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依據(jù),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學步驟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使教學過程有條不紊。如果你需要一些教案的靈感,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許能夠幫到你。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地情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nèi)容。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印刷品(包括郵票)和光盤,有條件的可要求上網(wǎng)。教師準備有關(guān)掛圖,有條件的應(yīng)準備光盤或制作課件。
1課時
1、通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師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2、出示“閱讀提示”,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找到答案,然后小組交流。
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
((1) 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yè)之多來表現(xiàn)的。(2)畫上的街市非常熱鬧,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tài);(3)、介紹了北橋頭的場景)
3、學生質(zhì)疑,隨機解決一些問題。
教師:(張貼掛圖或播放光盤《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圖美,文也美,課文生動地表達了畫面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畫,并隨著課文展開想象,盡情地欣賞《清明上河圖》中的美麗風光。
1、《清明上河圖》中都有哪些行業(yè)的人物?
2、畫上的街市的熱鬧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3、北橋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讀文、看圖、想象、交流問題。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教師:我們要通過朗讀,把《清明上河圖》的美表達出來,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就讀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讀,然后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二
1.體會這首詞的主旨。
2.鑒賞這首詞的藝術(shù)手法。
一導(dǎo)入。
同學們,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被人傳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那是辛棄疾在尋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說,“那人”就是辛棄疾自己;還有人說,“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詞,看作者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二.簡介作者背景。
1.辛棄疾:根據(jù)導(dǎo)學練回憶有關(guān)內(nèi)容。
2.背景:辛棄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zhì),但是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1.自由朗讀文章(結(jié)合文章注釋提問,元夕之夜你在做什么,見到什么場景,那這篇文章又寫了怎樣的場景)。
2.個別朗誦(正音)。
3.再次讀文章,分組討論文章內(nèi)容。
四.賞析詞文。
(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對這首詞的理解)。
1.本詞既然以“元夕”為題目,那么詞中從哪些方面來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的呢?下面我們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一下。
(提示內(nèi)容: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tài)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zhuǎn)——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tài)之美。
總結(jié):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tài)美。作者調(diào)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jié)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上面我們看了熱鬧的景,那文中又出現(xiàn)了幾類人,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提示:兩類人:“笑語盈盈”的仕女;“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主角:“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提示: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a.景越熱鬧,越見“那人”處境的寂寞與孤獨。
b.他人越高興,笑語歡快,就越見“那人”的脫俗與淡泊??傊?,這都是為了襯托“那人”的,這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對賓的著重描寫,正起到了加強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jié)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提示: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盡管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隨波逐流過著罪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愿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五.延伸探究。
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shù)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jīng)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六.課后作業(yè)。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
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相同之處:都以元宵燈節(jié)為描寫對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現(xiàn)節(jié)日的繁華熱鬧,渲染歡樂的氣氛。都運用了對比手法。
不同之處:辛詞只寫了今年元宵的盛況,沒有回顧過去的元宵,而李詞沒有直接寫今年元宵的繁華熱鬧,而重點回憶昔日元宵的盛況,因為二者立意不同,李詞旨在表達身世之悲和家園之慨,而辛詞則旨在表現(xiàn)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達對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滿,表達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人格。表現(xiàn)手法上,李詞有今與昔的對比,也有我與人的對比;而辛詞則只有世俗女子與“那人”的對比。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三
1、認識6個生字,會寫“正”“好”相“3個生字,并能組詞。
2、培養(yǎng)欣賞漫畫的情趣,體會幽默帶來的愉悅。
3、體會幽默畫的含義。
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情幽默畫的含義。
字卡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給別人照過相嗎?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給別人照相的?對,照相的時候也要動腦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幽默——動腦筋照相。
二、引導(dǎo)學生仔細觀察圖畫。
1、引導(dǎo)學生觀察幽默畫。
2、引導(dǎo)學生仔細看圖。
3、學生匯報。
三、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jié)的生字,卡片“腦”“照”“這”。引導(dǎo)學生拼讀,了解生字在本課的意思。
2、“相”會意字,
3、由攝影師在照到長頸鹿時說了一句話引出“正”“好”兩個生字。
“正”會意字?!昂谩睍庾帧?/p>
4、指導(dǎo)學生在虛宮格中寫字。
5、老師小結(jié)。
6、知識延伸: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用哪些方法可以照到長頸鹿的頭?
四、布置作業(yè)。
把兩幅漫畫拿給爸爸媽媽看,給他們講一講漫畫的意思。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四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及對父母之愛的回報,注意用具體事例表達真情實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2.寫父母對自己的愛要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
3.能發(fā)現(xiàn)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述。
4.認讀與樹木有關(guān)的形聲字,背誦古詩《游子吟》。
5.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
1.選定凝聚著父母之愛和回報父母之愛的照片、錄像、玩具或小禮品等。
2.準備為回報父母之愛而做的禮品。
1.組員輪流說,拿出課前準備的物品,向同學介紹,并介紹物品后面所蘊藏的感人故事。
2.說說自己應(yīng)該怎樣愛父母。
上完一節(jié)洋溢著愛的口語交際課,那些感人的事例我終生也不會忘記?,F(xiàn)在我就來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愛。把自己的作文帶回家,讓父母批一批。
提示:可以寫自己在口語交際課中講過的事,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中了解到的其他事,還可以寫自己和父母之間其他感人的事。記?。褐灰菒鄣墓适?,無論大小,無論遠近,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寫。只要表達了真情實感,把感人的事情寫清楚、寫具體,爸爸媽媽一定會將我們的習作當做最好的禮品。
提示:我國的漢字大多一字多義,了解一字義的現(xiàn)象,對閱讀、寫作都大有好處。理解一字多義并不困難,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還可以向人請教。
1.自讀兩組句子。
說說“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2.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字也有這個特點。
如:花
a.公園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亂花錢。
d.林子里鳥可真多,有白的,有黃褐的,還有花的呢!
