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專業(yè)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9:48:09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專業(yè)22篇)
時間:2023-11-19 19:48:09     小編:GZ才子

總結是一種反思和梳理思緒的重要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方向。寫總結時,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這些總結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總結的重要性和目的。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一

不少研究者提出:應增強中小學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有效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教師究竟應反思些什么內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師應如何做才能將理論層面的“反思”付諸實踐,切實轉化為實際行動呢?圍繞上述問題,本文從教學的基本程序出發(fā)就英語教學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內容等問題做一探討。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課前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1對象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fā)展的基本對象。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1、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xiàn)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

1、3制定計劃。要教好,學好,首先要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教學。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虼擞杏媱澗筒粫騺y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有計劃就有了目標責任制,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不僅要制定教學計劃,還要指導學生制定出一個“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長遠目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節(jié)課或每一個小單元認知小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

1、4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學生的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學習策略。

1、5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預測、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英語知識的學習,要注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個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包括語言、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在課中應即時反思,該節(jié)課重點在那方面的教學,該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

2、2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及交際等方面的會話能力的培養(yǎng)。

2、3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態(tài)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于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英語知識構建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二

本節(jié)課,以“平行四邊形變形為矩形的過程”的演示引入課題,將學生視線集中在數學圖形上,思維集中在數學思考上,更好地突出了觀察的對象,使學生容易把握問題的本質,真實、自然、和諧,體現(xiàn)了數學學習的內在需要,加強了學生對知識之間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了合本質相關的認知結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到解釋“矩形的對角線相等”的理由時,大部分同學能說出利用三角形全等證明,有同學提出了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他的方法是錯誤的,當時我沒有注意那么多,跟著他的思路往下走。最后發(fā)現(xiàn)證不出對角線相等。只有換另兩個三角形全等。把兩條對角線表示出來,結果相等,也就證明了兩條對角線相等。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在以下方面做的比較到位:在課上,我能把握課標、教學內容處理上更有針對性,在把握深度上也做的比較好,在這節(jié)課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亮點,用教具,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平行四邊形到矩形的變化過程,同時,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采用了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率,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目標。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如在課堂中有的問題探究的形式比較單一,課堂容量顯得不夠大,評價檢測還不是十分到位等。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關注差生不夠.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注意應適應學生的特點,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多關注學生,把課堂留給學生。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三

一、情境創(chuàng)設應目的明確。

一節(jié)課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包括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這就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做到具體、明確,不能一味籠統(tǒng)地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時從生活情境地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數學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

我在引出倍這個概念時,首先創(chuàng)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今天我們二一班的學生去春游,那里有許多玩的項目,我們就去劃船,可是船很少,我們只能三個人坐一條船,18人坐幾船呢?同學們很快跟著你的思路進入狀態(tài),然后我就說:“一條船上有三個人,就是一個三,乘法算式是13,2條船,就是有2個3,2*3=6或3*2=6。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找出了規(guī)律,得到了倍的初步概念。

二、情境內容應從學生的生活和現(xiàn)實背景中提出。

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你們仔細觀察,有幾條黃船,船上有幾人,就是幾個幾?綠船人數是黃船人數的加倍,把黃船人數看作一份,綠船上的人數有這樣的兩份,兩個3也表示3的兩倍。所以,綠船上的人數是黃船上人數的兩倍,這里的心知是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來自于我們身邊,使學生了解數學來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并且學生通過同一情景圖的不同思維,確定不同的一份量,得到不同的乘法算式,既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思維,又加深了對乘法含義、乘法交換率初步認識。

三、情境的形式要有所變化。

情境的表現(xiàn)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變化。對低、中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側重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我在教學時考慮到二年級小朋友年齡小,20分鐘坐下來已經有點坐不住了,于是最后我以做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拿出準備的黃豆擺一擺、放一放,左邊學生拿出一份是幾,右邊學生拿出的必須是左邊學生的幾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讓新知識得到了鞏固與發(fā)展。

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發(fā)揮他們的推理和交往能力。鼓勵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分享學習成果。

以上僅僅是我認為小學教學有效教學中的一些策略,教師應用有效教學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讓我們在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理念下,研究教材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積累和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四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平時沒有養(yǎng)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準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準備之仗。言外之意,無準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失敗了怎么辦?認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這次失敗的原因是什么?要認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三,確定目標。明確自己想要的,制定計劃,按部就班的走。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數學是必考科目之一,故從初一開始就要認真地學習數學。那么,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現(xiàn)介紹幾種方法以供參考: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后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yè),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于有些題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guī)律。對于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tài),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xiàn)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tài),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于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后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zhèn)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在考試前要做好準備,練練常規(guī)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于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于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fā)揮。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檢討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五

