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者觀看一部電影后對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進行總結和概括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內涵,我最近讀了一本很好的書,感覺需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吧。寫讀后感時,可以體現(xiàn)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對作品的個人感悟,不拘泥于他人的觀點。接下來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一
1.聽課
實習第一周,主題就是聽課。我的指導老師是一個資深的老教師,持重、老練、張弛有度,在教學方面頗有心得。聽來看似平淡無味的課,卻總讓我回味無窮,看來還真是'姜還是老的辣'!當然,我也有去聽不少新老師的課,相比起來,無論是課堂氣氛還是課程本身都生動得多,師生互動、影視、動畫…卻大多流于形式。而且新老師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都想竭盡所能地把他們所知曉的東西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所以課堂內容都顯得相當厚實,教師語速也相對快很多。但是遺憾的是他們畢竟高估了學生們的接納能力,多反倒什么都理不清。另外,講的內容如果太泛的話,久而久之,我覺得學生反倒很難培養(yǎng)判斷重點難點的能力。當然,新老師帶來的一些課堂新元素還是很值得一些老教師借鑒的,只是要注意把握那個度和效。
國慶回來,我們大多實習生就都陸陸續(xù)續(xù)地開始講新課了。以前在學校都是聽本專業(yè)的部分同學講課,覺得也就這樣吧。實習期間,聽了其它專業(yè)實習生的課,方覺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看來我們平時真的應該多去聽其他人的課,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差距,找出緊迫感。像是義洪的課,聽完我就大感自愧不如,那個老練、激情和魄力,暫時只有艷羨的份了。另外,通過看其他實習生上課,還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存在類似這樣那樣的問題,比方說語速偏快,條理不夠清晰,過渡不夠自然等。畢竟,當局時迷,旁觀時清。
2.備課
一節(jié)好的課,課程設計很重要,所以,備課的功夫很關鍵。現(xiàn)在網(wǎng)上的教案、教件資源相當豐富,撿現(xiàn)成的當然不是不可以,不過要經過精心篩選,融入自己的設計,把握自己的側重,展現(xiàn)自身的風格。畢竟,別人的東西,你不一定適合。這是一種比較省時的選擇了,不過這樣的話,還是有可能課件做成了,你卻還不是很清楚要怎么講才更顯perfect。最好就是先讀透課本,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設計自己的思路,自己制作課件。這樣,課件做完了,你也已經很清楚這節(jié)課該怎么講了。這個方法是我從義洪那里學到的,我發(fā)現(xiàn)真的很受用。往往我自己東拼西湊出來了課件到講課時還是很犯難,但有一次我用了義洪自己做的課件來上課,我?guī)缀跏悄昧苏n件就直接用,連課都不用備了。看來,以后在備課方面,我還是要多跟義洪取取經才行。
3.上課
兩個月的實習,我新課總共上了五節(jié),另外還上了12節(jié)重復課。
第一次上課,我印象深刻。那節(jié)課是評講月考的歷史試卷,本來是件很輕松的活兒,在沒上課之前我也一直很平靜,很自信??墒钱斃蠋熛虼蠹医榻B我是華師大某某實習生的時候,學生們不知為啥格外激動,一個勁地拍手叫好。他們的興奮反倒讓我倍感壓力,可能是怕自己等會的表現(xiàn)會不孚眾望吧。所以,在課開始的幾分鐘,我有點發(fā)暈,只感覺下面黑壓壓一片,根本不敢定睛看他們。后來有個學生很乖地說了句'老師不要緊張',我才開始慢慢抬頭看下面,他們都微笑地盯著我聽我講,我自認為的緊張氣氛這才開始覺得慢慢輕松愉快了起來。放松了情緒之后,我的思維也開始活躍了起來。后來的幾節(jié)課,通過自己反復的實踐、體會、總結和改進,我對課堂的掌控在各個方面都好了很多??磥砑埳险劚共蝗缰苯由详嚹?,才能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加以改進。
而關于正式上的新課,我記得當時我的心理壓力是挺大的,因為同樣的科目,義洪講得相當好,聽完后,老師只是點出了他三個細節(jié)上的不足:語速可以再慢一點,條理可以再清晰一點,過渡可以再自然一點。我自認為我講課的老練、激情和魄力是不敢和義洪相提并論的,所以我盡量在細節(jié)上加以完善,尤其是義洪講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后來老師的評價也很不錯??磥碇v課也該是各有各的風格,揚長避短,學不來義洪的激情魄力,我可以用連貫的情節(jié)結構吸引學生。
另外,我發(fā)現(xiàn),上課對著不同氣氛的群體講課,效果真的很不一樣。而怎樣實現(xiàn)課堂的最優(yōu)化呢?這個問題在實習一開始一直困擾著我,后來還是老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根本問題就出在氣氛,也就是學生的回應,而學生是可變因素。后來,我就根據(jù)老師的建議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多注意和不同的學生互動,發(fā)現(xiàn)有一些人上課沒什么反應只是因為跟你不熟。而一旦發(fā)現(xiàn)老師其實還是有關注自己的,他就會很積極,而我,作為教師,面對活躍的課堂和學生百變的思維,自己的思路也自然會開闊很多。而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主動學習,他對課堂知識的接納能力也大了很多,我上一節(jié)課的實際收效也明顯提高了。