1.背誦兒歌,看誰背得正確、流利。
2.我發(fā)現(xiàn)這些生字都是字,偏旁都是。
:練習背誦。
這幾天,無論是課內(nèi)學習還是課外綜合性學習,同學們都感受到了深深的愛,它是我們生命的養(yǎng)分,也是世界和諧美好的原因。下面我們就把父母批改過的習作以及綜合性學習中為回報父母之愛的各種小制作、記錄等準備向大家展示。
1.小組成員共同利用課桌搭建一個展示臺,將每個組員的作品都展示出來。
2.小組成員互相介紹展品的來歷及制作過程,讀一讀父母給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問,也可邀請老師參加。各組巡回參觀,在參觀過程中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問。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通過學習,了解保護森林的戰(zhàn)士們單調(diào)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發(fā)學生熱愛邊防戰(zhàn)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主要事件,并體會怎樣把事件寫具體。
4、了解到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體會“家書抵萬金”的深刻含義。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為邊防戰(zhàn)士寫信的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保護森林的戰(zhàn)士們單調(diào)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發(fā)學生熱愛邊防戰(zhàn)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了解課文內(nèi)容,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主要事件,并體會怎樣把事件寫具體。
2、了解到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體會“家書抵萬金”的深刻含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出示古詩,讀古詩談理解
春望
國破山河在, 烽火連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書抵萬金。
感時花濺淚, 白頭搔更短,
恨別鳥驚心。 渾欲不勝簪。
(1)讀古詩,在小組內(nèi)討論,說說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師重點講解學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把故事表達的意思從整體上讓學生理解。
(3)背誦古詩。(自己背,小組檢查,集體背誦。)
2、由古詩引入新課:
在身處和平年代的今天,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現(xiàn)代通訊方式越來越發(fā)達,可在偏遠地區(qū),他們唯一的通訊方式還是寫信,而且信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揭示課題。
1、自瀆課文,想辦法解決文中生字。(出示語文天地中“抄一抄“中的詞語)
單調(diào) 書籍 浸濕 郁郁蔥蔥
集體讀,指名讀,說說自己還有哪個詞語不理解意思,結(jié)合上下文談?wù)勛约旱睦斫狻?/p>
2、檢測字詞:對照一類、二類生字條,同桌一起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概括總結(jié)主要內(nèi)容。
2、分小組討論:為什么“家書抵萬金”?這封家書和平常的家書一樣嗎?
(1)抓重點詞句體會森林戰(zhàn)士生活艱苦、單調(diào)、寂寞。
(2)鼓勵學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讀出來。
(3)用語言渲染:信可以使他們消除寂寞,與外界取得聯(lián)系,點明信對戰(zhàn)士來說多么重要啊。
3、當他們得到信時,又是什么表現(xiàn)?
(1)指導(dǎo)員怎樣送信?戰(zhàn)士們又是怎樣拆信、讀信?體會指導(dǎo)員對戰(zhàn)士的一片愛心,以及戰(zhàn)士們對信的珍愛。
(2)怎樣才能把那種感情讀出來呢?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第二課時
體會三名森林警衛(wèi)是為了保護祖國最北部九十七萬公頃的原始森林,寧愿自己過上這樣艱苦的生活,他們是多么偉大啊。
(合語文天地d4讀一讀,比一比。)
1.三個戰(zhàn)士誰也不舍得立刻拆開信,實在憋不住了,就從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開慢慢地讀。從這天起,他們每天把信掏出來讀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內(nèi)容都背下來。
2.他們沒有立刻拆信,過了好幾天,才把信掏出來仔細地讀。從這天起,他們經(jīng)常讀信,最后把信的內(nèi)容都背下來了。
自己讀,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認為好的詞語多讀幾遍。在班里交流。
如果讓你給這些守衛(wèi)森林的戰(zhàn)士們寫封信,你會和他們說寫什么?
1、小組交流。
2、小組代表發(fā)言。找出最家方案,班上派兩名代表執(zhí)筆寫信。
1、抄寫生字詞語
2、背誦并試著默寫《春望》,或把古詩改寫成一段話。
板書設(shè)計:
送往小木屋的信
戰(zhàn)士 為保護森林 克服單調(diào)和寂寞 軍愛民
指導(dǎo)員 為送信 一路上小心翼翼 官愛兵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六
1、通過朗讀和品讀,感受本詞的語言美,形象美,場景美以及詞人的人格美。
2、通過品讀和鑒賞,明確本詞重要寫法:反襯。
3、體悟結(jié)尾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和品讀,感受本詞的語言美,形象美,場景美以及詞人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體悟結(jié)尾句的深刻含義。
(一)、導(dǎo)入。
師:元宵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你們知道元宵節(jié)都有哪些活動呢?(生自由回答,如吃元宵,掛燈籠,猜燈謎等)如今的元宵節(jié)是如此的熱鬧,如此的讓人喜歡。那么古代呢?古人是怎么過元宵的呢?我們今天學習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給我們帶來的另外一首詞《青玉案·元夕》。
(二)、朗讀全詞,初步感知。
1、生自由朗讀全詞。
教師明確朗讀要求:
1.1、讀準字音。
1.2、注意停頓、節(jié)奏、讀出感情。
2、朗讀比賽:每組分別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注意正音。
3、師范讀。
4、教師和學生一起朗讀。
(三)、品讀全詞。
生:圈畫,回答。
明確:花燈、焰火、彩車、駿馬、鳳簫、玉壺(明月)等。
2、品讀詞的上片:
生:小組合作,標注,回答。
明確:
a.“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p>
視覺;暗喻;表達效果:極為形象地寫出了元宵之夜張燈結(jié)彩、煙花怒放的喜慶景象。
b.“寶馬雕車香滿路?!?/p>
嗅覺;表達效果:寫出了元宵之夜一派奢華的景象。
c.“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p>
聽覺、視覺;暗喻;
說明:此處我重點品讀了詞人將“明月”比作“玉壺”的妙處(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形狀,而且拉近月亮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并且契合節(jié)日的氛圍。)。
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渲染出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jié)日里的人們通宵達旦、載歌載舞的歡慶氛圍。
生:回答。
3、品讀“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生:圈畫,回答,標注。
明確:“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p>
嗅覺、視覺;借代;表達效果:以人的歡笑更加襯托出元宵節(jié)的盛況以及熱鬧。
4、品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思考,小組討論。
生:回答。
明確:尋找“那人”。
生:討論,回答。
明確:“那人”的幾種理解:a.意中人b.志同道合的朋友c.自己。
總之,“那人”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形象:清高,脫俗。
表達了詞人不愿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
5、明確本詞的重要寫法:反襯。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看,詞人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僅僅是為了寫元宵節(jié)嗎?意圖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明確:反襯“那人”的清高和脫俗。
(四)、總結(jié)全詞:
總結(jié):詞人通過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反襯那人的清高、脫俗,表達了詞人不愿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
1、查閱王國維的“學問的三種境界”之說。
2、將本詞改寫成一篇散文。要求:側(cè)重于場面描寫;“那人”的外貌、神態(tài)描寫詞人的心理描寫。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鞍浮弊xwan,第三聲,與“碗”同音。
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蛾兒”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jié)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里指盛裝的婦女。
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tài)嬌美的樣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一開始就把人帶進“火樹銀花”的節(jié)日狂歡之中?!皷|風夜”化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跟下句的“魚龍舞”構(gòu)成萬民同歡的景象。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里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jié)日里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
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且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jié)日的歡樂之中。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寫的是元宵觀燈的女人,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朝前奔去,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把┝笔怯耵⒅惖念^飾。
“眾里尋他千百度”:(這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但這兒說的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同時,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jù)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xiàn)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shù)成就上毫不遜色。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jié)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闭J為此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蓖鯂S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yè)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詞人對理想的追求的執(zhí)著和艱辛)。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jié)的詞,不計其數(shù),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并無什么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jié)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盎ㄇ洹泵枥L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贊美。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guān)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jié)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lǐng),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shè),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義與趣味呢!
