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杜甫傳讀后感(案例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07:33:06
優(yōu)質杜甫傳讀后感(案例15篇)
時間:2023-10-28 07:33:06     小編:JQ文豪

讀后感可以展示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深度。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有深度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認真閱讀書籍,仔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其次,我們可以從書中提煉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可以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對角色的思考,或者是與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聯(lián)系和對比。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參考和靈感。在閱讀這些讀后感時,我被作者獨特的見解所震撼,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這些讀后感不僅內容翔實,也包含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體驗,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精髓和內涵。讀完這些讀后感后,我不禁對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表達能力產生思考,希望能夠通過不斷努力,寫出一篇出色的讀后感,分享給更多的人。請大家趕緊來欣賞這些精彩的讀后感吧,相信會給你們帶來啟發(fā)和思考的!

杜甫傳讀后感篇一

杜甫少年時代可謂是十分肆意,家族中出過名將也出過能臣富貴,自是不用說的。他追求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歷覽山河家國,心中滿腔抱負。鮮衣怒馬的少年郎還曾寫過“詩是吾家事”“吾祖詩冠古”這類狂放的詩句。在詩中,杜甫豪情萬丈,充滿自信,狂放傲氣。杜甫恰逢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之時,站在高高的泰山頂上,傲視天地,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嘆。這也說明,在杜甫的體內曾流著狂放和熱血。

二十三歲的杜甫赴洛陽應試,遙想著未來在朝堂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為國家效力。只不過,世事總是不如人愿。應試不第,失敗并沒有將他打敗,他仍然抱著為國效力的真心。然而,再一次的應試中,仍然落榜。想要在朝堂上一展才華的愿望落空。此時已經三十好幾的杜甫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一無是處,是否真的毫無才華。但他仍舊充滿熱枕,不忍放棄。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嘗試了許多他年少時曾不齒的辦法,最終當上了一個小官。只不過官職太小,職權太低,他為國家、為人民的抱負無處施展,官場不得志。這個時候的杜甫,又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恰逢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而后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這個時候的杜甫,一定在痛苦著,掙扎著,不甘心就這樣郁郁一生。他的世界是苦難深重的。

家國沉淪,他的生活條件也從原本的富貴安逸淪落到窮困潦倒。要名氣沒名氣,要地位沒地位,要金錢沒金錢。似乎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過,曾經擁有的也已失去。人間所有苦痛,他都嘗了一遍,一般人可能就此沉寂無聲,自生自滅了,可是,在黑暗中他無數次昂起頭,強撐病體,寫了1400首詩,3天一更,頻率驚人,直到他離開人世,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談及杜甫,人們永遠忘不了他的憂國憂民,忘不了他滿頭白發(fā)依然心懷國家?!捌D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種“艱難苦恨”也許就是人生的艱難和抱負無成的苦恨,“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恐怕是他生平最大的愿望了。

如果說,李白的詩里是狂浪不羈、直沖云霄的奔放。那杜甫的詩里就是在歷遍世事的磨難后,依然隱忍著,對家國抱有希望。他是曾年少熱血的杜甫,是田園牧歌的杜甫,是以衣?lián)Q酒的杜甫。雖然朝堂上沒有他的位置,但是,唐詩的巔峰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杜甫傳讀后感篇二

杜甫讀后感

1.

杜甫字子美,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唐代是中華農業(yè)文明發(fā)展的頂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頂。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轉衰的分界線。因而也是中華農業(yè)文明由盛轉衰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把這兩個巨人分隔在山頂的兩側: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側,頭是仰著的,看到的是無窮盡的藍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鷹,因而心胸開闊,歌聲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側,頭是低著的,看到的是小徑的崎嶇,深溝得陰暗,因而憂心忡忡,割聲凄苦。李白是盛唐氣象的標志,盛唐過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無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轉入中唐的代表,他從忠君愛國的立場出發(fā),痛斥禍亂,關心人民,因而隨著封建秩序的日益強化,他成了后代詩人學習的楷模,成了我國古代影響最大的詩人。

由于影響大,保存下來的有關他的古跡也就特別多。他出生在河南鞏縣,在這里度過青少年時期,于是這里有杜甫的'故里紀念館。三十五歲左右他到過長安謀求官職,曾“朝叩富兒門,幕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出潛杯心”(《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而一無所獲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幾年,陜西長安縣于是有紀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亂中,他逃往四川避難,路過甘肅成縣時,曾停留一段時間,于是這里也有一座紀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將進四年,這里紀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規(guī)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歲時他離開四川,經湖北轉入湖南,兩年后死在這里,于是湖南平江縣這里有紀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詩名并不大,跟無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時韋編選的《才調集》,選唐詩一千首,里面連杜甫的名字都沒有??梢娫诋敃r,杜甫還談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開始強化的宋代他才變的詩名赫赫,到明、清時期,他才被尊為是圣。

2.

