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類散文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7:34:12
歷史類散文范文(17篇)
時間:2023-12-13 17:34:12     小編:XY字客

文學是人類表達情感、展示思想以及傳遞智慧的藝術形式。總結要有一個鮮明的觀點和思路,讓讀者有所啟發(fā)和思考。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份參考資料,請大家參考。

歷史類散文篇一

七十年前,延安,一個偉人的《講話》樹起一面旗幟。

象暗夜里的一把火,給迷途者以光明,給行路者以指引。

五十年的風風雨雨,你熔鑄的源泉般的光輝思想,象山一樣不朽,象大地一般殷實。

在長城內(nèi)外生根,在大江南北落腳。

古老而年輕的土地,正由此日臻完美、豐饒。

生活正由此葆有磅礴的希望和蔥蘢的生機。

溫馨的風,吹過五月的心頭。

五月,我的思緒伸向歷史的深處。

歷史,樹立在昨天的廢墟瓦礫間;道路,鋪就在血與火的洗禮中。

歷史對于昨天的選擇,同樣,是被選擇了的明天的'歷史。

千百萬中華兒女,正由此鼓起歷史的風帆,在祖國的各條戰(zhàn)線上奮發(fā)圖強,譜寫著生命的激越的篇章!

祖國的文藝百花園,正由此而姹紫嫣紅,碩果累累!

歷史類散文篇二

終于又盼來了一個周末,禮拜五晚上洗個好澡,吃個好飯,就沒了出去散步的時間,這樣子,哪有不胖的道理。

禮拜六早上六點十分,和朋友出去鍛煉,天是真的冷了,鍛煉的人越來越少。到水庫時,遠遠傳來人的講話聲,清冷的早上,透過水波傳來的聲音有點駭人。走近了,才知道是一精神病人,站在水庫邊的小房子前,對著水庫“布置工作”,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很有干部講話的派頭。由于不急著回家,朋友在水庫邊拍照,我靜心聽那人講話。那人熟知附近的各個村子,叫人快點起床修水庫,叫著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名字。有趣的是,還叫著一個女性的名字,說要她快點去水庫大壩上找她的啥啥哥,要是去晚了,花都開敗了。由于好奇,我和朋友一直到了那人的跟前,那人站在小房子前,穿兩只不一樣的鞋子。他看到我們,要朋友用手機給他錄音,最后還問我們要不要去船廠干活,去的話一天給我們開一百元,朋友開玩笑說:“現(xiàn)在一百元誰干啊,工資太低了。”那人有點氣憤,說一百元還低呀,多少年多少年前一天才幾元錢。

上午十點多去白楊,到農(nóng)行取錢,由于跨行取,手續(xù)費扣了24元,想想為了少跑幾步路,損失24元,真是窩火。去修鞋,那個修鞋老人變得很陌生,不時說著另一個修鞋老人的壞話。修好一雙,穿著去超市買菜,出來去取另一雙時,只見老人正拿著我的鞋子在砂輪上磨鞋跟,最終還是把鞋子還給了我,說沒辦法修,但鞋跟磨下去了一小截,估計這雙鞋子就這么被這個自稱修的很好的老人給報廢了。天陰沉的厲害,空中慢慢飄起了小雨,我們?nèi)ズ攘硕垢瘻?,味道很不錯。冒著蒙蒙細雨回家,由于那碗豆腐湯的能量,我們沒覺得怎么冷。

下午老公出去玩,我?guī)鹤尤ソ稚辖o女兒買了棉鞋墊,給兒子理了發(fā)?;丶遥⒗?,安排兒子寫作業(yè),我睡覺。睡醒時,天已經(jīng)微黑,兒子字沒寫一個,蹲在電腦前興奮地看動畫片。吃晚飯時,老公打了兒子,兒子就只寫了作業(yè),沒吃飯。剛吃完晚飯,接到高中同學蘇娟的電話,我們一直噴了一個多小時,真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我們回憶著高中時一件件有趣的事,聊著那時的一個個同學,轉眼間,我們都步入中年,時光飛逝,青春不在。

天陰冷,掛斷電話,天已經(jīng)不早了,取消了去散步的計劃。借著心情好,坐在沙發(fā)上吃點花生,回憶回憶往事,無聲的笑笑。然后去廚房洗碗,洗完后決定炸點東西。于是煮了紅薯,炸了油菜疙瘩;切了蘿卜絲,炸了鉤子撒;搟了面,炸了果子葉??粗鑾咨献约赫ǖ臇|西,特有成就感。

禮拜天早上,外面的風怪叫著,聽著就怕人,但我還是和朋友出去鍛煉了。頂頭風,很費勁走上西坡,耳朵里面都刮的生疼。急忙把羽絨服上的帽子戴上,風太大,我們放棄了從水庫邊走的打算,轉到了賈嶺村,我們順著那條往下走的水泥路走到了村子里。村子里很靜,偶爾傳來一兩聲狗叫。很喜歡這個安靜的村子,喜歡誰家門前的竹子和籬笆,喜歡誰家還保存著的老屋,喜歡那些在寒風中落光葉子的大樹小樹。

上午在家心煩意亂,回媽媽家吧,走著有點遠,騎車又太冷。最后決定和兒子走著回去,也是我們運氣好,剛走到街上,就遇見小叔開著車要走,我們坐了順車,不到十分鐘就到了媽媽家門口。家里很熱鬧,三個孩見面親熱的不行,父親在平房上晾曬玉米,媽媽在燒熱水。我穿上媽媽的大罩衣開始掃地,媽媽說不用我掃,還問我中午想吃什么飯,我說想吃紅薯面條,媽媽很高興地說:“好,那我去搟,你不總說我搟的好吃嗎。”剛掃了一個屋子,弟弟開著車回來了,弟弟接了我的.笤帚開始掃地,我開始幫著媽媽做飯。媽媽搟了紅薯面條,我炸了辣椒,洗了青菜,弟弟掃完地幫著父親把紅薯粉疙瘩往平房上抬,父親用刀子把紅薯粉疙瘩一下一下切開,弟弟趁機給三個孩子洗了手臉。

吃飯時,我和弟弟都夸母親搟的紅薯面條好吃,母親顯得很高興。給父親煮了一碗餃子,父親端著出去吃了,三個孩子對紅薯面條和餃子都不感興趣。我們吃完后,我又煮了一大碗紅薯面條,用作料調(diào)好,放了多多的小磨油,強行讓三個孩子吃,連夸帶恐嚇,三個孩子還真把一大碗紅薯面條給報銷了,順帶快把鍋里的面湯給喝完了,喜的父親和母親不時笑。

吃過午飯,弟弟帶著大侄女走了。母親說她帶著孩子讓我睡會,我說不困,問母親有沒有啥活干,母親說平房上還有玉蜀黍棒子沒剝凈。于是和母親上到平房上,坐在廢棄的沙發(fā)墊子上,和母親撿著玉蜀黍棒子說著話,母親的話題很廣,由十月一那天去給外婆燒寒衣紙聊起,說起大姨二姨小姨,又說起大舅二舅小舅,還說大舅每次回來最想吃的飯就的紅薯面條和糊涂飯。聽著母親的絮叨,心變得特別安靜,一切的瑣碎和忙碌都離我而去。我忽然有個很奇怪的想法,我真是個多面人,有時,我活在幻想中,享受著別人對我文字的崇拜;有時,我活在浪漫中,享受著愜意的鍛煉和開心的閱讀;有時,我活在現(xiàn)實中,在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中享受著與世無爭的清凈,就如現(xiàn)在,母親的絮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將近四點,活還沒干完。我和兒子要回家了,兒子撕扯著父親的衣服:“外爺,我要拿你們家東西?!备赣H笑,母親笑,小侄女名名拿了自己的零食給兒子:“哥哥,這個你拿著,可好吃了。”最終,兒子拿了零花錢和各種吃的東西,開心地往回走。運氣好的不得了,還沒走出村子,又遇一熟人車,不到十分鐘,我們就到自己家了。

回家做晚飯的間隙,點燃自家院子里的落葉,孩子們興奮的很,在院子里瘋鬧著。晚飯后帶兒子出去散步,感嘆,周末,總是過的有點快。明天,又該按部就班地忙綠了。今晚,抓著周末的尾巴,盡量做個好夢。

