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僅是對書中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的評價,更是對作者思想觀點、情感表達的思考和解讀。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思考作品對我們的觸動和影響。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寫讀后感時要有主題句和段落結(jié)構(gòu)的規(guī)劃,以保證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一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jīng)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fā)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年度人物季羨林老先生的嘉獎詞。也許沒有人會對這位國寶級大師不曾耳聞,正如嘉獎詞中所說的一樣,不僅是道德文章實然反映了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歷程,更在于季老璞玉般的良知與品格,即使在最困難時也不曾丟掉自己的良知。
《牛棚雜憶》是一本用血和淚寫出的回憶錄,它真實還原了歷史詳情,極盡刻畫了人物本真。1992年,81歲高齡的季老成書《牛棚雜憶》。一生從不講假話的他用最樸實的文筆將一段歷史走向與人物悲慘娓娓道來,寫出了寬容胸襟,寫盡了人性惡善。我們無法在這本書中獲取多數(shù)事件活動的主角,因為秉著寬宏之心,季老不愿將他們的身份訴控于世。懷著虔誠與悲痛之心,季老深情追憶了在他人生歷程中起著至要影響的先師儕輩。在望九之年,回憶老友莫不是一件凄涼之事,但成書緣由卻又飽含無奈:一是鮮有人下筆忠實記錄這段歷史,二是寥有寫者仍未寫盡深思,讓人抱憾。于是,即便寒涼,也要出于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欲免后人再遭禍亂的虔心,為后輩留下真實的歷史,以示警予。
本書前半部分寫關(guān)于”“記憶,后記則是關(guān)于大師追憶。季老是幽默的。他以自嘲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將”“時所遭受的苦痛折磨詳盡寫來:”噴氣式“的懲罰手段,看不上眼的”家常便飯“,只打二三十分的批斗水平……在人生大悲、毫無光明之際,仍保持最純正的樂觀,不禁讓人感嘆感喟。人性的真實展現(xiàn)是本書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筆。有掌權(quán)北大、無法無天的”老佛爺“,有先前尊賢禮讓、敬師如父,在革命浪潮中實則道貌岸然、為虎作倀的某君,有恪守尊嚴不惜自我了斷的大師,也有在困難之際不吝幫扶的老教授……是啊,只有在最艱辛的人生拐點,才能明辯人鬼。想到季老在無論難易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都竭力提攜后輩,嚴謹治學,捍衛(wèi)良知,兩端相較,不盡唏噓。
季老的虔誠同他的真誠一樣出名。晚年,他懷著無比虔誠的心追悼了在求學治學路上給予他提攜和幫助的人。這些知識分子中幾乎全是名貫中西的'國學大師:胡適之,陳寅恪,馮友蘭,許國璋,臧克家等。這些大家們不但學識淵博,著作等身,更重要的是不吝幫助真正有才華的后輩擔當重任,給予肯定。比如對于剛從德國學成歸來的季羨林經(jīng)胡適先生引薦,陳寅恪等三位國學泰斗同意,得以在北大執(zhí)教。按當時的規(guī)矩,獲博士學位留學歸來的新師至多成為副教授,但僅一年多的時間后,陳老先生就通知季羨林擔任正教授兼系主任。這種不將傳統(tǒng)教條奉為圭臬而力促中國學術(shù)界發(fā)展的精神在今天始終有深遠的借鑒意義。無疑,也正因此才成就了像季老一樣一代又一代的大師。
在這樣一段特殊的歷史洪流中,人們慣常不能忘卻的想必應(yīng)是癡癲瘋狂的一代人,那顯然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不二標識。而當所有人都在向重獲尊嚴與自由的”復(fù)出者們“行注目禮的時候,又漸淡忘了在歷史考驗中選擇站在另一邊的人。歷史沒有對錯,逃避與自我安慰才是民族的痛結(jié)。于是,有年屆七旬的陳毅元帥三子陳小魯主動站出來為四十多年前的錯行道歉,”低下了高貴的頭“。他的真誠與勇氣或許是關(guān)于”罪與罰“的最好注腳。是什么能讓”紅二代"主動站出來呢,也許是出于對生命的敬畏,也許是由于歷史的使命感。不過,這些都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歷史始終是一面鏡子。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二
冰心兩個字對小朋友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冰心奶奶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那她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我也是讀了她的冰心散文集中的《童年雜憶》才知道的呢!
冰心奶奶在文中說道她的童年中有這樣幾個重要的成長歷程:讀書——我的另一個名字——父親的野孩子——煙臺是我們的。
她的童年是那么的令她向往,現(xiàn)在她年紀大了,而這時身體休息下來,思想?yún)s繁忙了起來,回憶的潮水一層又一層的卷來,又一層又一層的退去。在退去的時候,平坦而光滑的沙灘上,就留下了許多海藻、貝殼和海潮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則是童年時代最深刻清晰的往事。
我覺得我的童年是快樂的,開朗的,健康的,該得到的愛,我都已得到了。我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地幫助我的思想往健康里成長,有了健康的思想,使我相信人類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在螺旋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轉(zhuǎn)的,但我們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來克制外來的侵襲。
讀了煙臺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對煙臺的深厚感情。當她從她父親口中知道,威海衛(wèi),大連,青島都不是我們的了,早已被外國人給侵占了,只有煙臺,只有煙臺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一個不凍港之后,冰心奶奶感到很憤怒,我讀了之后也對那些占領(lǐng)我們中國土地的人感到憎恨。
但幸好,感謝天,我們現(xiàn)在的健康空氣,并沒有污染,并沒有因為一些不法分子的存在而被污染。我希望這愛和健康的氣息,能夠永遠保持下去。瞧,小學生青年們在車上看到老人會讓座,寧可自己吃力的站著,也要讓老人們感到舒適;人們看一些盲人在過馬路的時候會馬上放下手里的活,去幫助那些盲人過馬路。
我們的童年是在一個美麗和諧的社會中的,家家和和睦睦,人人互敬互愛,我們的童年是快樂,是自由的,雖然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強制的讓孩子學這學那,星期天也沒個空閑,總是把自己的期望把自己沒完成的心愿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們感到壓力十分大,就快承受不了了,還讓孩子們報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雜七雜八合起來有一大堆。但是,假如我們的童年是一張彩色的紙,完好的被保存起來,那么他們的童年就會是一張灰色的紙破爛不堪,甚至還被丟棄。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燦爛的,我們的童年有蔚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碧綠的小草,五彩的花兒,還有碧波粼粼的小池塘,是多么令人向往。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三
