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熱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14:38:26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熱門19篇)
時間:2023-11-09 14:38:26     小編:影墨

教案可以系統(tǒng)地規(guī)劃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歡迎大家閱讀以下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一

2、能有感情的讀詩,理解作者所描寫的景色,以及要表達的情感。

課件

一、談話引入,介紹背景:

2、我們一起背一遍吧!

4、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看題目,結(jié)合預習

1、說說對詩題的理解

2、認識多音字--宿并理解字義

3、理解建德江關于作者孟浩然還有誰想補充嗎?

4、那么孟浩然夜宿建德江邊到底看到了什么,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接下來我們就隨同作者的視線去建德江邊看一看。

三、出示古詩,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四、結(jié)合預習,用四單元學過的理解古詩的方法在弄懂詩意的基礎上,完成問題,建議先獨立完成再與同桌或小組交流完善。

出示思考問題:

1、詩人夜宿江邊看到了什么

2、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五、逐句匯報

3、拓展借月抒懷的詩句--讀讀體會

六、

2、帶著我們的理解再讀這首詩!

七、結(jié)合這首詩,再提起夜泊人,你會聯(lián)想到哪些詞語--孤獨、寂寞、憂愁、思念……

1、自由讀你能找到詩中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詞語嗎?

2、圍繞著這個詞語,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找找讀讀,理解體會。

3、讀詩,感受

九、全課總結(jié)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二

1.能力目標: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

2.情感目標:理解無論音樂。美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無論音樂。美術還是其他藝術形式,都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撫慰我們的心靈,《蒙娜麗莎》帶給我們“神秘的微笑”,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同樣舞臺藝術也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臺的魅力有多大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的舞臺》這篇課文。

板書:28、我的舞臺。

2.解釋課題理解“舞臺”。

二、簡介作者。

(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吳霜,吳祖光、新鳳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劇作家。早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學習西樂。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fā)愁》?!杜似痢贰!陡概@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秴撬慈恕返茸髌芬约半娨晞 缎馒P霞傳奇》等。

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感受藝術家們那不為人知的艱辛的成功之路吧!

三、掃讀課文,找出中心句。

1.學生掃讀課文,畫出句子。

2.指名讀句子,出示句子,齊讀一遍。

過度: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同學們心中也有一個大舞臺吧!作者吳霜姐姐圍繞心中神奇的舞臺,寫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四、自由讀課文。

1.思考:課文講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過渡:課文圍繞舞臺對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敘述了作者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的成長故事,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

五、再次快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邊讀邊思考:

作者的舞臺在哪里?都有哪些經(jīng)歷?

出示空表格,發(fā)帶空表格的小黑板給學生填寫:

什么時段舞臺在哪里做什么。

2.學生邊讀邊填寫。

3.交流歸納填寫表格,弄清課文內(nèi)容:

什么時段舞臺在哪里做什么。

還沒有出生時把娘胎當舞臺在肚子里“登臺唱戲”、“大鬧天宮”剛會走路時把小床當舞臺模仿母親“演戲”

隨母親演出時每場必到舞臺察言觀色,學形記詞。

六歲時侯把練功毯當舞臺拜師學藝,署去寒來,刻苦學習學藝幾年后把客廳當舞臺給到家的客人開“個人晚會”小結(jié)過渡:

是啊!作者的舞臺無處不在,正如人所說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的觀眾無處不在,體現(xiàn)出我對藝術的指著追求和舞臺對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對評劇的鐘愛,也不難看出她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熏陶,家庭的影響,尤其是她的的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著她,想聽一聽她的母親新鳳霞唱的《花為媒》嗎?播放評劇《花為媒》音樂。

過渡:

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具有北方地方特色的評劇,感受到了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在這美妙的音樂和成功之后,藝術家們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心血嗎?請默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我學藝艱辛、吃苦耐勞的句子,批畫感悟。

六、品析重點句,深入理解課文。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三

1、聽寫詞語。

2、朗讀全詩,說說你知道了祖國哪些可愛的地方。

1、學習第2節(jié)。

(1)朗讀第2節(jié)。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問題。

(3)默讀體會,第2節(jié)表現(xiàn)了什么?(祖國山河的雄渾壯麗)

(4)有感情朗讀第2節(jié)。

(5)除了詩里寫的,你還知道哪些祖國的美麗風景。

(6)朗讀、背誦。

(7)小結(jié)學法:

朗讀詩句,理解詞語。

展開想象,再現(xiàn)畫面。

聯(lián)系積累,豐富畫面。

感情朗讀,聯(lián)系背誦。

2、運用學法,自學3~6節(jié)。再交流討論。

第3節(jié):介紹祖國名產(chǎn)。理解:醇美光潔絢麗巧奪天工

第4節(jié):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風物。簡介:傣家竹樓、布達拉宮、吐魯番、戈壁灘。理解“巍峨”。

第5節(jié):古老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的成就。介紹戰(zhàn)國編鐘。

第6節(jié):偉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狈从沉酥腥A民族的什么精神?(剛強不屈、純潔高尚、胸襟博大、氣魄恢弘)舉個例子說說這些精神。

3、朗讀第2~6節(jié),進一步體會祖國的可愛。練習背誦。

1、朗讀第七節(jié),說說“驕傲、自豪”是針對什么說的,“奮發(fā)、開拓”又是針對什么說的。

2、理解“我們愛你啊,中國”在全詩中的作用。(總結(jié)全詩、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3、有感情朗讀,表現(xiàn)豪邁之氣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利用班會時間,把自己游覽過的某個地方,知道的某個特產(chǎn),古老的歷史文物等,向同學們說說。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四

1、會寫生字“遮”,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體會夏季西湖疾雨急來急去的特點,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朗讀背誦本詩,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會描述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課時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簡介詩人。

1、師;同學們喜歡古詩嗎,誰愿意背首詩給大家欣賞欣賞。(學生舉手自由背誦)

2、師生同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出新課。

3、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另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板書課題和詩人,學生齊讀)

4、誰能給大伙兒介紹一下蘇軾(學生自由發(fā)言)

