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一
這本書的名字平實無奇,沒有《朝花夕拾》這書名這般藏有深意,但翻開此書,隨意一瞥幾行字就被其中道理吸引。
我翻開序言,“我的寫作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學術性的論著和翻譯,另一類是散文。所謂散文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說法,我把學術論著之外而又不是小說和詩的文字都算在內。對于我來說,這兩類寫作是完全統(tǒng)一的,它們不過是我從事哲學思考的不同方式罷了。這個集子所選僅限于后一類?!弊x到此句頓知周國平先生大概的寫作風格。后一類即為散文,翻到正文時我仔細起來。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第二部分是札記,第三部分是隨感,第四部分是詩。散文占了大半,周先生筆下的散文,其自由不但在文體,更在寫作時的心態(tài)。第一輯首先提出“只有一個人生”,深入簡出,字句觸動我心,在我這樣的年紀也許還不能完全讀懂,但周先生素樸的筆調讓我隱約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外冷內熱的深深的熱愛,不留意間拉近了我和文字的距離,拉近我和他的感受。'蘇格拉底在法庭申辯時所說的“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一語,在我看來是道出了哲學的根本使命,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他的文字把哲理悄然滲入其中,讓人暗暗領會。后來一句“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甚于愛一切,包括甚于愛生命”反復研讀之下,一層一層意蘊仿佛條條雨絲,輕輕柔柔,劃過我的思想。學習本是為了智慧,智慧如日常餐飲所需營養(yǎng),讓我得以明事理明本心,周先生一字“愛”,巧妙地表達出我內心所求,也正如周先生所言“這正是我所想的!”
周先生的精神所在是平凡,平凡所以貼近我們的心聲。哲理,本是深奧的,像是講不清的心情,而周先生以樸實無華的文字,組成一章一章的心語,平平淡淡地向我們講述哲理——人生的意義,靈魂與超越,死亡——皆此種種都是充滿哲理與神秘,難以道明,沒有閱歷沒有細細品味不能讀懂這些簡簡簡單單的文字更不會有自己的感悟吧。“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周先生這樣說,我不禁牢記心頭。讀書讓我汲取智慧,智慧滋潤我的思想,這便是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吧!
周先生在此書中的文采深深打動我,實在受益匪淺。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我熱愛書籍,因為讀書仿佛是與高尚的人在對話,我從中獲益匪淺。我仰慕名人嚴謹?shù)倪壿嬇c細膩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閱讀時,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經變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動,貫穿每一個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變成了細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說是迷戀,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周國平。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觀
周國平的散文極為細膩,富有哲理。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命運仿佛對他不公。他女兒出生不久,剛開始牙牙學語,便夭折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遺憾、自己對女兒的愛與祝福,他寫成了一部回憶錄。我們可以想想,當周國平面對病床上只會喊“疼”的女兒自己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靶姆悄臼M無感”,一般人已經臨近崩潰了,何況是心理如此細膩的他。他內心深處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他內心將會承受多大的打擊?不知有沒有資格,我想說:“我懂”。
執(zhí)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許多的道理與哲理,他有許多作品都勸勉大家人生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他說悲觀只是一時的,人生總要執(zhí)著。執(zhí)著會拯救悲觀,執(zhí)著在人生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人能否有機會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生命需要執(zhí)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執(zhí)著。執(zhí)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說悲觀主義是一條錯誤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虛無的,想一輩子也還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樂趣。但是他也說,并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也會離智慧越來越遠。當時,我還不懂。
超脫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我后來明白了。一個人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便會產生悲觀,悲觀的心理產生愈多,就愈不能執(zhí)著。這怎么辦呢?他說就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讓他去執(zhí)著,不顧一切;另一個則現(xiàn)實,讓現(xiàn)實去生活,讓執(zhí)著去追求,超脫一切,變得忘我。
