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橋梁,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教案的編寫還需要體現(xiàn)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教學輔助工具。請大家逐一查閱這些教案范例,對比自己的教學設計,尋找優(yōu)化的可能性。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一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fā),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shù)乘幾位數(shù)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揭示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俊?/p>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shù)。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shù)。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為什么?
學生說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2)回顧口算過程,為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shù)學上叫做轉化。
2、筆算。
請學生結合著口算的過程,試著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著算一算,然后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xiàn)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后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后面無0。
學生討論優(yōu)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著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后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著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tài)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然后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xiàn)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說教師板書豎式。
(3)比較優(yōu)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如果小紅下次買18本書,每本書24元,又該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課下動腦筋好好研究研究。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二
1、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余數(shù)的和有余數(shù)的。
2、通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后校對反饋,并且說出口算的算法。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并且說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shù)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并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么,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后,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引導學生,教師不說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驗算,學生說。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并且說說為什么能算的這么快。
1、接著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淇淋,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fā),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淇淋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jù)我的算式再說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并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并且說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1、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說)。
2、課堂作業(yè):補充p2。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過程:
1、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時間的信息?與同學說一說。
2、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紅系紅領巾用了16( )。
(3)課間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學生獨立完成p63頁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頁第4、5題。
(1)學生獨立計算經過的時間。
(2)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3、完成p64頁第6題。
(1)學生先估計,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長一起進行驗證,再填上實際需要的時間。
4、完成p66頁第9題。
(1)多名同學說一說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
(2)在課本上完成66頁表格。
1、在書上完成p65第8題。
(1)出示光明小學作息時間表,讀時間表。
(2)分小組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然后進行匯報交流。
(3)在課本上獨立完成提出的問題。
2、完成p64第7題。
(1)說一說你感興趣的電視節(jié)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辦法把它們的開始和結束時刻都記錄下來。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四
p28頁例題和“試一試”及“練一練”
1、結合“電-”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體會合作交流的意識。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并預習課前知識。
一、復習導入。
1、計算。
16×1112×1432×21。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它,并掌握它。
2、教學例題:
出示主題圖:觀察圖,你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列出算式:
板書:21×26或26×21。
a、先估算結果。
解決:這個電-大概能坐多少人?夠500人坐嗎?
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b、探索筆算: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在上節(jié)課內。
容基礎上,只是多加了進位,在全班匯報,教師把計算過。
程展示于黑板。
引導學生將所有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特別是書上。
出現(xiàn)的三種,比較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書寫豎式:
強調:a、因數(shù)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積52中的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比較書上3種算法哪一種簡單、方便。
三、習題鞏固。
1、課本28頁“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算法多樣,但至少有一題要用豎式。
2、課本29頁練一練1獨立計算,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學生做練一練第4題,后提問,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龍頭,馬上關好水龍頭。
4、組織學生做“練一練”第6題,小組討論,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五
掌握北京時間的意義。
自主探索為什么同一時間,北京和新疆的小朋友做的事情不同。
了解祖國幅員遼闊,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知道祖國地域遼闊,存在時差,理解北京時間的意義。
理解時差的產生以及北京時間的重要意義。
自主探究法,情景導入法。
課件實物投影。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2、播放視頻。
1、通過課前的預習,你能解釋這種現(xiàn)象嗎?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收獲和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
2、根據(jù)笑笑和古麗的話,將時間表補充完整。
學生看視頻,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時差的知識。
(1)說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2)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
(3)分別計算笑笑和古麗下午每節(jié)課開始的時間和結束。
1、完成過數(shù)學書73頁練一練第一題。
2、制作一個星期六的時間表,并按照時間表完成計劃。
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1、獨立完成時間表。
2、小組中交流,自主訂正。
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認真計算經過時間。
板書設計:
時間表。
北京時間。
新疆的日出比北京晚大約2時。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六
1、能夠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2、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制定作息時間表和由此引發(fā)的問題探究。
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你早晨幾時上學?下午幾時放學?
