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教案可以提供給其他教師進行參考和借鑒,促進教學交流和共享。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一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分類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從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為研究物質的通性建立框架,將知識系統(tǒng)化。
3、掌握交叉分類法、樹狀分類法。
(二)過程與方法:多角度、多標準對化學知識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的重要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形成將生產(chǎn)、生活實踐與所學的化學知識相聯(lián)系的意識。
2、體驗分類在化學、各科學習上的重要性,將分類思想灌輸于腦中,能夠在后面學習中進行實際應用,培養(yǎng)及時分類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常見化學物質及其反應的分類方法。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1、導。
入
新課。
2、新。
課教。
學
【引入】請同學們翻開目錄,找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第二章第一節(jié),在哪一頁?(停頓)我們?yōu)槭裁茨芸焖僬业轿覀兯鶎W的內容呢?因為這本書的主編在編這本書的時候,事先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把化學書分為四章,每一章再繼續(xù)分節(jié)。翻書查找,翻目錄查找。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翻書找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
【講述】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采用分類法,這樣使我們更快、更便捷地達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傾聽。
【過渡】舉了這么多例子,那分類的概念是什么呢?請閱讀課本第24頁第一段,找出分類法的概念。
【提問】根據(jù)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分類法的理解。
【板書】。
一、分類法:將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強調】這里的標準加了雙引號,表示強調,那什么是標準呢?
強化學生對分類的理解和應用。
【提問】將下列人物進行分類?圖片這里的職業(yè)就是標準。
幫助學生養(yǎng)成分類時要確定標準這個意識,為下一步學習做下鋪墊。
【講述】我們在分類的時候首先設定標準,再選擇分類的方法。
學生思考、閱讀。
【講述】像剛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職業(yè)進行劃分,只用了一個標準,我們稱為單一分類法。
【板書】。
二、分類的方法。
1、單一分類法(單分類)。
【講訴】像這種用了職業(yè)和性別進行分類,我們在化學上把這種用多標準分類的方法叫做交叉分類法。傾聽、思考。
【板書】。
2、交叉分類法(多分類)。
標準:陰離子、陽離子。
【鞏固練習】。
一、將下列物質進行分類。
標準:狀態(tài)、組成是否單一。
一名同學上臺進行連線,其余學生在課本做練習。
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次強調標準的重要性。
【過渡】課前我們所說的目錄分類,是把化學書分為章,章再分為節(jié),屬于分類后再分類,這就有點像一棵樹,我們成為樹狀分類法。
3、樹狀分類法(再分類)。
【過渡】舉個化學上的例子來講,對物質可以怎么分類呢?結合課本表2-3,讓學生填寫酸堿鹽等的具體例子,并請學生回答。
【提問】除了上述的分類,還可不可以再分類。
討論、填表。
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階段性歸納的良好學習習慣。
3.課內總結【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分類的方法,知道分類首先要確定標準,并對學過的物質及其反應進行分類總結。既然學習了分類,我們就要對化學和其他學科進行總結分類,將知識系統(tǒng)化。
4、鞏固練習。
一、找茬題(每組中有一物質與其他物質在分類的不同,請找出來)。
1、銅、金、銀、鈉。
2、nacl、kcl、cl2、bacl2。
3、空氣、氮氣、氯化氫氣體、五水合硫酸銅。
備選習題:p29第1、2題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階段性歸納。
【作業(yè)布置】配套習題p105第1-5題。
分類法:將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分類的前提:首先確定標準。
二、分類方法。
1、單一分類法(單分類)。
2、交叉分類法(多分類)。
3、樹狀分類法(再分類)。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識記:質量守衡定律。
2、理解: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標:
1、鍛煉動手能力、形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
情感目標:
1、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分組實驗,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猜想、分組實驗探究、討論、歸納。
教學輔助工具。
多媒體課件、實驗必備的儀器和藥品。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二、猜想與假設。
學生討論:分組交流,討論。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生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第一冊質量守衡由收集及整理,請說明出處。
生2: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生3: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討論的情況來看,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那么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我們不妨用實驗來驗證。
三、假設的檢驗及推理。
1、制定計劃。
師:把學生分成三組:
一組:進行白磷燃燒前后的質量的`測定。
二組:進行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三組:進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2、進行實驗。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指導,自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并能積極分工、協(xié)作、共同順利的完成實驗。
3、收集證據(jù)。
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進行討論、歸納,然后請各小組長代表本組對所做的實驗進行小結,自然的得出結論。
四、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生:三個小組的小結情況:
一組:磷燃燒后有白煙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二組:鐵在硫酸銅溶液中反應,鐵絲上附著紅色物質;溶液有蘭色變?yōu)闇\綠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仍不變。
三組:無色氫氧化鈉溶液與蘭色的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蘭色絮狀沉淀,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還是不變。
師:通過學生小結發(fā)言,教師歸納、評價得出質量守衡定律,請一個學生敘述。
生: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生:為什么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等于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呢?
五、解釋與討論。
師:教師先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動畫課件,給學生必要的啟迪。
學生:討論、歸納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的最小粒子原子的質量不變。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師: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物質的質量之和之所以不變,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沒有變。
生:質量守衡定律是否對所有化學反應都適應呢?
六、反思與評價。
生:繼續(xù)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1:蠟燭燃燒前后天平的變化,
實驗2:鋁箔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
師生討論:
1、上面兩個實驗的結果與你實驗前的預測相同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實驗結果?
2、對于磷燃燒的實驗,如果玻璃管上端沒有系小氣球,將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
3、如果在燃著的鋁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xiàn)什么實驗結果?
