陷阱,它又爬出陷阱,跑了279個日日夜夜,終于被喜洋洋關進了籠里?;姨怯帽M了全力,也打不破籠子,灰太狼發(fā)怒了,把籠子給弄破了,喜洋洋見了,馬上送個超強炸彈給灰太狼,自己撒腿就跑,把灰太狼炸得昏頭昏腦,灰太狼大喊:“可惡的喜洋洋,我一定會回來的?!弊詈螅姨堑撵`魂一個個紛紛出鞘了,落在地上變成一棵棵的樹。

從此,山洞里有個傳說:一百年后這些樹會變成一個個灰太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五

很鮮明。這首音樂也是從簡單到難的一個過渡,非常適合一年級來進行打擊樂的訓練。這次的這首《拔根蘆柴花》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由于很少為民歌來配打擊樂,這就給了我一個難題,怎樣讓學生來演奏好這段民族音樂呢?我覺得首先要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

案例實錄:

教學活動一開始,我就讓小朋友欣賞了民樂合奏《拔根蘆柴花》,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初步感受了音樂的旋律。接下來教師介紹了《拔根蘆柴花》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次播放了《拔根蘆柴花》的音樂,邊播放音樂教師邊根據(jù)音樂的內容做動作,讓學生再次感知音樂表達的意思。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動作與教師一起聽音樂做動作。在感知音樂后第三遍后,教師出示了音樂旋律的圖譜。看圖學習節(jié)奏型。

(1)完整地看節(jié)奏譜用手拍出節(jié)奏型。

(2)學習加入腳來演奏旋律。

(3)聽音樂將幼兒分組,一組用小手一組用小腳,中間部分老師來演奏。接下來,教師提出了用打擊樂器來配樂,讓學生自由選擇樂器來演奏,在演奏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幼兒大多數(shù)都能得心應手的演奏了。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表演舞蹈“拔根蘆柴花”自由結束。整個活動很順利的結束了。

孩子們都喜歡音樂舞蹈等,那么怎樣能夠讓藝術活動更加充滿美?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成了現(xiàn)在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在打擊樂《拔根蘆柴花》活動中,我創(chuàng)造并運用了許多的手法,讓學生感受各種的美,讓美走進孩子們的.心中。

一、感受情境的美。

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情境,能夠吸引每一個孩子,讓活動順利開展。我為整個教學的開始選擇了一個民樂合奏《拔根蘆柴花》,民樂合奏效果很強烈,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睜大了好奇的雙眼,感受著眼前民樂合奏的一切,這就是一種美,一種視覺上的美。

二、感受音樂的美。

對于民歌孩子們接觸的不是很多,為了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民歌,理解民歌,我首先介紹了《拔根蘆柴花》的創(chuàng)作背景,其次特意為整個音樂配上了一段舞蹈,優(yōu)美的舞蹈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他們在視覺上也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跟著我的舞蹈開始翩翩起舞。不僅如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配上打擊樂器,我讓他們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了配樂,如:跺腳、拍手、拍腿、拍肩等。也充分的感受到了音樂的美。

三、感受材料的美。

為這首民歌精心制作了一張圖譜,圖譜上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出節(jié)奏型,以及如何來配樂?出示圖譜的一霎那,孩子們發(fā)出的同一句話就是——“哇,老師,好美啊”!鮮艷的顏色,清晰的音符,完全吸引住了他們,在整個演奏過程中,他們的眼睛始終是看著圖譜,什么時候是哪個樂器來配樂了?他們都能通過圖譜來自己變換著。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遵循由易及難、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先由激發(fā)幼兒興趣和動作模仿開始,把復雜的樂器演奏轉換為簡單的動作模仿,在此基礎上再逐步過渡到樂器演奏。這樣能促使他們較輕松地掌握,我為孩子們精心營造了一個“美”的氛圍,讓孩子真的得感受到了美。在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活動中,只要我們善于去思考,去挖掘,抓住每一個教學的契機,讓孩子去感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伴隨著他們快樂的成長。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六

本節(jié)課我主要就是讓學生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二首中國音樂作品,通過聆聽這二首音樂作品,讓學生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讓學生從中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低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如果整節(jié)課都讓學生單純地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就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為此,我根據(jù)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把他們的音樂學習與表演、繪畫、敲擊、激勵等有機結合起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教學方法“多”

大家都知道,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如果一節(jié)課都讓他們坐在座位上聆聽音樂,他們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為了調動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及好奇心,我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在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運用了演唱、律動、敲擊、表演、繪畫等教學方法,以多種參與體驗的方式進行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改變了音樂欣賞課坐著不動的形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集體參與、全員參與這些活動,豐富和加深對這二首歌曲的內容及其內涵的體驗與理解,更好地為本節(jié)課的欣賞教學服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新”

在平時的音樂欣賞課,我大多數(shù)是采用聽、想、說、唱、動、創(chuàng)、演等手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下感受音樂。但在這節(jié)欣賞課,我不僅采用聽、想、說、唱、動、創(chuàng)、敲、演等方法,還加上了學生平時比較少見的敲鑼打鼓、繪畫,讓學生覺得十分的新奇、興奮。如果說隨音樂的節(jié)奏用鑼、鼓、镲給歌曲伴奏是用敲打節(jié)奏來反應音樂,那么聽音樂畫線條、涂顏色則是用圖像、繪畫來表現(xiàn)音樂。如在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歡快、活潑、熱情的歌聲迅速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學生也隨著歌曲的旋律變得快樂起來,在非常活躍、非??鞓返膶W習之余,要求學生對二首歌曲從“聽”引發(fā)“感覺”,以簡單的線條、色彩或直覺反應來表現(xiàn)這二首音樂。當我剛說完,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要知道音樂、繪畫是非常受低年級的學生歡迎的。這時,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伴隨《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二首歌曲,學生動筆邊哼唱邊畫,很快在畫紙上舞動出不同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意境、線條、畫面,那“音樂與繪畫的融合”就顯得異常自由、輕松、隨意。這樣一來,我巧妙地點燃了孩子們在音樂課中的繪畫創(chuàng)作“激情”。實踐證明,音樂與繪畫融合可以達到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的立體效果,使學生對抽象的音符產生形象的體驗,讓他們把對音樂的感受借助學生的妙筆留下美妙的痕跡。同時還能在美輪美奐的.繪畫活動中享受快樂。

