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模板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6:44:15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模板23篇)
時間:2023-12-06 16:44:15     小編:靈魂曲

總結(jié)是進步的基礎(chǔ),是我們提升自己的利器。編寫一篇完美的總結(jié),首先需要明確總結(jié)的目的和范圍。下面是幾篇值得一讀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fā)。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一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正因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這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愛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這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無視了他人付出的發(fā)奮、做出的`奉獻、肩負的職責、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jīng)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二

書中有一段弟子的求問,何為孝。答曰“老者安之”。意思是父母感到安得其身,是不是就說讓父母生活有保障,豐衣足食就可以了。大多數(shù)人也覺得就是這樣,起碼是一項標準吧。書中明確指出了,如果這樣對待父母,跟養(yǎng)牛馬之類的,有什么區(qū)別嗎??墒?,在我們的生活中養(yǎng)寵物的家庭不算少數(shù),在寵物上的花費、投入的精力也相當可觀,對父母的關(guān)懷呢,有時候真的還不如寵物的待遇。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們的愛。社會中有很多書,處世學(xué),職場學(xué),愛情學(xué),勵志學(xué),卻沒有孝敬學(xué)。孝敬,孝為行,敬為心。我們對父母的行動是有了,但內(nèi)心是否足夠重視,在言談話語中是否尊重。我們在外面工作中,受到了困擾,回到家里跟父母發(fā)泄發(fā)泄,甚至是發(fā)脾氣??稍氲礁改嘎牭胶螅菑膬?nèi)心著急孩子是否過的順心,怎么才能把困難解決。做孩子的我們總覺的嘮叨厭煩。我們真的應(yīng)該像祖先們那樣,耐心的對待父母,說話的聲音、語氣低一些,耐心一些。畢竟在她們心中,牽扯著心頭肉。最親的人是最愛我們的人,她們不該淪落成為我們情緒垃圾桶,應(yīng)該得到尊敬和愛戴。當父母的思想看法與我們不一致的時候,大度一點,認真一點,即便那些真的是錯誤的,保持自己的看法就好,畢竟我們生活在新時代,接受的東西更多一些,思考的也更全一些。就像書中提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最無私的人,最愛的親人,更應(yīng)該得到最好的回報。慢慢的去改變想法、態(tài)度,也是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記的影視巨星成龍在談自己的家人時提到,母親病逝當時,父親非常傷心,成龍回去之后看到后事安排的井然有序,走到父親身邊說:“不要太過傷心,我們在她生前努力的做著一切,她過的很好,我們內(nèi)心無憾了,爸我去工作了”??梢娚氨M孝,生后無憾才是最實際的孝?,F(xiàn)在就開始改變吧,慢一點、耐心一點,對最愛你的人走心一點。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三

不想知道于丹是何許人,我聽過她的講座,沒有佶屈聱牙的語言,沒有艱深晦澀的典故,平靜、和緩,一如她倡導(dǎo)從容、淡定,總體感覺比劉心武講解連貫流暢。

偶得一本《于丹“論語”心得》,排版極其疏離,很快便通讀一遍。早前看到過一些人反駁她,定位她“超女”,也許就因為她沒有嚴謹?shù)耐评砗途畹臍v史知識,很平凡地用平實、淺顯的語言來講。凡世間的偉大,多出自于平凡,央視的百家講壇最偉大之處,在于把經(jīng)典與百姓間構(gòu)架了一座橋,百姓通過這座橋仰視博大精深的國粹,經(jīng)典通過這座橋去視察涌動的百姓。然而,史學(xué)界泰斗朱維錚的確已經(jīng)跳了出來,駁得于丹一無是處。

有人說于丹是“超女”,說她對《論語》缺乏最基本的常識,說她講的是“知道”,不是知識,……我在想,知識的前提應(yīng)該是知道,敏捷的思維,較好的語感,知識才得以傳遞和延伸!

易中天為這本書作了序,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沒有色彩的色彩是灰色,灰色具有普適性。畢竟“易三國”是搞文學(xué)的,說得很藝術(shù),我們也只能藝術(shù)地去理解,不然就成語病了!說孔子有溫度,我想,從上個世紀初的“五四”運動后,孔子就降溫了,紅色年代時,曾一度打入冰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百姓信仰多元化后,權(quán)欲者又回望遠古,想借以使百姓回心歸靜,于丹火了,《論語》也有升溫的跡象,有地方甚至不惜數(shù)億燒錢祭祖,大興復(fù)古之景,大興復(fù)古之風,最開心的怕不只是那個出身悲賤的孔老夫子!有了先人板板的庇佑,何樂而不為呢!

《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由幾個部分編輯成冊,講得頭頭是道,從古到今,凡國粹的東西,不外乎兩大類,一是治國,二是修身,無論《論語》是否失真,于丹的《論語》就是二者兼?zhèn)洌搽y怪于丹對之鐘情。

“無言也是一種教育”。教育的方法可以用成語概括:言傳身教。人是高等動物,人具備語言功能,所以比起動物只能身教而言,算是一種大大的進化。網(wǎng)友光年指責于丹現(xiàn)象為文化暴力,有些偏激,而今,又有幾個如光年一樣理智地去靜思細想?!只是現(xiàn)在有許多選擇,況且?guī)浊甑奈幕瘋鞒?,人心進化得越來越復(fù)雜,復(fù)雜得很多時候,教育也得靠動物性方式,語言顯得蒼白,我們的后輩在學(xué)校里接受言傳很多很高雅的文明,出生社會后,被前輩們身教弄得逆反,現(xiàn)實與理想劇烈沖突,后輩們多有被欺騙的感覺,付諸于行動便是彷徨與麻木,甚至與那種文明背離,怪不得他們!

《論語》能傳承,是法治社會的產(chǎn)物,迎合了急需仁治的權(quán)欲者的口味,最終演變成一個教派——儒教。世上任何一個教派都代表著一個階層的利益,為權(quán)欲者所用,否則,被判為邪教異類給予取締。權(quán)欲者利用教條來維持經(jīng)濟秩序,進一步完善社會秩序的有序性,一定程度地顯示公平與公正。北宋有一個不學(xué)有術(shù)的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到于丹這里又一次傳承過來。我想,就是去掉了“修身”,用了治國的這一半。修身可以教化百姓,治國以管理百姓?!墩撜Z》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權(quán)欲者的教科書,理所當然要在央視告布天下了。

于丹說《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樸素、溫暖。人類歷史作證,任何一個教派都不會面目可憎,總是和藹可親,讓人不覺地浸潤其中。

于丹說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象李白,圣是接近土地的人,如杜甫。我卻認為李白、杜甫都是人,既不是神,更不是圣,杜甫面對周遭的現(xiàn)實,一味地寄希望于權(quán)欲者,直白呼吁,吶喊卻無濟于世,如果杜甫能活到現(xiàn)在,不知他用是否還會不會吶喊他的茅屋呢?最大可能該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奈何天下流民橫階眠”。李白就聰明得多,把自己想說的,虛化后示人,難道虛化了就是神?!于丹還例舉了創(chuàng)世紀神話的中西之別,西方是突變的,一下子就有了世界,中國是從容、和緩而值得憧憬的漫長過程。西方藝術(shù)重于直接和瞬間的釋放,由此暴發(fā)快感;中國藝術(shù)講究曼妙神思,讓人脫離文字本身。原來諾貝爾文學(xué)獎無緣中國,從“創(chuàng)世神話”早就定論了!無怪乎中國是電視機大國,而不是電視劇大國,好好的名著,經(jīng)國人打造出來當“催眠曲”,高,實在是高,很藝術(shù),也有說法,把人家叫座的說成商業(yè)片,不藝術(shù),原來,中國藝術(shù)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于丹說,中國哲學(xué)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之美。西方哲學(xué)是以人與自然分離,追求自我,追求社會價值,塑造社會坐標中自我位置;中國哲學(xué)強調(diào)人與動物分離,強調(diào)平和、淡定的自我壓抑,強調(diào)內(nèi)斂,而且是在政治倫理框架下。西方哲學(xué)強調(diào)務(wù)實,中國哲學(xué)也強調(diào)務(wù)實,卻是另類的務(wù)實?;剡^頭去說,西方哲學(xué)不也是崇尚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且更邏輯之美嗎?!