師:歸納、總結。
七、遷移與應用。
遷移:提供一組題目進行反饋。
應用:用質量守衡定律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化學現(xiàn)象。
八、課后作業(yè):
書:p94習題1-3。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三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質分類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導入是采取如何記住學生最喜歡的小猴、桃子的樣子來進行的,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記憶方法,吸引學生學習新知識。接著以小猴、桃子的問題為線索認識物體。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設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做到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以情促動、以動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與實踐、討論與交流相結合。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積極的動手摸一摸,開口數(shù)一數(shù),用眼睛觀察物體的樣子,猜一猜物體的形狀,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區(qū)別中記憶。同時教學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師的游戲,目的在于讓學生有空間的感覺,同時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建立自細心,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沒有能很好地引導他們,以至于學生對有的活動參與的太過投入,玩瘋了到最后總結時收不回來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注意自己的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問題,不能一味的跟學生玩游戲,以至于最后被學生被動的不知該如何把教學進行下去。
本節(jié)課以緊貼學生生活的垃圾分類為切入點,形成思維的發(fā)散,找到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分類,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分類在我們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對我們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通過大量對分類感性認識上升到對分類方法的理性認識,認識到分類這種科學方法對我們的重要性,在分類時分類標準的確立會直接影響到分類的結果。
常見的分類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熟悉,在本節(jié)課主要是需要讓他們從平時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層面,通過對比來得出兩種方法各自的特點,在使用時怎樣選用分類法,所以方法本身不是重點,而如何根據(jù)分類對象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分類方法的這種能力是重要的。
最后,學生通過練習活動之后,對化學分類只是處于低層次的體驗、領悟階段,需要站在整個化學體系的高度對化學中常用的標準進行總結歸納,對于在練習中體驗到的分類的意義也需要進行梳理。
整節(jié)課下來思路清晰,重點突出,但仍有不足,比如:內容不足,應對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進行拓展,補充相應的知識,在此可介紹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不成鹽氧化物等概念;應變能力不強,場面越大,應變能力就越差,不敢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這需要在后面的教學中加強訓練,快速提高;課堂氛圍不夠活躍,需要我想辦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某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要多鼓勵和引導,打消他們的顧慮,讓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充實。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針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而努力做到更好。
一課,是“空間與圖形”有關教學內容的起始課,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描述幾何體。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實現(xiàn)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體驗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用來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學習活動的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學生每一次活動前說好要求,做好示范,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2、學生回答時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指名讓學生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與專家交流后我也對本節(jié)課有了進一步的思考,雖然我在教學時注意關注了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但是還沒有真正的將以學生為主體落實到心里,如:
在本期的教研課中我上了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物體分類這一個,總的來說上的很不理想,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進行了以下的反思:
(一)引入課題在本節(jié)課的作用。
引入課題是本節(jié)課的起點也是為了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中來,引入課題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在本節(jié)課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后面的情景創(chuàng)設中你也可能用到這句話。以前在教學中我總認為引入語或一個圖片對我們后面的情景只是一個鋪墊而已,用了就可丟棄的。事則不然,它就像演員的道具一樣用好了就是一個成功的節(jié)目,如果用完后就丟棄在舞臺上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義。本節(jié)課我用青蛙圖片引入就沒有處理好,最后導致了后面的情景不能很好的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老師要用好這一道具才能在這三尺舞臺上表演更多更精彩的節(jié)目。
(二)學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我們該怎么辦。
(2)上課前應預設孩子會出現(xiàn)的問題,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應如何如解答。
(3)出現(xiàn)孩子不會回答的問題,老師也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提的太成人化了,尤其是對低段的孩子提問題時這個問題老師應反復思考后進行提問,不要用成人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和解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問題。在本次教研課中雖然上的不理想但我收獲了很多。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四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自然界的物質由100多種元素組成,從組成物質元素角度理解物質初步分類思想。2.知道組成人體、地球的主要元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小組合作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增強合作與交流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元素的分類與分布的基礎上,了解世間萬物皆為元素所構成。
2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讓學生了解元素的重要性,認識到萬物由元素構成,物質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組成物質的元素》節(jié)選自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下第二章第四節(jié),主要內容為介紹元素的種類和分布。這是學生在學習了同位素內容之后,對物質組成的進一步探究。同時也為接下來學習《表示元素的符號》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的安排順序,體現(xiàn)了教材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統(tǒng)一性。
學情分析:從知識的掌握上看,學生對“元素”這個概念并不陌生,已經(jīng)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在在學習第二章第二節(jié)《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時,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學習第二章第三節(jié)《原子結構的模型》時,知道元素是互為同位素的原子的總稱,初步了解元素概念;依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也知道,人體缺少某些元素(如鈣、鐵、碘等),會影響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從年齡上看,八年級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觀察能力,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進行粗淺的科學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知道元素的定義、元素的簡單分類;
(2)認識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掌握單質、化合物、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的概念;
(2)掌握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思想。
【教學方法與教學準備】。
教法:
本節(jié)課運用設置情境以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機融合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成學習目標。
問題導學法、講授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
學法:
本節(jié)課指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
交流討論法。
教學準備:
1、課件:
2、氧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3、金屬鐵和非金屬硫。
4、地殼和人體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圖。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反思。
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知。
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入:這里提到了一個叫做元素的概念,誰還記得呢?請同學回答一下。
[來源:學科網(wǎng)]。
好的,下面我們正式進入新課:《組成物質的元素》。
板書:組成物質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
同學回答:元素是互為同位素的原子的總稱。
學生能回答出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預習過的同學能回答出是由氫氧元素構成。
順著教師的思路思考,順利引進新課內容。
在學生回答完后對學生適當?shù)墓膭钅茉鰪妼W生的自信心。
實驗探究現(xiàn)象分析。
內容一:觀察模型。
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同學們來觀察一下這兩個模型,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點?
對,這就是所謂的物質由元素構成,物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無數(shù)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構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歸為同一類,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歸為同一類,即氧元素。
同學回答,都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結合書本,學生能夠更好地歸納和總結。
1、模型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可以通過觀察模型加深學生對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印象。
2、對于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疑問的部分(模型和書本)避免學生理解錯誤。
實驗探究現(xiàn)象分析。
內容二:現(xiàn)象分析。
(查看學生作答情況)。
2、現(xiàn)在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再給大家3分鐘時間,討論一下,將自己的答案與其他人對照總結,然后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代表。
3、請大家說一下你認為元素與原子之間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好的,現(xiàn)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學生們認真思考并填寫,填寫時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困惑之處。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選取代表。
3、學生回答討論后的結果。
1、通過填空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了解學生的薄弱情況后可進行更針對性的教學。
2、采用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方式,教學結合,注重“教師引導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相結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了解易錯點,并加深印象。
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內容一:
1、好,做完了上面的練習,我想大家對元素與原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已經(jīng)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下面請大家對以下這些物質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依據(jù)。(混合物、純凈物)。
(板書)。
總結單質、化合物的區(qū)別(練習)。
現(xiàn)在我們來小結一下現(xiàn)在所學內容。
板書:
下面我們做兩道題目鞏固一下。
3、對比金屬鐵和非金屬硫。
1、學生回答。
請學生回答:元素的種類是由核內質子數(shù)決定的。即質子數(shù)不同,元素的種類就不同。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種。
3、學生回答,有金屬光澤。
1、引入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
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分析問題能力和總結問題能力。
鞏固知識。
引入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間的概念,導出元素分類。
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內容二:
1、放出元素地殼和人體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圖。
同學們你們看這幅圖,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呢?
沒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地殼中分布最多的是氧,其次是鐵,而金屬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鋁,其次是鐵。給大家4分鐘時間閱讀p51的內容,然后再給大家3分鐘時間完成隨堂訓練中的內容。
(查看學生閱讀和完成訓練情況)。
學生回答:分布不均。
同學們認真閱讀書本,并完成相應內容。
引出元素的分布,并由此介紹運用此種表格的好處,介紹海洋元素與放射性元素。
課堂小結。
拓展思考。
同學們,對照板書,經(jīng)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除了老師剛才總結的知識,同學們還學到了什么?
根據(jù)歸納總結,學生能夠比較完整,比較系統(tǒng)地復述本堂課學到的知識。
積極思考有沒有學到拓展性的東西。
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適時地讓學生做筆記,可以增強學生在課下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2、回顧本節(jié)內容,鞏固提高。
3、結合傳統(tǒng)教學由老師總結,學生做筆記和學生自行總結兩種方法,讓學生在掌握重點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教師獲得很好的反饋信息。
4、鍛煉了學生自行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堂練習。
鞏固知識。
完成隨堂訓練。
鞏固知識。
作業(yè)布置。
游刃有余。
1、完成作業(yè)本及《定考》2.4相關練習。
2、畫思維導圖。
3、拓展思考: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有害物質,請大家在課后去尋找一下在身邊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
記錄作業(yè)。
1、鞏固書面知識。
2、鍛煉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的能力。
【板書設計】。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五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的國際單位,質量的單位換算.
2.知道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觀察天平的構造,調節(jié)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觀察游碼的初始位置,觀察游碼在標尺上任一位置所對應的質量數(shù).
2.培養(yǎng)實驗能力。
通過實驗學會調節(jié)天平,學會使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道使用天平時應注意的問題.
3.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概括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溫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
4.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利用實物的對比,通過形象思維抽象出質量的概念.
德育目標。
我國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稱量質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統(tǒng)一的稱量物體質量的單位,在教學中應通過這些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天平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平衡美、對稱美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包括三部分知識,即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測質量.
