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23:17:17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范文(13篇)
時間:2023-11-27 23:17:17     小編:文鋒

總結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指導。怎樣提高溝通能力,讓自己的觀點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下面是一些寫作總結的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一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對課程標準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對認識地區(qū)地理有九點目標要求(課標):

(1)在地圖上找出某一地區(qū)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讀圖說出該地區(qū)地理位置的特點。

(2)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地區(qū)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說出地形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3)運用圖表說出某一地區(qū)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yè)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4)運用地形圖說明某一地區(qū)主要河流概況,以及對河流城市分布的影響。

(5)運用地圖和資料,指出某一地區(qū)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fā)展影響最大的一種或幾種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6)舉例說出某一地區(qū)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優(yōu)勢。(7)說出某一地區(qū)最有影響的區(qū)域性國際組織。(8)運用資料描述某一地區(qū)富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9)說出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材希望通過學習,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熱點地區(qū)和熱點問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地觀、和平觀。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學生通過第六、七章的學習、訓練,不但收集資料的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對資料信息進行選擇、分析、對比、歸納的能力也初步形成。同學們不但學會通過身邊的事例分析歸納地理知識,還學會了分析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與人文環(huán)境各方面的聯(lián)系與相互影響。

(三)、教學目標確定:

1、知識與能力。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利用各種途徑收集信息,特別是利用網絡進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2)在眾多紛繁的資料中,要學會鑒別有用資料,要做到取其精華,要“言之有理,論之有據”。

(3)對所用資料進行探索、對比和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4)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按自己的興趣自行組組進行分析、研究,并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

(5)學會用分析法和歸納法學習區(qū)域地理。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中東資源的分析,懂得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的辨證思想。(2)初步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地觀、和平觀。

(3)在活動中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學會與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適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教學重、難點和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分析中東的宗教民族差異帶來的沖突。

二、教學策略:

本次教學活動還是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課堂內容為“動蕩的中東”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選一方面,在閱讀大量的有關地理資料,并對資料信息進行分類、選擇、取舍、整理、分析、概括的基礎上歸納中東成為世界長期的熱點問題的因素。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課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術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關的內容資料進行自主探究,最后通過小組討論,班上匯報方式展示出來。

三、教學媒體: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小組討論的匯報材料。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二

(一)知識教學點。

知道中東地區(qū)的范圍、主要國家及城市、重要的臨海、海峽及運河;記住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水資源的分布狀況及原因,宗教類型,文化的差異和矛盾。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運用地圖分析本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統(tǒng)計數字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qū)經濟及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通過中東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qū)產生水資源匱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qū)爭端。

4.通過閱讀材料和圖片,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qū)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產生的原因。

5.通過學習,能總結出本區(qū)成為熱點地區(qū)的主要原因。

(三)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世界上焦點地區(qū)和焦點問題的習慣,學會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資源觀及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觀念。

3.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平等觀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對戰(zhàn)爭。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重點。

1.總結、歸納中東長期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

2.中東地區(qū)戰(zhàn)略性的地理位置。

3.石油資源的分布、生產、輸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氣候和河流分布特點,文化宗教的差異。

(二)難點。

1.運用相關資料,總結、歸納一個地區(qū)對世界影響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作用。

3.正確看待和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三)教學突破。

1.通過讀中東地區(qū)圖,引導學生分析出中東周圍的臨近海洋,地處的大洲,總結出中東地處聯(lián)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重要戰(zhàn)略位置,并通過填圖練習進行鞏固。

2.豐富的石油資源部分,把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數一一列出,進行比較,說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分析中東的石油產區(qū)圖,找出產油的主要國家,引導學生分析它們圍繞的中心是波斯灣(簡稱海灣)。討論分析波斯灣石油外運航線圖,結合世界的地形圖,找出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和運河及到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引導學生從航線的粗細上分析出輸出量的大小,并通過填寫填充圖冊的練習進行鞏固。引導學生分析討論“20世紀,中東曾為石油而戰(zhàn)”這句話,進一步理解豐富的石油資源使本區(qū)成為熱點原因之一。石油是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出路,設計“假如你是中東地區(qū)的總署,你打算怎么辦?”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人與資源相協(xié)調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攻破重難點。

3.分析世界氣候圖和中東河流分布圖,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并得出:中東地區(qū)氣候干旱,河流稀少,少數的河流又幾國共用,必然引起對水資源的爭奪。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討論“21世紀,中東將為水而戰(zhàn)!并且中東一直在為水而戰(zhàn)”,讓學生知道:這里的水貴于油,讓同學們獻計獻策,幫助中東解決這一難題,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攻破了重難點。

4.通過布置學生課后收集、查找阿拉伯國家的風俗、民情資料,分小組交流,學生自學文化差異部分的知識,明確中東地區(qū)文化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長期的熱點問題。

1.導人新課。

同學們,在電視中經常看到一些有關戰(zhàn)局問題的國際新聞報道,今天老師就選了一些,請同學們認真地看,說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國家?(播放課件中收集的有關巴以沖突、伊拉克戰(zhàn)爭等地區(qū)戰(zhàn)局的新聞報道)總結:看來這個地區(qū)成為世界的熱點,這個地區(qū)有一個專有的名字,你們知道人們通常叫它什么地區(qū)嗎?中東為什么一直成為世人所關注的熱點地區(q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認識中東,走進中東。

板書:一、長期的熱點地區(qū)。

2.布置學生小組交流收集到的相關資料,有代表性的圖片可以用實物投影儀集體展示,讓學生達成共識。及時地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表揚鼓勵。

3.聽了剛才的交流,同學們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述一下中東。

4.教師承轉:中東地區(qū)國家眾多,二戰(zhàn)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戰(zhàn)爭連綿不斷。

