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專業(y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3:21:24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專業(yè)17篇)
時間:2023-11-22 03:21:24     小編:雅蕊

撰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書中所傳遞的思想和觀點。一篇好的讀后感應該具備獨特的觀點、深入的分析和生動的語言。小編整理的這些讀后感范文中,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寫作風格選擇適合的方式。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關注別國的教育狀況,完全出自職業(yè)本能,實際上就是思考我們與國外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切為了學生。

在我訪問過的所有美國學校中,沒有任何地方會比圖書館更舒適。圖書館里有地毯有沙發(fā),甚至散落著可愛的卡通靠墊。學生看書時可坐可臥、隨心所欲。在這里,我們見過師生共讀的溫馨場面,也見過枕著書香入睡的學生。在初中和小學的圖書館,書架的高度一定與學生的身高相匹配,所有的書都是伸手可取。與圖書館相比,教室的布置要簡樸得多,教學設備至多是一臺普通的投影儀,即使名校也是如此。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用教室,老師可以自由地采用他認為有助于教學的形式來布置教室,以便彰顯個性。華盛頓希德威爾學校的一間數(shù)學教室,三面都是黑板,學生可以隨時起立到最近的黑板上演算。

尊重學生師生平等。

美國中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選修的課程去上課。課間時,學生們在各個教室之間匆忙奔走,根本沒有在教室和樓道里追跑打鬧的工夫。下課時,老師站在門內(nèi)讓學生們先走。樓道里,教師側(cè)身給學生讓路。不過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會對此熟視無睹,一般都會輕聲致謝,也會主動為過往的老師開門。生源不太好的學校里,學生們依然是那樣彬彬有禮,很讓我們驚訝和感動。對學生的尊重表現(xiàn)在課堂上,也表現(xiàn)在對學生成就和能力的肯定上,許多學校的樓道里,可以被利用的地方都展示著學生的作品或記載著學生的榮譽。

重視體驗和參與。

我們有幸走進中小學的課堂,和美國的學生們一起聽課。聽課時,我一直在比較著中美兩國課堂教學的異同。比起我們的課堂教學,美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密度小得多,但是課堂活動往往豐富多彩。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老師們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和內(nèi)心體驗。例如講某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老師便會想方設法營造類似的情境,以便讓同學去設想和體會在特定情境下自己的反應,進而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的情形。另外,所有的課堂活動都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其中,動手又動腦,其中不乏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在社會教育機構如兒童博物館的活動設置中也充分體現(xiàn)出這個特點。波士頓的兒童博物館里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動手參與的`活動和游戲。

教學管理嚴格。

[1][2]。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二

黃全愈的《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一書是老師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五年過去了,再翻閱有一種久違的感覺。作者在中國的大學讀過書,教過書;也在美國的高校讀過書,教過書。他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為副題,從他年幼的兒子礦礦在美國所受的教育與在國內(nèi)的教育相比,而進行的一系列的深層次的理性思考。本書將他直觀的所見、所聞、所思給記載了下來,在一種質(zhì)樸的文風當中向讀者貢獻出充實的內(nèi)容,無論對于教育工作者,還是關心孩子的家長這部書都值得一讀。

作者從兒子礦礦的經(jīng)歷開始說起,兒子三歲時,作者出國讀博士。也是在那個時候?qū)W國畫,后來收到了妻子寄來的一副畫,畫的是竹子。作者的同事和老師不敢相信是他畫的。后來孩子也跟著去美國了,學校讓孩子親歷市場經(jīng)濟,礦礦和同學成立了繪畫公司,最后賺了50美元。礦礦五歲的時候,把他送到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班。誰料,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原因:“老師根本不教繪畫。想怎么畫就怎么畫,老師一點都不管。這點道出了美國老師的教育理念,再說說孩子,美國孩子在畫完畫后,是從來不問“像不像的,只問“好不好?”也只有在他們認為好的時候,才問“好不好?”如果他們自己認為不好的,一扔了之。

問“像不像”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都會習慣性地以“像不像”來要求自己,生活中也時時以“像不像”來評判做過的事。而美國老師只出了一個主題,讓孩子們自由發(fā)揮,五花八門的“一塌糊涂”的畫,評判的標準是“好”與“不好”。我們的教學主要以“定向思維”為主,從黑板——學生眼睛——復制,而美國主要是形象思維,用心去學。所以從繪畫方面來講,眼睛里的畫是別人的畫,只有心里的畫才是自己的畫,才是有創(chuàng)造的畫。繪畫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可以被創(chuàng)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種扼殺創(chuàng)造,重復他人的一種技能。關鍵是采用何種方式。而且創(chuàng)造性不能教。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是鼓勵出來的,是培養(yǎng)出來的,她需要環(huán)境。所以,對于我們老師而言,應該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

在中國,通常的認識是,研究是屬于高級科研人員的事。研究能力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獨立研究,應有豐富的基礎知識之后,并在研究能力逐步完善后才能進行。因此,大學四年本科畢業(yè)后,如果考上了研究生,那才開始研究。而在美國。美國的學校從小就鼓勵孩子做研究,要培養(yǎng)孩子的研究能力,因為許多美國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組織研究材料和運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時也能在研究中學到書本知識和實踐中的知識。

五年級時候,礦礦的研究就從簡單的材料整理進入到問題研究了。他根據(jù)自己興趣點漫畫和卡通畫,提出了卡通畫和漫畫未來發(fā)展的見解。盡管他的老爸評價說研究散亂,不夠嚴謹,缺乏科學性,但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意識,是顯而易見的。

七年級,礦礦獨立完成了“百分之百“的科學研究。研究什么?左思右想后,課題很異想天開。測試小老鼠的決策能力?這個課題太離奇,太出格。關鍵是怎么研究?他選擇用食物引誘老鼠鉆洞。設計了幾種方法:第一階段訓練小老鼠鉆洞,第二階段,讓老鼠知道左邊的洞不通,右邊的洞可以吃到食物。最后提供結(jié)論的階段。他的結(jié)論很精彩。他沒有支持老鼠沒有決策能力,也沒有支持老鼠有決策能力。他最后的結(jié)論是:“老鼠沒有作出復雜決策的能力,但它們簡單記憶和本能會影響它們作出的決策。”他最后十頁正文附加三頁分析表格。從頭到尾的敘述,分析有條有理。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三

今年教育部在全國22所高等學校試行自主選拔錄取5%的新生,使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繼3年前推出《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后,旅美教育學專家黃全愈博士近期又推出《“高考”在美國》一書,該書對中美高考招生制度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和分析。日前記者專訪了身居大洋彼岸的黃全愈博士。

黃全愈(以下簡稱黃):其實,時勢并不是由某個人或某本書造成的。相反,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時勢成就了我的研究?!端刭|(zhì)教育在美國》出版時,素質(zhì)教育已在中國提倡了好些年,當時北京四中的劉副校長跟我說,光“素質(zhì)教育”的定義就有54種。但到底什么是素質(zhì)教育,大家都感到很模糊,我的書正好在這個時候較直觀地回答了國人的種種困惑?!丁案呖肌痹诿绹返某霭嬉舱米プ×酥袊呖几母锏闹匾獣r機。中國高考改革已醞釀了很多年,雖然考試的內(nèi)容和方式有不少改革,但真正意義上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即今年22所大學的5%自主招生,還是剛剛起步,尚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頭。

記者:我在讀這本書時感到,您雖然在談美國的高考,但好像更多地是為了談中國的高考和教育。

其實,國人的種種疑慮,都能在美國的“高考”中找到相似的答案。所以,我希望讀者帶著各自的種種疑慮,與我一道一步一步地去了解、思考美國的“高考”;同時,也去比較、反思中國的高考。

記者:您認為,中美高考的根本區(qū)別在哪里?它對素質(zhì)教育有什么影響?

