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滅火教案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05:30:07
燃燒和滅火教案大全(15篇)
時間:2023-12-06 05:30:07     小編:LZ文人

教案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工具,有利于教學過程的互動和交流。教案的編寫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盡量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這些教案范例是經過多年實踐檢驗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一

(一)知識與技能。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yǎng)自護自救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探究滅火的方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方法與原理。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燃燒既可造福人類,又可能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2.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變化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發(fā)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3.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應用、演示實驗、探究活動、啟發(fā)式提問。

四.教學過程。

1、回憶學過的燃燒事例和燃燒現象,

根據以上事例,歸納燃燒定義和特征。

2、播放視頻,探究燃燒的條件。

小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同時補充:實驗的改進。

3、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播放視頻,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

4、應用。

5、談一談,遇到火災自救的措施。

6、理解簡易滅火器的原理,了解幾種常用滅火器。

7、小結。

8、課堂練習。

9、課外任務:調查與研究。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二

在講授《燃燒和滅火》這節(jié)課時,我將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這兩部分內容做為一課時來學習,其余內容放在課下學習。并設想了改進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二)通過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燃燒的條件,一個演示實驗——磷的燃燒,一個學生演示實驗——滅火演習。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能通過身邊常見的物質,簡單的化學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降低了難度,使學生較輕松的得出燃燒的條件,并分析出滅火的方法。教師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有更準確、深刻的認識。滅火的實戰(zhàn)演習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

(三)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觀、形象、生動,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滅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學生表現強烈的極大的興趣。

(四)充分體現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根據燃燒條件得出滅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實戰(zhàn)演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鹬刑由椒ê蜕鐣嵺`活動的設計,增長了學生生存本領,使其受用終生,是化學知識更有效的應用于生活。

(一)雖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課堂的開放度不夠,仍然是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的.思路活動,沒有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還沒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還需進一步改進,燃燒條件的得出,和磷燃燒的演示實驗交換前后順序,更順理成章,更符合邏輯。

(三)實驗設計還需改進,水中白磷的燃燒,可用盛氧氣的集氣瓶將其扣住,可防止白磷燃燒的產物逸到空氣中。

(四)在學完燃燒條件后,若由學生討論鉆木、放大鏡起火的原因,干的著、濕的不著、紙鍋燒水的原理,會更加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對燃燒條件認識更加深刻。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三

本節(jié)課,我將實驗探究作為教學目標的突破口,學生小組學習為教學主渠道,整個過程突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觀。特別是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實驗探究活動,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爆炸的原因和安全知識應用的重要性,也將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等,還讓學生體會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

1、以導學稿為載體先進行課前預習,了解這節(jié)課的大概內容和重、難點。

2、把自己預習不會的內容做好記號,以便在課堂上能夠解決。

3、結合已有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設計探究面粉的爆炸實驗方案和改進方案(說明:很少有同學能把這實驗做成功)。

4、查閱有關廣州某酒樓煤氣泄露爆炸的資料,自己分析爆炸的原因等。

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對廣州某酒樓煤氣爆炸的看法和面粉爆炸實驗設計方案,通過聽取其他同學的反駁意見及實驗驗證等方法對爆炸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學生課前查閱了大量資料,因此獲得了大量相關知識,其中某些知識有的學生不太理解,再通過其他同學的解釋,解決了他們心中的疑惑。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所以我認為在今后教學中,凡符合此類型的課應多采用這種方法教學,使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更好。

1、每個小組同學提出假設后,應提供對應的實驗用品讓學生設計實驗并用實驗來驗證本組的假設,但沒做到。

2、每個小組同學提出假設問題而其他組提出反駁意見后,這組同學可根據反駁意見做對應辯論,互相反駁,最終得出正確結論。但是總擔心浪費時間,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和空間都不足。

