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0 21:18:41
2023年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八篇)
時間:2023-01-10 21:18:41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一

一、 課程標準

認識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成為我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因為鄧小平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國現(xiàn)代史內容標準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學生確立這樣一種認識。)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和掌握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五大這一時期,鄧小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的重要貢獻;

2、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確立的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調查,收集和整理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讓學生培養(yǎng)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2、鄧小平理論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是中國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根本保證,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3、激發(fā)學生對鄧小平的敬()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難點: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在 中國的新發(fā)展;

四、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相關圖片資料和影視資料;

2、制作教學課件;

學生:

1、收集相關資料和圖片;

2、收集鄧小平的事跡;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啟發(fā)引導,課堂討論活動。

學生學法:小組合作,學會收集,整理和研習資料。

六、教學過程:

說說看:你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誰嗎?

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實行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后——四項基本原則

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十三大——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請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課前收集的鄧小平為中國改革開放作貢獻的事跡。

二、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影片)

十四大——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

這一學習主題的內容標準有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兩方面內容。新中國的建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xiàn)了我國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和國家的高度統(tǒng)一。我國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結果。進入歷史新時期后,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創(chuàng)造性構想,成功地運用于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香港和澳門終于回到祖國懷抱。在“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必將最終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tǒng)一。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

2、掌握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

4、掌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

5、掌握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對鴉片輸入危害、戰(zhàn)爭原因等分析)。

2、通過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通過歷史現(xiàn)象分析本質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zhàn)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教學難點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方法

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

2、講述法。對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

3、分析法。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及原因、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等,可用此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炮子謠》(節(jié)選)

清?陳澧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

我所畏者鴉片煙,-不計億萬千。

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產(chǎn)業(yè),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

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學們,這首《炮子謠》里講的是鴉片輸入中國后,民眾吸食,造成體質下降、傾家蕩產(chǎn)、社會風氣敗壞等惡劣影響,一個主題便是鴉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鴉片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是誰把鴉片輸入進來的?其目的是什么?鴉片進入中國后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中國政府態(tài)度如何?等等。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板書]

第一節(jié)鴉片戰(zhàn)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19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后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2.中英進出口貿易中,雙方的主要狀況如何?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英國是世界上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的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

[教師分析]同學們請看:英國輸入中國的是呢絨、布匹。這是機器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yè)革命。機器生產(chǎn)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大量的產(chǎn)品被制造出來,本國民眾消費不了,只能到國外去尋找市場。中國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經(jīng)濟落后,成了英國的目標。我們再-當時的情況。中國輸往英國的是茶葉、生絲、瓷器。中國當時是以封建經(jīng)濟為主,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也就是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主要是自己消費。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國的農民和市場發(fā)生聯(lián)系很少。自然經(jīng)濟是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經(jīng)濟,因此,外國商品進來之后沒有市場。細究起來,當時外國商品在中國沒有銷路的主要原因還有兩點:一是清廷對外政策上的嚴格限制??滴跷迨四辏幌蚬叶⒚鞯目滴醮蟮坌冀鼓涎筚Q易,規(guī)定片板不許下海,夷人不許進內,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規(guī)定廣州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體恤地處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辦法是設立“行商”。所謂“行商”,就是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人。由于清朝體面的大吏們不能直接與未開化的夷人接觸,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間接管理辦法以免有傷國體。二是當時外國商品初入中國時只是貴族人家的奢侈擺設,平常百姓很少有人買,甚至見都少見。就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入賈府,到寶玉的屋內,看到大鐘擺心里還奇怪為什么把個大稱砣掛起來,站在西洋鏡前,還不知道那滿頭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鏡云:人老不知羞,花兒插滿頭。因此,外國商品最初在中國確實沒有被各個消費階層的人廣泛接受。而中國的茶葉、大黃、絲綢等在英國卻非常受歡迎。中國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國上層紳士淑女、下層平民百姓的家中。當時在英國飲茶竟成為一種時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銀錢來到中國購進茶葉。所以19世紀上半期(特別是20年代前),中國對英貿易一直處于出超地位,而英國對中國的貿易卻處于入超地位,而且這種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工業(yè)革命蓬勃興起,急需向外輸出商品,它不能容忍這種不利處境的繼續(xù),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教師提問]英國資產(chǎn)階級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