5.通過上面的活動,結合你收集的資料和自己的想象,說說你印象中的中東。假如你是一名中東的中學生,你愿不愿意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并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為什么中東一直成為世界的焦點?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了解一些其中的原因。

(二)三洲五海之地。

1.人們?yōu)槭裁窗堰@個地區(qū)叫做中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回答和補充。

2.課件展示中東地區(qū)的地圖,這就是中東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qū),請大家對照課本第3頁的亞洲地理分區(qū)圖,看看它和西亞有什么區(qū)別?找出本區(qū)的主要國家和城市。

補充提示:西亞不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而中東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3.讓學生找出中東周圍的海及海之間聯(lián)系的大洋。并觀察里海的位置特點。

總結:中東處在聯(lián)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樞紐地位。

4.對于兩洋、三洲、五海的溝通,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你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了它們的哪些內容?提示學生從兩要道的發(fā)展史,分別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哪兩個海(作用)來說明。

5.補充:這里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這是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之一。(板書)。

6.展示中東地形圖(課本51頁圖),讓學生找出中東地區(qū)的主要地形特點,為分析本區(qū)經濟及水資源狀況打基礎。

7.布置學生填圖練習。完成課本52頁活動。小結,導人課題:中東地區(qū)長期的戰(zhàn)爭另一重要原因:為石油而戰(zhàn)。(板書)。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2.展示課件:課本第53頁圖8.5中的三個比例數。

3.出示中東石油分布圖,找出主要的產油國,歸納分布的特點。

4.展示波斯灣石油外運航線圖(課本53頁圖8.6),讓學生分析主要有幾條航線,并參照世界地形圖找出各航線主要經過的海洋、海峽、運河和所到達的國家和地區(qū),記住主要的咽喉要道,并再次對本區(qū)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粗袞|的石油產區(qū)圖,除了海上運輸、在陸地上有什么運輸方式?了解運輸方式,為以后學習打基礎。

5.同樣是輸出至西歐各國,航線a和航線b的差異何在?提醒學生根據你查到的關于蘇伊士運河的資料解釋。

6.教材第55頁提到“有人說:20世紀中東曾為石油而戰(zhàn)”.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局勢?可以提示學生哪些國家最垂涎中東的石油。

7.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采一點,就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都在考慮石油資源采完以后,本國經濟的出路問題。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這種單一的經濟有什么。弊端?假如你是中東地區(qū)的經濟總署,你打算怎樣做?(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總結:及時地表揚鼓勵學生智慧的無窮,并說明,這種單一的經濟對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制約。所以,我們要注意人類的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要有計劃地利用當地的資源,還要進行多種經營。

六、板書設計。

三洲五海之地——東西方交通要道。

中東長期的熱點地區(qū)。

豐富的石油資源——為石油而戰(zhàn)。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三

初一在整個初中階段很重要,有扎實的基礎,會使學習更加輕松。下面就為您推薦內容中東,希望您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中東。

第一節(jié)中東(第二課時)。

一、課程標準。

3、通過了解阿拉伯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性;通過了解以色列的干旱農業(yè),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huán)境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重點。

1、中東地區(qū)干旱的氣候。

2、中東地區(qū)的文化差異。

三、講授方法和教學前準備。

1、教學課件。

2、查找一些資料和照片,內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農業(yè)以及中東地區(qū)的各宗教和民族。

3、查找中東地區(qū)的新聞資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了解中東地區(qū)發(fā)展經濟的優(yōu)勢條件;現(xiàn)在請大家看看這幅圖。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學生:沙漠面積廣大。

講述:阿拉伯半島上竟然一條河流也沒有。想一想,為什么這里沙漠廣布,河流稀少?

活動:“麥地那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圖”,請學生描敘熱帶沙漠氣候的氣候特征。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提問:上面的說明這里常出現(xiàn)很多國家爭奪一條河流的情況,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會這樣?

提示:由于干旱氣候,才使水資源在這里顯得尤為珍貴。

講述:

這樣的氣候特征對當地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呢?(閱讀材料課本56頁)。

轉接:

既然這里水資源如此缺乏,那么這里能不能發(fā)展農業(yè)?

(可以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

展示圖片:(以色列的節(jié)水農業(yè)、噴灌、滴灌)。

解釋:

以色列國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個月無雨。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xiàn)代農業(yè),令世界驚嘆。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同時防止了土壤鹽堿化。

小結:

我們中國西部也有與以色列相類似的情況,在農業(yè)生產上,也應該向他們學習。

轉接:

(民族、種族、宗教、領土、歷史等方面)。

總結:

學習了這一節(jié)內容,你們應該對中東地區(q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請大家回去寫一篇小論文,對中東戰(zhàn)爭根源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

設計者:廣州市第四十中學政史地科組何冬。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四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旨在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為后面章節(jié)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說出一則關于中東的新聞或一個與中東相關的詞語。

(2)能看圖比較中東與西亞范圍的不同之處。

(3)能在“中東”地圖上找出“兩洋、三洲、五海”。

(4)能看圖說出中東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分布。

2.能力目標。

通過讀圖,分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東石油的分布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培養(yǎng)對地理信息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習地理的興趣,關注時事的意識、熱愛和平的態(tài)度,正確看待和使用資源,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中東的戰(zhàn)略性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

(2)難點: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中東石油對地區(qū)經濟和國際政治的影響。

四、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對新事物易產生興趣,好奇心強,但不穩(wěn)定。因此,在教學中需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已學習過日本、東南亞等區(qū)域地理知識,對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備基本讀圖和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學生的閱歷淺、知識面較狹窄等因素,看問題的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法、問題討論法、啟發(fā)式談話法、讀圖分析法、講授法。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學內容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師用深情生動的語言導入]。

地球母親的孩子很多,卻有一個孩子倍受災難,頻繁的沖突、戰(zhàn)爭,再有自然災害的侵擾,本來干涸的身軀,又千瘡百孔,被割被搶更是災難深重,它就是母親最關注的孩子——中東地區(qū)!(展示課題)課題質疑通過深情生動的語言導入并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激發(fā)學生興趣,為本課一個良好開端。

承轉[問題]這個地區(qū)在哪里?為什么把這個地區(qū)叫做中東呢?

