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形教案(匯總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3:48:06
中國地形教案(匯總13篇)
時間:2023-12-05 13:48:06     小編:雅蕊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的產(chǎn)物。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閱讀這些教案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編寫方法和技巧。

中國地形教案篇一

1.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記住位于階梯分界線的山脈名稱。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能力。組織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國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圖上熟悉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理解山脈在我國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過讀地形圖總結我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分析不同地形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觀念。

3.通過閱讀統(tǒng)計圖表,總結出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的地形特征。討論山區(qū)開發(fā)、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了解山區(qū)常見的自然災害以及這些災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基本地理觀念。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jié)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過渡引入:復習上一章所學習的有關中國的人口、民族等知識,進行過渡:我們中國人生活在怎樣的一個自然環(huán)境之中呢?這樣的新課引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把人類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交代。

2.設問引入:根據(jù)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有關地勢和地形的知識,向學生提問:你知道中國有哪些地形區(qū)嗎?還可以進一步引導: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脈、盆地、丘陵的名稱?這樣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學情景,同時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聯(lián)系實際引入:從學生所在的地形區(qū)講起,如果學生不知道名稱,可以先從地形的特征引入,從學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觀說起。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引入新課使學生有親切感,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日常事物的`觀察能力。

【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帶領學生讀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明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據(jù)顏色的分布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

2.進一步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的顏色的分布,推測中國地勢是否有可能呈階梯狀分布。復習有關地形剖面圖知識的基礎上,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證實剛才的推測。

3.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一項內(nèi)容,明確三級階梯的界線,同時提出問題:三級階梯的高度分別是多少?每級階梯分別以什么地形為主?建議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第22頁圖2.2時,準備一些景觀圖片,讓學生對三級階梯內(nèi)部的地形區(qū)有一個形象的認識。這里不必過早地出現(xiàn)大量的地形名稱,掌握地形種類就可以了。

4.對我國的地勢特點進行評價。這一教學過程可帶領學生完成第23頁活動的第2題到第4題??刹捎梅纸M討論的辦法,將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個專題,然后派一個代表發(fā)言,闡述自己小組的觀點。最后教師應作適當?shù)难a充和總結。這幾個問題的答案要點歸納如下。

地勢對河流的影響: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古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

地勢對交通的影響: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nèi)陸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地形復雜多樣】。

1.復習地形的五種基本類型:高原、平原、山脈、丘陵和盆地。讀第24頁圖2.4我國地形分布大勢,找一找這五種地形在我國是不是都有分布,從而得出我國地形復雜多樣的結論。教學中也可以和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國家進行對比,突出我國地形的這一特點。

2.講解關于山脈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頁的活動1。講解山脈的走向,板圖的效果也很好。我國主要山脈的分布如下。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六盤山。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

3.對照第24頁中國地形圖,完成第26頁活動2和3。鼓勵學生將這個練習深入下去,嘗試多分析練習中所沒有的山脈界線。

4.不同種類的地形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是本節(jié)的學習重點之一,教師可以分三步進行教學。

首先通過第25頁的四幅景觀圖,配合黃土高原的窯洞、內(nèi)蒙古高原的畜牧業(yè)、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貴高原的梯田,說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不同影響,以及人類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條件的。

第二步針對教科書第24頁的4幅景觀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地形種類的特點會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山區(qū)面積廣大】。

2.完成第29頁活動的第一項,在繪制餅狀圖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先計算出所對應的圓心角,再將相應的份額標注在圖上,最后涂上顏色并添加圖例和注記。

3.向學生介紹山區(qū)所包括的范圍,并得出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的結論。

4.討論山區(qū)開發(fā)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結合第30頁活動的第2項,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討論有利條件,另一組研究不利條件,在組內(nèi)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的發(fā)言,相互補充,鼓勵不同意見的相互爭論。

5.完成第30頁的活動第3題,這項活動應在學生充分搜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地處山區(qū)的學校應盡量聯(lián)系實際,探討解決本地經(jīng)濟發(fā)展的方法和途徑;平原地區(qū)的學??梢哉归_如何幫助山區(qū)脫貧致富的討論,研究平原和山區(qū)經(jīng)濟的互補性等問題。教師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組織學生研究、討論。

參考資料:

我國的山地類型。

我國的山地形態(tài)萬千,依照海拔高度和切割的深度,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個類型。

類型海拔高度(米)相對高度(米)。

極高山50001000。

高山3500~5000100~1000。

中山1000~3500100~1000。

低山500~1000100~1000。

丘陵500200。

三大板塊運動示意圖。

我國主要山脈的形成。

山脈主要是由內(nèi)力作用而形成的。當?shù)乇韼r層受到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力的作用時,會發(fā)生褶皺―斷層,使有的地方隆起而成山。我國不同走向的山脈,是地殼運動時受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從板塊運動的觀點看,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是因亞歐板塊南移,產(chǎn)生南北向的力的擠壓而形成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是受太平洋板塊向西北方向擠壓所形成的;喜馬拉雅山脈,則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而產(chǎn)生的。

珠峰仍在不斷增高。

據(jù)人民日報1990年9月13日報道:科學家測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每年增高1.27厘米。它現(xiàn)在的高度比1953年增加22.86厘米。珠穆朗瑪峰增高的原因是,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擠壓,把珠穆朗瑪峰往上擠。

大約在1000萬年前,珠穆朗瑪峰還淹沒在海里。它不斷增高的趨勢將會繼續(xù)下去。

中國地形教案篇二

1、學會讀圖了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qū)。

2、了解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及其在圖上的分布。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分析各類地形圖的能力。

2、通過讀圖直接獲取有關知識,并將已學知識落實到圖上。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對我國壯麗山河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

2、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1、分析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優(yōu)越性。

2、識別主要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我們經(jīng)常說,我們的祖國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們一起看一段錄相感受一下祖國的壯麗河山。(展示多媒體)。

2、當然,要更進一步的認識,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學習。今天,我們將進入一幅全新的畫卷。

(板書: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一節(jié):中國的地形)。

二、地勢西高東低:(板書)。

1、過渡:在古代詩詞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薄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為什么江水都要向東流?(地勢西高東低)。

2、把我國的地面沿32°n線剖開,呈現(xiàn)出這樣的面貌:(展示多媒體)。

3、觀察,思考p20活動中的問題。

(指名答)。

歸納: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板書)。

可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平均海拔為4000米以上;第二級為1000米-20xx米;第三級為500米以下。

4、活動:(出示設色地形圖)。

找出這三級階梯的大概范圍。

找出三級階梯界線上的主要山脈。

完成表格:

5、討論:“地勢西高東低”的優(yōu)越性。

學生分享、自由發(fā)言,提出各自觀點,最后派代表總結發(fā)言。

(教師可引導學生主要從氣候、水利和交通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教師歸納總結:

〈1〉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陸,形成降水。

〈2〉“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這些大江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運輸,促進了內(nèi)地與沿海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

三、山脈縱橫交錯(板書)。

1、過渡:在我國的三級階梯都是以山脈為界,感覺山脈就像骨架一樣。事實上,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脈縱橫交錯,構成了地形的骨架。(板書:地形的骨架)。

2、讀圖(出示: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脈:(板書)。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玉山(東部最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3、活動:找五岳。

談:我國奇峰名山眾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們自古就是人們爭相祭。

拜之處,游覽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們能在圖上找出來嗎?

它們分別們于哪一個???離我們最近的是什么岳?

四、隨堂練習:

2、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是我國()。

a、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b、內(nèi)流區(qū)域與外流區(qū)域分界線。

c、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分界線d、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分界線。

3、下列地形區(qū)中,哪些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

a、柴達木盆地、青藏高原b、東南丘陵、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黃土高原d、黃土高原、青藏高原。

4、在色彩斑斕的等高線地形圖上,各種顏色代表著不同海拔,下面各組不正確的是()。

a、藍色——海溝b、淺紫色——湖泊c、棕色——山地或高原d、綠色——平原。

五、板書設計:

一、地勢西高東低。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二、山脈縱橫交錯:

1、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玉山(東部最高峰)。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

中國地形教案篇三

1、半球位置。

2、海陸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

3、經(jīng)緯度位置與緯度位置的優(yōu)越性。

二、我國的疆域和面積。

1、疆域(四至點)。

2、面積。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中國的疆域第二課時。

重點:中國的地理位置是本節(jié)知識的重點;讀圖用圖是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