于丹又說,人對自然萬物的態(tài)度是敬畏、順應(yīng)和默契。由此可以看出,于丹所傳遞的信息仍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秉持的共性,敬畏透射出奴性,順應(yīng)透射出丑低能,默契透射出乞望,奴性、低能和乞望便是權(quán)欲者最希望百姓所持的態(tài)度,看來,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到日益現(xiàn)代的今天還能升點溫,不能不說是奇跡。

于丹特別指出,無兵不可怕,無食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國民對這個國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還指出,看一個國家富不富強,除了看國民生產(chǎn)總值外,還要看幸福指數(shù):老百姓覺得安全嗎,快樂嗎,對生活認同嗎。說得有些繞,無兵能安全嗎?無食能快樂嗎?連安全和生活這最基本的都不能保障,會對生活人同嘛!快樂和幸福是從比較中來,往縱里比較,較之于歷史或從前,往橫里比較,較之于本土或國外。別急,于丹立馬附上她要說的: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于丹是賢者嗎?不是,她充當?shù)慕巧疃嘀凰阒袊軐W(xué)的自以為是的修補匠,她恬淡和安寧嗎?沒有,就在粉絲涌現(xiàn)的同時,她名利雙收!是人,就有欲念,這種欲念隨著自我在社會坐標中得到滿足后不斷膨脹。現(xiàn)實中的百姓,特別是那些為生存奔命的百姓,更多的是關(guān)心生存,絕不會是于丹說得天花亂墜虛無的“畫餅”!盡管如此,于丹仍很賣力教化百姓要將視力向外拓展世界,更強調(diào)向內(nèi)發(fā)現(xiàn)內(nèi)心!要人們深悟《論語》宗旨,教人快樂和內(nèi)心安寧,甚至強調(diào)快樂與貧富無關(guān),只同內(nèi)心相連,她其實就是教化人麻痹,教化人們脫離現(xiàn)實在虛無中度日,安于現(xiàn)狀,壓抑自我,她這舍本逐末的提法,根本上違背了物質(zhì)與精神雙文明并舉原則,走向了精神的極端,很有些尼采的勁頭。于丹提出了理想的最高境界:安于貧賤,不餡媚求人,內(nèi)心清亮快樂,這快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為富貴而驕奢,要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她不厭其煩地深化贅述,教化世人,其實如同數(shù)學(xué)中的微積分求極限,是一種非常不現(xiàn)實的虛無的文學(xué)符號,讓人存于內(nèi)心來阿q式自我平衡,對百姓而言,這種教化很可怕,也很危險,目的是讓百姓無思想、無個性超現(xiàn)實如禽獸般茍活。世界大融合的今天,無異味于癡人說夢!于丹還在繼續(xù),她提出: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貴的生活盅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nèi)心的快樂。她用遞進式語言,潛潤受眾,“尊嚴”一詞頗微妙。畢竟,有大智大勇者寡,更多的人為了生存,或生存得好一些,不得不餡媚求人,而很多權(quán)欲者就是要人求他媚他以顯示其權(quán)威和自身價值,且屢屢得逞。不獄上而勸下民,真是舍本逐末至極。反過來細想,如果公平、公正了,也沒必要讓你于丹在那里吐血賣命了。好在,揚湯止沸總比什么都不做的好。為了支撐自己的觀點,于丹例舉出陶淵明來,在我看來,陶淵明也是一個并沒有懸浮于世外、自我內(nèi)心欺騙得麻木、消極的失意人,他也是自我欲念得不到滿足,僅限于知縣的小官,如果他也位極人臣呢?會不會懷才不遇的自我麻痹?如果他連生存都有問題,如何生活?是否還會“采菊東籬下”?還是否會有悠然之心去看南山的雅趣?于丹沒有說,現(xiàn)實中,百姓沒有不知道答案的。說得好聽點,于丹是高雅,說得不好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說于丹是中國哲學(xué)的修補匠,是因為她的心得中,治國成分不多,修身分量足,反過來又想,她講修身的目的,還是在于權(quán)欲者能更順利地治國。

于丹例舉和尚化緣路上的一個故事,老和尚背女人過河,小和尚疑慮了二十里路,老和尚說他背過河就放下,小和尚卻背了二十里路還沒放下,來強化心靈不要成為身體的奴仆使內(nèi)心委屈,讓人想起那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來,她說得很微妙,很迂回又遞進,正如很多教派的勸世文,用恰如其分的故事,開放受眾思維,強化受眾認同感。最后,她不忘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作結(jié)。再用另外一個國王故事去說明“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時間最重要”,來強調(diào)務(wù)實現(xiàn)實,讓你明白怎樣去處理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強調(diào)孔夫子的?。▽捜荩⑷剩◥蹌e人)、智(知人)。于丹要人懂得,不要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因為星星也很美!然后才推出她最著名的信條:心理暗示的力量和自信心,即內(nèi)心淡定與坦然。

于丹強調(diào)內(nèi)心淡定與坦然,以至于后來受眾說辭不一,她也不得不尊重。

于丹講解她的信條很透徹,“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勇,是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zhèn)定。現(xiàn)實中,還真有蕓蕓眾生中的小民如此,不過多是徒有其表,領(lǐng)略了前者,沒有領(lǐng)略其精髓。就這點,于丹不經(jīng)過幾度沉浮的歷練說不出來!

說到心靈的勇敢,于丹又例舉了一個故事,說一個侍茶的武盲應(yīng)對一個武夫,在武盲疊放穿戴,整裝武服,不緊不慢好一陣子,那匹夫之勇的武夫從武盲的動作、表情,居然斷定武盲是武林高手,不戰(zhàn)而降,于丹便結(jié)論是心靈的勇敢、從容、篤定的`氣勢勝過技巧。這多少有些僥幸,情急之時可用,但是,能欺騙一世嗎?那武夫要是上當受辱發(fā)起飆來,那茶倌不一樣丟小命?!

于丹還述說著孔夫子的觀點:一個能聽你道理的人而沒有去對他表述,叫失人,對牛彈琴叫失言,我加一句:對人承諾不去兌現(xiàn)叫失信。從受眾反應(yīng)看來,于丹教授失沒失人不可臆猜,失言卻是不少,于丹教主太高深,很多人懂不起她的藝術(shù),不然就不會冠戴以“超女”的俗名。如果她不尊重別人要反駁,就叫失信,就不能說她內(nèi)心淡定與坦然,看來于丹也真把自己弄到了兩難境地。我敢肯定,于丹并沒有淡定,也做不到坦然,不然,絕不會上央視講壇去口若懸河!