在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感受較好:

一、這一節(jié)課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引入新知較恰當,切合實際。教師用4分鐘回顧提高后,教師用教學用的三角板提出要學生舉起看起來與老師的這塊相似的一塊學生用三角板。

接著讓學生通過猜測、變量、計算和比較得出兩塊三角板相似的結論。這樣引入能很好的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能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這節(jié)課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操作、自主活動的機會。不論是回顧舊知,還是探究新知,都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比如畫一畫、量一量、算一算這些設計都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體現(xiàn)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的新理念。

三、教師在這節(jié)課中,通過設計問題和啟發(fā)、引導,讓學生悟出學習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比例對特殊三角形,教師提出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理由是什么?對任意兩個三角形,老師請學生量一量、算一算,結果都是由學生自己操作、判斷得出。體現(xiàn)了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

這節(jié)課感到遺憾的是有些學生操作計算速度慢,沒有時間等待他們探索出給論。這樣他們對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理解不透徹,不能更好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六

帶完一屆的高三畢業(yè)班,取得了可喜成績。在這一年里,我擔任高三(3),(4)的英語教學工作,回首今年的教學工作,時間短,壓力大,任務重。以下是我對一年的高三英語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

一、第一輪復習。

(一)立足課本,鞏固強化基礎知識。

復習伊始,還是與以往一樣,全面重點復習高一高二及高三的語言點。目的顯而易見,為了使學生掌握新課標詞匯,并適當擴大詞匯量的積累。有時每單元的單詞,詞組,以及好句子的鞏固會放在早自習進行,重點對語法知識系統(tǒng)的復習是以練習代替理論講解,在講評的時候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并讓學生及時建立相應的錯題本,在抄寫錯題的時候進一步的了解自己錯在哪里和為什么要選這個答案。為將來第二輪復習做好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本人感覺有些時候可能時間太緊,趕進度了,個別學生的掌握不是很好,造成部分學生到最后有些知識概念混淆,這是不足之處。

(二)二輪復習,即套題綜合練習。

實際上,套題的練習在一輪中就沒有斷過,所以總的來說,不存在一輪二輪復習這種清晰的概念。

在整個布局當中,比較明智的是聽力在9月份就結束了,不至于拖累自身學科,還有其他學科,結果也還不錯,所以總體來說,學生有能力在高三上參加聽力高考的。至于聽力復習,無需多說。所以剩下的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短文改錯,書面表達的訓練一直貫穿高考復習的始終。

單項填空:記憶,歸納,情景體會。

單項填空的特點是:內容覆蓋面廣,考查范圍包括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所有的語法及詞匯知識。就近幾年的高考單項來看,純語法的單選已經不多見。詞匯特別是動詞,形容詞副詞在具體語境當中的考查變得越來越多;因此,掌握動詞詞組及形容詞副詞的運用,引導學生分析具體的語言情景,注意詞的搭配,詞語辨析成了做單選的重要方向。故一輪復習中的單詞詞組的聽寫當中,我們有意識的側重動詞搭配的掌握和鞏固,同時精選高考動詞專項練習,且及時講評,進行歸納總結,并引導學生加強探討在做題中體會詞語在語境當中的運用。最后充實各自的改錯本。

完形填空:綜合運用,把握中心。

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測試是完形填空出題的主要目的。在做完形的過程中第一要注重習慣用法和固定搭配的運用,第二上下文的邏輯銜接,第三單詞的意義和用法,第四,也是最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文章中的關鍵詞,關鍵句,從中把握住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中心和意圖,考慮情感因素。從而在做每道題中牢牢扣住中心。

閱讀理解:體會情感,把握中心,注意細節(jié)。

在整個高考的試卷當中,閱讀理解占了整整50分,所謂的閱讀者得天下。在二輪復習中,除了加強平時閱讀訓練之外,課堂的`限時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根據高考試卷的分布,閱讀5篇最慢要在1小時內完成,所以50分鐘內讀完5篇短文并完成20道小題的選擇成為我們的常態(tài)。第二,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高考閱讀題目大致分為,主旨大意題,推理判斷題,詞義猜測題,細節(jié)題四大類。我們逐一精選閱讀材料,限時訓練,當堂講解,讓學生體會做這些題目注意點。最后歸結一點,把握文章中心。揣摸作者意圖及思路;堅持每日練習。

