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促進師生互動、學生思維的激活和主動學習的引導。教案中的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政治教案篇一
根據課標要求,針對學生情況和教材的分析,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從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貴,行動上學會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標:掌握應對緊急情況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險時能夠安全逃生。
3·知識目標: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根據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以及青少年漠視生命、不懂得尊重和珍愛生命的現狀,我確定了教學重點:肯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另外,基于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還未完全形成,對于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和行為不能正確地判斷和處理,所以我確定了教學難點:生命的價值、內涵,延伸生命的價值。
為了突出重點、講透難點,達到教學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體討論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思路是以一次生命旅行為主線,設置了三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生命之奇跡、因生命而精彩、為生命而震撼。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首先我選用了圖片作為導入,順利地切入主題:讓生命之花綻放。
接下來,看殘疾人圖片在學生自主發(fā)言的基礎上,總結出如何讓生命之花綻放的第一個要求:永不放棄生的希望。即使在處于人生逆境時,也應堅定求生意志?!笆遣皇乔笊庵緢远耍鸵欢軌蛏嫦聛砟??”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從活動中找到答案:在緊急情況下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求生知識。
為考查學生對自救知識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中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自我保護的能力,我簡單設置了一個互動的求生知識小測試,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接下來讓學生說說身邊人的價值,這也是本課的重點。從學生的回答中還可以總結出如何讓生命之花綻放的第二個要求: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生命一旦失去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意味著損失,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為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我將帶領學生回歸生活、感悟生命,通過親身體會感悟到每一個人都應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即使在人生逆境時也應悅納生命,生活才會因此而更加精彩和幸福。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如何才能讓生命更有意義呢?”通過問題式的過渡讓學生有目的地來到了人生旅行的第三站:為生命而震撼。為了突破本堂課的這一難點,我引用了身邊的典型人物事跡————杭州最美師傅吳斌案例,讓學生合作探究三個小問題,從中總結出他的生命價值體現在對他人、對社會的貢獻。繼而要求學生談談自己該怎樣提升自身生命的價值。從而得出如何讓生命之花綻放的第三個要求:延伸生命的價值。并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作為中學生應如何延伸自己的生命價值?以此作為課堂的升華。
在知識點講清講透后,最后小結本堂課的內容,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生命的誕生和成長離不開他人和社會的關愛,每一個人都必須珍愛生命,善待生命,才能獲得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實現前后呼應的效果。并要求學生課后思考自己的生命箴言并裝訂成冊,用于指導以后的人生。
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理念是“目標————活動—————發(fā)展”,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通過圖片、時事引入、合作探究、典型人物分析、生活體驗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關心時事、關注社會的好習慣,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搜集、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
初二政治教案篇二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經的情感。
2、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家庭的一般概況;家庭關系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了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yōu)秀品質。
1、【導語】:有了泥土,嫩芽才會長大;有了陽光,春芽才會開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我們的家。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為我們繪制宏偉的藍圖,編制美麗的理想甚至為我們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沒有同學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名字的含義呀?(請2—3名同學介紹。)。
簡簡單單的名字,寄予了家長深切的愛。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溫暖所包圍?!笆裁词羌夷兀俊?/p>
2、【情景故事】:教材p4兩則故事說:“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體驗活動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請說明理由)。
【小結】: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4、【我說我家】:
——我們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知識拓展】:家庭是有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庭關系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yǎng)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5、【實話實說】:喜歡“選擇什么樣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買一個新款mp3了,媽媽說家庭經濟不寬余,一定要買的話就看期末考試有沒有進步。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墒切∷母改竸偮犃艘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yōu)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不要參加。
d、……。
【小結】: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6、【作業(yè)】: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初二政治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并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權利與義務的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活動鍛煉學生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3.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情感,對于“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感受家庭的溫暖。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時候與家人的合影;。
四、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展示學生小時侯與家人的合影,分別請大家來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誰?
【點明課題】:《我愛我家》。
活動一:“我說我家”。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每個“家”都是不一樣的,在每個人的“家”里都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個活動叫“我說我家”。
【過渡】:對于“家”,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更深的認識呢?
活動二:“家”是什么?
請大家用一句話把你對“家”的認識概括出來。學習小組先交流,然后課堂上發(fā)言。
教師把學生發(fā)言記錄在黑板上,然后和學生一起概括。
【小結】:“家”是情感的棲息地;天然學校;經濟物質來源;娛樂天地;發(fā)展大本營。
活動三:聽“丟丟的故事”(材料)。
小組討論:a、你認為丟丟有家嗎?
b、丟丟的爸媽愛她嗎?(愛是一種責任。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guī)定,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動四:我們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都有責任。下面就來說說各自的責任吧!(課本p8)。
【總結】: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
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中,我們盡享親情和溫暖。希望同學們在享受家庭溫暖的同時,不要忘記獻上自己的一份愛,承擔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7、【作業(yè)】:給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養(yǎng)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礎上,把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出來。(對父母的感謝;心里話;對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材料)丟丟的故事。
丟丟的父母嫌她是個女孩兒,出生以后就將她寄養(yǎng)在外婆家,很少過問,也不負擔撫養(yǎng)費。隨著丟丟一天天長大,外婆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丟丟長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撫養(yǎng)費,可他們總是搪塞推諉。丟丟只好到法院起訴,法院只好判決其父母補償外婆多年來的撫養(yǎng)費,并定期支付丟丟的撫養(yǎng)費(含教育費用),直到她有獨立生活能力時為止。
問題:1、你認為丟丟有家嗎?
