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還應注重評價的設計,通過評價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調整教學策略。教案的編寫要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每個教案范例都經過精心設計和反復修改,具有較高的教學實用性和指導性。
詩經的教案篇一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起初稱為《詩》,被漢儒奉為經典。編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紀),收錄從周初(前11世紀)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句式以四言為主,雜有二、三、五、六、七、八言。寫法有賦、比、興的區(qū)別:“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詩經集傳》)“風、雅、頌、賦、比、興”被稱為《詩經》的“六義”。
關雎。
《關雎》在《詩經》中位于卷首,《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是贊美“后妃之德”的,以為女子只有忠貞賢淑、含蓄克制,才能夠配得上王侯。因此,把這首詩放在《詩經》之首,以明教化?,F在一般認為是一首優(yōu)秀的愛情詩?!瓣P雎”是以詩歌首句中的兩個字作為題目,其他篇章也是如此。
詩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先用起興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那在水中的陸地上“關關”鳴叫的水鳥,情誼深摯,互相唱和的樣子,與君子、淑女和樂恭敬地相處非常相似,寫水鳥是為了引起讀者的相關聯想,醞釀氣氛。接著就進入了正題,提出文靜美麗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第二節(jié)),寫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憂思。還是以“興”寫起,長短不齊的荇菜,就應當想盡辦法在船的左右兩邊采擇,“窈窕淑女”,就應當醒著夢著都念念不忘、執(zhí)著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憂慮,日夜思念她,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把一個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寫得非常傳神。
第三章(第三節(jié)和第四節(jié)),寫小伙子因苦惱而成夢,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親近她,愛慕她,為她彈琴鼓瑟,敲鐘打鼓,取悅于她,歡喜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主要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上主要體現為以禮節(jié)情。小伙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泛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理的制約。正如孔子所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體現出健康明朗的風格。
蒹葭。
《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赡苁菍懸粋€男子傾心于一個女性,表現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對岸望去,看到他所愛慕的那個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里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么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后終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于“朦朧”。
詩經的教案篇二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3、??《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tǒng)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chuàng)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迸d也是《詩經》首創(chuàng)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wèi)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fā)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后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情節(jié)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jié)。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氓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誦讀全詩,要安排好抑揚頓挫的語氣語調,反映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表現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調。
五、鑒賞要點。
1、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瑳Q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六、背誦本詩。
七、課后思考。
請把本文和讀本上的兩首詩作簡要的比較。
《秦風·無衣》。
這是一首秦國的軍中歌謠,體會詩歌如何表現士兵的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
“同袍”“同澤”“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遞進層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誦。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歌,提醒學生注意詩歌中的重復字詞。
頭腦里要想象著這是一首行軍的戰(zhàn)歌。
二、????????????重點解釋這些重復字詞。
(字詞的重復是詩經的一大特色,了解這一特色對背誦有利,請同學嘗試背誦這首詩。)。
三、[詩歌鑒賞]。
《無衣》是秦國人民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戰(zhàn)歌。