說說表上安排了哪些學習活動內容。
師:下午放學回到家,到晚上睡覺之間的一段時間,你是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制定一張這樣的作息時間表。(板書課題)。
提問:圖上畫的什么?
小紅幾時放學回到家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什么時間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提問:你是怎樣根據(jù)鐘面看時間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先看時針,時針過幾時就是幾時多,多幾看分針從12起走了幾格,就是幾時幾分。
提問:回到家后她先做什么?
拉二胡拉到幾時幾分呢?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什么時間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4:10-4:40拉二胡。
提問:小紅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做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什么時間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4:10-4:40拉二胡。
4:50-5;20做作業(yè)。
a師:小朋友們,你回到家,經常做些什么事呢?
同組內的小朋友互相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
b在班內交流。
c師:請把你的活動內容按照先后順序填寫在表格上。
a師:我們通常下午3時45分放學,你回家需要多少時間呢?
拿出鐘面撥一撥,你回到家是幾時幾分?
然后記錄在表格上的第一欄上。
什么時間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b師:就這樣,邊撥邊記錄。給自己的生活內容安排時間。
(1)組內同學交流討論互相提出意見和建議。
(2)指名學生匯報。
師:其余學生聽聽她這樣安排課余時間合理不合理,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1、介紹學校的作息時間:從上午早讀課是7:40開始,一節(jié)課40分,課間休息10分,課間操是20分。
2、小組的同學合作制定作息時間表。教師巡視,參與制作過程,并及時點撥。
3、學生到展示臺上展示制作的作息時間表,師生共同修正,并與學校的作息時間對照。對有特色的作息時間表給予表揚鼓勵。
4、提出問題并解答。
如:(1)第一節(jié)課的下課時間是什么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2)從第二節(jié)課到第三節(jié)課下課,這兩個時刻之間經過了多長時間?
(3)從上午7:40到上午放學,經過了多長時間?
(4)讓學生根據(jù)作息時間表,在小組內提出問題并指定同學解答。教師巡視并加以引導。
我們給自己的課余生活作了一個安排,平時沒有特殊情況就要執(zhí)行《作息時間表》。過幾天就要放“五一”長假了,小朋友可以與父母親一起商量制定一張《“五一”作息時間表》。過寒暑假了,可以制定一張《寒暑假作息時間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七
《時間的表情》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是本冊教材“設計。應用”的第一課。本課學習內容的設置緊貼學生的實際,讓學生關注生命,關注生活,關注未來,從而提升生命的價值。利用身邊可用的材料創(chuàng)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鐘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對生活物品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fā)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課學習內容的設置緊貼學習的實際,通過了解鐘表的歷史發(fā)展以及動手設計制作鐘表,增強對古代文明崇敬之情。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經過巧妙的加工和重新結合,可以創(chuàng)造出富有形式美感的鐘表,在制作過程中,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
了解鐘表發(fā)展的歷史過程,通過聆聽鐘聲、欣賞圖片、觸摸時間等活動,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充分感受時間的存在,培養(yǎng)珍惜時光、關注生命的意識。
掌握鐘表設計的基本方法,采用新穎的方法設計制作一款鐘表,賦予廢舊材料新的生命,表現(xiàn)獨特的創(chuàng)意,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
學會從實用、美觀的角度來評價設計,體現(xiàn)出設計形式美。
能夠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鐘表裝飾設計、創(chuàng)意制作。
通過欣賞各式各樣的鐘表,體悟鐘表的個性化設計,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美化生活的愿望。
1課時。
各種鐘表范例、多媒體教室。
適合制作鐘表的廢舊材料、刀、剪、膠帶等。
學生分組到鐘表專賣店參觀考察,拍攝各式鐘表的圖片,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聯(lián)想生活中的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和鐘表發(fā)生聯(lián)系?收集這些材料,看誰準備的材料更新穎,更具有特點。
(利用周邊的社會資源,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掌握并思考如何成功設計制作一個富有特色的鐘表)。
感受一下時間在一天當中的變化,同時設想一下你在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感受一下時間在一年中的變化。時間在我們的一生中也在不斷的變化。
教師:看了這一連串的圖片之后大家有些什么感受?時間在慢慢地流逝著,我們要好好的把握時間,有效的利用時間。
(在進行教學的第一步讓學生感受時間的變化,從而讓學生能夠合理的利用時間,把握時間,與德育穿插起來,并為下面要進行的項目做鋪墊)。
a:提問:你想過要測量時間嗎?你能用身邊找得到的東西來制作一個簡易的計時器嗎?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制作一個鐘表,引出課題《時間的“表情”》。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從古到今,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出示課件。
提問:看過不同外形、不同讀數(shù)、不同裝飾的鐘表,你對哪一款印象最深?談談你的見解。
(通過古時與現(xiàn)代的鐘表對比,讓學生更形象的認識到鐘表所應該具有的特點和裝置)。
a:思考一:鐘表設計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鐘表的外形設計。
(2)時間的讀數(shù)設計。
(3)鐘面的裝飾設計。
出示圖片引出總的歸納項目。
思考二:在設計鐘表前要考慮哪幾個因素?
