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一
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xué)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shù),于是,就到支離益那里去學(xué)習(xí)宰殺龍的本領(lǐng)。他花盡了家里資產(chǎn),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于把宰殺龍的技術(shù)學(xué)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墒?,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jié)果,他學(xué)的技術(shù)一點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學(xué)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莊子·列御寇》)
解析:學(xué)習(x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lǐng)也沒有用。
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么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保ā肚f子·讓王》)
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么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慮成本,一定要考慮代價。否則就算做成一件事
遠(yuǎn)古有一種鳥叫作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那樣高,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飛去,卷起一股暴風(fēng),一下子就飛出九萬里。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dāng)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云層卻在它的下邊。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這么高,這么遠(yuǎn),很不理解,就說:“他還想飛到哪里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我們在蓬蒿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遠(yuǎn)者的追求的。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說,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要成就大事,不應(yīng)該去聽從身邊人的意見或者建議。
成大事者不謀于眾,這一原則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人商量。因為謀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zhǔn)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搜索。就像鳥雀不能理解大鵬的志向一樣。
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shù)細(xì)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涌,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洼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yuǎn)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匯集到他這里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里是水的盡頭。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陣子,才轉(zhuǎn)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我就是這樣的人啦!”
解析: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很渺小的。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為因偉大事物抬頭嘆息,引申義為形容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
現(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yuǎn),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從前,有只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以為這是只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里,畢恭畢敬地設(shè)宴迎接,并將它供養(yǎng)起來,每天都演奏古時的音樂《九韶》給它聽,安排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給它吃。
魯侯的這種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zāi)垦#炭植话?,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辦事不看對象,完全根據(jù)自己的好惡行事,好心也會把事情辦糟。魯侯是用他自己享樂的方式來養(yǎng)鳥的,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方式來養(yǎng)鳥啊。這只鳥是被他嚇?biāo)赖摹?/p>
戴晉人對梁惠王說:“您知道有一種名叫蝸牛的小動物嗎?”梁惠王回答:“知道?!睍x人又說:“蝸牛的角上有兩個國家,左角上的叫觸國,右角上的叫蠻國。
這兩個國家經(jīng)常為爭奪地盤而發(fā)生戰(zhàn)爭。每次戰(zhàn)爭后,總是尸橫遍野,死亡好幾萬人;取勝的國家追趕敗軍,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來。”
惠王說:“呀!這都是您瞎編的吧!”晉人說:“請允許我來為您證明。您的想象在無廣闊的宇宙中有邊界嗎?”惠王說:“沒有。”晉人說:“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馳聘,而一回到現(xiàn)實中,您能夠到達(dá)的地方卻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內(nèi)。拿現(xiàn)實的有限與想象的無窮相比,豈不是若有若無,微不足道嗎?”惠王說:“你說的對?!?/p>