歷史類散文篇三

漫步在秦國的碼頭上,竟被兩件近乎于荒誕的事件給逗引住了。第一事件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秦惠王時的秦國大將軍司馬錯率軍西征巴蜀,被難于上青天的劍門之險給擋住了去路,無計可施之下,司馬錯竟心生奇想,編出了一個連如今的三歲孩童都不屑一顧的童話,他派人去西蜀謊稱秦地有數(shù)頭石牛從天而降,且能屙金尿銀。秦王念與蜀接地連親的,派大臣攜兵丁護送石牛和美女給蜀王。誰知這蜀王更加的單純,簡直就是一個童話迷,一聽秦王給他送來如此多的寶貝,心花怒放、日夜難眠。為了能盡早盡快的擁有這些寶貝,他立即派人在大小劍山和五丁峽一帶開山架橋,修建棧道,為秦國人馬開辟了暢通無阻的路線,樂滋滋爽快快得把江上和盤托出,呵呵。若讓當今政客定論:蜀王這家伙政治上不成熟!我認為不但是不成熟,簡直就是愚昧透頂,想必他從小就是一位修仙了道之徒,走火入魔了嗎!還有比他更不成熟的.一位呢,那就是勇冠六國、威震周室的秦武王贏蕩,聽聽:贏蕩這名字,滿懷勝利的信心雄視天下。贏蕩是位勇猛好斗的人。隨著秦國的實力壯大,秦武王贏蕩的野心也慢慢膨脹起來,不僅要稱霸諸侯,還夢寐以求的欲問鼎中原,他有天突然心血來潮的向兩位丞相提出一個近乎于天方夜譚的想法,他要出兵征伐周王室所在地洛陽,而且要去坐坐周王的寶座,一睹九鼎之風采。

聽完武王詩一般的描述與幻想,這些大臣傻眼了,君無戲言。他們想洛陽距秦如此遙遠,且有韓國相隔阻道,此舉一開戰(zhàn)事就會一觸即發(fā),搞不好還會引起諸侯大戰(zhàn),何談容易。然而在武王的幾番強令之下,面對這位至高無上的狂想癥患者,相國甘茂萬般無奈只得硬著頭皮說服了魏王與秦聯(lián)盟共同討伐韓國。又唯恐武王的隨意性使伐韓攻洛之舉徒勞而無功,便與其立下了“息壤之盟”,君臣二人立誓決不違約。天時與人和得到了保證,甘茂率領大軍開始了遠征中原,歷時多半年的艱苦征戰(zhàn),最終還是一舉拿下了宜陽開進了洛陽。走進周都洛陽,美夢成真的秦武王如孩童一般欣喜,當他在周室太廟看見渴慕已久的象征王權的大鼎時,簡直就忘乎所以了,他邀請手下的幾位大力士與他比試力氣,看誰能把大鼎舉過頭頂,大家都很聰明的推脫了,只有孟賁不明就里的上前一把舉起了鼎,武王的雄性的荷爾蒙被激發(fā)了,好勝心占了上風,于是就沖上前去搬動了大鼎,怎料當他把鼎剛剛的抬了起來,腳步就覺一軟,鼎通的一聲落了下來,正好砸在武王的腳上,當他被太醫(yī)從昏迷中搶救過來,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就是:心愿已了,雖死無恨。這是他留給秦人的最后一句話,悲壯而發(fā)人深省。雖然這屬于一場鬧劇,可我從中理會到成大事者必要有敢想敢做的氣魄,行前人沒做、世人咂舌之舉,否則,你只能是個守成無為、孤芳自賞的小氣鬼。

歷史類散文篇四

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所有的歷史都應該是寫在紙上的――英雄也罷,豪杰也可,都應當在紙上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事實上,確實也就是如此,歷史可以看作是那些大人物們的另一種形式的傳記??墒牵斘覀兇蜷_歷史的畫卷,卻無法找到關于小人物的些許記憶。也許在幾十年前或許更早的時間里,我們完全有可能在老家某個耄耋老者家的箱底,偶然地見到過一本泛黃但不失珍貴的手抄本,并從那個叫作族譜的本兒上翻到我們祖先卑微的名字。然而,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農(nóng)耕時代的結束,人們的家族觀念也隨風而去,當一個個生命逝去的時候,世事滄桑,歲月流變,我們已然沒有了關于他們的記憶,有人把這說成是一種進步,是進步嗎?我不得而知。也有人說,這是人們對自己祖先的遺忘,是人的一種退化,是退化嗎?我也不得而知。

我的祖先的根原本不屬于我現(xiàn)如今腳踏的土地,小的時候,曾聽祖父多次說起,我們是從榆林一路逃荒到這兒的。在現(xiàn)在這個叫做康河的地方,我們已經(jīng)居住了整整五代。對我來說,我記住的,除了祖父一代人,父親一代人和我自己這一代人。那些更早的,比如我的曾祖,我的高祖,僅僅只是一個名字性的概念,其他的在我記憶中注定只會是一馬平川,無法還原為立體的形象。我也曾想過與祖父多談談,試圖努力翻閱一下那些只言片語,找找他們生活的那些痕跡,可是,老人家畢竟年事已高,所能記起的,也只是一些星星點點的片斷,曾祖父是個陰陽,也曾能斷文識字,那種叫做族譜的東西確乎存在過,只是后來張姓一脈開枝散葉,漸漸地壯大,子孫后代流布于各方,族譜到底去了哪兒,是否依然還存在,卻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了;我也只是從祖父和伯父的口中偶爾聽到而已。

小的時候,我從來就沒有想過,作為大山的兒子,我會離開她,到外面去討生活。在我所接受的傳統(tǒng)思想里面,我一直以為我會和我的父輩一樣,在黃土地里刨挖著過活,以貧瘠的土地作為舞臺來演繹我的一生,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最終如我的先人們一般葬于斯。后來,我上了學,讀了不少的書,也有了要走出去的愿望,最終如我所愿,我離開了生活多年的.老家,把自己的家定義在了一個與父輩們生活完全不同的地方,在那里,我聽不見農(nóng)村那親切的牛哞,看不見輕盈的裊裊炊煙,當然也就沒有了那些熟悉的面龐、悅耳的鄉(xiāng)音。行走在街頭,我依然能時不時地想起我那個曾經(jīng)有過我美好童年的小山村。其實我知道,老家遲早會逐漸淡出我的視線,而我也會逐漸被老家所遺忘。每每想到這些,總感覺自己如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茫然而又無助地面對這個紛擾的世界,心里就會涌起一種莫名的傷感。

幸運的是,我工作的單位,依舊在老家的小鎮(zhèn)上,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我有超過兩百天的時間可以聽到那些熟悉的鄉(xiāng)音,看到那些樸實的臉龐。只有這樣,我才能感覺到我內(nèi)心深處的關于老家的許多東西依舊鮮活著,就像我依舊活著一樣。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看到過別人家的族譜,于他們,那是一種莫大的榮耀。那個老人將它拿出來時,小心翼翼如捧著什么稀世珍寶一般,紅綢布層層實裹,慢慢揭天,一個泛黃的本子,用工整的筆跡,記載著一個個曾經(jīng)逝去的生命名諱,普通人只有短短的幾行,記載著某人生于某年某月,逝于某年某月,曾娶某人為妻,生有幾子幾女,僅此而已,個別在家族史上曾經(jīng)有過一些不凡經(jīng)歷且上升為令族人榮光的人也許會更幸運一些,在常例性的生卒實錄之后,會加上幾筆關于他的生平的記載。

我知道,在很多的家族里面,對這寥寥幾筆卻是極端重視。在很多文學作品里面,那些家族內(nèi)部的懲罰,點天燈、沉潭等雖然血腥,卻無法讓族人真正恐懼,真正讓人從心底里刮起恐懼狂風的莫過于開除祖籍,死后不得葬入祖墳,每當這種懲罰實施的時候,總面臨著無數(shù)的爭斗,以前我不理解這一切,隨著年齡漸長,開始接觸歷史的時候,我開始明白這一切。這種做法當真殘忍,它是將一個人在世上存在的一切全部鏟去,這種做法雖然不會傷及人的生命,但是影響卻特別地深廣,那些被懲罰者的子子孫孫都將要接受這種懲罰,無休無止,一時的懲罰將成為子子孫孫永遠的恥辱,而且永遠無法抹去。

我的家族算得上是流浪的家族,在老輩的口耳相傳的記憶里面,我聽不到多少輝煌的記憶,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楚。父親曾經(jīng)告訴過我,我的曾祖,在民國十三年中,從榆林的神木縣一路逃荒而來。剛到這里的時候,當?shù)赝林鴮υ嫠麄儤O為排斥,于是,曾祖不得不含羞忍恥,委曲求全以求得安身立命。每次聽父親講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生出幾分欽佩,我的曾祖不是什么大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會有關于他的記載,但是對我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當初沒有曾祖他們的一路艱辛,自然不會有我們這一宗脈,“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睕]有他的忍辱負重,也就不會有我的祖父,當然也就沒有了我的父親,父親也不可能遇到我的母親,自然也就沒有了我,更不會有這些文字。

去年給曾祖父上香的時候,跪在曾祖父的墳前,我突然有了一種想法,假如高祖(也就是曾祖父的父親)活到現(xiàn)在,面對著這么一大幫自己的子孫們,一個個都拋棄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家業(yè),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夢想,他又會作何感想呢?是生氣,還是理解,我不得而知。