還想措之微詞的是,這么多課上下來,嗓子真的受不了啊,差點沒失聲??磥硪院笠娴淖隽死蠋煟鯓痈玫乇Wo好嗓子也是個學問吶。
二、班主任工作篇
1.班級管理基本情況
所帶班級高一7班,屬于平行班,全班共57人數(shù),男女比例均衡。作為實習班主任,我積極與原班主任、班干部及其他同學溝通,參與班級管理和活動,在三天內就大致了解了本班的基本情況,并制定了較為詳細的班主任工作計劃。實習期間,我堅持和學生們的談心,了解、跟進他們各方面的情況,及時幫助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困惑。
2.主要任務
協(xié)助班主任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進行管理,如早讀、午讀、晚修、中間操、日常清潔、穿著校服情況和自行車的擺放等;跟進學生各科作業(yè)及考試情況;堅持和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或困惑并及時幫助解決;每天留意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督促他們量體溫,嚴防甲流;召開主題班會,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等。
3.日常工作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包括許多方面,其中最瑣碎的就是協(xié)助班主任,巡查每天的早讀、午讀、晚修、中間操、日常清潔、穿著校服情況和自行車的擺放;及時向科代表了解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每天留意學生的身體狀態(tài),督促他們量體溫,嚴防甲流等。我基本上能堅持,一方面對學生加以監(jiān)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時間跟學生近距離交流,促進相互了解。此外,對于內宿生的生活也有所關注,他們長期遠離家庭,教師就必須盡量在宿舍為他們營造家庭般的溫暖和氣氛。所以我經常與宿管委員交流溝通,以了解情況。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二
今天,我讀完了《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第十一冊,它是吳碧涵姐姐寫得?!秴墙憬阒v歷史故事》講的全是真真實實、有憑有據(jù)、經過再三詳密考證的歷史。絕不止是將文言文譯為白話,更不是傳說演義、細說小說。
隨后,每天睡覺前,我就拿著《吳姐姐講歷史故事》,于是知道了朱元璋對大臣的兇狠,知道了元妙觀那不是素面的素面,知道了朱劉之間的友誼,知道了方孝孺的孝順,但是我最喜歡看還是運用智慧,打敗敵人的故事。類似于《鄱陽湖大戰(zhàn)》、《南兵撞到冰墻》等等。
而這中間也有一些名言名句: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chuàng)造機會;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讀完這本書,不僅了解了這段歷史,還從歷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們要親近那些品德好的人,遠離那些品質惡劣的人,還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課,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三
有時候,是歷史創(chuàng)造了人,而非人創(chuàng)造了歷史;如同,我們經常的以為“時勢造英雄”。
我甚至這樣想:人,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動物,早已被歷史設置好了一個樣子――你本說會成為的樣子。請不要掙扎,因為你一個人,改變不了歷史――即使,你可以奮斗,從而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我倒更覺的,唯物地講,巴頓“英年早逝”是歷史對他這個幸運兒的一種格外恩賜――因為他只為戰(zhàn)爭,確切說是為二戰(zhàn)中美國的“正義戰(zhàn)爭”而生,而戰(zhàn)爭又遠非歷史的全部!他的幸運就在于,歷史保留了他的傳奇,尤其是那閃耀般疆場馳騁者的經歷,卻又無情地沒有了去指揮幾位狂妄自大到自以為可以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歷史的政治家家們發(fā)動的“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的錯誤的戰(zhàn)爭”的機會。
現(xiàn)在看來,至少我們這些市儈般清高虛偽的研讀批鑒歷史的品味者看來,巴頓遠比麥克阿瑟留有更多的“英名”。而真正的理由卻是歷史偶然性的“不公正”地對待了不同的“英雄”們:麥克阿瑟沒有英年早逝,進而留下了更多的所謂的“敗名”――是他所并不想被歷史所記憶的。
其實,每個人都不過是歷史的小丑而已,即使,他可能曾經被認為是順應了歷史潮流的偉人。只不過,有些小丑,演出了更多更大的“鬧劇”,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哦,原來有那么個人”而已罷。歷史的軌跡,不會因為某一個人,某些人,甚至某個群的“折騰”而改變了它必然的軌跡――當然,那些撲來跳去的“折騰”,真的也就影響了那么些人,但最多也不過如此啊。宇宙般廣闊和長遠的歷史,只有取到它極限小的邊際量,才唯一有可能地等同于在某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一些看似偶然或者必然我們所熟知或者淡忘的歷史吧。事實是,只有再做一個無窮區(qū)間內的積分,才可以成為那個取到了極限小的邊際的歷史!