晉人說:“在我們所能夠到達(dá)的領(lǐng)域里有一個魏國,魏國遷都大梁后才有梁國,有梁國才有梁王。梁王與蠻氏,有什么不同嗎?”惠王想了想說:“好像沒有什么不同?!蔽簳x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緒低落,好像丟失了什么。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們都是很渺小的。我們在珍惜生命,珍惜我們這個世界。
紀(jì)渻子為周宣王馴養(yǎng)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jì)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p>
十天后周宣王又問紀(jì)渻子訓(xùn)好雞了嗎,紀(jì)渻子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p>
十天后周宣王又問紀(jì)渻子,紀(jì)渻子回答說:“還是那么顧看迅疾,意氣強盛?!?/p>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jì)渻子,紀(jì)渻子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么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nèi),別的雞沒有敢于應(yīng)戰(zhàn)的,掉頭就逃跑了?!敝苄醺吲d極了,立即帶著這只雞去斗雞了。
解析:莊子認(rèn)為,真正有大智慧、有著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應(yīng)該是藏而不露的,他們的表現(xiàn)也許是愚鈍,笨拙和膽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冷靜、沉著,能夠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能力。
莊子通過這則寓言,闡述了道家的辯證思維,即“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zhuǎn)化”的道理。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么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馬上抓住一點:“你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解析:在邏輯學(xué)上,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xué)說強加于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菔┕欧Q博學(xué),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后邊,靠雄辯博學(xué)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二
一個黃昏,大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領(lǐng)著他的三個弟(和諧)子來到一片麥田前。
“現(xiàn)在,你們到麥田里去摘取一顆自己認(rèn)為最飽滿的麥穗。每個人只有一次機(jī)會,采摘了就不能再換?!?/p>
三個弟(和諧)子欣然前行。
第一個弟(和諧)子沒走多遠(yuǎn),就看到一顆大麥穗,如獲至寶地摘下??墒?,越往前走,他越發(fā)現(xiàn)前面的麥穗遠(yuǎn)比手中的飽滿。他懊惱而歸。
第二個弟(和諧)子吸取前者的教訓(xùn),每看到一個大麥穗時,他總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麥穗一定在前頭。麥田快走完時,兩手空空的弟(和諧)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顆,卻又覺得最飽滿的已經(jīng)錯過。他失望而歸。
第三個弟(和諧)子很聰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識別怎樣的麥穗才是飽滿的麥穗,第二個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較判斷,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顆最飽滿的麥穗。他自然滿意而歸。
如果把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和諧)子歸類,那么顯然第一個是屬于“先做了再說”之列?!跋茸隽嗽僬f”,省略了思考過程,必然會導(dǎo)致行為的盲目性與無序性,其結(jié)果當(dāng)然“懊惱而歸”。
第二個當(dāng)屬于“等等再說”之列?!暗鹊仍僬f”,總是在思索、觀望這個臺階上停滯不前,“只想未做”必定兩手空空,“失望而歸”。
第三個弟(和諧)子則是“先想后做”。對事物有了充分的認(rèn)識以及足夠的判斷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當(dāng)然能夠“滿意而歸”。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三
晉文公登上國君的寶座后不久,就下令征伐曹國。晉軍的鐵蹄即將踏上曹國的土地時,晉文公重耳下了一道特別的命令:“任何人不許進(jìn)入僖負(fù)羈的家里,也不許傷害他的族人,違令者斬。”
小小的曹國顯然不堪一擊,曹共公很快成了階下囚,皇宮也被洗劫一空,唯獨大臣僖負(fù)羈家因為晉文公有令在先而得到了保全,面對眾人疑惑的目光,晉文公道出了其中的緣由。
原來當(dāng)年作為公子的重耳因驪姬之亂出走國外,身邊只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等幾個人跟隨。他們先逃到狄人那里,然后奔衛(wèi)、齊,后又來到曹國,曹國的國君曹共公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他早就聽說重耳長得和別人不一樣,他的肋骨一根挨著一根排得很緊密,從外面看是一整塊。這激發(fā)起了他的偷窺欲,為此他特意做了安排,趁重耳洗澡的時候,躲在屏風(fēng)后面偷偷觀看。自己看看也就罷了,他還覺得不過癮,又讓群臣都來偷看,就像觀賞一只奇異的動物。君臣們看過之后,都非常開心。而重耳在得知此事后,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氣憤難當(dāng)。
曹共公想觀看重耳的駢肋時,大夫僖負(fù)羈就曾勸諫說:“晉公子很賢能,又與您同姓,窮困潦倒之時來投奔,為什么不以禮待之呢?”曹共公不聽。僖負(fù)羈很郁悶,回家把國君偷看重耳洗澡的事跟夫人說了,夫人鄭重地說:“我看晉公子重耳的隨從,個個都是將相之材,重耳在他們的輔佐下,日后一定能重返晉國,登上王位。重耳成為晉君之后,也一定能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僖負(fù)羈也覺得曹共公這樣無禮地對待重耳太過分,于是就悄悄給他送去一盒點心,里面還藏著一塊玉璧,以示友好。重耳接到這小小的禮物,很感意外,也讓他憤怒的心稍稍得到一些安慰。他留下了點心,把玉璧歸還了回去。
正是這一盒點心救了僖負(fù)羈全家人的命。這一點小小的禮物雖然微不足道,但當(dāng)它出現(xiàn)在一個人最感寒冷的時刻,它所釋放的善意,會像火一樣讓冰冷的心融化。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四
郁離子之市,見壞宅而哭之慟?;蛟唬骸笆仟q可葺與?”
