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3:03:10
2023年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優(yōu)秀16篇)
時間:2023-11-27 13:03:10     小編:HT書生

教案的編寫應(yīng)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其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shè)計出富有啟發(fā)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活動。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教學材料。此外,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組織和管理,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學習好教案的編寫方法,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有積極的意義。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一

“送別”是中國古典詩詞中一個重要的主題,詩人們通過這些詩詞向讀者展示了許多不同的送別場面,抒發(fā)了深深的離別之情。送別詩詞有許多共通之處,如選取典型意象,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技巧等等。本課將以北宋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鈴》為例,引導學生把握詞中的意境,感悟男女戀人分別時的萬千愁緒,掌握送別詩詞中融情入景、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本課的教學將采用學生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局部研討-拓展提升-歸納總結(jié)”的過程進行。

二、教學i驟:

課前準備:播放歌曲《送別》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一)導入。

由“送別”這個話題回顧曾經(jīng)學過的與送別有關(guān)的詩句,列舉送別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引出新課柳永的'《雨霖鈴》。

(二)詩詞鑒賞。

1、介紹作者柳永。

2、學生誦讀詞的上下闕,自主疏通詞句的意思。

3、欣賞比較《雨霖鈴》的兩幅插圖,從意象與意境上感受本詞。

4、學生交流討論:說說你認為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詞句美在哪里?

教師引導鑒賞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感受本詞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技巧。

(三)拓展提升。

江南柳。

張先。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guān)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張先的《江南柳》與柳永的《雨霖鈴》相同和不同之處在哪里?

同:都寫了別情;都寫了別時的典型環(huán)境;

都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都寫了別后,虛實相生。

異:柳詞想象別后自己遠行的情景,張詞著重寫送行者別后情景。

(四)歸納總結(jié)。

送別詩詞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選取別時的典型意象。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虛實相生。

(五)作業(yè)布置:背誦《雨霖鈴》,完成練習。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二

王斌。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詞的內(nèi)容,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體會詞的音韻美;

2、對李煜其人及其詞有一定的了解。

3、感受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重點。

1、學會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3、提高詩歌鑒能力。

教學難點:

1、學會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第一節(jié)。

一、導入:

二、詞人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z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稱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為文人的李煜善詩文、能書畫、通音律,尤以詞聞名。正如前人吊之詩:“作個才子真絕代”。但作為國君的李煜縱情享樂,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為“違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證了前人吊之詩:“可憐薄命作君王?!?/p>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相對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基調(diào)歡樂;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zhuǎn)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基調(diào)傷感,成就很高。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詞包含了一個凄慘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為“違命侯”,行動受人監(jiān)視,失去自由。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賜酒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詞可說是他的絕命詞。

四、詞文學習:

1、學生自讀詞文,弄清詞意:

2、教師講解學生不懂的詞句:

五、誦讀:

1、指定學生誦讀,其他學生思考文中哪個詞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師評點并作誦讀技法指導:

感情基調(diào):低沉、凄涼。

把握節(jié)奏:

重讀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yīng)、只是、幾多、一江。(這些詞特別。

能表現(xiàn)詩人的內(nèi)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讀。)。

韻腳: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押韻特點:兩句一換韻,兩平兩仄。

六、李煜為什么而愁,又是怎樣抒發(fā)愁情?我們具體研習詩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

李煜降宋后雖然被封為違命侯,但實際上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按夯ㄇ?。

月”的美景容易讓作者睹物思人,想起過去美好的歲月,令人傷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點結(jié)束。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內(nèi)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具體來說可能是過去后宮佳麗的簇擁,錦衣玉食的生活,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已經(jīng)消逝了。

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敝械摹坝帧北憩F(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yīng)。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寄愁心與明月”: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

5、“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一句中,為何只提到“雕欄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權(quán)的象征。

“只是朱顏改”的“改”字。

改變的還有生活(錦衣玉食的`生活變?yōu)榍敉降纳睿匚?由國之君淪。

為階下囚),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詞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何時了”“又東風”“應(yīng)猶在”隔句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隔句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騰流淌,一瀉千里;又像那江水晝夜不停,長流不息,無窮無盡的綿長。大。

膽抒發(fā)了亡國之恨。

9、我們講解了全文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這無限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樣來寫“愁情”的呢?

a、比喻:

c、發(fā)問: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嘆。問天天不應(yīng),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

d、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實寫:物是(自然永恒)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王斌。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三

設(shè)計思想:

通過本篇的學習,達到以下目標:

1、使學生理解融情于景,虛實相濟的藝術(shù)手法。

2、通過意象和情感,體味婉約詞風。

3、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為了達到以上的目標,創(chuàng)設(shè)情景,為學生理解作品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搭建平臺,用場景課件和熟悉的歌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已有的審美體驗基礎(chǔ)上,形成客體和主體的情感共鳴。將體會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綜合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具體步驟如下:

一、導入新課。

放《長亭外,古道邊》這首學生熟悉的歌曲,營造出一種哀婉纏綿的送別氛圍,然后和學生一起背誦關(guān)于送別的名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薄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薄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薄肮路h影碧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惫湃四敲炊嗄捴巳丝诘脑娖o我們描述了一幅幅感人肺腑,蕩氣回腸的.送別圖,今天,讓我們走近柳永,去感受他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

二、教授新課。

1、師配樂朗誦《雨霖鈴》(所配音樂是《梁?!纷寣W生從友人之間離別的深情過渡到戀人之間的情懷)為學生正音,讀準句讀。

2、初讀全詞,整體感知大意。

3、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意,自由朗讀全詞,播放背景《長亭外,古道邊》的曲子。使學生沉浸在送別的氛圍中。(用熟悉的音樂搭建起學生理解作者情感的平臺)。

4、過關(guān)鍵詞語,讓學生品味凄清的意境。如:寒蟬、長亭、驟雨、楊柳、曉風、殘月等詞語。通過關(guān)鍵句子:“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把握詩人對伊人的無限眷戀,和離別的纏綿悱惻的情懷。(合乎“批文入情”的思維特點,從分析詩歌的意象,到對情感的把握過渡)。

5、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當時的場面,完成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以讀導寫,深化對內(nèi)容和感情的理解,同時也訓練的學生的寫作能力)。