這樣以來,似乎每個具有意識的高級動物都很可悲――是,而且,也是我們必須承認的。實際上,大部分的我們,都不會想的太多或者太深。中國人古諺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有太多的近憂,俗人在憂慮著生活,工作,事業(yè),追求還有感覺;而所謂的偉人們,也會被歷史蒙蔽了已經很有遠見的戰(zhàn)略眼光,憂慮著民族,國家,地區(qū),戰(zhàn)爭,協(xié)商……如此的多,如此的復雜,如此的冗亂,怎么還有我在這里又“瘋”又“傻”而且還“無聊”的“遠慮”呢?這,只會被似乎克服了某些“近憂”而成為了所謂的“成功人士”們不屑一顧的扯淡閑諮罷――而且,真的懷疑,不要多久,自己也成了那樣的一個成功者!至少現(xiàn)在,自己仍然有很強的欲望去做那么一種追求。
應該是吧――可是,人類的可悲,又何不是正因如此呢?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四
天津歷史讀后感本書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天津歷史。分為悠悠歲月---古代篇。包括古代天津的經濟生活和獨具特色的民俗風物。還有崢嶸歲月---近代篇。包括民主革命的奮斗歷程,經濟的近代化進程,近代大都市的建設,中西交匯的近代文化和近代的城市社會生活。最后是光輝歲月---現(xiàn)代篇。包括人民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偉大的歷史轉折和天津巨變的十年。
這本書以設衛(wèi)建城600多年以來的歷史發(fā)展為主線,突出改革開放以來天津與時俱進,巨變騰飛的歷程,將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教育融為一體。充實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內容,選取歷史上能夠充分體現(xiàn)天津特色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現(xiàn)象與成就,展示天津的獨特風貌;在文字表述的基礎上,選取豐富的歷史圖片及圖表資料,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歷史,圖文相得益彰,增強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天津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也是一座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與歷史悠久的中國古都型城市相比較,天津歷史并不算太長,天津設衛(wèi)建城600多年。傳統(tǒng)天津的城市地位也不是特別高,在明代天津是座衛(wèi)城,但因天津依河近海,地處水陸通津,距首都北京又很近,因此地位十分重要。17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把侵略的矛頭伸向中國,從海路上走,到天津最為方便,最能接近清王朝,所以就把開天津為通商口岸當成既定方針。從鴉片戰(zhàn)爭到20世紀40年代,先后有九個國家在這里設立了租界,這在世界各國的城市中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一段屈辱史,也是一段抗爭史,同時又是一段文化史。它說明這一時期的天津因為有著中國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特殊地位,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由于天津是中國北方最早和距首都最近的開放城市,是中國汲取近代文明最理想的.窗口,也是近代文明進入中國最便捷的跳板,所以很快便造就了天津引領中國近代文明的特殊地位,促使天津自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20世紀初,出現(xiàn)了一大批“中國之最”。比如,中國的近代工業(yè)是從洋務運動開始的,而洋務運動中的許多著名企業(yè)就出現(xiàn)在天津,天津機器局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火藥廠。()能以最先進的設備生產最新式的火藥;開平礦務局是當時辦得最成功的洋務企業(yè)。此外,中國最早的電報和電話通訊,中國最早的郵政和郵票,中國最早的運營鐵路,中國最早的高等教育……無不出現(xiàn)在天津。
天津能在近代中國風起云涌的千古變局中走在全國前列不是偶然的歷史現(xiàn)象,由海河、海洋孕育和發(fā)展起來的天津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具有開放、包容、多元的顯著特征。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精神,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風骨。
讀完這本書有助于我對這座城市深層面的了解與認識。帶給我對天津的熱愛,以及對天津騰飛的信心,這正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五
今天,我讀了《林漢達歷史故事集》這本書中“破釜沉舟”這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情節(jié)曲折,內容有趣。