3、爆炸這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不感大膽放手學生實驗,所以效果不太明顯。

4、面粉爆炸實驗成功率低,只有展示氫氣爆炸實驗,對粉塵爆炸說服力不大。今后再上這節(jié)課,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應進一步完善教學思路,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對于教學中的實驗,應該讓學生先提出個人猜想,再為了驗證猜想去做實驗,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及形成過程,而且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問題,這樣對他們的認知發(fā)展很有幫助。

對于使燃料充分燃燒的現實意義,可以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切實讓學生體驗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重要性。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四

在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容要求有體現出“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課題中的第一課時內容就緊緊圍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而展開的。

在本教學設計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學魔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指引與實驗分析,學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實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分析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并總結出“滅火的原理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三個條件,破壞一個即可?!?/p>

本部分——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作為學生了解和認識燃燒的現象,并以此為契機進入接下來的學習的重點內容,其課時分配與其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目標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找出自己滅火所采取的原理。從整體上看,雖然教學內容相對容易,時間相對較長,但是能給出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思考卻是值得的。

在某位教師在上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燃燒與滅火》這一課題的復習課教學公開課中,當說到滅火的原理時,聽到有學生把第三條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而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學生為什么把“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我們大家都知道,一種物質的著火點是固有的,是一成不變的,是不可能降低的'??蔀槭裁磿袑W生說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教師在教學時這么說而學生跟著學的話,學生是不可能懂得這么說的。許多學生都認為老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都是真理。學生在這個時期,很難判斷出教師說的話是正確還是錯誤。教師怎么說,學生也就跟著怎么說了。由此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的嚴謹性,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否則的話,一年害一批學生,十年就害一代人了。想到此,心頭戰(zhàn)栗不已。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培養(yǎng)實驗能力和綜合能力。

體會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發(fā)學生探求自然知識的興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分析、綜合,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

難點:運用燃燒的條件,理解滅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分組試驗材料:酒精燈、貼片、寫家財、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筆者個人專輯上下載試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蠟燭現在怎么樣?(正在燃燒)師在蠟燭上罩上玻璃杯,

氧氣)。

二、教學新授:

(一)、燃燒需要可燃物。

讓學生各抒己見(可以找些枯草、樹枝之類的東西來生火取暖,再設法求救)。

講述:對,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燒的物體。

師問:平常我們看到哪些物體可以燃燒,那些物體不能燃燒?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燒的物體。

講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燒的物體,我們把能燃燒的物體叫做可燃物。(板書:可燃物)。

(二)、認識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繼續(xù)聽故事:幾個小朋友找來一堆樹枝,可他們仍在抓耳撓腮,因為樹枝沒辦法燃燒。

可見還需要別的條件,那到底還要什么條件呢?

a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會怎么樣?雙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陽光下聚焦燃燒。

由生提出設想,教師出示方法圖。

學生進行試驗。

匯報試驗現象:火柴在鐵片越來越熱的過程中燃燒的,鐵片把熱傳到火柴上,使火柴溫度越來越高,當達到一定的溫度時,火柴便燃燒了。

試驗中你還發(fā)現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燒是否一致?火柴從哪一頭先燃燒起來的?)。

如果把煤或木頭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燒?教學易燃物概念:燃燒室需要溫度不高的物體。

小結:燃燒所需的第三個條件是:一定的溫度(板書一定的溫度)。

(三)、歸納、鞏固燃燒的三個條件。

討論、反饋:只有氧氣、可燃物、一定的溫度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燃燒才能發(fā)生,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燃燒就不會發(fā)生,哪怕是正在燃燒的可燃物也會熄滅。

出示鞏固題棗燃燒的煤爐。

分別使其缺少一個燃燒的條件。

(四)、了解燃燒與人類的關系。

師問:燃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利:照明、做飯、取暖及工業(yè)生產都需要燃燒產生熱量和能量,

人類離不開燃燒。

弊:容易引起火災,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帶給人類的損失。

是非常嚴重的。結合具體實例進行介紹。

(五)認識滅火方法。

講述:燃燒不注意有時就會釀成災害,給人們造成巨大的損失,現在我們掌握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利用這些知識想辦法滅火了。

出示滅火方法圖片。

小組討論:選擇一至兩幅圖重點討論,為什么這些方法能夠滅火。

交流匯報:教師注意引導(如油類、電器著火的滅火方法教育)。

(六)防火教育。

打開教科書第二十八頁齊讀最后一小結。

(七)鞏固練習:

討論題:如果有人家中發(fā)生火災時,應該怎么辦?

