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七律長征教學設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06:40:12
熱門七律長征教學設計(通用18篇)
時間:2023-10-29 06:40:12     小編:靈魂曲

公共安全事關人民幸福和社會穩(wěn)定,我們需要加強安全管理。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接下來將為您介紹一些相關研究成果,希望能夠給您一些新的視角和觀點。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一

頁碼136課型閱讀主備教師教學目標1、學會3個生字;理解“只等閑、逶迤、磅礴、萬水千山”的意思;并且體會詞語在詩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2、了解長征這段歷史以及本課的寫作背景。

3、指導學生能正確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遠征難 五嶺逶迤烏蒙磅礴大渡橋橫盡開顏岷山千里雪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二

這首詩我一共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給學生講長征的背景、路線以及途中經過的一些戰(zhàn)爭,著重講的是《飛奪瀘定橋》,這對第二課時理解“大渡橋橫鐵鎖寒”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在講這個背景的時候心中不免要感嘆一番了,因為當我問到“你們對長征了解多少”的時候,學生一個個目瞪口呆的看著我,接著就有人問我 “老師,長征是什么東西?”這個問題一出來,我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五年級的學生居然沒聽說過長征,當時,我只能無語,然后跟他們說聽老師講吧(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我的計劃是花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好改變計劃,講著講著就講了一節(jié)課)。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老師給你們講了長征的一些情況,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一首跟長征有關的詩《七律長征》。請同學們翻開課本自己仔細讀詩,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二、走進長征,領悟大意

生讀詩

師:讀完詩后,你們覺得哪里比較難懂?(有些比較難讀、難寫的生字第一節(jié)課已經講完了)

生1:“騰細浪”是什么意思?

生2:逶迤是什么意思?

生3:磅礴是什么意思?

生4: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師:同門提的問題很多,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們老師認為比較難的字的意思?!斑h征”就是長征,“逶迤”是彎彎曲曲連綿不斷,“三軍”就是全軍。老師認為比較難的你們都會了,那你們提的問題都是比較簡單的,再仔細讀詩,看看你們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有不懂得可以請教同桌,如果同桌也不會,那等一下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生很認真、仔細的讀詩。

生1:遠征。

生2:烏蒙磅礴。

生3:萬水千山。

師:到底是哪一個呢?(我說同意生1的請舉手,有七八個人;同意生2 的請舉手,有十來個人;同意生3的請舉手,將近20個人舉手了)。

生:千山萬水。

三、深入長征,體驗情感

師:“萬水千山”就是一萬條睡一千座山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

生1:是說明長征所經過的路很多。

生2:是說明山水很多。

生3:是說長征很艱難。

生4:這就說明了解放軍很堅強,很勇敢的。

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騰細浪?!笔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是寫萬水的。

師:是的,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萬水千山”在紅軍的眼里是什么樣的?那我們就先來領略“千山”吧。大家把寫“千山”的詩句讀一遍。

生讀完

師:請同學們看注釋,“五嶺”是指哪些山?

生:越城嶺、都旁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師:“五嶺”的是什么樣子的?

生:五嶺逶迤。

師:這五嶺逶迤在一起,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生:磅礴、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很艱難。

師:是的,那你們就要帶著這種磅礴的其實把詩句讀一遍。

生讀的不好,于是我說:現(xiàn)在誰來把這“五嶺逶迤”畫在黑板上。(學生畫完后,師:你們覺得這“五嶺”畫的怎么樣,我們請葉祺陽把這句詩讀一遍,讀完后學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師:那你們也來感受一下,按照也祺陽的感覺讀一遍。)

師:葉祺陽的高度還不夠,所以不能畫的那么高,那現(xiàn)在老師來畫,你們讀老師畫。(生讀師畫,我把山畫的高而陡,學生在感嘆說“老師,這五嶺怎么那么高,那么陡的,那怎么可以走過去啊”。)

師:是的,山那么高那么陡,紅軍怎么走過去的呢?(學生在嘰嘰喳喳的,說什么的都有)。

其實,這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看來不算什么,不信的話你看這句詩的后半部分——騰細浪。(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比較細的線。)你們看,現(xiàn)在你們要怎么來讀這句話。

生:高大、陡峭的五嶺成細浪了,應該讀的很用勇氣、將強。

師:對,但我覺得還有不畏困難、豪邁的精神,我們帶著這些感情,把詩句再讀一遍。

生讀完后,師:我們領略完了五嶺的逶迤,現(xiàn)在我們看看“烏蒙”是什么樣的。

這里如果先突出“五嶺逶迤”來讀?然后換突出 “騰”來讀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磅礴的。

師:面對這磅礴的烏蒙山,作者是用什么來形容烏蒙上的。

生:走泥丸。老師,走泥丸是什么意思啊。

師:走泥丸就是小泥球在腳下滾下去。

生: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跟前面的一句一樣了,在紅軍眼里磅礴的烏蒙就跟腳下滾動的小球。

師:是呀,那讀這句詩的時候也要怎么讀呢?

生:跟前面一樣,要讀的有氣勢,很有信心。

生:難。

師:概括到家了,對,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都是說明了長征的難。盡管是那么難,可是紅軍們還是很勇敢的去面對了。再來把這句詩讀一遍。知道了“千山”的難,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萬水”是什么樣的?讀詩,找出“萬水”有哪些。

生:金沙水,大渡河。

因為第一節(jié)課給學生講了長征的相關背景,尤其是經過的一些路線的地勢,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所以講到“萬水”的時候,學生理解的很快,但是這里有一個“暖” 字不知道改怎么跟學生講,只是草草的跟學生說:“金沙江的水勢太洶涌澎湃了,江水拍打著高聳入云的山崖,滲透著濃濃的暖意?!逼鋵?,這樣講學生一點都不會明白,上完課,這個問題仍然困惑著我。

四、對比朗讀,領悟詩情

師:這首詩是作者在長征勝利結束的時候寫的,想想長征順利結束,他們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師:是的,那就帶著這種興奮、激動朗誦這首詩。

生讀完,師給學生示范,然后讓學生再自己體會。

生:不計其數(shù)。

生:難過

師:那就帶著這種難過的心情把詩朗誦一遍。

生讀完,我覺得你們沒有把感情都投入進去,如果更投入一點,你們一定會讀的更好的。

生這一次果然比上一次讀的更好了。然后,我又讓幾個學生起來讀,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難過的心情。

師:這一喜一悲的對比,你們感覺到了什么?