[課件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名稱來歷文字簡介。

中東包括這樣一些國家和地區(qū),請大家和西亞比較一下,有什么區(qū)別?

[課件展示]中東地區(qū)圖和中東與西亞比較圖。

[結論]中東比西亞多了個非洲埃及,少了一個阿富汗。中東包括除阿富汗的西亞國家,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請注意看圖上哪些國家是跨洲的?分別跨了哪兩個大洲?(土耳其跨亞洲和歐洲,埃及跨亞洲和非洲)巧制中東與西亞比較圖課件,使學生很快明白中東的范圍。

長期的熱點地區(qū)請同學看這樣一組關于中東地區(qū)的新聞報道(請男、女播音員播報)。

[課件展示]新聞報道內容。

再看攝影師在中東大地上拍下的幾幅照片。

[課件展示]戰(zhàn)爭畫面圖。

這些報道和圖片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這里戰(zhàn)爭頻繁,所以成為世界的焦點,并且受到美國等大國的關注。)。

報道中都提到哪些戰(zhàn)爭?(兩伊戰(zhàn)爭、中東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巴以沖突)。

[課件展示]中東——世界熱點地區(qū)。

一灣。

兩洋。

三洲。

五海。

之地教師轉承: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中東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

[課件]關于兩次中東戰(zhàn)爭的介紹。

師提問:為什么中東的戰(zhàn)爭會有英國和法國插手?他們在爭奪什么?(蘇伊士運河)。

師追問:為什么要爭奪蘇伊士運河?(因為這里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

[課件展示]中東地區(qū)圖(一灣、兩洋、三洲、五海)指導學生讀圖。

師提問:你怎樣來描述中東地區(qū)的海陸位置?

位于亞洲西部,歐洲的東南,非洲的東北(地跨三大洲)。

師提問:這一地區(qū)有哪些主要水域?(五海,一灣)。

師追問:這些水域當中,哪些是相通的?通過哪些水道相通?(里海和地中海通過土耳其海峽相連,地中海和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相連,阿拉伯海和波斯灣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相連)。

師追問:除了內部相通外,哪些水域還和外面的大洋相連?(地中海與大西洋,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相連)。

[活動]完成第52頁第1題第(1)小題。

[課件展示]1、表格圖答案。

2、里海介紹。

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有什么重要性?

[課件展示]土耳其海峽圖。

[簡介]是里海通往地中海的橋頭堡。

[課件展示]蘇伊士運海圖和簡介。

師轉承:看來,中東地區(qū)地跨三大洲,又通過五海一灣連接了兩大洋,它的地理位置的確很重要。其實,它在歷史上就曾經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絲綢之路”、“阿拉伯數字的傳播”、“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都與這兒有關。)。

老師小結:看來重要地理位置確實給中東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豐富的石油資源剛才我們還提到了海灣戰(zhàn)爭,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場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

[課件展示]海灣戰(zhàn)爭資料。

美國插手中東問題的關鍵性原因是什么?(石油問題)。

[課件展示]1、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

2、四個主要石油生產國。

3、石油運輸航線圖。

[討論]1、中東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2、中東石油的'分布狀況;

3、中東石油的主要輸出路線。

學生代表回答:

1、中東石油儲量、產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2、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qū)。

[課件展示]波斯灣圖文介紹。

[課件展示]航線a、b、c圖。

師小結:由此可見,這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需要中東的石油資源,以美國為首的這些國家在中東有著很大的利益可圖,因此,他們要干涉中東事務。

[課件展示]美國發(fā)動海灣戰(zhàn)爭的深層目的。

[課件展示]“石油美元”

(發(fā)展旅游業(yè),發(fā)展信息產業(yè),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振興民族工業(yè)……)。

總結今天我們分析了中東地區(qū)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請大家注意,從我用的形容詞來看,這兩點都是這個地區(qū)發(fā)展經濟的優(yōu)勢條件,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看到,這些優(yōu)勢條件在給它帶來利益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麻煩,因此,大家今后一定要客觀的看待一個地區(qū)的自然條件。

作業(yè):1.完成課本中活動題空格填充。

2.搜集中東水資源和文化方面的資料。

3.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寫一封關于協(xié)調解決中東事宜的信。

中東地區(qū)除了具有地區(qū)優(yōu)勢以外,也有阻礙其經濟發(fā)展的不利方面。水資源和文化差異同樣使其成為世界焦點,具體怎么回事?請聽下節(jié)分解。設置懸念,引起學生再學習的欲望。

九、板書設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五

知道中東地區(qū)的范圍、主要國家及城市、重要的臨海、海峽及運河;記住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水資源的分布狀況及原因,宗教類型,文化的差異和矛盾。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運用地圖分析本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統(tǒng)計數字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qū)經濟及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通過中東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qū)產生水資源匱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qū)爭端。

4、通過閱讀材料和圖片,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qū)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產生的原因。

5、通過學習,能總結出本區(qū)成為熱點地區(qū)的主要原因。

(三)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世界上焦點地區(qū)和焦點問題的習慣,學會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資源觀及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觀念。

3、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平等觀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對戰(zhàn)爭。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突破。

