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只有堅持到終點才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如果你正在寫總結而感到困惑,那么不妨看看下面這些總結范文,說不定能給你一些想法。
論文寫作方法篇一
在多數(shù)同學筆下,議論文總是呆板有余,輕松不足;嚴肅有余,活潑不足;枯燥有余,文采不足。夫子說教般的語言,枯燥呆滯的文字充塞于議論文中,這樣的文章即使講出了一番道理,終究難以討人喜歡。同學們要記住,在確保論點正確、語言嚴密、論證充分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議論文會有著更強的說服力。想讓議論文語言“靚”起來,就要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而修辭就是給議論文語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劑。
一、巧用比喻,增強議論的形象美。
議論文在于表明觀點,闡明道理,而有不少觀點與道理抽象而深奧,如果直截了當?shù)胤治?,會讓人覺得味同嚼蠟。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簡約的文詞、生動的形象引起讀者的興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請欣賞中考滿分作文《選擇》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藍天;如果你是海鷗,就選擇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選擇清澈;如果你是臘梅,就選擇清寒。文中用雄鷹、海鷗等的選擇來比喻人生的選擇,形象而生動。
二、巧用引用,增添語言的文采美。
議論文如果能恰當?shù)匾妹浴⒕?、俗語等富有哲理性的語句來說理,不僅言簡意賅,可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還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蘊。
三、巧用排比,展現(xiàn)語言的氣勢美。
排比可增加文章氣勢,強化文章情感。排比議論說理,既可以增大信息量,使文章行文緊湊,又可以增加說理的氣勢。培根《談讀書》開篇就用了一組排比:“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睂⒆x書的作用和盤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長者,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讓你在詩意中感受讀書之美、讀書之樂。
四、妙用問句,打造文章的波瀾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記敘文、小說行文的展開要有波瀾,同樣,議論文的行文也要富于變化。議論文行文,要避免平鋪直敘,可采用設問,既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也使文章呈現(xiàn)波瀾美。而反問是用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內容,反問斬釘截鐵,擲地有聲,不容置疑。議論文巧用反問,能增強說理的氣勢。再請看中考滿分作文《誠信是什么》的精彩片段:誠信是什么?是誠實?是信用?是真誠?是熱情?誠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澀?是無能?是愚蠢?一百雙眼睛里有一百種誠信。一百個人給我一百種答案。反問句、排比句的使用,不僅使文章更有文采,也使文章更有氣勢,更有說服力。
論文寫作方法篇二
科技論文是在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和專業(yè)技術領域里的某些現(xiàn)象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分析和闡述,揭示出這些現(xiàn)象和問題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而撰寫成的論文??萍颊撐膮^(qū)別于其他文體的特點,在于創(chuàng)新性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學論述,是某些理論性、實驗性或觀測性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是某些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果的科學總結。因此,完備的科技論文應該具有科學性、首創(chuàng)性、邏輯性和有效性,這也就構成了科技論文的基本特征。
科學性——這是科技論文在方法論上的特征,它不僅僅描述的是涉及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命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論述的內容具有科學可信性,是可以復現(xiàn)的成熟理論、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經(jīng)過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夠推廣應用的技術。
首創(chuàng)性——這是科技論文的靈魂,是有別于其他文獻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現(xiàn)象、屬性、特點及事物運動時所遵循的規(guī)律,或者這些規(guī)律的運用必須是前所未見的、首創(chuàng)的或部分首創(chuàng)的,必須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而不是對前人工作的復述、模仿或解釋。
邏輯性——這是文章的結構特點。它要求科技論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前提完備、演算正確、符號規(guī)范,文字通順、圖表精制、推斷合理、前呼后應、自成系統(tǒng)。
有效性——指文章的發(fā)表方式。當今只有經(jīng)過相關專業(yè)的同行專家的審閱,并在一定規(guī)格的學術評議會上答辯通過、存檔歸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發(fā)表的科技論文才被承認為是完備和有效的。這時,不管科技論文采用何種文字發(fā)表,它表明科技論文所揭示的事實及其真諦已能方便地為他人所應用,成為人類知識寶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不同的角度對科技論文進行分類會有不同的結果。從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論文來看主要涉及以下5類:。
第一類是論證型——對基礎性科學命題的論述與證明,或對提出的新的設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藝等進行理論分析,使其完善、補充或修正。如維持河流健康生命具體指標的確定,流域初始水權的分配等都屬于這一類型。從事專題研究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多些。
第二類是科技報告型——科技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或進展,或一項技術研究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的文件。記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種特例。專業(yè)技術、工程方案和研究計劃的可行性論證文章,科技報告型論文占現(xiàn)代科技文獻的多數(shù)。從事工程設計、規(guī)劃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多些。
第三類是發(fā)現(xiàn)、發(fā)明型——記述被發(fā)現(xiàn)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現(xiàn)象、本質、特性及其運動變化規(guī)律和人類使用這種發(fā)現(xiàn)前景的文章。闡述被發(fā)明的裝備、系統(tǒng)、工具、材料、工藝、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點、原理及使用條件等的文章。從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類是設計、計算型——為解決某些工程問題、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而進行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某些系統(tǒng)、工程方案、產(chǎn)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優(yōu)化設計以及某些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某些產(chǎn)品或材料的設計或調制和配制等。從事計算機等軟件開發(fā)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多些。
第五類是綜述型——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科技論文(如文獻綜述),與一般科技論文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內容上具有首創(chuàng)性,盡管一篇好的綜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發(fā)表過的新資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綜合分析和評價已有資料基礎上,提出在特定時期內有關專業(yè)課題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和趨勢。它的寫法通常有兩類:一類以匯集文獻資料為主,輔以注釋,客觀而少評述。另一類則著重評述。通過回顧、觀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邏輯的、具有啟迪性的看法和建議。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寫這方面的科技論文較多。
一篇完整的科技論文應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論文的內容、參考文獻。
3.1題目。
題目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簡潔、恰當?shù)脑~組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并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應包括文章的主要關鍵詞。題名像一條標簽,切忌用較長的主、謂、賓語結構的完整語句逐點描述論文的內容,以保證達到“簡潔”的要求;而“恰當”的要求應反映在用詞的中肯、醒目、好讀好記上。當然,也要避免過分籠統(tǒng)或嘩眾取寵的所謂簡潔,缺乏可檢索性,以至于名實不符或無法反映出每篇文章應有的特色。題名應簡短,不應很長,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3.2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論文主題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zhí)行及撰稿執(zhí)筆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貢獻的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權人和責任者。署名人數(shù)不該太多,對論文涉及的部分內容作過咨詢、給過某種幫助或參與常規(guī)勞務的人員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們曾參與了哪一部分具體工作,或通過文末致謝的方式對他們的貢獻和勞動表示謝意。合寫論文的著者應按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著者的姓名應給全名,一般用真實姓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
3.3文摘。
文摘是現(xiàn)代科技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極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文摘有兩種寫法:報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文摘也稱簡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簡明文摘。介乎其間的是報道、指示性文摘—以報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論文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寫,也可由編者寫。編寫時要客觀、如實地反映一次文獻;要著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觀點;不要重復本學科領域已成常識的內容;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書寫要合乎語法,盡量同文稿的文體保持一致;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摘要字數(shù)一般在300字左右。
3.4關鍵詞。
為了便于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應在文摘后給出3-8個關鍵詞。選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列人似語主題詞一劫的規(guī)范性詞。
3.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jīng)常作為科技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科技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jù),包括科技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
3.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科技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并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科技論文具有的首創(chuàng)性。根據(jù)需要,論文可以分層深人,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萍颊撐膶懽鞑灰笪淖秩A麗,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準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shù)據(jù)說話;凡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說清楚的,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來陳述。物理量和單位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
3.7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結論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jù),由此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無發(fā)現(xiàn)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三是與先前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四是本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五是對進一步深人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3.8參考文獻。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學依據(jù)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讀者提供文中引用有關資料的出處,或為了節(jié)約篇幅和敘述方便,提供在論文中提及而沒有展開的有關內容的詳盡文本。被列入的論文參考文獻應該只限于那些著者親自閱讀過和論文中引用過,而且正式發(fā)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關檔案資料,包括專利等文獻。
科技論文的選題一方面要選擇本學科覓待解決的課題,另一方面要選擇本學科處于前沿位置的課題。在召開的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汪恕誠部長針對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強調要重視研究十大問題:一是河流健康標準;二是大壩與生態(tài);三是河道演變的人工干預;四是河流生態(tài)的修復與建設;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導則,即初始水權的分配;六是節(jié)水型社會的體制建設;七是跨流域調水的生態(tài)影響;八是生態(tài)調度問題;九是災害保險與社會管理;十是水庫征地移民。這些都是作論文很好的選題。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等都有許多很好的選題。
