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質(zhì)杜甫傳記讀后感(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13:01:23
優(yōu)質(zhì)杜甫傳記讀后感(模板16篇)
時間:2023-10-28 13:01:23     小編:筆硯

讀后感是讀者在讀完一本書或文章后,對其中的內(nèi)容和情感作出的反應和總結(jié)。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評價所讀的作品,也是一種對自己閱讀經(jīng)歷的回顧和思考。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主題思想等方面的內(nèi)容,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需要我們關(guān)注書中的細節(jié),捕捉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借鑒和學習。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一

羨慕和向往李白的謫仙風度、灑脫赤誠,但更敬佩杜甫的憂國憂民、大氣博愛。

杜甫的一生是一個悲劇,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我曾想過,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個官僚家族,倘若他沒有熟讀詩書,而是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憑著雙手辛勤勞動,或許杜甫一生還能多吃上幾頓飽飯,晚年也或許不至于那么凄涼吧。可我又想,在那樣一個亂世,像杜甫這樣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賦稅、徭役,他又是一個有名氣的詩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個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筆下“三吏三別”中人物的下場,甚至更凄慘吧。

歷史就是歷史,誰也無法改變;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華和當時的社會共同造就了一個詩圣,一個獨一無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弊x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響起了這熟悉的歌詞,歌聲凄婉,聞之動容。

流亡天涯,衣食無著,舉目無親,故交不斷喪亡。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親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鄉(xiāng),盡是陌路,我不識你,你不知我。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啊!

人生在世,無論多么艱難的日子,也會因為有親人和朋友的存在而變得容易堅持一些。相反,即使富可敵國,卻舉目無親,沒有一個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義呢?當歲月流逝,年華老去,最害怕聽到的消息恐怕就是親朋故舊的死訊了吧。

56歲的杜甫,一身是病。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不斷地纏繞著他,牙齒落了一半,耳朵也聾了,眼也花了,花白的頭發(fā)也快掉光了,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

57歲的杜甫,耳聾了??腿撕退勗挄r需要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右臂偏枯了,寫信需兒子代書。丑陋而衰老的容顏受盡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時去拜訪他們,扶杖步行,傳達不肯通報,想乘轎子,又沒錢去雇。

他人生最后一年半的歲月大部分是在一只小船上度過的,因為陸地上再沒有了他的安身之所。最糟的時候,他整整五天沒有吃到一點點東西。公元770年的冬天,這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他死后,家人無力安葬,把他的靈柩厝在岳州。

讀完了杜甫悲劇的一生,心情無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現(xiàn)了詩人病臥孤舟的凄涼景象。

然而就是這個凄慘可憐的人,卻留下了珍貴的史詩“三吏三別”,留下來《春望》《赴奉先縣詠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名篇。就是這樣一個凄慘可憐的人,臨死之前仍不忘憂心百姓的疾苦,擔心國家的命運。

杜甫,始終是值得我們景仰的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偉大的靈魂!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二

以前讀人物傳記,總覺得書寫得單調(diào),不能引發(fā)讀者深刻的興趣。但我的否認讀完《杜甫傳》有這樣的感受,他是一個詩人,出生于大唐開元盛世,而自中晚唐開始,唐由安史之亂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

讀杜甫的一生,是讀一個偉人的傳記,是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亦是一場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開元時,他幾乎游遍祖國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巔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年壯時也同盛唐文人一般應試求取功名。后來,他困守長安達十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回首的歲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長安淪陷。不幸的是,憂國憂民的杜甫被叛軍所俘,因他不肯為叛軍賣命,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牢中逃了出來,他幾乎是歷盡艱辛,才逃到鳳翔。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五月拜左拾遺,因上書營救好朋友房琯,而觸怒了肅宗,被貶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節(jié)度使嚴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個破舊的草堂里,曾經(jīng)一度在嚴武的幕下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所以后來人們稱他為杜工部。

他長期沉淪于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親身體驗了安史之亂之時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以及親人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詩中,杜甫最為著名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恰叭簟?、“三別”,他對自己貧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的深刻思考結(jié)合在一起。暫且不說杜詩之精粹,我認為杜甫能夠深深打動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善心?!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钡莱隽硕嗌偃说南<?,更能令人震動的是“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擔起所有的苦難。他這樣博大的胸懷以及寧苦己身而利國利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不值得我們學習么?杜甫并不完全是嚴肅的,他也有風趣的一面。絕句漫興九首中對于惜春之情,反用惱春、怨春的口氣道來,別有特色。更難的可貴的是,杜甫善于發(fā)現(xiàn)賢才,我想其若是知曉自己仍能為國效力,也當是會“白發(fā)生黑絲”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無愧于獨立天地之間的詩圣之稱。讀完《杜甫傳》,深深地感動,在因雨而顯得略微清冷的天氣里,心依舊有一股暖流涌動……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三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巔峰。這些偉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顆偉大的心靈,一種博大的情懷。

