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三教案設計(熱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5:34:19
練習三教案設計(熱門19篇)
時間:2023-11-30 15:34:19     小編:BW筆俠

教案是教師為了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而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在編寫教案時,要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接下來,請大家關注一下這些教案的編寫要點和注意事項。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一

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同桌同學兩人一組比一比“看誰先到達終點。”老師還應另備幾組題供學生游戲計算。

2.練習三3。下面每題得數(shù)各是幾十多?

(1)先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組題:86―30和37―3。

讓學生討論一下它們的得數(shù)各是幾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完成剩下的三組題,老師巡視,對估算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集體交流估算結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讓學生計算出這8道題的結果,并與估算結果進行比較。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二

(1)根據(jù)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畫出能夠搭配的詞)。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每個括號里的兩個詞。

(2)討論:括號里每一組的兩個詞在意思上有什么聯(lián)系?(意思相近)。

(3)明確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詞,也會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詞語相搭配。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的:

1、通過創(chuàng)設“月球旅行”這一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2、能從“月球旅行”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3、加強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

4、通過觀察、獨立思考、合作等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學習的過程,在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體驗。

教學重點:通過創(chuàng)設“月球旅行”這一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教學難點:能從“月球旅行”這一情境中,提出其它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二、合作探究。

1、看,智慧老人、淘氣和笑笑已經(jīng)進到了飛船里,淘氣心里可高興了,他迫不及待的問大家:“還有多少分發(fā)射?”

(1)引導學生認真看時間。

(2)你是怎么想的?

(3)從8:55到9:00經(jīng)過了5分,從9:00到9:15經(jīng)過了15分,所以還有20分發(fā)射。

(4)小朋友們能用所學的知識幫助淘氣和笑笑,那我們就和他們一起去月球旅行吧?。ò鍟n題)。

2、我們安全地來到了月球的快樂城堡,進入城堡的門有2個,你覺得智慧老人、淘氣和笑笑走哪個門省錢呢?快來根據(jù)兩個門的門標價錢幫他們算一算吧!

(1)你幫他們選擇哪個門?為什么?

要求學生列出數(shù)學算式,說明理由。

他們走第二個門省錢。因為如果走第一個門他們要用:3×8=24(元),走第二個門他們要用:10+6+6=22(元),所以說走第二個門更省錢。

(2)想進入快樂的人可不只智慧老人他們?nèi)齻€,看又來了一家三口人和一家兩口人,下面我們來個比賽,男同學幫三口人的算,女同學幫兩口人的算,看誰最先讓他們走進城堡,而且最省錢。

男生:走第一個門省錢。第一個門要花:3×8=24(元),第二個門要花:10+10+6=26(元)。

女生:兩個門都可以走。第一個門要花:2×8=16(元),第二個門要花:10+6=16(元)。

(1)一共需要幾艘飛船?

(2)飛1圈需要3分。

(3)最多乘2人。

(4)票價5元。

誰來幫淘氣解決他的問題?

飛4圈需要12分。我列的算式是:3×4=12(分)。

誰來解決“一共需要幾艘飛船”這個數(shù)學問題?

一共需要4艘飛船。我列的算式是:8÷2=4(艘)。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智慧老人的要求是:同桌合作完成校園的設計,用自己的話說清楚、說完整圖的位置方向。

6、哪位同學能把自己設計的月球?qū)W校展示給大家看看?

三、小結:

1、月球旅行就要結束了,通過你們的表現(xiàn),我知道你們的收獲一定不少,誰愿意來說說?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和要求1、能讀懂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

教學重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86頁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shù)?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

二、合理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

1、教科書第87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tǒng)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shù)情況,選擇條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2、教科書第87頁“實踐活動”。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教學目標和要求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眾數(shù),并解釋其實際意義。

2.根據(jù)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表示數(shù)據(jù)的不同特征。

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tǒng)計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并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眾數(shù)。

教學難點平均數(shù),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的概念和區(qū)別。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去找工作時,他一般最關注什么?