黃:中國高考以考分為錄取的惟一標準;美國“高考”則搞“三合一”:“高考”分數(shù),高中平時成績,綜合素質(zhì)(包括課外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公益義工、有償工作,等等)。

高校的錄取標準和評價體系是一個“指揮棒”,直接指引著中小學的教育方向。以考分為錄取的惟一標準,其結(jié)果是中小學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去培養(yǎng)“考生”,而不是“學生”。因美國高校招生搞“三合一”,中小學乃至全社會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考生”,還是培養(yǎng)“學生”?雖僅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卻是搞“應試教育”還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區(qū)別。

書中詳細地介紹了世界一流大學的招生理念和操作方式,比較了中美“高考”的異同和利弊,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學可借鑒的先進招生理念和操作方式,也批判了美國“高考”中的糟粕,回答了國人對改革高考的種種疑慮,還為中國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比如,美國高中生有沒有“黑7月”?為什么哈佛把165名“高考狀元”拒之門外?美國高校招生有沒有走后門?美國高校招生有沒有“神秘計算公式”?還有五花八門的美國高校招生的開卷作文題和作文;具體分析比較哈佛、耶魯、芝加哥大學等名校的申請表;直接申請美國大學的策略和技巧;等等。

記者:能不能談談您個人的情況?您還繼續(xù)寫中美教育比較的書嗎?

黃:說起來,我同教育的淵源很深,父母當了一輩子老師,我也在中國大學教過書。后來在美國學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又在美國大學教書。來美國已有十幾年了,但一直對中國的教育有一種特殊的、難以割舍的感情,或者說有一種血濃于水的使命感。從我離開中國、到達美國的第一天起,我就對中美教育比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年來,圍繞著中國教育的問題把我的研究形成文字,在國內(nèi)出版了6本書。很多讀者來信,給我提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希望我能繼續(xù)寫中美教育比較系列專著。在我的寫作計劃中,也已有不少很有意義的題材,可能還需要5年或去完成。這里,可以透露一點小“秘密”:我準備至少寫10本,才“金盆洗手”。我希望能為中國教育盡快與世界現(xiàn)代教育接軌盡點力。(記者肖云祥)。

來源:中國青年報。

《“高考”在美國》黃全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9月。

[旅美教育學專家黃全愈談中美高考的根本區(qū)別]。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四

這兩天大致瀏覽了《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這本書,作者黃全愈是一位在中國的教育中成長,在美國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對中國和美國的教育都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是當他的兒子礦礦親身經(jīng)歷了美國的教育之后,作者對中美教育的體會和思考更加具體,更加全面。因為還沒看完,給我影響最深的是這樣兩點:

一: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

作者通過一件發(fā)生在他兒子身上的趣事。也就是把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墒窃谶@個班里,礦礦卻無法落筆畫畫,并且不愿上學,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自己涂鴉。作者了解情況后,甚為不滿,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墒沁^后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有沒有獨特之處。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沒有一些自己創(chuàng)新的成分,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由此可見,中國的教育注重技能的傳授,學生依照老師的教學,能夠有很強的副職能力,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而美國教育,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注重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的教育注重“教”與“訓練”的過程,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技能,而美國教育注重學生自身實踐的過程,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二、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直以來,認為美國教育崇尚自由、個性發(fā)展,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約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發(fā)展,但事實并非如此。當我讀了這本書,我對美國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黃全愈在書中寫到:在美國學校里,學生一進校門,人手一冊校規(guī),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條條都紀錄得非常詳細,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天條”。學生違反了哪一條,就一定會受到處罰,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學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因為懼怕而遵守這個規(guī)則。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不守紀律,第一次,教師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鐘;第三次,教師打電話通知家長,放學半小時才允許回家。這就意味著將乘不到校車,必須由家長來接。美國由此流行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打電話。最重要一點是美國家長對學校的懲罰措施也十分理解與支持。

相反,我們的教育在管理學生上有很多的隨意性。雖然學校也有校規(guī),班規(guī),但形同虛設。而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學校和老師也是臨時決定怎么處理。而且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的做法,就是把什么處罰都與體罰、變相體罰聯(lián)系起來,與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聯(lián)系起來,這樣使學校的規(guī)范教育大打折扣。老師不再敢管,學校只怕出事,家長動不動就把學校告到有關部門或者新聞媒體,無奈之下,只能由著他們。

以上兩點就是我閱讀后最深的體會,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源于中美兩國的國情、文化傳統(tǒng)與教育觀念的不同,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并不見得在中國行得通,所以我們也沒必要照搬美國模式,我們要做的只能依照中國國情,借鑒外國模式,尋找一套適合我們自己的素質(zhì)教育。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五

在快樂的新年里讀了一本書,《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這本書里有幾句話讓我覺得有莫大的觸動,中國的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獎,而當今中國尚未培養(yǎng)出獲諾貝爾獎的人才,這是不是中華民族、發(fā)人深省的一大困惑?作者是一個成長在中國教育制度下的人,但是是在美國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留學美國的博士。

他對與美國與中國的教育都有著很深的思考與體會。我自己是一位美術新教師,有的時候作為藝術出身的我,崇尚的確實是美國教育制度的開放與和諧,自然先進。但是有的時候再看看中國,確實是龐然大國,不但是國情的不符合,而且人情更是有一大段時代差距與素質(zhì)距離。所以美國的教育完全套用的話也不適合中國的。但不是完全不能借鑒,我們因該把他們好的地方運用,還需要帶有自己的想法。一位的借鑒哪就是失敗。國人啊國人,差距啊差距。

作為美術老師,我更需要的是給學生營造一種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本書作者說到:把“教”混同于“訓練”,就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實際上“教”是一個指導和引導的過程,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自由。

可是在這個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墒且欢螘r間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這一句好不好讓我感受到了差距。一種新的模式不知道我能否運用。中國教育能否接受。

他的好不好就是在說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打多數(shù)的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我們姑且不去評價老師什么都不教對不對,但中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的確存在誤區(qū),即把技能和創(chuàng)造分隔開,把教和訓練混為一談,結(jié)果是“許多中國的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拷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創(chuàng)造力。

對與創(chuàng)造性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新教育者,不能厄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不分好壞的“愛”,應該加強適當?shù)囊龑?,這就取決于取決于教師本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素質(zhì)。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六

對于《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一書早有耳聞,也略讀過一些片段,覺得有思考和借鑒的價值。全書一共有十部分組成,再加上一個引子和一個后記。每一節(jié)都剖析了一個問題。

在許多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認識中,創(chuàng)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作者認為,創(chuàng)造性是“創(chuàng)”與“造”兩方面的有機結(jié)合。所謂“創(chuàng)”,就是打破常規(guī),所謂“造”,就是在打破常規(guī)的基礎上產(chǎn)生出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包括方法、理論、產(chǎn)品、事物等。也就是說,創(chuàng)造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不打破常規(guī),無所謂“創(chuàng)”;不“造”出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只能是天花亂墜的想入非非。因此,創(chuàng)造性或創(chuàng)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規(guī)去產(chǎn)生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的特性或能力?!敖獭笔侵浮鞍阎R或技能傳給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從老師那里傳給學生一樣,創(chuàng)造性是潛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層面的特質(zhì),也是無法從a傳到b的。因此,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沒有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所以作者的美國教授總是愛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

美國人從小教育孩子: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我們中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應該做什么,而是別人會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張記名選票上投自己的贊成票很難,難就難在實現(xiàn)內(nèi)心的飛躍!“如果連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誰還敢投你的票呢”。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實現(xiàn)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美國學校并不禁止老師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限制的只是把老師個人的觀點作為“對”或“錯”或者“是”或“非”的判斷標準。因此,如果老師一定要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必須聲明是自己個人的觀點,不能企圖用自己個人的觀點來影響學生,更不能以此作為判斷是非或?qū)﹀e的標準。

