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精選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8:44:02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精選17篇)
時間:2023-11-22 08:44:02     小編:靈魂曲

讀后感是我們對于所讀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表達,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如何寫一篇有深度的讀后感?我們可以對書中的主要觀點進行提煉和總結(jié),并結(jié)合自己的觀點進行評述。接下來,我們將分享一些別具一格的讀后感,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硇碌囊暯呛透惺堋?/p>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一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作者既是一個父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以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學習經(jīng)歷為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美國素質(zhì)教育的特點,在對比中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的教育情況,對照的是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正是在比較中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作者自稱這是一本小冊子,并不是什么學術巨著。確實,全書說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例卻說明了一個個讓人無法釋懷的道理,使我們深受啟迪。

書中讓我覺得感觸最深的是黃全愈教師在對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這個問題的闡述。作者以兒子畫畫為例來闡述。作者把剛到美國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墒窃谶@個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墒且欢螘r間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作者的美國教授常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美國孩子學繪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到內(nèi)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地“構(gòu)圖”。這是營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從中也看出美國老師是很強調(diào)學生的獨立思考。其本質(zhì)就是把“教”混同于“訓練”,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結(jié)果,教師或?qū)W校的無形外力就會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我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孩子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在哪里?更沒有想到過什么是教,什么是訓練,更不要說去關注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難怪我們的教育會變成填鴨式的訓練!如果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象馴馬一樣給孩子套上韁繩,釘上鐵蹄,最后當然能馴出一批批溫良恭順的良馬,但馬的自由與靈性已蕩然無存。正象布封在談役馬時所說的“馬的教育從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結(jié)束?!蔽覀儸F(xiàn)在的教育不正是從喪失自由開始的嗎?我們習慣于把孩子束縛在安靜的教室里,束縛在老師的威嚴中,束縛在教科書的標準答案里。我們不僅把知識當作技能一樣讓學生死記硬背,還心安理得地教學生“沉湎”于題海中,名曰“熟能生巧”,實則只是機械般的訓練而已。學生成了知識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識的主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甚至最基本的質(zhì)疑能力都被無情地抹殺掉了。而我們還在一味地強調(diào)標準化的答案、標準化的行為、標準化的考核。當我們把學生一個個修剪得標準之后,學生所回報的卻是厭倦和逃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雙手、大腦、眼睛、嘴巴、時間、空間,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馳騁疆場的千里馬,而不是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墨守成規(guī)的“小綿羊”。而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它就像種子一樣,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yǎng)才能發(fā)芽、生根、開花、結(jié)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二

先前我拜讀了美籍華人留美博士黃全愈先生的《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一書。此書敘述行云流水一般,讓讀者輕松、悠閑、隨性,這里沒有繁瑣的、干澀的教育觀念,也沒有長篇累牘的論述,我不太喜歡那種自命不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測的論理書。作者以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學習中的“小故事”為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立體生動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美國素質(zhì)教育的特點,在對比中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教育所面臨的困窘,發(fā)人深思。值得一提的是黃先生書中的許多問題很有價值,很有見地,值得我們探討。如“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懲罰孩子?”等等。

第一章《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講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國內(nèi),作者就開始讓三歲的兒子接受中國畫的啟蒙教育,兒子的國畫有板有眼、像模像樣。來到美國后,作者把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墒窃谶@個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也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珊髞?,作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我想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中國的孩子就根本無法下筆。

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教師,參加課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質(zhì)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們的素質(zhì)教育和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究竟有何區(qū)別呢?帶著這些問題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赐赀@本書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

美國的孩子可以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分科選擇不同的學段進行學習,而我國的孩子只能按年級學習各門功課,可見美國教育重視個性發(fā)展;美國的孩子在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寫調(diào)查報告,而中國的學生在上大學時,才開始學習寫調(diào)查報告,可見美國認識到社會對孩子成長作用很大;美國的孩子每到一個地方,社區(qū)里都有球隊可以參加,而中國的學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隊,看來美國比較清楚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培養(yǎng)團隊意識;美國的孩子從小學開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搞一個“職業(yè)日”,請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學校來給孩子們介紹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師啦、拍賣行的拍賣師啦、汽車推銷員啦、消防隊員啦、警察啦、運動員啦、作家啦,等等等等。從“職業(yè)日”里,孩子們學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賺多少錢,他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社會上的人到底是怎樣存活的?因而,孩子們對職業(yè)的選擇從小就是五彩繽紛、五花八門的,也能了解到社會競爭的殘酷。

而我們中國的孩子受幾千年的陳舊思想觀念影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對社會的了解少之有少,在父母的庇護下把社會想象的過于美好,長大后社會競爭力低下。從這些對比中不難看出美國在教育真正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他們把人看成教育的主體,那么教育面對的“人”就是學生,也就是現(xiàn)在我國討論的“誰是教育的主體”的問題。當我們把學生看作是教育的主體,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人。

我們正在進行課改,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榱藢W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組織者,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開放式、啟發(fā)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自己動手動腦動手,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快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極度輕松自如的心境下自主探索與體驗生命本體的狀態(tài),例如我們現(xiàn)在開設的活動課或綜合實踐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活動,還可以增加一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選擇體驗的職位,學會承擔、學會接受。但是,我們對學生所進行的素質(zhì)教育還僅僅只限于各個學校,學校不可能包容整個社會,它不可能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讓他們?nèi)ジ惺?,去體驗,而社會又沒有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建設相應的設施,開展各種相應的活動,所以,中國素質(zhì)教育只浮于表面,還沒有深入。

素質(zhì)教育要走向完全成熟,需要教育者有開放的視野,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胺挛艺咚溃瑒?chuàng)我者生”,陶行知先生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創(chuàng)造是教育的核心、靈魂,愿中國教育創(chuàng)造之花像陶先生所期望的那樣開得更美更艷!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三

對于《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一書早有耳聞,也略讀過一些片段,覺得有思考和借鑒的價值,全書一共有十部分組成,再加上一個引子和一個后記。每一節(jié)都剖析了一個問題。