難點:分析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

(學生讀圖)。

[教師歸納]從北到南,我國所瀕臨的海洋依次是: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教師講解]渤海與黃海的分界是渤海海峽,黃海與東海的分界在長江入??诒卑?,東海與南海的分界是臺灣島南端與閩、粵大陸海岸分界處的連線。黃海、東海和南海屬邊緣海,渤海和瓊州海峽為內(nèi)海。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東部沿海有許多優(yōu)良海港。

我國的領海指的是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按照這個規(guī)定,其中渤海是內(nèi)海,另外三個海是邊緣海。(注:臺灣海峽屬于東海)。

另:除了渤海,我國內(nèi)海還有瓊州海峽。

[讀圖回答]請學生讀“中國地形圖”,指出我國沿海的三大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雷州半島)、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南海諸島、舟山群島、澎湖列島等重要的半島、島嶼和群島。

[總結]我國共有大小島嶼約5000多個。

最終明確:中國既不象英國那樣四面環(huán)海,也不象蒙古國那樣深居內(nèi)陸,而是同美國一樣,部分地區(qū)臨海。但又和美國有所不同,那就是美國東西都臨海,而中國只有一面臨海。

[讀圖回答]請學生讀“中國政區(qū)圖”

1、指出我國陸上共有15個鄰國:東面的鄰國有朝鮮;北面的鄰國有俄羅斯和蒙古;西北面的鄰國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的鄰國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的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qū));西南的鄰國有印度(中印邊境西段)、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中印邊境東段);南面的鄰國有緬甸、老撾和越南。

2、說出我國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隔黃海與韓國相望,隔東海與日本相望,隔南海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相望。

[總結]從上述內(nèi)容,使我們知道了祖國的位置、面積、臨海和鄰國等知識,認識到偉大祖國的國土遼闊、位置優(yōu)越,我們?yōu)橛羞@樣偉大的祖國而自豪。

[板書設計]。

三、我國瀕臨的海洋。

1、我國瀕臨的海洋與漫長的海岸線。

2、我國的領海。

3、我國眾多的島嶼。

四、我國的陸界和鄰國。

1、漫長的陸界。

2、陸上鄰國。

3、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探究活動。

1、關于“中國的范圍和位置”的知識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思考分析:讀圖“我國領土東西部的晨昏差異”,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為什么烏蘇里江和帕米爾高原會有如此大的晨昏差異?它們之間的這種差異總是不變的嗎?(提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由于東西所跨經(jīng)度范圍較大,地方時相差四個小時,而日出時間卻是以當?shù)氐牡胤綍r為準的,因此兩地的晨昏差異比較大;但同時還要從兩地的緯度上來看,因為緯度也會決定日出的早晚。夏季,處于高緯的烏蘇里江白晝更長,因此兩者之間的差異更大,到了冬天,這種差異會相應減小。)。

2、關于“中國的領?!敝R的學習,可以利用思考題來完成:讀中國政區(qū)圖,通過量算說明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nèi)海。(提示:注意計算領海的范圍要從海峽的兩邊算起,不能只計算一邊。)。

中國地形教案篇四

通過等高線地形圖簡單識別各種基本地形類型。

重點:根據(jù)等高線數(shù)值大小辨別地勢高低;根據(jù)等高線疏密辨別坡度陡緩。

難點: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表各種基本形態(tài)。

課件

討論:

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圖是平面的,我們?nèi)粝胱x懂地圖、靈活運用地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需要學會在地圖上辨認地表的高低起伏。

引入:

那么,在地圖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呢?

引出課題: 地形圖的判讀,并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談論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一)等高線地形圖

設問:

1、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觀察圖1.34甲、乙兩地高度。

引導:甲地相對于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為1500米,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

1)海拔高度:乙地相對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直線和數(shù)值。讀出乙地的海拔高度500米

2)相對高度:從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呢?