“美國是個法制社會。法律條文擺在那里,沒有人苦口婆心地勸你不要犯錯誤,有的只是照章辦事的人員?!蔽覀儑鴥?nèi)有一個理論是:“在學生犯錯誤的內(nèi)在念頭剛剛萌生,但還未變成外在的行為之前,就在及時加以制止?!钡?,美國學校的懲罰制度,允許孩子在走上社會以前有犯錯誤的經(jīng)歷,有了這種“自己教育自己”的經(jīng)歷,才有可能在將來不犯或少犯錯誤?!?/p>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不要以為是本小說,其實記的全是真實的生活。作者既是一個父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他用邊敘事邊議論的形式,以小見大的方法,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的教育情況,對照的是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正是在比較中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全書說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例卻說明了一個個讓人無法釋懷的道理。使我們深受啟迪。通過學習和閱讀,對我的美術教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和思考。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七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作者既是一個父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以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學習經(jīng)歷為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美國素質(zhì)教育的特點,在對比中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的教育情況,對照的是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正是在比較中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作者自稱這是一本小冊子,并不是什么學術巨著。確實,全書說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例卻說明了一個個讓人無法釋懷的道理,使我們深受啟迪。

書中讓我覺得感觸最深的是黃全愈教師在對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這個問題的闡述。作者以兒子畫畫為例來闡述。作者把剛到美國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墒窃谶@個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墒且欢螘r間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作者的美國教授常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美國孩子學繪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到內(nèi)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地“構圖”。這是營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從中也看出美國老師是很強調(diào)學生的獨立思考。其本質(zhì)就是把“教”混同于“訓練”,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結(jié)果,教師或?qū)W校的無形外力就會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我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孩子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在哪里?更沒有想到過什么是教,什么是訓練,更不要說去關注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難怪我們的教育會變成填鴨式的訓練!如果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象馴馬一樣給孩子套上韁繩,釘上鐵蹄,最后當然能馴出一批批溫良恭順的良馬,但馬的自由與靈性已蕩然無存。正象布封在談役馬時所說的“馬的教育從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結(jié)束?!蔽覀儸F(xiàn)在的教育不正是從喪失自由開始的嗎?我們習慣于把孩子束縛在安靜的教室里,束縛在老師的威嚴中,束縛在教科書的標準答案里。我們不僅把知識當作技能一樣讓學生死記硬背,還心安理得地教學生“沉湎”于題海中,名曰“熟能生巧”,實則只是機械般的訓練而已。學生成了知識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識的主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甚至最基本的質(zhì)疑能力都被無情地抹殺掉了。而我們還在一味地強調(diào)標準化的答案、標準化的行為、標準化的考核。當我們把學生一個個修剪得標準之后,學生所回報的卻是厭倦和逃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雙手、大腦、眼睛、嘴巴、時間、空間,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馳騁疆場的千里馬,而不是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墨守成規(guī)的“小綿羊”。而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它就像種子一樣,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yǎng)才能發(fā)芽、生根、開花、結(jié)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八

對于《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一書早有耳聞,也略讀過一些片段,覺得有思考和借鑒的價值,全書一共有十部分組成,再加上一個引子和一個后記。每一節(jié)都剖析了一個問題。

一、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

因此,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沒有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所以作者的美國教授總是愛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國人從小教育孩子: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我們中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應該做什么,而是別人會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張記名選票上投自己的贊成票很難,難就難在實現(xiàn)內(nèi)心的飛躍!“如果連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誰還敢投你的票呢”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實現(xiàn)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美國學校并不禁止老師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九

打開《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開一扇教育之門,看到的是另一個視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個獨特的心靈對教育的操守恒心。傾心的眷注中有哀傷、追逐、憤悶,而又充滿期待。峻緩而又別有機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個個的教育故事,一絲絲的教育愁慮,一汩汩生命至愛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內(nèi)功深厚而張力宛然。無不令人為之動容、隨想,細細反芻而直抵心靈深處。

“我怎么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對教育耐心而又細致的觀察者呢?然而,一旦進入其中,我卻因為生命,因為愛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边@是作者心靈的獨白,也是本書的意味?!督逃氖致房凇窞槲覀兇蜷_的正是作者細膩的教育觀察視野――他從生命的高度、從人文精神的視點,細致品評著教育的細節(jié),耐心反芻品出人性的力度,教育原始的淳樸,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生命的自由以及教育現(xiàn)狀的沉重。通過自己對教育愛的深深情懷,進行著百折不回的追索,而直截了當?shù)貒姲l(fā)生命的強度,厚重的思想?yún)s以輕盈的姿態(tài)站立在我們的視野里,讓人精神沖動而情感隨之潛流,在喜憂相伴中看教育、看學校、看師生;在流水落花中看制度、看資金、看環(huán)境;在文字靈性與生命強度中看內(nèi)心、視經(jīng)驗、審靈魂。汩汩滔滔而出的心靈絮語,真摯、親切、深邃、深情,如同醇酒,稍一品咂便會讓人酣酣迷醉,與他同愁、同憂、同喜、同思教育的人性、人文。

在人們的貫性思維中,當一個事物處在十字路口時,便是一種艱難、一種痛苦,是一次需要小心翼翼的關鍵的抉擇。然而有著獨特思維的張文質(zhì)先生卻對十字路口有著獨特的情懷,渴望教育十字路口的到來,他生動地描述道:“新的教育創(chuàng)生于十字路口。沒有傍徨,就無須選擇,無須抉斷,甚至不需要有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味著多元、多樣,意味著選擇的自由。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真的愛,那么必然就會有自由,因為愛意味著自由,一定也會帶來自由?!迸c其說這是對教育的思考,不如說這是對教育長期眷注后的祈盼,是對十字路口教育充滿愛與自由的熱忱渴望。這也是他作為一位人文學者的精神闡釋。“十字路口證明了一種屬于每一個人的夢想,有差異、有機理和值得信賴與忠誠的對未來的肯定?!彼褪沁@樣一個懷著這種教育夢想的人文學者,并且將這一夢想化為現(xiàn)實行動:以拍翅追逐于陽光下活躍的生命而踐履著、思考著、拍擊著,為之勞心勞力。

我們?nèi)粘?傇跁九c教室中忙碌,總是盯著孩子的未來而諄諄教導,忽視每日的當下生活,而使教育漸漸遠離人的生命所需,便有了“我們很多行為都可能意味著責任的缺席”。教育確實是“不要宏大的敘事,甚至也不要微言大義,只要細致的體會,只要用心地注視”。書中用心注視的大量細節(jié),總能讓我們的眼球為之吸引,可又時常汗難堪,甚至牽心扯肺。

本書有相當?shù)膬?nèi)容像是作者面對生活、面對書本、面對靈魂、面對生命的一切的晤對;像是自言自語,似同靈魂對話;又像是精神飄游時的獨語。言談之間既有流貫的文思,又有動人的性情,冷峻而又幽默的筆觸,讓人既忍俊不禁,又被淡淡的傷感侵襲。倘若你沒有聽過他的講座,沒有接觸過他的思想,你會不解地問:這哪是教育著作?分明就是個人生活札記。然而分享過他的教育主張,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人便能心神領會這教育的另一種表達。正如他文中言及的“在一個對教育沉思的人那里,這一切都具有教育的意味”?!斑@一切”指的便是他所例舉的許多詞的畫面、場景、記憶,而“每一個詞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每一個詞同樣能夠打動現(xiàn)在仍暫時擁有這些詞語的思索者”。因此我們在書中看到了大量的課堂細節(jié)、校園細節(jié)、人際交往細節(jié)、日常生活細節(jié)、動植物生命細節(jié)、作者自身的言談舉止細節(jié)、閱讀細節(jié),乃至一些詞語的細節(jié)。在這些細節(jié)的獨白自詠中給人展示了生命的脆弱、教育的沉甸,振臂吁呼人性、人文的教育實質(zhì),期待溫柔、耐心的生命化教育。這既表白了他的教育思想,又實踐他的教育主張――教育閱讀與教育寫作。他反對空泛的套話式論文,主張注入生命靈性與情感溫度的心靈手語,真實的細節(jié)與真實的情感傳達真切的教育思想。譬如:在《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中,像是個人生活細節(jié)的繾綣,但是在作者打開心扉時沖出的又是“想到這一點,我免不了要把自己的成績歸功于大大小小、日復一日供我們上學的學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學校,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時刻。這是我們的疼痛,禮儀,節(jié)日”。這其實不是個人成長與教育關聯(lián)的牽扯,而是他深入教育實踐后的憂思獨訴。

