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02:15:16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優(yōu)質15篇)
時間:2023-11-28 02:15:16     小編:筆舞

人生總結是人們對自己一生經歷和成長的概括和反思??偨Y時可以參考一些范文或優(yōu)秀的案例,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如果對總結的寫作有困惑,不妨閱讀以下一些范文,或許能找到答案。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一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政治路線;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中共十三大制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共xx大提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中共十二大提出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整個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標志著我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障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

3.中共十三大確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中共十四大高度評價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4.鄧小平為創(chuàng)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他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5.中共xx大是一次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大會,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

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1.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認識當代一些重大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怎樣形成的?”培養(yǎng)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fā)展趨向的能力和動態(tài)歷史觀。

教學要點。

一、走自己的道路。

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政治路線。

2.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安定團結。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2.1989年的政治風波。

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中共xx大:確定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

本課難點:本課涉及的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多、理論性強,學生較難理解;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講述本課具體內容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和歷史意義,讓學生明確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的組織路線,中國共產黨開始按正確方向尋求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這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三、“走自己的道路”一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現階段黨的政治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決定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教材小字部分指出鄧小平最早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但教師不必補充。

2.十二大是本課難點。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鄧小平在開幕詞中的講話內容,突出說明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進一步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師指出這次大會制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本綱領,豐富和發(fā)展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十二大的指導思想,是整個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農民購買電視機”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的兩幅圖畫,說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后,教師點題說明中共十二大全面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中國將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安定團結”一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先讓學生明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鄧小平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極少數人想擺脫共產黨領導、反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錯誤思潮提出的,為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提供了保證;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教師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關系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命運。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認了四項基本原則。

2.1989年政治風波,教師應該點明它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并從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環(huán)境兩方面加以分析,指出這是一些熱衷于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利用學潮策劃的一場企圖顛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動亂。黨中央平息了這場動亂,鞏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陣地和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教師還要進一步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1.中共十三大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這次大會在認識國情和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f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教師講述時要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中提出的,十三大使這一理論在認識上前進了一大步。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fā),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讓學生明確無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還是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都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fā),實事求是。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結合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說明貫徹執(zhí)行這條基本路線,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課文中小字部分介紹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分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初中已經學過,教師可指導學生閱讀把握,不作要求。

2.中共十四大是本課重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難點。講述十四大時應強調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大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進一步完善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做出的偉大貢獻;為我國指明了本世紀前進的航程,也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教師應突出講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并引導學生結合史實認識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六、“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一目,需要講明四個問題。

1.中共xx大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次大會,大會確定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

2.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強調全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開拓前進。

3.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號召全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地實現黨的基本綱領。

4.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改革和發(fā)展作出了跨世紀的戰(zhàn)略部署,為下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指明了方向。

七、新課講完后,教師可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怎樣形成的?”這一問題為中心進行本課小結,既要突出重點,又要揭示各自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本課內容。為拓寬學生的思路,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國際形勢理解中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偉大的抉擇。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二

1.導入的過程。

教師直接點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中,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了實現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黨和政府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國兩制”與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

2.新課知識內容的學習指導和“探究”過程。

關于“一國兩制”,教師應當首先讓學生結合政治所學知識,解釋其內涵,“一國”指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前提,“兩制”則是指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港、澳、臺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在此基礎上教師重點分析以下問題:a實行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條件(實現統(tǒng)一,是全國人民的共民愿;中國國際地位提高,贏得國際社會普遍承認;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一個能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b中國共產黨對統(tǒng)一后的臺灣的基本政策。最后教師放香港或澳門回歸時的有關錄像資料,并由此引導學生總結“一國兩制”的偉大意義?!耙粐鴥芍啤笔菍︸R克思主義的重大發(fā)展,是對人類歷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是解決祖國統(tǒng)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觀看香港或澳門回歸時的錄像,使學生在回到當時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再一次感受到祖國的偉大、繁榮與昌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展望臺灣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給臺灣的同齡人寫一封表達大陸學生渴望臺灣回歸的信)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關于中共十三大。教師簡單向學生介紹、解釋下列概念:a什么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特指我國在生產力還比較落后,商品經濟還不夠發(fā)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出的依據:是我黨總結社會主義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在深刻分析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c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指出: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然后教師明確指出,大會的突出貢獻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講述時要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的,十三大使這一理論在認識上前進了一大步。還應該引導學生結合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說明貫徹執(zhí)行這條基本路線,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4.課后學生活動的提示。

制作《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簡表》把歷史教材中所學過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以時間、地點、內容、意義(或影響)為欄目,進行總結,并展開評比。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三

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筆者認為“兩不走”的提出,是我黨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它為繼續(xù)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好了關、掌好了舵。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社會發(fā)生深刻變化,歷史將中國改革進程推進到“深水區(qū)”。社會主義中國這艘大船繼續(xù)前行,須首先回答“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這條道路的選擇,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胡總書記的十八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同時強調,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想,這是最正確和有力的回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皟刹蛔摺笔俏尹h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

從中共“一大”到“七大”,我們黨走過“工農武裝割據”的艱苦歲月,歷經“毛澤東思想”產生與形成,在近代中國革命的歷程中,一次次抵制住錯誤路線和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中共“八大”到“十八大”,我們黨一步步突破“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沖出“十年文革”的陰霾,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譜寫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篇章,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把中國送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創(chuàng)造了讓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傳奇”,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實踐證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走適合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歷史正確的選擇。反之,“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都是死路,是行不通的。

任重道遠,穩(wěn)中求進。“兩不走”是繼續(xù)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

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是一列只能前進不能停滯也不能后退的火車。正如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會上所指出的,“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fā)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钡舜髨蟾嬷赋?,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從國際上看,世界上的一些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放棄過和平演變和顛覆我國政權的企圖和幻想;從國內來看我國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問題依然突出,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的弊端和障礙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和障礙,都是對我黨的巨大考驗,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考驗。要怎樣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和目標發(fā)展,不偏不倚呢?這就要堅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思想指導,越是在困難問題面前,越是要沉著冷靜,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堅守原則,不能懼怕改革封閉僵化,也不能急躁冒進走上邪路。

相信,只要我們把握住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從國情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工作,就一定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近百年的歷史進程,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與社會革命實踐創(chuàng)新相互激蕩、相互促進的歷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國社會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革命偉大實踐的變革成就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又一次實現歷史飛躍。已經完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如此,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同樣是如此。40年來,馬克思主義再一次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中國也不斷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chuàng)造出的偉大實踐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更是以實踐為鮮明指向。正像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強調的:“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瘪R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對了立場、觀點、方法,就會結出實踐的碩果。中國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啟的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出的實踐碩果。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國社會的最大實際,什么是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永恒的課題在20世紀下半葉更加突顯出來。通過解放思想,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人作出我國尚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并把它作為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fā)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鄧小平講得更明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理論突破與創(chuàng)新,奠定了改革開放堅實的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這就需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僅體現在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還體現在制度建設不夠成熟、沒有定型。所以,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繼續(xù)調整、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各類體制和相應運行機制,讓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就是40年來改革開放已經和正在做的事情。

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深化,束縛中國社會的一些僵化保守的觀念不斷被打破,新的認識、新的政策不斷涌現。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tǒng)一的體制;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提出建立適應有計劃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在這一思想與實踐相交織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提出一系列精辟論斷: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等等。這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使得中國社會在計劃與市場關系問題上的認識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最終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fā)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

用馬克思主義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對時代主題的判斷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二戰(zhàn)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經濟國際化、全球一體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大大增強,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純依靠軍事力量贏者通吃還能全身而退,發(fā)生世界大戰(zhàn)的概率越來越小。另一方面,總結歷史經驗,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而且,“中國是一個大的市場,許多國家都想同我們搞點合作,做點買賣,我們要很好利用”。伴隨著“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科學判斷的作出,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大踏步地趕上時代,從建立經濟特區(qū)到“三來一補”,從堅定“復關”到成功“入世”,從被動融入到主動引領,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這是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在當代中國的運用與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也只有在世界歷史的意義上才可能真正實現。于是,在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開始反全球化,甚至準備筑墻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時候,中國社會成為中流砥柱,扛起了捍衛(wèi)推動改善經濟全球化的大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5年多來,越來越為國際社會所認同,成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全球共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來,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80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和參與,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的國際合作平臺。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深刻改變中國的同時也開始深度塑造世界。

