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寫總結時,還可以請教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不同的角度和視角來審視和改進自己的總結作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建筑設計案例和建筑師作品,供大家參考和欣賞。
相關主義論文篇一
(1)近年來西方哲學中最令人注目的現(xiàn)象就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而且它對我國哲學界也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后現(xiàn)代主義主要有兩種版本,即法國的后現(xiàn)代主義和美國的后現(xiàn)代主義,它們之間存在著許多差別,但其共同特征是主張相對主義,反對客觀主義。
相對主義的批判矛頭指向啟蒙時代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這種哲學傳統(tǒng)將客觀主義當作夢寐以求的理想。啟蒙哲學追求知識的客觀確定性,力圖為迅速增加的各門科學知識提供一個牢固的基礎,它的基本任務就是解決康德所謂“知識何以可能”的問題。
客觀主義心目中的理想知識是日臻完善的自然科學,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jīng)典物理學被視為知識的典范。啟蒙哲學家們相信,全部人類知識都應該而且能夠像物理學那樣客觀和精確,都應該而且能夠具有物理學所具有的那種普遍性和必然性,都應該而且能夠被數(shù)學化為某種完善的公式或方程。完善的知識應像2×2=4那樣為所有人理解和贊同,而達到這種知識的唯一途徑就是理性??陀^主義相信人類知識具有統(tǒng)一的基礎,并且堅信理性能夠發(fā)現(xiàn)這種知識的基礎。這種從笛卡爾、洛克到胡塞爾、羅素的客觀主義也被稱為“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
(2)主張知識具有統(tǒng)一的基礎而且確信哲學能夠給所有知識以合理的證明,這對所有啟蒙哲學家們來說是共同的。但是,一旦涉及這種“合理證明”的內容,這些客觀主義哲學家們之間的爭論就出現(xiàn)了,而且他們的觀點是互不相容的。例如,在認識論方面,洛克認為知識的基礎是經(jīng)驗,康德則主張它是先驗理性;在道德哲學方面,邊沁和密爾主張“功利主義”,康德則堅持“義務論”;在政治哲學方面,羅爾斯認為正義意味著平等,諾奇克主張正義在于捍衛(wèi)個人權利。這樣便出現(xiàn)了一個支配西方近現(xiàn)代哲學演變的基本矛盾:哲學家們對“合理證明意味著什么”具有一致的觀點,但他們提出的“合理證明”卻是不同的和互不相容的,而且不存在一個更高的合理性標準來裁決這些哲學爭論。
啟蒙時代的客觀主義理想是給全部知識以合理的證明:認識論給科學知識以合理的證明,政治哲學給國家制度以合理的證明,道德哲學給倫理法則以合理的`證明。但是,它們都沒有能夠提供出它們所曾承諾的那種證明。在這種意義上,啟蒙的理想失敗了,全部西方近現(xiàn)代哲學的歷史演變揭示了這種失敗,當代西方哲學中永無終結的爭論在繼續(xù)證實著這種失敗,而相對主義的盛行正是這種啟蒙理想失敗的時代反映。
(3)客觀主義植根于自然科學的肥沃土壤,但希望在所有知識的土地上都開花結果。另一方面,半是出于誘惑,半是來自壓力,人文社會科學長期以來也一直向自然科學看齊,千方百計地為歷史尋找某種公式,為社會生活開列某種方程,將自己改造為像物理學那樣的“精確而客觀的科學”。但是,人們能夠一致同意的歷史公式和社會方程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即使有人杜撰了某些公式或方程,它們對社會歷史也毫無效用。在物理學中可以形成整個科學家集團都一致同意的“范式”(paradigm),但在人文社會科學中根本辦不到。人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差別。自然科學的存在以消除主觀性為前提。相反,主觀性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不僅是不可消除的,而且它本身就是人文社會科學得以形成的根基。
[1][2][3]。
相關主義論文篇二
摘要: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主體多為“80后”和“90后”,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自然有著他們不同于以往大學生的特性,本文從分析“80后”和“90后”大學生群體特性入手,思考了當前高校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為當前的愛國教育應該作為一種生活教育,應該注意同國內外大事相結合,必須改革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字:“80后”;“90后”;大學生;愛國教育。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陳毅元帥在同軍校師生講話的時候就說過:“思想紅,但技術不夠硬,飛機是上不了天的;但飛行技術精了,思想?yún)s不夠紅,就有可能把飛機開到敵方那邊去,這樣的專業(yè)技術再高超,對我們黨和國家有什么幫助呢?!毕鄬τ诩夹g而言,思想、品德可以說是更為關鍵的因素。德育一直是高校里頭的一項基礎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當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然,當前高校的愛國教育確實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其中有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以及媒體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而這里,我想僅僅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談談當前及今后我們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大學生的特點。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應該了解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什么樣的一個群體。可以說,當前及今后的大學生主體是“80后”和“90后”,就是一群可愛的年輕人,他們主要有這么幾個特點:。
1、智力水平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生于改革開放后的這一群人,享受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就,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也注定了他們比以前的同齡人們智商水平更高,接受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知識面,早熟度也超過了他們的父輩母輩們。而且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能以很好的心態(tài)去接受和包容。
2、依賴網(wǎng)絡,網(wǎng)絡成為他們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對于“80后”、“90后”來說,網(wǎng)絡很重要,甚至比一日三餐都重要。他們可以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但網(wǎng)絡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網(wǎng)上的資源雖然豐富,在享受大量便捷、快速信息的同時,也不能忘了網(wǎng)絡是虛擬的。信息來源的可信程度,網(wǎng)絡暴力以及大量灰色信息也充斥著網(wǎng)絡。如果只是一味盲目的跟帖,難保有一天不會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
3、自信心強,但抗壓能力不夠?!?0后”、“90后”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較少受到挫折,因此心態(tài)上都很樂觀和單純,表現(xiàn)得自信滿滿。但也因為成長中較少受到挫折,因此抗壓性比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引起較大的情緒反應。
4、有較強的愛國情懷,但理性愛國尚需進一步加強。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這一群大學生們依然有濃濃的愛國情懷。2009年《人民論壇》雜志聯(lián)合有關單位和專家,以五四精神如何在當代青年中傳承與深化為主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顯示,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濃厚,75.4%的大學生為作為中國公民而感到自豪,87.9%的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2008年4月28日,重慶工商大學的大學生宿舍區(qū),多處宿舍樓掛起了國旗,近百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營造出支持北京奧運和熱愛祖國的強烈氛圍?!案卸髦袊本W(wǎng)站創(chuàng)始人、26歲的張仁杰,他被譽為“中國的良心、中國現(xiàn)代社會最可愛的人”,幾年來通過他的網(wǎng)站得到救助的各類弱勢人群已達一萬多人了。而像張仁杰這樣的“80后”“90后”不乏其人:用孱弱身軀守護“祥云”的金晶、面對“藏獨”而理性演講的留法學生李洹……。當然,現(xiàn)實中更多的還是坐在電腦旁、一邊聊天一邊熱情地關注國家大事的大學生們。
但由于自身知識儲備量、處事經(jīng)驗不足等原因,這群大學生們也容易被誘導引起過激行為。2008年,網(wǎng)上突然出現(xiàn)一條“家樂福的大股東資助__,支持藏獨,反對北京奧運會”的帖子,頃刻間,“80后”“90后”們瘋狂跟帖,并開始了“抵制法國貨”的行動――他們有的走到街上發(fā)傳單,有的站在家樂福門口慷慨陳詞。從“80后”“90后”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做法是在維護國家,但從國家來看,這樣一味的喧鬧卻多多少少讓國家在世界中的形象受到了影響。他們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還需要加以引導。
因此,了解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將更有利于我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二、當前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愛國教育要貼近生活。
列寧曾經(jīng)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濃厚的感情?!币虼藧蹏髁x教育反對空洞說教它不是一種高調的口號,也不是好大喜功的形式,而應該是一種與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具有豐富內容的教育。說到愛國,我們往往會說因為我們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風景秀麗;我們曾經(jīng)創(chuàng)造出“四大文明”等燦爛的物質文化等等一類的說辭。反過來想想,如果我們國家只有9.6萬平方公里,跟馬爾代夫一樣?。蝗绻覀儑业教幨巧衬?,沒有秀麗的風景;如果我們的祖先比較笨,沒有創(chuàng)造出“四大發(fā)明”,怎么辦?難道我們就不愛國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愛國是不需要理由的。可是換個角度想,我們以往的愛國教育往往流于說教的形式,也把無條件的愛國給降低到有條件的層面上去了,這也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認為,愛國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政治教育,更應該作為一種生活教育。什么是愛國?愛祖國的文化,保護我們居住的環(huán)境,提高我們的國民素質,關注我們的法治建設,關注社會公平、民生等領域,我認為這都是愛國,而且這些恰恰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的,跟他們的生活也密不可分。
比如環(huán)保,我們現(xiàn)在提出構建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低碳經(jīng)濟”,在校園里我們就可以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食堂突擊等方式提醒學生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且隨著現(xiàn)在國家環(huán)保宣傳力度的加強,當前的大學生們也已經(jīng)有了環(huán)保的意識,他們也很樂意參與甚至自發(fā)組織起這樣的活動,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變得越來越糟糕。2008年成都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發(fā)展協(xié)會的志愿者們就用一場行為藝術向市民發(fā)出呼吁:拒絕使用一次性衛(wèi)生筷。
