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科學啟蒙讀后感篇一
自古以來,人們對美的追求就沒有停止過。從老城古鎮(zhèn)的視覺享受,到天籟之音的聽覺享受,從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到書內(nèi)世界的豐富雋永,雖難以言說這些美,卻能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去除心靈雜質(zhì),得到美的滋潤。中國古典詩詞講究聲律之美,在押韻、平仄和對仗中,產(chǎn)生了韻味無窮的奇妙效果。
《聲律啟蒙》是清朝進士車萬育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寫的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卻能讀出美感?!敖鸪侨铝?,玉井九秋蓮。何處春朝風景好,誰家秋夜月華圓。珠綴花梢,千點薔薇香露;練橫樹杪,幾絲楊柳殘煙?!弊x著讀著,就好像能看到露珠點點,像是灑在薔薇上的香露,淡淡煙霧,像絲線一樣橫跨在楊柳樹梢,彌留成朦朧,宛若置身于仙境。后文中我有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雷聲對電影”,這里的電影當然不是我們思維定式中的電影,而是閃電的影子,雷對電,聲音對光影,真是妙哉。想來若是說雷聲對閃電,則意境全無,聲律之美也不復存在了。《笠翁對韻》一書是仿照《聲律啟蒙》而寫的,其作者李漁和車萬育也是一個朝代的,除了《笠翁對韻》典故較多外,兩本書內(nèi)容相差無幾,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更喜歡《聲律啟蒙》,一是因為它是先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二是由于古今讀音的問題,《笠翁對韻》中許多句子讀起來感覺不太押韻,少了份聲律之美。
滿目的眾美之中,古典詩詞以它不可取代的情感魅力和美之集大成者的形象巍然屹立。律詩,就是因為存在對仗、平仄,才存在著一種相對的均衡美和音律美。王力在《律詩的對仗》中詳盡地為我們介紹了對仗的種類,對仗的常規(guī)和對仗的講究,令我大開眼界。文中列舉了許多詩的對仗,這里我想拓展一點到詞的對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陸游和唐婉的《釵頭鳳》。這兩首詞讀來情真意切,朗朗上口,且對仗工整。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首詞不僅有詞內(nèi)對仗,如“紅酥手”對“黃藤酒”,“世情薄”對“人情惡”,還能看作詞與詞的對仗,如“春如舊,人空瘦”對“人成各,今非昨”,更以“錯錯錯”,“難難難”,“莫莫莫”,“瞞瞞瞞”作為每一闕結(jié)尾,使詞更具音律之美。這一聲聲的疊詞,將無奈,悔恨,凄切,痛苦全部融入其中,大有慟不能言,慟不忍言的情致。
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平仄、對仗相對的應用使文字在諧婉中夾有掩映低回,蕩氣回腸的情調(diào),亦能伴曲而唱。聲律之美帶給人的享受如春風般和煦,讓人難舍難忘。
這一學年老師推薦我們讀了一本好書—《聲律啟蒙》。
《聲律啟蒙》是一本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的祖先用淬煉出的精華。這本書包羅著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xié)調(diào),朗朗上口。
我讀了這本書想起一句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聲律啟蒙》讓我們增長智慧,陶冶情操,學會的道理!