生:工資。

生:工作環(huán)境和待遇。

師:是呀,找工作時工資的多少往往是人們最關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廣告上寫著:本超市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1000元,現(xiàn)招收工作人員若干。李叔叔一看條件還不錯,就去應聘。超市副經(jīng)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員的工資表。

某超市工作人員月工資表單位:元。

經(jīng)

理副。

經(jīng)

理員工a員工b員工c員工d員工。

e員工。

f員工g員工h員工。

i

月工資3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50。

問題1(投影呈現(xiàn))請大家仔細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剛才我算了一下,這11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資是1000元。

師:對,我們學過平均數(shù)的知識,平均數(shù)是1000元是沒有錯的。

生:不過,我還是認為存在欺騙性,因為兩位經(jīng)理的工資很高,而工作人員的工資都不到1000元。

師: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來這組的數(shù)據(jù)中,由于出現(xiàn)了兩個很大的數(shù)據(jù)所以平均數(shù)1000不能反映真實超市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水平,你認為應該用怎樣的數(shù)反映這個超市的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比較合適呢?請大家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的特點,然后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小組討論。)。

生1: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用600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個人。

生2:我認為650元比較合理,因為它正好是中間那個數(shù)。

生3:我們還認為可以把兩個經(jīng)理的工資去掉再求平均數(shù)。

師:大家分析的不錯,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數(shù)外,數(shù)學上還有兩種統(tǒng)計表可以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數(shù)與眾數(shù)。(板書)。

師:按照你的理解能說說什么是中位數(shù)嗎?

生1:中位數(shù)可能就是中間的那個數(shù)。

生2:我要補充一下,應該是按大小順序排好后,中間的那個數(shù)。否則,如果把經(jīng)理的3000元放在中間,就不行了。

生:650。

生:用中位數(shù)更合適,兩位經(jīng)理的工資太高了,平均數(shù)太大。

師:對,平均數(shù)會因為一些特別偏大或特別偏小的數(shù)據(jù)的影響,不能很準確地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而這種極端的數(shù)據(jù)對中位數(shù)沒有影響。數(shù)據(jù)650處于中間,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資,能表示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等水平,李叔叔應當關心中位數(shù)。

師: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眾數(shù)?

生:眾是多的意思,應該是出現(xiàn)最多的一個數(shù)。這里600出現(xiàn)4次,眾數(shù)600元體現(xiàn)的是多數(shù)人的工資水平。李叔叔應該關心眾數(shù)。

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五

(3)集體回答.

1)出示第五題的圖,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

2)獨立完成書上第五題的填空。

3)說說梨比蘋果少4個是怎樣看出來的?(要讓同桌互相說說,并多請幾名學生口述想的過程o)。

三.布置作業(yè).

四.教學后記:通過同桌比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4~3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說出答案.

2.導入新課.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操作:。

同學做抓花片游戲,排一排比一比哪種花片抓得多?多多個?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還有別的方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從13個里面去掉8個,剩下的就是紅花片比藍花片多的。用減法算。13―8=5.所以紅花多,多5個。

同桌說說是怎么想的?

4)再抓幾次比比看,誰抓得多,多多少個?(每次都要說出怎樣計算花片比另一種花片多多少個)。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隊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書:24―20=4。

集體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該怎樣解答.

3.老師小結:。

像這樣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題目物品們可以用減法計算,從較大數(shù)中去掉同樣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全課小結.

五.教學后記:通過圖文結合,能讓學生更直觀,學得輕松.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教學重點:培養(yǎng)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同學們,國慶節(jié)期間,你們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讓幾個同學說一說)。

2、國慶節(jié),不僅我們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進“節(jié)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jié)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jié)日廣場)。

二、探索學習。

(一)廣場上。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jié)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并體會祖國的美好)。

2、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那你能根據(jù)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3、學生獨立觀察畫面,思考,把自己的問題在小組里說給其他同學聽。

4、集體交流。

各小組同學派代表,將本小組問題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學或某個小組同學回答。

5、小結:同學們真會動腦,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乘法問題,那請你們在課本上找到每個算式相對應的圖畫,把算式寫在旁邊。

(二)瞻仰烈士紀念碑。

1、同學們,在節(jié)日中,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上隊禮,他們會對烈士說什么呢?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鮮血、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烈士,更不能辜負烈士的熱血,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才能把祖國建設得更美!