6、生朗讀自己的思維成果,然后老師展示課件:“長亭送別”。(陰沉的天氣,伏岸的垂柳,話別的長亭,杯盤狼藉的殘席,執(zhí)手相看的戀人、焦急催促的船家)(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畫面,對文字的理解更加細膩深刻)。

7、學生表演:用語言和動作再現(xiàn)當時情形。--感言辨體。(由文字轉(zhuǎn)化成舞臺形象,通過表演看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否深刻,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再現(xiàn)詩歌情景,為下面體味婉約詞風作鋪墊)。

8、mtv《離別的車站》(《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插曲,)問:同樣是送別題材,和《雨霖鈴》在思想內(nèi)容、語言特色,藝術(shù)風格上的異同。(當時正在上演《情深深雨蒙蒙》,學生們都很熟悉,將具體畫面和抽象文字進行比較,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9、討論表演,指出表演中的精彩之處和不足之處--入情得意,運思及物。(注意“此去經(jīng)年”后面的句子是想象分別后的情景是虛寫,從而歸納出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技巧。)。

10、播放《雨霖鈴》這支曲子,用音樂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學生興趣,為快速記憶提供良好的氛圍。

11、生有感情的朗誦并速背全詞,體會全詞的意境。

三、拓展遷移。

欣賞《西廂記長亭送別》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引導學生深入領(lǐng)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同類題材進行對比閱讀,加深對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jié):

愛情,歷來是人類的高尚而美好的情感之一,在分離的時候,尤其顯得凄美感人。要把這種感情用文字表達出來,風格各異,這要和人的性格和經(jīng)歷有關(guān),作為婉約派的柳永,就借助了景物的描寫,融情于景?!耙磺芯罢Z皆情語”,愿同學們在以后的詩歌鑒賞和寫作中好好地將這種表現(xiàn)方法加以利用。

五、布置作業(yè)。

當你遇到高興(或傷感)的事,懷著滿腹的喜悅(或)辛酸走在回家的路上,用一段文字來表現(xiàn)你此時的感受,恰當運用景物描寫,字數(shù)不少于400字。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四

明確:長亭別離:寒蟬、長亭、都門、煙波、暮靄、楚天(實景)。

羈旅長愁:楊柳、曉風、殘月(虛景)。

2離愁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僅僅是寫景嗎?

明確:氣氛——凄清,目的不僅是寫景,更多的是烘托情感,情景交融。

為加深體會情景交融詩句的寫法,分別展示課內(nèi)和課外例子……。

好處:這種比喻手法的運用,具有把無形的愁緒化為有形的事物,產(chǎn)生生動形象的作用。

請學生舉例,并展示相關(guān)例子,體會這種寫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

酒: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將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骯樓餞別校書叔云》)。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確:傷感、凄美的離愁。

(三)唱中感悟。

在欣賞并學唱多媒體課件中的古詞新唱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強化背誦記憶。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五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人才得不到重視和珍惜的不滿之情,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2.賞析課文“遠能見之近”“小能使之著”的以小見大、以物喻人、托物寫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借木假山的形象所表達的雙重創(chuàng)作意圖。

教學難點:

學習借鑒本文以小見大、以物喻人、托物寫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要點:指導學生讀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進程:

一、作者簡介:

蘇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著《嘉祜集》。曾鞏在《蘇明允哀辭》中稱他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理,引物托喻,侈能使之約,遠能見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煩能不亂,肆能不流。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也?!薄赌炯偕接洝房梢哉f是“遠能見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

二、疏通大意,理清思路。

文章寫木假山,先從“木”字寫起,從木之“幸”與“不幸”談起。

第一段文字反復出現(xiàn)了“幸”與“不幸”的'字樣。禁止比之下,最幸運的是“漂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余”,而成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脫泥沙而遠斧斤”,遠離險惡的環(huán)境,文章至此點題。但是相比那些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幸運的木假山,在荒野的江邊,還有更多的木假山不被人們發(fā)現(xiàn),卻被樵夫農(nóng)民當作了木柴,那又是“最幸者之中”的“不幸者”了?!昂慰蓜贁?shù)”的反問,借樹木的遭遇也隱含了作者對于人才不被社會發(fā)現(xiàn)的一種不滿之情。

文中談?wù)撔遗c不幸,有時幸與不幸并提,有時只寫幸,卻也億包含了不幸,行文多端,毫無呆板跡象。同時,作者借樹木成長和演變?yōu)槟炯偕降钠D難漫長的過程,隱喻人生的曲折和坎坷;借木假山的幸與不幸隱喻人才的懷才不遇。

第二段,面對自己家里所藏的木假山,作者以為它是極其幸運的。自己又特別賞識這木假山,聯(lián)想到社會現(xiàn)實,作者只能歸結(jié)為“數(shù)”了,也只能看作是一種命運的安排了。

最后一段,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家中那座木假山的“感”與“敬”。由于自己的喜愛,天天面對這座木假山,蘇洵不由得產(chǎn)生了感情。作者愛這木假山不是因為它具有山的外形,不是外在美妙的形態(tài),而是其內(nèi)在的隱藏著的精神。這段描寫采用了擬人手法,形象逼真,形態(tài)生動。寫中峰“魁岸踞肆”,“魁岸”,形容山峰的形態(tài),“莊栗”“凜乎不可犯”,就是擬人筆法,至于決“無阿附意”則是明顯的擬人化筆法了。

三、寫作借鑒:

本文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清晰。

清代著名的文章評點家林云銘曾說:“全篇層折雖多,卻是一氣。雖一氣中亦可分兩段也。上段以幸不幸,歸本數(shù)字;下段以可感可敬。緊接理字?!?/p>

四、問題探究。

作者對木假山“非稈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說說作者所“愛”所“感”所“敬”的分別是什么。

“愛”字表現(xiàn)作者對木假山的喜愛,是愛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假山聯(lián)想到做人;“所敬”的是從木假山身上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氣端重”“服其旁之二峰”“無可附意”等可貴的品格。

五、布置作業(yè):

教后記: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六

江蘇省淮州中學韓維加。

教學目標。

2、研讀教材所選文本,分析傳記文學是如何化用素材,再現(xiàn)歷史,重現(xiàn)形象的;

3、了解學者林語堂,思考在他所寫的蘇軾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

教學設(shè)想。

2、用一節(jié)完成需要六到八節(jié)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只有淡化過程,有側(cè)重的解決主要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交流:同讀一本書。

