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學書法的心得體會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9 20:26:02
2023年學書法的心得體會大全(14篇)
時間:2023-10-29 20:26:02     小編:夢幻泡

心得體會是對過去經(jīng)驗的沉淀,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類似問題和挑戰(zhàn)。寫心得體會時,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你的思路和觀點。讀一些別人的心得體會,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激發(fā)我們的思維。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一

書法是門博大精深的奇特藝術(shù),它充滿了各種形象的美,各種風格的美,以及人們從世間萬物中提煉出來的美等等。它的內(nèi)涵很豐富,讓人捉摸不透,至今還有許多問題在等待著我們。它既看形,又重意,說白了就是要有精、氣、神,要感悟所寫的情境,融入其中,有神韻、有美感的字,才是優(yōu)秀的書法。書法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早在5000年—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文字。當時的文字已經(jīng)可以明顯清楚地表現(xiàn)其中的含義了。其實,早在8000年前,在黃河一帶的陶器上,有較多的符號,這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的混沌結(jié)合,是漢字的雛形,也就是最早的文字,再后來的賈湖遺址更是把中國的文明向前推進20xx年。

我覺得學習書法有很多益處,它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藝術(shù)修養(yǎng),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質(zhì);可以逐步養(yǎng)成細致耐心、自覺認真的良好習慣,同時還有益于意志的鍛煉;可以學到文字、文學、歷史等各種知識;可以受到民族精神、傳統(tǒng)美德的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繼承書法這一傳統(tǒng),我們有責任將它向全世界傳播,讓大家都了解這門優(yōu)秀的藝術(shù)。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二

在開學的前三周,我學習了書法。同大一下半學期的書法大體相同,主要是學習顏真卿的顏體。但是練得時間太短,成效并不太大,還需進一步的學習和長時間的勤奮練習。在學習書法,閱讀書法史的時候,要學會從不同的書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則。這種法則,雖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現(xiàn),歷代不同,各人相異,但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法則卻是一樣的。學習書法,很重要的就是從點畫用筆上去找古今一脈相承規(guī)律。

歷代大家都很重視寫楷書,學書法的人不能在楷書體會到多少書法規(guī)律性東西于其他書法是不會體會很深的。除了實用以外,楷書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書法最基本規(guī)律和完備的筆法??瑫屓遂o下來注意每個點畫的動作,細節(jié),盡量把每個提按轉(zhuǎn)折做到位。長期靠這個養(yǎng)成的用筆習慣,讓人手下的感覺微妙而細膩。結(jié)合歷代大家對不同人物書法的品鑒,用心比較和體會里面的高低好壞,去認識書法最基礎本質(zhì)的東西。還有就是要把不同的書家多做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矯正自己,依靠的就是不斷深入的讀帖和臨帖。

用筆尤其要注意起筆和收筆的地方。不管寫哪種書體,行筆必須自然,動作必須連貫,筆勢要暢,勢圓筆方,勢方筆圓,整個動作就像打太極一樣,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合于自然。行筆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筆要留得住,殺進紙去。不能有含糊的東西。順著心中的節(jié)律,從胸有成竹到胸無定數(shù),自然生成。寫唐楷有收獲,再寫魏碑也不會有太大障礙,只不過用筆更方一些。它的筆勢是一致的,都是一脈相承的。

學藝術(shù)的三個層次:一,技法上的學習;二,視覺形式的研究;三,精神層面的修養(yǎng)。寫褚的楷書,用筆的時候,要注意筆鋒的變化,敏銳的捕捉筆尖入紙,行筆,出鋒的運動軌跡,要充分發(fā)揮出筆毛的彈性。點畫”是動作,蘊含有基本的筆法和動作在里面,過去的人對書法強調(diào)動作,筆法。用“線條”來講書法是講不徹底的,因為書法根本不是線條。

好的書法能表現(xiàn)出作者人生,生命的體驗。無論文學,還是書法,既含蓄又直接。好的作品我們會感受到它無拘無束的情感流露,無障礙,隨心所欲。初學一個帖,點畫和點畫之間一下很難擺順,這需要我們?nèi)フ乙?guī)律,一點一畫,一撇一捺間每個大家都會有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規(guī)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寫一個字,切忌把每個部分孤立起來,要做到協(xié)調(diào),整體協(xié)調(diào)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有很多竅門,道理在里面。