生1:紅軍長征很不容易。

生2:紅軍長征經過的路途很遠很遠。

生3:長征十分的困難。

師:是的,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過草地,爬雪山,經歷了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紅軍們都沒有倒下,可見他們是多么的堅強、勇敢,在困難面前不畏縮,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要我們學習的地方。最后,我們帶著這些堅強、勇敢、不畏困難的心情把詩朗誦一遍。

我不知道這個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必要,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整首詩的感情基調。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閑、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毛澤東和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一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課前預習]: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走近長征。

1、了解“單元導讀”。

(1)師:(出示毛澤東圖)認識他嗎?沒錯,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這單元,我們將要隨著課文的學習,走近毛澤東,去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

(2)生讀“單元導讀”。了解怎么學?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通過一首長征詩來走近毛澤東。關于“長征”,你們知道的內容有多少?(出示長征示意圖和閱讀“資料袋”幫助大致了解長征。要點: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于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翻山越嶺,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行軍二萬五千里。1935年10月,紅軍主力終于勝利到達陜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師:因此,可以說,長征是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歷史,齊讀課題——

也可以說,長征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一段歷史。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感知大意,質疑問難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1、師:當1935年10月紅軍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zhàn)士朗讀了這首詩。(師范讀:背誦全詩)

3、朗讀詩歌,把詩讀通順,生字讀準確,找出韻腳。

(生自由朗讀詩歌)

師:看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了?其他的同學仔細聽,從正確和流利兩方面進行評價。(課件出示詩歌《長征》)

指名讀—全班齊讀。(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著節(jié)拍讀)

4、再讀課文,思考:

全詩圍繞哪句寫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5、生交流,指導朗讀這一總領句。

(二)讀書思考,查資料批注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抓住了這首詩的總領句。下面我們就圍繞這句來學習?!斑h征難”詩人是怎么體現(xiàn)的?而“紅軍不怕”又從何看出?請你們再讀詩,畫出相關詞句,借助課前收集到的材料及相關知識,把自己的想法在文旁作批注。

生自學,師巡視輔導。

三、作業(yè)。

1、讀詩,思考,批注。

2、抄寫生字新詞。

3、《叢書》一到五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這首詩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二、再讀詩歌,讀悟結合,理解詩意,指導背誦

(一)體會“遠征難”。

1、你是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長征中的“難”?

生答,師板書:逶迤、磅礴、千里雪、云崖、鐵索。

2、從這些詞句中怎么看出紅軍“遠征難”的?

(1)逶迤、磅礴:師板畫并出示課件體會五嶺的長與烏蒙山的高。

(2)千里雪:看影片《豐碑》理解雪山的可怕。

(3)云崖、鐵索:金沙江和大渡河的難渡。

3、師小結:五嶺、烏蒙山、雪山只是紅軍過“千山”的代表,像這樣難越的高山總共有18座。長征難不難?金沙江、大渡河只是紅軍過“萬水”的代表,像這樣難渡的天險有24條。長征難不難?(難?。?/p>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萬水千山的“遠征難”。

(二)體會“紅軍不怕”。

1、長征這么難,紅軍怕不怕?(不怕?。暮慰闯??

(1)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

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

(2)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

(3)看影片《飛奪瀘定橋》,理解“寒”(心驚膽寒)。

(4)請生談對“喜”字的理解。

2、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

(三)體會感情。

1、師:長征這么難,但在紅軍眼中均只是平平常常的事,紅軍均不怕。此時,你感受到毛主席和他所帶領的紅軍的什么精神?請用一個詞來概括。(英勇無畏……)

2、師:是啊,正因為紅軍英勇無畏,所以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了!毛主席說:

三軍過后盡開顏。

從這名詩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毛主席和紅軍勝利后的喜悅)

3、再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三、情感升華,背誦全詩。

1、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你們愿意聽一聽《七律.長征》這首詩譜寫的歌曲嗎?(播放歌曲)

2、你覺得自己有沒有走近毛澤東了?他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樂觀的、英勇無畏的)

3、讓我們滿懷激情,齊背《七律.長征》來表達自己對毛澤東主席的緬懷及敬佩。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四

下面是關于《七律長征》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借鑒作用!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它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zhàn)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fā)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xiàn)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逐步培養(yǎng)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詩人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zhàn)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如為了更好地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詩句中“暖”和“寒”在句中的意思,就及時地補充了長征途中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視頻。這樣學生輕而易舉知道了既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悅,又表現(xiàn)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從中體會到了紅軍的神勇無比。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復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與我們的生活較遠,如何才能將學生引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多渠道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史實、故事等,讓他們問身邊的人,查閱書籍,上網查閱有關資料,上網觀看影視劇等,課堂上我除了介紹一些圖片、影視片斷外,還簡單介紹了長征途中的一些經典故事和經典戰(zhàn)例等,如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長征故事,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與藏族同胞結盟等,使學生初步感受長征的艱難。同時讓學生把課前收集的有關長征的背景資料,在課前互相交流,使學生對長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接著讓學生通過多次朗讀、背誦,理解詩句內容,從而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和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資料來感受五嶺,烏蒙的天險。在感受烏蒙山的高大和過烏蒙的艱難時,我讓學生回想自己曾經的爬山經歷,然后作對比,讓他們結合爬山的感受來體會爬烏蒙的勞累,接著又結合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戰(zhàn)士們爬烏蒙山還要背武器和軍需物品,還要面臨追截的敵人,就更加艱難了。在學生閱讀感受后啟發(fā)學生思考“戰(zhàn)士們怕嗎?他們是怎么看待的?”緊扣“走泥丸”來感受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時,我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背景資料,感受人物心理來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時讓學生了解這四句怎樣很好地體現(xiàn)一、二句“萬水千山”的內容,怎樣體現(xiàn)“遠征難”的,怎樣更好地體現(xiàn)紅軍的“不怕”精神的,還有三、四兩句,怎樣較好的體現(xiàn)了這首詩的藝術性等。

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感受到,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還是興趣不太濃厚,詩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參考書機械地背誦,對于詩歌的內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和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從學生平淡的誦讀中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從自身找不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課前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

2、準備“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

1、我們已經學習第七單元的課文,說一說,這單元主要寫了什么?

2、出示毛澤東主席的相關圖片:

你認識畫面上的這個人嗎?你都知道哪些有關他的事跡?

學生結合“資料袋”和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簡單匯報已有知識。

過渡:

學習,來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吧!

七律·長征

1、了解時代背景:

紅軍為什么要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

介紹有關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資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北上抗日。在長征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tǒng)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集體交流。

3、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1、從節(jié)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在現(xiàn)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和發(fā)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作業(yè)本1~4題。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六

煙臺 孫健課前放長征組歌音樂。

一、師生問好 導入新課交流資料

1、師:剛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誰?指名交流 生:《長征》。生:毛澤東。

2、師:你對毛澤東有什么了解?學生交流

4、讀課題。

6、師:拿出教師準備的資料袋,讀讀資料看看你又讀懂了什么?自由讀后交流。

7、讀課題師:帶著你讀資料后的感受再讀課題。生讀課題。師:自豪地讀課題。生讀。

二、檢查預習 合作交流

三、合作探究 披文入情

2、師:誰來談談對詩句的理解?生:……

5、師:戰(zhàn)士們挺過來了,讀最后兩句。生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師:說一說你對岷山的了解。生:這是一座大雪山。生:這里終年積雪。生:…… 屏幕出示岷山圖片 簡介岷山師:連鳥都不愿飛過這座大雪山。師:請你談一談感受。生:很難翻過這座大雪山。師:為何“更喜”?喜從何來?生:就要勝利…… 師:三軍指的是哪三軍?生: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師:什么是盡開顏?生:就是全都笑逐顏開…… 師:帶著勝利的喜悅再來讀。生讀師:一半讀了,再讀。生讀師:一大半了,再讀。生讀。師:個個都笑逐顏開了。

1、 搜集毛澤東的《昆侖》、《六盤山》自己讀。

2、 搜集長征中的故事。板書: 七律·長征 樂觀向上 紅軍 不怕困難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教學重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而是說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五)作業(yè)。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八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jù)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fā)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3.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重點難點]

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讀出全詩的節(jié)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長征背景。

教師準備:搜集視頻、圖片等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揭題導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澤東是誰嗎?