1、導入。

偉大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對于跋涉于艱難生活的我們而言,或許是一盞明燈,或許是一個路標,或許是撫平創(chuàng)傷的一味良藥,或許是得到休息的驛站,正如羅曼羅蘭《貝多芬傳序》所言:

倘若我們太弱,就把我們的頭枕在他們的膝上休息一會兒吧。他們會安慰我們。在這神圣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強烈的慈愛,象激流一般飛涌出來。甚至無須探尋他們的作品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里,他們的行為里,即可看到生命從沒有象處于患難時的那么偉大,那么豐滿,那么幸福。

2、30名學生分為5組,每組討論后,向大家介紹讀《蘇東坡傳》后,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片斷,感受最深的一段哲理性的評說,分別用一句話評說蘇東坡和《蘇東坡傳》這本書。

3、教師也完成與學生一樣的任務(wù)。

二、討論:傳記的特點。

1、蘇東坡不同的描述方式。

1)可以定格在年表里。

蘇軾生平大事年表。

1036蘇軾降生。

1054娶王弗。

1057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59舉家前往京都。

1061仁鳳翔判官。

1064任職史館。

1065妻喪。

1066父喪;服孝(1066.4-2068.7)。

1068娶王閏之。

1069返京;任職史館。

1071任告監(jiān)管;任杭州通判。

1074任密州太守。

1076任徐州太守。

1079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謫居黃州。

1084往常州。

1085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1086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1091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妻喪;太后逝世;調(diào)定州太守;河北軍區(qū)司令。

1094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1101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北宋亡。

2)可以濃縮在辭書上。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進士。曾出知徐州、湖州、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lǐng)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風格豪放,一改婉約之風,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著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qū)司令。

3)也可以如林語堂如此概括: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珈術(shù)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明確:傳記文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應(yīng)該在回憶錄、書信、日記等等材料之外顯能耐,應(yīng)該把這些材料經(jīng)過頭腦過濾后,再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讀者所看到的已不再是材料的堆疊,而是一幅完整的畫,一件有匠心的作品。傳記里的事實,可能不再是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流芳百世的經(jīng)典作品,而是一句玩笑,片言只語、不顯眼的行為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的細枝微節(jié)。傳記事實的選擇就構(gòu)成了傳記的生命。

2、研討傳記的素材選擇。

1)節(jié)選的《赤壁賦》,選擇了蘇東坡的幾件事情?其共同特點是什么?

至少有九則材料/享受生活的各種樂趣。

2)同是在黃岡寫的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何沒有寫進這部分的傳記里?

《念奴嬌赤壁懷古》更多的是表現(xiàn)人生思考,體現(xiàn)憂患甚至有點消極的人生感嘆,與作者要表現(xiàn)的蘇東坡此時過著神仙似的生活要義不吻合。

1)從年表看蘇東坡生命中的苦難。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林氏說可以用“坎坷多舛”來概括。蘇東坡生活的時期為北宋中后期,國力的逐漸削弱,邊患的日趨嚴重,積貧積弱的國家,此起彼伏的社會危機,走上政壇的蘇東坡就一直處在這內(nèi)外交困的情況下,復雜多變的黨爭矛盾中。他既不容于王安石的“新政派”,也不容于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后來又因為“烏臺詩案”被人陷害而罪貶黃州,可以說黃州時期的蘇軾可以說是他人生的最低點。而他垂暮之年還遭到流放嶺南的命運。

無論在哪一個時代,真誠、善良、崇高等高貴的.個性品質(zhì)似乎都難逃被黑暗、丑惡摧殘或吞沒的厄運。但是,還是會有人在苦難、悲哀的人生際遇中,以他的智慧、仁愛與偉大的悲憫,沖出了重重黑幕,為我們留下了他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樂趣,留下了一些燭照后世的、不可磨滅的寶藏。這是人間難得奇跡,蘇東坡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奇跡之一。

在林語堂看來,蘇東坡具有著在苦難中尋找樂趣的罕見本領(lǐng)。

2)比較:林語堂和余秋雨對待蘇東坡人生低谷的不同觀點。

在林語堂看來,宦海的沉浮,沒有改變蘇東坡。顯達的榮華富貴,孤獨的顛沛流離,歷史的劇目不管翻多少花樣,蘇東坡依然故我,經(jīng)歷過大悲的人才能體驗大喜,但大悲大喜都經(jīng)歷過的蘇東坡已經(jīng)完全寵辱不驚了?!八簧矣胃璩?,自得其樂,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焙苌儆腥四苋缢粯釉谝贿B串的打擊下,仍保持樂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忘卻痛苦,即使李白,浪漫詩情中脫不了苦悶的抑郁,但蘇東坡卻可以消解他經(jīng)受過的磨難。于是他練起了“瑜珈術(shù)”,寄情于書畫,成了“東坡居士”,自得其樂,已經(jīng)“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人生,更加真切的懂得了人生。在他的作品中依然保持了天真和淳樸,流露出他的本性和對人生甚至世界的思考,首首詩如仙界飛天袖間散落的花朵,氣韻生動,神思逸飛,全是一個心靈流淌出來的智慧,他的詩,你隨氣拈來,都覺得有不俗之氣?!袄戏蛄陌l(fā)少年狂”的豪邁酣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的慷慨縱橫。“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蒼茫渺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冷靜觀照,直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曠達深沉,每首詩一個表情,一個風格,千變?nèi)f化,決不雷同。在蘇軾一生最失落之際,他月夜游黃州便寫下了千古不朽的兩篇《赤壁賦》,林語堂說“這兩篇賦之出名不無緣故,決非別的文章可比,因為只用寥寥數(shù)百個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覺道出,同時把人在這個紅塵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豐厚的賜與表明。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xiàn)得如同中國的山水畫?!痹谶@里蘇軾探討了物我合一的生命最高境界,瞬間即永恒。所以,當他以精神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時,他的靈魂終于“獲得一種自我完善感和靈魂歸宿感?!?/p>

而林語堂在筆下表現(xiàn)出的蘇軾是與林語堂的人生觀念是相關(guān)的。介紹幾則選自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語錄:

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tài)度。

一般人不能領(lǐng)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我們對于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tài)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人生是嚴酷的,熱烈的心性不足以應(yīng)付環(huán)境,熱情必須和智勇連結(jié)起來,明確:

選擇素材,一是取決于材料的表現(xiàn)力,一是取決于傳記作者的主觀傾向。

傳記文學是建基在事實之上的,是事實的作品,必須和事實嚴絲合縫,而不是想象的產(chǎn)物。但是,一個真正的傳記作家不應(yīng)該滿足于僅僅展示材料,不管這些材料編排得多么精確有序,那樣,我們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氣息,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人的化石,而不是血肉鮮明的原形。

三、漫談:關(guān)于人生的苦難。

1、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參互觀照。

同樣是寫苦難中的蘇東坡,當代學者余秋雨是如何認識的?請學生閱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談?wù)勊挠^點。

明確:在苦難中蘇軾成熟了,從苦難中突圍出來了。

2、討論:我們應(yīng)當如何對待生活中的苦難或不幸?