2、你認為丟丟的爸媽愛她嗎?(愛是一種責任。不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guī)定,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初二政治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從知識目標看:使學生認識“合作中的競爭”和“競爭中的合作”,認識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從能力目標看:鍛煉合作能力與技巧,形成合作意識。
3、從情感目標看:使學生形成寬容他人、欣賞他人的胸懷,培養(yǎng)樂于與他人合作的品質,養(yǎng)成關心集體、重視集體、為集體作貢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鍛煉學生合作能力與技巧,形成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精神?!窘虒W難點】: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一)智慧啟迪。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當今時代,少不了競爭。一個國家只有競爭才能傲然屹立世界強國之林,一個民族只有競爭才能不斷地進步,—個人只有競爭才能夠很好地激發(fā)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活動]閱讀材料——“一場不該輸的比賽”
師:我們要樹立競爭意識,但競爭僅僅是雙方的一決高下嗎?請大家閱讀材料“一場不該輸的比賽”
材料:第16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在東道主法國隊和上界冠軍巴西隊之間展開。按球王貝利的說法“法國隊著名的球星只有齊達內一個,而巴西隊人人都稱得上是球星。”然而,比賽結果卻大大出乎賽前預料,巴西隊以0:3的懸殊比分慘敗給法國隊。原因何在?原來法國隊非常重視整體的攻防配合,而巴西隊只憑借球星個人的技術作戰(zhàn)。結果,巴西球星單槍匹馬輪番沖擊,在法國隊的整體攻防前毫無優(yōu)勢可言。賽后,貝利坦然說:“0:3的比分讓巴西隊輸得心服口服?!睅煟簽槭裁窗臀麝爼數眯姆诜繉W生回答(略)。
初二政治教案篇五
忠實履行義務的要求;法律鼓勵做得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們堅決不做。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初二政治教案篇六
授課過程導入新課:
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們的國家嗎?我們先來談談我們的國徽。
1、大家看見哪些地方懸掛國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場合都能懸掛嗎?為什么?(國家的象征和標志)。
3、請大家觀察國徽的圖案是怎樣的?你知道每個圖案和整個圖案體現了什么嗎?(多媒體出示或請同學準備一個一元的硬幣)。
(二)國家的性質。
1、國徽的圖案正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誰是我們國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4、哪些人不屬于人民的范疇?(少數敵對分子)說明:人民當家的地位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真正實現。
二、法律確認、保障權利(一)大家屬于人民嗎?你們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嗎?在我國,作為人民,憲法賦予了人民管理國家的權力。作為國家的公民,憲法和法律賦予了公民各項權利。
1、閱讀p5材料,舉一些選舉人大代表的例子。提問: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國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其具體途徑是人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代會,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2、公民權利的含義(舉例:受教育的權利、人身自由權利、隱私權、名譽權)。
3、什么是公民基本權利?(舉例: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
4、看漫畫,思考問題。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嗎?是不是年滿18周歲才成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與其相對應是敵人;公民——法律概念,與國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圍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們是否享有公民權利?(是,比如同樣享有隱私權但不享有全部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不能履行服兵役義務)。
(二)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
1、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權利受到了侵害?(撫養(yǎng)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
(3)小寒作為公民理應享有各項權利,可她的權利為什么未能實現?(沒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結:
我們享有的權利,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以及他人來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檢、法)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是怎樣的?(p7寫一寫、說一說)。
3、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
(2)討論:傅某把6名同學帶到治安室強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什么權利?(人身自由權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體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權利。)。
(3)6名同學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義小結:
法律是保障我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我們就有了維權的利劍。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于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
初二政治教案篇七
使用時間:第12周審核。
【教學目標】:
1、從知識目標看:使學生認識“合作中的競爭”和“競爭中的合作”,認識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從能力目標看:鍛煉合作能力與技巧,形成合作意識。
3、從情感目標看:使學生形成寬容他人、欣賞他人的胸懷,培養(yǎng)樂于與他人合作的品質,養(yǎng)成關心集體、重視集體、為集體作貢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鍛煉學生合作能力與技巧,形成合作意識,培養(yǎng)合作精神。【教學難點】: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一)智慧啟迪。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當今時代,少不了競爭。一個國家只有競爭才能傲然屹立世界強國之林,一個民族只有競爭才能不斷地進步,—個人只有競爭才能夠很好地激發(fā)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活動]閱讀材料——“一場不該輸的比賽”
師:我們要樹立競爭意識,但競爭僅僅是雙方的一決高下嗎?請大家閱讀材料“一場不該輸的比賽”
材料:第16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在東道主法國隊和上界冠軍巴西隊之間展開。按球王貝利的說法“法國隊著名的球星只有齊達內一個,而巴西隊人人都稱得上是球星?!比欢荣惤Y果卻大大出乎賽前預料,巴西隊以0:3的懸殊比分慘敗給法國隊。原因何在?原來法國隊非常重視整體的攻防配合,而巴西隊只憑借球星個人的技術作戰(zhàn)。結果,巴西球星單槍匹馬輪番沖擊,在法國隊的整體攻防前毫無優(yōu)勢可言。賽后,貝利坦然說:“0:3的比分讓巴西隊輸得心服口服?!睅煟簽槭裁窗臀麝爼數眯姆诜??學生回答(略)。
初二政治教案篇八
知識與能力。