全詩共三章,章下章句對應;詩句大同小異,在重章復唱中詩意遞進。一邊歌唱,一邊行軍,一往無前。
第一章,統(tǒng)一思想。
當時軍情緊急,一時難以備全征求?!盁o衣”這是實寫。也可以理解為夸張的寫法,為國征戰(zhàn),不計衣物不全的困難,“與子同袍”,與戰(zhàn)友共用一件戰(zhàn)袍?!巴跤谂d師”,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為什么大家能夠克服困難、團結備戰(zhàn)呢?“與子同仇”,大家認識到,仇敵是共同的必須一起抗擊共同的敵人。
第二章,統(tǒng)一行動。
“與子同澤”“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動起來,“與子偕作”,投身到征戰(zhàn)中。
第三章,一起上戰(zhàn)場。
“與子同偕”,激昂高歌,團結對敵,奔赴戰(zhàn)場。
這首戰(zhàn)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別與“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zhàn)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寫“同仇”“偕作”,表現戰(zhàn)士們愛國的情感與大無畏的精神。這是一首賦體詩,用“賦”的表現手法,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zhàn)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zhàn)場的高昂情緒,一層更進一層地提示戰(zhàn)士們崇高的內心世界。
《無衣》表現了奴隸社會時期人民保家衛(wèi)國、團結對敵、英勇獻身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慷慨雄壯,確是一首充滿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藝術魅烽的古代軍歌。
誦讀這首詩,要注意全詩慷慨雄壯的基調。
四、默寫本詩。
《靜女》。
1、注意詩歌的寫景和心理描寫以及兩者間的聯系。
2、引導學生領悟采用第一人稱“我”的抒情特點。
重點難點。
詩歌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解題。
這是東周時期產生于邶地(今河南湯陰縣境)的民歌。詩的內容是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的情景,全詩以男子的口吻寫出,生動地描繪了他約會的過程。先寫男子去赴約,后寫女子向男子贈送物品來表達愛情,整篇詩充滿著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首章“靜女其姝,俟我地城隅”,兩句是說,一位文的姑娘多么美,相約等我城角去相會。開頭用“靜女其姝”寫那女子,表示了男子對女子的贊美,同時也流露了一種十分傾慕的感情。邊同下面“俟我于城隅”一句,就生動地寫出了那個男子在赴約會時的那種歡欣、愉快、幸福,遲到于不無得意的心情。但緊接下面卻突然一轉,寫男子依約而至,到了會面地點,卻不見那女子,“愛而不見”。這句是寫那女子見男子來了,卻故意找個地方把自己隱藏起來了。原來這是一個天真活潑的調皮的姑娘。這樣一來,可真急壞了那個滿懷欣喜而興沖沖趕來相會的小伙子?,他想是因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來的呢,還是陰睛不定少女心對自己變了心而故意失約不來的呢?于是非常著急不安,禁不往“搔首踟躕”起來。這里是說,急得那個男子抓耳撓腮,轉來轉去,不知所措?!吧κ柞剀X”,可以說十分窮形盡相地寫出了當時那個男子焦灼萬狀的情態(tài)。同時,也借以寫出了那個男子對所愛女子的深情和迷戀的程度。
下面第二章,則開始寫他們會面后的情景。“靜女其孌,貽我彤管”?!皩D”美好的樣子,“彤管”,紅色管狀的小草。舊注,解作紅色的筆,或紅色管樂器。我們下文“自牧歸荑”句看,這個女子乃是普通的牧羊女,因此有人揣測,所謂彤管,不會是筆或樂器之類,可能與“荑”一樣,是種小草之類。詩總是濃縮的,跳躍的。詩中寫當那位調皮的姑娘,看到把踐約而來的所愛,急成那個樣子,終于露面了,并鄭重地把一支小草作為禮物送到男子面前?!巴苡袩?,說懌女美”,這是男子接過小草后的心理活動,也是一句風趣的答辭?!罢f”通“悅”?!芭蓖ā叭辍??!罢f澤女美”這句話,語帶雙關,既指女子所贈的草,又指贈草的人。這里寫子子把一支小草作為饋贈。小草并不是什么貴重的禮物,送草給對方這固然是了傳情,而我們從這位調皮的姑娘看,大約也正如“愛而不見”一樣,有試他逗他的意思,也就是看看會引起對方什么反應。而男子接過小草以后,就說,這支小草光彩美麗極了,喜愛得不得了。這里寫這個男子早已摸準了姑娘的心思,通過湊趣來表示自己的深情。他表面上在夸小草,實際在夸送他禮物的人。
接著下面第三章?!白阅翚w荑,洵美且異”,是說女子是把從牧場帶回來的一支荑草贈給一男子,所贈給他的這支荑草,實在美得出奇。其夸贊的語氣比“彤管有煒”更進了一步?!胺伺?,美人之貽”,這兩句是說,并不是這支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為它是美人送的,所以,也就覺得它愈加美麗了。
二、鑒賞要點:
這首小詩,把民間男女相約的那種天真、活潑、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此逼真和生動。詩中寫一對戀人相會,先是這位調皮的姑娘故意逗他,躲起來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撓腮;再又鄭重地贈給對方小草,試控其對自己的情意。而這小伙子也知趣、湊趣,說是“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洵美且異?!廊酥O”,用雙關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深情,顯示了自己的一片愛人及物的誠摯、癡迷之心。詩很短,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卻生動地寫出了一對情人幽會時的有趣場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還刻畫出人物性格,即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慧美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男子的形象??傊?,這首戀歌,不僅思想內容是健康的,藝術上也是成功的,其語言的簡煉、構思的靈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畫的生動,心臟生活氣息的濃烈,都不能不使我們兩千年以后的讀者感到驚異。
三、背誦和默寫《靜女》。
