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10:11:15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大全(19篇)
時間:2023-12-15 10:11:15     小編:紫薇兒

教案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編寫教案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將教案范文與實際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一

1.讓學生在觀察、畫圖和交流等活動過程中,認識射線和直線,掌握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及其聯(lián)系。了解從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并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2.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會用符號表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相應的讀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能應用所學知識描述生活現象。

教學過程。

一、感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教師打開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墻壁上。

提問:在墻上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里發(fā)出的?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線段。

提問:線段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根據線段的特點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為什么?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出示教材第16頁的情景圖。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為什么?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么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著畫一畫。

學生畫出的圖形可能有:

反饋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二、認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學生畫出的圖形可能有:

師生共同評價,并通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提問: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三、形成概念在比較中整理。

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板書。)。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學生口答,并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四、知識延伸在實踐中提煉。

1.畫一畫。

提問:如果老師要你畫一條線段、射線、直線,你會畫嗎?(學生按要求畫圖)。

再問:如果老師要你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射線、直線,你會畫嗎?為什么?

談話:如果老師要你以一個點為端點畫一條射線,你會畫嗎?試一試從這個端點能畫幾條這樣的射線?(學生嘗試畫圖)。

小結:從一點起能畫出無數條射線。

談話:如果老師要你經過一點畫一條直線,你會畫嗎?可以畫幾條?先想一想,再試一試。

小結:經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

提問:如果老師要你經過兩點畫一條直線,你會畫嗎?可以畫幾條?

學生嘗試畫圖,并組織交流。

小結: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說一說。

談話:其實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這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3.想一想。

談話:這只是我們憑生活經驗得出的結論,如果量一量呢?請同學們動手量一量。

學生反饋測量結果。

談話: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

讓學生在紙上畫兩個點,量出它們之間的距離。

五、角的概念在自學中獲取。

談話:我們在二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角。請大家想一想,關于角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么。再打開課本第17頁,自學例題,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對于角,你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提問:你能畫一個角,并標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活動后,師生共同評價。

六、練習拓展在辨析中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圖中有幾條射線,組成了幾個角?它們各是什么角?

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思考,明確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七、回顧反思在生活中延伸。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延伸:在我們的生活中藏著很多數學知識。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應用,同學們課后可以繼續(xù)找一找,看一看,并將你的發(fā)現與其他同學分享。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tǒng)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能準確測量,收集數據。

教學準備: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復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復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么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匯報、記錄數據。

1、把測量的數據匯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tǒng)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tǒng)計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內容?

五、課堂總結。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課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質量單位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進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質量單位概念。

2、能夠用老師提供的稱,來稱量物體質量。

教學難點:

鞏固對質量單位實際概念是認識。

教學準備:

天平,盤稱,適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請同學們想一想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實踐、操作領悟新知。

1、稱一稱。

要稱我們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稱。這些稱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們來重點實踐一下生活中最常見的盤稱和電子稱。

出示掛圖稱水果、蔬菜。

1千克蘋果有多少個?能把書中的蘋果數一數嗎?你們想自己稱一稱嗎?

(3)分組活動。

明確活動要求:各小組把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各稱出1千克。再數一數各有多少個。

(4)剛才我們使用了盤稱稱物品的質量,是用什么作單位?請小組長上來匯報一下本組稱的結果。

(5)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大家發(fā)現1千克的水果、雞蛋有幾個。魚有幾條?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們帶來的其他日用品的質量有多少嗎?你估計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計的結果寫到書上。

(2)稱一稱,驗證學生估計的結果。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1題。

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2題。

3、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9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四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整十數的口算加減法。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通過用數來描述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和作用;能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整十數的口算加減法。

教學難點: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教具準備;情景圖、小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上個星期天,我們的手拉手學校的同學來到了青島,你們看看,他們都參觀了咱們城市的哪些地方?(學生回答)。

請學生找出信息,并讀出信息.

(學生可能有些數讀不出來)。

師適時小結:看來這里有很多新的數,我們還不能很準確地讀出來,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和學習“千以內的數”(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究、建立數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塊(10塊)。

談話:你能估計一下這里有多少個方塊嗎?請你數一數。

(學生進行初步地數數體驗)。

提問:我們是怎樣數的?(學生可能回答:一個一個地數)。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一]。

繼續(xù)提問:我們還可以怎么數?(學生可能回答:2個2個地數、5個5個地數)。

教師對學生多種數的方法都要給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塊(100)。

談話:你能估計這堆方塊有多少塊嗎?