三、教學方法“活”

本課圍繞著“愉快的勞動”這一主題展開教學,從開始的情景導入到最后的創(chuàng)編活動都緊緊圍繞著勞動最光榮和勞動人民純樸的民風進行教學的,整個教學氛圍都充滿著活潑歡快的氣氛,體現(xiàn)了一個“活”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本課的主題“愉快的勞動”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對于本課的重點教學我是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用聲勢、敲擊樂器、伴奏、合奏、表演、繪畫、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在動中學音樂,感受音樂。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圖文、聲像、畫有機結合,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動性,讓教學情境“活”起來。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描述旋律所描繪的音樂形象和歌曲內容,讓學生思維“活”起來。以鑼、鼓、镲等在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的“郎郎扯光扯”處敲打節(jié)奏為切人點,通過口動、手動、腳動,在動中發(fā)展想象,在動中愉悅身心,讓學生的想象“活”起來。在這種活潑歡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們與音樂融為一體,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的表現(xiàn)力在輕松、民主、歡樂的氛圍中得到了提高。

對于本課所留下的遺憾就是:

1、音色可以通過對比進行感受,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何把這些抽象的詞語讓學生真正消化確實是個難題,對于這個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多加研究。

2、在提問學生時應該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在學生不能按照我的思路回答時,我有點著急。我想,這主要是我在備課時準備的方案不夠多,教學的前面做得鋪墊還不夠,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歌曲。在這里,我應該耐心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給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己來討論,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一節(jié)課下來,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讓我想起了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沒有反思,教學僅僅是重復的單調的工作,教師就像工人,學生就像產品。所以我覺得要作為一名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既要主動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七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2、幼兒座位排成馬蹄形。

3、老師帶領值日生在課前擺放樂器在椅子下面。

4、打擊樂器幼兒人手一個,具體為: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殺雞宰鴨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唱《殺雞宰鴨》。

二、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1、師:快過節(jié)了,人們又是殺雞宰鴨,又是唱歌跳舞,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讓我們伸出雙手跟著老師唱譜的節(jié)奏,一起來拍拍頭拍拍肩,拍拍我們的小手吧!

2、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拍一拍地做動作(如:拍腿、拍肩、拍頭、拍手)。

3、教師唱b段樂曲,帶領幼兒有節(jié)奏的做拍手合攏手腕顫抖動作。

三、完整練習身體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琴聲,完整連貫做身體動作。

2、幼兒獨立聽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四、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明確做一個身體動作。

2、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相應小組有節(jié)奏做相應動作。

五、學習配器方法。

1、教師(出示四種樂器):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2、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六、幼兒空手練習分聲部打擊樂器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進行徒手演奏練習。

七、幼兒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1、教師先引導幼兒看指揮拿樂器,再用擊拍指揮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擊拍。

2、引導幼兒看教師預令提示,有節(jié)奏打擊樂器。

教師在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制作的cai課件,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解決音樂教育中的難點,讓孩子們在輕松的兒童畫獲獎作品環(huán)境下感受、理解、表現(xiàn)音樂。從感受樂曲到理解樂曲再到表現(xiàn)樂曲,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都十分強烈,他們能用連貫的語句、詞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理解樂曲的節(jié)奏變化,能用不同節(jié)拍來表現(xiàn)a、b、a’樂段,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幼兒早教圖片,他們盡情舞蹈興致昂然、意猶未盡。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十分愉悅,最后用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方式來結束活動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作為一名年青的幼兒教師,我一直為上音樂欣賞課所困惑,這次教育實踐對自己是一個挑戰(zhàn),但鑒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音樂欣賞又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活動試圖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視聽結合幼兒早教音樂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獲得音樂欣賞的愉悅體驗,發(fā)展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八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教育幼兒要尊重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

2、提高幼兒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幼兒身穿各民族服裝的圖片。幼兒從家里帶來的各族有特色的食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幼兒欣賞歌曲《嘗葡萄》,請幼兒說說這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二、展開。

2、請個別幼兒來指一指(教師注意為幼兒糾正)。

3、教師出示民族娃娃(藏族)提問: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嗎?(教師向幼兒介紹藏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性)。

4、教師向幼兒介紹一個民族的服裝特點和生活習性,讓幼兒來猜猜這是哪個民族?(這個民族生活在草原上,人們喜愛騎馬放牧)。

5、教師為幼兒指出蒙族人民的居住地。

6、出示朝鮮族娃娃,教師:誰認識這個民族的娃娃?(請了解的幼兒來介紹一下)。

7、鞏固對少數(shù)民族的認識。

(1)掛出藏族、朝鮮族、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的人物圖片,請幼兒辨認。讓幼兒根據(jù)自己手中圖片上人物身穿的服飾,貼在地圖的相應位置。

(2)嘗一嘗各民族的特色食品,一起來談談他們的生活習慣。

三、結束教育幼兒要尊重、愛護少數(shù)民族,知道只有各民族人們同心協(xié)力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

考慮到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興趣。緊緊抓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注意力短、興趣容易轉移以及好奇心重的心理,教師營造民主、寬松而和諧的學習氣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聲畫同步、舞蹈律動、演示、分組創(chuàng)編等多種有趣的活動來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學習中,讓學生在無拘束的體驗中掌握歌曲節(jié)奏。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的加以引導、提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討論、創(chuàng)編、交流、展示,增進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欲望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珍視兄弟民族友誼的感情,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教學過程中,我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重新設計教學流程,運用不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編和老師的指導,結果整個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展示了一個鮮活的教學場景。

(1)首先,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生學習兒歌,通過兒歌認識反復記號。并引導他們進行有趣的節(jié)奏練習。在情趣體驗中掌握歌曲中重要的節(jié)奏特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前解決了歌曲的難點。