再比如國民素質,前有08年奧運火炬過羊城,人聲鼎沸,除了聽取“哇”聲一片外,曲終人散后,還收獲了一地的垃圾。地上留下了不少丟棄的國旗和奧運會旗――此前不久,他們還在揮舞著它,喊著很崇高的口號。不少網(wǎng)友貼出類似主題的帖子,曝光了奧運圣火在廣州傳遞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文明行為,諸如市民攀爬大樹、踩踏苗木、亂扔國旗等,簡直成了一次國人丑習的大展示。今有上海世博會上種種不堪的場面:公共場所吸煙屢禁不止;公共點煙器經(jīng)常不翼而飛或被破壞;一人霸占一張長凳睡覺……這些也都可以體現(xiàn)在我們的愛國教育中來,畢竟每一個國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在老外的眼中,每一個國人都是國家的形象大使,一個國人的不雅行為尚不會引起老外的注意,但當越來越多的國人這種行為暴露在老外眼中時,就會給外國人造成錯覺,認為中國人就是如此這般模樣。因此我們的愛國教育也可以在生活中教會學生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一舉一動,畢竟他們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再做出有悖國家形象的不雅舉止,絕對說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二)愛國教育要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相結合。
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更何況這一群大學生能通過網(wǎng)絡更快地了解到國內外正在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切合這些事件對他們進行引導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2008年的家樂福事件,有不少大學生也參與了進來,或在網(wǎng)上跟帖,或走到街上發(fā)傳單,或站在家樂福門口慷慨陳詞。愛國固然需要熱情,但這樣真的就能幫助我們的國家解決問題嗎?家樂福里面還有很多的中國員工,抵制家樂福首先受害的可能是那些中國員工!同時,現(xiàn)在的中國,還沒有完全在世界舞臺上站穩(wěn)腳跟,她還需要與外界更多的合作與交流。而這一事件卻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受損。激進是一時的,但造成的后果卻可能是比原來更大的問題,這樣的愛國方式,帶來的除了麻煩還有什么呢?冷靜的處事,往往是打勝仗的基礎。光有愛國思想是不夠的,所以,與其整日對著電腦發(fā)帖、灌水,不如翻開書本,走出房間,留心身邊的人與事;與其面紅耳赤的爭論,不如冷靜思考,沉穩(wěn)處事,絕不輕言是非。只有充實了自己,才有資格有能力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這時候就該對他們加以引導,明白理性愛國的重要性。
再比如去年的60年大慶,國慶前我給學生播放了一個沙畫的視頻,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從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開國大典,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到新一屆領導人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和諧社會,都用沙子做畫的形式把每一代領導人的豐功偉績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個視頻播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居然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可以說每個學生都受到了感染,這也是一種愛國情懷的表現(xiàn)。此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yè),讓他們分小組搜集中國六十年來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方方面面變化的相關資料,再上臺進行匯報,學生們都很積極,這種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愛國教育的過程,通過六十年來的變化,他們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祖國在逐漸強大。
(三)愛國教育應注重課堂教育與網(wǎng)絡教育,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協(xié)同。
對于“80后”“90后”大學生而言,網(wǎng)絡的影響力顯著上升,因此可以建立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網(wǎng)站,利用校內網(wǎng)、qq群、blog、微博等網(wǎng)絡資源,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密切關注網(wǎng)上動態(tài),加強與這群大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拓寬愛國主義教育渠道,增強教育活動的感染力。
此外,“80后”“90后”大學生們物質生活條件優(yōu)越,進入大學之前所缺乏的就是對社會、對國情的深入了解,社會實踐可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同時在整個實踐過程中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反過來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進而增強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意識。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既凝聚了民族傳統(tǒng),又富有時代特征。高校怎樣才能使愛國主義教育既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又能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性呢?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邱觀史。調查: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濃厚對中國未來有信心。
[2]馬濤。重慶大學生宿舍掛近百面國旗表達愛國之情。
[3]列寧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吳佳惠,張燕。大學生行為藝術呼吁市民抵制一次性木筷。
相關主義論文篇三
(1)近年來西方哲學中最令人注目的現(xiàn)象就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而且它對我國哲學界也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后現(xiàn)代主義主要有兩種版本,即法國的后現(xiàn)代主義和美國的后現(xiàn)代主義,它們之間存在著許多差別,但其共同特征是主張相對主義,反對客觀主義。
相對主義的批判矛頭指向啟蒙時代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這種哲學傳統(tǒng)將客觀主義當作夢寐以求的理想。啟蒙哲學追求知識的客觀確定性,力圖為迅速增加的各門科學知識提供一個牢固的基礎,它的基本任務就是解決康德所謂“知識何以可能”的問題。
客觀主義心目中的理想知識是日臻完善的自然科學,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jīng)典物理學被視為知識的典范。啟蒙哲學家們相信,全部人類知識都應該而且能夠像物理學那樣客觀和精確,都應該而且能夠具有物理學所具有的那種普遍性和必然性,都應該而且能夠被數(shù)學化為某種完善的公式或方程。完善的知識應像2×2=4那樣為所有人理解和贊同,而達到這種知識的唯一途徑就是理性??陀^主義相信人類知識具有統(tǒng)一的基礎,并且堅信理性能夠發(fā)現(xiàn)這種知識的基礎。這種從笛卡爾、洛克到胡塞爾、羅素的客觀主義也被稱為“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
(2)主張知識具有統(tǒng)一的基礎而且確信哲學能夠給所有知識以合理的證明,這對所有啟蒙哲學家們來說是共同的。
但是,一旦涉及這種“合理證明”的內容,這些客觀主義哲學家們之間的爭論就出現(xiàn)了,而且他們的觀點是互不相容的。例如,在認識論方面,洛克認為知識的基礎是經(jīng)驗,康德則主張它是先驗理性;在道德哲學方面,邊沁和密爾主張“功利主義”,康德則堅持“義務論”;在政治哲學方面,羅爾斯認為正義意味著平等,諾奇克主張正義在于捍衛(wèi)個人權利。這樣便出現(xiàn)了一個支配西方近現(xiàn)代哲學演變的基本矛盾:哲學家們對“合理證明意味著什么”具有一致的觀點,但他們提出的“合理證明”卻是不同的和互不相容的,而且不存在一個更高的合理性標準來裁決這些哲學爭論。
啟蒙時代的客觀主義理想是給全部知識以合理的證明:認識論給科學知識以合理的證明,政治哲學給國家制度以合理的證明,道德哲學給倫理法則以合理的證明。但是,它們都沒有能夠提供出它們所曾承諾的那種證明。在這種意義上,啟蒙的理想失敗了,全部西方近現(xiàn)代哲學的歷史演變揭示了這種失敗,當代西方哲學中永無終結的爭論在繼續(xù)證實著這種失敗,而相對主義的盛行正是這種啟蒙理想失敗的時代反映。
(3)客觀主義植根于自然科學的肥沃土壤,但希望在所有知識的土地上都開花結果。
另一方面,半是出于誘惑,半是來自壓力,人文社會科學長期以來也一直向自然科學看齊,千方百計地為歷史尋找某種公式,為社會生活開列某種方程,將自己改造為像物理學那樣的“精確而客觀的科學”。但是,人們能夠一致同意的歷史公式和社會方程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的。即使有人杜撰了某些公式或方程,它們對社會歷史也毫無效用。在物理學中可以形成整個科學家集團都一致同意的“范式”(paradigm),但在人文社會科學中根本辦不到。人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差別。自然科學的存在以消除主觀性為前提。相反,主觀性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不僅是不可消除的,而且它本身就是人文社會科學得以形成的根基。
以物理學為知識模式的客觀主義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失敗導致人們承認人文社會科學應有不同于自然科學的合理性和知識標準。但事情不止于此。當代哲學家們感興趣的東西不是論證在人文社會科學中主觀性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聲稱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客觀性是不存在的。“追求差異”成了所有后現(xiàn)代主義者都緊緊跟隨的共同旗幟。啟蒙哲學家們曾為主觀性和差異性而痛苦不堪,當代哲學家則以宣揚主觀性和差異性為時髦。知識模式以及哲學家關于知識的觀念都變化了??陀^主義的衰落和相對主義的興起是同一個哲學演化過程的兩面,而相對主義流行的主要領域是人文社會科學。
在客觀主義與相對主義之間的輪盤掙扎是現(xiàn)代哲學無法擺脫的夢魘。如果說代表啟蒙理想的客觀主義對客觀性的要求太高了,它根本無法實現(xiàn),那么現(xiàn)在流行的相對主義的問題則在于它完全放棄了對客觀性的追求。
(4)“相對主義”是一頂令人不安的哲學帽子。
即使像羅蒂(richardrorty)這種典型的后現(xiàn)代主義者也不愿背負“相對主義”的惡名,而將自己的觀點稱為“種族中心主義”。問題在于,換個名稱不等于擺脫了相對主義。我認為,真正克服相對主義的關鍵是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建立起客觀性。
我們應該首先澄清“客觀性”的涵義。我們必須承認,在人文社會科學中沒有脫離人的純粹客觀的經(jīng)驗和真理,在社會歷史領域中也無法將事實的因素與價值的因素截然分開,因此,我們所說的“客觀性”就不是指那種超越的自在真理和自在之物。歸根結底,哲學關心的基本問題是“基礎”或“始源”問題,它追問知識得以形成的決定性原因。既然人文社會科學中存在著對“本文”的眾多不同解釋,而且這些不同解釋源自于人的不同主觀性和價值觀念,那么要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建立起客觀性,就必須回答人的主觀性和價值觀念為什么東西所決定。
(5)我把這種超越了“相對主義”(relativism)并在人文社會科學中尋求客觀性的觀點稱為“相關主義”(relationism)。
這種相關主義以馬克思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為原則,以意識形態(tài)批判為方法,以知識社會學為基本理論。
所謂“相關主義”意味著知識與人的社會處境相關。傳統(tǒng)哲學研究知識與客體的關系,用知識符合對象(客體)來證明知識的合理性??档碌摹案绨啄岣锩睂⒄J識關系倒轉過來,用主體性去規(guī)定對象,將知識看作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馬克思在歷史上首次探索了知識與人的社會存在之間的關系。馬克思提出,在社會歷史領域,人們表達的`思想是他們存在的功能,人們的意識、觀念和知識為他們的社會生存處境所決定。馬克思揭示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歷史真理:知識不是符合它所指向的對象,而是符合將它表述出來的人們的社會處境;知識的深層動力不是來自對象的真理,而是來自人們的生存活動。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文社會科學脫離不開價值因素,避免不了為利益所支配。從這種意義上說,人文社會科學都屬于意識形態(tài)。如果人文社會科學是意識形態(tài)的,那么對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基礎的哲學追問就變成了一種意識形態(tài)批判,即揭示人們的社會存在如何并在什么程度上影響了人的認識。通過這種意識形態(tài)批判,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的認識動力不是學理的,而是生存的。認知的迫切性不是產(chǎn)生于對知識的熱愛,而是產(chǎn)生于應付生存環(huán)境的需要。知識的根本性質是工具性的,它為人生服務。所以,處于不同生存處境中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問題,或者對同樣的問題有著不同的解答。這種意識形態(tài)批判提供了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法,它的主要貢獻在于揭示出決定人文社會知識的東西不僅有理論的因素,而且還有“超理論的因素”。