閱讀《教育的十字路口》,其實就是與作者進行心靈晤對,不同于看一般的教育論文,可以心存一覽無余之念。此書需要讀者慢慢品嚼,就如同作者品嚼教育的細節(jié)一樣,回環(huán)曼妙的心語才能給你無窮的回味、深刻的反思和淡淡的揪心與對明日教育的祈盼。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

讀了黃全愈的《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自己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么觸著一樣,驚詫地發(fā)覺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原來是這樣,于是又饒有興趣地翻看一些有關于中美教育差別的文章,對美國教育總的印象是:美國的學校,固然不贊成向?qū)W生進行“知識填鴨”,但也不能簡單地看成只重視向?qū)W生傳授謀生求知的實用技能。而是盡可能地提供一個對所有人平等開放的、有利于學生鍛煉能力、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自由、寬松、多元的環(huán)境。如果說中國古人的見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么美國的做法是“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教育者也手把手地示范傳授怎么捕魚,卻更重視創(chuàng)造一個寬廣遼闊、有風有浪的漁場,讓被教育者自己從實踐中學會怎么捕魚。

在本書的第一章《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講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受中國畫啟蒙教育的兒子三歲就能畫出像模像樣的國畫,而在美國的學校的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這使作者甚為不滿,竟然讓兒子退出了繪畫班??墒且欢螘r間后,他又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看起來這好像只是評判標準上的差異,而實際上這是一種觀念上的誤區(qū),即把技能和創(chuàng)造分隔開,把教和練混為一談,結(jié)果使許多中國的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模仿能力,但欠缺創(chuàng)造力?!昂貌缓谩?,強調(diào)的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問題;“像不像”,強調(diào)的是模仿能力的問題,顯而易見,缺少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作者認為,教與練是不同的,“教”是一個指導和引導的過程,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自由。我們常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是對“教”這一概念最好的解釋,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各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比如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可由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組織者,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開放式、啟發(fā)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自己動手動腦動手,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師生間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

另外,活動課或綜合實踐課上多組織一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活動,還可以是一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活動。增加活動時間,并讓他們來組織安排,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官半職,讓每個學生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班級的圖書角查找資料等;利用電腦網(wǎng)絡設計圖畫、個人介紹、數(shù)學小報等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個性的空間。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一

我看了《遭遇美國教育》這本書,了解到在美國上小學,同一年級的各個班級上課的方式都不一樣。同樣是教美國歷史,有的班級組織看電影,有的組織去博物館,有的班級的作業(yè)是讓孩子寫文章,有的則是讓孩子模仿歷史人物進行演說,千奇百怪。學校非??粗睾⒆觽兊膶W習興趣。他們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鼓勵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與我們中國的教育大不一樣,我們中國,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個公認的標準放置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千差萬異的孩子都要按照這個標準被剪裁、被馴化。美國教育部門規(guī)定,中小學教育中,語文、數(shù)學、科學、地理、歷史、外語和藝術七門功課為主課,各學校執(zhí)行統(tǒng)一的教育大綱,學生畢業(yè)時通過考試檢驗學習情況。作為一個國家的教育,他們也是有一個統(tǒng)一的原則標準的。但是,這個統(tǒng)一的教育大綱,實施起來卻又十分靈活。美國并沒有為七門主課編寫全國統(tǒng)一教材,他們的中小學的教材一般都是由專門公司編寫的,市場上同樣一門課程會有各種版本的教材供學校及教師選擇。這就使學生和教師都贏得了自由的空間:哪種教材更適應孩子的特點,同時也更適合教師的發(fā)揮,就去選擇它。

美國中小學的其他輔課更是由各學校甚至教師自行決定其內(nèi)容、教材和教學方法,課程的原則只有一個:貼近生活,務求實用。美國中小學會為孩子們開設園藝、電腦、駕駛、縫紉、烹飪、木工、機械、攝影、繪畫、樂器等豐富多彩的實用專業(yè)課程。這些課程通過對孩子實行各種基礎的技術培訓,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謀生,讓孩子們知道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謀生的一般知識,也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大千世界、對千行百業(yè)的興趣。

美國沒有統(tǒng)一的大學升學考試,學生高中畢業(yè)升入大學時只需參加一個“學業(yè)能力考試”,這項測驗主要是考核學生的數(shù)學和語文水平。在一年中,學生可參加幾次這樣的.考試,哪一次的成績最好,就以哪一次的成績?yōu)闇?,從而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偶然性。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了看“學業(yè)能力考試”的成績以外,主要看學生平日各學科成績,看學生的品行、興趣愛好、特長、個人自傳、老師推薦信以及參加社區(qū)服務的情況,這時他們看重的是一個孩子的全面素質(zhì),并不是一次考試的成績。如果美國大學像我們這樣“一考定終身”,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種自由開放的景觀了。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二

遭遇美國教育之二:美國家長會-尋找人生中的“大石頭”-unispace-pow...

