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說課稿(優(yōu)質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4:32:09
沁園春·雪說課稿(優(yōu)質21篇)
時間:2023-12-07 14:32:09     小編:書香墨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避免類似的錯誤??偨Y應該具備簡潔明了的結構,清晰地表達出事物的來龍去脈和關聯(lián)性。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yǎng)堅韌和毅力,以下是一些相關的文章。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一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二

基于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通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煉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鑒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較弱,對。

詩詞。

的感受淺薄?;谶@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鑒賞詞作的意境。

《沁園春長沙》是詩歌鑒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后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鑒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通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唐詩。

宋詞。

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通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guī)范學生,激發(fā)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后讓學生齊讀。

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反復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的場面,啟發(fā)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置于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后找兩名同學用優(yōu)美的。

散文。

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后,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通過想象在腦海里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煉又極富表現(xiàn)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里,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煉、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長沙》的上闕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

近義詞。

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shù)脑u說(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后,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里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xiàn)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說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fā)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通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鑒賞詩詞的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通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

將《沁園春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jié)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來比較,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后教師總結全文。

1、背誦全詞(有感情)。

2、把《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進行比較。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三

單元教學理念:鑒賞詩歌是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要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合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單元教學思路:(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2)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

地位與作用:

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教學安排:

1教學內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學設想。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p>

2(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毛澤東另外一首《沁園春長沙》。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幕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計依據(jù):用標準的范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詞的意境。

請兩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把本詞描繪出來。

老師最后描繪: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1)獨立寒秋(2)層林盡染(3)鷹擊長空(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3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4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疲欢饨ㄊ看蠓蚺c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5老師歸納小結并出示板書。

上闋。

萬山紅遍,(山上)。

層林盡染;

眼漫江碧透,(江中)。

中看百舸爭流。色彩絢爛的秋景。

景鷹擊長空,(空中)(畫圖)。

魚翔淺底,(水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心悵寥廓,

中悵問蒼茫大地,胸懷博大的凌云壯志(抒情)。

情誰主沉浮?

下闋。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崢嶸。

書生意氣,同學青春年少。

憶揮斥方遒。風華正茂。

歲月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豪邁到中流擊水,我輩破浪銳進。

氣概浪遏飛舟?奮然前行。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系統(tǒng)直觀的領會本詩的內容、結構和藝術特色,整體上把握本詩〉。

6古詩詞鑒賞指導。

反復朗讀、感知語言。

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把握類別、辨析風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7布置作業(yè):用以上五點鑒賞方法激賞〈水調歌頭游泳〉。

〈設計依據(jù):練習鞏固對以上鑒賞方法的掌。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四

1、了解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具準備。

教學資料。

教學時間。

安排兩個課時。

一、導語設計。

現(xiàn)代詩歌又稱新詩,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繼承發(fā)揚民歌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西方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手法而逐漸發(fā)展形成的詩歌。具有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的特點。新詩采用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它高度凝練,大幅跳躍,富有暗示性?!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劉勰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作家詩人創(chuàng)作時,是先有了情思抒發(fā)的沖動,再發(fā)而為文辭形成作品,讀者必先通過文辭才能了解作品傳達的情思。這樣,由文辭入手,去解讀作品,發(fā)幽探微,即使是隱微的內容,也會使它顯露出來。因此,在閱讀鑒賞現(xiàn)代詩歌時,就必須把握其語言特點,從解讀詩歌語言入手,進而探究詩歌的意蘊和思想內涵。

現(xiàn)代詩歌沖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語言趨于口語化、散文化,其語言與散文的距離縮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點。

二、現(xiàn)代詩歌鑒賞。

(一)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押韻,讀起來順口,而且應富有感情地去讀,不能像讀新聞那樣客觀冷靜、語氣平緩。

2、飽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兒》中有這樣的詩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罵,

只怪爸爸連累你,

乖乖兒,

快用鞭子打。

雖然是普通的場景,卻表達出極為復雜、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淚下。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边@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經過一夜的不平靜,

決定把這顆心,

貼上八分郵票,

寄出去就是了。

簡樸自然,平中見奇。

4、聯(lián)想自然。

聯(lián)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fā)靈感,聯(lián)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lián)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如楊樹林的《雄雞》:

高高的黑板前,

老師把祖國的版圖懸起,

望著“雄雞”他久久佇立,

我愿變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

--羽毛豐滿了,

她就能從地球上騰起,

一片片心湖蕩起了旋律,

浪花中匯成同一個心曲。

這首詩由祖國地形圖想到了雄雞,由雄雞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飛”,寄托了作者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jié),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里包蘊極其復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如曾卓的《我遙望》:

當我年輕的時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

遙望六十歲,像遙望,

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而今到達了,有時回頭,

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

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xiāng)。

這首詩前后兩節(jié),一節(jié)一個層面,中間一個大斷層之間,如果寫散文、小說的話,正是用武之地,而寫詩只能這樣跨,用“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作為跳躍的翅膀,從年輕時跳到六十歲,中間留給讀者去思考、去補充,蘊味無窮。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如徐志摩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原詩十八節(jié),詩人只選取了一個最難忘的鏡頭,即“一低頭的溫柔”,把這位日本女子內心說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隱秘、別離的憂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現(xiàn)出來了,詩人感覺她恰似水蓮花那樣秀美、純潔、嬌弱而又靈動,再聽她軟語溫存的一聲“珍重”,交織著“蜜甜”與“憂愁”,她把思念留給了自己,仍把祝福給了對方,最后的那一聲音譯的沙揚娜拉(再見),更是情韻搖曳,縈回不絕。這首詩可以說凝練集中之至了。

7、節(jié)奏和諧。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體會詩歌節(jié)奏展示的美感。這就要求把握好輕重感、韻律感,把作者所要強調交代的情感重音讀出來,例如賀敬之《桂林山水歌》開頭寫道的: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通過反復品讀,可以從“神”“仙”“情”“夢”等字眼感受到桂林秀麗山水的個性:神姿仙態(tài),如情似夢,迷離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誰都沒有見過,但云霧中影影綽綽出現(xiàn)的仙女形象,喚起了人們那種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夢也是不確定的,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就深刻地體會詩歌所具有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可以去想象那最深沉的情愛和最美麗的夢境,從風姿綽約的桂林山水圖中,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讀出語言美的感受。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現(xiàn)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復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huán)境、景物等。

詩的形象是詩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詩人的主觀感受凝固而成的有聲有色有形有態(tài)的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

如曹增書的《笑》:

“倚著春俏麗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這首詩是“春花秋實”的形象化表現(xiàn),詩人妙用擬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鏡頭。

9、意境優(yōu)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如沙鷗的《新月》:

像一條小船,

我乘船歸去,

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鄉(xiāng)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嗎?