(分清火勢、找準火源、積極滅火)。

獨立思考:冬天如何能使爐火燃燒得更旺?

草原上救火通常是在大火周圍迅速割出一個大圈,就能滅火,這是為什么?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六

本節(jié)課著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同學們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象;在第一單元《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學習中,同學們認識了燃燒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的化學變化。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之中。對高中將學習的“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

2、教學目標分析。

a.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b.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于通過實驗得出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點、難點、疑點。

難點:對著火點的理解。

疑點: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

1.引導探究法: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中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應當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還應當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動來實現教育目標。引導探究法能很好的體現《標準》中的思想,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還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其模式為: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系生活。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既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將探究的方案,討論的情景提前準備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師生條件不同而異。我校是湖南省高級示范性中學,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實驗的動手能力強,討論的思維活躍。同學們非常適應和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新知識。

我校學生對課外知識有濃厚興趣,我將教材的內容略為拓展,增加了火災自救常識。使教學內容和社會生活相互滲透。真正做到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們學校還組織過學生進行火災逃生的演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一門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識。這次活動還在我省電視臺新聞中報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好評。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出滅火的原理,從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3.自主學習法:對于較簡單的內容,同學們通過閱讀教材、聯系生活自主學習。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燃燒,燃盡了茹毛飲血的歷史;燃燒,點燃了現代社會的輝煌。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燃燒。請同學們談談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燒的現象。

2.演示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

[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師]演示小魔術,設問“為什么手帕燒不壞”。導入對燃燒條件的探究。

從生活中發(fā)現化學,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從小魔術引入課題,體會到化學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課堂,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求知欲。

1.探究實驗。

步驟一:如下圖。

步驟二:將薄銅片上的紅磷與小石頭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三者必須同時滿足。

3.引導得出著火點的定義。

[生]1.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按照投影的步驟完成“燃燒的條件”實驗。

2.根據實驗現象一起討論燃燒的條件。

[師]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指導同學們安全、正確的完成實驗。引導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提示步驟1能得說明什么。步驟2又能得說明什么。兩者相結合得出正確的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生]八分鐘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的結果,大家一起評出最佳的結果。

[師]鼓勵同學們的積極的動手和思考問題。提出探究時出現的小問題。避免再犯。

[生]根據燃燒的條件,思考小魔術中的手帕為什么燒不壞。

[師]小魔術大解密。

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從而激發(fā)了同學們對探究的熱情。

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探究內容在教材的演示實驗中略有改進。增加了對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學們得出燃燒的條件。

根據所學的內容,解釋魔術的奧秘,同學們初嘗掌握新知識的喜悅。

1.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中燃燒”。裝置如下圖:

2.有關煤爐的討論。

(1)如果不繼續(xù)往爐子里添柴火,爐火還能繼續(xù)燃燒么?為什么?

(2)如果把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xù)燃燒么?為什么?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柴夾出來,柴還能繼續(xù)燃燒么?為什么?

3.利用燃燒的條件,思考怎樣燃燒會更旺呢?可舉出具體的實例。

[師]了解了燃燒的條件后,思考怎樣能使剛才實驗中水里的白磷燃燒呢?

