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僅是簡單地敘述和概括,更需要對所學所得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分析。梳理思路是寫總結的關鍵,要有清晰的主線和分支。如果你想寫一篇出色的總結,這里有一些范文可以供你參考。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一
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二句寫今:
四句吊古: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二
1、會認“劉、菊、殘、君、橙、橘、徑、斜、楓、于”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枝、楓、記、劉”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3、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識記生字,練寫生字。
了解詩意,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出示蘇軾畫像或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等物品,讓學生直觀認識蘇軾及其經(jīng)典詩句。(教師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簡介蘇軾: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俱出色。
3、解詩題: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老先生與他很談得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興之所至,寫了一首詩贈送劉景文,題目就叫《贈劉景文》。
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醒讀準后鼻音。
二、釋字詞,明大意
1、初讀。自由讀這首古詩,畫出生字。
2、指名讀生詞:劉景文、擎雨蓋、傲霜枝、君須記、菊殘、橙黃、橘綠。(詞語可課前板書,也可做成卡片。)
3、再讀。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
指名讀、同桌互讀、分組讀、齊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教師范讀,讀時要求學生在該停頓的地方用斜線做上標記。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5、再指名讀,齊讀,要求讀出停頓,讀出感情。
6、質(zhì)疑。同桌互相讀一讀這首詩,再把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來。教師點撥——
荷盡:荷花枯萎。
擎雨盞:托住雨珠的葉子。
菊殘:菊花凋謝。
傲霜:不怕風霜。
君:您,古代對人的尊稱。
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fā)黃、橘子將黃還綠的時候。
三、品詩句,悟詩情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讀詩句,對照插圖細細品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反饋。
(1)荷盡
討論:荷花凋謝了,荷葉枯萎了,說明這是一個什么季節(jié)?
(2)菊殘
交流:秋風中,雖然菊花凋謝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擻地挺立著,你想對它說什么?
(3)橙黃橘綠
想象回答:讀了這幾個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蘇軾看到的秋天就只有這些景物嗎?發(fā)揮你的想象,幫詩人說說他看到卻沒有寫出來的景色。
3、做填空練習: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還是一個xx的季節(jié)!
4、難怪作者感嘆: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板書:好景、君須記)
四、誦詩句,寫生字
1、賽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
3、出示要寫的字:首、枝、記、劉,學生認讀。
4、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識記,怎樣寫正確,寫美觀。
5、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6、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聽寫生字;抽讀要求會認的生字。
二、歸納學法
1、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是怎樣學習《贈劉景文》的嗎?
2、教師小結后板書: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情、誦詩句。
3、本節(jié)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三、學習《山行》
鼓勵同學們當“小老師”,自主帶領同學們學習。
1、知詩人。誰能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給大家介紹作者?
杜牧:我國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解詩題?!吧叫小笔鞘裁匆馑寄?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讀詩句。
(1)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讀、齊讀。
(2)范讀、畫出停頓,再齊讀。
4、明詩意。
(1)詞語點撥:寒山(深秋季節(jié)的山)、石徑斜(石子的小路,彎彎曲曲)、白云生處(白云升騰的地方)、坐(因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點撥要點:這首詩寫的是深秋季節(jié)的景色,從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
小結,并隨機板書: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5、悟詩情。
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吹竭@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贊道……(引讀全詩、嘗試背誦。)
四、學習生字
1、出示“于、楓”兩個字,指名說字形特點及識記方法。
2、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五、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昕,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遠景:寒山、石徑、白云、人家
近景:楓林晚。霜葉紅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三
課文說明:
第一課收錄了《塞下曲》、《春望》《示兒》《前出塞》四首詩。
《塞下曲》中的李廣是一位武藝高超,力大無比的將軍。這首詩通過對飛將軍李廣高超武藝的描寫,贊美了這支衛(wèi)國部隊,使人感覺到這支隊伍有著充分的信心和力量擊敗敵人。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
4.由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nèi)容。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要動手查找字典,在重點字詞旁作注釋,寫寫自己的理解、體會。更要動口回答問題,出聲朗讀,背誦課文等。
初讀課文。
1.邊讀詩句,邊看注釋。
2.試講每首詩的意思。
3.把不懂得詩句畫出來。
一、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范讀,學生再練習。
3.指名讀。
二、學習《塞下曲》。
1.解題,介紹作者:《塞下曲》:“塞”為邊界的意思。《塞下曲》是邊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nèi)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zhàn)斗生活。盧綸:曾經(jīng)參過軍,它寫的描寫軍隊生活的詩,內(nèi)容充實,富有生氣。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2.逐句講解: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老師糾正。
1/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夜晚的`森林里,光線暗淡,辨不清楚,一陣風吹過,草叢突然動起來,就以為有野獸在活動。那天夜里,飛將軍李廣聽到草間有響聲和動靜,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李廣在天剛亮的時候,去尋找他夜晚時射出去的箭,發(fā)現(xiàn)自己由于拉弓時用力過猛,箭射進了石頭棱里。
3.思考:《塞下曲》描寫了怎樣的一位將軍?是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1/讀詩句。
2/小結三、作業(yè):
1.抄古詩。
2.練習朗讀課文,背、默《塞下曲》。學習《示兒》。
1.介紹作者、背景。陸游: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堅持抗戰(zhàn),從?