詩經的教案篇三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对娊洝吩诠糯恢北贿x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洝ね馄菔兰摇吩浻浭稣f:“《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怠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關 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 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 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 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 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 娶她來鐘鼓喧喧。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蒹 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 逆著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變成霜。 越走越高道兒難。
心上人兒她在哪, 逆著直水去找她,
人兒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逆著直水去找她,
繞來繞去道兒長。 一片蘆花照眼明,
逆著直水去找她, 太陽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心上人兒她在哪,
隔河對岸看得清。
蘆花一片白翻翻, 逆著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兒不曾干。 曲曲彎彎道兒擰。
心上人兒她在哪, 逆著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灘。 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3)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瀆。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一篇,最得風人深致?!?/p>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窙]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蒹葭》比《關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苯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yè)
1.《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并為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詩經的教案篇四
經過近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欣賞古代詩歌的初步能力,也養(yǎng)成了學習古代詩歌的一些習慣。這三首詩歌內容不同,風格相近,難度都不太大,學生基本能夠讀懂,只是每首詩歌都有一些值得品味鑒賞的地方。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三首詩歌,感知詩歌大意,然后采用提問、質疑、共同討論等方法,分析關鍵語句,理解詩歌意境,進而把握全詩的主旨。注意朗讀背誦,積累其中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教師范讀后,正音。
要求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
雎鳩。
窈窕。
參差。
伊人。
雞棲于桀。
2.學生結合注釋疏通詩歌的基本意思。
注意,詩歌重在體會,對于字詞意義不必落實到每一個字詞上,可以通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好。
三、探究理解。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三首詩,然后說說:這三首詩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三首詩,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和感情。
三、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選取后兩首詩歌中的任意一首,仿照課后練習三的形式,將它改寫為現代詩歌,或者一個散文片段,意境要優(yōu)美,描寫要生動,字數不限。注意肯定學生作品中的優(yōu)點,指出其中不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詩歌內容。
二、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1.指導學生朗讀這三首詩。
(1)《關雎》朗讀指導:
首章是全詩的.序,為下文描寫君子追求淑女作鋪墊,朗讀時相對平靜;第二章寫出君子時刻都在思念姑娘,因此語句中流露出一種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寫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讀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狀;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刻畫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樂與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種興奮和輕快的語調。
(2)《蒹葭》朗讀指導:
就整首詩而言,幾個章節(jié)結構相同,只是其中換了幾個詞語而已,增強了詩歌的韻味。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寫了一種凄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后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在朗讀時要注意其中的感情變化,讀出其中之味。
(3)《君子于役》朗讀指導:
這首詩較為簡單,共兩章,用的是直接陳述的寫法,因此在朗讀上,起伏也不是太大。只是要注意,第一章主要表現婦人對丈夫的思念盼望之情,第二章表現婦人對丈夫的關心之情,同時,貫穿其中的是一種婦人的淡淡的怨情。
2.指導學生背誦這三首詩。
三、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首詩,并完成文后的題目:
采薇。
四、課文學習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附:關于《蒹葭》和《君子于役》的翻譯。
蒹葭。
河邊蘆葦青蒼蒼,白露已經結成霜,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心中懷念這個人,就在河岸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洲。
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在遠方,不知哪天役滿期。不知何時回家鄉(xiāng)?雞兒紛紛回窩來,西天暮靄遮夕陽,牛羊下坡進欄忙。丈夫服役在遠方,叫我怎不把他想!
