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過程需要細致入微,仔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教案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這些教案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小粽子教案篇一
這兩節(jié)活動設計圍繞著端午節(jié),這種民族的節(jié)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節(jié)日的傳統(tǒng)習俗設計進剪紙活動,幼兒很樂意接受,因為這些事情他們親歷親為,很熟悉,所以制作起來也有感覺,更會有所發(fā)揮創(chuàng)造。這也是綱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要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剪龍舟,孩子們一開始覺得很難,有畏難情緒。經(jīng)過老師的引領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最難表現(xiàn)的龍頭拆分成幾個簡單的部件的組合,孩子們就有了制作的信心,并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中也體現(xiàn)出: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樣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能力才會增長。
小粽子教案篇二
1、了解粽子的形狀特征,并能大膽表達。
2、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小吃的喜愛之情。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粽子若干重點與難點了解粽子的特征,簡單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一、看粽子,說粽子這是什么?粽子是怎樣的?(外面有粽葉包著,里面是糯米,糯米里面還有餡)你見過什么形狀的粽子?(長、三角),他們的形狀像什么?聞聞粽子香不香?清香從哪里來?(從粽葉來)。
二、吃粽子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口味的粽子給大家品嘗,你們說說看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的口味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還有蘸糖吃的白粽子。粽子里面的米和我們平時吃的有什么不同?(煮熟后,比較粘,吃上去糯糯的)。
三、了解粽子的做法:你們知道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出來的嗎?你看到過誰做?怎樣包的?看包粽子過程的錄像或者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所見。
小結:粽子好吃卻需要很高的本領才能包好,家鄉(xiāng)的人民本領真大。
四、延伸活動:包粽子嘗試用長條紙來包粽子。
小粽子教案篇三
端午節(jié)的傳說和習俗,為一個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熱烈的氣味,使它變得有意義。藝術課程將帶領同學們,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學唱歌曲、手工制作、聆聽歷史故事、觀賞喜劇性表演等多種藝術活動,體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歡騰,了解屈原的民族氣節(jié)與愛國精神。本單元設置三個課題:《粽子情》《敲鑼打鼓賽龍舟》《屈原與端午節(jié)》。
課時建議:6課時。
課題一粽子情。
教學目標:
通過歌唱和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和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準備:
1、端午節(jié)的光盤或錄像資料。
2、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3、端午節(jié)的粽子、彩線的實物照片。
4、歌舞及錄音帶。
課時建議:2―4課時。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一:
1、從欣賞教材中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粽子圖片開始,經(jīng)過討論,分享圖片。
所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從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之一。
2、賞民間美術香包作品,對香包的品種、類型有所了解和認識,對其審美。
功能與實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從而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3、通過手工制作活動,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與吉祥。
意義。
4、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伙伴或好朋友,表達。
對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藝術檔案夾。
5、學唱歌曲《包粽子》,通過歌唱活動,豐富學生情感并指導學生演唱。
活動二:
1、與勞動相結合,學習包粽子。在勞動中加強對粽子的了解與認識,知道端午節(jié)時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梢越Y合手工活動,參照學生用書中麥草編結的民間工藝品粽子,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紙裁成紙條,進行編結創(chuàng)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線進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紙粘貼一個粽子的形狀,然后用彩紙條或彩色毛線編結。
2、學習做一個小香包。例如,將箱包和繡球這類物品用手工編結、粘貼的方式制作出來,送給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存入藝術檔案夾。
活動三:
1、學生以粽子實物開始藝術學習,討論它的包法,回味它的特點,進行手。
工活動,并交流和展示學生作品。
2、欣賞歌曲,了解小香包是從粽子的包法演變的,現(xiàn)已成為祝福與吉祥的象征。
3、發(fā)動學生尋找有關粽子、箱包和端午節(jié)的傳說、故事等資料,在小隊或班級里講述,使大家能夠知道粽子、箱包與端午節(jié)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4、進行關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節(jié)的想象畫創(chuàng)作,并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評,