短文改錯:歸類。

短文改錯考查范圍跟單選差不多,范圍廣,但還是有跡可循的,主要是歸類,大概有幾個錯題類型,不要看見無從下手就ok了。最后做幾篇練練手。

書面表達:積累詞匯,豐富閱歷。

書面表達占據30分,但像我們的學生,想要普遍拿高分是很難的。從最近5年的高考改革來看,英語作文的出題從原來的相對固定的三段論到描寫一件事然后評論,到對一句名言的看法,到今年的一件令自己自豪的事情,可以看出,出題開始從相對死板可以套用模式的格局走向靈活多變的方向發(fā)展,今后的發(fā)展勢必會和同是語言類的語文作文并軌,走向全開放模式。最終體現(xiàn)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實際運用,表達思想!

所以作文事前的準備,我們只能在語言層面上進行潤色,多積累好詞好句,高分作文除了語言層面的出彩之外,必然帶有思想層面的深邃,這個要有大量的人生閱歷,至少也是建立在大量閱讀課外有益讀物的基礎上的,但從現(xiàn)在的體制之下,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有時間做這樣的事情。所以考前能準備的就是語言層面的好詞好句,有的話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七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教學反思《《雞兔同籠》教學反思》。也實現(xiàn)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課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1、在創(chuàng)設完情景引導學生用什么方法解這個問題時,學生的一些回答,沒有預想到。如有學生認為可以通過數雞和兔的頭或一只只放出來數從而知道雞兔各有幾只。說明在情景創(chuàng)設上有漏洞,需進一步完善。

2、我在假設之后怎么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分析得較細,但對怎么假設覺得沒有引導好,過程中出現(xiàn)了學生只假設了雞的只數,然后根據腿的數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數,誤解了題意。

3、沒有出示一個完整的表格,在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調整假設時的講解上不直觀,只有部分優(yōu)生能理解。

4、由于時間練習量不多,最后一個練習題應有多種結果,也沒有一一羅列。今后教學中要緊湊課堂結構,要少講,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于練習。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八

本堂課是在實際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通過實際丈量使同學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反思自身的教學,有以下可取之處與缺乏之處。

1、確立難點,重組教材。教材中是認識分米在先,而我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先引入毫米的認識,我想毫米是同學現(xiàn)在認識到的最小的一個長度單位,對同學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2、借助多媒體的一些演示,使同學建立直觀的表象。如毫米的認識,我讓同學利用手中的直尺進行學習。首先引導同學觀察尺子上從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從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關系?再借助多媒體把1厘米長度放大,使同學能清晰地觀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過數一數得出1cm=10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過用手比劃長度單位的游戲,手腦并用,加深印象。同學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長,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學在腦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觀察,還需要用手比劃。讓同學仔細觀察1毫米的長度,然后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通過動手比劃,加深同學對毫米的印象。

1、雖然準備了較多實物,以為同學很熟悉,就出現(xiàn)了一下,沒有讓同學摸一摸感知它們的長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間的長線表示)就是5毫米,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數。

3、畫線段時應該演示,提醒同學注意畫上端點,標上長度,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

4、班級人數多,操作活動多時,同學的注意力易分散,課堂的節(jié)奏、課堂的調控也是值得我考慮的問題,如上課指令應非常明確,讓同學很明確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5、為人處世低調的我,不知不覺中會把把這種低調的情緒帶入了課堂,給予他們的激情和鼓勵太少了。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需要老師給予更多鼓勵與肯定的話語。

6、課件的取與舍,怎樣少而精的用在點子上,課堂上如何不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時的調整。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九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并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yōu)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匯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并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為好課。眾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為,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堂小學數學好課的評價標準。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tǒng)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并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于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發(fā)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余力的優(yōu)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采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fā)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yōu)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引自《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xiàn)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為“先行組織者”),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啟發(fā)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了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為“最近發(fā)展區(qū)”);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矛盾,引發(fā)認知沖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tài),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墩Z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

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鬃釉唬骸爸?,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一

盡力給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多加強調,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教學反思:學生把思考的過程,結果有條理的說出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此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能夠通過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概括能力。