4.練習背誦.
一、學習《春望》。
1.介紹作者和背景。作者是大詩人杜甫。公元755年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元月,京城長安淪陷。不久杜甫聽到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報國心切,只身投奔靈武,不幸中途被叛軍俘虜,解送到淪陷的長安。這首詩就是在長安的所見所感。春望:就是在春天遠望的意思。
1.介紹背景。作者杜甫,《出塞曲》是古代歌曲的題目,內(nèi)容和《塞下曲》一樣,大多是寫邊境上士兵的戰(zhàn)斗生活和思想感情的。這里選的是杜甫《前出塞》之六。杜甫是用士兵的口氣寫這首詩。
思考: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詩人是怎樣把這一意思有力地表現(xiàn)出來的?使人通過反詰的語氣,把這一意思有力地表達出來的。
3.背誦古詩。課后小結::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課文要動腦、動口、動手”,本課是四首古詩,更能體現(xiàn)出“讀”的重要性。
1.老師引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多讀、善讀,帶著感情讀,反復體會詞句的意義和情味,使“知”和“情”相互滲透,互為因果,構成有機的統(tǒng)一體。
1.以讀激情,以讀悟文。
引導學生們弄清全詩的意思,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后,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讀議結合,以讀激情,以情捂文,使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四
課時兩課時。
第1、2課時。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3、學會觀察的方法,樂于把觀察所得表達出來。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學習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理解身在最高層和身在此山中對事物的認識有什么不同?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學習過程環(huán)節(jié)。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互動修改意見。
導入環(huán)節(jié)。
第一課時。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學生自學之后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
學生串講詩意。
自由朗讀感悟。
學生討論交流,體會情感。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反饋。
二、整體通讀,想象詩境。
1、自由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讀后借助工具書和所查的資料自學。
2、交流、討論、相互幫助,大致說說詩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難的地方作上記號)。
3、指名讀古詩,聽一聽,是否讀的正確、通順。
4、全班齊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想詩寫了什么。讀后交流作者資料、寫作背景。
三、分步解讀,感悟哲理。
(一)學習《登飛來峰》。
1、圖文結合理解句意。
(1)小組試說。
(2)指名匯報。
(3)小結。
4、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名串講詩意。
5、從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層站得很高?
(1)品讀前兩句:“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p>
自己放聲朗讀,進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過渡:前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
(2)品讀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僅僅十字,境界全出。
6、學生質(zhì)疑,重點解讀: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補充詩人的寫作背景。)為什么用“不畏”?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練習“王安石變法”進一步理解)。
(2)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抒發(fā)自己的壯志情懷??梢粚の?,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談一談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反饋)。
7、體會詩的寫作特點:借景抒情,借情喻理。
8、帶著感悟有感情齊讀《登飛來峰》。
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獲。
說說學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想?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五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一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冻鋈芬辉娒枥L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jīng)驗。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加以點撥。由于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戰(zhàn)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
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了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nèi)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風格。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1、借助字典或相關資料了解詩句的意思。
2、展開想象,感受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搜集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有關資料。
兩課時。
一、導入課題: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chǎn)中,反映戰(zhàn)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們看一看今天要學習的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反映戰(zhàn)爭的。
二、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樂府詩、王昌齡、李廣的資料。
師補充。
三、理解詩意、誦讀體會:
(一)初讀,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
2、指名讀,正音。
3、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
象、狗竇、雉、旅葵、舂谷、貽、秦、關。
4、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伴聽。
(二)再讀,整首理解,提出疑問。
1、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大膽質(zhì)疑、共同交流。
(三)品讀下列句子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雜樹,井上生旅葵”
2、“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3、“但佼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誦讀,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學生帶感情練讀。
2、指名朗讀,師生評論指導。
3、帶感情再讀詩歌。
(五)比較這兩首詩的不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交流:這兩首詩各是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寫戰(zhàn)爭的?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匯報,教師小結。
(六)拓展延伸、提升品味。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六
1.認知: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感受詩句的節(jié)奏美,體會詩的意境美,初步感受這種文化內(nèi)涵。
2.情感:通過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詩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想象畫面、繪畫等方法來體會詩文所描繪的意境。
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認識12個生字,寫好8個生字。
感受詩的意境。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感受一下廬山瀑布的壯美和山行的快樂吧!
揭示并板書課題。
(一)。
1、學生自讀(投影:出示兩首詩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2、再讀,圈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開火車讀,同桌間互讀并糾錯。
4、去掉拼音讀,達到正確熟練。
(二)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1、用卡片出示要求會讀的生字詞,反復認讀。
2、卡片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指名反復認讀,并試著組一組詞語。喚起學生已有喚起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情緒并蓄勢成“憤”的狀態(tài)。
通過反復誦讀逐步達到正確熟練,為背誦打基礎。
脫離語言環(huán)境,強化對生字的記憶。
(三)指導背誦。
1、教師引導: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都能把兩首詩正確地讀下來了。就看誰最先把它們背下來了。
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初步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
3、檢查背誦情況。
(一)感受《望廬山瀑布》。
1、師:這又是一首李白的詩,你們對李白有那些了解?