與同學交流。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書中某一個香包上的紋飾或圖案的局部,與其它的紋樣結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幅作品。可以使用彩色水筆勾線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選用色紙,是用彩色筆進行線描的組合構成方法。
活動四:
1、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片及光盤等,討論端午節(jié)吃粽。
子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紀念誰?端午節(jié)還有那些民俗?請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給大伙聽一聽。
2、同學們用自己身邊能夠準備到的各種材料制作粽子掛件,或者在蛋殼上。
進行彩繪,讓后將自己的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自己的好朋友。
3、自己做好的小香包組合成一只比較大的香包,然后以小隊為單位進行擊。
鼓傳荷包游戲,在游戲中感受小伙伴的友情和活動的快樂。
活動五:
1、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用彩線纏好的紙粽子和生活中用棕葉包的粽子,對比其區(qū)別,觀察其不同,從中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裝飾性美感,激發(fā)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
2、教師演示如何折紙粽子。學生折,小組間開展互助式指導,老師個別。
指導。
3、教師示范怎樣給紙粽子上纏繞彩線。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4、將纏好的粽子用來裝飾活動室或讓學生帶回家,將制作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與家人一起纏繞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教學評價建議。
1、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啟發(fā)學生分別進行自評、互評。要引導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小伙伴在學習活動中的每個細微表現(xiàn),注意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2、教師要關注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藝術能力的發(fā)展目標,注意隨時激勵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自信、大膽,并在活動中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制作傳統(tǒng)工藝品。
教學目標。
通過歌唱和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和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準備:
1、端午節(jié)的光盤或錄像資料。
2、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3、端午節(jié)的粽子、彩線的實物照片。
4、歌舞及錄音帶。
課型:美術。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檢查課前準備。
2、導課:
在這個美麗的五月里我們要迎接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jié)日。在節(jié)日的那一天人們都要吃一種植物包裹的香香的食品。你知道那是什么食品嗎?(粽子)。
3、新授:
看一看,說一說:
從欣賞教材中具有濃厚民族風情的.粽子圖片開始,經(jīng)過討論,分享圖片所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從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活動內(nèi)容之一。
欣賞民間美術香包作品,對香包的品種、類型有所了解和認識,對其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從而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做一做:
通過手工制作活動,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與吉祥意義。與勞動相結合,學習包粽子。在勞動中加強對粽子的了解與認識,知道端午節(jié)時傳統(tǒng)的民族節(jié)日。
參照學生用書中麥草編結的民間工藝品粽子,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紙裁成紙條,進行編結創(chuàng)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線進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紙粘貼一個粽子的形狀,然后用彩紙條或彩色毛線編結。
學習做一個小香包。例如,將箱包和繡球這類物品用手工編結、粘貼的方式制作出來或者在蛋殼上進行彩繪。
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小伙伴或好朋友,表達對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藝術檔案夾。
課堂拓展:制作工藝粽子、彩蛋、小香包送給家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包粽子》、繪畫創(chuàng)作。
教學目標:
通過歌唱和制作、欣賞繪畫等藝術活動,使學生了解粽子與端午節(jié)的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和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熱鬧的氣氛及濃厚的親情。
教學準備:
端午節(jié)的光盤或錄像資料。
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的美術作品。
端午節(jié)的粽子、彩線的實物照片。
歌舞及錄音帶。
課型:美術。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檢查課前準備。
2、導課:
3、新授:
聽一聽,唱一唱:
欣賞歌曲,了解小香包是從粽子的包法演變的,現(xiàn)已成為祝福與吉祥的象征。
通過歌唱活動,豐富學生情感并指導學生演唱。
學生跟琴學唱歌曲。
方法:集體齊朗讀歌詞:
1、朗讀歌詞:集體聽教師有表情地朗讀歌詞。
2、范唱:集體聽歌曲范唱一遍。
3、學生跟琴演唱。
要求:
1、唱準音名和音高及節(jié)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說一說:
發(fā)動學生尋找有關粽子、箱包和端午節(jié)的傳說、故事等資料,在小隊或班級里講述,使大家能夠知道粽子、箱包與端午節(jié)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片及光盤等,討論:
(1)、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什么?