3、連一連。請問下面三幅圖(課本31頁)各是誰看到的?連一連,說一說每一幅圖是從紀念碑哪個面看到的。

(觀察圖畫,發(fā)揮想像力,獨立思考,動手連)。

4、全班交流。

三、實踐與應用。

第4單元分一分與除法。

第1節(jié)分桃子。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分桃子”的活動過程,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樣多。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直觀的數(shù)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與同伴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分桃子”的活動過程,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知道平均分是分得同樣多。

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故事引入、課件出示8個桃子圖。

(1)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聽童話故事對不對?

2、學生動手分桃子,教師巡視輔導個別學生。

3、匯報與交流。

(1)誰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給大家看呢?(請不同分法的學生上講臺展示并說一說)。

(2)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情況整理并板書。

(3)如果你們是這2只可愛的小猴子,媽媽的這種分法,你們會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那你們說怎樣才會最公平呢?

(5)請你們再動手分一分。(生匯報)。

(6)通過你們這么一分,現(xiàn)在每只小猴拿到的桃子就是同樣多了。

二、關注過程,自主發(fā)展。

1、通過分類,提示“平均分”。

現(xiàn)在猴媽媽又拿出6個小木塊,要小猴子把它們分成2堆。你們想想它會怎樣分。

2、同桌之間擺一擺、說一說。

3、小組匯報。

4、教師整理板書。

(2)大家說得真棒!聰明星獎給你們。

5、提示平均分。

像這樣“每份分得的結果同樣多或一樣多”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叫做平均分。

6、數(shù)學游戲--嘗試平均分物體。

(1)下面請大家一起做一個游戲,看誰平均分得快。(請12個同學站在中間)。

(2)誰先來試一試,說一說?

(3)同學們的想法太棒了,老師都沒有想到這么多。這幾位同學是學習上的小能手,獎給他們小星星獎章。

7、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擺學具操作,學習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的結果都是一樣多,叫做平均分。

三、運用方法,活化提高。

打開書第32頁,分一分第2、3題。

(1)每只小貓分到的魚要同樣多,每只小貓分到幾條魚呢?請同學們動一動筆,畫一畫,連一連,你是怎么分的。

(2)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3)請再看第3題,先自己分一分,再在小組里輪流說給大家聽,你是怎樣分的。

四、結合生活,練一練。

1、有12根筷子,有()雙。用小棒擺一擺。

2、投影出示14支鉛筆,2個文具盒,連一連平均每盒放幾支?

3、計算機出示20個圓圈,每5個圓圈拼成一個奧運會圖標,可以拼幾個?請擺一擺。

5、16只蜜蜂在采蜜,飛走了一半,還剩()只。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五、總結:

1、說說你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知識?

2、這節(jié)課中,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學習過程中,你碰到過困難嗎?你是如何對待的?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八

(1)兩人一組討論括號里的詞哪一個能和括號后面的詞搭配。

(2)用“――”畫出選出的詞語。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選的詞語。

(2)把選出的詞語和后面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先指名讀,再齊讀)鼓舞斗志,改正錯誤,推廣經(jīng)驗,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廣”、“提高”4個詞,要求學生說出后面分別和它們搭配的.詞。

(4)說一說括號里剩下的詞語可以和哪些詞相搭配。(如:鼓勵同學、克服困難、推動生產(chǎn)、增加收入)。

二、學習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句。

(2)要求學生做縮句練習。(夏天是個城市)。

(3)說一說這個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當)。

(4)口頭修改,要求不改變原意。(“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麗的”)。

(5)教師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是讀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進行修改。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九

(1)每個小組派代表站起來匯報他們的想像。

(2)對發(fā)言的同學匯報的不足之處,給予補充并發(fā)表白己的意見。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評點,提醒學生想像的內(nèi)容不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讓學生自己準備,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3)指名講,教師及時給予提醒和幫助。

(4)和同桌互相說說這件事。

教后反思: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內(nèi)容(課題)。

教學目標和要求1.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正確地讀寫百分數(shù)能運用百分數(shù)表示事物。