憂國憂民是杜甫詩作的一大特征。這種風格不僅是亂世的產(chǎn)物,更是詩人偉大人格的體現(xiàn)——自覺不自覺地站在國家與人民的立場,心憂國家,心系民眾,同情百姓的苦難遭遇,一顆挽救社會的心在劇烈跳動,一種幫助人民擺脫沉重枷鎖的激情在涌動。長安十年,歷盡坎坷,杜甫仍舊不愿徹底放下自己的雄心,那顆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誠心。這些因憂國憂民而興起的滿腔熱忱,形成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力量源泉,這種從政的熱情,在屢遭冰霜之后,代作“詩史”創(chuàng)作的雛形。

把詩人從政的愿望轉(zhuǎn)化為批判揭露黑暗現(xiàn)實正是當時的腐朽社會。這種沉悶的黑暗,催生了一位政客從政救國救民的理想,但同時,它一次又一次戲弄著一位詩人。如果腐朽的力量只是作用于黎民,那它將催生一代救世名臣,可悲的是它竟摧毀了一位救世之臣,那么,它將催生了它所摧毀不了的一代詩人。長安十年,個人的凄涼際遇,與黎民的苦難交際交融,孕育出了現(xiàn)實主義的巔峰之作,這份情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

成語現(xiàn)實主義:注重事實或現(xiàn)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如:毛澤東:“雖可能有一類的遷就所謂‘既成事實’的‘現(xiàn)實主義’的調(diào)頭出現(xiàn),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庇秩纾郝愤b《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著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說?!?/p>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四

旁人寫詩,大都描寫風花雪月,只有杜甫,聲聲嗚咽,字字泣血描寫這人世間的疾苦哀怨。旁人的詩大多深奧精妙,只有杜甫以詩寫史,心憂天下。

在我看來,杜甫的一生可以用傳奇來概括。他前期與后期的生活境況與唐王朝息息相關(guān)。他出身士族,家境優(yōu)渥,足以支撐他游歷江南的經(jīng)歷,當時的他有“裘馬頗清狂”的豪邁不羈,他用放蕩和輕狂鄙視人世的庸俗。也正是因為家族的影響,杜甫與所有的文人一樣,有求取功名的上進心,于是他來到長安渴望憑借詩情與宏圖偉志在官場上大展身手。但當時,官場的爭斗讓他無官可做,他卻仍然不死心,困居長安十年之久。十年間政治顯露腐敗,百姓生活日益艱苦,他心中的矛盾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愈加嚴重,十年的磨礪讓詩歌形成了沉郁頓挫的風格。

安史之亂開啟了杜甫的流亡生活,他見證了繁華的衰敗,經(jīng)歷了百姓的疾苦,他長期處在社會的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士子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把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親人的悲歡離合都寫進詩中,把自己的哀嘆與對國家的期待融進骨血。晚年的杜甫疾病纏身,窮困潦倒甚至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但他仍然為天下的寒士發(fā)聲,為貧窮的老婦送去食物,他無時無刻不在為百姓著想擔憂,念念不忘國家的危機和民族的命運。公元770年,杜甫在一葉孤獨的扁舟上逝世,一顆明星就此隕落。

杜甫一生擁有數(shù)之不盡的朋友,有些引薦他,有些接濟他,有些擔憂他,卻只有一個人杜甫受他影響,仰慕其風采,那人就是李白。這是何等的友情能讓后人評價李白與杜甫之間猶如云霓和繁花的相遇,這是何等的友情能讓杜甫在聽到“李白,世人皆欲殺”的言論寫下“不見李久生,佯狂真可哀”的詩句。杜甫一生寫了15首關(guān)于李白的詩,他們的友情像大鵬與鴻雁的相遇,山川共仰,鴻雁不斷的為相遇吟鳴,而大鵬已經(jīng)懷著熱情的心翱翔。

杜甫從世家公子到官場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心系天下的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人民,他沒有李白的瀟灑,沒有陶潛的避世之心,有著屈原式的堅忍卻比屈原更堅韌。杜甫的一生雖是不可避免的悲劇,但卻可歌可泣令人敬佩。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五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

讀后感

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xiàn)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杜甫傳記》讀后感范文5篇,歡迎借鑒參考。