歷史類散文篇五

元旦過后,我開始把攝影對象投向了雕像,有點想完成從拍攝花草樹木到拍攝現(xiàn)實生活的轉變,便利用小兒子中文課間的二個小時,開始了我的探訪之旅。

雕像,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一個社會的文化氣息。我常常喜歡站在人物塑像面前,回憶一個故事,激活一組歷史細胞,喚起一種感情,延續(xù)一段自己青春的夢。

不用擔心語言不溝通,用眼睛去看,可以呼吸到時代的氣息;更不怕它會用言語傷害你,用心去感知,感受歷史文化的底蘊。

不會說話的塑像,其實可以告訴你很多東西,你可以想像ta生活的時代,聽它訴說那個時代的.往事和歷史。是一本到人寫好了,由你自己來編輯的歷史書。

我也會駐足停留片刻,有時候還會撫觸ta或來個擁抱,似乎在和ta進行近距離的心靈深處的對話,當然內(nèi)容是彼此的自己個人隱私。ta是一碗心靈雞湯,心酸苦辣由自己來調(diào)味。

山下公園的雕像,每一座都是一道風景中的風景。一個時代的烙印。

我想用三章隨筆把這里的雕像群重新整理在自己的記憶里。

歷史類散文篇六

我在適合我的道路上睡著了。

那本是喧鬧的,脫銷的景色,花開的聲音如同炮鳴。小草也會為它的生長折騰。我的'心和這一切成了同類項,合并了。并不覺得歡樂,也沒什么新意。以至于,在所有事物轟鳴時。我竟然睡著了。

我竟然睡著了?旅途不遙遠,天氣也不焦躁,不疲憊,不抱怨。

若不是山腳的夕顏悄悄張開了嫩白色心,紫色絨瓣的臉。

若不是鳥兒的翼驚動了我的后腦勺兒。

若不是陽光收斂了他的炫耀。

若不是星星雨滴刷到我的頭皮上。

若不是我還有夢游的本領,游走在另一個岔路口。

若不是那個平靜的路口。我感受不到我心活力,我有多么平實。

我睜開了雙眼在一片霧氣中,走到另一條路。正常,符合自然規(guī)律。和平的路.

投入另一個違背心靈的世界,才會發(fā)現(xiàn)信仰的是什么,注意的是什么。

正常中尋找不正常。平凡中尋找不平凡。

黑夜中尋找明亮。

歷史類散文篇七

穆公是幸運的,有兩個好哥哥!

當然穆公的幸運也緣于他自己的宅心仁厚和惜才如命。這些已從大體上一改祖上攻伐不息、窮兵黷武的國策,開疆掠土、大勢已定之后的秦國,急需的是守土固本之良策。于是才發(fā)生了五張羊皮換來百里奚的佳話,伯樂力薦九方皋的故事,失駿馬而得福報的傳奇。

秦晉之好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可與其并發(fā)之軼事卻鮮有人知,百里奚這位春秋初期的臥龍,若果不是從晉國公主陪嫁的隊伍里出逃、繼而又在楚國養(yǎng)馬成名,秦穆公就是拉上一車羊皮周游列國也不尋不來一位經(jīng)天緯地之才,就連騫叔這位春秋初期的鳳雛、千金難求的棟梁也會牢牢的支撐在宋國大廈中間。假若秦穆公是位滿腦子長官意志、獨斷霸道的君主,那九方皋充其量也就是個色盲和不辯男女的糊涂蟲。如果那位牧場的官員當時只想著一心弄權貪利、邀功請賞,從而擅作主張的處死了誤殺穆公駿馬并分食之的300位農(nóng)人,秦穆公在之后的秦晉韓原戰(zhàn)役中定死于晉惠公之刀下。秦穆公萬萬也沒料到,一匹馬肉和幾壇好酒的仁德善舉,卻無意之中為自己潛伏下了300救命的援兵。也許是那天他心情特好,就在隨意之間的一個念頭,看來,一個官員,一位領導,一國元首千萬別輕估了自己的一紙決定,正一步萬民之幸,邪一步舉國之殃!

秦國入主大關中,各代國君帶領新老秦人勤勤懇懇、開拓疆土,對內(nèi)施以仁政,對外廣播義德,使秦國在眾諸侯中樹立起了威信與美名,贏得了戎狄來賓、巴蜀朝貢、晉國交好,穆公時期的秦國儼然一派大國氣象。如此之功多源自秦穆公求賢若渴與知人善任。穆公霸業(yè)的成就為后來的秦獻公留下了復興的重任和遺愿,繼而激發(fā)起了秦孝公重振穆公霸業(yè)、逐鹿中原的雄略與勃興。

歷史類散文篇八

又到了高考的時候,我已不是學生,亦不是家長或老師,高考與我已然沒有任何關系,每到這時,心里說不出的失落與哀愁。

曾經(jīng),我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里的乖學生,獎狀和榮譽證書把墻壁填的滿滿當當,后來中考失利,也不算失利,那一年的我懶懶散散,絲毫沒有中考臨近的緊迫感,最終去了一家民辦高中。

一切就這樣的進行著,雖然我的成績上不了重點高中,可是在這個高中還是能夠進重點班的,按照常理,我應該痛定思痛,努力學習,爭取考上二本,繼續(xù)做一個乖學生的??墒俏覜]有。

在這個學校,這個班級,有一部分是考上重點高中因為免學費一些便利因素在這兒上學的。在他們的優(yōu)秀面前,我做不到出類拔萃,一學期結束,成績不上不下,我爸幫我做了個決定:不上高中,讀職高。這個決定意味著:我無緣高考。

通過初中同學的介紹,我去了她所在的那所學校才了解到,學校分中專大專,分不同的專業(yè),當時的學校主任建議我選大專會計,要讀三年,而且比較適合女孩子,我爸覺得三年太久,讀兩年中專就好了,我沒有意見,最終選了個計算機維修與應用專業(yè),這是個男生居多的專業(yè)。

我剛去的時候班上就我一個女生,好在沒過幾天又來了個女生,以至于我不用那么孤獨。每每上課時,老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低頭玩手機,我求學的心不夠堅定,自然成為上課低頭族的一份子。就這樣低著頭“完成”我的學業(yè)。

我出來工作一年后,聽到昔日同窗高考的消息,內(nèi)心無比的酸澀,我曾有機會和他們一起去經(jīng)歷這場考試,因為我的懶散、不珍惜,最終錯失敲開大學學門的鑰匙。

現(xiàn)在,那些上大學的同學有的出來實習,有的還在學海求知,曾一度羨慕他們的大學生活,忙碌的,充實的,甚至是好玩的。我不再有機會經(jīng)歷這些,只希望那些學子們,把握當下,讀書未必會給人帶來滾滾的財富,卻會給人一個不一樣的精神世界。

歷史類散文篇九

路的兩旁氤氳著乳白色的霧氣,前面是一條悠長悠長的古道,迷離神奇。

我預備沿著這條布滿神秘的古道去找尋自己幸福的人生,一束極細的光線從遙遠的天際透射過來,撫摩著那歷經(jīng)悠悠歲月的古道刻痕,它閃耀著奪目的光線。

一串串腳印散落在歲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尋找那決定人一生的那一步,專心去發(fā)現(xiàn)一個刻滿幸福的出口。

我漸行漸遠,我漸進漸遠……。

終于,我發(fā)現(xiàn)路在此時分成了兩個岔口,兩扇高大的門擺在面前,它們的上面鐫刻著“一步與一生”,蒼勁的字體中流淌著布滿理性的溪流。

“曾經(jīng)的莊子從這里走過,為了擺脫一個屈從權勢的社會,他推開了這扇門,然后決絕地跨了過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獨自守望月亮的樹”。

“曾經(jīng)的五柳先生從這里走過,為了摒棄官場的丑惡,他駕著破舊的馬車從這扇門駛過,然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曾經(jīng)的東坡先生從這里走過,為了遺忘痛苦的失意,他穿著粗衣淡定地走了過去,在荒涼的黃州‘倚杖聽江聲’,任憑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

我品讀著這曾經(jīng)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他們譜寫成一曲滄桑而漂亮的歌謠。

我又走到另外一個路口仰望另一扇門,它上面同樣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項羽面對劉邦的追兵從這里逃走,憶起昔日的鴻門宴,不禁哀嘆‘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殘忍陰險的秦檜從這里步入罪惡的深淵,殺岳飛,貶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讓世人唾棄的一生,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p>

“居心叵測的從這里走上了分裂國家的道路,嘴角邪惡的笑臉干枯了他丑惡的靈魂。”

我不想再讀下去,撫摩眼前的這扇門,滄桑而厚重。歷史本沒錯!錯的是他們洞開了本不應該洞開的大門,跨出了他們本不應該跨出的一步!