2、這樣的詩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7個字,第2、4、6、8句最后一個字需押韻。

(深情):七律長征(緩慢):七律長征

(設計意圖:揭題導入,認識詩人毛澤東;介紹長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識結構。)

二、朗讀感知,了解內容

1.細讀三遍詩:

學法滲透:有一句老話:“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請同學一定要好好地讀讀這首詩!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詩中的生字詞,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讀通順,讀出詩句內部的停頓。聽明白要求了嗎?請認真讀。

2.指名讀詩,正音:好,誰愿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你來。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4個生字,看他有沒有念錯。

來,誰來給他一些建議。請你舉個例子讀給他聽聽,好嗎?

你能再綜合同學們的建議,更好地把這首詩再讀一次嗎?

3.齊讀: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讀出來。(出示,生字顯紅)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設計意圖:從有目的地自讀三遍,再到指名讀、指導再讀、齊讀,讓全體學生都能把詩讀通讀順;從詩題的味道,再到學生讀詩的味道,教師范讀的味道,學生再齊讀的味道,讓全體學生都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讀詩的機會。)

三、自主探究,明確詩意

1、默讀,靜思大意。

讀得好!書讀到這兒,老師有個要求了:聯(lián)系書上的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說讀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嘗試解決。(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那句詩?(生試著說說意思)

哪些地方還不理解呢?預設:

(1)a“逶迤”與“磅礴”的理解。b“騰細浪”與“走泥丸”的理解。c“云崖暖”和“鐵索寒”意思。d“萬水千山”虛指,如“萬言千語、萬險千阻”。

(2)若學生提問為什么過金沙江的時候毛澤東覺得是暖的,過大渡河的時候覺得寒呢時將第五部分提前。

3、明確詩意: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翻騰著的小細浪,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腳下滾過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滔滔江水拍擊著高聳入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根根鐵索,使人寒意陣陣。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加令人喜悅的是翻過了千里積雪的岷山,個個笑逐顏開。

四、深入探究,感悟體會(10分鐘)

1.體會“遠征”。

這里有段資料,讓咱們特別留意一下這段話中的這幾個數(shù)據(jù)。(引讀)在短短一年時間里,

紅軍穿過了--11個省

翻過了--12座大山

跨過了--24條長河

行程--二萬五千里(點擊課件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這就是紅軍走過的行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如果把這條線路拉直,那就跨過了半個地球呀。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遠征。

(“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鐵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長征途中的課件)1934年10月,毛澤東率領8.6萬紅軍,踏上了漫漫的長征路。這一路走來,除了偶爾巧渡金沙江的喜悅外,更多的是面隊飛奪瀘定橋的那種驚心動魄。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他們幾乎已經彈盡糧絕,他們吃的是草根和樹皮,腳下是吞噬他們生命的沼澤地。在紅軍走過這漫長的征途的時候,八萬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這一切都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段征途的“難”。

面對這樣重重的困難,紅軍有沒有被嚇倒?(沒有)

用詩中的一個詞來說--不怕(師板書:不怕)

指導讀:堅定地說--不怕

鏗鏘有力地說--不怕

3、是的,不怕,因為他們堅信勝利就在前方,堅信一切困難都將被踩在腳下。這一切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無所畏懼、豪邁、樂觀……)

4、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預設:a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體會出毛澤東還想表達紅軍不怕長征的艱難與危險。

生: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中的不怕與只等閑(板書)

師:什么對他們來說只等閑?在紅軍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只不過是什么?(那磅礴的烏蒙山也只不過是一個滾動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嶺只不過是大海里的一個細浪而已。)

從這兒咱們感受到,詩人毛澤東還想告訴我們不怕,帶著這樣的感受來一起讀一讀這句詩。

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的心情齊讀這兩句。

(設計意圖:透過遠征難且不怕,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鉆研文本的空間。)

五、探究重難點

1、自由讀全詩,想想還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3、課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讀。

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回想我軍巧計渡江,你會怎樣?這個“暖”字,正是軍民一家親的暖,是不費一兵一卒取得勝利的喜悅。就讓咱們把笑容掛在臉上,一起再體會體會。齊讀。

4、可是為什么過大渡河的時候,詩人要用一個“寒”字呢?

(1)來看一看這段錄象。(師播放課件)

是啊,每當毛澤東回憶起飛奪瀘定橋的場面時,感到的是膽戰(zhàn)心驚,是寒徹骨的悲痛。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5、男女生分讀,體會詩人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勝利的喜悅和感受詩人的痛心。

6、師(引讀):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下了這首詩,并且親自在八千戰(zhàn)士面前朗誦了這首詩。七律長征--齊讀全詩。

7、嘗試背誦

7、小結:如今“長征”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恰如我們學習的長征,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學們任重而道遠。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多處及時為學生提供視頻,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容易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共鳴。)

六、布置作業(yè),延伸繼續(xù)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設計意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終點。拓展性作業(yè)的設計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認識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許能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啟迪。)

[板書設計]

20、七律長征

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樂觀、無所畏懼

只等閑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九

(一課時)

學習目標:

通過朗讀、思考,能有感情地背誦詩歌,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mtv《七律長征》

學習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1、描放mtv《七律長征》。

2、老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詩歌《七律長征》(師板書:一七律長征毛澤東)。

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

通過朗讀、思考,能有感情地背誦詩歌,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老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認真自學,用心體會,―定能勝利達標。

二、初讀,整體感知

l、老師:下面請同學輪流朗讀詩歌,比誰聲音響亮、吐字清晰。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有讀錯的地方,請隨時幫助糾正。

2、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老師板書讀錯的字。

學生可能讀錯字:岷逶迤磅礴

學生齊讀板書的字詞兩遍。

3、老師:讓我們一齊放聲把詩歌朗讀一遍。

師生齊聲朗讀詩歌。

三、研讀,理解內涵

(一)自學指導

反復朗讀詩歌,比誰六分鐘后能:

1、流利地背誦詩歌;

2、回答探究?練習第一、二題。

[附:探究練習一、二題

探究―《七律長征》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征服困難的威武雄壯的畫面。請你各用一句話把每幅圖的主要意思概括出來,并選其中最喜歡的一幅說說感受。

探究二朗讀詩句,討論問題。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935年10月,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沒有翻越過岷山,這是歷史事實。那作者又為什么要在詩中把它說成“三軍過后”?)