科學啟蒙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懷著對張大千的崇敬之情,讀完了《國畫大師張大千》中的《啟蒙期學繪畫》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熱愛學習、酷愛畫畫的張大千在童年時代努力學習畫畫的事跡。張大千8歲就可以畫出許多復雜的花卉畫和人物畫,寫的字也佷工整。12歲時,第一次靠畫畫賺到了錢。
“張大千曾說:‘我從喜歡畫畫那一天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沒有懈怠過任何一天。’他認為一個畫家的成功,七分人事三分天,任你天分如何高,不努力,不堅持總是不行的?!边@句話讓我體會到了張大千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奮學習的好習慣。而且,堅持也是他成為國畫大師的主要原因。張大千畫畫是很刻苦的,一年下來,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天從未間斷,有時睡到半夜醒了,都會起來開燈作畫。到13歲時,他知道了:只是畫畫得好沒有用,學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了多門功課。到了中年時期,張大千每天都會讀一些詩歌,提高自己作詩的'水平,但更重要的還是畫畫,數(shù)十年如一日。
看到張大千從幼兒時期就堅持畫畫,一直到逝世,這倒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做什么事都是憑心情。就拿近段時間發(fā)生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看見班里好多同學都在學習樂器,我也想學一種。經(jīng)過幾天的“慎重”考慮,還幾次到別人練琴的地方去感受。最終,我對彈鋼琴動了心,三番五次地求爸爸媽媽,終于如愿以償了。第一節(jié)課下來,我感覺很不好,彈琴得天天練,我哪有那顆持之以恒的心?再說了,這學鋼琴的五線譜就夠我學上半年吧?我能有這耐心嗎?于是,出于種種原因,我又改學了吉他。剛上了兩節(jié)課,能不能堅持還是個問號。如果我又不刻苦練習,又有什么用呢?就這一點,我與張大千老先生可是天壤之別。不過這一次,我會盡力刻苦練習,希望自己能走得越遠越好。
張大千老先生的堅持不懈、勤奮刻苦真值得我受用一生。
科學啟蒙讀后感篇三
;【摘 要】 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科學現(xiàn)象、科學活動往往被我們老師所忽略。細致觀察生活是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有效途徑,大自然是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活”教材,學會探究是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方法,利用兒童的生活及其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使教育與兒童的生活、感性經(jīng)驗結(jié)合,把科學啟蒙教育滲透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
【關(guān) ?鍵 ?詞】 日常生活;科學啟蒙;科學探究
【作者簡介】 李霞,杭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景苑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教育碩士,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學科帶頭人。
《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稿》 (2013版)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它強調(diào)了學??茖W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在以往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往往懷著一種“任務”意識去傳遞知識,傳授技能,至于兒童的需求、興趣很少顧及。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科學現(xiàn)象、科學活動往往被我們教師所忽略。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嘗試利用兒童的生活及其周圍的環(huán)境對他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使教育與兒童的生活、感性經(jīng)驗結(jié)合,把科學啟蒙教育滲透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
一、細致觀察生活是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有效途徑
這些生活過程正是激發(fā)兒童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究的切入點。生活中還有很多的隨機經(jīng)驗、內(nèi)容:如螞蟻有幾條腿?它吃什么?垃圾哪里去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教師要抓住機會,運用一些問題讓兒童去推理、思考、關(guān)注周圍的世界,從小接受科學啟蒙教育。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個人的智慧應從觀察天上和地下的實在的東西中來,同時觀察越多,獲得的知識越固牢。”兒童觀察能力的提高不僅對于科學知識的積累有益,同時對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也十分有益。
二、大自然是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活”教材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曾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我們可向它領(lǐng)教,向它探索?!彼麖娬{(diào)幼兒園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以大自然、大社會為課堂,結(ji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啟發(fā)式,激發(fā)兒童的興趣和想象力。小學科學教育其實也是一脈相承的。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想象力最豐富、好奇心最強的時期之一,而大自然是滿足兒童好奇心的天然大課堂。面對大自然,面對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孩子有多少問題要問,有多少事情要探索啊!從“燕子低飛蛇過道”到“烏云密布一聲霹雷要下雨”,再到“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一個下雨,大自然能給出多少生動的課題??!