教學反思:通過了解我國的.國土面積,使學生了解我國的自然情況,從而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兩種形式的結果完全相同,表達的意思也相同,只不過簡寫后的形式,讀寫更方便,從中體會到數學中的奧妙。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能力,并從中獲取重要信息。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二

思維的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lián)想性等是發(fā)散思維的特性,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訓練與培養(yǎng),既可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又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

思維的惰性是影響發(fā)散思維的障礙,而思維的積極性是思維惰性的克星。所以,培養(yǎng)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級《乘法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可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義的依托,雖然是一年級小學生,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而后,教師又出示3+3+3+3+2,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還經常利用“障礙性引入”、“沖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他們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墻角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我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后,再來討論認識墻角的“角”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發(fā)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習慣了的思維定向,而從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這也就是思維的求異性。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于年齡的特征,往往表現(xiàn)出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于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以至于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yǎng)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例如,四則運算之間是有其內在聯(lián)系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是轉換的關系。當加數相同時,加法轉換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轉換成加法。加減、乘除、加乘之間都有內在的聯(lián)系。如189-7可以連續(xù)減多少個7?應要求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從減與除的關系去考慮。這道題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幾個7,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訓練,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靜止看問題,使所學知識有所升華,從中進一步理解與掌握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又進行了求異性思維訓練。在教學中,我們還經常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只習慣于順向思維,而不習慣于逆向思維。在應用題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時,一方面可以從問題入手,推導出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條件入手,一步一步歸納出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十分注意在題目的設置上進行正逆向的變式訓練。如: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為幾句話。逆向思維的變式訓練則更為重要。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從低年級開始就重視正逆向思維的對比訓練,將有利于學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維定勢。

思維的廣闊性是發(fā)散思維的又一特征。思維的狹窄性表現(xiàn)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反復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辦法。可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計算結果,要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讓學生通過訓練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不斷發(fā)展。要通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訓練,使學生進入廣闊思維的佳境。

聯(lián)想思維是一種表現(xiàn)想象力的思維,是發(fā)散思維的顯著標志。聯(lián)想思維的過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廣闊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廣度,而通過聯(lián)想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題目,從敘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問題,但題目特點確與工程問題相同,因此可用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去分析、解答。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討論時,有的解法需要學生用數學轉化思想,才能使解題思路簡捷,既達到一題多解的效果,又訓練了思路轉化的思想。“轉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應用題解題中,用轉化方法,遷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學生聯(lián)想思維的訓練。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目的。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三

“困而不謀則窮,窮而不戰(zhàn)則亡”,必須改變了。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在很多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改進,較為成功的是抓著要點重點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與綜合應用。

在教學中,雖然想了很多的辦法,但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盡管在后進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從學習成績上看,只是略有進步或進步的幅度小,和我們的預想有些差距。

3、部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yǎng)起來。

(1)少部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

(2)少部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這也是讓我們非常頭疼的問題,有些簡單的問題往往由于審題不細導致出錯。

(3)少部分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他們做完了題不知道檢查,不會檢查,明明錯誤在眼皮下卻看不出來;有的學生是懶的檢查。

4、我們在教學中還有不夠細致全面的地方。

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考:

1、后進生之所以很難取得大的進步,主要是他們遺忘知識特別快,可能你早上剛教過的內容到下午他就忘記了。有的今天的學會了,可是過幾天他又遺忘了,到最后綜合練習的時候,堆積的知識太多了,補不過來。

2、部分學生不善于動腦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象,原因除了個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思想懶惰以外,和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一定關系。有時擔心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往往要講的多一些,這樣留給學生思考、質疑的時間就少了,時間一長,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就不那么強烈了。

3、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yǎng)起來不是一兩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學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審題的方法、計算的技巧等教師還是應該隨時教給學生的.,要強調扎實。

通過反思和查閱相關的書籍,我認為除了繼續(xù)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還應積極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對于學習落后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堅持達到老師提出的目的,獨立地解答習題。有時候,可以多給一些時間讓他思考,教師細心地指導他的思路。

2、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在組織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認真探索指導學習的方法,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自主學習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機會,激發(fā)學習主體的自覺性,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活潑的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此改變以往老師講得多,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象。

3、在改善學生學習習慣方面,需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結合知識點進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學(如培養(yǎng)學生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yè)中的錯題分析并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提高正確率。

4、備課和教研再扎實深入、細致全面些,發(fā)揮集體的優(yōu)勢,盡最大努力作好教學工作。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四

