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專業(y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05:03:27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專業(yè)12篇)
時間:2023-12-13 05:03:27     小編:紙韻

教案的編寫需要嚴謹細致,確保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編寫需要根據學生的前置知識和學習能力來確定內容和難度。教案的編寫可以鍛煉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一

一、設計理念:以活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真知的能力,重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3、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并樹立崇尚真知的情感.。

三、資源與教具:報刊、書籍、字詞典、投影儀、其他相關資料.

四、活動展示:

1.教師播放駿馬奔馳跑邊疆的歌曲,導入課題.。

3.下面有請第一個小組的組長()上臺,主持你們收集內容的展示.

第一小組組長()上臺主持:……。

第二組組長()上臺主持:……。

以此往下請出其他各組的組長主持課堂.……。

5.第六組組長主持完,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認為是先成為千里馬重要呢?還是先有伯樂更重要?

6.生討論……。

四、教師小結該課:

(附各組課題及要求于后)。

各組課前收集課題及要求:

一組:收集有關馬字的書法演變歷史,課上板書之;

收集古車馬知識、名馬知識,各派代表講述.。

二組:收集有關馬的成語、俗語、名句.錄于燈片;

課上讀之,并每人解說其一.。

三組:每人用自己的方式畫一幅馬畫,課上展示,評優(yōu).。

收集徐悲鴻的》八駿圖》,展示,并每人給這幅畫一句話的評價.。

四組:課上派代表讀教材中收錄的有關馬的文藝作品,

每人圍繞任一作品對其中的馬的形象說一句話.。

五組:收集有關馬的故事,課上講這些故事.。

六組:錄韓愈的》馬說》及譯文于燈片,課上齊讀,

代表譯之,代表評之.。

課后反思:

課前準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獲得檢索資料的具體任務后,人人都是主人翁,為了在課上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他們努力查找資料,咨詢教師,共同探討。課前,他們得到了一次從未有過的和同學,和教師探討學習的機會,從中學會了檢索資料,學會了交流,學會了收集整理資料。

課上孩子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由于課前,他們作好了充分的準備,課上個個躍躍欲試,生龍活虎,每個組都分派了一個主持人,主持本組的活動。每個同學都有上臺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是課前是導演,課上則退居二線,成了配角。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一種極大的滿足。課后我問一位同學喜不喜歡這樣的課,他滿心歡喜的告訴我:“爽呆了!我們準備的材料,根本就沒法展示完?!?/p>

不足之處:學生主持活動,缺乏經驗,時間把握不是很好,個別組別出現了超時現象,影響了其他組的展示時間。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二

實踐作業(yè)一(網上讀新聞)。

2、

3、

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并按以下步驟回答交流:

1、你所選擇的網站是哪個?(不一定是推薦網站,可自定)。

2、你所閱讀的新聞標題是什么?

3、你所閱讀的新聞內容是什么?

實踐作業(yè)二:(利用電子郵件來撰寫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明天就是清明節(jié)(4月5日)了,大家知道,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祭掃日。在清明節(jié)期間廣泛開展悼念和褒揚革命先烈活動,對于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激發(fā)愛國熱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搞好學校今年的清明祭掃悼念活動,請為吳江革命先輩先烈們,寫一段紀念性的文字。利用電子郵箱,把文章發(fā)給老師。

寫作步驟提示:

1、利用網絡搜索,關鍵詞:吳江革命烈士。

2、確定寫作對象,即你寫哪個革命烈士。

3、利用網絡,搜尋你所選定的革命烈士的資料。

4、確定文體,并根據掌握的資料情況,進行寫作。

課后作業(yè):(任選一個)。

1、把對這次活動的感受用電子郵件的形式與同學或老師交流。

2、利用網絡,圖書館等信息渠道獲取你喜歡的一種名著或一個作家的資料,把它們保存下來,嘗試寫一篇簡單的研究文章。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三

一、活動目標:

2.過程與方法:教師按學生的興趣以及有關馬的知識性質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

自主探究實踐活動,三五天內進行收集整理,小組歸納相關課題的知識;

活動課展示,由每個小組的組長主持本組的展示.。

3.情感與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并樹立崇尚真知的情感.。

二、設計理念:以活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真知的能力,重在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資源與教具:報刊、書籍、字詞典、投影儀|、其他相關資料.

