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和調(diào)控,提高教學效率。教案的編寫應(yīng)該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需要一些有關(guān)教案編寫的參考資料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供大家參考。
短文兩篇教案篇一
1.了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散文詩優(yōu)美的語言,蘊含著哲理。
2.理解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3.貫通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表達。
(二)能力培養(yǎng)點。
強化誦讀,體會巴金散文作品蘊含的美感。
(三)情感體驗點。
理解文中表現(xiàn)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fā)、堅韌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二、教學設(shè)想。
1.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1)加強誦讀,培養(yǎng)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zhì)及其時代意義。
難點: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疑點:作者為什么不寫日,不寫月,而寫與日月無關(guān)的東西?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自讀課。
誦讀,感知文意。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結(jié)合文中重要詞語的意義,貫通理解兩篇文章引用傳說的深意,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中的聯(lián)想與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題。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yù)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嚦谷(y6ng)一撮灰(cuo1)皓月(hao4)妲娥(heng2)。
2.解釋下列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臺:曬臺。
yang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導入。
無數(shù)人詠嘆太陽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詩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對著這永恒的星球發(fā)出了自己的感嘆。在《日中,作者顯然在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中寄托著深意;而寒夜里面對如鏡的涼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種別樣的心情。
作者簡介:
巴金(1904~),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學習,后赴法國巴黎學習?;貒箝L期從事著譯。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建國后曾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家、中篇小說憩園和隨筆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語言優(yōu)美,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
三、朗讀課文,初步體會作品的主題。
讓學生交流讀后心得。
四、精讀《日》。
學生朗讀《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思路展開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這篇散文詩僅僅250余字,卻濃縮著豐富的感情,它像一團火,炙烤著讀者的心靈。
開頭兩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贊美飛蛾,因為它是為追求光和熱而被燈火燒死的,接著又懷念夸父,因為它是為追趕日影而渴死暢谷的。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頌的是追求光和熱的執(zhí)著態(tài)度,是為了得到光和熱不怕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飛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
三、四兩段,對追求光和熱的獻身精神正面展開議論,指出了生命是可貴的,但為了追求光和熱應(yīng)該不怕犧牲,并且還指出追求光和熱的目的是為了給人間爭得光明與溫暖。這里滲透著進步的價值觀、生死觀的理論原則,言簡意賅,發(fā)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進一步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決心。自己愿作人間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飛向日球,失去知覺,化為灰燼,在所不惜。這是作者莊嚴的宣言,具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熱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著熾烈的熱情的佳作。作者歌頌了不顧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為真理而勇于獻身的思想,表達了為國家、為人民發(fā)光、發(fā)熱,直到燒成灰燼的決心和意志。它蘊含著哲理,奔涌著熱情,堪稱“字挾風霜”、“聲成金石”的藝術(shù)精品。
五、指導學習《月》。
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月。
學生自由朗讀《月,提出問題,共同解決。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月亮在文章這里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寒冷。
相關(guān)的描寫句子有: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p>
“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p>
“的確,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筆下的月給人的是寒冷、陰冷,讓人冷靜,不同于日帶來的熱情洋溢。
學生交流寫月的古詩文,進行整理歸類。