從一個王朝的背影,能窺見清的興衰;站在流放者的土地,一個人跡罕至卻學者薈萃的蠻荒之地便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還有東坡的突圍,還有那脆弱的都城、千年的庭院、對山西的誤解,以及作者體現(xiàn)出來的那種淡淡的鄉(xiāng)愁……聆聽著天涯故事,吟唱著蘇軾的《赤壁懷古》,仿佛看到科舉的“一種遠年的浪漫,一種理性的構(gòu)想”;于亂世中響起的《廣陵散》,揭開的是歷史上神秘的一角,展現(xiàn)的是文化中的不羈;還有那暗角,那小人的天地,充斥了罪惡和陰險,偏離了正義與高尚。但這類人,是每一段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歷史是精彩的,又是無奈的。
也許,讀過他的書,才能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化。
有人說,余不是學者,但他用的是學者式的思維;他不是作家,但是他的文章誰都能看懂。
一杯清茶,手中書卷,秋雨散文,韻味無窮——大概,這是最愜意的事了吧。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四
各位朋友,建議大家讀讀季羨林的《牛棚雜憶》,里面記載了““時期的種種現(xiàn)象,能讓我們跟好的了解這一段歷史,并且對日后的人生定位有一定的正面的影響。以免辜負季老先生給后人留下的一番美意。
在讀《牛棚雜憶》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倘若自己處于如當時這么一個環(huán)境當中,我會是被迫害的那一類人還是迫害別人的那一類呢?這很難說得清楚,即使說出來了,那也無從證明,因為沒有人會希望再次發(fā)生這樣的災(zāi)難,來證明一下這個問題。
雖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從書中我們應(yīng)該要認識到一些問題,然后來個自我反思,看看自己身上存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具體說來,我總結(jié)了幾點:
首先、切勿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這是一個大多數(shù)人在幼兒園或是小學時就經(jīng)常聽老師說的道理。怎么這么一個基本的做人道理、價值觀取向竟然曾被一個民族集體遺忘呢?季羨林先生在書中說,時候的批斗對于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只是滿足一下那種人身上的以折磨別人為樂的劣根性而已。那時的批斗根本上不存在什么“正義感”和個人憎惡的情感,而在我的記憶中,確實也親眼見過在這種劣根性的驅(qū)使下,整個村子的人吧一條生命活活毀滅的事件。我也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小偷就在群眾的毒打下奄奄一息,最后死去。當時我還很小,不明白為什么整個村子的人都打得那么的起勁,那么的滿足,開心。甚至婦女們還在一邊吶喊助威。我只是想難道他們就真的這么有正義感,為那個被偷東西的人出一口氣其實那小偷確實最不至此。后來才慢慢的發(fā)現(xiàn),有份教訓小偷的人當中,不乏是被偷的那戶人家的仇人,其余的大多數(shù)也沒有什么正義感,大家都只是以此為樂而已。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事實,不正好是風氣嗎?這樣,你還能不承認人“性本惡”的事實嗎?一個人一旦缺乏向善的教育,他必定會是一個壞人,但這還不足以證明“性本惡”,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如時期的很多北大學子,甚至是教授,只要有機會,就干出革的各式各樣禽獸不如的批斗惡行,那難道還不足以證明“性本惡”這一結(jié)論嗎?足矣!而那些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人,如在我們同學或是朋友當中,那些經(jīng)常為能夠貶低他人,抬高自己而滿足或感到神氣的人,如果重現(xiàn)人間,大有可能成為“革命小將”,“紅衛(wèi)兵”一類的人,對這樣的人,我們要慎防之,因為這樣的人要么就是偽君子,要么就是蠢貨一個,很容易為人所利用。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為數(shù)不少。所以我們要時刻記住一句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順便也說說,那些見到領(lǐng)導就渾身發(fā)熱,打心里大喊一聲“哇!某某領(lǐng)導來了”,這樣的人,在當時肯定也為發(fā)動“”出來不少力,在今天的社會,倘若氣候合適,也將是一群為虎作倀的人。
其次,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也許,那種人身上的以折磨別人為樂的劣根性事一種世界性的劣根,在其他國家也存在。但是,為什么在向美國那樣的西方國家就沒有發(fā)生過像那樣的大災(zāi)難呢?至少在近一百年來沒有發(fā)生過那是因為制度上的問題。美國的三權(quán)分立制度首先杜絕了權(quán)利過于集中的現(xiàn)象,同時也杜絕了個人崇拜現(xiàn)象。我們再看看幾個國家過去發(fā)生過的種種自己創(chuàng)造的災(zāi)難,我們也能略見一斑,如前蘇聯(lián)的“大清洗”運動,還有柬埔寨的“紅色高棉”運動,這些事件在殘忍和手法上,皆與“”同出一轍。而這些災(zāi)難得以發(fā)生的原因皆是因為制度上的不健全。
當然,這是大方面的問題,以我的見識淺陋,沒有資格多說,我想說的是,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做人一定要為自己設(shè)一條底線,并且堅定的執(zhí)行。一旦有人吩咐你觸及這條底線,無論他是誰,你都應(yīng)該拒絕。必須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能越雷池一步,不然,你便會陷入無底的深淵,永生不得安寧。在季羨林今時今日的地位和名譽面前,那些曾經(jīng)迫害過他的人難道就能若無其事的安然活著嗎?他們要么繼續(xù)的喪盡天良下去,倘若他們還有那么一點良心,那肯定會日日夜夜的忍受著自己良心的責備而不得安生。我記得教我的一位教授曾經(jīng)對我們說過,90后的年輕人當中有許多人因為生于國家思想最為封閉的時候,使其身上有著一種極左的東西,而自己又全然無知,這就很容易把自己毀掉自己的人生。這種極左的東西就如當日時期“革命小將”和“紅衛(wèi)兵”一樣,只要有人指使,什么壞事都敢做。
季先生在書中還說到,其實即使是在今天還沒有真正結(jié)束。確實如此,而的某些極左思想在新時期里得以改頭換面,正在侵蝕我們的社會,我們的青年。如當日的“革命小將”為討好領(lǐng)導而瘋狂,今天很多人卻為了金錢而瘋狂而在社會制度還遠沒有得以完善的今天,我們除了相信黨和國家外,還應(yīng)該去了解這一事實,以免災(zāi)難重現(xiàn)人間,貽害蒼生。所以,列位看官,請抽時間讀讀《牛棚雜憶》吧。
也只方便說到這里了。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五