甲地相對于乙地的1000米垂直距離,指的是甲地相對于乙地的高度。

師生互動:共同歸納出相對高度的概念。比較海拔和相對高度的異同。

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承轉:測量出各地海拔,然后把它們繪制在圖上,就繪制出了地形圖。

2、等高線地形圖

觀察圖1.35等高線。

引導: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的連線――等高線

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觀察等高線示意圖(圖1),等高線數(shù)值大小與地勢高低的`關系;等高線疏密與山體坡度陡緩的關系。

a、圖1表示山地,圖2表示凹地或盆地

b、不同的地形,等高線的表現(xiàn)也就不一樣。

延伸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

承轉:根據(jù)等高線或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3、不同地表形態(tài)的等高線地形圖

地表基本形態(tài):

(教材p25圖1.36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

山頂:山的最高部分

山脊:等高線彎曲的部分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出凸出

陡崖:等高線重疊的部分

形象記憶:

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內(nèi)握拳:手背部關節(jié)突起的部分相當于山頂,四指從根部起的第一節(jié)的部分相當于山脊,手指間縫相當于山谷。手的小指外側相當于陡崖。

學生活動

根據(jù)已學關于地形的知識,用橡皮泥制作山頂、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模型,在假設的各海拔高度上用小刀或細線將地形模型沿水平方向切斷,然后將每一層的外輪廓線按其鑲套關系描繪在一張白紙上。

步驟:詳見參考教材p26活動題1。

制作過程由學生教科書上的等高線繪制過程,獨立完成;教師進行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繪圖、讀圖并且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理解基本地形。

(二)分層設色地形圖

用分層設色法繪制的地形圖,其著色隨地勢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中國地形教案篇五

第一級階梯。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為主?

第三級階梯?

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為主?

東?

西?

地形概況。

教學目的。

1.了解地勢的概念,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點。了解地勢對我國氣候、河流的影響。

掌握三級階梯的界線。了解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布。

掌握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的特點及其對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2.通過對地勢特征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并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的能力。

3.通過對我國地勢及地形等知識的學習加深學生對祖國面貌的了解,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中國地形的興趣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本節(jié)重點是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本節(jié)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地形多種多樣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解法為主。

課時1課時。

教具中國地形圖,中國階梯狀示意圖的投影片,中國地圖冊。

教學提綱。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1.地勢的概念。

2.三級階梯的概況。

3.我國近海大陸架的分布。

4.我國地勢對降水、河流的影響。

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五種地形齊全。

2.山區(qū)面積廣大。

3.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中國地形教案篇六

(播放歌曲《歌唱祖國》)同學們,你們一定非常熟悉這首歌曲,每當聽到這歌聲,我們就會感到無比的自豪,因為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國家的基本情況。首先來看一下我國在世界中的位置。

(請學生讀“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

1、讀出我國所跨的經(jīng)度范圍(73oe—135oe)和緯度范圍(4on—53on),說出我國的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4、(讀世界政區(qū)圖或亞洲政區(qū)圖)除了中國之外,還有哪些亞洲國家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請學生讀“中國的疆域示意掛圖”)。

1、找到我國的四至點,并由教師具體介紹四至點所在的位置。(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最東端在135°e多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最西端在73°e附近,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2、請學生用直尺量一下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并根據(jù)比例尺計算一下實際距離。(約5000千米)。

3、緯度相差1°,距離相差110千米,請學生計算我國南北的距離。(約5500千米)。

4、從你量算的結果來看,你最直接的感覺是什么(我國的范圍很大)?你能說出我國的面積嗎?我國在面積上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三位,相當于整個歐洲的面積。

[轉承]這么大的范圍,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問題呢?(請學生做第3頁活動1,了解我國東西部的時間差異和南北方的季節(jié)差異)。

[歸納]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因此當祖國北方處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時,而南國的海南卻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我國東西跨越60多個經(jīng)度,由于地球自轉,東邊的地方時刻早,當北京時間為清晨6點時,最東端烏蘇里江的地方時約為早7點左右,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的地方時則凌晨2點52分,因此,當東部的烏蘇里江已經(jīng)撒滿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則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

中國地形教案篇七

東海,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亦稱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臺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長江口北側與韓國濟州島的連線為界),東臨太平洋。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qū)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依海底地形趨勢,可分為兩個區(qū)域:西部大陸架淺水區(qū)和東部沖繩海槽深水區(qū)。

東海大陸架特別發(fā)育,最大寬度達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寬闊的陸架之一。大陸架面積約占整個海區(qū)的66%,北寬南窄。海底地勢向東南緩傾,平均坡度1′17″。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陸架外緣在水深120~140米處。東海大陸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島嶼眾多,水下地形復雜,坡度稍陡;東部開闊平緩,只在其東南邊緣處有些水下高地,中國釣魚島等島嶼便位于其上。東海大陸架上延展著長江的沉溺河谷,它從長江口向東南方向延伸,穿過大陸坡,進入沖繩海槽。