我在你夢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詩人的懷鄉(xiāng)之情,爽性當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開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親人正在夢中,“我在夢中靠岸”情深意美,極寫其兩地相思、魂牽夢繞的情景,意味深長。

10、虛實相生。

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一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詩歌也一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xiàn)實、又能超越現(xiàn)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園》:

雞鳴起伏,

雨點兒在屋瓦上,

彈奏《十面埋伏》,

當雀鳥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親已從窗外菜園里,

掐來一筲箕濕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兩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鍋乳白的晨曦,

我舉起筷子,母親瞪我一眼,

她怕我夾碎了,

姐姐水嫩嫩的叫賣聲……。

蒼老的父親,牽著水牛走向田間,

牛鞭,抽醒幾聲蛙鳴,

一曲山歌,在群山間回蕩往復,

于最高的尖尖山上,

化為一只嘯天的老鷹……。

這首詩,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擬人、比喻、通感、錯覺、象征等)加以“變形”,使語言“陌生化”,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給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鮮別致的感覺,增強了藝術魅力。

除以上特點以外,還有一些特點也需要了解。如:押韻,或一韻到底,或每節(jié)換韻,韻腳的韻母要相同。有些古詩押的是入聲韻;有些新詩外表看起來并不押韻,但它符合內在情感的邏輯停頓,讀起來也不覺得不順口。句式的排列或對仗或參差,要整齊勻稱、錯落有致。還得注意“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規(guī)律,給人以抑揚。

(二)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1、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梢哉f,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fā)詩人創(chuàng)作的靈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為一次被捕,一場大雪,想起了身世凄涼的大堰河,從而引起對她的懷念,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自傳體抒情詩。了解這一背景對理解整個詩的內容是大有幫助的。當然并非所有的詩歌都要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還是從詩歌本身內容出發(fā),這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2、要把握形象?,F(xiàn)代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抓住詩的開頭這兩個令人難忘的形象很重要:“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實際上是以構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我們讀到這樣的藝術形象,就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進了水仙花的香氣一般。接著詩中寫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執(zhí)手相看的朦朧情意,被詩人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讓讀者與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離愁和那千種風情。我們抓準了詩中的形象,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詩歌的主旨。

3、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該詩塑造的“一只鳥”的形象,使人體味到詩人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也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準確理解詩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確把握詩歌的主題了。

4、要品味語言。詩人十分重視錘煉語言,使詩歌表現(xiàn)出形象、凝練,富有色彩、節(jié)奏和動態(tài),且以最恰當?shù)淖志渖鷦佣鴪A滿地表達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xiāng)愁》,每節(jié)開頭分別用“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概括了詩人生活道路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選擇的四個形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鄉(xiāng)愁的載體,各有特色,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張”“短短的一方”“淺淺的一灣”等詞語,回環(huán)往復,委婉和諧,如泣如訴,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親的情感,也給人以韻律美的感受。品味語言還要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聯(lián)想,才可能進一步讀懂其深層含義,領略詩歌語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擰下一陣雨/匆匆地掠過車篷。”一個“擰”,一個“掠”,多么生動傳神,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品味語言一般包括遣詞造句、語句含義和語體色彩等。

5、要分析技巧。分析詩歌的藝術技巧重在體會修辭手法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反復、排比、對仗、對比等,常用表現(xiàn)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襯等。如上文所舉例子中,《贈日本女郎》運用比喻和反復,《鄉(xiāng)愁》運用比喻和排比,《雨中》運用擬人;《我愛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見,詩人是通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來抒發(fā)豐富的情感的。

6、要重視誦讀。鑒賞詩歌,無論是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還是把握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都離不開誦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闭b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詩人傾瀉在詩歌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詩中的情感波瀾,可以深刻理解詩的意境。反復誦讀,還可以讀出詩歌的音樂美,特別是講究節(jié)奏的現(xiàn)代詩歌。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五

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我所采用的是高效課堂的模式)。

1、自學感知,敏銳感悟。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及簡單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采用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中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找出來,留待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一起解決。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學生手中的教學資源。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習資源,達到班級資源共享。讓學生走進文本。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分小組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討論的問題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學環(huán)節(jié)中留下的疑難問題。第二部分是本課重難點問題,針對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下片的內容有什么不同?

2、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

3、上下片有什么聯(lián)系?

4、共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通過分組,將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的問題和老師所給出來的問題,合作進行討論,得到自己的、小組的答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學都積極的挖掘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3精彩展示,破繭成蝶。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小組通過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結晶。學生通過小組或者個人展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教師相機進行適時評價、引導和糾正。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及表達能力。

4個性表達拓展思維。

5遷移延伸豐富視野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介紹更多的他們自己了解的毛澤東的詩詞,或句子。我在加以補充,讓學生選擇他所喜歡的篇目來背誦?;蛘咝〗M接龍來誦讀。

6課堂總結回歸文本。

為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從各個方面來總結他們在本課中所獲得的收獲和情感體驗。自主總結,自主回答。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六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七

首先讓我來說一說我的教學理念。新課程強調活動體驗的學習方式,突出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誦讀理解,與他人交流,與文本對話的活動指向。讓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的過程。因此,我將在課堂中加強詩文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

說完教學理念,再來說說我的教材分析。本篇課文——《沁園春長沙》,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向青春舉杯”這一專題中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國偉大革命領袖毛澤東早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在詞中作者通過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描寫,抒發(fā)了詞人的理想和抱負。全詞動靜有度,張弛有致,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充滿了無盡的豪情和凌云的壯志。

接下來說一說學情。高一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已經識記和積累了一定量的名篇名句,在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上有一定的領悟能力。此外,他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對詞的特點、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風格都有一定的了解。這為本文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但是學生以往的學習偏重于識記,學生的分析感悟能力還相對薄弱,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需要老師在課堂中加強學生問題探究、體驗感悟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我擬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品味語言、把握意象,讓學生初步掌握詩歌融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

第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誦讀,分析品味詞中高度凝練、極具表現(xiàn)力的語言,從而把握詩詞的意象,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

第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體會作者英勇無畏的革命豪情和崇高情懷,培養(yǎng)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根據(jù)以上的三維目標,以及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誦讀全詞,以語言為依托,理解這首詞在意象選擇上的特點和意義,從而把握詞人的寬廣胸懷和深沉的思緒。而理解詩意、領會主旨的前提是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因而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就在于對詞中那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讓學生學會通過意象來鑒賞詩詞。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教材特點,我將采用誦讀法、點撥法、分析法等進行教學。在具體教授中將以誦讀為主線,通過朗讀辨味詩的語言和遣詞造句之妙,領略情境交融的意境。并通過靈活的情境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的學習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披文以人情”,理解寓藏在優(yōu)美動人的藝術畫面中的深層意義,感受詩篇的藝術力量。

那接下來就讓我來具體介紹一下本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情景導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首先用臧克家說過的一句話:“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詩篇”導入,請學生回憶并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溫故而知新。隨后我將用多媒體播放毛澤東的一些資料圖片,并結合圖片介紹作者以及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自然地導入本文的學習。

第二,整體感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首先播放范讀錄音,請學生結合注解集體跟讀,注意體驗詩中朗誦的語調語速和節(jié)奏,發(fā)現(xiàn)和體會詞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在聽讀之后我將請2-3名學生分別用自己的語言對本詞的意境和情感進行描繪,喚起學生對詩歌情感的直觀感受,并自然引出對誦讀方法的總結和指導上。