改革開放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歷史飛躍。

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不竭的源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了改天換地的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巨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chuàng)性貢獻。我們有這樣的理論自覺,更有這樣的理論自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引領改革開放不斷從輝煌走向輝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在改革開放的高歌猛進中實現著自身的歷史性飛躍。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新的實踐基礎上,認識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把書本當教條,不能照搬外國模式,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認識到中國還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歷史階段,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認識到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等等。這一系列來自實踐的認識不斷深化,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根本任務、發(fā)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zhàn)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tǒng)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而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形成鄧小平理論,實現了繼毛澤東思想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

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也給中國社會和中國共產黨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發(fā)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中國共產黨如何在“四大考驗”中保持政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中國社會如何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有效避免經濟社會發(fā)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如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實現發(fā)展的可持續(xù),等等。實踐出考題,理論做答卷。通過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的系統(tǒng)深刻回答,在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基礎上,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理論創(chuàng)造自當不斷與時俱進。黨的xx大以來,中國社會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讓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讓中國社會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更重要的是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tǒng)攬“四個偉大”的實踐也漸次展開。這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偉大的實踐孕育出偉大的思想。在這樣堅實的實踐基礎上,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宏大的戰(zhàn)略眼光勾勒出21世紀中國和21世紀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以其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歷史規(guī)律的深刻揭示,對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對未來發(fā)展的深入思考,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政治定力與理論自覺。

通過梳理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認真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經驗,深入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講清楚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對了什么,既是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現實需要,也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客觀要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核心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把握馬克思主義精髓的基礎上堅守馬克思主義立場,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前提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離開馬克思主義談中國化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指出:“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p>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落腳點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要真正在中國大地上枝繁葉茂,一定要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風格,要能為開辟中國道路,解決中國問題提供理論支撐與思想保障。離開中國的實際,離開中國的實踐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為了裝點門面,不能變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連說“好箭”就是不發(fā)射。好箭是用來打靶射“的”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拿馬克思主義這個“矢”來射中國這個“的”的。

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定要有中國形式、中國風格、中國特點、中國氣派,概言之,要有“中國味”。這中國味,就是幾千年來積淀在中華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國情感、中國意志、中國愿望、中國思維等等,就是中國文化的精、氣、神。我們不可能離開自己國家與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傳統(tǒng)去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工作。沒有中華優(yōu)秀文化沃土的滋養(yǎng),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的發(fā)揚光大、生機勃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在于“化”,要化為理論、化為信仰、化為武器、化為實踐。毛澤東指出:“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备母镩_放以來,我們“化”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此基礎上,還要通過理論武裝轉化為中國共產黨人為偉大事業(yè)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轉化為觀察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轉化為指導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行為準則。同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要從書本里、文件中、會議上走出來,走進群眾火熱的生活、走向中國蓬勃的實踐,以簡明的內容、通俗的形式、大眾的思維、普及的方式讓群眾能掌握、會運用。讓廣大群眾所認知、所接受、所實踐,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的思想武器,也才能把人民群眾作為自己的物質武器。

理論的最高目標是指導實踐,理論的最高成就是化為實踐。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實踐都應該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原則的遵循,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要求的踐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目標的追求。不能講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如果理論上講的與實踐中做的不僅不一致還相互打架,既損害了理論的權威,也會讓實踐走入誤區(q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更不能是改旗易幟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改革開放4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結論,也是改革開放再出發(fā)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要求。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五

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惫P者認為“兩不走”的提出,是我黨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它為繼續(xù)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好了關、掌好了舵。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社會發(fā)生深刻變化,歷史將中國改革進程推進到“深水區(qū)”。社會主義中國這艘大船繼續(xù)前行,須首先回答“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問題。這條道路的選擇,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胡總書記的十八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同時強調,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想,這是最正確和有力的回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皟刹蛔摺笔俏尹h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

從中共“一大”到“七大”,我們黨走過“工農武裝割據”的艱苦歲月,歷經“毛澤東思想”產生與形成,在近代中國革命的歷程中,一次次抵制住錯誤路線和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中共“八大”到“十八大”,我們黨一步步突破“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沖出“十年文革”的陰霾,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譜寫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篇章,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把中國送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創(chuàng)造了讓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傳奇”,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實踐證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走適合自己的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歷史正確的選擇。反之,“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都是死路,是行不通的。

任重道遠,穩(wěn)中求進?!皟刹蛔摺笔抢^續(xù)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

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是一列只能前進不能停滯也不能后退的火車。正如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會上所指出的,“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fā)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钡舜髨蟾嬷赋?,必須清醒看到,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從國際上看,世界上的一些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放棄過和平演變和顛覆我國政權的企圖和幻想;從國內來看我國發(fā)展中不平衡、不協(xié)調、不可持續(xù)問題依然突出,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的弊端和障礙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和障礙,都是對我黨的巨大考驗,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考驗。要怎樣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和目標發(fā)展,不偏不倚呢?這就要堅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思想指導,越是在困難問題面前,越是要沉著冷靜,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堅守原則,不能懼怕改革封閉僵化,也不能急躁冒進走上邪路。

相信,只要我們把握住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從國情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工作,就一定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自信是貫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和道路選擇之中的價值信仰和精神支柱,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走向和性質的核心和靈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有著根本性決定作用和政治文化定力功效。要想增強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自信,就必須充分發(fā)掘和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yōu)勢,讓這個優(yōu)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進程中充分展示其凝心聚氣的獨特魅力和政治文化的戰(zhàn)略定力。

所謂政治優(yōu)勢就是指一個國家或政黨或政治組織等政治主體的政治信念、政治決策、政治制度、政治路線和公共政策等政治行為在社會生活和國家行動中所體現和展示出來的獨特魅力和成功經驗,它是這些政治主體對長期的政治實踐歷程的總結和政治文化思想的凝練,也是這些政治主體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憑借自己的政治功績在人民心目中積累沉淀起來的政治優(yōu)越性,是這些政治主體對歷史的回答和人民群眾對政治主體的歷史抉擇的充分信賴。

全面發(fā)掘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可以團結和協(xié)調自己的同盟力量,使自己的力量和盟友的力量團結一致,為了共同的政治目標走到一起,有利于推動和促進政治主體的政治實踐進程;全面發(fā)掘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政治優(yōu)勢可以增強自己的政治信心,獲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因為政治優(yōu)勢是在過去的政治實踐中形成的、經過實踐證明是獲得巨大成功的經驗總結,是政治實踐經驗的真理性升華,因而可以贏得廣大政治同盟的信賴和認同,這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無形的政治凝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或政治信念的實踐過程,在她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積淀成了許多寶貴的政治優(yōu)勢,需要我們好好總結和發(fā)掘,充分發(fā)揮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堅定信仰、增強認同、凝聚力量的巨大作用。

一、政治自覺優(yōu)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自覺優(yōu)勢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理論自覺和價值自覺上。所謂自覺是人們對客觀對象的理性把握和深刻認知的自由王國狀態(tài),客觀對象對于主體而言是“人們支配和控制生活條件”,“熟練運用規(guī)律”、“人們的社會結合成為自己的自由行動”、“人們自己控制一直統(tǒng)治著歷史的客觀的異己的力量”、“由人們使之起作用的社會原因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長的程度上達到他們所預期的結果”[1](441),因而,主體的能動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得以充分體現,自我的價值也可以通過合適的社會實踐形式體現出來。

主體能夠理性地“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1](153-154)。主體對客觀對象的判斷、對客觀對象的反映、決定自己行為選擇的目的和所采取的行動不會完全受制于客觀對象的必然性支配了,“理性與自由就具有了內在的一致性”[2]。因而,主體通過認識客體的規(guī)律性,“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guī)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2],是人們“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tǒng)治自己”的自由王國的自覺自愿狀態(tài)[3](926-927)。

總的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覺和價值自覺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客觀規(guī)律、復雜形勢和根本任務等客觀對象的理性把握和深刻認知的自由王國狀態(tài),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過程與規(guī)律、復雜形勢和根本任務等客觀對象是我們黨“支配”和“控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活條件”,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異己力量”被我們黨“熟練運用規(guī)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了“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長的程度上達到他們所預期的結果”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由行動”,因而,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規(guī)律性、客觀性和復雜性的了解和認知程度大幅度地深化了,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和把握從歷史的“無可奈何的狀態(tài)”變成了認知過程不斷深化、認知水平不斷提高、應對措施不斷豐富的自覺狀態(tài)。因而,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客觀性、規(guī)律性、復雜性認知和把握得更加深刻和更加全面,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主性、能動性、自覺性程度就更加高了。