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皆經(jīng)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并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diào)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diào),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七
1、通過朗讀和品讀,感受本詞的語言美,形象美,場景美以及詞人的人格美。
2、通過品讀和鑒賞,明確本詞重要寫法:反襯。
3、體悟結(jié)尾句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和品讀,感受本詞的語言美,形象美,場景美以及詞人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體悟結(jié)尾句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師:元宵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你們知道元宵節(jié)都有哪些活動呢?(生自由回答,如吃元宵,掛燈籠,猜燈謎等)如今的元宵節(jié)是如此的熱鬧,如此的讓人喜歡。那么古代呢?古人是怎么過元宵的呢?我們今天學習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給我們帶來的另外一首詞《青玉案·元夕》。
(二)、朗讀全詞,初步感知。
1、生自由朗讀全詞。
教師明確朗讀要求:
1.1、讀準字音。
1.2、注意停頓、節(jié)奏、讀出感情。
2、朗讀比賽:每組分別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注意正音。
3、師范讀。
4、教師和學生一起朗讀。
(三)、品讀全詞。
生:圈畫,回答。
明確:花燈、焰火、彩車、駿馬、鳳簫、玉壺(明月)等。
2、品讀詞的上片:
生:小組合作,標注,回答。
明確:
a.“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p>
視覺;暗喻;表達效果:極為形象地寫出了元宵之夜張燈結(jié)彩、煙花怒放的喜慶景象。
b.“寶馬雕車香滿路?!?/p>
嗅覺;表達效果:寫出了元宵之夜一派奢華的景象。
c.“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p>
聽覺、視覺;暗喻;
說明:此處我重點品讀了詞人將“明月”比作“玉壺”的妙處(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的形狀,而且拉近月亮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并且契合節(jié)日的氛圍。)。
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渲染出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jié)日里的人們通宵達旦、載歌載舞的歡慶氛圍。
生:回答。
3、品讀“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生:圈畫,回答,標注。
明確:“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p>
嗅覺、視覺;借代;表達效果:以人的歡笑更加襯托出元宵節(jié)的盛況以及熱鬧。
4、品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思考,小組討論。
生:回答。
明確:尋找“那人”。
生:討論,回答。
明確:“那人”的幾種理解:a.意中人b.志同道合的朋友c.自己。
總之,“那人”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形象:清高,脫俗。
表達了詞人不愿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
5、明確本詞的重要寫法:反襯。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看,詞人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僅僅是為了寫元宵節(jié)嗎?意圖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明確:反襯“那人”的清高和脫俗。
(四)、總結(jié)全詞:
總結(jié):詞人通過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反襯那人的清高、脫俗,表達了詞人不愿同流合污的美好品格。
四、布置作業(yè):
1、查閱王國維的“學問的三種境界”之說。
2、將本詞改寫成一篇散文。要求:側(cè)重于場面描寫;“那人”的外貌、神態(tài)描寫詞人的心理描寫。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鞍浮弊xwan,第三聲,與“碗”同音。
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ㄇ?,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
“蛾兒”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jié)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里指盛裝的婦女。
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tài)嬌美的樣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一開始就把人帶進“火樹銀花”的節(jié)日狂歡之中?!皷|風夜”化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跟下句的“魚龍舞”構(gòu)成萬民同歡的景象。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里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jié)日里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
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且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jié)日的歡樂之中。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寫的是元宵觀燈的女人,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朝前奔去,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把┝笔怯耵⒅惖念^飾。
“眾里尋他千百度”:(這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但這兒說的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同時,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jù)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xiàn)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shù)成就上毫不遜色。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jié)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闭J為此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蓖鯂S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yè)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詞人對理想的追求的執(zhí)著和艱辛)。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jié)的詞,不計其數(shù),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并無什么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jié)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盎ㄇ洹泵枥L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贊美。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guān)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希望了?!鋈?,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fā)現(xiàn)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jié)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lǐng),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shè),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義與趣味呢!
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皆經(jīng)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并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diào)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diào),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八
1、讀讀背背唐詩,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閱讀短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4、把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刪減后,抓住重點,寫家鄉(xiāng)的變化。
1、閱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
2、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課時
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教學目標 :
1、讀讀背背唐詩,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2、閱讀短文,理解內(nèi)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重點:
閱讀短文,理解內(nèi)容,從文章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
閱讀短文,從文章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過程 :
一、 讀一讀、背一背古詩《終南望余雪》。
二、朗讀《霧凇》,理解內(nèi)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dǎo)、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說說作者是從那幾方面描寫霧凇的?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三、結(jié)合自己生活的實際,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敘述有順序、有重點 。
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shè)口語交際的情境
二、要求:
1、注意禮貌用語,敘述有順序、有重點。
2、語言簡單、明白、生動。
三、小組匯報
說: 每組向全班匯報。
說說你印象最深的一兩個方面。
聽: 同學們認真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
談: 如何努力,將來建設(shè)可愛的家鄉(xiāng)。
四、總結(jié):
表揚積極參與的同學。
教學目標 :
運用搜集到的有關(guān)家鄉(xiāng)變化的資料寫作文。
教學重點:
抓住變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兩方面來寫。
教學難點 :
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敘述。
教學過程 :
一、 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nèi)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 什么要求?