郁離子曰:“有魯般、王爾則可也,而今亡矣,夫誰與謀之?吾聞?wù)瑝亩鴹澆粨险?,可葺。今其棟與梁皆朽且折矣,舉之則覆,不可觸已。不如姑仍之,則甍桷之未解者猶有所附,以待能者。茍振而摧之,將歸咎于葺者,弗可當(dāng)也。況葺宅必新其材,間其蠹腐,其外完而中潰者悉屏之,不束椽以為楹,不斫柱以為椽。其取材也,惟其良,不問其所產(chǎn)。楓、柟、松、栝、杉、櫧、柞、檀,無所不收。大者為棟為梁,小者為杙為栭,曲者為枅,直者為楹,長者為榱,短者為棁,非空中而液身者,無所不用。今醫(yī)閭之大木竭矣,規(guī)矩?zé)o恒,工失其度,斧鋸刀鑿,不知所裁,桂樟柟櫨,剪為槱薪。雖有魯般、王爾,不能輕施其巧,而況于無之乎!吾何為而不悲也?”
1、魯般、王爾:我國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發(fā)明家。
2、撓:彎曲。
3、甍桷(mengjue):甍,屋脊。桷,方的椽子。
4、“間其蠧腐”:此句“間”,原誤作“簡”。據(jù)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單行本改。
5、楹(ying):廳堂前的柱子。
6、柟:“楠”的異體字。
7、栝(gua):木名,即“檜”(gui,亦讀hui)。
8、櫧(zhu):木名,結(jié)實如橡樹。
9、杙(yi):小木樁;也指尖銳的小木條。
10、栭(er):頂柱上支持屋梁的方木,即斗拱。
11、枅(ji):亦讀jian,柱上的橫木。
12、榱(cui):屋椽屋桷的總稱。
13、棁(zhuo):同“棳”,梁上的短柱。
14、醫(yī)閭:醫(yī),亦指“翳”,遮蔽;閭,里巷的大門。
15、櫨(lu):木名,即黃櫨。
16、槱(you)薪:做燃料的木柴;薪,柴草。
郁離子走到鬧市,看見一座房屋壞了,就哭得很傷心。有人問:“這個樣子還可以修整嗎?”
郁離子回答說:“如果有魯般,王爾那樣的能工巧匠就可以修了,但他們都早已死了,誰能修整呢?我聽說房屋壞了而棟梁不彎曲的還可以修復(fù),如今棟梁都快要朽斷了,一動它就會塌下來,不可觸動了,不如暫且保持原狀,那樣屋脊上的方木椽子未開的地方還有所倚附,而等待能修的工匠?,F(xiàn)在如果振動并摧毀了它,將歸罪于修繕者,承擔(dān)不起?。r且修理房屋必須改用新材料,間隔開那些被蟲蛀腐的部分,那些外表完好而內(nèi)里潰壞的應(yīng)全部廢除,不能捆起椽子當(dāng)楹柱使用,也不能砍了柱子當(dāng)椽子用。選取材料,只要是質(zhì)地良好的,不管它是哪里產(chǎn)的。楓、楠、松、橋、櫧、柞、檀,無所不取,大的.材料做棟梁,小的材料做小木樁,或者做斗拱,彎的做柱上的橫木,直的做楹柱,長的做屋椽,短的做梁上的短柱,只要不是空心并爛了樹身淌水的,都有可用之處。如今修造里巷大門的大樹全用盡了,方正無常,工匠失去了他的尺度(標(biāo)準(zhǔn)),使用斧、鋸、刀、鑿,不知怎么栽截木料,把桂、樟、楠、櫨等上好木料,截成劈柴用,這樣即使有魯般、王爾這樣的工匠,也難以施展他們的技巧,而何況又沒有他們呢?這叫我怎能不感到悲傷呢?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五
魏王決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臺閣,它的高度恰好是天與地之間距離的一半,并將這座高臺起名叫“中天臺”。很多人知道魏王這個決定后,都覺得很荒唐,于是紛紛前來勸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氣,他傳下命令說:“誰要再來反對我的決定,一律殺頭!”這樣,大家都不敢再說什么了,只是在心里著急。
一天,有個叫許綰(wan)的人背著筐,拿著鐵鍬到王宮來求見魏王。他對魏王說:“聽說大王要建一座‘中天臺’,我愿前來助大王一臂之力?!?/p>
見到這個前來幫助建造高臺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興。魏王問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夠幫助我呢?”
許綰說:“我沒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幫助大王您商量建臺的計劃?!?/p>
魏王連忙高興地問他說:“你有什么高見?快講來我聽?!?/p>
許綰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您在建造高臺之前,先得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p>
魏王很不理解地說:“你這是什么意思?”