四、活動展示:

1.教師播放的歌曲,導入課題.。

3.下面有請第一個小組的組長上臺,主持你們收集內容的展示.第一小組組長上臺主持:

第二組組長()上臺主持:以此往下請出其他各組的組長主持課堂.。

5.第六組組長主持完,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認為是先成為千里馬重要呢?還是先有伯樂更重要?

6.生討論。

四、教師小結該課:

(附各組課題及要求于后)。

各組課前收集課題及要求:

一組:收集有關馬字的書法演變歷史,課上板書之;

收集古車馬知識、名馬知識,各派代表講述.。

二組:收集有關馬的成語、俗語、名句.錄于燈片;

課上讀之,并每人解說其一.。

三組:每人用自己的方式畫一幅馬畫,課上展示,評優(yōu).。

收集徐悲鴻的》八駿圖》,展示,并每人給這幅畫一句話的評價.。

四組:課上派代表讀教材中收錄的有關馬的文藝作品,

每人圍繞任一作品對其中的馬的形象說一句話.。

五組:收集有關馬的故事,課上講這些故事.。

六組:錄韓愈的》馬說》及譯文于燈片,課上齊讀,

代表譯之,代表評之.。

課后反思:

課前準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獲得檢索資料的具體任務后,人人都是主人翁,為了在課上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他們努力查找資料,咨詢教師,共同探討。課前,他們得到了一次從未有過的和同學,和教師探討學習的機會,從中學會了檢索資料,學會了交流,學會了收集整理資料。

課上孩子們的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由于課前,他們作好了充分的準備,課上個個躍躍欲試,生龍活虎,每個組都分派了一個主持人,主持本組的活動。每個同學都有上臺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是課前是導演,課上則退居二線,成了配角。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一種極大的滿足。課后我問一位同學喜不喜歡這樣的課,他滿心歡喜的告訴我:爽呆了!我們準備的材料,根本就沒法展示完。

不足之處:學生主持活動,缺乏經驗,時間把握不是很好,個別組別出現了超時現象,影響了其他組的展示時間。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四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在此基礎上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

2、揣摩文中的對比描寫,了解對比描寫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3、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對比的寫法。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1、閱讀課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閱讀注釋,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個學生準備書法作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興趣,獲得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感性認識,初步體驗到什么是“做數學”。

教學分析:

重點: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難點: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讓我們來做數學:

1、跟我學。

要正確地解數學題,需要掌握數學題的方法。

例:如圖所示的的方格圖案中多少個正方形?

2、試試看。

例:在如圖中,填入1、2、3、4、5、6、7、8、9這9個數,使每行、每列及對角線上各數的和都為15。

例:在上圖中,已經填入了1至16這16個數中的一些數,請將剩下的數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對角線上各數的和都為34。

二、激發(fā)訓練。

三、知識小結:

通過以上兩節(jié)的學習,我們要一定喜歡上它,并希望它天天陪伴你。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將在小學的基礎上學到更多新的知識。

四、作業(yè)鞏固。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六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情景圖,人民幣學具卡片。

同學們,誰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么?花了多少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星期六,淘氣也去超市買文具,卻看不懂標價牌上的價格,想請大家?guī)蛶兔?,好嗎?(板書課題)(出示情境圖)。

1、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1)說一說。

認真觀察情境圖,你知道每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每個標價牌上小數所表示的意義。

(2)填一填。

讓學生動筆填寫每種文具的價格,然后集體交流。

2、認識小數的特征。

(1)師介紹小數。

像標價牌上用來表示文具單價的這樣的數叫小數。

觀察一下,小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數點)。

小數都有小數點,小數的讀法也和以前的數不同。比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師邊介紹,邊板書)。

(2)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單價,再指名讀。

(3)師生共同小結小數的讀法。

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點右邊的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只要學生能正確地讀出小數就可以,不要求學生背誦。)。