1、充分利用學積累運用七時搜集的有關(guān)資料。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chǔ)上進行刪減,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敘述。
3、內(nèi)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寫完后讀給別人聽,再自己修改。
三、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四、個別面批,指導(dǎo)差生
五、學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互相學習、批改。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2.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學會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抒情主人公“那人”形象的把握。
教學難點:
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給人的豐富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入。
同學們,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被人傳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那是辛棄疾在尋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說,“那人”就是辛棄疾自己;還有人說,“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詞,看作者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二、簡介背景:辛棄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zhì),但是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1.自由朗讀文章(結(jié)合文章注釋提問,元夕之夜你在做什么,見到什么場景,那這首詞又寫了怎樣的場景)。
2.個別朗誦(正音)。
3.再讀詞文,分組討論上下片內(nèi)容。
四.賞析詞文。
(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對這首詞的理解)。
1.本詞既然以“元夕”為題目,那么詞中從哪些方面來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的呢?下面我們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一下。
(提示: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tài)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zhuǎn)——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tài)之美。
總結(jié):上片反復(fù)渲染了一個動態(tài)的絢麗的燈節(jié)之夜。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tài)美。作者調(diào)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jié)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上面我們看了熱鬧的景象,那文中又出現(xiàn)了幾類人,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提示:兩類人:“笑語盈盈”的仕女;“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主角:“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提示: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a.景越熱鬧,越見“那人”處境的寂寞與孤獨。b.他人越高興,笑語歡快,就越見“那人”的脫俗與淡泊??傊@都是為了襯托“那人”的,這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對賓的著重描寫,正起到了加強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采用烘云托月之法,用意全在烘托那人。)。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jié)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提示: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盡管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隨波逐流過著醉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愿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五.知識遷移:
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shù)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jīng)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規(guī)律總結(jié):
渲染就是通過對環(huán)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古典詩詞中常常運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如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眼前的秋江之景,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調(diào)。
方法指導(dǎo):
如何區(qū)分渲染和烘托兩種手法及其作用?渲染本來是國畫的一種手法,在需要強調(diào)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shù)效果。詩歌則往往用來對環(huán)境、景物等進行描寫,這些描寫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預(yù)有問,平海夕漫漫?!边@首詩寫寒秋時節(jié)詩人漫游長江下游時所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首聯(lián)“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出深秋時節(jié)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顯突出。用在詩文中則指從側(cè)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笔茁?lián)從大處落筆,寫深秋的蕭殺凄涼景象,頷聯(lián)寫天上地下,江間關(guān)塞,到處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這種景象使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這些景物描寫是從側(cè)面著意,用筆墨于景物,實則形象地襯出詩人的思想情感,是烘托手法。
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并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說明這兩種表現(xiàn)手法往往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們說,渲染氣氛,烘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懷》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颯的氛圍,再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種沉郁悲壯、蕭條涌動的濃重悲涼的氛圍,再以這種氛圍烘托內(nèi)心的情感。
烘托是一種側(cè)面描寫,即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從次要方面下筆,加以修飾和陪襯。烘托又稱烘云托月,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從云寫起;或為了表現(xiàn)紅花的美,反復(fù)地刻畫綠葉。所以烘托的“托”略帶“襯托”的意思。如《陌上?!罚骸靶姓咭娏_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弊髡邔π姓摺⑸倌?、耕者、鋤者種種描寫,就是從側(cè)面來烘托羅敷的美。渲染則是為了營造某種氣氛或創(chuàng)設(shè)一種意境,而對景物或聲音進行描寫。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弊髡唛_頭寫寒蟬凄慘悲切的叫聲,目的是為下文的離別渲染一種凄涼、傷感的氣氛。
課堂訓練。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答:這兩首詞的共同之處:二者都是以元宵燈節(jié)作為描寫對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在表現(xiàn)方法上,都用了對比手法,極寫元宵盛況,反襯出一位獨處于燈火稀落之處的孤高女子,借以表現(xiàn)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抒發(fā)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用比喻、白描、對比、渲染、以樂寫哀等手法。
其不同之處是:辛詞只直接對過去的元宵沒有牽涉,而李詞對今年的元宵的用筆方式與辛詞不同,并沒有真正突出其繁華場面,而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
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詞所抒發(fā)的是家國之慨和身世之感,而辛詞則是表現(xiàn)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從政治層面來說,是對朝廷奉行投降國策并由此帶來的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從而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在對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李詞除了今昔對比外,還從人與我、樂與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辛詞主要是將世俗與“那人”進行對比。李詞表面極寫元宵節(jié)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復(fù)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xiàn)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六、布置課后作業(yè)。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
書寫規(guī)范漢字,認識兩種新筆順規(guī)則。
能有節(jié)奏地朗誦古詩,了解古詩所表達的大意,激發(fā)對古詩的興趣。
學習兩種新筆順規(guī)則: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內(nèi)。
能正確朗讀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多媒體課件。(教師)
生字卡片。(學生)
師出示第八單元會寫字卡片,抽讀漢字,重點抽查“小、水、月、問?!?/p>
課件演示“小、水、月、問”四個漢字筆順。
說說上面四個漢字共有幾畫。
觀察課件中“小、水”兩個漢字的書寫筆順,先中間后兩邊。
按此規(guī)則,學生在書中田字格練習書寫“小、水”。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古詩,你們想聽嗎?