悲觀,執(zhí)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存在著。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國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2下一頁@_@我是分割線@_@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三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代哲學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遜《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p>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边@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遜時的感覺。
周國平的散文正如其極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樣,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來,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所說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覺,而這應該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討生命、時間、回憶等深刻的哲學命題,但是哲學在他筆下卻如花草一樣清新可愛,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記,因為他已經把對生命的理解融進了自己的體內。
在精神上,周國平是一個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熬哂性娙藲赓|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在政治場上有時不免顯得不通世故,有時不合時宜?!边@是周國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說自己吧。
最佩服周國平文章中的引經據(jù)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仿佛都是周國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說古道今,談笑風生。周國平說:“文人最難戒的是賣弄。”這話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聲音。下面就是他關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的精彩論述:
一個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諸如功名之類,都是奢侈品。(《性-愛五題》)
對待女人的最恰當態(tài)度是,承認我們不了解女人,永遠保持第一回接觸女人時的那種新鮮和神秘的感覺。(《性-愛五題》)
相愛的人給予對方的最好的禮物是自由。兩個自由人之間的愛,擁有必要的張力。這種愛牢固,但不板結;纏綿,但不粘滯。沒有縫隙的愛太可怕了,愛情在其中失去了自由呼吸的空間,遲早要窒息。(《性-愛五題》)
男女之愛往往從藝術境界開始,靠技術境界維持,到維持不下去時,便轉入魔術境界。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四
周國平說:新年伊始,我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愿望。我希望在離城市很遠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里面只擺幾件必要的家具,絕對不安電話,除了少數(shù)很親密又很知趣的朋友外,也不給人留地址,我要在那里重新學會過簡單的生活。
周國平的話,道出了我的心聲,也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
雖然,這種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對自己而言不太容易實現(xiàn)。但卻可以隨心所欲的大小變通。譬如,現(xiàn)在正值大年初二,就可以放棄回自己的安樂小家,強烈要求在娘家多值班幾天。利用春節(jié)的幾天大假,過一個簡單安靜的生活。這幾天里,就干脆放棄和朋友一起喝酒聚會,放棄一起去豪情的唱歌,也放棄自己最近最喜歡的呱呱讀書,就這樣專心陪伴最親愛的媽媽,和媽媽說說話聊聊天,陪媽媽看看電視做做家務。待媽媽休息時,自己還可以靜下心,彌補前段沒寫的讀書感想。何樂而不為。
這會兒,初二晚上九點。白天孩子都回娘家,人的大聚會,整整熱鬧了一天?,F(xiàn)在媽媽躺床上休息了。我也可以歡歡喜喜寫讀書感想了。媽媽家好安靜??!真好。
我本來就屬于不喜熱鬧的人。有時雖然處在熱鬧的人群中,但人在心不在,思想卻不知游離在何方?心遠地自偏,喜歡安安靜靜做好本職的工作,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閑暇時光去欣賞自己想欣賞的人和事。從不喜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也不喜歡把人和事復雜化。喜歡簡單的做人,喜歡專一認真的做事和生活。
此刻,手捧著濃濃的咖啡,呆呆的望著媽媽家的天花板,自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也認真讀著自己靈魂的這本書,更尋求著心情的寧靜。這時候看起來自己很寂寞,但,其實不!這簡單的生活,即使算是寂寞,那么,這種寂寞的感覺,真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使我如此美麗……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五
喜愛回憶過去,正因好像那逝去了的,都是最完美的。
其實我錯過的豈止是一場雪而已。每個周末,老組長都會打來電話,“哎,我又攢了一篇文章,放在共享里,你看看?!庇袝r候剛撂下電話,我就把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其實我錯過的不僅僅有那文采斐然的文章,我還錯過了這世的很多風景,和那風景后的很多故事。
這天點開他的文字,看著那“帶著露珠的麥苗”,看著那針砭實事的犀利語言,看著那游走在自然中的快樂。突然有種失落。
我忘記了什么?
還記得上師范的時候,喜愛在坐車的時候挑一個靠窗的位置,把頭側向窗外,出神的望著窗外,雖一路無語,卻也一路有情。那轉瞬即逝的風景,不知道賺取了我多少的情感。那時的天是什么顏色,雨是什么聲響,都裝在我的眼睛里。因此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寫詩,一切現(xiàn)實的、朦朧的,都在我的筆下,攢成了一首首小詩,從未投過稿,就怕這生疏的文筆,糟蹋了那幾近童真的幻想。
我忘記了什么?