臨帖時要隨時隨地提醒自己不要讓筆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筆,自己左右手中的筆。下筆要善于找參照,大膽落筆,隨時調(diào)整,鍛煉出前筆有缺憾,后面的點畫能補救回來的本事,字的形要控制好,也在于善于找參照。臨帖的時候自己的主觀不要被帖套住,隨時想到整體的關系,更加注意單個字的整體,角度的大小,長短,筆劃之間的配合。從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從細節(jié)上深入。褚字圓轉(zhuǎn)多,筆劃多的字方折少,點畫少的字方折多,這樣整個字,整篇字都能挺得起。顏體字是下面收得比較短,重心下壓。復雜多折畫的字,多數(shù)折要削弱。強調(diào)度,一個字強調(diào)只能一兩個點畫,要有主次關系,整體決定細節(jié)。

在這三周的學習中,我練習的顏體和柳體沒有區(qū)分。書法史一門長期的練習,需要鉆研和靜心學習。我會在接下來的書法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三

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也是一門獨特藝術(shù),它既有嚴格的規(guī)范,又有無窮的創(chuàng)意空間。我從小就對書法十分著迷,近年來更是加深了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通過不斷的練習與領悟,我對書法的體會也逐漸豐富起來。

首先,書法教給我需要細心和耐心。書法是一項需要極高專注力的藝術(shù),需要我們仔細地觀察每個筆畫的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對于每一個字的構(gòu)造和比例都要有嚴格要求。在書法練習過程中,我不斷地修正每個筆畫的位置和筆體的大小,通過反復的練習使自己的筆法達到更高的精確度。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致,一絲一毫的不放過,這種過程深深地影響了我對事物的觀察力和細致入微的工作態(tài)度。

其次,書法教會了我對美的追求和欣賞。書法是一門以形神兼?zhèn)渥髌窞樽非竽繕说乃囆g(shù),它要求作品的運筆流暢、字形美觀、且具有獨特的個性。對于一幅好的字帖,我會仔細地品味每一個筆畫的韻律和每一個字形的美感,從而更加熟悉和理解書法藝術(shù)的內(nèi)涵與精神。同時,我也意識到美不同于完美,一些特色和瑕疵也能給作品增添更多的藝術(shù)魅力。我開始更加積極地欣賞和發(fā)現(xiàn)周圍的美,讓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書法教會了我對自己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shù),每個人的作品都有其獨特性和個性。雖然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規(guī)則需要遵循,但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每一個文字形態(tài)的變化,每一次偏旁的組合,都可以留下自己的印記。通過這種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我自己的特點和潛力,并開始努力發(fā)掘和提升自己的才能。

第四,書法讓我體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和力量。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淀和智慧。通過學習書法,我深入了解了古代經(jīng)典典籍中的許多名篇名句,感受到了每個字背后的人文底蘊和藝術(shù)魅力。書法作為一門藝術(shù),不僅能美化生活,也能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智慧。

最后,書法教會了我堅持不懈的精神。書法的修煉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勤奮的練習,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每一筆每一劃都需要精心雕琢,任何片刻的懈怠都會留下瑕疵。通過書法的學習,我開始學會并且喜歡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在克服困難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更加珍惜成功背后的辛勤付出。

在書法的世界中,我得到了許多美和啟迪。書法修身養(yǎng)性,開闊了我的心胸和眼界。它讓我學會了細致和耐心、欣賞和創(chuàng)造、感受和堅持。通過書法,我理解到美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我將繼續(xù)努力在書法的道路上前行,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和造詣,以書法的藝術(shù)魅力去影響和感染更多的人,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四

常聽人講論書法時說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認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碑斈隳玫揭槐旧璧姆短憧梢詭妆榫团R摹得形神兼?zhèn)?當你有一個好的構(gòu)思,你可以準確地用筆表述出來??傊步?jīng)眼、凡腦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筆去準確表現(xiàn),這時我認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術(shù)性的。

“功力”是一切創(chuàng)作的先決條件,你的情感、情緒、審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現(xiàn),全仰仗這個“功力”。沒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學書歷程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用于獲取“功力”,其余才是創(chuàng)作?!肮αΑ庇质菬o止境的,但她有一個“及格線”,不到“及格線”真正的創(chuàng)作是不存在的。