教材首先從學生所熟悉的鐵錘和鐵釘、木船和木椅,通過比較組成這些物質的物質的多少,引出質量的概念.接著介紹了質量的單位——千克、克、毫克、噸,列舉了一些物體質量的大小,目的是讓學生對千克形成較具體的觀念.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質量又能與能量相聯(lián)系,這些知識將在高中物理中學習.在初中對質量的概念講得很淺顯,只簡單地使學生認識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但這并不是質量的定義,教學中不必過分強調.對于物體的質量不隨位置、狀態(tài)、形狀而變,也是讓學生知道即可.
教學中可利用掛圖或幻燈片讓學生對照著實物認識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們的作用.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學習后面兩節(jié)課的基礎.
教法建議。
質量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可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法學習,質量的測量這部分內容可通過示范、講授、實驗法學習.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知識點闡述。
本節(jié)內容包括三部分知識,即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測質量.質量的概念只作粗淺介紹,重點講質量的單位和用天平測質量.
(一)質量的概念。
通過列舉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對物體和物質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各具體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質量的概念.在質量概念建立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首先通過同種物質組成的兩個不同物體所含物質多少不同得出質量的概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才能比較質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讓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認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向學生闡明這一點.
(二)質量是物體的屬性。
教材中沒有明確指出物體的屬性,但是,教材內容中已涉及到這一點,質量不隨物體形狀、狀態(tài)、溫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在教學中應明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并通過實踐予以說明,這樣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學.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質量的單位噸、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觸質量的單位.教學中可先復習學生原有知識,使學生知道噸、千克、毫克之間的關系.然后說明千克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1kg的質量有多大,使學生對千克形成具體觀念.接著介紹噸、克、毫克,這些單位常用在什么情況下.利用課本中給出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可進一步使學生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
講過質量的單位后,可以告訴學生,在生活和貿易中,人們習慣上把質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學中都統(tǒng)一叫質量.
(四)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測質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學生介紹幾種秤,使學生知道它們都是用來稱質量的.然后重點講實驗室里用的天平.教師可根據(jù)本校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選擇重點講述的對象.如果本校實驗室里托盤天平較多,學生實驗中主要用托盤天平,則可重點講托盤天平.
天平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比較精密的測量儀器,教師應從1.認識天平2.調節(jié)天平3.使用天平三個方面入手.為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天平,為下幾節(jié)課打基礎,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分層次講授.
二、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組織學生舉例、分析、討論弄清什么是物體、什么是物質.
(二)組織學生分析、比較同一材料組成的不同物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進而引出質量的概念.
(三)組織學生觀察天平,觀察應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局部的層次進行.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具學具準備。
以下為本教學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學具,教師可參考本示例和實際情況加以選擇.
五、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導入。
需要的教具與學具:教室內的各種裝備、行星與恒星的幻燈片、講桌和木椅實物、鋁鍋和鋁勺實物、鐵錘和鐵釘實物.
方案一:觀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筆、黑板擦,教室外的樹木、房屋、汽車、飛機,放映幻燈片“行星、恒星”,向學生介紹物體是由鐵、木頭、水等各種材料組成的,人們叫這些材料為物質,也就是說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方案二:列舉生活中熟悉的幾種物體,指出它們都是由物質組成的,例如,指出講桌和木椅由木材構成;鋁鍋和鋁勺由鋁構成;鐵錘和鐵釘由鐵構成.接著向學生提問:講桌和木椅;鋁鍋和鋁勺;鐵錘和鐵釘除形狀和用途不同外,還有什么區(qū)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東西有多有少”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一張課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個鋁鍋比一把鋁勺所含的鋁多;一把鐵錘比一個鐵釘含的鐵多.引出“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課桌和木椅雖然都是由木材構成,但是它們的質量不同.
注意事項:在質量概念建立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首先通過同種物質組成的兩個不同物體所含物質多少不同得出質量的`概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同種物質才能比較質量,一定注意不要讓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認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向學生闡明這一點.
(二)新課教學。
為了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量的不同,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質量.
2.質量的單位。
本處教學建議使用幻燈片投影或視頻形式的教學手段.
教學中可先復習學生的原有知識,使學生知道噸、千克、克、毫克間的關系,然后介紹千克這個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1kg的質量有多大,使學生對千克形成具體觀念.接著介紹噸、克、毫克,這些單位常用在什么情況下,例如汽車、火車的裝載量,糧食、鋼鐵、煤的產(chǎn)量等常用噸,藥房和實驗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質量的單位.利用課本中給出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可進一步使學生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此處可用幻燈片投影或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物體的質量.使學生知道大象的質量是人的近百倍,鯨的質量可達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質量是月球質量的八十多倍,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三十多萬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由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溫度的測量引出質量的測量。
實驗演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形狀、狀態(tài)、位置而變化”,幻燈片放映輔助實驗教學.
一個鐵釘,它的質量是100g,把它弄彎,它含有100g鐵這種物質.100g的冰化成水,質量仍是100g.將一個200g的大蘋果從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質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識點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鐵秤砣,它說明遠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了秤.我國傳統(tǒng)稱量質量的工具是桿秤,今天還常用臺秤、磅秤、電子秤.在實驗室,稱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識點的學習.
5.天平的構造。
認真觀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認識它的構造.認真觀察砝碼盒內的砝碼,觀察盒內每個砝碼的質量數(shù),提示學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觸砝碼,應當用鑷子夾取.
學生觀察一段時間,教師可用投影儀把天平的實物圖打在幕布上,請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示說出天平各部分構造、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說出自己所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和最小稱量.
6.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方法。
關于天平的調節(jié)和使用方法,教師可采用邊演示、邊講解的方法講述.有條件的學??梢苑纸M讓學生邊看教師演示,邊自己動手練習.最后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內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驟和方法.
學生看書后,請同學合上書.并請同學口述天平使用方法,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用投影把教材相關內容打在幕布上.
在天平使用方法中,要特別注意橫梁平衡問題的教學.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橫梁平衡,當指針指在橫梁中點時,我們就說這時橫梁平衡(用投影將所示圖形打在幕布上).第二是如何調節(jié)橫梁成平衡(投影片是活動片,橫梁可繞中心軸轉動,螺母可以左右移動,用投影片顯示,當橫梁失去平衡,指針向左或者向右偏轉時應如何移動螺母使橫梁平衡.).第三,左盤放入物體后,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這時不能再移動螺母.
教師可用投影儀將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打在幕布上,邊演示,邊講解如果不遵守這些注意事項會產(chǎn)生的后果.
7.學生分組實驗。
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天平,稱出課桌上小金屬塊的質量.
不能正確讀出游碼指示的質量是學生常發(fā)生的問題,因此在學生分組實驗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游碼.提醒學生注意標尺上的刻度,弄清每個刻度線表示的質量數(shù).
(三)總結、擴展。
總結概括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以及天平的使用幾個知識點的內容和在知識結構中的地位.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擴展學生知識面的知識.
擴展資料一:質量的單位“千克”起源于法國,并于1799年制造了“千克原器”,又叫“檔案千克”,189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批準了仿制法國“檔案千克”作為質量標準計量的“國際千克原器”,以國際標準原器作為質量計量的標準一直沿用至今,但為了更精確,各國研究機構致力于探索質量自然基準的方案和途徑.