我知道,這路上的風景,不會為了我而駐足,等我長成一道風景,與我與你都不再相互漠視的時候,我就會與你一齊融成一片綠色、融成一片金黃。當你把你的眼睛鐫刻在樹上,像極了一棵白楊樹,在有風的日子里,你放開嘹亮的嗓音,在夜深的校園里,再去驚擾那個年輕人的夢,讓他能夠爬上屋頂去偷窺你的美麗時,我知道我就又找回了我最初的童趣和閑心。
喜愛回憶,就要珍惜身邊的每一秒鐘,正因在這一秒鐘以前的那一秒中,那便又是一段回憶了。
讓生活完美,讓回憶精彩!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六
開始認識周國平,是從一次老師推薦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中,了解到他有個早夭的女兒,是個頗有名氣的作家。但真正了解他,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人格,還是要說到這本《周國平散文》。
畢業(yè)于哲學系的他,不僅語言文字功底深厚扎實,而且所作的文章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哲理和讓人信服的感覺,其中也不失情感的流露和真誠的訴說。我小心翼翼的揣摩著,覺得周國平之所以能成大家,在于他思考的比我們多,比我們深。正因為他研究哲學,所以他對這個世界,對發(fā)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事總會習慣性的思考,感悟,甚至從中總結出我們想不到但讀到卻又覺得十分在理,感同身受的道理,亦或是觀點。有時候讀到某一段話,會驚訝,詫異,會覺得:誒,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有過這樣的感受,可為什么我沒有從中悟出這樣的道理,沒有進階的思考呢?也會驚嘆,原來自己那樣做是有原因的,居然還有這樣的哲理蘊藏在其中。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哲學家們的思想,更佩服他們能將這樣的思考轉化為發(fā)人深省的文字,讓人們的思想得以交流,得以進步和發(fā)展。
為什么說佩服他們能夠將思想轉化為文字?相信你我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想和別人表達一種情緒,或一種感覺,亦或是一件事的意義,有時我們總會覺得詞窮,所以我們會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大話來一筆帶過,掩蓋我們在將自己的思想轉化為文字時的無能為力。作為一名大師,周國平能將自己的思考注入文字,并使它有感情,而不是一味枯燥地呈現(xiàn)出來。這些文字里有他的真實經歷,親身感受和切心體會,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他的文字那么有說服力,為什么我們會覺得贊同。又或是在某時,讀到某個段落,就像看到了自己,就像在檢討、反思自己。
充滿哲學性的文字就像是一面鏡子,讓你在從中看到自己,看清自己的同時,也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看清這個世界,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有人說,這個世上最難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但在讀《周國品散文》的時候,盡管讀的是別人的思考和想法,但我沒有任何被強加的感覺。我所有的感受反而是覺得周國平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它能夠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讓你被潛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認同他的思考,贊賞他對世界的認識與價值觀。相比那些令人反感的說教,周國平的文字雖然是在說理,但在讀者看來并沒有距離感,也不會覺得倦意重重,反而是像找到可以聊天的知音,可以互訴心腸的朋友,可以依賴的精神依托。
這本書,教會了我思考。思考的方式,思考的原則,思考的深度,其實都是有自己決定的。我們應該學會這樣的思考,學會將思考這樣無形的東西化為有形的存在,學會感悟,學會將思考傾注于文字,更理性,認真的生活。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七
細細想來,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是很短。
說不長,是因為在帝國興衰、王朝更迭的歷史長河中,在星辰的運轉中,區(qū)區(qū)幾十年太不值一提了。說不短,是因為和只有數(shù)十年甚至更短壽命的動物們比,幾十年又是那樣的漫長。
如果我們悲觀地看作虛無,也就是將整個人生看作零,那就會毫無希望。捷克作家昆德拉筆下的主人公常說:“只活一次等于未嘗活過?!边@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沒有活過,直接將一次人生和虛無、零畫上了等號。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人生只有短短幾十年,而且只有一次機會,確實挺煎熬的,每天都要想著會不會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但要是天天這么折磨自己,那不是天天不快樂嗎?天天傷心,那倒不如不活。
換個角度想一想,既然人只有一個幾十年的人生,為何天天要愁眉苦臉呢?為何不將每一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呢?人,要活在現(xiàn)實,活在當下,不要每天擔心明天的事,誰會知道明天發(fā)生什么呢?所以要把握現(xiàn)在,將每天都過得充分、開心,這不就足夠了嗎?所以我們要執(zhí)著于當下的每一天,而不是虛無的未來,更不必沉湎于過去。
執(zhí)著,并不是固執(zhí)。執(zhí)著,亦是超脫。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八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代哲學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M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p>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這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選》時的感覺。