知道自尊、自信是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勇于開拓進取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懂得自尊心與自信心是密切聯系的。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表現和特點。通過事例分析,懂得自尊自信是成才與成功的重要條件。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話、填表、交流、圖片對比分析、搜集相關資料、講故事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問題的能力、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初步的辨證思維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認同自尊自信是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能將自己的行為與之進行對照,能夠從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啟發(fā),樹立培養(yǎng)自己正確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點。
這一部分內容是學生從認知到踐行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雖然在自尊自信方面都有一定的體會,但是讓學生從理論的高度來認識這部分內容,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所以,應注意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重點闡述、分析清楚。
2、自尊自信的人知榮辱,講自愛。
這是本框教學中的難點。它實際上是把心理品質教育上升為道德品質的教育,這也是心理品質教育課的更高一級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此點時,要注意講清、講透此點,可通過一些典型的事例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理解。
教法建議。
1.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第一框內容較多,涵蓋的重點、難點問題多,在講述概念性問題時,可設計一些巧妙的問題、小活動、游戲等,先不急于進行概念定義的陳述,盡量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然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講解,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注意問題要設計得巧妙,歸納講解也要自然,避免牽強附會。
2.本框內容對于初一學生來講,比較難于理解,所以,要注意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具體事例入手,結合學生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尤其是講到青少年學生自尊自信的特點時,更應注意采用學生身邊不經意的但司空見慣的事例,以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
3.關于自尊自信重要作用的講解,可以單獨利用一課時來完成。在學生已經對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利用課文的可讀性,可組織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補充一些生動、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組為單位,講一個有關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學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時,還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學在鍛煉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應特別重視運用好榜樣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錄音、錄像、圖片、設立故事會評委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本框內容多,需理解、掌握的知識點多,可設計的學生活動較多。建議教學中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講解自尊自信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為本課內容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有了認知,才可能踐行;第二課時以典型事例闡述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成才與成功的重要條件。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帶來一張自己的照片,準備出一期有關本課教學內容的墻報)。
課堂上請同學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照片,說明每個人都想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給同學留下好印象。
學生分析外貌、身材、服飾、言談舉止以及誠實、勇氣、大方等心理品質也可以展示自我形象。關注自我形象是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贊揚、夸獎、羨慕。
歸納:這種人人都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即“自尊”。
學生活動: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學生做國旗下講話,我會在衣著上穿得__________________。
在學生閱覽室,我會遵守秩序、保持安靜,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我時,我會覺得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考試不及格,受到同學的嘲笑時,我會覺得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給我起難聽的外號,并當眾取笑時,我會覺得__________________。
“士可殺而不可辱”說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交流完成句子的情況,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人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并注意維護。因此,人們在容貌、衣著上修飾自己,在言行舉止上約束自己,不容許別人的歧視與侮辱。這體現了自我尊重和愛護。
問:遇到下列情形時,你會怎樣呢?
當我的建議被老師采納的時候,我會覺得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期末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時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到學校的時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給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謝與稱贊的時候,我會覺得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人人都有要求他人、集體和社會對自己尊重的心理,這也是自尊的表現。)。
學生朗讀《快樂人生三句話——“我能行”》。
問:為什么簡單的“我能行”三個字會產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學生回答:自信心的體現)。
說一說:你對自己哪方面比較滿意,并有信心呢?請用y或n來回答,或者自己寫出來。
熱心助人()為人真誠()有文藝特長()認真細致()。
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強()有體育特長()動手能力強()。
有好人緣()身材、相貌較好()在學科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請根據生活中的體驗選擇,你在某方面的自信是怎樣產生的。
a.是天生的b.是在生活經驗中產生的。
c.是在成功的生活經驗中產生的d.是在別人的贊揚聲中產生的。
(學生歸納自信的產生集中在c、d選項)。
討論:自尊自信有關系嗎?
(引導學生認識:自尊自信密切聯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礎;自尊心的確立,提高人的自信心)。
問:現在的你與小學時的你相比,有哪些不同?