遭遇美國教育之二:美國家長會兒子在美國上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行了一次家長會。這次家長會與我在中國參加過的家長會完全不同,班主任弗絲女士“導演”的“故事”讓我在驚異之中,重新認識著孩子,重新認識著自己,也重新思考著我們的教育。兒子在美國小學上6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帶回一個學校要開家長會的通知。兒子告訴我,老師說了,家長必須出席。這可是不容易,孩子在美國小學呆了快兩年了,這是第一次開家長會,我當然要認真對待。我在腦海里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對兒子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的看法,特別是歸納了一些我對兒子到美國后在文化沖突下面臨的一些特殊問題。心想,開家長會時,到了老師面前,免不了要分析一下孩子的問題,我要爭取主動,對孩子的剖析包括向老師請教的問題都要有的放矢,別讓美國人覺得我們中國人對孩子不關心、不重視,也別讓他們覺得我們中國人到了他們美國的地面上就不懂教育了,我們可是一個有著古老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我們擁有源遠流長的文明呢!開家長會的那天,我沒有忘記帶上筆記本和兩支筆,這是我在中國養(yǎng)成的習慣,參加家長會和我參加各種考試時一樣,一定是兩支筆伺候,以防不測。在中國,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講的話,我都要記在本子上,爭取一字不漏。我相信,老師的話是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哪怕忘記一條,或許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所以我一定要記錄得很完整,以便回家準確傳達給孩子,自己也好反復領會其中的深刻道理。開家長會的那天晚上,我提前趕到了孩子的學校,走進會議室一看,氣氛有些別樣。會議室里又是氣球又是彩帶的,不像是家長會,倒像是開聯(lián)歡會。盡管心里直犯嘀咕,但心里又想,這不是在美國嘛,遇到什么“西洋景”也就不奇怪了。美國佬什么花樣不能搞啊,思維方式不一樣嘛。班主任弗絲女士已經(jīng)在會議室里等候了,見到每一個孩子的家長進來,都是帶著微笑,一陣寒暄,忙得不可開交。人來得差不多了,班主任走到前面,宣布會議開始。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們也和家長坐在一個會議室里,而且老師也絲毫沒有讓孩子們“退場”的意思。我有些不解,這不是家長會嗎?怎么也讓孩子在這里呆著!一會兒要是談起孩子們成長中的問題,難道就讓他們當面聽著嗎?美國佬這是什么路數(shù)?。坎皇亲鹬厮械膫€人包括孩子的人格與隱私嗎?班主任弗絲女士是教育學博士,我和她很熟悉,特別熟悉她的那種作為教師的“職業(yè)性”微笑,這種微笑不僅給你一種平靜和安全的感覺,而且給你一種信心和鼓舞。當年兒子剛到美國的時候,我們征求她的意見,是讓孩子進美國的普通小學,還是讓孩子進“雙語”學校?弗絲反對讓孩子進入雙語學校,她帶著微笑卻不容置疑地說:“請相信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讓他在我們這所公立小學里上學吧。有一天,你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在用熟練的英語與同學們聊天了。你們不要擔心他的英語,要擔心的恰恰是他的中文?!碑敃r我看著連“howareyou!”都聽不懂的兒子,真是不敢相信弗絲女士的斷言。但是后來的事情說明弗絲女士是對的。也就是在半年后的一天里,似乎真的就是在那一天、那一刻,我發(fā)現(xiàn)兒子拿著電話和他的美國小伙伴有說有笑地在聊天了!兒子英語雖然簡單,但是很流暢。我很奇怪,為什么這之前我就沒有聽他說過一個完整一些的英語句子呢?我不是搞語言學教育的,我不知道這里的奧秘。當然,我一直堅持嚴格要求孩子在家里一定不能說英語,這倒不是因為聽了弗絲老師的忠告,而是我怕孩子真有一天不會說中國話了,我會愧對祖先!感謝老天,我的這一要求讓兒子至今一直保留著一口標準的北京話,漢語口語沒有任何障礙。但是隨著他的英文越來越熟練,他也幾乎不能用中文寫作,對中文的閱讀也日益艱難了。弗絲老師真的是在微笑中預見了一切。弗絲老師向大家問好后,帶著幾分神秘說:“今天對在座的孩子們的家長,可能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因為我們?yōu)槟銈儨蕚淞艘粋€特別的禮物。確切地說,為你們送上這個禮物的不是我們這些教師,而是你們的孩子!”孩子們此時也交頭接耳,嗡嗡地議論起來。弗絲女士說:“孩子們,請不要吃驚,你們當然也不知道這個禮物是什么,因為兩小時前,我們剛剛把它從一個遙遠的地方取回來。但是,確實是你們創(chuàng)造了它?!边@時,她向一位站在旁邊的老師示意,這位老師轉(zhuǎn)身走出會議室,從外面推進一個有輪子的小桌,上面是彩色的綢布覆蓋著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大方塊兒。弗絲女士走上去輕輕地掀開了綢布,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一大摞新書。面對著人們驚詫的目光,弗絲女士很得意地說:“這個學期,我們講授了英文詩歌的寫作,我讓孩子們試著寫了一些詩,這些詩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我的同事們,于是我們決定把它們匯集起來,印成這本詩集。我想,這可能是你們的孩子們?nèi)松牡谝徊吭姼枳髌罚撬麄內(nèi)松牡谝徊恐?,請各位閱讀吧。你們會比我更為孩子們的才能驕傲!因為是你們養(yǎng)育了他們?!币凰查g,會議室鴉雀無聲,所有的家長幾乎不敢相信班主任的話。漸漸地,人們開始騷動起來,幾位西服革履的家長已經(jīng)沒有了來時的矜持,紛紛站起身來,迫不急待地要看那些書了。孩子們更是喧聲一片。――這太出乎意料了!我們的孩子,眼前這些小學生,竟然寫了詩,還印成了書!老師們把書一本一本發(fā)給了家長。我也拿到一本,打開目錄,很快看到了兒子的兩篇“作品”。一首詩題為《朋友》,寫的是他出國前與國內(nèi)的小學同學分別的感情經(jīng)歷。兒子離開中國的時候,心里的痛苦,對童年小伙伴的懷念,都是我未曾想到的。他在詩里述說著對童年友情的感受:我們都會長大,我們再見面時,可能都難以辨清對方的臉龐,但是,哪怕我走到天涯海角,童年的回憶也會永遠伴隨我,直到我白發(fā)蒼蒼。天啊,離開中國,離開小伙伴,讓兒子一下想到了“老”嗎?他自己畫的一幅畫成了書中這首詩的題圖,畫面上是一個橢圓形的地球,兩個孩子站在地球的兩端,仰望著天上的云。還有一首詩寫的是《時間》,我從中聽到了兒子對時間的感受。他說,時間本身沒有速度,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時間才變得不同,就是對同一個人,時間也會變化,當你在不知道去做什么的時候,時間不是慢了,而是快了,因為它在流失;而當你想做的事情太多,覺得時間不夠用時,時間實際上很慢,因為你的創(chuàng)造已經(jīng)拖住了時間的腳步。時間的速度在人的掌握中。這難道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社會學意義的解釋嗎?為這首詩配的圖也是兒子畫的,上面是一個變形的鬧鐘,時針和分針已經(jīng)變成了人的兩只手,正在拉著已經(jīng)跳出表盤的標示著12個小時的阿拉伯數(shù)字。我不敢說這幅畫有多大的美學價值,但是它確實反映出孩子對時間的理解。我一遍遍讀著兒子寫的詩,剎那間似乎對孩子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種感覺非常復雜,先是感嘆,但是很快就被一種自責的心緒籠罩了。我自認為平日對孩子不僅是很了解,而且是很關注的,我是職業(yè)記者,平日就是與人打交道的,面對社會采寫的也都是“深度報道”,我一直相信自己很了解兒子。但看了兒子的詩以后,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我發(fā)現(xiàn),我這個比他大了30歲的父親,對人生的的體會有的時候未必有兒子細膩,甚至在有些地方也未必有他深刻。我也十分驚異兒子對英文詩歌韻律的掌握。我記得也就是在不久前,我還為他對英文報紙的一則廣告的似是而非的解釋而惱火,和他嚴肅地談過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問題,實際上當然是教訓他。兒子當時真是很老實的樣子,我還為自己抓住了他的隱藏很深的弱點而暗自得意呢!看著兒子寫的詩,我不禁問自己:我真的知道孩子正在發(fā)生的變化嗎?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兒子嗎?捧著這本孩子們寫成的“書”,我內(nèi)心充滿了感動!這本書里不僅有兒子此生第一次印刷成書籍的英文詩作,而且記載著兒子到了美國后最初的成長歷程,不僅是美國小學教育不同凡響之處的一個實證,也是我作為一個父親反省自身局限的鏡子。我很想多留下一本,于是問弗絲女士能否滿足我的要求。弗絲女士笑著說:“對不起,每個家庭只能有一本。這是絕版的印刷。因為我們沒有更多的經(jīng)費。所以,我們也希望家長們能夠支持我們,讓我們以后多做這樣的工作。”當老師們推出一個巨大的蛋糕為孩子們祝賀時,會場上的氣氛更加熱烈。一些美國的家長們忘情地親吻著自己的孩子,好像是剛剛看到孩子從遠方歸來似的。顯然,不少家長和我一樣,被震撼了,被感動了,我們可能真是在這一個晚上,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顯得很興奮,他們都神采飛揚地聚在一起,侃侃而談,笑聲不斷,顯然他們在為自己驕傲。我也看到,家長們都不聲不響地走到會議室窗臺前,那里放置著一個捐款箱,家長們都在捐錢。這個時候,誰不覺得捐款是樁最應該做的事情?。”M管很感動,我還是沒有忘記我印象中家長會上的“法定程序”――征求一下老師對孩子的意見,這似乎應該是“家長會”的慣例。我找到弗絲老師,問她,我的兒子在學校有什么問題?老師說:“他要是有什么問題,我可能早就通知你了。不會等到現(xiàn)在。”可能是想起我與她見面時經(jīng)常問她我的兒子有什么問題這樣的話,弗絲老師笑著問我:“你們中國人總是在研究孩子的‘問題’嗎?”我說:“我們中國人有一句名言叫‘未雨綢繆’,還有一句名言叫‘防微杜漸’,還有一句叫……”弗絲女士微笑著打斷我說:“讓我們用更多的精力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可愛和他們的潛能吧,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讓他們心中充滿自信,充滿光明,充滿歡樂,這樣孩子才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才有更大的力量去戰(zhàn)勝困難。”回家后,我問孩子,你什么時候?qū)懙腵這些詩啊,我怎么不知道啊?兒子說,就是課堂上老師讓我們寫著玩的,又不是作業(yè)。我問:“老師沒有告訴你們要出版?”兒子說:“沒有。老師就是說,你們寫得很好,再努力寫,你們中間會出現(xiàn)真正的作家。誰知道她真的把我們的詩給印成書了。爸爸,你說過,作家就是寫書的人。現(xiàn)在我們也寫書了,我們現(xiàn)在都是作家嗎?”讓我怎么回答呢?這本不起眼的詩集,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多重的分量?。】赡芫褪沁@本小小的詩集,會激發(fā)起孩子對于寫作的興趣和信心,未來的作家可能真會是從這里走出第一步!那天晚上,我發(fā)現(xiàn),當天參加家長會帶去的筆記本上居然一個字也沒有記。孩子長到12歲以來,我參加了多少次家長會啊,而這是我第一次在家長會上沒有對老師說的話作現(xiàn)場記錄。那天晚上兒子也非常興奮,12點了,還在寫他的日記。我發(fā)現(xiàn),從那以后,兒子開始喜歡寫點兒東西了,而且寫得越來越快。他一有什么感慨,就寫上幾句詩一類的東西,遇到什么事情,可能就會寫出一篇記事散文。盡管我和兒子都認定,他以后是要學理工科的,自然科學是推進人類進步的絕對的“物質(zhì)力量”,何況咱們中國人是在美國,為了謀生,為了把日子過好,也都是重理輕文的。但是從那以后,兒子對寫作的興趣始終不減。我的一些留學生的朋友看過我的兒子寫的一些文章后都說,他寫作的天賦是受了我這個當記者的爹的遺傳。其實,我根本不相信遺傳之說,我至今仍然相信,就是那本小小的詩集,激發(fā)了兒子對寫作的最初興趣,培養(yǎng)起他對寫作的自信心。那本詩集讓他相信自己有寫作的才能,特別是有用英文寫作的才能,于是,他才興致盎然地嘗試各種文體的英文寫作。那次家長會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揮之不去,讓我想了很多事情。我感嘆美國老師的用心之良苦,他們通過把孩子們的作業(yè)編輯成書這樣一個舉動,完成了一個多么復雜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看到自己寫的詩變成了真正的書,而且讓自己的父母閱讀后真正受到感動,于是,孩子們重新認識了自己!與此同時,每個父母都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創(chuàng)造的“奇跡”,在這個“奇跡”面前,家長們也重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而在對自己孩子全新的了解面前,稍有頭腦的家長就不能不反省平日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過程中與孩子的關系,甚至不能不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得失成敗,從而去尋找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更為正確的途徑。這使我想起在國內(nèi)的家長會。學校一下開家長會的通知,家長和學生就開始忐忑不安了,如同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家長會上,校領導和老師們高高在上(真是高高在上,有時老師們的講話是從學校的擴音喇叭里傳出來的),抑揚頓挫地講著話,時而指出嚴峻的競爭局勢,時而布置艱巨的考試任務,不時會指責一下典型的學生或者家長,接著危言聳聽地發(fā)布全面警告。此時,家長們坐在孩子們的座位上,低眉順眼,洗耳恭聽。那些平日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的家長,更是心驚肉跳,如坐針氈,受了這番“折騰”之后,還要與折騰完自己的老師再去認真研究怎樣折騰(整治調(diào)教)孩子的對策。而孩子們呢?此時正躲在家里魂不守舍地猜想著家長會現(xiàn)場的種種景象,充滿憂慮等待著父母的歸來,不知道老師與家長私下運籌了什么,自己的處境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家長會后受到父母的打罵。開家長會的這一天,特別要是趕上孩子在期末考試或者是升學考試前的家長會,對一家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驚恐的日子。家長等待著老師的“宣判”,孩子則等待著來自老師和父母的雙重“審判”。我的兒子在中國只念到小學四年級,我記得從他三年級開始,每次開家長會的這一天,都是他一年中最乖、最老實的日子。每逢這一天,兒子顯得特別懂事。實際上,我是從來不打孩子的,也從不為孩子考試高幾分低幾分而責罵他。何況他從小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想做個好孩子,而且也確實做得不錯。然而就是這樣的好孩子,也還是如此懼怕“家長會”??梢娭袊鴮W校“家長會”的威嚴之甚。我們中國的家長會為什么讓家長和孩子感到如此的緊張,甚至恐懼呢?教育為什么把它的服務對象塑造成了懼怕教育的人?這是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異化”現(xiàn)象?那么,究竟是孩子們在內(nèi)心叛逆了教育,還是我們的教育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背叛了自己呢?unispaced7z!d9z}b(文章來源:新浪網(wǎng)北京文學網(wǎng)絡版)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三