周國平的散文正如其極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樣,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來,好像是從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一般。他所說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覺,而這應該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討生命、時間、回憶等深刻的哲學命題,但是哲學在他筆下卻如花草一樣清新可愛,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記,因為他已經把對生命的理解融進了自己的體內。
在精神上,周國平是一個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熬哂性娙藲赓|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在政治場上有時不免顯得不通世故,有時不合時宜。”這是周國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說自己吧。
最佩服周國平文章中的引經據(jù)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仿佛都是周國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說古道今,談笑風生。周國平說:“文人最難戒的是賣弄?!边@話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沒有失去自己的聲音。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九
我喜歡讀一些散文作品,因為不需要鼓搗繁瑣不堪的文法。我也喜歡哲學,但對于枯燥抽象的邏輯思辯,仍不免心懷恐懼。幸而,徜徉在文藝與哲學間,我找到了比較適宜的地方,那就是周國平的哲理散文。
說到散文,很多人都會想起朱自清等大師的作品。其實,周國平的哲理散文在當代散文界亦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較高的精神價值和文學水準?!栋察o》、《守望的距離》和《各自的朝圣路》在圖書市場上的輝煌業(yè)績很能說明這一點。桌邊案頭放上幾本,閑時信手一拈,讀上幾段,對我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美的享受。
這種享受來自于周國平散文中透射出的思想光芒,也來自于對他哲學邊緣書寫人生的認同。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好象世間的道理和真諦都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描述,都是非空非有的。周國平卻以一個智者的清醒目光審視、搜尋和探求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筆端記錄著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用一顆細膩的心靈去感受萬變的世界,詮釋自我、他人、生命的真正意義。我覺得,他把哲學的反映和文學的感應有機結合起來,頗有中國古代“格物致知”的意味。生活是永遠大于文學的,生活也永遠泛于哲學。不能說他一定找到了所有的生活真諦,但是,我卻分享了他記下的那些人生境遇和感悟,感受了他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領略了他更加閃放的自我個性光華。這是一種體味,一種享受,一種美。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家,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來幫助我們解析生活的元素。
讀周國平散文作品,自然不自然地向往起他那種豐富的安靜?!安还苁澜缍嗝礋狒[,熱鬧永遠只占據(jù)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從他的字里行間,透出那種站在哲學邊緣書寫人生的文人的特殊氣質。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豐富的安靜。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所以變得豐富;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所以又能得到安靜。很多時候,我們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立業(yè),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惟獨忘記了安靜,那種思想上的安靜,內心世界的安靜。其實,這不是我們沒有具有過內心生活的稟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把外部生活的收獲變成心靈的財富,而是我們主動放棄了對自己精神家園的捍衛(wèi),放棄了對內心豐富情感需求的守望?;蛟S,這是很多人的可悲之處吧。
讀周國平的散文作品,也感受到其中蘊涵著的鮮活生命質感,那種對自然生命的熱切呼喚。心與心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人與人的交往,常常因為不夠坦然而變得淺薄;情感的交流常常由于不夠坦誠而陷于蒼白。在讀周國平的作品時,卻感受不出這樣的淺薄和蒼白。這是因為他的的真性情,他的毫不做作?!靶郧樗p,陶染所凝”。人一旦返回了自己的自然生命,一種單純的生命意識就會涌動,由于擺脫了種種意念的局限,自然能隨觸而應、隨感而通,往往又引起了我們情感上的共鳴。
我們一直都在路上走,走著走著,偶爾會說說話,唱唱歌,為自己走過的那一程,也為自己與眾不同的前行。正如周國平在《各自的朝圣路》中所說的,“每一條朝圣的路都是每一個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如果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實并不孤獨……”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十