(生答:個子高了、書包沉了、想法多了……)。
師:自我意識的飛躍,使我們重新審視自我。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問題,別人身上的問題在我們身上發(fā)生了。所以,我們愛照鏡子,我們愛問:我是誰?我是什么樣的人?在群體中我是怎樣的角色?我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在這一階段加強了。
展示三組共6幅畫面:(可由老師說明意圖,請有繪畫特長的同學來畫)。
第一組——“馬路賽車”、“跑1500米,我上”
第二組——“上課照鏡子”、“衣著整潔站少先隊崗”
第三組——“模仿黑社會老大”、“媽媽,不要私拆我的信件”
問:這些情形在你身邊發(fā)生過嗎?每組畫分別反映了中學生哪些心理特點?
(引導學生歸納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點:渴望表現自己、關心自己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問:畫面中所反映的行為,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為什么?
(目的:從心理教育縱深到行為指導。)。
學生做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懂得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fā)現的過程,是苦樂交織的一種認識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活動;認識到學習能不斷認識和發(fā)現自我潛能,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無窮快樂,認識到學習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能力目標:提高自主學習、克服困難和辨證思維的能力,并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到學習苦中有樂,領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能夠喜歡學習;懂得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來之不易,從而學會感激家庭、感激學校、感激社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任職內驅力,通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辨證得客觀地看待學習中的苦與樂,并能夠正確對待。
難點: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種享受,學習是一種快樂”。
教學方法:事例分析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展示:四季的美麗圖片。
提問:為什么會有四季?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者是誰?出自哪里?
3.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
4.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
(簡單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開始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
你們都是從哪里學到這些知識的呢?(課堂、電視、課外書……)。
無論是那種途徑,都是通過學習學得的。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以后也將不斷的學習下去。在我們這十幾年的學習中,我們的同學一定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們一起來詠嘆一下學習。
(二)新課。
1.詠嘆學習。
先來看一下我們的古人是怎么樣來詠嘆學習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薄皶接新非跒閺剑瑢W海無涯苦作舟”……。
春天,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鋤。
夏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熏風。
秋季,讀書之樂樂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
冬季,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時讀書樂。
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你覺得我們的學習又是怎樣的呢?
引出讀書有苦有樂,到底是苦大于樂還是樂大于苦呢?
2.自由辯論:學習中苦大于樂vs學習中樂大于苦。
總結陳辭:是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fā)現的過程;是苦樂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后甜;苦中有樂。我們學習中的苦是暫時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克服,尋求解決的方法,困苦會煙消云散。
讓我們一起喊出“快樂學習吧!”
3.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討論著學習是樂還是苦的時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卻有人發(fā)出了“我要讀書”的吶喊。
a.多媒體出示《我要讀書》的圖片資料(見課件)。
討論:1.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們的同齡人失學或面臨失學呢?
2.請同學們想象失學后生活的種.種遭遇或以后可能出現的遺憾。
3.請大家談談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
b.看相關鏈接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青少年的學習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jiān)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結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啟示?
c.看漫畫:放牛娃的理想。
說說你的感受。
(三)作業(yè):
根據圖畫和這節(jié)課所學的,結合實際,寫一點心得體會。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懂得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標和高尚的志趣、開創(chuàng)進取的精神,才能培養(yǎng)耐挫的品質。教會學生一定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過程與方法:
發(fā)動學生搜集資料并進行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聯系學生的實際,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培養(yǎng)不畏挫折的可貴心理,教會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解決他們在實際中遇到的困難。
初二政治教案篇九
溫州育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分校姚叢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題選自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一年級第四課。
第一節(jié)第三框。其內容與“十六大”精神緊密相連,關系到我國產業(yè)結構問題、國家政策問題、學生思想認識問題等。既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又使學生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想得到了升華,所以,意義重大。
(二)。
教學。
目標及確立依據: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認知水平和近幾年的考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第三產業(yè)的含義、分類,理解其地位和我國當前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的特殊意義。
2、能力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側重培養(yǎng)以下幾方面能力:通過圖表講解,提高學生的看圖識圖能力,并訓練辨證思維能力。
3、覺悟目標:通過比較不同類型國家與我國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樹立強國意識,增強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提高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堅定信念。
(三)教學重點及確立依據: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國目前三大產業(yè)現狀、國家政策熱點、十六大報告精神以及近幾年的考點,確定以下內容為重點:
1、加快發(fā)展我國第三產業(yè)的意義;
2、我國的產業(yè)結構該如何調整。
(四)教學難點及確立依據:根據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內容本身特點,確定“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為難點問題。因為學生剛剛接觸經濟學,對于經濟結構的內容很陌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教材處理:教材的邏輯順序是依次講解第三產業(yè)的含義、劃分、地位、作用、我國第三產業(yè)的現狀、加快發(fā)展的意義、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我準備把這些知識點歸納為兩個部分,即:概論部分和我國的第三產業(yè)。這樣使知識結構更加清晰、明了。