5、(課件出示)教師簡介蘇軾

二、初讀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你從詩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時間、地點),“醉書”是什么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時寫下的呢?我們理解了全詩就會知道了。下面就讓我們來認真讀讀這首詩吧。要求:邊讀邊畫出詩的節(jié)奏。

2、學生自由讀詩,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

4、教師范讀,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畫出詩的節(jié)奏)

5、學生再練習朗讀。

6、學生齊讀本詩。

7、學習生字“遮”,并指導書寫。

三、再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1、學生默讀全詩,理解詩句意思,想想從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部分詞語解釋)

2、同位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畫面。

3、指名班級匯報,(課件出示)教師講解全詩描繪的畫面。

4、提問:詩中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結(jié)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云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5、學生再讀詩句,思考:這里的云怎樣?這里的雨怎樣?這里的風怎樣?這里的水怎樣?學生想好后同位交流,再班級匯報。

6、詩人描繪的雨又大又急,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生答: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狂風暴雨、暴風驟雨……)(鼓掌表揚)

四、總結(jié)全詩,體會情感。

1、教師誦讀全詩,學生閉眼傾聽,感受詩境。

2、提問:題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開始我們就說了“醉書”的意思,本詩是不是詩人喝醉酒情況下寫的呢?(生答;不是)

3、你從全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

指名回答:高興、喜悅、激動、心曠神怡……

4、教師小結(jié);是啊,面對云翻、雨瀉、云卷、天晴這一急來急去的美景,詩人心中感慨萬千,他把所有的感受濃縮成一個字,那就是……生齊答--“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體會詩人的“醉”吧。(學生再自由讀詩)

5、指名有感情朗讀,會背誦的就背誦。

五、(課件出示)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課外搜集并誦讀蘇軾詩詞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云雨風水

山船地樓

雨大而急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五

通過“讀—述—析”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學習先作分析再下結(jié)論的說理方法。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器、用、惡、妖等),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行”應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

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xiàn)代漢語的議論文。

一、導入:

讓學生交流其預習作業(yè):查找關于荀子的資料。

二、自讀課文: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

2、交流互答自讀中的困難。

3、梳理積累重要的`實詞。

三、復述課文: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本文(先小組講述再抽選講述)。

四、請學生思考、討論:(1)作者將“言”和“行”的表現(xiàn)分成了幾類?(明確:四類)。

一、能言、能行。

二、不能言、不能行。

三、能言、不能行。

四、言善、行惡。

(2)對這四種情況作者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敬、愛、任、除。

(3)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對“能言、能行”者的贊美和“言善、行惡”者的厭惡,那么另外兩種人作者是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呢?為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辨證的看事物,取長補短)。

五、口語訓練:說說荀子認為“言”和“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你如何認為?

結(jié)合日常生活:說說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讀、背誦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結(jié)論”的說理方法。

七、作業(yè):

推薦閱讀荀子的其它文章:《勸學》體會荀子議論性文章的嚴密結(jié)構(gòu)和有力論證。

完成“抄、釋、譯”作業(yè)和練習冊。

附:電子課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谀苎灾聿荒苄?,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六

1、朗讀訓練。

2、賞析語言美: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fā)聯(lián)想,抒發(fā)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3、理解古詩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領會作者感情以及從容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ppt。

教學重點:

1、訓練朗讀。

2、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2課時。

1、查閱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讀課文,畫出寫得好的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

1、導入

疏通字詞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

(菊花:堅貞;梅花:高潔;牡丹:富貴;雛菊:天真單純;百合花:冰清玉潔;玫瑰:愛情;四葉草:愛和幸運……)

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結(jié)”

(1)看題目,“丁香結(jié)”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兩個任務散讀全文:

讀準字音;畫出與丁香結(jié)相關的句子。

(2)與丁香結(jié)相關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從而引出對文章結(jié)構(gòu)的關注,

3、理清寫作思路

(1)提問:作者在寫丁香結(jié)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什么?

引導學生試著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說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tài)―――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jié)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課文脈絡。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

答: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tài)等方面描寫,賦予了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4、賞析優(yōu)美語句

先讓學生找一找他們覺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試著賞析。

再用提問法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擬人和比喻。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tài)。將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第三段,積雪、瑩白實際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首先,避免反復提到丁香而帶來累贅感。

其次,修辭手法: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xiàn)喻體和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來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觀更鮮明地突出丁香的特點:積雪不僅白,而且多而純凈、輕柔;瑩白不僅白而且光潔、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嗎?

(2)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罢找庇性鯓拥谋磉_效果?

(先讓學生根據(jù)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畫面,再反推印象畫的特點,最后準備印象派畫作加以印證,解釋朦朧、模糊的藝術美感)

5、學生朗讀全文,讀出丁香的嬌俏和雨中丁香結(jié)的美感。

6、板書設計

丁香結(jié)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tài)―――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jié)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借喻、借代

7、作業(yè)

抄寫本課字詞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題”

三、積累拓展四。

第二課時

1、復習第一課時知識點:文章結(jié)構(gòu)、修辭手法。

2、介紹宗璞和其行文風格

宗璞的散文詩特點:清新輕盈,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寫作)

3、 總結(jié)主題內(nèi)涵

圍繞丁香結(jié)的意象展開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扣圖。解釋丁香結(jié)名字由來。

(2)結(jié)合拓展積累第四題,讓學生了解丁香結(jié)常出現(xiàn)在表達愁思的作品中。

4、 寫作思考:睹物聯(lián)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將生活的小體會、人生的大感悟與眼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既貼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內(nèi)涵、耐人尋味。

5、板書設計

丁香結(jié)解不開的愁怨

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睹物聯(lián)想

6、作業(yè)

語文練習冊;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200字以上。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激發(fā)學生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方面獨具風格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么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齊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范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現(xiàn)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帶著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啊!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并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著詩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預設1、生答:從“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么?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于讀書的孩子,帶著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注比喻:

老師關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xiàn)的黑云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齊讀)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jié):你們看,剛才我們通過讀詩、抓關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著詩人領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鐘,寫了許許多多贊美雨的詩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雨”得飛花令吧?。ū尘耙魳讽懫穑鷮υ姡?/p>

(奇特)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八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fā)生的真情故事。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看視頻《狐貍的故事》。

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寫了什么)。

1、瀏覽課文,邊讀邊想三個問題:課文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讀體會,抓住主題(為什么寫)。

細讀課文,自主體會:

1、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最讓你感動的?