國際千克原器是鉑銥合金制成的圓柱體,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內.1立方分米純水的質量大約是1kg。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六
本節(jié)是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質的方法與程序”延續(xù),下為以元素為主線的物質分類學習打下基礎。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已經(jīng)認識了幾種具體物質的性質和單質、酸、堿、鹽、氧化物的一般性質,但他們只是從單個物質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性質,尚未從一類物質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性質,更未建立起元素與物質的關系。因此,通過元素與物質的關系的研究,引導學生以元素的觀點認識物質;通過研究用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使學生建立分類的觀點。在分類的基礎上,研究純凈物——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讓學生知道元素如何組成物質(可以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兩種形態(tài)存在)。按元素的分類觀,每一種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從而建立起元素與物質的關系,進而讓學生理解為什么110多種元素可以組成上千萬種不同的物質。
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接觸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兩種形態(tài)在物質中存在,以及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物質家族,建立起元素與物質家族的關系,了解110多種元素為什么能組成上千萬種物質。
(1)培養(yǎng)元素的資源意識,體會分類的重要意義,形成物質的元素觀和分類觀(2)讓學生樹立運用化學知識,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與物質的關系;物質分類的依據(jù)。
四、教學、學法教學:任務驅動模式。
五、教學過程【導入】。
【講解】人們根據(jù)一定的規(guī)則,把大量的物質進行分類,化學上有許許多多的物質同樣使用了分類。
一、元素與物質的關系。
【交流·研討】同學們把書翻到31頁看交流研討的第一題。
【板書】游離態(tài):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的狀態(tài)叫游離態(tài)。
化合態(tài):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狀態(tài)叫化合態(tài)。
第二組:cu(oh)。
2、naoh、mg(oh)2。
第三組:nahco3、ca(hco3)。
2、堿式碳酸銅。
【提問】書上給出的這些物質含有哪種相同的元素【學生】碳元素。
4、0、+。
2、+4【提問】能否舉例出以上化合價所對應的物質?
【銜接】既然我們剛剛學習了那么多的元素和他們所組成的物質,那么誰能告訴我元素的具體定義是什么?(提示:在初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元素的概念,小組之間互相商討)【學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小結:1.、元素是物質的基本組成成分,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2、同一種元素可以自身組成純凈物——單質。
3、不同種元素相互之間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可以組成純凈物——化合物。
【布置任務3】除了書上給出的化合物你們還能寫出其他種類的化合物嗎?每個小組寫三到五種。
【學生】第一組:fe3o4、fecl3、feso第二組:al(oh)3。
第三組:mgo、nao、cao、so2、co。
【學生】金剛石、石墨、足球烯、活性碳、木炭。
二、物質的分類【講解】。
同學們看看五彩繽紛的銅世界然后把空白的部分補充完整。
【學生】。
【銜接】下面大家想想我們在初中根據(jù)什么依據(jù)把物質分成了純凈物和混合物?
【學生】是否由同一種分子組成將物質分成純凈物和混合物,同種分子組成的叫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組成的物質稱為混合物。
【提問】純凈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這又是根據(jù)什么分類的?
【學生】由多少種元素組成,同種元素組成的交單質,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叫化合物【講解】化合物又分為酸、堿、鹽、氧化物這是根據(jù)化學性質分的;化合物還可以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這是根據(jù)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是否導電劃分的,這個內容下一節(jié)我們會學到;還有混合物它可以分為溶液、濁液、膠體,這是根據(jù)被分散物質的顆粒大小來分的,下節(jié)課我們具體來講解膠體這一部分內容。
【學生】第一組:金屬可以和酸、鹽、非金屬單質反應;堿性氧化物可以和酸、酸性氧化物、水反應。第二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堿、堿性氧化物、氺反應;酸可以和金屬、堿、鹽、堿性氧化物和指示劑反應。
第三組:堿可以和酸、鹽、非金屬、酸性氧化物、指示劑反應;鹽可以和酸、堿、鹽、金屬反應。
第一組:
hcl+fe:有氣體產(chǎn)生,溶液顏色變成淺綠色;hcl+cuo:無明顯現(xiàn)象;hcl+agno3:白色沉淀;hcl+naoh:無明顯現(xiàn)象;hcl+石蕊:紫色變紅第二組:
naoh+h2so4:無明顯現(xiàn)象;naoh+cuso4:藍色沉淀;naoh+石蕊:紫色變藍;naoh+cl2:黃綠色消失;naoh+co2:無明顯現(xiàn)象第三組: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七
知識與技能:掌握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掌握對常見物質按物質組成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歸納等方法,熟悉化學物質的常見的分類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研究物質的轉化在人類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重要意義。
按物質的組成對物質進行分類,認識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酸式鹽,正鹽。
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酸式鹽
教學步驟:xxx
教師活動:xxx
學生活動:xx
設計意圖:xx
(一)引入
我們發(fā)現(xiàn),超市都是按照物品的種類擺放的,零食放在一起,生活用品放在一起,蔬菜放在一起。這樣有助于顧客快速的找到所要的物品,從而提高效率。
那在我們化學里也是這樣,也要對不同的物質進行分類。
在生活用品區(qū)找
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類比到化學中物質的分類。
(二)舉例分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會接觸到下列物質:
空氣、乙醇(c2h5oh)、水、硫酸銨、銅、碘酒、碘(i2)、氧氣、石墨、食鹽水。
請你將上述物質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的依據(jù)。
將你的分類結果與同學交流討論。
(1)按物質的組成分類
(2)按物質的狀態(tài)分類
(3)按物質的導電性能分類
(4)按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分類
提示學生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就有不同的分法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八
教師通過問題,在初中化學中我將元素、物質如何分類,引出化學中“分類”的概念。
提出學習任務,將na2co3、na2so4、k2so4、k2co3進行分類,在任務的驅使下,學生自主學習到交叉分類法的相關知識。
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有機物、無機物、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對物質的組成及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
通過復習舊知識的形式引入分類話題,再讓學生對已經(jīng)學習的物質進行分類,分類的過程中,學生會用到新知識交叉分類法,學生也會自主地學會交叉分類法。
此時的老師只需簡單的提點,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輕松化。
教師通過分配任務,大家分組閱讀p25頁第一段,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完成圖。
然后選擇下列合適的物質填在物質類別上,hcl、h2so4,ch3cooh,nh3h2o,ba(oh)2,kno3,nahco3,cu2(oh)2co3。
學生通過分組合作,查閱資料,探究學習,師生通過共同交流,學會樹狀分類法,并可以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完成化學分類圖。
本部分是整節(jié)課的亮點,是本節(jié)課的高潮。
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對學過的知識重新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分類的方法過去一直在使用,今天學會了把它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從低層次的無意識使用到高層次的'有意義建構,實現(xiàn)了思維上的質的飛躍。
通過復習初中四種基本反應,找出它們是按照什么標準進行分類的,引出化學反應又可以按照新的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因為本板塊教學內容簡單,學生有能力獨立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對剛學過的分類知識進行進一步強化應用。
在知識學完后為學生呈現(xiàn)幾道道物質分類的題,鞏固所學知識,并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1、課堂小結。
先采取學生小結的方式,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再結合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結課。
由于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于化學學習的全過程。
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2、布置作業(yè):
為了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理念,本節(jié)課的課后作業(yè)預留了題、選做題的方式,以及學生自主實踐類題。
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及讓學生學會學有所用。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九
1.了解分類法咋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從物質的組成、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為研究物質的通性建立框架,將知識系統(tǒng)化。
3.掌握“交叉分類法”、“樹狀分類法”。
1.多角度、多標準對化學知識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的重要性。
1.體驗分類在化學、各科學習上的重要性。將“分類思想”灌輸于腦中,能夠在后面學習中進行實際應用,培養(yǎng)及時分類總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常見化學物質及其反應的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將常見兩種分類法靈活運用到化學學習過程中。
學生:自由討論半分鐘,然后簡短回答。
老師:如果沒有去過圖書館呢?大家有時間可以去試一試找到自己想看的書,看能不能找到!