(一)月,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二)月,撩撥滿腹的愁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三)月,包含著瑰麗的想像。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六、組織學生講神話故事。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小組之間進行比賽。
七、小結(jié)。
短文兩篇是巴金建國前創(chuàng)作的散文詩。它散發(fā)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
《日》表現(xiàn)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
《月》則表現(xiàn)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妲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八、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shè)計。
短文兩篇教案篇二
1。積累詞語,掌握“遺骸、褶皺、劫難、追溯”等詞的讀音,理解“劫難、致密、追溯、天衣無縫”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板塊構(gòu)造”“大滅絕”“撞擊說”“火山說”“斯石英”等科學概念。
3。了解兩篇文章作者的思維方式。
二、能力目標。
1。比較分析兩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把握兩文所介紹的科學知識,體會作者思維的開放性與周密性。
2。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簡明精練、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思維方法。
三、德育目標。
學習作者運用豐富的科學知識、敏銳的科學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不囿于成說,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向科學的未知領(lǐng)域進軍。
1。把握兩篇短文的內(nèi)容,明確說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2。學習作者善于聯(lián)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側(cè)面的思維方法。
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作用和含義。
1。比較閱讀法。
2。涵泳品味法。
3。延伸拓展法。
多媒體。
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揣摩語言,體會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會,多角度看問題,獲得新知、真知。
短文兩篇教案篇三
《馬說》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建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從這一見解出發(fā),文章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將人才比做“千里馬”,集中的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文章從三個不同的側(cè)面揭示了千里馬的遭遇。
第1段,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指出正因為“伯樂不常有”,千里馬才終被埋沒、摧殘。
第2段,揭示了“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造成千里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原因。
第3段,抨擊了那些不能正確對待千里馬卻大呼“天下無馬”的人。
三段文章圍繞一個中心:千里馬的被埋沒、被摧殘,是“伯樂不常有”造成的,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所造成的,是那些不能正確對待千里馬的人造成的?!扒Ю锺R常有”,而“執(zhí)策”的庸人卻曰:“天下天馬!”這強烈的對比,是一個極大諷刺,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強烈不滿。
1.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寫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來描繪千里馬的終身遭遇,用“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來揭示它才能被埋沒的原因,都能激發(fā)人們的不平感,也表達了當時千萬個才能之士的悲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來刻畫食馬者的淺薄愚妄,更具有辛辣嘲諷的作用。
2.清晰的條理。
全文圍繞著“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開始指出惟伯樂知馬,而“伯樂不常有”,所以千里馬之“不以千里稱”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間從“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說到千里馬的“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揭示了問題的實質(zhì);然后痛斥食馬者的淺薄愚妄,由此導出全文的結(jié)句“其真不知馬也”,點明了中心。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千里馬常有,可是伯樂卻不常有。所以即使有馬,卻只能屈辱于低等人的手中,(和其他的馬)一塊死在馬廄里,不被人稱為千里馬。
驅(qū)使它不能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馬叫了,也不能通曉它的意思,還拿著鞭子對著它說:“天下沒有好馬!”唉!是真的沒有好馬嗎?是真不識好馬啊。
韓愈在這篇贈言中,既對董邵南不得志的遭遇予以深切的同情,又以誠摯的感情,殷切的希望,對董邵南提出忠告。以“董生勉乎哉”的微辭,勸他到叛變未息、割據(jù)劇烈的河北之后,要提高警惕,不要走入歧途。并讓他到河北后,要以忠臣望諸君和義士高漸離等為榜樣,勸其主和其他豪杰之士歸順唐朝。固然,這是勸告董邵南的贈言,但文中也明顯的表現(xiàn)韓愈主張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儒家“大一統(tǒng)”的思想。
文章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祝愿和勸勉。
第1段,寫董邵南在京城不得志,往游燕趙之地,一定會有所遇合,鼓勵友人努力。
第2段,寫古往今來風俗移易,社會環(huán)境變化了,燕趙之行也可能沒有什么結(jié)果,友人應(yīng)有思想準備。
第3段,囑托友人替自己憑吊望諸君墓,并向燕趙豪俠之士致意:當今圣上英明,趕快出來為國效力吧!隱有勸友人不要離開京城之意。