小學三年級,正是過渡時節(jié)。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墒?,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教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

對于優(yōu)生有的聰明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并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班的盧昭,她就是十分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由于她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她不要總認為自我聰明就能夠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她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于優(yōu)生上課也應當多關注一些。

對于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明白你講哪啦。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除了這些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能夠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著勁兒去爭、去奪,能夠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經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我的“對應點”,一旦發(fā)現(xiàn)自我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突出,所以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到達提高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于差生的轉化必須要巧妙靈活一些。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臉兒”、“愛面子”,如果覺得自我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優(yōu)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提高的學生,我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此刻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優(yōu)勢”、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yōu)越感使他們養(yǎng)成怕麻煩——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應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應對失敗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進取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提高。基于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__培養(yǎng)、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yǎng)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zhàn),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墒?,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學中,我必須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進取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五

1、在復習舊知時,本節(jié)課采取的方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快樂數學”。

2、利用實際問題情境有效地切入學生的數學思維,沖淡了數學的抽象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嘗試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再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課堂上從“學會”到“會學”,最終升華為“樂學”。

1、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較弱,在學生自主探索時,離不開教師適時的點撥和引導。比如,在畫圖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步步示范,反復操練,及時指正,才可以讓學生輕松而牢固地掌握畫圖技能。

2、由于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易分神,在給學生提供思維時空時,教師要扮演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否則,易出現(xiàn)課堂混亂的現(xiàn)象,把握不好課堂節(jié)奏,達不到預期目標。

3、對于學生思維上出現(xiàn)的障礙,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給予疏導和鼓勵。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六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將主題畫放大讓學生觀察畫上有什么,再引導學生數出畫上的人和物,突出它們的數量都是1。還讓學生說一說教室里數量是1的物體。如一張講桌、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筆等,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數是從實際中抽象出來的。

在學生初步了解1的.含義,認識數字1以后,我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說一說19頁中間方框里有幾只小鹿,讓學生從一把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來,再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個珠子表示。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知道1代表的實物是多少,而且能將抽象的數的含義具體化,加深學生對1的基數含義的理解。教學學生寫數字時,向學生說明,書上印刷體的1和我們平時手寫的1不同。我們只要求寫手寫體,向學生說明從哪里起筆,哪里停筆,并要求讓學生看清1字要稍斜一點,但筆道要直。接著我?guī)W生進行書空練習,然后在教科書上的練習格里照虛線描數字。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七

本節(jié)課內容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此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在情境中通過嘗試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本的“摘蘋果”的情境(多媒體展示)引入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體會計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過程。首先,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問題,接著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其次在探討算法時,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但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反映出學生的思維還不夠發(fā)散,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算法多樣化這方面的引導。

在教學中我還存在以下不足:

1、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在教學活動中,對于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要讓學生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組織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描述,并通過小組討論、匯報等形式相互補充,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2、關注中下生,比如在學生做第二個問題串的豎式時,可以請幾名中下生到黑板上板演,暴露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然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有助于學生加深印象。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八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執(zhí)教的用數學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第三冊p59的內容。

新的課程標準對“用數學”內容的呈現(xiàn),注重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事物和事例設計情境,為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是《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要求。

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的情境,組織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活動。讓學生參與收集數學信息根據數學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觀察,初步提出問題。還要注意緊密聯(lián)系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播放《大象運木頭》的童話故事,讓學生從畫面中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匯報解決的方法,學生自由提問。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重點強調乘法的含義。讓學生在思考中,在師生交流中,明白題中的數量關系,明白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課件出示動物聚會的圖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先讓學生自己收集數學信息,然后讓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經歷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很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對這個情境比較感興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擴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和解決與自己直接相關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學生聯(lián)系身邊的事,自己編一道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再次回到完整的用數學形式,真正提高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值得探討和改進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時,應注意指導學生看圖的方法。教師的語言有時不夠簡潔,有些地方處理的過于草率等。希望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十九

前不久,我在602班上了一節(jié)解決問題的糾錯課。這節(jié)課不同于一般的習題講評課,它要求老師要很好地利用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資源,通過學生的自查、互查,以及師生的齊查,來達到糾錯的目的,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這節(jié)課由一個蘊含道理的故事導入,讓學生從老漁民的故事中悟出一個道理:犯錯并不一定是件壞事!由此,讓學生正確對待自己作業(yè)中的錯誤,并好好地利用錯誤進行自我反思。