同樣是面對蘇東坡在苦難,林語堂和余秋雨有著不同的解讀,前者看到的是快樂,后者得出的是成熟,那我們呢?(見板書設(shè)計)。

方能避免環(huán)境的摧殘。

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不幸或苦難的理解。

3、總結(jié):傳記能給人生成長怎樣的作用。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qū)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夠幫助我們承擔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讀到本書時所得的教訓。

--傅雷《貝多芬傳譯序》。

四、作業(yè):推薦閱讀。

1、周國平的《詩人的執(zhí)著與超脫》。

2、魯樞元的《東坡與剛峰》。

3、李澤厚的《美的歷程蘇軾的意義》。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詞的內(nèi)容,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體會詞的音韻美;

2、對李煜其人及其詞有一定的了解。

3、感受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重點。

1、學會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3、提高詩歌鑒能力。

課前準備:預(yù)習本詞,學唱《幾多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全班跟唱鄧麗君的《幾多愁》歌曲,引入《虞美人》。

二、整體感知:

朗讀詩歌,找出詞眼。

明確:詞眼(感情基調(diào))--愁。

討論:為何愁?詞人愁的是什么?

明確:與詞人身世密切相關(guān)。

三、知人論世:

李煜全檔案。

姓名:李煜。

字: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家:南唐。

職業(yè):國主、詞人。

身世:國君--階下囚。

特長:繪畫、書法、音律、詩文、詞。

外型:一目重瞳子。

性格:純真。

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等。

了解了李煜和時代背景,“愁”的內(nèi)容就很明白了。

明確:亡國之愁。

四、研讀與賞析:

1、再讀本詞,感受音樂美,找出韻腳。

2、詞牌名“虞美人”的得來。(霸王別姬故事)。

3、“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為何希望它早點結(jié)束?

4、“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5、“小樓昨夜又東風”中,“又”字表現(xiàn)了什么意味?

6、前六句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電影拍攝里的什么手法?)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7、蒙太奇手法介紹。

啟發(fā)學生思考,聯(lián)系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

明確: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

9、品味欣賞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用了什么方法來寫愁?抒發(fā)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

五、課外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含“愁”的詩句?分析這些詩人是怎樣寫愁的。

六、詩歌鑒賞方法:

了身世、找意象、品語言、析表達、評感情。

七、牛刀小試:

討論:《虞美人》《一剪梅》兩首詞作感情內(nèi)涵有何不同?

八、小結(jié)。

李煜后期的詞作語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寫情。抒發(fā)的是作為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情感真摯,藝術(shù)感染力很強,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詞史上杰出的詞人之一。

九、播放歌曲《幾多愁》。

學生學唱,體味詞的意境。

十、當堂背誦。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八

1、品味詩歌意境,把握詩歌主題。

2、體會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特點。

3、分析所用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重點]。

這首詩前兩聯(lián)以寫景為主,而后兩聯(lián)以抒情為主。注意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觸景感懷這一手法。

[教學難點]。

如何品味“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一句?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課????型]??詩歌鑒賞。

[教學方法]??誦讀、質(zhì)疑、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設(shè)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位于湖南省岳陽市的岳陽樓,建筑精巧雄偉,它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初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知道了這一名冠天下的岳陽樓,大家應(yīng)該記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边@樣的句子,范仲淹這里所說的“前人”里就有一個杜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學習杜甫的那首描寫岳陽樓的詩歌《登岳陽樓》。

二、寫作背景介紹(2分鐘)。

大歷三年(768)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學生齊讀并背誦詩歌。(5分鐘)。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四、質(zhì)疑、探究(8分鐘)。

1、“昔聞”?“今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昔聞:渴望向往已久。

今昔心情作對照,強調(diào)登樓時的喜悅。

今上:如愿以償甚喜。

2、賞析?“坼”?“浮”二字。

“坼”字,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關(guān)系?

景?????????????????????????????????情。

洞庭湖廣闊無垠,煙波浩淼。???????詩人有不滅的濟世的博大胸襟。

詩人眼中不只是一個洞庭,而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詩人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兩句詩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

4、第五、六句寫什么?

轉(zhuǎn)寫自己的凄苦情狀。

5、第七、八句寫什么?

五、整體賞析(6分鐘)。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時所見所感。詩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憂患聯(lián)系起來,把對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壯闊的自然景色相映襯,意境宏大,情調(diào)悲壯,是登岳陽樓的千古名篇。

頷聯(lián)贊頌洞庭湖的波濤浩蕩,氣勢磅礴?!皡浅|南坼,乾坤日夜浮?!睆V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開了吳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10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畫了出來。聯(lián)想到曹操詠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壯闊相同而心情各異。

尾聯(lián)憑欄遙望北方,憂國憂民。作者開闊的胸襟與頷聯(lián)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笊舷乱r托。詩人在凄苦萬狀的.情況下登樓觀景,想的仍是國事,為之流涕。

六、比較賞析:將杜甫的這首《登岳陽樓》分別與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進行比較。(15分鐘)。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試對比兩詩頷聯(lián)描寫洞庭湖景觀的妙處,并評論兩詩的主題思想。

杜詩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寫出來了;孟詩寫湖的豐厚蓄積,澎湃動蕩,極為有力,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

杜詩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guān)心。孟詩表達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個人前途,希望張丞相引薦出仕的主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七、課堂延伸(5分鐘)。

福建省高考語文試卷?第10小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耙钚摹北取皠e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八、作業(yè)布置(2分鐘)。