沿東海大陸架外緣分布的大陸坡呈東北—西南向延伸,向東南方向成弧帶狀,約占東??偯娣e的33%。地形陡峻,坡度3~10°。陸坡主體為沖繩海槽,是一個深水槽,形似新月,向東南方向凸出。海槽南深北淺: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較小;南部水深2000~2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2717米。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緩,兩側斜坡陡峭,西坡約3°,東坡可達10°。沖繩海槽以東,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島、九州及各島嶼在水下的島架。島架寬度狹窄,九州處為30~50海里,琉球群島附近為2~20海里。島架地形復雜,沙灘、巖灘眾多。琉球群島是西太平洋邊緣島孤的一部分,為東海與太平洋的天然界線。

總結:東海的優(yōu)良港灣很多,如上海港位于長江下游黃浦江口,航道深闊,水量充沛,江內(nèi)風平浪靜,宜于巨輪停泊。廣東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連線是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

中國地形教案篇八

本課《中國的地勢》是《中國的地形》的第三課時,這一課時的重點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中國的地勢特點,并將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山脈融合在一起,教學內(nèi)容較少,但需落實的任務不少。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較好,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運用地形圖分析總結我國地勢特點,并落實掌握。我在這方面花的時間較多多,而且通過中國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很直觀,有助于學生理解。

如讓學生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和沿32°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運用地形圖分析總結我國地勢、地形特點,從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圖的能力。另外,我國三級階梯的特征也由學生自主讀書、讀圖完成表格。

這節(jié)課幾乎全由學生活動串聯(lián)在一起,學生在讀圖、繪圖的過程中對我國的地形特點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

這節(jié)課花哨東西不多,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所以整節(jié)課都讓學生通過讀圖、填圖、記圖來掌握我國的地形特點。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在這節(jié)課中,重要教學途徑就是讀圖,以中國地形圖為基礎,總結我國的地勢特點、完成表格及填圖,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空間記憶。

但是這節(jié)課也存在很多問題:

1、對于生成性資源沒有重視并及時解決。在通過讀中國地形圖完成選擇題的過程中,a、b選項反映的都是西高東低,但a選項是階梯狀的,b選項是漸緩式的,雖然學生都選出了正確答案,但對于選項a與b的區(qū)別,我沒有及時給與解釋,使得學生雖然得出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結論,但略顯牽強。以后應該進一步從顏色過度上說明我國的地形海拔跨度大,呈階梯狀分布,所以選擇a選項。

2、時間安排有些不合理。學生在完成表格與填圖上所花的時間過長,留給學生落實記憶的時間較少,使得課堂氛圍略顯冷清,落實效果也不如預期的好。

中國地形教案篇九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了解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和特點,了解我國大陸架的分布。

3.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閱讀各類地形圖的能力,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說明我國地形地勢的特點。

【教學重點】。

我國地勢、地形的基本特征。

【教具準備】。

1.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掛圖)。

2.我國三級地勢階梯概況的空格表(見下表)。

【教學課時】。

本節(jié)教學可安排1.5課時(四年制可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講述“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后面半個課時(或一課時)講述“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教學方法】。

讀圖指導和“比較法”講述。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從學生已有知識入手,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

(讓學生稍加議論后回答,教師再作簡要的補充和歸納。)。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我國的地形。先請同學們閱讀“中國地形圖”。

〔掛圖〕 在黑板前掛出“中國地形圖”

(講授新課)。

〔讀圖指導〕 在圖上找出位于我國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學生齊答,下同),這個高原大部分地區(qū)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東、向北,找到黃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們的海拔大約在1000—xx米之間。再由黃土高原向東,找到華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

〔讀圖提問〕 通過以上讀圖,從“中國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地勢自西向東是怎樣變化的?(教師提示:(1)說明地勢的概念,即地勢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2)提示學生從青藏高原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海拔變化來得出結論。學生回答:我國自西向東地勢降低。)再閱讀課文中的兩幅表示我國地勢變化的示意圖(圖3·1),請同學們看這兩幅所反映的地勢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圖比較接近我國地勢的實際狀況。(教師提示、啟發(fā)學生回答)。