毫無疑問,周國平的散文集《寶貝,寶貝》是其眾多作品中又一部讓人讀之手難釋卷,感動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間充盈著的父愛,不斷完成著對讀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喚。
《寶貝,寶貝》真實地記錄了周國平的女兒“啾啾”成長的經歷,雖然都是些零碎的細節(jié),讀來卻并不覺得支離破碎,絲毫沒有“流水賬”之感。書中那些精彩的描寫時常會帶給我新生命從誕生到逐漸成長的驚喜。孩子充滿神性智慧的天真表達與童稚的聲音,還有孩子面對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現(xiàn)與迥異的思維……無不帶給我對生命的感動和思考。
我在讀《寶貝,寶貝》時剛剛做了父親。初為人父的緊張和喜悅讓我在捧讀《寶貝,寶貝》時更多了一份別樣的感悟。書里所描述的一些細節(jié),引發(fā)了我對自己孩子未來成長的無限遐想,是不是將來我也會像周國平無微不至地愛“啾啾”一樣做一個“癡情的父親”,兒子會不會也像“啾啾”一樣有著成長的無限喜悅和些許煩惱,會不會也像“啾啾”一樣健康、聰明、可愛,甚至如“啾啾”一般優(yōu)秀。也許會吧,我清楚地知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經歷都是不能復制的。但是,我從《寶貝,寶貝》中獲得的一個重要啟示是——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自由的,但這絕不意味著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是需要積極的引導和悉心的照料。愛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對另一方的簡單給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種交融,一種心靈的對話與交流,一種精神的互動與契合。簡言之,就是要讓孩子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懷,因為成長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成長需要”陽光、空氣和雨露”。
《寶貝,寶貝》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是記錄下孩子成長的那些精彩瞬間,無論對孩子而言還是對父母而言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而對所有的父母而言則提供了一個“這一個”的成長樣態(tài),他們或可從中獲得啟發(fā)。于是,我也有了記錄孩子成長的沖動,盡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從無聊的工作中盡可能地抽出時間做了一些點滴的記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成長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時間久了,就會一點點地淡忘直至淹沒在時間的長河里了無痕跡,讓我們在將來對其中的細節(jié)怎么也回想不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孩子成長經歷的記錄每一次幾乎都是搶救性的。妻子做得比我好,她準備了個本子,試圖記錄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值得回憶與回味的瞬間。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和思想家,因為在他們身上往往同時交織著神性與人性,他們經常會說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嘆為神來之筆的話語。啾啾說:“媽媽,你小時候不認識爸爸吧?爸爸也不認識你吧?有一天,你見到了爸爸,說:‘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嗎?’爸爸也說:‘哈,你不是啾啾的媽媽嗎?’你們就認識了?!币欢纬錆M童真的話語,卻很好地表達了她對爸爸媽媽原本陌路而后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的理解,成為了一個關于愛情的幽默闡釋。啾啾說:“我吃過雪,是天上的味兒。云的味兒,太陽的味兒,月亮的味兒。因為月亮的味兒多,所以雪是冷的?!边@段話跟以前讀過的一個孩子說曬過的被子里有太陽的味道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啾啾還說出了“為什么”。啾啾說:“時間是一陣一陣過去的。比方說,我剛才說的話,剛才還在,現(xiàn)在已經沒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來了,想找也找不回來了。這就是時間?!闭媸请y為一個孩子說出如此哲學味道十足的話來,這表明她已經不知不覺地開始思考時間與生命這樣沉重的話題,但是經過她的嘴說出來卻怎么也覺不出沉重來,只是感覺不要讓時間白白地溜走才好。啾啾說:“等到我長大了,爸爸媽媽老了,我?guī)銈內ド虉鲑I東西,對你們好。我長大了會是個小美人,小美人帶著你們去買老人穿的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不給你們穿那種難看的黑鞋子。我還帶你們去玩,冬天的時候,你們坐在冰撬的小板凳上,我劃著走,特別好玩,你們會說:有啾瞅這個女兒可真好呀!”這段話,我們能夠感覺得到充滿童趣的話語里已經承載了將來要反哺父母的設想,相信啾啾的父母聽了一定會感動不已。
《寶貝,寶貝》一書中像這樣精彩的片段俯拾皆是。我猜想,啾啾長大了一定會慶幸自己有一位如此細膩癡情的父親,她會為擁有記錄自己成長印記的《寶貝,寶貝》而幸福得一塌糊涂。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十一