1.完成“探究討論”一。

2.背誦并默寫詩歌。

九、板書設(shè)計(略)。

十、學生情況估測及應(yīng)變方法:

通過前幾首詩的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詩歌鑒賞的能力,在質(zhì)疑、探究部分,鼓勵學生大膽談自己的理解,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

考慮到課內(nèi)詩歌的分析是為了服務(wù)于高考對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考查,這里選取了20福建省高考試題作為課堂內(nèi)容的延伸,讓學生對“詩歌鑒賞”的考試形式有所了解。

教學反思: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九

1、領(lǐng)悟小說的多重主題。

2、了解小說的虛構(gòu)和情感的真實的有機結(jié)合。

教學重點。

1、老板娘到底有沒有看到騎桶者。

2、騎桶者的形象。

課前準備。

1、發(fā)給學生有關(guān)卡夫卡生平介紹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卡夫卡的《騎桶者》??ǚ蚩ㄊ牵▕W地利人),他是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的宗師和探險者,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表現(xiàn)主義),是表現(xiàn)主義作家中創(chuàng)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主要時期是在一戰(zhàn)前后,當時,經(jīng)濟蕭條,社會腐敗,人民窮困,這一切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于是,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美國詩人奧登評價卡夫卡時說:“卡夫卡對我們至關(guān)重要,因為他的困境就是現(xiàn)代人的困境?!蹦敲础厄T桶者》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什么困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騎桶者》,先請同學們談?wù)勀銈兊淖x后感受,你們覺得卡夫卡描寫騎桶者這個形象想表達什么?(請學生具體談?wù)?。

學生可能答的答案:揭示貧困者的窘狀和有產(chǎn)者的自私無情;表現(xiàn)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社會的冷酷;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

二、主題分析。

明確:家里無煤,天氣寒冷,因此“我”必須快馬加鞭。顯然“飛”著去比“走”著去要快。

(1)如果拎著桶走著去賒煤,情節(jié)走向必然是怎樣的?

明確:“我”拎著桶去賒煤,被拒絕,作品可能會是慣??匆姷摹翱卦V型”小說:主人公是值得憐憫的,老板娘是值得譴責的,作者和讀者的態(tài)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讓騎桶者騎著桶飛著去賒煤,情節(jié)走向是怎樣的?

明確: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

(3)小說中“我”認為老板娘看見了自己,老板娘說“我什么也沒有看到,什么也沒有聽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沒有聽到“我”的呼喊看到“我”這個人呢?請同學們從文中找理由。(討論法)。

明確:兩者皆可。

聽到看到的理由:小說中說“她當然馬上看到了我”,“她把圍裙解了下來,并用圍裙把我扇走”,從中可見,老板娘看到了“我”。

沒有聽到看到的理由:“我”從未下降到齊房屋大門那么低,老板娘上來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見“我”。如果她看見“我”了,發(fā)現(xiàn)“我”騎著桶在空中飛翔,應(yīng)該會驚訝新奇,說不定會用煤換“我”的會飛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圍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覺得圍裙上有毛線絨想通過扇這個動作把毛線絨抖掉。而“我”的喊聲和鐘聲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為“我”的`喊聲就是鐘聲。

明確:“我”盡管貧窮,但“我”有強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觸,害怕看到老板娘聽說“我”沒錢付時那種鄙夷的神色。因為貧窮“我”已經(jīng)變得畏縮自卑了。

明確:拎桶走去,作品內(nèi)涵單一;騎桶飛翔,作品內(nèi)涵豐富。

小結(jié)答案:創(chuàng)作意圖的角度:

拎桶走去,作品內(nèi)涵單一。

騎桶飛翔,作品內(nèi)涵豐富。

騎桶者的角度:

自尊心強,畏懼交流。

明確:揭示了當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缺乏關(guān)愛、缺乏溝通這樣一個社會現(xiàn)實。這也是小說的主題之一。

明確:人與人之間真誠溝通,互相關(guān)愛的和諧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

三、虛構(gòu)分析。

明確:小說中“我”的飛翔,老板娘用圍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區(qū)域,不復再見,這些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拔摇钡奶幘?,老板伏案寫字,老板娘織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對話,這些都是現(xiàn)實生活場景。這些現(xiàn)實生活場景讓“我”的飛翔也顯得像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一樣合情合理。虛構(gòu)嵌入現(xiàn)實,就和現(xiàn)實渾然一體了。

小說還展現(xiàn)了“我”的心靈的真實。小說開頭寫“我”家里沒有煤時,“我”眼中的景物都帶上了悲涼的色彩?!盎馉t里透出寒氣,屋子里充滿了嚴寒;窗外的樹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猶如一塊銀色的盾牌,擋住了向他求救的人。我必須有煤!我不能凍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爐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這都展現(xiàn)了“我”內(nèi)心的悲涼?!拔摇彬T著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沖進店里,展現(xiàn)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觸,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縮自卑心理。老板娘沒有借給“我”煤時,“我”喊著“你這個壞女人”,表現(xiàn)了“我”對老板娘的憎恨。小說借助飛翔這一虛構(gòu)情節(jié)真實地展現(xiàn)了“我”心靈的真實。心靈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真實,也是更為深刻的真實。

四、改寫小說結(jié)尾。

下面我們通過改寫小說結(jié)尾,再來體會一下《騎桶者》虛構(gòu)的魅力。假設(shè)老板娘走上地窖后發(fā)現(xiàn)了騎著桶飛翔的“我”,那么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改寫小說結(jié)局,然后派一位代表用幾句話簡述你們組的改寫方案,同時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改寫。

五、板書設(shè)計。

騎桶者。

騎桶者的角度:

表面原因:無煤天冷,“飛”比“走”快。

深層原因:自尊心強,畏懼交流。

卡夫卡的角度:

拎桶走去,作品內(nèi)涵單一。

人民生活艱難,社會冷酷。

騎桶飛翔,作品內(nèi)涵豐富。

“我”物質(zhì)困乏。

“我”畏縮自卑。

缺乏關(guān)愛、缺乏溝通。

真誠溝通、互相關(guān)愛。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

一、知識與技能:體會作者選材組材的技巧,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具體深入理解文章。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探討合歡樹豐厚的象征意義,解讀作者復雜的心理變化。

1、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

2、品讀淡然的敘述背后的情感張力。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導入:

雙腿癱瘓史鐵生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并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chuàng)作獎。那么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著他、激勵著他?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題是什么?