生:.暢談李白。
2、生齊讀課題。
師:通過讀題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望”字。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白望到的廬山瀑布的樣子。(示插圖)。
師介紹廬山、香爐峰以及瀑布。
3、師:李白在詩中是怎樣夸廬山瀑布的呢?
生讀詩后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反復吟誦古詩。
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
重點理解:紫煙遙看飛流三千尺疑。
4、質(zhì)疑問難。
5、師:輕聲背誦古詩,邊背誦邊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話也來夸一夸廬山瀑布嗎?
(二)進一步理解《山行》。
1、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2、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3、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5、細讀。
(1)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后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6、誦讀。
(1)出示掛圖,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一)自學八個生字,觀察每一個生字的字形,確定識記方法。
(二)小組內(nèi)交流。
1、交流識記方法。
2、擴詞。
(三)班內(nèi)匯報。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的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自己提出不好書寫的字,師生共同解決。
3、師生共同仿寫。
4、點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學生將詩背下來,在頭腦“自現(xiàn)”詩的意境實現(xiàn)初步感悟。
充分讓學生在進一步鞏固理解古詩基礎上背誦、積累。在誦讀中學生將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覺潛入到詩所描繪的情景中去,有的學生搖頭晃腦,朗誦得有滋有味。
打通想象世界與經(jīng)驗世界的聯(lián)系。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的質(zhì)量。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生字教學也要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由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字形,他們會記得更牢固。同時,生字的正確、規(guī)范書寫是一項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從小應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七
1.朗誦詩歌,熟讀成誦,領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合相關背景,領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庭中有奇樹》和《龜雖壽》。
2.結合相關背景,感知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的情懷。
【教學過程】
庭中有奇樹
南朝梁一位文學批評家曾這樣評《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边@句話說明《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運用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樹》。
(板書:庭中有奇樹)
【設計意圖】由古代批評家對《古詩十九首》的評價,引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師范讀《庭中有奇樹》,同桌互讀,感知古體詩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語氣:誦讀時應有一種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詩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諧整齊;全詩壓“i”韻,韻腳有“滋”“思”“之”“時”,朗讀時要重讀韻腳。另外,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fā)音時間,這樣整體的韻律感就出來了。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zhì)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預設
這是一首表現(xiàn)思婦憶遠的閨怨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前四句描寫環(huán)境,描繪出庭中繁花似錦的景象。后四句抒發(fā)情感,描繪出了一幅孤寂賞花圖,表達了主人公對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讀出意境畫面
師:閱讀要讀出情味,邊讀邊體味,邊體味邊想象,嘗試還原詩句呈現(xiàn)的畫面,想象主人公當時的情態(tài)。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感知古體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同時初步感知詩作內(nèi)容,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詩歌前兩句寫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繪了怎樣的意境?
預設
描寫庭院中的奇樹,抓住其葉、花等景物?!熬G葉發(fā)華滋”中的“滋”為繁盛的意思,寫出葉綠花盛的景象,描繪了一幅春日花盛圖。
設問2:第三、四句寫主人公,寄托了怎樣的情懷?
預設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遠人。一個“思”字,可謂詩眼。深閨中的女子面對這繁花似錦的景象,忍不住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對遠行人的思念。
設問3:“馨香盈懷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預設
一個“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濃。如此香郁的花朵本應愉悅地欣賞,但此時思念之人卻在遠方,使這愉悅之情變淡了,更襯托出悲涼、孤寂之情。
設問4:“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的“此物”指什么?這兩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這樣美的花為什么“何足貴”?顯然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試想,女子執(zhí)花在手,無語凝佇,任花香盈袖,愁緒百結,終無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雖美,卻不能相贈,有何可貴?不過更增思念之苦罷了。表達了主人公長期盼歸又寄情無望而產(chǎn)生的憂愁之情。
師小結:全詩因人感物,由物寫人,抒寫情思,通篇不離“奇樹”,篇幅雖短,卻有千回百折之態(tài),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品析詩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詩情。同時,引導學生品析詩歌的藝術手法,體會詩歌的妙處。
【板書設計】
龜雖壽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龜雖壽》,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教師針對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指導閱讀。
節(jié)奏:四言詩,有規(guī)律的短暫停頓(二二節(jié)拍)。為了突出語意或情感,要讀出詩中較大的停頓(層與層之間)。
重音:表達思想感情的詞語,如“志在千里”“壯心不已”要重讀。
語氣:語氣高亢激越,應讀出積極、樂觀、豁達的感覺。
2.讀懂詩歌大意
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說說傳達了詩人怎樣的觀念。
預設
詩人告訴我們,不必羨慕神龜?shù)拈L壽、神蛇的通靈,生命的意義不在于簡單地“活著”,而在于奮發(fā)有為。
【設計意圖】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引發(fā)共鳴,為下文理解詩人情志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前四句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預設
選取了神龜、騰蛇兩種意象。以神龜和騰蛇為喻,極言人的壽命有限。這四句話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龜和騰蛇這樣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規(guī)律的限制,更何況人呢?但詩人這樣說,用意是積極的,即要求自己利用這短暫的生命建功立業(yè),不要虛度一生。
設問2:賞析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預設
這四句是千古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蘊含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驥”自比,用比興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設問3:如何理解詩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內(nèi)涵?