[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師]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下燃燒”。

[生]根據燃燒的條件討論后回答第2題和第三題。

1.改進演示實驗優(yōu)點:向水中通入氧氣,硬紙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處游動,不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梢杂靡粋€螺帽代替硬紙片,白磷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并且能清楚的觀察到燃燒的現象。

2.從化學走向生活。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

3.在新知識的運用中形成發(fā)展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了同學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實驗探究。

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并思考為什么該方法有效。

2.根據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師]燃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當將演變成無情的火災。同學們例舉生活中的燃燒時,有人就提到了火災。

[多媒體展示]衡陽11.3特大火災。有20名消防隊員壯烈犧牲,11名消防隊員光榮負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消防官兵撲救火災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生]1.分為六個探究小組進行實驗探究。

2.完成教師所給的表格。

[師]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發(fā)現他們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提示,讓整個探究過程順利進行。

[生]8分鐘后,派一個代表交流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和完善。

[師]鼓勵各組的實驗方法。歸納總結出正確的滅火原理。

以衡陽特大火災過渡到燃燒有利還有弊。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

給定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自主設計實驗。開放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能力。

分組合作,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了大家的默契,為以后的探究學習打下基礎。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應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應該怎樣滅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鍋起火了;

(2)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

(3)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起火;

(4)鄰居吸煙,不慎引燃被子發(fā)生火災;

(5)森林在打雷閃電時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著火點的方法將其熄滅是否可行。為什么?(本課疑點)。

3.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滅火范圍(見教材127頁)。分組做“人人都當消防員”的實驗。

[生]根據滅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題、第二題。

[師]“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是本節(jié)課的疑點??蓪⒅瘘c比喻成鐵、銅等物質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固有的物理性質,不能隨便降低。

[生]1.自學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2.分組做簡易滅火器滅火的實驗(如圖),人人都當消防員。

1.將理論用于實際,鞏固滅火的原理。情感上認識火災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滅火方法能防止發(fā)生火災。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2.以提問的形式提出本節(jié)課的疑點。形象的比喻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著火點不能降低。

3.根據教材步驟,自主完成滅火實驗。學生感到學有所用的喜悅。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認識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

[師]火災無情,滅火不如防火。

[生]1.了解爆炸威力后,積極主動的自學“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2.認識圖7-12的圖標表含義。

3.聯系生活,思考應當在哪些地方張貼這些圖標。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更關心生活,關注消防安全。

火災自救常識。

看影片學習“遇到火災如何自救”

[生]認真看影片。遇到火災,學會自救。

學會一門自救常識,激發(fā)同學們對化學學習的熱情。

總結。

總結本課的重點。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一起回顧兩個重點的內容。

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總結本課的重點。同學對本課的重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有效的長時記憶。

作業(yè)。

電影院、學校、幼兒園、網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場所,一旦發(fā)生火災損失慘重,請任選一地,根據其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或考察該場所的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萬一發(fā)生火災時需要采取的滅火和自救措施)。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七

《燃燒與滅火》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由于涉及到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非常的接近,所以為絕大數上公開課的老師所選中。本學期的校內公開課我也選擇了這個問題,原因有如下三點:

1、五年之前我也選擇過這節(jié)課作為公開課展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效果并不太好;

2、前年在城北初中舉行的縣級骨干教師展示課上,我也選擇了這節(jié)課,并且當時對教材中的“可燃物燃燒的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探究實驗進行了改進,將一根火柴和一根小木條分別放出銅片(銅片放在三腳架上)的兩端,用酒精燈加熱。其時還為自己的實驗改進而得意過。但現在想來當時的那節(jié)自我感覺良好的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3、由于我校規(guī)模相對較小,聽課的領導大多是非化學出身,如果說選擇純化學類的課堂,一來不宜調動課堂氣氛,二來聽課的領導和同事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三是希望自己的課上完之后,聽課的學生和老師都能獲得一些什么。

基于以上的三點想法,本人選擇了《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作為本學期的校內公開課展示。

首先,在課前我將以往用過的課件和別人的課件進行了綜合比較,在此過程中,應該說還是有所收獲的。首先,上次在城北初中的展示課用的課件,在視頻的選擇上,還不是很好。當時選的是“火的發(fā)現和利用”這段錄像,這段錄像一是時間稍長一些,二是沒有突出火的兩面性。不能對學生滲透對事物要一分為二看待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而這次選擇了兩個視頻,一正一反,中間還放置了一個“神八”升天的圖片(這張圖片是否妥當,還有待探討),學生很容易得出火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這就很自然的導出本課的課題?!盎鹉芙o人類今天的幸福生活,但使用不當又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因此,認識火,用好火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課題”。這樣的課堂引入自然貼切,又能對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值得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借鑒。