一、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

因此,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沒有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所以作者的美國教授總是愛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國人從小教育孩子: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我們中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應該做什么,而是別人會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張記名選票上投自己的贊成票很難,難就難在實現(xiàn)內(nèi)心的飛躍!“如果連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誰還敢投你的票呢”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實現(xiàn)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美國學校并不禁止老師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四

本書在第一章《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中,講述了兒子礦礦學畫畫的事:作者把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可是在這個班里,礦礦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地亂畫。最終,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學校這樣教孩子畫畫,同意兒子不再上這種“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可是過一時間,作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是“像不像”,而美國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由此,讓他想到訓練與教的問題。

我們集團開辦的國際部也好,還是小組合作高效課堂也好,包括集團提出的三三四目標,都是在為此而努力地做著: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知識,而且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師一點點引導他們,告訴他們?nèi)绾稳ニ伎?、如何去學習,最終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習慣、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知識也掌握了。我們現(xiàn)在做的,是在課堂上把本屬于孩子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還給孩子!

書中第八章內(nèi)容是“要不要懲罰孩子”中提到:美國學校的懲罰制度,允許孩子在走上社會以前有犯錯誤的經(jīng)歷,有了這種自己教育自己的經(jīng)歷,才有可能在將來不犯或少犯錯誤。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系列懲罰的制度。懲罰的形式多樣:給父母打電話、罰站、不讓參加課外活動甚至停課等,但不搞勞動懲罰。其中也提到了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在美國學校對孩子的懲罰也多是以遏制孩子的ego膨脹為目的的。

讀完此書,我們明白,原來在美國學校,是有懲罰,而且懲罰是比較嚴厲的,并是形成一系列的制度的。其實,我們也制定有班規(guī),但沒有很好地操作運用。我們也可借鑒他們的做法,先要形成制度,學生犯錯誤,接受懲罰就按制度辦。當然,制度形成的細節(jié)需注意,如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訂,像停課這類的懲罰在中國可能是行不通的等等。

結(jié)合我們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我們需要明白懲罰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教育的結(jié)果,懲罰要達到的效果是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從而更好地改正錯誤。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錯誤所在并決定不再重犯時應免于懲罰。懲罰并不像獎勵那樣有效,教師在教育中應多用、巧用獎勵,少用、慎用懲罰。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五

對于《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一書早有耳聞,也略讀過一些片段,覺得有思考和借鑒的價值。全書一共有十部分組成,再加上一個引子和一個后記。每一節(jié)都剖析了一個問題。

一、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

在許多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認識中,創(chuàng)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作者認為,創(chuàng)造性是“創(chuàng)”與“造”兩方面的有機結(jié)合。所謂“創(chuàng)”,就是打破常規(guī),所謂“造”,就是在打破常規(guī)的基礎上產(chǎn)生出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包括方法、理論、產(chǎn)品、事物等。也就是說,創(chuàng)造必須具有兩個要件:不打破常規(guī),無所謂“創(chuàng)”;不“造”出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只能是天花亂墜的想入非非。因此,創(chuàng)造性或創(chuàng)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規(guī)去產(chǎn)生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東西的特性或能力?!敖獭笔侵浮鞍阎R或技能傳給人”,正像人的智力不能從老師那里傳給學生一樣,創(chuàng)造性是潛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層面的特質(zhì),也是無法從a傳到b的。因此,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沒有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的第一步,就是提問。所以作者的美國教授總是愛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

二、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美國人從小教育孩子: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而我們中國人首先考慮的不是應該做什么,而是別人會怎么看我做什么?在一張記名選票上投自己的贊成票很難,難就難在實現(xiàn)內(nèi)心的.飛躍!“如果連你都不相信你自己,誰還敢投你的票呢”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實現(xiàn)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美國學校并不禁止老師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限制的只是把老師個人的觀點作為“對”或“錯”或者“是”或“非”的判斷標準。因此,如果老師一定要表達自己個人的觀點,必須聲明是自己個人的觀點,不能企圖用自己個人的觀點來影響學生,更不能以此作為判斷是非或?qū)﹀e的標準。

四、要不要懲罰孩子?

“美國是個法制社會。法律條文擺在那里,沒有人苦口婆心地勸你不要犯錯誤,有的只是照章辦事的人員?!蔽覀儑鴥?nèi)有一個理論是:“在學生犯錯誤的內(nèi)在念頭剛剛萌生,但還未變成外在的行為之前,就在及時加以制止?!钡牵绹鴮W校的懲罰制度,允許孩子在走上社會以前有犯錯誤的經(jīng)歷,有了這種“自己教育自己”的經(jīng)歷,才有可能在將來不犯或少犯錯誤?!?/p>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不要以為是本小說,其實記的全是真實的生活。作者既是一個父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他用邊敘事邊議論的形式,以小見大的方法,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的教育情況,對照的是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正是在比較中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全書說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例卻說明了一個個讓人無法釋懷的道理。使我們深受啟迪。通過學習和閱讀,對我的美術教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和思考。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六

在快樂的新年里讀了一本書,《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這本書里有幾句話讓我覺得有莫大的觸動,中國的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獎,而當今中國尚未培養(yǎng)出獲諾貝爾獎的人才,這是不是中華民族、發(fā)人深省的一大困惑?作者是一個成長在中國教育制度下的人,但是是在美國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留學美國的博士。

他對與美國與中國的教育都有著很深的思考與體會。我自己是一位美術新教師,有的時候作為藝術出身的我,崇尚的確實是美國教育制度的開放與和諧,自然先進。但是有的時候再看看中國,確實是龐然大國,不但是國情的不符合,而且人情更是有一大段時代差距與素質(zhì)距離。所以美國的教育完全套用的話也不適合中國的。但不是完全不能借鑒,我們因該把他們好的地方運用,還需要帶有自己的想法。一位的借鑒哪就是失敗。國人啊國人,差距啊差距。