(學生進行估計,可能回答50塊或80塊)。

課件演示:一排10個方塊,共10排。

提問:現在你知道有多少個方塊嗎?你為什么能一下子說出是100塊呢?

引導學生理解以10作單位清楚、方便,并板書[十]。

請學生隨著課件一十一十的數一數:10、20、30……90、100。

(3)出示更大一堆方塊(1000塊)。

談話:你現在還能估計這堆方塊有多少個嗎?

(學生再次進行估計)。

課件演示:一板100個方塊,共10板。

提問:現在知道有多少個方塊嗎?你為什么也能一下子說出是1000個方塊呢?

引導學生理解在這里以100作單位,能更方便地數數。板書[百]。

請學生隨著課件一百一百的數一數:100、200、300……900、1000。

(4)進一步感知1000這個數。

(學生根據數的過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1000。)。

引導學生開火車數數:

一百一百地數,從100數到1000。

一百一百地數,再從1000數回100。

2、認識計數器上的“千”。

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在計數器上撥出一百二十五嗎?

(學生自己嘗試撥數)。

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

讓學生在回憶前面所學計數器上數位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繼續(xù)提問:你知道從右邊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嗎?

(學生利用遷移規(guī)律認識千位)。

3、活動體驗。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出示一本筆記本]。

談話:請同學們看,這本筆記本有100張紙,1000張紙有這樣的幾本?

請學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勢,比劃一下1000張紙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簽]。

提問:這袋牙簽有200根,多少袋牙簽是1000根呢?

學生能夠估計出大約5袋牙簽是1000根。

教師呈現1000根的牙簽,讓學生進一步感知1000這個數。

(3)[出示一本書]。

學生從估計簡單的文字數量到估計稍多一點的文字數量,逐步感知千以內的數。

(4)生活中感知:

提問:

我們的階梯教室能坐500人,幾個這樣多的人是1000人?

我們班同學40個,多少個班的同學大約有1000人?

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舉出你身邊的例子呢?

4、數數練習(一個一個地數):

(1)從195數到204。

(2)從407數到414。

(4)從989數到1000。

5、學習寫數:

談話:剛才我們學習了讀數,你能試著寫出這個數嗎?寫125。

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寫的方法,并向學生介紹習慣的寫法是從高位寫起。

練習寫數。

談話:同學們仔細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樣寫呢?(學生自己試寫)。

三、解決問題,實際運用。

談話:其實,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數。我們來看看我們身邊的數!

1、談話:剛才我們在情境圖上看到了很多的數,現在你能準確地讀出這些數嗎?

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出示:溫州大橋全長6977米,橋塔有50層樓那么高。184根鋼索,把寬27米、跨江400多米的巨大橋身托了起來。橋面上有6條行車道。399根雙叉燈柱整整齊齊排列在兩旁。

請學生自己先讀,并且在小組中交流。

3、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數,你們也搜集了不少吧,請你們相互交流,匯報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數。

4、猜數游戲。(以“幸運52中猜價格”為形式)。

(1)吸塵器150元。

(提示語以“少了”或“多了”為標準,如:生說100,師說少了,生說200,師說多了等,直到猜中為止。)。

(2)羽絨服789元。

(方法如上。)。

(3)消毒柜999元。

(改題提示為:它的價格是一個三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字都相同。是最大的三位數,與最小的四位數1000非常接近,請學生以此為例進行猜測。)。

5、拓展游戲活動:。

談話:有兩個小朋友在做一個轉盤游戲,我們來看看:轉盤轉到了3、6、9,這三個數能組成哪些三位數,請你們把它們寫出來。

學生交流結果(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課總結,不斷升華。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五

課型:練習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學生能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學生能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實際觀察,然后再交流辨認的方法。

2、自主練習2.3。

這是具有現實情境的看圖題,先讓學生獨立辨認,然后集體交流。

3、我學會了嗎。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二、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三、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六

style="color:#125b86">

教學內容:課本第76~77頁。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初步體驗用一句口訣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方法。

2、經歷分析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與同伴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體會用一句乘法口訣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相應的除法算式的方法。

教學方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觀察信息窗,說說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墻上掛著5件標本,每件標本用了兩只蝴蝶。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生思考作答,師板書:一共用了幾只蝴蝶?