那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第二步就是請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歸納概括內容,思考討論:這首詞上下兩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并分別找出上下闕的領字,并感受誦讀時的情感把握。這兩個問題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給學生一個在整體上梳理文本的方向,并通過誦讀提示引導他們結合文本進行歸納。在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點撥后??梢岳沓鲞@樣的一個基本脈絡。從整體上看,這首詞上闕寫景,由一個“看”字,領起七句,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下闕抒情,由一個“憶”字領起八句,抒發(fā)凌云壯志,革命豪情。同時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上下闕末均為問句,上闕設問,引出下文;下闕反問,回應全文。通過這樣一個脈絡的梳理,可以為學生在接下來進一步的研讀文本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并也有助于這首詞的熟讀成誦。

第三,文本研習。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請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分小組進行探究交流,深入分析本文的遣詞藝術,從詞中的典型意象入手,讓學生理解情景交融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以上闕為例,首先我將請學生有感情的齊讀上闋,請學生討論思考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和意境來描繪眼前大好秋色的。我將分別從描寫對象、角度、動靜、分總四個方面進行引導,體會上闋寫景中一些動詞、數(shù)量詞和形容詞的妙處,讓學生把握本文遠近結合、分總有序、動靜交錯的寫作特色,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把握景和情的關系。此外,我將進一步請學生比較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和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有何異同之處,從而對比感知毛澤東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通過體驗和感悟來品味文本,并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第四,拓展延伸。總結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及時遷移本節(jié)課的詩歌鑒賞能力,在課后布置作業(yè),比較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境語皆情語”以及鑒賞文章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內化。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八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一單元,這首詞作為高一新生高中語文學習的開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高一的學生正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沁園春;長沙》的主題是表現(xiàn)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襟和蔑視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斗志。毛澤東的詞很多,不少詞的藝術成就都在《沁園春;長沙》之上,《沁園春;長沙》作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不管編訂者是否有此意圖,教材的情感教育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

綜觀新高考以來的詩歌鑒賞題的誤答原因有: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弱,對詩的感受淺薄。著名文藝美學家,理論家朱光潛也說,一般青年喜歡聽詩而不喜歡讀詩,這也說明現(xiàn)代學生在誦讀、品讀詩歌上下的功夫遠遠不夠。俗語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所以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主,重點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二、教學原理。

1、單元教學理念:

鑒賞詩歌是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要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合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2、單元教學思路:

(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九

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幕氐缴厣剑瑥氖赂锩顒?。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1)獨立寒秋(2)層林盡染(3)鷹擊長空(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6)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7)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8)老師歸納小結并出示板書。

上闋。

萬山紅遍,(山上)。

層林盡染;

眼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絢爛的秋景。

(畫圖)。

魚翔淺底,(水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胸懷博大的凌云壯志(抒情)。

誰主沉???

下闋。

結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同學青春年少。

憶揮斥方遒。風華正茂。

歲月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到中流擊水,我輩破浪銳進。

氣概浪遏飛舟?奮然前行。

9)古詩詞鑒賞指導。

(一)反復朗讀、感知語言。

(二)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三)把握類別、辨析風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10)布置作業(yè):用以上五點鑒賞方法激賞〈水調歌頭游泳〉。

〈設計依據(jù):練習鞏固對以上鑒賞方法的掌握〉。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

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頻《沁園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

板書課題:沁園春雪。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的《沁園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后,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介紹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

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1.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讀這首詞兩遍,要讀得正確,并注意語氣、語調、語速、情感。

2.哪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詞?

3.“望長城內外”我有兩種讀法,你認為怎樣合適?

(“望”字重讀、語氣要激昂豪邁,梳理“望”字領起的內容。)。

4.學生齊讀“望”字領起的這幾句。

5.“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又該如何讀呢?

1.請同學們采用這樣的方式自學:

賞析一詞:我認為“”一詞好,好在……。

描繪一句:“”一句,使我仿佛看(想)到了……。

2.生發(fā)言,師合理指導引領。

明確: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xiàn)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2)指出寫靜、動景的詞語,體會其意境。

明確:“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宏偉,格調非凡。

(3)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tǒng)領了哪些句子?

明確:“望”字。它統(tǒng)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p>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觀?(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

明確:

“山”“原”都是靜物,寫它們“舞”和“馳”,用了化靜為動的寫法,運用比喻,形象地展現(xiàn)了群山起伏,丘陵綿延的壯觀景致,極富動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顯得生機勃勃,靈動活躍。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

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fā),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fā)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xiàn)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6)討論:上闋末尾三句寫的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這三句寫出了怎樣的意境?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嬌艷、多姿多彩。

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3、讓我們帶著贊美,帶著陶醉,齊讀上闋。

明確:既突出祖國風光的柔美。又照應“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一句。有陽剛之雄健,又有陰柔之嫵媚,這既是我們可愛的祖國,又是毛澤東詩詞的美學追求。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fā),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是無數(shù)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zhàn)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5、真是戰(zhàn)功赫赫,功勛卓著。對于這樣杰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隙ㄋ麄兪怯⑿廴宋?,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造成;第四,表現(xiàn)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其中“略輸”“稍遜”“只識”幾個詞,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評,還有作者一點微微的自得?!跋А弊挚煽闯霭送锵Ъ嬗信?,“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一一做了貶謫。

6、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對一個時代有極大影響的英雄人物。

我個人認為,主要指毛澤東自己,因為“詩言志”嗎?

當時他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已經確立,長征也取得了勝利,對于中國的局勢成竹在胸。說是人民大眾也有道理,因為他是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代表。

事過境遷,千古風流人物都已過去,而今,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能夠促進祖國統(tǒng)一繁榮,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表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

7、請仔細品味“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蹦隳軓闹凶x出什么內涵嗎?

好,我們就是毛澤東,讓我們微微搖頭,微微上揚嘴角,讀這幾句,讀出這幾種微妙的感情。

同學們,毛澤東望的豈止是北國風光??!他望的是祖國的萬里河山,他望的是中華幾千年的歷史舞臺,他望的是中國美好的未來。

8、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評古為論今作鋪墊。,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9、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

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下片議論,有上片之景而產生感情有祖國的壯麗山河想到無數(shù)英雄為之傾倒,并對歷代英雄人物加以評說而寓情于議,蘊涵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最后一句由評論落到贊揚,點明主題,抒發(fā)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閱讀課后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并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這兩首詩共同點都是寫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贊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后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面,表現(xiàn)工農紅軍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后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

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并有詩人的想象,后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xiàn)眼前的實景。

展開聯(lián)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xiàn)北方雪景畫面。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一

1、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立志超越前人的豪邁氣概。

2、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3、詩歌的朗讀。

教學設施:《沁園春·雪》課件。

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掃清文字障礙,朗讀詩歌。

要點:1、分析上闋,感受詩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理解寫景、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上闋的朗讀與背誦。

1、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苯裉煳覀兙蛠硪黄饘W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共同領略毛澤東詩詞的風采。

2、體裁和題目分析:體裁:詞;沁園春:詞牌;雪:題目。

3、理解詞的特點。

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原來可以和樂演唱,句式長短不一。樂譜失傳后,只剩下詞牌,就是詞的調子,每個詞牌規(guī)定著某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聲調和韻腳,詞牌名和詞的內容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沁園春”這個詞牌規(guī)定114個字,分上下兩闋,上闋13句,下闋12句,句號處必須押韻?!扒邎@”相傳是東漢明帝的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曾被外戚竇憲奪取,后人作詩以詠其事。

4、先賞析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簡析):1925年2月,毛澤東從上?;氐缴厣剑瑥氖赂锩顒樱婇y趙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他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此詞。此時,毛澤東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救民之路,因而發(fā)出了“悵寥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6、《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率長征部隊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7、聽朗讀錄音,整體感知。字詞疏通。

(1)注意讀音沁、分外妖嬈成吉思汗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折腰。

(2)注意字形多嬌天驕蠟象頓失滔滔惟余莽莽紅裝素裹。

(3)字(詞)義惟余大河須紅裝素裹分外折腰略輸、稍遜風騷彎弓數(shù)風流人物。

8、通觀全文,找出上下闋之間的過渡句,說出作用。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作用:承上啟下。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么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上闋先總寫了一個壯闊雄奇、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

下面由一個“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

從“長城內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p>

10、由此可見上闋的結合特點是什么?