(2)其次,我又加了“教學生學動作”這么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之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這首歌曲又是少數(shù)民族歌曲,學生在創(chuàng)編動作會很困難。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了解不少的少數(shù)民族,并教他們學習了幾個舞蹈動作,以便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編動作時,給學生減少難度。從而也引導學生拓寬了好朋友的概念。

(3)最后,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童趣,在以上學習動作的基礎上,根據(jù)歌詞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進行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很大的活動空間,也是我在這堂課中感到最成功的一點。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九

1.明確自己的職責,體驗與同伴合作造紙的樂趣。

2.了解造紙的歷史,感知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造出的紙片若干張,視頻《古代造紙》,廢紙一疊,小方盒四個,小桶四個,漏勺四個,大盆四個,中盆四個,小圓盆四個,紗網六個,搟面杖四個,方塊板若干,干毛巾一疊,攪拌棍四個。

活動過程。

1.播放視頻,了解紙的歷史。

來,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用眼睛看一看。

知道我們今天要干什么嗎?

那你知道最早的紙是誰發(fā)明的嗎?古代人是怎么造紙的?

那時候的人是用什么材料造紙的?

竹子可以用來造紙,首先要把竹子切碎,放到水里煮,或者放入水中長時間浸泡,第二部,將它們砸碎,搗爛,然后把漿狀物倒入清水槽中攪拌均勻,紙漿必須均勻的覆在紗網上面,用工具擠壓掉里面的水,最后將成型的紙貼在光滑的板上烘干,紙就做成了。

2.明確分工,動手造紙。

造紙的方法我們已經知道了,你想不想動手學學古代人造紙?

我需要招聘四個隊長,分別來管理紅隊、黃隊、藍隊、綠隊。

請各隊隊長拿著工作證去招聘你的工人,看哪個隊長先完成任務,把你的工人帶過來。

我們的.上班鈴聲是叮鈴鈴,在上班之前我開一個短會,各對長請注意,隊長的工作就是管理好你的工人,讓你的工人各盡其責,做好自己的工作,另外隊長要檢查好你們隊的衛(wèi)生,咱們的上班時間為二十分鐘,準備好了嗎?叮鈴鈴,上班時間到了,請各隊工人開始工作。

3.討論評比。

你覺得哪一組造出的紙質量最好,咱們再去看一看各組的衛(wèi)生情況,看哪一組衛(wèi)生第一名。

4.活動延伸。

等我們造的紙干了以后,我們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還可以折疊出各種小動物呢。

活動反思。

這堂課幼兒很感興趣,這一中國古代的文明發(fā)現(xiàn)并不能夠讓孩子們全部接受,這確實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孩子們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種紙張,在做手工的時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種紙的特性。初步達到了教學的目標,課后應該有更多的延伸活動,讓孩子們充分激發(fā)興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課的內容。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喜洋洋》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

3.能跟著指揮的演奏樂器,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1.音樂磁帶或cd。

2.打擊樂器幼兒人手一個,具體為: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

1.創(chuàng)設情景,興趣引入。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

欣賞后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3.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拍一拍地做動作,如:拍腿、拍肩、拍頭、拍手。

教師唱b段樂曲,帶領幼兒有節(jié)奏的做拍手合攏手腕顫抖動作。

4.完整練習身體動作。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完整連貫做身體動作。

(2)幼兒獨立聽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5.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明確做一個身體動作。

(2)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相應小組有節(jié)奏做相應動作。

6.學習配器方法。

(1)教師(出示四種樂器):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2)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7.幼兒空手練習分聲部打擊樂器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進行徒手演奏練習。

8.幼兒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1)教師先引導幼兒看指揮拿樂器,再用擊拍指揮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擊拍。

(2)引導幼兒看教師預令提示,有節(jié)奏打擊樂器。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yǎng)、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xù)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一

面對這一實施后的教學設計,新鮮之處在于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主動感知、探究、合作中獲得音樂知識,愉悅感受的學習目標如期達成。我不禁對處在“輔導”位置上的主導者的引領、操作表現(xiàn)又予回顧,井作如下的反思:

—、善用多媒體課件,能發(fā)揮電教手段的職能和效用。

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它突破了傳統(tǒng)的媒體限制,以其隨機、靈活的特點,把知識形象生動地傳授給學生,因此為廣大教師所青睞。本節(jié)課將其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能發(fā)揮它非同尋常的職能和效用,顯出歌詞中難以表達的深邃的情感內容、異域風光、音樂意境,產生愉悅學生身心和便捷學習途徑的動感效果。在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我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四川九寨溝旖旎的風光:那里千峰竟秀、萬壑爭流,平疇吐翠、群瀑流光,眾獸競技、百鳥和鳴!同學們被眼前的秀美景色給迷住了,恍然置身其中,帶著這種愉悅的、美的心情進入新歌教學,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展示教學的基本功,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欽佩。

在音樂教學中,適當?shù)卣故咀约旱牟湃A和風采,即教學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樣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欽佩,使學生產生心向音樂、神往音樂的教學默契,對教與學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誠如有位學者所說:“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寶藏?!北菊n在教唱《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歌曲時,我進行了聲情并茂的范唱,伴隨著高亢、激昂的歌聲,孩子們陶醉了,精力專注了,情感向學了。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們對老師的欽佩和信任。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節(jié)奏,師生雙邊配合默契,交往自然,情感融洽。

為進—步擴大同學們的音樂視野,在本節(jié)課的拓展部分,我自彈自唱了江蘇民歌《孟姜女》和陜北民歌《藍花花》。同學們被我甜美的歌聲和嫻熟的琴鍵技能深深地捫動了,他們熱烈的掌聲和向學的神態(tài)表明了孩子們對民歌的喜愛,對老師的欽佩和贊美。在同學們的再三要求下,我又自彈自唱了幾首民歌,滿足了孩子們傾心音樂的愿望。教師充分展示了的彈唱基本功,取代了磁帶或多媒體課件的范唱,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滿足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需求,使他們受到了音樂美的愉悅和情感的陶冶。在學生心中,他們認為音樂教師唱得比任何歌唱家都美,這種心折神服的欽佩是直觀的、真實的,是對音樂課喜愛的表現(xiàn)和印證。