(二)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激勵、督促學生自學。

(三)檢查、交流

1、背誦詩歌

老師:剛才同學們學得都很認真。下面檢查自學情況。首先請同學背誦詩歌,比誰能正確背

誦,而且聲音響亮。

若學生不能熟練背誦,則先讓全體學生齊聲背誦一遍。

指名四到五名學生背誦;師分別作簡要點評,并激勵學生比賽。

老師:讓我們一起把詩歌背誦一遍。

師生背誦詩歌。

2、交流探究練習一:

感受。要求回答問題語句通順,聲音響亮。

(2)指名學生概括畫面的意思。

學生概括圖意時,老師適當板書,并相機投影剪輯的畫面。

(3)指名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放手讓學生談,可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體會紅軍的大無畏精神、樂觀豪邁的情操;也可提示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方面體會紅軍精神,一方面激勵自己學習紅軍,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3、交流探究練習二:

(1)指名回答第一小題。

看似矛盾,其實是一種反襯手法,作者把綿延不斷的五嶺和巍峨高大的烏蒙分別比做“細浪”和“泥丸”,極言其小,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偉大氣概。

(意思對,語言通順即可)

(2)指名回答第二小題。

這是因為詩人堅信紅一、紅二方面軍能夠戰(zhàn)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張國濤的陰謀分裂活動,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順利會師,從而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同志對紅軍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

(意思對,語言通順即可)

若回答有困難,老師可以簡要講述歷史背景。

四、美讀,品味感情

1、自由準備兩分鐘。

2、指名三到四名學生朗誦,分別指名學生點評,師適當點評,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昂的語調讀出革命者樂觀無畏的豪情以及必勝的信念。

五、作業(yè):用規(guī)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

一、設計理念:

1、以生為本,關注學情:由于學生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缺少感性認識,所以在課前要求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同時針對有些字詞不太容易理解,要求學生在課前加強預習。

2、抓住關鍵,研讀感悟:在品讀詩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上,抓住”不怕“這個看似平淡實則擲地有聲的詞來作為研讀的主題,使自主感悟的空間盡量地最大化,最優(yōu)化。

二、教材理解:

1、新課標對本文的教學要求: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長征“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文本解讀: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首聯(lián)以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頷聯(lián)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用的是”揚“的手法,而后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頸聯(lián)承接”萬水“。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尾聯(lián)描述了長征的最后歷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這時由于勝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風雪交加路也就變得美不勝收了。最后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后一片歡騰的喜悅之態(tài),同時預示了長征的徹底勝利。

縱觀全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大處雄渾,節(jié)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當。

三、學情分析:學生比較喜歡學習古詩(近現(xiàn)代詩),但這些詩的內容和寫作手法確實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一段距離,學生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

四、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長征“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五、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感受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學生自讀自悟和教師引導感悟相結合,適時補充相關影像或其他資料,以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七、課前準備

1.學生:查找長征有關資料,通過借助工具書,預習詩文。

2.教師:查找長征相關資料,準備飛奪瀘定橋的視頻或畫面,準備歌曲《長征》。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無特殊要求。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詞語手冊、字典等。

八、教學過程:

縣級備課設想鄉(xiāng)鎮(zhèn)交流意見教師使用體會

1、談話導入(師板書”長征“)讀!同學們知道長征嗎?關于長征你們了解到哪些內容?例如:你知道的長征故事有哪些?(交流)

揭題:聽了同學們的介紹這兩個字應該是不平常的,沉甸甸的,再讀”長征“!(再書”七律“,簡介七律)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是我們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為歌頌長征而作的,毛澤東雄才大略,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走進他的詩,走進那一段不平常的歲月。

2、出示詩文,師范讀。

3、生自學,三讀詩文。

一讀,讀通詩句,讀準生字。

二讀,讀出節(jié)奏,理解詞語。

三讀,借助工具書,嘗試理解詩意。

4、交流:

(1)出示生字詞:磅礴泥丸岷山云崖

指導讀詞,讀出每個詞的”味道“,你知道了文中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2)指導讀詩,讀出節(jié)奏

七律oo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交流,共同評議。

5、品讀詩句,深入感悟。

(1)長征這段硝煙彌漫的歲月已漸行漸遠,今天的你我對長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是詩中有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詞卻像一聲驚雷,豪情萬丈。你能體會出來嗎?(師生交流,板書”不怕“)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指導讀首聯(lián)。)

(3)交流。重點指導:”大渡橋橫鐵索寒“的畫面。知道這句詩背后的故事嗎?指名介紹或師生共同介紹(出示相關視頻片段或圖片)當時大渡河上只有13根鐵鏈,橋下水流湍急,對岸敵人利用天險瘋狂掃射,紅軍為了爭取時間,以身擋彈,強渡鐵索橋。當時的場面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可是紅軍有沒有懼怕過?這個”寒“字你是怎么理解的?那這句你該怎么讀?(指導朗讀)

(交流并指導朗讀)

(5)紅軍長征途中是不是就遇到了這些困難?你還知道有哪些?

(6)是啊,千難萬險又算什么?紅軍正是憑著藐視一切困難,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才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來再讀第一句。(指導讀好”不怕“”只等閑")。

師引生讀:(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更開顏。

6、欣賞歌曲《七律o長征》。

聽了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把我們的感想融入我們的聲音吧!來!師引--紅軍----(有感情地背誦)

小結:通過這首詩,長征這一段輝煌而又壯烈的歲月又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同學們,此時的你想對參加過25000里長征的先輩們說些什么?(交流)今天的我們是不會忘記這一段崢嶸歲月的,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九、板書設計:

七律o長征

不怕萬水千山

金沙水拍五嶺

大渡橋橫烏蒙

岷山

……

十、作業(yè)設計:

1、完成課堂作業(yè)。哪道題覺得有困難,允許你們提一道。

十一、探討的問題:怎樣盡快拉近學生與古詩詞之間的距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一

設計理念

綜合運用課內外學習資源,以讀為本,讓學生讀出詩韻、品出詩情,從而實現(xiàn)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審美品位的提升,讓學生喜愛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釋題導入

1.以前你們學過不少古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現(xiàn)代詩,它的作者是毛澤東。(板書:七律·長征)

2.齊讀課題。明白什么是七律嗎?(每首八行,每行七個字)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對于長征,你了解多少?讓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敘述,教師注意小結并引向長征的“難”。