預設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說壽命長短,并不只是被動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悅,就可以益壽延年。說明人通過正確的方法,是可以健體強身,可以取得相對“永年”即長壽的。表現(xiàn)了詩人不甘衰老的豪邁氣概。
預設
這兩句的意思是“真是幸運極了,我唱這首歌來表達我的志愿”。這八個字常見于樂府四言詩形式性的結尾,是按樂章尾聲的格式,應配樂的需要所加上去的(樂府詩是用來唱的),與詩意并無必然關聯(lián)。
設問5:詩人在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試品析。
預設
比興。詩歌前四句托物起興,興中有理,以神龜和騰蛇起興,說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觀規(guī)律。
比喻,照應。詩歌中間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習氣,以老馬為喻,抒發(fā)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豪情?!傲沂磕耗辍焙汀袄象K伏櫪”又相呼應,“壯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則互相映照。
師小結:“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時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jīng)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定會流芳百世。什么時代都需要昂揚向上的情懷,什么時候都需要積極樂觀的信念,讓我們滿懷信心,懷著昂揚的斗志,努力學習,為將來建功立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吧。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引領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及藝術手法。采用問題引領,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板書設計】
龜雖壽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贈從弟》(其二)和《梁甫行》,繼續(xù)領略古體詩的韻律之美。
2.結合相關背景,領會詩歌主旨,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積累優(yōu)美的詩句,激發(fā)誦讀古詩詞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贈從弟(其二)
課件出示:
劉楨(?—217),字公干,東平寧陽(今屬山東)人,東漢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zhì)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設計意圖】朗誦詩歌,讓學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論世,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1.讀順字音節(jié)奏
(1)教師范讀《贈從弟》,同桌互讀,感知詩歌的韻律特點,小組評讀。
(2)自由誦讀,抽查朗讀。
通過抽查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進一步指導閱讀。
預設
斷句:五言古詩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兩種節(jié)拍。
押韻:本詩閱讀時要注意平聲韻要拖長音,如“松”“風”;仄聲韻要急促而短,如“盛”“勁”“正”等。
語氣:詩歌贊揚松柏凌寒的氣魄,因而朗讀時應讀出堅定的語氣。
(3)學生按照指導再讀詩作,進一步體會詩作閱讀的語氣和節(jié)奏。
2.讀懂詩歌大意
(1)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并質(zhì)疑。
(2)小組交流并釋疑。
【設計意圖】詩歌雖然為古體詩,但通俗易懂。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感知內(nèi)容,理解詩人寫作意圖,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詩的題目是“贈從弟”,從內(nèi)容來看,寫了什么?
預設
從弟即堂弟。題目的意思是寫詩慰勉堂弟,寫的內(nèi)容是松柏樹。
設問2:詩中的松柏樹有什么特點?
預設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別修飾“盛”和“勁”兩字,突出的是風“大”和松“勁”,展現(xiàn)了松柏聳拔而起、經(jīng)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
預設
目的是借青松剛勁挺拔的外形和不畏嚴寒、凌風傲雪的大無畏精神,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并以此來勉勵堂弟要像青松一樣保持堅貞本色,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峻挺拔,傲骨錚錚。這屬于托物言志的寫法。
設問4:品析詩歌第一、二句疊詞“亭亭”“瑟瑟”的妙處。
預設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態(tài),用“瑟瑟”模擬刺骨的寒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通過對比,以風的肅殺襯托松的高潔。
設問5:賞析“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預設
作者以松柏為喻,贊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的品質(zhì),以此勉勵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設問6:詩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還運用何種寫作手法?試簡要說明。
預設
用谷中風的迅疾兇猛襯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師小結: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本詩中,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贊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jīng)嚴寒而不凋,把自己對堂弟的勸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詩意和韻味。
【設計意圖】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問題的引領,抓住字詞句,引導學生深入詩歌文本,品析詩歌情韻,讀出詩味。
【板書設計】
贈從弟(其二)
梁甫行
課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魏詩人,曹操之子,封陳王,死后謚“思”,故世稱“陳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詩善文。其詩內(nèi)容廣泛,形式優(yōu)美,思想深刻,鍾嶸稱其“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詩品》)。特別是他的五言詩,代表了當時詩歌最高成就,對后世五言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代表作有《白馬篇》《七步詩》等。
1.題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靶小?,古代詩歌的一種文體?!傲焊π小痹瓰橥旄?,在這里曹植用舊題描寫海邊人民貧苦的生活,為貧苦民眾寫挽歌。
2.讀順字音節(jié)奏
生:二三拍。
師:其實,同學們可以根據(jù)注音,來把握詩歌的頓挫,也就是要學會區(qū)分平仄。
課件出示:
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和緩,仄聲短促。
預設
沉緩、低沉。