楓竹林飄蕩著幸福的歌謠,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門,它閃著幽藍幽藍的光,我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迎接我期待的黃金般的人生!

這是一篇構思巧妙,既有獨特思想,又有深刻見解的考場佳作。

作者馳騁想象的翅膀,開篇,用抒情的筆觸為我們設置描繪了一方迷離神奇的夢幻景致,昭示全文的表現(xiàn)手法和寫作風格,為后文做鋪墊。并用假想手法設定一條神秘的古道,用以開啟后文。正是有了這條神秘的古道,抒情主人公“我”才能“去找尋幸福的人生”,于是,才有了后文的情景、故事、認知以及感慨。

行文至第三自然段,作者才點明題目,為下文導航,直奔主題,用排比,用特寫,用對比,鋪陳渲染,描繪自己在鐫刻著“一步與一生”的幸福出口,欣然發(fā)現(xiàn)時光在這里輪回翻轉。有幸與莊子、五柳先生、東坡先生以及霸王項羽、奸佞秦檜、小丑等人中豪杰或世上腌臜不期而遇的情狀,或感受他們的迷人風采,或觸摸他們的暖和脈搏,或感慨他們的不屈風骨,或怒斥他們的卑鄙伎倆,或鞭撻他們的丑惡靈魂。出色地譜寫了一曲滄桑的`歌謠。

歷史類散文篇十

屈原在涉江中,孤獨,是夕陽余輝射中眼前的利刃?;仡^?江水滔滔,自己走過的路已經(jīng)消失。前方?前方是做亡國奴的屈辱,是茍且偷生的痛苦,是等待自己多時的深淵。

屈原無語,他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已經(jīng)失去得太多了。如果善于迎逢權貴,必享一時繁榮富貴;如果拋棄平庸的昏君,另尋明主,也必然能找到施展才華的天地。但是他是屈原,他的本色是那個正直的屈原,他不做一個沒有骨氣的文人。文人始終感到“天降大任”,也許屈原是瘦弱的,甚至可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傲骨遠比鋼鐵堅強得多:“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顯然不愿那么輕易放棄,他想堅持到最后一刻。

風,依舊吹,月光灑在橋頭,屈原明白自己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單純的.理想。記得《哈姆雷特》中的經(jīng)典對白“生存還是毀滅,還是一個問題”屈原不假思索,讓自己的本色生存,哪怕生命被毀滅!

楚漢之爭。

烏雅是一匹馬,很多人這樣認為。不,其實它不是受人驅使的戰(zhàn)馬!楚王是王,它亦是王,從楚王馴服它的那一刻起,他的下半生注定只跟楚王一個,他的忠心只有一顆。它開始奔跑,它似乎聽到了楚王的聲音:“烏雅,你聽到了嗎?這是楚歌啊!”

“九月深秋兮四野風霜,天高水沽兮寒雁悲傷……”

或許,烏雅的世界里應該只有陽光,草原和奔跑,可人類發(fā)動了這場戰(zhàn)爭?;蛟S,這并不是戰(zhàn)爭,而是廝殺,是搏斗,是屠戮!

邊緣的那一邊是什么?是藍天,白云和自由,和平……。

莫須有。

當又一個黃昏玩弄著華夏大地,日子已經(jīng)是南宋了。天空還是藍色的,但世界不再單一,大漢文化始終受到了沖擊。

岳飛看到即將破碎的山河身世沉浮,保衛(wèi)國家的使命不能變,這又該是岳飛的本色……。

我們看到,岳飛怒發(fā)沖冠的悲壯只能用鮮血書,瀟瀟雨歇,一道道金印隨著千里快馬,帶著昏君的命令。我好恨,恨他為什么不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絕?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岳飛的本色中不幸地混入了雜色,中庸之道是纏著他身上的鐵鏈。你沒有霸氣!我想對岳飛喊。看來,忠君是排在報國之前的,國家是君主的個人財產(chǎn),你生來就是在為君主賣命,報國僅僅是套在君王頭上的光環(huán),讓君王有冠冕堂皇理由從能讓手下全心全意地為自己賣命。岳飛走進了這個圈套,他單純,他只懂軍事不懂政治。于是他的本色被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莫須有”,只有三個字,但岳飛不會明白!

千古一帝。

縱然,我不相信一個人的意志可以決定一個帝國,事實卻是如此,我不得不接受。我要說的是乾隆,不是影視劇里的那個,而是歷史書上的那個。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大概是指是乾隆能在昏君遍布的年表上有所作為吧。也有人說乾隆是昏君,不過是祖上留下的遺產(chǎn)豐富而不至于留下罵名。其實那是兩種很極端的說法。從乾隆身上我們應該可能要看到很多本質的東西,摘下有色眼鏡,擦亮眼睛,乾隆覺不單是乾隆,我的意思是乾隆的帝王本色不單是他一人擁有!

七月不會下雪,歷史還在一片雪地上前進。燈火不再是古時的衰老。一聲哀嘆,千年的鐘聲帶走游子的期盼,期盼有一年有一天,一個清清爽爽的日子,找到雪地里,掩藏在白色下面的,是最單純也最可愛的歷史本色!

盡管,本色并不完美!

歷史類散文篇十一

興盛與衰弱,輝煌與慘淡,朝陽暖月與血雨腥風……無數(shù)歷史蒼桑在來去輪換,而歷史所記憶的,從來都是充滿深意的。

——題記。

張曉風在《不朽的失眠》中,以豐富的想象,敷演了張繼在落榜的不眠夜寫下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張繼雖然失去了原本期望中馬蹄輕疾衣錦還鄉(xiāng)的榮耀,歷史卻記住了他那晚的失意憂傷,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于是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世人依然在吟誦那晚他寫下的詩章,卻無人會記得那一屆狀元披紅游街的歡喜。

歷史也是有記憶的么?如果有的話,歷史為什么不記住金榜題名的風光狀元,而選擇銘記一個名落孫山的落魄士子呢?我們回首歷史時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歷史本身已經(jīng)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遭受宮刑后,身心受到巨大的創(chuàng)傷,但他忍受著恥辱與痛苦,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執(zhí)著,實現(xiàn)了當初“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誓言。他用自己飽經(jīng)滄桑的雙手,完成了《史記》這一曠世奇著,給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而“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已成流傳千古的佳話。他用全部精力編寫的《太史公書》以及他在誹謗和嘲笑中磨礪出的堅強與剛韌,都被歷史的記憶深深地鐫刻。

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一代又一代的'文官武將隨春秋代序,又有幾個能被歷史所銘記呢?而“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在東平僅僅為官七日,有著清風一樣的政績,卻處處受人排擠。他窮途無路時狂飲爛醉,放聲號哭;他對待他人時愛憎分明,擅用“青白眼”;他處在強權亂世時清正高潔,從不曲意奉承。他乖張的行為與率真的性情如赤子般明快單純,也同樣被歷史的記憶清深深地銘刻在其中。

烏臺詩案使蘇軾被謫貶到黃州一方窄窄的水土。他的政敵竊笑著,看他不羈的靈魂如何消沉,看他傲岸的頭顱如何低垂。那個三月的一天,蘇軾在通往黃州郊外的途中,恰巧遇上一陣雨。面對突如其來的料峭風雨,他依然且行且歌,從容不迫地跋涉在泥濘中。是啊,剛剛遭遇過一場政治上不測風雨的他,不也是從那鎖定周身的陰冷無情的目光中,從那滅頂而來的流放異地的諭旨中,從那在心頭揮之不去的如夢魘般的日子中氣定神閑的走過來了嗎?現(xiàn)在面對眼前的蕭瑟,怎么能不達觀從容呢?這一幕印在了在歷史的記憶中永不褪色。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時間像流水一樣永不間斷。歷史的記憶如銅制編鐘渾厚而清亮的敲擊聲,足以穿越中華五千年的悠悠歷史。歷史所銘記的,不僅是司馬遷盡心竭力創(chuàng)作的《史記》,更是他堅強剛韌的意志;不僅是阮籍清廉的政績,更是他坦誠直率的品性;不僅是蘇軾由感而發(fā)的《定**》,更是他達觀從容的作風。所以說,歷史記憶的選擇,必定是深刻而睿智的。

歷史類散文篇十二

在我的記憶深處,所有的歷史都是寫在紙上的。那些大人物,英雄也罷,梟雄也可,都在紙上用文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墒钱斘覀兇蜷_歷史的畫冊,卻無法找到關于小人物的些許記憶。也許很多很多年前,我們可以在族譜上翻到那些我們叫做祖先的卑微的名字。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農(nóng)耕時代的結束,人們的家族觀念也隨風而去,當一個生命逐漸逝去的時候,我們沒有任何關于他們的記憶,有人說這是一種進步,是進步嗎?我不得而知。也有人說,這是人們對自己祖先的遺忘,是人的一種退化,是退化嗎?我也不得而知。