[學生回答]英國發(fā)現(xiàn),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教師提問]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學生回答]使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鴉片還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體質。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板書]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教師講述]英國的資產(chǎn)階級不允許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為了利益,它可以不擇手段。鴉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可恥的商人們輸進中國的。鴉片,俗稱“大煙”“阿芙蓉”,是由紅-的青果汁液,經(jīng)過割取、曬干,凝縮而成的軟膏。紅-本是一種二年生草本植物,這種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歐洲。鴉片的主要成分是嗎啡,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它原為藥用,用于止痛、鎮(zhèn)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害身體,而且極易上癮。煙癮發(fā)作時,人極其痛苦,非鴉片不可解。天長日久,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被鴉片這個惡魔侵蝕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終弄得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

英鴉片商走私鴉片的利潤高得驚人。在當時,每箱(約100斤)印度鴉片成本在20盧比,而走私到中國出賣,竟可獲利100倍以上,達到2000至3000盧比的高價。在暴利的驅動下,他們所信仰的-教應有的仁愛精神和作為人應有的良知被泯滅,越來越多的鴉片被輸入中國。在1767年以前,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煙土不超過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輸入達40000多箱。1835年東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對華貿易的專利權不存在了。英國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都可以有權對華貿易,這些工業(yè)革命的暴發(fā)戶們爭先恐后地瞄準對華鴉片貿易,瘋狂地向中國運送鴉片,瘋狂地從中國人口袋里撈取銀元,而他們送來的鴉片又在瘋狂地吞食中國人。僅僅東印度公司解散的當年,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已達2萬多箱。到1839年鴉片戰(zhàn)爭前夕,已高達4萬多箱。英政府僅僅印度鴉片稅一項稅收就達422萬多元。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鴉片戰(zhàn)爭前,英商向中國輸入鴉片達42萬多箱,給他們帶走了三四億銀元的財富。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表:

[投影顯示]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個圖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學生回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增長的速度特別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僅僅過了十九年,到1839年時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能否認識到鴉片輸入的激增會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請大家根據(jù)課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據(jù)自己想像,討論一下,歸納成幾點。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隨著鴉片輸入的猛增,大量銀元流向國外也是自然的事。這無疑加劇了中國的貧困。

答案二:從課本所選的《炮子謠》里可以看出四個字:鴉片吃人。正如歌謠所寫:“我所畏者鴉片煙,-不計億萬千。”

答案三:《炮子謠》里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耗錢毀體。這從“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二句可以看得出來。

……

[教師歸納]下面我們來把鴉片的危害歸納一下:

一是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至1839年,中國外流白銀多達1億兩)。二是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這是指銅錢兌換白銀的比值提高了。由原來的1000文抵一兩到1500文抵一兩。清政府規(guī)定要以白銀納稅,這就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先把糧食賣成銅錢,再把銅錢折成白銀交稅,原來100斤稻谷賣1000文銅錢,即可納一兩白銀的稅?,F(xiàn)在納一兩白銀的稅卻需賣150斤稻谷)。三是腐蝕了統(tǒng)治機構,清政府因-而受賄放私,又因受賄放私而更加-。四是毒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由于軍隊也吸食鴉片,嚴重地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五是民風日下。全國各地煙館林立,吸食人數(shù)竟達200萬。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軍官將領,庶民百姓,甚至連婦女、僧尼也沾染惡習,整個社會一片萎頓蕭條,種種罪惡因此而生。

[教師提問]針對鴉片輸入帶來的種種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應呢?

[學生回答]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禁煙,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東禁煙。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三個小問題——林則徐虎門銷煙。

[板書]3.林則徐虎門銷煙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相關內容,了解林則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績,試著評價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大家可以通過討論來掌握。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林則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廣總督期間,就在漢口、長沙等地捉拿煙販,設禁煙局,收繳煙土、煙槍,配制戒煙藥丸,限定吸煙人定期戒絕。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則徐到廣州后,-外商交出鴉片二百多萬斤。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㈤T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教師引導]有人說,鴉片戰(zhàn)爭是由林則徐虎門銷煙引起的。這種說法對不對?