2.正太郎為小狐貍做了些什么?

3.老狐貍為正太郎又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讓你體會最深的?

2、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集體匯報,引導點撥。

預設一: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

(1)“調(diào)虎離山”救小狐貍。

(2)深入“虎穴”做窩、喂奶。

(3)咬不斷鐵鏈就咬木樁。

預設二:人與動物之間親密信任的友情:

(1)正太郎同情小狐貍。

(2)正太郎給狐貍送食物。

(3)老狐貍救護正太郎。

(4)正太郎要回小狐貍,讓狐貍一家團聚。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3、以讀引讀,引導學生閱讀其他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并交流讀后感受、

讀中感悟,體會,理解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這句話的含義、

圖片。

二課時。

一、播放課件,激趣引入、

(播放綠龜?shù)膱D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是呀,它就是我們要認識的朋友太平洋綠龜、你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請學生回答)。

你知道他們的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大自然的秘密》(板書,指導秘密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學課文、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字典通讀課文、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

(2)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3)小組合作學習,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詞句與大家交流,討論、

2,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

3,教師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4,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讀完后師生評價讀書情況)。

三、閱讀交流、

你還閱讀了哪些人與自然的故事請在小組內(nèi)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二課時。

一、復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

請學生回憶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品讀課文。

2,小組內(nèi)交流閱讀收獲、

3,全班交流:

(1),重點學習第十自然段。

找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當時我們著急,內(nèi)疚的心情、

(2),突然,一只幼龜率先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解釋詞語躑躅不前,突兀,指導朗讀體會幼龜猶豫不決的樣子、

(3),向?qū)Пё哂敳痪?,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解釋詞語魚貫而出、

理解句子含義、

4,理解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這句話的含義、

三、總結(jié)升華,抒寫親情。

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2,背誦第十自然段、

3,閱讀有關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

大自然的秘密。

救一只幼龜不能見死不救。

救成百上千的幼龜補救。

附課文:大自然的秘密。

(美國)伯羅蒙塞爾。

我和七個旅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qū)ВY(jié)對到達南太平洋加拉帕格斯群島。那些海島上有許多太平洋綠龜孵化小龜?shù)某惭?,我們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潮進入大海的。太平洋綠龜?shù)捏w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龜一般在四五月間離潮而出,爭先恐后怕向大海。只是從龜巢到大海需要經(jīng)過一段不斷的沙灘,他們少不留心便可能成為海鷗等食肉鳥的食物。那天我們上島時,以近黃昏。我們很快的就發(fā)現(xiàn)一個大龜巢。突然,一直幼龜率先把頭探出巢穴,卻又欲出而止,似乎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躑躅不前時,一只巢鷹突兀而來。它用尖嘴琢幼龜?shù)念^,企圖把他拉到沙灘上去。我和同伴緊張的看著這一畝,其總以為焦急的對向?qū)дf:你得想想辦法啊!向?qū)s若無其事的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向?qū)У?冷淡,找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議論。向?qū)O不情愿的抱起幼龜,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鷹眼見著到手的美食給抱走只能頹喪的飛走了。然而,接著發(fā)生的是卻是大家極為震驚。向?qū)Пё哂敳痪?,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事實很快使我們明白:我們原來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返回龜巢?,F(xiàn)在幼龜被向?qū)в∠虼蠛?,巢中的幼龜?shù)玫藉e誤消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的結(jié)伴而出。黃昏的海島,陽光仍很明媚。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擋,成百上千的幼龜結(jié)群而出,很快因來許多食肉鳥,它們確實可以飽餐一頓了。天?。∥衣犚姳澈笥腥苏f:看我們做了些什么?這是,即使只幼龜已成了嘲鷹、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我們的向?qū)иs緊托下頭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像海邊奔去。我們也學者他的樣子,氣喘吁吁的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一切都過去之后,幾十只食肉鳥吃的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兩只嘲鷹仍靜靜的佇立在沙灘上,希望能夠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龜做佳肴。我和同伴們低垂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前進。似乎在這群凡人中間,一切都寂然靜止了。終于,向?qū)Оl(fā)出了悲嘆:如果不是我們?nèi)祟?,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語言美。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

2、難點:借助閱讀想象,品位語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課件、音頻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1)通過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以及學過的關于雨的詩句導入。

(2)揭題。

(學生說出題目交代了哪些信息并試著說出“醉書”的意思)

(3)簡介作者。

(學生說出作者是誰并背誦蘇軾寫的詩句)

2、初讀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再讀,標出停頓的符號,讀準節(jié)奏。

(3)誰來試一試,并點評。相機在黑板上標好詩句的節(jié)奏。

(4)pk讀,并點評。

(5)播放課文錄音

(6)齊讀。

二、問--疏通詩意

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指導學生相互答疑,師記錄學生有深度的問題。

2、師預設問題:

(1)每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2)整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三、試一試--感悟詩情

1、齊讀詩,你明白了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嗎?從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師小結(jié)。

4、齊讀整首詩,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讀出驚嘆的語氣。

5、配樂背誦全詩。

四、評一評--各抒己見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用“我收獲了--”的句式說話)

2、你對蘇軾的評價。

3、同學們的表現(xiàn)怎樣?

1、寫一寫你眼中的暴風雨。

2、搜集關于云、雨、風、天的詩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一

1、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通過自學、討論等學習形式來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質(zhì)疑。

2、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大聲去讀讀課文。

3、解答問題并板書。(引導學生從人物、事件、結(jié)果等方面概括寫人記事文章主要內(nèi)容)。

二、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1、過渡:通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對課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見了課題中提到的“那匹馬”了嗎?(沒有)。

2、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已交代出攤主沒有“那匹馬”。認真默讀課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詞句能讓你看清書攤攤主的心思,可以用筆劃下來。

學生交流自己劃出來的部分,并說明原因,大致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

“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說明什么?