如果不是因為作業(yè),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讀到這本書,了解到更多關(guān)于的事,而我以前只是在歷史書上了解到一些皮毛,只有結(jié)果,沒有細節(jié),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去關(guān)注。所以,這次很難得的想感謝作業(yè)。
這本書的文筆如此通俗易懂,讓我覺得很意外,想到書的封皮內(nèi)側(cè)對于季羨林先生的簡短介紹,他的一生精通12國語言,是中國語言學會的會長,也是文學界的泰斗,他完全有能力把這本書寫得高深文雅,盡情彰顯語言文學大師的深厚功底。可他卻沒有,反而盡其所能將其寫得簡單通俗,甚至用幽默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講述自己與“棚友們”在中所遭受的殘酷迫害,而這種幽默詼諧反而讓我感到更加悲憤,更加心痛。回過頭想,季老之所以用如此通俗易懂的文字展示自己血一樣的經(jīng)歷,就是希望讓我輩子孫吸取歷史的教訓,不要讓歷史重演,不要再“干出同樣殘暴的蠢事”吧。
“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我能夠活著把它寫出來,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是我留給后代的最佳禮品。愿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向人間吧。它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fù),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它帶去的是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一片赤誠?!?/p>
這是書的扉頁上季老寫的祝詞,讀來讓人感動不已,尤其是在讀完全書后再來讀這篇祝詞,更感動于他的寬容,他的善良,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一個人在遭受了那么多難以忍受的痛苦之后竟還能以此般心態(tài)贈送祝福,我想如果是我,恐怕真的很難做到。
“中國古代的哲人強調(diào)人禽之辨。他們的意見當然是,人高于禽獸??墒窃谶@方面,我還是同意魯迅的意見的。他說,動物在吃人或其他動物時,張嘴就吃,決不會像人這樣,先講上一通大道理,反復(fù)解釋你為什么必須被吃,而吃人者又有多少偉大的道理,必須吃人。”
這是一段很精辟的話,我們?nèi)祟惪傂Q自己高于禽獸,可有沒有想過自己做的事是否是一個人類該做會做的事呢?當時那些新北大公社的“人”,那些視人命如草芥的人,那些以折磨別人為享受的人,完全還不如禽獸呢。就像季老所說,“人們有時候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為它餓。它不會說謊,不會耍刁,決不會先講上一大篇必須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灑灑,然后才張嘴吃人。而人則不然”。人啊,真應(yīng)該好好反省反省了。
雖然并沒有親眼看到過中殘忍的折磨之法,但僅從季老的敘述中我都忍不住心驚?!懊恳粋€‘鬼’被壓上高臺,喊上一陣口號,然后一腳把‘鬼’踹下臺去?!怼瘋儽凰さ脮烆^轉(zhuǎn)向,從地上泥土中爬起來,一瘸一拐,逃回家去。連六七十歲的老教授和躺在床上的病人,只要被戴上‘鬼’的帽子,也毫無例外的被拖去批斗。他們無法走路,就用抬筐抬去,躺在斗鬼臺上,挨上一頓臭罵,臨了也是一腳踹下高臺,再用抬筐抬回家去?!薄坝幸晃晃髡Z系的歸國華僑教授,年齡早過了花甲,而且有重病在身,躺在床上起不來。不知道是用什么東西把他也弄到黑幫大院里來。他行將就木,根本不能勞動,連吃飯都起不來。就讓他躺在床上“改造”。他住的房子門外就是晚間訓話“罪犯”們排隊的地方。每次點名,他都能聽見自己的名字。此時就從屋中木板上傳出來一聲:“到!”聲音微弱、顫抖、蒼老、凄涼。我每次都想哭上一場。這聲音震動了我的靈魂!”
我不知道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目睹發(fā)生在身邊的這些事,我是否還會像季老一樣有勇氣活下去,更別說還能以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自己的生活。還有文中提到的西語系的歸國華僑教授,他的那聲“到”,震動了季老的靈魂,而那些稱別人為牛鬼蛇神的所謂的人,卻麻木不仁,我不知道他們怎么忍心做出這些事,也許,這是人類的劣根性,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別人的痛苦已變成他們的快樂源泉,折磨別人于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杀撵`魂!
經(jīng)歷過人間地獄的季老,心中應(yīng)該是仇恨的吧。可他還是把仇恨放下了,反而用了調(diào)笑的語氣描述了當時自己面對某一場小型批斗會的感受,“我現(xiàn)在在被批斗方面好比在老君八卦爐中鍛煉過的孫大圣,大世面見得多了,小小不然的我還真看不上眼。這次批斗就是如此。規(guī)模不大,口號聲不夠響,也沒有拳打腳踢,只坐了半個噴氣式。對我來說,這簡直只能算是一個‘小品’,很不過癮,我頗有失望之感?!偲饋砜此讲桓摺绻医o這次批斗打一個分數(shù)的話,我只能給打二三十分,離開及格還有一大截子?!泵髅魇悄敲摧p松地口吻,明明是當笑話一樣講出來的事,我卻笑不出來,也哭不出來,心中波瀾難以用語言形容,只是覺得心中郁結(jié),想找一塊東西狠狠地咬下去,以把心中不知名的情緒發(fā)泄出來。不知道季老把自己的痛苦用幽默的筆調(diào)寫出來的時候,是怎樣一種心境,會不會有姬昌食子的感覺。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前后對比讓我印象很深刻,“我看到德國人,至少是一部分人,見面時竟然喊:‘--萬歲!’覺得異??尚?,難以理解。我認識的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德國姑娘,美貌非凡。有一次她竟然對我說:‘如果我能同--生一個孩子,那將是我畢生最大的光榮!’我聽了真是大吃一驚,覺得實在是匪夷所思。我有一個潛臺詞:我們中國人聰明,決不會干這樣的蠢事?!比欢瑑H僅時隔三年,在解放初期中國,也發(fā)生著幾乎一樣事,“一轉(zhuǎn)過三座門,看到領(lǐng)袖了,于是在數(shù)千人的隊伍中立即爆發(fā)出震天動地的‘萬歲’聲。。。。。。大概因為我在這方面智商特高,過了沒有多久,我就喊得高昂,熱情,仿佛是發(fā)自靈魂深處的最強音。我完完全全拜倒在領(lǐng)袖腳下了?!边B季老那個時候都有了這樣的轉(zhuǎn)變,可見那時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氛圍中對領(lǐng)袖的盲目崇拜有多濃厚了。雖然這其中飽含著大家對祖國的熱愛,但這樣過熱的盲目崇拜,對于的爆發(fā),難道沒有一點責任嗎?人,不能盲從。
我想,季老是誠實的,他完全沒有掩飾自己在“”期間對“”和“反右”的錯誤認識,同時先生的寬容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襟懷也處處可以看到?!拔易约涸诒淮虻谩环鸪鍪?,二佛升天’的時候還虔信‘’的正確性,我焉敢苛求于別人呢?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是被害者,只是所處的地位不同而已。就由于這些想法,我才沒有進行報復(fù)?!痹凇巴庹{(diào)”的時候,季先生受到來自山東“外調(diào)”人員的粗暴對待,而這時季先生想到的卻是別人,他寫到:“我在被折磨得筋疲力盡之余,想到的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那位朋友:‘碰到這樣蠻橫粗野沒有一點人味的家伙,你的日子真夠嗆呀!’”