1.多用典故,引經(jīng)據(jù)典,如“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指荊軻、高漸離之類的風塵豪俠;其次還有“望諸君”、“屠狗者”。
2.跌宕起伏,含蓄婉轉(zhuǎn),作者先對友人的舉動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筆峰一轉(zhuǎn),以朋友的身份規(guī)勸他去河北之后能勸說河北豪杰效力于朝廷,寫作意圖躍然紙上。
3.韓愈寫這篇文章,能因事立意,在較短的篇幅里,表達了充實而完整的思想內(nèi)容。在贈序這種文體上,脫前人窠臼,頗有獨到之處,勸告之意鮮明,語言含蓄、深微屈曲,文筆暢快簡潔。
燕趙之地古來就有許多用悲壯的歌聲抒發(fā)內(nèi)心悲憤的人。董先生來長安應(yīng)進士科考試,連續(xù)多年不被主考官賞識,空有學識才干,憂郁地到(河北)這個地方去。我知道您一定會有所遇合受到賞識的。董先生要努力啊。
說起來像您這樣不走運的,如果是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珍惜的,更何況燕趙之士出于他們的本性呢!可我曾聽說風氣隨著教化而改變,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現(xiàn)在的風氣跟古時說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憑您這次的前往測定一下吧。董先生要努力啊。
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請?zhí)嫖覒{吊望諸君的墓,并且留心觀察一下當?shù)氐募?,還有過去(像高漸離一類)屠狗的人嗎?替我向他們致意:“當今圣上英明,趕快出來做官為國效力吧?!?/p>
1.積累相關(guān)的文言詞語,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點。
2.體味韓愈在《馬說》中表達的對人才被壓抑、埋沒的憤懣之情。
3.品味韓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達的復(fù)雜的感情。
4.初步了解“說”和“序”的文體特色。
1.掌握“閱讀提示”中字詞的音、義,“易”“策”“食”的各個義項和‘馬之千里者”“子之不遇時”的句式特點。
2.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了解“說”的文體特點。
3.體會韓愈對董邵南的同情、勸勉和勸阻等復(fù)雜的感情。了解“序”的文體特點。
1.討論法。
(解說:四個步驟:初讀課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見解主張、思想情感;研讀課文、品味語言、賞析藝術(shù)特色;拓展閱讀、拓展視野、遷移知識、培養(yǎng)篩選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2.發(fā)現(xiàn)法。
(解說:原則同討論法,步驟分兩步走:一是學。
短文兩篇教案篇四
1.不同領(lǐng)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jié)論。
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說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
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思考。
3.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了解兩篇短文所說明的事理,說明的順序、方法。
難點:不同領(lǐng)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jié)論。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一)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研討以下問題:
1.“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陸漂移”使恐龍遍布世界的說法由何而來?
3.你怎么看待科學家們的推斷?
討論明確:
1.1986年在南極發(fā)現(xiàn)鳥臀目恐龍。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fā)現(xiàn)有恐龍化石。因而“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說成立。
2.科學家并不滿足于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最直接的結(jié)論,即“恐龍無處不在”。他們就此產(chǎn)生了更多的疑問,如“恐龍何以在南極生存?”“恐龍是如何越過大洋進到另一個陸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是大陸漂移把恐龍帶到了南極”。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說明的層次順序及說明方法。
討論明確:
全文共15個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個科學觀點――“一個科學領(lǐng)域的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lǐng)域產(chǎn)生影響”引出說明內(nèi)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闡述說明內(nèi)容――由恐龍化石在南極的發(fā)現(xiàn)說明“恐龍無處不在”,再由“恐龍無處不在”這一發(fā)現(xiàn)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極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一理論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jù)”總結(jié)說明內(nèi)容,結(jié)束全文。
本文在說明“大陸漂移”:是恐龍無處不在的原因這一主體內(nèi)容時,詮釋了“板塊構(gòu)造”理論,還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將“板塊構(gòu)造”形象化地說明出來,板塊聚散的科學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主體說明部分。列數(shù)字是一個重要說明方法,如“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fā)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shù)百萬年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大約在2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p>
“印度向北移動,并且大約在5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p>
“到6500萬年以前,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p>