選題確定后,就要定題目了。題目有大有小,有難有易。太大了,由于學力不足,無法深人,很容易寫成蜻蜓點水,浮光掠影,面面俱到,一個問題也沒有論述深透,也沒有能夠解決,論文還是沒有分量,華而不實,難于完成;太小了輕而易舉。寫作時要確定一個角度,把題目縮小。因此確定科技論文的具體題目和論證角度,應該量力而行,實事求是,不要好高鶩遠,貪大貪深,勉強去做一個自己無力勝任的題,自己毫無基礎和準備的題。題目的大小,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大題可以小作,小題可以大作。關鍵還在于如何確定具體的角度,如抓住一個重要的小題,學科中的關鍵問題,能夠深人其本質,抓住要害,從各個方面把它說深說透,有獨到的新見解,把這個問題的難點和癥結找準了,科學地給予解決了,那論文就很有分量。因此要從實際出發(fā),量力而行。確定主題和論證的角度,除了量力而行外,還應注意要從自己有基礎、了解的事情著手。
比如,編輯部收到過這樣一些來稿,有的基層作者寫的題目很大,如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南水北調工程的設想等,這類稿件題目很大也很泛,從他們所掌握的資料,很難做那么大的課題研究,寫的論文很空,東抄西拼,缺少自己獨到的見解,有些見解缺少理論的依據(jù),因此這類稿件很難被采用。還有一些行業(yè)外人士寫黃河的裁彎取直,所寫的稿件缺乏對水利知識的了解,研究的不是他們所熟悉的東西,缺乏理論基礎,這樣的稿件也很難被采用。
確定科技論文的題目和論證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盡可能了解前人對于這個問題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意見,他們已經(jīng)取得的成果,正確的可以汲取和繼承,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可以避免和防止。應該汲取前人已有的經(jīng)驗,去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新問題。在博覽廣搜有關材料的過程中,應該時刻以自己論題為中心去思考這些材料,區(qū)別其正確、錯誤,找出其論證不足與需要增補、發(fā)揮之處,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論文的觀點。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鉆研、形成論點的過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過程完成時,論文提綱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制定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fā),去檢驗每一個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lián)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個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絲絲入扣,相互配合,都能為主題服務。因此寫提綱的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樹立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了然。
對搜集的材料,要進行分析、提煉,保留那些能說明論點的例證材料。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局部要服從整體。單從某一局部看,有些論點和例子可能是精彩的,但從全局確定的基本發(fā)展線中看,它插不進去,用不上,只能割愛。
科技論文應有說服力,為了有說服力,就必須有虛有實,有論點有例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論證過程有嚴密的邏輯性,并且論文要有層次。
科技論文提綱確定了,就要撰寫初稿。原則上要簡明扼要,指出問題,說明問題,分析問題。提綱只是預擬一個輪廓,不可能對每一細部都考慮周密完善。在寫作時,順著寫作思路而作,對于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等等細部,很可能發(fā)現(xiàn)原來提綱中某些設想計劃是不恰當?shù)?,就應該加以修改和調整;臨時發(fā)現(xiàn)某些論點、例證和論證理由不確切,還應該重新查書、思考、斟酌和推敲,給予增補,使之完善。當然,文氣的通暢,文字的華美,還是必要的。該用排比、重復強調等修辭手法,以突出重點、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筆生花、使讀者產(chǎn)生特殊感應的地方,還是不能吝惜筆墨??傊撻L則長,該短則短,量體裁衣,從內容出發(fā),為內容服務,句無虛發(fā),字無浪費,這是基本原則。
初稿寫成以后,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實上,人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難一次就達到完善恰當?shù)某潭取W屑殭z查,反復修改,總會發(fā)現(xiàn)還有不恰當、不完善之處,大至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事例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謹,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是否準確、鮮明、生動,等等,總會發(fā)現(xiàn)尚需修改之處,發(fā)現(xiàn)很多在提綱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計不到的問題。寫成初稿后反復審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論文的起碼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實的根據(jù);言之成理是條理清楚,觀點明確。真理的標準在于實踐,僅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還不一定正確,必須能夠經(jīng)受實踐的檢驗,即付諸實踐,取得預期的效果,簡略地說,可以說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實踐效果。
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不光主題突出,論點鮮明,還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安排好結構,一般應遵循以下5個原則:。
一是圍繞主題,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據(jù)需要,加以適當安排,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xiàn)。
二是疏通思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就是說,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內部聯(lián)系,符合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
三是結構要完整而統(tǒng)一,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客觀事物的發(fā)展必然經(jīng)過開始、中間、結尾3個階段,同樣每篇文章也必然經(jīng)過3個階段。
四是要層次分明,有條不紊。文章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層次。層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寫文章時把所選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題思想的需要,適當安排,分出輕重緩急,依次表達,前后連貫,充分而鮮明地把主題思想表達出來。
五是要適合文章體裁。體裁不同,結構也不會完全相同。各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結構特點。一般說來論說文是以事物的內部邏輯關系來安排結構層次,因此論說文以說理論證為主,同記敘文以“事”為主不同。
對于初寫科技論文的人來說,論文題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長,涉及問題的面不宜過寬,論述的問題也不求過深。應盡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一點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時,論文的題目可大一點、深一點。論文題目可以是著重談某一點,如某個重要問題的某一個重要側面或某一當前疑難的焦點,解決了這一點,有推動全局的重要意義。
在第三步時,對某專業(yè)的基本問題和重要疑難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對這個專業(yè)的學術水平的提高有推動作用。
第四步時,對某一學科有關的領域有深邃廣博的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對某學科提供創(chuàng)造性見解,對此學科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或對此學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寫全面論述性的大問題,所寫的主題,可以很小,卻又是重要的。其實選題很多,選自己熟悉和所從事的工作,并對今后工作有益的選題,既能總結工作的得失又能促進工作。(摘自《河南水利》20第9期,原文:“怎樣寫科技論文”作者:韋鳳年《中國水利》雜志社副主編)。
論文寫作方法篇三
議論文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從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為了讓學生有效地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一、拓寬思路,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議論文寫作因其理性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說理性和嚴肅性。在教學中,如果只按固定的程式講解,容易給人以刻板、呆滯的感覺,學生學起來也會感覺枯燥乏味,情思阻塞。老師應引導學生進入真情實感的藝術境地,感受思辨的`魅力,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感情要抒發(fā),如何抒發(fā),在學生有了這種欲望和熱情后,教師再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議論文教學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有目標,導有方法,化難為易。
學習議論文寫作,學生感到有兩難:一是審題難,二是確立論點難。而這兩難卻又是議論文寫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審題和確立論點的教學,力求從理論上講深講透。但單純從理論角度講和作一般性的分析歸納,學生仍難以真正把握要領。為此,在教學中可依據(jù)不同的情況,尋找側重點,從多個角度并采用多種方法對一個主旨進行分析、歸納以化難為易。
(一)認真閱讀材料,準確把握旨意。審題是作文的關鍵,審題是否正確關系到寫作的成敗。就命題作文而言,學生基本上能夠把握,難于把握的是自由命題作文的審題。自由命題作文是給一段材料或一個寓言、一段名言,要求學生根據(jù)內容自擬題目的一種作文方式。很多學生對這種作文方式,乍一看,似乎并不難,一旦動筆,一般對材料包含的意義又難以準確把握。教師可結合實例,針對情況,要求學生再反復閱讀材料,多加訓練。
(二)分析、思考、比較,選擇論述的最佳角度。論點是作文的核心,是文章的靈魂和統(tǒng)帥,是選擇論據(jù)、組織論證的中心線。一個內容豐富的論題,從不同角度往往可以衍生出幾個相近或截然不同的論點,這也是一個不易把握的難點,需要教師多加指點。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對某個論題進行分析,可以從不同角度取舍得出多個論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經(jīng)過對論點進行反復比較,從多個角度、多個層議論,使文章既具普遍性,又有深刻性。
三、重視形象思維,培養(yǎng)說理能力。
議論文是一種論辯和說理的藝術,主要運用抽象的方法,通過說理辨析來闡明客觀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和內在聯(lián)系。從議論文寫作訓練情況來看,學生說理能力較差,往往形成事例的簡單堆砌,缺乏嚴密完整的議論,不具說服力和感染力,這也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突破的一個難點。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巧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運用比喻、類比等論證技巧,使抽象的道理能通過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從而收到深入淺出、說理透徹、令人信服的效果。
柳玉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文寫作方法篇四
1.審題即要仔細閱讀材料和題目要求,找出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從而確定正確的'論點。
正確的論點來源于對教材內容的準確理解、把握;來源于對所給材料的正確解讀。
論點必須與所給材料有機地結合起來,否則,再正確的論點也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2.定題即確定小論文的題目。
小論文的題目一般就是論點。
但是,題目要精心設計,力求新穎、獨特。
同時,一個使人眼前一亮的題目,能給評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有利于得高分。
當然,全命題小論文就另當別論了。
3.選材即選取有關的論據(jù)。
正確的論點需要充分的論據(jù)來支持。
論據(jù)的形式應多樣化,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典型事例,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圖表、數(shù)據(jù),也可以是教材中的基本觀點、重要結論。
例如:??。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論據(jù)必須要能證明論點,而不能和論點無關。
論據(jù)的引用不可過長,因為小論文有字數(shù)限制。
論文寫作方法篇五
申論文章是要求考生在給定字數(shù)范圍內,針對特定的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問題,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對策建議,并全面闡述和論證自己觀點的一類題型。簡單地說,文章寫作題就是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
下面小編就從文體、內容、語言和結構四個方面為大家詳細分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寫好申論文章。
申論文章必須寫成議論文。申論文章寫作題雖然沒有文體限制,但一般都會要求“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而議論文最能使文章的觀點突出,詳細的議論還能夠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深刻。此外,申論考試閱卷時間較短,要使閱卷老師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抓住文章觀點、明確文章結構,議論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采用議論文意味著申論文章必須具有論點、論據(jù)、論證三要素。
即文章所要議論、闡釋的觀點,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看法或主張,無論是闡釋分析問題還是提出具體措施,都要緊緊圍繞論點進行論述。
即立論的根據(jù),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事實。論據(jù)可分為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事實論據(jù)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描述和概括,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jù)。所謂“事實勝于雄辯”就是這個道理。文章寫作題常用的事實論據(jù)包括具體事例、概括事實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等。
理論論據(jù)是指來源于實踐,并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為正確的觀點。文章寫作題常用的理論論據(jù)包括經(jīng)典著作中的理論、權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
即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議論文的論點要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論據(jù)要解決“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而論證則是解決“如何證明”的問題申論文章寫作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和比喻論證。
這一條要求包含兩個方面:
(1)觀點鮮明。鮮明,就是考生要明確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對某件事情、某種現(xiàn)象發(fā)表議論,必須態(tài)度明朗,觀點明確,要讓閱卷者清晰地認識到文章的基本觀點是什么,是圍繞什么問題而展開論述的,而不能讓閱卷者霧里看花。議論文不需要朦朧美。
(2)觀點正確。觀點正確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觀點符合命題者的命題要求,沒有離題。
二是觀點符合客觀實際,符合認識規(guī)律,經(jīng)得起實踐檢驗。如“堅定的信念是一切事業(yè)成就的前提”,這種觀點雖然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并不科學,也不嚴謹。
三是觀點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申論考試是錄用政府工作人員、模擬政府具體工作的考試,必然要求應試者從政府立場出發(fā)思考問題,因此考生提出的觀點必須符合政府意志,并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爸髁鲀r值觀”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一個基礎,觀點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也是對公務員的必然要求。
這是對申論文章的較高層次的要求,即作者思考問題時要盡力向更深層次挖掘,看到問題的本質。文章要避免大而無當、思想空泛,或面面俱到、認識膚淺,要對實際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價值。
杜絕思想空泛的毛病,考生可以把論題范圍變窄,并注意選擇論述角度,適當縮小題目,論在實處。要杜絕認識膚淺的毛病,一要把研究的問題“吃透”,抓住要害和本質;二要強化政治理論素養(yǎng),讓自己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三要克服蜻蜓點水式的浮躁心態(tài),從理論或實踐上做深入認真的分析。這樣的文章才會具有深刻的見解。
邏輯嚴謹,是指運用論證方法組織材料論證論點的過程合乎邏輯、合乎事理、嚴密周全,不存在以偏概全、論據(jù)證明不了論點、自相矛盾等邏輯錯誤。
聯(lián)系實際就是觀點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要通過例舉實際情況來論證和支持觀點。文章的論據(jù)要貼近現(xiàn)實。申論文章最忌假、大、空,空有觀點而無事實佐證的文章會顯得空洞無物、蒼白無力,在考試中絕不可能得到高分。
聯(lián)系實際具體要做到:首先,文章立意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從具體問題出發(fā)。其次,要有具體事例作為觀點的佐證。
即文章要論點全面、分析充分。具體要求:
首先,文章論點要全面。考生在提出中心論點(即總論點)的基礎上,還要對其進行分解,提出分論點,用以豐富中心論點的內涵。
其次,分析充分,要有理有據(jù)。這要求文章不能僅僅停留在提出觀點階段,還要對觀點進行分析闡釋。比如分析觀點提出的依據(jù)、現(xiàn)實意義、面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措施等,分析要做到深刻、有條理,論點明確,論證充分。
即語言的使用在保證簡潔、流暢、規(guī)范的基礎上要生動、豐富。這是近年來申論考試對文章寫作提出的新要求??忌梢陨倭恳盟渍Z、詩文,恰當使用比喻、反問、設問等修辭手法,適當使用排比整齊、富有氣勢的句式,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結構完整,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題目、開頭、主體內容和結尾。開頭、結尾各自獨立成段而不可與主體內容合并在一起。其次要求文章應在開頭提出論點,主體部分重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結尾得出結論,三者缺一不可。
結構是文章的“筋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算完成整個文章的寫作意圖。
申論文章有清晰的文章脈絡,文章層次要鮮明。第一,要按照正確的邏輯順序組織安排文章的段落,例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第二,文章要盡量簡化層次。申論文章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如果分為十幾個段落明顯是不合適的,文章會顯得雜亂無章,每段內容必然也稍顯單薄,無法將內容論述深刻。
但從另一方面講,文章也不可不分段落,或僅開頭、結尾分段而主體部分不分段?!伴_頭——主體——結尾”的“老三段”在申論文章中不能體現(xiàn)清晰的結構脈絡。一般情況下,申論文章的主體部分應在三到六個自然段為宜。
論文寫作方法篇六
一篇完整的科技論文應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論文的內容、參考文獻。
3.1題目。
題目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用簡潔、恰當?shù)脑~組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論文的主題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并且使之具有畫龍點睛,啟迪讀者興趣的功能。一般情況下,題目中應包括文章的主要關鍵詞。題名像一條標簽,切忌用較長的主、謂、賓語結構的完整語句逐點描述論文的內容,以保證達到“簡潔”的要求;而“恰當”的要求應反映在用詞的中肯、醒目、好讀好記上。當然,也要避免過分籠統(tǒng)或嘩眾取寵的所謂簡潔,缺乏可檢索性,以至于名實不符或無法反映出每篇文章應有的特色。題名應簡短,不應很長,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
3.2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論文主題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zhí)行及撰稿執(zhí)筆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貢獻的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權人和責任者。署名人數(shù)不該太多,對論文涉及的部分內容作過咨詢、給過某種幫助或參與常規(guī)勞務的人員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們曾參與了哪一部分具體工作,或通過文末致謝的方式對他們的貢獻和勞動表示謝意。合寫論文的著者應按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著者的姓名應給全名,一般用真實姓名。同時還應給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單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通信地址。
3.3文摘。
文摘是現(xiàn)代科技論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極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文摘有兩種寫法:報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及內容梗概的簡明文摘也稱簡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及取得的成果性質和水平的簡明文摘。介乎其間的是報道、指示性文摘—以報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獻中信息價值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論文都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而對綜述性、資料性或評論性的文章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寫,也可由編者寫。編寫時要客觀、如實地反映一次文獻;要著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觀點;不要重復本學科領域已成常識的內容;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書寫要合乎語法,盡量同文稿的文體保持一致;結構要嚴謹,表達要簡明,語義要確切;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摘要字數(shù)一般在300字左右。
3.4關鍵詞。
為了便于讀者從浩如煙海的書刊中尋找文獻,特別是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應在文摘后給出3-8個關鍵詞。選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關鍵詞。首先要選列人似語主題詞一劫的規(guī)范性詞。
3.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經(jīng)常作為科技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why)這個問題。它簡明介紹科技論文的背景、相關領域的前人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有時亦稱這部分為文獻綜述),以及著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jù),包括科技論文的追求目標、研究范圍和理論、技術方案的選取等。引言應言簡意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
3.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這個問題。正文應充分闡明科技論文的觀點、原理、方法及具體達到預期目標的整個過程,并且突出一個“新”字,以反映科技論文具有的首創(chuàng)性。根據(jù)需要,論文可以分層深人,逐層剖析,按層設分層標題??萍颊撐膶懽鞑灰笪淖秩A麗,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邏輯,用語簡潔準確、明快流暢;內容務求客觀、科學、完備,要盡量讓事實和數(shù)據(jù)說話;凡用簡要的文字能夠說清楚的,應用文字陳述,用文字不容易說明白或說起來比較繁瑣的,應由表或圖來陳述。物理量和單位應采用法定計量單位。
3.7結論。
結論是整篇文章的最后總結。結論不是科技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應該以正文中的試驗或考察中得到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和闡述分析作為依據(jù),由此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無發(fā)現(xiàn)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三是與先前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四是本論文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五是對進一步深人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3.8參考文獻。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學依據(jù)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讀者提供文中引用有關資料的出處,或為了節(jié)約篇幅和敘述方便,提供在論文中提及而沒有展開的有關內容的詳盡文本。被列入的論文參考文獻應該只限于那些著者親自閱讀過和論文中引用過,而且正式發(fā)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關檔案資料,包括專利等文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文寫作方法篇七
一、人文科學研究的能力,主要是三部份:中文寫作能力;外語(至少是閱讀、筆譯,能夠聽說譯寫更好);方法。方法包括:寫作方法、研究方法等。方法也是一種知識,它是運用知識和獲取知識的知識。
二、學術論文可分為:一般學術論文;研究性學術論文;一般學術論文,指學術刊物上的學術論文,一般篇幅較短;研究性學術論文,包括:長篇專題研究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
三、學位論文的要素:選題、資料、結構、研究方法、見解(如果沒有見解,就不成其為論文,而屬于資料匯編)、文章、社會責任。
四、選題,是學術論文寫作的開始,實際上就是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研究方向的過程,是極為重要的一步。課題選定的四項要求:1、有學術性、理論性;2、有實踐性、針對性;3、有充足的資料;4、能夠揚長避短。符合下述五種情形之一,即可認為具有學術性、理論性:其一,補白性選題;其二,開拓性選題;其三,提出問題性選題;其四,超越性選題;其五,總結性選題。
五、題目設計的四項要求,
1、第一項要求:題目要新穎;。
2、第二項要求:題目與內容相符;。
3、第三項要求:題目大小適當;。
4、第四項要求:能夠揚長避短。
六、題目的兩種基本結構形式:第一種,“關于”+“賓語”+“的”+“研究”;其簡體形式:“賓語”+“研究”,如“抵押權制度研究。其變體形式:“賓語”+“的”+“研究方法”,如:信托制度的比較研究;知識產(chǎn)權的'經(jīng)濟分析。第二種,“論”+“賓語”;其變體形式:“賓語”+“論”,如:抵押權制度論。
七、學位論文題目設計的三項規(guī)則:
1、第一項規(guī)則:題目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短語,不能是句子;。
2、第二項規(guī)則:題目只確定研究對象,不表達作者觀點;。
3、第三項規(guī)則:題目應力求明確、簡短,忌冗長。
八、社會科學研究,尤其法學研究,主要是文本研究。文本,在這里表現(xiàn)為各種資料,首先是法律文本,即各種立法文件,包括法律法規(guī)條文、立法理由書、各種法律草案及其修改記錄;其次是司法文本,包括最高法院發(fā)布的解釋性文件、最高法院公報刊登的判例、各級法院的判決書;當然還有法學文本,包括各種法學專著、教科書、體系書、論文集、學術刊物上的法學論文、已經(jīng)出版或者未出版的學位論文。
九、資料準備的三項要求:
1、第一項要求:有充足、翔實的資料、新的資料;。
2、第二項要求:注明所引用資料的出處;引用例子:作者:《書名》,出版社及版次,頁號;如:梁慧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102頁。翻譯著作:[美]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著:《法和經(jīng)濟學》,張軍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頁。論文類:蘇號朋、蔣恒:“論信用權”,載《法律科學》1995年第2期,第12頁。
3、第三項要求:有參考文獻目錄。
十、學位論文的結構:目錄、序言、導論、本論、結論、參考文獻目錄、后記;其中,導論、本論、結論三部份構成論文的本體;目錄、序言、參考文獻目錄及后記是附屬部份。
十一、導論的作用在于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導論的內容,通常是交待課題,即本文究竟要研究一個什么課題,這個課題產(chǎn)生的背景,說明作者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它有什么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十二、結論用于概括本文的研究結果、作者的基本學術見解、本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十三、論文中,后記沒有一定之規(guī),通常是致謝及發(fā)感慨;論文結構確定之后,即可動手研究和寫作,特別要說明的是,通常不是順著章節(jié)順序從第一章開始寫,而是挑選最容易寫的某一章或者某一章的某一節(jié)先寫。即使寫作某一草,也是寫先其中容易寫的幾節(jié),相對難寫的節(jié),可以留待以后寫。
十四、法學研究的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是:
1、法解釋學的方法:包括用來明確法律文本(條文)的內容意義、構成要件、適用范圍和法律效果等狹義的法律解釋方法,也包括用來補充法律漏洞的如目的性擴張、目的性限縮等廣義的解釋方法。
3、歷史研究的方法;即采用考訂、訓詁等方法研究歷史上的法律和法律制度。
十五、學術論文要素之一的學術見解,指作者自己的思想、主張、觀點;評價一篇學位論文,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作者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術見解;學術論文的獨創(chuàng)性,并不是要求論文中提出的見解是空前絕后、絕無僅有的,而是指在論文所研究的范圍內,要有真知灼見,有獨立看法,絕不人云亦云,單純重復前人的發(fā)現(xiàn)。沒有作者自己的學術見解的論文,實際上等同于資料。
十六、學術見解分為:一般學術見解和基本學術見解。表述一般學術見解大致有:
1、采通說:指多數(shù)學者所贊同的觀點、主張,自有其相當?shù)恼胬硇院驼f服力;。
2、從新說:新說相對于舊說,一般說來有其合理性和說服力;。
3、擇善而從:依次列舉各說的根據(jù)和理由,最后采納其中最優(yōu)者;。
4、自創(chuàng)新說:自己提出一種新的學說;。
十七、學術論文的第六個要求稱為“文章”,包括:
(一)文體。
(三)文采:1、要避免段落過長;2、句式要有所變化;3、講究句子的長短變化。
論文寫作方法篇八
議論文,分析事實,論證道理,當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維規(guī)律;這種思維規(guī)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態(tài)上,就是具有一定體式的文章的結構。你下文是小編整理的科技論文寫作方法,歡迎閱讀參考!