二、探索用一句乘法口訣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所用的乘法口訣。師板書:2×5=10(只)。

口訣:二五一十。

引導:根據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還能想到求什么?

如果求做看了幾件標本,怎樣列式?10÷2=5(件)口訣:二()一十。

如果求每件標本用了幾只蝴蝶,怎樣列式?10÷5=2(件)口訣:()五一十。

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說說算式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體會:運用一句乘法口訣是怎樣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77頁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交流時,要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求的是什么問題,是用哪一句口訣來計算的。

2、課本第77頁第2題。選擇三個數字,列出乘除法算式。

3、課本第77頁第3題。綜合運用乘除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觀察畫面,先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列出算式。引導學生根據一組信息提出三個數學問題,并列出三個算式。

4、課本第77頁第4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分物品的活動鞏固除法的計算方法。交流時,重點說明是怎樣解決的,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2×5=10(只)。

口訣:二五一十。

教后反思:這節(jié)課。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七

教科書第84頁例2、例3、例4及相應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掌握時間計算的基本方法。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你們去過游樂園嗎?

學生激動地高聲答道:去過!

教師:游樂園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歡玩的是什么?

學生1:有碰碰車、摩天輪、過山車。我最喜歡玩過山車!

學生2:還有海盜船、旋轉木馬。我喜歡玩旋轉木馬!……。

教師:有這么多?。∧侨绻ビ螛穲@玩的話,一定要花不少的時間吧!

學生們肯定地答道:嗯!

教師:你們會計算經過的時間嗎?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全班匯報。

學生1:我1時1時地數,從2時到3時經過了1時,從3時到4時又經過了1時,一共玩了2時。

學生2:我用減法做,4-2=2時,小紅在游樂園里面玩了2時。

教師小結:計算從幾時到幾時經過的時間,可以1時1時地數,也可以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

2.教學例3。

教師:第二天,小紅去上學。算一算,她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課件出示例3圖,引導學生觀察:小紅是什么時間離開家的?什么時間到達學校的?)。

學生獨立解決,并匯報。

方法一:小紅出發(fā)時,分針指向1,到校時分針指到5,從1到5是4個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紅出發(fā)時是8時5分,到校時間是8時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處煟赫f一說你喜歡哪種方法,說出喜歡的理由。

嘗試練習:“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3.教學例4。

教師:小紅所在的學校在周末舉行了春季運動會。(課件演示運動會的場景)看,緊張激烈的比賽開始了。拔河比賽從8:30開始,9:40結束(板書: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賽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誰愿意介紹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30是1時,9:30~9:40是10分,所以經過了1時10分。

方法三:可以用減法,9時減去8時是1時,40分減去30是10分,所以經過了1時10分。

教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你喜歡哪一種?說一說,單項賽用了多長時間?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

小結: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深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生生互動,互相說一說自己參加的一項活動經過的時間。

(2)小強的星期天。

先計算經過的時間,再填在書上。

(3)出示課堂活動第3題情境圖,說一說有哪些活動,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時間,課后再實際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時間過得真快,一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對于時間,你想說些什么?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八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30頁至32頁。

教材分析: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單位,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觀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米”不多,對長度單位缺乏明確的認識。教材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認一認、量一量、想一想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測量長度的工具米尺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了解1米大致長度,從而初步建立1米長度的表象。教材還根據需要編排了一些讓學生實際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和估計長度的練習。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了解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會用米尺度量物體的長度,并培養(yǎng)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學準備:米尺、卷尺、1米長繩子、跳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可能出現回答:

學習尺子;學習長度;米到底是什么;(當學生出現各種回答時,問為什么會想到學這個)(評價:猜想要有根據)。

2、師: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誰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學生提到一種尺時,教師盡量出示實物)。

(1)長尺、三角尺:做作業(yè)時可以用來劃線,可以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卷尺:測量比較長的距離。

(3)米尺:教師在黑板上劃線用,測量物體的長度。

3、師:哪些地方或什么時候要用到尺子?