2.出示長征路線圖并介紹紅軍長征路線。

三、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詩境

1.作為杰出的詩人、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何嘗不知道長征途中的險惡重重?(課件出示毛澤東燈下寫作情境,紅軍長征途中圖片逐一展示)這是1935年9月的一個深夜,長征即將獲得勝利,毛澤東坐在煤油燈下回首長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這樣的場景:翻越終年積雪的岷山、趟過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無際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鐵鏈……詩人心潮激蕩,揮筆寫到——老師在悲壯、激昂的樂曲聲中范讀全詩。

2.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詩人去追憶那難忘的場景(板書:追憶),感受偉人的情懷(板書:抒懷)。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指名讀。

讀七律有一個小竅門,它的二、四、六、八行最后一個字的韻母是一樣的,叫韻腳。讀的時候把韻腳拉長一些會更好聽。教師帶學生讀。

(2)圈出不明白的詞語,師生交流,疏通詩意。

(3)找出中心句。

師:它總領全詩,下面三句都是圍繞它來寫的。

四、學習詩歌,品悟詩情

1.學習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這是詩的首聯(lián),你讀懂了什么?(讀出豪邁:沒有裝備、征程漫漫、敵人瘋狂,多少紅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可這一切的難在紅軍眼里都是平平常常的小事)讀——(學生讀)。在你的眼中,這是怎樣的紅軍戰(zhàn)士呀?帶著對紅軍戰(zhàn)士的這種感受讀——板書:豪邁。

(2)同學們,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艱難困苦怎能一一記述,詩人寫了五個地方,你們能找到嗎?(學生默讀用橫線勾畫,教師在課件上演示它們所處的地理位置)

2.先看五嶺和烏蒙,詩的第二句是頷聯(lián),這樣寫到: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自己讀讀,難在何處?(這么長、這么高,又有敵人的圍追堵截,狂轟亂炸,想要翻越該有多難)

(2)五嶺山脈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烏蒙山海拔2300米,氣勢磅礴。而在紅軍的眼中,逶迤的五嶺成了——(板畫細浪),磅礴的烏蒙山成了——(板畫泥丸),這句詩被后人譽為“神來之筆”,你們明白它妙在何處嗎?如此的輕松平常,誰能讀出山的雄偉、細浪和泥丸的輕巧?學生練讀后指名讀再齊讀。

(3)難呀!可在紅軍的眼里又算什么?想到這難忘的一幕一幕,想到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只有一句詩回蕩在詩人的腦海中,這就是——(學生看情景圖在音樂聲中齊: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3.第三句是詩的頸聯(lián),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暖”和“寒”是一對反義詞)

(2)“暖”:了解云南五月的天氣,讀出溫度給予的“暖”意。

(出示金沙江圖)金沙江的形勢險要,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敵人戒備森嚴。但紅軍一面假裝攻打龍街,一面分兵到絞車渡奇襲守敵,繳獲渡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兵。結果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等敵人發(fā)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到達江北。

請學生談感受,教師引讀:詩人回想起那歡快的場面,喜悅之情溢滿胸懷,他仿佛看見:

我們勝利了——學生讀:“金沙水拍云崖暖?!?/p>

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學生讀:“金沙水拍云崖暖?!?/p>

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面對險要重重的金沙江,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學生讀:“金沙水拍云崖暖?!?/p>

(3)“寒”:(出示瀘定橋圖片)介紹背景資料: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有十三根鐵索,橫跨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真是寒氣逼人。你有什么感受?(注意往“寒”上引導)

想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沒,敵人妄想依靠天險讓紅軍隊伍成為第二支太平軍。(放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看了這段錄像,你想到哪些詞?(不畏艱難、不怕犧牲、視死如歸、前赴后繼……)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紅軍戰(zhàn)士用血肉之軀鋪就了勝利之橋,詩人回想起那悲壯的場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仿佛看見:

面對十三根寒光閃閃的鐵索浴血前進——學生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攀著寒光閃閃的鐵索,紅軍勇士們浴血前進——學生讀:“大渡橋橫鐵索寒?!?/p>

后有追兵,前有頑敵,紅軍勇士們攀著寒光閃閃的鐵索浴血前進——學生讀:“大渡橋橫鐵索寒?!?/p>

男、女生分讀。

教師小結:一“暖”一“寒”,一“喜”一“悲”,真難呀!可在紅軍的眼里又算什么?想到這難忘的一幕一幕,想到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只有一句詩回蕩在詩人的腦海中,這正是——學生看情景圖在音樂聲中齊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第四句是尾聯(lián),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海拔5000米以上,終年積雪。要想翻越它,難度遠遠大于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

(配樂,出示雪山背景和寫話訓練:

,但紅軍戰(zhàn)士依然奮勇前進;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zhàn)士們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中國地圖;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教學過程:

(一)解題。教師簡介歷史背景: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xiàn)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zhàn)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xiàn)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而是說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磅礴:氣勢雄偉。泥丸:泥團子,小泥球。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五)作業(yè)。

1.朗讀這首詩。

2.寫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詞語。

3.解釋:“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朗讀全詩。

2、指名背誦并解釋全詩。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品詩、品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讀開頭兩句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指導朗讀這兩句詩,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根據(jù)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組里練說: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說說從這句詩中看出紅軍遇到了什么困難。

第三步說說紅軍是如何對待困難的。

3、學生交流后,匯報。

4、你能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嗎?

5、想象詩句所展示的畫面,體會“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等詞語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輕聲讀中間四句詩,想象一下紅軍過五嶺、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情景。(觀看錄象)

(2)交流。

(3)討論“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這四個詞語中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7、齊讀最后兩句。

師:毛澤東用“更喜”來形容什么?這突出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五、背誦全詩。

六、欣賞歌曲《長征》。

七、總結。

偉大的長征雖然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了,但紅軍的英雄形象還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八、擴展閱讀。推薦毛澤東的另一首歌頌長征的詞《憶秦娥. 婁山關》。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三

學情分析:

從教材內容來看,本課相對于當代的孩子,應該來說離得比較遙遠了。特別是蘇教版的孩子們,翻閱一到五年級的教材,沒有任何與長征有關的故事內容,所以,要如何讓學生在課前能更多更好地對長征有一個較好的理解,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就在課前布置孩子們每人必須通過各種手段,讀過至少一篇與長征有關的故事。

從文章體裁來分析,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學生新接觸的一種新文體,所以,這就必須先讓孩子們對這種文體有所了解,區(qū)分清楚七律、七絕、五律、五絕的特征,有助于今后閱讀面的拓展。同時,既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現(xiàn)代七律詩,就必須上出詩的韻味來。如何把詩上得有特色,上得有深度和廣度,又成為了本堂課至關重要的因素。

教學思路:

由于是借班上課,就必須達到入課即與學生達成最好的默契,這樣才能讓后面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更加有效、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因此,課前,我讓學生抄背《聲律啟蒙》中的一些語段,課前就以“對對子”的方式,進行激趣,并由此引入相關的術語:對偶、對仗、七律、五律等,實現(xiàn)解題的導入,既讓學生對這些新名詞有所感知,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助于今后教學活動的開展。