二是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在進行猜想燃燒條件時,學生毫不考慮的說出了燃燒的三個條件。這時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同時要不失時機引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這一點在本節(jié)課中并未體現)。從科學探究的步驟來看,這屬于猜想,如何來驗證猜想。當然需要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實驗一: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酒精和水,此處在課堂上我是讓學生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許在酒精燈火焰上進行灼燒,進而得出結論(課后有老師提出該實驗無需讓學生來動手實驗,因為這是人所共知的生活事實。我當時也猶豫了一下,但考慮到課堂結構的完整性還是請學生上臺來進行操作)。

實驗二: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再用燒杯將其中的一支蠟燭罩住,發(fā)現蠟燭熄滅了。從而得出結論:燃燒必須要有氧氣參加。

實驗三:分別用坩堝鉗夾持小木條和小煤塊,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在做此探究實驗時,我是請一位同學上來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實驗,其目的是想做對比。從而得出結論。教材中的三個探究實驗其實都非常簡單。考慮到不能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所以并沒有對書中的實驗進行改進。當時的想法就是:課堂中能簡單的要簡單,從學生能夠接受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實驗和課堂。這是最明智的做法。不能故弄玄虛、隔靴搔癢,那樣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在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后,我不失時機的問學生:老師的書為什么燃燒起來?學生回答:書沒有達到著火點(當然,如果沒有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能會回答是沒有點燃,這時教師要緊跟其后,是不是可燃物只有“點”才能“燃”?這樣就將燃燒的條件進一步的加以理解了。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可燃物在燃燒之前,都有“點”這個動作。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點”的目的是為了使可燃燒物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從而得出可燃物只要滿足燃燒的條件就能燃燒。譬如:在太陽下,用放大鏡將太陽光聚焦到火柴頭上,一會兒功夫火柴就能燃燒起來。)。

對于教材中的小魔術:“燒不壞的手絹”的處理,我是通過教師自己演示來實現的。對于這個實驗課后我在想個幾個問題:

二是這個實驗在課堂中放在什么位置,也需要進行重新的思考。

三是實驗過程中,我為了防止酒精燃燒完后,繼續(xù)燃燒手絹,所以迅速的將其伸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然后問學生手絹有沒有被燒壞。課后有老師提出:能否讓手絹一直燒下去,讓手絹自然熄滅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值得我到實驗室里進一步的加以實驗和探究。也需要去查閱一定的資料,看一看酒精的著火點是多少?手絹的著火點又是多少?進而整理成一篇很好的實驗型的論文,應該說它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對自己和同行應該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當然也有老師提出來可以在手絹燃燒過程中,輕輕抖動手絹,火焰即可熄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值得去實踐一下。

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許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作為進入新浪的第一篇博文,我還是想多寫一點。走進新浪博客,作為一名教師,我給自己的博客定位是:專注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yè)水平。

愿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教育教學中的酸甜苦辣。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八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1.了解燃燒及燃燒的三個條件。

2.知道自燃和爆炸現象。

3.了解滅火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興趣、能力。

德育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及合作精神。

2.幫助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破除迷信思想。

3.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fā)災情所需要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燃燒的.三個基本條件。

施教策略:通過猜想、實驗探索、觀察思考、討論歸納來加深學生的認識。

教學難點:滅火的方法。

施教策略:結合生活實例,教師啟發(fā)點撥和師生共同討論來分散難點。

教學方法:啟發(fā)誘導、演示實驗、學生邊學邊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概括總結。

教學用具:酒精燈,坩鍋,鐵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塊,紙片,小紙盒,燒杯,熱水,白磷,紅磷,銅片,簡易滅火器。