學生可能出現回答:

劃線的時候;體檢時量身高時;跳遠比賽時;。

4、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處,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米尺”。

二、介紹米尺。

1、(出示米尺實物)師:這是把米尺,請你仔細觀察,你觀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樣的?(學生個別回答)。

學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長長的,兩面有有線和數(都有些什么數啊?)。

2、師:米尺上的線我們叫刻度線,米尺的兩面都有線和數,其中一面的數是從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從1到99,請同學們找到這一面,其實1的前面還有一個0,99的后面還有一個100(媒體出示尺的兩端),從0刻度線到100刻度線的距離就是1米。(板書:1米)。

3、介紹米:師:米是國際長度單位,它的單位符號是“m”。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并書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觀念。

1、感知1米的長度。

(1)師:每個同學手中有一根1米長的繩子,請你輕輕地拉起繩子的兩端(教師同時示范),這時你兩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動,輕輕地放掉繩子,看一看,你兩臂伸得多少開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繩子,直接用手比劃出1米有多長,試試看,如果實在有困難就請繩子再幫你一次忙。

(3)反饋: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選一個學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給他量一量(同組同學量)。

(4)小組合作,一個同學用手勢表示出1米,一個同學量。

(5)全班用手勢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老師測量其中幾個同學。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師:老師把米尺豎放,看一看,從老師的腳底到哪里是1米?

(2)請你估計估計,如果在你們身上,1米可能會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從腳底到哪里是1米?(每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組從哪個學生開始)。

(4)反饋: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高?

為什么1米到老師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個固定的長度,是一樣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會到不同的部位)。

3、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長、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長,那么請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的?(黑板的寬,門寬……)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時量,并講授量的方法。

(量時0刻度線對準要量物體的一端,從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計員。

1、估計門的高度。

(1)先學生個別估。

師: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小小估計員。請你能估計一下這扇門的高度,你覺得這門的高度大約是多少?把估計的結果寫在紙條上。

學生個別估計。

(2)驗證,教師大致測量,學生把測量結果填進表格。

(3)估得這么準,你們是怎么估計的?

(表揚估計得準的同學,估計有根有據)。

2、估計黑板的長度。

師:我們上課用的這塊黑板有多長呢,請你估一估。

(1)學生自由估計,把估計結果寫在紙上。

(2)驗證:

a、估計得是不是準,量一下就知道,誰愿意上來量一下?

b、一個人行不行,要不要請助手?(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c、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并思考,測量長度是幾米的物體的時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個記號,然后從記號那里開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還可以用什么尺來量?)。

3、先估計,后測量。

教室的長大約是(8)米。

教室的寬大約是(6)米。

講臺桌的高大約是(1)米。

跳繩長大約是(2)米。

(1)估計:請你估一估這些物體的長度。

(2)分小組測量,選一組測量教室的長,一組測量教室的寬,一組測量講臺的高,其余組測量跳繩的長,音樂開始時開始測量,音樂停止時停止,如果音樂停止前已經測量完的小組可以輕輕地去測量你想測量的物體的長度。

(教師到組指導,特別是測量跳繩的一組,測量軟的物體時該注意什么。)。

五、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六、活動:

1、從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約要走幾步?

測量了教室的長,那么那么長的距離,我們走要走幾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

課本75頁內容,樹林醫(yī)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領悟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用紙條來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之間比多少的關系。

教學準備:

紅色、綠色的紙條,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復習舊知。

昨天學習的數量關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練習。

1、第3題。

讓學生先說信息,再借助紙條來列算式。集體訂正,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第4題。

游戲:先看懂圖意,明白小芳說的話(我卡片上的數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題。

練習時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qū)動物種類的資料,從中獲得數學信息,然后提出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解決。

4、第6題。

讓學生先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再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編制7的乘法口訣,學會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探索新知識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

2、“倍”的意義及應用。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利用操作和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并探索“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4)學會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發(fā)現、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fā)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9的乘法口訣。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編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訣。

(2)會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實踐活動:看一看、擺一擺。

(1)利用主題圖復習第3、4、5、6單元的相關知識(觀察物體、角的認識、表內乘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價值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整數部分:。

十進制計數法;一(個)、十、百、千、萬……都叫做計數單位。其中“一”是計數的基本單位。10個1是10,10個10是100……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整數的讀法:從高位一級一級讀,讀出級名(億、萬),每級末尾0都不讀。其他數位一個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整數的寫法:從高位一級一級寫,哪一位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看尾數位上的數是幾,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數向前一位進1。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整數大小的比較:位數多的數較大,數位相同位上數大的就大,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較大就大,以此類推。

一、復習目的:

1、使學生在理解乘除法含義的基礎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訣,能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在通過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發(fā)展看見觀念。

3、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4、會用東南西北等詞語描述物體之間的相應的位置關系。