(一)重點。

1、總結、歸納中東長期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

2、中東地區(qū)戰(zhàn)略性的地理位置。

3、石油資源的分布、生產、輸出及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4、氣候和河流分布特點,文化宗教的差異。

(二)難點。

1、運用相關資料,總結、歸納一個地區(qū)對世界影響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作用。

3、正確看待和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三)教學突破。

1、通過讀中東地區(qū)圖,引導學生分析出中東周圍的臨近海洋,地處的大洲,總結出中東地處聯(lián)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重要戰(zhàn)略位置,并通過填圖練習進行鞏固。

2、豐富的石油資源部分,把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比例數一一列出,進行比較,說明其在世界中的地位。分析中東的石油產區(qū)圖,找出產油的主要國家,引導學生分析它們圍繞的中心是波斯灣(簡稱海灣)。討論分析波斯灣石油外運航線圖,結合世界的地形圖,找出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和運河及到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引導學生從航線的粗細上分析出輸出量的大小,并通過填寫填充圖冊的練習進行鞏固。引導學生分析討論“20世紀,中東曾為石油而戰(zhàn)”這句話,進一步理解豐富的石油資源使本區(qū)成為熱點原因之一。石油是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出路,設計“假如你是中東地區(qū)的總署,你打算怎么辦?”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人與資源相協(xié)調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攻破重難點。

3、分析世界氣候圖和中東河流分布圖,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并得出:中東地區(qū)氣候干旱,河流稀少,少數的河流又幾國共用,必然引起對水資源的爭奪。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討論“21世紀,中東將為水而戰(zhàn)!并且中東一直在為水而戰(zhàn)”,讓學生知道:這里的水貴于油,讓同學們獻計獻策,幫助中東解決這一難題,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攻破了重難點。

4、通過布置學生課后收集、查找阿拉伯國家的風俗、民情資料,分小組交流,學生自學文化差異部分的知識,明確中東地區(qū)文化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長期的熱點問題。

1、導人新課。

同學們,在電視中經??吹揭恍┯嘘P戰(zhàn)局問題的國際新聞報道,今天老師就選了一些,請同學們認真地看,說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國家?(播放課件中收集的有關巴以沖突、伊拉克戰(zhàn)爭等地區(qū)戰(zhàn)局的新聞報道)總結:看來這個地區(qū)成為世界的熱點,這個地區(qū)有一個專有的名字,你們知道人們通常叫它什么地區(qū)嗎?中東為什么一直成為世人所關注的熱點地區(q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認識中東,走進中東。

板書:一、長期的熱點地區(qū)。

2、布置學生小組交流收集到的相關資料,有代表性的圖片可以用實物投影儀集體展示,讓學生達成共識。及時地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表揚鼓勵。

3、聽了剛才的交流,同學們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述一下中東。

4、教師承轉:中東地區(qū)國家眾多,二戰(zhàn)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qū),戰(zhàn)爭連綿不斷。

5、通過上面的活動,結合你收集的資料和自己的想象,說說你印象中的中東。假如你是一名中東的中學生,你愿不愿意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并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為什么中東一直成為世界的焦點?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了解一些其中的原因。

(二)三洲五海之地。

1、人們?yōu)槭裁窗堰@個地區(qū)叫做中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回答和補充。

2、課件展示中東地區(qū)的地圖,這就是中東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qū),請大家對照課本第3頁的亞洲地理分區(qū)圖,看看它和西亞有什么區(qū)別?找出本區(qū)的主要國家和城市。

補充提示:西亞不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而中東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3、讓學生找出中東周圍的海及海之間聯(lián)系的大洋。并觀察里海的位置特點。

總結:中東處在聯(lián)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樞紐地位。

4、對于兩洋、三洲、五海的溝通,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你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了它們的哪些內容?提示學生從兩要道的發(fā)展史,分別是哪兩個大洲的分界線,溝通了哪兩個海(作用)來說明。

5、補充:這里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要道,這是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之一。(板書)。

6、展示中東地形圖(課本51頁圖),讓學生找出中東地區(qū)的主要地形特點,為分析本區(qū)經濟及水資源狀況打基礎。

7、布置學生填圖練習。完成課本52頁活動。小結,導人課題:中東地區(qū)長期的戰(zhàn)爭另一重要原因:為石油而戰(zhàn)。(板書)。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2、展示課件:課本第53頁圖8、5中的三個比例數。

3、出示中東石油分布圖,找出主要的產油國,歸納分布的特點。

4、展示波斯灣石油外運航線圖(課本53頁圖8、6),讓學生分析主要有幾條航線,并參照世界地形圖找出各航線主要經過的海洋、海峽、運河和所到達的國家和地區(qū),記住主要的咽喉要道,并再次對本區(qū)重要的地理位置加深理解。看中東的石油產區(qū)圖,除了海上運輸、在陸地上有什么運輸方式?了解運輸方式,為以后學習打基礎。

5、同樣是輸出至西歐各國,航線a和航線b的差異何在?提醒學生根據你查到的關于蘇伊士運河的資料解釋。

6、教材第55頁提到“有人說:20世紀中東曾為石油而戰(zhàn)”。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局勢?可以提示學生哪些國家最垂涎中東的石油。

7、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采一點,就少一點,所以這些產油國,都在考慮石油資源采完以后,本國經濟的出路問題。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這種單一的經濟有什么、弊端?假如你是中東地區(qū)的經濟總署,你打算怎樣做?(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總結:及時地表揚鼓勵學生智慧的無窮,并說明,這種單一的經濟對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制約。所以,我們要注意人類的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要有計劃地利用當地的資源,還要進行多種經營。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六

本節(jié)課第一課時主要有兩個知識點:一是中東的位置及其重要性;二是中東的石油資源,具體包括: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和輸出路線。針對上述知識點,我設計并講解了這節(jié)課,現(xiàn)將這節(jié)課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有:

1、新知識都是從地圖中獲得的`,使地圖在本節(jié)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運用,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2、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都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

二、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1.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熱烈,今后要加強師生之間感情的培養(yǎng)與交流,要多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培養(yǎng)他們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為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了重點知識不突出,這與我調控課堂的能力有一定關系。今后,我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科學的分配45分鐘,使得知識主次分明,以提高課堂效率。

針對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今后在教學中,我會把成功的地方繼續(xù)發(fā)揚,不足之處改正過來,讓今后的課堂更加完美無憾。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中東地區(qū)的范圍、主要國家及城市、重要的臨海、海峽及運河;記住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水資源的分布狀況及原因,宗教類型,文化的差異和矛盾。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地圖分析本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統(tǒng)計數字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qū)經濟及對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通過中東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qū)產生水資源匱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qū)爭端。

4.通過閱讀材料和圖片,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qū)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產生的原因。

5.通過學習,能總結出本區(qū)成為熱點地區(qū)的主要原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養(yǎng)成關注世界上焦點地區(qū)和焦點問題的習慣,學會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資源觀及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觀念。

3.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平等觀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對戰(zhàn)爭。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運用相關資料,總結、歸納一個地區(qū)對世界影響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作用。

3.正確看待和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方法和教學用具: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中收集的有關巴以沖突、伊拉克戰(zhàn)爭等地區(qū)戰(zhàn)局的.新聞報道,引導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這些國家)。

提問:中東為什么一直成為世人所關注的熱點地區(qū)?為什么這個地方有這么多的戰(zhàn)亂?

生:石油、宗教、土地、種族、水。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對,但是,你們忽略了一個:位置!!請同學們看地圖,你來描述一下中東的位置特征!

生:緯度位置,相鄰位置。

師:用四個字概括:五海三洲之地!我們再來看一下絲綢之路的地圖,你來描述一下,中東地區(qū)的位置重要性!

生:東西方文化、物質交流的中轉站!

師:是的!通過土耳其海峽,就可以連接歐洲、亞洲;跨過蘇伊士運河,就到達非洲大陸!這也是自古以來兵家相爭的原因,從波斯帝國,到阿拉伯帝國,無不在這里留下痕跡!

中東戰(zhàn)亂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這里豐富的石油資源!為了爭奪石油發(fā)生的戰(zhàn)爭有哪些呢?

生:海灣戰(zhàn)爭,美伊戰(zhàn)爭等等。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中東地區(qū)的石油分布圖,哪里的石油分布最多?

生:波斯灣地區(qū)。

師:請同學們打開填充圖冊13頁,并翻開書本28頁,根據提供的資料,分析以下問題:

(1)為什么中東地區(qū)的經濟被稱為“石油經濟”?

(2)中東的石油主要輸往哪些國家和地區(qū)?

(3)石油輸送的路線經過哪些地方?

(4)“石油經濟”對中東地區(qū)的經濟結構和發(fā)展前景有什么影響?

生:略。

生:略。

師:這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中東戰(zhàn)亂的兩個原因,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探討!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中東一直以來都是世人關注的熱點地區(qū),為什么?

我們上節(jié)課分析了兩個原因。請一位同學來回顧我們上節(jié)課的內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豐富的石油。

師:很好!我們今天來看看,中東地區(qū)還有什么原因,使這片地區(qū)這么“火熱”!

生:以色列和敘利亞,水資源。

師:戈蘭高地的爭端曾經一度成為中東和平的關鍵!為什么水資源這么寶貴?甚至要用戰(zhàn)爭來爭取?因為缺水,所以爭水。

那為什么會缺水呢?

請同學們看書本29頁的中東氣候類型圖,說說這個地方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生:熱帶沙漠為主。

師:中東缺水,但是石油很豐富,如果你是中東的居民,你會利用石油換來的金錢做什么?

生:買水!

師:他們發(fā)展了海水淡化工廠,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發(fā)展農業(yè)!

教材30頁,海灣6國海水淡化日產量圖,看看是哪些國家淡化海水?

生:略。

師:中東的戰(zhàn)亂,使不是還有其它的因素?

生:宗教和民族沖突!

師:請同學們閱讀31頁,再補充你所知道的與宗教、民族有關的沖突?

生:略。

師:雖然中東地區(qū)多戰(zhàn)亂,這里的居民還是要生產生活的,那么他們種什么,養(yǎng)什么,吃什么?翻到書本32頁,請你來歸納一下。

生:略。

小結:至此,我們學習了中東地區(qū),了解和認識了這個地方戰(zhàn)亂的地理背景。請一位同學做一個總結。

生:略。

練習:填充圖冊。

第三課時:

活動設計:

(1)主題:中東歷史上的戰(zhàn)亂。

(2)目標:通過回顧曾經在中東地區(qū)出現(xiàn)過的帝國,讓學生深刻了解中東自古以來特殊的地理位置,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3)方式:小組活動(7個),科代表組織活動過程、評價方式。

(4)準備工作:提前3個禮拜布置課題,由學生小組自由報名參加;。

(5)活動時間:1個課時。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八

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而本章以自然資源為題,僅選取了土地資源、水資源作為學習內容,所以筆者認為,在學習過土地資源后,本節(jié)承擔著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重大問題,初步認識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和“增強對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逐步養(yǎng)成關心和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的任務,這一目標的達成,與“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的課程性質高度吻合。

依據初中地理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對教材的分析,特確立以下目標。

2.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水資源的概念和主要水體;利用圖表、數據等資料感知水資源緊張的現(xiàn)象,并嘗試分析水資源緊張的原因及對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認識到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以及對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

過程與方法:

在課堂中滲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地理的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活動性的課堂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多元互動”為手段,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以課堂激勵性評價促進發(fā)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協(xié)作和團隊意識。

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節(jié)水意識,增強對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逐步養(yǎng)成關心和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評價,使學生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與他人交流,并學會欣賞他人。

3.重點和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以及對策是重點和難點。原因一是學生很容易從材料中感知水資源緊張的現(xiàn)象以及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但是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水緊張?在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下學生很難作出全面的解釋。二是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獲取地理信息,用地理學科的思維、方法、語言分析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這對于只有一年學習經驗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受過節(jié)約水資源的教育,但是否已經內化為行為?根據日常我對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還很不夠,所以課堂中一定要從心靈打動學生,促使今后養(yǎng)成關心和愛護資源的行為習慣;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經過學生的家鄉(xiāng)山東濟寧,多數學生都知道,能夠感受身邊的地理事物,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初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好表現(xiàn)、求知欲強,已經初步具備了讀圖、用圖、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學中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努力構建學生合作、交流、展示的平臺,在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獲取成功的幸福體驗。

根據初中地理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和筆者十八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地理的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活動性的課堂。在課堂中,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載體,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重視各種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lián)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進而達到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新的`“四維”育人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筆者遵循“導而不牽”“活而有序”等教學思想,通過“教學目標問題化”,設疑激趣,促使學生“我想知道為什么”,“我要學”,“探究中學”,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上課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突現(xiàn),個性的張揚和創(chuàng)造性的釋放,最終實現(xiàn)地理學科特殊的教育功能。

以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學習單位,三個學習小組為一學習小隊的基本評價單位(一個班額50人的班大約要分成4個學習小隊),建立起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課堂中既有教師的評價,更有學習小組、小隊的自評、互評,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行為的變化,以落實初中地理新課標對課堂評價的要求。

情境導入,設疑激趣:

(多媒體展示:一張幾乎干涸的黃河照片)。

師設疑:考考你,你認得這條河嗎?可以給個小小的提示,這可是一條大名鼎鼎的河。

學生迷惑,猜測,一般會認為是一條內流河,教師出示答案:黃河,并進一步給出學生有關黃河斷流、城市缺水、我國水緊張的有關資料,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感知水資源的緊張以及帶來的影響,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我國水資源總量在世界居第六位,為什么缺水這么嚴重?和人口多有關,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由學生自主確立,學習的主線就是:為什么我國水緊張?怎樣解決?筆者認為,學生能夠設疑自主確立學習目標,本身就是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

(板書)學習目標:1.水緊張的原因。

2.對策。

(多媒體設施應用于教學,具有高效、直觀、形象等特點,但是多媒體不能取代板書,原因有:第一,漂亮的板書本身就是對學生美的陶冶;第二,多媒體的展示有即時性,某個需要的內容不可能在屏幕長久的、突出的展示。)。

師講:為了解決我們的學習目標,我們需要一個預備知識,什么樣的水才能算是水資源?水資源主要儲存在哪里?用三分鐘自學課本p61和p62的圖3.6地球上的水,并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每組設有組長、發(fā)言人、記錄員、聯(lián)絡員等職務,職務不固定,按期輪流,這樣保證每個學生在小組活動時都是參與者,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學生按學習小組發(fā)言,不完整處其他小組補充,得到以下結論:水資源僅指淡水資源,人們使用的水主要來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河水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水資源的多少。

(這個知識點的落實,使學生認識到河流流量可以反應水資源的多少,而河流的水源主要來自降水,因此水資源豐富的地區(qū)降水多,河流數量多,流量大,反之缺水,將水資源多少的知識遷移到已經學習過的降水分布的知識,難點得到突破,并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礎。學生轉入水資源緊張的探究學習)。

學習小組內探究,探究的結果記入學案,要求組長組織組內交流,記錄員及時在學案上記錄,聯(lián)絡員可以到其他小組調研,教師巡視指導。(這是一個組內生生互動、組組互動交流學習的過程,教師提供學習資料,搭設腳手架,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完成探究過程,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探究活動步驟:

第一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導學案的1、2、3題的要求。

1.觀察學案上的圖1,你能找到某些地區(qū)缺水的原因嗎?

我們小組的發(fā)現(xiàn):

圖1長江、黃河年流量曲線。

(該圖反映了河流的流量存在季節(jié)變化,夏秋多,冬春少,因此水資源也存在夏秋多,冬春少的分布規(guī)律,那么在春季農作物返墑時會感到用水緊張;有的學習小組甚至會將長江年徑流量與黃河年徑流量比較,得出水資源有地區(qū)分布不均的特點,長江流域的水資源比黃河流域的水資源豐富的結論,應該高度肯定學生的結論,并且表揚他們善于使用比較、綜合分析問題的地理學習方法)。

2.觀察圖2、圖3,你能找到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原因嗎?哪些地區(qū)缺水現(xiàn)象嚴重?

我們小組的發(fā)現(xiàn):

圖2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圖3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水資源和耕地。

(圖2反映了我國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由圖3可以看出南北方水土匹配不合理,北方嚴重缺水。通過1、2問題的探究,目的讓學生發(fā)現(xiàn)我國的缺水現(xiàn)象與水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有關,我國水資源的分布有哪些規(guī)律?)。

3.有關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原因,我們小組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根據前期地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分析地理現(xiàn)象時要多問為什么?尋找原因時要站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角度分析。本問題的設置,可以促使學生總結:我已經用了哪些方法分析問題?還有哪些地方沒有想到?于是自然想到人為因素造成的缺水有:人口多,經濟發(fā)展迅速,水浪費,水污染等。

第二步各小組競爭選派代表發(fā)言,要求其他小組傾聽,評價,并補充自己的意見。

(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每個問題每個小組都展示,所以3個問題需要4個學習小隊競爭回答,其他小隊對答案作出評價。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究活動的總結,是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也是欣賞別人、肯定自我的過程。通過組間競爭和評價,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與他人交流,并學會欣賞他人。最后根據各學習小隊的表現(xiàn)選出“最閃小隊”)。

第三步達成共識:(多媒體展示)。

水資源緊張的原因。

第四步尋找解決水資源緊張的途徑,請同學們提供“金點子”,四個問題分配到各學習小隊,每隊解決一個難題并出一套方案,并說出理由。

問題二:水資源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北方耕地多水少用水緊張,怎么解決?