多媒體課件播放《風》,引導(dǎo)學生欣賞。
老師范讀。
引導(dǎo)學生借助拼音,把詩讀順、讀熟。
學生嘗試說說詩的大致意思。
教師抽查。
教師學生評議,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
教師引導(dǎo)學生練習背誦。
將你今天的收獲講給你喜歡的人聽。
課外閱讀。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春節(jié)童謠》。
語文園地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夯實語言的基礎(chǔ),將學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系統(tǒng)化,強調(diào)“學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小組間互相交流,展示識字成果,交流識字體會,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就能引導(dǎo)孩子們有意識地關(guān)注身邊的漢字,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一
吳冠中是我國學貫中西的藝術(shù)大師,幾十年來,他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shù)結(jié)合在一起。吳冠中1919年生于江蘇宜興,起初他學工科,因一次機緣參觀了當時由畫家林風眠主持的杭州藝專,便立即被五彩繽紛的藝術(shù)美迷住了,下決心改行從藝,奉獻終生。他志在將中西藝術(shù)結(jié)合在一起,將中國繪畫藝術(shù)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書名來概括,那就是"要藝術(shù)不要命"。
吳冠中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jié)合與搭配。最近幾年他的畫風有所變化,在一批反映黃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線,自成一種意境。最近,他獲得"法國文化藝術(shù)最高勛位"的榮譽。
二、題目解說
本文選自《文藝研究》1999年第3期。這是著名油畫家、國畫家吳冠中先生為《世界現(xiàn)代藝術(shù)圖典》一書所做的序。題目"永遠新生"是本文中心論點的中心詞。作者就怎樣才能使藝術(shù)永遠新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只有不斷地反傳統(tǒng)才能使藝術(shù)永遠新生。
三、問題探究
1.閱讀課文,簡要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藝術(shù)怎樣才能做到"永遠新生"?
【明確】 此題旨在要求同學們通讀全文后,能夠把握中心論點。做到了"反傳統(tǒng),反反傳統(tǒng),反反反傳統(tǒng)"和"引入異種",就能使藝術(shù)"永遠新生"。
2.細讀下列文字,并回答問題。
保管傳統(tǒng)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創(chuàng)造者,也許回頭浪子倒居于優(yōu)勢,既跨越了孤陋寡聞,又立足于土生土長。
(1)這段文字用形象的語言講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2)你能舉出實例來支持這個觀點嗎?
【明確】
(1)這段形象的文字講了這樣一個觀點:那些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并學習、引入外國藝術(shù)精華的人有可能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者。
(2)例:著名的畫家徐悲鴻、本文作者吳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國繪畫傳統(tǒng)、又精于西洋藝術(shù)的大藝術(shù)家,他們的繪畫都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反傳統(tǒng)的、引入新異種的過程,所以他們都有所創(chuàng)新。
3.結(jié)構(gòu)分析
(1)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個自然段,以"藝術(shù)生命力"為線索,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論述世界上眾多的藝術(shù)珍品都 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與篩選。
第二部分(2):論述藝術(shù)傳統(tǒng)具有強勁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斷反傳統(tǒng)使這之永遠新生;異種的引入是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關(guān)鍵所在。
第三部分(3):表達對《世界現(xiàn)代藝術(shù)圖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三部分(4):論述能夠使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永遠新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人是那些既繼承了中國藝術(shù)傳統(tǒng)又積極學習、引進西方藝術(shù)精華的人。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二
青蛙和蛇成為了朋友,你相信嗎?在鄂教版三年級上冊《青蛙和蛇》這篇童話中,小青蛙和小蛇在一次偶遇中成為了“朋友”,天真可愛地建立起真誠的友誼,度過了美好而難忘的一天。然而,這樣的友誼會長久嗎?這篇知識性很強的童話,可以把孩子們帶入奧妙無窮的自然界,讓學生們在為青蛙和蛇不能成為朋友而遺憾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即使青蛙和蛇能建立短暫的友誼,這種友誼也是不會長久的。因為自然界中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整篇童話語言流暢、生動有趣,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細致,對話貼近兒童生活,在引導(dǎo)學生分角色朗讀時,可進行角色體驗,喚起學生的共鳴,探索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1、學會10個生字,認識7個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以防萬一、彼此羨慕、臉色蒼白、習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演讀中進行角色體驗,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3、在討論中理解,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認識到,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這是自然界的法則。
1、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角色體驗中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2、認識到,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青蛙和蛇是一對天敵。這是自然界的法則。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1——3自然段,了解小青蛙和小蛇是怎樣成為朋友的,他們又是怎樣在一起玩耍的。
一、談話導(dǎo)入。
1板書課題:青蛙和蛇。
說說你對青蛙和蛇的了解,這樣的兩個動物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古詩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讀順課文,了解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
1匯報自學預(yù)習的情況。
認讀生詞:
恰好臭美彼此羨慕習俗保佑小蛇準備蒼老教會擁有。
使勁接近背后骨頭斷裂。
2指名讀課文,了解文章大體內(nèi)容。
a讀課文,疏通語句。
b思考文章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c讀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困惑?
3識記生字。完成小字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媒體再現(xiàn),引疑導(dǎo)入。
1、播放cai課件,再現(xiàn)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樂玩耍的情景。
師: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為了朋友,看,他們玩得多高興?。?/p>
2、他們會永遠成為朋友嗎?(在板書“成為朋友”后打上“?”)。
我們一起去聽聽他們的媽媽是怎么說的吧!
二、圖文結(jié)合,分角色演讀,體驗感悟。
1、cai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圖,看看圖中有誰?他們在說什么?自讀第四自然段,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出相關(guān)句子。
2、在小組里交流自己勾畫的句子。
3、誰來扮演青蛙媽媽來給我們表演?
4、評評演得怎么樣?
在評議中體會“渾身顫抖、臉色蒼白”的含義。
5、你覺得青蛙媽媽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在討論中體會青蛙媽媽的擔心,體會青蛙媽媽對小青蛙的愛。
6、互相學著演一演,比一比誰最關(guān)心自己孩子的媽媽?
7、看來,青蛙媽媽是堅決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的。她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明確:青蛙媽媽說蛇是壞人,應(yīng)該遠離他們。
8、看圖朗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小蛇的媽媽又會怎樣對小蛇說呢?
9、默讀第五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蛇媽媽和小蛇說的話。
10、小組合作分角色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11、看圖中(cai出示插圖)蛇媽媽的樣子真可怕,你能從文中找出表示蛇媽媽表情的詞語嗎?指名學生找到詞語“張大嘴巴、露出毒牙”你會做這種表情嗎?指名學生演蛇媽媽的表情“張大嘴巴、露出毒牙”
12、帶著這個表情讀讀蛇媽媽的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吃青蛙是我們蛇家族的習俗。)。
cai出示句子:難道你不知道,吃青蛙是我們家族的習俗嗎?
你能用不同的話來說這個意思嗎?