其實,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歷,我們應該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同時,教師的責任并不僅僅在于避免錯誤的發(fā)生,還在于當錯誤發(fā)生時能夠挖掘錯誤的價值,使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成為教學資源。通過這樣的一節(jié)糾錯課,讓我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室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錯誤,如何將錯誤轉化為教學資源。當我們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是立即否定、責難?還是對學生的錯誤表示理解,并真誠地幫助學生吃一塹,長一智,讓錯誤成為學生成長的契機?面對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若我們能夠善于捕捉,靈活處理,以新的觀念、新的眼光,對其進行新的探索與實踐,那么學生就會在知錯、糾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fā)展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夠有助于學業(yè)的成功。

只有真正了解了錯誤的價值,我們才能從根本意義上去正視學生的錯誤。對于學生,錯誤是走向完善的路標;而對于教師,學生的錯誤是反饋教學的鏡子。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主要由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解題能力及學習習慣等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就拿解分數應用題來說吧!很多學生都能夠脫口而出解分數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找想列,但是在解答時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究其原因就是學生不能正確分析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因而無法列出正確的等量關系式。本節(jié)課,通過梳理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促成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當面對自己的錯誤時,要先查找錯在哪,再分析錯誤的原因,后改正錯誤。

我認為,采用變式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還能有效地解決學生作業(yè)的錯誤問題。例如:本節(jié)課的例1:柳樹有60棵,柳樹比楊樹少1/5,楊樹有多少棵?一些學生選擇了這種算式:60﹙1-1/5﹚=48(棵)。經過糾錯,讓出錯的學生明白,自己錯誤的根源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追問;如果要使這個算式正確,題目中的條件該怎么改?學生經過分析,將柳樹比楊樹少1/5改成楊樹比柳樹少1/5。這種化錯為正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很好地避免此類錯誤的發(fā)生。

在多次回顧自己作業(yè)錯誤的過程中學生會明白自己的錯誤。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并指導學生反思,即指導學生分析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這是學生參照正確方法重新審視自己思維,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的反思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在不斷反思的同時,學生還能夠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校對的習慣、審題的習慣、養(yǎng)成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以及養(yǎng)成檢驗的習慣等等。

總之,學生的.作業(yè)中出現(xiàn)了錯誤并不要緊,只有系統(tǒng)地、科學地引導,最終還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二十

數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不僅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運行方式,也不僅僅是一種能力,而是“科學推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處理過程或是一種思考方法”。由于數學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即使是在幼兒的生活中,也經常遇到有關數與形的問題。而新綱要也指出,幼兒要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一些簡單的問題。當然,隨著新綱要的頒布與實施,使得我們廣大的幼兒園教師在自己的實踐中不停的思索,逐漸改進著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策略。

本次幼兒園的課堂教學評比,我抽到的課題是大班數學“他們一樣長嗎”。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結束以后,我對本次課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反思如下:

(一)《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又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大班的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中指出,認識量,包括:區(qū)別和比較物體各種量的差異,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根據這一指導,我將本次的目標設定為:

1、喜歡進行數學活動,樂意動手操作。

2、能夠自己找到方法測量、比較物體的長度。

3、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長度守恒規(guī)律。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大致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1、幼兒動手操作,尋找測量、比較的方法。

2、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長度守恒規(guī)律。

3、幼兒操作練習。

設計初衷是怕幼兒在比較物體長短的時候,找不到正確的方法,所以想在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操作,看看有多少種方法,最后,我們一起討論總結出最為正確、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比較的過程中感知長度守恒。但是第二條目標的制定并不是非常的嚴謹,如果修改為: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找到正確的比較方法。更能更為貼切一些。

而且,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的探索,發(fā)現(xiàn)長度守恒的過程中,卻設計成了比較,了解長度的相對性這一內容,致使活動過程與目標不相符,沒有真正的為目標而服務。

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學習過自然測量,所以,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將問題“他們是不是一樣長?你是怎么知道的?提出以后,幼兒就開始比較了。幼兒比較的方法非常多,有的是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的,有的是用自己的手指進行測量的,還有的.小朋友是借助工具進行測量的。孩子們說的非常好,但是,教師在總結的時候,只是將孩子們用的方法進行了總結,并沒有進行提煉,提煉出一種最為準確的方法,這樣在之后的環(huán)節(jié)中,就不用總是反復提醒。