作為美術老師,我更需要的是給學生營造一種多元化的學習環(huán)境。本書作者說到:把“教”混同于“訓練”,就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實際上“教”是一個指導和引導的過程,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自由。

可是在這個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墒且欢螘r間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這一句好不好讓我感受到了差距。一種新的模式不知道我能否運用。中國教育能否接受。

他的好不好就是在說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打多數(shù)的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我們姑且不去評價老師什么都不教對不對,但中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的確存在誤區(qū),即把技能和創(chuàng)造分隔開,把教和訓練混為一談,結(jié)果是“許多中國的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拷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創(chuàng)造力。

對與創(chuàng)造性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新教育者,不能厄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不分好壞的“愛”,應該加強適當?shù)囊龑?,這就取決于取決于教師本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素質(zhì)。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七

這兩天大致瀏覽了《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這本書,作者黃全愈是一位在中國的教育中成長,在美國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對中國和美國的教育都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是當他的兒子礦礦親身經(jīng)歷了美國的教育之后,作者對中美教育的體會和思考更加具體,更加全面。因為還沒看完,給我影響最深的是這樣兩點:

一: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

作者通過一件發(fā)生在他兒子身上的趣事。也就是把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墒窃谶@個班里,礦礦卻無法落筆畫畫,并且不愿上學,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自己涂鴉。作者了解情況后,甚為不滿,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墒沁^后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有沒有獨特之處。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沒有一些自己創(chuàng)新的成分,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由此可見,中國的教育注重技能的傳授,學生依照老師的教學,能夠有很強的副職能力,但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而美國教育,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注重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的教育注重“教”與“訓練”的過程,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技能,而美國教育注重學生自身實踐的過程,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二、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直以來,認為美國教育崇尚自由、個性發(fā)展,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約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發(fā)展,但事實并非如此。當我讀了這本書,我對美國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黃全愈在書中寫到:在美國學校里,學生一進校門,人手一冊校規(guī),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一條條都紀錄得非常詳細,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天條”。學生違反了哪一條,就一定會受到處罰,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學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因為懼怕而遵守這個規(guī)則。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不守紀律,第一次,教師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鐘;第三次,教師打電話通知家長,放學半小時才允許回家。這就意味著將乘不到校車,必須由家長來接。美國由此流行這樣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打電話。最重要一點是美國家長對學校的懲罰措施也十分理解與支持。

相反,我們的教育在管理學生上有很多的隨意性。雖然學校也有校規(guī),班規(guī),但形同虛設。而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學校和老師也是臨時決定怎么處理。而且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的做法,就是把什么處罰都與體罰、變相體罰聯(lián)系起來,與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聯(lián)系起來,這樣使學校的規(guī)范教育大打折扣。老師不再敢管,學校只怕出事,家長動不動就把學校告到有關部門或者新聞媒體,無奈之下,只能由著他們。

以上兩點就是我閱讀后最深的體會,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源于中美兩國的國情、文化傳統(tǒng)與教育觀念的不同,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并不見得在中國行得通,所以我們也沒必要照搬美國模式,我們要做的只能依照中國國情,借鑒外國模式,尋找一套適合我們自己的素質(zhì)教育。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八

今年教育部在全國22所高等學校試行自主選拔錄取5%的新生,使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繼3年前推出《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后,旅美教育學專家黃全愈博士近期又推出《“高考”在美國》一書,該書對中美高考招生制度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和分析。日前記者專訪了身居大洋彼岸的黃全愈博士。

黃全愈(以下簡稱黃):其實,時勢并不是由某個人或某本書造成的。相反,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時勢成就了我的研究?!端刭|(zhì)教育在美國》出版時,素質(zhì)教育已在中國提倡了好些年,當時北京四中的劉副校長跟我說,光“素質(zhì)教育”的定義就有54種。但到底什么是素質(zhì)教育,大家都感到很模糊,我的書正好在這個時候較直觀地回答了國人的種種困惑?!丁案呖肌痹诿绹返某霭嬉舱米プ×酥袊呖几母锏闹匾獣r機。中國高考改革已醞釀了很多年,雖然考試的內(nèi)容和方式有不少改革,但真正意義上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即今年22所大學的5%自主招生,還是剛剛起步,尚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關頭。

記者:我在讀這本書時感到,您雖然在談美國的高考,但好像更多地是為了談中國的高考和教育。

其實,國人的種種疑慮,都能在美國的“高考”中找到相似的答案。所以,我希望讀者帶著各自的種種疑慮,與我一道一步一步地去了解、思考美國的“高考”;同時,也去比較、反思中國的高考。

記者:您認為,中美高考的根本區(qū)別在哪里?它對素質(zhì)教育有什么影響?

黃:中國高考以考分為錄取的惟一標準;美國“高考”則搞“三合一”:“高考”分數(shù),高中平時成績,綜合素質(zhì)(包括課外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活動、公益義工、有償工作,等等)。

高校的錄取標準和評價體系是一個“指揮棒”,直接指引著中小學的教育方向。以考分為錄取的惟一標準,其結(jié)果是中小學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去培養(yǎng)“考生”,而不是“學生”。因美國高校招生搞“三合一”,中小學乃至全社會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考生”,還是培養(yǎng)“學生”?雖僅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卻是搞“應試教育”還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區(qū)別。

書中詳細地介紹了世界一流大學的招生理念和操作方式,比較了中美“高考”的異同和利弊,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學可借鑒的先進招生理念和操作方式,也批判了美國“高考”中的糟粕,回答了國人對改革高考的種種疑慮,還為中國的高考改革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比如,美國高中生有沒有“黑7月”?為什么哈佛把165名“高考狀元”拒之門外?美國高校招生有沒有走后門?美國高校招生有沒有“神秘計算公式”?還有五花八門的美國高校招生的開卷作文題和作文;具體分析比較哈佛、耶魯、芝加哥大學等名校的申請表;直接申請美國大學的策略和技巧;等等。

記者:能不能談談您個人的情況?您還繼續(xù)寫中美教育比較的書嗎?