確定科技論文的題目和論證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盡可能了解前人對于這個問題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意見,他們已經(jīng)取得的成果,正確的可以汲取和繼承,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可以避免和防止。應該汲取前人已有的經(jīng)驗,去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新問題。在博覽廣搜有關材料的過程中,應該時刻以自己論題為中心去思考這些材料,區(qū)別其正確、錯誤,找出其論證不足與需要增補、發(fā)揮之處,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論文的觀點。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鉆研、形成論點的過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過程完成時,論文提綱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科技論文的選題一方面要選擇本學科覓待解決的課題,另一方面要選擇本學科處于前沿位置的課題。在20xx年召開的水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汪恕誠部長針對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強調要重視研究十大問題:一是河流健康標準;二是大壩與生態(tài);三是河道演變的人工干預;四是河流生態(tài)的修復與建設;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導則,即初始水權的分配;六是節(jié)水型社會的體制建設;七是跨流域調水的生態(tài)影響;八是生態(tài)調度問題;九是災害保險與社會管理;十是水庫征地移民。這些都是作論文很好的選題。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等都有許多很好的選題。
制定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fā),去檢驗每一個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間是否有邏輯聯(lián)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稱,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和諧,每一個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為全局所需要,是否絲絲入扣,相互配合,都能為主題服務。因此寫提綱的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樹立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了然。
科技論文提綱確定了,就要撰寫初稿。原則上要簡明扼要,指出問題,說明問題,分析問題。提綱只是預擬一個輪廓,不可能對每一細部都考慮周密完善。在寫作時,順著寫作思路而作,對于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等等細部,很可能發(fā)現(xiàn)原來提綱中某些設想計劃是不恰當?shù)?,就應該加以修改和調整;臨時發(fā)現(xiàn)某些論點、例證和論證理由不確切,還應該重新查書、思考、斟酌和推敲,給予增補,使之完善。當然,文氣的通暢,文字的華美,還是必要的。該用排比、重復強調等修辭手法,以突出重點、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筆生花、使讀者產(chǎn)生特殊感應的地方,還是不能吝惜筆墨??傊?,該長則長,該短則短,量體裁衣,從內容出發(fā),為內容服務,句無虛發(fā),字無浪費,這是基本原則。
初稿寫成以后,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實上,人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難一次就達到完善恰當?shù)某潭?。仔細檢查,反復修改,總會發(fā)現(xiàn)還有不恰當、不完善之處,大至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事例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謹,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是否準確、鮮明、生動,等等,總會發(fā)現(xiàn)尚需修改之處,發(fā)現(xiàn)很多在提綱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計不到的問題。寫成初稿后反復審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論文的起碼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實的根據(jù);言之成理是條理清楚,觀點明確。真理的標準在于實踐,僅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還不一定正確,必須能夠經(jīng)受實踐的檢驗,即付諸實踐,取得預期的效果,簡略地說,可以說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實踐效果。
論文寫作方法篇九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對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毛病是:過于籠統(tǒng),題不扣文。如:"金屬疲勞強度的研究"過于籠統(tǒng),若改為針對研究的具體對象來命題。效果會好得多,例如"含鎳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勞強度的研究",這樣的題名就要貼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鐵基高溫合金中鋁和鈦含量對高溫長期性能和組織穩(wěn)定性能的影響的研究"這樣的論文題目,既長又不準確,題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義,令人費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體積比?金屬牌號?或是其它什么,請教不得而知,這就叫題目含混不清,解決的辦法就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清晰地點示出論文研究的內容。假如上面的題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內文中說明,不必寫在標題中,標題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這一事實即可??蓞⒖嫉男薷姆桨笧椋?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對高溫性能和組織穩(wěn)定性的影響"。
關鍵問題在于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準則。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shù)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無統(tǒng)一的"硬性"規(guī)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數(shù)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常見了繁瑣題名如:"關于鋼水中所含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這類題目中,像"關于"、"研究"等詞匯如若舍之,并不影響表達。戲是論文,總包含有研究及關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題目便可精煉為:"鋼水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法"。這樣一改,字數(shù)便從原21個安減少為12個字,讀起來覺得干凈利落、簡短明了。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于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準確又不流于籠統(tǒng)和一般化。如,(主標題)有源位錯群的動力學特性--(副標題)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有源位錯群的滑移特性"。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xiàn)謬誤,至少是不當。如:"對農(nóng)村合理的全、畜、機動力組合的設計"這一標題即存在邏輯上的錯誤。題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壯年,也可以是指嬰兒、幼兒或老人,因為后者也?quot;人",然而卻不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顯然不屬于命題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當。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豬,試問,哪里見到過用羊和豬來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屬于外延不當?shù)腻e誤。其中,由于使用"勞力"與"畜力",就不會分別誤解成那些不具有勞動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對象。
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題名要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應以簡明、準確的詞語反映文章特定內容,并有助于選定關鍵詞。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盡量不出現(xiàn)數(shù)學式和化學式。
2.作者署名和工作單位。
作者姓名署于題名下方,團體作者的執(zhí)筆人也可注于首頁頁腳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責自負和擁有著作權的標志。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及郵編,工作單位和郵編之間空一個字。
3.摘要。
論文摘要的寫作應符合gb6447-86的規(guī)定。摘要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其中,研究的結果和作者的結論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寫成報道性文摘,摘要應簡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點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且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圖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
4.關鍵詞。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便于。
作文。
獻索引和檢索。每篇論文選擇關鍵詞3~5個,可從題名、摘要中選出,也可以把重要術語和地區(qū)、人物、文獻、產(chǎn)品及重要數(shù)據(jù)名稱作為關鍵詞標出。
5.緒論。
緒論又稱前言或引言,緒論的序號可以不寫,也可以寫為“0”,不寫序號時“緒論”二字可以省略。緒論應少而精,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應寫明前人相關的研究成果、理論與與實踐依據(jù),內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范圍和背景等。不要與摘要雷同和成為摘要的注釋,切勿用“眾所周知“、”大家知道“之類的。
開場白。
也不要寫什么“才疏學淺”、“不吝賜教”等客套話。
6.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系指引言之后結論之前的部分,應按gb7713--87的規(guī)定格式編寫。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據(jù)作者意圖和文章內容而定。
實驗為研究手段的論文或技術報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原材料及制備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隨機性的情況。
(2)實驗所用設備、裝置和儀器。通用設備應注明規(guī)格、型號,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裝置,應提供示意圖,并附測試、計量所用儀器的精度,使讀者得知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程度。
(3)實驗方法和過程。方法包括測量儀器、測定方法、標本處理、計算方法等,過程如何進行,操作應注意事項。若有技術上的經(jīng)濟性,要正確處理好學術交流與技術保密的關系。
(4)實驗結果。結果部分是示出處理后的實驗效應,包括各項指標的數(shù)據(jù)和圖像。對結果進行分析,把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加以解釋,闡明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或新見解。圖表的數(shù)量應擇其要者。
寫該部分時要注意:首先是選取數(shù)據(jù)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現(xiàn)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質,圖表設計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問題必須以理論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jù)。
撰寫理論或解析文章,應注意以下內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條件、提出的假設、解析的現(xiàn)象、適用的理論和計算的程序;。
(2)解析的結果。可用圖表、公式進行整理。
(3)分析討論。對結果的可信度、誤差的評價。
7.結尾。
結尾是以結果和討論為前提,評價分析結果的誤差,也是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同時,提出尚存在的問題和今后解決問題的展望。結論要有條理,應準確、簡明、完整。
8.參考文獻著錄。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論點、重要數(shù)據(jù)等,均要列出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a.出版物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b.論文集序號作者.題名[c].見主編.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c.專著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d.報告序號報告人.題名[r].會議名稱,會址,年份。
e.專利序號專利申請者.題名[p].國別專利號,發(fā)布日期。
9.1題。
層次標題要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不同層次的數(shù)字之間用圓點“.”相隔,末位數(shù)字后面不加圓點號,如“1”,“2.1”,“3.1.2”等;各層次的序號均左頂格起,后空1個字距接排標題。
9.2圖表處理。
在進行各種研究和和試驗過程中,會涉及諸多數(shù)據(jù)和圖表。數(shù)據(jù)獲取必須嚴肅認真,實事求是,既要精確又要準確,還應具有代表性。圖表要精心設計,大小適中,線條均勻,盡可能找出規(guī)律,圖表中的度量單位、符號、術語、單位、文字及插圖表達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中所有單位相同,應將單位標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寫“單位”二字,表中不能出現(xiàn)“同上”、“同左”、“下同”來代替相關內容。圖應有以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的圖序和簡明的圖題(如“圖1”、“圖2”……)。圖序和圖題間空1個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圖的下方。
表一般隨文排,先見文字后見表,表應有以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的表序(如僅有1個表,表序可定名為“表1”)和簡明的表題。表序和表題間空1個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9.3數(shù)學式、反應式及數(shù)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數(shù)學式、反應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序號。序號加圓括號,頂格排。一行表達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來表示時,涉及的各符號要緊靠,最好用一些比較關鍵的符號斷開。各類式子應遵守有關規(guī)定,并注意應嚴格區(qū)別容易混淆的各種字母、符號。
凡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請參照gb15835-1995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世紀、年代、日期和時刻用阿拉伯數(shù)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98年不能寫成98年。日期和時刻可采用全數(shù)字式寫法,如2019年3月8日寫成2019-03-08或20190308;時刻如16時15分30秒寫成16:15:30.計量和計數(shù)單位前的數(shù)字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多位阿拉伯數(shù)不能拆開換行。百分數(shù)范圍如20%~30%不能寫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圍如(25±1)℃不能寫成25±1℃.