先總寫,后分寫。

1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兩句在情態(tài)的描寫上有何不同?

明確:前者是靜態(tài)描寫,后者是動態(tài)描寫。

12、析分寫部分。

(1)“望”所管轄的句子是哪些?

要點:由“長城內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想像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站在高山之巔,不畏嚴寒風雪,遠眺北國大地,欣賞北國壯麗雪景。其氣勢可等豪邁。

分析“長城”、“大河”幾句。

(1)“惟余莽莽”的意思是:只剩下白茫茫的一遍。

(2)本詞寫黃河與一般表現(xiàn)黃河的作品在情態(tài)描寫上有何不同?

要點:一般作品表現(xiàn)黃河的動態(tài),如李白的《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本詞寫的卻是黃河的靜態(tài)。

(3)這樣寫“長城”、“大河”表現(xiàn)了什么?

要點:描寫了一個視野廣闊,寒威凜烈的冰雪世界。更顯示了作者博大寬闊的胸懷,雄偉曠達的氣魄。

(4)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偶。

1、分析描寫群山,高原的幾句。

1、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偶、比喻、擬人。

2、為什么覺得群山像銀蛇在舞動,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馳?

要點:詩人站在高山之巔極目遠眺,被白雪覆蓋的群山宛延曲折,伸向向遠方,仿佛一條條銀蛇在舞動;一座座披著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馳。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騰壯麗;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潑的氣勢,顯得神采飛揚。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種奮飛的態(tài)勢和競爭的活力。這樣浪漫的想象實際上正是以雪壓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為基礎的。

4、“長城”、“大河”和群山、高原的描寫,在情態(tài)上有何不同?

要點:前者靜態(tài)、后者寫動態(tài);塑造了一個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意境。

5、分析最后三句。

(1)“須”的意思是什么?

明確:等待。

(2)思考:這幾句寫的是否眼前所見實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明確:這幾句是從眼前所見展開的想象,是虛寫。展現(xiàn)了一個紅白交映生揮的景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紅日映照下的北國河山比作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一樣格外艷麗動人。

1、全班朗讀。

2、小結:

1、修辭手法小結:比喻、擬人、對偶等,使描寫更形象生動,更能加強表現(xiàn)效果。

2、表達方式和內容概。

要點:描寫與抒情相結合,描繪了北國的壯麗雪景,熱情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fā)了詩人的豪邁情懷。

1、演示配樂朗頌欣賞(學生可以跟著朗讀)。

2、全班把上闋背誦一次。

預習下闋:

1、朗讀這一部分。

2、表達方式的特點。

3、表達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4、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要點:

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

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合的特點。

3、朗讀和背誦。

4、練習測試。

教學內容與步驟:

1、進入下闋,復習舊課。

2、全班背誦上闋。

3、分析下闋:

思考題內容:

1、前兩句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不用“贊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答案要點:

1、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對前兩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xiàn)在“略”、“稍”、“只”等詞上。

5、“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自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6、議論與抒情相結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7、至此,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的探求“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有了回答:“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p>

1、全班朗讀下闋。

2、背誦下闋。

1、讀準字音,注意字形(每空5分)。

分(fen)外妖嬈(rao)稍遜(xun)風騷(sao)。

數(shù)(shu)風流人物。

1、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每小題10分)。

a比喻b、對偶c、擬人d、夸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每小題10分)a、對b、錯。

1、“望”字統(tǒng)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外”到“分外妖嬈”()。

2、“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

4、本詞上闋在表達方式上是描寫與議論相結合()。

5、“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二

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3(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毛澤東另外一首《沁園春長沙》。

雪),由背誦(沁園春雪)導入目的在于溫故而知新)。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幕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計依據(jù):用標準的范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1)獨立寒秋。

(2)層林盡染。

(3)鷹擊長空。

(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設計依據(jù):從細處著眼理解詩人煉字煉意的功夫和創(chuàng)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來的不同表達效果)。

6、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設計依據(jù):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比較語言文學藝術和繪畫藝術的不同,領略語言帶來的無窮藝術魅力)。

7、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疲欢饨ㄊ看蠓蚺c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設計依據(jù):比較古代文弱詩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寫照,領會本詩流露出的詩人的革命豪情)。

8、古詩詞鑒賞指導。

反復朗讀、感知語言。

(二)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三)把握類別、辨析風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設計依據(jù):貫徹執(zhí)行“目標教學“的理念,總結教學流程,給學生一個有關鑒賞詩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導)。

9、布置作業(yè):用以上五點鑒賞方法激賞水調歌頭游泳。

(設計依據(jù):練習鞏固對以上鑒賞方法的掌握)。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三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沁園春雪》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另有三篇現(xiàn)代詩《雨說》,《星星變奏曲》和《外國詩兩首》。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煉、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我把本課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弄懂字面意思,將不懂地方標記出來;逐詞逐句揣摩語言,細心揣摩品味.

能力目標:細致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品味學習詩歌的壯美及詩中表現(xiàn)的人情美.

其中"逐詞逐句揣摩語言,細心揣摩品味"及"細致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思想感情"應為學習的重點.而"細致感知詞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思想感情"也是本文的難點.

根據(jù)以上分析,尤其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練習法等方法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詞--聽讀全詞--導讀全詞,最后分組誦讀;從方式上看,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借此落實教學目的。

為了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結合兩班自學能力不強的實際學情,我設計并嘗試了"連環(huán)--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且四組提問所轄1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學習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2個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練習法。

本課采用了《沁園春雪》朗讀磁帶1件,用于聽讀訓練,直接服務于誦讀法;使用《我愛你,塞北的雪》vcd片導入新課,形象生動。投影儀和打印資料,增強教學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在當今信息時代,現(xiàn)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zhàn)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jù)系統(tǒng)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五大組,確定發(fā)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第一步、導入新課在投影僅上播放vcd片《我愛你,塞北的雪》片斷。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這樣導入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板書課題。

第二步、簡介背景展示詞人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毛澤東在特定歷史時期擔負的歷史使命,有助于學生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主旨。

第三步、初讀全詞在解題之后,指名學生輪讀上下闕,全班聽讀,檢查學生課前自讀情況。針對學生易錯字音,借助投影儀進行正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齊讀形式品味詞的語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聽讀全詞要求學生閉眼聽讀,聯(lián)想優(yōu)美畫面,初步感受詞的形象之美,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第五步、導讀全詞先讓學生以五人討論小組為單位,討論屏幕上用投影儀投出的四大問題:

1、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2、下闋作者是怎樣評論古代帝王的?