杜甫傳節(jié)選

這篇傳記展現的杜甫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如同一首苦難而又壯美的歌.

這篇傳記是詩人寫詩人,作者馮至是中國現代杰出的詩人.

本書創(chuàng)作追求忠于史實,所有描寫都有史實作為根據.但又不作煩瑣考據.作品所展現的杜甫形象生動,性格心理發(fā)掘很深入,作品達到了藝術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合,是一部傳記文學的佳作.

長安十年

杜甫35歲時(746)也到了長安,但他的眼光并沒有局限在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這些事物外看到統(tǒng)治集團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長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顯耀的官職,而是對現實的認識,由此他給唐代的詩歌開辟了一片新的國土.

他的眼光是那樣的特殊.他對國家和人民倍加關心,統(tǒng)治集團的腐化是锝不到官職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的疾苦是杜甫作詩的思想源頭之一.最后達到憂國憂民的上一層次.

李隆基將政權交給里李林甫,使得賢才,有能力的人,幾乎沒有一不遭受他的暗算與迫-害,除李林甫外,政府里的人不是像楊國忠那樣的貪污,就是像陳希烈那樣的庸懦.

杜甫的心情已大為改變,不得不放棄那種豪放的生活,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放膽的述說出他幾年來心中的悲憤,對于自己的生活的描寫更體現其受迫-害之深.

他生活貧苦,曾做過別人的賓客,但目的還是為了謀取一個官職.他被貧窮所壓迫,一方面被事業(yè)心驅使,達到為了得到一個官職不擇手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樣的抑郁,無奈.

“麗人行”是描繪了楊氏姊妹丑惡的行為,在這政風腐-敗,邊疆失利,民生漸趨凋敝的時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卻有加無減.

這是杜甫在長安的真實收獲?他步履從貧乏的街巷到貴族的園林,從重樓名閣,到互竟豪奢的曲江再到征人出發(fā)畢經的咸陽橋,他由于進士要求的失敗,認識了這個政治集團的腐-敗,由于自身的饑寒觸到了人民的疾苦.

若是沒有進士的失敗,想必他也不會體會到這種社會的現實.

流-亡

在安史之亂,及以后的戰(zhàn)亂中他困居長安,從秋到冬再從冬到春,除去為國家憂愁外,自然他也時常思念他的家人;遠在鐘離的韋氏妹,滯留平陽的弟弟,鹿州的妻子,在長久的不到家中的消息,并聽說胡人到處殘殺,一直東到雞犬.

后來恢復了,他才得一令他稱心的官職.

短短三個多月,杜甫念及兩京淪陷,人民疾苦,他忠于他的職責。似乎沒有這些經歷杜甫也不會堅守他的崗位,他也有一些野心。

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

杜甫仍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

是風翔的一段經歷給他的教訓太大了呢,還是這平靜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視野僅限制在皇帝周圍,而看不見廣大的人民呢。這為杜甫再一次回到群眾中作了一個鋪墊。

杜甫經歷了有關征兵役等事件,在那段日子里他寫了“三吏”“三別”等佳作。

這風云多變,憂患重重的現實社會,導致了杜甫一生無窮的苦難杜甫詩感人的力量由此產生:詩人無論“慨世”還是“慨身”,他的感情總是和國家危機,人民疾苦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大部分詩篇都充滿著個人的與時代的血淚。

“杜甫傳”讓人們感受到了現實的殘酷,而杜甫又是這個現實的受害者與申述者。

杜甫傳讀后感篇三

杜甫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與詩仙李白齊名李杜??伤麉s和李白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世人的印象中,他的詩詞主調大多是哀愁,他仿佛也從未年輕過。他在那個時代也許只是個詩人,在現在回望,他卻是個圣人。他出生在一個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里,卻成功蛻變,從愛家到愛國,從愛己到愛民,從小愛到大愛。