教學程序:復習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概念。(鞏固知識、溫故知新)。

課題引入:顯示燃燒的定義。

引導猜想:要發(fā)生燃燒這種現象需要有哪些條件呢?(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教師引導:得出初步的結論:1.可燃物2.溫度3.空氣(助燃物)。

實驗驗證:第一個條件是要有可燃物,如果不是可燃物,即便有足夠的溫度和空氣,也不會燃燒。

引導: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給沸騰的水加熱,水的溫度還會上升嗎?答:“不會”

提問:第三個條件是空氣。先討論一下熄滅酒精燈火焰的最佳方法?用嘴吹,這種方法具有危險性,應該用蓋上酒精燈帽的方法。

問題:白磷燃燒實驗。1.水中的白磷為什么沒有燃燒?是沒有足夠高的溫度嗎?讓學生說出熱水的溫度已達60攝氏度,超過白磷的著火點,是水把空氣與白磷隔離了。

2.紅磷為什么沒有燃燒?讓學生說出溫度沒達紅磷的著火點,讓學生加深對燃燒的三個條件的理解。

過渡:我們知道了燃燒的條件,那么,滅火的方法會是什么呢?1.降低溫度,2.隔絕空氣(助燃物)。

滅火的方法:1.將可燃物與空氣隔絕,2.將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反饋:請你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說出以下滅火方法的原理。

1.建筑物著火時,用高壓水槍噴水滅火,降低溫度。

2.書籍、文件、精密儀器著火時,噴射干冰滅火。(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極易升華,升華要吸收大量熱量,起到降溫效果,更為重要的是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

思考:發(fā)生下列火情時,你能想出可行的辦法嗎?

油鍋著火時,可采取的措施?端鍋、潑水、蓋濕的被褥、蓋鍋蓋、灑沙土----(最佳蓋鍋蓋)。

(說明端鍋危險;潑水,油比水輕,不行;最佳方法蓋鍋蓋)。

酒精燈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燒,可采取的措施?

灑沙土、水沖、濕布蓋、滅火器-------(最佳方法濕布蓋)。

過渡:發(fā)生火災時,常用滅火器來滅火。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九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教學反思一方面,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改進教學;另一方面,通過反思發(fā)現新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與解決的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了“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現以《燃燒和滅火》的教學為例談談有效教學反思的開展。我先是通過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有關燃燒的新聞資料和圖片,使學生了解燃燒的功與過,激發(fā)學生對燃燒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一組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滅火的方法,親身體會知識的獲取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1.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

開始導課時,我出示了浙江衢州一棟樓房發(fā)生火災的圖片,引起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的強烈欲望。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突發(fā)這樣的火災,該如何迅速逃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緊接著學生交流討論了什么是燃燒,怎樣迅速滅火,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讓學生合作交流,最終達成共識。

2.通過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

在講解燃燒的條件時,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如“粉筆的燃燒”:把講臺上的粉筆拿去燃燒,觀察到無論多高溫度,粉筆都不會燃燒,學生一下子就總結出物質必須要有可燃性;“燒不壞的手帕”:手帕是可燃物,容易著火,可在該實驗中酒精燒完了,手帕卻安然無恙,原因是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被手帕上的水吸收,從而降低了手帕的溫度,低于手帕燃燒的最低溫度“;水中生火”即開水中白磷的燃燒實驗:水可以滅火,那么開水中的白磷為什么可以燃燒呢?白磷是可燃物,剛開始水中的白磷無法燃燒是因為缺少氧氣,后來往水中通入空氣后,白磷就燃燒起來,這是因為滿足了燃燒的三個條件。通過使用身邊常見的物質進行簡單而有趣的化學實驗來探究燃燒的條件,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輕松地得出燃燒必備的三個條件。

3.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逃生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充分體現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通過展示古代鉆木取火、奧運會火炬的燃燒及“神九”發(fā)射圖片,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加深學生對滅火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1.未能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探究燃燒的實驗,學生只要按照老師設計的思路進行操作,就可輕易得出燃燒的必備條件,限制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如果只提供藥品和儀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自行去設計實驗,從燃燒現象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讓新知識建立在對實驗的直觀感受上,效果可能會更好。