5、學會認讀鐘面上的時刻。

6、感受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二、復習重難點。

復習重點:使學生在理解乘除法含義的基礎上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訣,能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象形統(tǒng)計表,會填補相應的圖表,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且回答簡單的問題。

三、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所教的內容有:觀察物體、表內乘除法、方向與位置、認識鐘表、統(tǒng)計與猜測等內容。其中,本班學生掌握比較好的有:表內乘除法、觀察物體等內容;而對于方向與位置、認識鐘表這兩方面的內容比較差,較多的學生對方向與位置、不是很理解;空間觀念不強。

四、復習方法。

1、繼續(xù)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理清各單元知識要點。加強對表內乘除法的練習。在復習過程中查漏補缺,抓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將學生的零散知識集中起來,使知識縱成行、橫成片,形成互相聯(lián)系的知識網絡。

2、復習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練,在練習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采用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重點指導學困生,加強對中下生進行個別輔導,縮小他們與優(yōu)生的差距。

4、復習時有張有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五、具體復習安排。

1、第19周根據數學書上的期末復習安排,把整冊內容疏理一遍,并完成相應的配套練習。這一周,學生要能把各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簡單的整理和復習,并完成口算過關考核。

2、第20周針對各單元的知識點展開重點復習,側重點有:表內乘除法、認讀鐘面上的時刻、統(tǒng)計。

3、第21周綜合復習,教師把整冊內容整合在一起,考核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考核中暴露出的問題,再次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一

>五、小結:

1.同學們,在這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呢?教師先請學生們回憶還可以小聲地與同桌進行交流。教師把圖形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組合圖形。

讓學生感受圖形的美。

1.教師請學生觀察教材第32頁這些圖案,說一說,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

2.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怎樣才能得到這些圖案?那就請你來動手試一試、看一看。3.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圖案都是我們現在所學生的平面圖形經過數字中的平移、旋轉對稱等知識得到的,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桌布圍巾花布等等,所以只要你學會觀察生活就能夠用知識去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使他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4.匯報并講解。

(1)指名講解設計說明。

(2)再指名講解設計說明。

(3)小組內修改。

5.自由發(fā)揮設計。

注意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平移和旋轉等。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講解。

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讓學生在設計圖形中感覺圖形的美。

這些圖形經過人們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許多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些妙趣橫生的圖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一個圖案,每位同學都來嘗試著畫一畫說一說,探索一下其中的奧妙。

(1)以小組為單位設計。

(2)指名匯報。

(3)小結并尋找規(guī)律。

學生獨立設計教師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

圖案欣賞。?。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4頁總復習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歷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余數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余數為什么要小于除數。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揭示課題。

(一)游戲活動: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可以每組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后,開始搶答游戲。

(課件依次演示:)。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lián)系。

(一)復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多少只?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后列式并計算。

3.學生匯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么乘法口訣?

(3)第三題余數是多少?余數與除數有什么關系?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除法與有余數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并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復習混合運算。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3)根據分類結果分別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學生計算。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復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復習混合運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系。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40個圖形中有()個。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復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談話: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三

在數學課上二年級數學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二年級數學老師的教學工作離不開二年級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是他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二年級數學青島教案設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畫銳角和鈍角。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找角、畫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課堂中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復習鋪墊。

師:關于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生:我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一個角。

生:像國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1、給“角”分類。

師: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學具卡片,先獨立思考,你按什么標準分類?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說一說。

(1)分成兩類:一類是直角,一類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類:直角分一類,比直角小為一類,比直角大的可以為一類。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1號角和3號角就比直角大?而4號角和5號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較。(驗證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和所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直角邊和角的一條邊重合,這樣就可以比較這個角的開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稱。

師:在這三類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實其他兩類也是叫的兄弟,一個是直角的弟弟,一個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說4號角和5號角是直角的弟弟嗎?(比直角小)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銳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今天我們就老學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師:角家族我們認識了銳角、直角和鈍角。

師:那么給這3個兄弟排排隊吧,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板書:鈍角直角銳角)。

第1個問題:什么樣的角水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

第2個問題:用什么辦法開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

師:(得出結論)和直角比,開口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來,但開口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我們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來驗證。

師:既然大家已經找到好辦法了,我們在來用一用,看看我們的高招靈不靈。(課件出示幾個不用的角,請同學來判斷)。

教師出示兩張實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請同學們到前面來驗證。

師:看來這樣的問題難不倒大家,課件出示,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倒題。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實數學知識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等待大家去發(fā)現。

4畫“角”。

師:既然我們認識了銳角和鈍角,想不想畫一畫,那誰來說一說,你想怎么畫一個銳角或鈍角呢?(先畫`````后畫`````)(課件出示畫法,請學生來畫)。

師:你能試著畫一個盡可能小的銳角和一個盡可能大的鈍角嗎?