三、傾瀉激情的課堂用語,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為音樂老師,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上課要充滿激情。在本課的表現(xiàn)歌曲環(huán)節(jié),我讓男生齊讀第二段歌詞:“手里拿把開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币笞x出當?shù)厝擞赂覠o畏的性格,先給以傾瀉激情的語言表達示范,再引導學生用“鏗鏘有力”的聲音演唱此段。在第五段的處理上,我提供了獨唱和齊唱兩種演唱形式給學生選擇,井要求學生說出理由。學生選樣了齊唱,因為此段是結束段,要熱熱鬧鬧的,用齊唱的形式才更能表現(xiàn)出這種氣氛。我的傾瀉激情的語言和循循引導的細膩情感,熱烈了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從容不迫的心態(tài),既品味了歌詞的意義和情感的內涵,拓寬了學生的生活外延,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因而,孩子們能忘情地表演和歌唱,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情,整個課堂成了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大家沉浸在一片歡樂的音樂海洋中。這樣的“主”唱“輔”引,生師共振,整個課堂學教諧融、生機勃發(fā),贏得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因此,我以為在大力倡導設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流程中,切不可顧彼失此,忽視教者的導引作用。只有合比適重,和諧融合,音樂課方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勝數(shù)穩(wěn)操。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二

“現(xiàn)代音樂教育學最重要的新認識之一,就是在把音樂教學歸結為審美體驗的同時,歸結為音樂聽覺的培養(yǎng)。離開了聽覺的培養(yǎng),就只能進行機械的、僵化的、匠氣的、非樂的教學。能造就怎樣的音樂聽覺,就會使學生具有怎樣的音樂判斷、趣味和見解。音樂聽覺的培養(yǎng)和鍛煉,實際上是貫穿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和它的方方面面的?!边@是摘錄于音樂教育家廖乃雄先生的《音樂教學法》中的一段。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聽覺對于音樂學習的重要性。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養(yǎng)成良好的聆聽習慣,無疑可以促進他們更好的學習、喜愛音樂,所以教會學生用自己的耳朵聽,這比教師告訴他許多知識重要得多!

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力求讓學生在聽中學,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課的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視覺、聽覺的享受,輕松的完成教學目標。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上,首先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讓學生根據(jù)圖片和聲音描繪的意境,自覺的融入到音樂的情景中。通過自身聆聽對比,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更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為了能夠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教師與學生演唱時“歐”字的不同點,融入上波音記號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增加了學習興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耳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是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充分挖掘歌曲除演唱外的其他作用,歌曲教學與音樂知識的學習鞏固相輔相成,一舉兩得。

在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歌曲演唱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唱的同時仔細聆聽,并“對口型”,這樣的學習方式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將歌曲學唱中比較頑固的問題暴露出來,便于進行分層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本課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疑問之處。

1、襯詞單獨練習演唱是否合適?

襯詞在歌曲中不僅能烘托氣氛,而且也體現(xiàn)出當?shù)氐胤降奶厣侨藗冊趧趧又胁粩鄠鞒?,總結形成的。給人感覺是情緒的流露,有感而發(fā),那么在面對小學生的教學中,有沒有必要單獨練習呢,這樣是否會破壞歌曲的意境呢?但經過實踐,單獨練習襯詞的學生完整演唱歌曲時明顯唱的要好于沒有單獨練的學生。

2、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教師的肢體語言上沒能放得開。其實不管是指揮手勢,還是舞蹈動作,教師都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每一個細胞,增加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

總之,我們要發(fā)揮自身特長,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總結,讓我們的學生真的做到學有所“樂”。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三

1.在欣賞動畫片中感知不同鏡子的不同成像現(xiàn)象。

2.在游戲情景中,幼兒通過擺一擺、說一說,幫助孩子了解兩面平面鏡的擺放位置與成像的關系。

1、已有經驗:幼兒在生活中認識了一些鏡子如:放大鏡、哈哈鏡、平面鏡,并且知道平面鏡照出來物體的形狀、大小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2、材料準備:鏡子若干、喜洋洋、ppt

師:你們平時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

1、引導幼兒討論鏡子的種類師:猜猜看,這個鏡子屋里面會有一些什么鏡子呢?(幼兒自由猜測)

小結:平面鏡、哈哈鏡、放大鏡等。

2、觀看課件,了解放大鏡照出來的樣子師:看看,我們的喜羊羊到底在它的鏡子屋里放了什么鏡子。(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放大鏡)

3、觀看課件,了解哈哈鏡照出來的樣子。

師:你們猜一猜,我們聰明的喜羊羊在它的鏡子屋里放的什么鏡子呢?(哈哈鏡)

1、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可是喜羊羊知道,過了不久,灰太狼還要再來呢。這一次,只剩下這個非常普通的鏡子了,這也是什么鏡子呢?(平面鏡)

2、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思考,并進行動手操作。

師:一面鏡子可以照出幾個喜羊羊呢?我們一起用鏡子來照一照

小結:一面鏡子只能照出一只喜羊羊。

3、提出問題引發(fā)幼兒再次思考

師:那怎么樣才能讓喜羊羊的數(shù)量變多呢?

4、幼兒動手操作,用兩面鏡子或者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用多面鏡子在一起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個變許多”的有趣現(xiàn)象。

師:我們小朋友們的想法都不一樣,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能照出幾只喜羊羊?

5、幼兒交流各自的玩法和有趣的發(fā)現(xiàn),教師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你們照出了幾只喜羊羊?