2.實驗設計的改進

做熱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時,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操作較困難,如果先用集氣瓶收集好氧氣,然后用盛氧氣的集氣瓶將其扣住,既可以滿足白磷與氧氣接觸,又能防止白磷燃燒的產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或者把白磷和紅磷裝在試管中,用氣球套住試管口,然后將試管下端浸泡在熱水中,這樣,白磷燃燒的有毒白煙就不會擴散到空氣中,避免空氣污染。改進實驗既可以增強實驗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環(huán)保意識。

3.課件多插入一些火災自救圖片或錄像

課堂上通過視頻演示滅火器的使用方法,課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滅火演練及發(fā)生火災時的逃生演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燃燒與滅火》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

的預期目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

經過一段時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難度梯度的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而不是老師念,學生寫和記;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討論和思考,教學中不能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殊不知趕進度會使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清反而會影響教學的進度。

二、學生課前預習。

之前有一種學習方法叫“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預習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本課題的知識點有個大體的認識,并確定自己聽課的重點在哪里,而學生往往是不會課前預習,如果老師給留下預習某一課題的作業(yè),學生經常只是簡單的看看書,起不到預習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印發(fā)一些“預習學案”或者在導學案中加入預習部分來幫助學生達到預習的效果。

三、注重知識的落實。

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之中表現很積極,但是課后習題卻不會做。我分析,主要是這部分學生在聽課中偷懶了,跟著別人的話后音來回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部分學生,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回來,而不是集體回答。

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通過努力和不斷改進,相信自己會進步的地更快!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一

通過“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等手段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jié)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學生主體作用也有所體現。

此外,我能時刻關注并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主動建構的目的。

我認為不足之處:1、做“活動與探究”之白磷燃燒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讓學生來操作,效果打折扣。2、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

為此我著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化學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fā)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茖W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fā)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我發(fā)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并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高。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二

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人類第一次接觸到化學就是無意識的利用了火,學會了燃燒。

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微課視頻等教學手法綜合應用。讓學生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從而得出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很多傷痛的事實,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此外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通過適當的練習,理論結合實際,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化學來源于生活。最后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由學生自行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

上課時,先以高中教材演示實驗——吹氣生火,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緊接著發(fā)問,為什么吹口氣棉花團也燃了,滴幾滴生活中常見的水棉花團也燃了,是為什么就燃燒起來了?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緊接著微視頻實驗,教師演示實驗揭露問題核心,邏輯思維嚴密,通過問題層層遞進,總結知識。然后回過頭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來揭秘剛才的趣味實驗,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增加興趣和信心。緊接著用辯證的思維引出,知道“生火”還得學會“滅火”,學生分組實驗,自主探究滅火的原理。最后科教視頻展示火場自救和逃生,加強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這次教學的優(yōu)點是:

1、課堂引入的實驗十分震撼,學生興趣濃厚。因是高中教材的演示實驗,危險系數小,完全可以用于初中化學。

2、大量應用微視頻,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大大縮短了演示實驗時間,使課堂容量增強,后排同學也能清晰看到實驗現象。

3、教師演示實驗是基于課本實驗的改進,使知識進一步加深,并減少了實驗污染。

4、課后練習源于生活中的實例分類,和學生息息相關,學生做題興趣濃厚!

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這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發(fā)展教材,結合學校的資源設備,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結合學生分組實驗,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并且從學生的課后練習上反應出來,也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三

生產的意義.

2、根據課本活動與探究實驗,總結通常情況下燃燒的三個條件.

3、根據學生各學習小組深入消防重點單位、如加油站、油庫、商場等地實地調查后。

搜集到的有關火災事例及常用的滅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組展開討論,在學生討論的。

基礎上教師演示課本p126活動與探究實驗及[實驗7-1],然后師生共同歸納滅火的。

原理和方法.