[學生回答]不對。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chǎn)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zhàn)爭是英國資產(chǎn)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xù),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教師講述]從嘉慶皇帝開始明令禁止鴉片進口,當時多出于維護道德民風的原因,那時的朝臣們誰也不愿意被人當作傷風敗俗的辯護者而被指控,后來發(fā)現(xiàn)屢禁不止,煙害已成為一個嚴重的財政問題時,以大臣許乃濟為代表的弛禁派出場提出新論,主張鴉片貿易合法化,并照章納稅,允許內地種植-,以國產(chǎn)鴉片來抵制外來鴉片,從而阻止白銀外流。以林則徐為首的嚴禁派立即予以反對,從生產(chǎn)力、商業(yè)、國防等方面歷數(shù)鴉片危害,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用“銀荒兵弱”來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終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中國近代最徹底的一場禁煙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林則徐于3月10日到達廣州后,立即召見行商,責成行商敦促洋商們交出鴉片,有趣的是英國的商人們關心的是中國政府會以什么樣的價格收去鴉片。林則徐嚴厲警告鴉片商迅速無條件地交出鴉片,鴉片商們合伙湊出一千多箱想蒙混過關,哪知林則徐義正詞嚴:“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則徐下令封倉圍館,一面不準停泊在黃埔的洋商貨船上下卸貨物,停止貿易,一面將商館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鎖起來,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鴉片。當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jiān)義律明白解決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繳煙,3月27日,義律以駐華商務總監(jiān)的身份向英商發(fā)出了繳煙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繳鴉片二萬多箱。

林則徐收繳鴉片后命人在虎門鎮(zhèn)口村碼頭旁挖掘了兩個長寬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準備銷煙。5月31日,萬事俱備,林則徐搭設祭壇,莊嚴地舉行祭告海神儀式,宣讀祭海神文,請海神眾水族暫行避開,以免鴉片入海傷及海神諸水族。6月22日,銷煙開始,兵勇們先將池內倒入了水,然后撒鹽成鹵,將箱內的鴉片投入池內,浸泡半日后,再將燒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內鴉片遇到石灰傾刻便像開鍋一樣滾沸起來,兵丁們再用木耙在池內來回翻攪,使池內鴉片全部燒化。這樣一直燒到6月25日,才將2萬多箱鴉片處理干凈。

虎門銷煙是從嘉慶皇帝頒布禁煙令以來最為徹底、規(guī)模的一次真正的禁煙,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現(xiàn)出中國人純潔的道德心和反侵蝕的堅決性,洗刷了百余年來中國人民的恥辱。

(講完之后,向學生播放電影《林則徐》中虎門銷煙片斷,增強學生對課本的理解)

[教師過渡]當虎門海灘煙云滾滾時,一絲戰(zhàn)云也隱隱浮起,義律將中國禁煙情況報告給英外相巴麥尊,稱中國政府強行收繳英王臣民的鴉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財產(chǎn)。提議英國出兵中國,并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建議。他的建議被英國政府接受,緊接著發(fā)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板書]二、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本目內容。要求:1.閱讀完之后,能簡述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2.正確理解《南京條約》的內容;3.了解《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開始。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先請同學們簡述一下鴉片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

[板書]1.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

[學生簡述]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林則徐積極防御,英軍無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繼續(xù)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談判,后將林則徐撤職查辦。1841年初,英軍占香港島。清同英作戰(zhàn),1842年失敗。英艦到達南京長江江面,清廷-派人向英軍求和。

[教師講述]同學們請看《鴉片戰(zhàn)爭形勢示意圖》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南京條約》的詳細內容。

[板書]2.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講解]同學們,關于《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歸納為四點,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本內容把它歸納出來。

[學生歸納]《南京條約》的內容可歸納為割地、賠款、通商、議稅八字。

[教師分析]確實是這樣,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條款。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關于香港問題,我們應清楚,它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個部分。香港島是《南京條約》割出去的。九龍半島是在《北京條約》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國政府才把這三個部分連同附近的島嶼全收了回來。(教師講香港島被割時,應結合下面地圖講解,增強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師過渡]既然鴉片戰(zhàn)爭使清政府從領土、關稅、貿易方面喪失了一系列主權,那么,這勢必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最后一個問題。

[板書]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引導]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本上最后一句話: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經(jīng)濟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義是名義上、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受列強控制和壓迫。是喪失了部分的主權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它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的含義是原有的封建經(jīng)濟遭到破壞。有了一定資本主義成分,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義,又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資本主義。我們再結合《南京條約》的內容,就會明白:《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雖然是形式上獨立的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已開始受到外來的干預;以自然經(jīng)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結合《南京條約》內容,經(jīng)過討論后得出結論)

[布置作業(yè)]

4、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危害?