(2)、是為了紀念誰?
(3)、端午節(jié)還有那些民俗?
(4)、請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給大伙聽一聽。
畫一畫:
進行關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節(jié)的想象畫創(chuàng)作,并將自己的作品進行展評,
與同學交流。
例如,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書中某一個香包上的紋飾或圖案的局部,與其它的紋樣結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幅作品??梢允褂貌噬P勾線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選用色紙,是用彩色筆進行線描的組合構成方法。
作品大展示:
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信心。
課堂拓展:
將纏好的粽子用來裝飾活動室或讓學生帶回家,將制作的方法介紹給爸爸媽媽,與家人一起纏繞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課堂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小粽子教案篇四
目標:
1、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興趣。
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前的準備,孩子們已經(jīng)急不可待了,看者調(diào)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顒又?,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nèi)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jié)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jié)這個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fā)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jié)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小粽子教案篇五
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難點】。
感受2/4拍的強弱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看課本上的插圖,請學生找出天安門、國旗和國徽。在天安門廣場,我們可愛的解放軍叔叔每天早晨都會伴著雄壯的國歌將國旗升起,現(xiàn)在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國旗升起時的場面吧。
教師播放在天安門升國旗的視頻,并請學生談談觀看視頻之后的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板畫示意圖并說明各部分分別代表什么,引導學生懂得升國旗時應起立,目視國旗。我們的國旗這么美麗,所以有人給她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歌曲中所描繪的國旗吧!
(二)新課教授。
1.教師播放歌曲,并設問,聽完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樣的畫面?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評價并總結,五星紅旗飄揚在藍藍的天空中,那么美麗,那么雄偉和激動人心。
2.復聽歌曲,并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樣的?情緒又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評價并總結,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緒歡快且激動。
3.教師彈琴范唱歌曲,學生跟琴輕聲哼唱,提醒學生注意情緒。
4.教師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用強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讓學生感受2/4拍的強弱規(guī)律,并說一說2/4拍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前面一拍是強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隨教師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強弱規(guī)律。
6.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隨琴聲律動身體,再次體會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緒。
7.教師教唱歌譜,學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揮拍演唱曲譜。
8.學生齊讀歌詞后填詞演唱。
小粽子教案篇六
孩子們剪出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情節(jié),很有生活情趣,不錯呦!屋頂是一個紅色的翹式屋頂,剪好了外輪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鏤空的紋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鏤空剪出一些花紋。非常可喜的是,孩子們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時,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張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組合剪的;有的是一氣呵成,一張紙就剪出了一個小人,然后胸口再貼一個綠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簡單扼要地表現(xiàn)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現(xiàn)出孩子們童真童趣。
小粽子教案篇七
“我—是—嘉—興—人!”當我們?nèi)绱俗院?、驕傲的吶喊時,我想起了我們的這些孩子,作為一個小小嘉興人,他們對自己的家鄉(xiāng)了解多少?不管是風景、人文還是特產(chǎn)……或許作為他們的老師,該為他們做點什么,于是我便從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開始著手尋找契機,我覺得只有孩子身邊的、可以接觸得到的東西才是可以讓他們真正接受的,也是他們需要了解的,為此本次教學活動應任而生。
1.通過看、嘗、做等活動,認識、了解五芳齋粽子及其工藝制作過程。
2.五芳齋粽子是嘉興的特色,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3.樂意參與活動,積極探索交流,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重點:了解五芳齋粽子及工藝制作過程。
活動難點:讓幼兒嘗試制作五芳齋粽子。
經(jīng)驗準備:活動前讓幼兒觀看關于五芳齋粽子的記錄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一、設疑引題,激起幼兒興趣。
(出示微波爐飯盒)小朋友猜,里面會是什么?(幼兒回答)。
二、了解粽子由來,知道五芳齋粽子: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一起來聽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里就藏。
著答案。(觀看課件,老師講述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3.幼兒分享并品嘗,鼓勵幼兒與同伴間交流,表述自己的.感受。
4.繼續(xù)觀看課件,了解五芳齋粽子所獲的榮譽,為我們家鄉(xiāng)能制作出這么好吃而與眾不同的粽子感到自豪。
5.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五芳齋粽子,喜歡五芳齋粽子,你會怎么做?