創(chuàng)作上,現(xiàn)代派書法主要用心在構(gòu)成上,而古典書法則更多著意于點畫和境界追求。我的創(chuàng)作應該是古典的,但我在構(gòu)成上想得也比較多?,F(xiàn)代派書法,小式的作品田頭多,即使是大件,也不過是小品的放大,整體上線量較少,關系簡單。形象點說,現(xiàn)代派書法像小分隊式的偵察兵,可以游擊,但集團式的戰(zhàn)役、戰(zhàn)爭搞不了。古典書法陣容較大,但往往卻又太象兵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現(xiàn)代派的一些手法讓兵馬俑活起來,兵力分派勻當,再來個“趙子龍”七出七進,豈不太好看了。

改變抄寫式的書法模式,現(xiàn)在已成為書法家的共識,但大家又不愿意簡單地搬襲現(xiàn)代派方式,因為它畢竟藝術(shù)語言太單薄,聊備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戲,里面可以有數(shù)個丑角,但一出戲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們還得努力,以自己豐厚的“功力”,吸收現(xiàn)代派的構(gòu)成意識使之成為古典派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段,這種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觀賞性,“戲劇性”沖突更明顯,更輕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賞者的口味,書法的欣賞面會擴大。但這畢竟不是太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為這其中的一個。嶄新的時尚意識、鮮明的個性追求加上古典主義的基因素質(zhì),我想這大概可以概括我現(xiàn)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談談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況下,人們用筆較多關注線的自然平向流動,而我則更多關注線的流動中的跳蕩,也就是筆在起落之間的變化。就像山間溪水,它在流動時遇到大障礙會繞過去,一如曲線和結(jié)體中的避讓;倘若遇到小石頭,溪水就會跳蕩起來,體現(xiàn)在用筆上,就是輕重、粗細、提按、頓挫,這樣的線變化豐富,活潑而靈動。用筆方面我的另一個關注點是速度,楷書、隸書、篆書運筆速度較為均勻緩慢,而行草書的用筆則是急緩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發(fā)力。我首先注意發(fā)力點,發(fā)力點有兩個,一個是起筆,一個是轉(zhuǎn)折,轉(zhuǎn)折是下一個筆段的起筆。起筆處的變化最為復雜,形狀變化也最豐富,要求筆尖要靈活,隨時調(diào)整到最佳發(fā)力狀態(tài)。就像籃球運動中的傳球,用的力量是爆發(fā)力,這個力量既不可太強也不可太弱,太強則易使隊龍接球時脫手,太弱則容易被奪去。這個“功夫”是“功力”范疇,是要通過訓練獲得的。轉(zhuǎn)折還是下面筆段的隨機思考的臨時驛站。在整個行草書創(chuàng)作中速度是隨著情緒和開合需要隨時變化的,情緒平靜則線條舒展,線段較長,字的開合較大,有如溪間流水時遇平緩地勢,水流慢下來,緩緩流淌,也如閑庭信步;情緒激蕩,心跳加速,筆速也就隨之快起來,線段則短短相加,有時甚至線線疊加,絞纏,如水到陡峭處,水流湍急,時跳時躍,水花四濺,五彩紛呈!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是承轉(zhuǎn)合齊備,就像一部完整的交響樂,欣賞者會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演進而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引起強烈共鳴。這正是行草書的魅力所在,只是藝術(shù)家的情感表現(xiàn)所搭乘的載體不同罷了。我多年來傾心于行草書創(chuàng)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五

大家都知道讀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馬觀花,不能細致入微。這樣一來,眼睛看不到微妙的東西,自然手上表現(xiàn)就趨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體講,不多贅述。

很重要,選不好,就走彎路?,F(xiàn)在大家選帖概率最多的是《蘭亭序》,目光都盯在這里,而且是非蘭亭不寫,非宣紙不用,這就不好了?!短m亭序》是經(jīng)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紙上有涂布(唐以前),現(xiàn)在的宣紙根本無法表現(xiàn)。再者就是,那不是我們能參透的,歷代大家都想解決都沒法解決,而我們,不論才情、功力、學養(yǎng),連歷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沒法靠近,《蘭亭序》的神秘就連王圣人都不能重現(xiàn),我們就根本沒法夢見。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這種差距,就象是幼兒園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這樣,象精美的元青花,我們可以喜歡它,欣賞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個出來,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間幾乎為零(董其昌評蜀素如獅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們也沒有魯公的悲憤和東坡受貶的凄寒,時過境遷?。?。古代大師們留傳下來的東西很多,手札、詩冊,相對性情的東西要多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間也很大,這才是我們要學的。

1、吃猛藥。一天10000字,連續(xù)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寫100個字寫半年管用,大腦存盤也牢固。時代的約束,我們只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只有曬好了網(wǎng),才能打到大魚。