在探索長度守恒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兩種操作:一種是進行比較,了解長度的相對性。再就是將同樣長度的物體,改變他們的擺放位置、改變形狀,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結論,相同長度的兩根繩子,不管他們的位置和形狀如何改變,他們的長度始終是一樣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想給予幼兒的太多,但是,卻適得其反,讓幼兒對兩個概念“相對性、守恒”認識的都不夠深入,其實,在這里,教師可以完全捉住一點,進行的再深入一點,可能會更好。

在最后幼兒的操作練習中,教師為幼兒設計了操作材料,教師給幼兒的是標記圖,讓幼兒根據標記找到實物進行比較,但是,因為標記圖設計的可能不是非常合理,給幼兒造成了混淆,讓幼兒以為就是直接比較標記圖,這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整個活動設計與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自己對守恒的概念沒有完全的理解,并且在一次活動中,想給予幼兒的東西太多,其實,教師可以完全抓住守恒這一點,設計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就完全可以了,本次活動其實重點是認識量的守恒,但在真正的教學中,比較的成分卻占了大半。有點本末倒置。

教師的成長是在不停的實踐與反思中實現(xiàn)的,相信通過本次活動,我對大班量的守恒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在以后的再次實踐中,發(fā)揚憂點,改進本次活動中的不足。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二十一

教師在備課中經歷了學習新課標,探討新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自制電腦課件等艱辛的過程。經過半個月的準備,實際教學中“表演”成功,收獲很大,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本節(jié)課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鞏固應用,體驗成功—開放訓練,拓展思維—小結反思,布置作業(yè)。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集中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fā)學習動機。探討有理數減法法則時,學生經歷了利用舊知計算溫差,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總結、驗證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發(fā)展學生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師生共議例題,兩輪比賽,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有理數減法法則。趣味數學題的設計,培養(yǎng)多向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學生參與設計精美的鐘表時熱情十分高漲,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利用數學知識有服務于生活。作業(yè)“超市”,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反思小結,濃縮知識要點,達到三維教學目標的融合。

通過本節(jié)課,使我深深感悟到實施新課標,必須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活動來看,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形式看,學生口答,筆答,搶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好朋友間探究等形式多種多樣,氣氛活躍,積極性高。比較充分的體現(xiàn)課堂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回顧平時教學,雖然有了新的教學理念,但實際教學中卻經常不知所措。今后應繼續(xù)鉆研,不斷探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數學課課后反思篇二十二

《列代數式》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教材沒有單獨編排,只是在習題中滲透。這是一個課時,主要讓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及某些數變化規(guī)律。

這部分內容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重過程體驗,同時在過程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能力?!稊祵W新課程標解讀》中關于“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這樣一段闡述:“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學生‘懂’了,也不是學生‘會’了,而是學生自己‘悟’出道理、規(guī)律和思考方法??”所以我想有必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回答時暴露其思維過程。

我是這樣導入的:

片段1:

1、嘗試當一回詞作家;下面是一首歌詞,你能把這首歌詞補充完整嗎?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設計意圖:這首兒歌反映了青蛙的只數和青蛙的嘴數、腿數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后它們之間的關系更簡明了,通過兒歌,促進了這次探究活動,加深了規(guī)律性的認識,既復習了上節(jié)用字母表示數的內容,又有利于引起這節(jié)課的引入。

師順勢利導: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數量關系,都可以用數學式子來表示,下面請大家來做一做。

2、填空:

(1)某種瓜子的單價為16元/千克,則n千克需要_____元;

(2)小剛上學步行速度為5千米/小時,若小剛到學校的路程為s千米,則他上學需____小時。

(3)鋼筆每枝a元,鉛筆每枝b元,買2支鋼筆和3支鉛筆共需_______元。答案:16n、、(2a+3b)。

設計意圖:借助于一些學生熟悉的用字母表示數的實例,讓學生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同時為引入代數式的概念作準備。

數學教學應不斷提供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才能有利于理解和讓學生感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簡潔美的享受,如座位安排中有一定的規(guī)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中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提供了素材。

這一節(jié)課當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說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體現(xiàn)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極大的調動思維活動,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都沉浸在數學的簡潔美當中,感悟著各種有規(guī)律的數學簡潔美。

無論是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還是課外作業(yè)的安排上,我都重視知識的產生過程,關注人的發(fā)展,意到個體間的差異,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著各自的數學體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46964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