高的問題,同時使學生增強自信,不過多地依賴教材,也可以鍛煉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四、教學手段及確立依據:依據新課改精神,教學過程要優(yōu)化,就必須有教學手段的參與,一定手段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服務的。我校已經為高一各班級配備了多媒體裝置,所以,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它具備容量大、豐富多彩、調節(jié)課堂氣氛、優(yōu)化教學設計、教學結構和教學效果的功效。教育教學的改革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師應大膽地、積極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師尤其如此。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喚起學生有意注意,符合高一學生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
(二)新課導入(含復習提問):多媒體展示四幅圖片,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而且直觀,分別是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內容,請學生分析應該屬于第幾產業(yè)的內容。提問:農業(yè)、工業(yè)各需要走什么道路,依靠什么去推動?引出第三產業(yè)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一、二、三產業(yè)的關系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又注重了前后知識的連貫。
(三)新課講解:按照學習。
一、二產業(yè)時的思路,即:概論部分和我國的具體情況。
1、概論:
(1)第三產業(yè)的含義:不是重要概念,所以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剖析.:第三產業(yè)還叫什么?為什么?是生產部門嗎?三大產業(yè)中都有哪幾個是生產部門?第三產業(yè)憑借什么提供服務呢?為哪些方面提供服務?通過這些問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避免機械記憶。
(2)第三產業(yè)的劃分:四個層次,對于學生來講不了解,所了解的都是膚淺而片面的。所以必須請學生先閱讀,去熟悉然后教師通過新課導入時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分別屬于哪個層次的,也做到了“一材多用”。然后,教師根據教材上的每個層次的部門,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辨別,提高他們的辨別分析的能力。特別指出“信息產品制造業(yè)”與“信息服務業(yè)”的差別,它們分屬于不同的產業(yè),提醒學生審題要細致,培養(yǎng)他們的非智力因素。
(3)第三產業(yè)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回憶三大產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來講解,從學生熟知的內容入手,便于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體展示的其他因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懂得事物之間聯系的緊密性,適用于重點班學生。到目前為止,上冊教材關于“地位”的知識點已經有很多,可先讓學生自主去回憶,教師用多媒體打出所有的十個知識點,使學生發(fā)現自己思維的疏漏之處,從而加深印象,也指導學生今后的學習中要善于把同類的問題歸納整理,養(yǎng)成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我國的第三產業(yè):仍然從現狀和措施兩個方面去學習。
總結。
培養(yǎng)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同時既看到縱向上我國第三產業(yè)有所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又看到橫向上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辨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哲學奠定基礎。
(2)加快發(fā)展我國第三產業(yè)的意義:這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充分思考,不看教材,根據前面對第三產業(yè)各個層次的理解和記憶,自行分析加快發(fā)展我國第三產業(yè)的意義會有哪些。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思考并從問題的解答中受益,從自行思考而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體嘗學習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也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后請學生看教材,尋找自己思維的疏漏之處,更能加深印象,進一步理解知識點。
對于已經理解的三個方面,下一步就是記憶,此處采用快速記憶法,調劑課堂節(jié)奏,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競爭,即競爭激勵法。它的特點在于競爭性,符合青少年學生積極向上,不甘落后的心理狀況,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內在潛力,求的共同進步,在此基礎上,教師注意綜合運用鼓勵機制、成功機制等良好的激勵方法。
3、我國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請學生看教材98頁“我國三大產業(yè)在gdp中的比重示意圖”,回答兩個問題:(1)圖示說明了什么問題?(2)如何解決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出下一個內容:我國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這是教材在“十六大”召開后新修訂的內容,反映了“十六大”精神,是結合了教材重點與時政熱點,又是學生生疏的難點,所以既要強調其重要性,又要詳細剖析,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新知識。
(四)鞏固練習:設置兩個層次:(1)識記與理解:利用學生手中的同步作業(yè)本,通過單項選擇題加以鞏固,是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的識記和理解,目的是鞏固基礎知識。(2)鞏固與提高:利用材料分析題(多媒體打出),既鍛煉學生讀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靈活應用的能力等。
(五)小結與板書: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個非常有序的整體,不但要有引人入勝的導入,還要有具有藝術性的結尾,整理知識,畫龍點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觀點,發(fā)展能力,活躍思維,查缺補漏。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演繹式板書,提綱挈領,簡明扼要,突出知識結構與重點,同時突出了教學主題。在總結過程中,針對知識體系,請學生確定本節(jié)課自己認為應該成為重點的內容,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判斷力。
(六)作業(yè):兩種要求:
(1)必做題:同步作業(yè)本相關的問答題,這是鞏固新課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求每個同學都必須完成。(2)選做題:學習完三大產業(yè)之后,請同學們把三大產業(yè)之間的關系整理出來。這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所以,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但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不甘落后的意識,也有利于分層次教學,給優(yōu)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來提高自己。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
知識與技能:認識現代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現代社會也是充滿合作的社會;理解合作共享與公平競爭的內涵。
過程與方法: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初步形成敢于競爭的能力;初步形成善于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敢于競爭、善于競爭、享受競爭;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教學重難點:競爭與合作。
教學過程:情景導入故事一則。
一名很惡很惡的農婦死了,她生前沒有做過一件善事,鬼把她抓去,扔在火海里。守護她的天使站在那兒,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去對上帝說話。他想啊想,終于回憶起來,就對上帝說:“她曾在菜園里拔過一根蔥,施舍給一個女乞丐?!鄙系壅f:“你就拿那根蔥,到火海邊去伸給她,讓她抓住,拉她上來。如果能從火海里拉上來,就拉她到天堂上去。如果蔥斷了,那女人就只好留在火海里,仍像現在一樣?!碧焓古艿睫r婦那里,把一根蔥伸給她,對她說:“喂,女人,你抓住了,等我拉你上來。”他開始小心地拉她,差一點就拉上來了?;鸷@飫e的罪人也想上來,女人用腳踢他們,說:“人家在拉我,不是拉你們。那是我的蔥,不是你們的?!彼齽傉f完這句話,蔥就斷了,女人再度落進火海,天使只好哭泣著走了。農婦后來才知道,這蔥其實是可以拉許多人的,上帝想借此再度考驗一下她,但農婦沒有經受住這種考驗。
有競爭并不意味著擯棄合作,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才能為競爭的各方營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農婦固守個人之私而失去了生的希望,哈默關照別人而贏得了市場,在今天的競爭中,合作共贏已經成為競爭各方普遍的認識,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放松任何一個克制競爭對手的機會。