話又說回來,我們不能由此說于丹多么多么多的不是,于丹自己也是人,不是神不是圣,也有講得不錯的地方,比如她的“非愛行為”(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她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分離得越早越成功,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前面已經(jīng)提過,中國哲學(xué)講求人與動物分離,國人可真是進化得非動物性了,所以非愛行為屢見不鮮。于丹教主這段話,從文字選擇上,就沒有易三國理性,兩個“越”,居然有違法倡導(dǎo)棄嬰之嫌,我們沒法藝術(shù)地理解,況且“所有“之后還贅了“只有”,顯然是病句了。

于丹教主又說孔夫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另一種說法是:在其位,謀其政。果真如此?人心險惡,權(quán)欲者弄權(quán)于股掌之間,以己之喜惡用人比比,就算要謀政,還得講究時空策略,否則就成出頭鳥,死都不知其所以!這么看來,于丹教主也只能鸚鵡學(xué)舌,很平面而非立體,更談不上多維了!她仍然要教化受眾,說,忘卻一己得失,融入到大群體利益中,就是信仰、情懷和社會擔當。又上升了一個高度來談,而今是物欲橫流的時代,她說,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說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她仍在強調(diào)抑制內(nèi)心,要人自我壓抑,改變自我,遵循世道,要人安貧樂儒道,讓權(quán)欲者輕易平治天下,百姓俯首稱頌。既然有選擇的痛苦,就是說百姓已有所覺悟,為迎合權(quán)欲者,于丹就上了百家講壇,趁勢獲得某一階層的信同,原來,于丹是這么的淡定與坦然,而且底氣十足。反過去說,應(yīng)該是權(quán)欲者在迷惑,放眼看看美國,美國是移民國家,融合世界各民族人等,各種信仰并存,卻沒有人危言聳聽信仰喪失,真是奇了怪,看來權(quán)欲者真該反躬自省了!我們對現(xiàn)實越來越不習(xí)慣起來,“3歲男童機場撒野,兩記耳光扇長輩”,從中看到的是我們的民族意識的狹隘、公共意識的淡漠和民眾教養(yǎng)的喪失!

于丹為強化所謂的淡定與坦然,又從側(cè)面上講,人生有限,自然永恒,“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她畢竟是搞技術(shù)得藝術(shù),很藝術(shù)地誘導(dǎo)受眾。我也讀過“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句子,天地幽幽,物序流轉(zhuǎn)中,個人是多么渺小,規(guī)勸受眾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理想境中去,她說,好的學(xué)習(xí)是導(dǎo)致行為改變的學(xué)習(xí),是導(dǎo)致一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是行為變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會要求的學(xué)習(xí),才是好的學(xué)習(xí)。她的重點在最后一句,真是苦口婆心,不知道于丹教主是否滿意讓中國歷史再繼續(xù)幾千年儒家史?!但她自覺還不夠味,提出現(xiàn)在的年代,是心理斷乳期大大錯后的時代,她的那個著急呀,可就是有人不理解。

為了支撐自己的觀點,于丹教主搬來哲學(xué)大師黑格爾的“正反和”三段論,說最初是順應(yīng)的正面,十幾歲便逆反心理的“小憤青”,三十歲后便“和”了正反,由此說出“三十而立”,要受眾不能我注六經(jīng)(皓首窮經(jīng),發(fā)白紋重,再去給經(jīng)典作注腳),而要六經(jīng)注我(以經(jīng)典所傳達的精神來詮釋自己的生命),這才是于丹教主《于丹“論語”心得》的所要傳達的,目的是要教化世人尊經(jīng)頌道,且這經(jīng)與道是儒家所倡導(dǎo)的。為此目的,她引用“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來臆說相互融合和提升,對這種高境界,她也難說得透徹,便左右而言它,以此言不言之言,很中國化。

于丹教主認為,“三十而立”,并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你是否已經(jīng)成功,而是由內(nèi)在的心靈坐標衡定你的生命是否開始了一種澄明的內(nèi)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這種說法,于丹教主自己信服嗎?!其本身就違背了“現(xiàn)實”原則,搞得玄學(xué)一般,讓人墜入虛無之境,對于自己所做的事,又有誰不是身處不確定因素之中?現(xiàn)實不可能準備如數(shù)學(xué)1+1=2這么確定的答案,只有靠你在不確定的眾多信息中,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驗,做出選擇,成功了還好說,失敗了呢?一夜得志樂,一夜洗白,又有幾個能澄明的內(nèi)省和從容不迫?更不要說百姓了。當然,可以舉例出很多人物來,可不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當身逢絕境,身不由己?!所以才有信仰支配生命之說呢?于丹教主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例舉了“雪夜訪戴”的故事,強調(diào)隨心而動!

于丹教主說,30年前是加法生活,30年后是減法生活,敢于舍棄,知道如何舍棄,才是接近不惑狀態(tài),并說絢爛之極而歸于平淡,與黑格爾的三段論有異曲同工之效,對于勞苦奔命的百姓來說,除非真知道天年,真知道今生無所作為,等病老死無所求?,F(xiàn)實卻與其相反,所以于丹教主出來教化,真是難為她勞神費力“感動中國”!

于丹教主還說,成長是內(nèi)心在歷練中逐漸強大,人生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nèi)心的能量。并例舉花崗巖佛像與花崗巖石梯對話故事,說明佛像是經(jīng)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再教化世人,要安于貧賤,持守內(nèi)心淡定,苦難是對人生的考驗,是歷練不夠,要反躬自省,一如眾多教派的教條一樣,你覺得苦嗎?那你必須經(jīng)過這劫難,你覺得不公嗎?那你必須歷練,你覺得失敗嗎?那你必須經(jīng)受得住考驗,哪怕是“一指拇受傷,醫(yī)院化驗67項”,小感冒醫(yī)脫1萬七千元人民幣,醫(yī)學(xué)界是充耳不聞,所以,醫(yī)院的別名又被百姓戲稱為醫(yī)完。但是于丹會對你說希望在前,你就傻傻持守吧!不然你想怎樣?你又能怎樣呢?!

在書尾,于丹教主說,經(jīng)典的價值或許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頂禮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與流動,可以讓千古人群溫暖地濕潤其中,在每一個生命個體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歸的價值。不知于教主所指的溫暖是誰?不是權(quán)欲者嗎?當然,肯定是包容的,如西方教派一樣,你懺悔一下就行了;它也是流動的,幾千年來,不流動不行,不流動,于丹教主也要竄上去使它流動,非得讓你認同。她仍然是那么淡定與坦然,笑看你去傻。反過去說,于丹在前也指出,人生有限,自然永恒,這“自然”二字提法頗微妙,如果你不“自然”,也會在“焚書坑儒”中滅絕,遭受滅頂之災(zāi)。

教主說,《論語》中簡單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塵埃,正緣于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質(zhì)文明中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為選擇的機遇多而倉惶。呵呵,穿越古今,就一定還要秉持嗎?這可不是百姓的事,“今日紅花,明日紫草”,誰誰誰不記得“批林批孔”呢!教主很聰明,只點民族的根性,這根性是什么?她也不敢究個明白!史學(xué)課上,導(dǎo)師不厭其煩地說:洋人怕老百姓,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從另一個角度,不難發(fā)現(xiàn),幾千來,權(quán)欲者對權(quán)力本位的執(zhí)著和管理本位的惰性。

最后,于丹教主也不忘記叮囑:“覺”在某一刻,怦然心動,醍醐灌頂,也許“悟”在一生歷練去完成一次不可復(fù)制的解讀。看來教主是悟了,就看蕓蕓眾生中折騰的你悟沒有,如果不悟,呵呵,繼續(xù)折騰,到悟時,就會明白“不可復(fù)制的解讀”最深層的含義!細語中藏著威嚴哩,與其那樣,你為什么不能在虛無中滌蕩心靈得清澈,平靜地虛耗光陰呢!

夜讀《于丹“論語”心得》,可以拋開世俗事紛擾,學(xué)著淡定與坦然的樣子,潛心去解讀。通觀全書,于丹教主如所有教派一樣,全在“心”字上做文章。雖然我誓死捍衛(wèi)于丹說話的權(quán)利,卻沒法同意于丹教主所說的。史學(xué)界泰斗朱維錚這樣權(quán)威人物也竄出來指責于丹,說她“沒有一句‘得’是她自己的”,“連一些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朱權(quán)威可否知道,這玩笑開得可大了?也不知于丹教主是否依然淡定與坦然呢?!這個世界,就是有很多閑人煩得慌,他們寧愿平庸地過活,一如于丹教主所倡導(dǎo)人們那樣,只要你平庸著,誰都不會冒犯你。

身為百姓,只能從百姓角度去解讀,或許如于丹教主說的“一次不可復(fù)制的解讀”,我仍然相信,身處日益開明的現(xiàn)實,各種聲音并存,猶存僥幸,沒人會為難小百姓的我吧!