2.會解決有關百分數(shù)的簡單實問題。

教學重點解決有關百分數(shù)的簡單實問題。

教學難點體會百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組織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數(shù)、百分數(shù)。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備注欄。

一、復習舊知。

讓學生說說百分數(shù)的含義。

二、指導練習。

1.教科書第73頁第3題。

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最后全班講評。

2.教科書第75頁第8題。

先讓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數(shù)與所有植樹總棵樹的百分幾。

獨立完成后,全班講評。

3.教科書第7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明白“優(yōu)秀率”的含義,鼓勵學生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書第75頁第11題。

先看表,弄清題意,然后獨立完成。

學生匯報全班講評。

授課教師:

教學過程備注欄。

5.教學“實踐活動”

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體會百分數(shù)、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

然后鼓勵學生分別總結生活中使用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的例子,結合具體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業(yè)設計教科書第73頁第1、2題。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教學內(nèi)容(課題)整理與復習(第一課時)教科書第76頁。

教學目標和要求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對所學知識及時思考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的概括和整理能力。

教學難點對所學知識及時思考和整理。

教學準備計算機課件。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備注欄。

一、指導整理。

1.學“你學到了什么?”

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并用簡單的語言對每個單元進行概括。

學生進行交流然后匯報。

教師鼓勵學生富于個性的整理方式,并于全班講評。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指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

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學生自評通過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二、指導練習。

1.練一練。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77頁1題。

教師個別指導全班講評。

2)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77頁2題。

數(shù)學學科(五年級)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

教學過程備注欄。

讓學生自評。

然后請學生自己出題進行練習。

三、總結。

教師請學生試著小結相機補充。

作業(yè)設計教科書第77頁345題。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2、在拼搭和辨認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3、讓學生在猜一猜、搭一搭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fā)學生對操作活動產(chǎn)生興趣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從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玩搭積木,同學們高興嗎?今天老師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點,不僅要考察誰會搭,還要考察誰會看、會畫。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教師說明活動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師發(fā)出指令:用4個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有3個正方形。

3、學生分小組討論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學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狀。

5、教師發(fā)出指令:從上面看有4個正方形。

6、教師發(fā)出指令:從側面看有2個正方形。

7、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自己新搭的立體圖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叢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8、學生分小組做上述拼搭游戲。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第1題:學生先用正方體學具搭出題中立體圖形;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后,再做判斷和選擇;組織交流。

2、第2題:學生按題目要求獨立想一想、搭一搭、看一看,再連一連。

3、第3題:引導學生明確題意;學生先想一想,再獨立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組織全班交流。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總結:通過今天搭立體圖形的活動,我們知道,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2、拓展:你們能將自己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立體圖形形狀的樣子畫在方格紙上嗎?

教學反思: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音節(jié),寫出詞語。

2、能按制定的字各組成3個詞語;能仿照例子減縮詞語。

3、能用“誰、在什么地方、怎么樣地、干什么”的句式和“專心致志”“興高采烈”“不顧一切”寫句子;能把陳述句改寫成反問句。

4、能正確朗讀并背誦有關格言和諺語,了解其教育意義。

5、能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把排列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拼讀音節(jié),寫出詞語。

2、能按制定的`字各組成3個詞語;能仿照例子減縮詞語。

3、能用“誰、在什么地方、怎么樣地、干什么”的句式和“專心致志”“興高采烈”“不顧一切”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第1題。

1、拼讀音節(jié),讀準字音。

2、寫詞語,注意“藏、凳”不要寫錯。

二、第2題。

1、說說課文里學過的有關詞語,再口頭組詞。

2、選擇3個寫下來,注意不寫錯別字。

三、第3題。

1、理解例句的意思。

2、說說,并寫下來。

四、第4題。

1、明確題意,讓學生知道寫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讓學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試說,并評議訂正。

3、寫下來,反饋。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把陳述句改寫成反問句。

2、能正確朗讀并背誦有關格言和諺語,了解其教育意義。

3、能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把排列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教學過程:

一、第5題。

學生獨立參照例句改寫句子,然后相互檢查,引導生自己訂正。

二、第6題。

告訴學生這幾句是前人總結的經(jīng)驗,很有意思。讀讀背背。

三、第7題。

明確題意后,讀讀練習題中的5個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思考5個句子的順序,最后在括號里標上序號。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三