“大約經(jīng)歷了1億年,(南極)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種類和數(shù)量也大量減少?!?/p>
“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極。那里的冰有數(shù)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报D―運用大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說明,給人以科學依據(jù)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說服力。
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對于第一部分,又是在舉例說明,說明“在一個科學領(lǐng)域的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lǐng)域產(chǎn)生影響”這一科學論斷。
(四)總結(jié)、擴展。
科學家能從一個科學領(lǐng)域的發(fā)現(xiàn)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經(jīng)過懷疑、推測、研究、論證之后有新的發(fā)現(xiàn)。同學們要從中受到啟發(fā),善于多角度思考問題,以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學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龍的足跡嗎》,進行比較閱讀,使大家加深對《恐龍無處不有》所說明內(nèi)容的理解,進而從兩篇寫法各異說明內(nèi)容卻一樣的文章中,去找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五)布置作業(yè)。
借閱有關(guān)資料,或參觀自然博物館,或看有關(guān)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龍的世界。
短文兩篇教案篇五
這兩篇文言小短文,包含著古人對太陽這一永恒話題的不折不撓的探索精神。由于二文簡短,教法可以相近,因此納入一起設(shè)計,課時可以靈活安排。由于課文文字精練而意蘊豐富,學生易于掌握,因此設(shè)計a強調(diào)指導學生多多誦讀,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引導、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二文文字極其簡練,其中的省略之處也就構(gòu)成了許多空白點,適合于指導學生進行審美的、想象性的擴寫訓練,進一步揣摩人物形象,強化對內(nèi)容的理解,設(shè)計b便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教學設(shè)計a】。
教學目標:
1、能翻譯,掌握基本字詞。
2、能背誦默寫二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題。
教學步驟:
導入:人類的.生活與太陽息息相關(guān),關(guān)于太陽的討論也進行了幾千年,而人們似乎從未因此而停止過對太陽的探索。說說你讀到過的有關(guān)太陽的故事。
一、朗讀,整體感知。
1、各自大聲朗讀全文幾遍,要求讀準字音及停頓,達到流暢的程度。
注意重要字詞的讀音:河渭(《夸父追日》)盤盂(《兩小兒辯日》)。
2、自己口頭翻譯兩遍短文,在文中注出對關(guān)鍵字詞的解釋。如有疑難字詞,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落實翻譯。
3、全班集體朗讀,限時背誦,默寫。
二、品讀,自主探究。
《夸父逐日》:
1、你怎樣看待夸父與日逐走的行為?(教師提示:表現(xiàn)了夸父宏偉的志向,神奇的力量,英勇的氣概。注意引導學生從神話特點出發(fā)正面理解,也允許保留個人見解。)。
2、對棄其杖,化為鄧林的結(jié)尾,你是怎樣理解的?(教師提示:力量巨大,勇于追求,死而后已,為人類造福)。
3、你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教師提示;表現(xiàn)中國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挑戰(zhàn)自然的強烈愿望。)。
《兩小兒辯日》:
1、你怎樣看待兩小兒對孔子的譏笑?(教師提示:孔子不能理解,在當時很正常。譏笑反映了學派之爭,不值得肯定。)。
2、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教師提示: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立的見解;對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古人強烈要求認識自然現(xiàn)象的愿望。)。
3、孔子不能決說明了什么?(教師提示:博學之人認識能力也有限,人在自然面前也需要不斷學習。)。
自主思考,寫出自己的理解,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點評。
三、拓展閱讀:閱讀《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罚ㄔ穆裕?。
1、自由、流暢地朗讀。
2、借助工具書讀懂故事,能翻譯全文。
3、說說這則神話表現(xiàn)的中心是什么。
四、作業(yè)布置。
1、鞏固背誦、默寫兩篇短文。
2、課外閱讀《山海經(jīng)》。
【教學設(shè)計b】。
教學目標:
1、落實翻譯,能夠默寫。
2、能通過想象,擴展文章省略的細節(jié)和場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讀懂課文,排除疑難字詞,搞清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落實文章翻譯。
二、熟讀,限時背誦默寫。
三、二文的文字極為簡潔,省略了很多細節(jié)和場景。小組合作,說一說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補充一些省略了的場景,存在哪些審美空白,并說清楚補加場景的理由。
明確:
《夸父逐日》:
1、夸父與日奔走的場景。
2、夸父飲于河澤的場景。
3、夸父死后的神奇變化。
《兩小兒辯日》:
1、孔子的有關(guān)介紹及孔子的外貌。
2、孔子聽時及聽后的心理。
3、兩小兒笑語孔子時的神態(tài)。
四、選做:1、在上述幾種情況中選擇一種情形進行擴寫。2、在兩篇短文中選擇其中一文,補充省略之處,擴寫此文。
評改,交流。
【資料平臺】。
1、《山海經(jīng)》。
2、沈括《日月之形》。
3、《地震》。
短文兩篇教案篇六
1、了解科技說明文的特點及本文,層次分明地說明事物的邏輯順序。
2、比較兩文,明確不同領(lǐng)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互相啟發(fā),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結(jié)論。
3、把握的說明對象,培養(yǎng)愛好科學、主動探尋自然奧秘的精神。
了解兩篇短文所說明的事理,說明的順序、方法。
不同領(lǐng)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jié)論。
一、激趣導入。
放映《侏羅紀公園》的片斷,請學生思索:
二、感知課文。
1.朗讀題目,談?wù)勀阕x過題目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論?