小結:鏡子擺放的位置不同,照出來的數(shù)量也不同。有的小朋友變出了兩只,鏡子是面對面擺放的。有的小朋友變出了三只,是把鏡子擺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

6、幼兒再次操作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用新的方法來試一試。

7、師幼共同交流試驗后的結果

小結:鏡子面對面擺放的時候,兩面鏡子靠的越近,在鏡子中喜羊羊的數(shù)量就會越多。

鏡子呈三角形擺放的時候,鏡子的角度越小,在鏡子中喜羊羊的數(shù)量就會越多。

1、師:你變兩只,你變三只,變出了那么多的羊羊,哇!看看(教師操作課件,展示喜羊羊的羊羊隊伍的畫面)我們變出來多少羊羊哦。

2、師:哦,一只、兩只、這么多的羊羊,全都是我們幫助喜羊羊變出來趕走灰太狼的哦。喜羊羊把他們集在一起,嚇得灰太狼怎么了?(教師展示課件灰太狼逃走的畫面)(逃走了)哎,灰溜溜的逃跑了。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四

三年級第一學期第六課《庫爾班大叔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濃郁新疆風格特點的少兒歌曲,我反復思考如何在教材實施中體現(xiàn)課程標準?又如何讓課程標準指導于教材的實施呢?我找到了契機,這節(jié)課不僅要讓孩子富有感情地學會、唱會歌曲,更要以學唱歌曲為載體,了解新疆音樂的基本要素(如學拍新疆音樂的基本節(jié)奏,學跳新疆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感受新疆音樂的文化內涵(如熱情的人民、豐富的物產等),從而使學生萌發(fā)對新疆的喜愛之情。

1、上課準備充分。

欣賞新疆舞蹈、聆聽新疆音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的音樂思維,開門見山地感受新疆音樂的風格和極其鮮明的節(jié)奏特點,以跳動的音符激蕩起學生內心跳動的情感。

2、課堂紀律活而不亂。

節(jié)奏舞蹈律動,調動學生的“動”,體驗音樂情感。音樂課強調以動覺為切入點,所以我?guī)е鴮W生做簡單的新疆舞蹈動作,人人參與的`自主實際過程將無聲的人體節(jié)奏和有聲的音樂和諧地表現(xiàn)出來,這是進一步理解音樂和體驗情感的過程,孩子通過自我展示形體之美、神韻之美詮釋音樂運動的內在變化。

3、師生關系融洽、和諧。

我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開始“新疆之旅”,交流風土人情,調動學生的“聽”感受音樂旋律。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參加表現(xiàn),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夸一夸,禮貌地提出建議,這不僅有助于融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其終身的良性發(fā)展有益。

4、教學民主、開放。

學唱新疆民歌,調動學生的“唱”,展示音樂風格。通過聆聽——學唱——張口默唱——小聲跟唱——放聲歌唱——表演唱,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學會歌曲。讓學生思考:怎樣唱好歌曲?他們自己領悟歌曲的重點難點,并加以解決;他們自己評價演唱的質量,并加以改善,體現(xiàn)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對知識的滲透,提高了學生的歌唱技能。

5、教學實效良好。

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表現(xiàn)音樂文化。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在葡萄架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表演方式,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奏。使學生獲得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最大程度地宣泄和釋放內心的情感,升華了“新疆好”的主題。本節(jié)課讓孩子富有興趣、富有情感地學習了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了解音樂文化,從他們愉快的笑容和動情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們的收獲。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五

活動目標: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音樂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教學打擊樂器演奏。

3、能跟著指揮的演奏樂器,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2、 幼兒座位排成馬蹄形。

3、 老師帶領值日生在課前擺放樂器在椅子下面。

4、 打擊樂器幼兒人手一個,具體為:鈴鼓、碰鈴、圓舞板、雙響筒。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殺雞宰鴨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唱《殺雞宰鴨》

二、分段學習表演身體動作。

1、 師:快過節(jié)了,人們又是殺雞宰鴨,又是唱歌跳舞,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讓我們伸出雙手跟著老師唱譜的節(jié)奏,一起來拍拍頭拍拍肩,拍拍我們的小手吧!

2、 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拍一拍地做動作(如:拍腿、拍肩、拍頭、拍手)

3、 教師唱b段樂曲,帶領幼兒有節(jié)奏的做拍手合攏手腕顫抖動作。

三、完整練習身體動作。

1、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琴聲,完整連貫做身體動作。

2、 幼兒獨立聽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四、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1、 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明確做一個身體動作。

2、 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相應小組有節(jié)奏做相應動作。

五、學習配器方法。

1、 教師(出示四種樂器):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2、 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六、幼兒空手練習分聲部。

打擊樂器教師用演奏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進行徒手演奏練習。

七、幼兒看指揮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1、 教師先引導幼兒看指揮拿樂器,再用擊拍指揮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擊拍。

2、 引導幼兒看教師預令提示,有節(jié)奏打擊樂器。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六

1、學習演奏《喜洋洋》樂曲,進一步熟悉aba的結構,感受樂曲喜氣洋洋的情緒。

2、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隨著音樂教學進行打擊樂器。

3、能跟著指揮演奏樂器,享受集體演奏的快樂。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幼兒坐成馬蹄形。

3、打擊樂器:小鈴、沙球、圓舞板。

4、將樂器放置幼兒椅子下。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唱《殺雞宰鴨》。

教師:快過年了,人們殺雞宰鴨、又唱又跳,到處呈現(xiàn)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讓我們跟著老師唱譜的節(jié)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頭吧!

教師唱a段樂曲,引導幼兒跟節(jié)奏一拍一拍地做動作。

教師唱b段樂曲,幼兒拍手抖手腕。

教師帶領幼兒隨琴聲,完整做身體動作。

幼兒獨立的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組織幼兒討論分組動作的方案,每組做一個動作。

教師指揮幼兒有節(jié)奏地每組做相應的身體動作。

教師出示幾種樂器,問幼兒:這是什么?可以怎樣演奏?