大聲自由朗讀。

同座位練習背誦。

集體背誦。

第三課時。

第六題。

審題。

揭示話題:

教師對有些同學進行贊美,揭示話題:

學會贊美。

初步體會到贊美的重要性,以及贊美要真誠。

幫助學生明確練習要求。

師生共同表演,學生學會贊美。

分小組表演。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四

1.鞏固掌握100以內(nèi)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初步學會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掌握100以內(nèi)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學會在生活中聯(lián)系數(shù)學,運用數(shù)學知識。

:2—3課時。

一、復習引入。

說說100以內(nèi)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第2題出示。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評析。

2.第1題出示。

你能直接寫出得數(shù)嗎?

3.第3題出示。

學生獨立審題,解答題目,校對。

4.第4題出示。

先報出得數(shù),再幫小熊投籃。

5.第5題出示。

看清題意,獨立完成。

6.第6題出示。

讀懂題意,獨立完成,校對評析。

遷移訓練,換一個得數(shù)試試看。

7.第7題出示。

自由讀題,指名讀,說說怎么做?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

8.第8題出示。

學生自主完成,校對。

9.第9題出示。

先審題,再獨立完成。

10.第10題出示。

自由審題,獨立試做,評議。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1.第11題出示。

有只淘氣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數(shù)?

神奇的算示:

請你填一填,算一算,會發(fā)現(xiàn)什么?

三、小結。

介紹算盤。

說說你的學習收獲。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能按筆順書寫本單元所學漢字。

2、進行有關形聲字的字詞訓練。

3、熟記成語與兒歌。

4、按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練習書寫三框兒且框口朝下的字。

5、口語交際訓練,以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認清筆順,按筆順寫字)。

二、指導。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認讀,注意學生讀音是否正確。

請小朋友們把書打開,回憶一下每個字的筆順,遇到自己記得不熟的字,畫上一個五角星,多練習幾次。

學生自己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3、請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檢查一下畫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記牢了。

以同桌為單位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監(jiān)督。

4、教師隨機抽查學生畫星的字是否會了,并小結檢查結果。

5、師小結。

1、師:同學們用心去記這些字,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

2、出示:數(shù)筆畫填空。

瓜:第四筆是()。

桃:第八筆是()。

爺:第三筆是()。

奶:第:四筆是()。

坐:第五筆是()。

指名學生填空,集體訂正。

3、出示:按筆順寫字。

指名學生按筆順寫字,集體評議。

4、小游戲:對口令。

游戲規(guī)則:(1)生甲:斗怎么寫?

生乙:斗這樣寫:點,點,橫,豎。

(2)由學生任意抽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用字詞句。

一、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

3、師:這次字詞句學習分三個部分,借助拼音把每個部分的題目讀一讀。

4、師:讀了小題目以后,我們知道每部分學習都是圍繞“丁“的他的伙伴們展開的。

二、指導。

1、同學們你們先自己讀一讀題目。請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轉盤,誰會讀這個字?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現(xiàn)在丁和誰交上了朋友?誰會讀?

3、依次轉動字盤,分別讓學生說出丁和誰交上朋友?指名認讀“燈、盯、釘“。

4、出示詞語:丁丁、電燈、盯著、釘子、叮叮當,認讀詞語。

5、師: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呢?請小朋友們自己借助漢語拼音讀讀由這組字編的兒歌。

學生自由讀兒歌。

檢查學生朗讀情況,要求讀正確。

6、指導學生看書上插圖,說說圖上有什么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師:看懂了圖畫,小朋友們你們再去讀讀兒歌,想想兒歌說的是什么意思,這些詞語的意思又是什么。

指名回答。

7、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你就會覺得這些漢字很有趣。

討論:“電燈“的”燈“為什么用火字旁?

“盯著”的“盯”為什么用目字旁?

“釘子”的“盯”為什么用金字旁?