學生:分組討論兩分鐘,然后簡短回答。
老師:做出評語,并在舉幾個例子,如超市,汽車車牌號,
老師:舉了這么多的例子,那什么叫做分類呢?
【板書】物質的分類定義:即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設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是人們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種工作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要學習分類的兩種方法: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板書】交叉分類法。
請大家對下面的物質進行對應的分類連線:
na2co3鈉鹽。
na2so4鉀鹽。
k2so4硫酸鹽。
k2co4碳酸鹽。
老師:我們大家一起來看na2co3這個物質,它既屬于鈉鹽又屬于碳酸鹽,對不對?像這樣,物質所屬類別之間存在部分交叉。
【板書】:交叉分類法特點:物質所屬類別之間存在部分交叉。
老師:請分類以下初中所學的物質類別概念:物質,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酸,堿,鹽。
老師:根據(jù)分析我們得到如圖一:
我們把這種對同類物質進行分類的方法叫樹狀分類法。
【板書】樹狀分類法。
作業(yè)布置。
1、請在下列方框中填上具體的化學物質如圖二;
2、每個人在圖書館借一本自己喜歡的書。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
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
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本節(jié)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學習利用公式間接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積單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單位的。1ml=1cm3。
同許多測量儀器(電流表、電壓表、天平)一樣,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測量物體體積的方法:
規(guī)則形狀物體可以用直尺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可以用量筒測量。用量筒測量體積常用“溢杯法”: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量筒內水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測量石蠟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體的體積,可以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被浸沒于量筒中液體對應的體積,再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沒于量筒中,讀取此時的液體體積,兩者的差便是石蠟的體積。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jié)課學習,我們知道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在實際應用中有重要的意義。
1、問:什么叫物質的密度?怎樣計算物質密度?
3、再出示一塊任意形狀的石塊和裝在小碗的鹽水問:能否用測長方體鐵塊密度的方法測這塊石塊的密度和小碗里的鹽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儀器來測定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和鹽水的體積?出示量筒,指出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來測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時,讀數(shù)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且視線要與液面相平,與刻度線垂直。
1、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方法:先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以待測體積的物體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沒,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過量筒的最大刻度值為準),讀出此時量筒中水的體積v1;將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被測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2、了解這種測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據(jù)空間替代的方法進行測量。
3、嘗試測量一個塑料塊的體積。
4、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一些形狀不規(guī)則且無法浸入量筒之內的固體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測量其體積。所謂“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但現(xiàn)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塊溢出的水量,可用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測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讀取數(shù)據(jù),最后相加得到石塊的體積。
5、探究怎樣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塊的體積。
沉錘法:用細線將一個鉤碼系在蠟塊下面,用細線吊著蠟塊和鉤碼放入量筒,鉤碼先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鉤碼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
三、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的塑料塊和鹽水的密度
1、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2、各小組間交流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根據(jù)交流結果對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調整。
3、各小組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密度是屬于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其大小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它與物質種類有關,同一種物質密度相同。
1、測量一種物質的密度,一般需要測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計算出物質的密度。這是一種(填“直接”或者“間接”)測量法。
2、測量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時候,要用量筒來測量,量筒的容積要適量,適量的含義是固體(填“能夠”或者“不能”)浸沒入液體中。
3、小亮做測量石塊的密度的實驗,量筒中水的體積是40ml,石塊浸沒在水里的時候,體積增大到70ml,天平測量的砝碼數(shù)是50g,20g,5g各一個。游碼在2 .4g的位置。這個石塊的質量是,體積是,密度是。
4、為了減輕飛機的質量,制造飛機時,應該選用密度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學要測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則應選擇()
6、使用托盤天平的時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加減砝碼的時候,可以用手輕拿輕放b、不允許把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盤里
c、被測物體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
d、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碼的讀數(shù)
7、用天平和量筒測量食用油密度的實驗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稱出空燒杯的質量
將適量的食用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杯和油的總質量
將燒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讀出油的體積
用天平測出倒掉油以后燒杯的質量
8、下面是小明在測鐵塊密度時的主要步驟,請你寫下正確的操作步驟序號()
將m、v代入公式中,算出鐵塊密度
鐵塊用細線拴好輕輕放入水中,測出水和鐵塊的總體積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測出水的體積v1
用天平稱出鐵塊的質量m
根據(jù)數(shù)據(jù)v1、v2算出鐵塊的體積v
9、根據(jù)密度的公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越大,密度越大b、體積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質的性質,與質量、體積無關
10、在調節(jié)托盤天平指針前,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刻度線中央的右側。為使天平橫梁平衡,應將橫梁右端的調節(jié)螺母()
a、向或移動b、向左移動c、不必移動,而移動游碼d、以上三種都可以
11、給你一臺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鉛筆,測出一卷細銅絲的長度,寫出你的方法。
12、用鐵、木分別做成體積相同的實心立方體,問哪一個質量大?為什么?
13、小實驗:測量雪的密度
問題: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時間都一樣嗎?
材料: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約25cm,直徑約7cm);
兩個塑料袋,一架天平,一個量筒。
(2)返回教室內把雪全部倒入一個大碗里;
取第二個圓筒測量它的體積。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測量;二是將圓筒裝滿水,用量筒測出其體積,記錄下需要水的數(shù)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質量除以圓筒的體積;
雪的密度=
在不同溫度下重復這個實驗,觀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溫度下是否相同。
14、為了判斷一個鐵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學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
鐵球的m/g水的體積v/ml水和鐵球的總體積v/ml
7960.090.0
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驟怎樣?
該鐵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
若鐵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的:
1、知識;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重點難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
教學用具:
儀器:托盤天平、燒杯、試管、錐形瓶、玻璃棒、酒精燈等。
藥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思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教師演示實驗:
(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2)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稱量記錄:
反應前的總質量(錐形瓶+空氣+白磷)是?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克。
實驗小結: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是相等的關系。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
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二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專題,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單元,第二標題。物質的量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貫穿于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學生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或簡單的定量角度去學習化學知識,而《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的學習會使學生對化學中的"量"有一個新的認識。因此教好物質的量的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關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1)知識目標:掌握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通過練習掌握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數(shù)目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到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提高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概念的推導及應用,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養(yǎng)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
使學生掌握摩爾的概念及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間的轉化。
課前五分鐘檢測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微粒間轉換的理解與應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新課教學主要采取對比歸納法:通過與生活中的某些質量小,數(shù)量大的實例對比指出化學反應中存在的相同情況--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通過與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單位的對比提出摩爾的概念,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和記憶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系;通過與生活中實例對比(一盒粉筆,一打羽毛球)重點說明摩爾的概念,以此使學生對抽象的摩爾概念具體化;通過適當?shù)姆謱泳毩暥鴱娬{指出學習摩爾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掌握本節(jié)知識。
課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老師很快掌握學生的情況,更能讓學生及時地熟悉所學知識。
對于化學課的學習,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因為學生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由于物質的量這一節(jié)的概念比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1)1個h2o中含___個h,___個o,___個原子。
(2)105個h2so4中含___個h,___個s,___個o,___個原。
(3)1個c中含___個質子,___個電子。
(4)1個nh3中含___個質子,___個電子。
(幫助學生回憶微粒間的轉換關系,為從"個--摩爾"的轉化做好鋪墊)。
(1)由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單位(粒)和實際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為后來引出化學反應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
(2)通過反應方程式:c+o2===co2引導學生討論:反應實質是什么?(微粒間的反應);實際中是采用稱取質量的方法進行反應,質量如何體現(xiàn)反應的實質?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93x10-23g,計算12g碳含多少個碳原子?(約6.02x1023個碳原子)。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三
說課材料。
潁上縣八里河鎮(zhèn)東十八里鋪中學李成鋒。
2008年10月。
目錄。
一、關于教材的說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學內容的確定。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及重難點的確立。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4、重難點。
三、學情分析及教法、學法設計。
1、學情分析。
2、教法設計。
3、學法設計。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引入。
2、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3、歸納小結、總體把握。
4、設計家庭小實驗、拓展延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說課材料。
各位老師:
您們好!