他干過的驚天動地的大事更上天上的星星一樣數(shù)不勝數(shù)。他治好了猴子國所有的傷員,成立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禽郵遞局。他還有許多離奇的經(jīng)歷,去被人們稱為“死亡島”時發(fā)現(xiàn)了恐龍,被一只大蛾子帶到月球上與植物們交談……其中最有趣的還是他去神秘湖的歲月。他去神秘湖時,無意中遇到了長壽龜泥巴臉。泥巴臉新聞社杜立特講了諾亞方舟時它當動物領(lǐng)袖的故事,杜立特聽得津津有味。

幻想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有了幻想,才能夠成功。愛心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美德,當你用愛心去對待動物時,動物也會以愛心回報你。

以前讀人物傳記,總覺得書寫得單調(diào),不能引發(fā)讀者深刻的興趣。但我的否認讀完《杜甫傳》有這樣的感受,他是一個詩人,出生于大唐開元盛世,而自中晚唐開始,唐由安史之亂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

讀杜甫的一生,是讀一個偉人的傳記,是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亦是一場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開元時,他幾乎游遍祖國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巔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年壯時也同盛唐文人一般應試求取功名。后來,他困守長安達十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回首的歲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長安淪陷。不幸的是,憂國憂民的杜甫被叛軍所俘,因他不肯為叛軍賣命,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牢中逃了出來,他幾乎是歷盡艱辛,才逃到鳳翔。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五月拜左拾遺,因上書營救好朋友房琯,而觸怒了肅宗,被貶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節(jié)度使嚴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個破舊的草堂里,曾經(jīng)一度在嚴武的幕下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所以后來人們稱他為杜工部。

他長期沉淪于下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親身體驗了安史之亂之時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以及親人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詩中,杜甫最為著名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恰叭簟?、“三別”,他對自己貧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的深刻思考結(jié)合在一起。暫且不說杜詩之精粹,我認為杜甫能夠深深打動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善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動的是“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擔起所有的苦難。他這樣博大的胸懷以及寧苦己身而利國利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不值得我們學習么?杜甫并不完全是嚴肅的,他也有風趣的一面。絕句漫興九首中對于惜春之情,反用惱春、怨春的口氣道來,別有特色。更難的可貴的是,杜甫善于發(fā)現(xiàn)賢才,我想其若是知曉自己仍能為國效力,也當是會“白發(fā)生黑絲”的吧!

觀杜甫。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zhuǎn)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lǐng)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xiàn)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霸娛ァ倍鸥τ闷湟簧炀汀霸娛贰?,他寫“絕”了

唐詩

,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停斨赡鄣耐魧⒍鸥Φ脑娮x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jīng)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nèi)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讀杜甫。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

在泱泱中華光輝燦爛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你不得發(fā)出贊嘆;

在古往今來異彩紛呈的文化史節(jié)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詩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誠拜讀!

帶一份崇敬,懷一絲心酸,品讀杜甫,就如品讀一部詩集,一部寫滿悲憤,同時也蓬勃著英雄豪情的詩集。

舉世不第,壯志難酬的杜甫,也效仿了李白,云似地飄來飄去,將自己融入高山,融入大川,融入人民。

高山的巍峨,賦予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的豪情;大川的壯闊,賦予了杜甫“白鷗沒浩蕩,千里誰能訓”的氣魄;人民的疾苦,賦予了杜甫“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

杜甫雖有“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遠大抱負,但大唐的土地上卻沒有留給杜甫施展抱負的那一片空間。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一片寫滿了詩的云。

仰視這片云,它偶爾也能與別的云相遇,使他暫時丟掉了孤獨寂寞,但這短暫相遇之后呢?當然幾片志同道合的云消散了,永遠離他而去之后呢?此時,充斥著杜甫的內(nèi)心,映入了我的眼簾的卻又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獨和悲涼。

你想做一只鳥,卻沒有高天任你來飛;

你想做一條魚,卻沒有闊海憑你來躍。

你只能做一片云,飄在滿是憂愁,滿是痛苦的天空中,默默地看著戰(zhàn)火紛飛的大唐土地,看著浮華衰敗的大唐朝廷,看著痛苦不堪的大唐百姓轉(zhuǎn) 然后默默地掉著眼淚,慢慢地消散。

可是你的靈魂卻化成了一部詩集,記錄了你的所見、所聞、所感。

這部詩集落在了人間,被無數(shù)人看到,又被無數(shù)人傳播;讓無數(shù)人落淚,又讓無數(shù)人崇敬。

我也有幸拜讀了它。

羨慕和向往李白的謫仙風度、灑脫赤誠,但更敬佩杜甫的憂國憂民、大氣博愛。

杜甫的一生是一個悲劇,既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我曾想過,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個官僚家族,倘若他沒有熟讀詩書,而是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憑著雙手辛勤勞動,或許杜甫一生還能多吃上幾頓飽飯,晚年也或許不至于那么凄涼吧。可我又想,在那樣一個亂世,像杜甫這樣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賦稅、徭役,他又是一個有名氣的詩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個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筆下“三吏三別”中人物的下場,甚至更凄慘吧。

歷史就是歷史,誰也無法改變;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華和當時的社會共同造就了一個詩圣,一個獨一無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弊x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響起了這熟悉的歌詞,歌聲凄婉,聞之動容。

流亡天涯,衣食無著,舉目無親,故交不斷喪亡。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親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鄉(xiāng),盡是陌路,我不識你,你不知我。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啊!