實用:要求讀數(shù)準確、易于認讀。
美觀:要求材料新穎、方法獨特。
(通過多媒體展示歸納出設計鐘表的基本方法和設計因素,讓學生更具體地了解如何進行鐘表設計)。
b:教師示范制作鐘表。
在示范時帶著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鐘表的制作方法:
(1)漂亮實用的鐘表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你們準備運用什么材料來設計制作?
(3)準備給鐘表設計什么樣的外形?
(4)加上什么樣的“表情”來裝飾?
(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教師邊提問邊講解邊示范,讓學生在觀看示范的時候能夠參與其中,不停的思考回答,為自己接下來的設計理清思路)。
“表情”時鐘店招聘設計師:
要求:具有新穎獨特的設計思維,富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
招聘辦法:用自備的材料現(xiàn)場設計一只時鐘模型,時間15~20分鐘,設計新穎、造型獨特。
(提出注意安全)。
(以鐘表設計大賽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制作,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動手欲望)。
a:請各設計師展示,并介紹自己的設計作品!
b:請其他設計師也來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組的設計?為什么?
(通過自評、互評、總評的方式評價各自的作品,讓學生在評價時能夠互相總結經驗,取長補短)。
引出德育教學內容,魯迅曾經有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边@就要求我們好好把握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要學會珍惜時間,關注生命,關注未來!
(與教學第一步相呼應,以德育穿插開始,并以德育穿插結束,更進一步讓學生知道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組織學生課前收集鐘表的圖片,積累了視覺素材,并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廢舊物品,發(fā)揮材料的肌理美,始終貫徹廢舊物品再利用的環(huán)保理念。選取的設計材料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盡量不花錢,另外,可以選取一些能夠體現(xiàn)地方特色的材料,在設計制作時能夠把地方特色融入在設計中,使作品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小組活動時,要集思廣益,分組進行,避免個別同學“單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設計鐘表時要考慮色彩的搭配,考慮作品的形式美,特別是外形的制作,可以運用擬人的手法增加作品的情趣性。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八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fā),讓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shù)乘幾位數(shù)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揭示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shù)。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shù)。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為什么?
學生說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2)回顧口算過程,為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shù)學上叫做轉化。
設計意圖: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實際得數(shù),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為后面理解算理做鋪墊。
2、筆算。
請學生結合著口算的過程,試著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著算一算,然后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xiàn)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后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后面無0。
學生討論優(yōu)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出豎式,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形成最后的筆算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xiàn)情感目標。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著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后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著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tài)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說一說怎樣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然后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xiàn)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說教師板書豎式。
設計意圖:這次板書過程,看似重復,實際不然。目的一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的內化情況;目的二是為后面對比優(yōu)化方法做鋪墊;目的三是有利于幫助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
(3)比較優(yōu)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如果小紅下次買18本書,每本書24元,又該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課下動腦筋好好研究研究。
設計意圖: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不進位的乘法,后續(xù)將學習進位乘法,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連貫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九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算法。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電-”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算法策略的多樣化,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算法。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已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對處理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的經驗,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更進一步的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算法。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電-”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
(3)能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感知數(shù)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豎式計算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最喜歡看的電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師揭題:今天我們就去電-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
板書:電-。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觀察情景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1)課件播放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a、電-的座位夠嗎?