從很多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一件事,人性的“洪水”如果不能受到法律“大堤”的規(guī)范必將泛濫成災(zāi)傷及無辜。人性,如果只是僅有道德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法律的強制規(guī)范,“”中政法機關(guān)被破壞,沒有法律沒有制度沒有秩序,加之盲目的趨同,所以人性中最丑惡的一面肆無忌憚的表現(xiàn)出來。法律,雖然無情,但也是保護人民的有情之物。
這本《牛棚雜憶》,除了揭露了中一系列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知識分子所遭受的一系列非人的待遇之外,還有很多給我們給當政者以警醒的地方。很清楚的記得這樣幾句話,“‘為人民服務(wù)’幾個字,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好像只要寫上這五個字,為人民服務(wù)的工作就已完成。至于服不服務(wù),那是極其次要的事情了?!边@不正諷刺了當今一些政府官員政府工作者嗎?口口聲聲說著是人民的公仆,拿著人民的勞動果實,吞食著人民的血汗,對人民的事情能拖就拖,態(tài)度傲慢惡劣,敷衍了事,估計早已將為人民服務(wù)拋在腦后了,在他們的心目中,恐怕早就不是為人民服務(wù),而是人民為他們服務(wù)了吧。
雖然,可怕的已經(jīng)過去,但是,若我們不吸取歷史的教訓,歷史是否會重演也未可知。畢竟,正如季老所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偏向遺忘的民族。泱泱歷史長河中的苦難太多,唯有遺忘是成本最低的求生之道,似乎忘記昨天的苦難,明日的陽光依然燦爛。殊不知,在我們的先輩們付出無數(shù)次無法計量的慘痛代價換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也在我們無數(shù)次習慣性的遺忘中灰飛煙滅,于是很多時候歷史便可悲可笑的重復(fù)上演著那出破爛不堪的舞臺劇,無非換撥人、換個時代。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嗎?而,卻又漸漸變成我們又一個選擇性遺忘的歷史教訓。
我們不該再遺忘了!
季老的書雖然只能管中窺豹,但它是一束指引我們的明光,我們應(yīng)該跟著這束好不容易透出的光不斷向前。既然歷史慘痛無比,我們更要總結(jié)反省,我們不能讓歷史因為我們健忘而重演。我想,這也是季老寫這本書的真正用意吧。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六
讀了季羨林的《牛棚雜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驚訝于書中對時期紅衛(wèi)兵等種.種批斗,迫害等惡劣行徑,作者用嘲諷幽默調(diào)侃式的話語對自己在中的經(jīng)歷,自己親身受的災(zāi)難寫了出來,將事情的原委和盤托出,對自己如何讓受迫害,被批斗,到抄家,乃至后來接受勞動改造,都作了一個全面而真實的描述,娓娓道來,雖然已經(jīng)過去,但我們透過作者的文字,可以看到一顆在滴血的心,往事不堪回首,季老卻將自己的傷疤再次展現(xiàn)出來,目的就是季老深知真正的傷痕還深深埋在許多人的心中,沒有表露出來,他期待著當事人有朝一日會表露出來,希望子孫將會從中吸取應(yīng)有的教訓,不會干出同樣殘暴的蠢事,希望給予人民一些教育意義,特別是我們后世子孫的教育意義。這是一種怎樣的民族精神與氣節(jié)。
我們這一代人,生于祖國日益走向繁榮昌盛的年代,對的了解也僅僅止于教科書中的大致描述,我們對,畢竟自己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因此提及,我們也僅僅知道十年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并且知道這損失主要是經(jīng)濟損失,使我們的經(jīng)濟停滯。這就是此前我對的認識與印象。直到讀了《牛棚雜憶》,我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全面的了解,從季老的描述中,我仿佛能感受到老一代知識分子在中的心境,他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許多人走投無路,就此離去,“自絕于人民”了。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慘痛的教訓留給人們的不應(yīng)該僅僅是傷疤,傷疤終究會愈合,但是如果沒能從慘痛中汲取教訓,而只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話,那么終有一天,歷史還會上演,悲劇還會發(fā)生。在中國發(fā)生這樣一場浩劫,這樣一場歷史性的災(zāi)難,是絕非偶然的。它不簡單地是哪一個人的問題,也不簡單地是哪一批人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場災(zāi)難是注定要降臨到中國的頭頂上的。之所以發(fā)生,并且以如此野蠻,如此駭人聽聞的方式發(fā)生,有其深刻的中國國情上的、文化上的與制度上的根源。不在這些方面做出反思和反省,不吸取使國家陷入災(zāi)難的深淵的嚴重教訓,并在文化上、制度上、國情上作出相應(yīng)的變革,這種災(zāi)難還是可能在哪一天重新降臨到中國人民的頭上的。其實,在六十年代的發(fā)生之前,五十年代的反右運動,大躍進運動,也是災(zāi)難性的,其直接后果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饑荒(所謂的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成千上萬的人。上述的災(zāi)難可以說是的先兆。由于我們對這些災(zāi)難沒有作出深刻的反思,于是便有了十年這樣一場更大規(guī)模、持續(xù)時間更長、使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更深沉的空前浩劫。假如我們時至今日,還不能對作出深刻反思,的歷史總有一天會重演。
我們應(yīng)該吸取教訓,因為“十年浩劫”是總結(jié)教訓的千載一時的好機會,是億金難買的“反面教員”。從這一個“教員”那里,我們能夠獲得非常非常多的反面的教訓;把教訓一轉(zhuǎn)化,就能成為正面的經(jīng)驗。無論是教訓還是經(jīng)驗,對我們進一步建設(shè)我們偉大的祖國,都是非常有用的。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七
《山居歲月》是美國的珍·克雷赫德·喬治寫的,圖畫是姚曉佳畫的,文字是傅蓓蒂翻譯的`。
這篇文章主要寫一個名叫山姆·葛博利的小男孩只用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和40元錢在山上生活的故事。
我喜歡文中的山姆。他機智勇敢,僅靠小刀、繩索、斧頭和40元就可以在山上生活。他只是一個小男孩,但他就可以訓練獵鷹。利用書上的知識,就能在山上建造自己的住所。
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視,里面講的是有一些探險家在挑戰(zhàn)極限,去荒蕪人煙的島嶼上生存四天。他們的情況比山姆更壞,什么都沒有。但是他們靠這種堅強的毅力成功啦!成功啦!我太佩服山姆·葛博利和那些探險家了。
讀完《山居歲月》這本書讓我知道好奇心嘗試的重要,如果沒有這些,就會度過一個干枯無聊的童年。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八
《山居歲月》的作者是美國作家珍克雷赫德喬治所寫,此書獲得了紐伯瑞銀獎,另一本她寫的《狼女朱莉》獲得了紐伯瑞金獎。
《山居歲月》寫的是一名紐約男孩山姆葛博禮在五月的一天離開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尋找曾祖父的葛博禮牧場,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一些打火石和鋼片是他這次出走的所有準備。在野外生存時,山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危險,他遇到了采草莓的婦人,他被人們當成了野人上了報紙……這次的野外生存對于山姆來說并不是一次短暫的旅行,跟隨著山姆的腳步,我們知道了各種各樣的野外知識。
我喜歡書里的山姆,因為他有一顆勇敢、智慧的心,歷經(jīng)磨難的他因此擁有了一些常人沒有的好品質(zhì),所以我喜歡他。
這本書像是一位探險家,教了我要獨立生活,不依賴別人,我還學到了許許多多的野外生存知識。
我一定要做一位勇敢、有智慧的小學生。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九
“冰心”兩個字對小朋友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冰心奶奶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那她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我也是讀了她的冰心散文集中的《童年雜憶》才知道的呢!