在報刊上零星讀過周國平的散文,喜歡他的博學和深刻,知道他是一個熱愛寫作的當代哲學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還知道他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遠方的朋友郵寄來的兩本書《周國平散文精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后一本書比磚頭還厚,所以我選擇先看第一本。本書按時間順序選編了周國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時他在40歲到55歲之間,從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齡。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靈的筆寫出來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國平在《自序》中說:“我給自己(的寫作)建立一個標準:一篇文章,即使不發(fā)表我也要寫;否則就不寫??傊?,盡量只寫自己真正想寫、寫的時候愉快、寫完自己看了喜歡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一旦發(fā)表出來,也一定會有喜歡它的人,即使發(fā)表不出來也沒有什么。”
周國平在《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中談到讀書時說:“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這正是我讀《周國平散文精選》時的感覺。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十二
喜歡周國平的散文,他的散文多以情理并茂,哲理和詩情交融著稱。最喜歡他的這本《愛與孤獨》,屬于他的情感體驗卷,或許因為人都是感性的動物,愛情、友情、親情都更接近生活,更容易產生共鳴。
“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凡降于我們身上的苦難,不論是疾病、精神的悲傷還是社會性的挫折,我們都必須自己承受,再愛我們的父母也是無能為力的。”“我們沒一個人的確都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偶然地來到世上,又必然地離去。”我們每個人都是個偶然的結果,就像周國平說的,在我們的父母想遇、相識、相愛、結合的時候,只要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那么現(xiàn)在的你就不存在了。正因為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必須勇敢、堅強,不斷地是自己變得強大,才能是自己在苦難、精神的悲傷中得到解脫。
“孤獨者和恨者都是會愛的,冷漠者卻與愛完全無緣。如果說孤獨是愛心的沒有著落,恨是愛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愛心的死滅?!睆垥燥L在《只因為年輕》一文中也說過:“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迸c周國平認為的愛的反面是冷漠不謀而合。愛的反面應該是與其完全對立的一種情感,而恨只是愛的另一種極端。愛也好、恨也罷,都是一種強烈的情感,無法讓人忽視。唯有淡漠,才有不以為意之意,無所謂,可有可無。
這個社會,發(fā)現(xiàn)并沒有小時候了解地那么美好。開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只要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可能誤入歧途。青春,就不再完美。青春很短,只有我們真正的珍惜了,它才能是一筆保值的財富。不要等到,揮霍得一無所剩才懊惱嘆息。
……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篇十三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學。有他的散文而引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雖然深刻,但是不干澀。前幾日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雖然把哲學放在了有豐富情節(jié)的故事之中,但終究是有“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基本哲學命題,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許也有一些對思想的壓力,這樣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國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尋常的命題而思考一下人與自然、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輕松的思考體驗。既有一種思考的快樂,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壓力,在我看來,這也是他的一個成功之處。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與社會的現(xiàn)象相違背?!逗伪孛!繁闶侨绱说囊黄?,記得陳丹青有篇《教育的現(xiàn)實和現(xiàn)實的教育》,主題顯然一致。但是陳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異而同批中國教育體制,也許是因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穭t是通過自己小時候經歷的描述來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國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隨筆集《人與永恒》,都是從自身出發(fā),通常用第一人稱(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評論),更具主體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許有對現(xiàn)實的坦然。
也許他的散文的出色之處在于從普通的命題出發(fā),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而帶動了我的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591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