闡明知識中“超理論因素”的學說就是知識社會學。傳統(tǒng)哲學認為,決定知識性質的東西僅僅是理論的因素,這些理論的因素可以分為形式的和內容的。知識社會學主張,在許多情況下,決定知識性質的東西不是“理論的因素”,而是“超理論的因素”。所謂“超理論的因素”是指人的社會處境、地位、利益、意志、愿望、經(jīng)驗和習俗等等。在知識社會學看來,人文社會科學都是指向實踐的,人們的認識與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相關。這種社會參與活動為認識提供了動機,為思想和理論的形成規(guī)定了框架,為問題的解決指示了必須遵循的取向。簡言之,人文社會科學的真理是歷史的,其客觀性存在于一定的社會歷史關聯(lián)之中。
(6)相對主義起因于人文社會知識中的主觀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質,而主觀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質基本上是為人的社會存在所決定的。
知識社會學取消不了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主觀性,它只能展示主觀性得以形成的條件和原因,將主觀性嵌入適當?shù)目陀^歷史關聯(lián)之中。知識社會學也無法改變人文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它只能揭示知識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隱蔽關系,使實質上起決定作用的社會過程從無意識變?yōu)橐庾R,使深層的非理性沖動處于理性的了解和把握之下。知識社會學更不夢想徹底解決認識的“遮蔽”問題,它只能擴展人的眼界,增加理解知識的維度,為產(chǎn)生真實的洞見提供更充分的條件。這就是相關主義為人文社會科學所提供的客觀性。
相關主義論文篇四
隨著極繁主義的產(chǎn)生和運用,它所代表的設計理念開始從平面設計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如視覺藝術、現(xiàn)代音樂、文學創(chuàng)作等領域。
二、當代極繁主義平面設計的特征。
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在當代獲得了迅速發(fā)展,是平面設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風格。當代極繁主義平面設計的風格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打破傳統(tǒng),開放互動,反闡釋的設計核心。
對于當代的藝術作品來講,不僅是將平面設計的內容展示給欣賞者,而且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與欣賞者進行一定的溝通和交流,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開放性的互動語義系統(tǒng)。對于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來講,設計者只是將設計內容展示給欣賞者,而欣賞者只是被動地接受創(chuàng)作者給予的信息,欣賞者和設計者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流和互動。但是,極繁主義理念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使得設計者能夠與欣賞者之間建起一座橋梁,能夠構建出一套較為完善的互動語義系統(tǒng)。第二,反闡釋意義系統(tǒng)。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社會已經(jīng)來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被無數(shù)的信息所困擾,所以,在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中,人們不需要對設計作品中的意義進行過度闡釋,從而能夠使人們從海量的信息中解救出來,推動極繁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第三,打破了傳統(tǒng)圖形法則的束縛。在傳統(tǒng)的平面設計中,有一些無形的圖形設計法則困擾著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束縛了他們的思維,所以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極繁主義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設計師的創(chuàng)造靈感,拓寬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路。
(二)奢華的裝飾語言。
從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出發(fā),其指導下的平面設計作品追求能夠更加細膩深刻地表達作者的個人情感,那么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更加重視傳達信息的圖形和文字,將這些設計元素作為一種非正式的設計語言,向廣大的欣賞者傳遞作者的一種思想情感。極繁主義在圖形語言上的風格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裝飾的語言詞匯開始復興,隨著后現(xiàn)代文化思潮的涌現(xiàn),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以及對于圖形的復雜應用開始得到了默許。第二,極繁主義需要多種裝飾性元素的混合,對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更深入、更細致的闡釋,如將文字以圖形化的形式進行表現(xiàn),在文字中夾雜著圖形等。第三,在以極繁主義為指導的平面設計作品中,往往圖形運用得比較奢華,而文字也進行了復雜化的處理,這樣不同的欣賞者才能欣賞到作者不同層次的情感。
(三)感性的圖形傳達方式。
在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中,作品往往體現(xiàn)出對于理性的反叛,讓欣賞者感受到作者要傳遞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得設計者與欣賞者達到一種感情上的共鳴。感性的圖形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剔除圖形圖像或者是文字中理性的.部分。以極繁主義為指導的平面設計作品,往往對圖形或者圖像元素進行了反理性的處理,從而使得它們具有最感性、最純粹的表現(xiàn)力。第二,極繁主義的創(chuàng)造靈感主要來源于情緒的觸發(fā)。極繁主義主要強調的是對創(chuàng)造者個人情感的體現(xiàn),所以設計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往往以情緒作為靈感的觸發(fā)點,通過其獨特的創(chuàng)造風格,從而引發(fā)欣賞者對于平面設計作品的共鳴。第三,多維度感性信息的傳達方式。對于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作品來講,在引入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之后,其感性信息的傳達不僅僅局限于視覺這一種方式,對于其他觸覺或者是聽覺等信息也進行了一定的引用,從而使得當代平面設計作品的感性信息傳達呈現(xiàn)出多維化的特點。
三、對于極繁主義平面設計風格的評價。
設計理念是隨著欣賞者的喜好和需求進行不斷變化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產(chǎn)生背景,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定的設計風格。雖然極繁主義已經(jīng)在現(xiàn)代的平面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設計者和欣賞者對于極繁主義的評價卻不盡相同。我們在對待一種新生的設計理念的時候,需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去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對于極繁主義的評價主要分為積極層面和消極層面兩個部分。
(一)極繁主義對于平面設計影響的積極層面。
極繁主義設計理念是在反叛傳統(tǒng)設計理念的基礎上興起的,對平面設計的發(fā)展和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主要的積極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對于欣賞者地位的肯定。欣賞者從傳統(tǒng)設計理念中的被動接受角色,轉為在極繁主義設計理念中能夠與設計者進行交流的角色,這充分體現(xiàn)了極繁主義對于欣賞者地位的肯定。極繁主義設計理念允許不同的欣賞者對平面設計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詮釋,能夠不斷豐富平面設計作品的意義,對設計者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延伸。第二,推動了感性因素的傳達。現(xiàn)代社會在物質生活的層面充斥著較多的理性元素,所以人們在欣賞平面設計作品的時候,希望看到更多感性因素的傳達,這能進一步增加設計者與欣賞者之間感情的交流,使得作品表達的情感更加純粹。第三,重新肯定了復雜裝飾。在極繁主義的平面設計理念中,為復雜裝飾提供了發(fā)揮其重要作用的場景,能夠使得平面設計的作品更加具有包容性,促進了其多元化的發(fā)展。
(二)極繁主義對于平面設計影響的消極層面。
極繁主義作為一種新興的設計理念,對于平面設計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只有對極繁主義有全面的認識,才能在平面設計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平面設計作品。極繁主義對平面設計影響的消極層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極繁主義運用復雜的裝飾圖形構造平面設計的畫面,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體現(xiàn)作者的真實情感,但是這些圖形的重復性強,容易形成一種庸俗的設計模式,無法體現(xiàn)平面設計本身的藝術美。所以在運用極繁主義理念進行平面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不要落入這種毫無意義的重復畫面的創(chuàng)造中。第二,極繁主義在指導平面設計時,雖然更加突出對于創(chuàng)造者個人情感的體現(xiàn),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平面設計作品主題的表現(xiàn)力,欣賞者過度地滿足對于平面設計作品傳達的視覺感受,從而忽略了欣賞作品的整體意義,尤其是一些要求表達特定功能的作品,運用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是不合適的。第三,極繁主義注重運用文字代替圖形進行作品意義的傳達,但是文字只能表達特定的含義,其闡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無法與圖形相媲美的,所以,利用文字代替圖形的表現(xiàn)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
相關主義論文篇五
摘要:
社會的發(fā)展以及電子媒體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方式,兒童文化消費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楊紅櫻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的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以消費主義的理論來看,她的作品創(chuàng)作快、出版時間短;主角都是一些個性張揚的“不完美”的孩子;作品大多進行商業(yè)化包裝和宣傳。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作家與出版商如何把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呈現(xiàn)于文化市場,老師及家長如何引導兒童選擇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討論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消費主義;楊紅櫻;速度化;個性化;商業(yè)化。
社會的發(fā)展以及電子媒體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方式,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紛紛出現(xiàn)在兒童面前,由于選擇的增多,兒童文化消費的需求自然也不斷增長。在“兒童的發(fā)現(xiàn)”之后,成人對兒童的關注度逐漸增高,而我國在實施計劃生育四十余年之后剛剛開放“二胎”,大部分家庭的子女數(shù)量仍較少,父母對子女寄予厚望,在自己經(jīng)歷過物質及文化資源都極度匱乏的年代之后,都急切地尋求一切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資源,消費目的開始從對必需品的消費傾向于滿足個人愿望的炫耀式消費。商家抓住兒童與家長的這一需求,挖掘更多的兒童讀物、兒童影視作品發(fā)行與出版,這又推動了更多兒童文學“寫手”的出現(xiàn),他們形成一個完整的相互需要的關系鏈,促進了各種媒介下的兒童讀物、兒童影視作品的迅速發(fā)展。