指名學生回答。

8、教師小結:丁在這些字里表示讀音,它和不同的部首組合以后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像這樣的'有規(guī)律的漢字,我們把它稱作形聲字。

1、師:在漢字中類似的形聲字還有不少。

出示:包子水泡飽滿跑步懷抱。

肚皮披風疲勞山坡破壞。

少年沙子吵鬧炒菜抄寫。

小朋友你們先自己讀一讀,想想每個字的意思。

討論:它們分別用哪個字作基礎字,與不同的部首組合而成?

2、提問:你能找到以“青“作基礎字的形聲字嗎?

3、自己用這個方法再認識一組字,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1、讀讀背背。

2、學寫鉛筆字。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

(3)師:這次讀讀背背學習分兩個部分,借助拼音把每個部分的題目讀一讀。

2、指導。

(1)學習成語歌。

看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師:這個小朋友從小就學寫毛筆字,你看他已經(jīng)能寫二年級才學的一些復雜的字了,他可是從練習寫基本筆畫開始的呀!

(2)出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讀正確。

檢查讀正確情況。

(3)這兩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想想。

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補充。

(4)指導朗讀,讀出韻味。

師:你怎么看出他很認真?

師:這個小朋友他今天練習一個類型的字,明天再練習一個類型的字,還不忘記復習前幾天寫過的字。

3、出示:日積月累溫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讀正確。

(2)檢查讀正確情況。

(3)這兩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想想。

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補充。

(4)指導朗讀,讀出韻味。

練習:學生練讀,同桌練習背誦。

(5)檢查背誦情況。

4、學習兒歌。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試著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指名朗讀,教師范讀。

學生自由朗讀,回答教師問題:

“花兒”指什么?

“風雨”指什么?

(3)同學們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應帶著什么樣的心情讀呢?

(4)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就好象小一個下雨的早晨,打著小傘去上學,誰來讀一讀?

(5)練習朗讀、背誦。

(6)檢查朗讀、背誦。

二、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

2、指導。

(1)復習以前學過的書寫規(guī)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2)今天,我們學寫“同、問、網(wǎng)”3個字,看看這些有三框兒的且框口朝下的字應按什么順序書寫。

(3)出示:同。

(1)練習描寫“同”3個,仿影1個。

(2)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結。

(1)表揚寫得好的同學,指出問題。

(2)進行糾正性練習。

其余兩個字教學方法相同。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口語交際。

一、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導。

1、出示圖一:圖上的王洪是怎樣看書的?

3、出示圖三:圖上的張海是怎樣看書的?

4、出示圖四:圖上的韓小是怎樣看書的?

5、分成四人小組討論:誰的姿勢正確呢?

匯報討論結果。

三、拓展訓練。

1、請三人按圖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勸說他呢?

2、組織學生發(fā)言。

3、小結:在生活之中我們要注意正確的讀書姿勢,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4、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好的讀書姿勢呢?組織學生發(fā)言。

四、練筆。

你想對這些有不良看書習慣的同學說什么呢?用一句話寫下來。

練習5由本站會員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六

1、學會聯(lián)系劇情領會唱詞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戲曲有關的諺語。

2、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3、讀背《幸?!罚ㄟ^和敘寫的對比誦讀增加積累。

4、練習口語交際,學會拒絕別人。

5、學寫毛筆字。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談話導入:同學們,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而現(xiàn)代京劇在對傳統(tǒng)京劇進行變革的基礎上,更講究唱詞的優(yōu)美和內(nèi)涵。

(2)(教師放錄音)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書中唱詞來聽。

(3)教師簡介《紅燈記》的劇情。重點把這段唱詞的前因后果說清楚。

(4)學生認真看唱詞,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間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講解。

(5)學生聯(lián)系劇情來想一想這段話的弦外之音。(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為什么要這樣說)。

(6)學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礎上,再細讀這段話。

2、教學第二部分。

(1)教師再次放錄音,學生對照唱詞聽。(培養(yǎng)興趣)。

(2)引導學生來學唱。(學生對學唱戲曲的難度的認識正好導入第三部分教學)。

3、教學第三部分。

(1)知名讀諺語,學生交流,理解這些言語的意思。

(2)教師根據(jù)諺語作適當拓展說話訓練。例如學習中相似的情形,生活中敢看節(jié)目的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3)背誦這些諺語。