師:請同學們再讀詩歌,體會語氣語調(diào)。
3.讀懂詩詞大意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歌的主要意思。(學生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這首詩的大意)
預設
反映了海邊農(nóng)村殘破、荒涼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設計意圖】“三分詩七分讀”,學生反復誦讀,與文本對話,感知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讀出情味,為理解詩歌情感做鋪墊。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這首詩,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曹植在海邊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預設
民不聊生,破敗荒涼。其中,“寄身”三句,從生活環(huán)境、生活艱難和居住環(huán)境三個方面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fā)現(xiàn)、抓走,每天就鉆在山林里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一個“依”字把難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xiàn)出來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過對狐貍、兔子的描寫,側面描繪出海邊貧民家庭條件的惡劣以及家園的破敗。全詩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海邊貧民悲慘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
設問2:詩中哪一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預設
詩人用“劇哉邊海民”一句,總括海邊貧民的艱苦生活,點出了全詩的中心。“劇哉”是這首詩的“詩眼”,下面具體艱苦的生活由此而展開,起到了提挈全詩的作用。詩人面對海邊貧民的痛苦生活,感慨萬端,用“劇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設問3:“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預設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兩句,以對偶的句式,從自然現(xiàn)象寫起,既渲染了氣氛,又為正面描寫海邊貧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鋪墊,起到了烘托作用。
設問4:試簡要分析作品寫法上的藝術特色。
預設
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白描、直敘的寫法,不作雕飾,語言自然質(zhì)樸。在展現(xiàn)海邊貧民生活的時候,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八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tài),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維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李賀的《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xiàn)詩人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這些,詩人都是得不到的。詩歌描寫了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tài)中的馬的蒼勁有力,同時詩人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來表達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獨立識字、學詞,認字3個,寫字7個。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體會這兩首古詩詠物言志的寫法特點。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哪些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通過這一階段的閱讀,馬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著名的詩人筆下的馬,看看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注釋,試著說說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詩人,隨機讓學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談談對作者的了解,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介紹背景。(課件出示)。
(2)都描寫了馬。隨機設疑:寫馬只為寫馬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三、交流釋疑、品悟詩情。
中心議題1:這兩首詩分別描寫了怎樣的馬?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復朗讀詩句,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字詞及詩句的意思,在書上批注。(學生先學,師補充關鍵詞意思)。
大宛:漢代西域國名,素以產(chǎn)“汗血馬“著稱。
竹批:馬的耳朵似劈開的竹子。
驍騰:健壯、快捷。
鉤:一種彎刀,古代的一種兵器。
金絡腦: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用。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夠。
2、自由讀詩,用“----”畫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詩句,反復朗讀、體會,簡單批注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中心議題2:這兩首詩都是寫馬的,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有效策略:
1、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特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詠物言志。不同點:《房兵曹胡馬》前四句正面寫正面寫馬的外形動態(tài),是實寫,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由詠物轉入抒情,是虛寫?!恶R詩》沒有直接描寫馬的外形特點,而是借馬的品格,表達自己的感情。)。
2、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馬》表達了作者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馬詩》表達了作者想要實現(xiàn)理想?yún)s懷才不遇的復雜心情。)。
四、感受意境,總結全文:
如果說《房兵曹胡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雄健神駿,表達詩人內(nèi)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那么在詩歌的后四句,則是通過轉寫馬的品性來抒發(fā)自己的豪邁情懷,英豪之氣??吹椒勘軗碛腥绱说暮民R,詩人杜甫的靈感煥然噴發(fā),于是他大筆一揮,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形神兼?zhèn)洹⑽┟钗┬さ摹昂R”圖,言簡意賅又淋漓盡致。千載之下,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杜甫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及詩人建功立業(yè)的鴻鵠之志,壯闊胸襟!