b、這個電-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估算“電-的座位夠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反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只要學生講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2)計算。
引導學生進行就算求解“這個電-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21×26=。
a、學生獨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在練習本上。
師進行巡視指導,特別針對一些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注意乘法時的進位。
b、小組內交流、討論算法。
c、班內反饋。
估計學生出現(xiàn)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重點對豎式計算進行匯報。讓學生進行質疑,并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
引導學生完整答題。
21×26=546(個)。
答:這個電-一共有546個座位。
3)揭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今天的乘法豎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出今天學習的是用豎式計算有進位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
師進行板書:電--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乘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讓學生計算24×28。
1)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班內其他學生進行判斷。
2)學生匯報后,讓班內所有學生同位間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2、計算15×3635×43。
1)讓學生同位間進行比賽做題,同位的兩位學生每人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計算。
2)學生同位交換,相互檢查,并讓對方講出計算過程,自己進行判斷。
3)班內反饋。
對做正確的學生給以鼓勵和表揚。
3、解決課本29頁第3題。
1)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目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班內反饋。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運動員參加。
重點讓學生說出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過程。
對做對的學生給以鼓勵。
四、班內匯報總結。
1、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獲,可以是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自己學習方法。
2、評價自己所在小組和自己今天的表現(xiàn)如何?
五、作業(yè)布置:
做課本29頁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電-。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進位)的乘法。
21×26=546(個)。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shù),會讀、寫小數(shù),了解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小數(shù)的產生過程,加深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qū)分整數(shù)和小數(shù),滲透知識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shù)部分是一位的小數(shù),知道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感受小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shù)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shù)(揭示課題認識小數(shù))。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領學生輕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shù),初步感受小數(shù)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喚醒學生的經驗。
(一)動手實踐,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shù)。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shù),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shù)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shù)點的寫法。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shù),這三個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shù)、小數(shù)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
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教室里課桌的長與寬,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整數(shù)、分數(shù)自然過渡到小數(shù),重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認識小數(shù)和理解小數(shù),認、讀、寫小數(shù)部分是一位的小數(shù)。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shù)。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最常見的小數(shù)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shù)。由于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shù)。
1、關于小數(shù),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說說哪些是整數(shù),哪些是小數(shù)?并指出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和小數(shù)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設計意圖:小數(shù)的認識是學生認數(shù)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于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shù)與自然數(shù)的描述性定義等數(shù)學事實和規(guī)定的學習,其實是屬于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適時地采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1、配鑰匙。(分數(shù)和小數(shù)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shù)軸上的小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shù)?
2、師:古代數(shù)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shù)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shù)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shù)點的數(shù)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shù)游戲。
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利用配鑰匙和擺小數(shù)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能正確的讀出分數(shù),會寫分數(shù),掌握分數(shù)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shù)”我們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區(qū)分分的份數(shù)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上課前先來個比賽怎么樣?那就請你們注意認真聽,比一比看誰反應快!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到幾個?
(2)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到幾個?
(3)現(xiàn)在只有一個蘋果了,還是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個呢?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到半個,那半個該怎么表示呢?同學們,能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表示一個蘋果的一半嗎?(畫圖、寫漢字都可以)。
生:黑板板演,并簡單介紹。
師: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蘋果的一半,你們的辦法都很好。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當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時,可以像這位同學一樣用這個數(shù)1/2來表示?!?/p>
你們知道這個數(shù)叫什么名字嗎?
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shù)。(板書:認識分數(shù))。
二、體驗感悟二分之一的具體含義。
1、師:(出示實物圖形)你們看,現(xiàn)在我手中有個蘋果,想想你可以怎樣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
可現(xiàn)在老師手中拿的是蘋果的圖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對折)。
師:為什么對折?
師:是的,對折后,兩部分完全重合,說明是平均分。(不說對稱)。
(貼半個蘋果圖)。
師:我們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
說一說。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找3、4個學生說說)。
師:那另一半蘋果呢?