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與社會發(fā)展的頂層設計理念是國家政治實踐中的戰(zhàn)略構想,是社會進步的指導原則,關涉整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戰(zhàn)略全局和發(fā)展模式,是國家政治主體治國理政方略的具體體現。只有國家治理者———政治主體對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局勢有比較全面的理性認知,才會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進程深刻把握和準確判斷,對包括國家治理和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在內的政治實踐決策及其頂層設計理念呈現出科學理性和高度自覺性特征,國家政治主體的理性判斷與客觀的發(fā)展進程才會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主體的政治價值目的才能順利地得以實現。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來看,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的把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情況的應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層次矛盾的化解等方面已經從“一片茫然、無從下手”的“無可奈何的狀態(tài)”逐步變得從容應對、游刃有余了。

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好社會主義的戰(zhàn)略思考,到社會主義要如何發(fā)展、怎樣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發(fā)展,再到如何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到社會主義可持續(xù)發(fā)展、科學發(fā)展思想的貫徹和落實,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的全面建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步走”戰(zhàn)略到“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從“兩個文明”一起抓到“三個文明”、再到“五位一體幸福中國建設綱要”的戰(zhàn)略部署,無不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發(fā)展戰(zhàn)略和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自覺性,這是我們黨政治自覺的充分體現和理論自覺的根本標志,也是我們黨全面駕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復雜局勢能力提升和政治成熟的根本標志,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自信最寶貴的政治優(yōu)勢。

二、政治制度優(yōu)勢。

著名的耗散結構理論有一個經典的原理,就是在一個基本上不均勻非平衡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tǒng)中(也叫做遠離平衡態(tài)),不管是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乃至社會的、經濟的系統(tǒng)都一樣具有這種特性:如果這個系統(tǒng)通過不斷地與該系統(tǒng)外界進行信息、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這個系統(tǒng)內部某個參量或因素的變化達到某個特定的范圍或閾值時,這時通過系統(tǒng)內部某些因素或變量的無限漲落或功能放大,系統(tǒng)可能發(fā)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tài)轉變?yōu)橐环N在時間上、空間上、結構上、功能上或發(fā)展秩序上呈現出的某種有序狀態(tài)。這里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該系統(tǒng)必須不斷地與外界進行信息、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和消化,必須有一個能夠呈現出無限漲落或功能放大的可能性內在因子,否則就不會產生系統(tǒng)內部某些因素或變量的無限漲落或功能放大的客觀效應。這不是回到片面強調社會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指標,著重分析某個因變量的還原論的老路上去,而是要走向綜合兼容、辯證還原的方法論基礎和新思維模式。

上述理論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要從這個復雜的非線性系統(tǒng)中,準確發(fā)現和善于把握那個起決定作用而又無限漲落和功能放大的變量因素,以便充分利用它對系統(tǒng)的積極的有效的質量改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這個理論也同樣有著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就是一個非線性的開放系統(tǒng),因為無論是內部的還是外部的、歷史的還是現實的、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整體的還是局部的因素永遠都是復雜多變的,一般不會呈現出與時間年代形成某種線性的規(guī)則的狀態(tài)或變量關系,是一個開放的非線性的復雜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我們的制度體系就是在這個系統(tǒng)的無數變量中那個充滿自我更新活力而又不斷完善的無限漲落和功能放大的變量因素。中國共產黨人準確發(fā)現和有效把握了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這個根本因變量的意義、作用和規(guī)律,并牢牢地控制和引導著這個因變量的魔法力為社會發(fā)展系統(tǒng)產生積極有效的質量改變。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斷總結自己的歷史經驗和不斷學習國外黨外先進做法基礎上———信息、能量的交換和消化,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制度學說而提煉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屬性的制度哲學思想: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屬性的政治制度體系,對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起著戰(zhàn)略性、決定性和歷史性的作用。

新制度經濟學派基于人們具有有限經濟人理性的假設,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哲學思想,一個國家和社會里,“人們的各種行為和活動要有效運行就必須遵守某種制度和規(guī)則,否則就不能降低社會的無政府行為,就無法抑制經濟理性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傾向”[4](3,67)。新制度經濟學派還有一個觀點,認為一個社會的制度體系是由制度環(huán)境和制度選擇構成的,“制度環(huán)境是一系列用來建立生產、交換與分配基礎的政治、社會、法律基礎規(guī)則”,“可以說是對于可供人們選擇的制度安排的范圍設置了一個基本的界限,從而使人們通過選擇制度安排來追求自身利益的增進受到特定的限制”[5](27-28)。制度環(huán)境就是一個國家社會政治體制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礎和基本制度形式,包括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是人們社會行為活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前提。

所謂制度選擇就是人們基于自己特定的價值目標,在最抽象的意義上講就是支配人們社會行為主體之間可能的合作與競爭方式的一種安排。例如特定制度環(huán)境下具體的黨派活動體制、政府組織形式、企業(yè)的組織形式、社會的治理模式等等。制度選擇是制度環(huán)境下國家和政黨政治意志的體現,制度環(huán)境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義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而制度選擇是政治行為主體可以根據各自歷史時期的不同任務和價值目標,在基本制度環(huán)境下作最有效益的選擇和最有價值的安排。評價一個社會的制度體系的優(yōu)劣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效能的最大化。當然這個效能的內涵非常廣泛,既包括政治主體的政治效能、經濟效能、文化效能和社會效能,還包括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效能。所以,美國經濟學家艾倫·布坎南認為,“促進效率的增長、不斷滿足人的根本需要、不斷促進人的潛能的充分發(fā)揮和實現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6]。

相反,如果一種制度選擇,是“一個由于缺乏一套把人們的最大化行為不斷引向社會性生產的活動、激勵主體發(fā)揮自身潛能的制度選擇,因而參與者的最大化行為不僅不能導致產出的增長,反而會增加社會交易成本,誘發(fā)大量的機會主義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導致資源配置浪費和社會利益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扭曲及人們利益心理預期的錯位,從而使經濟增長長期陷入無效率的狀態(tài)”[6],這樣的制度就不應是合理和道德的制度了,這樣的話“維護它就不僅是不合理的,而且是不道德的,至少是不人道的”[5]。

三、政治基礎優(yōu)勢。

一個政權或政治組織,有了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牢固的群眾基礎,就能在紛繁復雜的革命歲月和艱難困苦的建設實踐中塑造良好的政治形象、凝聚巨大的政治力量、樹立崇高的政治威望、發(fā)揮無窮的政治優(yōu)勢,就能產生強大的精神凝聚力、社會感召力和政治影響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奉行人民主體的價值目標,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利益”的價值原則[8],認真貫徹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和歷史的主人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牢固的階級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才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無窮力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基礎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和展示。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黨戰(zhàn)勝敵人奪取政權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主體?!皻v史并不是把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9](118-119)。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英雄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我們黨的革命斗爭實踐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驗證。在中國革命艱苦卓絕的斗爭實踐中,密切聯(lián)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人的支持和保護是我們革命事業(yè)發(fā)展和勝利的必要條件和基本法則,中國共產黨人就是遵循了這一真理法則,憑借著小米加步槍和英勇的無產階級革命氣概,戰(zhàn)勝了強大的反動統(tǒng)治勢力,奪得了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朱德同志深刻地總結道:“三次反‘圍剿’,我們都是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群眾。當時我們只有五萬人,三萬支槍,粉碎了幾十萬敵人的三次圍剿?!?/p>

[10](13)沒有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全力支持,中國共產黨是不可能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奪取革命的最后勝利的。所以胡錦濤同志告誡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11]。我們黨正是靠這個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勝利之本和力量之源依然是廣大人民群眾,只有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發(fā)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需求,“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自肺腑的情感傾向和衷心擁護的情緒反映才會油然而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才有可能確立”[12]。這個最大的政治基礎優(yōu)勢才會發(fā)揮其巨大的無窮力量,才不至于成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危險”因素。