可他并不是一出生就這樣的,他出生在鼎盛的唐朝,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衰落,他是名仕之后,他也曾年少輕狂過。是那個時代迫使他成長,迫使他蛻變。他少時愛好劍舞,九歲便慣于書寫大字。他也曾寫下“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彼苍X得自己不可一世,將屈原,賈誼,曹植等古人都不放在眼里。青年時代的杜甫就像當代的年輕人一樣,有裘有馬,能用放蕩與輕狂來鄙視人間的庸俗,只因未受過人間疾苦,有理有據卻只得紙上談兵,空有一腔大志,卻無真才實學。往往高估自己,認為天下不過如此。那時的杜甫還配不上“詩圣”的名號。

杜甫始終是一個出生于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的人,受到家庭的熏陶,與大多數人一樣,執(zhí)著于功名利祿,也有著自己的政治訴求。但杜甫可能并沒有什么官運,在最縱橫的年,遇上了一個從精明到糊涂的帝王——唐玄宗。在長安的十年里,他用盡全身力氣,卻也做不出任何改變,只得孤寂寥落,離開長安。他看見宮室里的華美,不禁想起長安街頭的餓殍只得嘆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他終于開始蛻變,經歷過安史之亂,國家破敗不堪,再不能享受朱門里的生活,杜甫的生活,落魄了。再失去了李白,那個他一生向往崇拜的男人,他身心俱疲。他從此顛沛流離,于天下游走,見識世間疾苦。

應他家族的觀念,他無可厚非的追逐著功名利祿,而他只剩偏偏與官無緣。皇帝身邊盡是奸佞小人,侍奉皇帝也變得如此艱難。國家遍是胡人的侵略,人民飽受胡人的摧殘,大地滿目瘡痍。想要救國家,救人民,杜甫只有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李氏朝廷上,在他的時代,不可能對于帝王制度有任何懷疑,他所擁護的朝廷平時是剝削人民的,到了困難的時候,也不能發(fā)動人民抵抗。想救國家,只能征兵役,而人民在兵役在家破人亡。在這當中,一個正直的詩人自然要感到極大的矛盾,若是強調人民的痛苦,反對兵役就無法抵御胡人,但是在人民在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當中,到了難已忍受的地步,他又不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嘴不說。他所站在人民的立場反對侵略戰(zhàn)爭,這時他除去替人民訴苦外,還不得不考慮到國家與民族所面臨巨大的危機。在這時,杜甫把他今生聽到的、經歷的作出了這三吏三別,他一生成就中的一所高峰。他的詩已然能成為“詩史”。

杜甫對這世間的疾苦卻又無能為力,他終于是放棄了做官,對當前的政治表示無望。國家不興詩家行,在任何時候,杜甫依然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杜甫依然還有滿腔的熱情,又投入到了詩歌的創(chuàng)作當中,才有了今天所看到的詩圣與詩史。

杜甫離開了長安,去到了成都。那個談杜甫都不會忘掉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四川這個地方,杜甫在深山中曾經常說怕死,在途中永遠只能被“高人”小視。杜甫說這樣的話未免太過忠厚,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小視杜甫,反而是杜甫的肩膀與實際的精神,使一切所謂“高人”都會自慚形穢。杜甫覺得他的一生免于荷役,已經享有特權,也就不辭路途的艱苦吧。杜甫去到了他成都的草堂,結束了他十載長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得一棲身之所,清苦但快活。難道杜甫沉醉于自己的生活中,忘記了人民的痛苦與國家的災難了嗎?并沒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碧煜拢麖奈赐?,他依舊心系天下。他二度出川,無奈這天下實在苦難,最后只落得個悲劇的結局。一生最后,仍不忘北歸,終了在湘江一漂浮的小舟中逝去。那年冬天,他五十九歲。

他是個偉大的詩人,他的一生是個悲劇。一個正直的詩人,在封建社會里必然的悲劇。他對著社會抱著無限的希望,最后落得極大的失望。他這一生中不乏政治熱情與創(chuàng)作熱情,他的詩才,也不曾因為生活上的阻礙而枯竭,因為取之不絕的源泉就是生活。