3、請找出主旨旬,你怎樣理解運用這句話?

4、有人說詞的上闋寫景和下闋評古論今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你看呢?

學生經過3分鐘小組討論后,教師將早先設計好的四個大問題之下的18個形成頂針特色的"連環(huán)問"按序拋出,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帶著學生深深地進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這18個小問題是:

(1).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北國雪景圖板書"景")。

(2).作者欣賞北國雪景的立足點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遠眺),詞的上闋有一個字能表達這個意思,這個字是--(望)。

(4).作者在高處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物?(長城、大河、山脈、高原)。

(5).(講析了"長城""大河'兩句后)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么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使用比喻、擬人修辭,化靜為動……)。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嗎?(不全是)其中帶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聯(lián)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紅日當空,白雪交映的壯麗景色)(插入學生誦讀訓練1分鐘)。

(8).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江山如此多嬌)(用投影儀展示課本插圖,板書"江山多嬌")。

(9).顯然這是一個承上句,總括上闋,有沒有啟下句總起下闋?(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10).這說明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書"評古代帝王")。

(11).說說你對他們的認識。(雄才大略,戰(zhàn)功赫赫…)。

(12).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介?(惜)(板書"惜")。

(13).(概括"惜"字用詞講究分寸的表達作用后)詞中還有幾個類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這樣評論古人,目的是什么?(評古為頌今)(板書"頌")。

(15).歌頌今天的哪種人?(人民大眾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板書"人民大眾")。

(16).那么主旨句是-(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板書"主旨")。

(17).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真正稱得上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應看今天的人民大眾)(插入學生誦讀下闋1分鐘)。

這18個小題由易到難,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有的起鋪墊作用,有的起過渡作用,有的起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躍氣氛作用,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通過連環(huán)追問導讀方式,學生對詞的理解和認識大大加深了,本課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基本解決和突破了。

至此,課堂教學達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反饋越及時越好。我推出2道"反饋檢測題"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兩道題圍繞著教學目的設置8個選擇支項,檢查學生教學目標掌握情況。同時,考慮到初三學生面臨升學考試,注意考查學生審題的能力,其中一題要求選出正確項,另一題則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最后一步,作業(yè)布置,要求學生展開聯(lián)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xiàn)北方雪景畫面。這是用教學中以讀促寫,把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jié)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四

《沁園春·雪》是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一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本單元共有三個任務:學習鑒賞、詩歌朗誦、嘗試創(chuàng)作。這三個任務,在學習第一單元五首詩歌的過程中,是可以有所側重,有所整合的。我在設計《沁園春·雪》這一課時,重點側重是“學習鑒賞”、“詩歌朗誦”。

課標中對于本學段的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據(jù)此,誦讀是手段,而在課中加大積累,注重學生個人的感悟及對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yǎng)應是課堂的重點,最終提升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1.明晰的教學思路。

2.聚焦的學習活動。

3.自然的思想熏陶。

請參閱“語文濕地”公眾號上我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解讀《〈沁園春·雪〉里的壯景與壯思》。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自讀,說說初讀感受。

2.品讀,體味豪放之味。

3.聯(lián)讀,理解偉人形象。

自讀、品讀、聯(lián)讀,以讀為線,層層深入。說初讀感受、體味豪放之味,理解偉人形象,這都是在引領著學生品析語言、運用語言、積累語言。這樣的教學目標也是緊扣統(tǒng)編版單元教學的目標的。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

同學們,12月26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是毛主席的誕辰日。老師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們家鄉(xiāng)的老百姓都會煮一碗福壽面,“吃碗福壽面,深情緬懷主席情”演變成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種民間風俗,我們用這樣的方式緬懷這位偉大的領、詩人。今年是毛主席誕辰xxx周年,今天,我們將學習毛主席寫的一首詞《沁園春雪》,用這樣的方式深切緬懷偉大領袖毛澤東。

設計意圖:從情感的角度入課,拉近偉人與學生的`距離。

第二環(huán)節(jié):知識鋪墊。

ppt依次出示寫作背景、詞牌名、字詞認讀。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這既是為下面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更是一種課中積累。只有每節(jié)課都有積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會一天一天豐厚起來。

第三環(huán)節(jié):自讀,說說初讀感受。

主問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沁園春雪》,結合注釋和批注,說一說這是一首怎樣的詞?

學生自讀、思考、師生交流。

教師小結:。

【屏幕出示】。

這是一首詠雪抒懷的詞。

這是一首意境壯美雄渾的詞。

這是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詞。

這是一首氣勢磅礴、感情奔放的詞。

這是一首畫面雄偉壯闊而又妖嬈美好的詞。

這是一首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的詞。

這是一首“望”北國風光、“惜”歷史英雄的詞。

……。

設計意圖:重視學生的初始閱讀體驗。在教材的第2頁,也明確了這樣的閱讀策略:先獨立閱讀每首詩,不要參考任何資料,記下你的初讀感受?!斑@是一首怎樣的詞”這一主問題,就是讓每一個學生說初讀感受,學生多角度概說,再加上老師的課中小結,既有學生的自學,又有老師的引導,既有學生的發(fā)散,又有老師的集中,這就構成了本堂課的第一個學習活動。

第四環(huán)節(jié);誦讀,品悟“豪放”之味。

(一)誦讀指導。

【屏幕顯示】。

朗讀指導一:讀出節(jié)奏的美感。

朗讀指導二:讀好朗讀的力度。

朗讀指導三:讀美抑揚的變化。

這三次朗讀,均有老師的范讀,均有老師的即時點評。第一次朗讀指導我是范讀全詞,強調停與連。第二次朗讀指導我是范讀“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每個字詞的發(fā)音都是富有力量的,強調輕與重。第三次朗讀指導,我這樣范讀:請聽上闕,“欲與天公試比高”揚上去,豪邁自信之情蘊含其中,而“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低下來,深情想象,陶醉其中。下闕同樣有抑揚的變化,“惜”字領起,這幾句都要抑,讀出惋惜之意,而結尾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則要揚上去,達到高潮,有力收束。

設計意圖:學習朗讀詩歌,這是學習任何一首詩歌都必須要關注的一個重點。我采取了分層指導、小步輕邁的朗讀指導,三次指導,分別讓學生懂得朗讀的停與連、輕與重、抑與揚,而這些細節(jié)要處理到位,都離不開老師的范讀與點評。

(二)品析豪放之味。

毛澤東閱讀宋范仲淹詞時心有所感地說“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該兼讀……我的興趣是偏于豪放,不廢婉約”。這首詞就是毛澤東豪放詞作中的精品。

主問題:請同學們品讀全詞,你從哪些字、詞、句體會到了此詞的豪放之味?(思考角度:意象、意境、用詞、形象、情感……)。

學生在靜靜地思考之后,便開始了師生的對話。我選取了其中六位同學的回答來呈現(xiàn)課堂情境:

生1: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一句中體味到了豪放之味。“千里”、“萬里”極言視野之遼闊,天地之間純然一色,寫出了一幅北國雄偉壯麗的雪靜。