應特別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體、大小寫和上下標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電腦寫作時應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數(shù)字、字母、符號后面句號用圓點“.”代替。
9.4量和單位。
量的符號一般為單個拉丁字母和希臘字母,為區(qū)別不同情況,可在量符號上附加角標。表達量值時,在公式、圖、表和文字敘述中,一律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單位符號與數(shù)值間要留適當間隙,不許對單位符號進行修飾。應嚴格執(zhí)行gb3100~3102-93規(guī)定的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和書寫規(guī)則。
論文寫作方法篇十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guī)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fā)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guī)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茖W發(fā)展運動的規(guī)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據(jù)有關專家統(tǒng)計,現(xiàn)在世界上有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tǒng)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xiàn)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xiàn)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tǒng)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xiàn)象。
數(shù)量研究法。
數(shù)量研究法也稱“統(tǒng)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guī)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借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tǒng)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shù)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lián)系,即信息聯(lián)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fā)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jù)信息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并應用于實踐,以實現(xiàn)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tǒng)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guī)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guī)律的能力。
經(jīng)驗總結法。
經(jīng)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上升為經(jīng)驗的一種方法??偨Y推廣先進經(jīng)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xiàn)象、規(guī)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并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xiàn)象,介紹經(jīng)驗,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xiàn)狀的看法等。
數(shù)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shù)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shù)字形式表述的成果??茖W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tǒng)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lián)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guī)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準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shù)學方法主要有統(tǒng)計處理和模糊數(shù)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象、分析綜合等,它對于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tǒng)科學方法。
21世紀,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fā)展,為發(fā)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tǒng)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信息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tǒng)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tǒng)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jīng)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于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tǒng)科學方法。
論文寫作方法篇十一
從廣義上說,選任何本專業(yè)范圍內的題目都能夠寫出東西來,只要你有新觀點、新發(fā)現(xiàn)、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碩士論文的選題。這是由于作者多數(shù)是第一次寫這么長的學術論文,缺乏經(jīng)驗,也缺乏深厚的知識積累,難以把握;同時,二三萬字這個條件也對選題有很大的制約,如果題目過大,無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范圍內展開。所以,選題是否得當,對于論文的成功,影響很大,甚至有人說,一個好的選題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據(jù)許多碩士論文的選題經(jīng)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yè)的研究空白、發(fā)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yè)角度研究本專業(yè)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yè)的新問題。
第二步,圍繞已經(jīng)確定的論文選題,回顧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或者叫“文獻檢索”
這一步的工作是較為艱苦的,需要有思想準備。在我國,多數(shù)中文學術資料目前沒有上網(wǎng),需要手工查找,因而這個步驟中查找中文資料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資料,特別是英文資料由于網(wǎng)絡傳播的方便條件,相對好查詢。但是不少資料即使找到了目錄,真正能夠閱讀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一步,你的論文內容很可能重復了別人已經(jīng)做過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啟發(fā)思路、產(chǎn)生觀點火花的過程,不走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一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關于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
選題是指準備寫的論文的大體方向和范圍,真要動手寫作,就會遇到兩類具體的問題。第一類屬于觀點方面的:我的具體觀點是什么?你可以設想出一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僅僅是一種假設,通過許多證據(jù)、材料,通過嚴密的論證和適當?shù)恼撟C框架結構,證明你的假設是成立的,這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第二類屬于實用方面的:我要具體論證什么問題?你可以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是不是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相關到什么程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調查和分析。
不論哪一種情況,這涉及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一定要明確,并且貫穿論文的始終。由于碩士論文字數(shù)相對長,常見的問題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寫著寫著,無形中脫離了自己原來確定的假設或具體問題,說了許多無關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的內容。
第四步,決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歸為兩大范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后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人們?yōu)樘骄可鐣聦嵒蛏鐣F(xiàn)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對結果的判斷標準。但是各種研究方法在現(xiàn)在的論文寫作中,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呈現(xiàn)相容和內在的連接。一般地說,根據(jù)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以一種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為大眾媒體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時的狀況,這種研究取向就決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為主,但同時也需要一些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經(jīng)濟學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碩士論文中,作者直接為論文進行的定量分析,規(guī)模一般較小,適應的范圍也是有限的,較多地采用別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調查結果。這是由于論文的規(guī)模較孝給予作者的研究經(jīng)費有限、作者個人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邏輯分析為主的論文,適當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數(shù)據(jù),有時會給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而不要為了顯示研究方法的多樣而有意去做。例如一個很宏觀的話題本來適于思辨研究,硬要加進一項微觀的量化調查結果證明什么,反而會弄巧成拙。這是現(xiàn)在寫好論文要把握的一個具體問題。
第五步,設計論文的`框架結構。
一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有這一步,但對碩士論文來說,更為必要,其要求也更細一些。一般情況下,一篇碩士論文要有緒章、入題的第一章、主體章節(jié),以及結束語。章節(jié)的設置在寫前要有個大體的布局邏輯,使之結構合理;章和章之間有一種邏輯聯(lián)系,防止盲目寫下去,淹沒主題,不知所云。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會根據(jù)收集材料的情況、調查訪問中遇到的新情況,經(jīng)常變動。但是就像建筑師在蓋房子前必須有圖紙一樣,到了寫碩士論文這個層次上,大體的文章框架不能僅僅存于腦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對細致一些,具體到“節(jié)”更好(但“節(jié)”的層次開始時不要固定化),便于寫作時心中有數(shù)。
到了設計論文框架這一步,因為有了文字化的章節(jié)設計,除了請導師指導外,這是在正式動筆寫前較廣泛地征求其他專家意見的一個好機會??蚣苓€不是厚厚的論文,看時花費的時間不多,又可以大體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這時修改論文結構比寫完后修改要輕松、容易得多,時間也較為寬余,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這實際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樣描述,意在讓作者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jù),不是天生就可以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的,需要通過作者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極其自然、有力地為自己所論的題目服務。
論文一般包含以下5部分:
1、序言。
序言應該表明做該研究的原因,目前外界的研究狀況,本篇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論文框架結構。語言上注意簡明清晰,給讀者加深印象與結論相呼應。一般,專家從序言部分就可以判斷出作者的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和對本專業(yè)的了解程度。
2、相關知識背景的闡述。
如果論文涉及其他學科或者專業(yè)的知識,需要預先做介紹。介紹器件時,要將用到的數(shù)據(jù)、性能做重點介紹。還要介紹自己的研究工作,兩者盡量結合在一起,做到合理自然。
3、論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這部分是重點,作者要將自己的研究內容闡述清楚,可能會分為2~3個章節(jié),劃分章節(jié)時,根據(jù)研究工作性質來定,最好根據(jù)模塊來劃分,模塊的劃分可以按任務劃分,可以按性質劃分,也可以按結構劃分。例如作者研究的是一個測試系統(tǒng),就可按結構劃分為硬件模塊和軟件模塊,在每個模塊中又有若干個子模塊,硬件中涉及器件選擇、結構涉及等,軟件涉及結構設計和算法設計等。在介紹自己研究工作過程中,有的部分是利用現(xiàn)成技術和結果的,有的是自己設計、推導或創(chuàng)造的,一定要描述清楚。不少論文對這一部分介紹的很詳細,分不清那些工作是作者做的,那些工作是引用他人的。也看不出來特色是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該細的部分粗略帶過,該簡要的地方太過冗長。同樣,章節(jié)不能多于4個,否則造成論文論點太分散,并且自身的工作量也太大,不太可能在一年內完成。
4、驗證結果。
研究生做課題時要結合實際(純理論研究除外),最好能完整的參與課題的全過程,所以最后的結果應和實際對比,接受實際檢驗,鼓勵學生完成實驗驗證,要通過對比數(shù)據(jù)說明研究成果的實際效用。充實的實驗驗證數(shù)據(jù)無疑增加了論文的價值,也可給讀者提供應用的范例。在這一部分應該有分析和結論,那怕是不十分完美的驗證結果也是有意義的,因為科學研究本身就是探討的過程。目前,許多研究工作離不開計算機,用來模擬、仿真、或數(shù)據(jù)處理等。所以,驗證系統(tǒng)是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
5、結論部分。
對論文起總結作用,通過閱讀全文,讀者基本了解了作者所做的工作,結尾主要是再給讀者一個完整的印象,所以,要將主要內容再提綱攜領的復述一下,特別要注明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同時,要自己指出研究工作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或者今后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實際上,專家在閱讀完論文后,可能已經(jīng)在腦子里對論文的內容、意義、價值、不足有了基本的印象,通過作者自己的敘述,說明作者對本研究工作還是比較透徹的,成績和不足是心中有數(shù)的。另外,結尾部分和序言部分應該有一定的對應性,作者對結尾部分也應充分重視,不要給讀者匆匆收場的感覺。就象一頓宴席,開頭、中間過程都很豐盛,最后一道果盤清淡乏味。
論文寫作方法篇十二
學術論文是用來表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文體,其文體在文章體例上來說都是議論文,就當前國內論文的實踐上來看,它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模式來進行寫作的。一般的法學論文是圍繞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思路來進行的。所以在寫作的時候要注意圍繞“問題”這個中心來進行。為此,就論文寫作提出我的幾點看法。
一、選題。
很多人認為選題很簡單,只是一個題目而已,隨便選。其實不然,選題對于法學論文的寫作至關重要,俗話說,題好一半文,由此可見題目的重要性。選題,是學術論文寫作的開始,實際上就是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研究方向的過程,是極為重要的一步(引自《漢語寫作學》。一個選題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基本科研能力,也是決定論文是否成功的關鍵。對于一般地來說,選題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的題目要有可寫性,意思就是說這個題目要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由此可以引起一定的思考,最好是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其次,法學論文的題目還應該體現(xiàn)其專業(yè)性,一些人選擇的題目可能無法從法學的角度來寫,最后寫出來的文章可能內似于一些報紙評論或者一些宣傳稿,從而喪失了文章的價值,違背了其本來的寫作目的。
根據(jù)梁慧星教授的《學位論文寫作方法》里的觀點,選題有四個基本要求,即:(1)有學術性、理論性;(2)有實踐性、針對性;(3)有充足的資料;(4)能夠揚長避短。
下面簡短的就這四個基本方面做出下解釋。
1、有學術性,學位論文是體現(xiàn)理論科研水平的一個標尺之一,僅僅是單純的整理出其他人的學術觀點或者是翻譯國外的法學家們的學術觀點就只能說是匯編了,而非自己的論文寫作了。當前對于文章學術性標準沒有什么統(tǒng)一的定論,根據(jù)梁慧星教授的觀點,可以從五個方面來看,其一,補白性選題。其二,開拓性選題。其三,提出問題性選題。其四,超越性選題。其五,總結性選題。
2、有實踐性、針對性。一個選題如果僅僅是有學術性和理論性,而在當今法治社會沒有地位,對民主、法治、人權沒有什么意義,那就不能說這個選題具實踐性。當然針對性不僅僅是指針對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還可以是對社會預見的一些課題。當然實踐性、針對性不是絕對的,有些課題可以僅僅用來研究。
3、有充足的資料。法學研究屬于文本研究的性質決定,選題還應當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資料是否足夠。論文不能夠是資料的堆積,但是沒有資料的論文是比較空泛的,沒有理論支持,論文的質量就不能上去。
4、能夠揚長避短。每個人在學習理論知識時,總會不自覺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研究。所以在理論的掌握時總會存在一些差距。在選題的時候我們也得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能夠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盡可能揚長避短。
題目選好后,接著是要針對題目的要求去查找相應的資料。對于資料的查找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盲目的查找只會事倍功半。
二、資料的查找。
在題目選好后就是就題目查找相關的資料。資料的查找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不是那么回事了。在現(xiàn)在這個資訊發(fā)達的今天,資料的查找有多種方式,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資料等等。找到的資料多種多樣,怎么從這些資料中篩選出有用的又是一門學問了。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相關性,即選擇的資料應該是和選擇的題目要有關聯(lián)性,否則對寫作沒有任何意義。與課題相關的資料也分成很多種類,主要有:(1)第一手資料。是指與課題有關的文字材料和數(shù)據(jù)資料(包括圖表資料)。現(xiàn)在法學論文撰寫的一個新趨向是從案例出發(fā),針對案例的分析來得出自己的觀點。(2)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指國內外學者對相關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并從中得出的有益啟發(fā)、鑒定和指導。(3)相關學科的材料。(4)背景資料。即搜集和研究所選課題所涉及的經(jīng)濟、社會、政治的時代背景。法學與政治的關系聯(lián)系緊密,當然也脫離不了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
其次,法學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的學科,一般的來說,除了寫有關的法制史的文章,對于資料的選擇應該是要選擇較新的。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法律不斷地改進,在寫論文的時候要時刻關注新變化,以免在新的法規(guī)出現(xiàn)的時候還沿用舊的從而導致論文的不嚴謹。再次,法學是一門很嚴謹?shù)膶W科,在引用資料的時候要注意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嚴謹性。甚至在某些個別的字的使用上要反復斟酌。
在做好前面的步驟之后,就要開始正式撰寫文章了。這是文章的主體,也體現(xiàn)了一篇文章的含金量。
三、正文。
正文部分,主要要圍繞提出問題dd展開問題dd分析問題dd解決問題來寫。
提出問題就是提出你在這篇文章中所要研究的問題,說明問題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研究方法和資料,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展開,介紹理論上的不同觀點,然后是實踐上的觀點,包括司法解釋、司法實踐中的做法是什么樣的,還可以從比較法的角度展開,介紹國外的一些理論和相關的案例然后做出分析比較,得出相應的啟示。所以閱讀和分析相關資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使你更快地站在某一問題研究的理論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就可能超過巨人!