冰心奶奶在文中說道她的童年中有這樣幾個重要的成長歷程:讀書,“我”的另一個名字,父親的“野”孩子,煙臺是我們的……她的童年是那么的令她向往,現(xiàn)在她年紀大了而這時,身體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憶的潮水,一層又一層的卷來,又一層又一層的退去,在退去的時候,平坦而光滑的沙灘上,就留下了許多海藻、貝殼和海潮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則是童年時代最深刻清晰的往事。
我覺得我的童年是快樂的,開朗的,健康的,該得到的愛,我都已得到了。我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地幫助我的思想往健康里成長,有了健康的思想,使我相信人類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在螺旋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轉(zhuǎn)的,但我們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來克制外來的侵襲。
讀了“煙臺是我們的”這一段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對煙臺的深厚感情。當她從她父親口中知道,威海衛(wèi),大連,青島……都不是我們的了,早已被外國人給侵占了,只有煙臺,只有煙臺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一個不凍港之后,冰心奶奶感到很憤怒,我讀了之后也對那些占領(lǐng)我們中國土地的人感到憎恨。
但幸好,感謝天,我們現(xiàn)在的健康空氣,并沒有污染,并沒有因為一些不法分子的存在而被污染。我希望這愛和健康的氣息,能夠永遠保持下去。
現(xiàn)在的社會是美好的,瞧,小學生青年們在車上看到老人會讓座,寧可自己吃力的站著,也要讓老人們感到舒適。
現(xiàn)在的社會是美好的,瞧,人們看一些盲人在過馬路的時候會馬上放下手里的活,去幫助那些盲人過馬路。
……。
我們的童年是在一個美麗和諧的社會中的,家家和和睦睦,人人互敬互愛,我們的童年是快樂,是自由的,雖然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強制的讓孩子學這學那,星期天也沒個空閑,總是把自己的期望把自己沒完成的心愿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們感到壓力十分大,就快承受不了了,還讓孩子們報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雜七雜八合起來有一大堆,他們的童年是辛苦的勞累的。假如我們的童年是一張彩色的紙,完好的被保存起來,那么他們的童年就會是一張灰色的紙破爛不堪還被丟棄。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燦爛的,我們的童年有蔚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碧綠的小草,五彩的花兒,還有碧波粼粼的小池塘,是多么令人向往。
?。∥覑畚业耐?,讓我們大家一起攜手呼吁童年,暢想童年。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您!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
“冰心”兩個字對小朋友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冰心奶奶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快樂的童年,那她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我也是讀了她的冰心散文集中的《童年雜憶》才知道的呢!
冰心奶奶在文中說道她的童年中有這樣幾個重要的成長歷程:讀書,“我”的另一個名字,父親的“野”孩子,煙臺是我們的……她的童年是那么的令她向往,現(xiàn)在她年紀大了而這時,身體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憶的潮水,一層又一層的卷來,又一層又一層的退去,在退去的時候,平坦而光滑的沙灘上,就留下了許多海藻、貝殼和海潮的痕跡!絕這些痕跡則是童年時代最深刻清晰的往事。
我覺得我的童年是快樂的,開朗的,健康的,該得到的愛,我都已得到了。我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地幫助我的思想往健康里成長,有了健康的思想,使我相信人類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在螺旋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轉(zhuǎn)的,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來克制外來的侵襲。
玖了“煙臺是我們的”這一段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對煙臺的深厚感情。當她從她父親口中知道,威海衛(wèi),大連,青島……都不是我們的了,早已被外國人給侵占了,只有煙臺,只有煙臺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一個不凍港之后,冰心奶奶感到很憤怒,我讀了之后也對那些占領(lǐng)我們中國土地的人感到憎恨。但是幸好,感謝天,我們現(xiàn)在的健康空氣,并沒有污染,并沒有因為一些不法分子的存在而被污染。我希望這愛和健康的氣息,能永遠保持下去。
現(xiàn)在的社會是美好的,瞧,小學生青年們在車上看到老人會讓座,寧可自己吃力的站著,也要讓老人們感到舒適。
我們的童年是在一個美麗和諧的社會中的,家家和和睦睦,人人互敬互愛,我們的童年是快樂,是自由的,雖然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強制的.讓孩子學這學那,星期天也沒個空閑,總是把自己的期望把自己沒完成的心愿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們感到壓力十分大,就快承受不了了,還讓孩子們報這個興趣班那個興趣班,雜七雜八合起來有一大堆,他們的童年是辛苦的勞累的。假如我們的童年是一張彩色的紙,完好的被保存起來,那么他們的童年就會是一張灰色的紙破爛不堪還被丟棄。
我們的童年是美好的燦爛的,我們的童年有蔚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碧綠的小草,五彩的花兒,還有碧波粼粼的小池塘,是多么令人向往。
??!我愛我的童年,讓我們大家一起攜手呼吁童年,暢想童年。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一
最近讀了季羨林的《牛棚雜憶》,隨著季先生的筆尖感受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幾乎全中國的所有人都卷入了那個被稱為“革命”的運動,有一大批人受到了痛苦的折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被折磨致死,或者“自絕于人民”。雖然這樣多的人都親身經(jīng)歷過,并且這段歲月離現(xiàn)在并不久遠,可是由于一些現(xiàn)實原因,見諸于世的關(guān)于的資料并不多,以至于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在聽到“”這個詞的時候,會感覺到非常陌生,看到一些資料也感覺像是讀天方夜譚。