知識點1競爭的.積極作用。
競爭,對人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它給我們以直接現實的追求目標,賦予我們壓力和動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我們的潛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使我們在競爭、比較中,客觀地評價自己,發(fā)現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讓我們的集體更富有生氣,豐富我們的生活,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知識點2競爭的消極作用。
競爭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獲勝者滋長驕傲自大的情緒,使某些失敗者喪失信心、產生自卑感;競爭的壓力可能引起我們心情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更嚴重的是,當虛榮心作怪的時候,會把別人的成績看作一種威脅,出現怨恨別人超過自己的忌妒心理。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一
知識目標:
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和公民的區(qū)別;公民基本權利的含義;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能力目標: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的能力;提高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自覺遵紀守法,學會尋求法律保護。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我們是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視他人的權利,要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規(guī)定。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二
本學年度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承擔八年級201、202、203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為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思想品德教育課的教學作如下安排: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tài)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整體來看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興趣較濃。但學習方法欠缺,不能很好的運用思想品德知識來解決問題。這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知識的能力。
1、教學任務:本學期要完成八年級下冊全冊的教育教學任務。
2、要求:
(1)認真實行自學互幫導學法。
(2)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還應掌握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把書本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1、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
(1)、認真鉆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節(jié)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致批改學生作業(yè),全收全改,及時收發(fā)。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不少于10節(jié),多聽與政治歷史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2、積極參加教研,提高業(yè)務水平。
(1)、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一節(jié)公開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yè)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歷史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fā)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說服力。
由于本學期課程內容要比八年級上冊的內容多,并且時間上也要短一些,因此有一部分課程是一節(jié)課上一課內容。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內容。
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單元課程內容并單元考試。
第三周——第五周第二單元課程內容并單元考試。
第六周——第七周第三單元課程內容并單元考試。
第八周——第十周復習迎接期中考試。
第十一周——第十三周第四單元課程內容并單元考試。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第五單元課程內容并單元考試。
第十六周——期末復習復習迎接期末考試。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三
1、【導語】:有了泥土,嫩芽才會長大;有了陽光,春芽才會開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我們的家。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為我們繪制宏偉的藍圖,編制美麗的理想甚至為我們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沒有同學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名字的含義呀?(請2—3名同學介紹。)。
簡簡單單的名字,寄予了家長深切的愛。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溫暖所包圍?!笆裁词羌夷??”
2、【情景故事】:教材p4兩則故事說:“那……不是我的房子”“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3、體驗活動一:我眼中到的家。(并請說明理由)。
小結】: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4、【我說我家】:
——我們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合家庭等。
知識拓展】:家庭是有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庭關系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yǎng)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5、【實話實說】:喜歡“選擇什么樣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買一個新款mp3了,媽媽說家庭經濟不寬余,一定要買的話就看期末考試有沒有進步。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剛聽了一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yōu)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不要參加。
d、……。
小結】: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6、【作業(yè)】: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四
知識目標。
社會不僅為人類生存提供各種資料,同時社會也能促進個人進步。學生通過學習在理解了個人離不開社會的基礎上,也應懂得作為社會的成員,在社會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社會這面大鏡子既可以照出每個人的長處、優(yōu)點,也可以照出每個人的短處、缺點,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奠定堅實的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分析社會為人類生存、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產品,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同時也了解到社會中存在著不同的群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與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知道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社會生活,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到生活之中。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個人的生活與社會的關系。
難點。
社會與個人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八年級學生小東和伙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區(qū)活動室教小學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小朋友們親切地稱他們“墨姐姐”“墨哥哥”。為了讓課堂秩序更好,小學生們進步更快,他們還鉆研起兒童心理學和國畫技法教學。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你是否有和小東類似的經歷?與同學交流你的付出與收獲!