明確:兩部分母愛。

(2)思考:哪一處細節(jié)最讓你感動?通過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明確:無私無怨堅強執(zhí)著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三、文章是寫母愛,為什么以《合歡樹》為題?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

1、合歡樹是怎么來的?經(jīng)歷了怎樣的生命歷程?

2、為什么課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明確:母愛樹希望樹思念樹。

3、作者多次寫到那個剛來到世上“瞪著眼睛看樹影兒”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三次提到那個“剛來世上的孩子”,前兩次說他“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這里的“樹影兒”,這里的“樹影兒”就是合歡樹的影子,合歡樹上處處是母愛的影子,作者始終對合歡樹懷著一種復雜的感情,一方面找借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也許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對失去這一份厚重的母親吧。也許他只想把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獨自咀嚼,“悲傷也成享受”吧。

四、小結(jié):

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沉濃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里也不乏細節(jié)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弦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于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

五、作業(yè):

一、背有關(guān)贊美母親的名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法)。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獙炻宸?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泰戈爾(?。?/p>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ㄒ獯罄?。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風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雪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luò)線索及象征手法的運用。

2、品味作者沉靜、淡然的語言風格所具有的情感張力。

3、體驗并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

2、品讀淡然的敘述背后的情感張力。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83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有一位獲獎?wù)呤亲喴蝸眍I(lǐng)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說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并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chuàng)作獎。那么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著他、激勵著他?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于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品味母親的愛。

問題:能回憶懷念母親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鐵生這篇文章為什么選擇合歡樹來悼念母親?

明確:母親對合歡樹的精心照料是她呵護關(guān)心我的寫照。

交流要點:

對合歡樹希望的表現(xiàn):

“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會,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p>

“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p>

對“我”的希望表現(xiàn):

1、對治好“我”的希望: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她說,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p>

2、對“我”從事寫作的希望: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母親的話中體現(xiàn)出的小心翼翼又滿懷希望,一方面盡力維護殘疾兒子的尊嚴,一方面激勵和鼓舞兒子寫作的信心。

比較第一段和第三段母親對我寫作的表現(xiàn)的不同態(tài)度。

交流后明確:母親對“我”對合歡樹都抱有無限的希望,希望合歡樹能開花,希望“我”由寫作闖出一條路以獲得生活的信心。

三、品味“我”的悲傷和思念。

明確:忘記找借口不看老惦記著主動想去看。

追問: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變化?

交流后明確:

忘記:“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p>

還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我的這種悲痛?

“我搖著車躲出去”“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p>

找借口不看:“抖”字體現(xiàn)出我的難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

對愧疚的理解:同樣被母親寄予希望的合歡樹終于開花了,而我卻尚未成功。(“后悔兩年前沒有自己搖車去看看。”)。

老惦記著:體現(xiàn)了思念之深。

主動想去看:注意是在什么情況下想去看的,我在寫作上取得了成功想去看看合歡樹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小結(jié):“我”之所以對合歡樹有這樣的態(tài)度變化主要是因為在“我”對母親的無盡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親當初的希望都實現(xiàn)了,她卻不在了。

拓展《我與地壇》中的相關(guān)語段,加深體會。

四、主題深化。

總結(jié):

通過我們的分析品讀,發(fā)現(xiàn)這棵合歡樹并不是一顆平常的樹,它牽系著史鐵生母子之間的深情,真可謂是:“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而作者以合歡樹為題想必是為了借“合歡”寄托他們母子之間無法實現(xiàn)的遺憾,在這樣的一歡一悲的兩極間那份母子深情更令人為之震撼。

再聯(lián)想到我們自己,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由父母親精心呵護成長起來的樹呢?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同樣也傾注了心血寄托著深切的希望。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1、促進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

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并能進行恰當?shù)脑u價。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

2、領(lǐng)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zhì)疑法。

3、比較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講課之前,我們先來背誦幾句詩句?!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薄皩飘敻?,人生幾何?”“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薄俺榈稊嗨?,舉杯銷愁愁更愁。”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寫的都跟酒有關(guān)。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喝酒想起吟詩,吟詩想起喝酒,所以由酒產(chǎn)生了很多好詩。喝酒作詩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號稱“詩仙”,自稱“酒中仙”,當時人也稱他為“酒圣”。有人評價說,李白詩中有濃濃的酒味,若抽掉他詩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減少。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李白詠酒詩中的代表作〈將進酒〉。(板書題目)。

二、解題。

《將進酒》是“勸酒歌”,將,(qiang),請、愿的意思。與“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jiang)意思不一樣。

三、研習課文。

(一)整體把握。

1、請一位學生朗讀全文。

2、聽朗讀帶,要求注意節(jié)奏。

(二)具體分析全文。

1、李白的詩風是豪放的,那么哪些詩句體現(xiàn)了他豪放的風格呢?

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學生齊讀)。

2、這些詩句,你覺得詩人的感情是怎樣的.?

“人生”六句的心情是歡樂的。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用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yè),對區(qū)區(qū)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準備“一飲三百杯”?!搬蜃印本洌臼强腿?,這兒卻反客為主,對著好友高聲勸歌,將他的灑脫與狂放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五花馬”句,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是狂放到了極點。

3、詩人的感情是復雜的,除了歡樂、狂放,詩中還表現(xiàn)了詩人的哪些感情呢?

悲傷(“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憤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薄芭c爾同銷萬古愁。”)。

4、為什么說悲傷呢?

“君不見”兩句寫了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人生易老不過朝暮之間,因而“不復回”又隱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喻意。雄偉永恒的黃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暫,所以開頭四句頓生悲意。

5、為什么說憤激呢?

因為他要借酒氣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愿醒”--這兩句詩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有屈原一類人),他們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tǒng)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惋惜,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7、詩人感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又是怎樣的呢?