人生在世,無論多么艱難的日子,也會因為有親人和朋友的存在而變得容易堅持一些。相反,即使富可敵國,卻舉目無親,沒有一個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義呢?當歲月流逝,年華老去,最害怕聽到的消息恐怕就是親朋故舊的死訊了吧。

56歲的杜甫,一身是病。瘧疾、肺病、風痹、糖尿病不斷地纏繞著他,牙齒落了一半,耳朵也聾了,眼也花了,花白的頭發(fā)也快掉光了,幾乎成了一個殘廢的老人。

57歲的杜甫,耳聾了??腿撕退勗挄r需要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右臂偏枯了,寫信需兒子代書。丑陋而衰老的容顏受盡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時去拜訪他們,扶杖步行,傳達不肯通報,想乘轎子,又沒錢去雇。

他人生最后一年半的歲月大部分是在一只小船上度過的,因為陸地上再沒有了他的安身之所。最糟的時候,他整整五天沒有吃到一點點東西。公元770年的冬天,這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他死后,家人無力安葬,把他的靈柩厝在岳州。

讀完了杜甫悲劇的一生,心情無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現(xiàn)了詩人病臥孤舟的凄涼景象。

然而就是這個凄慘可憐的人,卻留下了珍貴的史詩“三吏三別”,留下來《春望》《赴奉先縣詠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作名篇。就是這樣一個凄慘可憐的人,臨死之前仍不忘憂心百姓的疾苦,擔心國家的命運。

杜甫,始終是值得我們景仰的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偉大的靈魂!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六

品讀杜甫,就如品讀一部詩集,一部寫滿悲憤,同時也蓬勃著英雄豪情的詩集.

舉世不第,壯志難酬的杜甫,也效仿了李白,云似地飄來飄去,將自己融入高山,融入大川,融入人民.

高山的巍峨,賦予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壯闊,賦予了杜甫“白鷗沒浩蕩,千里誰能訓”的氣魄;人民的疾苦,賦予了杜甫“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

杜甫雖有“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遠大抱負,但大唐的土地上卻沒有留給杜甫施展抱負的那一片空間.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一片寫滿了詩的云.

仰視這片云,它偶爾也能與別的云相遇,使他暫時丟掉了孤獨寂寞,但這短暫相遇之后呢?當然幾片志同道合的云消散了,永遠離他而去之后呢?此時,充斥著杜甫的內(nèi)心,映入了我的眼簾的卻又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獨和悲涼.

你想做一只鳥,卻沒有高天任你來飛;

你想做一條魚,卻沒有闊海憑你來躍.

你只能做一片云,飄在滿是憂愁,滿是痛苦的天空中,默默地看著戰(zhàn)火紛飛的大唐土地,看著浮華衰敗的大唐朝廷,看著痛苦不堪的大唐百姓.然后默默地掉著眼淚,慢慢地消散.

可是你的靈魂卻化成了一部詩集,記錄了你的所見、所聞、所感.

這部詩集落在了人間,被無數(shù)人看到,又被無數(shù)人傳播;讓無數(shù)人落淚,又讓無數(shù)人崇敬.

我也有幸拜讀了它.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七

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觀杜甫。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zhuǎn)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lǐng)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xiàn)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詩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詩史”,他寫“絕”了

唐詩

,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jīng)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nèi)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八

在古往今來異彩紛呈的文化史節(jié)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詩集,感人至深,你不得不虔誠拜讀!

帶一份崇敬,懷一絲心酸,品讀杜甫,就如品讀一部詩集,一部寫滿悲憤,同時也蓬勃著英雄豪情的詩集。

舉世不第,壯志難酬的杜甫,也效仿了李白,云似地飄來飄去,將自己融入高山,融入大川,融入人民。

高山的巍峨,賦予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的豪情;大川的壯闊,賦予了杜甫“白鷗沒浩蕩,千里誰能訓”的氣魄;人民的疾苦,賦予了杜甫“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憤!