接著,我遵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教學規(guī)律,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得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進而再讀出詩句的味道,為后面的教學開展做好堅實的鋪墊。這是屬于“初讀感知”的階段。

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結合查閱的資料,去試著理解每句話的大意,最后匯報、交流,邀請個別同學接受大家的補充、質疑等,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理解文章內容,并在潛意識里養(yǎng)成一種學習方法:多角度地理解每個語句,能經得起別人推敲的才叫真理解。當然,最后都必須將這種理解融入到有感情地朗讀中去表現(xiàn)出來。

然后,遵循小學生注意力不能夠太持久的原理,我適時讓他們放松,聽《長征之歌》,同時展開想象,練習寫作能力,不僅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更在無意中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舉兩得。緊接著,我又把他們的這種情感遷移到文章的誦讀中去,實現(xiàn)“讀”的性質的飛躍。

最后,再引用毛澤東一些著名的詩句作為結束語,進行抄寫、背誦,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毛澤東詩詞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拓展。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zhàn)士藐視圍難,戰(zhàn)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中"等閑、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流程:

一、激趣、解題導入(5分鐘)

1、對對子,感知何謂“對偶”。

同學們,上新課前,我們先來玩一個“對對子”的游戲,會吧?比如,我說云,你們對雨;我說雪,你們對風。

預設1):誰愿意先來試試。

我說“春”,我對“夏”。

我說“晨鐘”,我對“暮鼓”。

預設2):接著到誰了呢?

我說“兩只黃鸝鳴翠柳”,我對“一行白鷺上青天”

我再說“兩只黃鸝”,我再對“一行白鷺”

預設3):最后一位,誰來呢?

我說“天上廣寒宮”,我對“人間清暑殿”。

我說“大渡橋橫鐵索寒”,我對“金沙水拍云崖暖”。

語法滲透:同學們,其實像剛才的對子,一般叫對偶。而古詩詞中的對偶,又叫對仗。

2、解題,何謂“七律”、“五律”?

這對仗啊,可是我們今天所學的一種文體“七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有哪位同學特別厲害,知道什么叫“七律”?或者“七律”有什么特征的?(每行七句、共有八行,偶數(shù)句押韻,中間四句話要對仗。)

學法滲透:你是怎么知道的?

哪位同學能舉一反三,來說說“五律”的特征?

3、好,來,一起來讀讀課題。(七律 長征 毛澤東)

二、講讀結合,初讀感知(10分鐘)

1、讀通讀順。

a背景介紹:

同學們,《長征》這首詩是這樣寫成的。1934年10月,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他們一方面要抵抗幾十萬的敵軍瘋狂的圍追堵截,一方面又要不斷地跋山涉水,在一年的時間里,整整跨越了11個省哪!其間他們歷經無數(shù)次的生死考驗,由開始時的八萬多人到長征勝利時,只剩下了六千多人哪!終于,1935年10月,長征即將要勝利了,毛主席回顧踏過的征程,激動地寫下了這首一起讀出來——“長—征—”!

b細讀三遍詩:

學法滲透:有一句老話:“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闭埻瑢W一定要好好地讀讀這首詩!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詩中的生字詞,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聽明白要求了嗎?請認真讀。

c指名讀詩,正音:

好,誰愿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你來。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4個生字,看他有沒有念錯。

來,誰來給他一些建議。請你舉個例子讀給他聽聽,好嗎?

請你再綜合同學們的建議,能更好地把這首詩再讀一次給我們聽嗎?

d齊讀

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讀出來。

2、讀出韻味。

a課題的味道

學法滲透:所以,一定要敢于讀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味道。誰也來讀一讀這題目。

b詩的味道

還有讀得更好的嗎?

對,帶著這種感覺請你再讀讀這首詩。慢一些。

c范讀

下面老師也來讀讀,當然,我讀的是自己的感覺和味道。僅供參考!

d再次齊讀,讀出味道。

謝謝同學們。來,我們一起讀,相信大家也能讀得非常好!坐直了,讀慢些,讀到詩的字里行間去,讀出詩的感覺和味道來。

三、讀懂詩的大意(15分鐘)

1、默讀,靜思大意。

讀得好!同學們,書讀到這兒,老師有個要求了:請同學們聯(lián)系書上的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每句話大概在講什么意思。呆會與同學們交流,你讀懂了哪些比較難理解的句子?拿起筆,邊默讀邊思考邊做一些簡單的筆記。(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2、研讀,我讀懂了什么?

預設重點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丸。

(1)學生匯報、補充

知識點:a “逶迤”與“磅礴”的理解。b“騰細浪”與“走泥丸”的理解。

c“大無畏”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表達。

假如學生未講明,可通過質疑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

(2)老師要考驗你是否真正理解了這句話。其他同學對這句話還有疑問的可以請教他。

學生質疑,“小老師”作答,教師適時補充。

(理解“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時,相機用簡筆畫勾勒幫助理解。)

b能給大家說說理由嗎?

c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覺讀這兩句話。

預設重點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知識點:“云崖暖”和“鐵索寒”不是指氣侯變化,而是講述了兩場戰(zhàn)役。

(1)“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是這樣的。金沙江兩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敵人更是戒備森嚴。我們的紅軍一面假裝攻打這頭,吸引敵軍的主力部隊;而另一面我軍主力隊悄悄到另一面奇襲,繳獲渡船,成功渡江,不費一槍一彈,等敵人發(fā)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離開,敵人只能望江興嘆了。

a所以,每當想起這場戰(zhàn)役,就讓我們感到?(喜悅等)用文的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暖”。那么應當用什么的語氣讀?(高興、歡快)來,請你把這種語氣送到句子中讀出來!

(2)“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是這樣的。(幻燈出示瀘定橋照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橋面上只有九根鐵索,對岸的敵人早把木板抽掉了,踏在橋上隨時都有失足的危險,更不要說還要面對敵人猛烈的攻擊了!所以,這場戰(zhàn)役不知道犧牲了我們多少的紅軍戰(zhàn)士??!

b因此,每當想起這場戰(zhàn)役,就讓我們感到——(悲傷等)用文的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寒),那么應當用什么語氣讀(深沉)。來,請你把這種語氣送到句子中讀出來!

c讓我們一起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讀出一喜一悲的味道來!

預設3):講到其他語句的,點評其中的關鍵字詞,如“只等閑”“盡開顏”等,一筆帶過。

四、情境體悟練寫,感情引讀,升華情感。(8分鐘)

1、聽歌感悟情境

a同學們,其實剛才我們所講的都是長征之難,(板書)但這“難”用只言片語是道不盡,說不完的。下面讓我們在長征之歌中去想象,去感悟。要求是這樣的:

(出示幻燈片)

聽歌曲,展開想象,呈現(xiàn)畫面,完成創(chuàng)作。

在……

b學生匯報、點評。

2、情境引讀

同學們,縱有千難萬難,縱有萬水千山,縱有數(shù)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毛主席回望萬里征途,血戰(zhàn)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為了文中的那句話,“紅—軍—”一起讀出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對,只—等—閑——!(板書)

“只等閑”的是“五嶺逶迤”一起來——騰細浪

“只等閑”的是“烏蒙磅礴”——走泥丸

“只等閑”中歷經過歡欣,“金沙水拍”——云崖暖

“只等閑”中也歷經了悲壯,“大渡橋橫”——鐵索寒

所以,這“只等閑”里體現(xiàn)了哪些精神啊?