“破釜沉舟”這個小故事主要講了:趙國向楚懷王發(fā)出求救,于是,他便派項羽去救趙國。楚懷王擔心項羽脾氣太暴躁,不容易管束,在路上,他派了一個叫宋義的大將看管項羽,他還為將士們定了規(guī)矩,不能有人違抗楚懷王的命令,如果違抗命令,就得砍頭。到了趙國,項羽讓宋義趕緊救趙國,可宋義仍然喝酒作樂,項羽非常生氣,殺了宋義,砸了鍋,沉了船,沒有退路的將士們全都向前沖去,不斷廝殺,果然,他們不負眾望打了三天,贏了九場,還救下了趙國。
讀了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一鼓作氣,不能像宋義一樣,做事拖拖拉拉,要力所能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件事情,希望大家可以學習項羽做某一件事時,為了成功,不給自己留退路,鼓勵自己向前沖,最終才能取得成功。不過我們不能像項羽脾氣那么暴躁呀!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六
這個寒假,我看了著名作家林漢達所編撰的《中國歷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和自己的心得。
1,它讀起來很順口,就和聽普通的故事一樣,讀起來很流暢,不像其他的歷史讀物,讀起來稍有些拗口。所以,說它是一本歷史讀物,還不如說它是一本故事書。
2,它的故事情節(jié)比一般歷史讀物生動。前前后后幾個故事,都彼此串聯(lián)起來,讓我讀了一篇,還想讀一篇。有一次,我連續(xù)讀了一個多小時。從春秋時期一直寫到三國時期,都是這樣。往往前一篇篇末說到的一個人名,后一篇,就與故事內容息息相關。
3,所撰寫的歷史詳細并取材于正史。書中記述了從春秋到三國一千多年的幾乎所有重要事件。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記錄的事件,像原來《三國演義》中記述的“桃園結義”“草船借箭”在書中都沒有出現(xiàn)。
4,插圖精美。往往我們在讀歷史讀物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滿篇的文字,沒什么插圖,讓人覺得枯燥無味。而這本書,不僅附帶了三四十幅插圖,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該時期的一幅地圖。如:在《戰(zhàn)國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張戰(zhàn)國地圖。
以上就是我認為這本書的精彩之處。
讀了這本書,我也許才真正的理解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才真正理解了這一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化。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七
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賣國賊”,勾不起我閱讀興趣。但翻閱數(shù)頁之后,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確是個置民族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于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賣國賊”。對于其一生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于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半殖民地條件下地主階級決定。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yǎng)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人物。
他一生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chuàng)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zhàn)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郁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shù)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于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過一年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鎮(zhèn)壓太平天國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chuàng)建湘軍來鎮(zhèn)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后,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后,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效果。他在事業(yè)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關系。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致了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興趣。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八
暑假的時候,表姐幫我賣了這本《中國歷史故事》,我愛不釋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閑的時間去閱讀.