參考答案:割香港島,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五口通商、協(xié)定關稅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

第1課鴉片戰(zhàn)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19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林則徐虎門銷煙

二、中英《南京條約》

1、英國發(fā)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

2、中英《南京條約》

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課標內容]

(1)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理解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課文及所附圖表,探討課中思考題,讓學生感知開國大典的動人場面,加深對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的理解。

(2)組織觀看《開國大典》等影片,走訪經(jīng)歷過新中國成立時代的老人,使學生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名言的深刻內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xiàn)代的偉大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偉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養(yǎng)學生熱愛新中國、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的情感。

(2)使學生認識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擺脫了帝國主義和西藏農奴主勢力的控制和掠奪,走上了團結、進步、發(fā)展的光明大道,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偉大成果。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難點:西藏和平解放的經(jīng)過及其歷史意義。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導學、探究、討論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同學們能概括一下建國前夕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1949年3月,中國共產(chǎn)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這次會議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4月,人民解放軍取得了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南京國民政府被-。到9月,全國大陸基本解放。中國人民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導入新課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1、會議的召開

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會議是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出席會議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這體現(xiàn)了會議的什么特點?

學生閱讀課文后,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待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進行講評和點撥。

2、會議的主要內容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會議的幾項主要內容:(1)討論通過了《共同綱領》;(2)選舉產(chǎn)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及主席和副主席;(3)決定了共和國的首都、紀年法、國歌和國旗;(4)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問題一:《共同綱領》有哪些主要內容?為什么說它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

問題二:你能說說國旗的寓意有哪些嗎?

教師適當補充一引起資料,供學生討論上述兩個問題時參考。

3、會議的意義

提問: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有何重要意義?

引導學生結合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析以上問題。待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講解:人民政協(xi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在全國人大召開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職權,由它制定的《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政協(xié)會議還確定了新中國的首都、國歌、國旗和紀年法。所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重要的準備。

二、開國大典

問題一:看了開國大典的幾幅插圖,聯(lián)想到毛澤東在-城樓上的莊嚴宣告,你有何感想?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學生閱讀課文,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片段,然后展開討論。教師適應提示和點撥。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問:西藏是怎樣實現(xiàn)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義?

學生閱讀課文和相關歷史資料,然后分組展開討論。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結合重點難點分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

[小結]

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本課的主要內容:

問題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在什么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中心議題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會議的召開有何意義?

問題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

問題三:西藏是怎樣實現(xiàn)和平解放的?其意義是什么?

[作業(yè)]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第2課時]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四

改革開放

一、 課程標準

1、知道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chǎn)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2、以深圳等經(jīng)濟特區(qū)的建立為例,探討經(jīng)濟特區(qū)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3、知道國有企業(yè)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

2、了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3、了解深圳等經(jīng)濟特區(qū)的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4、知道國有企業(yè)的改革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調查、收集這一時期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讀圖、識圖的能力

2、通過收集資料,著重培養(yǎng)學生從史料中整理,獲取信息的能力,辨證分析歷史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好處,從而進一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2、體會我國在全面地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進程中同樣經(jīng)歷了艱辛探索;

三、重點與難點重點:

1、農村和城市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

2、深圳等經(jīng)濟特區(qū)的建立。難點:

1、初步認識生產(chǎn)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需要的基本原則。

2、 理解經(jīng)濟特區(qū)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四、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相關圖片資料和影視資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布置學生課前調查自家近二十年來擁有家用電器情況的變化;

學生:

1、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圖片;

2、以組為單位,匯總好調查數(shù)據(jù);

3、收集過去的一些購物票證,如布票、糧票、油票、副食本等;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活動法、啟發(fā)引導法;

學生學法:

1、調查、收集、整理資料;

2、學會利用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歷史的方法 ;

一、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 1978年12月18日)請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社會調查的數(shù)據(jù)資料。想一想:

1、從匯報數(shù)據(jù)中你感覺到什么樣的變化?