我說的是第一單元課題1的內容。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我是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教學程序、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
一、關于教材的說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主要介紹了“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走進化學實驗室”三個課題組成,安排多種形式的活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從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現(xiàn)象和問提出發(fā),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建立概念,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這些知識不但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與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是完成基礎教育階段化學啟蒙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時能為后面章節(jié)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
本課時側重介紹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其重點放在對物質變化的探討上,所以本節(jié)課即是本單元的重點部分又是難點部分。本節(jié)課既是對過去知識的驗證,同時也是為后面的知識打下基礎。
2、教學內容的確定。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放在物質變化的探討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本節(jié)課的實驗借助生活經(jīng)驗等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更加有利于本節(jié)課探究的順利進行,因此,我把教與學的內容及方式定格在“實驗—探究”上。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及重難點的確立。
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根據(jù)上述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及我校理化生組的科研課題研究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識別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相關信息.能夠用化學知識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的現(xiàn)象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判斷。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我之所以設計上述內容為重難點,是因為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在以后還有很多,要想完全探究是不可能的,只能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三、學情分析及教法、學法設計。
1、學情分析。
我校是農村普通初中,班額大,底子薄,儀器和藥品都比較缺乏,面對這種狀況,開展實驗探究教學,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校正在實施的市級科研課題《新課標下農村初中理化生實驗教學的探究》已在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就地取材,因材施教”。這樣的情況不僅沒有成為實驗教學的障礙,反而成了我們開展實驗教學的一大經(jīng)驗積淀。常規(guī)的實驗探究法,大部分學生已爛熟于心,但由于班額大,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少部分學生只滿足于一時興趣,而忽略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探究。
2、教法設計。
根據(jù)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本節(jié)課的重點應放在對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探討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我是這樣組織和引導的,先通過小實驗引入,激起學生興趣,然后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探討,當學生探討的興趣濃時,讓學生繼續(xù)自主探討下一個實驗,然后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對比歸納小結。這是本節(jié)實驗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
由于學生沒有學習到物質性質的概念,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具體的例子進行教學。并能通過對一些知識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放在化學和物理變化的判斷上。通過對實驗探究的事實分析、對比,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變化的特點,得出結論。
3、學法設計。
新課程改革主要依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為此,在本節(jié)課上課時要用“實驗一討論”的探究模式層層引導,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物質變化的特點,并讓學生自己通過對某些實驗的結論進行比較總結規(guī)律。
因為本課是實驗探究課,要想將所有物質的性質完整地探究出來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問題必須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由老師指導才能順利完成。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新課標提出:現(xiàn)代化學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據(jù)學生學習化學的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根據(jù)上述理念和我校理化生組市級科研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老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新課標下的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方式的實現(xiàn);有利于提高農村學生學習的興趣、實踐能力、探究意識及抽象思維能力。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1、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引入。
新課引入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本節(jié)課選取小魔術作為切入點,構造問題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其目的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以問題為中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識環(huán)境。
這樣就達到了上述效果,同時又為下一步探究活動打下了基礎在學生紛紛議論、興趣高昂時,我布置了探究實驗一,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為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做了自然而然的鋪墊。
2、設問質疑,探究嘗試(1)實驗探究一:
[演示]實驗1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實驗2展示土塊,塊狀的土塊研碎粉末狀的土塊。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2)實驗探究二。
[演示]實驗3澄清的石灰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實驗4純堿與醋發(fā)生的反應。[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根據(jù)學生的探究結果,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樣做進一步深化、拓展了金屬活動性的知識,同時通過學生的探究過程將感性知識轉化成理性知識,增強了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繼而提出上述反應具有什么特點?如何區(qū)別?從而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核心教學目標---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
3、歸納小結,總體把握。
為了讓本節(jié)課學生有一個整體把握和回顧,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學習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和疑問?以討論交流的形式進行小結,強調學生思考問題時要抓住關鍵和本質,找出突破口。這樣的小結即點明了本節(jié)的重難點,又梳理了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尋求新的方法獲取新知識,既啟迪了心智,又培養(yǎng)了情感,還為端正態(tài)度、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打基礎。
4、設計家庭小實驗,拓展延伸。
為了強化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布置一個任務。
1、回家每位同學自制一個酒精燈,下節(jié)課帶來評比一下,看哪位同學制的好。
2、下節(jié)課每位同學準備一支蠟燭,一盒火柴,一個玻璃杯,一把小刀。由于本節(jié)課沒有讓同學們準備,下節(jié)課我們共同探究。這樣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興趣,把知識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現(xiàn)了初中化學的應用價值。
由于本人的教學水平和演講水平有限,在說課和講課過程中一定有不妥或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在此真誠的感謝你們!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模擬課堂的題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的第一課時。首先呢,開始我的說課環(huán)節(jié)。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00︰14︰18)物質的分類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的新內容之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更是伴隨新課程而生的一個內容。課標中要求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結構進行分類。在整個高中化學必修1和必修2中,本節(jié)課起到很好的承先啟后、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承前啟后意味著學生通過對分類法的學習能夠對以往的化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梳理,并且為今后將要學習的更為龐大的化學知識體系奠定重要的基礎。而所謂提綱挈領則是與新課程內容設置的方式改變密切相關。大家知道,新課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類別作為知識編排的主線,就在這樣一種新的教材內容編排體系下,掌握這種分類的方法,以類別的視角去研究化學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00︰15︰17)而對于高一的新生,在初中階段他們曾經(jīng)學習過像混合物、純凈物、酸堿鹽這樣的知識。其實就是物質分類的具體應用,但是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一種化學學習的思想。結合學生以上的特點,本節(jié)課學生必須達到以下目標和以下重難點:
(00︰15︰37)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根據(jù)物質的組成、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掌握樹狀分類、交叉分類兩種方法。
(00︰15︰46)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運用分類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嘗試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00︰15︰55)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分類在,生產(chǎn)社會中的作用,領悟分類在認識和研究化學物質中的意義,體會科學探究的價值。
(00︰16︰05)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探究形成分類觀,學會找到分類的標準,領會分類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00︰16︰05)為了更好地落實三維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呃,而且我將本節(jié)課整體設計為三個學生學習板塊。
1.3舉出生活中分類的實例,討論生活分類的意義)。在該板塊中,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我希望通過以警惕學生生活的垃圾分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形成思維的發(fā)散,在學生尋找分類法的同時,讓他們切實的感受到生活中分類給我們帶來了便捷和有效,并且通過對大量對分類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分類標準的理性認識。在此過程中也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更好的解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們做好了鋪墊。
(00︰17︰22)在第二板塊中,首先我讓學生討論拉瓦錫對元素分類。在上一板塊生活分類中,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在感性上認識了分類,而想要學生在思維上達到分類觀的形成,還必須讓學生認識到科學中分類的意義,所以呢,我采用了古今對話的活動形式來進行呈現(xiàn)。在此部分,我希望同學能夠對拉瓦錫評價的同時明白一個道理,分類,我們是要建立在對對象正確的認識基礎之上,并且尋找合理科學的分類標準尤為重要。在任務2中,我讓學生通過對拉瓦錫元素表中已學過的元素進行重新分類,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分類的方法,形成了分類的思想。初步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在任務3中,我讓同學對一組化學物質的探究分類活動是想要學生明白,其實分類它本身并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如何根據(jù)分類對象的特點去尋找分類方法才是關鍵。在此部分也再次強化了分類思想的應用和形成。
(00︰18︰32)在最后一個板塊,我讓學生交流化學中分類的意義,再一次的歸納和總結。
本節(jié)課的評價方式我采用了紙筆評價、活動表現(xiàn)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體現(xiàn)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方式多樣化的教學理念。
(00︰18︰49)總之呢,本節(jié)課我是試圖采用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教學設計。并且體現(xiàn)了學教并用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形成終身受用的分類觀。以上就是我所有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第1頁,共1頁。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五
是,為什么參賽的課就一定要有實驗探究呢?沒有實驗的課就真的體現(xiàn)不了新課改的理念了嗎?就為了賭這一口氣,說來有些好笑。
二、進行教學設計。
這是此次活動的核心內容,到底怎么樣做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呢?說實話,直到初賽時這個問題還沒有想通。平心而論,有實驗探究的話,這個問題就簡單了,畢竟有一個基本的程序在指導著呀(有實驗的課又難免陷到一個新的框框里去,大家都這樣做也沒什么意思了),可是這個內容既沒有實驗,也很簡單,怎么樣做才好呢?到底要把學生的學習引向何方呢?就這樣,初賽的課做得很一般,我自己也非常不滿意,感謝各位評委和領導們給了我代表農墾參賽的機會,在初賽后,我就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把這節(jié)課設計得出乎別人的意料。