許綰說:“請大王聽我分析。我聽說天地間相距15000里,中天臺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臺,那么臺基就得方圓8000里?,F(xiàn)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遠(yuǎn)遠(yuǎn)不夠做臺基的。古時堯、舜建立的諸侯國,土地一共才方圓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臺,首先就得出兵討伐各諸侯國,將各諸侯國的土地全部占領(lǐng)。這還不夠,還得再去攻打四面邊遠(yuǎn)的國家,得到方圓8000里的土地之后,才算湊齊了做臺基的土地。另外,造臺所需的材料、人力,造臺的人需要吃的糧食,這些都要以億萬為單位才能計算;同時,在方圓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種莊稼,要供應(yīng)數(shù)目龐大的建臺人吃飯,不知道還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夠用呢。所有這些,都必須先準(zhǔn)備好了,才能動工造高臺。所以,您應(yīng)該先去大規(guī)模地打仗?!?/p>
許綰說到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后來,魏王當(dāng)然是放棄了造中天臺的想法。
許綰勸說魏王,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臺”只不過是毫無客觀基礎(chǔ)的盲目蠻干,它當(dāng)然不可能實現(xiàn)。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六
郁離子曰:民猶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摶而聚之耳。堯舜之民,猶以漆摶沙,無時而解。故堯崩,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非威驅(qū)而令肅之也。三代之民,猶以膠摶沙,雖有時而融,不釋然離也。故以子孫傳數(shù)百年,必有無道之君而后衰,又繼而得賢焉,則復(fù)興。必有大無道如桀與紂,而人有賢圣諸侯如商湯、周武王者間之,而后亡。其無道未如桀、紂者不亡;無道如桀、紂,而無賢圣諸侯適丁其時而間之者,亦不亡。霸世之民,猶以水摶沙。其合也,若不可開,猶水之冰。然一旦消釋,則渙然離矣。其下者,以力聚之,猶以手摶沙,拳則合,放則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責(zé)于民,曰:“是頑而好叛。”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釋
①摶(tuan):把松散的東西捏聚成團(tuán)。
②考妣(bi):對父母死后的稱謂,古時亦用以稱在世的父母。《爾雅釋親》曰:“父曰考,母曰妣。”
③遏密:指皇帝死后要停止舉樂?!稌吹洹吩唬骸暗勰碎懵洌傩杖鐔士煎?,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卑艘?,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
④適?。哼m,正,恰好。適丁,意謂正遭逢。
郁離子說:“老百姓就像散沙一樣,占有天下的人是由于能把他們摶弄并聚集在一起罷了。堯舜時的百姓,就像是用漆摶和起來的沙子一樣,沒有分開的時候。所以堯死后,老百姓如同喪失父母一樣哀痛,三年中,全國停止一切音樂活動,這并不是用權(quán)勢強迫他們?nèi)绱嗣C穆的啊。夏、商、周三代的老百姓,就像用膠摶和起來的沙子一樣,雖然有時融為一體,但不用分就能離散。所以子孫傳了數(shù)百年,必定有無道的君王出現(xiàn)而最后衰亡,又接著得到賢明的君王就又復(fù)興起來了。隨后又必定有更無道的君王如桀和紂出現(xiàn),而又有賢圣諸侯如商湯、周武王出現(xiàn),間隔一段時間又最后衰亡。那些無道的君王沒有一個不是像桀、紂那樣迅速衰亡;無道的君王如同桀、紂一樣,并且賢圣諸侯不能恰好正在那時候間隔出現(xiàn)的,也沒有一個不衰亡的??课淞y(tǒng)治下的老百姓,就像用水摶和起來的沙子一樣,他們合在一起好象是不可分開,就仿佛水凝成冰的樣子,一旦消融,就渙散分離了。他的下屬用暴力聚攏他們,就像用手摶沙子一樣,攥緊拳就合,放開手就散。不尋求聚攏他們的方法,卻指責(zé)百姓頑劣喜歡叛離。唉呀,那是多么不善于動腦思考啊!”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七
夕陽西下,寺廟里,一群小和尚圍著老方丈席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fù)u著,小和尚唧唧喳喳,問老和尚道:
“師父,什么樣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课覀兌枷胱龈呱?,做智者呢?!?/p>
老方丈瞇著眼,微笑著望著這群小和尚,笑道:
“達(dá)摩祖師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兩個人最受尊敬,被你們稱為高僧、智者、大師……總之,當(dāng)時能用的稱謂都用上了。忽然有一天,達(dá)摩祖師讓這兩個弟子云游四方,普度眾生,兩名弟子欣然而應(yīng)。于是,兩個人就一起下山了。