3、試一試。

認真看圖,圖中一共是多少錢?既可以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認真想一想,填一填。

(1)獨立完成,師巡視,及時了解情況。

(2)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1、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討論“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2、統(tǒng)計所有教科書的價格,并填一填,與同伴說一說。

3、思考討論: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評價一下,你自己和同學。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七

平行公理及推論

(二)難點

平行線概念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引導學生嘗試發(fā)現新知、練習鞏固的方法來解決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膠片

1通過投影片和適當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進行反饋練習,完成新授

3學生自己完成本課小結

(-)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學生齊聲答:不是

師:因此,平面內的兩條直線除了相交以外,還有不相交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所要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

[板書]24平行線及平行公理

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平面內不相交的情形還有許多,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窗戶相對的棱,桌面的對邊,書的對邊……

師:我們把它們向兩方無限延伸,得到的直線總也不會相交我們把這樣的直線叫做平行線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教師出示投影片(課本第74頁圖2?17)

師:請同學們觀察,長方體的棱與無論怎樣延長,它們會不會相交?

學生:不會相交

師:那么它們是平行線嗎?

學生:不是

師:也就是說平行線的定義必須有怎樣的'前提條件?

學生:在同一平面內

師:誰能說為什么要有這個前提條件?

學生:因為空間里,不相交的直線不一定平行

教師在黑板上給出課本第73頁圖2

學生:兩種相交和平行

由此師生共同小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平行兩種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出示投影)

1判斷正誤

(1)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做平行線()

(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的兩直線是相交直線()

(3)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一定平行()

(4)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把這個平面分為四部分()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種

b在同一平面內,不垂直的兩直線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內,不平行的兩直線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直線一定不垂直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并簡要說明理由

師:我們很容易畫出兩條相交直線,而對于平行線的畫法,我們在小學就學過用直尺和三角板畫,下面清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下面題目(投影顯示)

已知直線和外一點,過點畫直線

師:請根據語句,自己畫出已知圖形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圖形

師:下面請你們按要求畫出直線

注意:(1)在推動三角尺時,直尺不要動;

(2)畫平行線必須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畫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出示投影)

1畫線段,畫任意射線,在上取、、三點,使,連結,用三角板畫,,分別交于、,量出、、的長(精確到)

2讀下列語句,并畫圖形

(1)點是直線外的一點,直線經過點,且與直線平行

(2)直線、是相交直線,點是直線、外的一點,直線經過點與直線平行與直線相交于

(3)過點畫,交的延長線于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并回答,能畫,而且只能畫一條

師:我們把這個結論叫平行公理,教師板書

【板書】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學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畫無數條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完成

(出示投影)

已知直線,分別畫直線、,使,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師:請同學們觀察,直線、能不能相交?

學生活動:觀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說

師:為什么呢?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活動:學生積極討論,各抒己見

學生活動:教師讓學生積極發(fā)表意見,然后給出正確的引導

師:我們觀察圖形,如果直線與相交,設交點為,那么會產生什么問題呢?請同學們討論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思考、討論,得出結論

[板書]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回答:不對,給出反例圖形,

例如:如圖1所示,射線與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師:同學們想一想,當我們說兩條射線或線段平行時,實際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們所在的直線平行

嘗試反饋,鞏固練習(投影)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八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驟.難點是必須切實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負數時,必須改變不等號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進一步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礎.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異同點

相同點:二者都是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左、右兩邊都是整式.

不同點: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關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關系.

(3)同方程類似,我們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標準形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步驟相同,二者都是經過變形,把左邊變成,右邊變?yōu)橐粋€常數.

注意:(1)解方程的移項法則對解不等式同樣適用.

三、教法建議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九

3,感受在特定的條件下數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數軸的概念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教師通過實例、課件演示得到溫度計讀數.

(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問題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

教師:由上述兩問題我們得到什么啟發(fā)?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嗎?

從而得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體驗數形結合思想;只描述數軸特征即可,不用特別強調數軸三要求。

尋找規(guī)律。

歸納結論。

問題3:

1,你能舉出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用直線表示數的實際例子嗎?