可能每一個初出江湖的年輕人都曾年少輕狂過,都認為清華北大不在話下,都認為自己定能在這世間闖出一片天地。到真正面臨生活的一座座大山,無數人不得翻越時,才有人真正意識到自己的無力。杜甫也曾真真正正奮斗過,遭受過無數的打擊,最終也放棄了他的政治抱負,但他從未放棄過的,是手中的筆,他抒發(fā)內心的武器。一支筆桿撐住他腐朽的身軀,不朽的靈魂。杜甫是站在人民一邊的,杜甫仍是符合當今社會主義的詩圣。

我們現在正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有裘有馬,但我們不得猖狂,唯有經歷過,才知世間疾苦。也許我們也會不斷的經受打擊,但請記得,握住了筆,也要握住初心。

杜甫傳讀后感篇四

馮至的《杜甫傳》一書,是在準備開課時偶然尋得。開課的課題是杜甫的《石壕吏》,詩中的杜甫猶豫、徘徊,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下了石壕村中發(fā)生的抓壯丁一事。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讀懂“三吏”中的這一首,又何以走進杜甫的情感深處呢?于是,這本《杜甫傳》便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講到杜甫,總要同時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詩人之間的區(qū)別,《滄浪詩話》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從我的主觀角度看來:于人,更認同青蓮的飄逸豪放,于詩,則更欣賞少陵的沉郁頓挫。

“沉郁頓挫”這四字評語,正是杜甫一生的艱難苦恨在詩句上的投影。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杜甫生不逢時,中國正從歷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國家不幸詩人幸,亂世中的顛沛流離,讓杜甫吃盡了苦頭,卻給中國文學史獻出一位詩圣。

然而從更深層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劇和藝術成就來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與詩人思想的獨立性之間的互相擠壓。這不僅是杜甫,也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文人苦苦掙扎的根源。

長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羨慕自由,又渴望官職。在唐代政治日漸走下坡路,人民不斷被剝削的時候,杜甫開始關注民生。安史之亂讓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讓他擁有了接觸民眾的機會。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邊時,他的詩變得“充滿了初唐以來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容”,但事實上,杜甫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后來杜甫被派到華州,他才“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從此,他開始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過,杜甫終究是“封建社會里一個愛人民、愛祖國的詩人”,人民因為國家連綿不斷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為了保衛(wèi)國家卻不得不這樣,杜甫此時的矛盾已經不是關于個人,而是對于國家對于人民的無限憂慮。《石壕吏》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杜甫傳》的作者馮至既是一位詩人,同時又是一位研究德語文學的學者。因此,從《杜甫傳》中,不難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的深情和嚴謹。全書篇幅不長,就十幾萬字,卻是高度濃縮,決不摻水。據說《杜甫傳》在《新觀察》上連載時,毛澤東是每期必看,連載完畢后,毛澤東說:“《新觀察》現在將《杜甫傳》登完了,我《新觀察》也不要看了?!?/p>

杜甫傳讀后感篇五

杜甫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禍亂迭起的時代,他的一生是悲慘的,經歷了無數的艱難與痛苦,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政治挫折、逃亡、貧窮、饑餓、疾病、兒女夭折、兄弟離散,所有的這些都是杜甫的身體和精神長期受到煎熬與折磨。正是這一生遭受的災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他把所有的痛苦在心中進行體驗、咀嚼、思考、提煉,變成了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這本傳記,講述了偉大詩人杜甫的一生歷程,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一生經歷了很大的轉折,他從炫耀自己的家族轉到關心國家命運,從抒寫個人的情感轉到關心人民的疾苦,是艱苦的生活使他變得偉大,是多難的命運升華了他的才華。杜甫的的經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讀書和漫游時期(35歲以前)。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開元十九年(時20歲)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第二個時期是困居長安時期(35—44)。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在長安多年仕途上沒有什么收獲,生活越來越貧窮,但是對社會的觀察卻越來越細致,思考越來越深刻。在長安的第十年,終于謀得了一個小官職——兵曹參軍(主要是保管軍用倉庫的鑰匙)。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個時期是陷賊和為官時期(45—48)。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之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不朽的作品,即“三吏”和“三別”。

第四個時期是西南漂泊時期(48—59)。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來嚴武被任命為成都府尹,杜甫投往,嚴武死,他再度四處漂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到湖北、湖南一帶。最后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數》《登高》《秋興八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杜甫活了不到60歲,其一生經歷,幾乎濃縮了一個人生命所能經受苦難的極限,他的經歷讓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困難、遭遇挫折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一定要振作精神,接受生活的考驗,因為苦難的生活一定會給人豐厚的饋贈!