萬幸,有季羨林老先生這樣曾經(jīng)處在風口浪尖、親身經(jīng)歷過,并且有勇氣把這段歷史記述下來的人,才使得我們年經(jīng)人能夠真切地了解那段往事,并且使得我們能夠?qū)@場災(zāi)難進行反思,以期能夠避免類似的災(zāi)難再次發(fā)生。
季老先生在過去之后的十幾年里,一直在對這場人類浩劫進行反思。他總結(jié)道:“”既無文化又無革命,完全是一場人類浩劫,發(fā)生的所有事情無非就是“折磨人”三個字。(文字與原文可能有出入,大致意思如此)。
中,先是把人打倒,打倒的理由是什么呢?最多的兩個罪名是走資派和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所有的領(lǐng)導干部都是走資派(盡管極少數(shù)最高級別的領(lǐng)導除外,然而國家主席都不能幸免),所有的業(yè)務(wù)骨干都是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他們幾乎都被“紅衛(wèi)兵”打倒了。
什么是打倒呢?就是剝奪了你的一切權(quán)利,甚至生命的權(quán)利。被打倒的人,被紅衛(wèi)兵折磨致死或者殺死,是不用負任何法律責任的(那時候還有法律嗎?)。打倒之后就是折磨,各種各樣的折磨,“折磨”這是一個抽象的詞,被紅衛(wèi)兵演繹成各種具體的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版本。最為常用的就是“噴氣式”,讓被批斗的人站在講臺或凳子上,屈腿彎腰,兩只胳膊被扭到后面,在各種批斗、侮辱和怒罵聲中保持這個姿勢有時長達幾個小時,并且隨時都會有拳腳、嘴巴飛過來。這些被批斗的人中,有很多老年人,哪里吃得消,但是吃不消也得堅持,因為一旦倒下,便會被認為是態(tài)度惡劣或者故意搗亂,會換來更加惡毒的懲罰。
紅衛(wèi)兵們極盡發(fā)揮想象力,折磨人的招數(shù)也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季先生親眼看到一個被懲罰的人被命令在烈日下直望太陽,不許眨眼睛,眨眼就被打。這樣不是要把人的眼睛弄瞎嗎?他們打人,用的是自行車的鏈條,外面套一個皮套,打在人身上很重,但從外表看起來不會皮開肉綻。
顛覆了中國數(shù)千年來的文化積累,使一切法律、道德和規(guī)則都被顛覆,你可以打著革命的名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殺人也不用償命,在這種條件下,人性的惡的一面被激發(fā)出來,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折磨人”的快感,喪失人性地去折磨別人。雖然紅衛(wèi)兵們可能會說自己受到了洗腦,但是無論怎么說,當你冷酷的折磨人的時候,已經(jīng)喪失掉了人性。
如何避免類的悲劇不再發(fā)生,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人性中有惡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這可能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要想辦法讓人們只釋放善的一面,而不去激發(fā)惡的一面。這需要法律、道德、文化都多方面的約束。做善事,會得到內(nèi)心的安寧和大家的認可。而作惡事,一定會受到應(yīng)得的懲罰,使其不敢作惡。在這樣一種規(guī)則下,社會才會正常的運轉(zhuǎn)。
竊以為之所以能發(fā)生,也正是因為領(lǐng)導人憑借其超強的控制力顛覆了這個規(guī)則,使社會秩序變得雜亂無章,使社會發(fā)展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讀后感。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二
這本書太過于沉重,對于沒有經(jīng)歷過那段歷史的80后,除了以前聽過的只言片語,這本書算是徹底揭開了文革的面紗,我一直以來,知道文革二字,過于敏感,但是萬萬沒想到,經(jīng)歷過那段歷史摧殘的人,那簡直比人間煉獄還不如。
我無法想象季老先生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那段身心備受侮辱的歲月,更無法想象,當他生活工作恢復(fù)正常后,又是怎樣寫出這部血淚交錯的回憶錄!
整本書月調(diào)略帶調(diào)侃和戲謔,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摧殘,云淡風輕地描述了一遍,仿佛在寫別人的故事,甚至,我多么希望,這只是筆者想象出來的人物!!
人性本善?看完這本書,我真的只能說“人性本惡”。自殺的人不在少數(shù),活下來的人,即便之后被平反,也會產(chǎn)生自我懷疑。三觀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如果我經(jīng)歷了那樣的歲月,還能不能平心靜氣地回憶,能不能不報復(fù)那些心狠手辣折磨人的人。
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只希望這段歷史,真的能永永遠遠的成為一段歷史!希望那段歷史受過傷害的人,那些傷沒有白受!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三
前面,江峰同學與大家分享了季羨林大師的《談人生》,彼時,江峰同學是為響應(yīng)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組織的需要研讀的,滿滿的正能量。對于《牛棚雜憶》,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并用了三天時間讀完的。一段逝去的歷史,一段不忍回憶的紅色革命,季老用他手中的筆為我們做了別樣的回顧。
長達十年的,是中國人永遠無法繞去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這“是一場由領(lǐng)導者錯誤發(fā)動,被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zāi)難的內(nèi)亂”。事件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是它對中國人心靈等各方面造成的影響卻遠遠沒有停止,的影響己經(jīng)滲入到我們的民族記憶當中去。它像一個特征符號烙在中國的皮膚和軀體的深邃中,在西方人眼中如故宮、長城、京劇一樣,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征。那逝去的十年到底對中國、中國人民、中國的知識分子造成了怎樣的傷害?我們該如何看待或反思那一段歷史?這將是一個長久討論的話題。盡管結(jié)束后有了反思文學,傷痕文學等對認識的流派的著述,但是由受害者本人不夾雜感情色彩,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記錄下來的著述卻不多,季羨林大師在《牛棚雜憶》中以幽默甚至是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講述自己在“”中的不幸遭遇,未對轟轟烈烈的進行置評,卻對人性的善惡進行了剖析,以知識分子云集的北大為代表,管中窺豹,讓我們感受了知識分子斗知識分子的可怕,感受了那段歷史中的人性善惡。讀《牛棚雜憶》可以讓我們感受大師的寬闊胸懷、樂觀精神與真誠正直。