《中國歷史故事》主要講的是: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的戰(zhàn)爭、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從這些小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關于做人、關于學習、關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樣.
讀了《中國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九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是中國歷史上,共777頁,這本書講了華夏文明的起源與傳說,帶我們去暢游西周封建時代的確立…最終在大漢朝的守成與衰落的門口停下來.這本書給我們帶來喜怒哀樂,喜是歡喜姬發(fā)把紂王打敗,怒是憤怒紂王竟那樣驕奢淫逸,哀是哀悼英雄項羽之死,樂是樂得公子小白終于得到了王位.
但給我真正留下印象的是紂王時代,那時百姓的生活生不如死,可是紂王竟毫不憐惜,反而愈加放肆地做壞事,還好有姬發(fā)在,那些挺到最后的百姓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快樂,勇敢,智慧全都印在我的腦海里,讓我終生難忘,當我把這本書看完后,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心想:“為什么不能讓戰(zhàn)爭停止,讓兩國握手言和,成立一個大國讓世界和平呢?為什么總有些像費仲雷開那些卑鄙無恥的小人呢?如果沒有他們,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這些都一定會在這本書里呈現(xiàn)出來,所以我一定要快點去中國歷史中.
你們想知道古代的秘密和傳說嗎?那就趕快來讀中國歷史吧!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十
沒有教科書教條、沒有過多意識形態(tài)影響、也沒有大陸版過多刪節(jié),這版中國近代史讓人覺得更加真實。作為中國近代史,作者并沒有單獨去敘述近代中國衰敗與名族解放運動偉大,而是從對近代有較大影響清朝一直寫到二十世紀末期,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們所認為近代史范圍,但正是“超出”這部分才讓我們對我們國家有了更深刻認識。
在當前圖書市場上,介紹中國近代史書籍充塞著各大書店,但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書一樣避重就輕,要么就是標準主旋律,讓人看了感受不到歷史氣息。對于這本書大陸版則更讓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頁書到了大陸就少了四百頁,其中缺少內容則不言自明。當然,除了一些被河蟹內容之外,能夠成系統(tǒng)寫清中國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畢竟中國這段時間發(fā)生了太多太復雜東西。
第一歷史已經隨著時間而消逝,書本上第二歷史將隨著文化傳承而代代相傳,但是歷史真相是不容掩蓋也不容篡改,所有民主文明社會一定會尊重歷史,不會將歷史用于自己統(tǒng)治,那種《1984》下社會必將受到人民審判和歷史懲罰。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十一
幾個朋友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話題莫過于回憶過往的快樂時光,一個公司的人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話題莫過于回憶血淚奮斗史,當一個民族的人坐在一起,當一個國家的人坐在一起,當全世界人都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就應該是回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歷史,然后自然而然的是全人類的歷史。
《世界歷史》就是在做這件事情。
不知什么時候,我開始關注歷史,以前都只看國家歷史,像《中國上下五千年》之類的,而現(xiàn)在,我看了一本跨越國家的《世界歷史》,《世界歷史》這本書是我偶然一次在圖書館看到的,講了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歷史,主要分為全局概覽、學科介紹、不同認識、時期劃分、 發(fā)展方向和讀物推薦這幾個部分,全局概覽里面包含史前時期的人類、古代文明的出現(xiàn)、帝國與征服、走向繁盛的封建國家和漫長的中世紀,而不同認識里面包括有人類早期、宗教時代和地理大發(fā)現(xiàn)(新航路開辟)后,教會我們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看問題,用全新視角來看待世界歷史。
在閱讀《世界歷史》的過程中,我無法對具體歷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當這些感悟印證到了現(xiàn)實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國歷史,便有了下面的讀后感。