楊紅櫻是中國當代一位非常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創(chuàng)作了多部童話及兒童系列小說,其作品多位于全國少兒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列?!坝袛?shù)據(jù)顯示: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所有作品的銷售量達2600萬到3000萬冊之間。在前六個月,少兒暢銷圖書前180個席位中,楊紅櫻一個人獨據(jù)71席。”[1]楊紅櫻的高產(chǎn)以及高銷售數(shù)量引起了出版界、文學界等的關注,關于“楊紅櫻現(xiàn)象”的討論可以說是“毀譽參半”,爭議點主要集中在這種高產(chǎn)并且高銷售數(shù)量的作品是否也是高質量的。在前消費時期,起到支配性作用的是生產(chǎn)者,而隨著全球化腳步的擴張,中國漸漸進入“消費社會”,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兒童文學作為文學的分支也自然受到消費主義的沖擊與影響。接下來就以楊紅櫻的作品為例,從消費主義的速度化、個性化及商業(yè)化三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作品出版速度化。
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從推出第一批作品《貪玩老爸》、《笨女孩安琪兒》等6本,又相繼出版了《天真媽媽》、《漂亮女孩夏林果》等6本,直至出版《小英雄和芭蕾公主》最后一本[2],“淘氣包馬小跳”系列20本全部結束,這部作品在前兩年以每年6本的速度出版,后面幾年出版速度雖然有所降低,但是期間楊紅櫻還有其他創(chuàng)作,這樣的創(chuàng)作速度不得不說是相當快的。作家高產(chǎn)本是好事,然而由于創(chuàng)作快、出版時間短,難免在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重復、模式化、整體布局欠考量等問題。
例如說,楊紅櫻概括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是“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并且也提出自己比較欣賞的是馬小跳這樣的淘氣包和安琪兒這樣的女孩子,然而在“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的《笨女孩安琪兒》中對安琪兒的描寫似乎卻讓我們看不出她對這個女孩子的欣賞與推崇:“她長著塌鼻子、厚嘴唇,兩只眼睛分得很開,一看就是笨女孩的長相”[3]。
二、人物個性化。
關于個性化,楊紅櫻筆下突出的小主人公往往都是一些個性張揚的“不完美”的孩子,例如馬小跳喜歡漂亮女老師,在《淘氣包馬小跳之貪玩老爸》中,馬小跳有段時間堅持不去幼兒園,但是后來馬天笑把馬小跳送到了一個漂亮的女老師班里,馬小跳就很開心地去了,甚至想要一輩子都上幼兒園了,這的.確是孩子氣的心理。在中國的原創(chuàng)作品中,像這種描寫“淘氣包”的作品對以往一直刻畫的“英雄式兒童”的作品是一個很大的顛覆,這樣的作品自然會受到長期“模式化”教育之下兒童的青睞,兒童讀這樣的故事一方面可以獲得娛樂消遣,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書中的角色得以釋放。
個性化是消費主義之下的特征,然而對于兒童文學作品來說,仍然有一個度需要把握,為了博取兒童的喜歡,一味地強調個性化,就難免有嘩眾取寵之嫌。所謂“藝術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為了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我們要塑造“高于生活”的作品,卻不能失去“源于生活”的標準。
三、消費商業(yè)化。
速度化與個性化本身就是商業(yè)化的表現(xiàn),出版商為了謀求利益,自然會要求作家盡可能地在最短的時間創(chuàng)作更多的作品,并且要抓住兒童與家長的心理作為賣點。除了這些,譬如說出版商進行的商業(yè)化包裝和宣傳,以及對于周邊產(chǎn)品的帶動(楊紅櫻的多部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些手段無不讓文化作品成為了一種包裝過的消費品;楊紅櫻自己也足跡遍布全國開展讀書活動,參加各種公益,這其實也可以歸于另一種形式的宣傳;再加以媒體界的盲目炒作,許多節(jié)目的專訪評論,媒體界與評論界共同將之營造成“真正走入孩子內心”的符號式作品。
作品原有的真正面目已經(jīng)被掩蓋了,符號特性取代了原本的真實,許多消費者都被這種被營造出來的符號式特性吸引、盲目地跟風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兒童文學研究者朱自強曾經(jīng)說過:“楊紅櫻作品是一種“電視‘圖象’式通俗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如果歸咎責任,我認為主要不在楊紅櫻身上,而是在盲目炒作的媒介,不負責任的、缺乏洞見的童書評論界,還有‘閱讀’能力低下的成人社會(家長、教師),只貪圖后現(xiàn)代‘圖像’媒介的經(jīng)濟利益的兒童文化產(chǎn)業(yè)?!盵4]兒童對于文化消費的選擇有其主動性同時也具盲目性,因而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作家與出版商如何把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呈現(xiàn)于文化市場,老師及家長如何引導兒童選擇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討論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2]楊紅櫻.淘氣包馬小跳[m].南寧:接力出版社..
[3]楊紅櫻.淘氣包馬小跳之笨女孩安琪兒[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1.
[4]朱自強.再論新世紀兒童文學的走勢[j].中國兒童文學,,(1).
相關主義論文篇六
摘要:俠觀念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很長的一種現(xiàn)象,它的存在與法制有一種悖論,俠的出現(xiàn)與存在,是符合法制的內在要求的,并且俠的觀念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制的衰落的情況下,來自民間的對法秩序的呼喚,法制與俠義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俠的本質是信用和正義,法制的本質也是這種要求。同時俠和法制存在一定的沖突,法制的公平正義,與俠的情感因素產(chǎn)生了摩擦和碰撞,本文就這些內容展開討論。
在中國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從戰(zhàn)爭紛紛的春秋戰(zhàn)國到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的晚清,中華大地上都存在著一批慷慨悲歌之士。他們有絕倫的武藝,他們有信用和義氣,他們舍己為人,他們救人于危難,這些人,就是俠。
俠,在中國每個朝代都存在,尤其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表現(xiàn)的更明顯。春秋戰(zhàn)國的二百四五十年中,是天翻地覆的**年代,舊的社會制度在瓦解,新的社會制度在萌生,王室隆替,大國爭霸,世族盛衰,戰(zhàn)爭頻繁激烈,政局變化多端,民無依托。在這種動蕩的大環(huán)境中,俠是大量涌現(xiàn),其中有布衣之俠,有鄉(xiāng)曲之俠,有閭巷之俠。在中國歷史上至今流傳的荊軻等四大刺客,就是這個年代的產(chǎn)物。經(jīng)過秦的大一統(tǒng)和二世而亡,中國從比較安定的環(huán)境中進入了大動蕩的時期,此刻農(nóng)民戰(zhàn)爭風起云涌,揭竿而起,斬木為旗,在這樣的**的年代,俠又大量的涌現(xiàn),這種俠風一直持續(xù)到漢武帝時期。在史書中記載張良收買刺客刺殺秦始皇等一些事跡,還有如漢初的朱家,田仲,王公劇孟等人。漢武帝之前,游俠事跡見于史書,在《史記》中就有《游俠列傳》。但是在漢武帝時期,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逐漸形成,隨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行,在政治上的推恩令的頒布,在逐漸縮小諸侯國的勢力范圍,在經(jīng)濟上采取了重視農(nóng)業(yè),恢復發(fā)展生產(chǎn)的政策,在對外上北擊匈奴,大一統(tǒng)的格局逐漸形成了,在這種環(huán)境下,俠被逐漸鎮(zhèn)壓,禁止,很明顯的是漢武帝誅殺了當時的大俠郭解。東漢以后,科舉的實行,人們只知道功名,更恥于與俠為伍。在唐朝時期,國力強盛,思想上兼收并蓄,人們的思想開放,俠在這個朝代是多少有立足的,也是被李白等詩人在贊頌的。但是,無論如何,俠的.行為有礙于統(tǒng)治,俠的事跡少見于官方史籍,很明顯的在《漢書》中,班固就沒有向司馬遷那樣提及俠的事跡。其實,在民間,俠是時候存在的,在漢代以后的朝代中,甚至在晚清,這種劫富濟貧,救人危難的俠始終沒有消滅,如清末的大刀王五,杜心武等。正是由于俠的長期存在,使俠義觀念在中國產(chǎn)生并發(fā)展流傳,影響著世人,在封建社會中的復仇的人,許多是俠所為。在近代,港臺的武俠小說,也是這種傳統(tǒng)思想在現(xiàn)代的反映,在著名的武俠小說的作者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中,很形象的寫出了中國古代俠的風格和形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俠觀念的核心,是正義和信用。當然這種正義是基于社會和當時的歷史的條件限制下的,是俠士們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進行斷定的結果和認識。司馬遷在《游俠列傳》中寫到: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心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這些話都很客觀的評價了俠的為人和行為。
俠觀念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與中國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在太平盛世,農(nóng)民保持著再生產(chǎn)的能力,有著穩(wěn)定的生產(chǎn)和居住地,統(tǒng)治者也對地方和中央的官僚有很強的控制力,游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是很少的,如貞觀年間,康熙年間。即使在漢代的文景時期,俠雖然存在,但是受到很大的制約,并且有景帝誅俠的行為。而在朝綱紊亂,政治腐敗,秩序無法控制的時候,俠便大量出現(xiàn)。因此,在以人治為傳統(tǒng)的封建中國,社會法制狀況與俠的狀況密切相關。社會越黑暗,法制越不完善,有令不行,游俠就越多。歸根到底,游俠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是與中國歷代人治的消極作用的影響下,不重視發(fā)揮法制作用的結果。在一元集權的權力結構下,權力高于法律的統(tǒng)治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者都十分注重權術,權與法的這一矛盾很明顯。權力的變數(shù)和超常增大,形成了權大于法的政治狀態(tài),權治而非法治,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特別的產(chǎn)物,權治而非法治,必然造成重權輕法,輕法必然越軌。在統(tǒng)治者的越軌過程中,侵犯了人民和其他階層的利益,必然遭到民間或者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人的反對,俠就是這種人的代言人和代表。
[1][2][3]。
相關主義論文篇七
改善是一種文化,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來烘托開展;改善是一種意識,需要長期在生產(chǎn)現(xiàn)場的積累和感悟;改善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需要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堅持,改善的發(fā)起多種多樣,改善的過程千變萬化,改善的結果有喜有憂。2012年改善大會的案例征集工作已經(jīng)過半,筆者在與評委團的溝通中,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這個案例的核心是該公司的一個員工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把握平衡度的高要求而自主的發(fā)明了一個輔助的小工具,使得在生產(chǎn)過程中的水平度調節(jié)快速而又準確。這就是真正的改善文化。
所以,企業(yè)在推廣改善的過程中,大刀闊斧、規(guī)劃全局的大改善項目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大項目改善帶來的收益能夠幫助企業(yè)快速的完成產(chǎn)能的升級和自我的更新。但同時,小改善對于企業(yè)來說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小改善來自一線的智慧,不需要大改善對于人員和資源的綜合調配,一個一線的小小改善實現(xiàn)的可能是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積少成多、滴水穿石的凝聚力和改善文化也會隨著這一個個的小改善而在整個企業(yè)中鋪開。全員參與的改善對于企業(yè)來說才是最好的改善文化。
因此,員工成長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企業(yè)發(fā)展的一大步。小小的改善之于員工是操作流程的便捷,之于企業(yè)可能就是改善文化的推廣與鋪開。凝聚了全員智慧的改善才能大踏步的向前邁進,實現(xiàn)了員工自主改善的文化才能長久持續(xù)的鋪開,小改善帶來的效益可能就是企業(yè)大大的進步。
相關主義論文篇八