四、政治資源優(yōu)勢。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告訴我們,某一個政治組織要想獲得政治實踐的成功就必須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利,必須獲得在政治實踐中可供使用的政治資源。

政治資源是可以為不同的政治主體所利用的,政治資源的使用主體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政治組織或政治團體;它的表現形式是可以以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形式出現的,例如政治道德傳統(tǒng)和政治作風風范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物質的政治資源,政治組織機構和政治武裝力量等則是非常重要的物質形態(tài)的政治資源。一種政治資源可以為不同人群所利用,剝削階級利用它可以為剝削階級服務,打擊被剝削階級的反抗;被剝削階級利用它就可以為被剝削階級服務,用來打擊剝削階級勢力,推翻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在消滅了階級對抗的社會里,同一種政治資源其能量的發(fā)揮和作用,對于特定政治主體來說可能形成正效應,也可能形成負效應。政治資源的有效可整合性是把政治資源看作一個文化系統(tǒng),在這個政治資源文化系統(tǒng)內,以各式各樣的資源形式出現,不同的政治資源其作用大小和性質優(yōu)劣也是不同的,不同政治資源的優(yōu)化組合可以起到不同的政治效應,多種政治資源的有效整合會產生單項資源所不能起到的政治效應,從而提高政治實踐中政治資源的整體效能。

當然,這種效能的整合一定是以主體政治價值目標為核心的,在主觀動機上決不會去為了減小政治主體政治價值目標實現的正效應而進行整合。當然,在消除了對抗性特質的民主政治實踐中,政治資源還具有廣泛的公平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在民主政治實踐中,每一個政治主體對政治資源的占有、分配和交換都是平等的,例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公民“不論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其公民權以及公民所享有的政治資源一律均等[1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文化基礎和社會基礎等等,包括過去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成就,已經形成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積極影響的運行機制和社會資源等等;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積極影響的國際國內社會關系和政治盟友等等,包括國內擁護和支持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一切人們,國際上理解和同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政黨團體和友好人士,海外和港澳臺中理解和同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愛國人士等等。

政治資源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文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任何一個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啟動與積極有效的推進都必須全面發(fā)掘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政治資源,來凝聚自己國家和國家以外的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為了共同目標奮力前行。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認為,在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要摧毀盤根錯節(jié)的傳統(tǒng)權益,常常需要動員新的社會勢力參與政治,因此一個正在進行現代化的制度還必須具有將現代化造就的社會勢力吸收進該體制中來的能力”[14](129)。亨廷頓這里所說的“新的社會勢力”其實就是特定社會中的政治資源,雖然它是在傳統(tǒng)社會中產生和形成的,但是毫無疑問,它在新的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會以新的社會勢力的形式出現,對新的社會發(fā)展進程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要想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自信,就必須全面發(fā)掘和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資源的積極效能。

首先要保護好和發(fā)掘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資源,防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實踐中優(yōu)質政治資源的流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原有的和現有的政治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和優(yōu)化配置;其次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資源進行準確而有效的宣傳和弘揚,教育我們的廣大干部群眾,研究學習優(yōu)質政治資源,以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資源形成正確的認知、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認同,培育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文化定力和牽引力;再次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和新的建設實踐中積極主動地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開發(fā)和培育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資源,促進新時期政治資源的增量提質,開拓和創(chuàng)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資源發(fā)揮巨大作用的新途徑,讓這些新的政治資源發(fā)揮出無窮的政治魅力。

五、政治輿論優(yōu)勢。

輿論工具是社會管理者通過特定價值觀念和文化思想的灌輸和教育、對社情民意和社會思潮的引導和控制,將主體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潛移默化為人們的自覺言行,以實現主體特定的價值理念和戰(zhàn)略思想,不僅是宏觀社會管理和國家戰(zhàn)略實踐的有力杠桿,也是社會運行實際中微觀社會治理的調節(jié)手段,是社會管理者和國家執(zhí)政者普遍認同和高度重視的社會掌控手段,在社會發(fā)展和特定戰(zhàn)略目標的實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實際意義。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非常重視社會輿論工具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戰(zhàn)略作用和社會發(fā)展的掌控質量,無論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在內困外憂的環(huán)境下動員全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宣傳動員中,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號召全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社會主義建設動員中,無論是1978年以后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實現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戰(zhàn)略轉移的宣傳動員中,無論是本世紀初國際經濟危機復雜形勢和國內經濟發(fā)展困難重重背景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穩(wěn)中求進的宣傳動員中,還是在黨的十八以后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反對社會腐敗、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宣傳動員中,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和積累了一系列充分利用輿論工具凝聚力量、傳播正能量的社會輿論政治經驗,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質和實踐效應的政治輿論優(yōu)勢。

社會輿論的產生是廣大社會民眾思想交流的過程和對社會現象有所反映的結果,“輿論是顯示社會整體知覺和集合意識、具有權威性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15](1)。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教育在社會輿論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領作用,強調宣傳思想工作的黨性原則是社會輿論的根本和靈魂,強調新聞媒體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提高對社會思潮和社會心理的掌控能力,總結和凝練出“五個有利于”[16]的社會輿論政治標準。

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先進的文化思想來引領輿論導向,構建輿論主體的價值認同是發(fā)揮政治輿論優(yōu)勢的基礎和前提。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對社會文化價值體系在社會發(fā)展進程的作用和意義做過深刻的論述,他認為“思想和文化風格并不改變歷史———至少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歷史。但是它們是變革的必然序幕,因為意識上的變革:價值觀和道德說理上的變革———會推動人們去改變他們的社會安排和體制”[17](527)。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實踐中,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是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必然基礎和文化前提,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安排和體制”的發(fā)展動力[18]。

核心價值體系的這種文化張力和精神影響力最直接而又現實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意義就是在社會輿論中得以體現和反映的。由于輿論在傳播中具有擴散速度快和擴散面廣的特點,特別是在現代多媒體時代,互聯(lián)網的作用“無所不能”,社會輿論的影響力和震懾力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會有前所未有的增強,社會輿論通常以其特有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選擇。有時候特定社會輿論會隨著“別有用意”的“網絡大亨”的推波助瀾,使社會輿論功能加以無限放大,輿論所反映的事件真相和本質會不斷走樣變味,釀成巨大的負面影響;當然也有社會主流價值觀支配下的社會輿論會產生巨大的正能量和積極效應。“媒體作為宣傳者對受眾的認知與態(tài)度是可以產生影響的,一個具有正常公信力的媒體在恰當的宣傳內容和技巧作用下,一般都能對改變受眾認知和態(tài)度的方向與強度產生一定的積極效用?!?/p>

[19]因此,把主流媒體辦成社會輿論的方向標和穩(wěn)定器,體現著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文化自覺和價值自覺,營造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良好輿論環(huán)境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的獨有的價值文化魅力和政治輿論優(yōu)勢。作為各類輿論的主體,特別是社會主流媒體的從業(yè)人員,一定要忠實于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要求在輿論的傳播和擴散中必須遵守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念和應有的社會良知,需要廣大主流媒體的從業(yè)人員不斷樹立起正確的思想理念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為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提供強有力的文化定力和深厚的思想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牢牢地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明確主流媒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的重要責任和神圣使命,有效提高黨和國家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和水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勝利的重要條件和有效保障,這一點在社會輿論媒體紛繁復雜、媒體主體雜亂叢生的新形勢下尤為重要,也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最終取得勝利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美]艾倫·布坎南。倫理學、效率與市場[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5]樊綱。漸進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七

認識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歷史過程,培養(yǎng)學生綜合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2)通過回顧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察理解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問題導入法,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形成的標志及其歷史過程。

(2)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認識同計劃經濟相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無限生機與活力,從而加深對鄧小平理論指導作用的理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觀目標和分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激勵人民為現代化建設努力拼搏。

(2)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障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

(3)鄧小平為創(chuàng)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4)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顯示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yōu)越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形成的歷史過程。

難點:(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

[教學方法]。

主題知識探究法。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么?這次會議有何重大歷史意義?要求學生回顧第10課的內容作出回答。教師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這次大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同時,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也在這次大會上開始形成。

導入新課。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制定。

2、“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

1、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的重大決策。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三、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1、鄧小平逝世。

2、中國共產黨“xx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四、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小結]。

本課的主題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課文重點闡述的是理論上的偉大貢獻:(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形成;(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明確;(3)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課后作業(yè)]。

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

講評第三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三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xù)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fā)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八

認識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之所以能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成為我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因為鄧小平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國現代史內容標準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學生確立這樣一種認識。)。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2、了解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確立的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調查,收集和整理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讓學生培養(yǎng)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2、鄧小平理論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3、激發(fā)學生對鄧小平的敬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難點: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四、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相關圖片資料和影視資料;

2、制作教學課件;

學生:

1、收集相關資料和圖片;

2、收集鄧小平的事跡;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啟發(fā)引導,課堂討論活動。

學生學法:小組合作,學會收集,整理和研習資料。

六、教學過程:

說說看:你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誰嗎?