生2:我讀“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這一句,覺得長城這個意象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豪放的,再加上“內外”,突出從北到南,廣袤無垠,再加上“惟余莽莽”一句,強化了天地間白茫茫的壯闊景象。

生3:我讀“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一句,黃河與長城都是中華的象征,這是很大氣的意象。再加上“上下”修飾,使人聯(lián)從東到西,寒冷使得波濤滾滾的黃河突然就全部凝滯,變化之快,寒威之烈,可見一斑。

生4:“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樣的壯志是豪放的,這也是詞人內心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氣慨的自然折射。

生6:“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三句抒發(fā)詩人心中的豪情,表現(xiàn)了毛澤東作為革命領袖而創(chuàng)造歷史業(yè)績的自信與抱負。

……。

在充分地師生交流之后,我再出示教師小結:

豪放之一:意象之雄。

豪放之二:意境之闊。

豪放之三:遠大之志。

豪放之四:王者之風。

緊接著,我播放了兩段音樂(《萬歲,偉大的祖國》、《雪》,前者磅礴,后者歡快。)。

提問:這樣的一首豪放之詞,我們應該要選擇怎樣的背景音樂來誦讀更合適呢?學生選擇背景音樂《萬歲,偉大的祖國》,豪情萬丈地朗讀。

第五環(huán)節(jié):聯(lián)讀,理解偉人形象。

1945年11月14日,《沁園春雪》在《新民報》上第一次面世,當即在重慶甚至全國引起了轟動。這首詞就像是宣告著共產黨勝利的預言一般,在重慶瞬間爆炸了,如此氣勢磅礴的詩詞居然出自毛澤東之手,詩中的豪邁,詩中的奔放,詩中的大無畏,詩中的底氣,沒有一個人不為之感嘆。蔣介石大驚失色,這首詞的每一個字都一下下地刺著蔣介石的心,他不服輸?shù)臍鈩萦可闲念^,蔣介石當即決定,自己也寫一首,又責令手人的文人都寫《沁園春雪》,但沒有一首比得上毛主席的這首《沁園春雪》。為什么比不過?清代沈德的一句名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

毛主席,正是對這句話的形象詮釋。毛主席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奮斗的一生。請看小視頻《向偉大領袖毛主席致敬》(約1分30秒)。

設計意圖:插入這個小視頻,是喚醒學生對詩歌背后的詩人的敬意。有一顆偉大的靈魂,才能譜寫了如此豪放之詩詞。語文,是成人之學。

緊接著,再引領學生一起重溫毛主席詩詞中的這些經典名句,感受詩詞背后的那顆偉大靈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七律占領南京》。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七律長征》。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水調歌頭游泳》。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詠梅》。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七古殘句》。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

—《七律洪都》。

同學們,我們常常說“文如其人”,這些氣勢磅礴的經典詩句后面,站立著一位敢改天換地的偉人,站立著一位一心為人民的好領袖,站立著一位為建立新中國犧牲了自己六位親人的好公仆。他,是真正的千古風流人物。讀起來吧:

俱往矣,數(shù)千古風流人物,還看毛澤東!

但我們不要忘記,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不要忘記毛主席對我們的期盼,再讀:

俱往矣,數(shù)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俱往矣,數(shù)千古風流人物,還看我們!

俱往矣,數(shù)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中國少年!

在鏘鏗有力的讀書聲里,學生們激情澎湃,眼睛里閃耀著自信的火花,結束新課。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積累,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機滲透。毛主席的金句,字字都飽含著情懷,句句極富感染力,只要一讀,學生們的心兒激蕩,豪情萬丈,只要一讀,就會感受即使是在艱苦戰(zhàn)爭的年代里,詩歌仍然是心靈的營養(yǎng)品,勇向前的號角聲。

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2.選做題:閱讀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試著品析這首詞的“豪放之味”。

六、我的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作為一堂古詩詞教學課,我覺得自己正努力向“實”、“雅”、“潤”深入開掘。

“實”體現(xiàn)在豐厚的課中積累上。在這堂課上,我力求讓學生做到積累豐厚,開篇即介紹了寫作背景、詞牌名的來歷、認字識詞,這是學前的積累。課中又通過教師小結、學生筆記的方式,又讓學生積累了“詠雪抒懷”、“壯美雄渾”、“意境開闊”、“氣勢磅礴”、“感情奔放”等眾多賞析評價語。結課時又讓學生積累了毛澤東大量的名句。這樣,語文課就有了知識的厚度、文化的厚度。

“雅”體現(xiàn)在雅致的活動設計上。本堂課,我主要設計了三次學生活動:自讀,說說初讀感受;品讀,體味豪放之味;聯(lián)讀,理解偉人形象。以讀為線,反復利用課文資源,聚焦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聚焦學生品析能力的訓練。每一次活動,就是一次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訓練。而恰當?shù)闹鲉栴}的設計,也活化了學生思維,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能潛到文字的深深淺淺處“撲騰”。

“潤”體現(xiàn)在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上。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我的語文課上,力求追求語用價值和精神價值的雙重開掘。一部偉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一顆偉大的靈魂,我一定要讓文學參與學生的成長。于是,在課的最后一部分,我把視線從詩詞投射向了人,我自然而然地想起:風流人物,當然指毛主席,但也更應該指聽課的每一位少年,每一位中國少年?。∥矣X得,這也應該是編者把此課放在九上第一單元第一課的重大意義吧!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五

我們中國是一個偉大的詩的國度,文學藝術也起源于詩歌。一個人文學素養(yǎng),文學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對詩歌的感悟和鑒賞能力如何。綜觀新高考以來的詩歌鑒賞提的誤答原因有: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弱,對詩的感受淺薄。著名文藝美學家,理論家朱光潛也說,一般青年喜歡聽詩而不喜歡讀詩,這也說明現(xiàn)代學生在誦讀、品讀詩歌上下的功夫遠遠不夠。俗語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所以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單元教學理念:鑒賞詩歌是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要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合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2)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

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容:

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

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5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

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

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學設想。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p>

2(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幕氐缴厣剑瑥氖赂锩顒?。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詞的意境。

請兩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把本詞描繪出來。

老師最后描繪: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1)獨立寒秋。

(2)層林盡染。

(3)鷹擊長空。

(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3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4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5老師歸納小結并出示板書。

上闋。

萬山紅遍,(山上)。

層林盡染;

眼漫江碧透,(江中)。

中看百舸爭流。色彩絢爛的秋景。

景鷹擊長空,(空中)(畫圖)。

魚翔淺底,(水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心悵寥廓,

中悵問蒼茫大地,胸懷博大的凌云壯志(抒情)。

情誰主沉?。?/p>

下闋。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崢嶸。

書生意氣,同學青春年少。

憶揮斥方遒。風華正茂。

歲月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豪邁到中流擊水,我輩破浪銳進。

氣概浪遏飛舟?奮然前行。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系統(tǒng)直觀的領會本詩的內容、結構和藝術特色,整體上把握本詩〉。

6古詩詞鑒賞指導。

反復朗讀、感知語言。

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把握類別、辨析風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7布置作業(yè):