在一個社會急需大規(guī)模的建設與生產(chǎn)時,代表力量,速度與主觀力量的男性主張就會成為主流意識,而當一個社會進入過剩與動蕩時,關切品質,更具有包容性與韌性的女性主張又會抬頭。從新裝飾運動到戰(zhàn)后包豪斯的誕生,從高科技到環(huán)保主義,從流線型到簡約主義,從極簡風格到新古典,新浪漫主義,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暗含了中國古老哲學的相生相克的規(guī)律,也印證了社會變革與大眾審美之間緊密的互動關系。分析與歸類時下流行的主張,科寶博洛尼將部落文化、fusion文化、新裝飾主義、新浪漫主義、懷舊主義在女性主張風潮下完美演繹,重新看待并不莫測的`“流行世界”,重新審視“廚房”――這個需要用感覺體味的空間。
新裝飾主義有別于傳統(tǒng)的裝飾主義的華麗感,新裝飾時代講求紅花綠葉的搭配,著重于實用,典雅與品味。在呈現(xiàn)精簡線條同時,又蘊含奢華感,通過異材質的搭配,并朝向“人性化”的表現(xiàn)方式進展。
新材質主張質感與層次,是未來幾年家居材質運用的新焦點。在科寶博洛尼的新品廚柜中出現(xiàn)了斑馬紋材質,在櫸木質地上烤亮光漆的斑馬紋,動感、野性、張揚、傳遞出更加個性的審美主張;而用廚房餐具剪影裝飾的護墻,則極富情趣,運用光與影的變化,營造出空靈流動的室內氛圍。
科寶博洛尼衛(wèi)浴。
雖不能強求家具與時尚同步,然而新裝飾微風卻已溫和的揚起。新裝飾主義使家具在呈現(xiàn)精簡線條同時,又蘊含奢華感,通過異材質的搭配,如大理石配上木桌腳、玻璃配上塑鋼,簡單又帶點奢華味道,并朝向“人性化”的表現(xiàn)方式。
傳統(tǒng)的裝飾風格,家具主要受到埃及文化與現(xiàn)代主義的影響,用簡單幾何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新裝飾主義保留了傳統(tǒng)家具造型呈現(xiàn)的俐落線條美,以復合材質的表現(xiàn)方式,加入更多對“人”的尊重,而不再張牙舞爪的表現(xiàn)。
這波新裝飾風的興起,也與自然的木料與皮革資源有限相關,所以雖然裝飾,卻也包含人文關懷,其中金屬的鋁與鉻的運用廣,搭配木質成為桌椅,而造型上則以簡單的陽光放射型、金字塔型等幾何圖形為主。
相關主義論文篇九
《燕子》。
1.自學本課生字、生詞,注意積累,賞析好詞好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和想像,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2.我們再來看看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樣的?
二、初讀課文。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了課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東西?請讀課文。
2.自讀課文。
3.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自讀要求:
(1)讀課文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每個生字;
(3)組員輪讀課文(每人一節(jié)),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節(jié),讀給小組成員聽。讀后其他組員評議,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
4.檢查小組合作學習情況。
三、小組研讀。
1.這是一篇經(jīng)典散文,之所以能經(jīng)久不衰,就是因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個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飛行美歇息美。
(2)你們小組最想研讀那一方面的美?(小組成員商量研讀專題)。
2.出示研讀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美;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練讀。
3.學生研讀,教師巡視并參與研讀。
四,匯報交流。
(一)匯報交流“外形關”
1.研究外形美的.小組匯報。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兒?
(2)你們從哪些詞句讀出了這種美?01。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jié),其他成員評價。
2.練習。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對()翅膀,加上()的尾巴,湊成了()的小燕子。
(二)匯報交流“春之關”
1.研究“春之美”的小組匯報。
(1)這一節(jié)通過哪些景物來展示春之美?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2)你們認為哪些詞句寫得比較好?為什么?
(3)最后一句寫小燕子對表現(xiàn)“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這一節(jié)的四句話順序能不能顛倒?為什么?
---------------------------。
(5)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6)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jié),其他組成員評價。
2.練習。
&nb。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
在媽媽理發(fā)店隔壁的屋檐下,有幾只小燕子正在辛苦的做燕窩。它們用嘴一口一口的叼來了泥和草,一點一點的粘在墻上。就這樣用了十幾天,燕窩終于做好了。從那以后,我每天都要抬頭看一下,看燕子媽媽有沒有生出寶寶來。盼呀盼!終于有一天我抬頭一看燕窩里有三只小燕子在嘰嘰喳喳的叫呢,好像在說:“我餓了。”然后我就看到燕子媽媽很快就飛出去了,一會兒又飛回來了,我看到燕子媽媽嘴里叼了一條小蟲子,但是三只小燕子的嘴都是向上張的,很大很大,先給誰吃呢?燕子媽媽一想:還是給最小的寶寶吃吧。于是燕子媽媽就把嘴里的蟲子放進了最小的燕子嘴里,然后又飛出去了,就這樣,燕子媽媽一天一天的很辛苦的把小燕子們喂養(yǎng)長大了。
可是,已經(jīng)有兩只小燕子會飛了,還有一只小燕子不管燕子媽媽怎么教,它也不敢飛。忽然有一天,我抬頭正好看到小燕子在嘰嘰的叫,原來是燕子媽媽在教它學飛呢。只見燕子媽媽用自己的嘴巴使勁的推小燕子,但是小燕子只是在嘰嘰的叫個不停,好像在說:“媽媽,我怕,我不敢飛。”燕子媽媽好像在說:“小寶貝,不用怕,有媽媽在,勇敢一點,你看哥哥姐姐們都會飛了。”小燕子終于在媽媽的鼓勵之下試飛了好幾次。
第二天,我看到燕子媽媽帶著三只小燕子在天空中快樂的飛翔。我覺得燕子媽媽真是了不起,我以后也要學小燕子一樣堅強勇敢!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一
表象理論結構特征。
學作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產(chǎn)物,是西方文論的重要延續(xù),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了自身的理論體系,對其研究中承載著人類的物質與精神文化,尤其是表象理論的發(fā)展,其特征、結構對、、文化等有了新的闡釋,尤其是結構中的定型對文學造型與藝術事實對現(xiàn)實生活的模仿等在文學文化領域有了新的解釋,是對當下文學文化現(xiàn)狀研究的必然需求。
語言文化學自產(chǎn)生來時,在人文思想上堅持以為文本的理念,對各文化的特殊性加以尊重,對文化的內在性、民族性與本然性作出闡釋。表象與知識更具有名族地域特色,因此對表象理論的研究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情感傾向、自我文學、藝術等的發(fā)展與獨特的思維特征。
本文所寫的是表象問題,它與知識更具有民族特性,其獨特的表象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在表現(xiàn)其獨特的民族族心智特征上有重要意義。
表象一詞并不是語言文化學先發(fā)明的,在古老的東西方早有其淵源。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就曾提出“概念來自表象”和“靈魂不能無表象而思維”的觀點;中國中的表象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周易》中,其中所表述的'“象”更多的是意象,《周易》從“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角度出發(fā),通過不同的意象來闡述世界本原以及事物的本質。
認為表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印象留存于大腦記憶中,其產(chǎn)生是由外在的刺激物所引起的。學認為在頭腦中形成的對感知事物的形象,無論是否受到刺激引發(fā)都存在于人們的意識里,也就是說,表象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已經(jīng)潛入到我們的思維之中,不自覺的影響我們的活動,同時表象還具有強烈的民族傾向性與思維特性。因此,對于語言文化學的民族來講,表象更具重要性。因此語言文化學的表象理論研究對國際間文化的交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言文化學中的表象不同于一般意義的表象,包括形象與概念,以及與之相關的意義屬性??梢姡Z言文化學范疇的表象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個體的。表象結構在當代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更為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所提供的獨有形象,其結構所帶給我們的直觀刺激性、可感性更是讓大眾感到快意。也就是說,表象在更廣范圍的國家文化交流中,通過研究民族語言文化的特點,進而探詢民族思維和精神世界,達到為國際文化交流服務。
表象可以分為集體表象和個體表象,因為表象具有雙重性,它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集體的,這是表象特有的個體性和超個體性。具體到個體來說,每個個體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個體表象,而從個體所屬的民族文化角度來看,必然要接受從這一文化共同體中繼承下來的民族的共同的表象,這就是集體表象。兩者之前的區(qū)別研究在語言文化學之前便有:有的把集體意識看做成員世代繼承的公同的信仰和感覺系統(tǒng),在這個基礎上群體可以產(chǎn)生共鳴;有的認為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形式,是“一般思想”中的知識,其內容、功能和再現(xiàn)都受社會制約;有的認為社會表象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而不是認知現(xiàn)象,它們是關于行為、思想和價值的多層次系統(tǒng)等。
由上文可知,集體表象是語言文化研究的重點,因此,在表象理論中一般指集體表象。在集體表象的結構體系中主要有先例現(xiàn)象、定型、藝術事實與鬼神。
“先例”或“前例”,指“已有的事例”或者“可供后人援用或參考的事例”。語言學術語“先例性”,基本是這個含義,表示“己有的可以供后人援用和參考的事例”。
先例現(xiàn)象作為一種表象,自然具有表象的特征,但是又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作為先例現(xiàn)象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具有超個體性,在這個個體共同體或者民族文化體中他們對本民族的語言文化很熟悉,如同常識知識一樣熟知,至少知道這些現(xiàn)象存在;在認知層面上這個現(xiàn)象是現(xiàn)實存在的;此種現(xiàn)象在某個民族文化群體的言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帶有民族標識。
先例現(xiàn)象具有自己的原型性與單一性,也就是說同一個民族中的先例現(xiàn)象有著相同的原型形象、評價取向及伴隨意義。先例現(xiàn)象非常廣泛,可以是言語思維活動的各種文本,也可以是非言語類的繪畫等。但是語言文化學理論研究的主要是語言化先例現(xiàn)象,并按照語言單位本身特點將其劃分為先例名、先例語句、先例情景與先例文本。中國的四大文學名著,他們的書名、故事情節(jié)、重要人物等被后人時時提起。這些文本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征,具有先例地位。
定型作為一種復雜的現(xiàn)象,可以從、心、認知學、語言學、民族心理學與民族語言學等方面加以論述,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社會學,社會學家們主張定型是在一定的民族精神需求與文化動機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同種族行為方式相關的模式,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或社會團體對某個需求的語言化符號,是社會需求的反映,在社會化進程中對個體意識有著典型的促進作用。
定型作為表象主要有情景和表象兩種形式,前者是一種行為定型,后者是表象定型。因此定型又可分為情景定型與形象定型,情景定型如排隊、、考試等情景,形象定型按照事物所屬的不同領域有動植物定型、人類定型、職業(yè)定型、社會定型與人定型等。語言文化學主要是對反映民族文化的行為定型和形象定型有所關注,如民族行為定型中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在現(xiàn)實中有的行為定型仍在地區(qū)多以種植農(nóng)作物為為主的形式保存著,還有在婚禮中的行為等也有不少不存。形象定型則側重于更多的動物形象,如在西方文學中,綿羊多指性格上愚鈍、倔強或者順從命運等群體,狗熊是指笨拙、沒教養(yǎng)、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代表。從上可知,定型與先例現(xiàn)象基本相似,都帶有民族性標識,是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是主觀對客體現(xiàn)實的反映。