(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訊息是什么?“命令道”讓你體會到什么?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

“他”為什么“急了”?

(4)“回來”!他在身后喊道,“那馬會踢傷你的!”

小結(jié):同學們真會讀書,發(fā)現(xiàn)這些細節(jié)透露了一些信息。誰能談談為什么作者這么寫?(為后文寫出真相埋下伏筆。對于這一點,學生了解即可)。

(5)既然沒有“那匹馬”,攤主為什么說“別餓壞了那匹馬”?

3、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內(nèi)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三、拓展延伸,動手練筆。

2、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把它寫下來。

3、交流小練筆內(nèi)容。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4、進行適當?shù)耐卣?,學習品析詩句,自主朗讀表達情感。

1、借助注釋,通過自學,逐字逐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2、注意古今詞義變遷,理解詩意。

多媒體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古詩兩首。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為什么要加其(一)呢?因為蘇軾望湖樓六月二十七日醉書一共有五首,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課題中的望“字第三筆是豎提,沒有點?!弊怼白肿筮叺摹本破俊爸锌刹荒苌倭艘粰M??!

3、大家看作者是誰?蘇軾,大家學習過他的哪些作品?誰能介紹一下作者?

4、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5、學習生字”遮“。

6、畫出詩歌的停頓。

7、釋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這實際告訴我們當時已經(jīng)是――――夏季。

地點:望湖樓。

醉:是酩酊大醉還是略有醉意,我們還不得而知,也許學習過全詩,就會有新的理解。

書:是什么意思?(寫)寫的是什么呢?

8、學習第一句詩:請同學們讀第一句。在這句中你覺得哪個詞語你不理解。指名說,教師著重說:“翻墨”指黑云籠罩,翻滾如墨。“遮”遮蔽、遮蓋。

(1)什么遮住了什么?(黑云遮住了山巒)

(2)什么樣的黑云?(點出“翻墨”,為什么不用“黑云如墨”,而用“翻”字)同學們,一首詩就是一副生動的畫卷,“黑云翻墨”這四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黑云從空中壓下來不斷翻滾的畫面。

(3)整句連起來說說:烏云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9、學習第二句詩:

2、“白雨跳珠亂入船”

(2)再看視屏,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看到了雨很大)從哪里感受到?(”亂“字)亂字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亂到什么程度?請看屏幕!

(3)整句詩連起來說說: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的跳進船里。

10、交流后教師引入資料: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1)你發(fā)現(xiàn)這兩行詩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對偶)

(2)通過這兩行詩,你發(fā)現(xiàn)這夏天的雨有什么特點?(來得急)

12、學習第三句詩:“卷地風來忽吹散”

(1)過渡:黑云翻滾,驟雨狂襲,這時風也不甘示弱,讀一讀詩句,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風?(突然,狂風)

(2)我們還學過帶有“忽”字的詩句嗎?(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字讓你感受到什么?(雪來得快,下得大)

(3)看視屏通過勾連學過的詩文,引導學生體味“忽”字之妙,再聯(lián)系本詩,體會出本詩中這場狂風的急,更深一層地感受狂風過后,西湖景色美帶給詩人的享受!

13、學習第四句詩:“望湖樓下水如天”

(1)“忽”字給岑參帶來了驚喜與感動,也給蘇軾帶來驚喜了嗎?

(2)出示詩句:“望湖樓下水如天” 全班齊讀“望湖樓下水如天”

(3)(因為蘇軾看到了“望湖樓下水如天”云散了,風停了,雨止了,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出示視屏。讓學生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鐘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師在詩題的“醉”字上加上著重號,示意吟誦這句。)

16、蘇軾醉于酒,更醉于西湖山水觸景生情,即景而賦。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去感受蘇軾的陶醉之情。

17、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

(1)景物多:云、雨、風、水、山、船、地、樓。

(2)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動態(tài)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

知詩意,釋詩題

讀正確,明其意

悟其意,用學法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三

本冊教材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由五至六篇課文組成,課文共三十三篇,其中22篇為講讀課文,2課詩歌,8篇略讀課文,6個綜合練習。教材按課文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組成文化主題單元,分為六組。1春天自然季節(jié)的特點2親情與關愛?3?走進科學?4意志品質(zhì)?5風景與名勝?6?歷史文化。這樣安排體現(xiàn)語言文字在表述同類事物時相應的規(guī)律性,體現(xiàn)兒童認識同類事物時相應的規(guī)律性。

本冊教材根據(jù)高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優(yōu)美的記敘文,詩歌和簡單的說明文為主。通過上述課文的閱讀,可以使學生體會寄情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和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燦爛與偉大;使學生受到革命傳統(tǒng)和歷史文化的教育,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提高作為一個現(xiàn)代的科學素質(zhì);從小體會明白怎樣做事和怎樣做人。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孩子們在盼望已久的春天開學了,帶著春天的夢走進了校園,而送給孩子們第一組的課文是圍繞“春”這個文化主題展開的,這不但符合自然季節(jié)的特點,又順應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需要。這一單元安排了5篇課文、2首古詩、一個綜合訓練。古詩分別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和朱熹的《春日》2課《冬至的夢》4課《只揀兒童多處行》5課《?雷果》是講讀課文,3課《春》和6課〈搶春水〉是略讀課文。從課文所表述的內(nèi)容來看,〈〈春夜喜雨〉〉是一首描寫蜀中春雨,抒發(fā)自己喜悅心情的五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大家常用的名句。〈〈春日〉〉是一首生動的春游詩,詠出了“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千古佳句。〈〈冬至的夢〉〉以冬至后萬物的萌動和人們的生活為內(nèi)容展開具體敘寫,借夢袒露了愛的心聲——愛春天,愛生活,愛生命?!础创骸怠翟谧髡咛K雪棧眼里是善于撒嬌的,準備的,等待的,爛漫,充實,快樂的,作者用獨特的感受抒寫了春的特點,激發(fā)人們熱愛春天的情感。冰心的《只揀兒童多處行》是精品文章,主要敘述了她春游時從香山歸來,在頤和園門口,知春亨畔,王瀾堂等處被歡暢活潑的兒童們春游的情景深深打動,由此產(chǎn)生聯(lián)想,為我們描寫了一幅充滿旺盛生命力的少年兒童在新中國的懷抱中幸福成長的動人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兒童的珍愛之情,《雷果?》主要敘寫了西亞沙漠春天的景色和我與當?shù)夭杉坠暮⒆诱務摾坠氖?,為我們展示了西亞沙漠春天特有的景致?!础磽尨核怠到榻B了在立春這一天白族山民們搶春水的風俗,表達了淳樸的山民們希望勤勤快快,平平安安生活的美好愿望?!础淳C合訓練〉〉圍繞春字安排了七個題,一、二、三、四題引導學生感受春字的文化內(nèi)涵,積累詞句段,豐富底蘊,閱讀是一篇描寫春雨的短文,意在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細致描寫的寫作方法,社會調(diào)查與寫作的安排,與本組關于春的學習一致,引導學生觀察自然季節(ji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關注社會,進行實踐活動。