孩子在崇山峻嶺中、在大海湖泊中,看見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走獸、水中的魚蝦,就能知道我們?nèi)祟惒⒉还陋?,知道我們?nèi)祟愒诖笞匀恢械奈恢茫篮痛笞匀幌啾热祟惥幼〉某鞘胁贿^是地球的一些小小的角落。
當孩子時常仰望星空時,就能知道宇宙的深邃,知道地球不過是太陽系的一角,太陽系不過是銀河系的一角,銀河系不過是整個宇宙的一粒微塵。人的一生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瞬,整個人類的存在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瞬!當孩子知道宇宙是多么浩瀚的時候,他們才會有大自然般寬廣的胸懷!春天樹木發(fā)芽,夏天枝繁葉茂,秋天風吹落葉,冬天枯木覆雪,這些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可以讓孩子親眼看到大自然中的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生生死死,循環(huán)往復,從大自然中領(lǐng)略到生死哲學的真諦。這些,是在水泥墻和書齋里無法觀察到的。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經(jīng)忘情地贊美大自然說:“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痹谶@位美麗的女詞人看來,大自然是一本活生生的、厚重的教科書。
三、學會探究是兒童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方法
小學科學課程通過組織學生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和自然事物的探究,讓學生積累經(jīng)驗,增長智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來獲取知識;依據(jù)科學的程序和方法來探討和論證,因而發(fā)展了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了重視證據(jù)和注重邏輯的思維習慣。學生有了參與探究活動的經(jīng)歷和體驗,能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和現(xiàn)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利于他們形成尊重客觀事實、尊重自然和生命、尊重和欣賞不同意見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對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的正確認識,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終身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和布魯納的學習理論都說明了兒童學習是兒童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與環(huán)境、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只是兒童科學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參與者。我們常說兒童是小小的科學家,但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們的活動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支持。
例如,一年級的學生勞拉在給放在窗臺上的植物澆水時突然歡叫起來:“今天大植物上來了新客人!”幾個在旁邊的孩子走過來看,教師也往這邊看,她聽到麥克大聲地喊:“嗨,是一只大大的、胖胖的蜘蛛!它正在織網(wǎng)呢!”有些孩子非常感興趣,而有些孩子則有一點緊張地往后退。這時教師注意到了孩子的反應,走了過來。
勞拉和麥克都擔心有人會碰到植物,損毀蜘蛛網(wǎng),孩子們決定制作一個標志物。有的孩子說蜘蛛網(wǎng)很結(jié)實,不會被損壞,如果被損壞了,蜘蛛也會再織一個。然后,小組開始猜測究竟會發(fā)生什么情況,討論蜘蛛如何織網(wǎng)。在傾聽了孩子們的看法之后,教師給全組孩子朗讀了書里有關(guān)蜘蛛的內(nèi)容。
孩子們急切地想到戶外去尋找蜘蛛,教師拿出一些放大鏡給孩子們用。孩子們在草叢里發(fā)現(xiàn)一些蜘蛛,還有一些舊的、廢棄的蜘蛛網(wǎng)。教師用黑紙粘住蜘蛛網(wǎng),帶進教室,請孩子們幫她在蜘蛛網(wǎng)上灑上白面粉,形成了一張張蜘蛛網(wǎng)的圖形。教師又用數(shù)碼相機給草叢里的蜘蛛拍了一些照片,兒童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了一些蜘蛛網(wǎng),教師所拍的照片也用膠水貼在一張大海報上。一些孩子向教師講述了他們關(guān)于蜘蛛的想法,教師把這些想法都記錄在海報上了。第二天,孩子們注意到房間里的蜘蛛捕獲了一只蟲子,教師建了一張圖表,孩子們把蜘蛛捕捉的蟲子數(shù)用曲線標注出來……又一天,詹姆斯發(fā)現(xiàn)有只蜘蛛不見了,他告訴老師他擔心有人會被蜘蛛咬傷,教師給孩子們演示了怎樣用一只杯子小心而安全地抓住蜘蛛。
最后一天,如教師所料,上百只小蜘蛛出現(xiàn)在窗臺的植物上,這是孩子們沒有想到的。全組的孩子們一起想出了怎樣處理小蜘蛛以及怎樣把它們帶到戶外的辦法。隨后,研究繁殖及生命幼小形態(tài)的活動開始了……(該案例摘編自《兒童像科學家一樣》中“蜘蛛”案例)
多么樂于發(fā)現(xiàn)的孩子,多么善于支持和引導的教師!生動的案例使我們認識到對兒童興趣的敏感察覺,對生物關(guān)鍵概念的清楚了解,教師自身的知識基礎(chǔ)和教育技能,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對活動的良好設(shè)計與引導技巧,是讓兒童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的重要保證。在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給兒童充分的自由活動與探究時間,不要過分干擾和限制兒童的行為,充分發(fā)揮兒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活動,兒童覺得才有安全感,感到被尊重、被關(guān)懷,才能真正大膽地嘗試、探究、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國務院:足球?qū)⒊蓪W校體育必修課
國務院召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議上對校園足球作出重要指示,而教育部將主導校園足球,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校園足球進入升級版。
摘自:《京華時報》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8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