杜甫傳讀后感篇六

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詩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詩史”,他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常客,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讀杜甫。

杜甫傳讀后感篇七

假期在家讀的第二本書是馮至的《杜甫傳》,總地看來,感覺沉重,不似之前看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那般快意。

東坡先生雖然屢遭貶謫,但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他總是那么豁達、樂觀,即使是在黃州,他也能從容地安排好一家人的住宿,并自行耕種,解決全家的溫飽問題,他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定,讓我們仰視,他的豁達、樂觀讓人折服,在林語堂先生的書里,東坡先生似乎是個完美的存在,文采一流,門庭若市,政績斐然。

而馮至先生筆下的杜甫在青年時期以后的生活,盡是“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客觀現實。正如馮至先生自己所說:“力求每句話都有它的依據,不違背歷史。”

這本書中,杜甫的生活歷程的介紹是重中之重,作者安排了十三個章節(jié),敘述了杜甫的游歷、為官、漂泊的生命歷程。杜甫生于“奉儒守官”和“吾祖詩冠古”的儒官家庭,經歷了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的劇變。從小,他就是一個有詩歌天賦的兒童,馮至先生說他“在常常上樹折取梨棗的年齡,已經由于他的詩文在洛陽顯露頭角了”。青年時期的他在吳越和齊越之間漫游,那時,他的父親在兗州做司馬,從他晚年回憶的詩歌可以看出,那時他的生活是裘馬清狂,唱歌游獵。一直到二十八,九歲,他寫出了他詩集中最早的最有名的一首《望岳》——這首詩就像一個萌芽,預示著他將會有一個遠大的發(fā)展。而立之年,他結婚了,生活也需要安定下來,三十五歲西去長安,渴望求得一個官職,他積極參加科舉考試,向勢利的權貴們進獻阿諛奉承的詩賦,然后現實卻是一再失望。

貧困交加的生活讓他接觸到人民的痛苦,他開始把目光投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四十歲,他寫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說話的詩:《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他由求仕的失敗認識到了這個政治集團的腐敗,從此,他的心里裝著的是天下百姓,他的詩里也都是國與民——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接近晚年的他生活窮困潦倒,因安史之亂,四處流亡,他看到的都是些老翁老嫗、征夫怨婦的愁眉苦臉,聽到的是流亡百姓的哀哭,感受到的人民無處申訴的痛苦,他把這些人民的悲劇凝結成《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這六首詩是杜甫的杰作,它們反應了人民的凄苦,同時,也讓我們真正認識了,這是一個那么熱愛人民和祖國的詩人。

是什么樣的人?在自己衣食無著的時候,仍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為“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而哀嘆“天地終無情”?為“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塌然摧肺肝”?是杜甫!他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著想,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擔憂。

在當時,杜甫的一生不可避免是個悲劇,尤其因為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但是他并沒有在這樣的生活中沉淪,失去信念,所以是他——來自最底層人民的他,寫出了這些偉大的作品,而不是別人!

英雄來自于“人民”,不僅是封建社會,現在依然如此,“戰(zhàn)疫的白衣戰(zhàn)士們”,為疫情吹響“預警口哨”的醫(yī)生們,每天堅守的警察、社區(qū)工作人員、清潔工人……因為大家的責任堅守,才有了這社會的美好。

今天,我依然相信,英雄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就是身邊那些最普通的勞動者!

杜甫傳讀后感篇八

杜甫,應該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詩歌把社會現實與作者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tǒng)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當代稱為“史詩”《杜甫傳》的作者馮至自幼熱愛杜甫,無論在什么時期,他都沒有停止對杜甫人生的思考。就是他在思考中的節(jié)選。

初到長安,杜甫漫游時代時的豪邁之情還未消逝,但與社會現實的接觸漸多,豪邁之情也被一種心理矛盾漸漸替代。由于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征象,杜甫這種矛盾心理也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也愈甚。經過這十年的磨礪,使他的詩風形成沉郁頓挫的風格。

安史之亂的開始,也標志著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這幾年的流亡生活,也讓杜甫更加貼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間疾苦,使其是個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展現當時社會狀態(tài)、政治形勢,表達了人民的情緒與愿望。

當時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毀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毀了他的仕途和夢想,卻成就了他的詩歌和他在中國詩壇中不可磨滅的地位,猶如鳳凰涅盤般重生!從官宦世家的公子到為在長安謀職而不擇手段的`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內心矛盾的無奈詩人;從只為個人忙碌的士人到憂國憂民的沉郁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進入“詩圣”,一步步邁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內心困頓轉而進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愛國詩人,一位萬方多難成就的詩圣!