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實行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后——四項基本原則。

十三大——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請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課前收集的鄧小平為中國改革開放作貢獻的事跡。

二、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影片)。

十四大——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九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前赴后繼地尋找著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tǒng)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肆意掠奪,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事實證明,不觸動日的社會根基的自強運動,各種名目的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zhàn)爭,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后,國家政權應該怎樣組織?國家應該怎樣治理?這是關系國家前途、人民命運的根本性問題。經過長期艱辛探索,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發(fā)展道路,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敝袊厣鐣髁x政治發(fā)展道路,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嚴謹的制度安排、明確的價值取向、有效的實現形式和可靠的推動力量。這一政治發(fā)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了確認和體現。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統(tǒng)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任何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張和做法,都不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質、核心理念和實踐要求。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必須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應該看到,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制、機制、程序、規(guī)范以及具體運行上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fā)揮人民創(chuàng)造精神方面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必須繼續(xù)加以完善。當前的重點任務,就是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這是關系全局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革命。要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tǒng)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yōu)化協(xié)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yōu)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如果政治定力不足、政治自信不夠,走偏了方向,不僅政治文明建設很難搞好,而且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帶來損害?!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蔽覀冃枰梃b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來抽象評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國政治制度模式。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入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但決不能囫囹吞棗,決不能邯鄲學步。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yǎng)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堅持從國情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fā)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跨上新臺階,不斷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世所罕見的艱難險阻,各民族長期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社會長期保持和諧穩(wěn)定。這些事實充分證明,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首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高中政治知識點:征稅和納稅。

征稅和納稅。

1、稅收的的含義: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稅收以國家為主體,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國家為實現其職能。

(3)手段:憑借政治權力。

(4)依據:稅法。

稅、利、債、費是財政收入的來源,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國家通過稅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

(2)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2、稅收的基本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稅收的基本特征是稅收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區(qū)別的主要標志。)。

強制性——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征稅。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稅務機關必須依法征稅。

無償性——國家取得稅收收入,既不需要返還納稅人,也不需要對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代價。

固定性——國家在征稅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預先規(guī)定了征稅對象和稅率,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不能隨意改變。

這三個基本特征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其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有固定性,隨意征稅會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最終將危及國家利益。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十

本文目錄。

敬愛的黨組織:

眾所周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由中國提出的。自在十二大。

開幕詞。

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來,十三大、十四大、xx大、xx大、xx大都始終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通過政治學研究院的俞老師生動詳細的一課,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任何先進的理論,如不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問題的話都只是些空洞的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在八十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和總結,它結合了我國的具體發(fā)展情況和基本國情,是全黨和各族人民的旗幟和方向,帶領和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探索都是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展開、來深化的。并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國的經濟得到飛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也逐步提升。無數的事實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和優(yōu)越性。

在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我們還應該廓清道路上的種種疑難。在實踐中做好一切,充分肯定和證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能動搖,從國情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

發(fā)展中總會存在問題,這是不能避免的。在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后也必然要意識到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剛結束的“兩會”中,“民生”成為重要主題,出現了一些關鍵詞,如:幸福、醫(yī)改攻堅、保障性住房、還清教育欠賬、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平穩(wěn)物價、規(guī)劃綱要等,這些都反映黨章網了繁榮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要逐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現在的國情和國際大背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開創(chuàng)新局面?!跋M蠹以谙硎墁F在的幸福的同時也思考下自己如何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俞老師語重心長的教導讓我記憶深刻。的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是作為一名黨員,我們享受著父輩們帶來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我們應該時刻保有憂患意識,不斷努力加強理論學習來武裝自己,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中國的發(fā)展永遠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wěn)定也永遠離不開中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中國的前途命運同世界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人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向全世界人民昭告自己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所顯示的是一份自信,是一份社會主義的自信;所展示的是一個啟示,一個關于人類未來選擇的啟示,要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

匯報人:

xx年4月6日。

返回目錄。

尊敬的黨組織:

自從我被組織上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以來,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在領導和同志們的教育和關懷下,思想上有了較大的進步,現將自已的學習體會向組織上匯報如下: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23日誕生以來,就有她的指導思想、性質、綱領、任務和奮斗目標,并且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自我完善,成為一支具有強大生命力、戰(zhàn)斗力、凝聚力的堅強隊伍。

中國共產黨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八年抗日戰(zhàn)爭、從十萬大軍過長江的解放戰(zhàn)爭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歷了艱難險阻,克服了重重困難,不斷走向成熟,從勝利走向勝利。其法寶就是:有結合我國實際的思想理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始終堅定黨的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而不懈努力。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行動指南,用科學發(fā)展觀引領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始終與時俱進,以人為本,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我作為一名共青團員,趕上了社會全面科學發(fā)展的好時代,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黨的基礎知識,學習業(yè)務知識,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應用。要關心國家大事,了解國情、民情,看到他人之長補自已之短,提高思想覺悟,為國為民分擔責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量發(fā)揮自已的智慧和勇氣,多做本職工作,做好每一件事,讓人民放心,讓黨相信,我絕不辜負組織上對我的關懷和培養(yǎng),按照黨員的新標準嚴格要求自已,提高綜合素質,提高黨性修養(yǎng),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提高管理意識,加強效能建設,為環(huán)衛(wèi)事業(yè)多做貢獻。把黨組織當成自已的大家,無論組織上是否接受我,我都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永不灰心,我愿接受組織上對我的考驗。

匯報人: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十一

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是推進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內在要求。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的基層社會治理主要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為著力點,對行政手段的依賴比較多,基層社會治理的綜合成本也比較高。新時代,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需要轉變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寓治理于服務之中,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fā)社會活力,實現社會治理與經濟發(fā)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鶎由鐣卫響獪蚀_把握和主動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使政府從基層社會治理的單一主體轉變?yōu)橹鲗Яα亢投档妆U?,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在黨委領導下,政府的作用應更多體現在以改革激發(fā)社會活力、憑規(guī)劃引導社會預期、用政策保障社會公平、靠監(jiān)管規(guī)范社會秩序,實現從管治向服務轉變。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化社會組織、城鄉(xiāng)社區(qū)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使各種社會主體廣泛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探索構建由財政專項、政府采購、公益基金等構成的社會公共服務資金結構,為各類企業(yè)和社會組織進入城鄉(xiāng)社區(qū)服務領域提供便利。

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茖W設定基層社會治理的目標、范圍和工作標準,遵循基層社會治理規(guī)律,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科學化水平,是新時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茖W確定城鄉(xiāng)社區(qū)的規(guī)模和布局,摸清人、地、事、物等基層社會要素情況,按照便于治理和服務的原則進行綜合治理服務平臺和網格體系建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網格化治理為依托,進行集成化、精準化、智能化治理。改革基層工作體系,健全因地治理、因需治理機制,優(yōu)化服務流程,將行政管理、綜治防控、監(jiān)管執(zhí)法、公共服務有機整合為“一張網”,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運行機制。在總結現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執(zhí)法監(jiān)管體系、協(xié)商調解體系、效果評估體系,完善部門間職能協(xié)調、信息共享、標準共建等協(xié)同共治體制機制。

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保障。當前,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基層社會治理遇到不少新矛盾、新問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執(zhí)法規(guī)范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這就需要在綜治、信訪、基層自治、社會組織發(fā)展等重點領域加快立法進程。一方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范圍及政府職能法定,明確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程序公開、標準公開、結果公開的行政執(zhí)法行為規(guī)范。另一方面,加快基層社會治理重點領域的法律制度建設,根據新型社會組織、社區(qū)自治組織等的發(fā)展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同時,注重提升群眾法治觀念,保障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事務中依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十二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們:。

晚上好!