2、相對專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時間內(nèi),一定要專一,集中力量找規(guī)律、抓特點。比如,學米,半年之內(nèi)就學米,別的先放下,要大量的臨帖,最好一天要從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選重點(自己喜歡的,容易上手的,難度特別大的)進行精臨,做到細致入微。這樣日復一日,即使進入視覺疲勞期也不要停(非常關鍵,正是上臺階的時候),挺過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個月在手法、認識上都會有大的飛躍,也牢固。千萬不要朝三暮四,看別人獲獎、入展就得紅眼病,就跟風,這樣只會毀掉您辛苦建立起來的原有體系,就象電腦染了病毒,有百害而無一益。另外,別人適應,您不一定適應,就像臭水河的魚蝦,換到清水中就會死掉。

3、適時遞進,見異思遷。上面提到的專一只是相對的,當寫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時換帖。如何換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體系的.東西,千萬不要作大的變動。比如:學米,可參考宋人的東西(其他三家的東西,陸游、吳琚父、蔡三家、蘇老泉等等)。同時,為了豐富筆法可涉獵二王、書譜等東西,也可學習趙松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題跋等,近親繁殖,在吸收借鑒的基礎上保持純度,就象蓋大樓,一層一層往上壘。

4、朝花夕拾。過一段時間再回來,拾遺補漏,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及時調(diào)整。重點精臨,定型。

5、吃千家飯,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錦成衫。與古為徒,廣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學什么都可以,盡量走的遠些、深些,不要怕回不來。

(一)練眼。王羲之一本字帖,兩千多年來,大家都在看,都在學,但成功的屈指可數(shù),當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參考上古經(jīng)典時,每個人的著眼點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樣,這從臨作中都能表現(xiàn)出來。盡量一個字一個字看,一筆一筆看,對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不要放過。要練就差別人所不能察的本領,對觀察到的東西最好用不同彩筆涂一下,臨帖的時候多注意,要準、狠。

(二)體會手勢。手勢決定了一個字起始轉(zhuǎn)換,決定了行氣的貫通,決定了整幅作品的氣場。一筆一勢,顧盼生情,不理解這個關系,作品就會支離破碎,形成氣阻,或各自為政,既沒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級的小趣味。

(三)把握節(jié)奏,變速行筆,找準發(fā)力點。大家每談行筆節(jié)奏,必談提按,這其實是最簡單的一種見解,古人的東西不只提按所能解決的。

(四)關于形象和意象的關系。開始階段最好形象,學一家重點在找規(guī)律,特質(zhì)的東西,然后再參入其他東西,當對點畫有了相當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來了,不能刻求,一味談感覺,有時感覺會害人。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六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 ,我連續(xù)三次參加了黃陂區(qū)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通過學習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中國書法這門古老而奇特的藝術(shù),是世界藝術(shù)苑囿的一朵奇葩,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珍品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當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毛筆基本退出了日常書寫工具的行列,書法也基本與實用書寫脫離而成為一門必須專門學習的藝術(shù)。長期以來,由于書法教育一直未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缺乏應有的重視和開展,乃至一般人不僅對書法藝術(shù)知之甚少,而且書寫也存在許多問題。軟筆書法在一般小學名存實亡,對于硬筆書法相對比較重視。但一般只是臨帖,老師專門指導還是有限的。作為一名教師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培訓班上幾位老師的講解和示范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王景老師的硬筆書寫,從筆的粗細,到筆畫的角度,細致入微;從學生作品展示,到老師課堂實錄,全面夯實。吳高平老師的軟筆規(guī)范字的教學盡顯個人風采,徐謙老師的碑帖臨寫見解獨道,徐國康老師的“永”八法娓娓道來??傊?,通過學習不僅使自己對硬筆、軟筆書法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對筆、墨、紙、硯的知識豐富了、特別是對碑帖的認識加深了。

幾次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筆墨知識,也使我得到了一些啟示。練一手好字,能讓自己受益終身。常言道,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子的好壞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這個人的性格和修養(yǎng)。把子寫得整潔規(guī)范,可以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一個人連一個字也寫不好,他的辦事成功率可想而知。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yǎng)性,改變一個人毛躁、急功近利的毛病,養(yǎng)成細心、耐心和毅力的良好品質(zhì),陶冶我們的情操。

練習書法,首先必須喜歡和熱愛書法,以高度的學習激情投入到練習中去,要有一顆堅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會有收獲。如果在練習中,懂得創(chuàng)新,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就會更好。