《馬詩》一、二句展現(xiàn)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景色,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嘶鳴。
五、拓展延伸,實踐積累。
搜集其它描寫馬的古詩,欣賞交流體會。
六、當堂檢測:
1、說說兩首古詩中重點字詞意思及詩句意思。
2,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分層作業(yè)。
必做題:背誦古詩并默寫。
選做題:收集馬的成語。閱讀《同步閱讀文庫》相關篇目。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九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yǎng)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nóng)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jīng)意地展現(xiàn),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通過領會詩句內(nèi)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
一、談話導入。
一年之中有哪幾個季節(jié)?你能用一首詩來告訴同學們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嗎?(學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古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板書課題:《四時田園雜興》還記得我們一年級時學過的古詩《夏日》嗎?那就是詩人范成大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背一下吧?。▽W生齊背古詩)。
2、教師范讀古詩。
同學們背的真好,下面我們來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請同學們把書捧起來,聽老師讀古詩,注意聽清本課生字的字音,聽清古詩的重音和節(jié)拍。
二、介紹作者釋題。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范成大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他的憂國恤民的思想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nóng)村的廣闊生活,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于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fā),即興記下。)。
2.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學習詩文內(nèi)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兟椋喊崖榇瓿删€。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未解:不懂。
供:參加。耕織:耕田織布。傍:靠近。桑陰:桑樹下。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根據(jù)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此詩作于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逢入京使。
岑參〔唐代〕。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xiāng)之淚沾濕雙袖難擦干。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筆寫書信,只有托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注釋。
入京使:進京的使者。
故園:指長安和自己在長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遙遠。
龍鐘:涕淚淋漓的樣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淚龍鐘?!边@里是沾濕的意思。
憑:托,煩,請。傳語:捎口信。
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shù)悲辛。
天寶八載(749),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肮蕡@”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皷|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是強調(diào)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褒堢姟痹谶@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褒堢姟焙汀皽I不干”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tài)。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好處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清人劉熙載曾說:“詩能于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保ㄒ姟端嚫旁姼拧罚┰谄揭字卸诛@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有這一特色。
??碱}型。
1.詩中借寫眼前景色,點明路途遙遠的句子: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2.反映詩人面對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鄉(xiāng),卻愁思縈懷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3.詩中描繪詩人偶遇老友,萬分喜悅,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報平安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詩人極具夸張地寫自己的思鄉(xiāng)情結,暗暗透露想要鴻雁傳書想法的詩句: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5.詩中借走馬相逢的生活細節(jié)描寫,蘊含詩人復雜情感的詩句: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一)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雙袖龍鐘淚不干”中的“龍種”是什么意思?在這里有何表達效果?(2分)。
2、本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答:“龍鐘”在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tài)。
2表達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二)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解釋詞語:
故園:漫漫:
龍鐘:憑:
傳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4、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案:
1、解釋詞語:
故園:指作者在長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遙遠。
龍鐘:沾濕。
憑:托。
傳語:捎口信。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3、“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答: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4、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答:不矛盾?!榜R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導入:情景導入,確定目標。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國第一部詩歌道總集《詩經(jīng)》,還是下至唐詩、宋詞、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們也學習了不少。初中三年我們一共學習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還有二十幾首附詩,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下面老師就從中點幾篇,大家來背一背?!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天凈沙秋思》、《春望》。
二.背一背:看誰記得多,記得牢。
今天,我們要看一看哪個組將會在這次詩歌復習競賽中獲勝。a組有沒有信心?b組呢?
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一環(huán)節(jié):名句填空?!就队啊空f到名句填空,這么多首詩,名句也很多,老師將它們分了類:
首先請a組同學為b組選題,并指名答題。
不錯的,都答對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們寫出來呢?請這位同學上黑板來寫一寫,下面的同學拿出本子也寫一寫。
他寫得對不對?有沒有錯別字?他們應得多少分?
下面請b組同學為a組選題,并指名答題。你也來寫一寫,下面同學再在本子上寫一寫。有沒有錯誤?他們應得多少分?好,不錯的,兩組打了平手。我們再來看看其余的題目,一起來回答。
很好,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學習詩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還要會寫。因為只有會寫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數(shù)收歸囊中,對吧?!
三.品一品:看誰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請看題,老師把這道題讀一遍,同學們看看應選哪一個選項。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為什么選b呢?我們來看一下正確答案。
經(jīng)過上一輪的自由搶答,我們來看一看雙方的得分。a組多少分?b組多少分?這一輪a組勝出。b組要加油?。∮袥]有信心在下一輪中超過他們?(有)那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誰歸納得好,歸納得妙。
通過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這些題目都是從哪些角度出題的?我們把它們歸納出來,以后自己復習的時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學來說一說?有沒有誰來補充。
同學們說得很好,賞析詩歌無非從這幾個角度入手,請看大屏幕。【投影】。
推敲關鍵詞句。
品析藝術特色。
理解詩歌主題。
五.練一練:看誰運用得精,運用得活。
知道了賞析詩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請同學們作一回中考命題老師,分別就《望岳》和《杜少府之任蜀川》為對方出三道題,注意出題的角度和提問的方式,并整理好答案,時間5分鐘。
時間到,先請b組出題,a組接題(指名出題,你請誰答題),a組一共答對了多少題?