桂洲中學第_屆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到今天就要結束了。今晚,我們在這里,以文藝晚會的形式,以“集結號”的形式,把一個多星期以來開展的各項活動當中最精彩的節(jié)目,集中放到這里來展示。因此,今晚的節(jié)目,將是最值得期待的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在這里,你會驚嘆于我們同學出色的才華和卓越的智慧,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他們對藝術、對美的獨特理解和詮釋。

我想先闡述一下學校開展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的意義。

桂洲中學為了落實“和諧進取,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在致力于學校文化建設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不遺余力。一方面,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和實物載體,在校園范圍內,通過物質的,環(huán)境的,文字的,圖畫的形式,大量創(chuàng)設學校靜態(tài)文化,使同學們置身于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如詩詞長廊、名校長廊、書畫長廊、名人長廊、各種櫥窗、展覽、標語等。另一方面,我們開展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比如特色課堂、體育競賽、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活躍同學們的生活,提供同學們鍛煉能力和展示才華的機會和舞臺。我們認為,靜態(tài)文化是基礎,活動文化是重點。把學生文化的重點,把校園文化的重點,放到人和人的活動上來,正是找準了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和人的活動。文化的生命力就在活動之中,文化的力量也在活動之中。

這次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涉及的范圍比以往任何一屆都廣,內容都豐富,雖然準備時間不長,甚至有點倉促,但是,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在老師們的關心和指導下,每一個項目都開展得很成功:班級合唱比賽、十佳歌手比賽、書法攝影比賽、英語講故事比賽、藝術插花比賽、配樂朗誦比賽,等等,在這些節(jié)目當中,高一3班的合唱、高二12班的朗誦和高二3班、高二9班、高一10的舞蹈等表演,尤其出色,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作用。文化上升到藝術,是人的更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是人的理性和感性完美結合的結晶,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自然(包括人本身)的升華!

為了這屆藝術節(jié),我們的老師付出了很多,我們的班主任自始至終和我們在一起。在這里,我提議我們用掌聲感謝那些策劃、組織這次活動的領導和老師,感謝那些積極參與學生活動的我們的師長。我再次向同學們傳達一個最樸素的觀點: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那些時時刻刻都堅持和學生在一起的老師,一定是優(yōu)秀的老師。

在這次活動中,我很抱歉的是,沒有讓更多的班級或個人在舞臺上展示他們的作品和才華,由于時間的限制,由于藝術節(jié)眾多的節(jié)目在短時間內過于集中,或由于其他條件的規(guī)定,我們很多節(jié)目在彩排中被刷下來了。為了這個,很多同學流下了眼淚。我知道同學們付出了許多。我知道同學們渴望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能得到認同。將來,我們將改革文化藝術節(jié)的形式,把它分散在兩個學期當中,單獨開展“舞蹈節(jié)”、“合唱節(jié)”、“器樂節(jié)”、“書法節(jié)”、“小品話劇節(jié)”等活動,到時候,同學們就可以找到一展才華的機會了。

同學們,科技我所愛,因為它育智,文化我所愛,因為它育情,藝術我所愛,因為它育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多元發(fā)展,正是我們桂洲中學所追求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

同學們,第_屆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即將閉幕,但我們的科技文化藝術之花卻永開不敗!

謝謝各位!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十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沿著和平發(fā)展道路走下去,任何力量都不能動搖中國和平發(fā)展的信念。和平發(fā)展是我們黨基于自身國情、社會制度、文化傳統(tǒng)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中國根本利益,符合周邊國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國利益。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戰(zhàn)略思想,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國的世界眼光、博大胸襟和寬廣視野,鄭重宣示了當代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不懈追求的堅定決心和原則立場。

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在主權問題上,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絕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也絕不允許任何人把他們的意志強加于中國人民,主張通過對話協(xié)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在安全問題上,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加強國際和地區(qū)合作,共同應對日益增多的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鏟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在發(fā)展問題上,維護和發(fā)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xù)、平衡增長,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持開放的區(qū)域合作,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反對任何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意圖和做法,努力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基礎。在合作問題上,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fā)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fā)展,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攜手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在文明交流問題上,堅持包容互鑒,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積極倡導交流互鑒,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美好畫卷。在國際關系問題上,維護和弘揚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體現各方關切和訴求,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

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復雜變化,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xù)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多個發(fā)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qū)逐漸形成,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fā)展。同時,世界仍然很不安寧。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發(fā)展不平衡加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局部動蕩頻繁發(fā)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成為全球性主要議題,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fā)展的目標邁進。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tǒng)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明確提出我們要聚精會神搞建設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和諧穩(wěn)定的國內環(huán)境,一個是和平安寧的國際環(huán)境。只有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科學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統(tǒng)一。和平發(fā)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文化崇尚和諧。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觀念和傳統(tǒng)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僅使我們國家快速發(fā)展起來,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些年來,隨著中國不斷發(fā)展起來,世界上有一些人對中國走向產生疑慮,擔心中國發(fā)展強大后構成威脅。這是一種誤解。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歷經苦難的中國人民珍惜和平,絕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過的悲慘經歷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人民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fā)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中國的和平發(fā)展是世界的機遇?,F在,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一個十三億多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中國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fā)展和穩(wěn)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本身就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中國堅定不移沿著和平發(fā)展道路走下去,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將進一步發(fā)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作出更大貢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將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更多利益和機遇。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堅持和平發(fā)展,不僅致力于中國自身發(fā)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中國將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各國人民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十四

順應互聯(lián)網發(fā)展大勢,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變革,利用互聯(lián)網特點和優(yōu)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chuàng)新,努力實現軍事媒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顷P于思想宣傳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堅定道路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這一論述為我們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審視、理解并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提供了基本遵循,對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回看走過的路:道路自信源于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的歷史進程。

1840年,英國侵略者在鴉片戰(zhàn)爭中用洋槍大炮擊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迷夢。之后,封建統(tǒng)治日益腐化衰敗、西方列強大肆入侵,中國迅速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已是積貧積弱之國,隨時都有亡國亡族的危險。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無數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但無論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還是辛亥革命,都以失敗告終;無論是實施實業(yè)救國、改良主義,還是推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都無法救中國于水火之中。歷史與時代呼喚著新的理論武器與社會力量引領中國贏得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彼時的中國各種思潮競相涌現,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與馬克思主義同臺共競。十月革命的勝利,吸引人們將目光與期望投向馬克思主義,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而沒有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互相排斥,除了其本身的科學性以外,也源于二者在革命精神、社會理想、價值觀念、目標追求上的高度契合。這使得中國共產黨人能夠成功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以堅定的理論自覺與文化自信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要求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中國國情、中國文化結合起來,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斗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飛躍——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國家獨立與民族解放,真正站了起來。面對改革開放后新的歷史條件,鄧小平同志作出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明確要求,指明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和人民的前進方向,成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標志,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zhèn)ゴ笃鞄玫闹敢?,我國經濟發(fā)展突飛猛進、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跨越。

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于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xù)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fā)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2、比較別人的路:道路自信基于同其他國家發(fā)展歷程的鮮明對比。

眾所周知,世界上本不存在適合所有國家、所有民族以及所有發(fā)展階段的一成不變的制度,只有符合本國發(fā)展進程中形成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以及現階段國情實際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一些西方學者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實踐成就,或是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不通,這些論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面前不攻自破。

西方在批判我國的發(fā)展道路之時,不妨先看看自身的發(fā)展困境。僅就經濟方面而言,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起源于資本主義國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影響。這場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無法從資本主義制度內部加以解決,正是這一基本矛盾使得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成為必然。

在以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不為邪路所惑、不為老路所蔽,團結一心、直面困難,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著力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健康發(fā)展,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可以自信地宣告:“中國號”巨輪正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破浪前行,駛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彼岸。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只有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確定之后,理論、制度和文化的構建、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必須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緊密團結在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的理論依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導我們進行新的偉大實踐的行動指南。堅定道路自信,就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事業(yè)。

堅定道路自信才能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匆粋€國家的道路通不通、理論對不對、制度行不行、文化好不好,最終必然要落腳到發(fā)展成就上來。黨的xx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再一次有力地證明:基于我國的歷史與現實,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制度是可行的、文化是先進的、道路是光明的,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發(fā)展下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之后,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對我們在新時代取得新成就、實現新作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著眼事業(yè)發(fā)展、著手群眾關切,不斷推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不斷堅定道路自信。