三、了解五芳齋粽子,激起幼兒設計欲望:
1.五芳齋粽子是怎么來的,小朋友想知道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五芳齋粽子)。
2.為了讓我們的嘉興五芳齋粽子更加出名,現(xiàn)在推出了一個活動,那就是設計一個具有自我特色的粽子,取名為五芳齋xx第一粽。前幾天,我們已經(jīng)觀看了如何包五芳齋粽子的錄象,現(xiàn)在想不想來試試!
四、幼兒嘗試制作五芳齋粽子:
1.教師簡單示范介紹制作過程。
2.幼兒自由選擇棕餡進行制作。
五、延伸活動:
在音樂聲中師幼一起端著粽子去食堂燒,結束活動。
小粽子教案篇八
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
重點: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難點: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過程:
小粽子教案篇九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本次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通過親子合作包粽子,增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情,提前感受端午節(jié)的快樂氣氛,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家”的溫暖,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蘊涵的意義。
1、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長一起嘗試用粽葉、葦葉包粽子,能夠持之以恒堅持到底,有自信心。
3、喜歡參加“包粽子”活動,體驗親子合作的快樂,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
1、教學課件:各種各樣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葦葉、粽葉、糯米、花生豆、棗、線等,老師和小朋友到葦塘采集的葦葉和馬連草。
活動建議。
1、利用教學課件,幫助幼兒了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狀。
提問:在我們這里,端午節(jié)吃什么?你都吃過什么餡的粽子?
小結:粽子有蜜棗粽、花生粽、肉粽、紅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寶粽、綠豆粽等很多品種,主要有甜味和咸味兩種口味。我國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狀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小結:包粽子需要粽葉,我們當?shù)刂饕萌斎~和粽葉,粽葉比較寬,一片可以包一個粽子;葦葉較窄,需要多片組合在一起。餡料需要:糯米、大棗、花生、紅豆、肉餡等。包扎粽子的捆繩需要:線、粽繩,馬連草,我們當?shù)刂饕民R連草和線。
3、探討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小結:新鮮的葦葉比較脆,易撕裂,包粽子時要先將葦葉煮一煮,葦葉就不會撕裂了。
(2)引導幼兒觀察葦葉為什么泡在水里?包粽子時葦葉怎樣擺放?并引導幼兒嘗試。
小結:葦葉泡在水里,擺放時一片一片的葦葉容易粘連在一起,糯米就不會漏出來。擺放葦葉一倒一正平鋪在木板上,葦葉之間要疊壓一部分。
(3)引導幼兒認識糯米,了解粽子為什么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后膨脹性比大米小,粽葉不會被脹破,而且粘性好不會散。
(4)了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長老師講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勵大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親子合作包粽子,體驗親子合作的快樂。
幼兒分組與家長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順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家長指導幼兒嘗試包粽子。
4、將包好的粽子送到廚房,向廚房的阿姨了解煮粽子的方法。
粽子煮熟后,品嘗粽子,體驗勞動的快樂。
小粽子教案篇十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糯米成熟了,我們農(nóng)村喜歡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個孩子邊吃粽子邊走進活動室,過了一會兒,他興奮的跑過來說:“老師粽葉很好玩呀!”。我隨口問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說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產(chǎn)生了“玩粽葉”這一主題活動,這活動也正好與“吳文化”有關。本活動的內(nèi)容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平時都喜歡吃粽子,對粽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粽葉進行做做、玩玩,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fā)展,體驗其樂趣。從而完成活動目標。
小粽子教案篇十一
綱要》強調(diào)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jīng)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一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持的合作關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法: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食物,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觀參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2、談話法:提供充足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3、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4、游戲法:根據(jù)《綱要》精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也不是結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小粽子教案篇十二
活動在幼兒的談話中拉開序幕,幼兒興致勃勃地討論自己見過的粽子,到請幼兒動手做粽子時,幼兒都欲欲而試,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歡的粽子(雖然有的寶寶做出的粽子不像什么粽子),活動室里洋溢著一片歡笑!幼兒不在乎最后的結果,而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這就是與成人評價標準的區(qū)別!