我的祖先不屬于我現(xiàn)在腳下的土地,聽祖父說起,我們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一路遷徙而來。在我的老家,我們已經(jīng)居住了整整五代。對我來說,我記住的,除了祖父一代人,父親一代人和我自己這一代人,以及正在成長的我的女兒他們一代。那些更早的,比如我的曾祖,我的高祖,我沒有絲毫記憶,也曾想過翻閱一下那些只言片語,找找他們生活的那些痕跡,可是,隨著老家的幾次修建,那種叫做族譜的東西,到底去了哪兒,卻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了;我也只是從祖父和伯父的口中偶爾聽到而已。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作為大山的兒子,我會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大山,到外面去討生活。在我所接受的傳統(tǒng)思想里面,我一直以為我會和我的父輩一樣,在土地里面刨生活,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也葬于斯。陰差陽錯的緣故,我離開了我的老家,把握自己的家定義在了一個對我的父輩來說很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我聽不見農(nóng)村那親切的牛哞,看不見輕盈的裊裊炊煙,當然也就沒有了那些熟悉的面龐、悅耳的鄉(xiāng)音。行走在城市的街頭,我所能把握的除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家人,再也沒有了其它。其實我知道,老家將會逐漸淡出我的視線,而我也會逐漸被老家所遺忘。

幸運的是,我工作的單位,依舊在老家的小鎮(zhèn)上,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我有超過兩百天的時間可以聽到那些熟悉的鄉(xiāng)音,看到那些樸實的臉龐。只有這樣,我才能感覺到我內(nèi)心深處的關于老家的許多東西依舊鮮活著,就像我依舊活著一樣。

曾經(jīng)看過別人的族譜,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當然這是莫大的榮耀。一個泛黃的本子,用工整的筆記,記載著一個個曾經(jīng)逝去的生命名諱,普通人只有短短的幾行,記載著某人生于某年某月,逝于某年某月,曾娶某人為妻,生有幾子幾女,僅此而已,個別在歷史上曾經(jīng)留下過自己的足跡的人也許會幸運一些,會加上幾筆關于他的生平的記載。

我知道,在很多的家族里面,對這寥寥幾筆卻是極端重視。在很多文學作品里面,那些家族內(nèi)部的懲罰,點天燈、浸豬籠等雖然血腥,卻無法讓族人真正恐懼,最然人恐懼的莫過于開除祖籍,死后不得葬入祖墳,每當這種懲罰實施的時候,總面臨著無數(shù)的爭斗,以前我不理解這一切,隨著年齡漸長,開始接觸歷史的時候,我開始明白這一切。這種做法是將一個人在世上存在的一切全部鏟去,這種做法雖然不會傷及人的生命,但是被懲罰者的子子孫孫都將要接受這種懲罰,無休無止,一時的懲罰將成為子子孫孫永遠的恥辱,而且永遠無法抹去。

我的家族一直是一個漂泊的家族,在老輩的口耳相傳的記憶里面,我聽不到多少輝煌的記憶,有的只是生活的`苦楚。父親曾經(jīng)告訴過我,我的曾祖,實在“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填陜西”的兩次大移民中,從遙遠的湖北黃州一路遷徙而來。剛到這里的時候,當時的土著對曾祖他們極為排斥,于是,曾祖不得不采用了一些極端的手段來獲得大家的認可,當然包括使用武力。每次聽父親講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生出幾分欽佩,我的曾祖是一個小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關于他的記載,但是對我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假如當初沒有曾祖他們的一路艱辛,那么也就沒有我的祖父,當然也就沒有了我的父親,父親也不可能遇到我的母親,自然也就沒有了我,自然也就沒有了這些文字。

去年給曾祖上香的時候,跪在曾祖的墳前,我突然有了一種想法,假如曾祖活到現(xiàn)在,面對著一群自己的子孫們,一個個拋棄了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家業(yè),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夢想,他又會作何感想呢?是生氣,還是理解,我不得而知。

歷史類散文篇十三

公元641年十二月,由兩千多人組成的浩大陣容出長安,過咸陽,沿絲綢之路東段西行,越過秦嶺,經(jīng)天水、隴西、臨洮,一路車馬顛簸,風塵霜雪,行至地處黃河上游的枹罕,才停下稍事休整。這兩千多人中,至今廣為人知的有三個,一是文成公主李雪雁,二是護送她到邏些(今拉薩市)與松贊干布完婚的親生父親、江夏王李道宗;第三個是為吐蕃王朝興盛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祿東贊(噶爾?東贊)。隨行人中,除宮女、太監(jiān)外,還有大批醫(yī)療、種植、冶煉、紡織、音樂和文學等專業(yè)人才。高大華麗的輦車上,裝有釋迦牟尼佛像,各種珍寶玉器,金玉書櫥,經(jīng)典卷籍,各種金玉飾物,織繪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并卜筮、營造、工技、藥方、醫(yī)學論著、診斷方法、醫(yī)療器械等多卷、種。還有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吐蕃王朝世襲明鑒》。”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文成公主進藏。一個女人,在中世紀的帝國,敢于從氣候溫潤的江夏遠赴陌生的人間高處西藏,這足夠叫人欽佩。當然,這是一種政治的需要,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家族利益、個人趣味和現(xiàn)實追求等方面因素。但不論怎么說,這都是一個千古不朽的傳奇。至今,文成公主當年進藏沿途及其在西藏留下的諸多痕跡和影響依舊深刻而明顯。

送親隊伍到枹罕停下稍事休整的原因,主要是等松贊干布回信,其次才是借機消除連日奔行的疲倦。他們當時所在的枹罕,就是今天的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這是一座有著鮮明地域文化特征及其獨特歷史的文化名城,因其東臨洮河,西望青海,南接甘南、北瀕湟水的特殊地理位置,歷來被視作河湟雄鎮(zhèn),戰(zhàn)略要地。

對于進藏的文成公主來說,臨夏也是重要轉折點。由此過黃河,到青海,就是吐蕃勢力范圍。也就是說,在當時,臨夏是唐帝國面對吐蕃和吐谷渾的最后一個邊疆城市,邁出去,一切就都不由自主了。在文成公主進藏到安史之亂爆發(fā),臨夏既是邊疆又是前線,既是唐蕃古道重要轉折點,也是文明、文化和宗教、物質貿(mào)易的主要流轉地,不僅素來與吐谷渾、西羌、吐蕃等民族交往密集,而且,也可由此通往巴基斯坦、印度,以及更遠的國家和地區(qū)。

初春,我到蘭州公差,臨夏州一位作家送給我一把保安族腰刀,接過就忍不住打開端詳。這種刀具名聞遐邇,說成工藝品顯然沒有品位。無論是怎樣的一把,都是藝術品。刀出鞘,頓覺心頭生寒,甚至皮膚上還產(chǎn)生了一種被劃割的痛楚感。

而腰刀本身沉靜、肅穆,毫無戾氣。

本質上,任何利器都無關血腥殺戮,真正帶有暴力性質的是人和人心。

收刀回鞘,心神安寧。放進包里,穿梭在人群中,心里忽然多了一種別樣的感覺。我知道,那是一種支撐,也是一種告誡;一種貼身的銳利,也還有一種收回的平和與寧靜。

幾個月后,再次去蘭州,辦完公事,在白塔山溜達,朋友指著一棵古老、龐大的銀杏樹說,那是文成公主進藏途徑時栽種的。且不論這一說法真假,提起文成公主,我便想到枹罕——臨夏去看看。

說去就去,到車站退了提前買好的返回酒泉的火車票,和朋友一起乘上去臨夏的長途班車。沿途都是夏天,陽光熱烈,綠樹在飛馳之中妖嬈。我想到,公元641年底,那個中世紀那個寒冷的冬天,黃河已經(jīng)結冰,積雪覆蓋了從長安——黃土高原到青藏高原的每一處土地。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一行,在枹罕休整時候,接到了松贊干布的回信。

松贊干布說,對文成公主的到來,他非常高興,并要親自到瑪多迎接。

遠嫁隊伍過大河家渡,依次進入今之青海民和、古鄯、樂都、西寧、湟源等地,登上日月山,涉倒淌河,穿切吉草原、大河壩、溫泉、黃河沿,再繞扎陵湖、鄂陵湖,翻越巴顏喀拉山,過玉樹,渡通天河,涉過結古巴塘,沿子曲河走到雜多,過當曲,由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聶榮、那曲,最終到達邏些城。

而現(xiàn)在,天下大同,道路日漸暢達,不過一個小時,就到了臨夏州首府臨夏市。還沒下車,就嗅到了濃郁的羊肉味道。大凡西北各地,羊及其味道是特有的一種嗅覺主題。臨夏市區(qū)自然也不例外。入夜,吃烤肉、喝啤酒,在這一種充滿別樣氣質和味道的城市,感覺異常新鮮,空氣當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源自大河、草原雪山的那種峭冷和濕潤。