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兩個世紀過去了,人類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x20xx年5月4日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誓做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的宣言書,也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動員令和思想指南。

1.在新時代堅持學習、實踐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在《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博大精深、常學常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仍然要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包括學習他的偉大人格、歷史功績、崇高精神、光輝思想,而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就是馬克思的科學理論,所以,學習馬克思,最根本的就是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是靠學習馬克思主義走到今天的,也要靠學習馬克思主義走向未來。

從“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四個方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新概括,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性質和特征,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發(fā)揮偉大歷史作用的內在根據。馬克思主義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也指引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在新時代要繼續(xù)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刻苦地學習馬克思主義。

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我們所說的“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包括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學習馬克思主義,要按照《講話》的要求,把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fā)展當作自己的神圣職責,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在這種統(tǒng)一和互動中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2.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1945年黨的七大在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的同時,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這一原則高度概括地回答了我們黨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在《講話》中緊緊圍繞“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從九個方面展開深入論述,闡釋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基本原則。

其中,前兩個要點是總論。即“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這兩點分別以“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人民立場”為關鍵詞,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的總體內容和作為“人民的理論”的根本立場。人類社會歷史是由人民自己創(chuàng)造的,又是有其客觀規(guī)律的,因此,學習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和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并且將這兩方面統(tǒng)一起來,就從總體上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就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思想武器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其他七個要點是分論。每一條論述各有其理論方面和實踐方面的重點,分別闡述了: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以上每一條論述的理論方面,都講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每一條論述的實踐方面,都講的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

這九個方面的論述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又處處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fā),深刻體現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3.讀經典、悟原理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途徑。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才能在學習中保持正確方向,才不會犯理論脫離實際或實踐脫離科學理論的錯誤,才不會犯教條主義或實用主義的錯誤。如何把這一原則貫穿到學習過程中去,把馬克思主義學精悟透用好?對此,在《講話》中予以深入闡述。他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yǎng)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第一,讀經典是悟原理的主要途徑。經典原著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誕生地,是經典作家親自對他們創(chuàng)立的科學理論做出的表達和闡述。讀經典原著,就是直接同經典作家交流,聆聽他們的教誨,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意去了解這些原理。由其他人寫作的第二手材料,包括教科書、通俗讀物、研究論文等,對于學習理解馬克思主義是必要的,有些優(yōu)秀著作可以成為讀原著的重要輔助材料。但同經典作家相比,其他作者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在準確性、深刻性上都難免存在差距,甚至會存在相互對立的解讀,因此第二手的材料不能代替原著作為理解基本原理的文本依據。

曾論述過多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尤其是《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資本論》是馬克思傾畢生精力撰寫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巨著。20xx年5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著重強調了《資本論》的當代價值,批評了“《資本論》過時了”的錯誤觀點。在《講話》中,又指出,1867年問世的《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厚重、最豐富的著作,被譽為“工人階級的圣經”。20xx年4月,強調,《共產黨宣言》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理想,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國際主義精神,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

第二,悟原理是讀經典的根本目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構成的。我們讀書不是為了照搬書中的具體結論或知識性材料,而是為了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實踐是我們的看家本領,不了解、不熟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多次對我們應該學習掌握哪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出闡述。20xx年12月,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闡述了如何學習、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20xx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時,他又論述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事物矛盾運動、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等基本原理,闡明了如何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zhàn)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fā)展基本問題的本領。20xx年11月,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為了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既要堅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要同我國經濟發(fā)展實際相結合,不斷形成新的理論成果,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在《講話》中,對我們應該堅持和運用的“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做出概括性論述:“我們要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guī)律,關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fā)展的規(guī)律,關于認識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等原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fā)展觀、矛盾觀,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边@些論述既明確了一系列最基本的原理,又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為我們聯(lián)系當代中國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

黨的xx大以來,對加強和改進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見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科學回答了新聞工作長遠發(fā)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戰(zhàn)略性問題,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大意義、職責使命、基本遵循、工作方法、工作重點和隊伍建設等問題。關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這些重要論述,構成了一個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科學系統(tǒng)的有機整體,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和發(fā)展,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聞輿論領域的生動體現,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缎侣勊枷胫v義(20xx年版)》對新聞思想進行了全面深入闡釋,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權威性、針對性、實用性,是新時代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科學指南。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最前沿、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陣地,直接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全局。始終堅持將新聞輿論工作置于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中來認識和把握,他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他關于新聞輿論工作“五個事關”的論述,系統(tǒng)闡明了新聞輿論工作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與長治久安的極端重要性,指出了新聞輿論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從多個方面對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進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他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這是對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最集中、最鮮明的概括,既突出了政治方向,也概括了主要任務,體現了新時代對新聞輿論工作的新要求,指明了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努力方向,即新聞輿論工作要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思想引領和輿論保障。這是對新聞輿論工作重大意義的進一步深化,是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對新聞輿論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

要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新聞輿論工作就必須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在實踐層面形成一套完善的、與之匹配的支撐體系。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新聞輿論工作的方針原則、能力建設、工作重點、國際傳播、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支撐和保障。

在方針原則上,必須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確保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自覺抵制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要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推動改革發(fā)展,有利于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要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始終把團結穩(wěn)定鼓勁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基本原則和方針。

在能力建設上,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要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精準定位受眾,善于設置議題,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輿論矩陣,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fā)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要抓住時機、把握節(jié)奏、講究策略,追求時度效。

在工作重點上,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牢牢掌握網上新聞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做強做大網上主流輿論。要不斷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建立起法律規(guī)范、行政監(jiān)督、行業(yè)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jiān)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lián)網管理體系。

在國際傳播上,要堅定不移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要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要主動設置議題,發(fā)出中國聲音,增強國際話語權。要加快打造外宣旗艦媒體,積極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把中國的聲音傳得更快更遠。

在隊伍建設上,要加快培養(yǎng)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宣傳思想部門要強起來,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把德才兼?zhèn)洹⒄嬲小皟砂阉⒆印钡母刹窟x好、用好。

用新聞思想來武裝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指導新聞輿論工作實踐,才能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新聞輿論工作的神圣使命。深刻理解新聞思想的內在邏輯,可以使新聞輿論工作者在思想上提高防止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侵蝕的“免疫力”。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上的,是對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反映。表面上看,追求“獨立媒體”是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相匹配的。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對新聞媒體的控制無處不在,“政治正確”也一直是西方新聞輿論界的潛規(guī)則,西方新聞輿論界無不是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和西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為“政治正確”的前提。而在我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黨性與人民性是統(tǒng)一的。而且,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光明、正確的道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既是新聞思想的時代背景,也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石,沿著這條道路堅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抵制住西方資產階級新聞觀的侵蝕,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新聞輿論工作的神圣職責。

十二條工作方法內涵豐富言簡意賅。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開門見山、語言樸實,運用了黨員干部所熟悉的語言表達方式,既便于理解,也易于操作。十二條工作方法涵蓋了黨委會工作的各個方面:既有對黨委書記這個“班長”的要求,也有對黨委這個“班集體”的要求;既有對黨委班子成員相處藝術的要求,也有對黨委委員向群眾學習的要求;既有對日常工作方法的要求,也有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要求。其內容主要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強調黨委書記的重要作用。黨委書記職責重大,作用關鍵。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像軍隊的一個班,要把這個班帶好,的確不容易。黨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一班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毛澤東同志在這里指出,黨委書記要善于當“班長”,要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要把這“一班人”指揮好,“一班人”動作要整齊?!鞍嚅L”要先做學生,再做先生,做到“不恥下問”。這充分體現了“班長”作為“關鍵少數”的重要作用。

二是論述具體的工作方法。要“互通情報”,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班長”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尋找彼此共同的語言。要學會“彈鋼琴”,十個指頭都動作,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jié)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抓緊”,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任何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因此要胸中有“數”,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要“安民告示”,開會要事先通知,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并且早作準備。要“精兵簡政”,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