我無意冒犯誰,也淡定與坦然地就事論事一回。勞神者說“摘錄加屁話,就是文章”,一語貶碎囈人狂想。可是我堅信毛主席語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

我是小百姓的農(nóng)民,在我的農(nóng)村,從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村上的收入與支出從來就沒有公示過,期間有國家征用地,職能部門便賣地、租用地,還有去向不明不白的公共集聚地,村辦企業(yè)曾風光一時,而今在銀行掛著帳,企業(yè)資產(chǎn)“人間蒸發(fā)”……近來,成都市搞城鄉(xiāng)一體化,風聲水起,老百姓暗暗叫勁,又很快回歸“恬淡和安寧”,因為大凡推薦去理會的代表人物,都被“淡定與坦然”了!

突然語噎,敬重于丹教主,不再潑墨,唯存乞望!

感謝萬能的教主,哈哩嚕呀,阿彌陀佛,阿門?……。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四

心理學(xué)上有一種界定,說現(xiàn)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為往往發(fā)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夫妻和戀人之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么什么;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怎么怎么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

于丹論語心得18:處世之道(1)于丹論語心得19:處世之道(2)于丹論語心得20:處世之道(3)于丹論語心得21:處世之道(4)于丹論語心得22:處世之道(5)。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五

借示范區(qū)組織開展“三講一樹”活動之機,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閑粗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一書,對其中的道理雖然談不上大徹大悟,但也感到收獲良多。

《〈論語〉感悟》中講述了七道: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xué)習(xí)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于丹教授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感悟的方法來解讀,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透徹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們心理,對我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幫助。結(jié)合自身體會,我主要講以下幾方面感悟:

首先讀《〈論語〉感悟》一書,讓我覺得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十分重要,國土部門是高危部門,因此保持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尤為重要。書中所講小故事無不體現(xiàn)人生的哲理,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靈魂。

在作者引用的故事里,有這么一則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fā)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驚得瞠目結(jié)舌,又不敢問。這樣又走了二十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必定會碰到許多難題,如果事事只考慮個人利益,勢必患得患失,影響工作。我想有一句話很有道理:“做自己的事,讓別人去說吧!”只要認準的正確的事,不要過度計較得失,一往無前地把事情做實做好,這樣才能做到問心無愧、心安理得。

其次讀《〈論語〉感悟》一書,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去學(xué)習(xí)。進入示范區(qū)這兩年來,在短時間內(nèi)適應(yīng)工作,積極主動的學(xué)習(xí)尤為重要。一是虛心向同事請教,二是積極主動地多做工作,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在實踐中虛心學(xué)習(xí),不斷完善自己??鬃诱f:“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币粋€人內(nèi)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學(xué)。樂意向他人請教問題,這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

再次讀《〈論語〉感悟》一書,感悟到一個人積極開拓、進取善變的重要性。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一個熱氣球上有三個人,他們在上升的過程中出了故障,必須舍棄一個人才能夠確保另外兩個人的生命安全,但是,這三個人都是世界頂尖的科學(xué)家:第一個是環(huán)??茖W(xué)家,第二個是核專家,第三個是農(nóng)學(xué)家。那么,這樣三個人,你會舍棄誰了?按成年人的邏輯,一直都在比較環(huán)保,和平,糧食哪個更重要。這時候一個孩子喊了一句:“把最胖的那個扔下去?!边@個答案其實最簡單也是最合理的。有的時候,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老師,很多時候,像孩子看世界一樣,轉(zhuǎn)換一種思維方式,也許就會讓我們實際工作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因此在平時工作中需要經(jīng)常轉(zhuǎn)變思維方式,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不要受過多的條條框框限制。

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準則,我想正是為孔子忠于自己,善待他人的一種淡泊的襟懷所征服。不管世界如何紛亂,保持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人生,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dǎo)我們快樂地生活、工作,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我們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而真正和諧是什么呢?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讓世界充滿愛,《論語》正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更教會我們用圣人的智慧溫暖照亮整個人生,去正確對待生活、工作。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六

近期,我翻閱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看到了鏈接多彩世界的孔子,感悟了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的永遠的孔子,他的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生之道真是讓人如飲醍醐。

現(xiàn)摘錄幾條,與大家共勉:

1、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2、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

3、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4、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

5、人間最好的境界:“花未全開月未圓”,這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6、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這是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點。

7、世上最追不回來的三件事:射出之箭、說出的話、失去的機會。

8、益友有三: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損友有三: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談的朋友。

9、保持快樂的方法:常想一二。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七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說話。

“道不遠人”。于丹心得把論語歸為“八種道”,意欲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xué)習(xí)成長。而其中第五章交友之道,談的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她認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引起了我的深思與共鳴。

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總有一個活動的圈層,現(xiàn)代人交友之道,擇友標準,應(yīng)是怎樣的呢?于丹先生在他論語心得中,肯定地說“《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個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標準為參照,去選擇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話說無疑就是選擇了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種趨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為,“道不同,不相與謀”,一個人有什么樣朋友圈層,就有什么樣的情趣與愛好,不如此,總是無法聚在一起,結(jié)成圈子的;再則環(huán)境改變?nèi)松煺叱啵吆?,一個人浸潤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其品行相應(yīng)就會有某種傾向,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說,擇交如求師,當慎之又慎。

我以為當首選志趣高潔者。志趣高潔者,必然是志存高遠,情操高尚的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胸懷遠大的抱負和追求,因而心無雜念,能不為眼前塵世的欲望所羈絆,能淡泊名利,靜下身心,埋頭實干,一意向著理想的彼岸,而奮發(fā)進取。他們?nèi)绨肯栌谏n穹的雄鷹,如屹立于山巔的蒼松,總有著一種鼓舞人心的,教人奮發(fā)的燦爛氣象。

其次,則當選擇正直嚴謹者。正直嚴謹?shù)娜?,必然是心地寬厚善良,胸懷坦蕩,富有正義感,能明辨是非,心存大局原則,不為權(quán)勢左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人,他們看似平常,卻如山野的芳草、鮮花,自然散發(fā)出一種人格的芬芳氣息,常與之伴,如坐芝蘭之室,當為幸事。

再則,是選擇博學(xué)有為者。博學(xué)與有為于個人常是相伴而生的,博學(xué)有為的人,必然先是一個勤于讀書,善于學(xué)習(xí),因為博覽群書,而知識豐富,富有知慧、精神世界富足、生活情調(diào)高雅;而淵博的知識,則是他人生進步的階梯,更賦預(yù)他行動的力量,因此他往往是一個事業(yè)成功的人。這種人如同一面鏡子,與之相伴,以之為鑒,可以知不足。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感謝于丹,是她立足現(xiàn)代生活,對論語中友道的闡釋,滌除了兩千年前《論語》中孔子所說的擇友標準的塵灰,讓它在現(xiàn)代社會個體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泛出了鮮活的綠色――我想,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國稅干部,當我們以一個人是否志趣高潔,正直嚴謹、博學(xué)有為,作為我們擇友的標準時,那么無疑我們正在選擇一種有益于我們事業(yè)發(fā)展與進步的外在動力,更是在選擇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八

在孔子生活的先秦時代,不像我們今天有電腦,有網(wǎng)絡(luò),有這么發(fā)達的資訊,有各種形式的媒體。那個時候的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結(jié)交一個廣見博聞的好朋友,讓他所讀的書,讓那些間接經(jīng)驗轉(zhuǎn)化成你的直接經(jīng)驗。

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許他廣博的見聞可以幫助你作出選擇。

于丹論語心得28:朋友之道(1)于丹論語心得29:朋友之道(2)于丹論語心得30:朋友之道(3)于丹論語心得31:朋友之道(4)于丹論語心得32:朋友之道(5)。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九

“交友之道”主要講了:‘一個人友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群,人以群分”。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惡之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中,我還知道良朋益友,也就是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要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友諒,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誠懇,不作偽;友多聞,也就是這個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惡朋佞友,也就是損者三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友偏辟,也就是說這種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友善柔,就是說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友便佞,就是說這種人沒有真才實學(xué)。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卻腹內(nèi)空空的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友了一定的變化,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如果口才太過于笨拙,不善表達自己,也會給自己的職業(yè)和人生帶來一些障礙。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觸: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xué)到了許多知識,而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xué)說的體現(xiàn),孔子學(xué)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zhì)。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xué)習(xí)知識以后,在必須的時候溫習(xí)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嘛!