用以上五點鑒賞方法激賞〈水調歌頭游泳〉。

〈設計依據(jù):練習鞏固對以上鑒賞方法的掌。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六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一單元,這首詞作為高一新生高中語文學習的開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高一的學生正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沁園春;長沙》的主題是表現(xiàn)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襟和蔑視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斗志。毛澤東的詞很多,不少詞的藝術成就都在《沁園春;長沙》之上,《沁園春;長沙》作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不管編訂者是否有此意圖,教材的情感教育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

綜觀新高考以來的詩歌鑒賞題的誤答原因有: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弱,對詩的感受淺薄。著名文藝美學家,理論家朱光潛也說,一般青年喜歡聽詩而不喜歡讀詩,這也說明現(xiàn)代學生在誦讀、品讀詩歌上下的功夫遠遠不夠。俗語也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所以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主,重點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鑒賞詩歌是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要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合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七

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2)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

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p>

3(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雪〉,由背誦〈沁園春雪〉導入目的在于溫故而知新〉。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幕氐缴厣剑瑥氖赂锩顒?。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計依據(jù):用標準的范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1)獨立寒秋。

(2)層林盡染。

(3)鷹擊長空。

(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6、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7、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獨立寒江”和“獨釣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8、老師歸納小結并出示板書。

上闋。

萬山紅遍,(山上)。

層林盡染;

眼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絢爛的秋景。

(畫圖)。

魚翔淺底,(水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胸懷博大的凌云壯志(抒情)。

誰主沉浮?

下闋。

結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同學青春年少。

憶揮斥方遒。風華正茂。

歲月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到中流擊水,我輩破浪銳進。

氣概浪遏飛舟?奮然前行。

的內容、結構和藝術特色,整體上把握本詩〉。

9、古詩詞鑒賞指導。

反復朗讀、感知語言。

(二)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三)把握類別、辨析風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10、布置作業(yè):用以上五點鑒賞方法激賞〈水調歌頭游泳〉。

〈設計依據(jù):練習鞏固對以上鑒賞方法的掌握〉。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八

鑒賞詩歌是感情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精神活動,要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fā),結合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了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lián)想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讀詩趣味。

(1)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2)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

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自然之景”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寫景抒情篇章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p>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的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詞的意境。

請兩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把本詞描繪出來。

老師最后描繪: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1)獨立寒秋(2)層林盡染(3)鷹擊長空(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3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下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4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獨立寒江”和“獨釣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

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5老師歸納小結并出示板書。

上闋。

萬山紅遍,(山上)。

層林盡染;

眼漫江碧透,(江中)。

中看百舸爭流。色彩絢爛的秋景。

景鷹擊長空,(空中)(畫圖)。

魚翔淺底,(水底)。

萬類霜天竟自由。

心悵寥廓,

中悵問蒼茫大地,胸懷博大的凌云壯志(抒情)。

情誰主沉?。?/p>

下闋。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同學青春年少。

憶揮斥方遒風華正茂。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豪邁到中流擊水,我輩破浪銳進。

氣概浪遏飛舟?奮然前行。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系統(tǒng)直觀的領會本詩的內容、結構和藝術特色,整體上把握本詩〉。

6古詩詞鑒賞指導。

反復朗讀、感知語言。

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把握類別、辨析風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7布置作業(yè)。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十九

基于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通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煉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鑒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較弱,對詩詞的感受淺薄。基于這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鑒賞詞作的意境。

《沁園春長沙》是詩歌鑒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后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鑒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通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導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tǒng),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通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guī)范學生,激發(fā)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后讓學生齊讀。

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反復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四)賞析部分。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的場面,啟發(fā)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置于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后找兩名同學用優(yōu)美的散文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后,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通過想象在腦海里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煉又極富表現(xiàn)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里,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煉、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長沙》的上闕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近義詞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shù)脑u說(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后,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里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xiàn)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說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fā)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通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鑒賞詩詞的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通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

(五)、延伸比較閱讀。

將《沁園春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jié)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來比較,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后教師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詞(有感情)。

(七)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是從內容、結構和表現(xiàn)手法來設計的,能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二十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沁園春·雪》,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沁園春·雪》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是一篇毛主席的詞,從情感到表達都堪稱一篇佳作,作者通過不同視角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壯美的祖國雪景圖,飽含著對歷史的回顧與對未來的暢想。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初三的學生具豐富的字詞和詩詞知識的積累,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均已具備,本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鮮活文本理解上復雜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品詞析句來體會文本的藝術特色。

根據(jù)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詞大意,并能說出作者的觀察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情感,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本詩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fā)用語言描述所見美景,強化將情感寄予景中來表達的意識。

根據(jù)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能夠結合注釋解釋全詞大意,并能說出作者的觀察順序。

【教學難點】通過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及情感,提高對詩歌的審美和鑒賞能力。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用多媒體出示毛澤東生平以及本詞的寫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戰(zhàn)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皚皚的塬上,面對祖國北方壯麗雪景,心潮澎湃,過后便寫下了這首詞。這對學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幫助。

(二)整體感知。

首先,先請學生結合注釋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難寫的字。

通過這樣的一些問題,學生能夠順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脈絡,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我會請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對上闕進行分層,這樣對篇章分解有助于學生細化學習目標,對文本的分析有了目的性更強的深入理解。

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上闕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句具體寫,長城、大河、山原,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動靜結合;后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多姿迷人。

用這樣的方式,一來學生可以明確每一層都有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二來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到“作者是如何表達的”這個方面上來,這就為寫作技巧的講解做好了鋪墊。

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學生可以得出,這三句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胺狻睂懙孛妫话察o;“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到了中間一層,學生需要關注的地方依然是:作者寫了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在這里,有一個詞中常常出現(xiàn)的手法叫做“一字逗”,因此我會請學生思考“望”字統(tǒng)領到哪一句?通過這個問題,學生會關注到這種寫作現(xiàn)象,以及這種技巧的作用上來;另外我還會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會像白象在奔跑?這個問題請學生思考這一句中的寫作技巧。

通過學生的思考和教師的點撥可以得出:“望”字統(tǒng)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伴L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說“舞”,“高原”因雄偉浩大說馳?;o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請學生以分組討論“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明確:“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虛寫。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這一部分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思考正確得出的部分,因此我會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調動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強了整個班級的參與度。

(四)延伸作業(yè)。

通過回顧和提問的方式請學生認識到,分析上闕的思路是:結構——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請學生分組,照此思路對下闕分析,充當小老師,每組派一名代表自行講授。教師補充、點評和總結。

通過這個方式,學生可深刻理解詩歌分析的方法并應用于實踐,對學生以后詩歌鑒賞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jié)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沁園春·雪說課稿篇二十一

1、了解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具準備。

教學資料。

教學時間。

安排兩個課時。

一、導語設計。

現(xiàn)代詩歌又稱新詩,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繼承發(fā)揚民歌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西方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手法而逐漸發(fā)展形成的詩歌。具有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的特點。新詩采用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它高度凝練,大幅跳躍,富有暗示性?!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劉勰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作家詩人創(chuàng)作時,是先有了情思抒發(fā)的沖動,再發(fā)而為文辭形成作品,讀者必先通過文辭才能了解作品傳達的情思。這樣,由文辭入手,去解讀作品,發(fā)幽探微,即使是隱微的內容,也會使它顯露出來。因此,在閱讀鑒賞現(xiàn)代詩歌時,就必須把握其語言特點,從解讀詩歌語言入手,進而探究詩歌的意蘊和思想內涵。