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在于引導學生思索本文寫作特色,由于說明問題不同,說明的角度也會不同,提醒學生在朗讀時關(guān)注這個問題,帶著問題進行閱讀。
2.快速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nèi)容。
明確:《恐龍無處不在》的內(nèi)容:依據(jù)在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地漂移假說。
《被壓扁的沙子》的內(nèi)容: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3.這兩篇短文各是怎樣介紹相關(guān)內(nèi)容?
明確:《恐龍無處不在》,提出說明主旨、不同領(lǐng)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總領(lǐng)全文。然后用恐龍化石在各地發(fā)現(xiàn)的事實,闡釋對大地漂移假說的證明,用具體事例證明主旨。最后總結(jié)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對大陸漂移假說提供了證據(jù)。
《被壓扁的沙子》先提出問題,提出了“撞擊說”和“火山說”兩種觀點;然后具體分析論證,用事實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撞擊造成恐龍滅絕。
(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把握結(jié)構(gòu)的能力,能夠有目的地篩選信息,并加以概括的閱讀能力,為后文比較兩篇作了鋪墊。)。
三、深入探究。
這兩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在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明確:第一篇中,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個科學理論(“板塊構(gòu)造”理論)的正確,第二篇,恐龍的滅絕成為了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jù)。
四、品味精彩。
這兩篇短文以“恐龍”為話題,卻談?wù)摿藘蓚€頗有深意的科普知識,讀后卻認為這些蘊藏其中的深奧抽象的理論說得淺顯易懂,著實讓人興致盎然,你說說這兩篇有何出彩點,作家用了什么妙招?依據(jù)文本說明(可以說明順序、語言、方法、角度等方面入手)。
明確:
1.專業(yè)術(shù)語用平實語言具體詮釋,說理深入淺出,深奧難懂的專業(yè)術(shù)語出現(xiàn)頻率低。
2.借助邏輯順序,重在說理,把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語言嚴謹,道理易懂。
3.說明方法多樣,使說明對象闡釋的更明白。
4.阿西莫夫素以駕馭語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稱。本文說明語言簡練,淺顯易懂。
5.試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下列補充說明文字有何作用。
五、悟出真味。
明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腳踏實地的研究態(tài)度,學科之間交織、融合,要有所收獲必須有廣博的知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科研思想,加強體驗并獲得思想上的啟迪。)。
六、探究拓展。
走進圖書室,網(wǎng)上沖浪,搜尋更多的有關(guān)“恐龍”的新的科研成果,辦一期“恐龍情報站”的手抄報。
(設(shè)計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會從不同渠道搜集信息,培養(yǎng)他們觀察、探究的科學精神,將學生熱情延伸到課外,鼓勵他們運用一切資源學習語文。)。
短文兩篇教案篇七
1、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對于了解古代社會的狀況和作者的思想傾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于認識今天的社會,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2、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最好通過比較閱讀,找出兩篇短文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異同,從而突出特點,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表情達意的,而語言又是思維的外殼,因此指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積累語言,是學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進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掌握學習規(guī)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善于和同學們切磋探究,質(zhì)疑解惑,提高學習能力。
短文兩篇教案篇八
1、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2、反復(fù)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1、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2、反復(fù)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漢語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語言,它最豐富、最準確、最鮮明、最生動。在漢語的寶典里,有許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詞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這些話表面好像在寫動植物,其實是有其象征意義的。毛澤東有一首詞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你們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嗎?你們知道它的深刻含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二、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diào)、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三、識記字詞(包括《第一次真好》)。
四、整體感知。
1、行道樹的形象體現(xiàn)了什么精神?
神圣的事業(yè)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zhì),這便是“深沉”。
3、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五、研討與賞析。
1、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2、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是指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里,生活條件大大跌落了。)。
(保護環(huán)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4、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采用了對比手法:
(1)與同類的優(yōu)越處境對比;
(2)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5、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五、拓寬與延伸。
鼓勵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和自己的經(jīng)歷,談學習感受。
1、現(xiàn)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2、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3、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xiàn)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fā)牢騷,你怎么看?
(決非發(fā)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
4、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fā)?