老師也為這首詩編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答一答。
下面看a組的了,a組出題,b組接題(指名出題,你請誰答題),b組一共答對了多少題?老師也為這首詩編了兩道,請同學們再答一答。
不錯,兩組同學表現(xiàn)的各有千秋。出題者出得好,題題都問到了點子上,都問到了詩歌賞析的關鍵之處;而答題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對方心服口服。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得分情況。最終a組在這次詩歌復習競賽中獲勝,讓我們同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祝賀,但是b也不要所餒,下一次我們有的是機會。
六.總結: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了解復習詩歌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了詩歌常規(guī)的命題角度,其實也學會了自我復習詩歌的方法。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不錯。課后請同學們一方面要將所學的詩歌能熟練背誦默寫,并加以理解。另外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自選一首詩,編三道詩歌賞析題,然后我們匯編在一起,打印出來,做個練習,看看誰能做得最好。
好,這堂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二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了解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朗讀并背誦三首古詩。
3.認識雙線格內(nèi)的個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2個字。
1.讀懂詩的意思,能背誦這三首古詩。
2.頌讀古詩,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和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這三首詩的資料。
2.掛圖或課件。
課 時: 2課時。
一、引入新課,介紹作者
b 介紹王昌齡、杜甫、戚繼光,說說這些了解是從從哪里得到的?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學提綱,按提綱要求自學三首古詩歌。
三、合作討論,解決疑難。
a 小組內(nèi)朗讀這三首詩歌,組長匯總組內(nèi)讀不明白的地方,組內(nèi)討論。
b 小組學習匯報:學習組長先報告討論的是什么問題,通過討論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學補充。
四、指導精讀,啟發(fā)想象。
一、積累內(nèi)化。
(1)背誦三首古詩。
(2)“自選佳句”由學生自由選擇,不做統(tǒng)一規(guī)定。
二、遷移練習。
(1)仿照戚繼光的《馬上作》,替北洋海軍名將鄧世昌也寫一首《艦上作》,表達他的愛國情懷。如學生有困難,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據(jù)情景填寫適當?shù)墓旁姟?/p>
20xx年的春天,當一位中國記者踏上伊拉克的領土,面對蔥蔥的綠樹和彈痕累累的墻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兩句詩:“ ,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指導寫字。
三、實踐活動。
課后找王昌齡、杜甫的其他詩作讀一讀,背一背,并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通過三首古詩的學習,使學生對愛國詩有所感悟,對愛國詩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材分析:根據(jù)冀教版信息技術課程要求,文字處理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應用技能。第一冊安排的第二個模塊就是以word文字處理軟件為例,使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感受文字編排、圖文混排的作用,學會根據(jù)主題選擇適當?shù)男畔⒈磉_方式。《古詩配畫》是本模塊的第二個學習內(nèi)容,主要是使學生學會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合理安排圖片的位置,使文檔圖文并茂。本課利用信息技術與語文、藝術學科的整合,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
1、知識目標。
(1)練習文字輸入,在word文檔中輸入古詩。(2)讓學生學會插入圖片和調(diào)整圖片大小。(3)讓學生學會設置圖片的文字環(huán)繞方式。
2、能力目標。
通過古詩配畫的制作過程,培養(yǎng)學生藝術欣賞能力和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藝術氛圍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培養(yǎng)美感,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飾。難點:設置文本框格式。教學準備:
微機室、教學powerpoint課件。
秉著“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創(chuàng)造”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為“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導探究,自主嘗試——集中答疑,演示轉播——交流評價,全課小結”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努力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在你學過的古詩中把你最喜歡一首背誦給大家聽好不好?
同學們掌握了這么多首古詩,老師對你們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師也有幾首喜歡的古詩,你們想知道嗎?幻燈片《古詩欣賞》。
同學們剛才看得非常投入,聽得也非常認真。看過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學們,你們也可以把喜歡的古詩做出這樣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word制作古詩配畫。
(二)引導探究,自主嘗試。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好朋友——學習小助手,她會幫助你來完成這節(jié)課的任務。師打開學習小助手簡單介紹。
老師會頒給他一個優(yōu)秀設計獎。請星級最多的同學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誰還想對他的作品說說你的感受呢?說說你喜歡哪些地方,覺得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師:其實同學們的作品都很不錯,希望你們今后繼續(xù)努力學習相關的知識,將來成為真正的設計師。板書設計:
十七古詩配畫。
輸入古詩挑選圖片插入圖片設置圖片的環(huán)繞方式。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四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nèi)容為詩人在鄉(xiāng)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以讀為主,以評價促發(fā)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從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1、學會本課生字,了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借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nóng)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一課時。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生字卡片、課件。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yōu)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為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xiàn)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fā)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回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nèi)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nèi)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xiāng)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后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xiāng)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nèi)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fā)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著,像撫摸著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jù)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樣,孩子們放學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趕忙趁著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通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議嗎?
生:評價。
(1)他晃著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xiàn)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著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范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愿意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仿佛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yè),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為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村居。
草鶯飛醉春煙兒童學。
拂堤楊柳早春竟放紙鶯。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五
1、教學《靜夜思》,學會生字,理解“疑、舉、思”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梅花》一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古詩的學習中體會《靜夜思》一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意境。
1、齊讀課題。
2、釋題。
3、介紹詩人生平。
1、學生字。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特點。
3、讀通詩句。
1、學生試讀,評議。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3、跟錄音讀課文。
4、試讀、評議。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舉:抬。抬頭望見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頭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1、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么感覺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靜夜是深夜,為什么深夜詩人還沒睡?
3、詩人這樣想念、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們該怎么讀出思鄉(xiāng)之情呢?