引導幼兒練習正確的打擊樂器的動作。

教師用演奏打擊樂器的動作,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徒手練習打節(jié)奏。

教師引導幼兒用擊拍指揮動作打擊節(jié)奏。

教師改變指揮方案,引導幼兒看預令的提示,迅速正確地作出反應,并有節(jié)奏地打擊樂器。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七

知識技能目標:

在聽賞樂曲時,能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音樂情緒,用身體語言表現(xiàn)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樂情緒。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感受快樂,并通過與同伴合作來表達情緒。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畫一畫讓學生更貼切地感受表現(xiàn)樂曲情緒。 教學重點:感受《喜洋洋》熱烈歡快的音樂情緒。

教學難點:感受表現(xiàn)樂曲情緒

教學過程:

一、情感導入:

學生在《喜洋洋》的背景音樂中進入教室。感受音樂氣氛。

師: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起進入快樂的音樂課堂,我此刻的心情就和這首樂曲一樣高興歡快。這首歡快活潑的音樂能讓你們想起什么嗎?(學生:過年、節(jié)日……)

二、聽賞民樂合奏《喜洋洋》。

1、整體聽賞,感受情緒。

師:在這些喜慶的日子里,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也是咱們聽到這首樂曲最多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在音樂聲中回味一下那些快樂的心情吧!

整體聽賞樂曲,隨樂輕哼,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

(課件播放音樂,并播放喜氣洋洋的場景。)

師:同學們猜猜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么?(《喜洋洋》)

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更適合這首曲子?為什么?

2、分段賞析,深入感受。

么不一樣?

(1)分別聽賞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

師:給你們一個紅色方塊和一個藍色圓形,給這兩段音樂配色,你想怎么配?。

然后讓學生說說兩個樂段音樂情緒的表現(xiàn)特點。(第一段旋律歡快,熱情洋溢;第二樂段旋律舒展流暢,非常抒情。)

3、綜合欣賞,參與表現(xiàn)。

師:你們的感覺真是敏銳!現(xiàn)在請用你們的身體來表現(xiàn)一下你們所感受到的音樂情緒吧!

(1)完整播放樂曲,學生隨音樂節(jié)奏,選擇最能表現(xiàn)自己快樂心情的動作律動。

(2)請幾個學生按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為音樂標記不同樂段。

(3)課件出示樂曲的樂段標記。

師:同學們笑得可真開心!快樂的心情來自于快樂的生活!有節(jié)日的快樂,有喜事的快樂,更有豐收的快樂!聽!這里傳來了一陣快樂的歌聲!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學得開心嗎?什么時候讓你最開心?

(生:……)

師:老師今天和同學們一起渡過了快樂的40分鐘,在喜氣洋洋的音樂中回味了幸福快樂的時光,希望快樂永遠與我們相伴!讓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繼續(xù)今天快樂的學習吧!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八

節(jié)奏樂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樂器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一種玩具,利用不同的節(jié)奏型,通過對樂器的演奏,培養(yǎng)孩子們的樂感,感受不同音樂的性質,提高孩子的音樂感受力。

1、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能用響板、鈴鼓演奏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為樂曲配伴奏。

2、學習用分奏、合奏等演奏方式表現(xiàn)樂曲,發(fā)展協(xié)調配合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1、知識經驗準備:對《喜洋洋》這首樂曲的內容和特點已有初步的了解。

2、物質準備:響板、鈴鼓、喜洋洋樂曲、響板和鈴鼓的圖片、字卡(強、弱)

節(jié)奏卡(1):2/4 x x ︳x x ︳

節(jié)奏卡(2):2/4 x — ︳x — ︳

活動重點:學習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并嘗試用手和樂器正確的打擊節(jié)奏。

活動難點:用響板、鈴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結合的方法,利用不同節(jié)奏型完整的演奏樂曲。

一、律動:播放《智慧樹—我也跳跳跳》,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二、學習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并能正確的打擊節(jié)奏。

1、完整的欣賞一遍樂曲,復習樂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2、認識節(jié)奏型,并運用節(jié)奏型為樂曲伴奏。

(1)出示節(jié)奏卡(1):2/4 x x ︳x x ︳

講解節(jié)奏型,重點提示幼兒在2/4拍中,第一拍強,第二拍弱。

教師示范打擊方法,幼兒跟學。

播放音樂,幼兒徒手練習節(jié)奏型(1)。

再次播放音樂,請幼兒拿響板用節(jié)奏型(1)為樂曲配伴奏。

(2)出示節(jié)奏卡(2):2/4 x — ︳x — ︳

引導幼兒與節(jié)奏卡(1)做比較,教師講解節(jié)奏型,并示范正確的打擊方法,幼兒跟學。

播放音樂,幼兒徒手練習節(jié)奏型(2)。

認識鈴鼓,并教給幼兒正確的打擊方法。

再次播放音樂,請幼兒拿鈴鼓用節(jié)奏型(2)為樂曲配伴奏。

三、用響板、鈴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結合的方法完整的演奏樂曲。

1、將幼兒分成兩組,并講解演奏方法:教師在節(jié)奏卡(1)前貼上響板的圖片,讓第一組幼兒拿響板用節(jié)奏型(1)演奏第一段樂曲;教師在節(jié)奏卡(2)前貼上鈴鼓的圖片,讓第二組幼兒拿鈴鼓用節(jié)奏型(2)演奏第二段樂曲;第三段樂曲兩組幼兒一起合奏。

2、教師講解指揮手勢。

3、兩組幼兒各拿響板和鈴鼓運用兩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跟音樂分奏、合奏。

4、兩組幼兒互換樂器再為樂曲進行伴奏。

四、活動延伸:教師為幼兒準備更多的樂曲讓幼兒配伴奏。

音樂欣賞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有著獨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鑒于此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音樂欣賞成了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次活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生動,視聽結合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難點。以多媒體視聽結合的優(yōu)勢。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豐富幼兒的藝術情感,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十九

2、體會蔬菜印畫的美,感受拓印畫法中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1、各種蔬菜切面印版(藕、辣椒、青菜等)

2、喜洋洋圖片、喜洋洋蓋棉被的圖片

3、紅、黃、藍、綠、紫色顏料,紙若干,毛巾若干,海棉若干,盤子若干活動過程:

一、出示喜洋洋,引出主題師: 今天,我們班來新客人了,想不想知道它是誰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2、3!(出示喜洋洋的圖片)師:我們一起和喜洋洋打個招呼吧!(幼:喜洋洋你好!)師:“咦,喜洋洋怎么好像不高興呀?”