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學(xué)后復(fù)習(xí),不僅僅會加強對所學(xué)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lǐng)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齊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齊交流生活、交流學(xué)習(xí),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就應(yīng)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能夠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xué)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xué)習(xí)而不滿足,教導(dǎo)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能夠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xí)屓俗呱戏缸锏牡缆罚己玫钠返聲屢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僅是此刻,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用心進取,在各個領(lǐng)域,都發(fā)揮著用心的作用。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一

《論語。顏淵》有錄: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子夏稱自己名為商,勸導(dǎo)司馬牛說,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都由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xué)會承認并順應(yīng)。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的。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于丹在百家講壇上說,人首先要能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問天問在,這樣只能加重你痛苦。其次,要盡可能用自己所做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那就如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將錯過星星了。”一種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少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生命的質(zhì)量。比如:當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吸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二氧化碳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是會有所損害的。既然生活中遺憾不能避免,那么如何對待遺憾的心態(tài)和方式就尤為重要了。這里也就是我寫這篇博客的中心意義,那就圣賢們早就在千年之前用文字告訴我們,無力改變事實,卻可以改變看待事情的態(tài)度。那就是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所有儒家理論的核心無非常三個字:仁、智、恕。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放得下,就是恕。你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馬上就去做。什么人最重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推已及人地,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所謂拿得起放得下,除了仁、智、恕外,還要有“勇”,有大勇。如此,內(nèi)心有約制,得失在心中。一切苦難均可以笑傲。

《論語。憲問》記載: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nèi)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要做到讓內(nèi)心真正的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清身外之物有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稱為:“鄙夫”。

《論語。陽貸》中有錄: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出,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北煞?,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鄙陋的人。孔子曾經(jīng)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劃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論語。公冶長》所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君所眾知,孔子有一個學(xué)生叫子路,很率性,對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別在乎??鬃佑写握{(diào)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是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云了。到時能跟隨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聽到這話很得意。結(jié)果老師后面還有一句話,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別的什么都沒有。“好勇”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內(nèi)涵。

《論語。陽貸》中,子路師:“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無勇而無義為盜”意思就是說子路真去問老師:“君子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崇尚勇敢呢?”孔子說,君子崇尚勇敢沒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亂犯,一個小人會以勇敢淪為盜賊。試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殺人越貨,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這種沒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zāi)害。而這個“道”“道義”卻正是一種內(nèi)心的約制。

《論語。里仁》有記:子曰:“以失約之者,鮮矣!”意思正是一個人內(nèi)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假如一個人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更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dǎo)的真正的勇敢。蘇軾曾在《留候論》中論過這種勇敢,并稱其為“大勇”。原文: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論語》中,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來越強調(diào)內(nèi)心,越到后來越從容和緩。而在這從容之前,其實要經(jīng)歷千錘百煉。

于丹說,其實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還有社會年齡。如果我們在二十歲、三十歲能提前感悟到四十、五十的境界,已經(jīng)建立了明晰的內(nèi)心價值系統(tǒng),已經(jīng)能把社會給予的壓力變?yōu)橐环N生命反張力,已經(jīng)可以做到從心所欲那樣的一種淡定從容,那么我們說,這樣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

因此,《論語》中睿智的人生經(jīng)驗,穿越千古滄桑溫暖著我們,光芒著我們,照亮我們心中的暗夜。品著孔子,微笑中受益的心智再次開朗,讓我們不斷有勇氣解剖自己,征服自己,超越自己。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二

“交友之道”主要講了:‘一個人友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了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群,人以群分”。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迸笥言谝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惡之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中,我還知道良朋益友,也就是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要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友諒,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誠懇,不作偽;友多聞,也就是這個朋友見聞廣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知識面寬。惡朋佞友,也就是損者三友,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友偏辟,也就是說這種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友善柔,就是說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友便佞,就是說這種人沒有真才實學(xué)。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卻腹內(nèi)空空的人。

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友了一定的變化,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如果口才太過于笨拙,不善表達自己,也會給自己的職業(yè)和人生帶來一些障礙。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觸:自己修身養(yǎng)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個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三

暖和的陽光調(diào)皮地跳躍在泛著微微油墨香的紙上,獲書在手,就像孔子席前的學(xué)生,心生幾多向往,平添幾分敬畏。一日,偶然邂逅《于丹〈論語〉心得》。

圣賢把他們深刻的人生經(jīng)驗,穿越滄桑,傳遞到今天,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地微笑著,注視著,看我們?nèi)匀辉谒麄兊难哉撝惺找妗?/p>

為師十三年,時常在忙碌中為自己的平庸感慨,平日非常喜歡聽名師上課,然而與名師相比就更覺自己卑微、渺小,缺少職業(yè)幸福感。無比崇敬地請教一位名師:語文教師最重要的功夫是什么?讀書?。∶麕熣嬲媲星械馗嬖V我!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有一種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暢快和興奮。的確,“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一種享受,與書結(jié)緣,結(jié)下最神圣最美麗的緣。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地增長職業(yè)智慧,使自己的教學(xué)閃耀著睿智的光彩;讀書,能使教師充滿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語,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讀書,能改變教師的人生,從而使教師思考人生,把教學(xué)變成一種過程、一種動態(tài)、一種求索;讀書,是教師最可貴的生活品質(zhì),更是一種詩意美好的'人生境界。/xdth/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富有哲理的話告訴學(xué)生無言,用行動做,就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能做得到嗎?當我抱怨工作的繁雜時,當我對待孩子們的錯誤疾言厲色時,孔圣人的聲音便在腦海中縈繞:“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曾經(jīng)為了讓孩子們愛上讀書,我可謂費盡心思,但收效甚微。直至一個平常的課間中,閑極無聊的我無意識地在教室里捧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猛然抬頭,我才發(fā)覺教室里比平時安靜了許多。只見幾個孩子也手捧書本,讀得煞是認真。這時,孔子的話再一次在我耳邊響起:“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從此,我開始真正地蹲下身與學(xué)生們一起讀書,努力做孩子們讀書的點燈人,讓書香彌漫于孩子們生活的氣息之中,讓讀書成為孩子們最美麗的姿態(tài)。漸漸的,漸漸的,班里讀書的氛圍日漸濃郁了,愛讀書的孩子也多了。就這樣,不到一個學(xué)期的時間,孩子們已經(jīng)把讀書當成了一種享受,再也不用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了。身教勝于言傳,這是至圣先師兩千年前就告訴我們的道理。我想,唯有當天道與師道融合,我們才能將“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句話完全領(lǐng)悟。可見,孔子一言足以品悟一生!