分享同齡人的故事:
1.小林參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崗活動。
2.地鐵志愿服務工作。
3.杭州中學生清潔共享單車。
結合學生的分享進行小結:
中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了解真實的社會,了解社會的變化發(fā)展,能幫助我們積累寶貴的社會經驗,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同時,在服務社會,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付出的快樂與收獲的欣喜。
板書:在社會中成長。
二、新課講授。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出示圖片情景(四副圖片)。
結合圖片,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的?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發(fā)言。
通過父母的撫育、與同伴的交往、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管提高、規(guī)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yǎng)成,我們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情境故事:狼孩的故事。
印度狼孩的故事——人需要在社會環(huán)境中學會生存的技能,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狼孩兒故事詳見ppt)。
狼孩兒的故事給你什么啟示?和你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結:
“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并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huán)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
從狼孩的告訴我們可以看出人的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知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課堂活動: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紡織業(yè)、五金業(yè)所提供的物品,社會不僅教會了我們各種生活技能,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個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
既然人的生活、成長離不開社會,那么中學生應該與社會建立怎樣的連接呢?
(二)親社會行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啟動初中學生學農教育,編制了學農項目市級實施方案,將學農教育計入初中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并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農教育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田間勞動,都學習配菜做飯,都有勞動成果。學農期間學生跨區(qū)跨?;旌暇幇?,學生自帶鋪蓋,自行負責日常生活、內務整理。學生們不僅學習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體會動手創(chuàng)造的樂趣,更增強了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養(yǎng)了互助、友愛、感恩的精神。
分享兩個同學的學農日記,思考問題。
思考:學校為什么要組織類似于學農活動的社會實踐活動。意義是什么?你參加此類活動嗎?說一說你的收獲。
(教師可利用ppt內的教學素材或者找尋本校學生身邊的真實素材)。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
親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并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愿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一般親社會行為可以分為利他行為和助人行為。
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fā)展等親社會的行為,有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出示材料: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qū)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探究與分享:
中學生小明的學校要組織大家去研學旅行,小明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因該是學習書本知識,去研學旅行會耽誤學習時間,所以小明很不想參加這次研學活動。
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學,你會如何規(guī)勸小明參加這次活動呢?
教師歸納得出結論。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拓展空間。
研學活動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熱詞。和你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共同設計一個研學方案。
如果設計巧妙且富有創(chuàng)意,可以把你們的創(chuàng)意提交給學校相關負責部門,爭取讓你們的創(chuàng)意變成現實!
三、課堂總結。
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我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人.
四、布置作業(yè)。
預習第2課,第1框。
板書設計。
在社會生活中成長。
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1)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
二、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1)親社會行為的意義。
(2)如何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題。
教學反思。
這一堂課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關愛其他社會成員,自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yǎng)成勤社會行為。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只要抓住社會生活中關愛他人、與人為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題,圍繞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條線展開。
在教學上,根據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設計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同時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實效。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五
知識目標:
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和公民的區(qū)別;公民基本權利的含義;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能力目標: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的能力;提高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自覺遵紀守法,學會尋求法律保護。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我們是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視他人的權利,要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規(guī)定。
多媒體課。
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翻閱憲法第二章,了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請學生搜集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并指出這樣做的后果;編排書本中的案例小品。
情感激勵法;討論法;小品表演法;。
一、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場合都能懸掛嗎?為什么?(國家的象征和標志)。
3、請大家觀察國徽的圖案是怎樣的?你知道每個圖案和整個圖案體現了什么嗎?(多媒體出示或請同學準備一個一元的硬幣)。
(二)國家的性質。
1、國徽的圖案正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誰是我們國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4、哪些人不屬于人民的范疇?(少數敵對分子)說明:人民當家的地位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真正實現。
二、法律確認、保障權利(一)大家屬于人民嗎?你們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嗎?在我國,作為人民,憲法賦予了人民管理國家的權力。作為國家的公民,憲法和法律賦予了公民各項權利。
1、閱讀p5材料,舉一些選舉人大代表的例子。提問: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國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其具體途徑是人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代會,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2、公民權利的含義(舉例:受教育的權利、人身自由權利、隱私權、名譽權)。
3、什么是公民基本權利?(舉例: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
4、看漫畫,思考問題。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嗎?是不是年滿18周歲才成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與其相對應是敵人;公民——法律概念,與國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圍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們是否享有公民權利?(是,比如同樣享有隱私權但不享有全部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不能履行服兵役義務)。
(二)我國的權利保障體制。
1、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權利受到了侵害?(撫養(yǎng)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
(3)小寒作為公民理應享有各項權利,可她的權利為什么未能實現?(沒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結:
我們享有的權利,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以及他人來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檢、法)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權利的關系是怎樣的?(p7寫一寫、說一說)。
3、案例分析。
(1)閱讀案例。
(2)討論:傅某把6名同學帶到治安室強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什么權利?(人身自由權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體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權利。)。
(3)6名同學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義小結:
法律是保障我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我們就有了維權的利劍。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于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和保障。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六
播放《讓愛住我家》的歌曲,聽著這首歌我們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我們自己的家,家,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指導學生閱讀《可愛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么?在家中是誰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自己又該給家里做些什么?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家庭的溫馨,一起思考對家庭的責任。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七
當今社會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社會。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終身受教育。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人類知識急劇增加的形勢下,一個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很難找到好的工作崗位,甚至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識本領,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yè)機會,才能豐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現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學生的一項基本權利。
一方面,現在在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侵犯初中學生受教育權的行為,如有的家長不讓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有的學校隨意開除學生,有的校舍危險不能上課,有的教育場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擾亂學校秩序妨礙學生學習,等等。學生應該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受教育權。
另一方面,國家、社會、和家庭為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則要履行受教育的義務。而現在在初中學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義務的現象,如有的初中生動輒遲到早退,甚至逃避作業(yè),逃學……,因此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受教育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對于正在接受高義務教育的初中學生來說,要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履行接受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履行遵守法律和學校紀律、尊敬師長、努力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既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接受教育既是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八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照片,介紹一下自己選擇這張照片的原因。介紹完了之后,要求學生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家的感受。
活動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葉回歸的根,是孤雁向往的巢,是江河擁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教師引導、組織活動:說一說父母為我們做過的最令自己難忘的一件事?