從初賽回來,一直到國慶長假結束這段時間我都在憋這個問題,(遲遲不見行動,倒把同組的老師們憋急了,)經(jīng)過多方查找資料、閱讀有關新課程的理論書籍(在此期間,農墾教研室的陳老師給我發(fā)了許多參考資料,對我?guī)椭艽螅医K于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這也就是所謂的機會垂青有準備的頭腦吧。我大膽地把這節(jié)課的基本框架定了下來,即以主題活動的方式來開展學習過程。這樣設計基于以下的想法:一是內容確實很少,也很簡單,誠如一些老師說的讓學生自己閱讀都能學完,如果按部就班的上,不要說學生沒什么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覺得沒勁,怎么能參賽呢?二是從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考慮,能不能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作點文章呢?三是高一的學生畢竟剛接觸新課程不久,感受還不是那么深,學習方式的轉變更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采用這種方式學生的興趣會不會大些?另外, 在活動中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的積極性、與人合作和集體觀念肯定也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接下來就是具體設計學習目標和主題活動了。為此,我仔細研讀了課程標準里的相關內容,包括內容標準和必修課的課程目標,查了一些資料琢磨高一學生的學習心理,看了今年中招考試結果分析,仔細把人教版的教材看了好多遍,關于分類的知識專門上網(wǎng)查了一些資料,自己也加深了認識。之后才確定了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梢哉f定目標的過程也相當艱苦。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六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的第一課時,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jù)新課標的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物質的分類》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主要包括了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和分散系及其分類兩個內容。物質的分類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的新內容之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更是伴隨新課程而生的一個內容。新課標中要求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結構進行分類。在整個高中化學必修1和必修2中,本節(jié)課起到很好的承先啟后、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學生過對分類法的學習能夠對以往的化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梳理,并且為今后將要學習的更為龐大的化學知識體系奠定重要的基礎。同時學生學習了這種分類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學中以“族”的概念來學習化學知識,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類別的視角去研究化學,從而使得化學知識更具有生活性。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學生處于初高中的過渡時期,對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有了一定的基礎,對物質的組成及分類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習了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有機物、無機物、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的相關知識。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jīng)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沒有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而高中涉及到的化學物質很多,學生不會根據(jù)其性質進行分類學習,從而加大了學習負擔,增加了學習難度。本部分教學內容正好對學生學習過的化學物質及反應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吞岣?,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進而掌握分類方法,形成分類觀。使原本瑣碎的知識將會系統(tǒng)化,學習也會輕松很多。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于學生深入了解化學的世界有著深遠的意義。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根據(jù)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夠運用“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這兩種常用的方法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問題意識,能夠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評價和反思,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善于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自己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分類,感受到分類法對化學科學研究和學習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學習生活中中進行實際應用。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
常見的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
【難點】
常見的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應用。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本部分教學內容少,也很簡單,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僅學生沒什么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覺得教之無味。而新課程理念下我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來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是學習的主角。所以本節(jié)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在共享集體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所學知識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采用的活動探究式教學中每一個活動以問題作為情境,采取多種小組活動,過學生組內的合作與交流,不同小組間的交流與共享,問題得以解決,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學會總結歸納。
【過渡】接下來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tǒng)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過教學實踐來實現(xiàn),因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采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超市購物引入“分類”的話題。由于本節(jié)課的課題很簡單,也很生活化,只是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化學知識也更具有系統(tǒng)化,便于以后的學習和教學。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我將采用“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出發(fā)點,結合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參與新知的建構。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七
2.使學生掌握有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
3.使學生掌握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和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4.使學生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在概念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通過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通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1.與初中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到獲取新知識、新方法的喜悅。
2.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本節(jié)主要包括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和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幾部分。
本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分數(shù)和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另一種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計算能力,初步學會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實驗技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jié)是高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有關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本節(jié)教材的引入是從初中學習過的質量分數(shù)開始的。通過復習舊知識,回憶溶液的組成,表示濃度的.方法,分析質量分數(shù)在實際使用中的不便之處。自然順暢的引出表示溶液組成的另一種方法。量體積是很方便的,同時物質的量的使用比起質量來也很簡便。由此展示出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和實用性。
對于物質的量濃度著重分析了以下幾點:
概念的理解。表達式更加簡潔明了。與質量分數(shù)有明顯的區(qū)別。而且通過公式的變形可以求出溶質的物質的量或溶液的體積,也就是說為物質的量濃度的有關計算提供了便利條件。
教材中以討論的形式提出了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其一:物質的量濃度中涉及的體積是溶液的體積,不是溶劑的體積。其二:從一定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體積的溶液,其濃度不變。變化的是溶質的物質的量和溶液體積,但是二者的比值沒變。對于這一點必須給學生澄清。此處可以運用恰當?shù)谋扔鱽硇蜗笳f明。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實驗正確操作很重要。讓學生初步掌握方法,學會容量瓶的使用。
關于計算,教材中按照不同類型分成1.關于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2.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3.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稀釋。均以例題的形式出現(xiàn),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具體方法,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訓練解題的規(guī)范性。此處的計算不宜過多的拓展。例如:物質的量應用于方程式的計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節(jié)介紹,目的是分散難點。有關稀釋的問題,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加水稀釋”,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濃度溶液混合稀釋的計算不作要求,只是對于條件好的學??梢宰鳛橹R的拓展。
本節(jié)重點: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有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計算、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節(jié)難點: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之間的換算;氣體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正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本節(jié)引入方法。
(1)首先復習初中化學有關溶液的知識,特別著重復習有關溶液組成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知識,指出這只是表示溶液組成的一種方法,引出新課--另一種常用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濃度。
(2)閱讀課本55頁,組織學生討論: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定義是什么?使用時有什么不方便之處?溶質的量用溶質的物質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條件?使學生了解引入物質的量濃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用好教材中的討論,加深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避免有關常見的錯誤。
例如:課本56頁討論題(1),如果物質的量濃度概念不清,容易出現(xiàn)錯誤。物質的量濃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而不是1l溶劑中的溶質的物質的量。避免錯誤的方法是在講述物質的量濃度概念時,強調指出“單位體積溶液里”,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討論題(2),幫助學生認識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中,不論取出多少,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是不變的,就象一壺糖水倒出的兩杯糖水一樣甜,濃度與壺中均相等。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物質的量和物質的量濃度這兩個概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根據(jù)學校的條件也可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邊實驗邊小結配制的步驟。
4.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實驗之前,首先向學生詳細地介紹容量瓶的規(guī)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時應先檢漏等注意的問題。例如:容量瓶上標有“250ml20℃”,它的含義是:容量瓶的容積是在20℃時標定的。
講清以上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確不能配制任意體積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將溶質放入容量瓶中進行溶解,或將熱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因為配制過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只有一個刻度線,容量瓶的規(guī)格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配制體積與容量瓶容積相同的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絕大多數(shù)物質溶解時,都會伴隨著吸熱或放熱過程的發(fā)生,引起溫度的升降,從而影響到溶液的體積,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不準確。
5.可以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師演示,讓后排學生也能看得清楚。
c(濃)v(濃)=c(?。﹙(?。?例題5)。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
c=(例題3)。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了解數(shù)字8、9的實際意義,在生活中感知數(shù)與量的對應關系。
2、能從多個物體中按數(shù)取物或按物取數(shù)。
3、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數(shù)、點、物對應板”。
2、學具準備:“數(shù)、點、物對應板”。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小手拍拍》。
小手準備,準備準備!