縱然,語文充滿勞績,我依然幸福地棲息在芬芳的大地上。

當我們在自然生活下悟出真諦,在書墨清香中豁然開朗,圣人在千古之前應(yīng)該會緘默微笑。

相關(guān)論語的文章: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四

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是學(xué)術(shù)家們才研究的歷史遺產(chǎn),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讀了于丹老師所寫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圣人的樸素、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初讀了《論語心得》時,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為書中所說的安貧樂道,現(xiàn)在看來頗有些讓人不思進取的味道,細細讀來,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努力發(fā)展著自己的事業(yè),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其實,高官厚職的,生活得不一定快樂。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diào)整心態(tài),調(diào)整與他人的關(guān)系,倡導(dǎo)良性競爭而非惡性競爭。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多能干的人,缺少他人提供的幫助,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于丹教授分析的《論語—心靈之道》,讀過之后,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懊總€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同樣一件事情,看待的角度不同,心態(tài)會不同,心情也會不同。就像平時開車,同樣是紅燈前的第一輛車,有的人會想:真倒霉,別人都能趕在紅燈前過,怎么偏偏我過不去,心情就會變得很糟糕;而有的人會想:我真幸運,下次變綠燈時,我能第一個通過,心態(tài)就會很平和?!墩撜Z心得》告訴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調(diào)整自己。

感觸較深的還有于丹教授講的《論語—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書中說到的“益者三友”和“損者三友”,細細想來,頗耐人尋味。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朋友,特別是那些身世顯赫,家境優(yōu)越的人,周圍更是不乏與其稱兄道弟的人,但是,當他們失去了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或是當他們身處困境時,又會有多少真正站在他們身邊,肯為其兩肋插刀的人?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論語》也給出了答案。要想交到好朋友,一要有仁愛之心,二要有辨別能力,都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有了一個好的朋友,人生便開啟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過一生,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相信我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人、認認真真地工作、以誠相待地交友;學(xué)會放棄、學(xué)會舍得、學(xué)會寬容、學(xué)會立志,就會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完美、強大,就會享受到生活的美滿與幸福!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五

《論語》的真諦,就是讓所有人明白,怎樣才能得到我們心靈深處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

幾棵挺立在巖石縫間的古樹千年不倒,即使經(jīng)歷了暴風驟雨;幾座綿延的大山不斷延伸,即使腳下的激流不停地拍打;幾座散落在山間的小屋在等待,即使已被高大的巖石遮蔽?!墩撜Z》正如它們,存在著一種強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它從未被人們忘記過。

《論語》的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到人們的內(nèi)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讓人們有著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從而使人們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yīng),有一種默契。

每個人都期望過上幸福歡樂的生活,而幸福歡樂與貧富無關(guān),同內(nèi)心相連。僅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迷惑,才能始終堅持內(nèi)心的那份恬淡與安寧。

如同教師這份職業(yè)一樣,她選擇了奉獻,她會從學(xué)生們的點滴提高,或是學(xué)生們每一天的問好中感到生活的完美。她用心感受這一切,雖然每一天辛苦但內(nèi)心舒暢,同學(xué)們也會對她多一份敬畏。從另一個角度去想,如果教師只用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只會看86.到自我的付出,會有很多怨言,甚至?xí)绊懙酵瑢W(xué)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從而使同學(xué)們失去學(xué)習(xí)的興趣。由此看出,心靈的感受是何等的重要啊!

拿起這本書,重新領(lǐng)悟古老理論的精華,心中產(chǎn)生了很多共鳴:把握自我,不為外界事物所迷惑;忠孝禮儀是基礎(chǔ);安貧樂道,淡泊名利;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

《論語》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境界。它仿佛是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映照出我們自我的所作所為。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dǎo)、同志們:

非常感謝機關(guān)團委能夠提供這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人生如書,書伴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鐘愛的書籍,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嗜書如命,有的人讀書為消遣,愉悅精神。宋代詩人黃庭堅認為“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爆F(xiàn)代文人林語堂則認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讀書必須出于完全自動?!币虼耍總€人對讀書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借此機會,就我個人的一點讀書心得,向大家作個簡單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觸,現(xiàn)在的社會,面臨著競爭、就業(yè)、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壓力,焦慮、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樣始終圍繞在現(xiàn)代人的身邊。如何在這個全面加速度的社會里,合理釋放壓力,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我認為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可以讓自己浮燥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地放松。古人云:開卷有益。英國學(xué)者科利爾曾說:書籍,在青年時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后就是娛樂。這句話,可以說將書籍的兩重身份說的十分透徹,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果實,每一本好書都是我們良師益友,它不但可以給人以愉悅,還能給人以啟發(fā),讓人受益良多。因此,我們應(yīng)該把讀書當作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于丹的(論語心得)就是這樣一個良師益友。對于(論語),學(xué)生時代曾學(xué)習(xí)過一些,特別是對一些經(jīng)典章句也曾背誦過,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yún)s很膚淺。作者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用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通過讀(論語心得),不僅讓我重溫了那些經(jīng)典語句,而且了解了儒家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影響,更對如何運用(論語)面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于丹教授所說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讀者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所需要的快樂的生活。

時下,很流行測算幸福指數(shù)(或快樂指數(shù))。所謂幸福指數(shù)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shù)。從(論語心得)我們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內(nèi)心體驗,是一種感悟。你幸福,你快樂嗎?誰都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梢J真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時,人們對快樂的理解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升了職,做生意賺了錢,買了房,買了車,就快樂了;有的人則認為這世界變化太快,生活節(jié)奏,整天忙于生計,沒有時間享受快樂,認為只有今后賺了錢或達到某一個成功的目標后,自然就會很快樂了。這些理解,就是認為只有那些有錢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鞓返?。但據(jù)有關(guān)方面調(diào)查,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guān)系,經(jīng)濟更為發(fā)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總結(jié)到: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guān),同內(nèi)心相連。因此,一個富翁不一定就會比一個擦皮鞋的幸福指數(shù)高??赡苡行┤藭f,如今天天忙得團團轉(zhuǎn),哪有時間讀書呢?想想,似乎確實這樣,但人們都在忙些什么?沒時間讀書,卻有時間喝酒、打麻將,其實,忙只是個借口而已。我們對讀書的理解,其實就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因此,于丹教授說: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工作,也應(yīng)該是快樂的。談起工作,可能大家總是會感覺有許多的壓力與煩惱。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工作中尋找到快樂的支點呢?(論語心得)告訴我們:并不是一個人志向越高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定力與信念,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事業(yè),并不在于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于他內(nèi)心是否有一種能夠淡定的理念,能否把握自己。在我們周圍,有很多人在每天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點一滴的盡自己所能,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可能他們所做的事并不轟轟烈烈,但大家卻可以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滿足,實際上他們是最快樂的??鞓饭ぷ鞑⒉浑y。有些人心隨所愿,從事自己為之熱愛的工作,有些人可能為了生計和生存,從事一些和自己所愛偏離的工作。無論所從事的是什么樣的工作,它都是我們每一天應(yīng)該去做的事情,有時我們無法選擇工作,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對這項工作的態(tài)度。只要懷著一顆熱情的心對待你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就會發(fā)現(xiàn)工作會帶給你成就感以及這種感覺帶給你的快樂。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于丹把(論語)所帶給我們的感悟闡釋的淋漓盡致,從中,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更了解了怎樣做一個智慧的快樂人。讓我們在工作之余,拿起書籍,在淡淡的墨香中,尋找快樂吧!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七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說話。

當我捧讀《于丹論語心得》,是有這種真切的感受的。難得于丹先生慧眼再現(xiàn),讓我國古代《四書》之一,兩千年來一直被列入官學(xué),視為“五經(jīng)之管轄,六藝之喉衿”的《論語》,這樣一本令人心存敬畏的古籍,在其旁征博引,妙語連珠的闡釋下,讓蘊含于其中的古老的東方智慧與樸素的生活哲理頓即散發(fā)出了一種可人的溫暖,令人有種如座春風的感覺,頓悟“道不遠人”。

“道不遠人”。于丹心得把論語歸為“八種道”,意欲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xué)習(xí)成長。而其中第五章交友之道,談的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她認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引起了我的深思與共鳴。

作為社會個體的人,總有一個活動的圈層,現(xiàn)代人交友之道,擇友標準,應(yīng)是怎樣的呢?于丹先生在他論語心得中,肯定地說“《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個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標準為參照,去選擇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話說無疑就是選擇了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種趨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為,“道不同,不相與謀”,一個人有什么樣朋友圈層,就有什么樣的情趣與愛好,不如此,總是無法聚在一起,結(jié)成圈子的;再則環(huán)境改變?nèi)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浸潤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其品行相應(yīng)就會有某種傾向,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說,擇交如求師,當慎之又慎。