黃:說起來,我同教育的淵源很深,父母當了一輩子老師,我也在中國大學教過書。后來在美國學的是“高等教育管理”,又在美國大學教書。來美國已有十幾年了,但一直對中國的教育有一種特殊的、難以割舍的感情,或者說有一種血濃于水的使命感。從我離開中國、到達美國的第一天起,我就對中美教育比較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年來,圍繞著中國教育的問題把我的研究形成文字,在國內(nèi)出版了6本書。很多讀者來信,給我提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希望我能繼續(xù)寫中美教育比較系列專著。在我的寫作計劃中,也已有不少很有意義的題材,可能還需要5年或去完成。這里,可以透露一點小“秘密”:我準備至少寫10本,才“金盆洗手”。我希望能為中國教育盡快與世界現(xiàn)代教育接軌盡點力。(記者肖云祥)。

來源:中國青年報。

《“高考”在美國》黃全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9月。

[旅美教育學專家黃全愈談中美高考的根本區(qū)別]。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九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關注別國的教育狀況,完全出自職業(yè)本能,實際上就是思考我們與國外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切為了學生。

在我訪問過的所有美國學校中,沒有任何地方會比圖書館更舒適。圖書館里有地毯有沙發(fā),甚至散落著可愛的卡通靠墊。學生看書時可坐可臥、隨心所欲。在這里,我們見過師生共讀的溫馨場面,也見過枕著書香入睡的學生。在初中和小學的圖書館,書架的高度一定與學生的身高相匹配,所有的書都是伸手可取。與圖書館相比,教室的布置要簡樸得多,教學設備至多是一臺普通的投影儀,即使名校也是如此。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用教室,老師可以自由地采用他認為有助于教學的形式來布置教室,以便彰顯個性。華盛頓希德威爾學校的一間數(shù)學教室,三面都是黑板,學生可以隨時起立到最近的黑板上演算。

尊重學生師生平等。

美國中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選修的課程去上課。課間時,學生們在各個教室之間匆忙奔走,根本沒有在教室和樓道里追跑打鬧的工夫。下課時,老師站在門內(nèi)讓學生們先走。樓道里,教師側(cè)身給學生讓路。不過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會對此熟視無睹,一般都會輕聲致謝,也會主動為過往的老師開門。生源不太好的學校里,學生們依然是那樣彬彬有禮,很讓我們驚訝和感動。對學生的尊重表現(xiàn)在課堂上,也表現(xiàn)在對學生成就和能力的肯定上,許多學校的樓道里,可以被利用的地方都展示著學生的作品或記載著學生的榮譽。

重視體驗和參與。

我們有幸走進中小學的課堂,和美國的學生們一起聽課。聽課時,我一直在比較著中美兩國課堂教學的異同。比起我們的課堂教學,美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密度小得多,但是課堂活動往往豐富多彩。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老師們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和內(nèi)心體驗。例如講某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老師便會想方設法營造類似的情境,以便讓同學去設想和體會在特定情境下自己的反應,進而理解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的情形。另外,所有的課堂活動都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其中,動手又動腦,其中不乏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在社會教育機構(gòu)如兒童博物館的活動設置中也充分體現(xiàn)出這個特點。波士頓的兒童博物館里有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動手參與的`活動和游戲。

教學管理嚴格。

[1][2]。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

讀了高鋼寫的《遭遇美國教育》,我深刻體會到了我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差別,也毫無保留的說我國教育確實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美國,無論是小學教育還是中學教育,其方式都與我國截然不同。

比如說:在美國,教師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而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的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們?nèi)ニ烙浻脖炒罅康墓胶投ɡ恚巧焚M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qū)ふ掖鸢傅姆椒?;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去贊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jié)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嘗試。而在中國,老師卻要求學生完成他們布置的沉重而繁多的作業(yè),如何去死記硬背知識點以及如何在考試中拿高分。在美國,學生在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tǒng)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而在中國,學生就只學會了如何去死記硬背和如何在考試中拿得較高的分數(shù)。

在我國,學校教師的年終考核是以成績而論,雖然期間也有了其他方面的.色彩,比如班級文化成績等,但依然鄭重聲明,成績占大部分比例。政策如此,教師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去管學生要成績,有時候真的想大膽嘗試一下,把課堂大膽放手給孩子們,讓他們發(fā)揮興趣,大膽嘗試。但又怕萬一失敗,一切都會毀于一旦。于是,又開始按部就班的啃課本。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狀是有原因的,我國有史以來一直是推行應試教育,雖然現(xiàn)在中國的教育方針有所改善,從應試教育往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但是根據(jù)我國的國情,素質(zhì)教育想要取代應試教育,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我國,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比高考更合適的選拔的教育機制,所以雖然高考大家都覺得不是一個好的方式,卻依然存在。那么教育就沒有辦法完全脫離應試教育,因為有分數(shù)的要求,就離不開考試。

美國教育雖好,但我國國情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完全取之,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一種新的教育制度,既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能加強他們認識到道德觀念的重要性。當然這不是隨便說說就能改變的,而且還需要時間,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汗水。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一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寫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個普通人一樣讓人覺得親切,作者既是一個父親又是一個教育家,以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學習經(jīng)歷為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美國素質(zhì)教育的特點,在對比中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書中描述的是美國的教育情況,對照的是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正是在比較中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作者自稱這是一本小冊子,并不是什么學術巨著。確實,全書說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例卻說明了一個個讓人無法釋懷的道理,使我們深受啟迪。