〔歸納〕 我國的地勢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呈三個階梯。

〔板書〕 一、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讀圖印證〕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的“中國地勢階梯狀分布示意圖”,看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布范圍、界線,以及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

〔指圖講解〕 請同學們看黑板前的中國地形掛圖。第一級階梯,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邊緣西起昆侖山脈,經(jīng)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的圖3·2上,用紅筆描出這條邊緣線。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用深褐色表示它。

〔板書)1.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指圖講述〕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xx米,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用深淺不等的黃色表示。第二級階梯有兩條邊界:一條是前面所講述的青藏高原邊緣;另一條由東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請同學們在圖3·2上用紅筆描繪這條界線。

〔板書〕 2.第二級階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xx米。

〔指圖講述〕 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qū),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主要用綠色和極淡的黃色表示。

〔板書〕 3.第三級階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

〔指圖講述〕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第三級階梯繼續(xù)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國近海寬廣的大陸架。同學們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看到這片淡藍色的部分,就是我國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板書〕 4.近海大陸架——渤海、黃海全部,東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提問〕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對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響呢?(學生議論,發(fā)言)。

〔板書〕 5.地勢西高東低的意義。

〔講述〕 經(jīng)過議論,我們認識到,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有兩個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nèi)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nèi)地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

〔練習〕 完成課文中的“想一想”:長江、黃河在從地勢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段時,河流落差有什么變化?水流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這為開發(fā)利用水能資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組織學生討論,教師應注意提示)。

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讓學生填出地勢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也可叫學生到黑板前指圖回答。

〔總結〕 出示空格表,用提問法口頭填出三級階梯的分布范圍、海拔、主要地形類型。

〔提問〕 請同學們判讀課文中的“等高線地形圖”(圖3·3),說出兩圖各代表什么地形?(學生回答,教師糾正,強調(diào)相對高度和絕對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

〔講述〕 我國山川壯麗,境內(nèi)有綿延不絕的山嶺,有氣勢磅礴的高原和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群山環(huán)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緩的丘陵。

〔板書〕 二、地形多種多樣 山區(qū)面積廣大。

〔講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發(fā)展不同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項目(舉例說明)。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林牧副多種經(jīng)營提供了有利條件。

〔提問〕 請同學們讀p25圖3·4,按照圖上標出的百分比數(shù)字,說說我國各類地形所占的比重。(學生一一回答,教師重復“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

〔講述〕 按照人們的習慣,把山地、丘陵、比較崎嶇的高原統(tǒng)稱為山區(qū)。我國山區(qū)的面積廣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

〔板書〕 山區(qū)面積廣大(接板書“地形多種多樣”)。

2.山地占1/3 山區(qū)占2/3。

〔講述〕 一般說來,山區(qū)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發(fā)展種植業(yè)。我國山區(qū)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資源不足。但山區(qū)有其他資源,例如森林、礦產(chǎn)、水力、旅游等資源,因而在發(fā)展林業(yè)、牧業(yè)、旅游業(yè)、采礦業(yè)等方面,往往又具有優(yōu)勢。既然我國山區(qū)面積廣大,我們就應該很好地利用山區(qū)、建設山區(qū)。

〔總結〕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認識到,中國地形有兩大特點,這就是“地勢西高東低,大到呈三級階梯”和“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復習鞏固)。

1.你能說出我國地形的若干類型嗎?

2.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響?

3.學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據(jù)實際情況具體化)對人們交通、生產(chǎn)、生活有什么影響?

(布置作業(yè)) 選做復習題2。(如果時間允許應讓學生在課內(nèi)完成。)。

【板書設計】。

一、地勢西高東低 呈階梯狀分布。

4.近海大陸架—渤海、黃海全部,東海大部、南海一部分。

5.地勢西高東低的意義。

二、地形多種多樣 山區(qū)面積廣大。

2.山地占1/3 山區(qū)占2/3 。

中國地形教案篇十

中國是一個擁有豐富多樣地形的國家,北有雄偉壯麗的山脈,南有廣袤浩渺的平原,東有長長的海岸線,西有遼闊的高原。在我的旅行經(jīng)歷中,我有幸親身體驗了中國的地形,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體會。以下是我對中國地形的五段心得體會。