4、作業(yè):

抄寫諺語,默寫諺語。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七

這個練習共安排8道訓練題,包括以下幾項內(nèi)容:

1.用鋼筆描紅。

2.了解“一”的變調(diào)規(guī)律。

3.按要求寫詞。

4.照樣子擴展句子。

5.熟記成語。

6.讀背諺語。

7.說話練習。

8.學寫毛筆字。

[教學要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略)。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引導學生弄清楚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請學生自由試讀這兩行詞語,注意“一”的聲調(diào)變化。

(2)指名讀,思考:“一’’的聲調(diào)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

(引導學生對這兩行詞語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個詞語,

“一’’都在詞末,故仍讀本調(diào)第一聲;后兩個詞語,因“切”、“致’’這。

兩個字念第四聲,在第四聲字前面的“一”應該念成第二聲;第二行詞語。

中“一”,后面的“杯”、“條”、“本”、“絲”都不念第四聲,“一”在非第。

四聲字前面聲調(diào)應該變讀為第四聲)。

(3)集體讀,加深體會。

(4)教師小結:“一”的變調(diào)是口頭上的自然變化。拼寫時,聲。

調(diào)符號仍按原調(diào)標注。書上這樣標,是為了方便我們學習“一”的。

變調(diào)規(guī)律。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八

教學要求:

1.認識中草藥的名稱,學會讀懂、讀好一份中成藥的說明書。

2.學會八個成語及《三字經(jīng)》中的一個片段。

3.能正確、美觀地書寫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語交際:討論班級公約。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和口語交際。

課時劃分: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課文中出現(xiàn)的7種中藥的藥名,初步了解中藥的功效。

2.學會讀懂中成藥的說明書。

教學準備:投影儀一份《小柴胡沖劑》的說明書7種中藥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

1.我們平常生病了,都會去醫(yī)院看病,吃藥或打針。

我們吃的藥分成兩類:中藥、西藥。今天,我們來初步認識中藥。2.你們對中藥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醫(yī)中所用的中藥多以植物為材,也有以動物、礦物為材料的。

4.《本草綱目》中就介紹多種中藥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國醫(yī)學、醫(yī)藥上的一個瑰寶。

5.今天,書上也出現(xiàn)7種中藥藥名,讀一讀,讀準它們的音。指名讀,齊讀。

6.出示圖片:讓我們來認識這7種中藥。

7.你知道這7種中藥有什么功效嗎?

二、教學第二部分。

1.閱讀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話。

2.自己讀這份中成藥的說明書,邊讀邊想:從這份說明書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討論、交流。

3.現(xiàn)在你能代小芳來回答奶奶的問題嗎?

4.好,我們下面來演一演這個場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臺表演。評比。

6.老師這幾天有感冒,到醫(yī)院開了一盒《小柴胡沖劑》。

練習三教案設計篇十九

1.能按筆順書寫本單元所學漢字。

2.進行有關形聲字的字詞句訓練。

3.熟記成語與兒歌。

4.按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練習書寫三框兒的字。

5.口語交際訓練,以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認清筆順。

一、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導。

1.出示所有生字。

3.請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檢查一下畫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記牢了。

4.教師隨機抽查學生畫星的字是否會了,并小結檢查結果。

5.師:剛才老師讓同學們先解決了前幾天學習中記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分成四人小組,互相提問,檢查是否能用正確的筆順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用字詞句。

一、審題。

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讓學生說說題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導。

1.同學們你們先自己讀一讀題目。請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轉盤,誰會讀這個字?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現(xiàn)在丁和誰交上了朋友?

3.出示詞語:

4.指導學生看書上插圖,說說圖上有什么人,他們分別在干什么。

5.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你就會覺得這些漢字委有趣。

1.師:在漢字中類似的形聲字還有不少。

討論:

2.提問: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礎字的形聲字嗎?

3.自己用這個方法再認識一組字,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讀讀背背。

2、學寫鉛筆字。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習成語歌。

(2)學習兒歌。

二、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復習以前學過的書寫規(guī)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2)今天,我們學寫字,看看這些有三框兒的字就按什么順序書字。

(3)出示: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7356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