藝術事實是現(xiàn)實的模仿,可以算是第二種現(xiàn)實,通常是文學等藝術作品中的人或物,它具有一定的民族標識性,對文化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藝術事實主要分為兩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對應物與潛在世界、第二藝術世界,它們都可以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前者以鏡子為例,一方面它具有客觀屬性,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在自我的傳說、神話或文學作品中,鏡子被賦予了神奇的魔力,能夠知道古代、展望未來,這是在前一種現(xiàn)實鏡子對照中的藝術事實。后者是僅僅存在于第二重現(xiàn)實中的藝術事實,如《西游記》哪吒三太子烽火輪、乾坤圈等,這些在現(xiàn)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只存在于潛在的藝術世界。
鬼神不具有原型性,同時在唯一性上比較缺少,他們存在于各種形象之中,如西方古希臘文化與古羅馬文化中的鬼神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有著區(qū)別。鬼神和先例現(xiàn)象處于原型性和唯一性標尺的兩端,具有完全截然相反的兩極性質。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二
基層圖書館是我國基層人員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途徑和場所,加強基層圖書館文化的研究,構建基層圖書館文化研究體系,對于提高基層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fā)展來講都具有重大意義?,F(xiàn)本文就通過分析當前基層圖書館文化研究的現(xiàn)狀,來探討存在于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并分析了其應對策略,以供參考。
目前在我國城市中的圖書館文化建設發(fā)展水平較快,但是基層圖書館的文化建設發(fā)展卻相對較為落后,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與關注。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狀,主要是因為基層圖書館所處的位置、所服務的對象、所建立的制度以及所做出的服務都與城市圖書館有著很大不同,基層圖書館在實現(xiàn)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問題。以下筆者就通過分析當前基層圖書館文化研究現(xiàn)狀,來分析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基層圖書館文化是從組織文化的視角出發(fā)來對基層圖書館的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對于基層圖書館文化的研究是從上世紀90年代末才剛剛開始的。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基層圖書館文化的界定、范疇、內容體系、功能和構建等幾大方面。但是由于文化具有很大的多樣性,也是一個復合體,因此不同的學者對圖書館文化所持有的態(tài)度也存在差異,因此直到現(xiàn)在,關于圖書館文化的界定依然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而對圖書館文化的范疇,很多學者普遍認為有四種,即認為圖書館文化分別屬于社會文化、組織文化、哲學文化以及圖書館管理學與文化學交叉等四種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對于圖書館文化的內容體系,一般認為其主要包括圖書館的價值觀、精神、哲學、目標、道德規(guī)范、形象、心理、傳統(tǒng)習慣、、環(huán)境以及管理方式等多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圖書館文化研究課題。
在對圖書館文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圖書館文化是具有很大功能作用的,因為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積極開展圖書館文化研究能夠起到凝聚、導向、振興、激勵、規(guī)范、效益、輻射、競爭以及發(fā)展等多個功能,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應該重視起圖書館文化研究的重要原因。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國在基層圖書館文化研究方面還相對較為薄弱,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盡快采取措施來改進完善。
(一)信息資源不足。由于基層圖書館一般都設置在農(nóng)村地區(qū)以及一些偏遠地區(qū),信息資源獲取的途徑較少,因而當前基層圖書館普遍存在資源儲存不足的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了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實施。這里所指的資源包括圖書館館藏、設備、信息化建設資源等。
(二)領導對圖書館文化建設不夠重視。一些基層圖書館的領導不能正確處理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fā)展?;鶎訄D書館文化事業(yè)歷史悠久,值得我們發(fā)揚和傳承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很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必須舍棄的東西也不少。因此,我們的工作任務就必須隨之轉變,有取、有舍、有創(chuàng)新,光憑老經(jīng)驗在一定程度上勢必制約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fā)展。
(三)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相關機制不夠健全。機制虛置化也是制約圖書館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基層圖書館根本沒有建立開展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實際操作機制,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虛設,并沒有開展具體工作,導致了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缺乏相應的組織保障。
(一)豐富基層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館藏資源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圖書館物質文化包括:館舍、閱覽室、書庫、服務器、終端、電子閱覽室、圖書傳輸設備等,這些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基石,是構建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和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因此,文獻資源直接影響著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有效展開,影響著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整體發(fā)展態(tài)勢和水平。圖書館要以讀者需求和自身的任務為依據(jù),有重點、有層次地組織開發(fā)文獻資源,并讓新開發(fā)的資源信息盡快傳到網(wǎng)上,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以高質量的資源信息為讀者提供服務,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二)加強基層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核心,也可以說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最高級現(xiàn)象。而這一高級現(xiàn)象是由圖書館的主體――人(館員和讀者)來實現(xiàn)的,這就要求我們圖書館員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職業(yè)道德、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忘我的進取精神和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來引導讀者汲取知識、凈化心靈。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是圖書館物質文化建設和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的領導者。
(三)建立并完善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機制。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在圖書館文化建設中的保障作用。圖書館制度文化建設主導著圖書館物質文化建設,影響著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的保障。圖書館要根據(jù)各自圖書館館藏文獻、館藏規(guī)模、技術條件、設施設備以及崗位的服務目標、性質和服務環(huán)境的不同特點等,制訂相應的管理方法和規(guī)章制度,從而保障圖書館文獻的收集、保存和使用,以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更好地為所有的讀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以完成承擔傳播知識的社會責任。
總之,加大基層圖書館的文化研究不但能夠進一步的完善圖書館文化研究體系,還能夠為提高圖書館文化建設水平,促使基層圖書館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自身職能提供重要理論基礎。目前我國的基層圖書館文化建設水平還相對較低,還需要我們正確認識其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利用成熟的圖書館文化研究成果來完善圖書館文化建設體系,促進基層圖書館文化服務職能的快速提升。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三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zhàn)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后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臺改為信炮臺;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臺(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zhèn)遠炮臺,增建永安、鞏固炮臺,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臺。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chǎn)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抗日將領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zhàn)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敵機的輪番轟炸,并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fā)動猛烈攻擊。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拼死抗擊。戰(zhàn)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黨發(fā)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四
維護城市居民的權利是城市政府公權力配置和運作的目的和界限,即城市政府公權力的配置和運作,只有為了保障城市居民權利的實現(xiàn)、協(xié)調權利之間的沖突、制止權利之間的相互侵犯、維護和促進權利平衡才是合法的和正當?shù)摹?/p>
時代特色;法治文化;價值觀。
城市文化是體現(xiàn)城市社會特點、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生活文明程度的區(qū)域性特征極為突出的文化形態(tài)。城市文化的形成、積淀和演進與鄉(xiāng)村文化最本質的區(qū)別就在于其法治化程度更高。這一點,可以從古希臘、古羅馬,乃至中世紀的威尼斯、倫敦,以及近代城市文化的出現(xiàn)和變遷中相伴而生的法律文化的產(chǎn)生中得到印證。因此,可從說法治文化是城市文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體現(xiàn)著城市及其居民對法治的認知、實踐和發(fā)展。同時,文化對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一定意義上,城市法治文化體現(xiàn)和表征著城市自身的經(jīng)濟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fā)展高度。城市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城市這一特定載體之上,由過去和現(xiàn)在的全體城市居民共同參與構建而形成的,表現(xiàn)一個城市所特有的法治精神、法冶理念及法治實踐的文化形態(tài)。在城市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將城市法治文化凝聚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是城市法治的價值指向或價值觀。城市法治文化對培育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識,依法規(guī)范城市居民的行為模式,進而維系城市的基本生活秩序,乃至推動城市的發(fā)展進步與文明程度,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切,都依賴于具有時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的價值觀。為此,我們必須重視構建和弘揚具有時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價值觀。