但是由于怎么做粽子的步驟沒有講清楚,以至于有的幼兒不會做粽子,還有就是給粽子綁彩帶對幼兒來講比較難。
小粽子教案篇十三
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歌曲中表達對國旗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能夠養(yǎng)成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運用模仿、體驗的方式,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
感受2/4拍的強弱規(guī)律,并能夠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小粽子教案篇十四
播放《紫竹調(diào)》背景音樂,學生進入課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流傳于江南地區(qū)。給人輕快、流暢的感覺。
師:是呀,《紫竹調(diào)》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風韻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夢,江南就像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長卷,同學們,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柔美的小調(diào)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課件)。
師:感覺怎樣?想說些什么?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二、導入歌曲。
生:包粽子。
師:伴隨著初夏的涼風、飄香的粽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遠在他鄉(xiāng)的人們也會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分享端午節(jié)的快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包粽子的快樂情景。
三、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包粽子》(播放課件)。
課件出示問題1:這首歌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感覺很歡快。
課件出示問題2:哪句話最能體現(xiàn)民族風味?
生:最能體現(xiàn)民族風味的是“七不龍咚采咚采,八不龍咚采呀”
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跟我的節(jié)奏來讀一讀。
師簡介襯詞:“七不龍咚采咚采,八不龍咚采呀”是襯詞,它沒有實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氣氛,突出地方民族風格。表現(xiàn)了人們敲鑼打鼓,歡慶節(jié)日的喜慶場面。
2、復聽歌曲,教師范唱。
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緒,進一步提出要求。
師:剛才老師在哪段后面加了三角鐵?
師解釋,(課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間奏。
師:除了加上碰鈴,你還可以加上什么動作?
學生創(chuàng)編,如加上包粽子的動作,拍手的動作,繞舌的動作……。
師:歌詞有哪些還不理解?
生:汨羅江在哪?
師:汨羅江位于湖南省東部,它的兩岸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提到汨羅江,我們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課件展示簡介屈原和端午節(jié)的來歷。)。
3、跟琴學唱歌曲。
教師用稍慢的速度彈伴奏,學生輕輕學唱。解決吐字清晰的難點。
4、分聲部學唱。
跟老師用稍快的速度分聲部演唱,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
讓自愿的學生學習第二聲部,再分聲部合唱二聲部的地方。
師:你覺得還有什么地方有困難?
生:最后的音為什么要唱那么長?
(課件出示)延長音:時值一般增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托了人們對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的思念之情。
5、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現(xiàn)歌曲。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是太好聽了!從大家的歌聲中我已經(jīng)感受到那香噴噴的粽子味了,也許用歌聲還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江南的喜愛,那么我們還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現(xiàn)歌曲呢?(分組討論,請同學們說一說)。
生:我們想邊唱邊表演。
生:我們想用打擊樂器給歌曲配伴奏。
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做。師:你打算在哪兒加伴奏?用什么樂器?怎樣做?