這兩日在讀王曉春的《平視美國教育》。真是一本好書,雖然也是讀后感形式的,但是原著真實可信,評論者視角獨特,大開眼界,改變思路。

作者的讀書筆記主要圍繞兩本書展開。其一是萬瑋的《向美國學教育》,其二是方帆的《給學生無限可能---細說美國教育》。

首先覺得“平視”一詞用得好。美國雖然進入現(xiàn)代化早,但是畢竟也是一個多名族、多權力的國家,所以處處掣肘,它的教育自然就很龐雜多緒。又因為各州主權獨立,自行其是,所以教育呈現(xiàn)多樣化特點。復雜條件下的復雜教育,看似百花齊放,自用度高,但是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不能一個模式統(tǒng)領全國,所以弊端也不少。所以我們學美國,一定要學其精髓,學其能被中國社會應用的`優(yōu)點。不要盲目照搬,西施效顰。

作者提到:教育的本質(zhì)是幫助孩子自我成長。然而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卻是管著學生成長。然而你能說這是錯的嗎?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十分惡劣,如果不去看護,也許我們的孩子將不再是孩子,會是一群惡魔。家長雖有責任和機會,但是卻有很多只會起反作用。老師們也許是唯一有能力、有正義的守望者吧。

作者提到:美國的教育也十分樂于改革,并且每一次改革都不成功。作者的分析是因為利益因素。比如總統(tǒng)更迭,后者總要擠兌前者才能顯示出聰明之處。每一次改革都會有教材翻新、資料配套、培訓教師等系列措施,于是就會有大量的經(jīng)濟投入和利益輸出,所以任何組織都會宣稱上一次的改革是失敗的。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是似乎我們的教育改革總是成功的呢。難道我們沒有這種利益輸送嗎?也許我們的教育官長們的座椅是永久的吧。

作者提到:美國有三個階層的教育。其一是底層學校,都是些公立學校:針對于社會底層,如非裔、亞裔、拉丁裔的學生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組成。其二是中層:針對的是中產(chǎn)積極家庭。其三是貴族階層,即私立學校。讀后感?底層學校教育盲目、隨意,沒有教學目標、沒有課程標準,學生學什么,學會多少,學到什么程度都是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孩子們自由、散漫,沒有壓力,自然也沒有學習的動力。說是學校,不如說是存放學生的地方。中層還是公立學校。但是這些學校設有學業(yè)班和特長班,可以為上級優(yōu)秀學校輸送人才,是美國政府重點宣傳的對象,是社會的花瓶。高層的貴族學校確實相當嚴格的。他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和知道力,是在培養(yǎng)金字塔尖上人物。要求嚴格,學習深刻,人才輩出。

我們要學的當然是中層和高層。只不過高層花費甚巨,怕不是很多人能學得了的。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四

2月19日至5月23日,我們浦東新區(qū)教育代表團一行8人,在美國馬里蘭州towson大學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中等教育管理的學習和考察。期間我們參加旁聽了馬里蘭州教育委員會的聽政會議;深入了解和走訪了harwad縣教育委員會;并先后參觀訪問了howard縣和baltimore縣的八所公立學校,考察了教職員工發(fā)展支持中心(stuffsupportcertre)。期間了解了一些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教育寓于教育全過程。

霍華得縣公立教育系統(tǒng)目標是確保在教學與學習方面的高質(zhì)量,以使每一個學生能夠負責地參與到這個多元而且變化的世界中去。霍華得縣的教育哲學(部分)是:

我們相信。

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有特殊的能力與興趣。

這些是必須被重視與發(fā)展的。

他們的這一教育哲學是完全從人的角度出發(fā)的,也是我國心理教育遵循的一個原則。而在美國,他們的教育全程――課程教育的總體目標和各類學科各學段的具體目標都遵循著這樣的教育哲學。