杜甫傳讀后感篇九

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觀杜甫。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霸娛ァ倍鸥τ闷湟簧炀汀霸娛贰?,他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常客,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讀杜甫。

杜甫傳讀后感篇十

在我的記憶里,您似乎每天都是愁眉苦臉、老淚縱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對年輕的我來說,這樣的您太過沉重。在那些年輕氣盛的日子里,我有意躲避著您。

在我的記憶里,您又是那么孤獨、那么潦倒,“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對怯懦的我來說,您的痛苦我無法承受。有些歲月只是太過浮躁,我的靈魂無處盛放。

在我讀了馬昭先生的《草堂春秋》、馮至先生的《杜甫傳》后,我為我的無知而羞愧。我想對您說的太多太多。

我為您受過的貧挨過的苦而落淚。自經喪亂,奉先喪子,棄官華州;秦州賣藥,身患瘧疾;同谷境內,衣食無著;艱難蜀道,風雨草堂。流亡梓州,奔走閬州;成都幕府,受盡苦楚;流落夔州,老病一身;流浪荊州,苦苦掙扎;暫居公安,乘船岳州;潭州衡州,漂泊不定;病死湘江,巨星隕落。

梭羅說,一個人放下的東西越多,他就越富有。房g罷相,您上書營救,言辭激烈,觸怒素宗,被放還。您放棄了安危,放棄了官職,卻寫成了著名的《北征》;棄官華州之后,“不爨井晨凍,無衣窗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雖然生活窘迫,但您的詩歌卻獲得了大量的藝術源泉,寫成了著名的“三吏”、“三別”??梢哉f,一顆純潔的心靈賦予杜詩不朽的靈魂;一個悲劇的時代造就了一代“詩圣”杜子美。

但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國家、人民、故鄉(xiāng),您始終惦念著、牽掛著。

公元760年,您離開了兵戈擾攘的北方,在成都有了自己的棲身之所。那浣花溪畔淙淙的流水,孩子們悅耳的笑聲,老妻楊氏幸福的眼淚,水木清華,天上人間。正是: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但,您的`心仍然是屬于國家和人民的?!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分明聽見您對人民的憐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分明是您對故鄉(xiāng)的思戀;“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分明是一顆泣血的老臣心。

其實,這么多年來,很多讀者對您的了解也就止于此而已。實際上,對于國事,您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安祿山叛變,朝廷向回紇求救,您認為借用外族兵力評定叛變會帶來無窮的后患;在鳳翔任左拾遺時,您認識到隴右防地空虛,情勢嚴重。您說:西極柱亦傾,如何正穹昊?后來,吐蕃果然占領了一些要塞。另外,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就能認識到“盜賊本王臣”、“喪亂死多門”、“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的社會現實,這樣的認識足夠深刻!

“心以當竹實,血以當醴泉”。面對權貴,您直言不懼;面對戰(zhàn)爭,您理性對待;面對邪惡,您痛心疾首;面對饑餓,您活下來;面對失去,您樂觀豁達。這一切都源于一顆偉大的心靈,那里有堅定的虔誠的信念!

杜甫傳讀后感篇十一

唐朝都處于一種上升的時期,遼闊的國土,繁榮的經濟,強盛的國力,使人們都有強烈的自豪感與自信心。這個時候唐朝出現了一位著名而又逍遙的詩人――杜甫。

杜甫出生的這個年代,又是一個群星燦爛,詩人輩出的一個時代。他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讀書寫字,并在他七歲的時候寫下了一首《詠鳳凰》。當現在的人們朗誦起這句“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時,心中總會泛起遮不住的自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多么氣派的一句詩,表達了作者無畏不懼,敢于挑戰(zhàn),攀登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概,杜甫在這里化用了《孟子》里的”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表現了奮發(fā)向上的心胸氣魄。再看看他的代表作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是李白的知己,他這四句詩將李白思想性格都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簡簡單單的四句詩將李白就塑造成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李白,神采奕奕,形神兼?zhèn)?,煥發(fā)著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

唐代文學史上兩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他們的友誼成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在我們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沒有比這兩個的會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值得紀念的人了。李白與杜甫的見面,就像”青天里的太陽與月亮走碰了頭“!