問題三:你知道有哪些水浪費的現(xiàn)象?你有什么建議?

問題四:水污染的途徑有哪些?你能為避免水污染做點什么?

(本活動結束在小隊中評選“智多星”)。

第五步教師在多媒體上記錄學生的答案,再總結,屏幕展示:

師講:同學們通過努力,完成了在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是不是每個同學都達標了呢?老師想現(xiàn)場采訪一下,和同學們交流。

(進入檢測反饋環(huán)節(jié))。

1.你能打開心扉跟同學們交流自己或家人存在的浪費水的現(xiàn)象嗎?

(打開心扉,反思自我)。

2.如果在黑板上畫一個圓代表“跨流域調水”,另一個圓代表“南水北調”,你能通過圓的大小、位置說明他們的關系嗎?說明畫圖的理由。

(辨別兩個概念的關系,并進一步了解南水北調工程)。

3.現(xiàn)在山東省濟寧市的水價格是2.90元/立方米,如果政府打算提高水價,你認為制定合理的水價格應該考慮哪些因素?說明你的理由。

(能力的提升,學以致用。2、3題有一定的難度,允許學生討論。三個問題結束后根據學生的回答評出本節(jié)課的“地理之星”。在地理課堂上通過評選“最閃小隊”“智多星”“地理之星”,實現(xiàn)評價目標多元化,創(chuàng)設一種“發(fā)現(xiàn)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作業(yè)布置:

用漫畫、詩歌、調查(文字長短不限)、dv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式反應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立足現(xiàn)實,從不同的視角,反映地理問題。形式的不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特長)。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重視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學生的學習小組為基本探究單位,通過教師的引導,要求學生按照探究的規(guī)律,獲得探究結論,實現(xiàn)了學生間智慧的共享;通過有關黃河斷流、城市缺水、我國水緊張的大量學習資源的補充,學生緊密的聯(lián)系生活,為節(jié)水出謀劃策,讓學生學習身邊有用的地理;要求學生通過圖表獲取地理信息,凸顯地理學科特色;通過探究水資源緊張的原因,到提出我國水資源緊張的措施,形成知識的鏈接,體現(xiàn)了教師建構知識系統(tǒng)的思想。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九

1.天氣指一個地方的短時間的變化,它是多變的,我們常用陰晴、氣溫高度、風力大小等語言來描述天氣狀況.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具有穩(wěn)定性,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所以氣候用氣溫和降水情況來描述.

第二課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1.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叫氣溫的年變化.氣溫變化的大小用溫差衡量,有日較差、年較差;用氣溫曲線圖來表示氣溫的變化.

2.一天之中氣溫最高值一般出現(xiàn)在午后2時,氣溫最低值出現(xiàn)在日出前.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氣溫日較差.

3.熱帶地區(qū)氣溫的年變化小,溫帶和寒帶氣溫的年變化大.

4.等溫線是指在地圖上將氣溫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平滑曲線,在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小.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呈閉合狀態(tài),中心氣溫低的地方,表示這里是低溫中心.等溫線呈閉合狀態(tài),中心氣溫高,表示這里是高溫中心.

5.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

緯度位置: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海陸分布:同緯度地區(qū),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6.在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上,等溫線的分布與緯線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溫線更平直,這是因為南半球性質比較單一,海洋面積廣闊,而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導致北半球等溫線比南半球彎曲的多.

第三課降水的分布與變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種形式,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用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在地圖上將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3.赤道多雨;兩極少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緯度地區(qū),沿海地區(qū)多雨,內陸少雨.

4.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雨極”;太平洋東岸的智利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干極”.

6.測量降水量基本儀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第四課世界氣候類型。

1.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重要因素.

2.熱帶氣候類型:熱帶地區(qū)全年高溫,但降水量的地區(qū)差異較大,形成了四種不同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3.溫帶氣候類型:溫帶緯度較低的亞熱帶地區(qū),大陸東岸為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西岸為地中海氣候;中緯度地區(qū),大陸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岸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陸內部為面積廣闊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緯度較高的地區(qū)則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4.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又稱極地氣候,包括冰原氣候和苔原氣候.冰原氣候分布在南極大陸和北冰洋的一些島嶼上,地面覆蓋著很厚的冰雪;苔原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帶,苔原氣候的地面生長著苔蘚、地衣等低等植物.

5.高原山地氣候:在中低緯度的高山高原地區(qū),由于海拔較高,終年低溫,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第五課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等.

2.緯度因素:受地球形狀的影響,不同緯度接受太陽熱量的多少不同,導致高度緯度之間氣溫和降水存在明顯的不同.

3.海陸因素:陸地上的水汽主要來自海洋,因此,離海洋較近且能受到海洋潤濕氣流的影響的地區(qū),一般降水多;而遠離海洋的地區(qū),一般降水少.另外,由于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吸熱與散熱的情況也不同.陸地吸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則相反.因此同緯度地帶,夏季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氣溫海洋高于陸地.

4.地形因素: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增加1000米,氣溫下降約6℃.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六課人類活動與氣候。

1.氣候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很大,如水稻適宜生長在濕熱條件下,小麥適宜生長在溫涼干爽的環(huán)境中.