我以為當首選志趣高潔者。志趣高潔者,必然是志存高遠,情操高尚的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胸懷遠大的抱負和追求,因而心無雜念,能不為眼前塵世的欲望所羈絆,能淡泊名利,靜下身心,埋頭實干,一意向著理想的彼岸,而奮發(fā)進取。他們?nèi)绨肯栌谏n穹的雄鷹,如屹立于山巔的蒼松,總有著一種鼓舞人心的,教人奮發(fā)的燦爛氣象。

其次,則當選擇正直嚴謹者。正直嚴謹?shù)娜?,必然是心地寬厚善良,胸懷坦蕩,富有正義感,能明辨是非,心存大局原則,不為權(quán)勢左右,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人,他們看似平常,卻如山野的芳草、鮮花,自然散發(fā)出一種人格的芬芳氣息,常與之伴,如坐芝蘭之室,當為幸事。

再則,是選擇博學(xué)有為者。博學(xué)與有為于個人常是相伴而生的,博學(xué)有為的人,必然先是一個勤于讀書,善于學(xué)習(xí),因為博覽群書,而知識豐富,富有知慧、精神世界富足、生活情調(diào)高雅;而淵博的知識,則是他人生進步的階梯,更賦預(yù)他行動的力量,因此他往往是一個事業(yè)成功的人。這種人如同一面鏡子,與之相伴,以之為鑒,可以知不足。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感謝于丹,是她立足現(xiàn)代生活,對論語中友道的闡釋,滌除了兩千年前《論語》中孔子所說的擇友標準的塵灰,讓它在現(xiàn)代社會個體生命成長的過程中,泛出了鮮活的綠色——我想,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國稅干部,當我們以一個人是否志趣高潔,正直嚴謹、博學(xué)有為,作為我們擇友的標準時,那么無疑我們正在選擇一種有益于我們事業(yè)發(fā)展與進步的外在動力,更是在選擇一種有品位的生活方式。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八

記得自己第一次在百家講壇上看到于丹的《論語心得》,我就被其中的故事折服了,深深吸引著我看完了她的每一篇講壇,于丹《論語心得》讀書體會。于是,在余味未盡的情況下,我馬上買了她的這本書,拿回家好好地再次享受一番。我這人有從來看不完一本書的讀書歷程,但是我卻一口氣把《論語心得》看完了。我不知道是因為喜歡于丹這個人還是喜歡這本書,總之,我是被這種特有的魅力折服了。每看一次,我都會有新的收獲,心靈都能重重地受到啟迪。

又是一個寒假,趁者這稍微空閑的時間,我再次打開自家的書柜,伸手便又拿了這本《論語心得》。于丹的《論語心得》讓有機會和沒有機會讀《論語》的人,都近距離地接觸了一次圣人。這個只有圣人形象的孔子,突然變得親切,成了一個可以去觸及,可以去請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見解再加上于丹的二次理解和創(chuàng)造,成了一種可以修身養(yǎng)性的處事原則,在緊張的社會生活中,這種觀點的介入,可以讓很多人學(xué)會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緩。初讀于丹的心得,只要你讀到某一句,某一個故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一次凈化,這種感覺是其它書本是不能給的。

一次又一次地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雖然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確實觸動了心靈,以前,我覺得自己的心胸狹隘,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情,讀了它,使我變得從容大度,這中感覺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此的心境,如此的平和,除了于丹老師的引領(lǐng),又有誰能給呢?佩服于丹老師的出口便成章,更佩服她給我?guī)淼膭e樣心態(tài)。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主要講了天地人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許多的人生哲理和處世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師真是一位難得一見的解讀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她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走進了我們的心里??催^"天地人之道"和"心靈之道"部分,我懂得了怎樣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和諧,如何在復(fù)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坦然處世。對他人要做到"恕"字,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說多考慮別人的感受,要感同身受,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對待同事,朋友,都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為他們考慮,要充分體諒別人的難處,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這點,我從自己的教學(xué)生活中得到了論證。記得剛看到我這個班級的時候,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那么不堪入目,學(xué)生的行為習(xí)慣就沒有一個讓我覺得順心的。那時候,我的心情無法平靜,總覺得孩子們做的都是錯事,做了太多的錯事。我會以我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強制他們,結(jié)果他們學(xué)得并不舒心。是啊,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了嗎?我又一次忘記了《論語心得》。記得它的時候,我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讓他們快樂學(xué)習(xí)、快樂生活,我的教學(xué)也因此豐富起來,孩子們也在師生的進一步融洽中生活得快樂起來了。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我們需要這樣的《論語心得》。

《論語心得》還告訴我們對待自己要做到"貧而樂,富而好禮",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或大或小,當他們發(fā)生的時候,我們一定很難受,每個人都不可避免。但我們要難受多久呢?一輩子?不能,當我們汲取了應(yīng)該學(xué)到的教訓(xùn)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坦然地接受它。不要一直放在心上,坦然是一種勇敢,也是一種慰藉,生活的路還很長,我們也許改變不了別人,或者是外部環(huán)境,但是,我們要正視自己,改變自己,正所謂"仁者不憂"。當你的胸懷無限大,這樣很多事情就變小了。是的,曾經(jīng)我也覺得自己很辛苦,自己的工作確實比別人多,當時,我想自己并沒有擺好心態(tài),我沒有用那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學(xué)會了適應(yīng),學(xué)會了努力,學(xué)會了多方面看問題,我的生活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快樂。我想,這正是于丹的《論語心得》帶我走進了這種境界,使我的心胸變得寬闊起來。當工作上出現(xiàn)坎坷,一定要學(xué)會堅強,心靈想到的不是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而是自己又從中學(xué)習(xí)了多少。圣人的光芒就在這里,他們可以生活得并不富裕,然而他們卻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樣去生活。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個小故事,其中都蘊涵著生活中最樸實最真實的道理,我也常常沉寂于這些故事,引人入勝,看著看著,自己就慢慢懂得了于丹老師是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于丹老師的水平是如此讓人折服。當我們逐漸把自己融入書中的時候,我們就仿佛開始與于丹老師進行對話,那是一種相當幸福的感受。從她的故事中我們獲得了多少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蘇軾與佛印的故事,心里有眼中就有,我們眼中滿是嫉妒,都是不公,我們的心中也就只有這些,是豁達不起來的。是啊,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心中如果有的是孩子的優(yōu)點,我們看到的就是孩子的長處;如果心里都是對孩子的挑剔,我們眼中的孩子自然就不稱心?;貧w到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xué),又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徹底地看到都是孩子的優(yōu)點呢?我想,老師或多或都會對學(xué)生存在這么一點那么一點的挑剔。其實,我們?nèi)鄙俚腵是一種愛,更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因為沒有這雙眼睛,所以我們的心里就有了更多的不稱心。就是這樣一個個精簡的小故事,通過于丹老師的解讀,讓我們從對人、對己、對物都有了一個明確的原則,做起事情來才會有條理。通過自己不太深刻的感悟,我明白了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在告訴大家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學(xué)會善待別人;學(xué)會選擇朋友;學(xué)習(xí)做一個君子;學(xué)習(xí)面對困苦;學(xué)習(xí)自信和誠信等等。

真的喜歡于丹的《論語心得》,喜歡書中透露出來的那種快樂的生存態(tài)度。因為接觸了這本書,真正認真讀了這本書,我的心也因此變得從容豁達起來。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悲哀,我的每一天都是笑呵呵度過的,我學(xué)會了從容寬大,也因此漸漸地長大了。于丹稱自己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她的樂觀帶動了國內(nèi)外許多人,使我們大家也學(xué)著樂觀起來。我們用最快杰的方式去讀懂這種對人生的態(tài)度,使自己學(xué)會了好地對待人生。我們用孔圣人的話理解生活,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快樂人生!