當然我們學習的目的是應用于書法教學,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書寫 水平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書寫技能得到提高發(fā)展、培育更多的書法人才。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七

首先,在平時的工作和學習中,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需要寫字的時候,我認真對待,絕不馬虎,從一筆一劃練起,因此漸漸地我的字也就好起來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時間學習名家書法。比如每個星期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毛筆字,在練習的同時,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讓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實。名家書法有很多,顏真卿的,柳公權(quán)的,趙之謙的,等等我都挺喜歡,不管是哪個書法家,不管是哪種字體,我都會加以練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楷書到隸書,再到行書,草書等等,我都在學習之中。我覺得草書最能體現(xiàn)人的性格了,因而草書最難以練習的,也許只有書法大家才能揮毫成草書。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練習,我覺得學習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下去,一定的時間之后才能有所成績,不要想著立竿見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學習書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個老師。書法是一種藝術(shù),而要進入藝術(shù)之門,最好是能有一個引導者。如果能找到一個名家大師作為自己的老師,那么對于學習書法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師,可以經(jīng)常看看字帖和歷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時候思考這字的結(jié)構(gòu)、形體、筆畫、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字能夠具有藝術(shù)感,即既漂亮美觀,又具有神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日積月累的觀察和體會的,我想這也是我要到達的境界。

第三,書法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當然這指的是書法一個比較高的境界。當書法到達一個比較高境界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領悟,將自己的這種想法在書法中體現(xiàn)出來,真正做到字不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備,這才是好的書法。

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xiàn)象。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瑯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于鐘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征是用筆細膩,結(jié)構(gòu)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損古法,變漢魏質(zhì)樸書風為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shù)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fā)現(xiàn)書法美,而且能表現(xiàn)書法美。后來的書家?guī)缀鯖]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圣”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jīng)》、《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圣”。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jīng)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后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圣”。黃伯思《東觀徐論》云:“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范,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逼浜笞訉O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后,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圣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鐘(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庇臆姇w世于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于革新,轉(zhuǎn)師張芝,而創(chuàng)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圣,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nèi)非惟不復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于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鐘繇”轉(zhuǎn)變?yōu)椤扮婔怼豸酥醌I之”,在《觀鐘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贊辭,評鐘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并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quán),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范圍,但王羲之的書圣地位仍未動搖。“書圣”、“墨皇”雖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chuàng)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征。事物永遠是發(fā)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圣像”必將召喚后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八

魯迅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梢?,書法是門藝術(shù),不是簡簡單單地能寫好字就是學好了書法,是需要用“心”去學,花時間去學的藝術(shù)。僅僅一中午的時間,老師們基本功的扎實、精彩的課堂及對如何讓學生來充分的感受這門藝術(shù)所激起的浪花,讓我身為一名語文老師而自慚形愧。

初入獨樹小學,走道旁邊展示的一幅幅學生書法作品在悅耳的輕音樂中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流淌入我的心扉,順著這些靈動的漢字我來到了手握鋼筆的孩子們身邊,孩子們規(guī)范的坐姿、認真觀察的眼神讓我對展板的上的作品有了大概了解。步入會議室,陳老師和準備上課的學生已然準備好,桌子上放好的字帖更是吸引我的眼簾,情不自禁的和同事快速翻開,“哇,這是陳老師自己寫的?真是行云流水、字字珠玉啊!”“學生練得是自己老師寫出的字?”“這里的書法學習氛圍可真好。”一聲聲贊嘆不絕于耳。

因為有了漢字,“母親”于是儀態(tài)萬方、超凡脫俗,因為有了漢字;“母親”于是姿容卓絕、傾國傾城;因為有了漢字,“母親”于是美輪美奐、艷光四射。漢字無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雖然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明白,但是我們怎樣讓學生愛上這門藝術(shù)?讓這門藝術(shù)在我們的手中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卻是一直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一中午的學習,讓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書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不懈,需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和精力,這也是我們參加培訓的老師普遍達成的共識。

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平時要堅持練字,掌握這一專業(yè)技能,不僅僅是一次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會給自身增加底氣,給學生們營造一種更好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去勤學苦練,產(chǎn)生興趣。俗話說:字無百日功。對學生講,并不是練一百日的字就能成為書法家,而且要持之以恒通過勤學苦練。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中十分鐘的寫字環(huán)節(jié),嚴格的要求,由易到難地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具體指導和訓練。然后,每天的家庭作業(yè)留幾行練字來提升學生的手上功夫。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等學生的功夫日益加深,運筆日益嫻熟,興趣也就日漸提高。接著可以結(jié)合學校的假日活動、興趣小組,調(diào)動學生練習書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班級形成一種勤學苦練的好風氣。學生的字寫的漂亮,可是一直藏著,沒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這對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會大打折扣。學生也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所以,老師要在適當?shù)臋C會為學生進行優(yōu)秀作品的展覽或參加書法競賽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表現(xiàn)和展示自己,心理得到滿足,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會更有信心的繼續(xù)努力,才會發(fā)憤地練好書法。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九