具有時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在法治價值觀上應當著重強調和正確處理城市法治中的幾個重要關系,也就是引導全體城市居民正確樹立文化價值觀中與法治文化緊密關聯(lián)的權利義務觀、正義觀、效率公平觀和人文觀。
在當代社會主義社會中,城市居民作為人的權利優(yōu)位及與此一致的人人都應恪盡義務是法律價值觀首要因素,即在整個城市法治文化建設中,都應當重視權利優(yōu)位與恪盡義務為關鍵詞,同樣,城市法治文化也不例外。為此,城市法治文化建設就比須要正確處理好兩種關系。一是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二是權利與權力的關系。
在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中,權利優(yōu)位的法律價值觀在本質上意味著:保護人的權利,即城市居民權利是目的;而督促城市居民履行法定義務正是實現(xiàn)權利保護的手段。因為,基本的立法理論告訴我們,法律設定義務的目的在于保障權利的實現(xiàn)、權利是第一位的因素,義務是第二位的因素。人的權利是人的義務存在的依據(jù)和意義。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闯Uf“無權利即無義務”的原因所在。城市法治文化的價值觀同樣如此。很難設想在只有法定義務而無法定權利的條件下,能夠確立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城市法治文化的價值觀。
在權利與權力的關系中,權利優(yōu)位的法律價值觀意味著:城市居民的權利是城市政府公權力的源泉,城市政府公權力的取得是基于人民群眾的信任。維護城市居民的權利是城市政府公權力配置和運作的目的和界限,即城市政府公權力的配置和運作,只有為了保障城市居民權利的實現(xiàn)、協(xié)調權利之間的沖突、制止權利之間的相互侵犯、維護和促進權利平衡才是合法的和正當?shù)?。具體到城市的法律化治理而言,就是要求城市政府堅持奉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維護廣大城市居民最大利益作為治理城市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和權力,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管理城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事務,實現(xiàn)高效、廉潔的治理目標。
正義從來就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正義被人所感知一定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實例而不是通過幾句空洞的口號。我們之所以將法治視為實現(xiàn)正義的最佳途徑,是因為法治能夠有效地從程序和實體兩方面實現(xiàn)人們所要求的正義。首先,法治能促進和實現(xiàn)形式上的正義,即法律訴訟、審判程序上的正義。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的法律糾紛也是大量的。這些沖突和糾紛得到公正的解決的基本前提是沖突和糾紛解決機制與規(guī)則的統(tǒng)一性和合理性。事實上,只有通過統(tǒng)一的法治,才能為人們公正地解決沖突和糾紛提供規(guī)則和程序。法治公正地解決沖突和糾紛,其核心要義就在于必須做到無偏見地、嚴格地適用公開的規(guī)則,同樣情況同樣對待,這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一律平等。其次,法治能促進和實現(xiàn)實質上的正義即分配正義。我們必須承認,在人類社會中,就利益關系而言,既有利益的一致性,也存在著利益的沖突。因此,每個社會都需要一套正義原則來指導社會適當?shù)胤峙淅妗7ㄖ卧趯崿F(xiàn)分配正義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把指導分配的正義原則法律化、制度化,并具體化為人的權利和義務,實現(xiàn)對資源的公正分配。
我們應當特別重視城市中弱勢群體的利益,以提升城市中的弱勢群體利益為出發(fā)點,構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義觀。學者們早就指出:真正正義的利益分配制度,恰恰是對弱勢群體的利益最關注,給予了最充分保護的利益分配制度。按照美國法哲學家羅爾斯的觀點,只有當城市具體的社會利益分配制度指向努力擴大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時,這一制度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正義的。對此,我們在構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正義觀時,理應給予高度關注并在制度建設中使其彰顯和產(chǎn)生實效。
對效率的追求與公平的實現(xiàn)是一對天然的矛盾。我們應當注意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解決這一兩難選擇的標準是“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反映到法律的價值觀上,也是以效率優(yōu)先為特征的。為此,應當以堅持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構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效率公平觀?!靶省笔墙?jīng)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在人們對它的種種解釋和定義中,“價值極大化”或“以價值極大化的方式配置和使用資源”,是其最基本的表述方法。
在當代城市法治文化的價值觀中,效率優(yōu)先的實質與實現(xiàn)途徑在于:權利和權力是最重要的法律資源。這是因為權利和權力可以給人們帶來實際利益,是實現(xiàn)利益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合理的權利和權力安排會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效率優(yōu)先是市場經(jīng)濟的必然規(guī)律。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是自由競爭、優(yōu)勝劣汰。這一不可抗拒的鐵的規(guī)律迫使每一個市場經(jīng)濟的參與主體,包括個人不僅必須有效率的觀念,而且一定要把效率置于優(yōu)先的位置。更進一步說,目前我們所進行的深化改革,實質上就是要對法律資源的重新配置,是權利和權力的系統(tǒng)化重組與安排,其目標正是調動市場經(jīng)濟的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力求獲得更高的效率,實現(xiàn)社會財富的增加。只有先做大蛋糕才能讓每一個人分得更大的那一塊蛋糕,正是這一觀念的形象表述。法律資源配置上的效率優(yōu)先意味著:在整個法律價值體系中,效率價值居于優(yōu)先位置,是配置社會資源的首要價值標準。效率優(yōu)先的法律價值觀應當通過制度安排表現(xiàn)出來。為此,總體法律體系的框架必須以效率為優(yōu)先價值觀來決定權利、權力等法律資源的社會配置。同時,人的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設定和落實,必須以效率為優(yōu)先價值觀來引導、配置。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如前所述,法律的終極價值在于實現(xiàn)公平的正義。在效率與公平發(fā)生沖突時,為了效率的價值目標,公平可以暫退居第二位,但這種暫時的退讓恰恰是為了在更高的程度上實現(xiàn)公平。讓全體城市居民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應當成為我們始終不渝的最高選擇。
維護人的價值、尊嚴和基本權利,無疑是法律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法律要發(fā)揮這樣的功能,勢必涉及在立法、司法和執(zhí)法過程中,人們如何認識人的價值。在關涉人的問題,如人的生命、人格、尊嚴、權利時,一定的法律體系總自覺不自覺地基于某種關于人的價值的價值觀而做出規(guī)范。同時,這種價值觀支配著法律體系中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自覺地在工作中注重去維護人的價值、尊嚴和基本權利;對侵害人的價值的行為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為此,當代法的價值觀必然包含著人文主義并且是其精神核心。我們共產(chǎn)黨人所講的“以人為本”的基本含義應當是:一切從人民群眾出發(fā),一切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把人民群眾作為觀念、行為和制度的主體?!耙匀藶楸尽敝猿蔀楝F(xiàn)代法律價值觀的精神核心,首先是因為人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中心,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價值最終應當體現(xiàn)為人的物質利益的滿足和精神生活的充實,表現(xiàn)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其次是因為健康、文明、高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必須依托于現(xiàn)代人文主義的精神環(huán)境,并需要由包含人文主義精神的法律制度去引導和規(guī)范。
具體到城市法治文化,把“以人為本”放在其核心位置,是基于這是城市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是健康、文明的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是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同步發(fā)展的經(jīng)濟體系。因此,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必須蘊含著豐富的人文關懷與對人的尊重。把以人為本作為構建城市法治文化中的題中應有之義,其目的正是在于通過法律指引城市居民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重視發(fā)展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實現(xiàn)城市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同步發(fā)展。
以上是構建和弘揚具有時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價值觀的相關論文,希望你能喜歡。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五
中國和世界上其它國家各有自己的文化精華,如德國的交響樂、意大利的雕塑、法國的繪畫,英國的文學等等,中國的文化精華可總結為一種雅文化,雅文化體現(xiàn)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更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國人的日常生活和喜好中。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人應充分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文化中國文化精華雅文化文化自信。
文化其實就是一些列價值判斷,比如什么應該,什么不應該,那些是善?那些是惡,又比如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喜歡吃湯圓,喜歡山水畫,常京劇昆曲,崇尚天人合一,重孝道等等,說白了,對于普通人來說,文化就是咱中國人的喜好,比如口味上南甜北咸,東酸西辣,這就是文化。
中國和世界上其它國家各有自己的文化精華,如德國的交響樂、意大利的雕塑、法國的繪畫,英國的文學等等,其中貝多芬、羅丹、莎士比亞等人連中國小學生都廣為熟悉。
大家共同的喜好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文化,也成為咱們區(qū)別于外國人的特征。
談到中國的文化精華時,國人一是覺得很多,二是覺得說哪一樣都覺得不甚合適。
中國人有一個文化,就是謙虛。
一場日常對話的開場白往往是,“我沒文化”。
誰沒個喜好呢,既然有喜好,怎么能說沒文化呢?所以,我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又對別人無礙,就應該大膽說出來,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化精華可以總結為一種雅文化,如以昆曲為代表的“雅曲”,以和田玉為代表的“雅玩”,以古琴為代表的“雅彈”等等。
松下?lián)崆?,高山流水遇知?山間草亭,拍便欄桿,烹茶煮酒論英雄,追求的是心與自然的和諧;有詩曰: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品人生、看歷史,驚濤駭浪平淡看,是灑脫,也是一種一貫的態(tài)度。