詩經的教案篇五
賞析下面這首詩。
鄉(xiāng)愁的四韻(錄其二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xiāng)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的臘梅香。
臘梅的芬芳。
是母親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詩經的教案篇六
3、《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tǒng)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chuàng)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迸d也是《詩經》首創(chuàng)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wèi)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fā)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后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情節(jié)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jié)。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氓
(情節(jié))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zhàn)。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誦讀全詩,要安排好抑揚頓挫的語氣語調,反映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表現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調。
五、鑒賞要點。
1、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六、背誦本詩。
七、課后思考。
請把本文和讀本上的兩首詩作簡要的比較。
《秦風·無衣》。
這是一首秦國的軍中歌謠,體會詩歌如何表現士兵的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
“同袍”“同澤”“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遞進層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誦。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歌,提醒學生注意詩歌中的重復字詞。
頭腦里要想象著這是一首行軍的戰(zhàn)歌。
二、重點解釋這些重復字詞。
同袍戈矛同仇。
同澤矛戟偕作。
同裳甲兵偕行。
(字詞的重復是詩經的一大特色,了解這一特色對背誦有利,請同學嘗試背誦這首詩。)。
三、[詩歌鑒賞]。
《無衣》是秦國人民抗擊西戎入侵的軍中戰(zhàn)歌。
全詩共三章,章下章句對應;詩句大同小異,在重章復唱中詩意遞進。一邊歌唱,一邊行軍,一往無前。
第一章,統(tǒng)一思想。
當時軍情緊急,一時難以備全征求?!盁o衣”這是實寫。也可以理解為夸張的寫法,為國征戰(zhàn),不計衣物不全的困難,“與子同袍”,與戰(zhàn)友共用一件戰(zhàn)袍?!巴跤谂d師”,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為什么大家能夠克服困難、團結備戰(zhàn)呢?“與子同仇”,大家認識到,仇敵是共同的必須一起抗擊共同的敵人。
第二章,統(tǒng)一行動。
“與子同澤”“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動起來,“與子偕作”,投身到征戰(zhàn)中。
第三章,一起上戰(zhàn)場。
“與子同偕”,激昂高歌,團結對敵,奔赴戰(zhàn)場。
這首戰(zhàn)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別與“同袍”“同澤”“同裳”,表現戰(zhàn)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寫“同仇”“偕作”,表現戰(zhàn)士們愛國的情感與大無畏的精神。這是一首賦體詩,用“賦”的表現手法,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zhàn)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zhàn)場的高昂情緒,一層更進一層地提示戰(zhàn)士們崇高的內心世界。
《無衣》表現了奴隸社會時期人民保家衛(wèi)國、團結對敵、英勇獻身的思想感情,真實感人,慷慨雄壯,確是一首充滿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藝術魅烽的古代軍歌。
誦讀這首詩,要注意全詩慷慨雄壯的基調。
四、默寫本詩。
《靜女》。
1、注意詩歌的寫景和心理描寫以及兩者間的聯系。
2、引導學生領悟采用第一人稱“我”的抒情特點。
重點難點。
詩歌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解題。
選自《詩經邶風》,靜,文靜,美麗。這是一首愛情詩,他們約定在城樓地方幽會,男的等了好許,女的才來。本篇作者或許是男的本人;或者是當時的人民大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
這是東周時期產生于邶地(今河南湯陰縣境)的民歌。詩的內容是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的情景,全詩以男子的口吻寫出,生動地描繪了他約會的過程。先寫男子去赴約,后寫女子向男子贈送物品來表達愛情,整篇詩充滿著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首章“靜女其姝,俟我地城隅”,兩句是說,一位文的姑娘多么美,相約等我城角去相會。開頭用“靜女其姝”寫那女子,表示了男子對女子的贊美,同時也流露了一種十分傾慕的感情。邊同下面“俟我于城隅”一句,就生動地寫出了那個男子在赴約會時的那種歡欣、愉快、幸福,遲到于不無得意的心情。但緊接下面卻突然一轉,寫男子依約而至,到了會面地點,卻不見那女子,“愛而不見”。這句是寫那女子見男子來了,卻故意找個地方把自己隱藏起來了。原來這是一個天真活潑的調皮的姑娘。這樣一來,可真急壞了那個滿懷欣喜而興沖沖趕來相會的小伙子,他想是因為遇到什么意外的事情而不來的呢,還是陰睛不定少女心對自己變了心而故意失約不來的呢?于是非常著急不安,禁不往“搔首踟躕”起來。這里是說,急得那個男子抓耳撓腮,轉來轉去,不知所措?!吧κ柞剀X”,可以說十分窮形盡相地寫出了當時那個男子焦灼萬狀的情態(tài)。同時,也借以寫出了那個男子對所愛女子的深情和迷戀的程度。