3,哪些數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4,每個數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歸納出一般結論,教科書第12的歸納。這些問題是本節(jié)課要求學會的技能,教學中要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來完成,教師可結合教科書給學生適當指導。

教科書第12頁練習。

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

1,數軸的三個要素;

2,數軸的作以及數與點的轉化方法。

本課作業(yè)。

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2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易于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guī)律。

2,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3,注意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十

重點:鄰補角與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性質與應用。

難點: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好奇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在我們的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

二、認識鄰補角和對頂角,探索對頂角性質。

1、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兩兩相配。

共能組成幾對角?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當學生直觀地感知角有“相鄰”、“對頂”關系時,教師引導學生用。

幾何語言準確表達;。

有公共的頂點o,而且的兩邊分別是兩邊的反向延長線。

2、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發(fā)現各類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得出結論:相鄰關系的兩個角互補,對頂的兩個角相等)。

3學生根據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量關系。

教師提問:如果改變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它角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嗎?

4、概括形成鄰補角、對頂角概念和對頂角的性質。

三、初步應用。

練習。

下列說法對不對。

(1)鄰補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過它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2)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3)對頂角相等,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學生利用對頂角相等的性質解釋剪刀剪布過程中所看到的現象。

四。鞏固運用例題:如圖,直線a,b相交,,求的度數。

鞏固練習。

教科書5頁練習已知,如圖,,求:的度數。

小結。

鄰補角、對頂角。

作業(yè)課本p9—1,2p10—7,8。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十一

用數學語言概括運算性質、

(三)解決辦法

增強對三種運算性質的理解,并運用對比的方法強化訓練以達到準確地區(qū)分、

一課時、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3、通過舉例來說明積的乘方性質應如何正確使用,師生共練以達到熟練掌握、

4、多種題型的設計,讓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全面準確地理解和運用該性質、

(一)明確目標

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積的乘方的運算性質及其較靈活地運用、

(二)整體感知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這兩個寨的運算性質,請同學們通過完成一組練習,來回顧一下這兩個性質:

填空:

七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篇十二

一、活動目標:

1、注重以“春天”為話題,引導學生積累關于春天的俗語、諺語、成語和詩詞名句,注重學生的文化積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2、通過尋覓春天,觀察春天的蹤跡,讓學生深入認識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點生命在春天里成長變化的過程與特點,培養(yǎng)熱愛春天的感情。

3、在觀賞春天、贊美春天的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初步的自然觀賞與藝術欣賞能力。

4、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養(yǎng)能將描寫與抒情相結合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課時:

三、課時安排:2課時,第1課時學生集中活動。第2課時學生自由作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入。

2、引導學生誦讀寫春天的名篇;

3、朱自清的《春》;杜甫的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總給人帶來許多希望、生機,古往今來,許多畫家、散文家、詩人都會用自己的傳神之筆,去描寫春天的景象。

1、出示《江畔獨步尋花》,回憶學習:作者聽到、看到、想到――用詩表達熱愛春天的感情。(由詩的改寫引導學生嘗試仿寫詩,進行能力訓練。)。

2、出示朱自清《春》學生傾聽,看看作者是抓住春天的哪些景物的特點來描寫美好的春天的。

3、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發(fā)現春天在哪里?

4、師: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冰心奶奶對春天的理解)。

(二)在我們周圍,你發(fā)現春天在哪里?

(三)描寫春天的資料有哪些?

a成語中的“春天”

b、詩文中的“春天”

c、繪畫中的“春天”

d、現實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四)活動要求:

a組:收集能夠描寫春天成語的,不少于10個,請選擇其中6―8個寫一段話,描繪春天。

b組:收集詩詞中寫“春天”的名篇名句,寫一段賞析的文字。

c組:創(chuàng)作一幅“詩畫”。給一幅有關春天的畫題詩或者為詩配畫。

d組:現實中“春天”:春天自然風光在變,人也在變,同學們的目光腳步乃至整個心態(tài)是不是因為沐浴了春天的春風、春雨和春光變的更加明澈,矯健和朝氣蓬勃了?請描寫春天的風景畫和人情畫。

e組:春天到了,一定會引發(fā)你很多思緒和感觸,請用優(yōu)美抒情的語句寫出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0987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