那么,什么是世界歷史呢?世界歷史是歷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內容為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fā)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lián)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tǒng)探討和闡述。世界歷史學科的主要任務是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綜合考察各地區(qū)、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運用相關學科如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成果,研究和闡明人類歷史的演變,揭示演變的規(guī)律和趨向。
在中國,約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要由于歷史專業(yè)的分工,人們習慣于把中國史和世界史對舉,幾乎把世界歷史作為外國歷史的代稱。實際上,世界歷史絕非把中國歷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國歷史也和所有其他國家歷史一樣,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為世界歷史全過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边@真是一句不可改變的真理。
世界幾萬年歷史中,我最有感觸的是資本主義社會時代,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候。馬克思是近代一個著名哲學家,曾寫過《資本論》一書,這本書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可克服的矛盾,給無產階級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但是,1883年3月,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逝世了,雖然后來恩格斯繼承他的思想革命事業(yè),但是沒了馬克思,那些資本家會趁勢加大力度地剝削無產階級,世界也將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其實,不僅是馬克思在世的那時候存在這種資本主義,現(xiàn)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卻是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制度國家。那究竟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呢?資本主義的特點是私有制,也就是一條道路可以是一個人擁有的,自己的。這叫做“壟斷”。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公有制,就像公家學校、公家醫(yī)院,所有的這些都由政府管理,不能出現(xiàn)私人擁有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歐洲、美洲國家基本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亞洲國家卻是社會主義制度。
人類歷史發(fā)展為世界歷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縱向發(fā)展方面和橫向發(fā)展方面。這里說的縱向發(fā)展,是指人類物質生產史上不同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會形態(tài)的更迭。馬克思主義者根據(jù)人類社會內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質,把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諸階段區(qū)分為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制和共產主義制五種生產方式和與之相應的五種社會形態(tài)。它們構成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發(fā)展的縱向序列。這個縱向序列并非一個機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國家或地區(qū)的歷都一無例外地按著這個序列向前發(fā)展。有的沒有經歷某一階段;有的長期停頓于某一階段;即使屬于同一階段,其發(fā)展形式又往往互有差異。但是不同民族、國家或地區(qū)在歷史上的多樣性,和世界歷史的統(tǒng)一性并非互不相容的矛盾。總的說來,人類歷史由低級社會形態(tài)向高級社會形態(tài)的更迭發(fā)展,由原始的無階級社會到直接生產者遭受不同形式奴役和剝削的階級社會,又由階級社會到未來共產主義沒有奴役和剝削的無階級社會,盡管形式各異,先后不一,這個縱向發(fā)展的總的過程,卻仍然具有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意義?;谶@一理解,馬克思主義史學在闡明人類歷史的縱向發(fā)展方面已經作出了不少可貴的成績。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十二
一部大部頭作品或許真的是一場災難。對于讀者來說,大部頭會讓他的頭腦混亂已極,會使他的心靈受到海嘯地震的危害。希羅多德的作品對于現(xiàn)今被手機媒體娛樂沖擊戕害的我們來說更是如此,讀者或許會再次感受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關于起名的迷宮所帶來的苦惱。但這也許還不是最大的阻礙。《百年孤獨》中的人名或許會讓一些讀者放棄它,《歷史》卻能讓人全部讀完。因為《歷史》更像是許多條微博或者博客文章的集合——既然許多人說它瑣碎、硬湊——那么就沒理由不會讀完他的博客,如果讀者喜愛故事的話。