4、對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教師演示[實驗7-2],同時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內容,展示燃燒和爆炸的有關圖片,讓學生識記,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思考題]:根據學生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出示下列思考題,請學生回答:。

1、由上述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討論]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

[學生交流]各小組交流討論結果。

[屏幕顯示]燃燒條件示意圖

[歸納并板書]一、燃燒概念及燃燒條件:。

1、燃燒概念: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2、燃燒的三個條件:(1)、可燃物(2)、氧氣(或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說明]燃燒一般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劇烈的氧化反應;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條。

件下不變。

討論滅火的原理及措施有那些?

[學生交流]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結果.

[演示實驗]演示課本[實驗7-1]及簡易滅火器原理實驗。

[觀察]學生觀察上述實驗現象。

[屏幕顯示]撲滅火災示意圖。

[歸納并板書]: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它物品隔離.2、使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應用范圍。

加油站等地為什么要”嚴禁煙火”?

[屏幕顯示]加油站需嚴禁煙火圖示。

[學生交流]各學習小組結合自己的實際調查情況將上述討論結果進行交流.

[演示實驗7-2]粉塵爆炸實驗。

[觀察現象]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講解歸納]教師講解可燃物爆炸的原因及易燃物和易爆物在生產、使用、運輸、貯存等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板書]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爆炸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燃燒,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

膨脹而引起爆炸。

[屏幕顯示]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讓學生識記,。

四、課堂小結:請你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感悟.

五、課堂練習與檢測:。

課后記:本節(jié)課貼近生活,學生學的積極活躍。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四

(2)掌握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

(3)學會運用主動探究,設計實驗,

(4)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及環(huán)保意識。

學習過程:

一、猜想與假設: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二、設計與實驗:(實驗儀器和用品:酒精燈、火柴、鑷子、燒杯、石棉網;2根小木條、石灰石、2支蠟燭、小煤塊)。

序號。

實驗方案與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1

2

3

三、交流與評價:

項目。

實踐能力。

合作精神。

學習收獲。

是否。

動手。

成功。

次數。

是否與。

人合作。

承擔的任務。

學習。

興趣。

獲得的。

知識。

提高的。

能力。

自我評價。

小組互評。

本組的設計和其他小組是否一樣?誰的設計最好?

教師評價。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五

在本周,我進行了初三化學《燃燒與滅火》一課的教學,從這節(jié)課中我受益匪淺的地方很多: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在課堂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以生活實際和知識應用為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通過觀看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學生熟悉的化學變化——燃燒入手,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燃燒的條件,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通過實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探究活動的過程。

我也盡量充分的利用探究實驗、交流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重點、突破難點,調動學生的感官與思維,交互式討論等教法也使學生有很高的參與度??偟恼f來,實驗探究課,目標通過探究達到同時得到探究問題的方法。對教材的處理上,與生活體驗相聯系,讓學生感悟知識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設計思路和出發(fā)點是好的,改變傳統(tǒng)的一言堂的教學摸式,給學生的時間加大,教師只是引領,課堂上能充分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建構新知識的欲望,學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由于個人能力及水平有限,使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放手的幅度不夠大,演示實驗發(fā)生了點小意外,白磷在紙上著火了,由此教育學生白磷的著火點低要保存在冷水中,用剩的藥品不能隨便丟掉,避免失火…..有些問題處理的不夠到位等。

單單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的感受還是很深的,把主動權放手給學生,給學習成績中差的學生帶來了機會、點燃了希望、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知識面廣,思維活躍提出的問題比較尖銳,給我們提供可探究的問題。只要我們能夠充分發(fā)掘學生的知識儲備,在特定的問題情境中能將學生零散的知識點連線成網,再給學生一個張揚自己個性的空間,那么,我們的課就不缺乏亮點,不缺乏繼續(xù)探究知識的興趣,感謝這些學生也感謝教材編寫者及教研員老師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使我們的教學相長。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深的感受,也是我今后將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5330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