努力在寫字課堂中傳承中華書法文化 ———聆聽姚金中老師《中國書法知識講座》的感悟 201c年11月10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六郎片區(qū)小學語文書法教育專題講座。細心聆聽了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研室主任姚金中老師做的長達兩個半小時的《中國書法知識講座》。

姚老師首先分析的當今書法教育的現(xiàn)狀,闡述書法教育的意義以及教育部對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學的要求;圖文并茂,講述書法簡史及字體的特點。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魏碑、楷書,呈現(xiàn)歷代優(yōu)秀碑帖,對各家書體做出了精煉的闡述;然后,從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五指執(zhí)筆法:擫、押、鉤、格、抵,筆法:起、行、收的三個過程,結(jié)構(gòu)的九條基本規(guī)律:大小、平正、疏密、勻稱、錯落、收放、讓就、同異、連貫,細致講述了書法練習的要領。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書法專業(yè)知識有了較系統(tǒng)了解和新的認識,深深地感受到它不僅僅是一次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傳遞著一種責任,那就是傳承祖國書法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作為參加培訓的教師,深知培訓意義和此次書法學習的重要性。

通過培訓,認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書法傳承的重要性。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而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又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它與中華民族精神成一體,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是世界藝術(shù)之林的奇葩。

書法是我國獨特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欣賞和喜愛。人們只所以會喜歡她,正是因為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說,他是無聲的音樂,靜態(tài)的舞蹈。它觸發(fā)人們對美的感受和聯(lián)想,它是審美與實用的結(jié)合體。學習書法不只是提高寫字的水平,還能提高人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質(zhì)。

如練習書法可以陶冶情操。練字也像音樂一樣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振奮,受到美的感染。 如學習王羲之秀美挺拔的字體,可使人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學習顏真卿端正的字體,就好像聆聽一首抒情小調(diào),可以使人性格樸實、厚重;中國自古講究“字如其人”,許多大書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們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魯訊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法藝術(shù)的形式美是通過有規(guī)律的組合線條作用于紙上而形成的,長期進行書法練習能自覺地感受流動線條的美,也感受到寫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練習,就會有驚喜的收獲。

我國的漢字起源悠久,書畫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對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間的視覺形象。漢字結(jié)構(gòu)的藝術(shù)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觀的形式美,還具有客觀的形象美。所以,學習書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與自然造物之美結(jié)合起來,書寫出主觀與客觀、具象與抽象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漢字來。

練字的人,雖然不可能人人成為書法家,但人人都可成為一個書法藝術(shù)愛好者。我們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個長期的細水長流的過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養(yǎng),要不務虛名,不好高騖遠,還要富有刻苦踏實的學習作風。這正是我們民族氣節(jié)和精神文明的表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以堅忍不拔的毅力攀登書法藝術(shù)的高峰。

總之,此次書法培訓學習不僅提高了受訓教師的書法水平,也對傳承民族的文化藝術(shù),對今后在學校進一步開展書法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shù),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時間中,要盡量擠出時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積極行動,盡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訓的知識,按要求在寫字課堂指導學生練習書法,努力為書法的傳承做出應有的貢獻。

有所求,亦有所樂,為此要一往向前!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十

書法是一門古老而優(yōu)雅的藝術(shù)形式,它以墨汁勾勒出的字體,展現(xiàn)了寫者的思想和藝術(shù)才華。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書法的魅力和學習書法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一種藝術(shù)形式,更是給我?guī)砹嗣赖南硎芎托撵`的凈化。以下是我對學習書法的心得體會。

首先,學習書法可以培養(yǎng)專注力和耐心。在書法的世界里,一個字一個字地仔細書寫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書寫常見的字體還是經(jīng)典的碑版,都需要我們一筆一劃地描繪。這種過程需要我們?nèi)褙炞ⅲ荒芊中膭e的事情。這樣的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將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書法的藝術(shù)品味和傳統(tǒng)技法的練習都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耐心。只有當我們經(jīng)過反復的練習和修煉,才能領悟書法的精髓和真諦。