大致是喝多了的緣故,進房間,放倒就睡。凌晨時分醒來,整個市區(qū)沒有一絲雜亂之聲,好像置身在空曠的草原。雖然是七月,凌晨還要蓋上被子。那種清涼,與肉身的要求正相符合。一大早,和朋友一起,從臨夏市折轉回來,去炳靈寺。從行政區(qū)劃上說,炳靈寺屬永靖縣轄境。

劉家峽,這座于1974年修成并使用的水庫,儼然一個著名水利工程,同時也是蘭州市及其周邊城市的水源地??赡苁菫榱速x予其詩意和歷史感,劉家峽水庫已被改稱為炳靈寺湖。

要論資歷,炳靈寺的存在要比文成公主時間進藏更早。始建于西秦。

黃河三峽群山高聳,參差錯落,如巍然兵陣,壁壘屏障。其雄壯蒼邁之美,與長江三峽形成鮮明對比。從感覺上說,黃河三峽更能體現(xiàn)“蒼涼雄渾,悲愴孤絕”這八個字的內(nèi)涵與神韻。湖水寬闊,浩渺蕩漾,顏色幽藍,倒影天空。乘船航行,自然也能夠體驗到人置身大水之中的那種微渺與無力。同時也覺得,任何一個人的生活,其實比這水更為龐闊幽深,也更多蘊藏,富有變化。

到峽谷口,棄船上岸,即可見到“十里柳林”。柳樹在西北少見,本土樹種多不如內(nèi)地的直峭豐潤,扭曲矮小者多。即使左宗棠抬棺西征時沿途種植的“左公柳”,也多不如內(nèi)地生長的那些??蓜⒓覎{的這些柳樹,可能是因為大水乃至土質格外好的緣故,長得也姿態(tài)婀娜,嫵媚耐看。處身于綿延豐饒柳林,不見天空,也不見煙火,抓一枝柳條用手撫摸,心里便會滋生了一些浪漫和柔軟情緒。

從導游口中得知,炳靈寺在羌語中意為“鬼窟”,但她沒解釋真實意思。在藏語中,炳靈寺稱“笨郎”、“十萬佛”。主要以石佛為主,共有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分布在大寺溝兩岸的紅沙巖壁之上,層層疊疊,蔚為壯觀,棧道曲折,如龍上旋。

觀看之間,忽然覺發(fā)現(xiàn),這些佛像其實也和塑造的時代有著深刻關聯(lián),即時代的氣質與佛像極度吻合。如開鑿于北魏時的25龕石雕釋迦多寶像,氣質飄逸而又不失莊重,極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南朝時期好玄學、尚清談的上層習氣和社會思想特征。

一龕一龕的佛像,在巖壁上端坐,以超然之姿,俯瞰人間萬物,以巍然安然之心,數(shù)盡流轉人事及自然變遷。

信仰強大而又具體。聯(lián)系人的生,也系著人的死。對于平頭百姓來說,信仰支撐了他們在苦難中的生,也支撐了他們生命乃至精神當中的某種希冀和寄托。對于達官貴人,信仰是保全、遞進、輪回的美好奢望和現(xiàn)實投資。

可惜的是,在滄桑時間中,有些佛龕和佛像殘損了,無頭者多,那些在昔日濃重鮮明的'釉彩也被歲月剝蝕掉了。

由此也可想到,在陸上絲路最興盛的唐帝國時期,炳靈寺乃至整個枹罕地區(qū),也是極其繁華的,不僅物質交易頻繁,文明流播密集,各種信仰也都在此留下了豐富而深刻的痕跡。其中,供養(yǎng)人的不斷涌現(xiàn),對開窟造像的熱情,也是一方民眾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要求的具體體現(xiàn)。

夜宿積石山縣。

我覺得,積石山這個名字有一種說不出的好,它所包含的意味,體現(xiàn)的正是古人天人感應的那種智慧,甚至人與自然合作的一種超能力。不光是積石山,還有焉支、祁連、昆侖和杭愛等等山名,甚至村寨名字,都好得不可思議,聽到或看到時,讓人登時無語,感覺猶如佛偈、讖語,一時間猜測不透,思索不盡。

積石山這名字的好,不僅是對一座山外形的概括,而當人說出的時候,有一種口齒叮當?shù)穆曇裘栏挟a(chǎn)生。

在這里,我第一次知道,保安族原是成吉思汗東征時候,留在這里的色目人,逐漸與蒙、藏、回、漢、土等民族融合后而產(chǎn)生的一個新的民族。這一種民族生成方式或者說源流,與多數(shù)民族并無二致。兼容、合并,通婚、繁衍,強大、衰落,這些都是事物和人群乃至國家民族的一般規(guī)律。況且,游牧民族素來具有“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發(fā)展鐵律,如此這般的民族誕生和衍變也是常態(tài)。

游牧民族定居,其風習必然發(fā)生改變。保安族也是如此,他們就此停止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部分人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進入農(nóng)耕文明的懷抱,一部分人以金屬制造為業(yè)。

商業(yè)生產(chǎn)是高于農(nóng)耕文明的一種經(jīng)濟和生產(chǎn)形式。隨后,保安族當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鐵匠、金銀匠、木匠、鞋匠,并且逐漸嫻熟和興盛起來。

自身需求之外,還有周邊的其他民族。

正是這種技藝和需求的不斷增加與他一生,使得保安族的金屬制造業(yè)得到了持續(xù)有效的發(fā)展,進而成為他們民族的一種天性和技能。

臨夏的朋友說,保安族的腰刀種類很多,每一種很有特色,出名的有“什樣錦”、“什樣錦雙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線”、“蒙古刀”、“哈薩克刀”、“魚刀”“雙落”、“滿把”、“扁鞘”等。

工具是藝術的初始形態(tài),一旦競爭激烈,或者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為出奇制勝,制造者必定要在質量上、美觀度上下功夫,求多樣,以滿足不同購買者的趣味和用途。

去一家傳統(tǒng)制刀人家里,一進門,就嗅到濃烈的鋼鐵味道,讓人感覺粗糲,又有血性和英雄氣。主人說,鍛造一把好刀可不容易呢。按照古時的要求,光工序就有80多道,最少也要30多道。一般來講,要把選好的鐵反復鍛打,劈開加鋼,再淬火。做刀柄時候,黃銅片、紅銅絲、白鐵絲、牛角、塑料等材料要分別加工,疊合膠鉚,雕上各種圖案,拋光打磨,過程很復雜。

刀面上一般刻七顆星、五朵梅、一條龍、一把手等圖紋;刀鞘大多數(shù)是鐵鞘銅箍,配以鋼制鑷子,既美觀,還能防止刀體從鞘中滑出。

去參觀他鍛制好的腰刀,真可謂琳瑯滿目,似乎腰刀世界,冷兵器陳列館。

但凡鋼鐵之物,銳利之器,總是能讓覺得一種森然之氣。

其中最漂亮的腰刀,還是“什樣錦”,刀柄均用什樣錦鑲嵌而成;金黃、翠綠、湛藍、黛黑、銀白、桃紅等圖案繽紛奪目。

刀鞘銀白,裹有棗紅色銅箍,鞘上端還掛著一枚紫銅環(huán)。

很顯然,保安腰刀,藝術品質第一,工具性次之。外表華貴,還有些浪漫氣息;握在手中,則使人心生柔順與悲憫。

晚上吃飯,喝了點酒,一個當?shù)卦娙司谷灰矔▋?。其中有一支,居然提到了李道宗的名字?/p>

“摩天嶺擺了個龍門(呀)陣,

蓋蘇文損兵者喪命;李世民收兵者回(呀)長安,

登了個金鑾(嘛)寶殿。

張士貴滿門(哈)綁了個定,

尉遲恭寶鞭(啦)砸完;薛仁貴當上了平豆的王,

王府們修下的干散。皇上的叔叔是李(呀)道宗,

假金牌仁貴(哈)害了;坐牢者三年(嘛)救(呀)出來,

掛帥者征西(呀)去了。”

聽完,我有點驚奇。

這支花兒中提到的蓋蘇文、李世民、尉遲恭、薛仁貴、李道宗等都是唐代名人。蓋蘇文是高句麗強權一時的鐵腕軍事統(tǒng)治者,與唐作戰(zhàn)多次,最終被李世民、李世勣、李道宗等人率軍擊敗。公元670年,薛仁貴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境內(nèi))與吐蕃作戰(zhàn),多次失利,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最終與“欽陵(吐蕃大論,類似唐節(jié)度使一類的官職)約和而還”。公元634年,李道宗在青海湖東南出奇兵,痛擊吐谷渾可汗伏允所率軍隊,迫使其燒掉糧草,“輕騎入磧”;644年,李道宗隨李世民征伐高句麗,取蓋牟(今撫順)、破遼東(今沈陽東北),功勛卓著。646年,李道宗出任瀚海道安撫大使,大破薛延陀。