六、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yīng)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yīng)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人生,關(guān)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七、作業(yè):
1、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guān)作業(yè)。
2、預(yù)習《第一次真好》。
短文兩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兩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陋室銘(劉禹錫)。
一、預(yù)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關(guān)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刹扇《喾N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討論并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lǐng)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芍弥腥艘彩且粯拥母哐拧?/p>
7.提問:“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边@兩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yīng)。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jié)。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diào)高雅,構(gòu)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預(yù)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jié)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討論并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討論并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討論并歸納:
(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zhì)樸;(2)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
遠益清”的芳香;(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zhì)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討論并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討論并歸納: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fù)瑲庀嗲蟆W髡咄形镅灾?,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p>
四、小結(jié)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zhì),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jié)合起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驕散交錯運用,讀起來控骼悅耳,頓挫有致。
短文兩篇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全文,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2、結(jié)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4、積累有關(guān)日月的詩詞。
指導思想:
以學生自讀為主,師生平等對話,合作探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讀準字音,熟讀全文;
3、教師準備相關(guān)資料,如寫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飛蛾撲火的種種理解等,以便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誦的對象,并為我們留下了不少文詞兼美、意蘊悠遠的古典詩文,請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歡的詩詞在全班交流。
二、交流古詩詞。
分別請35名同學誦讀他所收集到的詩詞,并簡述理由。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作適當?shù)狞c評。
三、初讀感知。
1、簡介作者及歷史背景。
作者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F(xiàn)當代著名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復(fù)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影響。
背景簡介:這兩篇作品寫于1942年,時間相隔一天。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抗日戰(zhàn)爭進入了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紛紛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勝利的到來。
3、默讀全文。
要求:學生根據(jù)歷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見解(最好能形成書面文字);找出文中的優(yōu)美句段并加以簡要說明;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號。
4、朗讀。
(1)、找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日》《月》兩短文。
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讀后教師可根據(jù)情況范讀引導,力求貼近作者當時的感情,以便學生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diào)。
短文兩篇教案篇十一
教學設(shè)想:
閱讀文學作品,關(guān)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創(chuàng)設(shè)一種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討論環(huán)境,誘發(fā)學生對課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老師在這中間起一種引導和點撥作用,適值巴金老人百歲壽辰之際,引導學生對文學做一點積極的思考、質(zhì)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別的賀禮吧。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理解作品內(nèi)涵;
2、了解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的時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運用。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文學思考和欣賞能力,能大膽發(fā)表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guān)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傳說;
2、閱讀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學流程設(shè)計:
一、導入:
20xx年11月25日,一個特別的日子。世紀老人巴金度過了他的百歲壽辰,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對老人的遲到的問候。
標題課件飛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會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達對光明的熱愛和追求呢?
請大家聽讀課文《日》。
二、聽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容。
——討論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達對光明的熱愛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為著追求光和熱,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并且,對飛蛾、夸父這兩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懷念的態(tài)度。看來,日球確實讓我們感受那噴薄而出的熱情和希望。
三、閱讀探究《月》。
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月的細膩幽靜吧。千百年來,在月亮身上,人們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詩歌為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再讀課文,提煉出作者對月亮的看法;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著什么。
2、引用資料,閱讀質(zhì)疑《月》。
3、學生講述嫦娥奔月的傳說。
要求:語言流暢簡潔。
4、老師點撥。
看來,將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為嫦娥妄想改變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這樣想,可不可以呢?上學期我們是否也學過類似的文章呢?即在某個對象身上賦予一種特定的內(nèi)涵,以抒發(fā)自己的個人理想。
——《愛蓮說》中的蓮、牡丹、菊,那里的蓮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貴者,菊——隱士,不也是周敦頤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種方式嗎?包括《日》中的飛蛾和夸父,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飛蛾之所以會撲火,是因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卻不僅把它們當成簡單的生物和遠古神話中虛無飄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賦予了他們新的內(nèi)涵,這才有了為了追求光和熱,寧愿舍棄自己生命的壯舉。
因此,文學有其現(xiàn)實性,是為了服從作家表情達意的需要,同時也是和時代合拍的。
五、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
本文創(chuàng)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時正是抗戰(zhàn)最艱苦的相持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著勝利的到來,做為一個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為什么要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當然也包括為什么賦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味文章中的語言魅力吧。
六、分組品味欣賞作品語言。
兩大組分別欣賞日、月。誰先拔得頭籌?另一組誰來挑戰(zhàn)?有沒有誰來捍衛(wèi)本組的勝利?