書中讓我覺得感觸最深的是黃全愈教師在對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這個問題的闡述。作者以兒子畫畫為例來闡述。作者把剛到美國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墒窃谶@個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可是一段時間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作者的美國教授常說:“沒有提問,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美國孩子學繪畫,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到內(nèi)心想像的過程中自由地“構(gòu)圖”。這是營造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從中也看出美國老師是很強調(diào)學生的獨立思考。其本質(zhì)就是把“教”混同于“訓練”,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達到他人設計的目標。結(jié)果,教師或?qū)W校的無形外力就會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我們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孩子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的空間在哪里?更沒有想到過什么是教,什么是訓練,更不要說去關注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難怪我們的教育會變成填鴨式的訓練!如果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象馴馬一樣給孩子套上韁繩,釘上鐵蹄,最后當然能馴出一批批溫良恭順的良馬,但馬的自由與靈性已蕩然無存。正象布封在談役馬時所說的“馬的教育從喪失自由開始,以接受束縛結(jié)束?!蔽覀儸F(xiàn)在的教育不正是從喪失自由開始的嗎?我們習慣于把孩子束縛在安靜的教室里,束縛在老師的威嚴中,束縛在教科書的標準答案里。我們不僅把知識當作技能一樣讓學生死記硬背,還心安理得地教學生“沉湎”于題海中,名曰“熟能生巧”,實則只是機械般的訓練而已。學生成了知識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識的主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甚至最基本的質(zhì)疑能力都被無情地抹殺掉了。而我們還在一味地強調(diào)標準化的答案、標準化的行為、標準化的考核。當我們把學生一個個修剪得標準之后,學生所回報的卻是厭倦和逃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雙手、大腦、眼睛、嘴巴、時間、空間,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馳騁疆場的千里馬,而不是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墨守成規(guī)的“小綿羊”。而創(chuàng)造性只能培養(yǎng),不能教。它就像種子一樣,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yǎng)才能發(fā)芽、生根、開花、結(jié)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二

李老師對愛的執(zhí)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么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zhì)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zhí)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yè)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彼呀逃聵I(yè)當成自己的事業(yè),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并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李鎮(zhèn)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師”!從現(xiàn)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三

作者的讀書筆記主要圍繞兩本書展開。其一是萬瑋的《向美國學教育》,其二是方帆的《給學生無限可能---細說美國教育》。

首先覺得“平視”一詞用得好。美國雖然進入現(xiàn)代化早,但是畢竟也是一個多名族、多權力的國家,所以處處掣肘,它的教育自然就很龐雜多緒。又因為各州主權獨立,自行其是,所以教育呈現(xiàn)多樣化特點。復雜條件下的復雜教育,看似百花齊放,自用度高,但是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不能一個模式統(tǒng)領全國,所以弊端也不少。所以我們學美國,一定要學其精髓,學其能被中國社會應用的優(yōu)點。不要盲目照搬,西施效顰。

作者提到:教育的本質(zhì)是幫助孩子自我成長。然而我們的教育現(xiàn)狀卻是管著學生成長。然而你能說這是錯的嗎?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十分惡劣,如果不去看護,也許我們的孩子將不再是孩子,會是一群惡魔。家長雖有責任和機會,但是卻有很多只會起反作用。老師們也許是唯一有能力、有正義的守望者吧。

作者提到:美國的教育也十分樂于改革,并且每一次改革都不成功。作者的分析是因為利益因素。比如總統(tǒng)更迭,后者總要擠兌前者才能顯示出聰明之處。每一次改革都會有教材翻新、資料配套、培訓教師等系列措施,于是就會有大量的經(jīng)濟投入和利益輸出,所以任何組織都會宣稱上一次的改革是失敗的。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是似乎我們的教育改革總是成功的呢。難道我們沒有這種利益輸送嗎?也許我們的教育官長們的座椅是永久的吧。

作者提到:美國有三個階層的教育。其一是底層學校,都是些公立學校:針對于社會底層,如非裔、亞裔、拉丁裔的學生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組成。其二是中層:針對的是中產(chǎn)積極家庭。其三是貴族階層,即私立學校。讀后感·底層學校教育盲目、隨意,沒有教學目標、沒有課程標準,學生學什么,學會多少,學到什么程度都是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孩子們自由、散漫,沒有壓力,自然也沒有學習的動力。說是學校,不如說是存放學生的地方。中層還是公立學校。但是這些學校設有學業(yè)班和特長班,可以為上級優(yōu)秀學校輸送人才,是美國政府重點宣傳的對象,是社會的花瓶。高層的貴族學校確實相當嚴格的。他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和知道力,是在培養(yǎng)金字塔尖上人物。要求嚴格,學習深刻,人才輩出。

我們要學的當然是中層和高層。只不過高層花費甚巨,怕不是很多人能學得了的。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四

遭遇美國教育之三:美國高考-尋找人生中的“大石頭”-unispace-powe...