它也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為什么?
小結:(我們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二份,這是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這個蘋果的二分之一,這兩份合起來就是這個蘋果。)小聲說說。
2、再找人說說二分之一的涵義。
3、師:我們剛才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這里有一張長方形的紙,你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嗎?要求: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師:(將作品貼到黑板上)生說: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長方形的二分之一?
師:小結:看來不論是一個蘋果還是一個長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驗證比薩餅: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
5、理解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圖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出示圓課件)。
6、理解形狀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圖形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出示正方形課件)。
7、判斷,進一步體會“平均分”
三、在探索體驗中理解認識其它分數(shù)并寫出分數(shù)。
1、我們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三分之一。
出示課件: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邊說邊寫先寫分數(shù)線,在寫分的分數(shù)分母,最后寫取的份數(shù)分子。
2、現(xiàn)在靜靜地想想: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數(shù)中間的橫線,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嗎?(同桌討論)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間的橫線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數(shù)線。(相當于除法中的除號)。
3、書空:用手在桌子上寫寫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紙折一折,用陰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看看誰的方法多?
師:(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饋,誰是這樣折的?統(tǒng)計。
師: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嗎?(個別要驗證,較難、沒有折出來的老師出示一個)。
師:你們真棒,一張正方形的紙,有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
5、其實,除了圖形中有分數(shù),在我們身邊也到處都有。例如:咱們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1/36)。
如果有個大蛋糕,劉宇佳這一組來平均分這塊蛋糕,每人得到這塊蛋糕的?(板書:1/6)。
如果女生來平均分這塊蛋糕,每人得到這塊蛋糕的?(板書:1/15)。
如果全班來平均分這塊,每人得到這塊蛋糕的?(板書:1/36)。
想:這些分數(sh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分的份數(shù)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還想認識那些分數(shù)?你能自己舉個分數(shù)的例子嗎?
師:這樣說下去,說得完嗎?
生:對了,分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四、感受數(shù)學文化。
1、分數(shù)發(fā)展史的介紹。
同學們創(chuàng)造出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真了不起。其實我們國家是最早使用分數(shù)的國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剛剛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數(shù),那現(xiàn)在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鞏固練習。
1、同學們真了不起,對分數(shù)有了這么多了解,那你們來看看這些圖,你能用分數(shù)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嗎。(幾分之一,幾分之幾)。
2、看圖估一估,陰影部分大約占長方形的幾分之幾?(課件驗證)。
比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玲玲和丁丁在爭論不休,看看為什么?
把一根火腿腸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這根火腿腸的二分之一?
4、出示課件:形狀不一樣、大小看不出來的三角形,還是平均分嗎?
六、總結收獲。
這節(jié)課即將結束,能談談你有哪些收獲或體會嗎?
板書設計: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二
1、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余數(shù)的和有余數(shù)的。
2、通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后校對反饋,并且說出口算的算法。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并且說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shù)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并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么,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后,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引導學生,教師不說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驗算,學生說。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并且說說為什么能算的這么快。
1、接著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淇淋,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fā),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淇淋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jù)我的算式再說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并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并且說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數(shù)+余數(shù)=被除數(shù);。
1、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說)。
2、課堂作業(y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三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2、導入新課。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jù)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四
3、情意目標: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兩步應用題結構的把握以及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二、游戲激趣、明白結構
師生共同領會:一道完整的應用題要有:條件、問題和數(shù)量關系。
三、師生互動、學習新知
國慶節(jié)就要到了,我們來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黃花25朵,紫花18朵,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少3朵,做了多少朵紅花?”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這一題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們小組最喜歡的方式把題意表示出來。[手勢、圖形、線段];請你們互相說一說,題中哪句話最能表示出問題和條件的聯(lián)系;學生嘗試解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四、嘗試創(chuàng)造、加深理解
小組協(xié)作、師生合作,改變題中的第三個條件即“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shù)少3朵”你們能編出怎樣的應用題,請試試看;學生匯報創(chuàng)造的成果。
五、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完成課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題。
六、閱讀課本、學會發(fā)現(xiàn)
請你們閱讀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五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shù)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shù)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shù)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tǒng)計
[4]說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jù)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六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3、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情景圖,人民幣學具卡片。
同學們,誰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么?花了多少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
星期六,淘氣也去超市買文具,卻看不懂標價牌上的價格,想請大家?guī)蛶兔?,好嗎?(板書課題)(出示情境圖)。