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二、深圳等經(jīng)濟特區(qū)的建立對外開放的格局:

經(jīng)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內地

三、國有企業(yè)的改革

1985年起 在三個方面進行

1992年起 加快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步伐

比一比:

1、說一說中國最早四個經(jīng)濟特區(qū)的名稱;

2、閱讀對外開放示意圖,找出下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

深圳、海南、廣州、上海

3、請根據(jù)對外開放示意圖說說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五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課程標準]

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

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和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針和成就。

(2) 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

(3) 了解周恩來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等基本史實。

(4) 培養(yǎng)學生讀圖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5) 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 引導學生對新舊中國外交進行對比。

(2) 實施師生互動、小組探究式學習。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認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認為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國際上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2) 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萬隆會議的成功,贏得了廣大亞非國家的理解與尊重。

(3) 了解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與作用,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難點]

1、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國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復雜形勢。

2、對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的正確理解。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條是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最后這兩條線索合二為一,兩者都為我國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樹立了嶄新的國際形象。

[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導入①)

補充完整本課導言中的小故事(由學生講)

(導入②)

日內瓦會議錄相

(導入③)

毛澤東接受羅馬尼亞大使遞交國書儀式小故事

[講授新課]

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我國建國初期所處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

[說一說]

面對我們所處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你認為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zhàn)爭政策。

(材料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p>

① 從這兩則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采取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② 在這個外交政策下,我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績?

[比一比]

① 你知道最早和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嗎?

② 到195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17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得到25個國家的公開承認,你能說出這17個與中國正式建交的國家嗎?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國由于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蔣介石國民政府實行對帝國主義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據(jù)統(tǒng)計,中國近代同法外國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000多個,被迫開放的口岸有100多個,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處。賠償白銀13億兩、割地僅俄國一家竟達150多萬平方公里。難怪一位外國人說:中國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一個怎樣的歷史現(xiàn)實?

② 新舊中國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導致了怎樣不同的后果?

③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不同?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比一比]

① 什么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② 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 哪兩位同學分別代表兩個國家,能用幾個動作表示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每組選兩名)

[補充]

關于中印邊界爭端問題的由來

二、 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

放錄相《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動腦筋)

① 萬隆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 中國代表團此去會遇到哪些困難?

③ 你認為應該如何應對?

④ 假設

a、中國代表團對一些國家的指責加以反駁

b、中國代表對一些國家的指責不予理睬

這樣做分別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⑤ 中國代表團是怎樣因勢利導扭轉局面的?

⑥ 這次會議的召開具有什么樣的歷史意義?

(故事會)

同學們講有關周恩來總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萬隆會議現(xiàn)場報道

采訪周恩來總理

(動腦筋)書74頁

(補充資料)“亞非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現(xiàn)在仍然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這是我們大家都承認的。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p>

“我們的會議應該是求同存異。會議應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p>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講話

[小結]

(談一談)

1、今天我們共同了解了新中國建立后我國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談談你的感想?

① 你知道什么是“萬隆精神”嗎?“萬隆精神”在今天的社會中依然適用嗎?(請舉例說明)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六

《鋼鐵長城》

教學目標

1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的成功研制和現(xiàn)代化海軍的多兵種建制;國產(chǎn)飛機的不斷更新?lián)Q代和戰(zhàn)略導彈的威懾力量;人民海軍、人民空軍、導彈部隊建立的歷史及其發(fā)展壯大的趨勢

2、 有效利用課本圖片和課外網(wǎng)絡等資源,收集整理海、空軍和導彈部隊發(fā)展過程的資料,體驗國威軍威;鋼鐵長城形成的原因,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3、祖國民族日益強大與軍力增長的相互作用,標志著新中國國際地位正在不斷提高起來,成為炎黃子孫振奮精神、繼續(xù)圖強的強大動力;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tǒng)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現(xiàn)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和發(fā)展

教學難點 人民海軍的建立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閱讀66頁“導入框”圖文,討論回答:導彈與炮彈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聯(lián)系:都要經(jīng)過發(fā)射操作。區(qū)別:導彈與炮彈相比,科技含量高許多,威力也大了許多。)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從“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隊的建立,再到導彈部隊的形成,這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的鋼鐵長城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壯大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這個過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歷史知識和軍事知識呢?請大家閱讀課文。(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人民海軍和空軍的建立

1 人民海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華東軍區(qū)海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

·教師強調:1949年4月,蔣介石集團土崩瓦解時,有一部分國民黨海軍宣布起義,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qū)投誠。于是第一支人民海軍——華東軍區(qū)海軍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了。