通過這本書,杜甫杜子美的形象已經深深地的刻在了我的腦海里,我也向大家真摯的推薦這本書――《杜甫》,這本書里講述了杜甫華麗的一生,值得每個人擁有。

杜甫傳讀后感篇十二

馮至的《杜甫傳》一書,是在準備開課時偶然尋得。開課的課題是杜甫的《石壕吏》,詩中的杜甫猶豫、徘徊,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下了石壕村中發(fā)生的抓壯丁一事。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讀懂“三吏”中的這一首,又何以走進杜甫的情感深處呢?于是,這本《杜甫傳》便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講到杜甫,總要同時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詩人之間的區(qū)別,《滄浪詩話》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從我的主觀角度看來:于人,更認同青蓮的飄逸豪放,于詩,則更欣賞少陵的沉郁頓挫。

“沉郁頓挫”這四字評語,正是杜甫一生的艱難苦恨在詩句上的投影。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杜甫生不逢時,中國正從歷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國家不幸詩人幸,亂世中的顛沛流離,讓杜甫吃盡了苦頭,卻給中國文學史獻出一位詩圣。

然而從更深層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劇和藝術成就來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與詩人思想的獨立性之間的互相擠壓。這不僅是杜甫,也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文人苦苦掙扎的根源。長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羨慕自由,又渴望官職。在唐代政治日漸走下坡路,人民不斷被剝削的時候,杜甫開始關注民生。安史之亂讓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讓他擁有了接觸民眾的機會。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邊時,他的詩變得“充滿了初唐以來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容”,但事實上,杜甫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后來杜甫被派到華州,他才“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從此,他開始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過,杜甫終究是“封建社會里一個愛人民、愛祖國的詩人”,人民因為國家連綿不斷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為了保衛(wèi)國家卻不得不這樣,杜甫此時的矛盾已經不是關于個人,而是對于國家對于人民的無限憂慮。《石壕吏》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杜甫傳》的作者馮至既是一位詩人,同時又是一位研究德語文學的學者。因此,從《杜甫傳》中,不難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的深情和嚴謹。全書篇幅不長,就十幾萬字,卻是高度濃縮,決不摻水。據說《杜甫傳》在《新觀察》上連載時,毛澤東是每期必看,連載完畢后,毛澤東說:“《新觀察》現在將《杜甫傳》登完了,我《新觀察》也不要看了?!?/p>

杜甫傳讀后感篇十三

馮至的《杜甫傳》一書,是在準備開課時偶然尋得。開課的課題是杜甫的《石壕吏》,詩中的杜甫猶豫、徘徊,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下了石壕村中發(fā)生的抓壯丁一事。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讀懂“三吏”中的這一首,又何以走進杜甫的情感深處呢?于是,這本《杜甫傳》便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講到杜甫,總要同時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詩人之間的區(qū)別,《滄浪詩話》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從我的主觀角度看來:于人,更認同青蓮的飄逸豪放,于詩,則更欣賞少陵的沉郁頓挫。

“沉郁頓挫”這四字評語,正是杜甫一生的艱難苦恨在詩句上的投影。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杜甫生不逢時,中國正從歷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國家不幸詩人幸,亂世中的顛沛流離,讓杜甫吃盡了苦頭,卻給中國文學史獻出一位詩圣。

然而從更深層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劇和藝術成就來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與詩人思想的獨立性之間的互相擠壓。這不僅是杜甫,也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文人苦苦掙扎的根源。

長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羨慕自由,又渴望官職。在唐代政治日漸走下坡路,人民不斷被剝削的時候,杜甫開始關注民生。安史之亂讓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讓他擁有了接觸民眾的機會。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邊時,他的詩變得“充滿了初唐以來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容”,但事實上,杜甫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后來杜甫被派到華州,他才“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從此,他開始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過,杜甫終究是“封建社會里一個愛人民、愛祖國的詩人”,人民因為國家連綿不斷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為了保衛(wèi)國家卻不得不這樣,杜甫此時的矛盾已經不是關于個人,而是對于國家對于人民的無限憂慮。《石壕吏》正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杜甫傳》的作者馮至既是一位詩人,同時又是一位研究德語文學的學者。因此,從《杜甫傳》中,不難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的深情和嚴謹。全書篇幅不長,就十幾萬字,卻是高度濃縮,決不摻水。據說《杜甫傳》在《新觀察》上連載時,毛**是每期必看,連載完畢后,毛**說:“《新觀察》現在將《杜甫傳》登完了,我《新觀察》也不要看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杜甫傳讀后感篇十四