遭遇美國教育之三:美國高考上一篇/下一篇-10-1707:24:08/個人分類:special關注查看(96)/評論(0)/評分(0/0)我的兒子在美國進入中學特別是高中之后,實際上也進入了一個“嚴酷的時代”,每天功課壓力巨大,作業(yè)量常在4~5個小時之間。在美國,上大學同樣是每個孩子心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兒子也抱著進入美國名牌大學的夢想。為了應付“學習能力考試”,他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去讀世界文學名著和美國文學原著,規(guī)定自己每天背誦幾十個平時很少用到的單詞和短語,要做一大堆千奇百怪的數(shù)學難題?!皩W業(yè)能力考試”,這個考試的成績雖然不是美國孩子能否進入大學的唯一標準,但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有點類似我們的高考。這個考試的成績,關系到一個孩子能夠進入什么樣的大學,決定孩子們進入大學后能夠得到什么樣的資助。美國的一些名牌大學,對這個考試成績是非常重視的。兒子長期受我們中國父母的教育,對這種關系到他前程的考試更是不敢有絲毫的輕忽。為了應付進入大學前的“學業(yè)能力考試”,高中最后一學期,兒子每天只睡5個小時,由于睡眠不足,飯量急劇減少,體重也驟然下降,人一下子瘦下來,以至讓從小對他要求甚嚴的媽媽也心疼起來。我們都勸他不要“竭澤而漁”,不要“殺雞取卵”,要注意身體。而到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已經(jīng)大體定型了。從小學到中學七年的美國教育中,他已經(jīng)知道了人的命運是自己掌握的,關鍵時刻,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七年的美國教育中,他知道了,目標一旦確定,能否持之以恒是能否成功的關鍵。七年的美國教育已經(jīng)讓他相信,任何成果都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靠勤奮工作的積累。他知道,他此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積蓄實力,去攀登理想的山峰。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已經(jīng)讓孩子知道,你可以選擇輕松的生活,但是你不可能不勞而獲!想買一輛好的山地車,他就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掙錢;想把國際象棋下好參加州賽,他就要拼命背記大本的棋譜;想進入學校的管樂隊,他就要每天早早起床到曠野里去練習吹黑管。而現(xiàn)在,他面臨的是一個更重要的目標――進入大學,這不僅是他獨立人生的開端,而且關系著他此生的發(fā)展方向,因此,他知道,他必須努力奮斗。這時誰要想阻止他,改變他,已經(jīng)相當困難??粗⒆硬挥萌魏未叽偃找岳^夜地學習,我覺得他已經(jīng)知道了怎樣對自己負責。然而,就在孩子臨近考試的前兩周,我向他端出了我的想法:“休息吧!兒子!你就是考得再好,我看你也不要上哈佛,上斯坦福了!”“為什么?”兒子非常吃驚。他覺得他完全有能力考上美國的一流大學,而且他的全部努力就是為了這個目標。我告訴他:“因為我覺得你的知識基礎還不夠堅實,你對美國的了解還很有限,你的心理素質(zhì)還不夠堅強,你還經(jīng)不起真正的挫折和失敗??傊闳匀恍枰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繼續(xù)你的知識積累和品格修煉!”兒子有些不以為然。他覺得他的全部努力有些泡湯的感覺。我繼續(xù)對他解釋說:“憑你的性格,你不能允許自己失敗,這樣你就會拼命學習,而在我看來,大學時代還不是一個人在學業(yè)上最后沖刺的階段,你提前興奮有可能會影響你以后對學習的興趣。此外,一旦你在美國名牌大學頂尖學生群中不能領先,你的自信心會受到重大打擊,憑你現(xiàn)在的意志,你還不足以對付這樣的逆境。再說,進入名牌大學,你在第一年也很難拿到足夠的資助,這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憑我對你的了解,這也會給你精神上帶來負擔?!蔽艺f出了我的想法:讓兒子進入一個水平較高的美國公立大學,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穩(wěn)穩(wěn)當當拿著全程資助,順利完成大學學業(yè),厚積薄發(fā),再進入美國最好的大學去讀研究生,在奠基人生職業(yè)最為重要的研究生階段作最后的拼搏。盡管向美國名校沖擊的念頭那么強烈,但兒子最終沒有好高騖遠,還是欣然認同了我的`籌劃,17歲的時候,拿著我們所在的城市最好的一所中學的前沿成績,進入了美國公立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獲得全額獎學金。他在高中時已經(jīng)修完大學一年級的課程,進入大學后,同時學習計算機和數(shù)學兩個專業(yè)。同學們都說他“瘋了”,每個期末,為了應付兩個專業(yè)的課程考試,他會忙得每天只睡5個小時。我對他說:“你犯得著這樣拼命嗎?你得勞逸結(jié)合?!彼芷届o地說:“你們過去不是老和我說‘藝多不壓身’嗎?現(xiàn)在我有精力,多學些本事,以后的生活中的選擇機會就多一些。”暑假到了,我讓他回中國玩一玩,他說,不行!我要去汽車修理廠打工!我以為他要打工掙錢,就問他,是不是汽車廠掙錢多?兒子說:“主要還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徹底了解汽車!在美國生活,汽車是我的腿,我要對它了如指掌!而且要認識一群修車的朋友,真要是有了事情,好有人幫助我!”一個暑假三個月,兒子就在一個汽車修理廠和一群美國小青年摸爬滾打。不僅掙了一筆錢,而且和他的這群修理工朋友一起把他的汽車從頭到尾從里到外整修了一遍。那天回家興奮地說:“看!我的車變成新車了!”那得意的樣子就像他當年從大學里得到助教工作時一樣??粗鴥鹤訛樽约旱哪繕巳プ鞣N種實際的努力,我不禁想起當年怕他變成成夸夸其談的“bigmouth(大嘴)”的憂慮,也想到了美國老師對我的憂慮不以為然的勸解。我看到了美國教育的力量,他們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塑造了人。3u9u|vzmp0(文章來源:新浪網(wǎng)北京文學網(wǎng)絡版)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五

在科學探究的產(chǎn)物觸目皆是的世界,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需要。每個人每一天都有不少事情需要運用科學知識作出適當決策。每人都需要有能力有見地的參加就涉及科學技術的重大問題而舉行的公開討論和辯論。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去領略一番因領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產(chǎn)生的那種興奮之情和自我滿足感。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的技能,因而要求人們得會學習,會推理,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會做決策,會解決問題。了解科學,了解科學中的種種過程是掌握這類高級技能的一種根本性的途徑。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就是向我們展示有良好科學素養(yǎng)的一國國民應該是什么樣子。它對學生們在不同的年級段上需要知道些什么,懂得些什么以及能夠做些什么才算有科學素養(yǎng),作了簡單的闡述。

這部標準不僅僅要求把“學科學作為一種過程”,作為學生們學習諸如觀察,推斷和實驗等諸種能力的過程。學科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探究??茖W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中研究獲得的證據(jù)提出種種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茖W探究也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科學教育采用的教學新方法必須能反映科學本身的實際搞法,強調(diào)把科學探究作為獲取知識和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只有當學生們經(jīng)常參與積極的探究活動時才能實現(xiàn)本標準的預期目標。在童年階段,孩子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通過觀察和擺弄周圍環(huán)境中的常見物體和材料來探究世界。當孩子們開始解釋世界時,他們進行比較,描述和分類。要想為解釋和自然世界奠定主題知識基礎,就需要在漫長的時間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年幼的孩子們把他們的經(jīng)歷,理解和想法都帶到學校,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繼續(xù)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目標集中的環(huán)境下與其他孩子們一道使用簡單的工具(如放大鏡和測量裝置)進行探究。