2、師: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漂亮呢?(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師:你們的方法都很棒,但今天有許多蔬菜寶寶要和我們一起來打扮新棉被。

師:我們來看看是哪些蔬菜寶寶來了呢?(出示蔬菜寶寶,并介紹蔬菜的名稱)師:和蔬菜寶寶一起來的還有顏料寶寶,看看有哪些?(幼:紅寶寶、黃寶寶、藍寶寶、綠寶寶、紫寶寶)3、教師示范師:咦,藕寶寶等不及了,那我們來看看藕寶寶是怎么來打扮棉被的?教師邊念兒歌邊示范:“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p>

師:剛才藕寶寶在打扮棉被的時候說了什么呀?師引導幼兒一起說“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p>

師:那我們一起把菜寶寶送回家吧!

師:瞧,辣椒寶寶也來打扮新棉被了。我們也一起跟著辣椒寶寶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吧!“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崩苯穼殞毎研旅薇淮虬绲恼嫫?,我們也把它送回家吧!

師:是啊,真漂亮!但一定要記得把菜寶寶送回它原來的家,千萬別把它送錯家咯!

師:還有哪個寶寶想來試一試?(指名并與幼兒交談:你喜歡青菜寶寶嗎?那你就用青菜寶寶來打扮新棉被吧!)其他幼兒一起念兒歌:“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p>

2、師:但在打扮新棉被之前,老師有3個要求:

(1) 不要忘了打扮新棉被的時候要念一念兒歌;(2) 蔬菜寶寶用完后,要將蔬菜寶寶送回家;(3) 不能將顏料碰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如果不小心,馬上拿擦手布擦干凈。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輕音樂)(1)提醒幼兒,印畫完后,要將蔬菜寶寶放進同色盒中,讓其他幼兒用;(2)鼓勵幼兒可以挑選多一些的蔬菜寶寶來印,一次可以多印幾個;(3)印畫結束后,請老師幫忙掛作品。

四、展示評價,結束活動1、師:(出示展示板,幼兒欣賞作品)我們一起開著火車來欣賞打扮好的花棉被吧!(教師簡單講評)2、師:小朋友打扮好的花棉被都很漂亮,我們一起開著火車去給喜洋洋送打扮好的花被吧!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二十

1、嘗試在多種情境下正確數(shù)數(shù)的方法,感知數(shù)量。

2、在故事情境中體驗和朋友一起游戲的愉悅。

1、多媒體課件、圖片兩張。

2、幼兒操作紙人手一張,數(shù)字卡片若干。

3、生日歌音樂。

1、認識故事人物,點數(shù)“捉迷藏”游戲畫面中的人物數(shù)量。

(2)(出示圖片1,捉迷藏的圖片)你們看,原來他們在玩捉迷藏呢,他們都躲在哪里呢,我們來把他們找出來好嗎?(請幼兒把喜羊羊的朋友一個一個找出來)你在哪里找到了xx?(引導幼兒說出方位詞,如從房子后面找到了xx,在花叢里找到了xx,在大樹底下找到了xx……)

(3)喜羊羊的.朋友都找出來了,現(xiàn)在一共有幾個人,請你和好朋友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你是怎么數(shù)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數(shù)數(shù))6個人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教師出示數(shù)字6)

2、在觀察“切西瓜”游戲畫面中,學習“圍合”情境下的數(shù)數(shù)方法,在操作中嘗試正確點數(shù)。

(2)小結:現(xiàn)在心里記住,是從哪個人開始數(shù)的,數(shù)到最后一個人是幾,就是幾個人。

(3)我們換一個人開始數(shù),還是6個嗎?請一個小朋友來試試。

(4)小結:不管從哪個人開始數(shù),答案是一樣的,都是6個,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可以用數(shù)字6來表示)

(5)幼兒操作:接下來請你用剛才我們學過的方法來數(shù)數(shù)幾個人在圓圈上做游戲,然后在盆里選一張相對應的數(shù)字卡片帖子圓圈中間。(幼兒人手一張拉著圓圈做游戲的操作紙)

(6)你數(shù)的圍圓圈做游戲的人一共有幾個?請和他一樣的其他人一起上來,集體驗證對錯。

3、觀察與分析,在“數(shù)鞋子”的情境中,通過“數(shù)量對應”的線索來數(shù)數(shù)。

(1)(出示圖片2,幾雙凌亂擺放的鞋子):喜羊羊他們做完游戲又去其他地方玩了,你們看,他們把鞋子留在了這里,可能會去干什么了?(請幼兒猜猜)

(2)他們會有幾個人在做游戲?你是怎么數(shù)的?為什么有兩個鞋子要數(shù)1?(引導幼兒鞋子要一雙一雙地數(shù))

(3)誰有好辦法,能又快又準確的數(shù)出來?(引導孩子把鞋子放整齊后再數(shù))

(4)誰來把鞋子放整齊后,再來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雙鞋?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出示數(shù)字5)

4、在多幅圖片中觀察和理解人物關系,排除干擾,正確點數(shù)。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他想請朋友們一起過生日,看,大蛋糕都準備好了。(播放ppt3)

(2)你知道喜羊羊是過幾歲生日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從蛋糕上插了6支蠟燭可以看出來)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一起為喜羊羊點燃生日蠟燭吧?。ú僮髡n件,點蠟燭)

(3)喜羊羊請了幾個朋友來參加他的生日會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在生日會上拍的照片吧!(播放ppt4)(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人物關系,知道喜羊羊自己不能算進去)

(5)朋友來參加喜羊羊的生日會真開心呀,我們一起為喜羊羊唱首生日歌吧?(在歌聲中結束)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二十一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旋律特點,感受喜氣洋洋的情緒。

2、聽辨三段體的曲式結構,能隨音樂做相應動作,表達對三段曲的感受,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3、學習用音樂與色彩匹配表現(xiàn)歡樂活潑與抒情情趣。并能準確拍出十六分音符和附點音符。

彩色紙條、圖形節(jié)奏圖、紙制火柴棒、紅黃圖卡

一、由故事《樂器朋友》引出樂曲。

二、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喜洋洋》。

三、幼兒找出適合樂曲情緒的圖片,說出樂曲的音樂性質,教師介紹作品。

四、幼兒第二遍完整欣賞樂曲,提出問題:

這首樂曲可分幾部分,樂曲的前面、中間和后面一樣嗎?小朋友聽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啟發(fā)幼兒邊聽邊做動作。

五、分段欣賞樂曲

a段:1、節(jié)奏快還是慢?有什么特點?