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接著因悲而生尋歡之意,準備痛飲一場,然后借酒抒發(fā)其憤世嫉俗之情,到結(jié)尾更將這種復雜的心情統(tǒng)一為“萬古愁”,使抒情達到了高潮。

8、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憤激。詩歌中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內(nèi)核。

9、這首詩的藝術(shù)手法。

夸張、比興。

10、齊讀全詩。

四、課外延伸。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提問:同是詠酒詩,找找感情變化上的相似之處。

開頭兩句顯示出詩人郁積好久的憂憤的心情,接著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長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展示出詩人的豪邁的胸襟,然后詩人又自比小謝,極為自信,然后,卻又迅速地陷入“不稱意”的苦悶中。感情也是起伏變化,也是憂憤苦悶中顯現(xiàn)出豪邁的氣概。

五、背誦全文。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試將《夢游天姥吟留別》和《將進酒》在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上加以比較,寫一段鑒賞短文。

板書:

將進酒李白。

悲傷明鏡悲白發(fā)。

歡樂人生得意須盡歡。

憤激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狂放呼兒將出換美酒。

憤激與爾同銷萬古愁。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教者:半截塔中學???郭軍。

預(yù)習目標:

1.搜集作者有關(guān)的常識。

2.閱讀課文,積累字詞,理請課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設(shè)計:。

一.導入:。

錄音《燭光里的媽媽》導入課題并板書,共同交流作者及其相關(guān)常識。

二.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nèi)容。

學生讀文?,說一說本文講述了哪些事?并簡要概括。

三.學生提出問題,并交流。

四.教師整合問題布置精讀課文。出示以下問題。

1.說一說本文描寫了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教師引導交流,輔導閱讀)。

2.作者寫合歡樹與寫母親有啥關(guān)系?

3.你覺得用“合歡樹”作題目合適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后小結(jié):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xiàn),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nèi)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jié)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著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xiàn)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著合歡樹的生長而升華。

五.學生試寫,母親去世了,作者非常思念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致的關(guān)懷,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和愛戴……請你替作者抒發(fā)此時此刻的心情,并給作者寫幾句話,來安慰他。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2、學會通過反復誦讀、聯(lián)想想象去置身詩境,通過意象聯(lián)綴、補充聯(lián)想、煉字煉句緣景明情。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教師做到導而不牽。

2、改寫。描寫詩中最有意蘊的詩句,引導學生學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以便對詩歌的意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

3、比較閱讀。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杜詩的意境和創(chuàng)作風格,把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進行比較無疑是切合實際的作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重點通過學習本詩了解鑒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難點“坼”“浮”字妙處的理解。

教學方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nèi)容教學活動及時長安排二次備課。

第1課時。

一、導入:

【回顧導入】。

告別張若虛筆下那美輪美奐的春江月夜美景,走過孟浩然那心馳向往的鹿門,翻越李白那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天姥山,今天,讓我們跟隨“詩圣”杜甫一起登上岳陽樓,感受那里別樣的風采。(板書:登岳陽樓)。

【圖片導入】。

以岳陽樓圖片(見ppt)導入。

二、整體感知:

(一)作者簡介(師生共同回顧)。

(二)寫作背景:大歷三年(768)冬,杜甫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到達岳陽,到達之時正是深冬。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誦讀感知(以讀帶悟,把握感情基調(diào)):

1、生自由讀;

2、抽生讀,給出相應(yīng)評價;

3、師范讀,并指導。

這首詩所包含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感慨也極深沉,要讀得緩慢些。首聯(lián)從“昔聞”到“今上”長達數(shù)十年,已包含著人世滄桑的感慨,讀得快了則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頷聯(lián)寫岳陽樓景色,讀時須有縱目遠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應(yīng)慢讀--似乎說“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過去了”,這是為下文蓄勢,讀出氣勢。下面兩聯(lián)說感慨,要用深沉的語調(diào)讀:頸聯(lián)說個人,有無限辛酸,調(diào)子低些為好;尾聯(lián)說國家,有滿腔悲憤,調(diào)子稍稍上升--這是全詩高潮所在。

4、生帶感情再次誦讀。

三、賞析內(nèi)容:

(一)初知意象:

【參考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主要意象】。

洞庭水、岳陽樓--遼闊雄偉。

吳楚、乾坤日月--開闊博大。

孤舟--孤單漂泊。

(二)置身詩境:

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詩境,描繪詩歌意象和畫面。

【方法點撥】。

有的詩歌意象常見,且通篇基調(diào)一致,這樣的意象所構(gòu)成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相對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陽樓》,用到的是比較少見的意象,而且這些意象之間,具有較大的跳躍性,尤其是從開闊博大的“吳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狹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這就要求我們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將作者所描繪的意象和畫面一一再現(xiàn)到自己的腦海中,使整個心靈沉浸在一個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審美享受。這就是置身詩境的方法。

【參考畫面】。

早就聽聞洞庭湖水的波瀾壯闊,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陽樓來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布于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涌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蕩著,景象壯美極了!回頭想一想自己,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過這浩渺無邊的洞庭湖,遙望關(guān)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一想到這,靠在窗軒之上的我不禁涕淚交流。

(三)品詩(緣景明情):

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p>

1、你感受到作者登樓的感情怎樣呢?

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此時的詩人,經(jīng)歷了歲月的滄桑,面對山河破碎的祖國,自己壯志未酬,國家前途渺茫,可謂百感交集。

2、這種情感是怎么表現(xiàn)的呢?

虛實交錯,今昔對照。

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1、最傳神的兩個字是?

“坼”、“浮”。

2、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景色特點?

“坼”:洞庭湖波濤萬頃、巨浪千層,方圓數(shù)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為兩片,剎那間,乾坤搖動、天崩地解--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浮”: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包容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

景色特點:氣勢磅礴,宏偉奇麗。

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3.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過渡】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不是)從哪句可以看出?(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如果說,前三聯(lián)是句句寫景,句句含情的話,那么這一聯(lián)則是直接抒情。

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品味其中的情感(生探討,自主發(fā)言。)。

【明確】。

因而這涕淚之中,有對親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獨的悲傷,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也有無以報國的自悼。

(總結(jié):身世之悲,家國之痛,憂國憂民。)。

四、作業(yè)布置:

1、背誦這首詩;

2、完成世紀金榜25~26頁預(yù)習部分。

第2課時。

一、導入:

檢查背誦以導入。

二、詩歌小結(jié):

1、本詩標題是《登岳陽樓》,但詩歌并不局限于寫“岳陽樓”和“洞庭水”。詩人摒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guān)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三、課外拓展--感悟杜甫: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結(jié)論】杜甫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四、遷移訓練(二選一):

(一)自主賞析:

通過《登岳陽樓》的賞析,我們又一次學習運用了詩歌鑒賞方法--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下面請運用這種方法自主賞析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完成后面的幾個題目。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點擊】開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陽樓樓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1、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

【明確】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2、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幺?抒發(fā)了詩人的什幺情感?