杜甫雖有“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遠大抱負,但大唐的土地上卻沒有留給杜甫施展抱負的那一片空間。于是,杜甫就成了那一片漂泊不定的云,一片寫滿了詩的云。

仰視這片云,它偶爾也能與別的云相遇,使他暫時丟掉了孤獨寂寞,但這短暫相遇之后呢?當然幾片志同道合的云消散了,永遠離他而去之后呢?此時,充斥著杜甫的內(nèi)心,映入了我的眼簾的卻又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孤獨和悲涼。

你想做一只鳥,卻沒有高天任你來飛;

你想做一條魚,卻沒有闊海憑你來躍。

你只能做一片云,飄在滿是憂愁,滿是痛苦的天空中,默默地看著戰(zhàn)火紛飛的大唐土地,看著浮華衰敗的大唐朝廷,看著痛苦不堪的大唐百姓轉(zhuǎn) 然后默默地掉著眼淚,慢慢地消散。

可是你的靈魂卻化成了一部詩集,記錄了你的所見、所聞、所感。

這部詩集落在了人間,被無數(shù)人看到,又被無數(shù)人傳播;讓無數(shù)人落淚,又讓無數(shù)人崇敬。

我也有幸拜讀了它。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九

杜甫是大家都知道的大詩人,都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那同樣杜甫也是一個特別傳奇的人物。

其實對于歷史上的帝王,都有正史記載,而文學家記載的相當少,但是他們留下的作品已經(jīng)足以證明他們在歷史上的成就。我今天看了馮至的《杜甫傳》通過部作品我重新認識了杜甫。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有數(shù)的幾個偉大詩人里面的一個,由于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寫出了許多反映與批判現(xiàn)實的、不朽的詩篇。在過去無論多么黑暗的通知下,那些詩都不曾停止放射它們的光芒;杜甫出生在一個屬于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里。他是晉代名將杜預的第十三代孫。

杜甫年輕時和很多年輕人一樣自高自大,夸張甚于實質(zhì)。當時就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他的傲慢的言行。他自己常說,他的文章超過屈原、宋玉、他的書法勝過王羲之。在政治上自比稷契,想致君堯舜,在文學上把屈原賈誼、曹植、劉禎都不看在眼里。從這里我能看出來一個放蕩不羈,心高氣傲的年輕人的張狂。這一點和李白也非常像,李白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而杜甫也有“會當云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杜甫早年成長在唐朝發(fā)達的“開元盛世”。杜甫出生在河南鞏縣,母親在他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杜甫小時候經(jīng)常生病,由于身體不好活下來也算是一個奇跡。杜甫七歲開始學詩,九歲開始學書法,他不斷地作詩、寫字、學習。杜甫出生的地方在洛陽附近,杜甫身受洛陽文化的熏陶,在他常常上樹折取梨棗的年齡,已經(jīng)由于他的詩文在洛陽顯露頭腳了。

年輕的杜甫喜歡出門遠行,他喜歡結(jié)交好友,欣賞祖國的好山好水。杜甫漫游了十年,經(jīng)歷了不少秀麗和雄偉的山川,認識了江南和山東的文化。后來“安史之亂”他看到民不聊生,官吏欺負百姓。這一段時間他改變了自己的風格,他開始關(guān)心平民百姓。于是他寫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別。

杜甫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他的詩句豪邁灑脫。盡管他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的磨難,他慢慢變得成熟。他經(jīng)歷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不得不說杜甫是一個傳奇的人物。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我們要做一個內(nèi)心豁達的人。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

觀杜甫。閑坐巖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繞清風,一個逍遙的詩人。

嘆抉擇。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羨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長安謀得一個官職,他懷念李白,羨慕李白還繼續(xù)著那種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卻不得不跟這種生活告別。人的一生最難戰(zhàn)勝的就是自己,一顆心,兩個方向,雙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無奈。轉(zhuǎn)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許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卻牽著握筆的雙手遨游在書海,無奈,惟獨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嘆仕途。上帝以胃口為誘餌將一顆顆飄蕩的心領(lǐng)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蕩蕩,起起浮浮,忠的呈現(xiàn)似乎注定要以奸來陪襯,陰謀籠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這種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擊,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憤!憤奸臣,這不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當時社會的悲哀,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嘆詩才?!霸娛ァ倍鸥τ闷湟簧炀汀霸娛贰?,他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之后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當杜甫二字成為教科書上的???,當稚嫩的童音將杜甫的詩讀入空際,心中的那份贊嘆無法壓抑。

嘆人格。一首首堅硬的詩源于一個偉大的人格,一雙腳觸摸這片曾經(jīng)流血的土地,一雙眼看盡戰(zhàn)亂的殘酷,人生的悲涼,一對耳聽盡人間的哀哭,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將這份內(nèi)心的震撼揚于詩中,搖動了封建這座堡壘,將民憤、民怨、民饑、民寒訴說。