2 20世紀50——70年代,人民海軍有哪些發(fā)展?(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陸續(xù)裝備到海軍部隊,還多次遠洋航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考察和出訪外國的任務。)

3 20世紀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斷補充新型艦艇,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17頁《中國人民海軍》出訪路線圖,受人民軍隊的軍威。

4 根據(jù)67頁“動腦筋”,組織學生討論回答: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wèi)祖國的海疆?(舊中國制度落后,國力很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曾先后敗于法國和日本等。新中國制度先進,能夠有效地集中國力投入國防建設,建成了強大的現(xiàn)代化海軍。)

·教師小結、過渡: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空軍和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 新中國的空軍怎樣建立和發(fā)展起來?(a.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chǎn)化道路,能夠裝備自制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

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提升了提升了現(xiàn)代化裝備水平。)

導彈部隊的發(fā)展

·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17頁“導彈射程示意圖”和《導彈小知識》,結合課本70頁“自由閱讀卡·百萬大裁軍”,了解“科技強軍”的涵義:在新時代里,軍隊強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1 什么時候開始組建戰(zhàn)略導彈部隊?(1957年)

2 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核反擊)

·教師組織學生提前了解課本85——86頁有關我國研制原子彈和導彈,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情況,指出: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tǒng)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青年學生應該向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樹立起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

課后習題

1 完成課本69頁“練一練”:應選a(50年代)。

2 完成《歷史填圖冊》19頁各題。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學目標

了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指導地位的確定,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通過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到其指導地位確立過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歷史地看問題和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認識鄧小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激發(fā)學生對總設計師的敬愛之情;認識到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難點: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1

教師:這首歌唱的是誰?為什么要歌唱他?

學生: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學生試答)

教師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10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設計意圖:在《9改革開放》一課的知識基礎上由歌曲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 教師引領,自學探究: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一、立足國情,探索特色路;

展示:展示板塊

教師:本課我們將通過三個板塊進行學習:“立足國情,探索特色路;撥開迷霧,領航改革路;繼往開來,走向復興路。

教師: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做出了哪些貢獻?為何贏得“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贊譽?

學生:閱讀課文歸納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貢獻。

1、提出改革開放:

教師: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就提出改革開放。因而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

2、提出四項基本原則:

教師: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不少人在思想和理論上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展示:

材料一 “改革開放就好比打開一扇窗戶,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也是會飛進來的。開窗的目的是為了室內更有生機,而不是為了接納蒼蠅?!?/p>

——鄧小平

材料二 “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必須要裝紗窗!”

——習仲勛

思考 “蒼蠅蚊子”指的是什么?改革開放的這扇“窗戶”能不能關上?“紗窗”指的是什么?

學生:“蒼蠅蚊子”指的是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問題。

教師:就是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人民民主專政;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實質就是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必將危害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教師:改革開放的這扇“窗戶”不能關,就要有紗窗。那么要保證我國的建設不偏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堅持什么?

學生:鄧小平強調“在中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教師: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它使改革開放在初期就具有了正確的政治方向。

(設計意圖:補充材料,更好地體會到中國當時面臨的情況,使學生認識到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的必要性。)

3、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師: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國情出發(fā),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黨的十二大(1982年)上,鄧小平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什么思想?

展示:

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疡R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鄧小平在十二大上的講話

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所謂“特色”,就是指“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指出了走怎樣的建設道路的問題,

4、黨的十三大,基本路線、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

教師:為了更好地解決這條道路“具體該怎么走,需要注意什么”等問題,1987年黨的十三大成功召開,會議有哪些主要內容?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教師: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戰(zhàn)略部署。

展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步走戰(zhàn)略示意圖。

教師:為什么說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學生:根據(jù)說學知識回答。

教師: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現(xiàn)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所以說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設計意圖:從鄧小平在早期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貢獻,理解被稱為設計師的原因。)

過渡: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又遇到了思想上的困擾,使得改革開放步伐放慢。鄧小平又是怎樣撥開迷霧,引航我國改革開放之路的。請同學們速讀本課第二部分第一段。

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二撥開迷霧,引航改革路

1、南方講話:

展示:

材料一 關廣梅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jīng)濟百人榜。書中說到:“……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為她贏得了租賃企業(yè)家和女改革家的稱號,也讓她成為了‘社’‘資’問題的焦點?!?/p>

材料二 “租賃坐收漁利,帶有剝削性質?!薄八粋€人租賃8個店,在本市形成了一個商業(yè)壟斷集團,把市場的商品和物價都壟斷住了?!薄八傻氖巧鐣髁x嗎?”——《中國經(jīng)濟周刊》

材料三:“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過去微利、虧損,甚至連工資都發(fā)不出的企業(yè)是社會主義,現(xiàn)在有了利潤的企業(yè)反而是資本主義,真是怪事!”---關廣梅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再現(xiàn)歷史情境,深刻認識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必要性、重要性。)

教師:從材料看出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什么問題?

學生:姓“社”姓“資”問題。

教師:關廣梅說:“我無論如何不能理解:過去微利、虧損,甚至連工資都發(fā)不出的企業(yè)是社會主義,現(xiàn)在有了利潤的企業(yè)反而是資本主義,真是怪事!” 請結合課本,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精神來消除關廣梅等人的顧慮。

學生:“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這句話堅定了人民改革開放的信心,也成了我國的基本國策。“特區(qū)姓社不姓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鞍l(fā)展才是硬道理”。

教師: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是否消除了關廣梅等人的顧慮?有何深遠影響?

學生:消除了顧慮。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設的社會主義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2》

教師:經(jīng)過十幾年的實踐探索,南方講話后鄧小平理論體系逐漸形成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手段深刻認識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重要意義。)

2、十四大、十五大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格中的空

教師:在課本44頁,我們曾學過黨的十四大的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它與南方講話一起,使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十四大上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應該走這樣的建設道路” 。)

展示:……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增長?!鞍宋濉庇媱澠陂g取得的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實現(xiàn)國民生產(chǎn)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戰(zhàn)略目標。1995年中國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達到57600億元,扣除物價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兩番”的任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政府網(wǎng)

教師:黨的“十四大”以后的改革成果,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性。那么以后我們必須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樣的決定?(十五大上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必須走這樣的道路”。)

展示:展示知識梳理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發(fā)展過程。

教師:遠見卓識的鄧小平、立足國情、開拓創(chuàng)新,終于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并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

教師:思考:從探索中曲折前進到走出一條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什么?

學生: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任來 aik83nian

過渡:歷史創(chuàng)造了偉人,偉人影響和改變了歷史。踩著偉人的足跡,我們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遠,讓我們進入第三篇章。

三、繼往開來,走向復興路

1、展示“兩次歷史性飛躍”

教師: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實現(xiàn)了中國歷的第一次飛躍。

鄧小平則傳承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相結合,實現(xiàn)了我國歷的第二次飛躍。鄧小平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不斷發(fā)展。

2、展示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報告

(升華)“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

歷史還將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進一步實現(xiàn)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勝利之路。

3、展示:《走向復興》mtv情感教育

課后習題

測驗題目一:

1、 原蘇聯(lián)某總理在評價中國改革開 放的成就時說:“中國的經(jīng)濟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正沿著一條正確的道路穩(wěn)步前進。”這條正確的道路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2、有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一種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馬克思主義應運而生……它是能夠為老百姓帶來福祉的現(xiàn)實馬克思主義。”“現(xiàn)實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是( )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

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备枨械倪@位“老人”指的是( )

a.孫中山 b.毛澤東 c.鄧小平 d.江澤民

4、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 )

a.毛澤東思想 b.馬克思主義理論 c.空想社會主義 d.鄧小平理論

5、 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四庫全書》是一部什么樣的書、魏源的進步思想、《海國圖志》編寫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嚴復其人、嚴復譯著《天演論》的內容和影響、清末教育制度變革的情況。