幾篇課文雖然都是寫春的文章,但表述的側(cè)重點不同,從時間上來說,有古代詩歌,當代散文,這說明從古至今春天是人們贊美謳歌的永遠主題,從空間上來說,有蜀中的春雨,海濱的春光,江南爛漫的春天,北方人盼春的夢,還有西亞沙漠中的春天,白族山寨中的春,這說明同一季節(jié),不同區(qū)域的景致、風俗是不同的,同時也告訴人們無論哪個角落,春天都是人們所喜歡的,都是生命與活力的象征。

這幾課不但從不同角度展示了春的內(nèi)容,讓學生全面了解,認識春天,而且展示春的手法也不盡相同。首先從體裁上談,開篇安排的是兩首古詩,把我們帶到了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情景?!抖恋膲簟贰ⅰ础创骸怠?、《只揀兒童多處行》文質(zhì)兼美,屬散文?!独坠贰础磽尨核怠祵儆洈⑽?,在表達方式上,同一體裁的文章又有所區(qū)別。《春夜喜雨》用擬人手法,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刻畫了蜀中春雨潤物無聲的特點,〈〈春日〉〉敘事寫景相結(jié)合,將心情之爽,春景之美集于新字,突出春光如海,無處不在。《冬至的夢》側(cè)重于寫冬至后大自然中萬物的變化,突出人們盼春的情感,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春〉〉用詩一般的語言、精當絕妙的比擬,寫春特點,生動形象?!吨粧和嗵幮小芬灶}目為文章內(nèi)涵,側(cè)重于春天里人的活動,由景聯(lián)想到人,人景和一,《雷果》語言簡潔明了,活潑,突出了沙漠春天的景致,〈〈搶春水〉〉語言樸實,層層剝開,突出了樸實的山民對春的美好企盼與崇拜。

總之,這一單元通過不同體裁、風格各異,表達方法靈活多樣的課文向我們展示了盼望春的心情,游春的快樂,祝福春的愿望,圍繞主題,橫向上有聯(lián)系,縱向上有發(fā)展,各有側(cè)重,又相輔相成。

在教學時,應調(diào)動兒童的經(jīng)驗世界,感情世界和想象世界,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春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喚起他們到大自然中擁抱春天的愿望,并且愿意用學到的寫作方法,積累的詞句表現(xiàn)春天。

1、學會本單元18個生字,理解新詞,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與詩歌。

3、了解與春相關的知識,文化。

4、通過抓重點詞句品析、想象畫面、朗讀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5、學習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準確描寫事物,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方法,練習習作。

四、各課教材分析。

1、?古詩二首。

《春夜喜雨》是一首描寫蜀中春雨,抒發(fā)自己喜悅心情的五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大家常用的名句?!洞喝铡肥且皇咨鷦拥拇河卧姡伋觥叭f紫千紅總是春”的千古佳句?!洞阂瓜灿辍啡娋o扣春雨的“好”和自己的“喜”來寫。首句著重寫春雨的知春雨適時降臨,知情懂事。頷聯(lián)從聽覺、視覺二方面寫雨,把默默奉獻的理想人格移植到了春雨身上。頸聯(lián)“云俱黑”與“火獨明”形成色調(diào)上的對比,喜雨之情含而不露。尾聯(lián)借想象之筆,想到錦官城的美,形象傳神。《春日》先敘事,勝日于泗水濱尋芳,然后寫所見,展示一幅“一時新”的春色畫面,最后抒發(fā)熱愛之情。這兩首古詩教學重在通過吟誦體會詩的意境,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冬至的夢。

這篇課文以《二十四節(jié)氣歌》引出“冬至”這一節(jié)氣,并以冬至后萬物的萌動和人們的生活為內(nèi)容展開具體敘寫,再用畫龍點睛的“梅花圖”收筆。借“夢”袒露了“愛”的心聲——愛春天,愛生活,愛生命。作者先介紹冬至這一節(jié)氣的特點,然后寫冬至后大自然中萬物的變化,第二自然段用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捕捉看不見的春天里有生命的事物,第三自然段講冬至離春天還有難熬的八十一天,巧妙地插敘爺爺涂紅梅的故事。第四自然段點明主題,與第二自然相照應。結(jié)尾再次提到梅花圖,表現(xiàn)作者對爺爺?shù)膽涯钪椋约皩Υ禾斓臒釔壑?。教學時可圍繞愛去品味文中的感情。

標?1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體會“我”和爺爺向往,熱愛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設計意圖?抓住景物變化體會人的心理。

課時教案?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1了解背誦二十四節(jié)氣歌。

2搜集有關“冬至”的一些熟語,了解冬至的特點。

3閱讀課文的生字詞。

初讀感悟階段:

1找同學分自然段閱讀課文,找同學評價。

2理解詞語,囈語,地窖,明朗,覆蓋。

3說一說讀完這篇課文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冬至的夢是非常美好的,它是溫暖的夢,希望的夢]。

精讀感悟階段:

1同學們,冬至前后,大雪飄飄,冬至做3個溫暖的夢,希望的夢,為什么這么說???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結(jié)合文中的語句和搜集到的資料,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交流。