1、初步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1)說一說。
認真觀察情境圖,你知道每種文具的單價是幾元幾角幾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初步感受每個標價牌上小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2)填一填。
讓學生動筆填寫每種文具的價格,然后集體交流。
2、認識小數(shù)的特征。
(1)師介紹小數(shù)。
像標價牌上用來表示文具單價的這樣的數(shù)叫小數(shù)。
觀察一下,小數(shù)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數(shù)點)。
小數(shù)都有小數(shù)點,小數(shù)的讀法也和以前的數(shù)不同。比如: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師邊介紹,邊板書)。
(2)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單價,再指名讀。
(3)師生共同小結小數(shù)的讀法。
小數(shù)點左邊的部分按照整數(shù)的讀法來讀,小數(shù)點讀作“點”,小數(shù)點右邊的部分順次讀出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
(只要學生能正確地讀出小數(shù)就可以,不要求學生背誦。)。
3、試一試。
認真看圖,圖中一共是多少錢?既可以用幾元幾角幾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認真想一想,填一填。
(1)獨立完成,師巡視,及時了解情況。
(2)集體交流,說說是怎樣想的。
1、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討論“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2、統(tǒng)計所有教科書的價格,并填一填,與同伴說一說。3、思考討論: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評價一下,你自己和同學。
板書設計:
買文具。
小數(shù)。
16.85讀作十六點八五。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篇《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備課教案》,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七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師準備ppt課件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shù),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八
教材分析:本單元把平移、旋轉與對稱軸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首先呈現(xiàn)學生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現(xiàn)象;其次,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圖形變換的知識,掌握圖形變換的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再次,重視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習內容: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描繪出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以及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身邊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4.結合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圖形變換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培養(yǎng)對圖形的知覺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和對稱現(xiàn)象,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2)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3)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4)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體驗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2.難點:(1)初步空間觀念的建立和培養(yǎng)。(2)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3)能準確地在方格紙上畫出符合要求圖形。
3.關鍵:(1)要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和對稱現(xiàn)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為學生所創(chuàng)造的動手操作的機會,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加強“做中學”。
課時安排:11課時。
第一課時:軸對稱圖形。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十九
1、理解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jù)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shù)加法的驗算,初步養(yǎng)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
(一)復習舊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jù)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可要養(yǎng)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y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xù)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shù)的呢?
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shù)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jié)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作業(yè)布置。
第38頁做一做,4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二十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數(shù)。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shù)”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shù)。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shù),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shù)是個虛的數(shù)。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shù)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shù)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shù)不是一個實在的數(shù),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二十一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2.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在掌握的計算方法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來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筆算。
87×66×4567×79987×3254×6。
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在現(xiàn)有的地磚和要用的地磚這兩個數(shù)量中,哪個數(shù)量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鋪地磚時的損耗問題,但是為了減少解題難度,我們在這里把地磚的損耗省略不計。下面需要同學們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方法來計算,是選擇口算呢?還是選擇筆算或估算?說一說你的理由。
你準備怎樣估算?
用估算出的結果與已有的地磚數(shù)量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這次你選擇了什么計算方法?
這次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認為誰選得對?
請兩個同學分別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或筆算的。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學練習五第6題。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條件與哪個條件是有聯(lián)系的,
(2)學生獨立解答,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選擇什么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并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3)提出新的問題:這輛車如果剛好滿員,一共可以運送多少旅客?
(4)指導學生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8題第1問。
2.和學生一起討論第8題第2問。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備課教案篇二十二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xiàn)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fā)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屬于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qū)(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jié)課中多媒體的出現(xiàn)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shù)學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49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