下面第二章,則開始寫他們會面后的情景?!办o女其孌,貽我彤管”?!皩D”美好的樣子,“彤管”,紅色管狀的小草。舊注,解作紅色的筆,或紅色管樂器。我們下文“自牧歸荑”句看,這個女子乃是普通的牧羊女,因此有人揣測,所謂彤管,不會是筆或樂器之類,可能與“荑”一樣,是種小草之類。詩總是濃縮的,跳躍的。詩中寫當那位調皮的姑娘,看到把踐約而來的所愛,急成那個樣子,終于露面了,并鄭重地把一支小草作為禮物送到男子面前?!巴苡袩?,說懌女美”,這是男子接過小草后的心理活動,也是一句風趣的答辭?!罢f”通“悅”?!芭蓖ā叭辍??!罢f澤女美”這句話,語帶雙關,既指女子所贈的草,又指贈草的人。這里寫子子把一支小草作為饋贈。小草并不是什么貴重的禮物,送草給對方這固然是了傳情,而我們從這位調皮的姑娘看,大約也正如“愛而不見”一樣,有試他逗他的意思,也就是看看會引起對方什么反應。而男子接過小草以后,就說,這支小草光彩美麗極了,喜愛得不得了。這里寫這個男子早已摸準了姑娘的心思,通過湊趣來表示自己的深情。他表面上在夸小草,實際在夸送他禮物的人。
接著下面第三章?!白阅翚w荑,洵美且異”,是說女子是把從牧場帶回來的一支荑草贈給一男子,所贈給他的這支荑草,實在美得出奇。其夸贊的語氣比“彤管有煒”更進了一步?!胺伺?,美人之貽”,這兩句是說,并不是這支草本身有什么美,而是因為它是美人送的,所以,也就覺得它愈加美麗了。
二、鑒賞要點:
這首小詩,把民間男女相約的那種天真、活潑、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此逼真和生動。詩中寫一對戀人相會,先是這位調皮的姑娘故意逗他,躲起來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撓腮;再又鄭重地贈給對方小草,試控其對自己的情意。而這小伙子也知趣、湊趣,說是“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洵美且異?!廊酥O”,用雙關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深情,顯示了自己的一片愛人及物的誠摯、癡迷之心。詩很短,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卻生動地寫出了一對情人幽會時的有趣場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還刻畫出人物性格,即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慧美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男子的形象??傊?,這首戀歌,不僅思想內容是健康的,藝術上也是成功的,其語言的簡煉、構思的靈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畫的生動,心臟生活氣息的濃烈,都不能不使我們兩千年以后的讀者感到驚異。
三、背誦和默寫《靜女》。
詩經的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詩經·采薇-春夜喜雨教案教學設計。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問答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
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自學。
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認真,善于思考。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結方法:結合注釋,查找資料,上網等。)。
2.自學。
四、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
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article/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guī)蛶湍恪?/p>
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六、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zhàn)士歸來,在回鄉(xiāng)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詩經的教案篇八
我們從《〈詩經〉三首》的學習,了解了《詩經》所處時代的生活,學到了人民的愛國精神,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我們還學會了抓住典型情節(jié),運用形象思維來欣賞詩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體生動的氣氛和情調,還學會了在凝練的語言中把握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學們應把這些化為技能,凈化靈魂,爭做文質彬彬的君子。
詩經的教案篇九
如《衛(wèi)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些典型情節(jié)可引發(fā)學生想象女主人公的具體生活情節(jié)和既“悔”且“恨”的情調。
2、“運用對比,探討開拓”法。
如將《衛(wèi)風氓》與《邶風靜女》兩首詩對比,從“怨”“興”中把握形象,探知當時社會的“民情”和“制度”。
3、“語言分析,體味神韻”法。
如《衛(wèi)風氓》抓住語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貿”“車”“不見”的暗示性,進行推斷想象“士”的“貳”“二三”及“不思其反”,進而把握形象。
詩經的教案篇十
分小組背誦詩歌,教師抽查。
二、研讀賞析。
精讀《蒹葭》,思考下列問題:
1、全詩三章,每一章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明確:每一章都是首二句寫景,后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于一爐。
2、詩歌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明確:“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3、詩歌運用了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在感情的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詩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基本相同,也極為單純,寫古今中外“永恒”的題材,男女戀愛。而且僅選取一個特定的場景:在那么一個深秋的清晨,有位戀者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思戀的戀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給予人的美感卻非常豐富,使表達的感情愈來愈強烈。也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
三、拓展延伸。
1、《關雎》和《蒹葭》在風格和表現手法上有何不同?