這就是論語,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就是于丹和她的《論語心得》教會我們的東西。讓我們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學(xué)會怎樣去工作,怎樣去生活,追求到我們所要追求的快樂人生吧!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十九

心理學(xué)上有一種界定,說現(xiàn)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性掠奪。這種行為往往發(fā)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夫妻和戀人之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么什么;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怎么怎么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

我們把孔夫子的意思轉(zhuǎn)換成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這個標準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高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又是極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為君子的人格標準。

于丹論語心得23:君子之道(1)于丹論語心得24:君子之道(2)于丹論語心得25:君子之道(3)于丹論語心得26:君子之道(4)于丹論語心得27:君子之道(5)。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二十

在20xx年寒假中,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有幾篇我深有感觸:

一、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xué)習(xí)知識的同時又時常去復(fù)習(xí),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讓人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不去怨恨,不也是一個君子嗎?”。“學(xué)習(x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學(xué)習(xí)”不只限于書本,更重要的是學(xué)習(xí)做人做事,孔子也是這樣認為的,因此,孔子非常重視學(xué)習(xí)中的“實踐”,就是把所學(xué)的東西反復(fù)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并體會到其中的喜悅。因為好學(xué)者的心胸是敞開的,愿意與志同道合的人切磋,既然遠方有人來講道論學(xué),近處的人也向自己請教,這不正是學(xué)有所成的快樂嗎?再者,當他人不了解自己時,也不去怨恨他人,這是君子的涵養(yǎng)。

峻、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一愛一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意思是:孔子說:“年輕人在家就要孝敬父母,在外就要尊敬師長,做事情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一愛一護眾人,與有仁德的人親近。如果之后還有一精一力,就去學(xué)文化知識”。古代對少年兒童的基本要求正是孔子所說的這段話。在我國古代,書本知識似乎不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基本內(nèi)容,而主要是把少年兒童培養(yǎng)成孝敬父母、謙遜待人、講究信用、一團一結(jié)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今天與孔子所處的時代不同了,書本知識的學(xué)習(xí)成為少年兒童學(xué)習(xí)的主要內(nèi)容,一個人如果不把一精一力放在學(xué)習(xí)知識上,就很難勝任以后的工作。學(xué)習(xí)做人的品質(zhì)與學(xué)習(xí)書本的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因此,今天的教育要求更加全面,學(xué)生要在德、智、體、美、勞這幾個方面發(fā)展。古今社會的發(fā)展給了教育更高的要求。

玖了【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孝敬父母、為人處事,這本書真的很好,建議大家來讀【論語】吧!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二十一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過上幸??鞓返纳睢边@句話是于丹《論語心得》對《論語》的。那么要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就要有一個好心態(tài),不然,盡管你富有,你也不會快樂。這是我讀了《論語心得》后的`最大收獲。

生活中,總是會出現(xiàn)許多不盡人意使的事,可用不同的心態(tài)去對待可能會出現(xiàn)出人意料的結(jié)果。這一點,從《論語心得》中的例子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對比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

于丹《論語》心得中舉例說“一個外國足球明星,小時候他媽媽去醫(yī)院拔牙,因為心臟病突發(fā),死在了拔牙椅上。這一切,兒子都看在眼里。小男孩長大后,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足球明星,只是,媽媽死在拔牙椅上的陰影在他心中始終揮之不去。他不敢去看牙醫(yī),牙痛時自己默默忍受。但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庇幸惶欤K于忍受不住牙疼了,它把牙疼的事告訴了家人。家人對他說:“那快點把那顆牙拔掉啊,總疼也不是事??!”可他卻說:“我媽媽死在了拔牙椅上,我會不會也和她一樣?!奔胰税参克f:“不必擔心,我們把牙醫(yī)請到家里來,我們在一旁陪著你?!北M管他很不情愿,但還是勉強答應(yīng)了。當那個牙醫(yī)到他家準備拔牙工具時,那個足球明星已經(jīng)死了?!毖捞?,本是一個人人都會有的小病,可他卻用對拔牙的恐懼心理,殺了自己。我爺爺年底查出被人們稱為不治之癥的胃癌。爸爸媽媽一開始瞞著爺爺,怕影響爺爺情緒,可爺爺卻心知肚明,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并很快做了手術(shù),還在3月開始化療。在第三階段化療中,由于藥物的作用使爺爺變的滿頭白發(fā)。每天早上起床枕頭上滿是掉落的白發(fā)。一天,爺爺去醫(yī)院抽血化驗,身體虛弱,本應(yīng)好好休息,可爺爺卻依舊頂著烈日去學(xué)校接我妹妹,爺爺回到家,只見頭上大汗淋漓,面無血色,竟險些暈倒。家人都勸告爺爺:“化療不行就做到這,不往下做了?!笨蔂敔斶x擇了堅持,最后爺爺圓滿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化療。不僅如此,爺爺還天天堅持早鍛煉,一個星期還到郊外釣一次魚,再加上奶奶的精心調(diào)養(yǎng),爺爺?shù)纳眢w越來越硬朗。是好的心情好的心態(tài)讓爺爺戰(zhàn)勝病魔,成為一個健康的人。

從足球明星和我爺爺?shù)氖聦Ρ炔浑y看出,心態(tài)的好壞決定事的成敗。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二十二

既然我們可以有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沒有種類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視為開放與包容,“同”可視為封閉與單一。從人際交往來說,“和”指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與氣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類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覺得“朋友”這個詞事實上很難定義,在很多場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詞。勉強加以分類,可以以一個個體為中心,從他的主觀角度出發(fā),以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或情感認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為尺度,畫圈。

圍繞個體最緊的是主要以純粹價值認同為紐帶的朋友,越外圍的朋友,工具性越重。當然,所謂工具性和認同性只是為了劃分方便,在實際中,兩者攙雜在一起,很難一刀切。不過,也會有極端情況,如果我們對于一個人毫無感情可言,與他相交只剩利用價值了,我想我們即使稱之為朋友,其內(nèi)涵也變味兒了。這還僅僅是主觀的劃分,客觀的現(xiàn)實生活常常讓我們與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關(guān)系,而認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但兩個人的心還是相通的,客觀不能,主觀也無須見面。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但是這種劃分仍不嚴密,只考慮了常態(tài)、共時的情況。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結(jié)交上述兩種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難忘的是在人生的關(guān)鍵時刻出現(xiàn)的,又不能永遠在一起的朋友。這雖然是人生憾事,話又說回來,我們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聯(lián)系。因為情感的相投、價值的認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機緣下才產(chǎn)生。

執(zhí)著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會使剎那的美感煙消云散。所謂距離產(chǎn)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種和諧,該散就散,回憶有時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子罕)再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能欣賞他人異于己的地方,那和他們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難的事。這一點與認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賞異己,便意味著從反面認同了對方的“異”,從“異”中求得了“同”,達到“和合”的境界。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礎(chǔ)。如果說俞伯牙之于鐘子期是一種同質(zhì)的認同,那么莊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種異質(zhì)的認同。好比矛盾的雙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將失去存在的價值。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兩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學(xué)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xué)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xué)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1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1種教育。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资ト藥Ыo我們的是1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1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xué)系崇尚的是1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墩撜Z》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1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dǎo)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1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1種力量,我們?nèi)绻麑W(xué)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nèi)心卻10分莊嚴。因為其中有1種力量——信念的力量??追蜃邮?個特別講信念的人。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jīng)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xué)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4季在輪轉(zhuǎn),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1種態(tài)度,是1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追蜃诱且源藖碛绊懰牡茏?。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1個字就是“仁”??鬃拥膶W(xué)生樊遲曾經(jīng)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xué)習(xí)成長!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篇二十三

孔子的意思是說,他笑子路,不是笑他沒有治國理政的才干,而是笑他說話的內(nèi)容和態(tài)度不夠謙虛。所以,問題的關(guān)鍵不在于治理對象的大小,不在于它是不是國家,而在于自己的態(tài)度。因為冉有和公西華態(tài)度謙遜,而他們又有實際的才干,所以孔子沒有哂笑他們。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70799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