在參與探究時,學生們要能描述物體和事件,能提出問題,能作出解釋,能根據(jù)現(xiàn)有科學知識對所作解釋加以檢驗,并且能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傳達給別人。學生們得會自己提出假設,會運用判斷思維和邏輯思維,會考慮可能的各種解釋。這樣做就可以把科學知識與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jié)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的獲得對科學的理解。

低年級學生可以培養(yǎng)一些簡單技能,例如如何觀察,測量,切斷,連接,開和關,傾倒液體,握持,打結(jié)和掛鉤等。從一些簡單的儀器開始,學生可以使用尺子來測量物體和材料的長度,高度和深度,用溫度計測量體溫,用鐘表測量時間,用天平和彈簧秤測量重量,用放大鏡觀察物體和生命體,用顯微鏡觀察植物,動物,巖石和其他材料的細部。孩子們還要為開展調(diào)查研究而學習使用計算機和計算器的技能。

學生在利用數(shù)據(jù)進行解釋時要進行思考。即使是在低年級階段,學生也應該學會什么可以作為證據(jù),學會判斷他們用來作出解釋的那些數(shù)據(jù)和信息有什么優(yōu)點。學生應該把他們的解釋建立在觀察結(jié)果的基礎上;隨著他們不斷開發(fā)認知他們應能夠把解釋與描述區(qū)別開來,也就是說面對結(jié)果要找出原因,喲啊根據(jù)證據(jù)和邏輯論證確立因果關系,特別是,學生應該能夠評價通過簡單試驗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歸納總結(jié)并且對試驗重點因果關系形成一個邏輯論點。學生在作出解釋之后,他們會求助于知識和所得到的證據(jù)來支持他們的解釋。學生應該根據(jù)科學知識,經(jīng)驗和他人的觀察結(jié)果對其解釋進行檢驗。

學生應該開始培養(yǎng)交流,批評和分析自己和同學的工作的能力。交流可以采用口頭方式,圖示方式或書面方式。學生應該培養(yǎng)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提出的解釋的能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參與討論和辯論,最后修改其解釋。

在探究的各個階段上,教師的工作都是指導學生們的學習,把注意力集中于他們的學習,激發(fā)和鼓勵他們的學習。教師要不斷地通過提問題創(chuàng)造機會去激發(fā)學生思考,推動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和學生們一起努力,共同營造一種能確保學生勇于發(fā)表的環(huán)境。教師要鼓勵無拘無束的討論,要組織各種科學活動,以使學生們在這類活動中都不能不去說明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闡釋自己做這樣或那樣理解的理由,提出鑿鑿有據(jù)的論點,為自己的結(jié)論尋找理據(jù),對彼此的科學解釋提出批評和質(zhì)疑。學生在碰到新材料,新現(xiàn)象時,放開思想討論雖然對學生很有益但教師還是要介入進去,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否則,這種討論可能達不到透徹理解的目的。教師要給學生們以機會,讓他們?nèi)ヌ岣咚麄冊u價和總結(jié)思考他們自己的科學成績的能力。

學生們必須參與以探究為目的的研究活動,使他們同老師和同學一起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學生們需要將他們目前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他們要把科學內(nèi)容應用于新的問題里去;他們要參與解決問題,參與作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他們還要參與跟能動的學習方法在原則上是完全一致的評價活動。學習者共同參與可以增進學習;這有助于促進理解,有助于增強學生們的研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對探究有導向作用的所提問題的質(zhì)量,也有助于學生們總結(jié)經(jīng)驗。同學與同學的相互合作不僅能增進對科學的了解,而且也有助于對科學探究活動特別需要的技能,思想方法,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多方面培養(yǎng)訓練。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六

讀了黃全愈的《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自己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么觸著一樣,驚詫地發(fā)覺美國的素質(zhì)教育原來是這樣,于是又饒有興趣地翻看一些有關于中美教育差別的文章,對美國教育總的印象是:美國的學校,固然不贊成向?qū)W生進行“知識填鴨”,但也不能簡單地看成只重視向?qū)W生傳授謀生求知的實用技能。而是盡可能地提供一個對所有人平等開放的、有利于學生鍛煉能力、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自由、寬松、多元的環(huán)境。如果說中國古人的見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么美國的做法是“授人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場”:教育者也手把手地示范傳授怎么捕魚,卻更重視創(chuàng)造一個寬廣遼闊、有風有浪的漁場,讓被教育者自己從實踐中學會怎么捕魚。

在本書的第一章《創(chuàng)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講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受中國畫啟蒙教育的兒子三歲就能畫出像模像樣的國畫,而在美國的學校的班里,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么都不教,只讓學生涂鴉似的亂畫這使作者甚為不滿,竟然讓兒子退出了繪畫班??墒且欢螘r間后,他又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xiàn)實中的實物。如果沒有一個參照物,他們就根本無法下筆。

看起來這好像只是評判標準上的差異,而實際上這是一種觀念上的誤區(qū),即把技能和創(chuàng)造分隔開,把教和練混為一談,結(jié)果使許多中國的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模仿能力,但欠缺創(chuàng)造力?!昂貌缓谩保瑥娬{(diào)的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問題;“像不像”,強調(diào)的是模仿能力的問題,顯而易見,缺少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作者認為,教與練是不同的,“教”是一個指導和引導的過程,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自由。我們常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是對“教”這一概念最好的解釋,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各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比如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可由知識的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組織者,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開放式、啟發(fā)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自己動手動腦動手,實踐探索、合作交流。師生間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