拍拍小手眨眨眼,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動動肩,拍拍小手小手放膝蓋。
二、集體活動。
課件:1、“熊媽媽為熊寶寶買了一些皮球,請小朋友幫它數(shù)一數(shù)買了多少個皮球?”(出示數(shù)字8)8還可以表示什么?(課件:8個梨,8個圓點)。
2、“熊爸爸想給熊寶寶買9個皮球,請小朋友想一想,再買幾個,就是9個皮球?”它又給小熊買了1個皮球,請小朋友現(xiàn)在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個皮球?(出示數(shù)字9)9可以表示什么?(9只蜜蜂,9個圓點)。
3、操作活動。
今天小熊都收到了爸爸媽媽送來的皮球,付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可以操作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玩“數(shù)、點、物對應板”點卡、數(shù)卡、實物三者結合,進一步提高幼兒口手一致按物點數(shù)的能力。)。
物點和數(shù)卡要交朋友,數(shù)字寶寶要來介紹它們認識,我們來幫它們3個好朋友到小房子里休息一下吧!
四、游戲活動《我來說,你來做》。
1、根據(jù)數(shù)字做動作,教師任意出示數(shù)字8、9,幼兒根據(jù)數(shù)字做動作。(如拍手、跺腳、拍肩、捻指)。
2、教師做動作,幼兒根據(jù)教師所做動作的.次數(shù)找出相應的數(shù)字。
3、教師拍鈴鼓,幼兒聽到聲音后,做出相應數(shù)量的動作。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物質的分類教案篇十九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化學復習課《物質的分類》。我的說課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與課后反思。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也為了使他們在學習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時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教材專門設計介紹了有關的概念理論知識,而我要說的元素與物質的分類是初中化學知識與高中化學知識的銜接,既是對初中內容的整合,又為學生以后高中化學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能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2)領悟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歸納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對物質的分類,體驗分類在化學研究和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3、教學重點與難點。
用分類的方法與觀點,對物質進行研究。
二、說學情。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只是簡單掌握了一些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其實,初中階段純凈物、混合物及酸、堿、鹽等的學習,就是物質分類方法的具體應用。但在思維上,學生正從直覺型經(jīng)驗思維向抽象型思維過渡,學生還沒有把分類形成一種方法,沒有形成化學學習的思想。本次教學內容正好對初中化學中學習過的化學物質及反應進行總結和歸納,并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吞岣撸瑤椭鷮W生更好地認識化學物質,進而掌握分類方法,形成分類觀。
三、說教法、學法。
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及學生認知的心理規(guī)律,主要以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采用學生自主學習,互相交流、討論、合作為主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情況教師再予以指導,點明重點,剖析難點。同時在教學中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便于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學生根據(jù)學案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最后自主歸納出如何對物質進行分類。
四、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力圖以問題為導向,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討論、歸納,以多媒體輔助,通過分組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探究中學會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實驗能力、學習能力,從而真正改變學習方式。
【新課導入】。
元素周期表的簡介(說明元素的種類)(掛出圖表).。
設疑:110多種元素是如何組成幾千萬種物質的?【問題探究】。
1、學生六人一小組,在課前依據(jù)預學案進行回顧、預習及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小組內交流、討論、歸納出預習導學中的問題答案,最后由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全班集體討論,從而實現(xiàn)自主探究得出元素與物質的關系的目的。
2、在得出了元素與物質關系的基礎上,用多媒體投影復習、鞏固單質、化合物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幾個概念加以比較、區(qū)分。
3、小結,完成對知識點一元素與物質關系的學習。知識點二:物質的分類。
1、小組內交流、討論、歸納出預習導學中的問題答案,最后由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全班集體討論,從而實現(xiàn)自主探究完成對物質的分類。
2、投影給出課本上的物質分類及其依據(jù)。
3、完成了對物質的分類,應使學生明白物質分類的意義:認識一類物質、制備物質、鑒別物質、提純物質。
二、根據(jù)物質類別研究物質性質【活動探究】。
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請根據(jù)提。
供的試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之間可發(fā)生哪些反應。
主要試劑:
金屬鐵,木炭,氧氣,氧化鈣,氧化銅,大理石(可用于制二氧化碳),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氯化鈉溶液,硫酸鈉溶液,硝酸銀溶液,硫酸銅溶液,石蕊溶液。
請同學們先對物質進行分類,由教師指定每一小組所探究的物質類別,小組在分配到的物質類別中任選一種物質,根據(jù)它的類別預測它可能會與其他哪些物質反應,并設計實驗證明預測的正確性。
要求:
1、每學習小組設計出一種物質的性質實驗方案。
2、小組內交流,再推代表進行班級交流(將主要物質性質的實驗方案優(yōu)化)。
3、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究偨Y歸納】。
1、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之間有一定的反應關系,某一類物質與相關類別物質的反應通常表現(xiàn)為這一類物質所具有的通性。
2、作業(yè)布置。
完成本次導學案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游離態(tài)----------單質。
化合態(tài)----------化合物。
混合物。
物質單質純凈物。
化合物。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遵循“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教為輔”的教學理念,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運用電教媒體等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討論、總結、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我有幾點體會:1.多媒體教學,增加了學生們的興趣,同時也加大了課堂的容量。2.以初中已學知識為載體來進行新知識點的學習,使同學們不僅有興趣,而且思考起來更具體。3.通過自主學習,討論,小組得出結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使同學們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增加了學習的興趣。4.隨堂解決相應的問題,使同學們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意義。但是通過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同學不善于在討論中學習,討論時間白白浪費掉。今后教學中應當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和練習。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12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