3班內(nèi)交流匯報。

第一次描寫“梅花圖”使文章極富生活情趣,寄托了爺爺對生活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結(jié)尾描寫“梅花圖”讓我們想到了作者對爺爺?shù)膽涯钜约皩Υ禾斓南蛲鶡釔壑椤?/p>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lián)系背誦第二自然段。

作業(yè):完成同步練習。

課后向生活延伸:積累描寫春天的詩詞散文。?。

思?。

3.春。

這篇閱讀課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尋找“春”成長的足跡,把富有詩情畫意的初春到春末的特點描摹的生動、形象、具體、感人、激發(fā)了人們熱愛春天的情感。主要突出了春是善于撒嬌的;春是準備的、等待的;春是爛漫、充實的;春是快樂的幾個特點。

標?1.?朗讀課文,感悟春天的特點。

2、積累優(yōu)美語句。

設計意圖?課件輔助,感悟春的特點。

課時教案?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1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氣息。

2讀一讀課文,簡單記錄自己的感受。

初讀感知階段:

1.讀課文,糾正錯音。

2.拿出筆來畫一畫描寫春天特點的語句。

精讀感悟階段:

感悟點:春的特點。

重點部分處理: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和小組同學談一談課文寫出了春的那些特點。

2.匯報交流:

(1).春是善于撒嬌的:不陰不晴的天,乍寒乍暖的時令,一會兒習習和風,一會兒蒙蒙細雨,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2).春是準備的、等待的:枝間的葉芽、地上的小草、綠葉叢中的野花,在早春季節(jié)開始萌發(fā),它們“準備”著、“等待”著、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溫暖時,將煥發(fā)勃勃生機。

(3).春的浪漫、春的充實:眼前竟換上一個新鮮的世界;到處------,到處------,到處------,到處------,到處------。蔚藍的天上,桃色------。流水卻------。

課上積累:勾畫出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反復讀一讀。

課后向生活延伸:

1.?找一找朱自清的《春》讀一讀。

2、把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

思?。

4、只揀兒童多處行。

這篇課文描寫了作者冰心春游時所到之處被歡暢活潑的兒童的春游的情景深深打動。由此產(chǎn)生聯(lián)想,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旺盛生命力的少年兒童在新中國的懷抱里幸福成長的動人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兒童的珍愛之情。題目是文章要表達的內(nèi)涵。文章按作者行蹤分為四個部分。首先講在頤和園門口所見,通過“成千盈百”、“擠”、“一群接著一群”敘寫兒童之多;接著寫在知春亭的所聞,通過“坐無隙地”讓人再次感到兒童之多;通過孩子活動寫出場景之美,及孩子身上的活力。然后寫在玉瀾堂賞花時的見聞和感受。寫出了花的繁茂,贊嘆了兒童的茁壯成長,表達了對兒童無比的關心和珍愛。結(jié)尾點題,說明兒童多處正是春之所在。

標?1、閱讀課文,想象兒童們春游時歡暢活潑的情景,體會作者對孩子們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激發(fā)熱愛新生活,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2、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設計意圖?抓住人物的表現(xiàn),體會春的美好。

課時教案?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1、?找資料,了解冰心的生平以及她的作品。

2、想一想,自己春游時都是怎么做的。

3、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初讀感知階段:

1、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找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給予評價。

2、找較差的同學讀帶有生字的句子,并生字組詞。

3、理解詞語:忸怩、坐無隙地、聚精會神、舒展。4、讀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精讀感悟階段:

作者冰心說尋找春天要“只揀兒童多處行”?自讀課文,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1、小組交流。

2、?班級交流匯報。

(1)、頤和園門口:兒童之多:成千盈百、擠了出來、一群接一群。

場面的熱鬧:散戲似的、鬧嚷嚷、飛涌、關不住。

(2)、知春亭畔。

坐無隙地:東一堆,西一簇,說明兒童多。

孩子們有活力:小小的身軀上噴發(fā)著太陽的香氣味。

場面的歡快與熱鬧:湖面上,小船蕩漾、隊旗嘩嘩地響。

學生在理解時要有感情的朗讀。

課上積累:匆匆、蕩漾、紐扣、聚精會神、

舒展、身軀、忸怩、坐無隙地。

課后向生活延伸:

搜集閱讀冰心的散文《繁星》、《小橘燈》、《櫻花》。?。

思?。

5.雷果。

這篇課文主要敘寫了西亞沙漠春天的景色和“我”與當?shù)夭杉袄坠钡暮⒆觽冋務摗袄坠钡氖?,為我們展示了西亞沙漠春天特有的景致。文章第一自然段總起,接著具體講沙漠春天的短暫和沙漠春天的快樂。第二至四自然段先描繪了西亞沙漠春天的景色和富有情趣的生活畫面。第五、六自然段由4月的雷聲引出孩子們采集“雷果”以及“我”和孩子們交談的事?!疤幪幎际侨绱恕闭f明孩子們多,“弓著腰”、“用小刀或鐵片”、“放進塑料袋里”的描寫極富畫意和生活味道。最后一段點明是“雷果”把孩子們帶入西亞春天的沙漠,讓孩子們?nèi)谌氪禾斓膽驯?,給孩子們以無限的幸福和快樂。

標?1閱讀課文,了解西亞沙漠春天的特點,體會“雷果”給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

2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西亞沙漠的阿拉伯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春天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

4寫會本課生字、新詞。

設計意圖?抓住孩子的表現(xiàn)感悟孩子對春天的熱愛。

課時教案?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1.?1、搜集了解西亞沙漠的資料。

2.?2、預習課文、利用字詞典解決生字、生詞。

3、教師搜集沙漠的圖象資料。

初讀感知階段:

二朗讀課文:

1.?1、同學們帶著疑問自己讀課文。

2.?找同學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3.?理解詞語。

4.?說一說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5.?你的感受是什么?

精讀感悟階段:

師:沙漠中的春天是短暫的,沙漠中的春。

天也是快樂的。文章怎樣敘述的?