【明確】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

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二)比較閱讀:

試對比兩詩頷聯(lián)描寫洞庭湖景觀的妙處,并評論兩詩的主題思想。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明確】杜詩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寫出來了;孟詩寫湖的豐厚蓄積,澎湃動蕩,極為有力,不僅寫出其廣大浩渺,還充滿了活力。

杜詩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凄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關(guān)心。孟詩表達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個人前途,希望張丞相引薦出仕的主題。

五、作業(yè)布置:

1、默寫;

2、完成世紀金榜27頁《為農(nóng)》。

六、板書設(shè)計:

景: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情:身世之感國事之憂。

風格:沉郁頓挫。

教學反思:姜睿艷。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五

1.了解張就齡的生平。

2.注意詩中的用詞。

3.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境界。

重點教學詩歌的境界。

板書設(shè)計。

詩意:首聯(lián).望月懷遠自然渾成。

頷聯(lián).流水對,自然流暢,古詩氣韻。

頸聯(lián).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尾聯(lián).構(gòu)思奇妙,意境幽清。

教學過程設(shè)計使用個性化修改。

一導入: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關(guān)于寫月的詩,不勝枚舉。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或寄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或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或抒寫他們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詩人們借著那輪高懸蒼空的明鏡,洞徹肺腑地進行天地對讀,自然與人情互釋,,內(nèi)心與外界溝通的幻想創(chuàng)造,從而為后世詩詞開發(fā)了一個韻味清逸而美妙絕倫的靈感源泉.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體會張就齡筆下那一夜之間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歷程吧.

二作者簡介:。

唐玄宗開元時宰相。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壽。弱冠登進士。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選官應(yīng)重賢能,不循資歷。其文才為宰相張說器重。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張說罷相,受累外遷。十九年,玄宗召為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中書侍郎為相。時玄宗的寵妃武惠妃,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宮中官奴游說九齡,九齡叱之。

玄宗欲以范陽(今北京)節(jié)度使張守為相,以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jié)度使牛仙客為尚書,九齡都反對,玄宗不悅,李林甫更進讒言,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jiān)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貶為荊州長史。二十八年卒。初,安祿山討奚、契丹,戰(zhàn)敗,被執(zhí)送京師。九齡主張按軍法處以極刑,玄宗不從。及安祿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齡。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傳世。

三、詩歌美讀。

可以說:“詩歌是文字的音樂”。它有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有內(nèi)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韻律。讓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吟誦詩歌那形象、生動、立體的語言,聆聽它內(nèi)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韻律,體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學生自由誦讀,結(jié)合詩歌注釋解決疑難,整體感知詩歌。

2、教師范讀,喚起學生的審美感知。

3、誦讀指導。

1理性的把握: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nèi)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中去,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2感性的`表現(xiàn):語音、語調(diào)、表情、動作、音樂。

4、師生共讀,用情感去點燃情感。

四、意境賞析。

首聯(lián):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zhuǎn)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蘇軾《水調(diào)歌頭》詞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頷聯(lián):從月出東斗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guān)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yīng),以“遙夜”與“竟夕”呼應(yīng),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采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頸聯(lián):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誰呢?是屋里燭光太耀眼嗎?于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么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奥蹲獭倍謱懕M了“遙夜”、“竟夕”的精神?!皽鐮T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尾聯(lián):相思不眠之際,有什么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安豢啊眱删?,構(gòu)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里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余輝。

教學微型設(shè)計之臨江仙選修教案設(shè)計篇十六

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關(guān)于美學的一些知識。通過閱讀學習,提高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追求美的積極人生觀。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距離美與曲線美的形式與內(nèi)涵,提高審美素養(yǎng)。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距離美與曲線美的形式與內(nèi)涵,提高審美素養(yǎng)。

教學方法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學法設(shè)計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教學設(shè)想。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從思想內(nèi)容上說,它從審美的角度給人以人生的感悟和啟迪。從寫法上說,它感性形象極其豐滿、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兼?zhèn)?,由自然美過渡到社會美、人生美。本節(jié)課擬通過適當點撥,合作學習,體會文中處處閃現(xiàn)的.語言美、形象美、距離美與曲線美,讓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

課前預(yù)習。

1.熟讀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找出最欣賞的語言和有關(guān)形式與內(nèi)容的疑難問題。

2.結(jié)合生活實際,收集有關(guān)“美”的名言和實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及作品(《一個女大學生的手記》)簡介。

三、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語)大家課前已經(jīng)預(yù)習了課文,現(xiàn)在我們首先明確幾個問題:

1.本文主要寫哪些方面的美?

2.文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女性形象?(學生談感受略)。

四、學習交流,欣賞探究。

1.本文有哪些美點?

2.你對文章有哪些困惑?

小組討論,然后每組推薦“最有價值的欣賞點”和“最有價值的質(zhì)疑”,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提示:文章語言、結(jié)構(gòu)、手法、主題等方面進行)。

(集體研討過程貫穿精彩語句的朗讀。)。

五、體驗反思,拓展發(fā)現(xiàn)。

聯(lián)系個人實際,談對“距離美”、“曲線美”的認識,并舉實例。

六、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即將結(jié)束,但對美的探討與發(fā)現(xiàn)需要不斷延續(xù)……因為世界萬千變幻,美無處不在,美在大自然里,在生活里,在距離中,在聯(lián)想中,在發(fā)現(xiàn)中,在創(chuàng)造中……感慨之余,送給大家一句話:熱愛生活,以美的心靈去領(lǐng)悟美,以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以美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美。

六、課后作業(yè)。

稼軒從大漠上走過,看到俊彩飛馳盧馬的美;摩詰從大漠上走過,看到的是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美;三毛從大漠上走過,看到的是堅韌甜蜜愛情的美;我們從大漠上走過,看到的是折戟沉沙的美。請以“生活中的美”為話題,寫一篇散文。

分類作業(yè)a類:再讀課文,完成練習。

b類:請以“生活中的美”為話題,寫一篇散文。

預(yù)習布置《都江堰》。

板書設(shè)計。

課后反思體會文章對美的詮釋,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觀。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6546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