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感情狀態(tài)。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感情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望,便心滿意足?!半鼥V”和“距離”正是這首詩的動人之處。
2、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關雎》和《蒹葭》: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渴望。
木瓜》:情人之間互贈禮品,作為永結恩愛的信物。
學生可根據理解談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只要言之成理,合乎情理即可。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題一。
詩經的教案篇十一
老師示范用現代詩翻譯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
范例:當初笑意來換絲,心思實為商婚嫁.。
送子渡淇至頓丘,紅顏面薄非推托.。
他日來得巧紅娘,待到楓紅結白頭。
那人老實又忠厚,拿著布匹來換絲。
并非真正來換絲,而是與我論婚事。
送他渡過淇水河,一直送他到頓丘。
非我有意拖時間,只因沒有好媒人。
詩經的教案篇十二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3、《氓》的情節(jié)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tǒng)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chuàng)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迸d也是《詩經》首創(chuàng)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wèi)風氓》是一首敘事詩,教案《衛(wèi)風氓教案》。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fā)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誦讀詩歌,然后根據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四、情節(jié)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jié)。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詩經的教案篇十三
1、三到四名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詩經》。
2、教師補充。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匯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对娊洝分械淖髌范际窃谥芪渫鯗缟桃院螽a生的?!吨茼灐返臅r代最早,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描寫農業(yè)生產的詩歌?!洞笱拧芳漓牒脱鐣臉犯杈佣?,也有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缎⊙拧穬热菀徊糠峙c《大雅》相同,一部分跟《國風》相同,其中有不少好詩。
國風》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二、整體感知。
1、《關雎》、《蒹葭》在《詩經》中的地位。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詩歌所表達的感情質樸、真率,千年后讀起來,還是那么清新動人。
蒹葭》屬于秦風,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獨標一格,與其他秦詩大異其趣,絕不相類,是一篇玲瓏剔透纏綿悱惻之作。
2、教師范讀。
課文朗讀。
教師范讀詩歌,用以感染學生。范讀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領讀,使學生能讀得比較順暢,從而貫通詩意。
3、學生齊讀詩歌,深入領會詩意。
三、研讀賞析。
精讀《關雎》,思考下列問題:
1、詩歌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歌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2、全詩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幾章?