2.人類活動也對氣候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人類活動可以改善局地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人類的某些活動,會導致氣候惡化,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內容分析:中東地區(qū)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熱點地區(qū),所涉及到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也是學生所渴望知道的,但由于本課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借助網絡資源來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于是我本著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經過篩選和整理構建了這節(jié)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網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情況分析: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樂于探究,對網絡有所了解,有興趣進行這樣的學習。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存在差異,為了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我組織學生采用分組合作探究學習。

根據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在教材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及應用網絡資源的可擴展性,我設計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網頁課件,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與人協(xié)作能力以及分析總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原因,明確在各國、各民族關系中,應強調對話而非對抗,呼吁世界和平。

教學重、難點:中東地理位置,主要借助了網頁型課件,通過自主探究、讀圖分析,填圖互動等方式加以突破。

三、教學媒體:

采用自制多媒體網頁課件,突破常規(guī)教學手段的局限,豐富教學內容,形成空間地圖概念。

四: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于中東戰(zhàn)爭一直都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所以我以中東戰(zhàn)爭為切入點通過學生所見所聞自由發(fā)言,來激發(fā)學生對中東的學習興趣,從而在分析探討引發(fā)中東戰(zhàn)爭原因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并進入中東地理位置的學習。

(二)明確主題探究新知。

接下來讓學生打開《中東》網頁課件,先找學生給大家讀一讀網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學習步驟和本節(jié)課所需達到的學習目標并明確各組所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要求各小組帶著相應問題借助網頁上的這些文字資料、地圖資料以及音像資料等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突破本節(jié)重、難點。

由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而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好動,為了避免學生盲目點擊,所以事先要讓學生了解網上學習的要求和操作步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帶著各自問題有序的動起來。在借助網頁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搜集整理信息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與同學的協(xié)作意識。

(三)結合資料匯報總結。

接下來要求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點擊資料匯報講解所探究的'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匯報完畢后其他小組也可對其提問并評價。以達到不僅本組學會,還要教會其他小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接下來進入練習反饋板塊采用小組競賽進行填圖游戲的方法來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因為地理位置的確定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部分,而常規(guī)教學又很難讓學生形成空間地理概念,所以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競相挑戰(zhàn)不同難度星級指數的拼圖練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一步建立空間地理概念,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學生填圖競賽的過程中一定要強調既快又準,避免有的學生怕出錯而遲遲不敢填,耽誤時間。

(五)誘導點撥歸納總結。

練習結束后,啟發(fā)學生說出本節(jié)課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的收獲,并鼓勵學生借助中東網站上的這些信息資源進行課下自主學習,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幫學生理清本節(jié)思路,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為下節(jié)課學習做下鋪墊。

教學流程:

明確主題探究新知。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結合資料匯報總結誘導點撥歸納總結。

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借助網頁課件采用網上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展開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過我還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個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不夠完善,有的學生沒有完全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積累、反思、總結、完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十一

1、位置與范圍:南方地區(qū)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區(qū)地形復雜多樣,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南方地區(qū)屬于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4、土壤:由于水熱充足,這里植被常綠。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中發(fā)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qū)被稱為“紅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貴高原被稱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長。

二、重要的水田農業(yè)區(qū)。

1、南方地區(qū)氣候濕熱,發(fā)展農業(yè)的水熱條件優(yōu)越。

2、南方地區(qū)耕地多為水田,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yè)區(qū)。

3、平原地區(qū),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山區(qū)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緩坡。

4、主要農作物。

(1)糧食作物: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

(2)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3)三種常見的食材:蓮藕、椰子、竹筍。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十二

1.成因: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及錢塘江的泥沙淤積形成的濱海平原。

2.發(fā)展農業(yè)的條件:地勢低平,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河網縱橫。

3.位置: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

4.交通: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和眾多的鐵路、公路干線,以及現(xiàn)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

二、“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原因:

中國改革開放,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一國兩制”理論日趨成熟與完善,成為中英兩國的指導思想;1984年《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發(fā)表。

回歸。

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

人教版地理中東教學設計篇十三

1、新課程對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經驗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只有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其局限性并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才能形成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先進的教學觀念和個人化教育哲學。我們應該重視它。

2、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展示這樣,即鍛煉了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有增強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為了讓學生確實感受中東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qū)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和災害。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當有關中東地區(qū)的圖片慢慢展開的時候,同學們隨著一聲“啊”同學們開始在小聲討論起來。畫面上的小男孩應該是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一雙充滿恐懼的眼睛。

曾經是巴勒斯坦人民美麗的家園,然而現(xiàn)在卻是狼籍一片,凄涼不堪,這些圖片給學生強烈的震撼,激發(fā)學生對和平的珍惜之情,此時。當我介紹到這的時候,整個班級一片寂靜,把他們都帶進了情境當中,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這里了??粗麄兊谋砬椋壹拥卣f:“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名中東的中學生,你有何感想?如果給大家所在國的領導人或世界人民說幾句話的機會,此時你最想說什么?”“我們需要和平”,“百姓是無辜的”,“我想要一個家”“為什么要戰(zhàn)爭呢?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之中。

讓學生以中東地區(qū)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來體會和感受對和平的渴望,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能很好的達到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生們紛紛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是那樣地虔誠,那樣地真實。我似乎真的看到中東的中學生在向世界人民呼吁和平。整個教學活動中形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學生與學生群體之間的多重的網狀交互關系。從而完成了第一個教學重點——中東——世界的熱點地區(qū)。

4、而第二個教學重點我是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特征。我通過讀圖和對地理信息的歸納、對比以及分析來完成的,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判斷、總結、歸納的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82048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