讀杜甫。獨坐孤石,心立堅竹,俯瞰塵世,寫盡悲苦,滿心愁緒的'詩人。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一

杜甫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禍亂迭起的時代,他的一生是悲慘的,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艱難與痛苦,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xiàn)。政治挫折、逃亡、貧窮、饑餓、疾病、兒女夭折、兄弟離散,所有的這些都是杜甫的身體和精神長期受到煎熬與折磨。正是這一生遭受的災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他把所有的痛苦在心中進行體驗、咀嚼、思考、提煉,變成了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這本傳記,講述了偉大詩人杜甫的一生歷程,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大的轉(zhuǎn)折,他從炫耀自己的家族轉(zhuǎn)到關(guān)心國家命運,從抒寫個人的情感轉(zhuǎn)到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是艱苦的生活使他變得偉大,是多難的命運升華了他的才華。杜甫的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讀書和漫游時期(35歲以前)。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開元十九年(時20歲)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后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后又遇于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第二個時期是困居長安時期(35—44)。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在長安多年仕途上沒有什么收獲,生活越來越貧窮,但是對社會的觀察卻越來越細致,思考越來越深刻。在長安的第十年,終于謀得了一個小官職——兵曹參軍(主要是保管軍用倉庫的鑰匙)。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個時期是陷賊和為官時期(45—48)。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書為宰相房琯之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其后,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不朽的作品,即“三吏”和“三別”。

第四個時期是西南漂泊時期(48—59)。隨著九節(jié)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guān)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jīng)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來嚴武被任命為成都府尹,杜甫投往,嚴武死,他再度四處漂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到湖北、湖南一帶。最后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數(shù)》《登高》《秋興八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杜甫活了不到60歲,其一生經(jīng)歷,幾乎濃縮了一個人生命所能經(jīng)受苦難的極限,他的經(jīng)歷讓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困難、遭遇挫折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灰心,一定要振作精神,接受生活的考驗,因為苦難的生活一定會給人豐厚的饋贈!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二

以前讀人物傳記,總覺得書寫得單調(diào),不能引發(fā)讀者深刻的興趣。但我得否認讀完《杜甫傳》有這樣的感受,他是一個詩人,出生于大唐開元盛世,而自中晚唐開始,唐由安史之亂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

讀杜甫的一生,是讀一個偉人的傳記,是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亦是一場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開元時,他幾乎游遍祖國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巔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年壯時也同盛唐文人一般應試求取功名。后來,他困守長安達十年之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堪回首的歲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長安淪陷。

不幸的是,憂國憂民的杜甫被叛軍所俘,因他不肯為叛軍賣命,受盡了非人的折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牢中逃了出來,他幾乎是歷盡艱辛, 才逃到鳳翔。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五月拜左拾遺,因上書營救好朋友房琯,而觸怒了肅宗,被貶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節(jié)度使嚴武,寄 居在成都西郊的一個破舊的草堂里,曾經(jīng)一度在嚴武的幕下任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所以后來人們稱他為杜工部。

他長期沉淪于下層,有普通 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他親身體驗了安史之亂之時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兇殘,以及親人的悲歡離合,他把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詩中,杜 甫最為著名描寫民間疾苦的作品,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恰叭簟薄ⅰ叭齽e”,他對自己貧困潦倒的哀嘆和對國家的深刻思考結(jié)合在一起。

杜甫并不完全是嚴肅的,他也有風趣的一面。絕句漫興九首中對于惜春之情,反用惱春、怨春的口氣道來,別有特色。更難的可貴的是,杜甫善于發(fā)現(xiàn)賢才,我想其若是知曉自己仍能為國效力,也當是會“白發(fā)生黑絲”的吧!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無愧于獨立天地之間的詩圣之稱。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三

這篇傳記展現(xiàn)的杜甫生命中的一個片段,如同一首苦難而又壯美的歌。

這篇傳記是詩人寫詩人,作者馮至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詩人。這本書創(chuàng)作追求忠于史實,所有描寫都有史實作為根據(jù)。但又不作煩瑣考據(jù)。作品所展現(xiàn)的杜甫形象生動,性格心理發(fā)掘很深入,作品達到了藝術(shù)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結(jié)合,是一部傳記文學的佳作。長安十年杜甫35歲時(746)也到了長安,但他的眼光并沒有局限在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這些事物外看到統(tǒng)治集團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長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顯耀的官職,而是對現(xiàn)實的認識,由此他給唐代的詩歌開辟了一片新的國土。