小組內(nèi)的同學自由結合,練習歌曲,教師巡回指導。
請小組上臺表演,師生簡單點評。
7.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歌曲。(播放課件)。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們的江南水鄉(xiāng)不僅景美,樂美,而且歌美,舞美,你們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從你們的創(chuàng)編、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們對江南的喜愛之情,讓我們?yōu)樯诮?,長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小粽子教案篇十五
學生自由回答。(布谷~布谷~)。
教師總結:布谷鳥是一種會唱歌的鳥類,它經(jīng)常用自己美妙的聲音,給人們唱出動聽的歌曲,告訴人們,春天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唱歌曲《布谷叫,春天到》,感受布谷鳥給我們帶來的春天的氣息。
(二)感知歌曲。
1.初次聆聽。教師提問學生: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給人一種歡快的感覺,聽起來很開心。
2.教師演唱歌曲,提問學生: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感受音樂,能夠想象出布谷鳥在天空飛翔,春姑娘與它一起到來的景象。
(三)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范唱,學生模唱3(mi)、5(sol)兩音,感受兩個音之間的距離。
2.教師用手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小粽子教案篇十六
播放電影《劉三姐》對歌視頻片段,提問學生視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圍的景色怎樣,唱歌的人是誰,她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歌手。教師總結“視頻當中的人們在有山有水的地方開心地對歌,我們曾經(jīng)學過“甲天下”的山水在廣西桂林,這個美麗的地方不僅有迷人的風景,更居住著一群勤勞善良、樂觀開朗的壯族人民。除了剛才播放的對歌歌曲,電影里還有另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來我們伴隨這首歌曲,一起走進我們的桂林,走進壯族?!?/p>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教師設置問題: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的情緒是優(yōu)美、婉轉(zhuǎn)地,速度為中速。
2.再次聆聽歌曲,教師設置問題:歌曲的節(jié)拍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進行的,這樣的節(jié)拍我們叫做“交換拍子”。
(三)探究學習。
1.學生學唱旋律,感受變換拍子的旋律特點;。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樂句,并根據(jù)特點劃分樂句;。
3.分樂句帶入歌詞,學唱歌曲,理解歌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4.觀察歌詞與旋律對應特點,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隨鋼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紹壯族風俗歌會“歌圩”,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影片中人們的演唱形式和學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結合歌曲《唱山歌》總結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由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小組間的討論交流。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唱山歌》,走進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動聽的音樂以及善良的壯族人民。我們國家有55個少數(shù)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我們除了要了解這些文化,還應該保護和傳承我們國家的這些藝術瑰寶,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小粽子教案篇十七
1、通過學唱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表達出對一種親情無盡地愛。
2、通過《包粽子》歌曲教學,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中國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3、通過認一認、唱一唱延長音記號,掌握好歌曲結束音的時值。
教學重點:
1、通過學唱能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表達出對一種親情無盡地愛。
2、通過認一認、唱一唱延長音記號,掌握好歌曲結束音的時值。
教學難點:通過《包粽子》歌曲教學,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內(nèi)涵,感受中國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小粽子教案篇十八
包粽子》是一首具有很濃的民族風味。歌曲采用商調(diào)式形式記譜,實質(zhì)為羽調(diào)式,二四拍。附點八分音符、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使歌曲旋律歡快、熱烈。歌詞口語化,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特別富有特色地襯詞,給歌曲增添了節(jié)日熱鬧氣氛。
教學難點:歌曲中節(jié)奏。
教學重點:歌曲表達的情感。
小粽子教案篇十九
學習歌曲《唱山歌》,感受壯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yǎng)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
采用欣賞法、小組合作等方法,激發(fā)對音樂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了解“對唱”形式、“變換拍子”及壯族民族風俗,并能用優(yōu)美、委婉的聲音演唱歌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29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