學生匯報。

對,這些就是革命大無畏的精神,就是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這就是長征精神哪?。ò鍟?/p>

終于,這一切的即將過去了,“更喜”的是一起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五、延伸閱讀,聯(lián)系實際(2分鐘)

a從此,紅軍在長征精神的照耀下,踏上了更為艱苦也更為光輝的征程。正如毛主席在《憶秦娥婁山關》中寫到的:(幻燈出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長征才完,“雄關漫道真如鐵”,前路是漫長的,因為“蒼山如?!保奥犯瞧D辛的,因為“殘陽如血”。一起把這兩句話讀出來!

同學們,“天若有情天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而今,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已成過去,“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愿同學們能繼承長征精神,戰(zhàn)勝生活與學習中的種種困難,發(fā)奮學習,為祖國富強盡一分心力!請同學抄寫下這些毛主席的名句,背誦下來。

(幻燈出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憶秦娥?婁山關》)

天若有情天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崗山》)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到韶山》)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為女民兵題照》)

五、板書設計

(逶迤與細浪的簡筆畫)

七律 長征????????? 精神

(磅礴與泥丸的簡筆畫)

只等閑

教學反思:

眨眼之間,四十分鐘時間飛逝而去。學生在這堂課中能學到什么?這是我最為關注的問題。所以,今后一定要更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一些相關知識、相應學法的滲透,讓學生的“學”變得更為有效。細思這堂課,在師生的關系上,覺得自己處理得還是較為不錯的。只有真正地關愛學生,才能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而我通過自己較為恰當而幽默的評價語,初步建立起了一種較為民主的氛圍。在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上,我覺得自己在中間的環(huán)節(jié)上,確實還不能夠更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說,充分地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是想完成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擔心萬一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上浪費時間卻見效不大,那不是很不理想嗎?畢竟只有四十分鐘?。∷?,在今后還值得我更進一步去探索:如何促使預設與生成完美結合,以便生成的內容更有效!而自我的特色——激情,有所表現(xiàn),給學生極大的震憾力,讓極大部分學生一節(jié)課都能神采奕奕地認真聽課。同時,我也在“寫”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認識到了,只有讓學生對文本有充分的理解,有充足的時間寫,才能最為有效地表達,真正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四

董亞君,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先后任職于濟南市高新區(qū)鳳凰路學校,濟南市北坦小學。曾獲得濟南市高新區(qū)鳳凰路學校教師演講比賽一等獎,校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愛語文,愛閱讀,堅信教育的本質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學為主體細讀品味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五

《長征》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7單元第25課(需2課時)。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主義精神。

五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讀課文后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讓學生學習和繼承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背誦全詩。

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xiàn)紅軍長征的困難和艱險,讓學生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感情。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2、讀出全詩的節(jié)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二課時。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fā)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xiàn)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zhàn)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zhàn)士在戰(zhàn)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xiàn)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jié)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jié)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

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而是說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

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

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

磅礴:氣勢雄偉。泥丸:

泥團子,小泥球。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戰(zhàn)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shù)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讓紅軍戰(zhàn)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xiàn)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心情。

1、朗讀這首詩。

2、寫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詞語。

3、解釋:

“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讓學生讀一句講一句,先說說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這兩句詩是說,五嶺山脈是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戰(zhàn)士的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戰(zhàn)士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這是實際上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這是紅軍戰(zhàn)士眼里的山。這樣對比來寫,寫山的大,表現(xiàn)出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面對的艱難困境;寫山的小,表現(xiàn)出紅軍把這些艱難困苦當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紅軍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著兩岸,給人一種暖的感覺。當紅軍來到大渡河時,河上的瀘定橋上只有十三根鐵索。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暖”字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滬定橋橫空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軍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守敵密集的彈雨前進,不惜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寒”字表現(xiàn)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意境和自己讀后的感受。

請注意不要把“大意”說成“譯文”也不要和“概括全文內容”相混淆?!按笠狻睉撌牵?/p>

1、以詩句所述及的內容為主,但可適當?shù)卦黾右恍嶋H存在而詩句沒有提到的內容。

2、能夠反映詩句所描述的人、地、事的基本面貌,比較直接具體。

3、敘述次序不必和詩序一樣。

全詩共八句,每兩句一聯(lián)。第一聯(lián)“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統(tǒng)領全篇。第二聯(lián)、第三聯(lián)的詩句承接上聯(lián)展開,使“難”、“萬水千山”和“不怕”、“只等閑”有了具體事例。第二聯(lián)寫山,第三聯(lián)寫水。第四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總結全詩。

1、主要內容:

這首詩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

2、中心思想:

這首詩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和大無畏精神。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合作解決問題,讀懂詩意

2、通過朗讀,讀出詩的畫面、內容,并能夠為提供的畫面配詩。

3、能通過朗讀,形成自己的誦讀觀,從而去評價別人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在此基礎上讀出詩的感情。

4、能通過書寫對聯(lián)、排比句或其他方式,抒發(fā)內心的情懷。

5、初步理解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教學重點:朗讀

教學難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課前準備:

1五圖幻燈片

2長征的資料收集與交流

3巧渡金沙江視頻? 飛奪瀘定橋視頻? 朗讀聲音文件? 歌曲聲音文件

4詞語卡片:逶迤?? 磅礴? 岷山??? 等閑?? 泥丸 云崖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在長征即將結束的前夕,一代偉人毛澤東寫下了詩史上這首著名的七律《長征》。風云歷史,濃縮成一首詩。今天我們就順著偉人的筆跡,去觸摸長征的風景。

一讀:讀出問題,理解詩意

2請同學們將生詞帶到詩歌里面去讀。自由的將這首詩大聲朗讀兩遍然后停下來。

3我們學習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請同學們默讀詩句,將字詞句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作個記號。先查閱資料,同桌或臨近同學解決,解決不了的,等會兒我們集體討論。

1)學生質疑問難(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2) 師生交流:逶迤?? 磅礴? 岷山? 三軍? 等閑? 等詞語的意思。

3)指名說詩意。

二讀:讀懂內容

一讀,我們解決了詩的字詞句的意思。但我們還需要理解詩的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再讀。理解詩的內容。