“后來,兩個人都做了不少好事。當(dāng)然,也都受到了不少贊譽,只是兩個人在助人時的性格迥然不同。三弟子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地幫助著別人,只要別人有需要,他都絕不吝嗇。小弟子就不一樣了,他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很多人都認(rèn)為小弟子喜歡偷懶……同樣是高僧,對三弟子的評價總遠(yuǎn)遠(yuǎn)比小弟子多。
“二十年過去了,達(dá)摩祖師圓寂了。他的弟子們都繼承了他的遺愿——行善助人,普度眾生。這時,三弟子的名聲蓋過了小弟子,在所有弟子中最為響亮。
“又十年過去了,三弟子的身體越來越差了,別說幫助別人,甚至連自己都需要人照顧了。此時,眾人忽然發(fā)現(xiàn),身邊助人的僧人越來越多了,都十分年輕,且都有一個習(xí)慣,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眾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不久后,人們果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這些年輕僧人都尊稱那名小弟子為師父。”
說到這,老方丈頓住了,問小和尚們道:“知道最后人們?yōu)槭裁春斑_(dá)摩祖師的小弟子為高僧、智者了嗎?達(dá)摩祖師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去教弟子啦。因為他教了好多弟子呀,這些弟子都能在他老的時候繼續(xù)幫助別人呀。”小和尚們唧唧喳喳著。
“這不是主要原因。”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小和尚們眨著眼睛,問老方丈道。
“達(dá)摩祖師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去快樂了。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應(yīng)該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樂。一個僧人,連自己都快樂不了,休息不好,就是連自己都沒有度好。既然連自己都沒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所以啊!做個真正的高僧,首先應(yīng)該懂得快樂,先度自己再度別人?!?/p>
小和尚們似懂非懂,卻做醍醐灌頂狀。
看著小和尚的樣子,老方丈哈哈大笑。小和尚們也笑了,瞬間,小和尚們發(fā)現(xiàn):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
先懂自己,就猶如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理由去說服別人。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學(xué)篇八
吃肉與智慧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很有錢的富翁他聚集著很多財產(chǎn),可是就是不懂知識一家人全部孤陋寡聞。一天艾子對那個富翁說您的兩個兒子雖然長得都很漂亮可是都沒什么學(xué)問怎么能繼承祖先基業(yè)呢?富翁一聽很不高興他把兩個孩子叫來讓艾子考考他們。結(jié)果怎么樣呢,小朋友們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有個富翁很有錢,家里積聚著很多財產(chǎn),可就是不懂得知識,一家人孤陋寡聞愚蠢至極。特別是兩個兒子,表面看上去還人模狗樣,穿著華麗,可實質(zhì)上只不過是一對“繡花枕頭”,而當(dāng)父親的這個富翁卻從來也不知道教育他們。
一天,艾子對那個富翁說:“您的兩個兒子雖然長得都很漂亮,可是都沒什么學(xué)問,又不通曉人情世事,將來長大了怎么能繼承您家祖先的基業(yè)呢?”
富翁一聽很不高興,生氣地說:“誰說我家孩子不通世事?我家孩子又聰明又有才干,誰也比不上他們?!?/p>
艾子笑了笑,說:“把您兒子叫來,我不考什么別的,只想問問他們吃的米是從哪里來的?如果他們說得清楚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算我錯了,我情愿承擔(dān)誣蔑不實的罪名,你說行不行?”
富翁把兩個兒子喊來,站在艾子跟前。艾子笑著問他們說:“兩位公子,你們每天吃的白米飯,不知這大米是從何而來?”
富翁的兩個兒子一聽,心想:我以為是考我們什么了不得的學(xué)問哩,原來就這簡單的問題,米從何來?這不明擺著的事嗎?于是他們嬉皮笑臉地說:“我哥倆豈能連這點小事也不知道?米是從米缸里取來的!”
富翁在一旁聽了,氣得直跺腳,臉上現(xiàn)出一種難堪的神情,他趕緊糾正他們說:“真是兩個笨蛋,愚蠢至極,米是哪來的都不知道!告訴你們,米是從田里取來的呀!”
艾子笑了笑說:“有這樣的父親,還愁不會有這樣的兒子嗎!”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23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