為后人還原那段真實的歷史。為什么要留下那段痛苦屈辱的記憶?季老在自序中寫到,我期待著有人會把自己親身受的災(zāi)難寫出來。一些元帥、許多老將軍,出生入死,戎馬半生,可以說是為人民立了功。一些國家領(lǐng)導人,也是一生革命,是人民的“功臣”。絕大部分的高級知識分子,著名作家和演員,大都是勤奮工作,赤誠護黨。所有這一些好人,都被莫名其妙地潑了一身污水,羅織罪名,無限上綱,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真不知是何居心。受害者心里難道會沒有憤懣嗎?為什么不抒一抒呢?我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然而到頭來卻是失望,沒有人肯動筆寫一寫,或者口述讓別人寫。我心里十分不解,萬分擔憂。這場空前的災(zāi)難,若不留下點記述,則我們的子孫將不會從中吸取應(yīng)有的教訓,將來氣候一旦適合,還會有人發(fā)瘋,干出同樣殘暴的蠢事。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今天的青年人,你若同他們談十年浩劫的災(zāi)難,他們往往吃驚地又疑惑地瞪大了眼睛,樣子是不相信,天底下竟能有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真正的傷痕還深深埋在許多人的心中,沒有表露出來。我期待著當事人有朝一日會表露出來。
苦等無果后,季老不再守株待兔,在結(jié)束十六年后,以八十一歲的高齡開始本書的著述。
苦難歷史沒有改變季老嫉惡如仇、寬容善良的本性。因為嫉惡如仇,季老沒有因為初期的事不關(guān)己而做一個逍遙自在的逍遙派,而是敢于仗義執(zhí)言。在暫時的逍遙中,冷眼旁觀,越看越覺得北大那一位炙手可熱的“老佛爺”倒行逆施,執(zhí)掌全校財政大權(quán),對力量微弱的對立派瘋狂鎮(zhèn)壓,甚至斷水斷電,縱容手下嘍啰用長矛刺殺校外來的中學生。季老拍案而起,毅然決然的參加了“老佛爺”對立面的那一派“革命組織”。季老是一個政治的“文盲”,不懂什么革命、路線、派系,只是為了正義,為了嫉惡,卷入了派系斗爭,最后被“老佛爺”的派系和自己的派系反復(fù)折磨,差一點賠上自己的性命。因為寬容善良,季老對在中曾經(jīng)迫害他、折磨他的學生、同事、接班人沒有寫出他的真實姓名,只是用張某、李某代替。
平實的敘述亦無法掩蓋那段歷史的殘酷。十年浩劫期間,所有的學校、機關(guān)、工廠、企業(yè),甚至一些部隊,都分成了對立的兩派,每一派都是“為我獨左”、“唯我獨尊”。任何一派都是打、砸、搶,甚至是殺人、放火,都是一丘之貉。中,因“派系”的原因,夫婦離婚者有之,父子反目者有之。因為,季老被他的同事、學生、接班人拉上批臺,被“游斗”、“觀禮”、被坐“噴氣式”。季老在書中說,耳光和腳踢,已習以為常,不以為忤。這一次不讓我坐噴氣式,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我真是感恩戴德了。脖子上的木牌越來越重,掛牌子的鐵絲越來越往肉里面扎,我處于半昏迷的狀態(tài)之中。我被他們像死狗一樣的拖著,我的鞋在水泥馬路和石頭上同地面摩擦,鞋的前頭已經(jīng)磨破、磨透……季老被學校、東語系、工人、不同的群體不斷的提審、批斗,拳打掌毆,被他的學生用裹著布的自行車鏈條狂抽……殘酷的十年,不忍直視。
季老在出版說明后有一首祝詞,摘取其中幾句,愿大家能理解季老的良苦用心,也讓我們能夠銘記那段歷史。“它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fù),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它帶去的是對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一片赤誠”。
希望歷史不會再重演,希望季老的良苦用心能被后人所銘記,希望殘酷的永遠成為記憶!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四
季羨林先生晚年,溫家寶總理曾經(jīng)五次前往看望,稱贊季先生敢說真話,“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
初識季老,緣于《月是故鄉(xiāng)明》一文?!懊總€人都有個故鄉(xiāng),人人的故鄉(xiāng)都有個月亮……”寥寥數(shù)語,道盡多少游子心酸。記得標題下面有些關(guān)于季老的簡短介紹?!拔膶W泰斗”“德高望重”是對季老最初的印象。直至后來讀《牛棚雜憶》。
說真話有多難?說自己受過的屈辱有多難?“文革”這個詞在我的腦海中就是一個單純的詞,再無其他內(nèi)涵,其中復(fù)雜無從知曉。在《牛棚雜憶》中讀來,如同跟著季老先生一起受了一遭般,不禁唏噓。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倍嗌傥娜四驮凇拔母铩钡拇輾埾嘛柺芮?,含恨自盡,好不容易熬過來的卻被磨盡了棱角,削平了傲骨,變得唯唯諾諾,如履薄冰,對于往事他們緘口不語,諱莫如深,將這些奇恥大辱帶入墳?zāi)埂<纠弦苍珞@弓之鳥,但經(jīng)過了長達16年的反思、觀察、困惑、期待之后,季老終于決定,將自己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飽蘸了血淚鐫刻在紙上,昭于世人,只是為了給后世子孫看看,從中吸取教訓,從歷史的泥潭中走出去,沒摻雜半點報復(fù)之心。讓人欽佩不已。讀“大批斗”章節(jié),我仿佛看到了蒼顏白發(fā)的季老,在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恍如一樹深秋的黃葉,雖拼命掙扎終抵不過肆虐的寒風,日漸凋零。直至翻到解放的章節(jié),沉痛的心情才得以稍稍緩解。
季老經(jīng)受了如此磨難之后,字里行間仍能瞧出談笑風生,幽默風趣的影子。在革命小將們抄家打砸的時候,在自己的心血頃刻被毀的時候,季老慶幸的是沒有把舊社會土匪綁票的做法全教之于學生,從而“得到了點好處”,他稱之是“失職”。苦不堪言的季老用“失職”來自嘲,筆下反復(fù)寫著“我的心在滴血”是何等悲楚,苦中作樂,苦不可耐……讀后記《憶往述懷》,又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有血有肉、親切和藹的老爺爺形象,對貓的寵愛,對二月蘭的贊美,對至親的懷念,讓人感受到人間平和的煙火氣息:文革雖讓季老歷盡磨難,卻讓親人的陪伴與守候顯得彌足珍貴。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人生若是可以選擇,誰不想順風順水,一路暢通呢??墒巧钸@條路本就變幻莫測,充滿挑戰(zhàn)。陸游有言“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蔽矣X得是對季老最好的寫照,無論形勢如何動蕩,前景多么渺茫,季老這樣的人就是中國的脊梁!有季老在,就有真話在,有真話,就有明確的方向。
掩卷,韻味悠長;再讀,感慨猶勝。感謝季老用血淚將這些記錄下來,與其說是一本雜憶,毋寧說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善和惡,美與丑,更可以從絕望中照見希望。
成長的旅途可能會遍布荊棘,但季老讓我相信,只要心有陽光,便無需畏懼風霜。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五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棚雜憶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直對季羨林老先生心生欽佩,欽佩他的才學,欽佩他所寫的書籍。我讀過季老先生的書不多,讓我最有感想的是《牛棚雜憶》這一本書。