如今我們更愛刷刷新聞或者段子,但那不是生活必需,只是娛樂的一種,因此盡管看了很多新聞,聳人聽聞的事情卻往往能夠喧囂輿論。人們早上看下午忘使得他們很難在腦子里對類似事件進行歸納整理,思考發(fā)現(xiàn)事情背后的規(guī)律。這樣的能力并不使人人成為思想家哲學家,不一定要能說出來寫出來,但能使人在滑進危言聳聽的泥沼之前穩(wěn)住陣腳。
這樣的能力卻恰恰是閱讀《歷史》所必需的,一個博客作者往往有他自己一以貫之和發(fā)展的觀念和“哲學”,對《歷史》中的許多故事進行對應觀照我們也能揣摩到希氏的哲學教育。
通用的“希波戰(zhàn)爭史”這個副題有相當大的誤導,會令讀者以為書里所寫的不過是波斯帝國與希臘地區(qū)的戰(zhàn)爭經過和結局。但這不過是希氏著作藍圖中的一部分,甚至是無足輕重的一部分。盡管這部分占了全書一半篇章,但我們應該發(fā)現(xiàn)在這部分里軍事的描述并不為重,且有含糊和斷層的地方,在這部分,他也總是不失時機地穿插許多故事。
許多經典作品的開頭總是不容忽視,在開頭作者總是概括、暗示了他所要寫的所有:“其所以要發(fā)表這些研究成果,是為了保存人類過去的所作所為,使之不至于隨時光流逝而被人淡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族人的那些值得贊嘆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其應有的榮光,特別是為了把他們相互爭斗的原因記載下來?!?/p>
讓我們這段話精簡一下,他所要寫的,首先是人類能夠永久流傳的“東西”,其次是希波戰(zhàn)爭的原因。
《歷史》表面上是以時間順序敘事寫作,但他穿插的故事卻破壞了時間順序,這些故事互相呼應,像滿是鏡子的房間,像一幅撲克,無窮無盡,做到了真正能夠永久流傳?!栋倌旯陋殹放c它在深層次上不無聯(lián)系。正因如此,閱讀過一遍之后,這本書可以在任意地方打開,找到一個線頭,盡情地去閱讀。所謂思想是可以說清楚的,但故事的美并不只在思想,它有它的結構和形式,從結構和形式里它有說不盡的盡頭。
吉本的贊譽是“《歷史》有時候是給兒童看的,有時候是給哲學家看的。”
寫給兒童看的,已經從許多“怨言”中得到了部分回答:故事性太強,甚至過于瑣碎,且不太可靠。而兒童是愛聽故事的,《歷史》中許多故事和后來的經典民間傳說和童話都有相似之處,如果單把其中的故事拿來講給兒童,相比兒童一定會喜歡。
不能否認故事是兒童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事情,是最先對兒童進行教育環(huán)節(jié)。這就牽扯到如何為兒童選擇故事、以怎么樣的標準去選擇的問題。又要回到作品開始的那段話了,而這問題也就被回答了。
歷史書籍讀后感1000字
數(shù)學歷史讀后感篇十三
我是個很喜愛讀歷史人物傳記的人,在我所接觸過的歷史任務人物中。我認為綜合力量居首的是建立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過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惋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這個集政治,軍事,文學,武功,治國,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給后人太多的思索,假如說李唐天下為什么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那其中的緣由只有一個,由于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應當用什么詞語去贊美他,或許任何詞語都不為過。這個五十四年生命中布滿傳奇顏色的男人,畢竟有這什么樣的驚人的力量和天賦,唯恐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應就是玄武門之變。其實我覺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和了解。李家在當時也算是達官貴族。李世民之父李淵是世襲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由于才能出眾成為隋煬帝欽點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遠不會滿意這樣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亂的黃金時段勸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后,他選擇了勤王保政,進駐長安的第一步策略。這樣既可以獲得民心和療養(yǎng)的時間,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爭斗,消耗實力,李唐卻可以坐收漁利。其次步打下洛陽,作為進展的依據(jù)地。在當時,洛陽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陽者得天下.有著精彩軍事才能的李世民當然會清晰這一點。第三,招攬人才,以為己用。打仗除了實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對人才的渴望和他精彩的首領氣質,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計其數(shù)。當然,最終李唐的統(tǒng)一根本就是取決于李世民的這三點政策。所以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唐天下,更不會有后來的強盛王朝。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390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