在句子變換中體會“習俗”的含義。
13、讀一讀,想一想,說說蛇媽媽是怎么想的,小蛇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學生說一說。抓住表情的變化體會蛇的本性。
14、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
過渡:青蛙媽媽和蛇媽媽都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做朋友。這可怎么辦呢?
三、引發(fā)思考,思辯明理。
1、cai出示文中第四幅插圖,師簡述六、七自然段內(nèi)容。
小青蛙和小蛇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嗎?
2、指名讀六、七自然段。
指名說說,小青蛙會來和小蛇玩嗎?為什么?
3、青蛙媽媽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呀!請看一看——。
cai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錄像。使同學們對自然法則有直觀的感受。
4、討論:小青蛙和小蛇有什么愿望?這個愿望能實現(xiàn)嗎?
學生結(jié)合看到的,進行討論,思辯,明確:雖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為朋友,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師:是啊,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的!板書:(不能)。
四、拓展表演,課堂延伸。
1、請你來扮演小青蛙(帶上頭飾),對著大屏幕上的小蛇說說,你們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2、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不能成為朋友呢?
同學們交流自己查找的天敵資料,cai相機播放。
師:自然界中不能成為朋友的不僅僅是小青蛙和小蛇,還有好多動物呢!這是自然界的法則。(紅字板書:自然法則)同學們,還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則等著你們?nèi)ヌ剿髂兀?/p>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三
【學習重點】寫景的組織與安排。
【課前預(yù)習】。
你能把下面的字詞拼音寫準確嗎?并且嗎?趕快動筆吧,親愛的孩子!
醞釀()黃暈()披著蓑衣()漲起來()。
宛轉(zhuǎn)()應(yīng)和()戴著斗笠()抖擻()。
薄煙()朗潤()捉迷藏()仿佛()。
稀疏()鳥巢()。
2.解釋字詞。
欣欣然:朗潤:
吹面不寒楊柳風:
醞釀:黃暈:
一年之計在于春: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賣弄:。抖擻:
3.關(guān)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那個孩子填的準確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號____________,后改為自清,字______。原籍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預(yù)習質(zhì)疑】。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2.討論下看看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結(jié)構(gòu)上是什么順序?
3.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畫圖,是一曲春的贊歌。請用這樣的句式來寫幾句。
4.在《春》這篇文章中,朱自清給我們展示五幅圖畫,你分別給這五幅圖畫配上相應(yīng)的古詩。
春花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給文章文章的第一段加個標題:______________。文中第一段連用兩個“盼望”,你知道為何用兩個“盼望”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著”,兩個“了”給人一種_____________的感覺。
【學習重點】。
課后的課文背的怎樣了?。縼硐旅嬗袔拙湓?,你來檢測下自己的水平吧。
(1)小草偷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剛”照應(yīng)了上文的_________。分別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剛“睡醒”情態(tài)。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點,勾畫出春景的輪廓,為具體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五幅圖創(chuàng)設(shè)了廣闊的背景。
“鉆”這個字該如何去理解呢?__________________。
3在描寫春花圖時有實寫、有虛寫,請寫出虛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在春花圖中,有暗寫陽光和春風的句子,你能寫出來嗎?
5春風圖中,有采用引用的手法的句子,找出來,看看誰默寫的最好。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你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縚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迎春圖中,為何要挑選風箏來描寫呢?
5、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寫出了春天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寫出了春天的。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寫出了春天的。
【拓展延伸】搜集描寫春的古詩詞句。
【課后反思】。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3.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自學第一節(jié),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chǔ)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jié)。
5.學習第三節(jié):你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wù)剬@一節(jié)的理解嗎?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宋體'c.小結(jié):正是因為父親做糖葫蘆認真仔細,所以他的糖葫蘆才能經(jīng)久不衰。
2.第二處的萬年牢指什么?
“公平買賣走正道,顧客點頭說聲好,回頭再來這是寶,做生意講實在是萬年牢?!?/p>
a.什么叫正道?(憑著良心做買賣)。
b.父親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滿意、看不下去、不聽、嫌、辭去工作”體會父親生意認真實在)。
3.第三處的萬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親教導(dǎo)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講究認真,講究實在?!斌w會父親教導(dǎo)我做人要做可靠實在的人。
4.這三處的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啟發(fā)學生懂得:產(chǎn)品質(zhì)量好才贏得顧客,做事講認真、講實在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體驗。
你是怎么理解父親的做人的道理的?結(jié)合具體的生活事例來說明。
五、交流“做事認真,講誠信”的故事。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五
學生演講楊麗娟的故事。
(學生討論對此事的看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楊麗娟父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認為楊父是一位不負責任的父親,他對女兒的愛不是真正的父愛。)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父愛呢?
朱自清的《背影》,使我們從父親困頓前行的背影中,體會到父親的那份深沉厚實的愛;而劉鴻伏的《父親》,又為我們刻畫了父親的那份苦澀而溫馨的愛。
今天我們來一同學習劉鴻伏的《父親》
1、 理清思路
通過預(yù)習,我們可以知道作者主要寫了三個生活片段,分別是:
接通知書的中午;送行途中;父子分別
2、 文中的父親是個怎樣的形象呢?請大家畫出描寫父親的語句。父親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呢?把你的感動寫下來。
a、 父親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時候,喜歡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鄉(xiāng)鄰朋友……
父親以兒子為榮
b、 第二自然段
全體朗讀。
作用:用了五個排比句,寫了父親幾幅勞動生活的畫面,營造了一種凄美的氣氛。贊美了父親的勤勞、堅強、容易滿足和質(zhì)樸,同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赤著腳在大雪里跋涉,在貓頭鷹的啼叫里荷薪而歸,披蓑戴笠地在風雨中勞作,僅僅表現(xiàn)他的勤勞嗎?這里面有著窮苦和艱辛啊!