讀懂了巴金的文章,我們不妨來看看前些日子,媒體主辦的說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網(wǎng)絡(luò)調(diào)查。
七、文學思考:
是的,歷史不會忘記他,讀者不會忘記他,出示表現(xiàn)巴金成果的幻燈片,在過去的20xx年,楊利偉、鐘南山的名字為每個中國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筆下春秋見證了百年歷史,他用真誠感動了中國,成為感動中國20xx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讓我們和著巴金的《日、月》和中國一起感動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jié)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生的目標是什么?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yīng)該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yīng)該為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lián)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八、拓展練習設(shè)計:(課后完成)。
1、請你試著寫一種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條。
2、下周推薦閱讀:巴金《家》,散文集《龍虎狗》。
短文兩篇教案篇十二
1.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實詞,翻譯全文。
2.了解時間(工作程序)、邏輯相結(jié)合的說明順序。
疏通文言語句;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件、小黑板、卡片等。
教學本文要先讓學生自學,找出生僻字請老師幫助解決。疏通文意,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可以通過設(shè)計巧妙的題目引導完成。在疏通文言語句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中國的“四大發(fā)明”是什么?(對,這“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是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畢升發(fā)明的,比德國的答凳堡活字印刷要早400多年,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裉?,我們有幸在語文課本中學習《活板》一文,(板書課題。)了解活字印刷在當時的制作、印刷情況。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沈括,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并解決。
2.試舉例說明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3.文章的題目是“活板”,為什么開頭卻寫雕板?
4.本文的題眼是一個“活”字,通篇是怎樣圍繞這個“活”字作文章的?
5.本文結(jié)尾寫活字的下落時,為什么不詳細說明怎樣得到活字而要一筆帶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詞語。
2.試舉例說明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明確:(我認為這篇文言說明文,總體上是按時間順序說明的。)。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活版發(fā)咀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時間和使用情況。第二部分(第2段):點明活版發(fā)明時間。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活版下落。主體部分在具體介紹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時是綜合運用時間順序(工作程序。)和邏輯順序說明的;介紹活版的制作。(用膠泥刻字……則字平如砥)是用時間順序(工作程序。)說明的;介紹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膠泥刻字的好處等是按邏輯順序說明的。
作者在介紹活版印刷術(shù)時,緊扣一個“活”字,綜合運用了時間順序、邏輯順序來說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規(guī)律,體現(xiàn)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靈活高效的特點,科學而有條理。
3.文章的題目是“活板”,為什么開頭卻寫雕板?
明確:(因為寫雕板是為說明雕板的不便,以便進而說明活板“神速”。)。
4.本文的題眼是一個“活”字,通篇是怎樣圍繞這個“活”字作文章的?
明確:(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個“活”字。膠泥刻字,每字為一印是“活”:設(shè)一鐵板,密布字印是“活”;藥熔后,用平板在上面按一下,使字平如砥,是活;做二鐵板。交互使用,是活;常用字多備,是活;用后用木格貯之,是活?!@就把活字板的靈活性、優(yōu)越性和雕板作了形象的、生動的比較,突出“活’’的特點,表現(xiàn)了活板技術(shù)的先進性。)。
5.本文結(jié)尾寫活字的下落時,為什么不詳細說明怎樣得到活字而要一筆帶過?
明確:(因為這不是本文所要說明的內(nèi)容。)。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并談?wù)勈斋@。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yīng)給予肯定。)。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沒有時間可不必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yè)設(shè)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短文兩篇教案篇十三
1、教師歸納: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課文第1段主要用記敘句法描述了蓮花優(yōu)美的姿態(tài),突出它的高潔品格,表明自己對蓮花的喜愛。第2段先用議論對三種花進行評價;再抒發(fā)感慨,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不良世風。真正體現(xiàn)了言簡意豐、文筆多變。
2、提問:
明確:
這是一種映襯的寫法。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贊頌蓮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尚,自己對它是多么喜愛,文章就顯得單調(diào),意思不容易表達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蓮來比較著寫,就更能突出蓮花的可貴。這就是映襯手法的好處。另外,映襯還有正襯和反襯之分,這里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它們有什么不同,我們可在課后認真地加以揣摩。
3、評價:
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里,面對當時的不良世風,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潔的品格,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他因為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種目空一切,自視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9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