三、教畫人物簡筆畫。

師:角在美術中也有妙處!在美術中有一種畫叫人物簡筆畫,它是非常簡單的圖形拼擺起來表示人物的一些簡單動作,像這樣用圓表示頭部,用線段表示身體,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師:請同學試著創(chuàng)造,用我們學會的角來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創(chuàng)造出那些姿勢。(學生作品展示)。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2.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揭題。

(一)復習鋪墊:(出示題目)。

1.計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聊天導入。

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小草發(fā)芽了,花兒開了,又是一年新的開始,小刺猬也有了一個新的生意,瞧,它的鮮花店開張啦。(出示教材情景圖)。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問: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大家提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們要知道什么條件?

4.針對第一種方法,重點講述: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既有減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減法?(意義上來多說。)重點強調。

5.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錢?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

在大部分學生計算好以后,組織匯報。

6.及時總結:

在一個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我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組織智力大闖關:

第一關:(分男女生比賽)。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學生說運算順序,叫6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關:森林醫(yī)生:書上練一練:3題。

第三關:解決問題:書上練一練:1、2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鞏固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區(qū)分、應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目標解析:

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在復習克和千克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的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在復習簡單推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克和千克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一)回顧復習過程請學生回憶已經復習過本學期的哪些內容,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復習克和千克、推理這兩部分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復習克和千克。

1.梳理。

(1)說一說,你在水果店買東西時都見過什么?

(2)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質量單位有哪些?

2.直觀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會想到什么?

(2)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或者1千克?

(3)實物展示:1片口香糖約重1克,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

3.進率關系。

(1)已經明確了克和千克是質量單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2)說一說多少塊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鹽同樣重?

4.測量。

(1)測量物體的輕重要用到什么?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說一說自己所認識的秤。

5.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第3小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7題。

要求學生課前調查,填寫調查結果,課上根據調查結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質量的關注,通過操作、提問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在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說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

(二)復習推理。

1.復習推理(一)。

(1)創(chuàng)設情境:李冰、王明、張強、夏雨一起排隊上車。張強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間,夏雨是最后一個,李冰不是第一個。請把他們的名字從前往后寫下來。

(2)思考:你先確定誰的位置?為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推理的過程,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

(4)指名說一說推理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同學補充,引導學生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2.復習推理(二)。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教師注意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推理重在過程,復習中讓學生經歷想推理過程、說推理過程、演示推理過程、觀察推理過程等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對推理的方法進行提煉和改善。讓學生明確推理時一般要找到一個關鍵句,作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數的方法,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這樣提升了效果,學生也能輕松接受。

三、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你能用我們今天的復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四

教學內容:《統(tǒng)計——生日》數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提出問題。(播放生日快樂歌)。

師:同學們今天是淘氣的生日,我們一起來為他唱首生日歌慶祝慶祝好嗎?(學生立即興奮起來,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來)淘氣說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是在哪個月份出生的?屬于哪個季節(jié)?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

師:到底你們說對了嗎?請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師: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在哪個季節(jié)出生的嗎?在小組里和你的伙伴說說。

師:看來,有的同學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學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學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呢?(教師表情疑惑)。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自己的意見)。

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

1、調查準備。

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調查我們每個大組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

師:下面我們就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調查。你們想怎樣去調查?

生1:可以讓在春季過生日的同學站在一排,在夏季過生日的同學站在另一排……。

生2:讓在春季過生日的同學舉手,數一數有多少個?再讓在夏季過生日的同學舉手……。

生3:讓每個同學在什么季節(jié)過生日寫在紙上,交給組長進行統(tǒng)計。

生4:讓在春季過生日的伸出一個手指,在夏季過生日的伸出兩個手指,在秋季過生日的伸出三個手指,在冬季過生日的伸出四個手指。

師:看來同學們的方法還有很多。調查前,請小組成員先商量你們打算如何分工調查?

師:調查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不重復、不遺漏)強調安靜。

2、小組合作調查,繪制統(tǒng)計圖。

教師重點關注需要幫助的或有不同記錄方法的學生,并進行評比。

3、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都調查完了,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說說你們小組是怎樣調查的?結果怎樣?