明確:可分為三章。首章見物起興,直寫自己的愛情和愿望。次章寫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寫愿望實現時的歡樂之情,實際上是向往之辭。
3、這首詩歌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明確: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的優(yōu)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2、預習課后練習三。
詩經的教案篇十四
請同學們翻到課文的目錄,來看看筆落驚風雨這個單元,編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編選教材篇目的。
為什么把《詩經》和《離騷》放在了第一個部分呢,除了他們成書的時間最早以外,還有別的原因嗎?讓我們來看一下氓的注解一中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介紹。用ppt補充介紹。
二、文本。
(一)讀。
1、對照文本糾音。
2、看ppt朗誦,四言詩的斷句,兩兩一斷。
3、齊讀,一段一段進行糾音。
(二)釋義。
1、逐段釋詞,ppt上將重點字詞顏色標出,讓學生對照注釋通譯,有問題的問。
2、呈現翻譯。
3、背誦文段。
補充:
第一段里的“氓”有多種解釋。從亡從民,流民。對男子的鄙稱。民。這三種解釋,我更傾向于流民。鄙稱在這一段出現,不太合適,因為送子涉淇,又是一個尊稱。此段是寫兩人情意正濃,所以,鄙賤不太合適。要注意整首詩歌是以女子的口吻進行創(chuàng)作,氓,也是女子對這個男子的稱呼。在詩歌里,女子隊男子的稱呼有多種變化,可以進行關注。蚩蚩,也有說忠厚的樣子。這個詞語是文章里唯一一處地男子的肖像描寫,也是兩人在情感愉悅之時,女子眼中的男子的樣子。
第二段,圍繞著復關,連寫了好幾句。復關表面上是地名,這里實質上是指男子。從第一段,我們得知,婚期的波折在于無良媒,那么第二段良媒了嗎?分離重逢之后,結婚了。
第三段,第一段寫定情,第二段寫成婚,第三段就馬上直接接著寫婚后嗎?那寫了什么?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對男女之情談了自己的體會。
第五段,可以說是第四段,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的具體內容。這個段落每一句的結尾都有一個“矣”??梢?,女子對這段婚姻的傷心欲絕,失望透頂。
4、整篇文章的字詞已經完全梳理好了,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概括故事情節(jié)。
(三)手法。
1、請同學們背誦全文,觀察文章里的哪些句子與記敘感情沒有直接聯系的,劃出來?
2、復習《詩經》六藝,解釋賦比興,對照課文,一二段的寫作手法就是賦。
3、用山歌解釋比興,將剛才的劃線句子,對比課下注解,看看有什么不同。最有一句的“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沒有提到比喻意義。所以,前面幾句都是比興,最后一句就是單純的起興。
(四)分析人物情感。
《詩經》里面有眾多的棄婦詩,為什么唯獨《氓》備受推崇。一來,《氓》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完整,情節(jié)起伏,其他大部分的棄婦詩都是,直接從被休棄以后寫起,哭泣,悲嘆,怒罵,主要是一種情緒的抒發(fā)。不如《氓》賦的語言也非常精彩。二來,《氓》的女主角,非常吸引人。當代的學者鮑叔山甚至表達了覺得《氓》里的女性是最完美的女性,很多人也評價《氓》是最早的最好的棄婦詩??梢?,女主人公的是非常有魅力的。我們來看一看。
1、在這段感情里,女主得到的經驗教訓是什么?——“無與士耽”。
2、“耽”字何解?——沉溺,沉迷。也就是說,女子認為自己在這段感情里面失去了理性。
3、文章中哪些地方的句子體現了女子的在感情里的“耽”。
1)無良媒。
2)子怒——暴。
3)不見復關——既見復關。
這時候,再來看兄弟的咥,就可以看到,或許,在出嫁之前,娘家人可能已經不置可否,而女子的一意孤行。
4、戀愛中的女子,婚姻初期的女子的性格,我們已經有所了解,當發(fā)現這段感情不盡人意之時,女子又做出了什么決定。我們來仔細品味“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兩句話中的“老”怎么解釋。當然第一個老很明確,就是至死。第二個老呢?有些地方解釋為,女子人老珠黃了,有些地方解釋為承前,到了老年的時候。大家品味一下,這兩種解釋有什么細微的差別。我個人更喜歡后一種解釋,這種解釋和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正好搭配,看到一個果敢決絕的女性,她不愿耗盡自己的人生,當愛情不在之時,就毅然了斷。
5、總結,女子的性格。
(五)積累文章成語。
詩經的教案篇十五
詩經兩首授課方式:以反復誦讀為主,進而引導領悟。在誦讀中引導學生想象情景,感受形象,體悟情感。氓結構化預習作業(yè):1、熟讀原詩,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原來翻譯在書面上。2、這是一首敘事詩,指出哪些章節(jié)側重敘事,而其他章節(jié)則側重于哪一方面?3、了解詩經中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并指出比興的手法運用在何處?有什么好處?4、這首詩記錄了一場婚姻的失敗,請?zhí)接懫涫〉母床⒏爬ㄅ魅斯楦薪洑v的變化,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教學過程:一導語在現實生活中,對于一個女性來說愛情與婚姻的幸福將關系到她整個人生的幸福,即使是在女性地位相對獨立的今天。而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命運更是極大程度地受制于婚姻的另一方,單從“遇人不淑”、“始亂終棄”這兩成語上就可以看出女性愛情與婚姻上的風險與變數。那么在大約三千年前,在詩經里面,就已經在上演這種癡心女子負心漢的婚姻故事,而《氓》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一篇。