分析問題就是對問題的形成和演變所做出的分析,不同的理論和制度的成因是什么,理論形成的背景,當時的政治和經(jīng)濟情況又是怎么樣的。通過比較分析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差異,分析其原因和意義。分析問題則是為解決問題奠定有力的基礎,一旦在問題的分析上出現(xiàn)了錯誤,就可能導致后面所有的主張、建構、制度設計等都可能被推翻,所以它是一篇文章的最精華,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最后提出你的理論主張、制度設計就是解決問題了,在搜集、整理、研究了這么多之后,你想要說明什么問題,說清楚了就可以。如何解決,也是最后表明你的觀點,是你的智力勞動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
正文是論文的核心所在,一篇好的法學論文應該思路清晰,邏輯結構合理。還應該在文章中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和看法。具體的寫作要根據(jù)選題來確定。寫作者要根據(jù)查找的資料和題目對文章加以完善。
四、論文的基本格式。
一篇法學論文無論其學術含金量的多少,對論文的評價首先是客觀印象,即第一印象,這就涉及到格式的問題。格式就象是商品的外包裝,如果一件商品的外包裝有缺陷那么就是有瑕疵,不會引起人的購買欲望。同樣,法學論文的格式有問題就不會提其別人欣賞的欲望。所以在寫作的時候要注意這個看似小的問題?,F(xiàn)在,對于論文的格式有著一個基本上確定的標準,在寫作時要特別注意。下面就對幾個常見的問題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1、論文的標題。
一般的小論文只有一級標題,或者是再加上個副標題。但是作為學位論文的話一般是要求至少是到二級標題,碩士學位論文一般是要但三級標題。一般來說,下一級的標題一般都是上一級標題的細化,必須是包含在上一級標題之內的。而且標題與標題之間不能重復,要按照一定得順序和邏輯來排列。
2、參考文獻與注釋。
所謂的參看文獻是指作者在寫作論文時,所參考的文獻書目,一般都要集中列表于文末;而注釋則是對論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的解釋或者補充說明,一般排印在該頁的頁腳。
(1)參考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注,按照引用的先后,在征文的相關處用上標表明(如[1]、[2]),并與文末的參考文獻相對應;而注釋要用數(shù)字加圓圈標注如1,2,3。
(2)著作引文:
統(tǒng)一規(guī)格:作者、書名、卷次、文獻類型,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頁碼。
五、結語。
要寫好一篇法學論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可以檢測出作者的法學理論功底和對文字的把握。在此,僅就法學論文的寫作作個初步的小結。要真的地掌握還需在寫作的實踐中不斷地提高。
論文寫作方法篇十三
速讀,是通過速度較快的閱讀迅速獲取所需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一般而言,科技英語期刊論文具有篇幅較小、主題集中、連續(xù)性強等特點,閱讀這類論文的常用方法是依次閱讀論文的構成要素。但是在實際閱讀中,標題幫助讀者決定該論文是否有必要讀,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不需予以特別關注,閱讀摘要和關鍵詞決定論文是否需要繼續(xù)讀。引言是可以略讀的部分,正文部分的文獻綜述可以和參考文獻結合起來讀,以全面了解研究概況。研究方法、討論與結論是論文最精華的部分,能充分體現(xiàn)研究價值,最需要細讀。
在讀者沒有明確閱讀目的時,按照以上方法閱讀科技英語期刊論文能夠獲得較全面的信息。但這樣閱讀耗時長,讀完以后未必能把握重點,即這樣閱讀不夠快。如果讀者閱讀目的明確,閱讀方法恰當,就能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在賽恩斯編譯看來,方法是由目的決定的,而閱讀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主要內容或借鑒寫作方法。下面,主要介紹以借鑒寫作方法為目的的閱讀方法。
一、以借鑒論文框架為目的的閱讀方法。為借鑒框架而進行的閱讀是以研究方法和表達形式為出發(fā)點的。在進行這樣的閱讀活動之前,讀者通常對自己的寫作內容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卻不知應如何表達。因此需要查找與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方法類似的論文,將其框架作為寫作參考。
如果所寫論文要介紹某種研究方法,就需要首先查閱科技英文期刊目錄,根據(jù)標題提取篇目。在按照頁碼找到相應篇目后,跳過摘要和關鍵詞,直接關注首段的行文方式,可以摘錄有用的句子模式。然后記錄各級標題和子標題,分析標題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最后閱讀結論部分,方法同于首段閱讀方法。
以介紹方法的論文為例,讀者將一篇論文的首段和框架進行比較,可知論文開頭通常介紹該方法的研究歷史、運用領域和主要類別。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理論模式、新舊方法介紹和比較、方法運用情況、方法測試結果以及結論等。以此為參照,再給自己的論文“搭架子”就會容易得多。
二、以模仿論文格式為目的的閱讀方法。與借鑒框架類似,此類閱讀也是關注形式的。因此方法也比較接近。區(qū)別在于:
1.此類閱讀不是選擇與讀者的研究方法類似的論文,而是選擇讀者發(fā)表論文的目的期刊。目的期刊論文的格式就是讀者論文寫作的格式。如果已投稿論文未被目的期刊采用,則需另投,因此應按照另稿的目的期刊調整格式。
2.對所閱讀篇目的格式要做詳細的記錄。如論文由哪些部分組成(有的期刊不要求提供摘要、關鍵詞和致謝等);各組成部分的基本格式和排列順序;各級標題的字體和字號;分欄要求、空格和空行規(guī)定;標點要求;注釋格式和參考文獻格式;等等。
例如,如果打算向某期刊投稿,首先應關注其稿件格式。該期刊的征稿啟事中對于字號沒有明確要求,但是通過已刊登的論文可知其論文的一般格式。需要強調的是,編輯在決定是否錄用論文時首先關注標題和格式。由于稿件量極大,即使標題很吸引人,如果格式不符合要求,編輯可能就不會繼續(xù)讀。即很有研究價值的論文,也會因為格式問題而被否定。因為格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研究者的科研態(tài)度是否嚴謹,是否有投稿的誠意。因此如果希望稿件被錄用,切不可忽視以格式為目的的閱讀。
綜上所述,快速閱讀是目的明確的閱讀,是講究習慣和方法的閱讀,是有詳有略的閱讀。讀者可以以這些方法為基礎,不斷探索積累,根據(jù)自身的閱讀特點形成和豐富自己特有的快速閱讀方法。
論文寫作方法篇十四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要掌握好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本人從事研究二十余年,從事學術刊物的主編已有近十年的經(jīng)歷。從事學術研究使我有專業(yè)的眼光來看待學術問題,而作為主編則使我有機會拋棄學術研究的浮躁而冷靜地從刊物的角度來思考學術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因而,我可以有機會把兩種不同的眼光和視角交織在一起來談談如何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的問題。
一、選題。
選題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有一種說法,哲學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沒有成功與不成功之說,只要愿意去做,最后必然成功。此話謬矣。沒有好的選題,即便是洋洋灑灑數(shù)萬言乃至數(shù)十萬、數(shù)百萬言,結果都是無用的廢話。這就不能視為成功的研究。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建立在成功的選題之上的。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選題呢?簡而言之就是選題要有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標取向。成功的選題應該是揭示研究的目標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達到什么樣的目標。研究的目標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從選題來看就可以知道該問題研究的狀況和可能發(fā)展的趨勢。如果選題沒有揭示研究的目標取向,而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那么就意味著該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說前人已經(jīng)做了比較詳盡的研究,在目前的狀況下已經(jīng)沒有深入的可能了。這種選題就不應該去選。
二是指研究的具體范圍。成功的選題應該是范圍具體,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選題不能過大,過大的選題會使研究無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點水。另一方面是題目太小,研究就會過于沉迷于瑣碎的細節(jié),從而使研究失去了價值和品位。特別是有的細節(jié)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發(fā)展的趨勢,但由于研究者的視野太小,沒法從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特別是做歷史史料研究的往往都有這樣的毛病。
三是要對一個學術問題產(chǎn)生質疑,或者說要有爭鳴性。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真理更是無止境的。很多學術觀點在當時是對的,或者說是真理,但時間和條件都變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選題一定要敢于質疑,但質疑必須要有理有據(jù),而不是隨便懷疑。在有理有據(jù)的基礎上的懷疑,這樣的選題一定是有價值的。
總之,選題是很講究技巧的。選題實際上是積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噴,沒有積累就無法進行選題。好的選題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好的選題是論文成功的前提。在選題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題目的表達,即怎樣把這個內容表達出來。
這里也有幾個講究:
一是題目不宜太長,太長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題目要求精煉、簡潔,要力求達到多一個字太長、少一個字太短的水平。
二是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兩個,最好一個。這就必須貫徹“計劃生育”政策。核心概念超過兩個,論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難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釋概念,實質性的內容就被沖淡了。
三是表達要精準,題目如果引起歧義,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論文在寫作是很可能出現(xiàn)跑題現(xiàn)象。
二、文獻梳理和文獻的使用。
文獻是寫好論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礎。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能力。沒有文獻,就相當于造房子沒有磚塊一樣;同時,沒有文獻也像在空中造房子一樣沒有基礎。文獻是學術傳承和學術倫理的載體。尊重文獻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文獻,也體現(xiàn)了學術發(fā)展的脈絡。因此,文獻在撰寫論文中至關重要。在撰寫論文之前,一是要對文獻進行必要的梳理,二是要善于使用文獻。
(一)關于文獻梳理。
1、梳理文獻的目的是什么?