通過引導學生認識清末愛國思想出現(xiàn)的背景,分析其歷史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認識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魏源等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愛國的、進步的。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時候,嚴復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并譯著《天演論》,宣傳生物進化觀點和社會進步理論,引導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會動蕩不安,民族危機日益深重,魏源、嚴復等人能夠順應歷史潮流,主張向西方學習,這種勵志圖強,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本課是“清朝的文化”中關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內容,對于學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國文化狀況以及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文化沖擊下的變化很有幫助。清朝末年,社會腐朽、落后,國家主權不斷淪喪,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愛國的思想家們不甘落后,勇于革新進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會黑暗之時,在我國思想文化界呈現(xiàn)出一些鮮活進步的現(xiàn)象。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思想家魏源、嚴復的思想。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積極倡導者,他編寫的《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啟導著中國知識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xiàn)實問題。這是當時中國思想界的新動向。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維新變法運動興起,嚴復正是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的思想家,他所宣傳的社會進步理論,打擊了封建勢力,啟發(fā)中國知識界去探索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尋找救國之路。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嚴復譯著《天演論》及其作用。本目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對《天演論》是什么樣的著作并不了解,嚴復翻譯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特別是《天演論》所宣傳的思想是什么?在當時為何能產(chǎn)生巨大影響?這都需要把嚴復的思想同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考慮,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重點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國圖志》:這是本課重點之一。結合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社會的變化,分析魏源等人開明思想出現(xiàn)的原因。然后,教師簡介魏源的生平,引導學生看書,在此基礎上組織討論,主要圍繞魏源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海國圖志》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要讓學生領會魏源思想的愛國性。

難點突破方案

嚴復和《天演論》: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首先,引導回憶嚴復在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創(chuàng)辦《國聞報》,宣傳變法的情況,指出嚴復在中國近代的地位,結合小字,對嚴復的生平作一簡單介紹。然后指導學生看書,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分析嚴復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嚴復力主維新變法,救亡圖存。

關于《天演論》及其進化論的觀點,教師可以介紹該書的主要內容和觀點,指導學生閱讀書中小字部分,著重指出嚴復翻譯此書的主要目的在于宣傳“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社會進步理論,為19世紀末期的維新變法運動搖旗吶喊。最后,點明嚴復翻譯《天演論》的重要意義。

教法建議

導入新課:教師可以提問上節(jié)課有關科學技術的內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學”的影響下,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國依然落后挨打,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愛國思想家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落后,主張學習西方,變革社會,尋找救國之路。由此導入新課。

《四庫全書》:引導學生掌握該書的性質、分類以及對中國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書中插圖和小字部分學生自學,不作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思想家魏源、嚴復的思想

難點:嚴復譯著《天演論》及其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提問:清朝末年,我國出現(xiàn)了哪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清朝末年,我國雖然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這不能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進步思想家們意識到中國的落后,主張學習西方,變革社會。從而引出新課。

二、《四庫全書》:

性質:這是清朝乾隆年間官修的一部大叢書,也是世界上的一部叢書。

分類和意義:全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大類,共收錄各類書籍3000多種,近8萬卷,保存了十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是,清政府為了鞏固統(tǒng)治,實行思想文化專制政策,刪改、銷毀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籍,也是祖國文化遺產(chǎn)遭到很大破壞。

三、魏源和《海國圖志》

1、簡介魏源的生平。

2、《海國圖志》:學生閱讀書中相關內容后,教師指出:《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一部專著,也是介紹和傳播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的著作。這部書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響:組織學生討論:魏源的思想有什么進步性?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魏源主張向西方學習,表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中的先進人物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落后,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xiàn)實問題,啟迪人們通過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四、嚴復和《天演論》

1、簡介嚴復:引導學生回憶嚴復在維新變法運動期間,就在天津主辦《國聞報》,宣傳變法的史實。結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嚴復是我國近代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他對西方文化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

2、嚴復思想形成的背景:提問:嚴復生活的時代和魏源生活的時代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嚴復主張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是與19世紀末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維新變法思想高漲的時代背景相適應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不斷深化的結果。

3、《天演論》及其影響:為了介紹和宣傳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嚴復一生翻譯了大量西方學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論》的影響。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看書討論《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點和“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社會進步理論。嚴復翻譯《天演論》的真實目的在于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論證變法維新的合理性,通過變法使社會由落后變?yōu)橄冗M是自然之理,抨擊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錯誤觀點。很顯然,嚴復用資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對封建保守思想進行了有利的抨擊,啟發(fā)中國知識界探索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為維新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師指導,以學生自學為主)

1、背景:傳統(tǒng)科舉制度的弊端在于脫離社會實際,培養(yǎng)不出有用的人才。鴉片戰(zhàn)爭以后,受西方的影響,新式學堂紛紛建立,教育改革已經(jīng)成為大勢所趨,時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張之洞等奏準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756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