如霍華得縣制定的總體目標:

a)學習技能目標-------學生控制、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制定并追求清晰、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計劃。

b)思維技能目標-------學生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戰(zhàn)略性思維以作有效決策、解決問題,達到目標。

c)溝通技能目標-------學生計劃、參與、控制、評價自己在各種境況下的溝通過程。

d)技術技能目標-------學生在快速多變的技術社會中理解、運用和評價各種技術手段。

e)團隊協(xié)作目標-------學生有效地同別人協(xié)作,負責任地參與各種協(xié)作活動。

1.社交和理解能力。

美國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和理解能力,他們告訴孩子在社交中,理解是相互的。如與別人交談時,一定要留意別人的感覺,看著講話人的目光;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玩時不要搶,有先有后;游戲一定有輸贏,生活也一樣,啟蒙他們對失敗的平和心態(tài);更重要的是,在別人贏時,自己要有君子風度,向?qū)Ψ奖硎咀YR。

2.情緒控制能力。

美國人的情緒非常自我,他們生氣起來也非常公開。但是他們在大事上,面對誹謗,也會具有相當?shù)挠哪惋L度。這些與他們在孩童時代不斷被提醒和成長的環(huán)境不無關系。美國的教育家和學校的學生輔導老師,都非常強調(diào)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生氣是可以的,天下無完人,誰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但是發(fā)火時,千萬不要傷害對方,學會如何設身處地為他人想,對別人要有一份尊敬。

美國學校沒有為全體學生開設的心理學課程,但一些學校在社會學科的選修課中開設了心理學課,如“心理學入門”、“文學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等,這些選修課一般在11、級開設。

1.高中的“心理學入門”是對所有11、12年級的對心理學基本理論和當代社會熱點問題感興趣的學生開設的,該課程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增進對人類行為的理解以及提供更好地應對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生活所需的必要技能。學習內(nèi)容主要是為解決心理學理論是如何創(chuàng)立的,學生學習動機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以及變態(tài)心理學以及變態(tài)行為,通過觀察社會精神健康機構,可以了解到它的政治的和合法的分支領域。

這門課主要為許多大學要求心理學課程的入門知識和為學生今后提供一個可能從事行為科學的職業(yè)或?qū)I(yè)的工作機會而開設的,選修這門課的學生要閱讀所選的材料,寫出調(diào)查計劃、論文和進行實地的考察。

2.“文學心理學”則是運用心理學和文學的研究結(jié)合起來的方法,一方面啟發(fā)學生研究對當代心理學有影響的小說、戲劇、詩歌和電影上,另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主要的心理學理論如何影響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大致包括:愛和關系、創(chuàng)造性、騷擾、一體化、性的角色、種族問題、物欲泛濫和精神病等。

課程主要用來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思維能力,學生要去閱讀分析綜合和運用心理學的觀點去描繪文學作品。

3.普通心理學是一門大學預科課程,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習個性及其相互關系理論,考察遺傳與環(huán)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理論學習強調(diào)行為主義的方法,解決有關條件、感覺、動機、壓力及情感問題。進行有關個性化心理概念影響學生對自我,尤其是態(tài)度、情感、價值認識方面的試驗。

二、心理教育突出個體性質(zhì)。

美國的學校教育強調(diào)“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提供不同的學習經(jīng)驗,幫助學生發(fā)展個人的價值觀、知識和能力?!保麄冋J為“卓越來自于多種形式”,卓越就是人盡其才,就是每個人充分地發(fā)展他的潛能。

美國教育注意身心保健相結(jié)合,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并設立心理服務機構,而這些心理服務機構同樣地突出學生的個體性質(zhì)。心理服務機構的主要職責:“幫助學生和家長作出關于學習的決策并且提供咨詢幫助。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典型的教育問題,心理專家通常通過測驗來決定學生是否需要幫助,特殊教育以及改變課程計劃等各種特殊幫助。如果家長、指導教師以及學生自己感到有必要,心理專家可為他們提供個別短期咨詢或小集體咨詢?!?/p>

我以霍華得縣各中學的“學生服務中心”為例加以說明:

“學生服務中心”是“幫助學生架立通往成功的橋梁”。它的任務是:通過示范的服務,建立學生多方面的實力和才能,去強調(diào)學生的需要,來保證學生的成功。它的目標是廣泛的及和諧的,包括:通過咨詢、健康輔導、心理咨詢和學生自我服務等,來保證每一個學生學業(yè)的成功和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認知態(tài)度。學生服務項目和服務為每一個學生和教職工創(chuàng)設一種安全的、健康的、有益的和激勵性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服務也與家庭和社區(qū)合作,去支持每一個學生的成功??傊皩W生服務中心”是通過認識提高和發(fā)掘每個學生特殊的能力,去提高所有學生的學業(yè)成就;運用可以最好服務于所有學生不同需要的有效的實踐是學生服務中心職員的任務;當學校、家長和社區(qū)協(xié)作和支持每一個學生,學生就會成功;所有學生有權力在學校環(huán)境中擁有一個關心他們的成人的辯護人;學生、家長、學校職員有權力獲得尊重和尊嚴的對待;學生有權力去享有一個綜合的、廣泛的學生服務項目。

值得提到的是“學生自我服務部門”中“學生服務中心”設有專職咨詢教師,同時也有學生作為學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這是一種通向?qū)W業(yè)成功的、有價值的資源。學生自我服務部門與學校工作人員、學生、家長和社區(qū)成員合作,共同定義和防止對教育成功不利的問題。(今年暑期我校協(xié)助華東師大接待了一批美國大中學校的心理學教授和專家,他們也重點關注了我校的“學生自我服務”。)。

“學生服務中心”的心理咨詢致力于幫助所有學生的學習和成功。在霍華德縣公立學校系統(tǒng)中,大概有40個學校心理學者獲得了馬里蘭州教育局的證書,在兒童和青少年成長教育的咨詢、學習和行為評價方面有專門的訓練和經(jīng)驗,使學校的心理學者成為對學校工作人員和家長有價值的來源。學校心理學者的主要任務,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在每個校區(qū)都是不同的。學校心理學者給學生、教職員工和家長提供實質(zhì)性的服務,包括介入、主張防止學業(yè)、學習和行為的障礙的策略,他們提供危機的仲裁或調(diào)停,當需要幫助強調(diào)一個學生在校表現(xiàn)不好時,提供個人或小組的`咨詢,學校心理學者參與整個系統(tǒng)的程序去防止自殺和學校暴力。更多的是,他們將社區(qū)和家長資源聯(lián)系起來學校心理學者經(jīng)常幫助老師和學校工作人員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他們提供信息和實踐策略,并提出有關典型的――不典型的兒童成長方面的行為和學習的論題。學校心理學者還參與各種以學校為基礎的合作性的解決問題的團隊,包括:特殊教育、學生支援、提出有關學習和行為障礙,社會和心理的論點,組成授課性的咨詢隊,他們主動參與計劃的發(fā)展和實踐,這個計劃包括提高和保持學生學業(yè)成功的定義和評價問題。除此之外,學校心理學者還負責教職員工的培訓任務,家長培訓班等。

“學生服務中心”的部門職員以誠實的、正直的態(tài)度去實踐專業(yè)的責任。他們尊重他們所服務和支持的對象的隱私,保護所有人的公民權和人權。應該承認,美國霍華德縣高中的“學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是有效而積極的。我們所到的每一所學校,“學生服務中心”總是出現(xiàn)在校門內(nèi)最前沿、最醒目的位置。往來穿梭其中的,拿取資料的學生比較多。影響最深刻的一次是“riverhill”高中的一名學生在駕車回家途中因車禍身亡,“學生服務中心”的職員協(xié)同社區(qū)志愿人員和有關心理專家在學校內(nèi)展開較大規(guī)模的心理疏導,緩解學生的緊張和悲痛的情緒。此外在我們考察的4月和5月正好是馬里蘭州和霍華德縣的sat的考試季節(jié),同時畢業(yè)升們也在準備填報和投遞大學申請函,“學生服務中心”顯得格外忙碌,工作人員在此時盡可能地給予必要的畢業(yè)及升學指導,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詢和服務。