選題的問題意識來源于對文獻的閱讀和分析,問題意識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二是基于既有的研究而發(fā)現(xiàn)問題。梳理文獻的目的在于:
其一,梳理所選問題的歷史發(fā)展脈絡。任何問題都有一個發(fā)展脈絡,不了解學術發(fā)展的脈絡就不能對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說,這個問題是從哪里來的,然而才能預判這個問題的未來發(fā)展方向可能是什么。不僅要梳理這一問題國內研究是的現(xiàn)狀,而且還有梳理國際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從而全面把握這一問題研究的基本狀況。如果打開電腦就直奔主題,對某一具體問題洋洋灑灑地寫下去,也不去查閱相關文獻,結果可能是低水平重復的東西。這樣的論文時沒有任何價值的,即便發(fā)出來,也僅僅是作為工作量或評職稱的成果而已,并不代表它對學術有什么貢獻。在學術論文中,開頭就直奔主題的論文,一般都不是好的論文。人貴在直,文貴在曲。論文的貴也在曲。而這種曲是通過對前人既有研究的追述和分析表現(xiàn)出來的。
其二,梳理文獻是充分肯定前人所做的學術貢獻。任何人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這就是牛頓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研究中,這個巨人不是具體的一個人,而是所有對該學術問題作出了貢獻的前人。學術的傳承就是要尊重歷史,不尊重前人的學術貢獻,就難以開拓新的研究領域,也難以對學術研究進行深入研究。不尊重歷史,我們同樣會陷入盲目自大的學風,以為別人都沒有達到自己的水平,從而最終也會陷入重復別人已經(jīng)說過的故事,浪費學術資源。
其三,梳理文獻最根本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前人研究中的問題,從而為自己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學術問題大多不是一代學人就能解決的,一代學人只能解決那一代學人的認知水平之下所能解決的問題,但即便如此,也存在著研究的疏忽和漏洞,也會因主觀能力的不足而存在著研究的缺陷。因此,后輩學人就是要反復不斷地閱讀、比較和分析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從中發(fā)現(xiàn)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這樣,自己的選題就有可能或者延續(xù)前人的研究使之深化,或者發(fā)現(xiàn)前人研究的漏洞和不足以進行彌補,或者在原有的問題領域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處女地。這才真正體現(xiàn)了所做選題的研究價值。
2、如何梳理文獻?
不少作者喜歡在引言中一口氣把所有相關的文獻都羅列出來,認為這就叫文獻梳理。但是,把所有相關文獻羅列出來肯定會占據(jù)了論文的篇幅,會導致宣兵奪主的論文結構。文獻羅列太多,正文就要騰出篇幅來,結果正文想寫下去但發(fā)現(xiàn)篇幅越拉越長而不敢深入下去了。這種文獻梳理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正確的文獻梳理方法是:
其一,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獻,即在權威刊物上發(fā)表的論文和權威論著,這些論文論著代表了學術發(fā)展的基本狀況。不能把那些不入流的刊物上的文章都羅列出來。
其二,選擇有代表性的作者的論文,也就是權威學者,或者是活躍在學術界的作者的論文、論著。這些論文論著同樣也代表了學術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
其三,選擇研究的視角來梳理文獻。也會是結合你要研究的視角特別是具體的問題來梳理文獻,這樣范圍就大大縮小,也有利于作者把握文獻。
其四,不一定千篇一律地要在引言中進行文獻梳理,引言可以對問題的來龍去脈進行適當闡述,在正文撰寫的過程中,可以對具體的觀點進行文獻追述。這種方法要求作者對學術史特別是前人的學術觀點十分清楚,對論文的寫作已經(jīng)有嫻熟的技術。這就不是一般的新手能夠把握的了。
(二)如何使用文獻?
在文獻的使用上,相當多的作者以為文章有注就是使用了文獻。但是,論文究竟使用了什么文獻?還有就是所用文獻是否與所引用觀點具有一致性。在使用文獻上有以下幾種錯誤傾向:
1、為文獻而文獻,也即是在文獻上湊數(shù)。用一大堆文獻來嚇唬讀者,顯示作者是看閱讀了大量文獻的,但仔細看后,會發(fā)現(xiàn)文獻與論文的觀點關聯(lián)度不高。實際上就是假文獻。一般的審讀者可能不會認真看文獻,但作為編者,特別是主編第一眼就是要把我好文獻關,決不能讓作者在文獻上魚目混珠。
2、文獻與所引用的觀點屬于張冠李戴,引用的觀點本來是張三的,但作者因有惰性不愿意去查對,只是在二手文獻中看到了李四用了該觀點,于是就以為這個觀點就是李四的。這種情況非常嚴重。
3、絕大多數(shù)是自引文獻,完全回避其他學者的研究。這種情形體現(xiàn)作者的是自傲,以為這個問題沒有人超過自己,因此不愿意引用他人的觀點。甚至為了突出自己,把自己在非常不起眼的刊物、報紙上發(fā)表的小文章都自引出來。這種情形表明作者有沽名釣譽之心。
因此,使用文獻是不能有任何投機取巧的方法上的,必須老老實實。使用文獻體現(xiàn)了一個學者治學是否嚴謹,研究是否下功夫。因此,使用文獻時:
1、切忌文獻堆砌,使用文獻的價值在于體現(xiàn)論文的研究深度和嚴謹性,而不是通過堆砌文獻了炫耀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多么廣博。如果是這樣,結果可能是適得其反。
2、切勿張冠李戴,一定要去查找文獻的源頭,如果是經(jīng)典著作的文獻,就更加需要去閱讀和查對。比方說,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合在一起的,但有的作者沒有去讀他們的著作,而是從別人的引用中直接就引過來。同時由于沒有弄清楚究竟是馬克思的觀點還是恩格斯的觀點,可能會弄錯了。這樣就成為學術笑話了。切記要查閱文獻,不可“人云亦云”。尤其是外國文獻有的作者不愿意閱讀,而別人引用之后,自己在沒有閱讀的情形下而引用了,甚至還想用外文形式來冒充。這在學術界是有公案的。張冠李戴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引用觀點時是一個學者,但注釋文獻時卻是另一名學者。這表明,作者根本沒有讀過背陰觀點的學者,而是從注釋文獻歸屬作者的論文中看到了這句話,同時又不愿意花時間去查對,所以也是一種張冠李戴的情形。
3、切勿用網(wǎng)絡文獻、報紙文獻。學術的浮躁與否,學術的嚴謹與否,從文獻的使用上一看就清清楚楚。如果通篇文章的文獻都是網(wǎng)絡文獻或者是報紙文獻,這樣的論文無論如何都是不深入的。有的作者會說,網(wǎng)絡文獻、報紙文獻表明論文時最新的觀點。但是,網(wǎng)絡文獻和報紙文獻并非是學術觀點,也并非是經(jīng)過嚴格論爭的學術觀點。或者說,這樣的觀點沒有學術底蘊。因而,這些文獻不能支撐一篇學術論文。當然,網(wǎng)絡文獻、報紙文獻是否就不能用了呢?那也未必。有的數(shù)據(jù)必須通過網(wǎng)絡來發(fā)布,如一些統(tǒng)計機構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等都是從網(wǎng)絡上發(fā)布的。簡而言之,權威機構的網(wǎng)站、權威學術機構的學術網(wǎng)站、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網(wǎng)站等,這些網(wǎng)絡文獻完全可以用。
4、切勿想當然地使用文獻,包括弄錯出版時間、引用內容錯誤、頁碼錯誤、作者和譯者錯誤等。這些會導致論文出現(xiàn)嚴重的硬傷。
三、論證的邏輯。
研究是一個論證的過程,論證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然而,當前眾多的論文缺乏這種思維,大多數(shù)用發(fā)散性思維來寫論文的,因而論文就缺乏深度。論爭的邏輯體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層次感,而不是平面感。
好的論證邏輯一定是立體的、有層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這只是一種臆想,論文的論證邏輯是立體感的,這是一個剛性的現(xiàn)實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論證邏輯就像博洋蔥,一層一層撥到中心,最后才知道洋蔥中心究竟是什么。而平面性的論證邏輯缺乏新奇感,就像攤大餅,一開始就知道大餅中是什么內容了,所以這樣的論證不會給人遐想,也不會帶來新奇。好的論文,同樣要給讀者帶來出人意料的結果。
2、縝密性,而不是一盤散沙。
論證真縝密性體現(xiàn)的是作者的思維能力,也體現(xiàn)作者對專業(yè)知識掌握的程度。專業(yè)基礎扎實的,其邏輯思維能力肯定要強。相反,沒有扎實的專業(yè)根基,那么其論證肯定是碎片化的。因為,他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本身就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專業(yè)知識,只能導致碎片化的論證邏輯。有不少學者,雖然在學術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但專業(yè)基礎并不扎實,所以在撰寫論文時,基本上就是用1、2、3、4……進行羅列,而缺乏縝密的邏輯推理和邏輯證明。這種狀況可能還不是幾個人,而是一代人的問題。因為,中國又一代學人是在文革中成長起來的,讀書不多,且能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訓練,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的確躋身于知名學者之列,但這種缺陷他本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彌補。所以,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碎片化的知識結構中提出一些碎片化的觀點,而不可能成為治學嚴謹、有深厚學術底蘊的學者、思想者。
3、科學性,而不是宣傳性。
學術研究無疑是一個求真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通過大量的事實或史料經(jīng)過邏輯論證之后才能得出結論。正是這樣,學術才具有真理性和科學性。然而,當今的學術研究越來越缺乏這樣的精神,做歷史研究的不愿泡圖書館、檔案館,做現(xiàn)實研究的不愿做田野調查,用的是二手材料和二手數(shù)據(jù),并且先預設一個價值立場,用這些材料和數(shù)據(jù)來證明這個預設的立場或觀點。殊不知,同樣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可以證實完全相反的兩種觀點。這樣,學術研究因沒有按照學術規(guī)范而導致學術失去了科學性和真理性。反過來,預設一個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相應的材料和數(shù)據(jù)來證明這個觀點,這同樣也會導致難以找到學術的真理。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對學術的傷害,即任何人都可以從事學術研究,學術也就從根本上喪失了其尊嚴,也無所謂學術權威可言。正確的方法是在閱讀了大量文獻之后而形成新的觀點,然后再回到材料通過更多的材料來證明你的觀點的科學性。
預設觀點然后來找材料這是宣傳的基本方法。當前學術的科學性越來越被宣傳性所取代,原因在于:一是當今行政干預學術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學術質量(評獎)、學術水平(各種學術稱號)、學術考核等都是行政領導來評價的,在這種情況下,甚至行政級別與學術水平成正比。在行政干預之下,學術就越來越多地為行政服務,從而使學術成為政治的附屬品,為政治宣傳服務。二是一些學者為了盡快地提升自己的行政級別而不斷做政治宣傳的“學問”,學理性的研究被束之高閣,應景性的宣傳文章則一揮而就,但往往是正確的空話、無用的廢話。三是宣傳性的“研究”比真正意義的學術研究容易出成果,而且也輕松??捶e分報紙,瀏覽幾個主流網(wǎng)站的文章,就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而且,只要政治正確,這類文章不愁沒有地方發(fā)表。學術界的浮躁也就可想而知。