初二政治教案篇十九
忠實履行義務的要求;法律鼓勵做得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們堅決不做。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公民為什么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多媒體課。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前調查法;情感激勵法;小品表演法;設疑討論法。
馬克思說過: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享有權利的同時,要忠實的履行義務。
新授:板書忠實履行義務。
一、法律鼓勵做的,我們積極去做。
(一)某中學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東南亞地震和海嘯發(fā)生后,我校師生紛紛捐款的圖片資料(引用身邊的實例,更有說服力,學生感興趣。)。
2、師生援助災民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義)。
(二)相關鏈接——“五愛”
(三)法律和道德的關系——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舉例說明兩者的關系:人們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會自覺守法,而且敢于同違法現象做斗爭。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法律所鼓勵的,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倡導的。法律不可能規(guī)范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來補充。道德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范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四)實踐活動:我國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結論1、對法律所提倡的,我們要積極去做,這是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表現。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
一)地理環(huán)保小組同學踐行法律的案例。
1、閱讀材料。
2、圍繞設問展開討論。
3、教師點播——法律要求做的,應該像地理環(huán)保小組同學那樣積極去做,自覺去做,不要無可奈何勉強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納稅。
(二)觀察圖文材料,根據材料討論我們對于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做,我們可以怎樣來做?(一小組為一個團隊,選擇一個法律要求做的義務進行討論,哪一個團隊想出來的做法多而且可行,獲勝加分。)。
(三)實踐活動: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必須作出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結論2、對于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一)賈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閱讀材料。
2、圍繞設問展開討論(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上)。
3、教師小結。
第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危害。
第二,幫助學生明確實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為的后果,即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4、閱讀相關鏈接,讓學生明白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制裁。
5、實踐活動:我國法律禁止公民實施的行為還有——(搶答加分)。
6、結論。
對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做了就是觸犯法律。總之,我們只有做到正確地行使權利,忠實地履行義務,才能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知道怎樣來忠實的履行公民的義務了嗎?(三個結論)。
初二政治教案篇二十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體會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培養(yǎng)學生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長悲的積極情感。
使學生知道父母給與了自己生命,父母撫養(yǎng)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法律賦予的義務。
初二政治教案篇二十一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的涵義,認識家庭的特點及家庭關系的確立,明白子女與父母的關系是不可選擇的,了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yōu)秀品質。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與活動,提高學生認識、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感受并發(fā)揚良好家風、學習并繼承家人優(yōu)秀品質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學生繼承家庭的良好傳統(tǒng),學習家人的優(yōu)秀品質,增強對家庭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2.對教學重難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對“家”的理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視“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的現實。
3.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講兩個問題。一是家庭關系的確立,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主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與父母的親情,感謝父母賦予自己生命、對自己的養(yǎng)育,著重解決部分學生看不起家長、嫌棄家庭、不懂父母恩的問題。
二、學生分析。
1.針對的問題:
由于學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現象,使得一些學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長沒本事、沒錢、沒地位,看不起父母、嫌棄家庭、更談不上感恩。針對這一心理,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視現實、愛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數學生而言,父母子女關系的確立基于血緣關系。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這種關系不可選擇、無法改變。教學中應設計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感激父母給予生命,體會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純真。
2.學生的需要:
家庭是學生最熟知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正是因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價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溫暖和親情是很現實的社會問題。特別是作為獨生子女,由于各種原因,過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長輩關愛,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通過對家庭溫暖和親情的認識和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意識。
三、綜合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準備小時候與家人的全家福;學生向自己的長輩進行家庭訪談,使其對自己的家族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新課導入】。
在《我想有個家》音樂聲中出示三毛的漫畫,體現對家的一種渴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629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