請你用不同方式敘述,可以讀、想、議、

背。

(一)?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

(二)?小組討論。

(三)?交流匯報(結(jié)合資料)。

1.?沙漠的春天美麗與短暫:“草色遙看近卻無,”一根一根蔥綠的嫩芽,遙望翠碧一片。突出了春天的美。“一天天換著衣衫”的黃、綠和五彩繽紛寫出了春天的短暫。

2.?春天的快樂:

(1).牧人放牧:帳篷、駱駝、羊群,使沙漠顯得生氣勃勃。

(2).婦女們汲水:毛驢邁著細碎的步子,背上------,婦女們------,寫出了春天的快樂。

師:牧人放牧,婦女汲水給沙漠里短暫的春天帶來了生機與快樂,最快樂的還是那些在雨后采摘“雷果”的孩子們!

(1).采集雷果:常常會看見孩子們在沙漠中尋找什么,而且,處處都是如此,他們“弓著腰”、“用小刀或鐵片”、“放進塑料袋里”,引導學生想象這幅富有詩情畫意的場面。

(2).和孩子們交談:了解“雷果”的樣子,名字的由來,用途和采集方法。

(3).孩子們的快樂與幸福:他們“紛紛打開、爭著給我解釋、七嘴八舌、大顯身手、像變戲法似的、天真的笑”突出了孩子們的快樂。

指導朗讀這部分。

3、播放課件。

課上積累:再讀課文,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

課后向生活延伸:1、將自己想象中的西亞沙漠畫下來。

2、寫一篇讀后感。?。

思?。

6.搶春水。

本文介紹了在立春這一天山民門“搶春水”的風俗,表達了純樸的山民們希望勤勤懇懇勞作,平平安安生活的美好愿望。課文先具體講“搶春水”這一風俗,接著介紹“我”和哥哥搶春水的過程。

標?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閱讀課文,了解立春這一天山民們“搶春水”的風俗,領悟山民們希望勤勤懇懇勞作,平平安安生活的美好愿望,體會山民們生活的樂趣。

設計意圖?抓住人物的動作感悟?qū)Υ旱臒釔邸?/p>

課時教案?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1、通過網(wǎng)絡查找白族人搶春水的習俗。

2、了解和春天有關的風俗。

初讀感知階段:

1、“搶春水”是怎樣的風俗?

2、搶來春水有什么用?

3、為什么搶春水?

4、怎樣搶春水?

5、圍繞上面的問題,結(jié)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小組交流。

精讀感悟階段:

1、介紹白族人“搶春水”的風俗。

2、搶春水有什么用?

煨茶、煮湯圓、給嬰兒洗澡、給老人熬藥。

3、為什么搶春水?

(1)、搶到春水,這一年就會勤勤快快,逗人喜歡。

(2)、喝了春水的人,這一年就會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4、怎樣搶春水?

(1)、早起。

(2)、提上水罐、青松毛、鞭炮。

(3)、搶到春水放鞭炮、大聲喊。

5、說一說山民們搶回的僅僅是春水嗎?

課上積累:說一說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有關春天的習俗。

課后向生活延伸: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搶春水”的習俗或課上聽來的有關春天的習俗。?。

思?。

綜合訓練1。

教材分析:本次訓練共安排了七個題目,第一題圍繞著“春”字,引導學生通過感受漢的文化內(nèi)涵,感受“春意”。二、三、四題,積累詞語,豐富底蘊。五題閱讀與理解,六題社會調(diào)查,七題習作。

教學要求:

1、?感受中國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

2、?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優(yōu)美的句子、古詩。

3、?學習通過仔細觀察,抓住景物進行細致描寫的寫作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寫作能力。

通??用??教??案?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1、?了解中國人迎春的儀式和風俗。

2、?走向社會,了解植樹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調(diào)查。

3、走進大自然,感受春意?。

課上再現(xiàn)生活:

一題:1、讓學生認真觀察,體會“春”字的詩意。

2、?通過資料,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交流。

二、三、四題:引導學生反復讀,然后談自己的理解,再采用接龍、競賽的方式練習背誦,最后寫一寫。

五題:熟讀成誦,在交流作者的寫作方法時,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談。

六題:結(jié)組完成社會調(diào)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寫出建議,提交有關部。

門。

七、習作:

1、?交流自己走進大自然感受到的春天的信息,要有自己的見解。

2、?自由寫作。

3、?講評:將學生多讀自己的文章,并用欣賞的態(tài)度與他人交流。?。

課后向生活延伸:

根據(jù)課上學到的,與家人開一個以春天為主題的“賽詩會”、“談話會”。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四

1、朗讀課文,圈畫重點語段,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

2、品味課文中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積累語句。

3、領會和學習作者由丁香花引發(fā)聯(lián)想,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受的寫法。

理解古詩句,領悟文章的意境美。

品味精美的語言,感悟積極豁達的人生哲理。

圖片,ppt。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幾種花卉的圖片,引出丁香花。

出示丁香花圖片,找同學說說對丁香花的看法和感受。作家宗璞窗外的三棵白丁香與她朝夕相伴,又讓她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情思感悟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宗璞的散文《丁香結(jié)》,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導入新課文,板書課題。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五

茶園中心完小六(2)班教學目標:

1、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進行預防災害,防肺結(jié)核的教育。

教學過程: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是因為安全意識不強。

2、班級舉例學校發(fā)生的事故及后果。

3、國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學校抓的幾項工作。

1、學生討論。

2、集體歸納。

(1)人身安全,在校園內(nèi)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鬧,不爬圍墻,不爬樹,不接近有電等危險地點,勞動時,注意安全,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別是吸毒者,課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車輛,騎自行車寧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車,通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六

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魯賓遜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他。那么,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哪?這本書叫《魯賓遜漂流記》。故事并不復雜: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魯賓遜,不甘于像父輩那樣,平庸的過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zhàn)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xiàn)遨游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只打翻,魯賓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里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賓遜的性格。他敢于冒險,敢于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島,也決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谷子,訓養(yǎng)山羊,曬野葡萄干,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曬面做面包。在島上的第24年,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七