4、學理性,而不是口語化。
學術論文肯定是學術性很強的,它必須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口語化表達。口語強調是能讓讀者聽得懂,所以具有隨意性。而學術論文并不是要大眾聽得懂,而是要有專業(yè)背景的人才能聽得懂。如果都能聽得懂,那就不是學術論文了,那就是日常的講話了。有一種觀點在嘲笑,學者的論文時在自娛自樂,別人都看不懂,這種論文對社會根本就沒有用。我覺得這種觀點實在是膚淺可笑。學術論文都聽得懂、看得懂,那就不叫專業(yè)學術論文了,學術論文肯定只有專業(yè)人士才能看得懂;而且學術論文傳承的不是一般的文化,而是一個民族的核心文化,這種文化是民族發(fā)展最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它的影響是戰(zhàn)略性的,而不是當前的普羅大眾能不能看得懂和聽得明。當然,學術的思想肯定要進行大眾傳播,這時候就需要用通俗的口語化方式來跟大眾交流。
5、嚴謹性,而不是隨意性。
學術研究是一個求真的過程,因而需要研究者必須在論文寫作中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當前學術的浮躁特別是科研管理部門要求快出成果,從而助長了學術上的各種不端行為。例如,一是隨意使用數(shù)據(jù)。學術論文在使用數(shù)據(jù)時一定要是權威性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然而,由于當前數(shù)據(jù)發(fā)布的機構比較多,一些作者在選取數(shù)據(jù)時太隨意,不去研究一下機構本身的權威性,結果所用的數(shù)據(jù)被學界所質疑。有的甚至因找不到數(shù)據(jù)的來源而隨意改動數(shù)據(jù),導致數(shù)據(jù)時去了真實性。包括所用材料和文獻也是一樣,近年來,外國著作引進翻譯太多,翻譯也太隨意,甚至譯著中曲解了原著的意思的都有,但作者在使用這些翻譯著作時沒有認真挑選,手中有什么就是用什么,結果把錯誤的文獻內容引入自己的論文中,導致論文出現(xiàn)一些硬傷。此外,研究的嚴謹性還可以從使用文獻中體現(xiàn)出來。有的叢書文獻出版時間是不一樣的,而引者可能會想當然地就整套叢書都是同一出版時間,這也是論文的嚴重硬傷。如《鄧小平文選》(1—3卷)其出版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關于調查的可靠性在于,調查的手段是否可行,抽樣的方法,以及統(tǒng)計的方法等。
6、圍繞核心問題展開論證,而不是學術散文天馬行空。
學術論文肯定有一個核心觀點,因而在論證過程中就必須是圍繞這個核心觀點展開,所有的材料的目標都是指向這個核心觀點的,而不是從核心觀點延伸出去。一旦延伸出去就有可能偏離主題。然而,現(xiàn)在不少作者完全是為了湊字數(shù),為了這個目的,論文的關鍵詞非常多,幾乎是每一小節(jié)講述一個關鍵詞,整篇論文很有可能是一個拼盤,而不是在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個核心觀點統(tǒng)領之下的論文。結果,篇幅很長,但不知所云,完全是如脫韁的野馬,怎么也拉不回來。這樣的文章之可以說是學術散文,而不是學術論文。
文章不厭百回改。這是研究的一種態(tài)度。如今大多數(shù)人不愿意修改,也不愿意查證文獻和材料。這顯然缺乏對學術研究的認真和嚴謹性。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要求:
其一、對文章的總體結構在進行斟酌。主要是看是否在結構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xiàn)象,如虎頭蛇尾;或者是結構上的不相稱性(把沒有直接關系的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討論)。
其二,對文章的邏輯進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邏輯上的不連貫性。
其三,對文句進行斟酌,看表達是否存在問題。
其四,對文獻進行查證,是否存在著文獻的錯誤。
其五,對數(shù)據(jù)進行核對,看是否存在數(shù)據(jù)的錯誤。
其六,對注釋進行核對,看是否存在差錯。
如何對待編輯部的修改意見。
其一,在正常情況下,編輯部提修改意見就意味著此文有可能經(jīng)過修改后達到發(fā)表的水平。而沒有任何新意的情形下和沒有人脈的情況下,編輯部不會對沒有任何新意的文章提修改意見。
其三,如果編輯部的修改意見確實不妥,作者可以回信闡述自己的觀點,編輯部認為說的有道理的話,一般也會尊重作者。
其四,不要以為編輯部可以刁難,多次的來往只能回使論文跟家完善,而不是在修改多次后否定作者的文章。即便有的修改時多余的,編輯部也會反復推敲的。
五、論文的結尾。
論文的結尾既是整篇論文的點睛之處,也是揭示學術在未來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因而,結尾一定要有氣勢,氣勢磅礴的結尾,往往能夠凸顯論文的整體品質。從當前的學術論文來看,結尾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
其一,論文根本就沒有結尾,當論證完畢后,論文就嘎然而止。這是典型的虎頭蛇尾。
其二,沒有對前面的研究進行總結,而是離開前面的研究談體會,因而沒有體現(xiàn)結束語的作用。
其三,對前面的研究泛泛而談,沒有集中到觀點上來,從而顯得太平淡。
其四,太簡單,有結尾與沒有結尾沒有什么區(qū)別,這樣的結尾就沒有意義。
那么,什么樣的結尾才是好的結尾呢?我認為至少要體現(xiàn)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能夠從宏觀上對論文進行觀點性的總結。前面主要是論證,證實或者證偽,但尚未突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結尾來提煉作者的觀點,使讀者更清楚作者的觀點。
二是要有大氣磅礴之勢,有行云流水之氣。前面的.論證是一個小心求證的過程,不能展示作者的文筆,但在結尾部分,可以放開手腳,解放思想;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文采來歸納和抽象論文的要義。
三是結尾除了歸納觀點外,也可以對該問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進行科學的預測,以及對該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文寫作方法篇十五
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弊h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準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于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于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xiàn)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tǒng)文論中所說的“鳳頭”。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議論文的結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jù)是否典型,關鍵在中間段的.寫作。而結構、條理、論證和論據(jù)等是議論文評分的重要細則,因此,寫作議論文要盡量符合這些標準。
常見的論述模式是:首句為小論點或承上啟下的過渡詞句;中間圍繞小論點,運用恰當?shù)氖聦?、理論論?jù),或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分析說理;最后結合論述內容寫一兩句小結的話語。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寫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脈絡,顯示全文的論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體論證結構常用正反對比式。許多道理只要從正反兩面說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論述嚴密。在考場中熟練地運用這種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開寫作,減少失誤,節(jié)省時間。同時,它可使閱卷者能便捷地依據(jù)評分標準,在中檔以上分項計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個人評分因素出現(xiàn)。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jù)是議論文的血肉。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是不能稱為文章的,它還必須有典型而鮮活的論據(jù)。
典型的論據(jù)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jù)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jīng)典論據(jù),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jù)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jù)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chǎn)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lián)系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結尾是全文內容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F(xiàn)代著名作家?guī)熗釉f:“寫文章不管長短,首先要考慮好結尾。有了結尾,如何開頭,中間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焙玫慕Y尾當如豹尾,響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奮進。如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結尾只有兩個字:“活該!”短短兩字,可謂簡潔之至,力透紙背!
其實,文章的結尾有時比開頭還重要。由于閱卷者看完結尾后即開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壞還直接影響到閱卷者的評分心理。李漁曾說:“篇際之終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zhí)卷流連,若難遽別?!苯Y尾如有此種效果,整篇文章將增色不少。議論文結尾的寫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論點;要體現(xiàn)全文結構的緊湊、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畫蛇添足;語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響,富有啟發(fā)性和鼓舞性。
語言項是作文評分的重要標準。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有些同學寫議論文,常擺出說大道理的架式,將哲學原理和辯證法的術語一股腦搬出來,以求說理的充分、透徹,但效果適得其反。
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了采用比喻、類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議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行成習,自然會有長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73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