《杜甫傳》的作者自幼熱愛杜甫,無論在什么時期,他都沒有停止對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節(jié)選。

初到長安,杜甫漫游時代時的豪邁之情還未消逝,但與社會現實的接觸漸多,豪邁之情也被一種心理矛盾漸漸替代。由于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征象,杜甫這種矛盾心理也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也愈甚。經過這十年的磨礪,使他的詩風形成沉郁頓挫的風格。

的開始,也標志著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這幾年的流亡生活,也讓杜甫更加貼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間疾苦,使其是個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展現當時社會狀態(tài)、政治形勢,表達了人民的情緒與愿望。

當時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毀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毀了他的仕途和夢想,卻成就了他的詩歌和他在中國詩壇中不可磨滅的地位,猶如鳳凰涅盤般重生!從官宦世家的公子到為在長安謀職而不擇手段的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內心矛盾的無奈詩人;從只為個人忙碌的士人到憂國憂民的沉郁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進入“詩圣”,一步步邁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內心困頓轉而進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愛國詩人,一位萬方多難成就的詩圣!

杜甫傳讀后感篇十五

前段時間覺得自己的古文功底需要惡補一下,于是饑不擇食,一股腦在亞馬遜買了好多詩歌類型的書,什么最美唐詩,最美宋詞,名詩人傳記,不辯好壞,買了一大堆,也是買過即忘。

最近終于想起來該消化他們了,于是首先拿起了這本薄薄的《杜甫傳》,居然是老熟人還珠樓主的作品。

我看詩人傳記,目的很簡單,普及基礎常識,了解詩人的生平,解讀每首暢銷詩的寫作背景,這樣方便我記憶他們的名作,增加我的文化修養(yǎng),出門好裝逼。然而《杜甫傳》卻和一般的傳記不太一樣。

它沒有完成普及工作,樓主筆下的杜甫,不鮮活,也不立體,平庸和貧乏。杜甫的高才雅量沒有正面描寫,全是平鋪直敘。

這本書讀下來的第一反應是,還珠樓主寫錯了人,他可能應該寫一本《李白傳》,如果李白是他的主角,這本書的故事結構大概就不會這么無聊。

杜甫的生活就只有每天吃吃喝喝,和他的窮朋友們你接濟我我?guī)头瞿?,很絕望。

即使這樣還珠樓主還在強調杜甫身上的一股子俠氣,鋤強扶弱,體恤百姓,蔑視權貴,然而從描寫中我看到的卻是滿目的煙火氣。這種強加的俠氣,竊以為李白會合適。

《杜甫傳》的故事每章以詩歌開頭,而第一章的“夕陽殘照,漢家陵闕”也正是來自李白。

首先不得不說《杜甫傳》確似還珠樓主的文筆,看過《蜀山劍俠傳》的大概都知道,還珠樓主的敘事沿襲的是真正的古風,講究的是一個散字,就像《儒林外史》一樣,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的寫,上個人還沒寫完遇到了下一個人,新的故事跟著第二個人就展開了,故事隨著人物而走,屬于人物中心論,而非故事中心論。

當然讀者也別想的太高級,這種中國古代的人物中心論和西方文學中的人物中心論,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簡單的說,中國的故事是一個人套一個人,像鏈條一樣,依次發(fā)生,故事雖然零散,卻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西方的故事,比如文藝復興的作家,講究的是人的絕對中心,因為人被解放了,到司湯達的《紅與黑》,故事完全隨于連的心理活動而變化走向,又是更高級的寫作手法了。

如果不是題目醒目的寫著杜甫,作者很可能,寫著寫著就從杜甫這到李白,高適,岑參……像那長江水,滾滾不回頭了。

《杜甫傳》也有它的優(yōu)點,前文提到的俠氣,算一個,雖然吃喝真心無聊,但是困苦時期文人間的不妒忌,相互扶持,已然難能可貴。

其次是用詞,書中好些詞已經不是現代漢語的常用詞了,可是讀起來怎一個美字了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41981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