c、 父親說過:人是土物,離不開泥土的。
明確:愛這片土地,他生于斯,長于斯,勞動于斯,乃至長眠于斯。土地賦予了他堅韌和深沉自信的性格。
這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臧克家的那首詩《三代》:
爺爺
在土里埋葬
爸爸
在土里流汗
孩子
在土里洗澡
“土性”已經(jīng)融入進了勞動人民的心中,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特點。
d、父親頭上裹著青頭巾,腰間圍著黑包袱,一身只有走親戚才穿的灰布衣。
明確:重視這趟遠行,鄭重其事,然而我們還是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寒酸。山里人的好的打扮在城市人嚴重有的只是好奇與驚訝,感動與憐憫。
e、 在那一刻,我分明看見父親的兩鬢已鉆出絲絲白發(fā),而他曾經(jīng)扛過竹木、扛過巖石也挑過生活重荷的挺直的背,此時已顯得佝僂了。望著青頭巾、黑包袱、灰布衣的父親的背影,我的心一陣戰(zhàn)栗。
明確:作者對父親的衰老感到難過和心疼,同時心中感受到一種重擔。
此處可以與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片斷相比較,讓學生找異同。
3、 那么如此偉大無私的父愛,作者感受到了嗎?作者的感悟是不是也引發(fā)了你的共鳴呢?請找出有關(guān)作者感悟的語句,各抒己見。
b、 我的父親的背影,我永遠像山一樣堅強挺立的父親,是我生命的路碑。
c、 為父親,為自己,也為那養(yǎng)育過我的故土,我把所有翻開的日歷都當作奮進的風帆。
父親的生活經(jīng)歷、故鄉(xiāng)的點點滴滴、父親對我的愛都是翻開的日歷,都是我奮進的動力,我將憑借這些動力珍惜每一分鐘來提升自己。
請以“感謝父親”為開頭表達你對父親的感謝,每個人說一句,準備一分鐘。
也可以仿寫第二段
也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他和父親的故事
看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偉大的父愛!銘記父愛,我們今天的學習會更有動力,我們?nèi)松钠聲懙酶忧宄屯昝馈?/p>
讓我們在這首崔京浩的《父親》中結(jié)束今天的課程,祝天下的父母健康平安!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六
1、學會“回、找、對、太、陽、公”六個生字,認識“又字旁”。
2、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全文。
3、了解冰雪經(jīng)過太陽照射會融化的自然常識。
1、引導(dǎo)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
2、引導(dǎo)學生懂得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評價和接受他人的評價。
1、學會通過觀察圖上的景物和細節(jié)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讀好課文。
2、學會用各種巧辦法記生字。
3、養(yǎng)成課外閱讀詩文的習慣。
4、養(yǎng)成注意積累環(huán)境識字的習慣。
一、復(fù)習。
1、開雙軌火車復(fù)習生字讀音,注意多音字:看著家。
3、用親切的、喜愛的語氣呼喚雪娃娃。
4、加動作齊讀課文第1、2句話。
二、看圖學習課文。
(一)第三句話。
2、觀察丁丁的表情,你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樣?(奇怪、難過、傷心……)。
3、出示句子,自由讀。學習“回”。
4、讀出丁丁的心情。引導(dǎo)評價。做動作。
(二)學習第三句話。
1、有了問題丁丁會去問誰?請學生當丁丁來問問。
2、媽媽怎么回答?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注意生字的讀音。這句話中,你又用什么辦法記住了什么生字?(注意“對”字的新偏旁——又字旁)。
3、讀出媽媽的表情,評價,齊讀,做動作。“抱”字作為環(huán)境識字。
4、有什么問題嗎?討論:太陽公公怎樣抱走雪娃娃?
1、學校廣播站還要招播音員,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自由讀、兩人一起讀、表演讀等等),準備好之后來展示。
2、熟讀成誦,表演背誦,配樂。
四、情境練習:
圣誕節(jié)到了,圣誕老人給我們帶來了好禮物,請仔細找找,找到了打開看看里面是什么?學生選擇禮物,逐一打開: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七
本課是一首字族識字兒歌。學生在讀兒歌的過程中,可以認識部分“方子族”的字。兒歌語言通俗易懂,貼近兒童生活,既滲透淺顯的漢字造字的知識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兒歌共14行,每兩行為1句,共7句話,第1句用一個小學生的名字引出“方”字,以下6句分別以“方”為根,加上不同的部件引出一個又一個新字,使學生在既有音有形,又有語言環(huán)境的描述中認識了許多“方字族”的字。要抓住兒童對于新鮮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借助卡片、圖片、課件等媒體引出“方字族”的字,使學生感悟漢字造字的規(guī)律,了解漢字造字的淺顯知識。學生在一年級時曾經(jīng)用字族法學習過新字,方法是先運用敘述性的語言說字的結(jié)構(gòu)和讀音,然后再把這個字運用在一個短語中,以顯示字義。本節(jié)課我先后兩個班上,第一次上的非常不成功,經(jīng)過教研組教師的'多次研究修改,再次上課就進步了很多,下面就將兩次上課過程中修改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對比說明。
(一)本節(jié)課我上過兩次,第一次新課的設(shè)計環(huán)節(jié) 是以一個情境故事引入,出示一個大人帶著六個孩子的圖片,告訴學生大人是方媽媽,小孩是方寶寶,讓學生從課文中找方寶寶,學生不理解這些人和方字族的字有什么關(guān)系,到兒歌中不知找什么,就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足足花了15分鐘,由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失誤,造成整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沒有完成,重點沒有體現(xiàn)出來,經(jīng)過組內(nèi)教師的研究,改變了該環(huán)節(jié)的處理,由一年級的《青字歌》引入,復(fù)習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給青加不同偏旁組詞,當學生說出含有青字的新字后,讓學生觀察它們和“青”有什么關(guān)系,當學生說出他們都含有青時,告訴學生青就是這些新字的媽媽,這些含有青的字都是青寶寶。這樣的處理就是建立字與情境之間的關(guān)系,既有趣味性,又含知識性。以青字族練習,過渡到 猜方字寶寶們的特點,再到課文中找方字寶寶,以此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將新知識與舊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相結(jié)合帶動學生的識字興趣。這個環(huán)節(jié)下來只用了4分鐘,推動了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在記字環(huán)節(jié),第一次上課我是把兒歌中與方字有關(guān)的六個字,帶著學生一個一個記 ,說偏旁,說偏旁與什么有關(guān),讀書上的句子,整個環(huán)節(jié)下來15分鐘,而且記字的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熱情很低。經(jīng)過教研組研究,首先改變了記字的形式,首先老師帶領(lǐng)著記學生記憶這里最難的字“防” ,目的是解決難字的記憶,同時也是在教學生記憶這些字的方法,其余的5個字學生自學,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這樣既讓全體學生參與到了學習當中,又體現(xiàn)了教學與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三)寫字環(huán)節(jié)滲透歸類思想。方字族的字共六個,其中“芳”是上下結(jié)構(gòu),其余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為了使寫字落到實處,我先指導(dǎo)學生寫“芳”
從整體和關(guān)鍵筆畫兩個方面進行觀察,再進行范寫,范寫時把寫這個字的方法編成兒歌教給學生“點要寫在上空間,上下結(jié)構(gòu)要緊湊”。對于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我引導(dǎo)學生觀察分析左右寬窄的比例,學生觀察出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時 ,讓學生從中挑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進行重點書寫指導(dǎo),其余的字學生根據(jù)重點字的書寫方法進行自己描紅自己書寫。這個環(huán)節(jié)用了13分鐘,這種歸類寫字既節(jié)省了分析字的時間,有訓練了學生觀察的能力,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歸類寫字的練習,學生會自己總結(jié)出不同結(jié)構(gòu)的生字的書寫法則。
經(jīng)過這兩節(jié)課使我深深感覺到,教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都如此重要,要備好每一環(huán)節(jié)一定要研究、思考。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寫出童年的趣味。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師點字,全班成語。
2、 定時背誦,時間三分鐘,看誰背的成語最多,同桌相互檢查。
3、 統(tǒng)計,評選最優(yōu)秀的成語背誦者。
二、 欣賞、背誦《四字成語》。
1、 聽教師背誦,學生開始自由想象。
2、 學生齊讀。
3、 教師講述與成語相關(guān)的故事。
4、 學生自由討論。練習背誦默寫。
5、 檢查。
一、 師生以童真為話題討論童年趣事。
1、 你能回憶童年趣事?