首先,北方的山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去過中國的九寨溝,這里有著世界級的自然風景。九寨溝山脈蒼勁雄偉,河流潺潺流淌。國人稱之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擁有眾多的湖泊和瀑布,如鏡泊、彩虹瀑布等。它們將我?guī)肓送挵愕钠婊檬澜?,仿佛置身仙境之中。同時,我還去過中國的長城,這也是北方山脈中的著名景點。長城高聳入云,起伏不斷,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之一。登上長城,俯瞰山脈的壯麗景色,讓我深刻體會到中國的宏偉與壯美。

其次,中國的南方平原給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中國南方擁有廣袤的平原,水草豐茂,物產(chǎn)豐富。我曾去過中國的杭州,這是南方平原上的一個城市。杭州的西湖是一處世界級的旅游勝地,它周圍的平原景色優(yōu)美迷人,荷花、柳樹、倒影點綴其中。而在江南一帶,獨特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更是讓我流連忘返。我曾到過中國的蘇州和周莊,這些小鎮(zhèn)的特色在于其水系與古建筑的完美結合,給人一種寧靜、悠然的感覺。在這些平原地區(qū),我感受到了中國的獨特風景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第三,中國的海岸線讓我體驗到了溪流與浩渺的融合。我曾去過中國的廈門,這是一個位于東南沿海的城市。廈門擁有美麗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島嶼,尤其以鼓浪嶼最為著名。鼓浪嶼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島嶼,它有著濃厚的外來文化和建筑風格,是一個有著浪漫氛圍的旅游勝地。而廈門的沙灘更是有別于其他地方,金黃的沙灘、蔚藍的海水,令人沉醉其中。這次旅行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海岸線的博大與美麗。

第四,西部的高原地區(qū)讓我感受到中國另一面的壯美。我曾去過中國的西雙版納,這是中國的西南地區(qū),也是一個高原地區(qū)。西雙版納有著獨特的亞熱帶雨林,山巒疊嶂,氣候溫暖濕潤,稱為“東方瑞士”。在這里,我親身體驗到了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奇跡。西部高原地區(qū)還有著名的麗江和香格里拉,這些地方的高原特色和獨特文化深深吸引著我。

最后,中國的地形豐富多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壯麗的北方山脈,還是廣袤的南方平原,亦或是水鄉(xiāng)小鎮(zhèn)和美麗的海岸線,又或是神秘的高原地區(qū),每個地方都有著獨特的風景和文化,令人陶醉其中。這些地形的多樣性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的偉大與宏偉。無論中國的地形如何變幻,我相信,這片土地將永遠是我的家園。

總結起來,中國的地形豐富多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北方山脈的壯麗到南方平原的廣袤,從海岸線的浩渺到高原地區(qū)的神奇,每一處地形都讓我深深體會到中國的偉大和壯美。這個旅行經(jīng)歷使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也深深地感激這片土地。無論地形如何變幻,中國將永遠是我的家園。

中國地形教案篇十一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這節(jié)課重點突出,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運用地形圖分析總結。

我國地勢、地形特點。我在這方面花的時間最多,而且通過繪出地形剖面示意圖,很直觀,有助于學生理解。

二、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讓學生觀察分析“中國地形圖”,和沿32°n線中國地勢剖面圖,并請一同學到前面在黑板上畫一幅示意圖,運用地形圖分析總結我國地勢、地形特點,從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等各類地圖的能力。

中國地形教案篇十二

1、知識目標:

通過閱讀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等高線繪法示意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使學生明確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等高線概念;了解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的構成和特點。

2、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線間高程,疏密水平,不同形態(tài)的判讀、分析,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形圖的能力.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識別地面的高低起伏。

3、情感目標:

通過運用課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組之間的討論,輔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圖的空間概念。所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懂得學習地理知識必需有科學的方法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1、學會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形。

2、了解等高線概念,明確等高線形態(tài)和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

1、在等高線圖上識別主要地形類型。

2、學會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部位等高線的分布狀態(tài)。

1、教學方法:實踐探索法、直觀演示、講解、討論以及練習法。

2、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索學習法、觀察法。

課件、等高線地形模型。

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它分成四次環(huán)節(jié)完成。環(huán)節(jié)一:認識海拔、相對高度。