師提出要求:其他同學仔細傾聽,聽調查的結果和小組里的人數是否一樣。

師:其它小組的同學和他們的這一小組調查的結果一樣嗎?

大家一起數數統(tǒng)計的人數是否有遺漏。

三、驗證數據。

師:那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tǒng)計了多少名同學?再看一看,今天來這里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說明在統(tǒng)計時有沒有多余的?有沒有遺漏的?看來,同學們在統(tǒng)計時非常認真。

四、分析統(tǒng)計結果,解決問題。

師:仔細觀察圖,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過生日的比夏季過生日的多8人。

五、可能性教學滲透。

師:這是笑笑給我們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學做的統(tǒng)計表,你們能根據這個表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請你們在小組里交流,提出最經典的一個問題考考其它小組。

六、拓展延伸,全課小結。

生:……。

師:對,是大家通過親自調查,得出數據,再整理制成統(tǒng)計圖,并根據統(tǒng)計圖分析得到解決的,也就是統(tǒng)計出來的。

師: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tǒng)計呢?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試中,哪一個分數段的人數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們小組每個同學每個星期的零花錢是多少,也要用到統(tǒng)計。

生3:要知道全校哪個班級的人數最多,也要進行統(tǒng)計。

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能把統(tǒng)計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

點評:今天這一節(jié)課,哪個小組表現的突出?

教學反思:

以小朋友們喜歡的"生日快樂歌"引入,新穎、有趣,使學生在開課階段情緒就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要想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該怎么辦呢?"這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知識沖突,誘發(fā)了學生探索的熱情,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統(tǒng)計與生活密不可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和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將過去的老師講變?yōu)閷W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過學生之間交流調查方法,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小組合作前,教師提出了十分明確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項,為后面的調查做好了準備。

在小組合作調查中,教師不停地巡視、指導,與學生一同投入到調查之中,尤其關注需要幫助的小組,將傳統(tǒng)教學中之間的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yōu)閹熒?、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促進了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同時,也使學生經歷了搜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從活動中體會到成功感。使學生認識到統(tǒng)計的結果和調查的人數必須一致。

在匯報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各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組之間取長補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五

1、角的特征: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2、角的大?。号c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角的畫法:

(1)定頂點。

(2)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

(3)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準畫好的一條邊后,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二、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

2、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3、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后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為銳角,外為鈍角。

4、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長方形與正方形。

知識點:

1、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條邊,4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與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知識點:

1、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

2、初步了解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剪下來。(印發(fā),每人一份)。

學生剪完后匯報,并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fā)現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

四個角。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快速、正確口算的習慣:數學上低年級的口算是今后計算的基礎,要養(yǎng)成快速、正確口算的習慣,還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多練習。二年級上期重點練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法以及乘加、乘減的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的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需要老師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進行分類指導,而表內乘法以及乘加、乘減的計算就需要學生熟記乘法口訣,教學時,老師要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具體的記憶方法有針對性地多記、多練、熟記。課上課下也可以用撲克牌游戲的形式練習連加、連減或乘法,經常練習,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養(yǎng)成好習慣,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要想使好習慣持之以恒,剛開學的一個月很關鍵。作為二年級的數學老師,開學后我要時時處處提醒自己以身作則,改掉以往易沖動、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的壞毛病,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按上面的養(yǎng)成教育的要點去悉心培養(yǎng)學生的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因為二年級學生的年齡關系,有時習慣容易反復,所以還要和家長多溝通,教給家長具體的家庭培養(yǎng)方法,讓家長配合老師共同抓,反復抓,抓反復,才能使習慣成自然。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學困生,之所以學困,往往是學習習慣不好所致,對待他們一定要有耐心,首先把他們當成一個充滿希望的好孩子來看待,多寬容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教學中多關注他們,適當地對他們降低學習標準和問題的難度,延長習慣養(yǎng)成的時間,允許多次反復,讓他們多體驗成功的快樂。號召班上的其他同學多關心、幫助他們,建議家長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讓他們改掉身上的壞習慣,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六

知識點:

1、對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初步的分析和預測。

2.通過“泡豆芽”小實驗記錄的數據,能在方格紙上繪制統(tǒng)計圖并作出分析。

辨認方向。

1、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用八個方向的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認識路線。

1、會使用八個方向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2、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辨認方向。

知識點:

1、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地圖中的其他七個方向。

認識路線。

知識點:

1、學會使用八個方向認識簡單的路線圖。

2、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七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和“說說做做”,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

3.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角的本質特征;畫角。

【教具、學具】。

三角尺、多媒體課件、尺子、學具盒、一張不規(guī)則白紙,一張長方形紙、三根小棒、圖釘和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出示一張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提問: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fā),引入課題自然流暢,學生易接受。]。

二、研討互學。

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請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體上有角。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角,豐富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學習角的認識,知道它是誰嗎?