其次,學習書法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書法是一種藝術(shù),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書寫,更是對字體的塑造和藝術(shù)的表達。通過學習書法,我們可以學會欣賞和鑒賞各種字體的美感,從而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賞析名家的書法作品和學習他們的技法,來提高自己對于字體美的理解和把握。通過學習書法,我們可以培養(yǎng)對于美的敏感性,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再次,學習書法可以給我們帶來內(nèi)心的平靜與安寧。在書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反復練習和用心地描繪每一個字體,這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訓練,更是一種精神和內(nèi)心的修煉。當我們?nèi)褙炞⒌赝度氲綍ǖ氖澜缋飼r,一切雜念都會隨著字體的展開而煙消云散。這種專注和心流的狀態(tài),讓我們感到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書法讓我們遠離喧囂和浮躁,讓我們的內(nèi)心得到了寧靜。

最后,學習書法可以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書法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積淀的智慧和靈魂。通過學習書法,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我國古代文化和藝術(shù),了解漢字的演變和發(fā)展。書法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習書法可以讓我們與中華文化緊密相連,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總結(jié)起來,學習書法不僅僅是學習一種藝術(shù)形式,更是一種心靈修煉和內(nèi)心的凈化。它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專注力和耐心,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給我們帶來內(nèi)心的平靜與安寧,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因此,我堅信,學習書法不僅僅是對我們個人的提升和修煉,更是對整個社會和文化的貢獻。讓我們一起去學習書法,感受書法的魅力,去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的瑰寶。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時間像一位旅客,匆匆的來,又匆匆地走。轉(zhuǎn)眼間,又到了暑假,在暑假里有很多同學都去上補習班,我也不例外。

這學期我寫字竟得了個“第一名”。剎那間,我臭名遠揚,傳過每一個人的耳朵里,我為了今后不再得“第一”,我決定去學書法。

我去學書法的第一天,我準時到達老師家。這天,老師教我寫毛筆字,老師先教我如何握筆:大拇指、無名指、小拇指按作毛筆的一旁,食指和中指按住另一旁。寫字時毛筆要與紙垂直……老師細心的滔滔不絕地講給我聽。等老師講完了話,然后老師在紙上畫了一條很長很長的橫線,接著老師讓我模仿他畫橫線。我心想:不就是畫橫線嗎,太簡單了,就連三歲小孩也都會。可是說著容易做著難,我畫第一條橫線時,剛下筆橫線就歪了,第一條畫好了,但簡直就不象一條橫線!我想:萬事開頭難,第一條畫不好,我畫第二條。誰知,第二條也畫不好。這下,我可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zhuǎn)了。這時,老師走過來,他細心的指點我。他指點后,我再畫了一條橫線,我成功了!我終于成功的畫出了一條橫線了!我欣喜若狂。

寫字猶如是干一件事!起筆猶如一件事的開頭;行筆猶如一件事的經(jīng)過;收筆猶如一件事的`結(jié)尾!通過我的努力,我的寫字水平一定會像雨后春筍——節(jié)節(jié)高的!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書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獨特藝術(shù)。對于我來說,書法是一個永遠吸引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書法是一種美的體現(xiàn),是一種心靈交流的方式,它需要我們投入藝術(shù)情感和精神內(nèi)涵。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和大家分享我對書法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深入理解書法

書法,是一種不同于繪畫和攝影的藝術(shù)形式。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隆重組成部分。在我看來,書法是表現(xiàn)心理世界、個性與審美觀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它表現(xiàn)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審美意味。書法的特點是它需要兼顧意境、筆法和毫秒之間的調(diào)和。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檢驗自己的境界。同時,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它,從中汲取營養(yǎng),舒展身心,放松情感。

第三段:書法帶給我的收獲

書法不僅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技能,更是一種有益的心理健康方式。我通過書法減輕了壓力,緩解了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對于我來說,書法可以放松我的精神,提高我的藝術(shù)水平,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在的美。書法讓我有了更好的時間管理和安排理念,成為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也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來說,通過練習書法和字帖的方式,可以提高寫字的質(zhì)量和精準度,使我們在寫作和考試中,寫字更漂亮而且更通順。

第四段:書法體現(xiàn)的人性

通過書法,我深切體會到人性的美。書法是人性的體現(xiàn),是我們?nèi)祟悆?nèi)在文化血脈的滲透。通過觀察每一個字的細節(jié),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個字所表達的情感和個性。書法也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對方,從而提高人際關系,加深交流的效果。書法使我們更有品位,更好地與周遭人發(fā)生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