他的眼光是那樣的特殊。他對國家和人民倍加關(guān)心,統(tǒng)治集團的腐化是锝不到官職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的疾苦是杜甫作詩的思想源頭之一。最后達到憂國憂民的上一層次。李隆基將政權(quán)交給里李林甫,使得賢才,有能力的人,幾乎沒有一不遭受他的暗算與迫害,除李林甫外,政府里的人不是像楊國忠那樣的貪,就是像陳希烈那樣的庸懦。

杜甫的心情已大為改變,不得不放棄那種豪放的生活,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放膽的述說出他幾年來心中的悲憤,對于自己的生活的描寫更體現(xiàn)其受迫害之深。他生活貧苦,曾做過別人的賓客,但目的還是為了謀取一個官職。他被貧窮所壓迫,一方面被事業(yè)心驅(qū)使,達到為了得到一個官職不擇手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樣的抑郁,無奈?!胞惾诵小笔敲枥L了楊氏姊妹丑惡的行為,在這政風糜爛,邊疆失利,民生漸趨凋敝的時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卻有加無減。這是杜甫在長安的真實收獲?他步履從貧乏的街巷到貴族的園林,從重樓名閣,到互竟豪奢的曲江再到征人出發(fā)畢經(jīng)的咸陽橋,他由于進士要求的失敗,認識了這個政治集團的糜爛,由于自身的饑寒觸到了人民的疾苦。若是沒有進士的失敗,想必他也不會體會到這種社會的現(xiàn)實。

流亡在安史之亂,及以后的戰(zhàn)亂中他困居長安,從秋到冬再從冬到春,除去為國家憂愁外,自然他也時常思念他的家人;遠在鐘離的韋氏妹,滯留平陽的弟弟,鹿州的妻子,在長久的不到家中的消息,并聽說胡人到處殘殺,一直東到雞犬。后來恢復了,他才得一令他稱心的官職。短短三個多月,杜甫念及兩京淪陷,人民疾苦,他忠于他的職責。似乎沒有這些經(jīng)歷杜甫也不會堅守他的崗位,他也有一些野心。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杜甫仍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遺。是風翔的一段經(jīng)歷給他的教訓太大了呢,還是這平靜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視野僅限制在皇帝周圍,而看不見廣大的人民呢。這為杜甫再一次回到群眾中作了一個鋪墊。

杜甫經(jīng)歷了有關(guān)征兵役等事件,在那段日子里他寫了“三吏”“三別”等佳作。這風云多變,憂患重重的現(xiàn)實社會,導致了杜甫一生無窮的苦難杜甫詩感人的力量由此產(chǎn)生:詩人無論“慨世”還是“慨身”,他的感情總是和國家危機,人民疾苦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大部分詩篇都充滿著個人的與時代的血淚?!岸鸥鳌弊屓藗兏惺艿搅爽F(xiàn)實的殘酷,而杜甫又是這個現(xiàn)實的受害者與申述者。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四

馮至的《杜甫傳》一書,是在準備開課時偶然尋得。開課的課題是杜甫的《石壕吏》,詩中的杜甫猶豫、徘徊,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記錄下了石壕村中發(fā)生的抓壯丁一事。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讀懂“三吏”中的這一首,又何以走進杜甫的情感深處呢?于是,這本《杜甫傳》便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講到杜甫,總要同時想起李白。李杜二位大詩人之間的區(qū)別,《滄浪詩話》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從我的主觀角度看來:于人,更認同青蓮的飄逸豪放,于詩,則更欣賞少陵的沉郁頓挫。

“沉郁頓挫”這四字評語,正是杜甫一生的艱難苦恨在詩句上的投影。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杜甫生不逢時,中國正從歷史的最高潮滑向低谷。但國家不幸詩人幸,亂世中的顛沛流離,讓杜甫吃盡了苦頭,卻給中國文學史獻出一位詩圣。

然而從更深層次可以看到,杜甫的人生悲劇和藝術(shù)成就來自于文人生存的依附性與詩人思想的獨立性之間的互相擠壓。這不僅是杜甫,也是中國古代大多數(shù)文人苦苦掙扎的根源。

長安十年,杜甫是矛盾的,既羨慕自由,又渴望官職。在唐代政治日漸走下坡路,人民不斷被剝削的時候,杜甫開始關(guān)注民生。安史之亂讓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的被迫流亡讓他擁有了接觸民眾的機會。然而,等他又回到皇帝身邊時,他的詩變得“充滿了初唐以來應制詩、奉和詩一向慣用的詞藻,缺乏充實的內(nèi)容”,但事實上,杜甫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后來杜甫被派到華州,他才“從一個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詩人的崗位上”。從此,他開始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揭露朝廷的缺陷。不過,杜甫終究是“封建社會里一個愛人民、愛祖國的詩人”,人民因為國家連綿不斷的兵役而痛苦不堪,但為了保衛(wèi)國家卻不得不這樣,杜甫此時的矛盾已經(jīng)不是關(guān)于個人,而是對于國家對于人民的無限憂慮?!妒纠簟氛沁@一時期的作品。