三是強化工作作風建設。搞好黨委會工作需要健康的黨風來保證。要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注重團結黨外人士。不要嫌棄我們當中犯過很大錯誤的人,要準備和他們一道工作。要力戒驕傲,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要劃清兩種界限,即革命和界限,正確和錯誤、成績和缺點的界限,同時還要弄清它們中間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

毛澤東同志《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文歷久彌新,對于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學習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學習掌握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第一,凡事都要講政治。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饵h委會的工作方法》全篇確實是在講工作方法,但聯(lián)系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來看,文章自始至終都在突出強調“講政治”這一重要思想。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方針》中指出,“一個隊伍里頭,人們的思想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經常是不整齊的”,“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蔽覀兘裉鞂W習《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就要學習其中蘊含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要求,著力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看齊意識,做到經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要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經常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黨的政治方向的行為。

第二,必須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書記是“一班之長”,當好“班長”,既要有堅強的政治定力,又要有一套科學的工作方法,更需要大力發(fā)揚黨內民主?!饵h委會的工作方法》指出了民主集中制在黨委會決策中的極端重要性。多次強調一把手的作用,強調“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以身作則很關鍵。要把一把手帶頭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作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各級一把手自覺堅持集體領導,帶頭發(fā)揚黨內民主,嚴格按程序辦事、按規(guī)矩辦事,堅決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睂W習《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就要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不能一個人說了算、把“班長”變成“家長”,要在實際工作中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搞“一言堂”。要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溝通思想,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行動,使整個班子形成堅強的領導集體。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時代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改革始終沿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肯定改革成績,不走封閉僵化老路。

科學評價改革歷史,有效應對否定改革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必須旗幟鮮明地肯定改革成績,充分重視改革開放劃時代的偉大意義,為全面深化改革、避免封閉僵化提供理論和現實依據。這一歷史意義首先體現在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動力。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fā)生了根本變化,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牢牢把握改革開放正確方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陷入像蘇聯(lián)、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境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實現平衡充分發(fā)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xù)高高舉起,改革開放的成績必須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必須牢牢堅持。全黨要堅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新時代繼續(xù)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它把黨和人民從僵化思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毛澤東思想,緊緊圍繞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偉大飛躍,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fā)展進步提供了實現途徑、行動指南、制度保障和價值引領。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實行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fā)展壯大,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不懈把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過程中既有成績,也有問題,但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得到解決,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又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繼續(xù)通過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梢哉f,改革是由問題倒逼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經過經濟社會40年的快速發(fā)展,原有社會矛盾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決,但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fā)展,發(fā)展中的問題和發(fā)展后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交織疊加、錯綜復雜。應當看到,這些矛盾是前進道路上的矛盾,這些問題是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既要充分估計全面深化改革所遇到的障礙和阻力,又不能借此否定改革成績、歪曲改革實質,而要在正確把握問題性質的基礎上通過繼續(xù)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要破解發(fā)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zhàn),更好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

明確改革方向,不走改旗易幟邪路。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其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推動改革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么改革、怎么開放,我們都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世界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一些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在那里搖旗吶喊、制造輿論、混淆視聽,把改革定義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對此,我們要洞若觀火,保持政治堅定性,明確政治定位,始終堅持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

黨在改革開放時期制定的政策、創(chuàng)立的理論、取得的成績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對改革開放前艱辛探索的繼承和發(fā)展,只有正確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后不同歷史時期的相互關系,才能更加清楚地判定改革性質、明確改革方向。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應當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看待兩者關系,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更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fā)展,兩者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共同構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為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而不懈探索的完整歷程。

改革開放是立足中國實際的內生演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應當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從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有領導有步驟推進改革,不求轟動效應,不做表面文章,始終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和治理模式,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長期發(fā)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繼續(xù)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和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但改什么、怎么改,必須牢牢立足中國實際和發(fā)展需要,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能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我們愿意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但不會照抄照搬任何國家的發(fā)展模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比绻活檱檎粘瞻釀e人的制度模式,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而且還會因水土不服造成嚴重后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新時代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證。實踐已經充分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也是應對和戰(zhàn)勝改革道路上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的必然要求。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在當代中國,黨是領導一切的最高政治力量,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和替代黨的領導核心地位。能否有效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永葆黨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zhàn)斗力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決定性因素。要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增強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完善黨內制度體系特別是民主集中制,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從而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能夠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中流砥柱,充分發(fā)揮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改革取得成功。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建黨時的初心,也是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初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就是要繼續(xù)通過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努力實現平衡充分發(fā)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改革開放40年,我國有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13億多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發(fā)展歷程。但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各項人均指標在全球排名仍然比較落后,要使全體中國人民都過上美好生活,需要繼續(xù)將改革推向深入。新時代繼續(xù)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又要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的歷史性轉變,充分關注人民日益廣泛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取得的實踐和理論成果,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面對和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但不能成為我們驕傲自滿的理由,更不能成為我們繼續(xù)前進的包袱。改革開放事業(yè)越前進,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就會越多。解決這些發(fā)展面臨的難題,不深化改革不行,改革方向錯了也不行,必須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大勇氣和智慧將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設計篇十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對外工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作出應有貢獻。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反映和折射出中華文化“達則兼濟天下”的胸懷和氣度,也是作為世界第一大黨的中國共產黨的使命與擔當,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夢想與追求。

夢想和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

揆諸歷史,從漢代到明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在長達十四個世紀以上的時間里一直世界領先。在這一時期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重要發(fā)明中,相當部分是中華民族的貢獻。直到清朝中早期,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仍然很大。但此后清朝統(tǒng)治者夜郎自大,閉關自守,失去了發(fā)展的重要機遇,直至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zhàn)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人民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zhàn),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這使得中華民族為世界為人類作貢獻成為可能。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鄧小平同志也一直強調要對世界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他在1985年指出,我們有個雄心壯志,從八十年代起,到20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小康社會,中國就可以對人類作出更多一點貢獻。如果再花五十年時間接近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那么,我們這個國家對人類的貢獻就更大一些。我們有信心做好這件事情。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和人類作出貢獻。在走向富起來的征程中,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舉辦北京奧運會,取得了一系列讓世人矚目的歷史成就。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逐漸由夢想和追求變?yōu)樯鷦拥膶嵺`。

責任和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華民族迎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新征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接力棒,繼續(xù)秉承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的使命與夢想,頑強拼搏,努力奮斗。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蔽覀兊呢熑危褪恰敖舆^歷史的接力棒,繼續(x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13年12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意味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意味著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意味著中華民族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的真誠意愿?!痹谥袊伯a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我說過,大就要有大的樣子。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fā)展?!?/p>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可謂開誠布公,意味深長。這表明,在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從來沒有忘記為世界作貢獻的責任和擔當。

方向和目標。

為世界作貢獻,需要正確處理其與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關系。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夙愿,也是中國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必要條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睘槿嗣裰\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作貢獻,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立場、民族抱負、世界責任。三者相輔相成,互為前提和基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更好地為世界作貢獻。

為世界作貢獻,首先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鄧小平曾指出,我們擺脫了貧困,占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國家做到了這件事,就可以給人類作更多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扶貧開發(fā)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真貧、真脫貧,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決定性進展。這為全世界減貧和發(fā)展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成功消除絕對貧困樹立了榜樣,更為到2030年世界消除極端貧困提供了成功經驗。這是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對不發(fā)達的國家提供如何發(fā)展自己國家的經驗”“對他們的發(fā)展提供比較多的幫助”的良好期許,正成為現實。

為世界作貢獻,需要一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fā)展;沒有發(fā)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德國演講時指出:“中國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只有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國一道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敝袊鴼v史上沒有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2014年在亞洲相互協(xié)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正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時愿意支持和幫助亞洲各國人民實現各自的美好夢想,同各方一道努力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fā)展的亞洲夢,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將“一如既往為世界和平安寧作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共同發(fā)展作貢獻”,“一如既往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作貢獻”。三個“一如既往作貢獻”,彰顯出中國共產黨推動世界和平發(fā)展所擔負的大黨責任。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不斷拓展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fā)展,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p>

為世界作貢獻,需要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方向和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理想。中國共產黨人既講愛國主義,也具有國際視野和天下情懷。從毛澤東同志的“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一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發(fā)起創(chuàng)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亞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以及召開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聯(lián)合國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有關決議,充分體現了廣大會員國對這一理念的普遍認同,彰顯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巨大貢獻,這是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的最好注腳。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8629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