4、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讀。
5、背誦全詩歌。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的意思。
1、學習12兩句。
2、正確朗讀兩句。說說帶點字的意思:數(shù)凌。
3、說說兩句的詩意“墻角邊有幾枝梅花,因為正毛著嚴寒獨自開放”
4、學習34句。
5、正確讀。
6、理解帶點字“遙為暗”。
7、試說兩句的詩的意思“遠遠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清香飄來?!?/p>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六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課時。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
(教師板書課題)。
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
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1、出示字卡認讀:
“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jié)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6、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p>
問:小草冬天都經(jīng)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大膽發(fā)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1、教師范寫。
2、學生書寫。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古詩畫教學設計篇十七
知識與能力:理解詩文中豐富的想象和形象逼真的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體會主人公張繼的失意心境,領會“不朽的失眠”的含義;聆聽歌曲,感受詩、文與音樂之間的巧妙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正視人生的挫折、勇于戰(zhàn)勝困難,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本年級學生對古詩已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對現(xiàn)代文的語言賞析也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這個年齡的學生對流行音樂很感興趣。所以,如果能找到一條內(nèi)在的線索,將詩、文與歌曲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定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理解與分析能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藝術之美。
1、了解作者是怎樣成功地描摹主人公的內(nèi)心波瀾的。
2、領會作者以《楓橋夜泊》為背景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的用意。
體會主人公張繼的失意心境,領會“不朽的失眠”的含義。
一、導課。
二、簡要欣賞張繼詩《楓橋夜泊》。
1、大屏幕出示《楓橋夜泊》全詩。
2、指名讓學生朗讀該詩,聽讀思考:全詩寫了哪些景物?
(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愁眠”——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前兩句;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后兩句。)。
這些景物都是為了寫哪種情感而存在的?(“愁”——水鄉(xiāng)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羈旅者孤寂落漠的情懷。)(板書:愁)。
(過渡入課)那么,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文章《不朽的失眠》。
三、學習張曉風的小說《不朽的失眠》。
1、(大屏幕出示全文內(nèi)容)指名讓學生朗讀文章前15自然段(想像改寫的部分),師讀文章最后一段(主旨部分)。聽讀要求:文中提到了哪些詩中的景物?分別是怎樣描述的?請圈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讓學生讀出相關語句。
3、讓學生瀏覽全文,找出本文表達情感的`詞語(“憂傷”)(板書:憂傷),張繼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呢?(因落榜而感到“羞慚沮喪”)(板書:羞慚沮喪)。
4、除詩中提到的景物之外,作者在文中還寫到了哪些事物?是怎么寫的?你能讀懂嗎?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整理文中對其它事物的具體描述)。
5、小組選派代表在班上交流、賞析。
6、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使我們讀出張繼內(nèi)心深深的“憂傷”?請找找看。
注:在5、6兩個小環(huán)節(jié)中穿插設疑、釋疑。
疑點預設:
(1)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驗傷”一詞的理解。
(2)作者寫漁者“也會有撒空網(wǎng)的時候”、“也不免投身在風波里”的用意是什么?
7、寫法指導。
(1)榜紙之大卻容不下“張繼”兩個字;
(2)考中與不中者兩樣的“天下皆知”;
(3)預期的榮耀與孤單遠游的反差;
(4)“美麗的古城”也成了觸動愁情之地;
(5)萬物皆眠而惟他獨醒;
(6)就連那辛苦的夜?jié)O者在既無權工作也無福睡眠的張繼眼中也成了幸福的人……。
師總結:作者一再運用對比手法,精當而鮮明地突出了主人公的失意心境。
(過渡)我們來想想全文:原詩只有區(qū)區(qū)28個字,張曉風卻將其演繹成了一個如此凄美感傷的動人故事。這一切都是因為作者借助了豐富而細膩的想象,才成功地寫出了詩人因落榜而羞慚沮喪、落魄凄寒的“憂傷”。(板書:想象)。
8、主題探究。
(1)引導學生著重結合第16自然段來理解。
(2)結合題目中的“不朽”來理解。
(3)引導明確。
(4)引導學生暢談人生啟示。
提示:本文還有一個副標題呢——“寫給沒有考好的考生”——。
四、拓展延伸。
師:張繼因為這場失眠,創(chuàng)作出了流傳后世的名篇《楓橋夜泊》,張曉風據(jù)此創(chuàng)作出了充滿古典憂郁之美的佳作《不朽的失眠》,而流行樂壇上又多了一首凄美哀婉的歌曲《濤聲依舊》。(讓學生靜聽、感受)。
(過渡)也許張繼對這場失眠也終生難忘,以至于晚年時重游故地、再溫舊夢(大屏幕出示:《楓橋再泊》全詩,讓學生齊讀)。
五、布置作業(yè)。
師:很明顯,《濤聲依舊》與《楓橋再泊》的言詞依然借用了《楓橋夜泊》中的很多元素。藝術是相通的,想象是無窮的。請你也借鑒一次張曉風的再創(chuàng)造手法吧,從二者中任選其一,想出一個自己想表達的主題,然后嘗試作文(篇幅可長可短)。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92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