不過,李道宗貪財,也曾因此入獄,被削職。薛仁貴的武功謀略,并不如民間傳說的那么好。

英雄總是在民間“吃水”甚深,他們的事跡到處流傳,哪怕是目不識丁與他們毫無干系者。這種榮耀,當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吧。

隨后,朋友又唱了幾支花兒。從歌聲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蒼涼的迷醉,樸素的愛戀之心,樸實自然的情感表達,充滿人間煙火和土腥氣息。叫人心神純粹,溫情油然而生。

回蘭州路上,心想起那些花兒,忍不住學著輕唱了剛剛學會的幾句《花兒》:

“紅嘴鴉落的了一(呀)河灘,

咕嚕雁落在了草灘;

拔草的尕妹妹坐(耶)塄坎,

活像似才開的牡丹?!?/p>

朋友嘿嘿笑。我說這花兒多好,比現(xiàn)在很多的詩歌還好,那么樸素、真切,不做不裝的。只可惜,這樣美好的情感表達方式在今天已經(jīng)天塌地陷般地絕跡了,剩下的,都是花樣。

他點點頭。

回酒泉沒幾天,我收到一個包裹,打開一看,是一把保安腰刀,還有一本《中國花兒文化編年史略》。但沒有寄件人姓名地址。此后幾年,我原地搬家多次,前年又從巴丹吉林沙漠搬到成都。我一直把朋友送的幾把保安腰刀放在書柜最突出位置。每次看到,就想到臨夏——積石山——保安族,奇峰聳峙的黃河三峽,以及由此而向上的文成公主,以及在浩瀚歷史當中無數(shù)的向上者;想那些生生不息、流淌在人們嘴邊的“漫花兒”。

“清水們打得(嘛)磨輪子轉,

磨口里淌的是細面;

寧叫(嘛)皇上的江山們亂,

決不叫我倆的路斷。”

這種見心見性的情感,直達骨頭和靈魂的語言,清澈而坦蕩、直接而優(yōu)美,簡單而豐饒,充滿人的體溫和靈魂亮度。沒事的時候,捧起保安腰刀端詳,不自覺又想起臨夏,一個歷史縱深感極強,且有著多種文化意味及其生存景觀的地域,一切都那么自然坦蕩,趣味盎然,隨便每一處,甚至每一件物品當中,都滲透和攜帶了諸多的文化和歷史信息。當然,最為動人的,還是人以及他們用各種方式留在大地上的那些明亮痕跡。

歷史類散文篇十四

秦晉六年的蜜月濃情到秦晉三番的反目交惡,秦國歷經(jīng)了崤山之役而兩敗,背水一戰(zhàn)而告捷,終于劃定疆界于黃河西岸,秦國的版圖自此括盡了整個大關中,為之后秦的國都逐步東遷擴展了優(yōu)越的空間。

秦穆公之后的15代君王,強勢漸消,秦國屢遭內(nèi)憂與外患,一直處在被動挨打的弱勢。直到晉國一分為三,這才給了秦國一個喘息復原的機會,心懷復興穆公霸業(yè),崛起強秦帝國大志的'秦獻公可算是大福之命,如此天賜良機能不迅速動作呢。他認為收復失地,強秦復興的第一步就是遷都,只有把都城遷到戰(zhàn)爭前沿,才能使舉國之力奮起作戰(zhàn),最主要的是獻公自己便于一線指揮和決策,還有櫟陽水陸交通發(fā)達,水土豐茂,戰(zhàn)后將會為秦國的農(nóng)業(yè)與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具備如此戰(zhàn)略目光的政治家,秦國之幸甚!

遺憾的是秦獻公和秦襄公一樣,壯志未酬星隕于狼煙彌漫之時。

愚以為秦穆公對秦國的最大貢獻是摘掉了窮兵黷武的帽子,開仁德治世之風、賢良強國之策。秦獻公對秦國最大的貢獻是廢除了人殉這一原始野蠻的制度,開啟了農(nóng)耕與工商業(yè)齊頭并進的文明時代。

歷史類散文篇十五

我們知道,地球已經(jīng)有45億歲了。這樣一個老者45億年的歷史,確實是偉大的、威武的!在這45億年的漫長歷史中,最偉大、最威武,與我們?nèi)祟愱P系最為密切的,當屬距今約7000萬年的第三紀和距今約300萬年的第四紀了。

美國一位很著名的地質學家c.k吉爾伯特曾經(jīng)說過:“當一個地質學家完成了一項研究工作,并寫出最終綜合報告時,最長最重要的一章,將是對最近的和最短的地質時代的描述。”c.k吉爾伯特的這段話,最恰當、最深刻地說明了距今最近、為時最短的地質時代—新生代和第四紀在地質研究工作上的重要性。

關中地區(qū)是新生代以來沉降最強烈的地區(qū)之一。據(jù)地質鉆井可知,關中地區(qū)新生代以來沉降最大區(qū),其幅度竟大于5000米。這樣大的沉降幅度,可同世界上沉降最劇烈的盆地相媲美。

關中地區(qū)的新生代和第四紀的地質歷史是極其豐富的,它是研究新近地質時期歷史的典型地區(qū)之一。在關中地區(qū),位于其東南部的藍田一帶,則更具有典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梢哉f,藍田地區(qū)是新近地質歷史的博物館。

我們這里所說的“藍田地區(qū)”,包括行政區(qū)劃上的藍田、臨潼、渭南三縣的大部分,還包括西安、長安和華縣的一部分。這個地區(qū)的東、南兩面為秦嶺山脈,西到?jīng)汉?,北以渭河為界?/p>

藍田地區(qū)自19世紀末期起,許多學者就在這里進行過地質調(diào)查。我國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楊鐘健和古人類學家裴文中,早在1934年就對藍田地區(qū)的新生代地質進行了詳細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陸續(xù)有不少地質系統(tǒng)、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等,在這里先后開展了地質調(diào)查工作,并有很多重要發(fā)現(xiàn)。尤其是1963—1965年期間,在地質部地質研究所和地質力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地質學院、西北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所屬的地質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等單位的共同協(xié)作下,對藍田地區(qū)新生代地層等進行了多學科的深入研究,并先后出版了《陜西藍田新生界現(xiàn)場會議論文集》、《陜西藍田新生界》等綜合性研究報告和多篇研究論文。這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地學界影響很廣,也說明藍田地區(qū)是一個研究新生代地層、古脊椎動物、古人類、古氣候、第四紀冰川等科學的重要地區(qū)。

藍田地區(qū)是一個新生代地層很發(fā)育的地區(qū),地層時代齊全、層序完整、厚度大,極具代表性。屬于第三紀的地層,除未發(fā)現(xiàn)古新世地層外,其余各時代地層均有發(fā)現(xiàn)。藍田地區(qū)是我國目前在黃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最完整的陸相地層分布區(qū),可以作為華北及更廣大地區(qū)地層的對比標準。距今3000萬年的晚始新世紅河組、始新世—漸新世的白鹿塬組厚度約400米;距今約萬年的中新世冷水溝組厚度約80米,寇家村組厚度約60米;距今約1000萬年的上新世灞河組厚度約300米以上,藍田組厚度約70米。這些地層,在研究新生代地層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而最具研究意義的,當屬上新世地層了。科學家們通過對藍田地區(qū)上新世地層的研究,打破了我國北方過去對上新世地層的籠統(tǒng)劃分方法。上新世地層在我國北方分布是非常普遍的,它是一套含有三趾馬化石的紅土地層,人們通常稱其為“三趾馬紅土”。藍田地區(qū)的三趾馬紅土,在巖性和所含化石上,非常明顯地分作下部的灞河組和上部的藍田組。這樣的地層結構,說明上新世的“三趾馬紅土”是可以再分的,從而把我國上新世地層的研究工作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除過藍田地區(qū)的第三紀地層外,這里的第四紀地層,同樣也具有典型意義。第四紀地層分布廣,地層時代比較齊全,層位關系也很清楚。通過研究,可以將藍田地區(qū)的第四紀地層分作早更新世的三門組和陽郭組,三門組地層出露厚度40—120米,陽郭組厚度一般為20—30米;屬于中更新世地層的泄湖組,厚度在100米左右;晚更新世地層可以分作早期的焦家灣組、中期的乾縣組和晚期的馬蘭組,焦家灣組厚度約30米左右,乾縣組厚度20—30米,馬蘭組厚度十幾至20米;屬于全新世地層的有早期的半坡組和晚期的現(xiàn)代堆積層。從藍田地區(qū)第四紀地層的成因類型上來看,比較復雜,既有土狀堆積、河流堆積、湖泊堆積,還有冰水堆積、冰磧和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堆積。這樣齊全的和復雜多樣的地層特征,為研究第四紀的地質歷史提供了有利條件。