另外,活動課或綜合實踐課上多組織一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運用知識和能力的活動,還可以是一些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活動。增加活動時間,并讓他們來組織安排,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官半職,讓每個學生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班級的圖書角查找資料等;利用電腦網(wǎng)絡設計圖畫、個人介紹、數(shù)學小報等等,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個性的空間。

談教育素質(zhì)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篇十七

打開《教育的十字路口》,就是打開一扇教育之門,看到的是另一個視角的教育,看到的是一個獨特的心靈對教育的操守恒心。傾心的眷注中有哀傷、追逐、憤悶,而又充滿期待。峻緩而又別有機趣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一個個的教育故事,一絲絲的教育愁慮,一汩汩生命至愛的情流。清新透明,不假雕琢,內(nèi)功深厚而張力宛然。無不令人為之動容、隨想,細細反芻而直抵心靈深處。

“我怎么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對教育耐心而又細致的觀察者呢?然而,一旦進入其中,我卻因為生命,因為愛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边@是作者心靈的獨白,也是本書的意味?!督逃氖致房凇窞槲覀兇蜷_的正是作者細膩的教育觀察視野――他從生命的高度、從人文精神的視點,細致品評著教育的細節(jié),耐心反芻品出人性的力度,教育原始的淳樸,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生命的自由以及教育現(xiàn)狀的沉重。通過自己對教育愛的深深情懷,進行著百折不回的追索,而直截了當?shù)貒姲l(fā)生命的強度,厚重的思想?yún)s以輕盈的姿態(tài)站立在我們的視野里,讓人精神沖動而情感隨之潛流,在喜憂相伴中看教育、看學校、看師生;在流水落花中看制度、看資金、看環(huán)境;在文字靈性與生命強度中看內(nèi)心、視經(jīng)驗、審靈魂。汩汩滔滔而出的心靈絮語,真摯、親切、深邃、深情,如同醇酒,稍一品咂便會讓人酣酣迷醉,與他同愁、同憂、同喜、同思教育的人性、人文。

在人們的貫性思維中,當一個事物處在十字路口時,便是一種艱難、一種痛苦,是一次需要小心翼翼的關鍵的抉擇。然而有著獨特思維的張文質(zhì)先生卻對十字路口有著獨特的情懷,渴望教育十字路口的到來,他生動地描述道:“新的教育創(chuàng)生于十字路口。沒有傍徨,就無須選擇,無須抉斷,甚至不需要有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味著多元、多樣,意味著選擇的自由。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著真的愛,那么必然就會有自由,因為愛意味著自由,一定也會帶來自由。”與其說這是對教育的思考,不如說這是對教育長期眷注后的祈盼,是對十字路口教育充滿愛與自由的熱忱渴望。這也是他作為一位人文學者的精神闡釋?!笆致房谧C明了一種屬于每一個人的夢想,有差異、有機理和值得信賴與忠誠的對未來的肯定?!彼褪沁@樣一個懷著這種教育夢想的人文學者,并且將這一夢想化為現(xiàn)實行動:以拍翅追逐于陽光下活躍的生命而踐履著、思考著、拍擊著,為之勞心勞力。

我們?nèi)粘?傇跁九c教室中忙碌,總是盯著孩子的未來而諄諄教導,忽視每日的當下生活,而使教育漸漸遠離人的生命所需,便有了“我們很多行為都可能意味著責任的缺席”。教育確實是“不要宏大的敘事,甚至也不要微言大義,只要細致的體會,只要用心地注視”。書中用心注視的大量細節(jié),總能讓我們的眼球為之吸引,可又時常汗難堪,甚至牽心扯肺。

本書有相當?shù)膬?nèi)容像是作者面對生活、面對書本、面對靈魂、面對生命的一切的晤對;像是自言自語,似同靈魂對話;又像是精神飄游時的獨語。言談之間既有流貫的文思,又有動人的性情,冷峻而又幽默的筆觸,讓人既忍俊不禁,又被淡淡的傷感侵襲。倘若你沒有聽過他的講座,沒有接觸過他的思想,你會不解地問:這哪是教育著作?分明就是個人生活札記。然而分享過他的教育主張,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人便能心神領會這教育的另一種表達。正如他文中言及的“在一個對教育沉思的人那里,這一切都具有教育的意味”?!斑@一切”指的便是他所例舉的許多詞的畫面、場景、記憶,而“每一個詞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每一個詞同樣能夠打動現(xiàn)在仍暫時擁有這些詞語的思索者”。因此我們在書中看到了大量的課堂細節(jié)、校園細節(jié)、人際交往細節(jié)、日常生活細節(jié)、動植物生命細節(jié)、作者自身的言談舉止細節(jié)、閱讀細節(jié),乃至一些詞語的細節(jié)。在這些細節(jié)的獨白自詠中給人展示了生命的脆弱、教育的沉甸,振臂吁呼人性、人文的教育實質(zhì),期待溫柔、耐心的生命化教育。這既表白了他的教育思想,又實踐他的教育主張――教育閱讀與教育寫作。他反對空泛的套話式論文,主張注入生命靈性與情感溫度的心靈手語,真實的細節(jié)與真實的情感傳達真切的教育思想。譬如:在《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中,像是個人生活細節(jié)的繾綣,但是在作者打開心扉時沖出的又是“想到這一點,我免不了要把自己的成績歸功于大大小小、日復一日供我們上學的學校。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學校,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時刻。這是我們的疼痛,禮儀,節(jié)日”。這其實不是個人成長與教育關聯(lián)的牽扯,而是他深入教育實踐后的憂思獨訴。

閱讀《教育的十字路口》,其實就是與作者進行心靈晤對,不同于看一般的教育論文,可以心存一覽無余之念。此書需要讀者慢慢品嚼,就如同作者品嚼教育的細節(jié)一樣,回環(huán)曼妙的心語才能給你無窮的回味、深刻的反思和淡淡的揪心與對明日教育的祈盼。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1797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