誦讀原詩,先由學生讀,然后指出節(jié)奏與字音上的問題。要注意幾點:本詩以四言為主,應由兩個二字節(jié)拍構成,整齊而少變化;注意特有虛詞和生僻字詞。二、問題引導與講解全詩六個章節(jié),有很強的敘事性與抒情性,把握故事脈絡,并把握主人公心境變化與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注意詩歌是如何將敘事與抒情融合在一起的。1、結合同學的翻譯作業(yè),掌握故事內容,并將故事按照脈絡分一下層次,找一兩個關鍵詞進行概括??偨Y:一二章側重于敘寫婚前經歷(美好回憶),可概括為,明確關系,相戀結婚;四五章概括婚后生活(情感破裂),關鍵詞,士貳其行,至于暴。第三章與第六章,則側重于議論與抒情,第三章,的.關鍵句子是“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是婚姻失敗后,對一二章婚前感情太投入的一種痛苦總結與真誠勸告。情感上,也流露出自己的無奈與無助。而第六章,可以說是女主人公痛定思痛后的明確態(tài)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了決絕的態(tài)度,頗有些“努力加餐飯”味道。2、比較婚前婚后,男女主人公的變化,挖掘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根源,可以通過細節(jié)指出來??偨Y:一、二兩章,寫了當初男子求婚,女子于歸的可寶貴的甜蜜回憶。后此第五章,又追溯了婚后三年女子不暇的操勞與不幸的遭遇,反復誦讀第三章與第六章,掌握相應的手法與女主人公情感體驗。3、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及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看似在情節(jié)內容上與上下文沒有關聯,實則關聯極切,請指出采用了什么手法?采用比興手法,所謂“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兩種手法經常用在一起。桑樹,桑葉,桑葚,及斑鳩應該是現實中或眼前的景物,且貼近女主人公的身份,暗示了勤勞。這幾句話且是放在開頭,在于引起下文的“所詠之詞”故而是“興”。再有,這兩句又都采用了比喻,意象美,形象生動,能引發(fā)豐富的聯想。桑葉未落之時,是潤澤柔嫩的,喻女孩子的光鮮美麗;而桑葉要落的時候,先黃再落,也恰恰暗示了,女子色衰遭棄。斑鳩鳥食桑葚會醉而傷性,直接暗示了女性用情太深會受到傷害(用心專者怨必深)。4、第六章是總束,也是女主人公對往事的復雜多味情感的一種總結,指出其總的態(tài)度,并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對往事的態(tài)度,對以往的愛戀有懷念,更有懊悔與傷心。最后轉化為對氓這個人的怨,既然看透了這個人,用“還是算了吧”表現出冷靜決絕的態(tài)度。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善良溫厚,多情純靜,勤勞獨立,有主見。三、結束課文背誦并默寫這首詩,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并完成導學案相關作業(yè),留《采薇》的預習作業(yè)。
詩經的教案篇十六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多媒體。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对娊洝吩诠糯恢北贿x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稌访览褰怠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關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娶她來鐘鼓喧喧。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蒹葭。
蘆花一片白蒼蒼,逆著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變成霜。越走越高道兒難。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
人兒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間。
逆著直水去找她,
繞來繞去道兒長。一片蘆花照眼明,
逆著直水去找她,太陽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著水中央。心上人兒她在哪,
隔河對岸看得清。
蘆花一片白翻翻,逆著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兒不曾干。曲曲彎彎道兒擰。
心上人兒她在哪,逆著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灘。好像藏身小島水中心。
(3)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瀆。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一篇,最得風人深致?!?/p>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遁筝纭繁取蛾P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苯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yè)。
1.《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并為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13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