這是一首七律。七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七律:(齊讀)

a.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個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 第2、 4 、6、 8句最后一個字需押韻

c.它分為? 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

(請同學們看著老師在黑板上板書)。

首聯(lián)高屋建瓴,總領全詩。它是全詩的中心。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 理解遠征:課前我們交流了關于長征的大量資料,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倔強的小紅軍》那個故事里,12歲的小紅軍為什么會犧牲?在大雪彌漫的冬天,軍需處長為什么會變成一座晶瑩的豐碑?除此外,紅軍還遇到了哪些困難?(自然方面的風雨雪? 人為的:敵人的圍追堵截? 生活條件的艱苦)

2)? 這些困難紅軍怕不怕?不怕 。再讀:紅軍不怕遠征難

3)? 紅軍25000里長征,翻了多少座山?趟了多少條河?指名讀資料袋。萬水千山在紅軍眼里看來:只等閑。

4)? 再次齊讀第一句。

出示5幅圖在一起的燈片。學生逐一配詩。

打出燈片烏蒙山:烏蒙山怎么樣?可是在紅軍的眼里不過是滾動的小小泥丸。分組讀這兩句。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同學們,讀了這兩句詩,你有什么體會?這兩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還有?夸張的修辭手法,毛主席運用豐富的想象將五嶺,烏蒙山極度縮小,將他們想象成浪花,泥丸??鋸埵址ǖ倪\用,是毛澤東詩的藝術特色之一。這兩句是寫山,接下來寫水。

紅軍翻越五嶺和烏蒙,又來到金沙江畔,大渡河邊。

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是長征途中的兩次著名戰(zhàn)役。請大家看大屏幕。打出視頻。

而我想到了贊美毛主席的一句詩詞:揮豪且用兵,古今無人敵。

千里岷山,白雪皚皚。困難比前面更大。但長征即將結束,革命勝利在望。戰(zhàn)士們無限喜悅。請同學們齊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理解三軍。這是對首聯(lián)的回應,開始說不怕,這里是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意旨。這句要讀出欣喜的語氣。讀。

而25000里行程,對張牙舞爪,窮兇惡極的敵人不置一詞,這是何等的胸懷,何等的傲視山川!

三讀,讀出感情。

我們除了讀懂詩的內容,還要讀出感情。這是一首氣勢磅礴的詩,在詩歌史上永遠璀璨。有人將它譜作了一首歌。請聽歌曲。

聽完后再談感受。歌氣度恢弘,氣勢磅礴。詩也如此。 試著讀一讀。

要將這首詩讀的更好,我們還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出示范文,在上個世紀末,有一個人的誦讀就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他誦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是這樣的:

老師朗誦,學生評價。 出示原版錄音。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

學生展示讀。 毛澤東以長征為題材寫過四首著名的詩。齊讀。

四讀:讀出內涵

讀了這些詩,你覺得長征精神是什么?你可以說一句話,也可以說一組排比句,也可以是一句歌。

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

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筆下,長征是“前所未聞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諾的筆下,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

在毛澤東的筆下,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五:結束語

七十載彈指一揮間。當年的中國歷程已經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長征先輩們也都成為我們記憶長河里永恒的群星。但歷史并未終結,今天當我們品讀這首詩的時候,仿佛仍看到神竣的山,聽到蒼涼的水,摸到虛浮的云,觸到漫天的雪,嗅到戰(zhàn)場的硝煙。當思想的野馬任意馳騁的時候,我深深感覺到,長征精神過去是,現(xiàn)在是,今后仍將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前進。送大家兩句話:勇攀書山萬仞峰,奮擊學海千層浪!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七

1、課文所處地位

〈〈七律長征〉〉是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它是毛澤東在1935年10月寫的紅軍戰(zhàn)勝長征艱險而滿懷戰(zhàn)斗豪情的詩篇。

2、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理清本詩結構

b、揣摩關鍵字詞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會藝術的概括和夸張手法的運用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領會紅軍長征在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慨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以及領會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手法來謳歌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難點是藝術的概括寫法。

二、教學方法

1、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jù)新《大綱》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jù)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性,以激發(fā)興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再老師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fā)表各自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爭議,激發(fā)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健康情感。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史詩,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三、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讀課文,詩文不長,但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教學上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通過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及層次劃分。第二課時,通過學習藝術的概括和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五、教學過程

本課按“引入新課——師生互動學習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

1、引入新課:放有關長征的歌曲引入。

2、師生互動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使學生感知課文。

(2)借助工具書及注釋讀懂課文。

(3)同學合作,正音釋義。

正音——律(lu)磅礴(pangbo)崖(ya)岷(min)

釋義——等閑:平常,騰細浪:像小波浪一樣翻騰,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開顏:歡悅

(4)師生互動

a、理解全詩內容及層次劃分理解本詩內容,采用讀讀議議的方法,學生提問,師生共同完成。

b、分析本詩結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

3、反饋練習

要求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講授,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解答課后探究練習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歸納總結

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朗讀七律詩的要求:注意音節(jié)停頓、重音及韻腳,還要領會作者寫此詩的目的及表現(xiàn)出的大無畏精神。

5、布置作業(yè)

(1)將整首詩改寫成散文

(2)給本詩作畫。

附: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毛澤東

首聯(lián):全詩總綱,提出中心

頷聯(lián):承“千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

頸聯(lián):承“萬水”以金沙、大渡河為代表

尾聯(lián):總結全詩,突出越過岷山后的喜悅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篇十八

(1)概括介紹教學內容:《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了我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fā)學生向紅軍戰(zhàn)士學習,培養(yǎng)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

(2)分析教學內容特點:全詩共四聯(lián),56個字。首聯(lián)開門見山地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第二、三、四聯(lián)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戰(zhàn)勝的困難。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作者按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他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第四聯(lián)是對首聯(lián)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案病背猩衔亩鴣?,也是對上文感情的結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2)通過材料,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充分感受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毛澤東是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板書課題。

(2)“長征”從字面上講什么意思?關于長征大家了解多少,課前查閱了資料,說一說你對長征的了解。學生交流資料。

(3)師小結,看紅軍走過的路線圖??赐曷肪€圖,你有什么感受?

2、初讀文本

(1)翻開課文,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文,你可以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生讀詩,讀生詞,注意正音,特別是“逶迤、磅礴”。

(2)滲透律詩特點,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劃分的節(jié)奏自由試著讀一讀?課件出示劃分節(jié)奏的全文。指讀。

3、自讀質疑,交流啟思

(1)師: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畫出來,我們過會交流交流。先小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相機指導。

4、師生互動,錄像材料輔助,精讀詩文

(2)詩中紅軍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書遠征難)

(3)具體從那幾句看出紅軍把遠征難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帶著問題,默讀詩文,畫出相關詞語,寫寫你的體會。

學生畫詩句,師點撥。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4)重點理解(詩句意思)

5、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同學們,回顧長征我們感慨萬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這里決不僅僅說是學習七律長征,學習一首詩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長征給我們的力量和啟迪!

6、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1)介紹學生閱讀《地球的紅飄帶》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46672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