馬里蘭州的每一所學校都有不同形式的學生服務中心,就其名稱本身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教育思想――以人為本。我們在與校長、教師交談中感受到這樣一點:就是對學生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來交流、施教,精心呵護學生的自信。學生的言行自由度大,只要不影響他人,你做什么都很少有人干預。對學生也很少用“不對”、“不行”來回答,都是給以積極的鼓勵。我們在gatewayschool考察時,準備看一下他們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評價的一張表,這時正好有一位同學在給我們拍照,這個教師就先征求該生的意見,是否可以拿她的測評表給我們看,該生同意后老師才拿給我們看。平時下發(fā)有關測評、考試的材料都是反過來放到書桌上。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普通初中里設置特殊教育的班級,在gatewayschool,就有專門對品行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非?,F(xiàn)實的承認在學生中,有一部分同學是有問題的,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就需要采取一種特別的方式、方法,這是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宏觀體現(xiàn)。

三、心理教育的社會化。

美國學校的所有教師都必須學習心理課程,掌握心理學知識,頒發(fā)資質(zhì)證書,而且這是每個教師應聘的資格。心理行為是正常的行為,每個教師都有能力解決學生的簡單的心理問題,通常,心理疏導多于行為矯治。

社區(qū)的力量在美國也是充分被利用的的,美國教師通常都參加由社區(qū)等組織的社會機構的培訓,每兩年有心理學知識的統(tǒng)一考試。

[1][2]下一頁。

家長來校做義工完成的,這種形式本身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使家長們相信他們是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取得成功的關鍵。如今,要求家長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在美國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場運動。例如“家庭參與計劃”:將家長們分為幾個工作組,專門討論諸如家庭作業(yè)、增強兒童自信心、彌補文化差異這樣的問題。家長們甚至還到學校商店去服務。為了支持家長們的參與,當他們參加工作組活動的時候,一些學校教職員工幫助照顧孩子?!凹彝ゴH閱讀模式”,主要是為了提高兒童的閱讀能力,提供給家長必要的技巧,如提供兒童早期教育、家教技巧方面的培訓。在教室里都有家長自愿者,幫助共同學習。

要求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業(yè)和更多地參與學校事務是共同的趨勢。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是這些計劃的重要目標,但僅僅理解為讓家長幫助孩子提高學業(yè)成績就失之偏頗了。家庭的參與還強調(diào)“如果兒童在家里培養(yǎng)了責任感,他們在學校里也會有責任感。同樣,在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毅力、關心他人、集體觀念和做出正確的決定方面也是一樣。”家長的責任是要學會怎樣使孩子為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作好準備。

四、心理教育的法律保障機制:

1.心理醫(yī)生和教師的地位高,職業(yè)社會化程度高;

2.教師從教的基本能力高。由社會機構培訓,社區(qū)教育等,頒發(fā)資質(zhì)證書;

3.再培訓機制好。學習心理課程,兩年有考試,而且是每個教師應聘的資格。

美國教育的弊端:一是過分突出自我。因為美國是一個以“我”為軸心旋轉(zhuǎn)的國家,“社會”要服從“我”,一切要聽從“我”的安排。在美國,“個人主義”是指“自主、自決和自負其責”。美國的先哲們指出:個人主義就是“我的一切由我個人負責”。例如:學生媽媽的現(xiàn)象、校園暴力、毒品等影響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問題,就是極端個人主義的一種突出表現(xiàn)。

二是師生間交流少。由于美國以學科教學來編班,這種教學組織形式是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沒有班主任,教師對學生品行發(fā)展變化的了解、掌握不夠,與我國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關愛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學生中出現(xiàn)的小問題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容易發(fā)展成極端的問題。這是由他們的教學組織形式所帶來的問題。

上一頁[1][2]。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五

孔融讓梨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孔融是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兹谛r候聰明好學,四歲時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很懂禮節(jié),巧言善答。據(jù)傳某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讓孔融分給兄弟們吃,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給自己,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哥哥弟弟們,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大的應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很贊許地接著問:“那弟弟比你小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應該讓著他?!?/p>

千百年來,孔融讓梨一直作為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而廣泛流傳,成了許多父母拿來教育子女怎樣懂得禮儀謙讓的典范??傻搅巳ツ?,這個老故事在一位中國小學生那里卻遭遇了一場“孔融讓梨我不讓”的**,從那時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國孩子對這個故事會怎樣反應。最近終于在丫丫中文學校的學中文班里有機會得以見識,這些孩子的年齡范圍在8-12歲,學中文時間不等,以下是老師講完孔融讓梨故事后的討論記錄。

老師:關于孔融讓梨你們怎么看?

學生:爸爸的朋友為什么要給孔融家?guī)Ю?

老師:作為禮物。

學生:既然是禮物一定是好梨子了,為什么還明顯的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嗎?

老師:……。

老師:……。

學生:為什么要分給每個人吃?不愿吃不吃、誰愿吃誰自己去拿不行嗎?

老師:那樣或許會不公平。

學生:但孔融這樣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據(jù)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們的選擇機會被剝奪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歡吃梨呢。

老師:你說得對,這個故事的確基于每個人都喜歡吃梨的假設前提。

老師:他是在表現(xiàn)謙讓。

老師:那你怎么看孔融?

學生:我不喜歡孔融,他這么做對別人不公平,剝奪了其他兄弟選擇和表現(xiàn)的機會。

學生:我覺得孔融不誠實。

老師:為什么?

學生:這件事情有點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歡吃梨才給自己一個最小的,但不喜歡吃就該直說,討巧地編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虛偽的。反過來,要是他喜歡吃梨的話卻把大的都給了別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歡什么該勇于承認才對。

學生:我也不喜歡孔融的爸爸。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他不負責任,讓沒有行為能力的四歲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沒有是非觀念,孔融讓梨的行為很主觀武斷卻得到了父親的表揚。

老師:……。

學生:這個故事不好,鼓勵主觀武斷,剝奪了民主,這種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贏得贊揚的做法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行為。

老師:要是你是孔融會怎么做呢?

學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誰吃誰拿好了。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六

李老師對愛的執(zhí)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么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zhì)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zhí)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yè)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yè)當成自己的事業(yè),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并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李鎮(zhèn)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師”!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七

同樣是教美國歷史,有的班級組織看電影,有的組織去博物館,有的班級的作業(yè)是讓孩子寫文章,有的則是讓孩子模仿歷史人物進行演說,千奇百怪。學校非??粗睾⒆觽兊膶W習興趣。他們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鼓勵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與我們中國的教育大不一樣,我們中國,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個公認的標準放置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千差萬異的孩子都要按照這個標準被剪裁、被馴化。美國教育部門規(guī)定,中小學教育中,語文、數(shù)學、科學、地理、歷史、外語和藝術七門功課為主課,各學校執(zhí)行統(tǒng)一的教育大綱,學生畢業(yè)時通過考試檢驗學習情況。作為一個國家的教育,他們也是有一個統(tǒng)一的原則標準的。但是,這個統(tǒng)一的'教育大綱,實施起來卻又十分靈活。美國并沒有為七門主課編寫全國統(tǒng)一教材,他們的中小學的教材一般都是由專門公司編寫的,市場上同樣一門課程會有各種版本的教材供學校及教師選擇。這就使學生和教師都贏得了自由的空間:哪種教材更適應孩子的特點,同時也更適合教師的發(fā)揮,就去選擇它。

這些課程通過對孩子實行各種基礎的技術培訓,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謀生,讓孩子們知道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謀生的一般知識,也從中激發(fā)學生對大千世界、對千行百業(yè)的興趣。

美國沒有統(tǒng)一的大學升學考試,學生高中畢業(yè)升入大學時只需參加一個“學業(yè)能力考試”,這項測驗主要是考核學生的數(shù)學和語文水平。在一年中,學生可參加幾次這樣的考試,哪一次的成績最好,就以哪一次的成績?yōu)闇剩瑥亩苊饬艘豢级ńK身的偶然性。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了看“學業(yè)能力考試”的成績以外,主要看學生平日各學科成績,看學生的品行、興趣愛好、特長、個人自傳、老師推薦信以及參加社區(qū)服務的情況,這時他們看重的是一個孩子的全面素質(zhì),并不是一次考試的成績。如果美國大學像我們這樣“一考定終身”,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種自由開放的景觀了。

更多精彩讀后感推薦:

《查理九世》讀后感。

《萬歷十五年》讀后感。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09559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