2、如果用紅色、黃色兩種色彩來表示,你覺得哪種顏色更適合于a段的音樂特點?

b段:1、節(jié)奏有什么變化?快還是慢?有什么特點?

2、用什么顏色來表示?

重復a段:與哪段相同?用顏色表示。

六、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并分組做動作。

a段敲鑼打鼓或扮小孩做歡慶活動,b段扭秧歌或扮老人做歡慶活動。

七、游戲“放煙花”幼兒打出十六分音符和附點音符

八、幼兒模仿放煙花的場面

a段放紅“焰火”;b段放黃“焰火”

九、師幼共同卷成一個花“爆炸”結束活動。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二十二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理解樂曲的結構aba的形式,感受樂曲ab的不同。

2、理解樂曲并能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體驗游戲的快樂。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cd。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師生問好,引入課題。

二、組織教學。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下面就請小朋友來欣賞一遍。

提問:仔細聽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樂曲。)。

2、請幼兒欣賞第二遍音樂。

提問:

(1)小朋友聽完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呢?

聽完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這首有幾段嗎?

這首曲子有三段。

(3)你們聽出這首曲子哪里是一樣的嗎?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

(4)這兩段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歡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聽起來有什么感覺?

抒情的、慢慢的.。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聽起來比較歡快,第二段曲子聽起來比較抒情。

3、教師出示圖譜,請幼兒欣賞第三遍音樂。

老師還給這首曲子畫了一幅畫呢?想看嗎?

下面就請小朋友來欣賞吧!(出示圖譜)。

提問:

(1)看一看圖上畫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線、小河。

下面我們來看著圖譜欣賞第四遍音樂。

(教師手拿小棒,指圖譜欣賞音樂)。

三、請幼兒給這首曲子創(chuàng)編動作。

1、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

教師挑出做的好的動作請幼兒學一學。

2、組織幼兒聽音樂來表演。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比較歡快,第二段比較抒情。在這首曲子里我們聽到了過年的氣氛,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包餃子吧!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這節(jié)課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內容太多,我應該把這節(jié)課分成兩節(jié)課來上,圖譜也不合適,應該改進。這節(jié)課我應改為韻律活動,那樣這節(jié)課的活動效果就不一樣了。通過這次講課各位老師給我提的建議,下次上課一定注意,爭取上一節(jié)好的優(yōu)質課。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篇二十三

1、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和樂曲喜洋洋的情緒。

2、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享受集體合作的快樂。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音樂、ppt、打擊樂器(雙響筒,碰鈴,鈴鼓)

1、重點:演奏《喜洋洋》樂曲,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2、難點: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嘗試隨著音樂打擊樂器演奏。

幼1:聽起來很熱鬧(感覺很熱鬧)

幼2:很歡快

幼3:像過年了

二、聽辨樂句節(jié)奏,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樂曲。(約20分鐘)

1、出示樂句節(jié)奏圖譜,感受樂曲aba結構(約15分鐘)

師:音樂聽完了,你覺得這個樂曲,能分成幾段?

幼1:兩段師:聽得很認真,還有其他的嗎?

幼2:三段師:為什么這樣分段?

幼: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條是b段的。

師:說一下這樣分的理由幼:因為第一段很熱鬧,他的節(jié)奏很快,所以第一條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緩,他的節(jié)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條是b段的。

師:聽得很認真仔細,表達的很清楚。第一條樂句的節(jié)奏重復了幾次?

師:不一樣的節(jié)奏型,打出來的節(jié)奏是不一樣的,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來打一下節(jié)奏呢?

師幼共同確定節(jié)奏型的身體部位打擊方式。

(2)配樂演奏身體部位的節(jié)奏

三、聽音樂嘗試用樂器分聲部演奏(8分鐘)

1、自主選擇樂器:

師:剛才我們已經用身體來演奏過了。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樂器,咱們用打擊樂器來演奏。

出示樂器和節(jié)奏型,鼓勵幼兒自主配樂

幼:聽音樂(你知道聽著音樂打節(jié)奏)幼:看節(jié)奏(樂曲中有節(jié)奏,這樣打出來的樂曲會更好聽)幼:看圖譜、看指揮(瞧,知道這么多,很關鍵的要求)幼:要和小朋友配合好(朋友的配合,知道了樂器什么時候用,什么時候休息)

3、根據(jù)幼兒的自主配樂方案,進行配樂演出

4、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教師指示圖譜,幼兒跟隨音樂地打擊樂器演奏。

關注幼兒使用樂器的方法及演奏時教師對剛才的演奏情況進行簡單的小結,將沒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來,指曲譜帶領幼兒練習。

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教師在尊重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制作的cai課件,運用視聽結合的方法解決音樂教育中的難點,讓孩子們在輕松的兒童畫獲獎作品環(huán)境下感受、理解、表現(xiàn)音樂。從感受樂曲到理解樂曲再到表現(xiàn)樂曲,孩子們的參與欲望都十分強烈,他們能用連貫的語句、詞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感受,能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理解樂曲的節(jié)奏變化,能用不同節(jié)拍來表現(xiàn)a、b、a’樂段,在喜洋洋的音樂聲中幼兒早教圖片,他們盡情舞蹈興致昂然、意猶未盡。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十分愉悅,最后用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藝術表演方式來結束活動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作為一名年青的幼兒教師,我一直為上音樂欣賞課所困惑,這次教育實踐對自己是一個挑戰(zhàn),但鑒于幼兒年齡特點的制約,音樂欣賞又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活動試圖通過多媒體直觀、生動、視聽結合幼兒早教音樂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這個難點,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獲得音樂欣賞的愉悅體驗,發(fā)展想象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49509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