第五段:結(jié)論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非常愛書法。書法所表現(xiàn)的氣韻是一種美的就在其中,也是一種內(nèi)在化的感悟。寫試卷時上端是書法,更讓我體會到書法的靈魂所在。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如何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因此,我建議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練習書法,將書法融入我們的生活,享受書法這種文化長久性的享受。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時間像一位旅客,匆匆的來,又匆匆地走。轉(zhuǎn)眼間,又到了暑假,在暑假里有很多同學都去上補習班,我也不例外。

這學期我寫字竟得了個“第一名”。剎那間,我臭名遠揚,傳過每一個人的耳朵里,我為了今后不再得“第一”,我決定去學書法。

我去學書法的第一天,我準時到達老師家。這天,老師教我寫毛筆字,老師先教我如何握筆:大拇指、無名指、小拇指按作毛筆的一旁,食指和中指按住另一旁。寫字時毛筆要與紙垂直……老師細心的`滔滔不絕地講給我聽。等老師講完了話,然后老師在紙上畫了一條很長很長的橫線,接著老師讓我模仿他畫橫線。我心想:不就是畫橫線嗎,太簡單了,就連三歲小孩也都會??墒钦f著容易做著難,我畫第一條橫線時,剛下筆橫線就歪了,第一條畫好了,但簡直就不象一條橫線!我想:萬事開頭難,第一條畫不好,我畫第二條。誰知,第二條也畫不好。這下,我可像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zhuǎn)了。這時,老師走過來,他細心的指點我。他指點后,我再畫了一條橫線,我成功了!我終于成功的畫出了一條橫線了!我欣喜若狂。

學書法的心得體會篇十四

書法作為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人們對它的認識并不多,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書法,并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現(xiàn)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年級暑假開始我就報名參加書法班了,雖然當時的年齡很小,但每一節(jié)課我都堅持去上課,從最簡單的橫、豎、撇、捺練起,越寫越有信心,有時甚至把時間都忘啦,看著寫好的一幅幅字帖,心中的喜悅無以言表。

掌握了基本筆畫后就開始寫楷書,主要是寫古詩,二十首古詩要全部寫完,看著厚厚的、密密麻麻的字我有點泄氣,老師的鼓勵與表揚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萬事開頭難”嘛,我咬緊牙關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努力在寫好基本筆畫的同時注意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第一首詩二十個字我足足寫了十節(jié)課,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把古詩寫到宣紙上,真有點出人意料,媽媽看到我的成果,會心地笑了。接下來的書法課上,我勤勤懇懇,再接再厲,最終完成了楷書的全部課程。

現(xiàn)在我正在學些行書,盡管時間還不是太長,我已經(jīng)在全國的“素質(zhì)杯”書法大賽上獲得了銀獎,對我來說,這次榮譽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更多的是鞭策自己今后要以更高的姿態(tài)進行自己的業(yè)余愛好。

學習書法已有兩年半的時間,感覺自己收獲頗豐,既鍛煉了自己的耐性,又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由衷的喜愛,尤其是春節(jié)前寫對聯(lián)的幾天,在室外冒著嚴寒給路人們寫對聯(lián),聽著他們的表揚,天氣再冷也會感覺心里暖融融的,新春佳節(jié)掛上自己書寫的對聯(lián),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成績是可人的,但不足之處尚需改正,有時存在急躁情緒,精益求精的精神還有欠缺,請老師和家長給我力量吧,我會朝著自己的夢想出發(fā),堅持到底。

小學生學習書法心得體會2

由于我平時寫字很潦草,所以,在這個暑假里媽媽為我報了一個書法班,因為妹妹該上三年級了,也要學寫鋼筆字了,所以這次是我和妹妹一起學習。

第一次上課,老師和我們都互相不了解,所以老師逐一詢問了我們的名字,并認真地記在一個本子上,然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陳”字,自此我就又多了一位老師,看到陳老師寫的字非常漂亮,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在這個暑假里把字寫好!

我的書法課結(jié)束了,我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真不舍得與陳老師分開,他是那么認真地教我們,態(tài)度又是那么地和藹,我們真的很喜歡這位老師,我一定要好好練習鋼筆字,我要讓陳老師知道他的學生都應該是很優(yōu)秀的!

通過學習書法,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不管在哪一方面都不能眼高手低,都要腳踏實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成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49474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