科學概念:一些固體物質(zhì)的內(nèi)部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如果構(gòu)成這些物質(zhì)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過程與方法:

1.用放大鏡觀察常見固體物質(zhì)的晶體。

2.用圖記錄觀察結(jié)果。

3.自制食鹽等晶體。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了解和探索晶體世界秘密的興趣。

2.在欣賞各種晶體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重點】觀察放大鏡下的晶體。

【教學難點】制作晶體。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放大鏡、食鹽、味精、燒杯、滴管、玻璃片、礦物晶體……。

教師演示器材:各種晶體及晶體用途的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制作好的大晶體及器材。

【教學過程】。

一、觀察美麗的晶體。

1.畫一畫我們記憶中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上節(jié)課我們用放大鏡觀察了小小的昆蟲,今天我們要運用放大鏡來看一些物質(zhì)。糖、鹽、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質(zhì),首先請你在科學記錄本上畫一畫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

物質(zhì)?糖?鹽?味精。

記憶中???。

放大鏡下???。

放大鏡下的白糖、鹽、味精的小顆粒。

借助放大鏡觀察糖、鹽、味精這三種物質(zhì)的小顆粒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將放大鏡下的顆粒形狀畫在科學記錄本上。(也可畫在書上第7頁方框中)。

2.關于晶體。

交流借助放大鏡觀察到的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形狀。(食鹽和白糖都是立方體狀的顆粒,味精是柱狀的顆粒。)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zhì)叫做晶體。

閱讀第8頁關于晶體的內(nèi)容,欣賞第8頁各種晶體的圖片。老師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體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二、制作晶體。

1.晶體的形成。

師:同學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晶體是怎么形成的?像糖、鹽、味精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廠用機器將它們切碎成了這樣的形狀?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體從溶液中誕生,如海水蒸發(fā)得到鹽的結(jié)晶。有的晶體是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噴發(fā)巖漿冷卻后形成礦物的晶體。我們可以嘗試著用蒸發(fā)水分的方法來制作鹽的晶體。

2.制作我們的晶體。

師提供一些濃食鹽溶液,讓學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燈慢慢烘干。待水分蒸發(fā)后用放大鏡觀察它們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跡。(注意,玻璃片需遠離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熱量烘,老師自己要先試驗一下,用這樣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體。)。

3.拓展活動。

師:我們得到的晶體很小,你們看老師這里卻有一個很大的鹽晶體,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嗎?參考第9頁的方法,課外嘗試制作一個更大的晶體。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晶體。

晶體:像食鹽、白糖、味精的顆粒那樣。

規(guī)則幾何外形。

固體。

教學后記: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八

讓學生盡快進行自我調(diào)整,明確奮斗目標,進入的學習狀態(tài)。

重溫規(guī)章制度,擬定新學期打算。

一課時。

1、常規(guī)教育。

(1)重溫《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作息時間的安排:早上清潔時間、早讀時間、午自習時間、放學時間、作業(yè)時間,并嚴格按照科學的作息時間(強調(diào)必須遵守)。

(3)集體活動: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

(4)早讀:書本教材、按學習進度讀書、背誦。

(5)課前準備:按課程表準備下節(jié)課的學習用品、相關書籍齊全。

(6)上課聽講:坐姿端正、積極思考、發(fā)言大膽、不影響他人學習。

(7)下課活動:注意安全、團結(jié)友愛互幫互助、上下樓梯不擁擠,課間不得在過道、走廊上追逐打鬧、高聲喧嘩,不玩危險游戲,不瘋趕打鬧,不爬欄桿、云梯,做有意義的課間活動。

(8)集合整隊:快、靜、齊。

(9)午讀:課外閱讀資料,成立圖書角,完成有關閱讀習題。

(10)放學要求:按時回家,不進"三室一廳",不結(jié)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嚴格站路隊回家。

2、安全教育。

(1)不要將危險物品帶到學校,美術課需要的小刀,不要隨便拿出來玩。使用時要小心,以免受傷。

(2)下課活動時要團結(jié)友愛互幫互助,上下樓梯不擁擠,走右邊,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欄桿上。不玩危險游戲,不瘋趕打鬧,不爬欄桿、云梯,做有意義的課間活動。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發(fā)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3)走出校園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飲食安全(不吃過期、腐爛食品,有毒的藥物,不購買用竹簽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簽容易傷人,食品衛(wèi)生得不到保證,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質(zhì)。)同學們我們要將安全知識時時記,注意安全處處提。

3、衛(wèi)生習慣:

(1)教室里將桌椅擺放整齊,抽屜內(nèi)無雜物。地面無紙屑,教室墻壁、桌面無亂貼亂畫痕跡。值日生將黑板擦凈,講臺上的物品擺放整齊。

(2)每個學生要養(yǎng)成“三要”、“四勤”、“八不”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三要”:早晚要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飯后要漱口。

“四勤”:勤洗澡,勤理發(fā),勤剪指甲、勤換衣。

“八不”: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不吸煙。

六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第一課教案篇十九

這是一篇構(gòu)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作者之所以將古橋、樹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這些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將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嗎?”

由第三人稱變?yōu)榈诙朔Q;用第二人稱,似面對面的傾訴,更親切自然,更利于抒發(fā)強烈的感情。

3、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4、“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血液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p>

本段文字作者運用想像手法,將自己寫成一棵樹,這充分表現(xiàn)作者與樹木融為一體,與自然融為一體,熱愛自然的感情。

《草蟲的村落》。

作者郭楓著名詩人、作家。

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充分發(fā)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

草蟲的村落:比喻句,指蟲子們的快樂天地。村落:森林邊緣的小丘。

想一想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些什么。答:我們和作者一道在草蟲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來來往往的“村民們”、花色斑斕的小圓蟲、龐大的蜥蜴、甲蟲音樂家們、搬運食物的“村民們”、氣象觀測者、建筑工程師。

表達思想: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一只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

《索溪峪的“野”》。

題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意思。

作者認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動物是野的,人也變“野”了。

本文圍繞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繪了那兒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體現(xiàn)了一種天然之美。表達了作者對索溪峪自然景色的無比喜愛和輕松愉快的心情。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78063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