《杜甫傳》的作者馮至既是一位詩人,同時又是一位研究德語文學的學者。因此,從《杜甫傳》中,不難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的深情和嚴謹。全書篇幅不長,就十幾萬字,卻是高度濃縮,決不摻水。據(jù)說《杜甫傳》在《新觀察》上連載時,毛**是每期必看,連載完畢后,毛**說:“《新觀察》現(xiàn)在將《杜甫傳》登完了,我《新觀察》也不要看了?!?/p>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五

《杜甫傳》的作者自幼熱愛杜甫,無論在什么時期,他都沒有停止對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節(jié)選。

初到長安,杜甫漫游時代時的豪邁之情還未消逝,但與社會現(xiàn)實的接觸漸多,豪邁之情也被一種心理矛盾漸漸替代。由于政治正顯露出日趨腐化征象,杜甫這種矛盾心理也更加濃烈,心中的.無奈也愈甚。經(jīng)過這十年的磨礪,使他的詩風形成沉郁頓挫的風格。

的開始,也標志著杜甫流亡生活的開始。這幾年的流亡生活,也讓杜甫更加貼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間疾苦,使其是個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展現(xiàn)當時社會狀態(tài)、政治形勢,表達了人民的情緒與愿望。

當時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毀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毀了他的仕途和夢想,卻成就了他的詩歌和他在中國詩壇中不可磨滅的地位,猶如鳳凰涅盤般重生!從官宦世家的公子到為在長安謀職而不擇手段的小吏;從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內(nèi)心矛盾的無奈詩人;從只為個人忙碌的士人到憂國憂民的沉郁詩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進入“詩圣”,一步步邁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內(nèi)心困頓轉(zhuǎn)而進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愛國詩人,一位萬方多難成就的詩圣!

杜甫傳記讀后感篇十六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象征著歷史的進步。在所有朝代中,唯唐朝在歷史的豐碑上拓印的痕跡最深。

請允許我順著這條痕跡的牽引,夢回唐朝。

扶著“千樹萬樹梨花開”那冰雪中春的氣息,踩著“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幽古綿情,攀著“荷花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的優(yōu)雅質(zhì)樸,夢回詩化的初唐。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初唐的痕跡是雄俊的。國家初興,“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初唐,俊杰輩出;初唐,它已流成了一段絕美的山水。中國人崇尚自然,他們把自己所深愛的唐朝也返回了自然,如玉碧透,如酒醇厚的詩韻,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的唐朝風情,這里的山水竟是如此神妙。

初唐的詩流漫江碧透,夢醉沉酣,幾對比翼雙飛鳥兒凌空掠過,載你的孤舟蓑笠甕,一點長篙,小舟便箭一般地駛?cè)胧⑻频膶掗煛⒎比A和浪漫。棄舟登陸,邁入莊嚴的長安大門。

輕輕退守,一隊耀武揚威的朝中顯貴駛過轔轔馬道,“慎莫近前丞相嗔”,“楊花雪落覆白蘋”,盛唐的痕跡果然是名副其實的豐腴和端莊。侍兒扶起嬌弱無力的貴妃娘娘——盛唐中的嬌艷一景。盛唐是歌劇,是寶庫。中國人不但善于親近,而且善于建筑自己。數(shù)不清的妙筆丹青,文人騷客構(gòu)筑的盛唐呦,成了中國人的一段神話,一段時時可作安息的神話。李白便是這段神話中的一個傳奇。他逸懷浩氣,昂首高歌。一個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他舞動長長的衣袖,瀟灑而又孤獨。那輪曾讓他“對影成三人”的明月常常在他將醉的時候,跌落在他的酒杯中,于是多愁善感的他又吟誦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千古佳句……詩圣杜甫則是另一種命運的人,他一生坎坷,但這并沒有減少他創(chuàng)作詩的熱情,他以“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創(chuàng)作宗旨,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四百多首詩,他的詩有的雄渾奔放,有的濃郁悲涼,有的辭藻瑰麗,有的平易質(zhì)樸……即便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定格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也可以無怨無悔了。

隨著最后一絲痕跡湮沒在空氣中,這個夢終于結(jié)束了。

再次用手撫摸著這一絲痕跡,我好像感覺到了唐代的炊煙,唐代的靈魂。詩才扛進我年輕的肩頭,今朝的磨礪親昵我年輕的笑容,一縷縷風霜鑄進我的生命,請讓我再夢回一次唐朝。

驀然回眸,唐朝呵,真的已遠嗎?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43060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