藍田地區(qū)的新生代地層中,在不同時代的地層中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的動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這些化石,種類豐富、地層層位確切、研究程度較高,為地層的對比工作帶來了方便。

另外,藍田地區(qū)的古人類化石、冰川作用遺跡等等,也為研究新生代以來地質歷史變遷、古氣候變化、人類起源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藍田地區(qū)是新生代、第四紀地質博物館,是我們研究新生代、第四紀的很好場所,是進行地質地理實習的極好地區(qū)。

19xx年12月。

歷史類散文篇十六

最近讀史,才知道在南海九段線最南端旁邊,有一個由272個小島組成、面積2100平方公里的安波那群島(即現(xiàn)在印尼的納土納群島)曾經(jīng)存在一個華人建立的王國。

漢代前,我國稱安波那群島海域為“漲?!薄?5世紀初,明船下西洋時稱“漲海”為“石塘”、“石塘嶼”、“萬生石塘嶼”等。據(jù)鄭和船工曾氏后裔講述,明朝宣宗癸丑年,船隊官員回國,考慮到“萬生石塘嶼”是我南海重要門戶,自鄭和下西洋始,就代表朝廷直接管理,加之島上還留存有不少營房等生活設施,故此,于是船隊官員上奏朝廷,請示是否放棄駐守“萬生石塘嶼”?宣宗皇帝得悉,當即賜字“萬生嶼,安不納”。此后,一個叫曾沅芳的和一干船工,帶著皇帝手諭及各自家眷上島住了下來,在相當長時間里,島上住民互幫互助,親如一家,一直享受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為紀念和感謝皇恩,住島人員又管“萬生石塘嶼”叫“安不納島”,意即安居該島,永不納稅。又因是受皇帝諭旨住守該島,就意味著此島是中國皇朝的直轄地。清兵入關后消滅了南方的南明政權,在廣東沿海島嶼上堅持抗清的幾百殘兵和幾百家不服滿清統(tǒng)治的漁民逃到了南洋安不納島謀生,廣東省潮州人張杰緒,在荷蘭人入侵前在此建立了海外王國,自任國王,但不敢使用國名,怕清朝皇上治罪,安不納島事實上成為華人的一個獨立王國,從鄭和下西洋算起,中國國民對該島實際管理長達200多年。之后,荷蘭人入侵,乘機滅了張氏王國,后開始了一系列的去華活動,將安不納島名改為安波那島,后又將安波那島更名為納土納島,意圖是想割斷與中國的文化聯(lián)系。印尼獨立時,荷蘭殖民者把納土納島移交給了印尼,這個本來屬于華人開拓、管理的地方,于是成了印尼的領土。

與安波那群島隔海相望、相距200多公里、面積74萬平方公里、號稱世界第三大島的南洋婆羅洲(即現(xiàn)在印尼加里曼丹島)也曾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華人海外國家,就是1776年由來自廣東梅州的羅芳伯建立的蘭芳共和國。

羅芳伯來此之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早有許多人來到加里曼丹謀生。他們大都集中在該島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帶打工。有的在農(nóng)村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則在山區(qū)開采石油和煤礦。當?shù)氐淖匀粭l件和生活環(huán)境極為艱苦,由于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為了生存,他們需要團結互助,于是自動結成了不少類似“同鄉(xiāng)會”的組織。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羅芳伯與百余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來到盛產(chǎn)金礦和鉆石的婆羅洲(即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加里曼丹島)。起初,芳伯以教書為業(yè),他有文化、有膽識、有才能,又懂武術,身體壯實,既能團結僑胞,又能與當?shù)赝寥撕献鳎钍墚數(shù)厝嗣窈腿A僑的`擁戴。加里曼丹島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fā)展交通,但其時該島內(nèi)部各大小采礦公司之間互相爭斗,外部又有來自印尼的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nèi)憂外患極為劇烈。羅芳伯在站穩(wěn)腳跟后,積極聯(lián)絡蘇丹和當?shù)赝磷孱^人,成立華僑與當?shù)孛癖娤嘟Y合的軍隊,奮力擊退外來入侵者,取得了東萬律的管轄權。

1776年,羅芳伯根據(jù)當?shù)厝嗣竦囊庖姡詵|萬律為首府,著手建立“蘭芳公司”,這是一個類似于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1777年改稱“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一致?lián)泶魉麨樵?,元首稱為“大唐總長”或是“大唐客長”,意思是華人作客海外的首長,而當?shù)赝林用駝t稱其為“坤甸王”。其首領的傳承不是家族世襲制,而是類似于民主選舉和禪讓的形式。后來,蘭芳共和國將其管治很快擴大到婆羅洲全島。

羅芳伯這些人,都是滿清國的平民百姓,因為在故鄉(xiāng)太窮,不得已下了南洋。雖然飄泊海外,但仍然是滿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墳墓祠堂,以及親友家眷,都在國內(nèi)。他們?nèi)绻粤橥?,對滿清皇帝來說,仍然屬于反叛。抄家挖墳毀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來的,甚至還會派兵出海,進行征伐。所以,羅芳伯他們不敢自立為王。事實上,羅芳伯建立蘭芳國后,在華人圈里根本不敢稱為國,只能稱為蘭芳公司,或者蘭芳大總長。這當然有害怕告發(fā)的原因在內(nèi)。

為求獲得安全保護,蘭芳共和國請求向清政府稱潘,清政府沒有應允。荷蘭殖民者在15就侵入印尼,16成立了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不斷在印尼諸島進行侵略擴張。荷蘭殖民者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并不斷派兵侵擾。羅芳伯等領導人認為,如果僅僅依靠蘭芳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鎮(zhèn)住荷蘭人。

于是蘭芳國向清政府成功開展貿(mào)易。蘭芳也借助此點,向外制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jīng)是清朝的藩國。此舉果然唬住了荷蘭人,當時的清朝正處于康乾盛世,荷蘭人擔心對蘭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對,他們不得不停止對蘭芳的騷擾。

到了晚清時期,荷蘭人認識到清朝已經(jīng)衰弱,無力顧及南洋。于是荷蘭人趁著1884年中法戰(zhàn)爭之機,入侵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人民在大總長的領導下,一方面全力進行抵抗,另一方面火速派人請求清朝派兵支援。但此時,清朝自身的統(tǒng)治已搖搖欲墜,根本顧不上去援救蘭芳。得不到清朝的支持,武器裝備又與侵略軍相差很遠,蘭芳共和國終于被荷蘭殖民者滅亡。不過,由于害怕清朝做出反應,荷蘭當時還不敢公開宣稱已經(jīng)滅亡蘭芳,而是另立了一個傀儡以便進行統(tǒng)治。直到19清朝滅亡后,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地區(qū)的占領,前后存在1。

真是太遺憾了,清政府的極度無能,連老百姓甘愿奉送的如此大片疆土也無力接納。

歷史類散文篇十七

歲月悠悠,彈指一揮。追尋古人遺留下的塵土,漫步在歷史長河,走進那充滿詩韻的人生。

手捧一卷泛黃的詩經(jīng),傳透過歷史的窗戶,似乎又看到了那猛浪若奔的汨羅江。一個頭戴巍峨之冠,身披蘭草之服的男子佇立江邊。江水激起千層浪,似乎在警告他的靠近。耳邊回憶起漁人的話“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他苦笑一番,脫去了那沉重的高帽,縱身而躍。百姓的哭聲,國家的衰亡,化作他眼角的淚水,與他一起,沉入冰冷的江水中。

轉身來到那個天高云淡的秋日,發(fā)現(xiàn)他正一手握著一壺酒,一手拾著幾株秋菊,悠然地從東籬出發(fā)。轉至南山,黃昏的一切都情意濃濃。山谷被染成昏黃色,溫柔而又靜謐,呈現(xiàn)出一副奇美的景象,似乎在歡迎他的到來;巍峨的高山直插黃天,連綿不絕,令倉促的內(nèi)心平息下來;河面閃耀著金光,一瀉千里,載著他的思緒奔向遠方;他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這暮色帶來的美好。

那日,忽然瞥見他在高樓之上獨酌。舉著一尊心愁,邀明月疏星共飲,對著自己的影子傾訴。寒風吹起他單薄的衣服,似空中獨舞。遠處皇宮傳來熱鬧的歌舞聲、君王的嬉笑聲、奸臣的`奉承聲、在他耳中是那么刺耳。孤獨的他重重一嘆,望著高高的寒月,一股悲涼之感愴然升起。

站在他的背后,看著他奔走南北之間;看著他屢遭打擊;看著他的身體漸漸衰弱,我的眼睛如同蘸上辣椒水,心中不忍。果然,他又從裹藏的被窩爬起,扛著困意,在寒冬中揮動著僵硬的手。就這樣,在一個個深夜中,他默默地努力。最后,在那黑暗的近代中,他爆發(fā)了,帶領民族走向光明大道。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23695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