1.學生自讀課本,找出海拔、相對高度的概念,并用幻燈片演示。

2.如何將立體的各種地形轉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線來表現(xiàn)。采取駝梁山區(qū)的照片和衛(wèi)星圖片,用動畫的效果將等高線地形圖展現(xiàn)出來,更有真實感,看得更真切。

3.總結彌補:同學們看到的標有高度值的閉合曲線就是等高線,同樣,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

4.活動1.制作地形模型,認識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線特征。各小組合作,按以下步驟山體的不同部位在山體模型上,指出哪次部位陡峭,哪次部位較緩,并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找出對應部位,總結等高線疏密和坡度的關系。

結合實例,請同學說出山體不同部位的名稱。

此時,學生會提到山頂,但對其他山體部位就不太清楚了,教師因勢利導,并結合幻燈片展示。學生在景觀圖和等高線地形圖上分別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并總結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線特點。

環(huán)節(jié)三:分層設色地形圖。

成因:人們?yōu)榱烁玫乜辞宓匦?,于是,在等高線地形上涂上不同的顏色,就變成了分層設色地形圖。

讀圖1.42,指出不同顏色表現(xiàn)陸上由低到高的變更。形象直觀地表現(xiàn)出了地勢的高低起伏,根據(jù)海拔的高低和地勢的高低起伏狀況,將其劃分為五種地形。圖片展示,讀課本27頁相關內(nèi)容,比擬它們的特點差別,填入表格中。

根據(jù)分層設色地形圖,就很容易畫出地形素描圖了。

環(huán)節(jié)四:

1.對于地形剖面圖,它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繪制而成的,它可以更直觀地表現(xiàn)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起伏和坡度陡緩,采取動畫演示,更形象。

2.學生自己動手,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將書上28頁活動題彌補完整。

作業(yè):同學們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繪制自己熟悉的某座山的地形圖。

一、地面高度的表現(xiàn)方法海拔(絕對高度)相對高度。

1、概念:等高線等深線等高線地形圖。

2、幾種基本地形部位等高線示意圖及判讀。

地表五種主要地形類型名稱及特征(表略)。

本節(jié)課讓學生親手描繪等高線、小組共同探索各山體部位的特征,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提高了了學習的學習主動性和求知欲。本節(jié)課還注意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注意知識的現(xiàn)實運用,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在描繪過程中,如果不準確,特殊位置的移動,會造成后面同學探索時的困難或錯誤,所以在描繪過程中,老師要到各小組指導改正。

中國地形教案篇十三

中國的地理形態(tài)多種多樣,擁有廣袤的山脈、河流和平原。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中國的地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長期的旅行和探索中,我積累了一些關于中國地形的體會和感受。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介紹中國地形的特點和體會。

首先,中國擁有眾多的山脈。無論是喜馬拉雅山脈、長江三峽還是黃山,都是中國山脈的代表。在這些山脈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的壯麗和雄偉。尤其是登上喜馬拉雅山脈,凝視著雄渾的山川,我仿佛被大自然的偉力和無私包容所感動。這些高山也為中國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和美麗的自然風景,使得中國成為一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

其次,中國的河流縱橫交錯,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長江和黃河。長江是亞洲最長的河流,流經(jīng)中國十個省份,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長江兩岸的山水和歷史名勝古跡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和文化愛好者。黃河則是中國的母親河,曾經(jīng)帶給中國人民災難和苦難,但同時也為中國的農(nóng)業(yè)和文化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站在黃河邊,我深感中國人民的勤勞和善于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第三,中國擁有廣闊的平原地帶,其中以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最為有名。這些平原是中國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國人口密集的地區(qū)。在平原上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農(nóng)田和繁忙的城市,這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的繁榮和發(fā)展。

最后,中國的地形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困擾和挑戰(zhàn)。中國地處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給人們的生活和建筑帶來了不安全因素。此外,中國的南部地區(qū)還受到了臺風的侵襲,給當?shù)鼐用駧砹送{。這些自然災害需要中國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來應對和減輕對人民的傷害。

綜上所述,中國的地形豐富多樣,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山、河流和平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的壯麗景觀。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這些自然資源,并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應對自然災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中國的地形繼續(xù)為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和發(fā)展的機遇。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4505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