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的中國,古人早已在探求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們思考的結果大概就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文化核心,他們的表現(xiàn)或結舍為廬,隱居世外桃源,或行俠仗義,把欄桿拍遍;或兼濟天下,出卿入相,文采斐然。
他們因此給我們的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安靜文化,所憑借的表達形式如書、畫、音樂、玉、茶、香以及建筑、園林等等,這些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關系”的答案,也就是說,藝術是文化的一個出口,文化通過藝術表現(xiàn)出來。
而藝術又是一個人靈魂的出口。
無論身居高位的宰輔,還是日出而作的農(nóng)夫,都會自省,而這種自省的表達,便成為藝術。
我們的藝術是安靜的,也偏重內心的省察和遠大志向的抒發(fā),或者寄情自然的散淡,因此對于觀點的表達都是一種內向形的。
比如飲茶,大部分都是于靜室之中,三兩好友,飲茶對談,往往高于意境而疏于分享;又比如作畫,往往大畫家都不是職業(yè)畫家,所做畫品都要求意境高致,不落俗塵,畫成后多為贈送佳友,或自己收藏把玩,大多曲高和寡。
在社會結構扁平化的今天,這就造成了藝術是文化的出口,而藝術卻沒有為自己找到出口,因為受眾窄,無論是古琴,還是茶道、書法、繪畫、園林、建筑,能者寥寥。
特別是電影,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抓住大眾的眼睛而生,他們花費巨資拍攝的影片,卻通過每張電影票幾塊錢的價格售出,幾乎讓所有人都可以享受電影藝術的成果。
有人說西方也有高雅藝術。
比如小提琴,交響樂,梵高的繪畫,或者是那些雄偉教堂里的高大壁畫,那些有著幾千年的雕塑等等。
我以為那也是商業(yè)文化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
商業(yè)的價值在于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參與財富的創(chuàng)造與分配,這也是我們感覺西方財富分配相對平衡,大部分人都可以過上體面生活的原因。
正是有了這樣的物質基礎,這些所謂的高雅藝術有著相對較高的普及率。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拉的很好,他能從中感受到宇宙那美妙的節(jié)奏,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小提琴拉得好的人可能大有人在,我們覺得是雅的藝術,在西方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是一種優(yōu)雅的通俗藝術。
這大概是我們總是對自己文化沒有自信的原因,這種不自信,曾經(jīng)自上而下的傳播過,導致的結果就是,至今中國人深信“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總以為外國的就是好的。
總覺得大英博物館比故宮博物院好,總以為金色大廳就比北京那個鳥蛋大劇院好其實,這是一場田忌賽馬,老拿人家擅長的跟自己的不擅長的比,沒有認清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
老祖先留下來的飲茶、書寫、繪畫、佩玉等雅文化,在社會生產(chǎn)力大爆發(fā)的今天,仍被我們所追求。
現(xiàn)代人崇尚的安靜、舒適、和平恬淡的生活方式的沒有改變,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應將我們的雅文化發(fā)揚光大。
知道幾個中國當代玉雕大師的名字,如顧永駿、劉忠榮、宋世義、江春源、高毅進、薛春梅、易少勇、楊曦、蔣喜等等。
財富的創(chuàng)造分配方式的改變,會讓中國藝術找到自己的出口,藝術在普通民眾中所形成的凝聚力將爆發(fā)出非常巨大的能量,就像美國大片一樣,我們只有建立起非常強烈的文化自信,中國才能迎來真正的盛世!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六
選在語文課文中的鄭振鐸的《燕子》,第一段是這么寫的: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蘇教版是放在第八冊上,文字上作了小小的改動。)一位教師是這樣來啟發(fā)學生讀好這一段的`:我讀了這一段,覺得作者寫得好,幾句話就把燕子寫活了,但又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你們讀了,有疑問沒有。要是有,你們說說看,是不是和老師一個樣?有的說:為什么說是俊俏呢?師:因為燕子的翅膀好看呀!說明作者會用詞。我不是這個疑問。有的說:為什么說活潑機靈呢?師:這是作者的感覺??!說明作者用詞十分精確。這個問題提得有點價值,可也不是老師的疑問。這時,教師提示一下:我們寫動物,一般都是從頭寫到腳,作者寫燕子,寫了幾個方面?學生說:寫了羽毛、翅膀、尾巴三個方面。師:我的疑問就在這里,你們說說看。學生一下子說出來了:為什么只寫這三個方面,頭呀,嘴呀,眼呀,還有身子呀,腳呀為什么不寫呢?師:對了,老師就是這個疑問。你們能回答嗎?對這一疑問的解決倒不難,花不了多少時間,學生就說出:作者抓住重點,寫出了燕子外形的特點。這一段寫得好,好在哪里,學生明白了。
從課堂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還不會提問題。古人說:學貴有疑??墒牵W生缺少提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培養(yǎng)。前幾年有人提出:要學生帶著問題讀。這問題是教師提給學生讀的,所以只能算是給學生提問題的示例。倒底怎么提問題,學生仍然是茫然的。后來有人提出要學生讀出問題來。這對學生學而生疑來說,比帶著問題讀是前進了一步。但是,就學生而言,如何讀出問題來,仍然處于有徑無路走的狀況。上述這位教師的做法,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把問題提供給學生的同時,還使學生悟到這個問題是怎么提出來的。這樣,就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提問題的能力。學貴有疑就要學而生疑,培養(yǎng)學生具有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學生不僅可以把今天的學習搞好,而且還是他們終身受益的事。
相關主義論文篇十七
4.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陳輝。
5.古人有九死而未悔的愛國之心,今人有百折而不撓的愛國之情?!?。
6.人民不能沒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雨果。
7.批評他的國家的公民是在含蓄地為國家作貢獻?!材匪埂じ徊既R特。
8.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喙庵小?/p>
10.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斞?。
11.我贊美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贊美它的將來?!R雅可夫斯基。
14.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錢三強。
15.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18.我重視祖國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愛的兒女?!勘葋啞?/p>
19.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21.祖國,我永遠忠于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zhàn)斗?!ぐ?。
22.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陸游。
23.一個沒有祖國的人,像一個沒有家的孩子,永遠是孤獨的?!冉?。
24.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袑?。
26.黃金誠然是寶貴的,但是生氣蓬勃的勇敢的愛國者卻比黃金更為寶貴?!挚?。
28.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獙O中山。
29.黃金誠然是寶貴的,但是生氣勃勃勇敢的愛國者卻比黃金更寶貴?!挚?。
1.我愿用我作部的生命,從事研究科學,來貢獻給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國和人民。巴甫洛夫。
2.我重視祖國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愛的兒女。莎士比亞。
3.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5.祖國,我永遠忠于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zhàn)斗。肖邦。
6.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陸游。
7.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斓?。
8.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xiàn)大同。——趙博生。
9.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0.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焯亓ⅰ?/p>
11.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透β宸?。
12.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后,亞洲崛起有黃人?!獏怯裾?。
13.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抉R遷。
14.祖國,我永遠忠于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zhàn)斗。——肖邦。
15.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愝x。
16.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芏鱽?。
18.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話,我就有義務把它獻給祖國?!帜?。
19.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蔡煊印?/p>
21.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
22.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櫜?/p>
23.我們波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祖國的。——居里夫人。
24.祖國更重于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欞斶_。
25.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陸游。
26.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懹?。
27.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
28.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愐?。
29.中國人搞出的理論,首先要為中國人服務。——吳仲華。
30.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
31.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大仲馬。
32.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芏鱽怼?/p>
33.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34.國恥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5.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
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2.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愷。
4.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何塞馬蒂。
5.不能設想,一個沒有強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
6.中國惟有國魂是最可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人才真有進步。魯迅。
7.愛國主義是超越于原則之上的對于不動產(chǎn)的一種專橫的崇拜。喬治簡納森。
9.位卑不敢忘憂國。陸游。
10.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12.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李希仲。
13.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
14.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18.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陳輝。
19.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啊!大仲馬。
20.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73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