2、 怎樣才能從童年中尋找趣味?
3、 在游戲、鍛煉中尋找樂趣。
二、 閱讀短文《大雪之后》。
1、 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劃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幾段講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閱讀第一、二自然段。
1) 我家的孩子與別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 說說為別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 為什么我要讓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 學生自由討論小孩子的樂趣。
組織這次辯論活動,大體可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明確要求,確定辯題。
1.為了使這次辯論活動有充分的準備,切合學生實際,教師應(yīng)在進行辯論活動的前兩三天,安排學生閱讀“積累·運用六”口語交際提示,使學生明確這次辯論活動的任務(wù)和要求。
2.辯論會進行前,先讓學生推薦各自準備好的辯論題,教師也可以推薦,大家共同商量確定辯論題目。選擇辯題要充分考慮:問題與學生的學習或生活密切相關(guān),確實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將其辯論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認識和統(tǒng)一行為規(guī)范。
3.請推選一名學生當辯論會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選觀點,分組準備。
1.辯題選定后,針對辯題提出完全不同的兩種觀點。例如,“贊成小學生多看電視”和“反對小學生多看電視”??隙ㄒ庖姙椤罢健庇^點,否定意見為“反方”觀點。
2.根據(jù)每個學生贊同“正方”觀點還是“反方”觀點,將學生分為兩組。每組推選出四名主辯人,排出發(fā)言順序:第一主辯人,第二主辯人,第三主辯人,第四主辯人。
3.各組學生在一起討論,圍繞本組選定的基本觀點,從各個方面尋找理由。如,理論觀點方面的論據(jù)——國家各級行政部門的有關(guān)規(guī)定、名言、警句;事實論據(jù)——成功者的經(jīng)驗、做法,公認的事實。每個主辯人要認真做記錄,以便集中全組同學意見,作為證明觀點的材料。
第三步,展開辯論,暢所欲言。
語文青玉案教案篇十九
1、感受與鑒賞:通過品讀人物,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作者的評論與感受。
2、積累與整合:通過品味文章,引導(dǎo)學生掌握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學會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3、應(yīng)用與拓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cè)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lǐng)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肚f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是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的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拔煨缱兎ā笔『筇油鋈毡?。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dǎo)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字詞落實及相關(guān)背景資料,請參照“狀元橋”)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zhì)疑解答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3)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產(chǎn)生……興趣)
3、質(zhì)疑用詞寫法: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熱心腸”體現(xiàn)在哪里?
探究明確: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肮饷⑺纳洹笔琴澝乐~。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xiàn)梁任公才華橫溢。
側(cè)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熱心腸”,本義:待人熱情,做事積極的心性,亦即是古道熱腸,文中“熱心腸”指梁先生用他的一腔熱血,一腔愛國熱忱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對優(yōu)秀作品的理解,學術(shù)人格的魅力來感染人,教育人。照應(yīng)第8段。
4、評點大師:作旁注: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xiàn)先生博聞強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1、通覽全文,找出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p>
“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演講,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p>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p>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p>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可見,作者對于梁啟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樣突顯這些印象的?
(3段)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外貌神態(tài)特點——風神瀟灑,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4段)獨特的開場白(謙遜自負)描語言。
(5段)深情朗讀《箜篌引》(意韻豐厚)。
(7、8段)演講時敲頭回憶(自然可愛)動作特點。
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自由灑脫)舉行動。
我們在細節(jié)描寫中看到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風范,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的動作。這里不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乃至眾人對他的敬佩。
“我在聽完先生這篇演講后二十余年,……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p>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p>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生動激昂,意韻深厚的演講深深地打動著人們,而作者從側(cè)面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灑脫的梁啟超,這其中融會著他人生的感悟以及瀟灑不羈的真性情。
小結(jié):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xiàn)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講演時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以及聽眾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xiàn)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在描語言、立外貌、舉行動、抓側(cè)面中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chuàng)作的傳奇劇本,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fā)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xiàn)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quán)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xiàn)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想到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張口大笑了”?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jié)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于煙消云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于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發(fā)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領(lǐng)導(dǎo)者們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的執(zhí)著與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講時的哀痛可想而知。他為犧牲的戰(zhàn)友而哀,為百姓而哀,為國家而哀。
說說本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模仿這些寫人手法,描寫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
要求:
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梁任公為革命奔走呼號,直面生死;為學術(shù)嘔心瀝血,筆耕不輟。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先生的諄諄教誨依然如黃鐘大呂般響徹耳畔。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少年中國說》中的片段。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nèi)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wěn)?。?/p>
氣質(zhì)(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41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