現(xiàn)代詩歌沖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語言趨于口語化、散文化,其語言與散文的距離縮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點。

二、現(xiàn)代詩歌鑒賞。

(一)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押韻,讀起來順口,而且應富有感情地去讀,不能像讀新聞那樣客觀冷靜、語氣平緩。

2、飽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兒》中有這樣的詩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

去到外面有人罵,

只怪爸爸連累你,

乖乖兒,

快用鞭子打。

雖然是普通的場景,卻表達出極為復雜、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淚下。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边@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經過一夜的不平靜,

決定把這顆心,

貼上八分郵票,

寄出去就是了。

簡樸自然,平中見奇。

4、聯(lián)想自然。

聯(lián)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fā)靈感,聯(lián)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lián)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如楊樹林的《雄雞》:

高高的黑板前,

老師把祖國的版圖懸起,

望著“雄雞”他久久佇立,

我愿變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

--羽毛豐滿了,

她就能從地球上騰起,

一片片心湖蕩起了旋律,

浪花中匯成同一個心曲。

這首詩由祖國地形圖想到了雄雞,由雄雞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飛”,寄托了作者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jié),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里包蘊極其復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如曾卓的《我遙望》:

當我年輕的時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

遙望六十歲,像遙望,

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

而今到達了,有時回頭,

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

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xiāng)。

這首詩前后兩節(jié),一節(jié)一個層面,中間一個大斷層之間,如果寫散文、小說的話,正是用武之地,而寫詩只能這樣跨,用“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作為跳躍的翅膀,從年輕時跳到六十歲,中間留給讀者去思考、去補充,蘊味無窮。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如徐志摩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原詩十八節(jié),詩人只選取了一個最難忘的鏡頭,即“一低頭的溫柔”,把這位日本女子內心說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隱秘、別離的憂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現(xiàn)出來了,詩人感覺她恰似水蓮花那樣秀美、純潔、嬌弱而又靈動,再聽她軟語溫存的一聲“珍重”,交織著“蜜甜”與“憂愁”,她把思念留給了自己,仍把祝福給了對方,最后的那一聲音譯的沙揚娜拉(再見),更是情韻搖曳,縈回不絕。這首詩可以說凝練集中之至了。

7、節(jié)奏和諧。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體會詩歌節(jié)奏展示的美感。這就要求把握好輕重感、韻律感,把作者所要強調交代的情感重音讀出來,例如賀敬之《桂林山水歌》開頭寫道的: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通過反復品讀,可以從“神”“仙”“情”“夢”等字眼感受到桂林秀麗山水的個性:神姿仙態(tài),如情似夢,迷離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誰都沒有見過,但云霧中影影綽綽出現(xiàn)的仙女形象,喚起了人們那種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夢也是不確定的,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就深刻地體會詩歌所具有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可以去想象那最深沉的情愛和最美麗的夢境,從風姿綽約的桂林山水圖中,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讀出語言美的感受。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F(xiàn)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復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huán)境、景物等。

詩的形象是詩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詩人的主觀感受凝固而成的有聲有色有形有態(tài)的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

如曹增書的《笑》:

“倚著春俏麗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這首詩是“春花秋實”的形象化表現(xiàn),詩人妙用擬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鏡頭。

9、意境優(yōu)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如沙鷗的《新月》:

像一條小船,

我乘船歸去,

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鄉(xiāng)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嗎?

我在你夢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詩人的懷鄉(xiāng)之情,爽性當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開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親人正在夢中,“我在夢中靠岸”情深意美,極寫其兩地相思、魂牽夢繞的情景,意味深長。

10、虛實相生。

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一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詩歌也一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xiàn)實、又能超越現(xiàn)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園》:

雞鳴起伏,

雨點兒在屋瓦上,

彈奏《十面埋伏》,

當雀鳥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親已從窗外菜園里,

掐來一筲箕濕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兩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鍋乳白的晨曦,

我舉起筷子,母親瞪我一眼,

她怕我夾碎了,

姐姐水嫩嫩的叫賣聲……。

蒼老的父親,牽著水牛走向田間,

牛鞭,抽醒幾聲蛙鳴,

一曲山歌,在群山間回蕩往復,

于最高的尖尖山上,

化為一只嘯天的老鷹……。

這首詩,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擬人、比喻、通感、錯覺、象征等)加以“變形”,使語言“陌生化”,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給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鮮別致的感覺,增強了藝術魅力。

除以上特點以外,還有一些特點也需要了解。如:押韻,或一韻到底,或每節(jié)換韻,韻腳的韻母要相同。有些古詩押的是入聲韻;有些新詩外表看起來并不押韻,但它符合內在情感的邏輯停頓,讀起來也不覺得不順口。句式的排列或對仗或參差,要整齊勻稱、錯落有致。還得注意“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規(guī)律,給人以抑揚。

(二)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1、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chuàng)作風格??梢哉f,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fā)詩人創(chuàng)作的靈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為一次被捕,一場大雪,想起了身世凄涼的大堰河,從而引起對她的懷念,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自傳體抒情詩。了解這一背景對理解整個詩的內容是大有幫助的。當然并非所有的詩歌都要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主要還是從詩歌本身內容出發(fā),這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2、要把握形象?,F(xiàn)代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抓住詩的開頭這兩個令人難忘的形象很重要:“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實際上是以構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tài)。我們讀到這樣的藝術形象,就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進了水仙花的香氣一般。接著詩中寫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執(zhí)手相看的朦朧情意,被詩人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讓讀者與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離愁和那千種風情。我們抓準了詩中的形象,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詩歌的主旨。

3、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該詩塑造的“一只鳥”的形象,使人體味到詩人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也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準確理解詩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確把握詩歌的主題了。

4、要品味語言。詩人十分重視錘煉語言,使詩歌表現(xiàn)出形象、凝練,富有色彩、節(jié)奏和動態(tài),且以最恰當?shù)淖志渖鷦佣鴪A滿地表達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xiāng)愁》,每節(jié)開頭分別用“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概括了詩人生活道路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選擇的四個形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鄉(xiāng)愁的載體,各有特色,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張”“短短的一方”“淺淺的一灣”等詞語,回環(huán)往復,委婉和諧,如泣如訴,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親的情感,也給人以韻律美的感受。品味語言還要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聯(lián)想,才可能進一步讀懂其深層含義,領略詩歌語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擰下一陣雨/匆匆地掠過車篷。”一個“擰”,一個“掠”,多么生動傳神,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品味語言一般包括遣詞造句、語句含義和語體色彩等。

5、要分析技巧。分析詩歌的藝術技巧重在體會修辭手法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反復、排比、對仗、對比等,常用表現(xiàn)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襯等。如上文所舉例子中,《贈日本女郎》運用比喻和反復,《鄉(xiāng)愁》運用比喻和排比,《雨中》運用擬人;《我愛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見,詩人是通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來抒發(fā)豐富的情感的。

6、要重視誦讀。鑒賞詩歌,無論是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還是把握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都離不開誦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闭b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詩人傾瀉在詩歌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詩中的情感波瀾,可以深刻理解詩的意境。反復誦讀,還可以讀出詩歌的音樂美,特別是講究節(jié)奏的現(xiàn)代詩歌。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91328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