《牛棚雜憶》是關(guān)于季老先生在文革x年的親身經(jīng)歷的一本回憶錄。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抄家”。大漢把季老先生夫婦和年近古稀的嬸母趕到廚房里,然后把家里能砸爛的就砸爛,能踢碎的'就踢碎,甚至熟悉季老先生的家的人還要樓下的鑰匙,為的就是把藏書統(tǒng)統(tǒng)破壞掉。
書中三句話讓我似乎感受到當時殘酷的氣氛:“…他們所向無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們愿意砸爛什么,就砸爛什么;他們愿意踢碎什么,就踢碎什么。…他們手足麻利,橫掃千軍如卷席。然而我的心在流血。”;“…小將們深謀遠慮,涓滴不漏。…庫里一切破壞情況,朗朗如在眼前。我的心在流血?!?/p>
在我們讀來,可能只是覺得很殘忍,那是因為我們不是生在那個年代,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只有在牛棚中生活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牛棚不僅是對人身體的折磨,更是對心靈從內(nèi)到外的摧殘。書中的文革所發(fā)生的殘酷事情遠遠不止這些,用自行車鏈條抽打季老先生、把較細鐵絲卻較沉的牌子掛在脖子上等等,都讓我們感到寒心,陷入深刻的思考。
書的最后是季老先生所總結(jié)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同樣是通俗的語言,我們能感受到季老先生并不是批判過去,而是真心希望讀過這本書的人、現(xiàn)在的人能夠記住有過這段歷史,并從過往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演。
《牛棚雜憶》和《藍風箏》等作品正好讓我們?nèi)ベN近那時候的生活,思考為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一個國家,了解今天的政治。
山居雜憶讀后感篇十六
季羨林先生作為一代文豪,在十年的動蕩里確實經(jīng)歷了一場“浩劫”?!杜E镫s記》就是季羨林先生對這一段親身經(jīng)歷的直白記錄。
《牛棚雜記緣起》總述了在時期的遭遇,由對西方與中方的地獄描繪寫起:“但丁的詩句如同黃鐘大呂,但是詩句所描繪的地獄,卻不敢恭維,一點想象力都沒有,過于簡單,過于表面。讀了只能讓人覺得好笑?;赜^印度的地獄則真正是博大精深。再加上中國人的擴大與渲染,地獄簡直如七寶樓臺,令人目眩神馳?!?/p>
然而這些對地獄的所謂已出神入化、被眾生畏懼談之色變的描寫,跟牛棚比起來呢?“‘革命小將’在東勝神州大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建造起來的牛棚,已經(jīng)對牛棚的管理措施,還有在牛棚里制造的恐怖氣氛,同佛教的地獄比起來,遠遠超過印度的版本。西方的地獄更是瞠乎后矣,有如小巫見大巫了?!?/p>
在牛棚中,沒有牛頭馬面,也沒有刀山油鍋,有的是過去的在講臺下虛心學習的學生。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了“革命小將”,將講師教授們揪下三尺講臺,關(guān)進“勞改大院”,還有什么比看到昔日的學生在一夜間變得面目猙獰、狂熱到失去自我更令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老師們心碎呢?更何況在這“勞改大院”有的是無窮無盡的恐怖氣氛。“每當夜幕降臨,犯人們列隊候訓。惡狠狠的訓斥聲,清脆的耳光聲,互相應(yīng)答,融入夜空?!痹谀菢拥娜兆永锶杖找挂?、時時刻刻,無不需要人吊著十二分的小心,正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然而那個時代,已經(jīng)偏離正規(guī)、狂熱化,每個僥幸站在牛棚外地人,不僅不寄予同情,反而在他們最四面楚歌之時添上不屑、嘲諷,這可謂是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每個人的悲哀,無論是在牛棚里面,還是在牛棚外面。
季羨林先生對當時的描述是:“院外小土山上,在薄暗中,人影晃動。我低頭斜眼一瞥,知道是‘自由人’在欣賞院內(nèi)這難得的景觀,宛如英國白金漢宮前面廣場上欣賞御林軍換崗的盛況。此時我的心情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p>
這是整個時代和社會的顛覆,無人理解,無人傾訴。地獄也只不過是對人身體的折磨,然而牛棚,是從身到心,由外及內(nèi)的摧殘。對身體的虐待只會至于傷殘,而對于靈魂的逼迫與強行改造,就是對一個人的徹底抹殺。還有什么比身處一個顛覆的時代,周圍全是被極端化了的有絕對統(tǒng)治權(quán)的人群,自己卻保持著清醒獨自與整個世界對抗,面對著整個世界的人的唾棄、謾罵與鄙夷更讓人絕望呢?更何況季羨林先生這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在當時是怎樣的失望,又是怎樣的在風雨飄搖中堅信著自己的一份清醒。
有人發(fā)了瘋,有人焚毀了以前所有的稿件,連同過去堅守的自己,有人為了尊嚴,為了自己的信仰,選擇了遺棄這個充滿失望與絕望的世界。
然而季羨林先生沒有,沒有被同化,沒有放棄,也沒有棄世而去。
在人群中逆行,在黑暗中守著一盞心燈匍匐,是需要怎樣的強大。
他以一種近乎調(diào)侃卻又極其虔誠的筆調(diào),再次重新審視過去強加給他的條條瘡疤,寫下用血與淚換得的文字。
我們知道,對于過去所受的痛苦,尤其是那些慘烈的、讓人目不忍視的歷程,最好的釋懷方式是塵封它們。然而季羨林卻把過去的傷疤再次揭開,審視著那些觸目驚心的血痕,為我們展現(xiàn)那段往事。他要得不是理解和同情,而是為了讓現(xiàn)在的青年人了解,讓世人銘記。他覺得經(jīng)歷過牛棚歲月,又能把不堪回首的經(jīng)歷寫的淋漓盡致的人太少了,而這些人竟都默而不語。十年浩劫過去還不到二十年時,人們就漸漸淡忘了,當今的青年人無法理解,像在聽一個天方夜譚。季羨林先生所恐懼的不是那些讓我們聽來已可以毛骨悚然的經(jīng)歷,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代人對歷史的漠然與遺忘。于是季羨林先生覺得,不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對于人類全體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他不惜再讓傷口流膿流血,只是為了讓過去的災(zāi)難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一面鏡子。
為天地立心,竟至如此。
現(xiàn)在,那個時代早已遠去,留下的傷痛也漸漸的平淡。然而作為新一代的知識青年,我們切勿失了為天地立心這一心境。
世界傷害了我們,我們卻以最坦蕩的心致意最虔誠的思索與回報。這是作為每個有識之士,對這個社會和國家,最基本也是最偉大的義務(wù)。
風雨如晦,扶一盞心燈踽踽獨行;安居樂業(yè),留一份理性熠熠生輝。無論是風雨飄搖,還是和平安定的時代,我們所要做的,都是為天地立心,讓思想之聲穿透歷史,遍及世界。
讀后感。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48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