電腦出示:小馬背著糧食來到河邊過河,牛伯伯攔住了它的去路說:“小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要過河,先看看這些標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來說:“角、角、角?!毙●R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學們你們能幫小馬找一找嗎?(同位互相說說,然后電腦演示各種角。)。

2.讓學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覺,體會角的特征。(板書)。

4.用折好的角比著在紙上畫角。

5.課件演示怎樣畫角。

6.說說角的組成。

7.讓學生用尺子畫角。(強調尺子的作用。)。

8.師:同學們,小馬繼續(xù)往前走,這回它更加仔細地觀察,所以它又發(fā)現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嗎?(電腦出示)。

師小結:像這些圖形,我們都叫它角。(回顧、強調學生一開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畫上的錯誤。)。

三、拓展練習。

1.認一認,辨一辨。

2.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讓學生辯論。)。

由如何確定一個角的大小,引出做一個活動的角的活動,讓學生比一比,看一看,從而說明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3.擺角。(用三根小棒擺出三個角)。

4.打擂臺。(用三根小棒看誰擺出的角。)。

[這是一個極富挑戰(zhàn)性的題目,易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師小結(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過的知識)。

1.師: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想想角是什么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你是怎樣畫角的。

2.質疑問難。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八

二年級李老師講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首先,課的設計層次分明,首尾呼應,有層次、有高度。老師的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劃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jié)課的容量特別大,除法的兩種分法,也就是除法的兩種意義:等分除、包含除都含在了里邊。兩種分法都演示,又有那么多物品需要分,那么多算式需要板書,最后總結出:生活中有余數的除數真多呀!這些內容李老師處理的都非常緊奏,學生理解的也非常透徹,所以感覺學生學的還是非常好的,總體感覺不錯。

但是,當我遇到一個課的內容比較大時,怎樣進行才算高效!是做的充實才算高效,還是把教材中自主練習都進行了才算高效!我認為應考慮到本班學生的情況,如學生預習的情況,接受的情況等。如果學生預習的好,學生接受能力強,可以進行完。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可以把教材分開來進行,分兩課時完成也未嘗不可。

另外,李老師說“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學生理解不是太透徹。我想原因就出在:學生動手操作時,也就是分具體的物品時,分著分著(分過一輪兩輪后)無法繼續(xù)分了,老師應強調:為什么不能繼續(xù)分?因為剩下的不夠每份分一個,所以不能再分了,也就是余數要比除數小。每分一種物品都強調一次:為什么不能繼續(xù)分?讓學生心里明白:每份不夠分一個了,也就是余數要比除數小。

青島版二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九

聽了陳老師執(zhí)教的《有余數的除法》感觸頗深,陳老師在課堂上的大方和穩(wěn)重以及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陳老師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1、在進入本節(jié)課學習時,陳老師能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年齡小,比較喜歡直觀的認識,學生進行擺小棒的活動,從而引出有余數的除法橫式表示方法。

2、陳老師在設計上比較合理,層層深入:在利用小棒根數的增加時,使得學生進一步思考余數的問題。從而利用實物擺小棒到抽象的一種數學思考。

3、從陳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教學難點應該是在除法豎式的書寫和各個部分與橫式中對應關系。她首先讓學生自由寫寫除法的豎式,然后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讓學生觀察橫式與豎式,而沒有直接提問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字從哪里來的,是表示什么意思,陳老師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來引導他們去探索和研究。而且在解釋這個問題時,她不是通過自己解釋,而是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來做出解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4、從整體來看,陳老師這節(jié)課的內容上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以及其寫法做了優(yōu)化,再讓學生掌握了除法的豎式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

5、最后我講一點個人的意見,我覺得陳老師在上完9根小棒時,如果馬上讓學生思考用12根小棒擺幾個正方形還多幾根時,稍微進行點撥,在下面的練習當中學生也就可以應付了。

以上是我個人不成熟的意見,還請大家一起探討、研究。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6531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